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际关系心理辅导方案范文

人际关系心理辅导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际关系心理辅导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际关系心理辅导方案

第1篇:人际关系心理辅导方案范文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活动目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同学们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针对许多同学都是第一次离开家长,我们部门组织了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能够正确的看待大学。

活动方案:筛选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在各班的教室发给同学们,规定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题作完,并找出有一些心理问题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有了一定的心理调节能力,但也有部分同学因为第一次离开父母而出现了一些厌学的症状,经过我们私底下的谈心。开展走访寝室活动,走进大一新生寝室,倾听大一新生的心声。帮助他们尽快走出离开家的悲伤的氛围之中。

十月院里的心理老师对心理委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活动地点:综合楼206教室

活动方案:心理老师进行专业的辅导,各班的心理委员听讲座,并自由提问。

活动目的:学院针对心理委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为心理委员灌输了专业方面的知识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在活动中请一些专业的心理老师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及时发现同学们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制定心理助理工作计划及培训内容,帮助心理助理明确职责所在。每周一晚心理助理工作例会,各心理助理反映了最近各班级开展活动的情况,提出优缺点,并对不足之处探讨对策;集中培训学习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等项目),在骨干分子中演练并在所在班级中推广,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活动总结:在这次的活动中各班的心理委员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因为同学们是在一起时间最长的,所以发现问题最早的也是各班的同学们。在班级的心理委员就是要及时发现同学之间的心理问题,经过这次的心理培训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做了铺垫。让我系心理部对学生各方面了解更加全面。对学习、工作、生活、成长、家庭、父母、舍友、社会以及其他方面,包括和谐心理、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职业生涯、自强自立、女性心理、网络成瘾、情感恋爱、考试心理、学习心理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进行了实质性的探讨,让我系心理工作,制度,措施更加有力度。

十月心理委员联谊

活动地点:休闲草坪

活动对象:各班的心理委员

活动方案:组织各班的心理委员集合并让他们表演节目。

活动目的:培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积极分子作为骨干力量,为以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心理委员进行交流,为更好的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提前进行讨论。心理委员可以说一些本班的一些事例请其他心理委员帮助进行解决(注意不能说出有心理问题的同学的名称)从中心理委员可以学到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认识更多的心理委员,以后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求助他们的帮助。更好的服务同学。

活动总结:活动受到了预期的效果,心理委员都是性格开朗的,更容易让同学接近,更好的为同学服务。心理委员自由组织活动加深之间的友谊,也交流了心得体会。进行了一对一的采访活动,大家自由问问题,然后进行集体爆料,这一过程中大家惊叹声一片,成员间许多以前互不知晓的事情被挖掘了出来,加深了大家对彼此间的印象和性格的了解。第二个环节进行了“伸手指,做朋友”的活动,考验了团队成员间的默契程度。

十一月心理知识抢答赛

活动地点:综合楼205教室

活动方案:1:组织同学进行心理知识的交流会,讲解一些心理知识,使同学预防心理疾病。

2:各班选同学参加心理知识抢答赛

第2篇:人际关系心理辅导方案范文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学生15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5人,男29人、女46人;实验组77人,男30人、女47人,年龄在18-23之间,两组在年龄和性别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研究工具

采用的调查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由美国的德罗盖提斯(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该量表涉及情感、思维、意识、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饮食和睡眠)10个因子。每个项目为5级评分,0表示没有该症状;1表示自觉有该症状,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不严重;2表示自觉有该症状,其程度为轻度到中度;3表示自觉有该症状,其程度为中度到重度;4表示自觉有该症状,其程度为中度到十分严重。此量表作为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而被普遍地使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方法

1.教学设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2011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姚树桥主编的第六版《医学心理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选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医学心理学教学重叠的内容,作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的教学目标,结合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并在教学前通过调查了解高职医学生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困惑,以及对医学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期望等,制定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制定中,融入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在原有医学心理学心理知识传授的讲授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心理活动的体验、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利用相关的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主要内容、目标及方法,详见表1。

2.教学的实施。对实验组进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教学时间为每周3学时(每学时50分钟),共计30学时。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医学心理学的教学。

(四)调查和统计方法

在教学前后一周,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测评,测评工作由任课教师严格按心理测量学原则进行操作。采用EXCEL整理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教学前后两组SCL-90各因子分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干预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SCL-90各因子分进行组内比较。

二、研究结果

教学前两组SCL-90各因子分无差异(P﹥0.05),教学前后对照组SCL-90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实验组SCL-90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及其他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教学后实验组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的因子分低于教学前。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后,实验组SCL-90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及其他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的因子分低于教学前,与马定松等人的研究大致相同。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原因可能有: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整体医学观,掌握医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方法,掌握应对和处理个人可能出现的人生难题的方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者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是一致的。医学心理学内容中大部分与心理健康有关,如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心理干预、心理评估、异常心理等大部分章节均包含心理健康知识以及自我调适等方面的理论。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涉及的内容也包括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自我意识、人格、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与挫折、心理危机干预等内容,两者的内容大部分是重叠的。因此选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医学心理学课程相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能有目的地引导医学生将医学心理学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及调适方法,以及在课堂上获得的启示、感悟应用于自身的学习、生活中。同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采用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自我体验等多样化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从自身出发,学会认识和调控自我消极情绪,提高面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努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了医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使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改善。

1987年,卫生部规定医学心理学为高等医学院校的必修课,医学心理学成为每一名高职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因此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通过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中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高。同时立足于医学角度,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充分发挥医学心理学的学科优势,建立高职医学生关于健康的整体观,使得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上述结果显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对恐怖、偏执两项因子分改善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心理复杂多样,在30学时的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完全改善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受到一定局限的,因此未来还需要结合其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来探讨促进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要想更好地改善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应该多样化,如尝试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或者调动社会资源,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给有特殊心理问题的高职医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各类活动,多方位、多样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进一步维护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盛立英,侯文,徐曼,等.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8)

[2]陈昌惠.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S)

[3]马定松,秦竹,向泰.医学心理学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

[4]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401)

【作者简介】黄辛(1978—),女,本科,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心理教研室讲师。

(责编王一)

第3篇:人际关系心理辅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90后;80后;师生关系

当前,90后学生已成为大学生中的主体部分,受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特点。同时,80后辅导员也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力军。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应对,帮助90后大学生顺利成才,走向社会,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锻炼和完善自我。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

受来自社会、家庭、网络等各方面的影响,高校90后大学生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一般来说,他们思维活跃,独立意识较强,但独立能力较差,易产生叛逆情绪;他们个性张扬,竞争意识较强,但应对失败的心理耐挫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差;他们勇于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但往往缺失理想信念,其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90后学生人际交往空间在扩大,但是他们易沉溺其中而忽视了现实的语言沟通,参加集体活动不积极。

二、80后辅导员应对90后学生的优势

80后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90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80后必须客观分析自身优势,切实履行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教育、管理、服务的职责。80后辅导员的优势主要在于:

(一)年龄差距小,易建立友谊

80后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年龄差距小的优势,通过日常交谈、宿舍走访、参与学生活动等方式走进学生,逐步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友谊,取得学生的信任。

(二)生活背景相似,易产生情感共鸣

由于出生的年代接近,师生接触到的社会文化因素相近,易对某些现象或者事物产生相似的看法。因此,师生间开展朋友般的交谈,而非“老师谈话”,可使辅导员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内心,真正了解学生的喜好和关注热点,产生情感共鸣。

(三)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媒体,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

当前,电脑、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已成为80后和90后获得知识、结交朋友的重要途径。因此,师生之间利用QQ、飞信等通讯方式进行双向的“点对点”的交流,扩大了交流的空间,实现无障碍沟通。同时,通过关注学生个人的人人网、微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到学生教育工作的切入点,运用网络用语进行交流,以便更好的向学生讲道理,使学生信服。

(四)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

随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80后辅导员一般都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有些辅导员所学专业与学生的对口,具备一定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帮助90后学生,树立辅导员的威信。

三、80后辅导员应对90后学生的途径探索

(一)善于发现、树立“亲民”典型,引导学生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

面对与高中截然不同的“放羊”般的大学生活,刚入校的90后大学生对于未来很迷茫,有些甚至开始质疑父母设定的人生规划。这时,需要80后辅导员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进行指导。传统的主题教育大会、讲座等对于引导个性鲜明的90后大学生的收效并不明显。但是,如果邀请历届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学生代表组成“优秀大学生事迹宣讲团”以自身的经历进行宣讲,对于90后学生来说则更有吸引力。在选取典型代表时,辅导员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关注热点,更多地考虑选择如自主创业典型、自强不息典型、工作突出典型等多方面代表,满足90后学生追求个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选择“亲民”典型,即本校或者是本学院的学生典型,让90后学生觉得目标并不是遥不可及,积极向榜样靠拢。

(二)依托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能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90后大学生基本都是父母甚至是祖父母辈的精心呵护和照料下成长起来的,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培养大学生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成为80后辅导员面临的又一难题。除采取传统的“查上课、查宿舍、查自习”等方式外,80后辅导员更应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以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形式进行引导。如结合环境保护主题,鼓励90后环境专业学生和有志于环保事业的学生自发组建环保类社团,通过引导社团开展环保主题活动等,让90后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参与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促使他们在活动中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80后辅导员应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到方案策划、亲自示范或者表彰先进等环节中给90后学生提供正确、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这些活动向着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方向进行,让90后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提高独立能力。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90后学生往往在进入大学之前也没有机会展现除学习外的其他才能,更没有直面社会残酷的竞争。当他们进入高校逐步接触社会时,挫折和竞争失败往往会成为其必须面对和克服的重要心理挑战。一方面,80后辅导员可通过日常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竞赛,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现自我才能,在活动中锻炼意志,提高耐挫能力。如在开展学生会干部换届工作中,可采用公开展示、公开竞聘等方式鼓励90后学生参与其中,采取师生共同投票等方式选出一支综合能力强、心理素质高、人际关系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对于竞争失利的学生,80后辅导员要及时与其交流谈心,客观分析竞选结果,让学生明白人生并非处处坦途,要学会承认、接受失败,切实提高自身心理的耐挫能力,主动走出沮丧甚至是自暴自弃的困境。

(四)积极深入学生宿舍,了解真实的学生,助其全面发展

宿舍是90后学生在校期间身心放松、展示真我一面的场所。80后辅导员可以走访宿舍留心观察感受90后学生宿舍文化,真正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特别是爱好特长,有针对性的开展交流,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辅导员的关注和爱护,并多向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方便90后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如有些90后学生在宿舍内张贴动漫海报,放置较多动漫书籍,可由此推测出该生是一名动漫迷。80后辅导员可在与该生交流前适当了解一些动漫常识,便于在交流中获得90后学生的关注与认可,在掌握学生心态后开展有效引导,甚至可以根据谈话情况鼓励学生学习一些常用日语,做到兴趣爱好和自我综合能力提升两不误。

(五)以“学生带动学生”,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包容的学生团体

学生干部一般成绩优良,工作能力较强、心理素质较高团结协作意识较强,是90后学生中的榜样人物。相比于老师身份的辅导员,90后学生更易亲近身份更接近的学生干部。因此,培养一支信得过、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深入学生团体中开展“以学生带动学生”的教育引导活动,让学生干部和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分工协作、体谅包容、勇于承担的团队,共同成长。如80后辅导员可以在高年级学生干部中选出优秀代表作为低年级学生的“学生辅导员”,并对“学生辅导员”开展必要的技能培训,然后让“学生辅导员”结合自身经历在班会等活动中积极教育引导。同时,举办一些需要多年级合作的比赛如模拟创业大赛,鼓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组织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和具有较高参与热情的低年级学生组队参与,让双方在活动中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

作为学生工作者,80后辅导员应结合自身优势,帮助90后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独立能力、团结协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辅导员也要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相关专业技能,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向成为高水平的专业辅导员迈进。

参考文献:

[1]李震,胡炜.浅析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延边党校学报,2010,25(4):104-105.

[2]栾雯惠.80后教师与90后学生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心理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8):108-109.

[3]孙凯军,温清浩.80后、90后学生特点与需求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4):11-12.

[4]闫鹏,王娟,郭绍辉.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164-166.

[5]卿臻.高校辅导员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5):49-51.

第4篇:人际关系心理辅导方案范文

一、中小学对待心理教育的态度和做法

1. 有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观念不强,重视程度不够。这些学校重智轻德轻“心”的思想根深蒂固,看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思想守旧落后,甚至有较强的排斥心理。

2. 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形式主义的招牌,应付检查,敷衍了事。检查团来了就准备一节课来“作秀”,检查团一走,心理健康工作又被束之高阁。

3. 有的学校虽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认识,也愿意去做,但苦于师资力量不足,有心而无力。通过设立兼职教师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作用极其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学校发展的需要。

4. 有的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设立了兼职教师,还聘请了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或社会上心理咨询师来辅导。这种辅导在时间上是有限的,空间上是不确定的,同时也只是泛泛的集体性的。由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具有特殊性,因此他们的作用很有限,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5. 有的学校虽然拥有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起来,但是受到学校的重视程度的影响,其模式和途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其潜力和资源仍需进一步挖掘。

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 一些教师观念上仍是“唯分论”。尽管也了解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唯分是举,陷入片面重视分数,而忽视心理问题的误区。

2. 由于心理学理论学习需要专业培训和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收获,一些教师即使有兴趣但是苦于没有系统的专业指导,加之主观意志不足不能坚守,所以望“心”兴叹。

3. 一些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大量时间更多地进行常规教学和班级管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靠着长期工作经验和教学感悟来进行,是零散的、“碎片化的”。更多地依靠教学实践经验,搬着石头过河,浅尝辄止,不能深入实践。

4. 一些教师能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学习心理学理论,他们在行为上更关注的是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尽管每年双辽市进修学校都有针对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上的培训,但是由于培训的时间和场次极其有限,一旦面对工作中学生呈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就显得爱莫能助、束手无策。

各校兼职心理教师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校由于师资紧张,就连兼职的心理教师也没有,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即使有的学校拥有兼职心理教师,而这些教师几乎都是半路出家,“兼而不专”,他们都同时承担本专业的课。这些教师自学心理知识,有的甚至经过自身努力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成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常常是捉襟见肘、困难重重。

所以在学校中,很多时候学生个体存在的个性心理问题被当作品德问题来“移位”解决,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存在的心理障碍被忽视、被搁置,换来的是教师“学生越来越不好管”的无奈感叹。实际上,部分学校和教师都进入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说教误区。

这就出现了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要求一定数量专业的心理教师为学生和社会服务,而另一方面却没有专业人才来满足需求,而双辽市教育部门能争取到足够的保证学校开课的必备学科教师都存在难度,更难以解决心理教师急需的问题。这就激化了心理教育迫切需求与心理专业师资匮乏之间的“瓶颈”矛盾,成为了目前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窘迫现状。

如何使双辽市心理健康教育从困境中走出去,发挥其生命力、更有实效呢?本人认为,在目前难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状况下,各学校除了常规教学管理、校规约束、开展德育等新途径,应采取如下做法来缓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尴尬。

三、改善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对策

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形成强有力的动力保障体制。学校领导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当前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不仅要设立兼职心理教师,而且要求将全校教师都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承担体系中。从主管德育的领导到各年级主任和组长,再到班主任和教师,形成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的心理教育链条。与教学管理体制相协调,每学期有年级和班级的心理教育实施方案和评价机制,层层推进。

2. 转变教师观念,形成心理教育“外引内联”式的培训模式。由于没有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所以组织教师培训非常重要。培训的形式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引式,即聘请专家来校讲课和派专兼职心理教师和其他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对全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将心理学理论消化和吸收。二是内联式,即系统学习本校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一般存在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法,订立人手一册的心理健康教育丛书,制定学期读书计划,安排读书进度和读书作业。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讨论会,将工作中存在的学生问题和教师问题都在讨论中群策群力研究解决,以较快地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心育能力,解决教师身上的心理问题,而不至于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教师不仅做到助人,而且做到自助。

3. 科研引领心理教育发展,开辟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师的合作研究领域。为了持续提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学校应走一条“科研心育”之路,与附近省市高校心理专业教师联合进行合作研究。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素材的一线教师,与具有较多研究经验和理论资源的高校教师在合作中彼此相生相长。学校教师会在这种合作研究中得到持续地指导帮助,深入地学习和实践,进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4. 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发挥学校心理教育辐射功能。

(1)建立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直接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应选择适合的心理健康学生读本,由专兼职心理教师在各年级开课,有年度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结合学校学生年龄特点,系统讲解学习心理、适应环境方法、人际关系心理、抗挫知识、良好性格与情绪的培养、性知识教育、应考状态调节方法及升学择业教育等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使他们更有自信心和创造力。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

(2)发挥班主任的德育主阵地作用,通过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要加强班主任修养和心理品质,要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的人格素养,班主任通过班会、晨会、班级活动等方式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成长。

(3)挖掘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拓宽心理教育空间。学科教师应抓住课本中显性或隐形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组织教学、讲述新课、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对待特殊学生的某个环节或情景时,能有效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4)在学校教导、团委、政教等部门开展的大型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等心理素质。

(5)运用板报、橱窗、校报、壁画、广播等形式灵活机动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5. 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框架,发挥家庭和社会教育功能。学校要引导家庭教育,提高家长教育水平,指导家长掌握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改变家长不良的教育方式,科学地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同时结合周边社区和其他单位,协调思想,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共同缔造良好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