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又见茉莉花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人工拣配库 配送中心 模型 优化
拣配库或称配送中心是大型机械设备生产企业的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面向生产线并服务于生产各环节,与产能和效率的提升密切相关。随着国内工程机械的持续繁荣,市场销量节节攀升,利益的增长驱使企业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用于产能的扩张和效能的提升,而拣配库(或拣配中心)正处于供应和生产的中间环节,其影响作用也将愈加明显。因此,在当前许多工程机械生产企业仍采用人工或半人工拣选的情况下,对于人工选配库进行研究和优化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1.拣配库路径选择
拣配库路径对于拣配库优化起着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拣配库的优化即是拣配路径的优化。拣配库的货架排放方式多种多样,李诗珍[1]在ABC分类存储模式与拣货路径策略选择一文中将货架结构按ABC三型物料摆放分为L形,Band1和Band2三种,陈伊菲、刘军[2]在仓储拣选作业路径VRP模型设计与应用一文中对拣配库路径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出三种常用拣选路径:扫描法拣选路径(采用扫描算法计算最优路径然后拣选)、数字拣选系统拣选路径(采用数字式固定路线进行拣选)和遍历法拣选路径(遍历各货位,拣选车满载时折返)。如图1~图3所示。
对于工程机械拣选库而言,由于产品更新速度快,零件规格品种和数量变化频率高,因此,经常存在物料位置变动和拣选清单更改的情况,导致拣选路径经常变动,若采用扫描法需要使用电脑对拣配路径进行计算优化后打印以供人工拣选,实际效费比不高,采用数字式拣选路径由于路径单一,灵活性差,效率不高,而选择遍历拣选路径,可通过灵活变通,效率介于扫描法与数字法之间,零件变动对拣选影响小,具备更好的实用性和更低的变动成本,同时还可能通过对每个巷道采用明确的标识和便于记忆的存储模式,减少进入无拣取物料巷道的次数,将使拣选效率更高,我们称其为改进型遍历拣选路径,其原理如下:
拣配车从出口出发,对通道1进行判定,是否有需要拣选路径,如果是就进入通道1进行拣选,否则进入下一通道,进入通道1后,遍历所有货位并从上走廊穿过,进入下一通道,直至物料拣选完成后返回出口中。返回时,若走向通道上走廊端,则拣取货物后折返至下走廊端返回,若正走向下走廊端,则直接至下走廊后返回出口。
2.物料的存储策略
物料存储策略是指物料在拣配库各货架上的存储方法或模式,一般可分为四种:
(1)专用型(dedicated),将物料定位存放。
(2)随机型(randomized),物料随机存放。
(3)分类型(class-based),将同类别物料固定存放,类别以内以一定方法存放。
(4)共享型(shared),允许不同的货物共享同样的位置。
对于不同的拣选库,采用适合的存储策略才能最大效能地发挥其作用。上述四种模式中,专用型占用空间大,效费比不高,随机型和共享型需要有电脑控制和辅助,否则实际拣选效率难以提升,分类型存储模式较为简单易于构建,且便于操作者记忆,是人工拣配库较为理想的物料存储模式。
3.优化目标和方法综述
综上所述,采用改进遍历路径和分类存储方式有利于提高人工拣配库效率并且成本较低,因此以下优化将以此为基础进行。
首先,物料分类。物料按一定的特性如类别、规格或重量等进行分类,每一类别,其物料数量占用的货位列数不得大于单排货架容量的一半,否则对其拆分至满足要求为止。
其次,确定每类物料在货架上的摆放方式。物料的摆放方式有多种,本文将以“N”形存储进行分析。“N”形存储是将同类物料由上至下存储于货架上的存储方式,因物料按一定特性在货架上呈“N”形变化而得名,如图5。物料按“N”形存储后,为简化分析,我们令每类物料所占列数为整数列。
约束条件:
(1)小车容量足够,每一循环拣配批次和配送点总量相同,等于P。
(2)物料按分类原则以“N”形方式存储,任一单独类别,所占货架列数小于存储库单排货架总列数,否则,对其进一步分类。为简化分析,任一类别所占货架列数均为整数列,计算数据按大取整,即Ni=整数且Ni
为使通道物料不溢出,物料所占货架列数应小于两倍单排货架列数。即:Mm-1N≤2n
同时为避免每个通道中产生过多空闲货使空间利用率降低,因此,要求所有通道空闲货架列数的总和最小,即:
4.结束语
本文以人工拣配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将物料通过分类和特定存储方式来进行简化分析的方法,同时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定义了约束,为求解人工拣配库拣选作业效率提升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拣配库作为企业生产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影响因素众多,本文在研究时集中于拣选路程优化,同时对如何快速定位物料的存储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下一步的研究将是如何采用算法求解优化结果,并采用仿真方法进行校验。
参考文献:
[1]李诗珍.配送中心ABC分类存储模式与拣货路径策略选择[J]. 起重运输机械,2008(6):4-7.
[2]陈伊菲,刘军.仓储拣选作业路径与VRP打开设计与应用[J]. 计算工程与应用,2006,42(6):209~212.
一、基于内部价值链优化的成本控制内容
内部价值活动包含产品价值活动和企业辅助价值活动两个方面的内容。基于内部价值链优化的成本控制是在分析内部价值活动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成本动因分析,优化产品价值链和整体价值链,进而控制成本和提高竞争优势。优化内部价值链是内部成本控制的手段,成本降低和提高竞争优势是目标。产品价值链一般涉及设计、采购及分配、生产、销售及服务四个环节。采购及分配环节包括联系供应商、谈判、运输、存储、分发等活动,生产环节则包括生产准备、机器维护、动力传递等许多活动,即每个环节由一些活动组成。分析每种产品的价值链主要是为了了解各个产品在每个价值链环节上的优缺点以便采取战略措施,优化产品价值链,控制产品在价值链上的成本。然而,企业常常考虑的不单单是单个产品价值链的优化,而且要考虑整个公司发展问题,此时单单进行产品价值链分析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整体价值链要比产品价值链的内容更宽泛,它不仅包括各种与产品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基本活动(产品价值链活动),还包括企业其他价值活动如行政管理、基础设施维护、财务、安全、环保等辅助活动。通过对企业整体价值链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在某个价值链环节上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全局性战略措施,改善、优化企业价值链,控制企业价值链成本,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二、内部价值链的优化方法
由于企业内部价值作业环节、作业活动众多,所以采取矩阵的算法能够变得清晰一些。下面利用矩阵的算法来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控制企业成本。主要包括价值链的设定、价值链的成本计算,价值链的优化三个步骤:
(一)价值链的设定
1、产品价值链的设定
设企业共有n种产品,产品作业链共h种作业,我们定义下列矩阵: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1、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经济一体化的节奏加快,很多在国内具有一定技术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走出国门,参与到季节的国际竞争当中去。与此同时国外的一些建筑企业也渐渐地融入到了我国的建筑市场之中。面对国内外建筑项目技术人员的合作与交流,优化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积极与国际社会接轨,熟练掌握国际上通用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一个紧急而又迫切的问题。当下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与缺陷,这些问题与缺陷的存在都严重地阻碍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提高建筑行业的投资效益、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优化管理模式是重重之重。
2、概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1)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建筑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四部分,这四部分分别是经营观念、管理技术、组织形式与管理体制。这四部分是建筑项目管理中不可或少的构成因素,任何一个部分构成因素的缺失都会引起整体效果的不理想。
(2)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近几年来在 国外比较流行的一种建筑项目管理模式是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等待设计图纸全部完成之后才进行招标的管理模式不同的是其运用阶段发包的方式,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步骤是有由业主和业主委托的项目经理与建筑师组成一个联合小组,项目管理工程的规划与布局、施工等都有该联合小组负责,项目经理在其中起着协调设计管理的作用,伴随着设计的进展,完成的部分项目工作有进行招标、发包,最后由业主直接与承包商签订合同。
3、对比分析当下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管理模式
3.1非对称矩阵型模式
在这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中,建筑工程项目部门要根据工程需要自己寻找与选择分包商,其次有选择的分包商与公司授权的项目签订合同。因此这里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直接由分包商进行管理。非对称矩阵型的管理模式具有高效率、便捷、贴近实际的特点,而且实行起来还比较有力度。这里的总承包商只是例行公事的管理,真正的管理权限还是在工程项目部手里。由于这样在矩阵结构里面,但是由工程建设项目部主导的管理模式是不对称的,因为我们称呼其为非对称矩阵型模式。此种模式的优点是,针对工程项目的承包商来说,高效便捷,贴近生活,在处理一些突发的事件上,非对称矩阵型模式能够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3.2直线型模式
此类直线型的项目管理模式,通常情况下,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人要按照标准向分包商收取一定数量的管理费,分包商通常情况下也是利用总承包商的某一个项目部的名义进行对外活动与施工。但是分包商利用的项目部名义,往往是独立于总承包商的,直线型的管理模式中,分包商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总承包商对分包商实行自由政策,除了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外,不参与分包商的经营活动。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总承包商来说,直线型的项目管理模式基本上不存在管理成本与管理费用,而且利用直线型的管理模式还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值与业绩,而且对于分包商来说,直线型的管理模式使得自身拥有绝对的处置权,何乐而不为。但是由于直线型的项目管理模式对分包商实行的是“自由政策”,总承包商不参与直接管理,导致工程项目的分包商良莠不齐,容易泥沙俱下。而且根据我国法律,一旦工程项目出现问题,总承包商有连带族人,导致的该管理模式的风险也比较大。
3.3矩阵型模式
在矩阵型模式里, 无论是总承包商还是分包商都是以频道更法人的身份公正地签订分包合同,然后在由项目公司的发包部分选择合适的分包商承揽分包工程,在签订分包合同。建筑工程的项目施工由项目管理部门执行。在矩阵型的管理模式中,无论是总承包商与分包商都承担着管理权限,而且项目指令的执行需要依靠总承包商与分包商的同时认可。矩阵型管理模式的优点是由于总承包商掌握着更为广泛的信息渠道,其采购发包管理更为规范和程序化,,这有利于与承包商建立持久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工程项目的分包商来说,由于指令的实行需要两个指令源的同时认可,因此该管理模式有利于降低管理风险,促进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4.1 政府要加强对工建筑工程项目市场的管理
当下我国应该要加强、并且逐步完善建筑工程项目行业的法律法规一技术法规,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律与经济管理手段,提高建筑工程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重视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项目管理理论,为今后的管理模式发展与创新做铺垫。政府除了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市场管理之外,其主管部门还要及时地监督建筑企业的招投标与合同法制管理,创造公平竞争的招投标环境,打击,内定分包商、暗箱操作等肆意违法行为。
4.2 让建筑工程企业拥有更多自
盈利是企业的动力,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那一个建筑企业不能实现盈利,那样话只会打击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由于我国的建筑领域中许多实力雄厚的企业都是国家所有,这就难免在操作中受到多种非理性因素因素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会干扰企业的招投标,投资、施工以及管理效果,使得一些企业只是单单重视建筑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忽视了对项目设计、项目监理,导致企业不能实现整个工程项目的利益最大化。
4.3 加强设计单位的参与程度,强化工程项目监理
工程项目的执行是一个由三方共同参与的过程,无论缺少哪一方都不可以,因此在项目管理模式中加强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参与度。当下我国实行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与国际上通用的项目管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监理制度与工作的咨询服务业模棱两可。所以我们更要积极国家接轨,确保咨询服务的五个阶段,在施工每一个阶段,都要做好投资控制、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要做好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以及组织管理,各者之间相互协调。此外除了做好这方面外,还要积极完善与创新建筑工程项目建立制度,如下图1所示,在施工现场驻扎现场监理班子,通过工程监理的方式为业主提供咨询服务。
图1 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示意图
5、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应该向着更加细化、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为此采取积极有效=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自利,加强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参与度,将工程责任贯穿始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倚马可待。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用建筑;现场施工管理;优化
在进行民用建筑施工之前,先要由设计单位按照项目要求和施工地点的实际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图纸,再由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现场施工。由于民用建筑项目的工程较大、施工复杂、人员较多,因此在施工之前要对整体的施工步骤做出明确的规划。民用建筑现场施工管理技术就是为优化每一道施工工序存在的,彻底控制每个施工项目,确保每一项都能合理有序的进行,保证每个施工环节都在掌控之中。
一、房屋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原则。
1.规范标准原则。房屋建筑现场施工管理技术的原则就是规范和标准。在施工过程,强化服从的意识,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将规范和标准进行贯彻,对每一项工艺进行严格审查,合理安排施工现场的各个施工环节,确保每个施工工艺都能有序的进行,提高现场施工的工作效率。
2.科学合理原则。科学合理的原则体现在对施工流程的安排上,合理的安排每个施工流程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科学分配人工数量,强化机械的应用,提高施工效率改进施工工艺。在施工现场的场地上既要进行施工建设又要处理物资的堆放,这些都需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进行调控,也就是说现场施工管理不仅要处理各种施工流程还要充分的调动施工设备和人员,确保施工流程流畅性和高效性。
3.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由于民用建筑的工期长,施工复杂,使得施工中材料浪费严重,对于现场施工管理就要杜绝浪费降低施工成本,同时现场施工管理还需要监管施工进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要尽量缩短工期,减少人工成本的浪费,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质量的保证,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社会信誉。此外在进行现场施工中会涉及到很多的法律法规,这些都需要现场施工管理来进行调控,确保工程顺利施工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定。
二、房屋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主要问题
1.现场施工管理的技术问题。
房屋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技术问题工艺复杂,要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心里准备、技术准备和一些测量、检测仪器准备,综合各项影响工程质量因素,确保每一分项、分部工程全部纳入受控状态之中。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才能确保每一道施工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得以保证房屋建筑工程按时按量的完成。
2.现场施工管理的材料问题。
房屋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材料问题,贯穿整个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不可轻视,且一般工程所需用的材料品种繁多,并常有许多新材料不断出现,因此需要做好以下三个问题。①材料供应:材料的供应要按照施工图纸所提供材料特性数量组织货源,严格避免出现与设计不符的情况,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②材料进场:房屋建筑的原材料应按施工的先后顺序进场,进场后要进行自检和抽样验收,并报业主等单位。③材料领用:材料管理员要对各种进场的材料登记造册,而且还要跟踪检查,防止丢失并避免浪费。
3.现场施工管理的人员调配问题。
房屋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人员调配问题是需要灵活变化的,具体原则是根据工程进度情况,按技术水平高低,进行合理的组合施工班组。只有合理的组织人力资源,具有严明的组织纪律,足够的质量意识和高水平的技能,才能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只有营造和谐共荣的气氛,职责分明,亲力亲为,使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自己是这个建设项目中的一员,奖罚分明,多加鼓励,增强凝聚力。
4.现场施工管理的资料保管问题。
房屋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资料保管问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资料是日后对工程竣工验收和核查的最主要依据。竣工资料包括材料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自检自评验收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设计变更测量记录工作、工程量签证单等,对每一个施工过程注意收集整理归类归档,并分配专职人员进行资料的整理和保管,以提供设计变更、工程验收等的参考依据。
三、提高工程质量的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1.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监督。
房屋建筑的现场施工管理中首先要加强原材料质量的监督。因为原材料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基本前提,优质工程的建设必须采用高品质的原材料。要制定严格的材料采购计划,每个环节都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来执行控制。坚决不能接受“三无产品”,不允许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从材料的角度控制工程质量,确保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房屋建筑工程的成品保护问题也相当重要,尤其是对那些易破易损突出的棱角重点加以保护。成品保护以主动控制为主,被动控制为辅的原则进行,采取防范的措施和一定的强制性的制度,加强施工人员质量保护意识和教育。采取一些防碰撞措施,即封、盖、遮、挡等,必要时还要做一些标识标牌来加以防范。每一位施工人员时时、事事、处处都要注意对成品的保护。
2.建立质量目标责任制。
房屋建筑现场施工中还要建立质量目标责任制,提高每个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房屋建筑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确定项目工程的项目经理、施工现场施工管理总负责人,全权负责房屋建筑的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目标责任制应该包括质量检验和工序管理两方面的内容,前者是对原材料、设备、半成品、工序以及竣工单位工程质量进行检验,后者是建立质量管理点,严格工艺规程,控制好施工过程的主要环节,管好每个阶段中诸因素,使每个人都参与到房屋建筑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控制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从技术角度出发,建筑施工质量问题每一工序严格要求是不够的,还必须应用科学的技术,科学的质量检测制度和方法反复论证。明确施工队伍管理体制,做到有令必行,对工期紧,技术复杂的工程,坚决服从指挥,保质、按时的完成任务。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监督和控制。
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监督和控制,提高管理措施的效率,对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和控制。施工准备阶段,要对机械设备、测量仪器等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管理部门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健全性也是保证质量的基本前提,在施工进行之前要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转,并及时检查和排除工程质量隐患和不合格工程的出现。监理单位要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及时予以解决。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档案,对施工情况进行实时控制,了解不合格工程整改情况、工程质量抽检情况、大型工程设计变更情况、隐蔽工程的质量情况以及有关照片存档状况。
四、结束语
民用建筑由于涉及的环节较多,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在工作过程中总会有突发状况影响计划的实施。还有很多工程是多个企业联合开发的,这在施工时也会出现很多矛盾。这就需要有系统的健全的现场施工管理模式,现场施工的管理就是为协调各种施工矛盾存在的。通过现场施工管理将各个施工环节安排妥当,控制各个环节的衔接,有效降低人工和材料损耗,是保证建筑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因此各企业要重视现场施工管理,遵循管理原则,实现企业经济的最大化目标。
1.优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1适应国际化的要求和趋势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因此各市场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的时候,必然面临两个市场的竞争的:即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考内到国内经济管理体系实际并未完全松懈这一现实,对企业而言,国际市场的竞争比国内更为激烈和残酷,因为在国外竞争,无论你是何种性质的企业,都不会有兜底--没有人会为你的失败买单。但是这也是机遇之所在,国际市场规模程度大、成熟程度高,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都远远超过国内市场,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奋斗的目标都是赢得国际市场,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同国际接轨”,我们终究是要走向世界的,在目前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二带一路、以及亚投行的建立等一系列战略性举措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外建筑市场是必然的趋势。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总体上仍然存在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建筑工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必然会造成一定的限制,因此,针对性地优化建筑工程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1.2国内市场竞争的需要
国际市场经济竞争越发激烈的,而中国国内市场巨大,因此必然导致一大批资质优秀的国外建筑工程企业进军内地,从而给我国本土企业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国外同行技术先进,管理理念卓越,会计核算严格,员工队伍素质优秀,这对管理模式本就不高的本土建筑工程企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压力。但压力就是动力,正因为目前国内建筑工程企业与世界其他优秀国家的企业相比处于不利的位置,我们才应该及时优化和创新本土建筑工程企业项目管理模式,通过国家大力改革管理体制,放松企业经营管理,深化市场改革;企业自身不断学习和引进新的管理制度和理念,尽可能地创新管理模式,力争在新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2.1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建国以后,中国建筑监理制度从确立到实行大致经历了下述四个阶段:1949年-1979年为第一阶段,特征为政府单向行政监督和施工单位自我监督相结合。第二阶段是80年代初期,政府专业监督与建筑企业自我监督相结合;第三阶段是80年代后期以后,是建设监理的萌芽和发展阶段。这一时段,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从西德和日本传入我国,得益于世界银行增加对中国大型工程建设的信贷,相应的理念在中国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从此以后工程监理的主体愈发向市场主体自我监督倾斜,而相应的咨询工作也做同样的变动,这个过程同我国经济管理的市场化趋势大致相当。第四阶段是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中国经济遭遇前所未遇的压力,由于资金融通和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原因,不少企业没能顺利度过这次寒冬,因此,看得见的手,国家开始大规模干预经济的运行,4亿投人救市,评价这一大规模的国家宏观投资,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手段,从市场的手中夺回了一大部分话语权,因此,在工程监理和咨询方面,又重新频繁地看到了国家的身影。
2.2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程咨询落后。和国外相比,我国内地现代意义的工程咨询起步晚,直到1993年才成立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国内建筑工程公司,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仍然很低,这与我国经济总量和技术体系所拥有的水平严重不符,成为制约“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重要障碍。以世界200家顶级工程咨询公司今年来的市盈率做参照对象,2015年这200家企业纯收入达到1240.5亿美元,而中国不到100亿美元。并且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是,从1993年开始到2015年,中国本土工程咨询公司针对国外服务对象所得收人增长趋势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具体而 言,从1993年到2008年是呈上升趋势,且这16年的平均增长率均高于30%;但从2009年开始,这一趋势开始逆转呈现急剧下滑的状态。从上述数据可见我国工程咨询业目前仍然相当落后。二是支持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走向成熟的体制不够完善,给我国本土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了限制。我国目前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面,从项目设计、过程管理、工程建立、项目责任制等方面来看,政府部门的限制都比较多,难以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模式来运行,也即是说国家体制的不够成熟阻碍了我国建筑企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目前,我们建筑工程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情况随着国家各项制度的改革已经有所突破,但国内的情况却开始令人担忧。例如,在建筑设计方面,我们不少业主巳经走向了迷信具有“外国资质”或是“国外背景”的公司或是人员。这一现象的存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开展咨询模式整合和优化的过程中,必须扎实把握国内市场需求,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形成本土特色。
深入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制度性的障碍,另一方面,市场机制的不够健全确是主要障碍性因素。我国本土大型(技术强劲,规模宏大)的建筑工程公司并不少,但由于国家体制控制严厉,我们并不完全允许带有公有性质的企业出去“赚外快”,也是受体制所累,迄今为止,我们并未培育出一批知识体系完备,外宣能力强劲的对外咨询队伍。这给我国建筑工程企业改进和优化项目管理模式造成了极大阻碍。
3.优化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途径
3.1强化工程监理、增加设计部门的介入程度
如上文所述,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发展使得我国本土企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面临严酷的竞争,并且在两个市场都呈现出不利的态势。具体表现为:本土企业的工程咨询,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咨询服务范围过于局限在施工阶段,有的甚至仅仅只是停留在值班性的施工质量监理阶段;而对项目全貌有较深人了解的设计单位却对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基本不介人。这和国外“一条龙”式的连续性监理完全不同。这导致我们人为地将本该流程化、一体化监理的工程咨询活动条块分割了,导致设计规划院、建设监理单位各行其是,缺少协调配合,从而降低了行业竞争力。因此,笔者个人认为,应该加大设计院对项目的介人深度。将设计院打造成为“同一单位,两批人马,统一目标”的存在,在进行项目监理的过程中,一批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和规划,另外一批人则负责驻扎在施工现场,严格按照设计本单位设计队伍的项目规划监控施工进程。必须指出的是:这两批人马的配合与互动是事关整个项目云总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管理层必须以项目作为终极目标,加大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以实现整个设计规划院的良序运行,使之与国际工f咨询专业化发展相适应,促进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
3.2建构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师责任制
由于“制度一旦盈利就必然存在自我强化的倾向”,因此在短时间内要改变中国目前以单位为项目履约主体的现状并非易事,然而我们同样认为这并不是我们可以就此不做改变接受现状的理由。和上述我国流行的单位法人制相比,当前国际上流行的总工程师负责制在整个建工工程项目的咨询服务过程中效果更佳,并且它也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笔者建议向国外学习,建立合乎中国实际的工程师责任制。也就是说,和业主签订合同的不是事业单位,而是具有国家认可资质的工程师。工程师是独立于设计院、规划局以及相应施工单位的独立法人,业主对他们的信任源自他们个人的能力和征信。合同签订以后,由总工程师依据合同规定,分别同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院、规划局以及施工企业签署相应的合作合同,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来履行合约。
必须指出的是,上述革新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改革的道路,是一个参照旧有路径,逐步修正,而最终实现根本性改革的过程。剧烈的变革,必然导致事权混乱,而国内的工程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也还没有达到一力承担设计、监理、施工等全程工作的管理和推进能力,并且管理视角的转换也会导致业主和其他主体角色混乱。与另辟溪径相比,沿着旧有模式缓慢变革,可能要容易得多。因为无论何种改革,都必将导致既有利益得重新划分,而改革之初,由于前途实际不够明朗,因此除了少部分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之夕卜,几乎绝大部分人都是会加以反对或最多是不反对但也不支持的。一步到位的优化模式,并不适合当前国内任何行业的革新,建筑工程项目咨询相关的管理由于利益涉及广泛,就更加如此了。就技术操作层面来说,存在国内工程师能力不够的,合同其他方变向逐利,以及国家监管成本大大增大等问题。因此,笔者主张在原有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从提高建筑师的综合素质开始,逐步推行工程师责任制,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渐进式优化。
4.结语
归结起来,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优化,实际上就是一个既定实体在业务上由点即线再向面扩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管理向全面管理,深度介人转变的过程。目前,我国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的优化方向是:工程师责任制下的系统化、专业化、一体化的协作模式。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上述趋势并非是去业主化的管理模式。我们所有的工作,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最终的指向都是业主的整体需求。在目前国情和行业环境下,笔者个人认为,推行一种渐进的管理模式创新是可取途径,也就是短时间内允许单位负责人和工程师负责制同时并行存在,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最终实现工程师责任制成为项目管理模式的核心。
1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
1.1立体化实践教学的概念
立体化实践教学是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运用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重在实现实践教学整体效用和价值的最大发挥,强调将实践教学的实验、实践、实习等各环节紧密相连,层层递进,多维度、多元化、全方位地实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的多方协同合作,从而达到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全方位、深层次、多元化培养的教学目标00。
1.2 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的“高位就业”为目标,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连贯性和整体性,完善实践教学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满足新时期旅游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力争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实现“高位就业”目标,进—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专业为基础,充分探讨如何通过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和研究以专业方向确立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及体系架构,将立体化实践教学环境分为校内实验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两大部分,运用认识实践、模拟实践、专业实践、管理实践和研究实践五方面的管理手段,通过立体化实践教学资源的三个层次(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达到培养专业人才具备知识、素质、能力与创新的目标(见图1)。
2实践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是以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学生实践课堂到校外实习基地,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企政的多方协同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推动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高位就业”目标。
2.1 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
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是符合时展需要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得以应用,更好地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和实践价值。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应用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立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也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将课本中讲述的实验原理应用到实践中去,是培养专业才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定位,旅游管理专业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不同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全面形成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同时针对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特点,学校还应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和实践课程的设置,优化配置各门专业课程,合理安排实验课与理论课的课时比例,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3。使各课程知识互相渗透,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
(2) 立体化实践教学手段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避免单调枯燥的直白讲述。主要表现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方法的广泛运用。旅游管理专业目前的实践课程一般分为:实训型、情景模拟型、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和验证型1,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自身特点以及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合理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方法。除了运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外,还应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知识实践的重要性。在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下,积极推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灌输型授课模式,加强教学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立体化实践教学资源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多数院校都建立起专业实验中心,在课堂中能满足学生对于实践知识的初步了解,而且立足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已从传统的实训类型实验室逐渐扩展到数字化、虚拟化和仿真化等多种形式,并且逐步加强完善。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可快速更新并充分利用知识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可突破原有课堂教学的局限,促进交互式沟通,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立体化实践考核方式
实践课程的考核不是孤立存在的,随着立体化实践教学资源的应用,立体化实践考核形式灵活多样,只有建立起与不同实践课程类型和教学方法以及信息技术对接的实践考核方式,才能有力地保障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考核类型在实践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划分,促进实践课程教学的改革,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把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类型细分为理论专业知识、专业业务、专业技术、综合训练四个类型,再总结其类型的教学方法后,建立不同的考核标准(见表1),来管理完善立体化的实践考核方式。表1中,平时成绩=各种教学法对应的平时成绩一级权重所占的百分比值之和,每项教学法所取比例在一级权重平时成绩百分比值上下浮动,目标是总和为100。例如,期末成绩60,则选择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期末考核内容集中在这两种教学法上。
2.2 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在保证学生课堂实践以外,还要将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社会实践中的得以应用,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将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转化,发挥高等院校和旅游企业的各自专长和优势,采用无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形式,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只有做到学校与企业和政府的联合培养,才能达到培养的专业人才在毕业后适应社会需要的目标。
(1)与全国专业大赛相结合
通过参加全省、全国性的比赛,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交流,开拓视野,把比赛资源纳入到实践教学模式中来,增加实践教学与社会的契合度05。参加专业大赛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加强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积累今后的工作经验,而这些宝贵的经历也都是学生毕业后工作和创业的有力保障。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大赛情况见表2。
(2) 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按照国家指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06。目前,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就业行业都已经规范化,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就无法在其行业内就业已经成为趋势,将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的契合度,也是今后旅游管理教育业的重要任务。
(3) 与学生实习相结合
校内实践课程一般是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需要和学校培养方向的需要来设置的,存在脱离旅游企业的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过于理想化的弊病08。校外实践基地具有客源稳定、管理规范、设施一流、实战训练等特点。校外实习基地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学生实习有利于学校培养学生的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人精神,方便学生了解旅游企业管理实际运营中遭遇的问题和实际操作困难。校企合作的方式是让‘‘学生走出去”即学生参加旅游企业运营管理服务的具体实践活动,在旅游企业中的一定时期内的脱离学校的实习。在全国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是将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推广的有效途径09。同时实习基地的领域也要科学化、立体化,要涵盖酒店、旅行社、景点景区、旅游行政部门和旅游院校等多种行业部门。(4)与企业就业相结合
企业家和行业专家可以从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出发,对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提出意见并直接参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改革,使学校所培养的学生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3。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终将延伸于企业和社会,保持学校和企业社会的紧密联系,寻求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平衡,为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社会资源中找到最切合实际的入口,是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落到实处的保证。可以将实践课程中引入其按企业用人需求订制的培训内容,并将成绩达标的学生直接送入企业工作,增加学生就业需求的契向反°
【关键词】高支模 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缝设置 优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TV331 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及施工难点
某联合厂房重型钢结构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内配制探伤房三座,以探伤房二为例探伤射线C。―60 r射线进行防护安全优化设计,屏蔽材料为干容重2.35g/cm3的砼,11.30g/cm3铅板门厚0.9m,砼墙厚1.3m,房顶板砼厚0.6m,单层净高11.35m,跨度11.80m,使用面积120m2,下部基础部分预制方桩承台,联系梁,本探伤房主体分部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难点为:一.高大砼模板支撑系统。二.大体积砼温度控制。三.设计要求砼墙体、顶板必须一次连续浇筑以防射线泄漏。
2 施工方案及初步审查意见
根据三点重要控制内容施工承包方向监理方申报了专项施工方案,高支模支撑系统:室内回填土1m厚分层夯实,压实系数0.9以上,土层顶浇筑0.2m厚C30砼地面,采用Φ48*3钢管搭设排架支撑下垫10厚钢板,扫地杆纵横布设,钢管步距1.4m、间距0.6m,竖向剪刀撑与地面夹角50C60度上下纵横布设,水平剪刀撑每二层满设置;大体积砼主要从降低砼入仓温度提出方案;砼墙高度11.35m因无大模板施工条件,承包方方案采取折中法即墙高5.50m处采用施工缝分两次浇筑,目的是为了确保砼墙体浇筑过程安全稳定和振捣密实。
监理方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意见为高支模支撑经适当修改基本同意方案,大体积砼因设计要求用大坝水泥,监理方意见要求使用低水化热水泥并适当增加粉煤灰的掺入量减少用水量,对于5.5m处设置施工缝暂不同意,并提出专项施工方案报土木协会进行专家论证。
3 专家论证意见
专家现场论证意见:针对高支模支撑专项施工方案提出要求:在高支模钢管支架周边及中部设竖向剪刀撑以及“之”字形斜撑,钢管对接扣件连接,并在对接处加固,严禁上下杆在水平横杆处错开搭接,严禁错接、搭接,梁模下立杆使用可调螺纹顶,要求按《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50666―2011执行,所有材料如钢管、扣件、木材、胶合板以JGJ162-2008模板安全技术规范为质量标准;对于大体积砼和5.5m墙高处留置施工缝专家意见未提出实质性论证意见。
4 集体智慧 方案优化
通过专家论证解决了高支模支撑一项问题,另两项即大体积砼和施工缝问题未解决。大体积砼要求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施工承包方无法采用有两条原因:1、当地多家砼公司无低热水泥,且采购成本偏高。2、施工承包方和业主签订的是固定单价合同,单价偏低,且业主不同意调价意见。此时业主同监理、承包方共同研究商讨既不影响建筑物质量又不增加造价成本的解决问题方案。本人在翻阅了有关资料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在设计C30强度不变的基础下减低砼坍落度,大量掺入粉煤灰。适当减少普硅水泥用量即原F类Ⅱ级粉煤灰由原来配比掺入量0.12增加到0.40,水灰比由0.56减少到0.40,掺入12%HEA替代水泥(目前性能最好的新一代混凝土抗裂防渗膨胀剂),泵送剂根据润管效果调整使用量,经过配比试验,强度和泵送效果能满足设计和现场施工要求;关于5.5m处设置施工缝承包方提出方案,监理方同业主、承包方共同商议并征求设计意见在施工缝中间垂直预埋5厚500高钢板将砼施工缝留置成L型台阶式,避免留置水平施工缝,修改方案最终报业主、设计同意后施工。
5 方案实施 最终成果
关键词:逆向物流;模糊理论;回收物流
人类在利用大量的自然资源进行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资源和环境问题。而逆向物流,既可以缓解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竞争优势。因此,构建逆向物流系统势在必行。
一、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逆向渠道”、“逆向流”。显然,这些术语与循环再利用紧密联系。当然,该理论体系的发展也经历了不断变化、发展、成熟的历程。
(一)定义。Stock在1992年首次提出了“逆向物流”,指出其是关于循环利用、废弃物处置以及危险品管理的一项物流活动。1998年,Rogers等指出了逆向物流的目标和过程――坚持低成本、高效益的指导原则,实现有效处理各种废弃物的目的,有效地规划、实施和控制从消费地到生产地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相关信息流动的过程。本文认为,逆向物流,在狭义上,包括产品再制造、再使用和再循环的物流活动;广义上,它是包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使用以及有效退货管理等内容在内的物流活动。
(二)内容。虽然在逆向物流的定义问题上,国内国外学者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但其在基本思想与内容上却是一致的,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1、逆向物流的处理对象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包装物等。其起点和终点不局限于消费点和生产地,起点也可以是经济活动的各个场所,终点也可以是专门的废旧产品的处理场所。2、逆向物流的目的是恢复那些价值受损或减少的不合格产品的使用价值,减轻对环境危害较大的最终废弃物对环境和自然的危害。3、逆向物流的具体活动包括对其处理对象的回收、检测、拆卸、维修、直接在使用、翻新、再制造、再循环以及废弃处理等过程,如图1所示:
其中,再使用、再制造和再循环三种方式,是针对三种不同的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再用最常见的方式。具体而言:
再使用:一般针对损耗比较小的废旧产品进行的比较简单的修复,主要包括的修复工作有:分类、检测、清洗或简单修理。再制造:相对于再使用,再制造的工艺则相对复杂,是一种全新的制造理念。它是在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率的前提下,为实现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双重目的,所进行的废旧产品附加值的再开发。再循环:主要适用于量大低值且使用过程中不改变其物流性质的原料的回收。
(三)逆向物流的特点
1、不确定性程度高。逆向物流产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废旧产品的损耗程度都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这使得逆向物流供给具有动态性,此外,再用或再制造的产品市场不确定性,加剧了回收产品需求的难以预测性。这也是在不确定环境下,基于模糊理论就行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和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运作过程的复杂性。逆向物流对废旧产品的恢复过程和方式需要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特点、所需资源等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此外,该环节也涉及到了包括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等在内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的处理。
3、实施过程的困难性。逆向物流是涉及经营活动各个方面――采购、配送、仓储、生产、营销、财务,这都需要较强对的协调和管理能力。并且,目前由于这方面人才的匮乏,导致了逆向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存在很多障碍。
二、逆向物流的不确定性与模糊分析
“不确定性”一词最早见于1863年詹姆斯・穆勒。不确定性或模糊性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逆向物流也呈现出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特点。
(一)不确定性分析。逆向物流系统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废旧产品在回收过程、物流过程、再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具体而言:
1、回收过程。最终消费是废旧产品的源头。由于产品的使用状况、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消费者的存储习惯、销售状况、同质产品的竞争等原因导致了,回收过程中,废旧产品在质量、数量、到达时间以及价格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与差异性。
2、物流过程。物流过程涉及多种活动,而在现在物流管理中,这些活动通常是由第三方物流等外部企业共同完成的。但是,由于不同企业在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差异,经常会导致产品存储过程中的变质、运输过程中的意外损坏、运输时间的变动、流动过程的差错、配送计划的调整等,这些都增加了物流管理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与模糊性。
3、再用过程。废旧产品的损耗程度、污染程度、零部件的装配形式以及材料的混合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废旧产品在经过拆卸后的再利用方式和程度往往也存在差异。零部件除了可以被再制造外,还可以提取其中的可用的材料充当再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或者将其中的备件转给下一级的回收商等,这都增加了再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二)不确定性的发生源。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和模糊性的存在增加了逆向物流系统的管理难度。因此,准确识别逆向物流系统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发生源成为管理控制不确定因素和模糊性的前提。逆向物流系统涉及是由主观因素中的人,以及客观因素中的物、环境共同组成,因此,人、物、环境成为不确定性的直接发生源。
三、逆向物流系统构建与优化解决方案
为了降低逆向物流系统的不确定性风险,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逆向物流系统的影响程度,并对其进行模糊描述以及推理,进而优化,最终构建逆向物流系统并对其优化。本文在模糊理论的基础上构建逆向物流系统的具体思路如下:
1、预测废旧产品回收水平,分析产品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的回收水平,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并对其进行模糊表达,运用模糊神经网络,对回收的时间间隔和数量进行预测。
2、关于决策中回收模式的选择,以分析制造商、经销商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三种不同市场力量领导下回收模式为基础,充分考虑到由回收产品质量所造成的再利用成本的模糊不确定性,运用模糊期望算子,在博弈框架下求解模型,然后对相关的解进行对比,选择出合适的回收模式。此外,设计合理的逆向物流外包的利润分配机制。
3、在规划逆向物流网络结构时,以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混合整数线性规划,以及分析最坏情况的相关理论,在设施选址、流量分配上实现低成本,构建分析出性能稳健指数。
4、系统性能的优化:模拟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并分析出系统的应对外部环境的中长期变化。
综上所述,基于模糊理论的逆向物流系统的构建与优化,在充分考虑了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有效系统,这有助于应对环境动态性所带来的风险,同时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逆向物流的动态性作用,减轻环境与自然压力,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双赢”。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徐滨士,马世宁,刘世参等.21世纪的再造工程[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Z1):36-39.
[2] 张玲.不确定环境下逆向物流的系统的构建与优化[D].2014.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游客管理;游客调查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6-0117-05
Exploration of and Practice with Visitor Management
at the Mogao Grottoes
——Visitor Investigation Procedures
LI Ping
(Reception Department, Dunhuang Academy, Dunhuang, Gansu 736200)
Abstract: Scientific visitor management is effective in bridg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utiliz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A periodic visitor survey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experiences, requirements,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visitors in a timely manner should be a prerequisite and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y visitor management plan. By introducing the visitor investigation activities at the Mogao Grottoe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and routine visitor observation for improving visitor management at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Keywords: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Mogao Grottoes; Visitor management; Visitor investigation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会议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在宝贵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经历了漫长的自然侵蚀与可怕的人为破坏后,人类第一次集体意识到了这些资源的独特性、不可再生性以及对于人类历史、现实与未来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发出了共同的声音:保护无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
1985年11月,中国政府正式签约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11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第十一届会议上,莫高窟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与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泰山一起成为中国首批“世界遗产”。这意味着莫高窟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它将享受整个国际社会在经济、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的集体性援助,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政府和这处遗产的管理机构——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的有效保护,向全世界作出了自己的庄严承诺。
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25年后,伴随着整个中国国力的增长、全民文物保护意识的提升、国家对文物保护事业的重视和投入的加大,今天的莫高窟在文物保护的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都是25年前所不能相比的。但与此同时,一个在25年前并不突出或者根本不存在的问题现在变得日益严峻,那就是作为极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的莫高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来访者的压力与威胁。过多游客到来造成的洞窟内空气中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洞窟长期开放引起的过度疲劳以及随之而来的壁画酥碱、起甲、空鼓等病害的加剧,都是脆弱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不能承受之重”[1]。而这也似乎是全世界的遗产地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保护与开放的矛盾。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旅游理论界曾流行着这样的观点:旅游业是无烟产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旅游业是低收入、高产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资源主要是由可再生资源组成的,旅游消费是精神消费的过程,因此旅游资源不会耗竭。现在看来,这样的观点毫无疑问是极大地低估了旅游业对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损耗[2]。但另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对那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当地社区民众生活的改善所作出的贡献同样是巨大且不容忽视的。更重要的是,这些旅游资源(自然和文化遗产)从本质上来讲属于所有人,每一个人都有欣赏、认识、了解它的权利,而且也只有当这些遗产的重要性和脆弱本质被广泛的大众理解和接受,遗产地才能够争取到它赖以生存的资金和公共政策的支持。公众才会对文化遗产有公共意识和公共支持,在这里保护和旅游找到了他们互利的支点。正是认识到了保护和旅游这种既相互对立矛盾又彼此需要、互利的辩证关系,人们开始思考和寻找一种新的出路。
游客管理(Visitor Management)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但作为有意识的游客管理活动,学界一般认为最早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一些国家公园。当原本只对特权阶层开放的公园开始服务于普通民众后,大量游人涌入,对公园的环境造成了极大地冲击,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公园的生态资源,游客管理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可以说游客管理最早的动机就是对环境资源的保护[3]。
半个多世纪以来,游客管理的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实践。我国虽然到目前为止依然缺乏对游客管理的系统理论研究,但与游客管理相关的管理活动本身在客观上是存在的。在对西方先进的游客管理理念与成功的管理经验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与总结,我们对游客管理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粗放到逐步科学、规范的过程。游客管理的基本要素从游客与环境的两个要素,扩展至游客、环境、政府、旅游企业、社区等多个要素;游客管理的内容从游客责任管理,扩大为游客责任管理与旅游体验管理;游客管理的目标也从单一的环境保护,发展为游客满意与旅游目的地满意[4]。可以说,在对什么是科学的游客管理的认识问题上,我们已经取得了进步。但是要对游客管理下一个科学、准确的定义,却依然是困难重重的工作。也许游客管理就像管理一词本身一样,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科学的游客管理要实现游客满意与旅游目的地满意这一概念,却已经是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换句话说,如果遗产地的游客管理不能有效地制止游客的不良行为对遗产资源的破坏与损耗,则将被视为是一种失败;如果遗产地游客管理不能给旅游者带来一段有价值的、满意和愉快的经历,并使遗产的重要性、脆弱性和保护它的必要性得到旅游者内心的认可、传播与尊重,也将是一种失败。这就是我们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游客管理部门,在过去的若干年开展一切游客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基本信念。
《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分项规划第13章为游客管理规划,明确提出游客管理目标为:为游客提供国际先进标准的优质服务,将敦煌莫高窟建设成优质的世界遗产地。在主要对策中采用游客问卷形式,及时了解游客感受与需求,积极提高服务内容与质量。同时,建立定期监测制度,监督游客服务质量改善情况。
作为敦煌研究院的管理和接待游客的部门,我们根据《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中明确提出的游客管理目标,把游客调查作为搞好游客管理工作的一个常规方法,持续不断地了解了大量的游客基础信息,这些信息是我们制定保护与开放、游客管理与服务的依据。通过了解游客对莫高窟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感受与评价,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改进我们的管理工作,提高服务与管理水平。
从2002年开始至今,莫高窟每年定期进行3次游客调查,经过10年的连续游客调查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编辑了《莫高窟游客调查规范手册》。中国文物古迹理事会出版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案例分析》一书,将莫高窟游客调查规范程序作为遗产地游客管理的成功案例(案例19)予以收录。
一 2002年以来的游客调查活动
敦煌研究院接待部作为游客管理的部门,负责游客调查工作,10年来进行的有代表性的游客调查活动共有16次。每次的规模相同,发放2000份调查表,调查活动内容如下:
教育专项调查(2002年8月)
“五·一”黄金周游客满意度调查(2002年)
“十·一”黄金周游客满意度调查(2002年)
洞窟内照明设备及玻璃屏风的专项调查(2004年)
游客行为调查(2004年)
陈列中心游客调查(2005年)
游客参观需求调查(2005年)
中国文化遗产日游客调查(2006年)
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游客调查(2007年)
黄金周遗址游客服务专项调查(2007)
未预约游客信息采集调查(2007年)
“五·一”黄金周游客调查(2008年)
“十·一”黄金周游客调查(2009年)
“五·一”黄金周游客调查(2010年)
旅游高峰期游客调查(2011年)
“十·一”黄金周游客调查(2012年)
二 游客调查的程序
游客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图1)。
(一)组织游客调查机构
《敦煌莫高窟总体规划》中的游客管理规划指出:由直接涉及游客管理的部门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员提出游客服务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而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前景目标,据此制定敦煌莫高窟的游客管理对策、具体措施与工作计划。因而,游客调查机构人员必须包括游客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有经验的从事游客服务的工作人员,最好有精通外语的专业人员参加,组成一支懂专业、懂外语、会分析的组织调查机构,人员由四到五人组成。
(二)确定游客调查时间、内容
根据遗址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进行游客调查的时间及内容。游客调查时间应当固定,这样每年所进行的游客调查才能有对比,以发现问题。调查内容应根据工作的进展进行更新。调查时间的确定应当有代表性。我们确定每年4月为常规调查,此时为莫高窟新的一年接待工作的真正开始。“五·一”、“十·一”为黄金周,是游客最为集中的时候,此时莫高窟的参观办法有所改变,必须对此进行调查,了解游客对这一参观变化的感受。8月为专项调查,此项调查内容时有更新。
(三)设计游客调查表
敦煌莫高窟游客调查表(样表)
尊敬的游客:
欢迎您来敦煌莫高窟参观,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就是今年的6月10日。在“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敦煌研究院接待部决定进行专项游客调查,希望您将自己的感受及体会通过填写这份调查表记录下来。调查的结果将有助于我们加强我们的管理工作,更好地为游客服务。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深表感谢!
敦煌研究院 接待部
1. 您来自什么地方: 省 市(县)
2. 性别(男、女)
3. 您愿意告诉我们您的年龄段吗?愿意/不愿意
20岁以下 20岁至30岁 30岁至45岁
45岁至60岁 60岁至70岁 70岁以上
4. 您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来到敦煌:
火车 飞机 长途汽车 自备车 其他
(具体交通工具______________)
5.您本人: 参加了旅行团
没有参加旅行团,自由旅行
6. 这是您第一次来莫高窟参观: 是 不是
如果不是第一次,你以前来过几次?
7. 您是怎样知道莫高窟的:
报刊 电视、广播、网络 出版物
家人、友人的介绍 政府机构的宣传
在工作单位获知 旅行社广告
其他(请具体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您来参观的主要目的是:
研 究 考 察 旅 游
其他(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
9. 莫高窟如遇下雨、下雪、沙尘暴等恶劣天气,为保护文物,暂停开放。您是否理解这一举措?
理解 不理解 反对
10. 若您到达莫高窟后,被告知因上述情形莫高窟将停止开放,不能按时参观时,您的反应是:
先参观莫高窟陈列馆,以等待天气好转,洞窟开放
改变日程,去别的景点参观
非常生气,取消莫高窟参观计划
11. 您大约参观了多长时间?
一小时 两小时 两小时以上
12. 您对莫高窟讲解员的服务态度及讲解质量是否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13.您若对遗址的管理及服务方面有什么建议、意见的话请告诉我们:
以上是本次调查的问题,耽误了您很多宝贵的时间,非常感谢您的合作,您提出的答案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谢谢!
2006年6月5日
游客调查表的设计需要认真准备、反复讨论,向直接与游客交往的人员征求意见,因为他们非常了解游客的心理。我们的做法是请全体讲解员对调查表进行讨论,不断修改完善,设计中、英、日三种文字的游客调查表,结合调查主题设计调查内容和调查条目。每次调查活动,调查表的前8个问题是一样的,因为前8项是关于游客的基本信息,其后诸项则各有侧重。向游客提出的问题应为中性问题,不能诱导游客回答。
调查表应包括常规的条目以及调查的专项条目,各个调查表的条目内容应该连贯。时间久了,可能有些条目不再有意义,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调整。
游客调查表的发放及回收方式
游客调查表的发放及回收方式要根据遗址的具体情况而定。发放方式及回收方式会对游客调查内容产生影响,所以应当慎重考虑,尽量采取一种不干预游客填写调查表的形式发放及回收。4月份为莫高窟接待工作新一年的起点,此时来莫高窟参观的游客并不多。希望了解游客对遗址的综合管理方面的体会及认识,包括遗址的服务设施、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游客调查表原则上在莫高窟入口处直接发给游客,在出口处回收。回收问卷时,赠送小纪念品。
“五·一”、“十·一”黄金周游客非常集中,在两个入口处设置专门调查人员进行调查表的发放及回收。8月为旅游旺季,尤其是团队比较多,此时调查表分别发给各团队的导游人员请其转发至每个团队成员;参观完毕后,由旅行社导游人员集中交回。
(四)游客调查表的统计
由游客调查小组负责游客调查表的统计工作,提交统计报告,再由责任人进行分析。
(五)游客调查分析
游客调查分析工作非常重要,认真地分析可以了解许多游客信息及游客动态,并且掌握游客对遗址的综合感受以及意见、建议。分析结果对遗址的管理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管理人员改进工作方式,提出更加切合遗址管理工作的措施。由专人负责管理,建立一系列健全的游客调查电子档案。用书面文本的形式对游客调查结果进行详尽地记录,并把调查及分析结果及时提交上级部门。
三 结 语
通过调查积累、综合分析使我们认识到,游客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公共政策、旅游设施、交通、展陈内容、线路设计等领域及部门合作关系,任何遗产地游客管理计划的制订都应该建立在遗产保护单位、旅游部门、当地社区(地方政府与民众)以及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合作与沟通的基础之上,通过采用国际标准,依据科学、严谨的程序和步骤,对文化遗产地的历史文化价值、保存利用和管理现状予以评估,以定期的游客调查结果作为制定游客管理计划的依据,寻找解决矛盾的相应对策。
作为长期工作在文化遗产地、从事莫高窟旅游开放一线的管理人员,限于篇幅,本文并不试图探讨涉及游客管理的更多问题并作过多的理论阐述,仅希望从个案入手,让人们了解我们在对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通过的纲领性文件《国际文化旅游》和《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充分尊重的前提下,按照《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中有关游客管理的分项规划,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践行的理念和要求的。如果本文能对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地的游客管理工作有所裨益,将深感欣慰。
参考文献
[1]樊锦诗.莫高窟保护和旅游的矛盾以及对策[J].敦煌研究,2005 (4):1-3.
[2]谢凝高.“世界遗产”不等于旅游资源[J].北京规划建筑,200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