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创项目教师指导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125
[中图分类号] F279.2;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239- 03
1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有模式的主要弊端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有的模式主要是:“传统教学+创业大赛”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是指高校自己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高校自己的教师采用传统教材在课堂上讲授相关的知识。但高校教师本身的创业经验不足,课程模式封闭,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受师资、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仅凭书本知识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目标。创业大赛模式,是指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国家、省市的各项创业大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指导,进而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但比赛机制的设计,仅能使小部分参与学生受益,而大多数学生无缘参与,无法满足“双创”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也无法营造大学创业教育的氛围。
创业教育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因此,现有的“传统教学+创业大赛”模式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做支撑,大学生无疑是这股支撑力量的主体,大学生的知识优势、科学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创新能力。因此,高校应积极尝试新的模式,从“供给侧”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创业学习的机会。
2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应努力构建以“创业社团+创业大赛+创业课堂+创业实训+创业孵化”为主线的、以“学者型企业家”和“企业家型学者”为教师团队的贯穿“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思维的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上述创业教育模式,需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 “创业社团+创业大赛+创业课堂+创业实训+创业孵化”为主线
2.1.1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社团
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社团,形成常态化、梯度型学生创业组织架构。学生社团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大学生创业社团因其广泛参与性、自主性、个性化、协作性、实践性等特点,弥补了课堂教育缺乏自主实践的不足,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社团,是指在学生社团中,以“互联网+”为项目策划、以“众创空间”为机制和场所的学生创业社团。以“互联网+”为项目策划,意思是创业需要项目做为支撑,“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并不是“互联网”的这一部分,而是“+”号后面的那部分。形成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才是项目的重要内容。以“众创空间”为机制和场所,意思是在项目的思考、交流到形成过程中,需要创业团队组织架构、资金和场地,而“众创空间”正好满足了学生社团创业项目的需求。“众创空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空间,而是物理、资金、人才、机制上的空间。“众创空间”满足了学生社团资金和场地的需求,同时以高校“研究生+本科生”形成的常态化、梯度型学生创业社团,也满足了“众创空间”人才方面的需求。
因此,“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社团,目的是形成以高校“研究生+本科生”形成的常态化、梯度型团队、以“互联网+”为项目策划的、以“众创空间”为机制和场所的学生创业社团,使学生的创业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2.1.2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大赛
构建“互联网+”创业大赛,引领学生创业思想。虽然国家、省市的各项创业大赛,从比赛机制的设计上看,仅能使小部分参与学生受益,而大多数学生无缘参与,但大赛本身所起到的引领、示范和宣传作用,是其他手段无法达到的。一般来讲,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要求水平比较高,加上社会资本、风险投资专家的参与,使得创业大赛更像是一个个项目的“路演”。通过高水平的年度创业大赛,可以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同时激励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2.1.3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课堂
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课堂,系统化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虽开了创业教育课,但由于创业实践性强,需要具有综合性知识,而教师恰恰缺乏创业经验,由他们单独讲创业是否合适值得思考。“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课堂,就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得学校学生在课堂上以MOOC、SPOC等线上形式系统学习创业知识,这时候,高校教师起到组织、交流、辅导等辅助作用;在校外,结合社会上的“众创空间”创业实践,同时和创业导师线下面对面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在社会资源方面,例如阿里巴巴公司的“外贸圈”、“全球速卖通大学”和敦煌网的“敦煌大学”等,均是国际贸易专业很好的创业课堂。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课堂,高校一方面需要构建“政-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仍应加强自己的创业辅导教师团队的建设。创业辅导教师的职责应为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线上或线下的交流,检查学习情况,要善于引导、鼓励和指导学生创业。
2.1.4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实训
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实训,全方位建设综合实训平台。高校可以通过在校园建设创业实训室,例如国际贸易实训室、商业银行实训室、证券交易实训、商战沙盘等打造创业实训平台。目前国内很多大型软件供应商在实训软件上发展的较为成熟,例如“用友VBSE”,是用友新道针对财会类专业为学生提供高仿真的企业工作环境而制作的财务处理流程教程;网中网的“财会商圈”,是以3D技术,仿真现代商业社会的销及工商、银行、税务等外部环境,同时配套了实际商业环境中,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商业社会,多维度地体验企业的实务流转、内部控制、角色分工、工作交互,从而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并全面提升自我的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搭建无缝对接的桥梁。
但创业实训不仅仅指通过3D技术在校园仿真教学实训,还应该依托企业、“众创空间”等孵化基地,由高校教师组织、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从原料到产品的生产流程,再到销售实现的管理过程,因此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拓展实际的知识面,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适应工作要求打下良好基础。
2.1.5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孵化
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结合我国目前“众创空间”现状,本文将“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模式分为两类:以高校为主体运营管理的“产品驱动型” 互联网+众创空间和以社会(企业)为主体运营管理的“混合驱动型” 互联网+众创空间。
以高校为主的“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模式,其特征是指“众创空间”总部在高校,结合社会资本。高校重在产品研发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资本重在项目投资参与和投资回报的结果,其实质是重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兼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的优势是研发技术等软实力,选取一批有市场价值的成果,从高校内部相关部门合理认定后,到取得政府相关部门的资金、政策支持,同时考虑通过众筹、PE、VC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以互联网为手段,完成“产品+资金+政策”的匹配过程,将会使这种类型的众创空间更加充满活力,运行更为有效。
以社会为主体运营管理的“混合驱动型” 互联网+众创空间,其特征是指“众创空间”总部在“社会”,结合高校资源。可以细分为“金融业制度创新型”、“跨境电子商务”和工业制造企业产业升级等“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模式。企业本身就从创业而来,因而是创业的“老手”。以社会为主体运营管理的“混合驱动型”互联网+众创空间,其主要目的在于“项目孵化”。而项目的孵化,从开始到推出市场,均与“互联网+”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相结合,从项目报告、立项到资金筹集、项目孵化、营销、实习工作、文件管理等具体工作。创业最后的结果不是都100%成功,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套很好的创业教育模式被保留和延续。特别是互联网巨头与大学的共同办学,积极推动微课堂教学。而企业将自己链条的一部分放到大学,例如电子商务、研发设计等,带动大学生参与到真实创业中去,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同时打通了“从大学课堂到企业实践这一条路”,产生了一套很好的创业教育模式。
2.2 培养“学者型企业家”和“企业家型学者”充实教师团队
本文“学者型企业家”的概念是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企业中高层。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真正的企业家是短缺的,其特征之一是企业家本人会更多地会专注于本行业,时间也很难与“定期”的讲授安排相匹配。因此,符合“学者型企业家”特征的应是大型企业中层,其本人也具有非常深厚的创业知识,加之其岗位肩负着“团队培养”的责任。“企业家型学者”,是指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具有以往创业的经历,或者对未来创业具有很浓厚的兴趣的教师。
培养“学者型企业家”和“企业家型学者”充实教师团队,面临的具体问题是:由谁来建设、谁来负担费用、能力水平如何认定以及如何监管等问题。
目前存在的困境是主要在于创业导师身份面临认同危机,创业导师选聘培养机制不完善,选聘上的创业导师仍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原有的工作领域,因为大多创业导师本身选聘上来,本身就是依靠其原有工作领域的成就。
因此,建立创业导师选聘培养机制、建立创业导师人才库、创建创业导师工作室和创业导师团队,组织开展多形式的创业教育培训和指导活动,建立创业导师培训管理平台等将是未来培养“学者型企业家”和“企业家型学者”充实教师团队重要的工作。
2.3 贯穿“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思维
“互联网+众创空间”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供给侧改革,而“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模式则是在教育领域探索一条科学的大学生教育教学和就业创业的新模式。
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的“创业社团+创业大赛+创业课堂+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建设“学者型企业家”和“企业家型学者”为教师团队,均需要探讨出一套合理的“政府+高校+企业”的运营机制。
政府重在监管和搭建平台,高校重在科研和教育,而企业重在应用和实践。三者的有机结合,需要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因此,政府创业投入、监管、退出的全流程操作,包括考核目标、考核评价、考核结果、淘汰机制等内容,将是未来更加深入的研究目标。
3 结 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有模式的主要弊端,提出了构建以“创业社团+创业大赛+创业课堂+创业实训+创业孵化”为主线的、以“学者型企业家”和“企业家型学者”为教师团队的贯穿“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思维的创业教育模式,从而将创业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培养出更多创新型创业人才。
当然,“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因素是绝不能忽视的,例如法制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高校科研机构事业编制改革、金融改革、官本位价值观思想的改变以及“工匠精神”的培养等。但这些已超出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9号)[Z].2015.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2016]7号)[Z].2016.
[3]乔辉,吴绍棠.众创空间对创业孵化器功能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5):112-113.
[4]郭璇. 众创空间的创意共享机制研究――信息共享理论的视角[J].编辑之友,2015(11):45-50.
[5]邹丽.众创背景下创业环境完善机制分析[J].中国商论,2015(32):78-81.
[6]黄彦菁,孙丽江.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11):49-52.
【关键词】新媒体;广告创意;广告教育
新媒体的出现与飞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也深深地改变了作为媒介风向标的广告行业。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的广告模式被新媒体颠覆,广告行业生态环境、竞争模式被新媒体快速分解。作为向社会输送广告人才的广告专业教育该如何应对?作为广告专业教育核心课程的广告创意又该如何与新媒体牵手,一起向前发展?
一、新媒体传播优势
新媒体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媒体形态,亦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其优势如下:
1.人人都是传播主体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时代,信息的生产逐渐偏重自媒体,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接受者。互联网飞速发展,手机与网络完美结合,信息海量生产、快速流通。这是一个平民化的时代,受众参与性极大提高,普通民众也成为信息的者,而不再唯传统媒体是从。
2.传播方式的交互性
融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超文本技术于一体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单向垄断,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多种传播方式。往日处于主流地位的大众传播日益朝着小众化、分众化方向发展,重构社会秩序,给予平民极大展示自我、传播信息的特权。这种传播方式上的交互性在广告教学上体现为个体或团体一起学习,彼此借助博客、微博、微信等终端平台展示作品,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彼此切磋,在网络平台上展开头脑风暴,激发学生更多的灵感。
3.快捷的传播速度
借助最新的技术优势,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相当迅速,让受众第一时间接收。很多重大突发事件,都是新媒体首先引爆的。借助网络优势,学生无论是进行课堂预习、相关资料查阅还是进行课堂创意,学习的过程都极为迅速,不仅节省时间、节约资源,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个人创意思维能力。
二、广告创意课程利用新媒体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大力推进,传统媒体的受众人数大幅下滑,用户与新媒体接触的时间逐步增加。随着受众眼球的转移,广告业也随之发生变化。有数据表明,网络广告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09年的4%提高到2014年的12%。新媒体迅速兴起,传统媒体收益逐年下滑,使得广告界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调整方向。如今,广告专业的人才不仅要熟知新媒体的内容特点与表现形式,懂得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广告创意,还要不断适应新媒体生态下社会对广告人才的要求。广告创意课程是广告学专业中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一门核心课程,其与市场密切相关,与传媒技术紧密相连。如何改变传统的广告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需求,懂得创意、创艺、创异、创议、创益的新型广告人才,已成为摆在广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三、借助新媒体,改革广告创意课堂
1.借助新媒体丰富广告创意课堂
广告创意课程本身离不开媒体,课程的讲解要做到“图文+音频+视频”并茂。教师要树立大课堂教学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突破点,利用新媒体搜索大量教学相关资料,吸引学生走入创意大讲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气氛中解脱出来,增强广告创意课程教学的新鲜感。
2.借助新媒体进行广告前期调研
在广告前期调研中,教师先给学生布置题目,让学生利用新媒体对产品、品牌、消费者、竞争对手等进行调研。学生围绕题目查找资料,彼此沟通协调,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更关键的是通过搜索过滤与资料无关的内容,培养学生如何利用新媒体,拓宽视野,提高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将调研的各项资料制作成精美的PPT,在课堂上派代表进行讲解,这是一个展示学生总结、归纳知识和利用多媒体学习的机会。最后,教师要分别对每个小组的讲解进行点评,深入剖析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继续挖掘的亮点。
3.借助新媒体进行广告创意表现
在前期广告调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模拟提案比稿,营造提案氛围。学生按照要求分别模拟广告公司和广告主,将实践项目进行到底。“广告公司”一方在前期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广告创意,充分发挥广告专业优势,上网查阅素材,充实创意内涵,进行广告文案创作、平面广告设计,并自编自演录制视频、利用FLASH进行后期编辑……教师在此过程中可进行适当引导,比如在创意过程中进行头脑风暴以及思维导图的训练,还可以借助BBS或博客平台,创建交流机会。“广告主”一方同样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广告创意,模拟“广告主”的心理,通过思维训练和创意训练,完成学生认为最恰当的创意作品。最后双方运用提案的形式进行比稿,换位思考,彼此挑剔,碰撞灵感,进一步产生新的广告创意。
4.借助新媒体展示学生作品
在广告创意完成后,教师挑选优秀的学生广告创意作品上传至班级群、学院网站或微信、微博、博客等网络平台,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扩大创意影响力,听取多方意见后对作品进行修改。学校也可组建广告社团,举办“广告创意文化节”等活动,利用新媒体开办创意论坛,让学生随时随地发表创意作品。
5.借助新媒体增加实践机会
学生可凭借自己的创意,借助新媒体平台帮助别人,获得报酬。比如猪八戒网、任务中国、威客中国等网站每天大量与广告创意相关的任务,教师可以带动学生一起竞标做项目,无论是中标还是失败,学生都可以从中得到锻炼。特别是失败后的分析、成功后的总结,会让学生明白只有突破自己,创意之花才能持久绽放。广告创意教学牵手新媒体,既拓宽了广告创意课堂的教学思路,又改变了枯燥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既让学生熟悉新媒体的运作模式,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将学生拉进课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研究、勇于创新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意能力、运作能力,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需求的广告创意弄潮儿,共建自主探究和共同协作的学习环境,仍是当前广告教育工作者需深入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相德宝.中国新媒体研究的三个阶段[J].今传媒,2010(4).
[2]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指导意见[J].现代广告,2008(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为基本方向,走内涵发展之路,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积极探索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校外为两翼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路径,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结合我校特色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因地制宜,持之以恒,高质量、高品位、富有特色地开展活动,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和谐发展的人民满意学校。
二、工作目标
1.放大“中华诗词进校园”的传统诗教特色效应,全力打造“诗意校园”品牌。
2.以国家鼓励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为契机,努力塑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优秀学校”特色。
3.充分发挥“龙舞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传统文化优势,进一步弘扬舞龙传统文化,扩大影响力,做大做亮“龙舞”特色。
4.走内涵发展之路,提高师生人文素质,积极构建“书香校园”特色。
三、校园特色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z
四、主要工作任务
1、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学校特色。完善能体现学校特色目标的校园文化环境。做到学校的校训、标牌、墙饰、雕塑、三风等体现特色,橱窗、板报等宣传特色,多样化的活动烘托特色,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特色。做到特色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彰显特色建设。
2、校本教研深入探讨学校特色。加大校本教研色建设的研究力度,建立构建以特色建设为主题的校本教研制度,深入研究学校的历史传统、现实状况、发展前景、社会需求及特色建设的具体对策;积极鼓励有利于特色建设的校本教研行为,促进特色建设持续发展;建立以特色建设为指向的校本师资培训体系。
3、全方位育人夯实特色建设基础。注重学生全面而主动、生动而活泼的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特长夯实特色建设的基础,力争班班参与特色建设,人人参与特色活动,注重特色建设的成效。
4、弘扬传统文化积蓄特色建设底蕴。放大“中华诗词进校园”的传统特色效应,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文化底蕴,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各种特色活动为载体,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提升“诗意校园”、“书香校园”、“龙舞校园”的人文魅力。
5、细化工作流程提高特色建设成效。造浓特色建设的舆论氛围,细化特色建设的流程,强化特色项目的管理。努力做到“三落实”,即“练、比、展”落到实处,落实好特色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落实好特色活动的评比与竞赛制度,采取得力措施促进学生参与特色项目的兴趣和提高特色项目的质量;落实好特色项目的展示不断提高特色建设的影响力。
五、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健全组织。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特色建设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加强对学校特色建设的管理和指导,专门成立学校特色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定期开展活动,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各个项目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以及分阶段实施的步骤。强化指导老师的培养,选拔一批热心学校特色建设的教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指导老师的业务能力,注重成效考核,将组织开展特色建设的成效与绩效工资考核、评优、晋升等挂钩。
2、抓好落实,夯实基础。抓实特色项目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为了保证特色建设工作的进程,把特色项目教学纳入教学管理之中,根据课程计划,每周安排一节地方课程为校本特色课程。抓特色建设制度管理。根据“特色项目”实施方案,制订《班级特色建设具体要求》。使班主任和教师围绕要求开展特色活动教学,做到有章可循,教学内容落实。抓质量提高。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加大学生特长培养力度,确保特长质量,从而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营造氛围,环境育人。营造浓烈的特色建设氛围,提高师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特色建设的积极性。筹划特色建设成果陈列室,将特色活动开展的成绩如获奖证书、学生作品、活动图片等布置陈列出来,常年开放,让师生参观学习,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特色活动的兴趣。
4、确定内容,编撰教材。编好、用好校本教材。结合学校实际,编撰实用的校本教材,用来指导开展特色建设的各类活动。
5、开展活动,提高质量。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推进特色建设进程,激发师生投身特色建设的兴趣,提高活动质量,让师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特色建设中来。
6、加强宣传,扩大影响。重视对师生中优秀作品的投稿、整理、汇编结集工作,扩大对全校师生的激励、榜样作用,同时对涌现出来的一些优秀师生事迹进行报道,以期得到家长的认可,扩大社会的影响。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3月)。
主要任务是确立特色项目,制定、上报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特色创建阶段(20xx年4月-20xx年4月)
主要任务是经过各种单项特色的拓展,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风格。
关键词:创客教育;Mbot机器人;课程建设
近年来创客运动风起云涌,由此衍生出全新的教育形式――创客教育,成为了社会创新教育的新名词。《2015地平线报告》指出,计划在未来3-5年之内,学生将从知识的消费者转换为知识的创造者趋势,在未来几年内“创客空间”将成为学校应用的主要载体,而创客教育在这个转变中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创客教育宗旨是“开放创新、探究体验”,在“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核心理念是培养各式各样的创新型人才。
学校的创客教育以Scratch软件教学作为切入点,从2012年9月起,学校率先实行“走班制”校本课程以来,Scratch趣味编程就名列其中,迄今已开展了四年多时间,这也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创客教育奠定基础,打开突破口。从最初的Scratch软件教学,到中间过渡的mBlock软件加传感器,再到现在的Mbot教育机器人,充分拓宽和加深师生对创客教育的理解。
一、学校机器人教育的“昨天”
学校尝试引入MakeBlock的Mbot教育机器人,虽然Mbot属于入门级机器人,但其呆萌的外表,精良的做工,还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考究其方方面面 ,它具备一般机器人的成熟特征:控制系统(Mcore主板)、传感器系统(各类传感器)、机械系统(电机、铝合金结构)。其控制系统可以用Mblock来编程,加其独有网线接口设计、牢固的铝合金材质,剔除数字/模拟口的“束缚”,正符合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Mbot具备的几项优点:
1.门槛低,相较于Arduino(标准板);学生应具备充足的电路电学知识,从起步入门方面看,Mbot更容易入门。
2.经济性,相较于乐高机器人;相较于动不动几千元起步的乐高积木和乐高机器人来说,Mbot价位更加“亲民”。
3.牢固度好,铝合金材质,轻薄、美观,相较于“智能桌面实验室”;从牢固度方面来看,“智能桌面实验室”显得很业余,经常发现螺丝和螺帽无法正常配合,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学习也很快失去兴趣和耐心。
4.参与感高,相较于特里斯机器人,它不需要学生动手拆装,只需调拨开关,机器人便会自动运转。学生无须动手,也不需要熟悉内部构造。
5.衔接度强,Mbot的运行环境是mblock,它是基于Scratch2.0开发趣味编程软件,从外观上看,与Scratch2.0很类似。
二、学校机器人教育的“今天”
趁着学校“W创客空间”申报的成功,学校新添了很多硬件设备。例如3D打印机/打印笔、电子百拼积木、Scratch传感板等若干。其中就是Mbot教育机器人23件。学校的“创意机器人”校本班果断引入Mbot教育机器人作为上课器件。
人员组成:根据五、六年级中选报“创意机器人”的学生每班抽调5人,以“走班制”形式开展,总共40人。
上课时间:每周一下午2节校本课时间。
上课地点:学生电脑室。
组织形式:课堂主要以“Mbot教育机器人为载体”,以“任务式”教学为依托,以认识各类“传感器”为主线,开展以同桌2人小组展开机器人教学。小组合作,设备编号,一一对应。课前课后检查设备,实现课堂机器设备的责任制。
在教学中主要6个环节教学法,即:游戏/视频导入、认识新知、趣味体验、创意/应用、分享评价、小结整理。在这种教学中不赞成传统教学中单向灌输教学方法,反对把语言文字作为获取知识的捷径,赞成教育就是要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去创造和发现,教育在于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帮助他们在与情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和掌握知识。
三、学校机器人教育的“明天”
在一个学期Mbot教学实践中,我们师生共同参考了很多专业书籍,访问了很多网站平台,学习不少“开源”机器人知识,做了很多次的“拿来主义”。接下来,第一学生层面,加大机器人在学生中的宣传力度,特别是Mbot类的教育机器人,让学生知道所学趣味编程知识是融会贯通、前后呼应的,宣传普及机器人创客教育理念。第二教师层面,希望作一回“拿去主义”,计划开发一册Mbot教案集,附上配套课件、微课集、视频资料、游戏等等,“开源式”分享o需要的学校和个人。
四、基于机器人教育的思考
思考1:现阶段Mbot机器人对学校的创客教育很合适。现阶段,学校创客教育是以Scratch教学作为切入点,Mbot作为Makeblock创客工场率先推出的入门级教育机器人产品,首先其编程环境Mblock基于Scratch2.0开发,与三、四年级所学趣味编程知识完整对接,完美符合课程逻辑要求的软件到硬件的过渡,Mbot的出现使机器人教学更加顺理成章。当然,在使用过程中,例如硬件扩展性,接口数量不足等。但Mbot作为教育机器人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较好适合机器人的入门级学习。
思考2:利用好有限的材料为学生的创意服务。在教学中教师发现,与机器人配套的材料是有限的,但学生的创意是无限的;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材料为学生无限的创意服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中小学智能机器人课程指导意见》指出,现今中小学智能机器人的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如何使学生的创意和兴趣在创客教育的“春风”里携手并进,我想学校的硬件材料始终会是落后的,保护好创意和兴趣才是重点。
思考3:需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机器人教育。按事实角度来看,机器人教育比信息技术课程更注重对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机器人教学中仍较多采用的任务驱动、讲授演示等教学方法,更看重机器人基础知识、原理、编程与组装等学科本位内容的教学,反而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创造机会和创新空间,难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机器人教学不能简单地模仿信息技术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需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科特色,形成机器人学科特有的教学方式。
总而言之,面向创客教育的机器人教育教学,不仅消融了机器人知识学习与机器人项目创新的界限,而且带来了开发、多元的教学活动方式。资源的开源性与技术门槛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创客教育教学实践之旅,可能通往成功机器人教学的路不止一条,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温州市教育局.
[2]《“巴学园”中的新园丁》――教师课程建设力的培养与思考.赵成木.
[3]王小根;张爽.《面向创客教育的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8).
关键词:创客教育;管理类课程;课程设计
创客教育模式在我国教育行业中的应用,起始于2015年,并且各类的创客教育模式在国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创客教育模式下,原有的课程设计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通过融入创客教育理念,有效地提升了课程设计的效率和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创客教育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教学效果,从此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STEAM教育、创客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指出推进创客教育模式更好地利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客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就提升教育工作者工作方法创新、课程设计有效性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对这一发展模式进行较好改进,成为创客教育应用必须考虑的一个重点内容。本文立足于管理类课程设计角度,分析创客教育模式的应用方法。
一、创客教育模式概念
“创客”是基于“创课”理念的发展,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创客教育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注重对课程创新理念进行把握,以此作为出发点,探讨了课程设计过程中,如何把握创客教育的新观点,使课程教育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创客教育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要注重定位于“课程”,并能够区别于课程的“新”到底体现在哪里[1]。创客教育模式服务于“人”,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样一来,能够更好地把握创客设计的核心,从而保证创客教育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创客教育模式应用于管理类课程设计的关键点
管理类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科整体角度出发,对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协调,从而保证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教育需要。管理类课程应用创客教育模式设计时,应注重对以下关键点进行把握:1.内容整合。管理类课程在利用创客教育模式时,要注重跳出管理类课程的局限性,加强管理类课程与其他学科,像是计算机、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进行结合,加强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能够对管理类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2]。内容整合过程中,能够强化管理类学科的知识,并且使之与人们实际生活进行密切联系,从而保证管理类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使学生对学科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同时,“一科主导,多科结合”的发展模式成为创客教育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所讲授的学科进行把握,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讲解。内容整合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创建完善的教学团队,能够对师资力量进行整合,从而满足内容整合的发展需求[3]。
2.创新性。创客教育模式本身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它实现了对原有教育模式的创新。创新性应用于创客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互联网进行利用,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与管理类知识相关的实事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对理解学科知识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管理类教学应用创客教育模式时,要注重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应用,从而实现原有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例如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传感器技术、3D技术等等,能够实现对管理类知识的“活化”,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创新性在管理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还要注重实现“研究+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通过对管理类学科的有效分析,保证课程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协作性。协作性在管理类课程设计中的体现,注重内容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从而保证教学模式更好地满足教学实际需要。协作性在实际应用时,要注重结合创客教育模式的实际特征,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构建项目小组,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协作,双方共同研究和分析下,对课程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协同性的体现,要注重结合设计、制作、修改、完善等,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三、创客教育模式下的管理类课程设计应用
1.有效把握创客教育模式课程设计理念。创客教育模式的课程设计理念是创客教育应用于管理类课程设计的精华和核心,创客教育模式课程设计理念的特征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1)趣味化设计。创客教育在进行管理类课程设计过程中,趣味化设计是其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方向。通过趣味化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管理类课程知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对管理类知识进行掌握。(2)立体化设计。立体化设计应用于管理类课程设计当中,注重对管理类课程单一的形态进行改进,从而使课程知识对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从而保证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带给学生更好的感受,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拓展。立体化的设计注重从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角度出发,保证教学能够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又能够对管理类教学目标进行较好体现。
2.创客教育设计流程。创客教育模式在管理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注重把握合理的设计流程,从而保证创客教育模式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1)内容体系构建。创客教育模式在管理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如何对内容体系进行构建和把握,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内容体系构建时,要对管理类课程的内容进行把握,以此作为内容体系构建的主体。同时,结合创客教育模式的特征,内容体系构建要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对管理类课程单一性进行改变。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在内容体系构建时,能够对其他学科内容进行应用,对学科内容的关联性进行体现,从而使课程内容得到有效丰富,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2)项目构建。项目构建是从整体角度出发,并对整体进行分解,以逐个任务完成的方式,对项目任务进行完成。这一过程中,要将创客教育模式的趣味性得到有效体现。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通过对相关任务的思考和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项目构建的应用,要保证课程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的设计,能够对项目实施的各个细节和过程进行较好的把握。(3)活动设计。创客活动设计主要目的在于保证设计的管理类课程能够顺利地实施,使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在活动设计时,要结合管理类教学实际情况,能够对学习活动进行精心设计。活动设计遵循“ADAI”原则,即激活原则、展示原则、应用原则、整合原则。这四个原则的应用,通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利用场景再现和故事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学生根据项目任务情况,通过操作展示,使学生对新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接下来,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后,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对涉及到管理类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能力。(4)评价设计。创客教育模式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注重体现出“多元化”的评价特征。评价设计时,应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参与度、教师参与度、教师积极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考虑,能够观察创客教育模式在应用时,学生表现出的创客素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等。评价设计环节的利用,注重提升学生自己评价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从而对学习方式进行改进,更好地增强自身的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问题进行反思。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反思,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创客教育模式在管理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注重对“创课”这一基础性内容进行把握,通过对原有的课程设计模式进行创新发展,能够保证创客教育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创客教育模式的有效利用,提升了管理类课程设计的趣味性,通过对现代化教学媒介的利用,丰富了管理类教学的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这样一来,对于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师课程设计需求来说,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谧 夏新斌 吴春英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小涛,高海燕,邹佳人,万昆.“互联网+”背景下的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之变迁———从基于项目的学习到创新能力的培养[J].远程教育杂志,2016,(01):28-36.
关键词 创客教育;工程训练;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2-0115-03
Engineering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based on Maker Education//YANG Yi, LIU Zan, TANG Rulong
Abstract Maker education is paid great attention due to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Engineering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for promo-
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gineering quality. Relying on the creation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resources, we explored a new teaching system and new platform based on maker education, striving to cul-
tivate th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 cre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 maker education; engineering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on ability
1 前言
务院办公厅2015年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创业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作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应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通过构建新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平台,引导大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工程训练中心是高校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建立的一个面向全校学生的工程实践教学平台,是大学生工程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基地。学生通过基础训练和项目训练,获得生产工艺技术及组织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工程训练是开展创客教育的理想平台[1]。
2 创客教育与工程训练
创客是指基于兴趣与爱好,在个人制造实验室里利用开源硬件,把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当一个创意的雏形在创客脑海中形成后,随即借助CAD软件、三维扫描仪、3D打印机等工具快速地把设计变为产品。创客具备的共同特质是实践、创新和分享。创客教育是把创客精神融入教育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学生实践来架构课程,获得直接经验为核心旨趣”为原则,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各类创新人才为目的。创客教育旨在提供合适的用于创造的环境、资源与机遇,通过自我探索,协同伙伴或教师的支助,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实现全面发展[2]。
工程训练是高等工程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起源于传统的金工实习,并随着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逐渐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内容覆盖机械、电子、电工、信息、自动控制、工业管理等学科。工程训练是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于一体的工程实践教学方式,通过制造工程实践,传授制造工程知识,训练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工程素质[3]。工程训练涉及的学生专业众多,年级层次不同,在高质量、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起着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客教育所倡导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与高校工程训练的目标和宗旨基本一致,依托工程训练平台的设备、场地和师资的优势,搭建高校创客教育基地,将创客教育与工程训练紧密结合、有机融合,会极大地促进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 创客背景下工程训练平台的改革
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的渐进式教学体系 按照“基础训练普及化,专业训练复合化,创新训练个性化”的指导思想,通过优化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加强内涵建设,构建“三能力、四层次、六模块”的个性化分类培养渐进式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图1)[4]。该体系根据全校现有50多个工科专业的不同学科背景、不同训练需求,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创新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将工程实践教学划分为4个层次,即工程认知基础训练、基本创新技能训练、专业创新实践训练和创新创业综合训练。每个层次配置6个实践教学模块,每个模块中包含本领域的若干训练项目,每个项目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又设置不同的内容与深度,供全校各专业实训时使用,也供全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发展的需求进行选修。基地根据教学体系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新增了数控铣床、数控车床、电火花线切割、3D打印机、万能摇臂铣、平面磨床等实训设备,建成了拥有100台计算机的CAD/CAM实训室和PCB制版流水生产线。
设立开放性创新训练项目 依照工科学生的成长规律,设计基于项目驱动的金字塔型结构创新训练新方法,在不同年级设计不同难度的项目。比如对于机电类专业,各年级分别制作自滑四轮小车避障三轮小车单片机自控小车,循序渐进,贯彻整个大学过程。
第一级别的项目训练在二年级进行,通过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完成一个单一的机械制作项目或电子设计项目,如自滑小车或电子猫,让学生了解“简易产品”的设计思路、制作方式。
第二级别的项目,结合各专业实际产品,以相关核心课程和相关能力要求为基础,进行专业的综合能力训练,如避障小车转向机构中涉及机械原理课程中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
第三级别设立综合性或与企业相结合的中小型创新实践项目,如机电类专业要求完成“具有赛道障碍识别和轨迹判断功能的重力势能驱动自控行走小车”,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与综合创新能力。
学校注重大学生科技团队建设,每年划拨专项经费扶持团队并设立机电类大学生创新项目,鼓励在校本科生以团队形式申报。在项目开展中以学生为中心,项目执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自寻解决方式,让学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对多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意义上营造一个开放、宽松、批判性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境。
竞赛与训练的融合 基于各种竞赛,设计“自行设计自编工艺自购材料自己加工自我评价”五段运行模式,实行从概念设计产品的全开放学习过程,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和研究学习的创新实践平台(图2)[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再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如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挑战杯”等,增加对新知识的渴望与探索,再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地学习,以浓厚的兴趣驱动学习,增强学习效果的同时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实践证明,通过各类竞赛,学生运用了已有的知识,理解了边缘知识,探索、发现、获得了新的知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创客空间的建立 创客空间是一个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建立的创新服务平台和创业教育载体[6]。创客物理空间配备了3D打印机、3D扫描仪、3D雕刻机、小型多功能机床、电焊机、切割机、台钻、钳工台、电路板雕刻机、示波器、稳压电源等满足不同需求的学习工具及先进的技术装备。虚拟空间通过提供各种应用软件、数字化资源、学习平台、学习支持服务等,为学习者提供学习、交流和知识共享的平台。空间面向创客全天候开放,由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共同管理。
空间定期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和创新实训,保证工具和器材使用的安全性。为保证创客空间训练项目的教学效果,从创新课程开设、创新信息、学生动员、材料准备,到设备调度、协助加工、经费使用、成绩评定、优秀作品的评奖等,都建立一整套运行模式,使项目在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为帮助大学生创业,创客空间每季度举办一次“创业青年面对面”大讲堂活动,邀请成功青年企业家、优秀校友等走进校园,开展讲述创业故事、分享创业感悟等教育引导活动。定期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和仿真训练等,通过创业沙龙、创客咖啡等活动,促进大学生创客之间的交流,帮助他们积累创业经验和资源。另外,利用学校创业园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创业实训,经过选拔进入创业园的项目,学生可获得一个实体空间和一笔创业资金,去面对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让“准创客”品尝到创业“滋味”,从而明确和调整创业思路。
4 实践效果
工程训练平台现面向南华大学10个学院51个本科专业开展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实训教学服务,每年服务学生数超过5000人,年训练人天数达6万。平台上开设训练项目近80项,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项目占50%以上。
近年来,平台新增设备400余万元,面向全校大学生立项创新训练项目200余项,承担各类教学研究项目2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出版实训教材2部,编写创新训练讲义30多种。
学生通过平台训练,获得省级以上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项,完成的创新作品获国家级奖励10余项,省级一等奖近20项,省级其他奖励50多项,创业园入住项目百余项,受益学生近万人。
目前,平台教学资源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教学体系及其管理模式对其他实践课程的建设发展起到较强的示范和推进作用,成为全校学生进行社团活动、科技创新、学术讲座、创新大赛和实训教学的多元化综合训练基地。
5 结束语
创客教育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践行了“主动学习”和“实践中学习”的理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顺应了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工程训练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通过对各教学要素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与创客教育深度融合,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意识,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贾杰.创客教育与高等院校工程训练的融合[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12):31-35.
[2]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3]梁延德.我国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6-8.
[4]居里锴,徐建成.“大工程观”下工程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0):68-70.
[关键词]中外合作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骆佳梅(1981- ),女,浙江义乌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创业教育。(浙江杭州31001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面向产学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训练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201018339)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096-02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一直在大力倡导大学生的创业指导,以创业促进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中外合作方向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同样面临着创业、就业的压力。他们思维活跃,拥有较丰富的创业资源,但是他们欠缺创业理论知识储备,在创业过程中较盲目地选择创业方向,无法发挥自身创业优势,为此,如何高效地服务于中外合作方向高职学生的创业指导,则显得很有价值。本文着重于此开展研究。
一、大学生创业政策优厚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鼓励创业的方针,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的降低市场门槛、提高能力培训、拓宽融资渠道和完善市场环境等利好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自2009年开始,国家还专门设立大学生科学就业与创业基金,重点资助经济困难但具良好市场前景、短期收益明显的创业项目,通过免3年行政收费、简化手续、优先发放信用贷款支持大学生创业。应该说,国家和政府出台了各层面的激励措施,以鼓励大学生创业。
二、高职院校中外合作方向学生特点
从杭州下沙高教园的14所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的统计数据分析得知,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毕业后往往选择考公务员,找单位就业或者继续升学,选择创业的占极少数。相反,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因工资较低、社会认可度低等,更多的是选择自己创业,而且中外合作方向高职学生的创业激情尤为突出。
现在的高职高专中外合作专业学生创业背景丰富,但创业能力薄弱。他们都是“90后”学生,家境殷实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近50%的同学是在创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且部分同学家庭有海外创业家庭背景。耳濡目染的熏陶让他们有更贴近实际的创业想法和创业能力。部分留学回国或者“3+2”专升本学生学业有成后,仍然选择自主创业。他们有着“90后”群体的共同特征:思维活跃,果敢坚毅但优柔寡断。他们自我意识极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重自我感受,轻组织纪律,缺乏集体观念和团体意识;他们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管理知识欠缺,专业技能水平不够。他们有着丰富的创业想法、殷实的经济基础,但是极度缺乏创业能力。这些都在一定层面上制约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他们专业基础较差,但学习压力却非常大。受各种原因影响,各高校在招收中外合作方向高职生源时,通常采用单独代码,招收一些家庭经济好,但成绩非常一般的学生。进校后,他们的学习压力反而比普通学生更大。比如,外语教学方面,他们往往要在一年级的时候,接受超过300学时的外语学习,在二、三年级时,需同时接纳中外合作两方的专业教学。相比普通学生,他们本身基础更为薄弱,但学习压力却比普通生要大很多,这在时间上也约束了他们的创业行动。
另外,笔者从十多年的学生管理中发现,每个学期,都会遇到中外合作方向的高职生以“创业需要,没时间学习”为由,来申请退学。在与这些退学者交谈中发现,他们大多数是有创业项目准备实施,但关于创业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储备,确实少之又少,有的甚至一问三不知。可想而知,他们都是摸索着过河,仅凭一股热情边创业边实践,没有系统地考虑过创业,为此,大大降低了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为此,要想更好地指导高职院校中外合作方向的学生创业,实现他们的创业想法,必须重新设计一套针对中外合作方向高职生的创业培训计划,此举更有针对性和推广价值。我们可以从师资组建、课程体系、创业者自身能力提高等方面设计创业课程,开展系统化的创业指导。
三、中外合作方向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1.组建中外合作方向的创业师资队伍,确保创业教育顺利开展。与普通高职学生相比,中外合作方向的课程教学难度更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中方课程,还需同步学习外方课程。这势必要求我们的创业导师,能站在国内外创业教育理念的尖端,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创业。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业导师都是半路出家,部分是从事思政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繁琐,本身可能并不具备创业经历,授课时难免内容贫乏、欠缺实战性。为此,须培养一支具备国际视野,能站在国际高度开展创业教育,同时又充分了解国内高职生学习特点的创业师资队伍,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专攻某个模块的理论储备和实践指导,分配创业教育模块知识,让组内的每个教师分别承担创业理念、企业管理、财务核算、营销推广、实岗实践等模块的教学任务,最后整合出一支国际化的创业培训师资。
从目前创业教育的需求看,我们可以组织一支由政府管理者、专业技术教师、学生工作管理者、企业、大学生创业指导站及风司的相应工作人员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提供全程化的创业指导。组织思政辅导员开展中外合作方向学生的创业能力测评,综合考虑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特长爱好,帮助学生构思创业方向;邀请政府部门官员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讲解国内外创业环境、创业政策、行业动态发展,拓宽学生的创业渠道,挖掘市场机会;组织工程技术等领域教师从专业课程教育中挖掘创业闪光点,推进学科方面的指导;而企业管理者可以从创业实践的角度给创业者提供一个模拟创业的平台,让他们在“做中学”,感受创业各个方面的实践体会;做好大创园的管理引导,给创业者们提供性价比高的创业场地,帮助创业者降低创业风险;组织风司给创业项目做出可行性分析,给创业者提供融资渠道,评估创业项目,促成创业。
2.丰富创业课程体系,系统化提供创业培训平台。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业课程都相对单一,有的仅是和创业培训公司合作开展创业教育,但在教学上无法保证课程质量。高职高专院校也不例外,而中外合作方向的高职生较多因本身学习兴趣不浓的原因,更多的是被动了解创业培训,待需要学习创业理论时,却发现已错失创业课程。为此,要想从本质上做好中外合作方向高职学生的创业指导,可以从学校教学方面入手,系统性提供创业培训平台。
调整教学计划,融合创业方面的授课,把创业课程列入个人素质能力模块,课程性质设定为专业限选课,将之对等于语言实训课等,采取学分置换,供有意向创业的学生选择学习,在不增加中外合作学生课程学习压力的同时,把它融合在专业学习中。
整合网络创业、“8+X”创业实训课程、SYB、KAB等创业课堂,让学生修得相应公选课学分的同时能获得一本创业方面的技能证书,以此加大中外合作学生创业的关注度,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为成功创业提供优良的创业理论指导。
调整教学方法,改变原来单一灌输的教学模式,更多地穿插课堂实践,采用团队合作完成目标任务的管理方法,在“做中学”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教育部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高文兵在全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上指出,应该打破常规化课堂教学模式,依托专业资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推进创业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覆盖政策解析、企业管理、营销理念、金融风投等创业知识,重点培养学习能力、办公能力、社会能力三大能力52项子能力的培养。从众多教学评价中心反馈得知,有课堂实践的课程学习,效果往往好于单一纯理论式的课程学习。为此,开设创业课程初期,将全体学生分组,以每团队10人左右的规模组建一个模拟创业公司,在课堂上,用任务导向教学法,给每个团队成员分配模块任务,在具体实现模块功能的同时充分理解创业理论知识。此后的理论教学可紧紧围绕团队项目进行。每个理论知识点后,随堂设置实践讨论、分组答辩等环节,确保创业理论指导起到效果。
设计丰富的社团活动、学科竞赛,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实践他们的创业梦想。继续推广“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大学生挑战杯、高职高专挑战杯等竞赛;在“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中,增加创业模块的社团活动;开展创业模拟大赛,让他们在社团活动中模拟创业过程,激发创业潜能,提升创业能力。
充分发挥大创园优势,拓宽创业渠道。一是利用已创业者资源,给初创者提供企业创办资讯、岗位实践;二是给初创者提供价格低廉的场地,降低初创者的风险;三是给初创者实时的创业政策资讯与指导,帮助初创者规避风险,提高创业可行性。
聘请创业导师,给予“一对一”专业化指导。学校可以与校企合作企业建立帮扶机制,聘请企业管理者、成功创业的高年级毕业生等建立创业传帮带机制,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在企业管理、技术处理、经济管理、企业发展、财务报表等方面给出更具实战性的指导意见。
打破传统的创业指导理念,建立长期化创业指导。传统的创业指导仅局限于学生在校或者毕业当年的创业过程。但中外合作的学生,较多的是集中在毕业后2~3年,积累了一部分的社会经验之后,再选择自主创业。为此,创业指导方面,必须贯穿在校3年及毕业后3年内,在始业教育、毕业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中开展创业指导,毕业后动态更新创业学生资源库,建立长期的培养机制,按需在实创过程中给予指导。
3.中外合作方向高职生自我能力提升面面观。相对而言,中外合作方向高职生自我主义意识更强,个性更张扬;自尊心强但抗挫能力极差,极易情绪化处理事情;兄弟情义重,满腔热血但又无从下手。因此,作为创业者主体的他们,自身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积累创业知识能力的重要性。
明确自己的创业目标。中外合作高职生应撇弃“一头热”的创业激情,要更加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职业心理特征、创业能力素质;通过各种创业技能的培训,合理定位自己的创业想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掌握人际沟通等社会交往能力,以求安排创业团队成员能人尽其才,更大化地挖掘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力。
提高自身市场敏锐度。学习之余,借助家庭创业背景,多走向社会,在身边寻找创业机会,寻找成功创业点,掌握创业理论知识,学会用SWOT分析工具、核心价值曲线去分析判断创业项目的可行性。
专业学习的同时系统学习创办企业相关知识。业余时间,利用图书馆、校创业知识学堂、成功创业案例分享会等渠道学习企业架构、盈利模式、盈亏平衡点测算、企业规划、产品分析、市场定位、营销策划等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创业政策导向、市场前景预测、风险分析应对、试行经营业务等内容。
尽早创业,抢占创业先机。大多数中外合作方向的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创业环境,因此,中外合作方向的高职生们,应主动与自己父母一起接触真实的商业环境,积累人脉关系,培养业务洽谈能力,学会定价策略,将课堂所教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早日实现创业之梦。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为宗旨,以建设教育最优化城区为目标,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最优化城区建设意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为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以加强高素质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培养为依托,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经营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水平,彰显学校的特色和品牌,切实加快教育优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重点工作
1.加强学校内涵发展,彰显非学历民办学校的特色和品牌。
2.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确保民办教育优质、平安、科学和谐发展。
3.做好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许可证》的各项准备工作,启动民办学校年检制度。
三、具体工作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精神。特别是要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了解国家对民办教育方针、政策和优惠条件,推动全区民办教育科学发展。
2.强化办学理念。各校要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推进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现代化,要加强学习外地学校成功经验,选派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外出培训,要强内涵、创特色、提质量、树品牌,努力创建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3.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各校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在教学上想办法,在质量上求突破,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在办学规模上扩展的同时,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提升。
4.各校要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按每学期收费。要诚实守信,公平定价,不能以任何借口,巧立名目,跨学期收费。学校不得向学生及家长、社会公开募集资金。
5.坚持教书育人,育人为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促进民办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各校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务实求真的态度,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城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学生服务。
6.各校的校长和教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坚持依法治校,以法治教,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培养校园文明风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健康和谐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
7.实现“五个突破”。各校要在创新教育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上有所突破;要在学校发展内涵、创设特色和品牌教育方面有所突破;要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方面有所突破;要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要在提高质量方面有所突破。努力提高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的认知度。
8.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民办教育事业是一门科学,民办教育管理是一门艺术,民办教育经营是能力的体现,民办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推进民办教育事业的进程中,各校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⑴要正确处理发展与规范的关系。规范与发展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得益彰的规范本身就是一种质量,就是一种发展,就是对教育规律的敬畏,就是对教育本质的尊重。
⑵要明确处理共性与个性关系。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是民办学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各民办学校要重视特色办学,给予“质量是民办学校生命线,特色是生长线,学生是生存线”的角度考虑。坚持特色办学,实施品牌战略,是民办学校重要任务。
⑶要正确处理公益与收益的关系。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教书育人是学校承担首要责任,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共同使命,所以民办学校校长要坚持公益性原则,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创新教育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真正把教育做好、做大、做强。依法取得合理回报,不要因为急功近利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损坏学校办学的名誉。
⑷要正确处理质量与规模的关系。各校要依法依规办学,要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按照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提升水平、特色办学、规范发展的思路,把主要精力转向教育教学和内部管理体系的建设上,确立教学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规模发展。
关键词:教科研;队伍;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5-0093-02
一、教科研队伍基本情况
榆林市辖12个县区,包括市教研室在内,共有13个教研室,属行政事业单位。在这13个教研单位中,除市教研室属副县级建制外。各县教研室都属科级建制。现在共有职工387人,其中男236人,女151人;专职教研员309人,特级教师4人。其年龄、学历、岗位、职称结构及其分布情况分别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我市有一支结构趋于合理,相对比较稳定的教科研队伍。
二、近年来围绕教科研队伍建设开展的一些实际工作及其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推行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这一中心要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教兴榆”的战略指导思想,突出体现了教育科研的先导地位,使得教育科研工作得到普遍重视,教科研队伍日渐壮大,教育科研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与课改同行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市教科研队伍建设带来新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把教研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随着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研员的自身角色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教研员不再以“专家”、“领导者”、“检查员”的身份出现,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教师,而是以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的姿态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新课改同行,与教师并肩成长。新课程强调师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教研员的工作方式也应率先充分体现这一点,创设一种与教师对话、交流的氛围,关注教师的需要。尊重教师的意见。做教师的贴心朋友。这一指导意见。为课改中的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广大教研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课改伊始,我市就把教研员的培训纳入新课改培训之中。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严把准入关。使他们通过培训后无论是思想认识水平,还是专业研究理论水平都能达到课改的需求。适应课改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建立了课改联系制度,所有教研人员必须包县(市级教研员)、包乡、包校(县级教研员),夯实死肩,责任到人;组织举办了学科教学研讨会,开展课改视导调研活动。倾听基层一线教师的疑难与困惑,然后依此为线索,与他们展开对话、交流。切实解决老师们在平时实际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指导教学,服务教师成长。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教研工作的内涵,促使教研人员得到锻炼成长,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研究能力。近年来,我市先后有3名教研员、13个教研室编辑出版教育专注18本;教研人员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文章近千篇,并有100多人的教育科研成果在省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奖;80多人分别被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和课改先进工作者;2009年,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优质课展评活动中。我市又有两名教研员被评为省级二等奖,分获市级课改标兵的光荣称号。
(二)在研究中成长
教研的职能是研究、指导、服务,而课题研究又是教育科研的灵魂,是教研员这一特殊群体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市县两级教研部门特别重视课题研究工作,要求教研人员要将问题思考常态化,课堂教学指导研究话,教研重点工作课题话,先后承担基础教育科研课题7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24项,市级课题48项,参研人数达360多人次。通过课题研究,不但使教研人员自身的专业研究水平得到大大提升,而且同时还带动引领广大教师逐步走上教育科研之路,营造起一股人人崇尚科学,注重科研的良好的群众性教科研活动学术氛围,进而使我市的教育科研工作逐渐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呈现出照好的发展态势。从“十一五”开始,在教研部门的带动引领下,我市中小学校先后承担基础教育科研课题330多个,并有110多个结题验收。其中米脂县教研室的《中学理科创导式教学法》、神术县教研室的《小班化教学研究》和绥德县教研室的《情趣作文教学法》等一系列课题研究成果已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在“迎验”中发展壮大
近年来,我市市县两级教研部门加快了标准化教研室建设的步伐,把“迎验”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大事来抓。截至今日,先后有榆阳、横山、清涧、绥德和子洲等五个教研室达到《榆林市县级标准化教研室建设标准》,米脂、佳县、定边和府谷等四个教研室正在紧锣密鼓积极筹备,迎接验收。通过标准化建设,一是使教研室的基础设施得到大大改善,优化了教育科研环境;二是吸纳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专兼群教研人员,充实了教研队伍,壮大了教研实力:三是制定出台了教育科研成果考核评价的长效机制与奖惩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大家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推动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了随机抽样的办法。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我市教科研人员总量虽然不少,但在地域分配上明显不均,像吴堡、子洲和佳县等一些县区有几十人,而府谷县仅有8个人,不及核定编制人数的一半;二是学历层次较低。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研人员仅占1.8%,远远低于市级标准化教研室建设中所要求专职教科研人员在读或已取得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应不低于10%的标准;本科以上学历的教研人员尽管从人数上达到51%。但大部分都是后取学历,与自己现在所从事的研究专业不相符合,难以胜任岗位工作;三是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由于受编制等原因的限制,全市所有的教研室都没有配齐音、体、美、小学英语、思想品德、科学和高中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研员。还存在其他学科教研员兼职的现象。有75%的县一级教研机构没有配备必要高中教研员;从性别结构上来看,男性教研员为236人,女性为151人;从年龄分布上来看,年龄在41岁以上的达到271人,约占总人数的70%。其中。50岁以上的有87人,约占总人数的22.5%,而30岁以下的仅有27人。不及总人数的7%。几组数据对比明显。反差极大。说明我市教科研队伍年龄整体偏大。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缺乏新人,缺乏活力;从职称结构来看,有中级职称的为159人,约占总人数的41%。副高级职称的为102人,约占总人数的26.4%,尚未达到市级标准化教研室建设中高级职称比例应不低于30%的要求。专业引领层次偏低;从岗位配置来看,不是按学科教研的需要配置人员,而是因人就岗。导致出现学历与分管学科不对应的现象。有不少县区把教研室看成是领导的后花园,将家属、子女安插
在教研岗位上,只占坑,不拉屎。更有甚者把一些有问题的具体人也放到教研室,成了名副其实的养老院;四是促进教育科研的长效保障机制未能建立健全。激励措施力度不够,教研队伍的待遇普遍低于同等的中小学校。导致出现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不愿意到教研工作岗位上来的怪胎。这些因素,制约、阻碍着教研室的生存与发展,对教研队伍的建设形成许多不利因素。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研骨干队伍建设的几点设想
为改变我市教科研队伍现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和《陕西省教育厅、人事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几点设想,与大家商榷。
(一)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科研兴教战略,着力构建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体系
要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教育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坚持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多形式、多方法、多途径完善用人机制。留住现有人才,吸引优秀人才,着力做好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的长远思考与发展。
1,切实加强人员配备。陕西省教育厅、人事厅2005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级教科研机构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应占到单位人员总数的80%一90%以上。要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门类及实际工作需要,配齐配强学科教研人员。市(区)、县(区、市)教科研机构学科教研人员的配备,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备学段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原则上课时数多的学科,每学科至少配备2名教研人员,其它每学科至少配备1名教研人员。要特别注重信息技术、艺术、科学、体育与健康、历史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研人员的配备。教育理论、教育发展、心理、法制等方面的科研人员也要注意配备。按照这一要求,我市教研室学科教研员普遍缺口较大,这就要求各级教研部门首先要正确面对这一现实,不要回避问题的存在。要抓住标准化教研室建设这一契机。积极主动协调教育、人事部门,赢得最大限度的支持,进而能高标准。严要求地配齐、配足新课程必备的学科教研人员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服务教学。
与此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把教科研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抓好抓实。要制定教科研人员选拔制度,完善教研员准入、流动、退出机制,严把进人关。选拔一些热爱教育科研事业,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意识、研究能力;有5年以上从事基层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指导教学能力;能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教师担任教研员。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外聘兼职教研员。进而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有活力、高水平的教学研究与指导团队。
‘
2,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继续教育是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改善教科研队伍结构层次,提高教研员综合素质。不仅需要引进部分高新技术人才,更需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针对教研人员学历层次较低的现状,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教研人员的岗位培训,大力提高专职教科研人员的专业素养。要加强培训制度和基地建设,充分利用陕西教育学院、陕师大和榆林学院等高师院校的教育资源,整合教研机构、电教部门、继教中心等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做好教科研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上,应注重普及新课程理念、课程建设、课堂建构与教学指导,普及教育科研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要更多地采用参与式研训的方式,注意将统一组织培训和推动自学结合起来,将学习、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构建学习型组织。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教科研人员提供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的机会。通过课题研究压担子、定任务,促使中青年教研员承担研究任务,提高专业研究能力。要制定吸收高层次人才政策、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研人员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等措施,加强中青年教科研骨干力量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在当地能产生影响的教育教学研究专家,带动引领全市教科研工作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