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并购的动因以及效应范文

企业并购的动因以及效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并购的动因以及效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并购的动因以及效应

第1篇:企业并购的动因以及效应范文

(1)竞争优势理论并购动机理论的出发点是竞争优势理论的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并购的动机根源于竞争的压力,并购方在竞争中通过消除或控制对方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第二,企业竞争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并购产生的基础,企业通过并购从外部获得竞争优势。第三,并购动机的实现过程是竞争优势的双向选择过程,并产生新的竞争优势。并购方在选择目标企业时正是针对自己所需的目标企业的特定优势。

(2)规模经济理论古典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规模经济的追求给予解释。古典经济学主要从成本的角度论证企业经济规模的确定取决于多大的规模能使包括各工厂成本在内的企业总成本最小。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从市场结构效应的理论方面论证行业规模经济,同一行业内的众多生产者应考虑竞争费用和效用的比较。企业并购可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产权及资产,实行一体化经营,获得规模效益。

(3)交易成本理论在适当的交易条件下,企业的组织成本有可能低于在市场上进行同样交易的成本,市场为企业所替代,当然,企业规模扩大,组织费用将增加,考虑并购规模的边界条件是企业边际组织费用增加额等于企业边际交易费用的减少额。在资产专用性情况下,需要某种中间产品投入的企业倾向于对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实施并购,使作为交易对象的企业可以转入企业内部。在决策与职能分离下,多部门组织管理不相关经济活动,其管理成本低于这些不相关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因此,把多部门的组织者看作一个内部化的资本市场,在管理协调取代市场协调后,资本市场得以内在化,通过统一的战略决策,使得不同来源的资本能够集中起来投向高盈利部门,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这一效果方面,财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相关信息处理技术促进了企业并购财务理论的发展,也为量化并购对各种经济要素的,实施一系列盈亏财务分析,评估企业并购方案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4)理论詹森和梅克林(1976)从企业所有权结构入手提出了成本,包括所有者与人订立契约成本,对人监督与控制成本等,并购可降低成本,通过公平收购或权争夺,公司现任管理者将会被代替,兼并机制下的接管威胁降低成本。

(5)价值低估理论企业并购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目标公司的价值被低估。低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经济管理能力并未发挥应有的潜力;并购方有外部市场所没有的有关目标公司真实价值的内部信息,认为并购会得到收益;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造成目标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如果当时目标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格小于该企业全部重置成本,并购的可能性大。价值低估理论预言,在技术变化快,市场销售条件及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企业的并购活动频繁。

就我国并购财务进展来讲,多数是对并购动机理论进行研究,主要是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重点探讨规模经济、买壳上市、提高管理效率等经营管理动机,对财务预期、价值增值等财务动因较少研究。对于并购的财务分析方面,理论界的焦点在于企业定价,提出了自由现金流、折现现金流、拉巴波特模型、不同支付方式的定价模型、以及市场法等多种复杂的定价,而对企业价值的组成、现金流量的构成方面、风险衡量等较少涉及。对于并购融资只是借鉴西方的理论,与我国的现实结合不深入。对于并购后的整合,多数集中于制度创新和企业文化方面,而很少探讨风险防范的问题。对并购绩效评价采用了多指标的回归分析,较为复杂。

有必要通过对企业并购财务管理问题研究,希望能够为规范并购行为,为企业并购的制度化,提供一些借鉴,为并购双方提供有益的探索及思路。近年来,随着我国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资本集中已经是企业进行外延扩大规模的内在要求,并购正是达到这种目的的一种选择。并购必须讲求一定的经济效益,一项成功的企业并购活动,可产生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进入新行业或新市场等多种协同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可在特定的市场(如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上作为买卖的对象。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机制不活,有的甚至几乎破产,客观上给企业并购提供了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史蒂格尔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世界大的500家企业全都是通过资产联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手段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并购已成为企业超常规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以及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都密切注意并购行为发展,公司通过产权交易获取股份,从而取得对其他公司的重大经营以及财务决策的控制权,或施加一定的影响力,以增强经济实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并购在推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改制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并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原因固然表现在定位失误、行政干预、忽视整合等方面,但是财务工作滞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与国外相比,我国在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方面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界已经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有些研究人员借鉴国外做法对并购动机、企业价值评估、并购融资等相关问题作了一些探索,但是尚未取得共识,有待深入研究。而在我国,无论是加入WTO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会面临企业并购经济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

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活动,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的动机,以及源于竞争压力等因素,但是就单个企业的并购行为而言,又会有不同的动机和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并购的动因。

1、并购的效应动因

在并购动因的一般理论基础上,提出许多具体的并购效应动因。主要有:

(1)韦斯顿协同效应该理论认为并购会带来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最明显的作用表现为规模经济效益的取得,常称为1+1〉2的效应。

(2)市场份额效应通过并购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通过横向并购,达到由行业特定的最低限度的规模,改善了行业结构、提高了行业的集中程度,使行业内的企业保持较高的利润率水平;而纵向并购是通过对原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利的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混合并购对市场势力的影响是以间接的方式实现,并购后企业的绝对规模和充足的财力对其相关领域中的企业形成较大的竞争威胁。

(3)经验成本曲线效应其中的经验包括企业在技术、市场、专利、产品、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特长,由于经验无法复制,通过并购可以分享目标企业的经验,减少企业为积累经验所付出的成本,节约企业发展费用,在一些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的企业,经验往往是一种有效的进入壁垒。

(4)财务协同效应并购会给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效益,这种效益的取得是由于税法、会计处理惯例及证券交易内在规定的作用而产生的货币效益,主要有税收效应,即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合理避税,股价预期效应,即并购使股票市场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股票价格,并购方企业可以选择市盈率和价格收益比较低,但是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作为并购目标[12].

2、企业并购的一般动因

企业并购的直接动因有两个:一是最大化现有股东持有股权的市场价值;二是最大化现有管理者的财富。而增加企业价值是实现这两个目的的根本,企业并购的一般动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2篇:企业并购的动因以及效应范文

(1)竞争优势理论并购动机理论的出发点是竞争优势理论的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并购的动机根源于竞争的压力,并购方在竞争中通过消除或控制对方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第二,企业竞争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并购产生的基础,企业通过并购从外部获得竞争优势。第三,并购动机的实现过程是竞争优势的双向选择过程,并产生新的竞争优势。并购方在选择目标企业时正是针对自己所需的目标企业的特定优势。

(2)规模经济理论古典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规模经济的追求给予解释。古典经济学主要从成本的角度论证企业经济规模的确定取决于多大的规模能使包括各工厂成本在内的企业总成本最小。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从市场结构效应的理论方面论证行业规模经济,同一行业内的众多生产者应考虑竞争费用和效用的比较。企业并购可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产权及资产,实行一体化经营,获得规模效益。

(3)交易成本理论在适当的交易条件下,企业的组织成本有可能低于在市场上进行同样交易的成本,市场为企业所替代,当然,企业规模扩大,组织费用将增加,考虑并购规模的边界条件是企业边际组织费用增加额等于企业边际交易费用的减少额。在资产专用性情况下,需要某种中间产品投入的企业倾向于对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实施并购,使作为交易对象的企业可以转入企业内部。在决策与职能分离下,多部门组织管理不相关经济活动,其管理成本低于这些不相关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因此,把多部门的组织者看作一个内部化的资本市场,在管理协调取代市场协调后,资本市场得以内在化,通过统一的战略决策,使得不同来源的资本能够集中起来投向高盈利部门,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科学分析这一效果方面,现代财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相关信息处理技术促进了企业并购财务理论的发展,也为量化并购对各种经济要素的影响,实施一系列盈亏财务分析,评估企业并购方案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4)理论詹森和梅克林(1976)从企业所有权结构入手提出了成本,包括所有者与人订立契约成本,对人监督与控制成本等,并购可降低成本,通过公平收购或权争夺,公司现任管理者将会被代替,兼并机制下的接管威胁降低成本。

(5)价值低估理论企业并购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目标公司的价值被低估。低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经济管理能力并未发挥应有的潜力;并购方有外部市场所没有的有关目标公司真实价值的内部信息,认为并购会得到收益;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造成目标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如果当时目标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格小于该企业全部重置成本,并购的可能性大。价值低估理论预言,在技术变化快,市场销售条件及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企业的并购活动频繁。

就我国并购财务问题研究进展来讲,多数是对并购动机理论进行研究,主要是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重点探讨规模经济、买壳上市、提高管理效率等经营管理动机,对财务预期、价值增值等财务动因较少研究。对于并购的财务分析方面,理论界的焦点在于企业定价,提出了自由现金流、折现现金流、拉巴波特模型、不同支付方式的定价模型、以及市场法等多种复杂的定价方法,而对企业价值的组成内容、现金流量的构成方面、风险衡量等较少涉及。对于并购融资只是借鉴西方的理论,与我国的现实结合不深入。对于并购后的整合,多数集中于制度创新和企业文化方面,而很少探讨风险防范的问题。对并购绩效评价采用了多指标的回归分析,应用较为复杂。

有必要通过对企业并购财务管理问题研究,希望能够为规范并购行为,为企业并购的制度化,提供一些借鉴,为并购双方提供有益的探索及思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资本集中已经是企业进行外延扩大规模的内在要求,并购正是达到这种目的的一种选择。并购必须讲求一定的经济效益,一项成功的企业并购活动,可产生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进入新行业或新市场等多种协同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可在特定的市场(如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上作为买卖的对象。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机制不活,有的甚至几乎破产,客观上给企业并购提供了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史蒂格尔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世界大的500家企业全都是通过资产联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手段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并购已成为企业超常规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以及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都密切注意并购行为发展,公司通过产权交易获取股份,从而取得对其他公司的重大经营以及财务决策的控制权,或施加一定的影响力,以增强经济实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并购在推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改制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并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原因固然表现在定位失误、行政干预、忽视整合等方面,但是财务会计工作滞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与国外相比,我国在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方面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界已经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有些研究人员借鉴国外做法对并购动机、企业价值评估、并购融资等相关问题作了一些探索,但是尚未取得共识,有待深入研究。而在我国,无论是加入WTO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会面临企业并购经济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

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活动,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的动机,以及源于竞争压力等因素,但是就单个企业的并购行为而言,又会有不同的动机和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并购的动因。

1、并购的效应动因

在并购动因的一般理论基础上,提出许多具体的并购效应动因。主要有:

(1)韦斯顿协同效应该理论认为并购会带来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最明显的作用表现为规模经济效益的取得,常称为1+1〉2的效应。

(2)市场份额效应通过并购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通过横向并购,达到由行业特定的最低限度的规模,改善了行业结构、提高了行业的集中程度,使行业内的企业保持较高的利润率水平;而纵向并购是通过对原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利的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混合并购对市场势力的影响是以间接的方式实现,并购后企业的绝对规模和充足的财力对其相关领域中的企业形成较大的竞争威胁。

(3)经验成本曲线效应其中的经验包括企业在技术、市场、专利、产品、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特长,由于经验无法复制,通过并购可以分享目标企业的经验,减少企业为积累经验所付出的学习成本,节约企业发展费用,在一些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的企业,经验往往是一种有效的进入壁垒。

(4)财务协同效应并购会给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效益,这种效益的取得是由于税法、会计处理惯例及证券交易内在规定的作用而产生的货币效益,主要有税收效应,即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合理避税,股价预期效应,即并购使股票市场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股票价格,并购方企业可以选择市盈率和价格收益比较低,但是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作为并购目标[12].

2、企业并购的一般动因

企业并购的直接动因有两个:一是最大化现有股东持有股权的市场价值;二是最大化现有管理者的财富。而增加企业价值是实现这两个目的的根本,企业并购的一般动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获取战略机会并购者的动因之一是要购买未来的发展机会,当一个企业决定扩大其在某一特定行业的经营时,一个重要战略是并购那个行业中的现有企业,而不是依靠自身内部发展。原因在于:第一,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发展研究部门,获得时间优势,避免了工厂建设延误的时间;减少一个竞争者,并直接获得其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并购的另一战略动因是市场力的运用,两个企业采用统一价格政策,可以使他们得到的收益高于竞争时的收益,大量信息资源可能用于披露战略机会,财会信息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如会计收益数据可能用于评价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被用于评价行业盈利能力的变化等,这对企业并购十分有意义。

(2)发挥协同效应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领域:在生产领域,可产生规模经济性,可接受新技术,可减少供给短缺的可能性,可充分利用未使用生产能力;在市场及分配领域,同样可产生规模经济性,是进入新市场的途径,扩展现存分布网,增加产品市场控制力;在财务领域,充分利用未使用的税收利益,开发未使用的债务能力;在人事领域,吸收关键的管理技能,使多种研究与开发部门融合。

(3)提高管理效率其一是企业现在的管理者以非标准方式经营,当其被更有效率的企业收购后,更替管理者而提高管理效率,当管理者自身利益与现有股东的利益更好地协调时,则可提高管理效率,如采用杠杆购买,现有的管理者的财富构成取决于企业的财务成功,这时管理者集中精力于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13].此外,如果一个企业兼并另一企业,然后出售部分资产收回全部购买价值,结果以零成本取得剩余资产,使企业从资本市场获益。

(4)获得规模效益企业的规模经济是由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两个层次组成的,生产规模经济主要包括:企业通过并购对生产资本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各子公司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由于管理费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分摊,使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大大减少。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5)买壳上市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的审批较严格,上市资格也是一种资源,某些并购不是为获得目标企业本身而是为获得目标企业的上市资格,通过到国外买壳上市,企业可以在国外筹集资金进入外国市场。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在海外已多次成功买壳上市控股了香港中远太平洋和中远国际。中远集团(上海)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耗资1.45亿元,以协议方式一次性购买上海众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占股份28.7%的发起人法人股,达到控股目的,成功进入国内资本运作市场。

此外,并购降低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障碍。例如,为在上海拓展业务,占领市场,恒通通过协议以较低价格购买上海棱光实业国有股份,达到控股目的而使自己的业务成功的在上海开展;还可以利用被并购方的资源,包括设备、人员和目标企业享有的优惠政策;出于市场竞争压力,企业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竞争力,开拓新业务领域,降低经营风险。

企业并购作为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的表现形式,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企业的总体效益超过并购前两个独立企业效益之和的经营协同效应;由于税法和证券市场投资理念等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纯货币收支上的财务协同效应;可实现企业的主营业务转移等发展战略。成功的企业并购可以搞活一些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和扩大证券市场对全体企业和整体经济的辐射力;企业并购能强化政府和企业家的市场意识,明确双方责任和发挥其能动性,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企业并购为投资者创造盈利机会,活跃证券市场;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并购决策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并购目的上的主次分明的原则;并购后行为主体的企业化原则;实施方案的科学论证原则;并购机理上的资产核心原则;并购行业选择上的产业政策导向原则;并购容量的整合显著有效原则;并购进程上的渐进原则;并购重组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原则等[17].这里的所谓整合,就是并购方所拥有的与调整包括被并购企业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要素与环节的能力;所谓的以资产为核心,是指集团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与其他企业建立起紧密的资产联系,并购双方的资产可否建立一种有助于提高整体效益的关系,并购方的地位取决于净资产的多少和整体资产的获利能力。总之,以上述原则为依据,保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企业并购财务动因

在西方,对企业并购存在种种理论上的解释。有的理论认为并购中通过有效的财务活动使效率得到提高,并有可能产生超常利益。有的从证券市场信号上分析,认为股票收购传递目标公司被低估的信息,会引起并购方和目标公司股票上涨。综合各种理论,企业产权在买卖中流动,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使生产要素流向最需要、最能产生效益的地区和行业的同时,还要考虑由于税务、会计处理惯例以及证券交易等内在规律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纯货币的效益,因此,企业产权并购财务动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避税因素由于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间的税率差别较大,在并购中采取恰当的财务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在税法中规定了亏损递延的条款,拥有较大盈利的企业往往考虑把那些拥有相当数量累积亏损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纳税收益作为企业现金流入的增加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企业现金流量的盈余使用方式有:增发股利、证券投资、回购股票、收购其他企业。如发放红利,股东将为此支付较企业证券市场并购所支付的证券交易税更高的所得税;有价证券收益率不高;回购股票易提高股票行市,加大成本。而用多余资金收购企业对企业和股东都将产生一定的纳税收益。在换股收购中。收购公司既未收到现金也未收到资本收益,因而这一过程是免税的。企业通过资产流动和转移使资产所有者实现追加投资和资产多样化目的,并购方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换取目标企业的股票,这些债券在一段时间后再转换成股票。这样发行债券的利息可先从收入中扣除,再以扣除后的盈余计算所得税,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保留这些债券的资本收益直至其转换为股票为止,资本收益的延期偿付可使企业少付资本收益税。

(2)筹资并购一家掌握有大量资金盈余但股票市价偏低的企业,可以同时获得其资金以弥补自身资金不足,筹资是迅速成长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设法与一个资金充足的企业联合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由于资产的重置成本通常高于其市价,在并购中企业热衷于并购其他企业而不是重置资产。有效市场条件下,反映企业经济价值的是以企业盈利能力为基础的市场价值而非账面价值,被兼并方企业资产的卖出价值往往出价较低,兼并后企业管理效率提高,职能部门改组降低有关费用,这些都是并购筹资的有利条件。当前许多国有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急需大量发展资金投入,因此采取产权流动形式使企业资产在不同方式下重新组合,盘活存量以减少投入,迅速形成新的生产力。举例来说,在香港注册上市的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拆资6000万元收购了上海霞飞日化公司,为我国企业探索一条间接利用外资发展国产品牌的新路,霞飞虽然拥有驰名商标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资金,仍然发展缓慢,并购完成后,注册香港的公司作为向海外融资的途径。

(3)企业价值增值通常被并购企业股票的市盈率偏低,低于并购方,这样并购完成后市盈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股价上升使每股收益得到改善,提高了股东财富价值,因此,在实施企业并购后,企业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得到扩大,控制成本价格、生产技术和资金来源及顾客购买行为的能力得以增强,能够在市场发生突变的情况下降低企业风险,提高安全程度和企业的盈利总额。同时企业资信等级上升,筹资成本下降,反映在证券市场上则使并购双方股价上扬,企业价值增加,并产生财务预期效应[15].

(4)利于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增强,使筹资渠道大大扩展到证券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许多业绩良好的企业出于壮大势力的考虑往往投入到资本运营的方向而寻求并购。

(5)投机企业并购的证券交易、会计处理、税收处理等所产生的非生产性收益,可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同时也助长了投机行为,在我国出现的外资并购中,投机现象日渐增多,他们以大量举债方式通过股市收购目标企业股权,再将部分资产出售,然后对目标公司进行整顿再以高价卖出,充分利用被低估的资产获取并购收益。

(6)财务预期效应由于并购时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而影响股价,成为股票投机的基础,而股票投机又促使并购发生。股价在短时期内一般不会有很大变动,只有在企业的市盈率或盈利增长率有很大提高时,价格收益比才会有所提高,但是一旦出现企业并购,市场对公司评价提高就会引发双方股价上涨。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具有较低价格收益比但是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提高企业每股收益,让股价保持上升的势头。在美国的并购热潮中,预期效应的作用使企业并购往往伴随着投机和剧烈的股价波动[16].

第3篇:企业并购的动因以及效应范文

[论文关键词]啤酒行业;并购;动因

一、引言

并购,是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on)的合称,并购在经济学上的含义通常可解释为一家企业以一定的成本和代价取得另一家或几家独立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和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行为。在实际中,并购(M&A)通常包括公司接管以及相关的公司重组、公司控制、企业所有权结构变更等。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先后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最近的一次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还在延续。近期国内就有美国凯雷收购徐工,宝钢并购八一钢铁、邯郸钢铁、马钢股份海螺水泥并购巢东水泥,国美收购永乐电器,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等并购事件。在竞争性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保持和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相对地位,才能生存下去。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选用两种方式进行发展:(1)通过内部投资新建方式扩大生产能力;(2)通过并购获得行业内原有生产能力。其中,并购是国际企业公认的效率较高、较迅速的方式。本文以我国啤酒行业为例,对企业的并购动因进行分析。

二、文献回顾

对于企业并购行为,经济学家们作了大量研究,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并购的动因、效应及如何实现自身发展或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形成了诸多关于企业并购的理论。新古典综合派有关并购动因的理论主要有规模效益理论、市场力假说及税赋效应理论。规模效益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从而提高利润水平。市场力假说将企业并购的动因归结于并购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由于市场竞争对手的减少,优势企业可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能力。税赋效应理论认为并购是由于一个企业有过多的账面盈余,因而必须承担高额税收,为减轻税收负担而采取的行为,被兼并企业往往由于税收负担过重无法持续经营而出售,由于亏损可以在若干年内税前弥补,一个有高额盈余的企业并购一个亏损企业,无疑会带来税收的好处。

由Weston提出的协同效应理论认为公司并购对整个社会而言是有益的,这主要通过协同效应体现在效率的改进上。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两个公司实施并购后的产出比并购前两个公司产出之和要大,即1+1>2,主要体现在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等方面。该假说主要为企业间的横向并购提供了理论基础。经营协同效应来自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财务协同效应的来源主要是可以取得较低成本的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管理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管理能力层次不同的企业合并所带来效率的改善。

委托一理论对企业并购动因的解释可归纳如下:并购可以降低成本。Manne(1965)认为并购事实上可以提供一种控制问题的外部机制,当目标公司人有问题产生时,收购或权的竞争可以降低成本。而MueHer(1969)提出的假说认为人的报酬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因此人有动机通过收购使公司规模扩大,而忽视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率。

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并购的动因在于对并购后公司潜在效率的追求,包括节约交易费用、效率最优化等。Coase(1937)提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理解公司并购提供了一个较有解释力的基础。Wiliamsion(1951)进一步发展了Coase的理论,深入研究了企业“纵向一体化”问题,认为纵向一体化有效地削弱了人的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克服了环境的不确定性。

三、我国啤酒行业并购现状及动因

我国的啤酒产业1978年时只有少数几家啤酒厂,全国啤酒产量也只有40万吨。20世纪80年代以年均递增近30%的高速度增长,到1988年,在数量上已发展到813家,总产量上到656.4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名列世界第三,到1993年就跃居世界第二。1997~2002年间,我国啤酒产量年均增长7%,到2003年达到了2400万吨,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和消费国。

2006年啤酒产量已达到3600万吨。我国的啤酒人均消费水平也从1978年的5公升增长到2006年的27.6公升,与世界消费水平同步。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成熟的啤酒行业集中度较高,几大啤酒公司垄断市场,占据全部销量的80%~90%。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的啤酒企业通过一系列的兼并重组,中国啤酒行业的集中度得到一定的提高,国内前十大啤酒生产商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l%,但是青岛、燕京、华润三大巨头的市场占有率之和仅为36%左右,市场上活跃的大多数还是区域性品牌,行业集中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青岛啤酒公司自1995年以来在全国重要区域展开了一系列的收购兼并活动,已在鲁、京、沪、粤、陕、苏、闽等l7个省市设有近50多个啤酒生产分厂,在我国主要的经济发达地区生产销售不同档次的各种品牌啤酒,2006年总产量达到500万吨。燕京啤酒在1999年开始连连兼并30多家啤酒企业,2006年啤酒销量已达300多万吨,尤其公司通过在二级市场上几次增持惠泉啤酒股权,公司持有惠泉啤酒有限售条件的股份1.25亿股,占惠泉啤酒总股本的50.03%,为惠泉啤酒的绝对控股股东。华润集团已将27家啤酒公司收至麾下,年生产能力突破350万吨,产销量超过220万吨,国际著名啤酒厂商SAB是华润啤酒集团的三个股东之一。华润凭借雄厚的资本,先后并购沈阳“雪花”和四川“蓝剑”两大名牌。苏格兰纽卡斯尔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l0.5元人民币的价格受让重啤集团的国有股5000万股,占重庆啤酒总股本的19.51%,股份转让完成后苏纽公司成为重庆啤酒第二大股东。

通过前述各种经济学派对企业并购行为解释,结合我国啤酒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分析我国啤酒行业兼并重组动因如下:

第一,啤酒行业特点是典型的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可以扩大市场规模,同时降低经营成本。随着企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单位成本呈下降趋势,进而企业的利润能够不断得到提高。因此,啤酒企业出于经济上理性的思考,追求企业不断地做大做强。

第二,从国内企业来讲,我国大部分啤酒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地域性严重,销售网络还是局限于本地区或者某一地区,其他地区占有率很低,同时还有一些地区的市场没有得到开发。在这种形式下,一些企业把目标瞄向了自身市场以外的地区,通过并购重组其他地区的市场,打开销售渠道,从而扩大自己的销售,同时因为本地化生产,降低了成本。

第三,树立品牌效应。国内啤酒行业生产能力目前相对过剩,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国外企业进入中国一般把目标定在了高端市场,它们追求的是品牌效应。面对国外企业的冲击,我国企业也正在改变营销思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我国啤酒行业品牌的建立是循着一个思路:地方品牌、区域品牌、全国品牌到世界品牌。以全球化的观点来考虑,品牌对于一个啤酒企业至关重要,这种情况下,通过并购优质资产,扩大了销售范围,同时也扩大了知名度,进而为进入中高端市场、进行品牌竞争减少了一些障碍,为企业拓展了一条长远的发展道路。

第四,啤酒行业的并购重组可以实现协同效应,增强企业进入壁垒,建立优势的竞争地位。从啤酒产品本身来讲,差异化非常困难,因此,啤酒企业在不断的并购中完成企业的战略布局,通过扩大企业规模以及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给同行业的竞争者或后进入者设置了障碍。由于地方保护及消费者偏好的问题存在,有实力的啤酒企业通过并购一个地区的啤酒企业,可以赢得市场的准入条件,以及地方政府优惠的投资政策支持,进而可以控制市场资源,包括市场网络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关系资源,这些优势资源是啤酒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大规模的必要保障。

第五,提高市场份额市场份额代表着一个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可以使企业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这种垄断既能带来垄断利润又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如青岛啤酒对全国各地的啤酒生产企业开展的横向并购对提升青岛啤酒的市场份额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显著。青岛啤酒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也提高了行业的集中程度,其市场占有率由最初的不到3%达到了现在的14%。

第4篇:企业并购的动因以及效应范文

兼并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按某种条件组成一个新的企业的产权交易行为。而收购是指一个企业以某种条件取得另一个企业的大部分产权,从而居于控制地位的交易行为。在这里,所谓“以某种条件”通常表现为现金、证券或二者的结合。人们习惯将兼并与收购一起使用,简称并购。有效的并购活动对于克服企业资产存量效率低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并购活动中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所属行业及所生产产品的上下游关系,可以将企业并购活动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类。伴随着新并购类型的出现和新并购浪潮的发生,经济学对于并购动因的解释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古典经济学从降低成本和扩大市场份额的角度解释企业并购的动机,这种解释主要适用于横向并购,其对纵向并购的解释,则不能让人满意。现代企业理论从降低交易费用和成本的角度解释并购的动机,但对混合并购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发展史上经久不衰,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并购更是愈演愈烈,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广前所未有。事实上,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现象。在当今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企业越来越重视利用并购这一手段拓展经营,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外部增长的目的。因此,深人研究企业并购问题,在当前对指导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以实现国有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对企业并购的动因及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浅析。并购是企业的一种直接投资行为,其根本动因在于利润最大化,这一根本动因是隐藏在作为根本动因表现形式的形形的直接动因之下的。引发企业并购行为的动因是多元的,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在每个企业都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的情况下,资源的稀缺决定了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并购动因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竞争的压力。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并购(主要是横向并购)可以直接将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从这一角度看,并购可谓是市场竞争的最高形式。因此,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根本动因相联系,提高竞争力的要求也是重要的并购动因。而且不同的并购活动背后的动因常常无法用单一的理论来解释。并购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并购活动是在企业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在实际进行并购的决策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论证,这样才能对并购的绩效作出正确的评价。企业并购的一般动机为:(1)获取战略机会。并购者的动因之一是要购买未来的发展机会。当一个企业决定扩大其在某一特定行业的经营时,一个重要战略是并购那个行业中的现有企业,而不是依靠自身内部发展。原因在于:第一,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发展研究部。门,获得时间优势,避免了工厂建设延误的时间;第二,减少一个竞争者,并直接获得其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并购的另一战略动因是市场力的运用。两个企业采用统一价格政策,可以使他们得到的收益高于竞争时的收益。因为:大量信息资源可能用于披露战略机会,财会信息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如会计收益数据可能用于评价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被用于评价行业盈利能力的变化等,这对企业并购十分有意义。(2)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可以增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并通过规模经济、市场占有率和市场控制力的增强而降低经营风险。而通过混合购并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这样,当某一行业不景气时,可以由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来支撑,从而使企业可以增强抵御不可预见的突发性环境变化的能力,使企业能较稳定地发展。(3)获得经验共享和互补效应。并购可以取得经验曲线效应。在很多行业,尤其是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的行业中,当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经验积累增多时,单位成本有不断下降的趋势。经验的积累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人劳动熟练程度,使经验—成本曲线效果显著,从而具有成本竞争优势。企业通过购并,不但获得了原有企业的资产还可以分享原有企业的经验,形成有利的竞争优势。另外,企业通过并购还可以在技术、市场、产品、管理,甚至在企业文化方面取长补短,实现互补效应。(4)获得规模效益。企业并购可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资产,实行一体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企业的规模经济是由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两个层次组成的。生产规模经济主要包括:企业通过并购对生产资本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各子公司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由于管理费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分摊,使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大大减少。同样,这种规模经济也可大大降低企业的营销费用,使企业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5)实现借壳上市。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的审批较严格,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比较短缺。某些并购并不是为获得目标企业本身,而是为了获得目标企业的上市资格。通过买壳上市,企业可以在资本市场上直接筹集其所需要的更多的资金,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市场知名度,等等。这些恰恰是目前许多企业把目光瞄准上市公司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6)降低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障碍。当企业寻求不断发展和面临所处行业市场萎缩时,都可能将投资转向其他行业或市场。其动机一是可以通过投资新建方式扩大生产能力,二是可以通过并购的形式来实现。采用投资新建的方式时,往往会受到原有企业的激烈反应,还可能面临原有企业拥有的专门技术、积累的经验、取得原料的有利途径以及政府的优惠政策等不利因素。而通过并购方式进入新行业和新市场,其进入障碍就可以大大降低。因为企业的并购并没有给行业和市场增添新的市场能力,短期内行业和市场内部的竞争结构不变,所以引起价格战或报复的可能性减少。同时,购并方企业可以获得现成的原材料供应渠道、产品销售渠道,可沿用目标企业的厂房、设备、人员和技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生产经营走上正轨,获得盈利。企业并购的财务动机为:(1)避税因素。由于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间的税率差别较大,在并购中采取恰当的财务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在税法中规定了亏损递延的条款,拥有较大盈利的企业往往考虑把那些拥有相当数量累积亏损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纳税收益作为企业现金流入的增加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企业现金流量的盈余使用方式有:增发股利、证券投资、回购股票、收购其他企业。如果发放红利,股东将为此支付较企业证券市场并购所支付的证券交易税更高的所得税,回购股票易提高股票行市,加大成本,而用多余资金收购企业对企业和股东都将产生一定的纳税收益。在换股收购中,收购公司既未收到现金也未收到资本收益,因而这一过程是免税的。企业通过资产流动和转移使资产所有者实现追加投资和资产多样化目的。并购方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换取目标企业的股票,这些债券在一段时间后再转换成股票。这样发行债券的利息可先从收入中扣除,再以扣除后的盈余计算所得税。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保留这些债券的资本收益直至其转换为股票为止,资本收益的延期偿付可使企业少付资本收益税。(2)筹资因素。并购一家掌握有大量资金盈余但股票市价偏低的企业,可以同时获得其资金以弥补自身资金不足。筹资是迅速成长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设法与一个资金充足的企业联合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由于资产的重置成本通常高于其市价,在并购中企业热衷于并购其他企业而不是重置资产。有效市场条件下,反映企业经济价值的是以企业盈利能力为基础的市场价值而非账面价值。被兼并方企业资产的卖出价值往往出价较低,但兼并后企业管理效率可以提高职能部门改组可以降低有关费用,这些都是并购筹资的有利条件。当前许多国有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急需大量发展资金投入,因此应采取产权流动形式使企业资产在不同方式下重新组合,盘活存量以减少投入,迅速形成新的生产力。(3)投机因素。企业并购的证券交易、会计处理、税收处理等所产生的非生产性收益,可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同时也助长了投机行为。在我国出现的外资并购中,投机现象日渐增多,他们以大量举债方式通过股市收购目标企业股权,再将部分资产出售,然后对目标公司进行整顿再以高价卖出,充分利用被低估的资产获取并购收益。(4)企业增值因素。通常被并购企业股票的市盈率偏低,低于并购方,这样并购完成后市盈率就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通过股价上升使每股收益得到改善,从而提高股东财富价值,因此,在实施企业并购后,企业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得到扩大,控制成本价格、生产技术和资金来源及顾客购买行为的能力得以增强,能够在市场发生突变的情况下降低企业风险,提高安全程度和企业的盈利总额。同时企业资信等级上升,筹资成本下降,反映在证券市场上则使并购双方股价上扬,企业价值增加,并产生财务预期效应。(5)财务预期效应因素。由于并购时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而影响股价,成为股票投机的基础,而股票投机又促使并购发生。股价在短时期内一般不会有很大变动,只有在企业的市盈率或盈利增长率有很大提高时,价格收益比才会有所提高,但是一旦出现企业并购,市场对公司评价提高就会引发双方股价上涨。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具有较低价格收益比但是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提高企业每股收益,让股价保持上升的势头。在美国的并购热潮中,预期效应的作用使企业并购往往伴随着投机和剧烈的股价波动。

二、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1、一般意义上的财务分析从财务决策的角度出发,无论是财务并购还是战略并购,只有当企业能增加企业的价值,即并购效益要大于并购成本时才可行。企业并购的经济收益(R)指并购后新企业的价值大于并购前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价值之和的差额。假定A公司并购B公司,并购后A公司的价值为VAB,则企业并购的经济效益为:R=VAB-(VA+VB)只有当R>0时,经济上才是可行的。企业并购成本(C)指并购企业因并购发生的全部支出。并购企业的全部支出包括:并购过程中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如咨询费、谈判费和履行各种法律程序的费用等,记为C1;并购目标企业的应付价款,记为C2;并购后的整合成本,记为C3。设因企业并购,并购企业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为C,则并购成本可表示为C=C1+C2+C3。对于并购企业来说,只有并购收益大于并购成本才可行。对于目标公司来说,如果C2<VB,于己不利,不会同意被并购。企业并购的净收益(NR)指企业并购的经济收益减去并购成本后的净额。企业并购的经济收益是并购活动中产生的全部经济收益,这个收益要在主并企业和目标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对于并购公司来说,来自并购活动的净收益为:NRA=R-C对于目标公司来说,净收益为:NRB=C2-VB只有在分配后双方的净收益为正时,并购才可能成交。2、会计角度上的并购财务分析(一)现金收购的财务分析假定企业甲拟收购企业乙。设V甲为甲企业的市场价,V乙为乙企业的市场价值,V甲乙为并购后联合企业的市场价值。成功的并购前提条件是:这也就是说,并购后联合企业的现金流量现值应大于并购前两个企业现金流量现值之和,并购才应进行。就甲企业而言,并购后带来的收益应该高于并购所支付的成本,否则,并购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现金收购是一种由收购者以支付现金取得目标企业所有权的收购行为。收购是否经济合理的判定条件为:式中:为企业甲为收购企业乙所支付的成本,由于收购行为常会引起企业乙股票价格上升,所以主要包括企业乙的原市场价值和溢价部分。如果企业乙被收购后,不组成新的联合企业,而是在企业甲的控制下独立经营,那么收购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是:式中:为企业乙在企业甲控制下的市场价值;为企业乙在被收购前的市场价值;为企业乙因被收购而引起的溢价;为因收购而引起的企业乙的溢价率。显然,对企业甲而言,也存在收购后的市场价值大于其收购前的市场价值。企业甲收购企业乙的最低和最高的价格标准应是:(1)最低收购价———指在既定的投资报酬率的条件下,目标企业(企业乙)可包含溢价的市场价值,即:式中:为目标企业第t年的现金净流量;为目标企业的预测期限;i为既定的投资报酬率;g为目标企业预测期限后每年现金净流量的固定增长率;L为目标企业目前的负债。在预测期后,假定目标企业每年现金净流量的增长率固定为g,上式才成立。(2)最高收购价———指目标企业(企业乙),在收购企业(企业甲)的控制下,产生协同效应后所能形成的新的市场价值,即:式中:表示目标企业在收购企业控制下第t年的现金净流量。成功的收购应有。(二)股票收购的财务分析企业并购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增加股东的长期财富。因此采用股票收购方式进行企业并购时,必须兼顾并购双方股东的利益。其衡量的标准是:企业股票的市价是否超过其并购前的水平。因此,在确定调换比率时,并购双方通常关注的是并购对每股收益(EPS)的影响。股东都希望并购使其每股收益得到增加,而不希望被稀释。并购价格AP对EPS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显然,并购后的每股收益随并购价格AP的提高而不断下降。当时,(并购前每股收益);当时;当时,。那末,临界并购价由什么来决定的呢?设:为并购后的收益总额;为并购企业并购前所发股票数;为并购企业的股票市价;为协商的并购价格;为被并购企业(目标企业)并购前所发股票数;为并购企业为实行并购而必须增发的股票数。则并购后每股收益为:其中:并购价格.,X为股票交换率,X*为并购企业为并购目标企业所需增发的股票数。假定:(并购企业并购前的收益)(目标企业并购前的收益)所以,当股票交换率时,则有,此时并购价格即为临界并购价格,即此时的股票交换率也就是临界股票交换率。三、结束语与国外上百年的企业并购历程相比,我国当前企业并购活动仍然十分幼稚,在规模上、方式上、动因及成效方面均有很大的差距。特别的是,有相当数量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均带有明显的投机因素。这些并购事件对广大投资者、投资机构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也有损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并购的一般理论认识和并购财务分析的阐述,基本上为我们在评论并购的财务分析上提供了一个框架。

参考文献:

1:艾青向正军,企业并购的动因与理论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第2期双月刊总第143期

2:浅析企业并购的动机,《发展论坛》2003年第6期

3:刘磊,关于我国企业并购动因的分析,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总第74期

第5篇:企业并购的动因以及效应范文

我国企业并购的动因

并购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象,成为资源重新配置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企业并购是由不同的并购动因产生的,每一类并购的产生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就中国目前的具体情况而言,存在着并购是市场式还是计划式之分;或者说是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的内在冲动驱动型并购,还是政府的主观意志或偏好型并购。

从宏观方面讲,在国有企业的并购中,企业并购大多数并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动机代替了企业的动机,这在前几年应该是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因;从政府动机看,实行企业并购主要是从摆脱企业严重亏损的困境出发的,但是,要明确的一点是――这种方式违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给我国企业并购带来了局限性,从而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壮大。我们应该很清楚:从并购开始到1999年《证券法》施行前,企业并购动机是以“买壳上市”为主要目的,即主要以获取融资渠道为目的,并购效益不明显。政府的盲目干预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企业并购所带来的负面性,使企业并购市场调节越来越被看重,我国的企业并购也正慢慢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从微观方面――企业自身来分析。大多数企业并购是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而自愿做出的战略选择,并购的动因主要体现为企业的动机。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谋取重组价值(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企业发展动机、市场份额效应、企业发展战略动机。

谋取重组价值。企业的并购能够带来许多协同效应,如改变经营方式、调整股利政策、出售多余资产或部门、优化财务结构等。若措施得当,被并企业的潜在价值就能得以挖掘,并购活动就会产生增量价值。增量价值的大小与被并企业原有的管理水平成反比,从而导致价值的提升。

企业可以通过两种基本方式进行发展:(1)通过内部投资新建生产能力;(2)通过并购获得行业内原有生产能力。比较而言,并购往往是效率较高的方法。这是因为:并购有效地降低了进入新行业的障碍;同时,并购大幅度降低了企业发展的风险和成本;再次,并购充分利用了经验曲线效应(在很多行业中,当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积累的经验越多时,可以观察到一种单位成本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就是一种经验曲线效应)。所以企业基于发展动机、市场份额效应、发展战略的考虑,也会进行并购。

加快与国际的接轨

进入20世纪90年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的日益勃兴以及全球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不仅西方国家之间的兼并和收购风起云涌,而且,这股合并之风蔓延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从而形成了一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企业并购浪潮。经济形式的变革,在全球并购的宏观动因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战后以来全球大公司之间的合并与收购的浪潮迭起,无不同当时的经济形式深刻变化密切相关。

其次,科技进步促使了产业重组。历史上每一次企业并购,推动产业的新重组,都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科技进步。产生的这些新的产业,在较大程度上与垄断组织增加投资、兼并企业直接相关。没有垄断组织向新的产业投资并扩大企业兼并,也就不会出现产业重组。

要重要考虑的是――国家干预调节推动兼并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驱使推动跨国企业的并购。并购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默许乃至支持。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对企业并购的管制比较严格,大型并购案往往是不被允许的。在此以前,美国甚至禁止企业之间联合开发技术和合作研制新产品。但近年来,各国纷纷放宽限制,打破行业内部市场限制,允许相关行业内有经营彼此业务的企业合并。随着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仅仅依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于是,国家垄断不得不承担对生产的领导,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起来,直接或间接介入企业的并购,促使企业的规模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也促使了GDP的迅速增长。他们通常采取两种主要的方式,一种方式是国家对垄断企业采取暗中支持的办法对并购采取默认。另一种方式是国家采用法律的手段或政策上的规章来限制那些不利于竞争的垄断企业。这种趋势的形成,加剧了全球企业的并购,使全球企业的并购在很大程度上愈演愈烈。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国家不断推动对外开放的步伐,国家与国家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扩展势力的范围不断加剧,而市场开放又为西方国家的企业兼并和跨国并购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例如,通信业与航空业等企业国际化日益增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程度的深化,使得国内的企业不得不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面对市场竞争。直面发展困境,中国企业如何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并购重组等有效资本市场运作活动整合资产、配置资源;如何通过并购重组活动建立更为广泛战略合作关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是摆在企业家们面前的重大发展策略问题。

立足于国内企业的发展、定位于推动国内企业资本运营是当前我国企业应该要做的事情,只有在自己的国土上练好基本功,不断积累,才能为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但中国的企业家们应该有危机意识,WTO已经走向中国,企业家们对WTO的认识和感知将不再停留于层面,因为我们已置身于一个更大的市场中,遵循统一的规则前进,其影响涉及每一个人。在相对独立的世界里运行了这么多年的中国企业和中国证券市场,也将逐步走进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的并购重组则必定在其催生下产生新的内涵。

中国企业必须学会遵循国际化运行的游戏规则。事实上,外资早已对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市场虎视眈眈了。由于目前政策禁止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转让给外资,因此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介入,更多地是走“迂回路线”。而对于一些质地良好的非上市公司,外资则早已祭起了收购的大旗。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整体优质的群体――上市公司,显然是希望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外资最不愿忽视的,外资并购的热潮必将逐浪推高。

与此同时,在外资“洪水”的冲击下,规模和实力都还弱小的国内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也必将走上战略合作之路。

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第6篇:企业并购的动因以及效应范文

摘要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经过了多次修订,意味着债务重组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对企业经济事项影响很大,能产生一系列的财务效应,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经济的发展做一下简单分析,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效应中得出一些启示。

关键词企业控制权并购重组财务效应

并购重组是两个以上公司合并、组建新公司或相互参股,同广义的兼并和收购是同一意义,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企业并购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具有多方面的效应,有协同效应、扩展效应、社会福利增加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分散企业经营风险,还能通过并购达到一定的规模,增加企业市场占有率。

1.并购重组启动的意义

企业并购重组是搞活企业、盘活企业资产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大多采用现金收购和股权收购支付的方式,但是随着上市公司并购数量急剧增加和并购金额的增大,现有的融资方式已远远不足,上市公司则通过资产置换、兼并、收购等商业行为进行强强联合。企业的并购重组推进了企业内部改革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在我国经济制度里,并购重组成为市场经济的一种体制。据报道,我国九大行业都进行过并购重组,主要包括钢铁、水泥、汽车、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造船、稀土、电解铝和农业等。据统计,这九大行业共涉及900家左右上市公司,占到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一半,总市值超过4万亿元。尽管企业并购重组的动因多样化,但初始动机总是与节约财务费用、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联系在一起的,其直接动因就是财务协同效应,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即并购重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产生财务效应。

2.并购重组财务效应的理论分析

洛梅尔特曾经对上市公司提出,通过股权并购重组可以实现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目标和方针。而康愚、徐家祥早在2005年曾经发表对企业并购重组的看法,他们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股权并购重组可以有制衡的股权结构,同时对企业的财务效应将会有利。针对企业并购重组给上市企业所带来的影响,一些学者和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研究和分析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种观点:

(1)企业并购重组后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正面的财务效应。例如企业可利用税法中的亏损递延条款实现避税目的,因为亏损企业往往有可观的累积税前未弥补亏损;再有体现在股票市场上,并购往往传递一个信号: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价值被低估了,无论收购是否成功,目标公司的股价一般会呈现上涨趋势,对于股东来说股票上涨,就意味着财富的增加。另外企业并购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经营风险以及提高市场占有率等。事实上,早在2009年国家发改委就曾经提出了有关行业关于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状况,同时还指出造船等行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随着这几个行业的并购重组,改变了企业生产产能及经营状况,使几个行业的经营业绩有亏损转变盈利。

(2)企业并购重组并没有真正提高企业的营业绩效,产生负面的财务效应。一方面由于新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确认为当前损益,加大了上市公司操控利润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企业重组后大量不良资产难以消化,资源不能合理配置,加大财务风险,影响资产报酬率。而且很多企业并购重组都是为了短期获取财务利益,而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来看,重组后的企业如不能充分融合,取长补短,终将会被其所累。

3.启示

(1)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实施,关键是对并购后资产的整合。

整合泛指广义。主要包括:动机和目标、产业化、资源化以及文化。动机和目标主要针对企业为什么要去并购重组以及并购重组后企业所要进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规划,从而推动整条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真正使被并购企业的产品结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方面发生实质性改变。整合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因为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实力对于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而企业文化都带有本国或本民族文化气息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同样也不可能消除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利用并发挥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国有、民营甚至是外资企业参与并购重组十分重要。如果企业在重组后能够构建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形成新的企业价值观,就能够从形式并购重组走向实质性“融合”,达到并购重组的 “双赢”或“多赢”。

(2)企业应从长远效益出发,避免盲目跟风

在推动企业并购重组的同时应做到:细致调查研究、反复甄别。科学全面规划企业反战战略、确定目标、实施有效控制和评估。 加快并购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淘汰落后产能,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使企业在并购重组后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持续健康发展。

4.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经济制度下,并购重组不仅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体制,同时也是对市场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够解决企业的债务问题,更重要的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效应,从而推动企业以及整个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心福.股权重组财务效应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6).64-65.

[2]中国公司治理报告(2009)--控股权市场与公司治理.上海:上海证券交易中心2010.136-149.

[3]邓磊.国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研究综述.科教导刊2010(10).108-109.

第7篇:企业并购的动因以及效应范文

一、国有企业并购的意义

国有企业的并购,一方面是扩大销售,追求规模效应,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一方面是政府相关部门促成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帮助优势企业通过并购来实现低成本的扩张。并购对国有企业来说有如下意义:

(一)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优势的国有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向外地或国外扩展其业务,增加市场占有份额,完成产品战略转移,调动、运用各种有限的资源,形成以资本为纽带、市场为导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进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中。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国企改革。国有企业的并购,通过产权转让,促使有限资源流向社会需要的产业,从而引起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国有企业的并购,还可以终止亏损企业起对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本保全。国企并购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国有企业之间并购的顺利实现,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转型,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实力。

二、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成因分析

(一)国有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风险。国有企业并购动因的主要风险是企业的并购的动机不够明确,导致并购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首先,国有企业并购往往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政府一般会出于尽快减除亏损、摆脱财政负担的目的,支持甚至强制优劣势企业之间的并购,这样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并购变成低效率的“拉郎配”,同时,并购也无法达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资源的自由流动,甚至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并购的效果。还有些国有企业并购,可能只是因为看中了对方的土地,或者是为了享受到国家或者地方的优惠政策。这种并购目的达成的并购,一般只是将企业名字改一下,摆脱某些债务,产权和人事机制根本不变,其效果不言而喻。

(二)国有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评价风险。财务分析评价是企业并购中的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通过对国有企业并购分析可以发现,国企并购在财务分析评价环节出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首先,国有企业忽视了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这主要是由于很多国有企业开展的并购是盲目的,在并购时的战略性并购不多,企业往往很少甚至会忽略企业的战略。其次,在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问题往往受到更大关注。我国企业并购中,大部分都采用重置成本法来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而重置成本法对于企业这种有综合获利能力的资产价值评估的结果既有失公允,也不完整。并且,国有企业在并购时的估价目的很狭窄,只是为并购提供一个比较合理的基础价格,却不能通过并购前后的价值对比来变成管理层进行战略并购的一个决策工具。

(三)国有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风险。一些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和咨询公司对并购成功率的研究表明,并购中成功的比例不到四成。而在我国,并购成功率大概只有三成左右。忽视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是导致并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现阶段的国有企业并购,许多是为借助并购方的资金、管理经验和技术来帮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然后,在并购完成后,国有企业往往忽视对并购后企业各方面的财务整合,而只注重对技术的改进。财务整合包括财务战略、财务关系、财务流程、企业债务等等之间的整合,企业如果忽视这些财务方面的整合,其他工作做再好也只是徒劳无功。

三、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

国有企业并购的动因,决定着并购之后的结果。所有并购要成功,首先就要明确并购动因。

(一)财务协同效应。并购后国有企业形成企业集团,偿债能力增强了,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实现资源在集团内的有效合理配置。形成企业集团后,由于筹集的资金规模更大了,社会大众对大企业的可信度认可更高,这样可以降低筹资的权益成本和借款成本。同是也可以通过并购来实现企业的合理避税达到节税的目的。

(二)降低成本。现代企业的中一般企业的所有权跟经营权是分离的,所有者是风险承担者,而经理人是决策人。由此造成的监督成本、契约成本以及剩余亏损都是企业的成本。而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普遍都存在着成本过高的问题。通过公开收购或者权争夺而造成的接管,可以改变现任经理人和董事会成员,从而作为最后的外部控制机制解决问题,降低成本。

(三)壮大企业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利用企业的并购重组等手段,来吸引多方投资,加快发展具有一定实力的竞争性企业;同时还可以通过合并的方式来进行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这可以帮助产品有市场但是负担过重导致经营困难的企业。进一步培育出竞争力强劲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壮大企业的实力,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四、国有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评价风险防范

(一)并购前企业对自身财务状况的评价。被并购企业资本结构会对并购后的资本结构产生影响,它是决定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和权益回报率的主要尺度。企业可采用财务杠杆、经营杠杆指标对其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进行分析。企业对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掌握了自身的财务状况之后,才能决定是否对其他企业进行并购以及并购的方式。

(二)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实质上就是对并购成本的确定过程。预期的并购成本高低,会影响到并购企业的未来风险和收益,甚至对能否并购成功有决定作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中运用的价值评估方法一般有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等几种。收益法是从资产经营根本目的出发,紧扣住被评估资产的收益来进行评估的,更加符合资产评估根本要求。所以,我国国有企业在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收益法的应用。

(三)定价时应注意的问题。首先,企业现有员工的安置问题要关注,国有企业普遍都存在相对过剩的员工,人员负担对企业出售定价会产生消极影响,但如果在出售前对员工做出合理的安排,对定价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国有企业往往有比较多的债务问题,有些企业甚至濒临破产。所以,企业在出售时必须考虑到债务的处理问题。如果政府把债务承担下来或者处理掉,对于出售定价就没有影响甚至会有正面效果;如果让购买者承担债务,可能会对定价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措施:1、财务战略整合。企业的财务战略整合是把并购双方的优势战略环节进行整合,来提高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通过整合企业的财务战略,保证并购双方财务的连续性、同一性和稳定性,使企业可以尽快在商品和金融市场上树立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并购双方的财务协同效应。2、财务流程整合。财务流程整合是把包括若干职能活动、相对比较完整的价值增值环节进行整合,突破传统的财务流程分割。这可以通过简化企业原有众多无谓的交接和监管工作,将内部流程无边界地融合,不同流程间形成一个并行交互的网络关系,信息沟通更迅速,降低工作差错率,提高效率,价值链的增值效用变得更强,尽可能及时处理各种信息。3、财务资源整合。国有企业并购后需要整合的财务资源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供应商、股东、顾客、政府、银行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这些都是与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企业必须要重视这些相关方的财务资源整合。4、财务管理制度整合。财务管理制度是对企业总部及下属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价值化管理的体系。经营活动是由运营、投资和融资活动组成,这是财务的基础。财务管理就是要通过企业的预算和计划、采购、生产、销售、报表资金管理以及业绩评估等基本的系统来有效控制经营活动。财务制度体系的整合是保证并购之后企业能有效运行的关键。所以一般并购成功的企业的财务制度体系整合都是成功的,相反,并购失败的企业的财务制度整合一般都是失败的。并购之后的企业,应当建立现代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深化财务的管理模式。只有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才能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健康运行。并购企业应当根据集团管理机制的特点以及对财务管理上的要求,建立一个集团财务结算中心。5、存量资产及债务整合。存量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来计量的经济资源。合理配置使用存量资产,生产出品质高、销路好的产品是实现高利润的基础。然而国有企业普遍都存在存量资产量过大适应性太差的特点。企业并购越来越有效地盘活了存量资产、促进了经济增长、调整了经济结构。整合存量资产是并购之后企业高效营运的重要环节。

第8篇:企业并购的动因以及效应范文

关键词:全流通;投资银行;企业并购

进入2008年,我国股票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已接近尾声,它解决了我国股票市场长期以来的根本性制度缺陷,意味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投资银行是指经营所有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几乎还没有,发挥投资银行功能的是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即通常所称的“券商”。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包括兼并与收购两项,其业务范围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企业并购策划与财务顾问业务,即并购,是投资银行作为中介人的传统业务;另一类是并购自营业务,投资银行作为并购交易的主角“炒卖企业”。

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理论有成熟的一面,近100年来,关于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研究,已取得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同时,该理论也处在发展中。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行为会因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样,经济环境的变化也要求投资银行企业并购理论不断发展。“全流通”是一个建立在股权分置基础上的概念,股权分置又是中国特有的制度安排,这样全流通时资银行的企业并购也就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研究课题。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这一全新的背景环境下,系统地梳理对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研究,为我国投行参与企业并购提供理论指导。

一、国外研究情况

企业并购在西方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投资银行在推动并购发展的同时,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核心,企业并购业务已经成为投资银行业的核心业务。因此,国外经济学界在投资银行与企业并购方面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上的资料。但由于全流通不是一个简单的状态描述变量,而是一个针对股权分置问题进行改革所产生的结果描述变量,股权分置的中国特色也赋予了全流通的中国特色,因此可以说,关于中国股市全流通时代的企业并购,国外的研究还基本上没有涉及到。

1、关于企业并购。史密斯(1968)曾用投资银行纪实材料很好地证明了公众公司规模愈大,经营愈多样化,其生产率波动就愈小,从而能够减少目标企业的资本成本。1976年,詹森和梅克林提出了理论,认为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内部机制可部分解决问题,并购则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外部机制。委托一理论在解释并购动因中运用最为广泛。在新古典主义的学说中,效率理论认为公司购并活动能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增加社会福利。梅因和马里斯进一步揭示其内在机理,认为企业并购的存在可以对管理层产生一种无时不在的威胁。这种威胁可以约束管理层,进而产生对管理层的激励。“市场缺陷论”以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对并购动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市场中存在偏离纯粹市场竞争模式的现象,并购尤其是纵向并购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企业交易成本。企业以内部组成替代市场的根本动因在于内化原本属于市场范畴的交易成本。这不仅揭示了并购的内在动因,而且也为说明企业扩张的最后边界提供了理论基础。Boehmer研究了欧洲上市公司并购情况,比较了欧洲各国上市公司并购中敌意并购的情况,阿伦(G.C.Alien)对近百年英国企业合并史的分析,指出兼并是有效企业借以成长的一部分过程,就某一方面而言,它补充了内部的增长,并且可以说是一种文明地改变失败企业倒闭命运的方法。世界各国企业发展历史也表明,企业并购是改变产业结构的成功之路。

2、关于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理论。科斯首先提出的交易费用理论,又称内部化理论,认为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和内部化可以节约交易费用。威廉姆森发展了科斯的研究,他分析了产生较高的市场交易费用和兼并的因素,并把它与环境因素结合起来解释市场机制的失灵,认为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是两个重要的人为因素。人的因素与不确定性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市场机制失灵,遂用内部组织机制代替市场协调,并可通过投资银行的专业设计更加有效地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杰弗里.C.胡克研究了投资银行在企业扩张中的角色,提出了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与收购方接触的主要策略。

金融中介理论学派结合信息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以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为主线分析了金融中介在传统业务中的作用。如,Benston和Smith(1976)的交易成本说、Allen和Santomero(1997)的参与成本说。他们虽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金融中介的作用,却局限于投资银行之外的机构所参与的传统业务。HenriServaes和MarcZenner(1996)假设投资银行参与并购能够为企业节约交易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降低合同成本。他们建立模型分析了决定企业是否选择投资银行参与的因素,但对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条件并没有说明。

二、国内研究情况

我国的企业并购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投资银行的企业并购业务则是90年展的新事物,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并购的市场化运作已逐步展开,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经济学者开始重视对我国投资银行如何在企业并购中发挥其特殊功能进行研究,也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

1、关于企业并购的理论。在并购的概念上,陈共、周升业等人(1996)指出,“并购的定义一般有最狭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并购包括公司法上的吸收和新设合并,以及为参与运营或取得对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购买股权或资产。”关于并购的动因,单吉敏、徐龙炳(2000)指出用效率解释购并动机在理论上发展最为成熟,它的基本推演过程是:效率差异购并行为提高个体利益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效率。关于企业并购的作用,鞠颂东、王东等(2000)中指出,企业兼并重组是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方式。吕竺笙(2005)在对西方公司并购动力理论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理论,从并购动力的核心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这一研究视角出发,运用并购参与各方利益均衡分析,提出并购动力的利益相关者均衡是有效并购的推动力量的理论观点。

2、关于投资银行发展企业并购的文献。蔡则样、卞志村(1996)提出,“只有大力发展投资银行,利用投资银行的智力和信息的优势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更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兼并收购、股份制改造、产权转让和信息咨询。”鞠颂东、王东等(2000)中指出,中国投资银行全面参与企业并购,实现投资银行业务战略转移的条件尚不成熟,还存在诸多障碍亟待解决。比如市场准入障碍,市场环境发育不充分,融资限制过多等等。岳意定(2001)认为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并购双方安排并购,确定并购的条件,帮助并购企业融资,帮助被并购企业进行反并购。艾献军(2002)认为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效率主要体现在降低交易费用、降低兼并的谈判成本、提高市场预期效应和社会效率、实现自身作为资本市场中介作用的价值等方面。游达明,周伟(2002)指出以企业并购为核心内容的企业重组是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途径。魏来(2006)分析了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具体作用,指出我国投资银行业在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和约束,并针对上述不足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董小君(2007)从交易费用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投资银行是如何节约并购的交易成本以及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条件,认为只有当投资银行中介交易的效益大干投资银行中介交易费用时,投资银行中介交易才是合理的、经济的。并且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投资银行未来发展的道路。

另外,众多经济学者一致认为,中国大部分投资银行只是部分模拟了并购经纪人的功能,业务不够规范,远不能满足企业对财务顺问的需要,因此,投资银行急需从战略经营的高度去开拓并购业务。

3、在对策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有研究政府在并购中角色定位的文献。严武等(2000)指出,“为了提高并购效率,必须实现政府职能的转换,政府的作用应侧重为并购重组市场机制的培育者,其职能应集中于引导、规范、监督、服务等方面”。在如何拓宽券商融资渠道方面,张瑞祥(1999)认为应适度放宽企业和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融资限制。如允许金融机构为股权并购提供贷款;放松企业债券的利率管制;允许大的投资银行进入资金市场或通过股票上市、增资扩股、发行债券等方式融通资金。新晨

第9篇:企业并购的动因以及效应范文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特点;风险

一、公司并购的相关概念及原因分析

(一)并购的概念

并购(M&A)是兼并和收购的统称,通常是指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它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企业并购是资本经营的一种方式,而且是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种资本经营方式。并购是现代企业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扩大规模,实现成长,合理配置资源,增强竞争力。

(二)我国企业并购动因的深层次分析

并购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产权自由交易、资本自由流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实现外部经济增长、多元化经营的一条捷径。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企业并购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确保原材料、半成品的供应,获取核心竞争力和协同效应,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但是我国企业热衷于并购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进入证券市场的需要。二是实现产权整合的需要。三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四是政府强制推动的结果。

二、中外企业并购特点比较

(一)国外企业并购的特点

1.企业并购浪潮随经济发展的浪潮起落企业的并购往往掀起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与经济周期有相当的吻合性。

2.企业并购的原始动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缓解竞争压力,主要表现为追求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拓展新的经营空间;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安排。然而近年来,不能忽视的是,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对一些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并购,实现企业产品发展的战略转移仍然是主要目的之一。

3.国外企业并购强调规范的操作程序国外企业,并购的操作程序比较规范。外资企业在并购中不仅重视交易的价款,更重视财务和法律上的规范性,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收购的潜在风险。

4.以现金支付是国外企业最主要的并购支付方式,现金加股权支付越来越被广泛采用现金、股权和综合证券支付通常被作为企业并购的可选择支付方式。

5.水平并购越来越成为并购的主要类型。从并购企业间的行业关系方面划分,并购通常有水平并购、垂直并购和混合并购三大类别。

6.并购的行业随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变化。从国外并购发展情况来看,技术革命常常是企业并购的催化剂。

(二)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

1.并购浪潮在政府管制规则和地方政府推动措施中起伏

在政府推动方面,企业并购活动最初常是政府发起的,特别是国有企业,政府是以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社会行政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介入企业并购活动的,政府的参与程度一直很大,企业并购重组的多发地也常常是政府推动力度大的地区。

2.短期经济利益是企业并购的主要行为目标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比较频繁,但在这些并购重组中,追求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不多,而出于短期的经济利益或是出于非经济需要的却占据了绝对的多数。

3.行业内的垂直并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跨行业的混合并购时有发生从企业并购的类别来看,行业内的纵向整合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并且这种行业内的整合又多以关联交易的方式来完成。

4.企业并购程序简单化,现金支付是企业并购的最基本支付方式

企业并购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在我国并购程序比较简单,一般过分注重于代价的谈判。而在企业并购的代价支付方式方面也比较单一。而在相当数量的关联交易中,现金支付又仅仅作为一种账面上的支付,应收、应付就成了代价支付的具体表现形式。

5.大型并购中,基础产业是并购重组的多发地;非大型并购发生的行业比较杂乱;服务行业在新的并购重组中有后来居上之势过去一段时间发生在我国的企业间的大型并购,大都集中在基础行业。

(三)我国企业并购的风险

通过对我国企业并购特点的分析,我们看到了我国企业并购的诸多不足之处,这也就决定了目前我国企业的并购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这些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风险

目前我国的企业并购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行为,是由政府部门强行撮合而实现的。企业并购后其架构缺乏层次感,包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等得不到合理配置和使用,资本运营上处于混乱状态。这将使企业并购偏离优化组合的目标,从而使并购从一开始就潜伏着体制风险。

2.融资风险

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银行等中介组织也未能在并购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企业并购面临较大的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资金是否可以保证需要(时间上与数量上)、融资方式是否适应并购动机(暂时持有或长期持有)、现金支付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等等。

3.磨合风险

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一些企业通过并购被强扭在一起,使合并后的企业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有一个“磨合”过程。如果并购方对目标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了解不充分,就很难在并购后产生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而且,这种磨合风险具有长期性、动态性和不可预见性。

4.财务风险

一般而言,企业是不可能完全通过自有资本来完成一项大型的企业并购活动的,不少企业通过借款、杠杆收购等方式来完成并购工作,这就产生了收购方的偿债能力问题。特别在我国,由于融资途径和收购价款支付方式的限制,实施企业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更是给收购方造成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5.退出风险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企业并购主要是通过实物资产的交易完成的,其产权的流动性很差。因此,在实施并购时我们要认真分析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与风险,就能够做到知己知彼,在并购中谋生存、求发展。

三、对我国企业并购前景的分析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政策规制以及政府的推动仍然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国内企业并购的主要影响力。但政策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审时度势,适时加大企业并购的推进力度。同时,必须遵循自愿的原则,按市场规律引导企业的并购重组。

2.以资源战略整合、实现市场扩张和企业扩张为基本动机的并购必将取代以短期利益为目标的并购,政策制定部门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应以“战略性并购重组”为基本目标来引导企业间的并购;企业自身更应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规划并购重组行为。

3.以纵向并购为主的国内企业并购必将被以水平并购为主的并购取代,实施混合并购时应审时度势,不能盲目地为实现企业经营多元化而进行企业间的混合并购。并购重组中的关联交易问题应该引起政府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4.并购应该按规范的程序操作,并购代价的支付要实现多元化。企业并购操作的重点将转向强化对资产的评估、财务和法律方面的审计,以及对公司未来前景和风险的评估上来。增发新股和换股的支付方式应在一些大型并购中广泛采用,对此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该给予政策上的必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