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经验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今天,有机会与各位一道,在这里共同研讨天涯海角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感到由衷地高兴。首先,我代表天涯海角省环境保护局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就湿地技术在天涯海角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问题发表我的一点浅见,意在抛砖引玉,欢迎各位指导。
湿地是水陆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生长或栖息喜湿动植物等基本特征,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被喻为“地球之肾”。
随着人们对湿地研究的不断深入,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构建湿地和湿地生态工程等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湿地在水质净化的效率和适用性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湿地技术已不仅仅局限在自然状态下的污水末端处理和深度净化,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改造,利用人工构造湿地对城镇生活污水进行直接处理已在我国和世界许多地区获得成功。甚至,在一些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小城镇,湿地因为其高效的降解、转化污染物的能力,以及低廉的建造、运行费用,而成为污水处理厂的首选。而对于湖泊周边的农田径流和村镇污水等面源污染,因其面广量大,一般治理技术都很难见效。湿地则由于其特有的生态功能和存在形式,在面源污染控制方面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对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经营较为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的国家,充分利用湿地的净化作用来进行污水的治理显得更为现实。
一、湿地技术在天涯海角湖泊治理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天涯海角湖泊治理中进行的湿地建设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作为地表水系统的天然湿地恢复
通过一些宏观调控的手段,如:建立消浪保护带、改善底质和岸带环境等,在环境条件比较适宜的区域,进行水生植被的保护、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功能,增强湖泊自净功能和对富营养化的控制能力。这是湖泊湿地建设的主体,也是湖泊治理、保护的根本。代表湿地有:天涯海角池东北部宝象河湾的沿岸带生态修复区和杞麓湖红旗河口生物减污净化工程区。
红旗河口生物减污试验示范工程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种植示范区和漂浮植物净化区两块,分别位于杞麓湖红旗河口南北两侧,属于地表水系统的天然湿地恢复工程,总面积35公顷(525亩),工程总投资121.48万元。于20*年初开始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两块分别以香蒲、茭草等挺水植物和凤眼莲、菱角为主的湖滨湿地,其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工程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人工栽种和自然繁殖的水生植物种类已有30种以上,形成了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组成的一个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的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实现了自我繁育和发展。而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在经过人工打捞、处理后,在去除了湖泊营养负荷的同时,还可以减轻二次污染。通过对工程区的跟踪监测和统计分析,本项工程对氮、磷污染负荷的去除总量可以达到37.4吨和8.31吨,分别占红旗河年入湖TN、TP负荷总量的17.7%和26.8%,有效的降低了红旗河对杞麓湖的污染。在杞麓湖整体水质为劣V类的情况下,工程区内的水质达到了地表IV类水,而总磷的污染指数更达到了II~III类水的标准。
(二)人工或半人工强化性质的湿地
主要针对面源污染比较集中的入湖河流,在河滩、入湖河口湖滩等条件适宜地段,根据现有的地形特征,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进行湿地建设,并通过人工参与的方式,合理布局、配水,提高其对面源污染的控制能力。代表湿地有:抚仙湖北岸的马料河净化湿地和正在筹建中的洱海罗时江湿地净化系统。
(三)人工构造湿地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改造,改变了湿地的传统形态,结合环境工程中的一些技术,综合利用不同湿地单元的净化功能,形成的一类具有高效净化功能和适应性的人造湿地。可以用于小城镇等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处理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末端处理和深度净化。代表湿地有:抚仙湖北岸的窑泥沟湿地和洱源县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湿地。
窑泥沟湿地位于窑泥沟(农灌中沟)入湖口,占地22.5亩,工程总投资167.98万元(其中土地征用费58.5万元),日处理能力5720吨。是天涯海角省第一块大规模人工构造湿地。于20*年10月破土动工,20*年初建成并开始投入运行。窑泥沟湿地经过近两年的运行试验,目前,状况良好,运行稳定。对各项污染指标的去除率分别达到CODCr87.8%、BOD568.7%、SS96.3%、TP32.4%、TN36.0%,出水水质也由处理前的IV类水质变为III类水质。在投资与运行上,与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相比,虽然不同的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污染程度不同,处理的费用也不尽一样。不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费用远远大于人工湿地,这已是不容置疑的问题。例如:禄充污水处理厂建于20*年8月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1000吨,处理的是污染程度较低的污水,处理一吨污水的费用是0.55元,而窑泥沟湿地处理一吨污水的费用只有0.05元,是禄充污水处理厂的1/10。而且人工构造湿地的建设费用也远远低于污水处理厂。澄江县现有两个污水处理厂,仅建设费用就投了近4000万元,其中,县污水处理厂投资建设费为2600万元,禄充污水处理厂投资建设费379万元。就处理的效果而言,人工构造湿地的处理效果却与污水处理厂相当,对污染程度较低的污水,人工构造湿地出水水质甚至优于污水处理厂的出水。
二、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有效作用
目前,许多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还不能满足截污需要,运用人工湿地技术来处理城市污水发挥了有效作用:
(一)从生物净化原理看,人工湿地是一项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水质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美人蕉、富贵竹、芦苇等特定的植物,将污水投放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当富营养化水流过人工湿地时,经沙石、土壤过滤,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使水质得到净化。像食品加工废水等不含有毒物质,只是有机物浓度较高,排到河里危害极大,但用来浇灌水生植物是一种很好的优质肥料。
(二)从许多地方经验看,人工湿地已产生良好的环境治理效应。深圳与欧盟合作研究的人工湿地技术,经多年实践已取得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它们的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工程,就是芦苇、美人蕉等五六种热带植物和亚热带植物按一定比例配置,再栽种到由沙子、细石等填料构成的水池里,原本臭不可闻的污水经池里流出后,变得清澈见底,达到国家地表水标准。
(三)从建设投入成本看,人工湿地可解决资金的明显不足问题。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运行成本非常低廉,一般为每吨污水0.1~0.2元,它是传统二级处理的1/10~1/5。此外,基建投资也少得多,通常为每吨污水150~800元,是传统二级污水处理厂的1/5~1/2。同时,湿地植物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和生活资源。如江苏省盐城市双灯纸业有限公司利用沿湖滩涂种植了3.4万亩芦苇,用造纸废水进行灌溉,每年可收割大量的芦苇,有效地解决了造纸原料供应问题。
(四)从自然调节作用看,人工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修复功能,不仅在提供水资源、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能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增加氧气、净化空气、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光污染和吸收噪声等,具有洁净空气、降温散湿的环境调节功能。
(五)从保护野生动物和提高景观美学价值来看,人工湿地能够控制土壤侵蚀、防风护堤,是众多野生濒危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栖息、繁殖、迁徙、越冬集聚之地,对保护野生动物和提高局部地区景观的美学价值有很大的益处。如有的城市芦苇湿地建成后,鸟类的数量比原来增加了一倍以上,茂密的芦苇不仅销纳大量的城市污水,又成了鸟类的乐园。人工湿地既给城市污水找到了出路,同时还造就了一片绿洲,形成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生态景观和旅游景点,进而美化净化环境,克服了传统污水处理后有污泥产生等不足,达到了保护自然生态的效应。在西洞庭湖,人工湿地成了湿地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围绕退田还湖、湿地生态恢复、湿地生态旅游、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和全国湿地知识培训中心。
三、湿地技术在天涯海角的推广前景
近年来,天涯海角省的水环境状况令人堪忧,主要河流监测断面中,污染严重的占33.4%;主要城市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水功能达标的仅占28.1%;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综合评价中,天涯海角池、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程海水质状况都为V类或劣V类水;洱海和阳宗海介于III类-IV类之间,抚仙湖已由I类水退化成II类水,而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泸沽湖在20*年也一度出现了总氮、总磷超标的状况。这些湖泊主要为有机质和氮磷污染,从而造成了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也不断加深。其中天涯海角池、杞麓湖、异龙湖已发展成异常富营养化,星云湖和程海也进入富营养化阶段,洱海则处于中富营养后期,有向富营养化演变的趋势。
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大量未经处理的农田径流、村镇生活污水等面源污染直接入湖,成为湖泊营养负荷增加的主要来源。例如:玉溪市环境监测站做的入湖污染源调查结果显示,在玉溪市三湖一海中,农业、农村等面源污染占到了整个湖泊污染量的80%左右。对洱海流域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年进入洱海的总氮约为989.1吨,总磷108.1吨,其中非点源污染分别占97.1%和92.5%,点源污染仅占3%和7.5%。可见面源污染负荷控制的效果成为了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成败的关键。湿地作为水陆交界的地段,是人类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由于过度的索取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大面积的围垦、兴修水利护堤、对水生生物资源过度捕捞等,湿地遭到侵蚀、破坏、甚至消亡的例子屡见不鲜。我省湿地面临萎缩、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自然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退化十分明显;淡水储量减少,蓄洪抗旱净化水质功能大大下降、生物多样性迅速降低等。
摘要: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支撑。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
>> 中国的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日本环保产业发展及启示 陕西发展环保产业面临的机遇与对策 政府与环保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研究 试论环保产业化的发展与趋势 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考 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中国民主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浅谈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措施及市场前景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促进绿色创新与环保产业融合发展 环保产业的盛宴 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促进我国环保产业与技术发展的建议 环境执法与环保产业发展的相互作用 内蒙古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关于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初探 西部地区环保产业发展的潜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年12月1日。《2016年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中国产业信息网,,2015年12月21日。张彬、肖俊霞:《政策发力与市场拉动,双向助力环保产业“十三五”发展》,《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6年第7期。
Abstrac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s the material basis and technical guarante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ith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high-speed development stag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1970s, and gradually becomes a new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ical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analyzes the latest progress and the main problems, sums up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som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een development
根据《宜春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和宜阳新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工作要求,本调研组就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开展调研。通过征集市大数据局、市工信局、宜阳新区招商局、经济发展局等市直和新区相关部门,以及园区企业关于发展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并组织调研组座谈会讨论和研究解决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探索不够、效果不明显的相关问题。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智慧经济产业发展背景及现状
2017年8月,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把宜春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全国知名’大数据产业强市”,并将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建设、管理和运营的重任交给宜阳新区。此外,宜阳新区中心城市建设职能基本完成,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发展智慧经济产业是推进全区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最优路径。为此,新区管委会举全区之力完善基础、配套政策、加速推进。两年来,新区高规格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高起点、高要求、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强素质、塑形象、优环境提升化企业服务,多措并举稳步推进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在全区上下的艰苦奋斗和努力拼搏下取得了喜人成绩。
(一)突出产业规划围绕“省内领先、全国知名”发展目标,邀请中国信通院的专家团队高层次、高起点规划编制了《宜春市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规划》,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科院人工智能首席教授张文生、中科院季统凯博士等10余名专家担任智慧小镇发展顾问,为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制定了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2020年底,计划年引进培育30-50家大数据企业,带动就业超过5000人,年营业收入突破60亿元。到2025年底,大数据企业累计100-200家,引进培育2家以上十亿骨干企业,带动就业超过2万人,年营业收入突破300 亿元。到2030年底,引进培育2家以上百亿骨干企业,带动就业超过5万人,年营业收入突破800 亿元。
(二)突出平台建设1、产业承载平台
以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为核心承载平台,大力推进“两中心两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规划用地2万余亩,分三期实施:第一期1350亩,聚焦智慧城市和产业转型,重点建设“两中心、两基地”即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孵化基地、双创基地。其中赣西云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12.7亿元,占地面积约74亩,建筑面积4.82万平方米,按照国际最权威机房认证体系T3等级,将安装4000个8千瓦的高密度机柜,特点是密度最高、等级最高、颜值最高,是华东区域最大的云数据中心,一期1000个机柜将于10月底投入使用。呼叫中心、孵化基地、双创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4.36亿元,占地面积约280亩,建筑面积44.6万平方米,今年10月底可投入使用14万平方米。第二期5360亩,位于高铁站西南侧,聚焦产业创新,将重点建设产业创新基地、产业实训基地、知识产权中心及落地智能制造基地,目前土地已完成征迁工作。第三期1.6万余亩,位于一期东侧,聚焦应用研发,将重点建设应用研发基地和检测认证中心,落地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行业。
2、产业运营平台
为推进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和建设、管理、运营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成立了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建设指挥部和领导小组,设立了大数据运营公司负责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建设、管理、运营和推进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目前,大数据运营公司拥有员工30多人、5个职能部门,承担起了大数据产业园区的项目建设、后勤保障、企业服务、招商引资、资本运作、资源整合等重任,完成了大数据产业园临时办公区、云数据中心、“一中心两基地”、大塘变电站、智慧党建中心、呼叫中心示范基地、蓝海彤翔渲染云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为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突出产业配套1、产业政策配套
为推动产业发展,宜春市出台了《宜春市关于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宜春市引进培养创新创业高层人才“双百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市大数据管理局出台了《宜春市 “企业上云”云资源服务奖补实施办法(试行)》。在此基础上,宜阳新区细化出台了《宜春市宜阳新区关于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从数据产业、数娱产业、总部经济、外包服务、企业培育等11个板块为企业提供落地扶持,入驻企业可享受税收奖励、生产设备购置补助、企业上市奖励、总部经济开办奖励、著作权奖励、营收上台阶奖励、高管个税减免等多维度的政策支持。
2、产业服务配套
根据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特点,在配套服务方面,采取“4+2”的配套体系,即4个平台、2个中心。
四个平台:一是创新平台,大数据产业园获得了省级、市级众创空间授牌,目前申请的“江西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与产业融合创新)”正在审批中,同时与网易合作建立了联合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孵化基地;二是金融平台,设立了30亿元的大数据发展基金,将建设10万平方米的金融中心,用于落地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行业,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三是人才平台,大数据产业园和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入园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四是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并建立了网上企业服务超市,可以为入驻企业提供从工商注册、纳税申报、记账、法务咨询等一条龙、一站式服务。
两个中心:一是居住中心,已配有390套人才公寓,并将在小镇一期再建人才公寓,为企业人才提供生活保障;二是商业中心,在园区内将建星级餐饮、休闲广场、绿地、电影院、健身房、咖啡厅、酒吧、24小时便利店等生活、休闲、娱乐设施,搭建“产、学、活、乐”全生态,满足企业人才高品质生活需求。
(四)突出产业招商
围绕能够品牌效益的智慧经济、能够带来海量数据的数据经济、能够带来经济总量的环保经济、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总部经济四个方面开展招商引资,以数字娱乐、人工智能、VR/AR产业为发力点,逐步导入智慧城市、产业融合、呼叫服务、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大数据关联产业。用一年多的时间,签约各类项目95个,48家企业注册运营。
今年上半年,抢抓“招大引强‘百日千亿’攻坚战”的契机,先后外出招商23次,对接项目76个,签约项目41个,亿元以上项目4个,其中亿一集团儿童动漫城项目投资金额40亿元,今年4月已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5月正式投产运营。截至目前,2019年新签约孵化项目35个,注册率达75%。并且,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借11月份开园契机,将集中包装和签约近200个线上线下企业,全面激活产业园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优势。
(五)突出产业融合
以大数据应用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为引擎,紧抓公共服务数字化、本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这三条主线,宜阳新区加强与宜春市其他各县市区的联动,实行1+N产业空间布局和“131”工程。以公共服务数字化为突破点,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政务大数据、民生服务大数据与城市治理大数据应用。将公共服务数字化工作作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由政府牵头引导,加强县市区联动,提升宜春各县市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水平,汇聚公共服务领域数据资源,开展公共服务领域创新应用。以本地产业数字化为需求侧切入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大数据应用两线齐进。从产业发展需求侧切入,切实推进锂电新能源、中医药、传统制造业、绿色农业、文化旅游业等本地支柱产业大数据应用,推进无车承运物流、安全生产服务等本地特色产业大数据应用,以产业数字化示范应用项目提升本地企业创新能力,并吸引大数据企业汇聚宜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宜春实体经济的融合。
二、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为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跨越发展,宜阳新区全力建设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突出智慧经济产业发展顶层设计,高效推进智慧经济产业招商引资及产业培育,虽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是目前智慧经济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十分凸出。
(一)智慧经济产业发展探索不够
宜阳新区围绕智慧城市、游戏娱乐、产业融合、呼叫服务、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大数据关联产业大力开展招商推介工作,建设了“两中心两基地”等一批大数据基础性设施项目,引进了华为、网易必创、蓝海彤翔、华洋、灵猫有数、康灿科技、太城、影呼、中华网库等一批大数据企业,有序推进智慧经济产业发展。但是,目前智慧经济产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生态发展不平衡,产业领域发展探索不够充分。尤其表现在产业招商仅限于大数据的存储、应用等领域,大数据的挖掘、分析、交易等领域缺失;产业培育重点关注大数据关联产业的企业引进,有潜力、有需求的本地大数据产业孵化滞后;产业发展专注解决智慧城市、智慧应用等问题,忽视了未来消费级大数据产业规划和建设。(二)智慧经济产业发展效果不明显
智慧经济产业发展效果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实体经济融合效果不明显。智慧经济产业要纵深发展,需要与全市县域实体经济深度结合,需要各县市区及工业园区的深度参与。当前,宜阳新区全力打造智慧经济产业发展,但与各县市区联动不强,县市区政府、工业园区重视不够、参与较少,未能有效推进大数据平台打造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二是智慧经济产业品牌影响力不明显。当前,全国各地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百花齐放,省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宜阳新区发展智慧经济产业起步晚、基础差,目前尚未成功打造省内外知名的产业品牌。三是智慧经济产业经济效益不明显。截止目前,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没有一家营业额过亿或纳税超千万的大型企业,大数据产业园区所有入驻企业2018年纳税总额不超百万,经济效益回报速度较慢。
(三)智慧经济产业专业人才短缺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要素。宜阳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引进奖补政策,但是由于地缘、薪资、政策配套等因素,外部高端人才引进缺乏足够吸引力。目前,大数据公司及园区其他企业现有的人员皆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尤其是技术类人员缺口较大,有相关企业因专业人才招聘不到位而难以开展业务。若无长期人才培养和输出机制,大数据产业园将长期面临人才短缺问题,严重制约智慧经济产业发展。
(四)智慧经济产业平台承载能力差
当前,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正处于投资建设期,云数据中心、双创基地、孵化基地、呼叫中心、金融中心等产业承载平台尚未投入使用,发展资金投入较少、政策力度小、融资能力弱,且大数据产业园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智慧经济产业平台承载能力差、市场核心竞争力较弱。
三、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针对宜阳新区和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今后宜阳新区应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措施的落实。
(一)围绕“产业发展”,打造多元化产业链
发展智慧经济产业,需充分挖掘市场需求,完善智慧经济产业链,应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数据为王”战略。利用云数据中心、“一中心两基地”资源优势,围绕数据存储、智慧应用等关联产业板块,开拓企业“两化”、企业上云、智慧应用运维等业务,打造好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大数据中心和呼叫中心,快速汇聚海量数据。二是坚持做好“数据加工厂”,做好数据的挖掘、分析,形成旅游服务、电商服务、数字文娱等消费级的大数据,抢占有效数据交易市场。三是坚持做好数据应用,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做好软件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产业。四是坚持发展重点智慧产业,围绕游戏动漫、影视娱乐等关联业务板块,大力推进云渲染、游戏开发、游戏运行、电竞赛事等产业发展。
(二)围绕“产业融合”,打造统一平台
发挥市场作用,政府与企业、各县市区联动,全市一盘棋打造统一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大数据资源,推动大数据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大数据与本地优势资源融合发展。建议围绕宜春锂电、医药、旅游、文化等优势资源,宜阳新应区大力推进“大数据+N”的的发展战略,打造锂电新能源、中医药健康、新旅游等大数据平台,促进智慧经济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二是大数据与各县市区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建议围绕宜春锂电、中医药、烟花爆竹、运输、陶瓷、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全面进行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同时入驻宜阳新区智慧小镇“双创基地”办公,宜阳新区负责提供云服务、大数据研发技术支持等,加强县市联动,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发展态势。
三是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应用融合发展。建议由宜阳新区率先启动城管、供水、供电、交通等智慧城市应用的“两化改造”,为智慧城市应用服务企业提供软件项目研发、技术支持,同时集中展示、集中推广智慧应用,全面提升中心城区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提高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培育全市智慧城市应用的良好生态和发展基础。
(三)围绕“产业品牌”,打造区域特色
宜阳新区应结合本土实际和特点,走差异化发展路径,着力打造具有宜春特色的智慧经济产业品牌。
一是大力创建新品牌。建议:做实、做强已有的“江西省锂电大数据中心平台”“中国VR电竞产业共建基地”“江西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与产业融合创新)”,打造成行业标杆和示范;围绕VR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大健康、人才培养等方面先试行,争创“江西省VR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江西省传统产业数字化创新示范区”、“江西大健康大数据应用创新示范区”、 “全省大数据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特色品牌名片。
二是重点打造数娱产业品牌。建议:在机构、资金、产业孵化等方面完善配套,比如:成立数娱产业发展办公室,财政设立数娱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联合市级1+5平台公司成立数娱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整合资金优质吸引优质数娱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数娱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促进数娱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将数娱产业打造成为宜春大数据产业的品牌。
三是着力创建宜春特色产业品牌。建议:整合锂电、中医药等优势资源,搭建大数据发展平台,加强产业数据分析、统计、应用,以大数据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打造宜春特色的智慧产业品牌。
四是打造大数据行业品牌。建议:一方面争取省、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支持,建议发起成立全国性的数娱产业、锂电大数据产业、中医药大数据产业、农业区块链应用产业联盟、数娱产业协会等,实现行业内信息共享、资源互推、互惠互利,在大数据产业行业内形成品牌影响力。一方面定期举办大数据产业高峰论坛,把高峰论坛打造成像月亮文化旅游节一样的宜春特色品牌,使之成为市民的节日、企业的盛会、招商的平台,提升宜春大数据产业的知名度、品牌度、美誉度。
五是打造大数据产业标准。围绕锂电、中医药等优势资源,引进锂电、中医药、大健康等科研机构、检测中心、认证中心,汇聚同类大型大数据企业,打造全国认可的锂电、中医药、大健康康养大数据统一标准。
(四)围绕“产业效益”,打造龙头企业
一是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目前,大数据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多为分公司、合资子公司等,独自研发、独自生产、独自经营的总部公司较少。建议宜阳新区加快推进总部经济建设,加大总部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力度,打造一批纳税千万以上的规模性大数据关联企业,形成大数据产业虹吸效益,吸引产业链内的企业快速汇聚,提升大数据产业园的创收能力,带动智慧经济产业全面快速发展。
二是优化招商选资。目前大数据产业入驻企业普遍营业额不搞、纳税较少,不能平衡产业的运营成本,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建议招商引资模式应向招商选资模式转变,做好入驻企业的前期尽调和市场反馈情况摸底工作,加强科学研判和决策,选择品牌知名度高、市场效益好的优质企业入驻园区,做大做强园区的营收和税收能力。
(五)围绕“人才培养”,打造政策洼地
大数据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要素。针对大数据产业园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建议:
一是有针对性的引进高端人才。针对数娱产业、锂电大数据、中医药大数据等细分行业领域,出台专门的人才引进政策。在引进高端人才、产业研究院、标准实验室等方面给予最优最具吸引力的专项政策。
二是重点培养本土人才。以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为重点,各县市(区)中职院校为基础,提供特色的教育扶持政策,用三五年时间重点培养一批大数据相关专业人才。
三是加快培训实操人才。发挥好宜阳新区周末学院、大数据沙龙平台,加强一般干部的强化学习;组织新区领导干部及园区企业高管,到华为大学、西湖大学等学校进行系统培训,强化管理和运营。以园区企业为依托,建设大数据实训示范基地,加快培育可实用的专业人才。
(六)围绕“产品平台”,打造发展平台
作者单位:225000扬州市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陈芳元:女,大专,护师
通信作者:蔡桂兰,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凝爽降温贴包裹鲜芦荟外敷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200例脑梗死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普通留置针夫明固定,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鲜芦荟片在其穿刺点上方5 cm处沿静脉走向贴敷,外层包裹凝爽降温贴,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爽降温贴包裹鲜芦荟可有效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使用方法简单、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凝爽降温贴;鲜芦荟;甘露醇;静脉炎;预防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73
甘露醇是一种临床首选的脱水利尿剂,由于其特殊的药理作用,最常见的副反应是静脉炎。有文献研究,采用静脉留置针反复静脉滴注20%甘露醇,2 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45.69%,2 d后静脉炎发生率高达100%[1]。我科应用凝爽降温贴包裹鲜芦荟有效降低了甘露醇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使用静脉留置针连续输注甘露醇的脑梗死患者200例,男112例,女88例。年龄45~82岁。随机将200例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按操作流程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减少因操作不当引起药物外渗。置管后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每2~3 d更换夫明1次,有血迹、卷边时随时更换。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静脉穿刺固定后立即在穿刺点上方5 cm 处沿静脉走向外敷鲜芦荟片(约3 cm×5 cm的薄片 ),外层包裹凝爽降温贴(5 cm×120 cm),每8 h更换1次,直至留置针拔除。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按美国静脉输液协会[2]判断静脉炎的标准:0级,无临床症状;1级,滴注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滴注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滴注部位有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可触及静脉条索状;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长度2.5 cm,有脓液流出。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甘露醇在神经内科最主要的作用为脱水、降压,但其为高渗性的脱水剂,大量、快速输注于机体内,可使机体的局部渗透压升高,静脉的通透性增加,造成静脉明显的损害作用。同时甘露醇使用过程中所释放出的组织胺,使静脉收缩,管腔变窄,有时可出现血流缓慢的现象,影响对输注液体的稀释作用,促使炎症反应进一步发生[3]。
鲜芦荟中所含有的芦荟多糖主要功效为消炎抗菌、调节免疫,芦荟酊可防治因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所致的出血,而其中所含的大黄及其衍生物则是镇痛的主要成分。
降温贴早期主要作用是用来代替冰袋降温,避免了冰袋重复需要冷却、多人共用1个、降温时间短、容易冻伤等诸多不便。其表面温度低,具有清凉镇痛的作用,可以迅速地缓解局部炎症反应。鲜芦荟片外层包裹降温贴,可使鲜芦荟保持持续湿润的状态,且粘贴方便,无需胶布固定,对皮肤无刺激性,揭去也无痛苦,符合对患者有利的原则。传统的硫酸镁湿热敷、金黄散外敷、神灯局部照射等方法预防静脉炎尽管有效[4-5],但临床实践中存在容易污染衣物、气味难闻及患者不舒适等诸多不便。凝爽降温贴包裹鲜芦荟可有效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使用方法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杜春晖,于艳红,郭艳艳,等.护理干预对留置针输入甘露醇致静脉炎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27):2563-2564.
[2]朱连荣,李瑾竹,王晓媛.如意金黄散治疗老年患者PICC置管术后发生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3):1463-1465.
[3]张丽娜,邱瑞玲,董立新.药物湿敷治疗β-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武警医学,2011,22(1):60-61.
[4]崔丽静,柴艳华.水胶体敷料透明贴防治输液外渗和静脉炎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0):84-85.
[5]章迎儿,崔英,马爱钟.康惠尔透明贴联合3M敷贴预防夫地西酸钠致小儿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2):166-167.
【关键词】徽州古村落;保护;更新;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由于徽州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结构诸因素的特殊性和徽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使得徽州地区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乡村原貌格局以及历史、文化风俗信息,这里的人们也基本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习惯。所谓徽州古村落是指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在明清时期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水口等建筑群构成的村落。其分布的中心地带为原徽州府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绩溪、祁门和婺源六县,又称皖南古村落。徽州古村落是我国古村落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区城之一,其村落建筑水平之高、村落文化之发达、遗存之真实和完整,是其他类型的古村落无法比拟的,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黔县西递、宏村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徽州地区大多数村民都是聚族而居,宗族和血脉是村落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积淀的基本条件。村落的宗族谱牒记录了各族姓发展延续的谱系和宗族的重大事项,供族人追本溯源,联宗叙谊,达到增强内聚力的效用;宗祠、庙宇则不仅是空间布局的结构重心,也是族群生存的精神中心。这也就是徽州百姓大多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修建宗祠、修纂族谱的主要原因。
2. 徽州古村落的原始价值
众所周知,农业社会里宗族的团结是宗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而要形成宗族成员的认同归属感,必须培养他们对土地的依赖性和眷恋感。培养人们对土地的感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依靠迷信,而风水就是适合这种需要的一种自然崇拜,一种万灵论的拜物教。在风水术中,其认为自然地形、地貌和地物能决定生活在这地理环境里的人和他们后代的吉凶祸福,进而经常性把风水与祖先的阴阳宅联系起来,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结合。按风水空间模式“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即:“后忱靠、前朝对、左龙煞、右虎砂”。如龙川先人就曾对古村和众川河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村落依山面河而建,形成了“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风水环境模式,村落形态结构亦更趋合理完善。
徽州古村落景观设计巧妙,聚落形态完美,选址幽静,村落掩映于青山绿水之中,人作天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景观欣赏价值。古村落布局考究,往往着意模拟一些有意义的图案,如歙县里方村似铜钱,洪岭似鱼,绩溪石家村似棋盘,黟县西递似船,宏村似牛,塔川村似塔,徽州唐模村似龙。其次,古村落现存的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并称为“徽派建筑三绝”,它们是徽派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徽派建筑的最高建筑水平。作为徽州文化的物质载体,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丰富的体型轮廓和朴素淡雅的建筑色调、规整的平面布局和紧凑通融的天井庭院、精致优雅的雕刻装饰(木雕、砖雕和石雕)及古朴雅致的室内陈设。再者,古村落中的徽州古典园林也独具匠心。徽州古典园林主要指水口园林和民居园林。“水口园林”是指在村口溪水流出的地带(即水口),借助村口天然的山体水溪,进行人工整理,铺路植树或置亭设坊,作为进村前的游憩之地,这在历史上的徽州随处可见,现在仍有不少古村落完整保存下来,体味到古徽州特定地理环境下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和就地取材的“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
3. 乡村旅游定义及分类
要探究和弘扬徽州古村落中徽州文化的物质载体及深刻的文化内涵主要依附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一种以空间为坐标的旅游分类,其内容涵盖了旅游活动的各方各面。广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农村居民的外出旅游,而狭义则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本文所侧重研究的是狭义的乡村旅游。根据旅游项目和活动内容,国内乡村旅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观光游览型:以参观游览农村民居村落、民俗风情、田园风光等为主题。该类型的乡村旅游受景观资源条件影响较大,但客源市场广泛,如安徽的西递、宏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一般乡村旅游的概念。所以古村落旅游是这类乡村旅游的代表。
(2)参与体验型:以参加农事活动,学习农业知识,体验农民生活为主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采摘。该类型的乡村旅游一般集中在城市周边地区,受区位条件影响较大,但进入门槛较低,属于乡村旅游的初级产品。
(3)休闲度假型:以在农村环境中的休闲娱乐度假活动为主题,主要满足城市居民日常(周末、短期)需要。该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出了区位条件外,更取决于乡村生态环境条件的优劣。
实际上这三种乡村旅游类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根据资源和市场条件,有机组合,有所侧重,通过合理规划组织,形成整体性的旅游产品。
4. 乡村旅游与徽州古村落之间关系
4.1积极影响。
4.1.1物质形态保护。
徽州古村落的物质形态的保护包括:代表徽州地域建筑、文化特色的徽派民居;由道路、街巷及水系构成的传统村落格局和空间形态;散落在村镇中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村镇所根植以农田、水系、山岭等人工、自然环境为内容的田园环境。对于徽州地区而言,古村镇之间或者整个地域的保护更为重要,只有保护好更大范围的生态和文化背景,才能使古村镇的风貌得到更好的传承。
4.1.2非物质形态的保护。
古村落并不是为了吸引旅游者而建造的景观。只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古村落居民世代保存下来的生活空间才得以成为景点,甚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宏村、西递)。徽州的非物质遗产主要集中在名人文化、传统工艺、传统民俗和徽菜等方面具有特色和突出价值。保护非物质遗产的难度很大,在现实中存在较多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4.2消极影响。
相应的开发必然会触动原有古村落的环境品质。要保护好古村落环境,不仅仅是保护几栋有价值的老建筑。从本质上说,传统聚落的环境品质得到延续和提升的保护意义所在,就是要求将干扰引起的变异控制在系统的自我适应能力之内。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造成“过度干扰”和“极端变异”,那么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就会使这些传统聚落逐渐失去自身特色。
4.2.1自然环境系统的干扰。
自然环境系统包括地理条件、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前两者受旅游的干扰较小,后者诸如植被、水体等自然环境所受干扰较大。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旅游是“无烟”工业,不会污染环境,但在现实中,许多旅游区环境严重污染、生态系统失调。小部分游客攀爬古树、乱扔垃圾,绿色环境常常被白色垃圾所污染。出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许多传统聚落傍水而建,旅游发展后,有些为游客服务的行业经营者随便排放污水、乱丢污物致使往日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更典型者,挖山填河,毁田砍树,目的是修建公路、停车场、观景台或新的人造景观。
徽州古村聚落是人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传统聚落赖以生存的基石,山体植被、河流水系、田园风光等遭受破坏显然都与聚落的可持续发展相悖。
4.2.2人工环境系统的干扰。
人工环境系统包括住宅、公共建筑、公共设施等,它既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也是古村落旅游开发中最重要的物质资源。因此,在旅游开发中往往承受最大的干扰。
传统古村落中一些村落存在环境脏乱,建筑年久失修等问题。在旅游开发部门介入后,村落环境得以整治、建筑修复并建设相应公共设施等,一定程度上是促进了人工环境系统的完善和发展。但是,正是由于旅游开发部门没有很好的深入研究古村落相应的历史背景,传统模式,布局特征等,使得整治与修复工作存在许多破坏原有人工环境系统的现象。
另外,由于旅游业兴起并携带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许多古村落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与外来强势文化的撞击,逐渐形成商业化模式的古村落模式,缺失了原有古村落的淳朴性、真实性。
4.3两者之间关系。
虽然旅游积极与消极方面的影响是利弊共存,且旅游业的发展又具有阶段性,但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很多因时间的流逝而处于衰落边缘的徽州古村落是一个救命般的振兴发展的良机,所以我们要研究的不是应不应该发展旅游业,而是如何扬长避短,扩大其积极的影响,并对其负面影响进行调控,以旅游业发展为背景进行古村落的保护。这不仅是研究旅游对古村落影响的根本出发点,而且这对于协调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5. 旅游业背景下徽州古村落可持续性发展
5.1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5.1.1开发与保护的相互联系。
(1)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开发。旅游资源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一旦破坏殆尽,旅游业将失去依存的条件,也就无开发可言了。
(2)合理科学的开发是保护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资源保护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因此,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才能招揽游客,发挥其功能和效益,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价值。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开发才得以体现;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导,是旅游资源价值的充分体现。
合理的开发本身就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合理的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或对资源加以整修而非令其“自生自灭”,以延长其生命周期,对旅游环境进行改善、美化,增加其可进入性;或对历史遗迹进行发掘、修复、保护;或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民俗进行资源搜集和整理。同时,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收益的一部分返回资源地,用于资源环境的改造、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在这个意义上开发意味着保护。
5.1.2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性。
(1)旅游资源的开发或多或少的会造成某种破坏。旅游资源开发对资源地进行的适度建设是以局部环境的破坏为前提的,破坏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目前普遍存在粗放型的开发模式,使得积极的开发也会带来破坏,而盲目的、掠夺性的开发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更是对资源的严重破坏。
(2)从人为角度看,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为的破坏。因管理不善,资源地游客涌入量往往超过其承载力,从而给资源本身造成致命的破坏。
5.2实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旅游发展就是在保持和增进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各种要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旅游的建立发展不能破坏这种平衡,坚持做到“保护第一、合理利用”,“规划先行”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并重”,并大力提倡村民的参与,其意义是使整个村落参与到旅游业中,使当地居民了解旅游业,参与它的决策过程并从旅游业中得到好处,从而达到增强积极影响、减弱消极影响的目的。
6. 结语
保护古村落内在的优秀传统文化,意在使古村落的价值得以完整体现,正确处理发展关系,努力使徽州古村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延缓衰老、长久传世。古村落的乡村旅游开发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应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优势项目,扩大宣传力度,在进行规划整治的同时,进一步探究徽州古村落的个性特征,进一步发掘古村落这一特有的是历史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吴晓勤等,皖南古村落保护方案保护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001.
[3]彭一刚,传统村村落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李凡,金忠民,旅游对皖南古村落影响的比较研究――以西递、宏村和南屏为例[J],人文地理,2002.(17):5.
[5]张文,旅游影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
[7]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旅游区总体规划,2004.
[8]卢松、陆林、凌善金、徐茗,皖南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4).
【关键词】环境立法;环保教育;垃圾“分类处理”;环保NGO
继2013年廊坊市政府对重污染天气Ⅲ级黄色预警信息的多次,及环保部对廊坊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公布(超标天数比例为63.9%),本市的环境治理再次成了廊坊人关注的焦点。实际上日本也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最终取得了“双赢”。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社会对环保事业的积极参与。本文通过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结合廊坊实际,找出动员廊坊全体市民全社会积极参与环保的有效措施。
1 日本政府提高环保社会参与程度的方法
1.1 完善国家环境立法体系
为确保全社会都积极参与环保,日本政府不断健全环保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如20世纪60年代的《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法》、《公害对策基本法》等。1970年制定了防治公害的6部法律,并对原有的8部相关法律进行修正。80年代,针对高技术污染问题,“新阳光计划”、“月光计划”开始实施。90年代,确立了“环境优先”原则。2003年颁布了《环境教育法》,从学校、企业、社会三个层面强化生态伦理与环境法制教育。
1.2 开展“三位一体”的环保教育
在日本普遍使用“环境保健”而不是“环境保护”,一字之差折射出对环境的尊重和重视。
1.2.1 学校环境教育
日本政府早在1971年就决定在小学课程中增加有关公害教育的内容。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系统地向学生讲授环保知识和理念,从小学到高中环保都是必修课。孩子们还走出校门,参观垃圾和污水处理厂等。
1.2.2 家庭环境教育
为培养孩子们从小“爱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周六、周日妈妈们自发领着孩子到草坪捡纸屑垃圾。给他们看环保方面的书籍、电影等。
1.2.3 社会环境宣传教育
政府设立了节能日、节能月、节能检查日,来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许多社区都有环保教育中心,如东京的板桥区环境中心是向社区的全体居民免费开放的。有的还有环保示范餐厅、人类自然博物馆、屋顶花园等;在宾馆、饭店、车站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图文并茂的环保宣传资料。
1.3 提高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
节能环保是一项人人有责的公益事业,因此日本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提高民众的参与热情。
1.3.1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1)细致、到位的政策引导。从1980年,政府逐步执行垃圾分类。上胜町已把垃圾细分到44类。为帮民众培养垃圾分类习惯,政府在居民区划定“垃圾指定丢弃处”并设有监控镜头,发现未按规定扔垃圾的,由专人追踪到户并将垃圾退回。严重违反者可能被视为犯罪。
(2)激励制度。建立困难家庭买分类收集桶的补助金制度。日本上野原市为鼓励市民减少垃圾和分类处理,对家庭购置电动垃圾桶设立了补助金制度。还设立资源回收奖,旨在激发市民回收有用物质的积极性。
1.3.2 推动公众绿色消费
日本非常重视引导公众的绿色消费,运用经济杠杆来促进民众对环保的参与度。如为促进低公害车的普及,实施低排放车认定制度。消费者购买通过认证的车辆,可享受不同幅度的车辆购置税和使用税的优惠;购置以天然气为燃料或混合动力车等低公害车辆的公共团体,可得到政府的补助金。其中的川崎市为鼓励使用电动汽车,给予价差1/4 的补助,以及停车费、高速公路费等方面的优惠。
1.3.3 开拓畅通的环保参与渠道
政府为市民开通了畅通的环保参与渠道,保证了民众的监督权。如日本地方政府对与环保相关的信息都保持公开的态度。普通市民、社会团体可以通过公告及时了解到环境政策的规定以及政府和企业对环保的贡献情况;通过参与听证会、递交居民意见书来对环境问题提出建议。
1.4 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环保
政府主要通过一系列财政政策引导企业转型,使其完成了从被动治污―主动治污―积极强化环境责任、提高企业生态环保形象的路线转变。
1.4.1 特别会计制度
日本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方面都会充分考虑对环保的投入。如在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这类建设和运行费用高的环境基础设施方面都是由政府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行。由于是政府行为,因此能做到污染物的最大无害化。
1.4.2 税制改革
对于从事环保设备的企业在税收方面加大设备折旧率、减免固定资产税等税收优惠。如川崎环保城落户企业使用指定节能设备,可选择设备标准进价30%的特别折旧或者7%的税额减免。
1.4.3 补助金制度
对于将3R技术实用化、技术开发期在两年以内的新企业,政府补助率最高可达费用的2/3。以川崎为例,环保城内的企业在引进节能设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方面,得到了政府给予的相当于总投资额50%的补助。
1.4.4 融资制度
对从事减少废弃物产生、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研究开发等活动的民间企业,可享受政策贷款利率;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单位可以简化贷款手续,延长偿还期限。
1.5 鼓励民间环保NGO组织的发展
目前日本的环保NGO在1.5万个左右,主要活动为推广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开展环境教育等。如从事废纸再利用的环境NGO,推动了白色度70再生复印纸普。政府通过多种途径鼓励环保NGO发展。1998年颁布了《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降低了NGO法人的准入门槛。在资金方面扶持,NGO的活动资金中政府扶持资金和补贴高达9.9%。
2 日本的成功经验对廊坊市环境治理的启示
近年来,廊坊市把环境保护作为立市之本,在环保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整体来看环保现状还不乐观,市民、企业的环境意识、环境伦理道德水平不够高,参与环保的自觉性很差。日本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全社会全民对环保参与的经验值得廊坊借鉴。
2.1 完善环保立法、加强环保执法
廊坊市对环境问题的处理在法制上明显滞后,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白色污染”治理存在无法可依的问题等。廊坊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本市的法规政策,确保环保有法可依。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法律,可法律的实施效果却差强人意。化工厂不按规定排污、火电厂脱硫设施不达标、垃圾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等。因此廊坊在完善立法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执法力度。特别是要提高环保部门的地位,使其在治理环境时同公安、税务一样有更多的权威性。
2.2 完善环保教育方式
廊坊市民的环保意识不高,与政府对环保教育的宣传不到位有关。今后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将环境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内容。通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途径来创新环保的宣传方式。如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科学馆等一些公益场所开办体验式教育,促使市民加强忧患的环保意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墙报等工具加大环保的社会宣传力度。
2.3 制定经济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参与环保
与传统行政命令式的环境管制相比,经济激励政策对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积极参与环境治理的效果更明显。廊坊市政府应加大对环保的预算投入,用于鼓励有使用价值的新工艺的开发研制,并给予企业必要的补贴和税收优惠。如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将对引进再循环设备的企业减少特别折旧、固定资产税和所得税;对引进的先导型能源设备、对企业采用的高效实用技术予以补贴并简化贷款手续等。
2.4 注重政策细节
注重政策细节及衔接,能较大程度地提高政策效果,一些细节的疏漏就可能导致政策难以发挥作用。如我国包括廊坊在内,对于垃圾也进行了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分类,但是分类不够细致,并且对哪些属于可回收、哪些属于不可回收垃圾没有详细说明,居民没有学会分类,导致分类失去了实际意义。借鉴日本做法,廊坊市政府制定分类手册,免费发放给市民。通过小区摄像头监督、舆论压力及奖赏、补贴等鼓励措施,保证垃圾分类能顺利实施。
2.5 确保公众参与渠道多样化
政府应积极拓展环保公众参与的渠道。借鉴川崎市经验,设立由政府官员、节能专家、居民代表和企业人士组成的“公益协会”,研究廊坊的节能目标和实施计划;开展社区环境对话,建立完善的意见反馈机制;建立全国性的环保NGO协作网,组织NGO及志愿者搜集环境信息,向市政府、人大、市政协提交有建设性的环保方案。
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有必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在全体民众的努力下,廊坊最终会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治理、全民参与、根植基层、覆盖全社会”的环保网络,实现生态廊坊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窦林娟.日本提高环保社会参与程度的方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6(6).
6月24日下午,西峡路政大队党支部召开会议集中传达学习,河南省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上李厅长的讲话精神及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一是会议强调,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厅党组工作部署和李卫东厅长重要讲话上来。要通过集中学习、“”、主题党日等形式,将会议精神层层传达至支部每名党员,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
二是坚持政治统领,切实把做到“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求支部党员干部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坚守党的政治方向,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充分认识高速公路运输保障对于当前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意义,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交通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上来,落实到谋划发展目标、制定工作措施、部署工作任务、推动具体工作实践中去,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
三是坚持“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加快推进支部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创新宣传方式,强化思想引领,营造浓厚氛围;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支部内在潜力,发挥好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先。
四是加强意识形态责任制,强化对网站、微博、微信、头条、抖音等意识形态阵地管理,针对路政行业特色,在路产管理、服务司乘等方面切实强化舆论问题管理,建立应对程序和响应机制,提前研判,及时发现,快速解决,消除负面影响。主动作为,结合交通重点项目、交通安全等重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讲好支部发生的先进典型故事,正确引导舆论导向,让全社会了解、理解、支持高速公路行业,为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一、班级管理精细,促“成才教育” 科学化
多年来,我们坚持班级管理精细个性化,以制度引导规范班级管理的做法,制定了新的《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责任事故的认定及处理办法》、《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换位评价制》、《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评比细则》等制度,变严控式管理为精细化引导,促进学校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发展。每学期开展3次班主任经验交流,每月进行1次班级目标跟进情况总结,每周1次班主任汇报。利用定期的班主任例会,有针对性地开展班主任论坛,促进班级管理经验的交流学习和借鉴提高。同时,每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立自班三年的发展计划目标和阶段措施。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形成特色班风、班训和班级口号,自编班歌,创办班报。班级文化建设中注重学生风采展示,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提升学生榜样力量。
二、深化“自主管理”,促“成才教育”民主化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我校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选准切入点,把尊重教育、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引入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学生会演变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负责宣传、监察、督导和自评反馈,形成了政治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班级自主管理岗——班主任——政治处 、校委会——政治处——值周团队——班级(班主任和班级自主管理团队)——班主任——校委会和校长——包组领导——班主任——任科教师——学生代表——校长等三个管理链。政治处团总支在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班级自主管理岗——班主任——政治处这一管理链上,对各环节实施督导、监察、考核、评价、反思、整改和帮扶工作,管理学校和班级都细到定岗、定人、定时、定量、定位置,实施细化量化考评,做到每日一通报,每周一总结,每月一表彰。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班主任敢于创新,自主创设符合班级实情的德育体验活动,搭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舞台。
三、德育途径多元化,德育活动生活化,促“成才教育”特色化
(一)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要求任课教师“人性化”的渗透德育,把握科学知识中折射出的人文光辉,滋润学生的思想和情感。
(二)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内容。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周五的联检、每日中午的校园广播、板报、书画展、学生课间十分钟体验等活动,有特色、有创新,形成了我校固有的风格。社区慰问演出、社区献爱心活动、以“传递爱心”为主题的“爱心超市”系列活动已成为特色德育主阵地。
1.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庄严的国歌、冉冉升起的国旗、慷慨激昂的国旗下演讲、整齐嘹亮而又振奋人心的班级口号……这一切,给校园注入了活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2.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岗进行自主教育。学生每日课间一通报,每次学生会议一汇报,班级自主管理每周班主任工作一总结。学校自主管理政治处总结评估,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及关爱集体意识。
3.抓好校本课程活动。强化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格修养教育、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审美教育。把社会教育引入校园,请法制校长及其他公检法人士作法律法规教育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国防意识。校园诗歌朗诵会、演讲会、校园歌手大赛、书画展、征文展、文艺演出、队列操等文体兴趣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好和特长。
4.培养星级学生激发荣誉感。每学期评比表彰智慧之星、进步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劳动之星、进步之星、礼仪之星、品德之星等等,做到一日一查,一周一公布,一学期一总评,使之制度化、常规化、系统化。通过这些途径,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和气质,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增强荣誉感。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确立德育为首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优化德育层次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不断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思路:
1、从学校德育管理薄弱环节入手,抓住两条主线:养成教育,班级管理。
2、细——管理细化,即制定各项评比检查有据可依,有过程,有激励,有总结,有提高。
3、严——严格管理,即严格执行学校德育各项管理规定,管理者认真履行职责,依章办事。
4、新——独特新颖,以“弘扬传统美德,传承抗联精神”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校德育建设的新发展。
5、活——思路开通,即学校班级德育管理者要认真学习新形式下的德育理论及德育管理方法,认真学习校内外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的优秀经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会合各方的教育力量形成有卓有实效的工作局面。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要加强理论学习,鼓励班主任阅览有关优秀理论书刊,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先进的经验,派优秀的班主任外出学习,学习回来后向全校班任做汇报,以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健全班主任的培训学习制度,开好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充实学习内容;经常将班主任工作中的新信息传递给班主任,要求班主任多学习、多吸取好的经验和做法,融入自己的工作中,改革班主任工作小结的写法,注重实效,提高理性思考的成份,让他们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
3、班主任要认真上好每一节德育实践课,让德育实践课起到真正应该起的作用。
4、对《班主任工作手册》进行改革,要求班主任对每周的班级工作预先作好安排,分解、落实学校各月份的教育要点,使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