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基本内容范文

初中数学基本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基本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基本内容

第1篇:初中数学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中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分层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36

1 前言

初中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分层教学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分析了对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并对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一些探讨,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有一定参考意义。

2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2.1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性

分层教学的关键就是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再区别对待,通过这种方式让全体学生得到提高。从实际情况来看,即使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存在着巨大差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这点。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先天的遗传因素、所接受过的教育条件、家庭成长环境等等,再加上我国正在推行新课程和素质教育改革,取消了重点初中,很多省市的学生能够就近免试入学,这使得各校、各班之间的学生个体差异更加明显。

2.2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体现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初中数学教学都采用统一的课时、统一的教学参考书、统一的教材,在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时,容易造成丢掉两头、全顾中间的情况。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就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潜能不能全面发挥,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既要确保学生的个性,又要顾及学生的共性,将分层教学的思路贯彻到平常的教学课堂中来是很有必要的。

3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策略探讨

笔者结合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认为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好分层教学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学目标的分层。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要依据考试大纲,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要兼顾两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数学基础差,逻辑思维不强,跟不上正常进度,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很快就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要结合实际,实行分层教学,从能力目标和认知目标上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分为识记、了解和掌握、一般应用、综合应用、较高难度的综合应用。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对知识点达到识记和掌握层次,相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而对于特别优异的学生,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比如对知识点的高难度综合应用。

3.2 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备课

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备课是实行分层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要领悟新课标要求,吃透教材参考书、教材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层备课。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设计一些难度较大和灵活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问题,灵活运用知识;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要为他们设计一些有难度又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问题,要求他们能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灵活运用基本方法;相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要简单些,梯度要缓一些,让他们能了解和熟悉一些基本数学知识,培养他们基本的解题能力。

3.3 课堂教学方法的分层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层后,还要本这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保证分层教学得到有效实施。一般来说,分层教学方法可以分为分层整体教学法和分层剥离教学法,分层整体教学要求教学的所有环节都要以整体的方式进行,所有层次的学生要同步进入每个学习环节,但每个环节的教学要求要分层区别对待,教师要在课堂设问上多花心思,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难度的问题,保证每个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都能够紧张积极的思考所学的知识。分层剥离教学法要求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以讲授为主,注意所讲内容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对于拔尖的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基础知识部分,要让他们自学完成,教师只需要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即可,注重他们对难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4 课堂学习效果评价的分层

课堂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好的评价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评价中也要注意分层,针对基础层次的学生,课堂评价主要以基础内容为主,要经常表扬,不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和肯定他们的进步。对于拔尖层次的学生, 要有高标准,严要求,促进他们保持严谨、谦虚的学习态度,不断超越自己。

4 结言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现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技能、知识、智力得到全面发展。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为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小青.初中数学班级内分层教学的实践探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8).

第2篇:初中数学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此确立了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初中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基本内容

1.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把抽象与具体有机结合起来,使代数问题显得直观,几何问题显得精确。正所谓“数缺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在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无处不在。如在学“数”时,结合了数轴;在解不等式时,用数轴表示解集;在学函数时,结合了其图像;几何部分更是时时处处体现数形结合。要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必须熟悉图像的特征及性质,并做到“胸中有图,见数(式)联形”,通过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分类讨论。分类讨论是根据教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种类,分类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手段。对数学内容进行分类,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保证研究问题的严谨性。如“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和性质”在a≠0的条件下,分为a>0和a

3.转化。这是初中最常见、最常用的数学思想之一。它就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常见问题有:解二元一次方程时,将“二元问题”转化为“一元问题”;解分式方程时,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将异分母分式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的加减法……其实,新课标中,还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结合具体内容,探索转化方法,渗透转化思想,就能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化一般为特殊,优化解题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合理性、条理性和敏捷性。

4.方程与函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这部分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注重在建立方程(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函数是刻画现实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函数思想就是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看待或提出数学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主要包括建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意识、函数概念、性质、图像的灵活应用等。

5.类比。类比思想被称为最有创造性的一种思想方法。类比是指在不同对象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根据它们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进行比较。通过类比我们可以发现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好地去学习数学。

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数学思想的渗透历来就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掌握,绝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讲几节“专题课”就能奏效的,它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需要经历渗透、反复、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具有内在性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渗透的策略,才能事半功倍。

1.及时提炼,学以致用。初中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要求教师能将相应的概念、结论性知识的教学设计成再发现、再创造的教学,通过探索研究活动,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将它们提炼出来,使学生明确其存在性,并能感受到其在解题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而且能学以致用。

第3篇:初中数学基本内容范文

一、考试失误成因分析

在解答数学难题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失误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能够有效利用学生失误的资源,然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达到失误研究的目的,最后必须进行归类和分析。

1.由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水平造成的失误

学生最容易犯错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已学的知识技能掌握有限,无法理清这些需要在什么样的题型和情况下使用,因此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失误。

2.由学生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失误

刚上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小学时候的影响,如果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从小养成,那么进入初中后失误必然持续出现。

3.由学生心理因素造成的各种失误

学生能否顺利解决在数学上面临的问题,除了依赖于原有的数学知识和所获得的解题技巧外,还与其具备的心理能力与智力品质有关。

4.由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产生的失误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些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当会导致学生犯错的比例增加。

二、初中生数学考试失误的对策

1.应对初中生数学考试失误对策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中学数学教学主体是学生,中学数学教学目标在于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水平乃至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此,中学数学教学应该坚持学生本位。

(2)针对性原则

因为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所以学生犯的错误是不完全相同的。受限于课时限制,为了实现预期目标,纠错的内容就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分类性原则

教师应把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整理分类,指出错误的类型,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吸取经验教训。根据不同类型的错误应用不同的转化和预防措施。

2.数学考试的结构性失误的对策

(1)教师要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

数学基础知识薄弱是导致初中生出现考试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数学知识基础薄弱是导致结构性失误与操作性失误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巩固初中生的数学知识基础。

(2)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结构中的重要成分,也是中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失误进行学习反思

本研究发现学生并没有根据考试失误进行有效反思。但是,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有时候难以凭借自身的能力进行考试失误反思。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积极地介入,引导学生对考试失误进行反思,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避免结构性失误的出现。

(4)教师要增强学生的数学记忆能力

记忆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为此,为了避免学生出现结构性失误,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培养他们的记忆能力。

3.数学考试的任意性失误的对策

本研究就任意性失误与数学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显示,任意性失误与数学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1)教师要提高学生考试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偏低是导致初中生出现任意性失误的一个重要成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教师要增强学生对考试重要性的认识

对考试重视程度不足是导致考试失误出现的重要原因。为此,初中生数学教师应该强化学生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考试的重要性。

(3)教师要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任意性失误有时候是因为学生没有准确的观察导致的。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4.数学考试的操作性失误的对策

(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失误是导致学生操作性失误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在良好计算能力的支撑下顺利完成考试。

(2)教师要强化类型题训练

类型题目的题目训练可以让学生在训练中,对类型题目的策略与方法进行把握,避免操作性失误的出现。

5.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引导能力

本研究访谈调查发现,初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纠错的能力偏低。这凸显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纠错能力中的不足。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引导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奠定重要的师资基础。

第4篇:初中数学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初中数学 教学实践

当代的教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里,突出强调了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和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

为了更好的让数学探究学习方法广泛应用,首先要了解其内涵,以及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创设探究性的问题。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基本学习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探究性学习方法是以探究数学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把现行的数学教材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的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看法探究问题,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情境设置

探究是从问题的产生而开始的,而问题又不能脱离情境的创设。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来发现问题,运用比较,分析,结合已经掌握数学知识,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多设置这样的问题,以此增加学生探究学习的机会。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若先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以此形成学习交流的小组,自主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加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师生合作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类似问题的创设,应用于数学教学当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同时也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方法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是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建议,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探究性学习法符合新教材的教学要求

新课标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教育功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合适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习的兴趣,增加探究能力。

(二)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说明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把探究性学习运用到教学当中,为学生享有自由创造,探究学习提供了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三)学习方式的革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来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的转变,需要数学教育从“为了获得数学知识”,转向 “为了获得数学能力和数学态度”,即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加深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学实施以探究性学习为主,才能真正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革新,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一)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基本形式,学生通过不断地探索,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传统教学里学生知识的接受是被动,消极的,对数学的知识的认识不深,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开展探究性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主动、积极获取知识的探究者。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主体实践活动,在探究中学,在学中探究,教、学、探究为一个有机整体,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互交流,知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统一。

(二)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教师要了解一般性数学教学的探究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开展探究性教学,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多样的探究性问题的创设,是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通过学生对问题的不断探究,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的,机械式学习方式向主动的,探索性的发现式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以及掌握数学探究的方法。

(三)评价数学教学的内容,是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达成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包括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如何“学”的方式,如何把“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两者统一,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构建及良好思维方式的培养。

四、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索研究的开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等多个环节,让学生学会自主获得数学基础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里处于积极主动参与的状态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培养独立实践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更好的体现出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桂玲.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尝试[J].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08.(12)

第5篇:初中数学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课堂 规范性 幽默性

语言是人们沟通和交流的工具,数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包括教师讲解、学生解答、教学活动等内容,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运用合理的语言技巧,使用规范、幽默的语言,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轻松的掌握知识[1]。因此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语言上下功夫,应用合适的语言进行教学。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规范、幽默语言的使用技巧进行了总结,为广大学者提供参考意见。

一、数学教学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1.运用科学、精确的教学语言

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数学主要对自然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并用公式、定理体现客观世界规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严谨,比较抽象。与其他科目项目,数学强调的是用严谨的语言和逻辑调整思维,不能涉及一些含糊不清的语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科学、精确的语言进行表达,使用专门的数学语言,尤其对于一些抽象性的数学概念要使用准确的语言,以便学生很好的区分不同的概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测量直线的长度”这种语言,直线无限延伸根本无法测量,要正确的表示为“测量线段的长度”;不要将“非负数”说成“正数”,因为非负数包括正数和零。数学中有像“切线”和“切线长”、“对应角相等”和“角对应相等”等看似差不多,却存在很大差异的概念。为了避免知识的混淆,数学教师要根据定理的成立条件,要注意使用准确的语言,消除学生的疑虑,认真的讲解每一个定义的内涵,做到表达准确无误,让学生在正确理解定理和公式的基础上,达到灵活的运用的目的,从而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2]。

2.注重教学语言的灵活性和技巧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做到清晰流畅,感情丰富,还要把握语言的技巧性,灵活运用教学语言,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讲解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这一知识点时,会涉及到“等角”、“两两”、“相邻”、“互补”、“有且只有”等词语,很多学生无法正确的区分这些词之间的差别,认为“有且只有”这些此可以用“只有”来代替,没有明确定理的基本概念。“只有”说明的是唯一性,而“有”表明的是存在性,二者不重复也不矛盾,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彻底理解这些概念。

二、数学教学课堂语言的幽默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享受学习的过程,主动的探索知识,并加强实践和交流的过程。教师作为重要的引导者,主要是带领学生入门,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状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考的方式[3]。而数学教学课堂语言的幽默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因素,因为教师语言的情感能够带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如果能够灵活的运用睿智、诙谐、风趣的语言,讲究语言的节奏感,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张弛适度、轻重缓急,借助声音传递感情,就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接受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课程中要合理的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应注意以下事项,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继发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1.教学语言的幽默要同教学内容相结合

数学教学课堂语言的幽默性必须要建立在教学基本内容基础上进行,教学语言幽默不应脱离教学内容,要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内容合理的穿插一些幽默,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感兴趣。教学幽默的根本是教学性,没有结合教学内容的幽默不但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浪费课堂时间[4]。

2.教学语言的幽默应具有启发性

教学幽默语言应该具有启发性,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制定教学设计,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身边的实际例子作为素材引入课堂中,运用幽默性的语言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知和兴趣,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开心的同时领会到真正的涵义,让学生自主练习,体验成功的快乐,找到学习的自信,让学生畅谈心中所想,自由发挥,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控制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和疾徐张弛,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教学幽默的作用。

3.适度运用好教学语言的幽默性

教学幽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但是要注意掌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适时适度的把握教学语言的幽默性,将知识理论以幽默的语言进行透彻精辟的解释[5]。幽默教学尤其适用于一些关键、重点或难点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牢固的掌握知识。不可随意使用幽默教学,脱离教学内容的幽默只会冲淡教学内容,扰乱课堂秩序,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小结

数学教学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基于数学本身精确、严谨的特点,灵活的运用教学语言技巧,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语言的规范性,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正确的认识到教学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注重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发挥课堂语言的规范性与幽默性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姜德民,袁冬梅.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探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5)

[2]熊新元.实践数学新课程的语言艺术[J].湖北教育.2006(01)

[3]张岚.初中生数学学习中自然语言与符号语言的相关性及转化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8

第6篇:初中数学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例题应用;预习例题;应用;创设;掌握概念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75-02

由于初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造成了学生数学学习上的等级化。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摆脱困境,让学生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提高数学能力,是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可能实行题海战术,让学生在大量做练习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基本内容。但这并不是一个可以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我们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提高学习能力,所以我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例题分析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使其对例题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掌握每一节的基本内容,然后再做到举一反三。在此笔者谈谈个人的浅见。

初中数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代数和几何两大部分,其中有整式的运算、概率、变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这些也都是重点和难点,非常容易混淆,是学生不容易熟练掌握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授和引导,而教师又是通过例题来传授每节课的重点知识,所以要求教师加强对例题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对例题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在合作竞争中预习例题

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预习,尤其是例题的预习。同样是预习,有的学生简单粗略的一带而过,有的学生很认真的预习但不能发现问题,有的学生的着重点不一样,所以学生的预习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笔者经过长期探讨和研究得出让学生分小组预习,并按教师指定的任务进一步讨论,最后分组展示本组的成果的预习模式,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掌握知识。例如:正比例函数y=■的图像是什么形状?经过第几象限,y随x的增大而怎么变化?当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复习前内容之后,要有效引导下节课的预习。那么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是什么形状?经过第几象限,y随x增大而怎么变化?经过学生的分组准备得出以下结论:一组生:我们组展示的任务是函数图像的画法和列表时注意的问题;二组生开始补充:我觉得他们的画法有些问题,第一象限的图不准确,虽然与坐标轴没有交点,但是应该与坐标轴越来越接近,他画的图像折线,而书上的很光滑,这说明我们取的点不够多。通过不断的补充和验证,学生会在此过程中真正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举一反三。一道例题虽然不多,但却能很概括的反应反比例的性质,这是最重要的。

二、在实践中应用例题

学习数学,如果学而不用,就仿佛是一朵艳丽的花朵在夜晚无人欣赏,无人嗅到它的芬芳一样,所以我们必须应用我们所学,在实践中应用,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我们倡导学以致用,倡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真知,但应试教育或多或少的让学生脱离了实际和现实生活,所以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要注重实际应用,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贴近程度。如讲圆锥曲线时,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行星、恒星等作为例题,由于它们运动速度不同,它们的运动轨道可能是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讲述概率和统计初步时,可联系随机调查一户家庭收入的数额,或向桌面抛一枚硬币分析其向上的面是正面还是反面等现象,这样自然引入数学理论,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让学生创设例题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培养出一种学习思维能力,经过几年的积累,或多或少的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带着一种属于自己的特定数学思维模式进入课堂,他们有着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有着自己的见地,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这些就为他们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发挥自己的潜在知识去创设不同的例题,而这些例题不仅包含着学生的所学所用,又让学生以问题的形式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学生也会有成就感,把自己看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参与者,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例如,每节课的预习或复习,让学生自己创设例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链,让学生在创设例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发现新的知识,从而有目标的解决问题。学生利用新的知识点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困惑,使学生不得不思考,从而在似懂非懂、似知不知的情况中产生求知欲,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求知效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不断产生思维热点,不断使课堂产生。

四、重视例题的实际应用,运用例题巩固知识,形成知识链

第7篇:初中数学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效益;策略

数学知识的获得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它直接关系着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但目前初中数学课堂仍存在着效益低下的状况。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下就以“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教学为例试分析课堂效益的提高。

一、突出矛盾,直奔主题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接受性学习活动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学中主要是为学生搭建知识平台,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都需要关注的现实的问题。新课程提倡生活化教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应用着,如数轴、方程、函数等在生活中都有很多原型,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要明确数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从生活开始,如公式、定理、运算法则、代数式等就可以直接突出矛盾,直奔主题,让学生直接接触问题的核心,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又让学生直接明白主题,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案例: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多项式运算法则,请大家根据法则运算下列题目。

①(x+3)(x-3);②(x+4y)(x-4y);③(3x+2)2;④(3x-2)2

师:根据刚才大家的求解,请说一下你认为它们之间有规律吗?请举例进行验证。

分析:完全平方和平方差公式是多项乘法运算的重要公式,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是恒等变形的基本工

具。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法则的情况下就无需再创设问题情境,

尽量节省课堂时间。

二、在做中学,在说中做

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而不是由教师简单地讲,学生简单地接受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在做中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数学;“在说中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说,通过学生先做后说的过程,教师对给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得出方法,向学生揭示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二是学生说,引导学生说出对问题的看法,通过学生说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敢说、敢做,加强课堂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练习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加深知识理解,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插入适度的练习,加速知识的内化。课堂教学中还应适度把握“说”和“做”,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案例:请同学们试着用多项式乘法法则去推断一下下面多项式的乘法公式:

①(a+b)(a-b)=(a+b)a-(a+b)b=a2-b2

②(a+b)2=(a+b)(a+b)=(a+b)a+(a+b)b=a2+2ab+b2

那么(a-b)2等于什么呢?请学生进行推断,得出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再找学生对其结构特征进行说明。

练习:(2+3a)(2-3a)=;(-a-b)(-a+b)=;(2x+4y)2=;(3x-5y)2=

分析:此题的设置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以前的知识,又能让学生感受公式形成的过程,学生在做中观察、分析、总结,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练习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做中感悟公式,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

三、变式训练,开拓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运算能力。课堂教学又是教学的主要渠道,教师要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的学是要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相关的体验和感悟,并进行归纳、总结,最终重建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插入一些变式训练,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升华知识,内化知识,从而上升到数学思维的层面。

案例:运用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探索a2-b2的几何意义。

师:现在我手里有一张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纸,现在我在上面截下边长为b的一个正方形,请同学们试求一下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那么,剩下的面积就是(a+b)(a-b)=a2-b2

分析: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刺激学生掌握公式,并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悟代数的集合背景,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益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需要,需要每一位教师都能从实际发展,认知钻研,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数学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 建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095-01

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有的老师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不够透彻,以为将之前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改为满堂问,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问题就出在提问式课堂太过极端也会变得不合理,提问内容不切合实际,随意提问,不科学,课堂教学目的不突出,对问题的难易分析不明显。这种方法和启发式教学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启发式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就要求其中过程需要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亲自尝试,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再分析,再认识,两者昆然不同等同。提问只是教师根据已有知识对学生做出的问题,而启发式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思考。

2.教法呆板导致学生思维死板,课堂不生动

教师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还停留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上,和现今提倡的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要求相距甚远。教师单独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课堂下学生在呆板地听课,缺乏学习兴趣。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形式现在还是主流形式。没有互动。没有启发性思考.教师―个人“表演”完之后,留了家庭作业.就一走了之,不闻不同的现象仍大量存在。

3.把数学教学看成是纯粹理性的思考

在教学中,偏重于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偏重于逻辑思维的训练。

二、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组内学习补充个人学习,以组内学习促进个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要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突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注重优势互补,开展小组间的竞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初中数学课程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初中数学课程中渗透进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主动寻求获取知识的多种方法,积极探索学习成果的多样性,同时要求学生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共同完成对某个问题的探究,给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合作的机会。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明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结构,改变过去以教师说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突破了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加深了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关注“合作学习”这一新课题,有利于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有利于教学动态资源的优化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深化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注重改进教学手段

作为新课改理念召唤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纳现代新型因素, 更加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手段,在努力激发学习动力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学质效。在过去的好长一段时期里,三角板、量角器等简易物品曾经成为数学教具的主角。教师在黑板上画图解题,不仅 浪费十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其教学的直观效果也很是一般。如今将多媒体技术手段引入教学之中,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大大节约教学时间,另一方面还能利用形象直观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教学难点的突 破。笔者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估计部分学生不易搞清其中的变量关系,如同向追击、相向行走、背道行走以及圆形跑道等,抓住其中解题的关键因素,制作了一组有趣的动画模拟课件,把之设计为男女两个学生按照四种类型分别模拟行走。通过这种比较形象而直观的演示方式,加上必要的点拨,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几乎所有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很快 掌握期间相对复杂的内在联系,真正实现了“教得轻松、学得快乐”再比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有关内容时,笔者同样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以动画演示的方式把抛物线的平滑效果及其连续性表现得十分形象,移动规律操作、静动态画图演示也是清晰可观。学生由此不仅对二次 函数图像的性质掌握得既准确又深刻,而且对利用媒体演示教学很感兴趣

3.加强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应用。”课程标准将“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主要理念之一,认为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初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从数学课程标准中我们看出数学建模已成为注重数学应用教学的主要思路和必然选择。

数学建模对教师对学生都有一个逐步的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实践中,特别应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起始点要低,形式多样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参与。在开始的教学中,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介绍知识的应用背景。在应用的重点环节结合比较多的训练,逐步扩展到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释一些实际结果,描述一些实际现象,模仿地鳃决一些比较确定的应用问题,到独立地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教师提供的数学应用问题,最后发展成能独立地发现、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它。

加强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和应用数学模型意识。

参考文献:

[1]朱勇.浅议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金陵望(教育)2011(6)

第9篇:初中数学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育;作业分层设计;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以人为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初中数学作业如何设计才能体现数学课程这一基本理念?为了实现数学课程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进行作业设计的改革。其中实施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有利于贯彻这一基本理念。“作业分层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练习)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按照不同类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作业,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一、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首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不一定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层教学。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学习任务处于最近发展区时,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才有效率。分层布置作业就是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来布置作业,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数学练习。

其次,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即孔子教人,因材施教。现代教育学认为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的基础等具体情况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这就说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作业。

二、作业分层设计的类型

1.书写型:这类作业的选取内容:(1)教科书;(2)配套练习册。

2.体验型:数学学习不能完全依赖课堂,还可以将学习范围延伸到学生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作业不要求规范,重在感受和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拓展型:拓展型作业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作业,是教师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产生不同答案的作业,它具有多样性、启发性、挑战性、完美性及适应性的特点。

4.主题型:主题型作业就是根据学习进度和内容,每一单元布置一次主题型作业,这样可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这样的作业既富有针对性,又具有挑战性。

5.情境型:情境能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趣味化、生活化。通过情境,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情境的设计,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6.自学型:新授课前,要求学生针对所学单元的数学内容,设计自学提纲,自学课本,记下感兴趣或有疑问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上课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新知识。

7.日记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很好的念头,这些思想非常有用,但转瞬即逝。如不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便留不下什么痕迹。只有记录下来并进一步思考,才能使这些思想变得明确。

三、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首先,明确对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界定。根据初中阶段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当堂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进行课内例题、课内练习、课后作业分层布置。不仅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其作业的内容与要求也各有不同,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作业要求。

其次,理清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思路和方法。在分层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该具体分析班级的具体情况,精选练习题。然后将练习题分为不同的类别: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与基础练习,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这部分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的综合题,重在技能训练,提高速度;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讨性问题,重在提高综合能力。可以以I、II、III表示这几个层次的练习。

将班级学生按照数学成绩分成三个小组。数学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分到优异组;数学成绩中等、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分到争先组;数学成绩较差、能力弱的学生分到奋进组。然后对不同的小组提出作业的要求:三个小组的学生都必须做I组题,争先组的学生还必做II组题,可选做III组题;优异组的学生须完成III组题。

最后,确定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基本内容:(1)作业的设计,避免重复雷同的内容,避免题海战术,避免单一过旧的形式,打破书面作业单一的形式,注重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课内练习分层,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础训练,综合应用,拓展升华练习,尽量设计一些适合各个层次需要的开放性题目和变式训练;(3)课后作业分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有必做题和选做题,课后作业布置设计要有弹性。

分层作业的评价:在评价或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应该采取分类评价的方法,也就是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标准。对基础差的学生适当放松,对优生适当从严。让优生之间展开竞争,让优生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通过这种分类评价的方法,能够合理评价各层次的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激励,进一步提高分层作业设计的效率。

四、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

1.实施分层作业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内作业布置坚持“优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学困生少而适当降低难度”的原则,具体要求:学困生完成优生的二分之一,即完成大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中等生完成优等生的三分之二,即完成全部的基础知识部分和综合应用,优等生则要完成全部的基础知识综合应用和拓展提升。这样全部的学生步调一致地完成作业,有利于教师统一调控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实施分层作业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在例题中设置变式题和开放性题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课内的学习,而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优秀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困生得到有效的转化,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达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体验成功,在活动中展示风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通过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设计,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加注重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更加精心选择例题与作业,这就促使教师认真地对待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认真深钻教材,从而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教育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数学教育教学追求千人一面,这不仅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教育的作用,而且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教育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相悖。而以人为本的分层作业设计,在数学课堂教育教学中按照学生的数学基础、心理素质等因素实施作业分层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应有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按不同的对象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符合新课程的新理念。希望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实施分层作业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这种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马复,陈怡,程燕云.初中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杨林.数学教与思[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