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体育 模块教学 教学计划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学多种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校应充分尊重高中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进行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特长,发展运动能力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所以,新课标下的模块教学需要相应地改革与充实新的内容,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模块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最终达到体现体育课程教学水平的目的。
一、设计模块教学计划的基础与依据
模块是新课改之后高中阶段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是特定意义下完整的学习单元教学计划。一般来说模块是由某一运动项目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单元教学内容组成,具体有18课时。根据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一个模块可以合理地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可以由若干节课组成,由于一个单元是反映模块中某一项目技术动作连续3至5个学时的连续学习过程的计划,故以单元教学为基础的模块构建,其重点突出并清楚地表达了模块、单元、学时计划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设计结构使得模块下各个单元之间有相互联系并且循序渐进、层层推进。
在设计模块教学计划时,必须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依据,必须在明确的学习目标统领下进行教学活动。其原因主要是由体育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各领域目标,主要是通过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教学来实现的,体育课必须围绕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教学这个中心来进行,它是实现体育课程或教学其他目标的载体。所以说,技能教学是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脱离了这一特征恐怕就不是体育教学了。
二、设计模块教学计划的步骤
1 确定模块教学目标。模块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根据水平目标来制定,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五个水平的发展目标,在设计每一个模块时都应该体现这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运动参与意识:学生对体育运动具有学习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基本养成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意识;运动技能意识:认识运动的价值,熟练掌握运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重视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身体健康意识: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疾病抵抗能力,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饮食卫生习惯;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体验到运动过程的快乐性与成就感,运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尊重他人,遵守比赛规则,具有协作配合意识与良好的团队精神。
2 选择与安排模块教学的内容。
(1)必须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应有利于新课标整体目标的规划和实现,是经过选择和编排的,有主辅教材之分。
(2)要充分考虑本校特点,符合本地、校的条件,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使教材内容成为与学生生存、生活相关的技术、技能的一部分。
(3)必须考虑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与需求,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使教学方法丰富多样。
(4)在考虑教师专项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要从有利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出发。在模块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可以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在教材比例中分别安排20%~30%的身体素质练习,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3 合理制定模块教学的进度。由于模块教学计划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相互之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形成了“前者为后者铺垫,后者是前者的延伸”的递进关系,所以,我们在制定模块教学的进度的时候,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实践是第一”着手进行教学进度设计。例如足球模块教学:模块一、二以学习基础技术为主,安排一定的身体素质练习,从模块三开始,逐步侧重学习战术配合,在有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下,注重学生运动技能和实战能力的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4 分析模块教学的重难点。在模块教学计划中,模块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和体能上的分析来确定,并把重难点分配到各个教学课时中去,通过对课时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来完成模块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5 制定模块教学的方法与建议。模块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设置课的组织形式,在该模块的每一节课中根据所上的内容决定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教学模式。教师提供学习、练习方法,如分层练习法、教学比赛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它在每一节课中要有所设计,为课时教案的制定提供直接依据。
三、设计模块教学计划的注意事项
1 在设计模块教学计划时,不能没有模块教学目标,它必须要以目标来引领内容。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明确,要符合教学实际,这是设计计划的关键。
2 模块中课时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组织教法与重难点的确定要清楚明确,这些是构成模块教学计划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初中;体育;快乐;学习;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41-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新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再是简单的“死读书”,而是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体育作为丰富学生学习生活、锻炼学生健康体魄的重要学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当的是助推器的作用。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的学习情绪时刻处在高涨状态,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接受知识,更好的吸收知识。同时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价值。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一、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设基础知识不断积累、认知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自主性对于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技能的掌握更多的是要学生自身的参与体验才能够完成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做好自身教学引导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是对体质较弱或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让他们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自身身体发育、健康情感养成的重要意义,以便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的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以便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进行快乐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进行自身的素质锻炼,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绩效,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二、开展有效的科目教学引导
都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水平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认知能力基本为零,学生的体育认知大部分都是由教师传授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认知。体育课是一个复杂的组织过程,要有良好的规范性。学生在听讲解,看示范时,必须有正确的队形和良好的秩序,才能了解教材,明了重难点,正确掌握技术、技能。只有在教学中采用强而有力的思想教育措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启发他们自觉积极地进行练习,才能使学生学得紧张而有序,练得生动而活泼,才能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安全而有实效。如果学生不明确学习目的,不认真听讲解,看示范纪律差,不听从指挥,那么体育教学就难以进行,更谈不上实效性。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便能够实现学生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的综合提升。
三、加强体育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直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或者放任学生自由活动,体育教学内容相对单调乏味,对于学生来讲就没有挑战可言,自然也就不能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善于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这个过程别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设计,比如增加有趣的小游戏,进行小规模的体育竞赛等,必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表现,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进行有效的劳逸结合,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此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能力。在团队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这是其他科目教学中无法实现的。
四、注重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体育是一项与运动为主的教学科目,与我们的生活实践结合紧密。同时体育也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涉及我们学习生活的多个层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划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击破,以便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般体育教学重点是从体育教学目标的角度进行确定,一节课要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教学难点则更多地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考虑,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哪个地方比较困难,据此准确找出教学难点。例如: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练习,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原因,快速准确地助跑踏板和快速充分地起跳的结合就是这项技术的难点。体育教学重点可以是一个面,而教学难点则是一个点。教学难点可以是一个技术点,也可以是某方面的能力,甚至是意志品质方面。例如耐久跑的难点则是学生克服极点坚持跑完全程的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所以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在深刻地分析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学的角度去找出教学难点,通过重点与难点的击破能够更好的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五、培养学生科学体育认知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体育教学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已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加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构建起了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体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应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具体动作的直观认识,形成动作完整概念,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运动技术要领,接收更多有关的知识。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性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往往以语言描述为主,即使使用一些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多媒体课件可利用二维、三维等空间的设计,全方位地剖析难点,化难为易,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现象变得生动形象,加快了学习速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因此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它能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小学生的直视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条件。例如:跳远教学,过去我们采用“讲解+示范”的形式讲授,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虽然讲解能强调重点,但在示范时,由于示范动作瞬间完成,学生根本不能看清其过程。如果我们利用室内课时间,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过程用电教媒体演示出来,就能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演示之前,可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如跳远有哪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哪些注意点等,请学生看完后回答。这样既能抓住重点,又容易突破难点。这样教学,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能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协调配合的概念。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篮球基础配合前,我先带领学生去多媒体教室观看一段大型的篮球比赛以及球员们一些优秀的配合动作和步伐,这样,同学们的兴趣就一下被激发起来了。我们都知道小孩子的表现欲比较强,每个人都想把看到的动作模仿下来并表演给其他同学看。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笔者还设计了一个篮球基础配合课件,利用声音、图像、动画来表现篮球基础配合的全过程,比较形象的展现了篮球基础配合的动作要点、动作方法、移动路线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快速的掌握此项技术。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既符合小学生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小学体育教材中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吸引小学生?通过上网下载几位获得世界冠军的跳高运动员整个跨越式跳高动作的完整过程,用在导入课前先给学生放映展示,同学们看到优美的动作,不禁摩拳擦掌,情绪兴奋,禁不住赞叹起来,再配上飘逸的慢动作示范,加上教师的导语配合,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把涉及的重点内容的有关课件展示出来,既能起到让学生领会动作的作用,又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中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小学生积极投入体育课教学中。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关键词】重点 难点 突破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也隋之进行改革和发展,教学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的精髓,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生思维受阻,注意力分散,造成学习障碍。从而失去学习兴趣。而要使体育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最佳效益,笔者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技术结构特点,动作技术原理和影响动作技术的重要因素,教师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教”是为了“不用教”,学会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体育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健身的技能、健身的方法与健身的策略。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手段和方式。这样才能抓住动作技术主要的和关键的部分,把握好重点和难点,这是确定动作技术重点和难点的理论基础。
二、要对运动技术有充分的学习和体验的基础,这样对动作技术的理解才能深刻和到位。体操专业教师对体操运动技术的理解就比较深刻。通过形象的语言,优美的动作引导、示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展开想象,从而感悟动作的要领。充分调动学生动眼、动脑、动手、主动参与和积极性,在教学中确定的重点和难点会比较到位,如果自己对运动技术的理解和实践只停留在一知半解,那么确定的重点和难点肯定会出现偏差。对动作技术有充分的学习经验和实践体会是确定动作技术重点和难点的实践基础。
三、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制定一个合理、明确和可靠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抓住动作技术的关键和重要部分,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这样能给学生自信,促进互相交流,端正教风,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新课标中提示,每个学生的表示方法可能不一样,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出各自的表示方法,并进行交流,只要他们能用自己的方法,说明就应予以鼓励。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主动的学,有兴致的学,才能取得教学成功。才能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
四、明确本课在动作技术教学要解决的问题,从要解决的问题中寻找重点和难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使学生在逐步解决各个小难点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更高的难点。如在教师教学生的“纵箱分腿腾跃”的动作时,学生很难掌握“双手远撑”的动作,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分步骤教学方式,第一个步骤是在纵箱上用粉笔画上一线(箱的中等距离左右),让学生有一个撑手的目标,待学生基本掌握之后,再把线画得远一点,让学生有第二个撑手的目标,第三个目标是把线画在远端的三分之一处,通过这三个步骤的教学,可以解决“学生双手难心远撑”的教学难点。
五、先确定动作技术的教学重点,从重点中确定突破重点的难点。教学过程中,有的重点也是难点,有的重点不是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重点问题要让学生清楚明白,对于难点问题,要求教师运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与辅助练习,使学生易于理解,感到难点不难理解。
六、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与突破重点和难点相匹配的有效方法。动作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划分出不同的难易度,并与另一要点动作进行连接,分层递进的组织教学,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阶段性地掌握要领,使学生分层地掌握动作,逐步完善重难点动作质量。如:跳上支撑----前翻下的教学,将动作分为三个由易到难步骤,“自主杠上支撑”-------“跳上正撑”-------“腹贴杠前翻下------完整练习”这样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体能力,从体会重点动作到学习重点动作,继而与难点动作进行连接,初步尝试练习,最后不断完善动作,学生就会感到完成动作学习较容易,有效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重难点动作的掌握水平。
七、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1)、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转变为具有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专家型、研究型教师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在理论指导下实践研究。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德才修养等各方面的素质,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教育教学。通过教学研究,在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中善于观察发现教学问题,并勤于反思、质疑、创新、研究教学问题,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经验”的方式解决问题,使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改革中,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使体育教育过程成为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会学习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教师教的如何,最终要看学生学得怎样,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要把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要把讲堂变为学生的练堂。
八、根据目标来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体育课程;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00-001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现代教育技术促使转变传统观念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合为一体,改革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法,把复杂的东西变为简单的,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的,把时间和空间放大或减小。
1.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对于体育来说,一般人认为,体育课就是去操场、到室外活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两者根本联系不上。体育老师要武装一下自己的大脑,加强一下理论学习,同时研究好本门教材,加强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将体育课上一些抽象的事物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要转变观念。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自己的优势项目。如:乒乓球、足球、排球、健身操等,可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一些动作要领和整套的动作组合,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寻找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然后根据自己的特点加强训练,增强自身的体质,增加自己的学习兴趣。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性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往往以语言描述为主,即使使用一些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多媒体课件可利用二维、三维等空间的设计,全方位地剖析难点,化难为易,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现象变得生动形象,加快了学习速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因此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它能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小学生的知识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条件。例如跳远有哪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哪些注意点等,请学生看完后回答。这样既能抓住重点,又容易突破难点。这样教学,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能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协调配合的概念。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篮球基础配合前,我先带领学生去多媒体教室观看一段大型的篮球比赛以及球员们一些优秀的配合动作和步伐,这样,同学们的兴趣就一下被激发起来了。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小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为今后学生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现今的学校体育教学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度的,如何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的储备,便成为现今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创造力方面,具有与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如观看集体项目比赛时,体育教师在讲授游戏的同时,特别向小学生强调互相配合,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组织小学生观看重大的国际比赛,如奥运会、亚运会、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当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取得胜利,五星红旗在赛场冉冉升起时,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体育课程的整合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首先要把信息化技术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其次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
在水平三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例如田径跳跃项目的空中动作、技巧的翻滚等。再如:投掷项目中铅球、铁饼的最后用力顺序等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过的运动动作,这时教师只能反复地示范、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过程,而且过多的讲解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这就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
1、 体育教师的基本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体育教师的基本能力,可以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专业素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在课堂的教学中,始终离不开教师的直观的教学手段,尤其是新内容,通过教师的优美扎实的示范,更容易为学生模仿接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学习的有效性。二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体育健康课程跟其它学科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越来越新颖,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新的理念和设计层出不穷,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在新的理念、新的目标指引下,不断创新,加强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是专业态度即体育教师职业的认知水平、工作动机以及思考和反思的能力。
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参加基本功之类的比赛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现在很多地方开展的教师培训、校本研修等都是不错的方法,教师本身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教学反思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2、 体育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必须从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反思等整个教学过程着手。曾经我的一位老师经常跟我说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学习教材,“吃透”教材,刚开始也比较困惑,教材摆在那,“吃透”有那么难吗?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使我了解到“吃透”教材是那么的重要。对教材的把握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为什么这么说,一般我们往往是还没弄懂教材就开始想着上课了,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明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只有自身熟悉教材才能谈到利用。在对教材的把握上,我认为可以三个方面入手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是摆在那里对付的,而是应该实实在在的应用在课堂中。教学目标好是海洋上的灯塔,引导着学生向这个方向前进。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二是教学的内容,它是提高有效教学的根本。对于教材的内容,体育教师应该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甚至可以变通。三是对教材的重难点的把握,突出解决学生最难的技术动作。
很多新进入教学岗位的老师有极大的热情,很想在一节课中把所有的内容都教给学生,但往往忽视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对一个项目的重难点把握不透,这样只能是拔苗助长,达不到教学的有效性目的。
3、 体育教师应调掌控课堂提高兴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法宝
有效教学的标准主要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的互动性、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性、学生真正的理解性、学生学习的反思性。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只有学生乐学,才能产生良好互动效应,才呢过提高教学质量。《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大家都听说过,也能被大家所接受,其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个节目的氛围很热烈、满足了观众的兴趣。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体育健康课程也可以去借鉴的,现在我们提倡的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要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很多方面去着手,一方面教师在制定课程内容要合理、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注重趣味性,游戏性和技能性的内容要合理、科学、艺术性地搭配,让学生感觉趣味盎然。大家都知道,学生一听到跑步,就会有本能的反应无聊,只是在教师的威逼利诱之下不得不跑,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在上短跑的时候,我让学生把一张A4的纸放在胸前,怎放样让纸不掉下来,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了,兴趣马上提高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如在上“勇夺”的课堂上,充分注入了最近热点话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课堂气氛,并在不知不觉中注入了爱国主义思想。
4、 体育教师的评价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强大动力
体育健康课程的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能极大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教学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姓名、爱好、不足等等,这样可以为以后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二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从体能、知识技能、态度参与、情意合作等方面进行,改变传统单一的、笼统的评价,并在评价的语言上下功夫。教师应该发挥多方面的评价主体作用,可以引导学生自评、互评等,在教师的评价上花点时间,通过这些有效的评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教学设施,为体育训练提供保障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教师应当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包括对教学设施、设备的合理开发利用,发挥教学资源的教育优势,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得到能力培养,并通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锻炼来增进体质的不断健康发展。首先,教师要不断完善体育设施、设备,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奠定基础。平时要注重检查体育设施是否完备,体育器材用品是否达到国家统―标准。其次,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要安排专门人员定期对学校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以避免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伤害。最后,结合体育器材一物多用的多功能特征,教师要开放思维,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挖掘体育器械的多样化功能,如短绳可以用作绳操、捆绳投掷等游戏;车胎除了可以做跳、滚、钻等活动外,还可以用来摆造型,让学生进行开火车游戏等。教师要利用器材和场地,设计趣味性强的训练项目,如篮球比赛、跳绳比赛、乒乓球赛,还有多种游戏活动等,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从而为提高身体素质奠定基础。
二、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习趣性
传统体育教学按照“讲解―示范―练习一纠正错误―巩固提高”的模式进行,教学手段过于机械、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喜欢上体育课、逃避体剞《练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思想,打破条框束缚,不断丰富教学手段,让体育课上得有趣味、有吸引力,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如“障碍跑’,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对障碍的路线、障碍物的间距,以及可以移动的空间与幅度有敏锐、准确的把握,并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并迅速避开,快速绕过继续跑。结合体育训练的重难点,在体育教学的方法上,教师可以采取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学生自主体验-比较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与同伴合作完成障碍训练。为了激发学生体育训练兴趣,笔者先通过热身操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引入“手拉手穿越跑”的小游戏,再让学生进行穿越人体障碍练习、穿越移动障碍练习等活动,这样的体育活动形式丰富,深受学生喜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与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下功夫,学生才能始终保持训练的动力,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利用评价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正确、科学的教学评价不仅反映了教师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还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鼓励学生朝着新的目标迈进。体育教学的训练项目较多,但由于学生身体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差异,在达成目标上也存在明显区别,教师如果对学生的训练达成情况采取统一的评价制度,就会使学生丧失体育锻炼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与能力之间的差别,教师要改变一视同仁的评价制度,采取差异化的评价策略。比如对于长跑这个训练项目,在新学期开始时,教师就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整体测试,以把握学生的初始情况,在随后的长跑测试中,除了参照项目标准以外,教师还要把学生的成绩与初始数据相结合进行对比,如果学生在一次次的训练中都有所进步,即使最终学生没能达到整体标准,教师也不应对学生过多批评,而要充分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和付出的努力,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对体育训练产生厌烦情绪,进而在一次次进步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可见,在体育评价制度上,教师要把体育能力测试目标与学生个体特点相结合,采取科学的评价制度,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爱上体育锻炼。
课外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体育课外活动课按课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的落实。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教学内容一方面根据统一安排表,另一方面复习体育课的内容。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课教学计划制定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体育课教学计划制定一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式,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体育教学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各项体育工作,现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学期体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区教体局20--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学生体质健康评定》标准,在全面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奋斗目标
1、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全体育课与活动课,开课率达100%。
2、认真学习新教材,执行课程标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3、结合体育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陶冶美的情操。
4、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率达到100%。
5、坚持体育训练,加强我校的优势项目的提高训练。
6、学生体育合格率力争达到98%以上。
7、大课间操活动坚持经常、灵活。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体育活动时间。
8、积极参加教育局举办的各项文体活动,竞赛活动,参与与提高并重,不断提高运动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体育教学管理,提高规范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确定本学期体育及教学工作的重点,规范教学工作要求,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规范化体育课堂的构建模式上。
2、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体育课程标准的实践,开齐、开全体育课,要求教师按规定的课时和课程计划认真授课。
3、提高授课质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大力加强现有的设备的使用,充分发展与提高学生的素质。
4、在全面完成体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确定出本学年的体育教研专题,并在实践中逐步实施,定期组织体育教研活动,推动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5、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二)、发挥体育活动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优势,加强两操一活动的组织管理。
1、体育活动开展率力争达到100%,形式要灵活多样,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出发点。
2、本学期着重组织学生开展四至六年级学生足球比赛、20--年第二届校园艺术节暨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棋类比赛、等活动,并积极组织召开全校运动会,以发现和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
3、以同年级配合,协作开展活动为原则,以学校活动计划为主体方向,班级活动为基本内容开展活动和活动课,并达到要有活动记录、结果。
3、抓好两操一活动,使之坚持经常化,开展率达98%以上,加强队列队形、广播体操的教学,并要求动作达到规范,在同年级间进行评比活动,达到以优带劣,以效促质,使两操两活动的开展达到具体要求,并逐渐提高。
4、学校方面做到常抓、常管、常落实,尤其注重日常工作的质量,倾向于基础工作,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素质,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的逐步养成。
(三)、加强体育训练工作,提高我校专业体育运动水平
1、根据学期初的工作安排,确定田径、足球等几个训练队。要求训练教师确定训练计划,训练目标,选好人才,拿出具体训练措施。
2、学校针对训练队的训练,制定出奖励措施,日常训练给予相应的补助,在教育局举办的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给予训练教师适当的奖励。
3、在训练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使我校的运动水平有更大的进步。
体育课教学计划制定二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使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终身体育意识。
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生人人享有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奋斗目标,结合本校特点,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培养体格健康,具有竞争力的学生。
二、主要工作:
一、提高体育实践课质量。
1、每节体育课要有明确、详细的课堂教学目标。
2、根据课的目标选择适合的内容,采取合理的课型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练习为主。
3、体育课的结构要合理,并能保证基本部分的教学时间。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4、课堂中要有严密的组织,根据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学生特点和作业条件来确定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形式和方法。
5、对学生要有科学、合理、有效的成绩评价,充分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练习的勇气。
二、切实提高学生体育达标水平。
体育达标工作要认真、踏实的做好,平时要把达标项目分解到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课中训练,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对测试工作要诚实、认真、规范。对成绩记载要及时规范。本学期将体育达标工作重点检查。各校要使学生体育达标率在98%以上,优秀率在30%以上。
三、认真落实两操和组织课外活动。
1、两操。要坚持不懈的抓好两操,根据两操要求,各路队行进必须成直线,拐弯处直角行进。踏步精神饱满一致,做操动作标准、整齐、到位。每次组织评分,做到科学、客观、公正、合理。分数每日一记,每周一结,每月一通报,并每天有成绩记载。
2、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体育课外活动课按课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的落实。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教学内容一方面根据统一安排表,另一方面复习体育课的内容,教给学生身体锻炼的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
四、重点抓好体育业余训练。
1、认真、科学选材,坚持常年训练。
2、努力使训练手段科学化、规范化,确保训练的成效。
3、对运动队确立目标,做好组织工作,能完成学校指定的指标。
五、其它。
1、严格进行体育器材的管理,每次体育器材的使用必须有教师亲自领取,用完及时归还,并把器材负责放回原处;
2、充分做好迎接市田径运动会的准备工作,争取好的成绩。
三、具体工作安排:
第二周 指定计划
第四周 强化广播操
第六周 田径队训练
第十周 迎接市田径运动会
第十四周 后备田径队训练
第十六周 后备田径队训练
第十八周 后备田径队训练
第二十周 教研组总结
大泊中心校体育组
体育课教学计划制定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本学期我所教的教学班级是六年级2个班,每班学生都在45人以上,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
2、技能情况:六年级学生喜欢跑、跳、投、游戏等活动,但有些学生身体协调性较差,肥胖等,学习动作明显不协调。
二、教材分析
根据山东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试用课本:体育与健康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以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体育文化知识,从小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并在传授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是我们的目标,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思考、互学与互评,你将会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你将会发现体育运动增予的益处,你将会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进步的成功喜悦。让你的童年生活更绚丽多姿!让你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加有趣,更美好!
四、重难点及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
(1)体育卫生保健基本常识
(2)田径
(3)游戏
(4)体操
(5)小球类
(6)大课间(武术操)
2、重难点
在以上六点内容中,(1)(2)(4)(6)为重点内容,其中(2)(6)为难点
五、教学措施
1、适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营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儿童化、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根据学生实际,不断变化练习方式。如增缩练习的距离,对器材的摆放,分组的形式等进行变化,以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5、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六、学生方面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认真执行,特别是实行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得到了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然而,从近几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检测数据分析来看,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处于下降趋势。为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应该从课堂抓起。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笔者认为必须认真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抓好40分钟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真正把“实效”工作落实、深入到课堂之中。
一、在教学内容上突破一个“难”字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一堂课的起码要求,也是一堂课的关键所在。然而,重点、难点教学不得力是造成学生学习任务不能完成的原因之一。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求讲解、示范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教不得法,围绕技术难点反反复讲解、示范,攻而不破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一来,贻误重点,浅析难点也就成为必然,一堂课教师教的也累,学生学的也疲惫。因此,教师要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下功夫,首先要认真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重点教学。
二、在教学目标上把握一个“度”字
所谓“度”是指教学目标设置的难易度。在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教师在目标的设置上,应根据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等实际,设置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期望,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在我们的日常体育教学中,我们接触的每个班的学生都存在着或因体育知识基础的不同,或因体质的不同,或因兴趣的不同、或因接受能力的不同,或因智力发展的不同等客观差异性,在教学中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同一内容,达到同样目标必定是不科学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弹性化教学目标,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要求,我在教学中一般将一节课的大目标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目标,中等层次的目标要求紧扣课标,高层次目标要求宜在课标基础上拓宽,低层次目标要求在难度上略有降低。这样即保证了学困生“吃得了”、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能“跳一跳,摘得到”,又唤起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因此,只有控制好“度”,才能使课堂教学有落脚点,有归宿地,教学才能“有的放矢”,课堂教学质量才有提高。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一个“能”字
所谓“能”是指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和适应能力,教学中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种能力。在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培养中,一要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二要让学生运用有关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来进行体育的自我发展。例如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或自编准备活动、辅助练习等;在运动能力的培养中,一方面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体育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去解决运动技术中的动作要领;另一方面要利用尽可能的练习时间和运动竞赛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自我锻炼能力是体育能力的核心,教学中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意地进行能力培养,一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二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技术来组织身体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进而发展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四、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一个“活”字
一是教师要教“活”,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低年级的快速跑教学,如果教师机械、刻板地按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味地让学生跑,这样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对体育活动本身特别感兴趣,至于锻炼的目的、效果他们往往不去理会等特点,采用“以趣激学法”,把乏味的跑与游戏、比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气氛中,乐一乐、学一学,从而获得体育知识和本领,使孩子们感到体育课是有趣的,体育活动是新鲜的,从而达到爱上体育课的目的。又如中年级体育课,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其生理和心理开始转变,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和技能、技术学习及锻炼效果已从过去形象思维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他们会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能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不能满足其身心发展需要等现象,产生消极化表现和抵触情绪,于是对体育的兴趣锐减,学习情绪就会表现低落,练习不积极,甚至有“顶牛”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激励教学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处于自觉、能动、活跃的状态。其主要做法是建立一个良好的情绪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方面,让学生有选择性和挑战性;教学时间分配和利用上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和相互合作的时间与机会;在教学活动的调控方面,要尊重学生的探索与创造性;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切不可反复给学生失败的刺激,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再如高年级体育课,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独立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如果教师仍采用以上的教学形式去激发他们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是不可取的。因此,在教学中适宜采取“诱导式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体育技能和练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去学习、练习。在教学中还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这种教法主要是向学生提供感知教材,并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引导积极主动去探究的过程,这种方法能把教学重点从“教”变为“学”,从“听”转变为“悟”,从“悟”转变为“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二是学生要学“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在体育课教学中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下决心把教师的活动压下来,把学习主动权和大量的教学时间还给学生,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身体练习上来。同时,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多动脑、动口、动手,使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吃透”、“消化”和“吸收”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在具体的体育实践活动中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五、在运动负荷上掌控一个“量”字
体育课堂教学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增强学生体能,而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措施是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因此,体育课上安排运动量是否适宜,将直接影响到课的质量。目前,由于学校体育教学受到学生人数、场地器材等诸多因素影响,给体育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练习次数,难于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场地器材、气候条件等因素,全面考虑设计一堂课,使学生有充分的、更多的练习机会。如跳远教学虽然只有一个沙坑,在练习时可采用横向使用,也可用小体操垫代替,以此来增加学生练习次数;又如投掷轻物一课,器材不够,可采用自制小器材,如小沙包、小纸球、小木棒、小绳团等轻物进行辅助练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密度,学生学到投掷技术,又充实了学校体育器材。教师们要注意在教学中不要盲目追求课的运动量,如果运动量太小,达不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反之,如果运动量过大,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会造成学生身体过度疲劳,不仅不能增强体质,反而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总之,教学中的运动负荷即有两面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和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