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教育方法范文

科学教育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教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教育方法

第1篇:科学教育方法范文

一、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就是把分散的知识通过整理变成知识串、知识块,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脉络清晰,便于掌握。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可用图表归纳总结,一张图表就可概括某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法、用途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既直接又简明扼要。

再如,用简化知识点法,把过滤操作概括为:“一角、二低、三碰”;把用量筒、容量瓶、滴定管量取液体体积和操作概括为:“三点一线,保持水平”;把化学实验室操作可原则地概括为“安全、方便”;提纯物质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复原”等等。

将知识按照一定要求归类总结,既能使学生对概念加深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比如,容易当作纯净物的混合物;容易当作混合物的纯净物;容易当作物理变化的化学变化;容易当作化学变阶级的物理变化;可生成氧气的反应;能用于制取氢气的反应;有水参加的反应;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的反应等等。

二、联想比较

联想比较就是当遇到某一概念(或知识)时,要想到已学过的跟它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概念(或知识),通过分析、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例如,学到热化学方程时,联系一般化学方程式进行比较。相同点: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同点: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于个数,因此,可用分数,而一般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不能用分数。化学上容易联想的知识很多。诸如由同分异勾体联想到同系物、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由胶体联想到溶液;由化合联想到分解;由碱能腐蚀玻璃,联想到碱溶液不能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里等等。正确使用联想对比的方法,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不但能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容易使知识网络化,建成便于提取和灵活运用的新的知识结构。

三、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是科学发现的基础,牛顿观察到树上的苹果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掉,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到炉子上的水壶盖于被水蒸气冲起,发明了蒸汽机;……所以,要学好化学,一定要学会科学观察,善于观察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表,以及观察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所谓科学观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注意观察:要有科学观察的强烈意识和兴趣,对能够且需要观察的,要主动去观察,不能视而不见或熟视无睹。

二要善于观察:(1)细心地观察。例如,观察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不仅要看到当迅速推压注射器活塞时,管内混合气体颜色先变深又逐渐变浅,还要看到变浅后的颜色比推压前管内颜色深。(2)对比观察。例如,集气瓶和广口瓶的大小、外形都相同,但集气瓶口上端磨砂,而广口瓶瓶口内壁磨砂,前者便于盖玻璃片,后者便于加盖玻璃塞。(3)耐心观察。有的反应速率很慢,需长时间观察才能得到真实的结论。例如,拉瓦锡研究空气的组成,他在曲颈甑里装入水银,把曲颈甑的长颈通入钟罩里的水银面上,用炉火加热曲颈甑里的水银。日夜不停地观察了12天,终于证实空气是由约1/5的氧气和4/5的氮气组成的混合物,澄清了当时化学界把空气当作元素的模糊认识。(4)全过程观察。例如,观察切下的一小块钠放在空气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5)全方位观察。例如,观察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既要观察到产生耀眼的白光,又要看到上冒白烟,下掉白色粉末,还要用于承接掉下白色粉末的石棉网。(6)比较观察如镁在空气中燃烧和纯氧中燃烧有什么不同?等等。

三是观察与思考相结合:思考观察到的现象如何解释。如乙烯制取实验中出现反应液变黑的现象,得到有制激性气味的气体,这是为什么?气体的成分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验证?

四、科学记忆

第2篇:科学教育方法范文

    高中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的人才,它主要体现在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归纳和演绎、类比和推理的能力,使用工具、查阅资料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上.在诸多能力的培养中,创造能力是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科学方法的教育.物理教学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不仅能使学生体会、认识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还能逐步养成学生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观念,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各种基础能力.历史上凡是新的科学理论的建立都伴随着一种新的科学方法的出现,所以,科学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两种基本方式

    一般地说,科学方法教育有“隐性”和“显性”两种方式.科学方法的隐性教育,就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隐蔽地发挥科学方法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但一般不提方法的名称,更不对这些方法的内容进行解释.科学方法的显性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科学方法的内容、特点和操作过程讲清楚,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练习.

    隐性方式重在使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和熏陶,初步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这种方式适合于学生对这种方法的感性认识不足时,或者这种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并不占主要地位时使用;显性方式是在解决问题中模仿应用科学方法,对科学方法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这种方式适合于在学生对这种科学方法的感性认识较丰富的前提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时使用.如初中阶段应着重进行观察、实验方法的教育;对于科学思维方法,只能隐性渗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增强,对方法论开始感兴趣,因此可以对观察实验方法作进一步显性教育,并由浅入深地逐步介绍理想化方法、近似方法、假说方法、用图象和公式反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数学方法;对于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基本的思维方法,也可以从反复的隐性训练逐步过渡到显性教育;到高三年级还可以对科学方法做一些显性的整理和进一步的解释,并让学生在复习中反复运用.总之,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需要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内容各有侧重.隐性起步、及时显性是科学方法教育的特点. 2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策略 2.1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属性或规律的反映,它本身是无方法可言的.但当教学引入这些概念并加以定义时,或研究概念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形成规律时,就需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一定的手段、通过一定的思维操作去观察、去发现,这就体现为科学方法了.科学方法体现在具体的物理研究过程中,只有把过程充分而合理的展现出来,学生才能看到科学方法有什么特征、作用,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才能体会到掌握科学方法的意义,去自觉地学习科学方法.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玻意耳定律、楞次定律等规律的教学中,学生能强烈地感受到科学方法在发现规律中的作用.如教库仑定律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想两个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会提出:带电体的形状、大小、两带电体带电的多少、两带电体间的距离和两带电体间的媒质等,然后再让学生考虑这么多因素怎么研究,有没有主次之分,猜想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这些次要因素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忽略;当最后还剩下电量和距离两个因素时,让学生考虑这两个因素对作用力的影响如何研究,并提出控制变量法.整个过程模拟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包含了猜想、理想化方法、控制变量等多种科学方法. 2.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在中学阶段,练习、考试、竞赛、小制作与小实验等活动不仅依赖于知识,而且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思维操作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择取和提炼符合学生实际的方法教育因素.只有通过实际运用和操作,才能深刻理解科学方法,准确而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教师应明确地说明物理科学方法的作用、适用范围以及应用原理和步骤,让学生模仿、操作并加以体会,在运用中掌握科学方法.如阳光透过树荫的缝隙在地面留下一个个圆形光斑,如果已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L,并测得光斑直径为d,树高为h,试估算太阳圆面的直径D.本题除了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外,还需要通过抽象和概括建立理想化模型,然后采用近似手段提出D=(L-h)d/h≈L d/h(L垌h).这里的抽象和概括、理想化和近似就是科学方法教育的因素. 2.3物理实验程序的分析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物理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自制的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物理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研究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所以实验也是研究物理学的基础和基本方法.单就物理实验的基本程序,即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这三个过程来分析,其每一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例如关于验证或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程序中,实验设计原理是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确定a跟F、M的定量关系;小车的加速度可以不直接测量,而是用比较相同时间内的位移来确定加速度的大小.在实验操作中,为了减少误差,可运用等效替代与平衡的思想方法,使小车运动的轨道略微倾斜以平衡摩擦力;采取近似的方法,使盘和砝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以此把盘和砝码所受的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在处理实验数据时,运用图象方法,恰当选择纵轴和横轴表示的物理量,以及将被测量作某种更换(横轴以1/M表示),使这图线反映的物理意义和结论更形象、更直观. 对学生实验而言,由于学生几乎完成在自身手脑并用中历经其各个过程,因此在现有学生实验的基本程序中,分析和择取其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也是科学方法教育的好策略. 2.4在介绍物理学史的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中学物理教材涉及到几十位物理学家,他们在取得巨大成绩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构思精妙绝伦,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科学方法教育素材.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物理学史上科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范例无疑是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又一策略.如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经过:牛顿由苹果下落得到灵感,猜想处于更高处的月亮是否也和苹果一样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再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把牛顿运动定律用于天体运动,用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和月球轨道上的加速度进行类比,从而导出万有引力定律并把它推广到所有的物体之间.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实质上就是多种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又如英国物理学家布拉凯特为了验证卢瑟福的猜测———用α粒子轰击氮核会产生新粒子,不辞劳苦地拍摄了两万多张该实验的云室照片,终于从40多万条α粒子的径迹中发现8条分叉,从而证实了卢瑟福的猜测.这里又让学生看到科学先辈是经过怎样艰难曲折的探索,才一步一步的认识到物理世界的奥秘.他们对真理的渴望,勇于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为真理献身的优秀品质,对学生是极富感染力的学习榜样. 科学方法教育虽然不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内容,不解决具体的知识问题,但能训练出一种科学的求实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气质,而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富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这些科学品质是构成人才素质的重要因素,同时学习科学方法可以使人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

第3篇:科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国各方面的人才也出现了告急。目前各个企业对专业性人才尤其创新性人才都求贤若渴,如何培养目前社会所需的人才,笔者认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要真正培养具有创新和钻研精神的人才需要从娃娃抓起。众所周知,科学是培养学生探究欲望的钥匙。通过这一学科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而这一学科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具有重要的意义。

1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科学这一学科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的,大家都知道,孩子对新加入的学科往往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在学习之初就能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感觉到这是一门非常有趣并且有用的学科的话,会给他们日后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课的时候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多的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实现的,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教师可以作为一个引导者,而不是参与者。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获取新的知识,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学生的探究过程不是个人的行为,而应该是一个集体的行为。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大家在组内各司其职的同时又能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也能增加学生的沟通交流的能力。而这两项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和日常的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

2采用电教媒体,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

小学科学是科学的入门课程,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学科的侧重点,切勿本末倒置。翻阅科学教材可以看出编辑教材的作者就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教材里有大量的彩色的图片和形象模型图,很好的抓住了小学生的心理。小学的科学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来获取知识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好幻灯、投影、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的话,能够使比较抽象的概念更加的形象化,更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因而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说在对五年级“体积变化之谜”这一课程内容进行授课时,我就预先做了一个小课件。动画内容就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的关于烧水的情境。通过水烧开时茶壶溢水的现象先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经过试验,让学生明白了热胀冷缩的原理。最后通过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见的关于修路时每隔一段开一道裂缝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科学这一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常常鼓励,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孩子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树苗,父母和教师的教育不断的对他的成长进行着塑造。科学表明,长期处于批评的环境里,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积极正面的鼓励对孩子性格的塑造,自信的培养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不仅是科学教师,任何一门任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任何一种鼓励对学生都会产生正面的效果。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激励性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推进的作用。这里说说的鼓励,决不是简单随意的几个字,而是通过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认真观察后,发自内心的去进行评价。只有对学生公正客观的进行评价,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接受老师的鼓励,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侧重点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我在课堂上就经常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对他们进行评价,比如对小组管理好的同学我会说:“你就像一个小老板,把自己组内的成员都安排的非常妥当!”,对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我会说:“某某你坐的很端正,听得很认真”等等。总之鼓励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存在的优点出发,决不能夸大其词。之前在上文说过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回答的习惯。对于比较积极参与问题讨论的同学,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回应。可以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可以是一个表扬的姿势,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都起着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就需要任课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个详细的计划。设计好课堂的问题和活动,尽量能让每个参与进教学过程中。

4结语

科学的学习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因而就需要任课教师在每一次上课前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一系列问题和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总而言之,有效的科学课堂会极大的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唤醒学生潜在的能力,开启学生幽闭的智慧。因而就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的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好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科学2003.6

第4篇:科学教育方法范文

一、明确科学方法的内涵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科学方法从本质上讲就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有效工具。科学方法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即适用于一切科学的哲学方法;一般研究方法;个别领域和学科中所采用的特殊研究方法。这三个层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哲学方法是最普遍的方法,对其他方法有指导意见,也从其他方法汲取营养,三者应用范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哲学方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方法论。哲学方法是科学方法的最高层次。哲学的功能不在于直接回答某一具体的科学问题,而在于指示思维方向,给人们引导解决问题的正确道路。

2.一般方法。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控制论方法等。

(1)观察法。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获取处于自然条件下,即在与生存活动的环境不相分离的条件下的对象所具有的状态资料的方法。它又分为直接观察法、间接观察法、参观性观察法、非参观性观察法、客观对象观察法和自我观察法等。

(2)调查法。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搜索研究对象的有关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方法。包括经验调查和科学调查等。

(3)实验法。实验法是实验者根据试验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实验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把有干预情况下的同类对象变化的事实进行比较,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包括自然实验法和试验室实验法等。

(4)数学方法。数学是关于量及其关系的科学,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工具。用数学来描绘、刻画客观规律,具有符号形式化、数量精确化、概括公式化等优点。这些优点是我们从特殊规律中概括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的规律中演绎出特殊和个别规律。

(5)系统论方法。系统论方法是用系统思想来研究对象,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即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相互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处理的一种方法。它是用数学工具来揭示系统的结构、行为及变化规律。

(6)信息论方法。信息论是研究信息及其传输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信息论方法是用信息论的观点来考察控制系统的行为功能结构,从信息的获取、转换、传输和储存过程来研究控制系统的运动规律。它是利用信息的加工,现代化技术来实现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7)控制论的方法。控制论是研究控制系统中控制问题的科学。运用控制论方法和思想可以进一步认识社会系统、生物系统等本身所固有的控制论运动规律,认识一般控制机制在这些系统中的具体表现。

3.特殊研究方法。某些研究方法,不仅需要相应的专门技巧,而且还需要理解和掌握他们的相应的理论基础。如生物学中的标本采集法、化学中的光谱分析法、物理学中的核磁共振法等,都属于特殊研究方法。

二、把握科学方法教育的一般方法,加强师范生能力培养

1.教会观察。人在没有进行观察之前是不会产生真正的好奇心的。当大量的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经过意识加以选择后,有许多现象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有的现象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并进行积极思考,这就是观察的结果。观察本身并不像随之而产生的问题那么有价值。应该指导并训练学生如何去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犹如侦查人员搜集各种线索,以期发现作案工具,查明犯罪动机和行凶的罪犯一样。“让我们搜集线索,越多越好,这样我们就能弄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先不要猜测,只说你看到、听到、嗅到了什么等等。要的是事实。”这样学生就可学会如何搜集证据,尤其是在理、化、生等实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观察实验用具、用品及实验现象,还要观察教师演示试验的步骤和方法等。这样通过实验教会学生怎样观察,不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会分类。科学家为了把对自然的调查加以条理化,创造了种种分类的方法。如将生物划分为植物与动物,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将物质分为金属与非金属等。其他一些分类方法(如有条纹的、单色的;粗糙的、光滑的等)也没有错,只不过是科学家觉得这种分类方法没有什么用处,因而不用。在学生开始懂得分类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必须允许他们创造自己喜欢的分类方法。这时不要急于让学生知道科学家是如何分类的。

为分类而分类是没有意义的。许多教师总是不必要的担心自己不懂得科学的分类方法。例如在生物学中,对植物的分类,在特定的情况下,按照植物是在背阴处还是在向阳处生长来分类或者按照本地习惯能食用或不能食用来分类,都可能是有用的,不一定非要学生懂得科学家的分类方法,只有在深入到科学的研究之后才真正需要科学家的分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分类的方法,使之逐步学会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3.理解数、计量和解释数据。资料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和分析,这样做既省事,又能说明问题。使用绳子、尺子、天平、温度计、量杯等进行计量会有助于人们在考察中得到有用的资料。数据收集和解释有助于我们寻求问题的答案。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会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数、理、化、生等理科教学中,更应突出该方面的教学。

4.积极进行思想交流,做出预言和推断。思想交流的艺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思考,然后让他们把思想以各种方式表达出来,既要进行语言交流,也要进行书面交流。例如在教学中,可通过课堂上多提问、多让学生展开讨论,课下多写小论文、小实验设计及心得体会等方面进行交流。

科学远不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说明。提出聪明的猜想或预言也是科学家工作的重要的部分。因此,要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教师极希望他们提出“会怎样”的问题。然后做出自己的预言。真正能学到东西的并不在于善于回答问题,而在于善于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布朗诺基也曾说过:“能提出一个不切题的问题,你就离得到切题的回答不远了,这是科学的本质。”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

推断是另一种猜测,是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主观的解释。推断能导致某种结果,比观察本身更为有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推断的机会,让学生大胆推断,错了不要紧,关键要有这种意识,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5.尝试规定工作定义,提出假设。定义可以使表达简炼。如果使用者事先规定某个词或某个术语明确的涵义,那么就可以反复使用,以代替嗦的说明。设想,物理学中如果我们的前辈没有给引起“加速度”的东西下定义为“力”,以及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速度是位置的变化率的话,那么情况就变得复杂多了。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尝试给所学的概念用自己的话下定义,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假说就是猜测原因的假设,就是对其原因提出看法。可以验证的假设是能够对它进行检验的,目的是弄清它能否得到证实。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种技能,找机会让学生尝试提出假设。如化学中做铜在火焰上加热的试验后,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铜在火焰上加热后出现的黑色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自然会提出一些看法。有的认为是从火焰中来的,有的认为是从空气中来的,还有的认为是铜本身产生的。这就是假设。然后师生再一同设计实验,验证这些假设,便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5篇:科学教育方法范文

一、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处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师德是学生的指灯,上行下效是道德模仿的普遍规律。孔子曾说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首先做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要注意自身的形体,仪表风度美。与人交往要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着装要整洁、高雅。心灵美是最本质的美,要热爱党、忠诚祖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刻苦钻研业务,关心爱护学生,为培养合格人才而忘我工作。语言和行为是最直接影响学生的因素。老师在任何场所讲话要文明用语,语气温文尔雅,态度和蔼亲切,遵守诺言,言行一致,并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幽默感。行为要正直、大方、文明、高洁,使之成为学生崇拜而模仿的典范。利用一切有影响的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用英雄人物、先进事迹去诱导学生,做疏导工作。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善于激发学生对良好品德的敬佩祟拜之倩,使学生由崇拜敬佩而变为模仿,直至变为自身的习惯和修养。巧抓时机法利用新生入学的时机新生入学,思想认识还存在大片空白,道德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要抓住这个时机,积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认识的教育,要抓紧灌输“道德营养”。指导他们按时参加体育锻炼,加强组织纪律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协助他们建立公德意识。通过比赛和游戏,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热情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以及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品质。

2、利用教材、项目的特殊性 体育课的教材、项目有它自身的特殊点,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循循诱导。孔子学生颜回在回亿他的老师时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搏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置不能”。根据特殊教材做具体诱导工作不但使学生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还要使学生有正确的思想认识,道德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在导与管相结合体育教学中,首先要抓住常规教学。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习惯。然后要抓住运动竞赛,使爱国、爱集体,体育道德,行为规范有了具体的实践机会。导与管相结合还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严格要求与启发诱导、耐心疏导相结合。严格要求是指对学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态度和行为、组织纪律性和品德等方面的要求要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严格要求是必须的,但又不能操之过急。当学生对达到要求感到畏难或有不良行为时,应给予启发疏导,分析利弊,得失和危害,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同时工作要耐心,一次不能,二次,三次。还要与跨世纪人才的具体要求相结合,坚持严格地、耐心地,持之以恒地做疏导工作。以真正培养出适应新时期的合格人才。

三、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习惯是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第6篇:科学教育方法范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以其精彩神奇、生动有趣的特点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可以说物理实验的成功与否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通过实验我们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物理实验的成败又取决于实验方法是否得当.笔者从事教学多年,将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些重要的科学方法归纳如下.

1 控制变量法

在多个因素同时存在的物理实验中,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实验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之,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控制变量法是最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在对多个因素同时起作用的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都要用到控制变量法.例如,在著名的“欧姆定律”实验中.欧姆虽然事先知道,电压和电阻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电流的变化.但如果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到底是由电压变化引起的还是由电阻变化引起的呢?欧姆认为如果能控制电压不变,那么电流的变化就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如果能控制电阻不变,那么电流的变化就是由电压的变化引起的.他的实验思路是控制变量法应用于实验探究的一个典型的范例.正因为欧姆选择了正确的实验方法,再加上他十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在电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电阻的单位也用他的名字命名.

又如:(1)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两根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的关系,应选用两根导线的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2)在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3)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4)研究决定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5)研究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6)研究影响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的因素;(7)研究物质吸放热性能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8)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9)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10)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11)研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等实验中均采用了此方法.

2 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简而言之、转换法就是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或不易测量的物理量把它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或物理量来间接认识或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

如:根据“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认识“磁场的规律”;根据电流的效应来认识电流的存在;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采用累积法来测一张纸的厚度和细金属丝的直径;采用“以直代曲法”或“滚轮法”来测曲线的长度等实验中都用到了转换法.

再如:(1)利用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来证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2)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3)雾的出现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4)影子的形成可以证明光沿着直线传播;(5)月食现象可证明月亮不是光源;(6)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7)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8)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9)两块紧密接触的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10)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11)用指针偏转的程度来表示电流或电压的大小;(12)用灯泡的明暗程度来判断电路中电流的大小;(13)用泡沫小球弹离音叉来说明音叉在振动;(14)用压强计中U型管的液面出现高度差来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15)在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时用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表示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强弱等都用到了转换法.

3 等效替代法

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的处理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如:读者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聪明的小曹冲先把大象拉到船上,记下船的吃水深度,再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使船达到“同样的吃水深度”,称出石头的总重,也就知道大象的体重了,他就是利用了等效替代法,解决了其他文武大臣都无法解决的难题,而千古留芳.

又如:(1)在测滑动摩擦力时,由于摩擦力发生在两物体的接触表面难以测量,实验中摩擦力就是通过与它“平衡”的拉力来测出的;(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等大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到点燃蜡烛像的位置上“好像点燃一样”,来确定虚像的位置和大小;(3)把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作用等效的看成作用在物体的某一点――重心上;(4)在研究串并联电路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在串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把总电阻称为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5)在并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都小,把总电阻称为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6)在电路分析中可以把不易分析的复杂电路简化为等效电路,在这些研究中同样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4 模型法

模型法是将抽象的物理现象用简单易懂的具体模型来表示,便于想象和思考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理想模型法忽略了事物的次要因素,用简明、概括、直观的方法,把事物的主要特征表示出来.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旧的或不完善的物理模型的过程.

如:在探究摆的奥秘时,用“细线系上小球”代替钟摆,建立了钟摆的模型;在研究光现象时,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化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建立了光线模型;在研究磁现象时用“一条条带箭头的曲线”形象化地描述磁场的分布和方向,建立了磁感线模型.

再如:(1)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2)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建立了液柱模型;(3)研究连通器的特点时建立了液片模型;(4)用木尺和砝码代替跷跷板和人建立杠杆模型;(5)力的示意图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6)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7)研究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时用到的手摇发电机模型;(8)研究内燃机结构和工作原理时用到的汽油机、柴油机模型.

5 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从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不同事物在属性、数学形式及其它量描述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就可以用类比推理.类比法是提出科学假说、做出科学预言的重要途径,物理学发展史上的许多假说都是运用类比方法创立的,由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虽然不一定可靠,但是,在逻辑中却富有创造性.开普勒也曾经说过:“我们珍惜类比推理胜于任何别的东西”.

如:《电压》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电压较抽象,不能直接实验,教学中通过水压类比得出电压,具体探究过程是:(1)从水压实验总结出水压是水管中的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2)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电压是使电路中的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3)教师总结出抽水机是提供水管两端有水压的装置;(4)引导学生得出电源是提供电路两端有电压的装置.整个过程尽管多花些时间,然而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大有益处.正如前苏联学者瓦赫罗夫说:“类比像闪电一样,可以照亮学生所学学科的黑暗角落”.

再如:(1)功率概念与速度概念;(2)电流与水流;(3)内能与机械能;(4)原子结构与太阳系;(5)电磁波与水波;(6)通信与鸽子传递信件等都可将它们作类比.

6 理想实验法

所谓理想实验又叫“假想实验”、“抽象的实验”或“思想上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理想实验虽然也叫实验,但它同真实的科学实验是有原则区别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而理想实验则是一种思维的活动,前者是将设计通过物理过程而实现的实验,后者则是由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

但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首先,理想实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入一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广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为根据的,而这些逻辑法则都是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并为实践所证实了的.

理想实验在自然科学的理想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理想实验的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理想实验只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它的作用只限于逻辑上的证明与反驳,而不能用来作为检验正确与否的标准.相反,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然由观察实验的结果来检验.

如:研究真空是否能够传声时,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显然上述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进行的理想过程,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实验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

再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当观察到物体在越光滑的平面上运动就越远时,进而推理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结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加以科学的推理,概括出来的,但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7 图象法

图象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象法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验中运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具有独特之处.

如: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的沸腾情况的实验中,就是运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的.它形象直观地表示了物质温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在亲历实验自主得出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点、连线绘出图象就能准确地把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液体的沸腾特点了.

再如:研究小灯泡的电功率时,灯泡中的电流随电压而发生变化的I-U曲线;研究伏安法测电阻时电流随电压而发生变化的I-U图线;研究物质的密度时质量随体积的变化的M-V图线等都用到了图象法.

8 比较法

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基本方法.比较法有三种类型:(1)异中求同的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2)同中求异的比较.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3)同异综合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

如:(1)像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即都是热机,这是异中求同的比较;(2)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这是同中求异的比较;(3)蒸发与沸腾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是发生汽化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汽化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这是同异综合比较;(4)用比较法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的关系;电功与电功率的关系等.

9 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就是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第7篇:科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科学游戏;探索;趣味

在当前的教育课程中,一个特别严重的不良倾向就是重教学、轻游戏。这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影响有关,也和人们严重低估课余游戏,特别是科学游戏的重要性有关。那么,科学游戏的价值又体现在哪儿?

一、科学游戏的概念阐述

科学游戏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的智力游戏,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启蒙性和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进而提高幼儿的科学素质。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的,而科学游戏正是利用幼儿亲身参与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他们亲自去感知,符合幼儿思维特点,能有效促进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科学游戏作为一种手段,让幼儿在活动中能主动地对周围事物及现象进行探索,从而让幼儿主动的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让幼儿自发地在活动中处于一个主动、积极的状态。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活动成效。

二、强调科学游戏的必要性

游戏是每个人孩童时代最喜欢的,它集自由性、趣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符合好奇、好动的幼儿在该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征。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在发育,其兴奋程度强于抑制过程,容易疲劳,认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不随意性和情绪性等特点。他们喜欢参加游戏,乐于在游戏中接受学习认知、交际知识。因此,幼儿在科学游戏中积极性高、兴趣浓、参与游戏的主体意识强,主体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探索、求知精神也容易得到培养。为此,负责学前教育的教育者要用积极有效的教育手段正确引导幼儿智力、身心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使幼儿茁壮成长。

三、科学游戏的运用方法

1.营造适合幼儿探索的环境

(1)科学游戏的运用首先要重视游戏材料的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探索学习活动常常开始于对探索对象的兴趣,这种兴趣越浓,越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游戏兴趣。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先导和象征”,如果幼儿对某事物没有观察的兴趣,就根本谈不上去了解认识它。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幼儿求知欲望的生长点。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因此材料与环境的准备尤为重要。

(2)科学游戏的运用还要注意心理环境的构建。鼓励幼儿不怕失败,发挥老师的榜样作用。首先,在科学游戏中,幼儿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及困难,有时甚至是失败。有问题才有学习,才有进步,但是如何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游戏中的这些“失败”呢。当幼儿面临失败时,我们不应责备孩子,而是告诉他们:“不用怕,让我们再试试。”“你能行。”由于游戏本身是有较强的娱乐性的,因此我们应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失败、尝试失败,不断探索;此外,游戏的主导者是老师,老师言行对于幼儿的影响深远。教师应善于利用自己的情绪言行,对幼儿加以积极向上的影响。例如在游戏中表现出教师自身对游戏的浓厚兴趣,和幼儿一起玩,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等等。用自身积极、不断探索的态度去激励幼儿的探索活动,这样将有助于提高幼儿活动的能动性,促进探索能力的发展。

2.选择适合幼儿学习探索的内容

(1)选择常见、能引起兴趣、易操作的材料。儿童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这个世界在孩子们的眼中,总是有那么多的未知问题。那么如何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呢?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应选择常见,能引起兴趣,有较强易操作性,但又不会晦涩难懂的活动内容。这样才能使幼儿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之中。

(2)体现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在选择游戏内容时,我们要注意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的规律,切不可揠苗助长。如认识空气的活动,低年龄段只感受空气的存在,而在高年龄段,则从大气压,空气浮力等方面选择相当的内容。

四、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1.科学游戏中教师的观察

教师在活动中既是游戏的倡导者,又是游戏的参与者,更要是游戏的观察者。注意观察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需要,适时地提供材料;关注幼儿的情绪状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关注幼儿的困难及疑问,帮助其渡过难关;观察幼儿的探索过程,鼓励其不断探索。

2.正确评价游戏

如何看待评价幼儿科学游戏,教师对待游戏的不同态度,对于幼儿的探索将有着极大的影响。在科学游戏的评价中,教师应注重对探索过程的评价。如对幼儿在过程中的探索态度、情绪情感状态等进行评价;对幼儿的努力做出积极的肯定,而非评价其结果。重视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从小奠定科学素质基础,有着无限广阔的意义。

儿童是民族的未来,是社会将来的中流砥柱;幼儿的学前教育直接影响他们下一步中小学的学习成长,因此,搞好幼儿学前教育,掌握科学游戏的运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海钟,魏绎儒,刘璐.新世纪幼儿学前教育热点问题综述与我见[J].沈阳大学学报,2011(01)

第8篇:科学教育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物理学科学方法的教育,一直未得到足够的关注,这是物理教学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自伽利略以来,四百多年近现代物理学在发展中形成的研究方法,与所积累的物理知识同等重要,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物理学科学的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现在的学习,而且将影响其未来,使其终生受益。

一、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长期以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最不清楚的问题之一,中学物理教师仅仅是感到它的存在,而且在教学中只是有意无意地加以利用和渗透,但对其缺乏系统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教师对其的判断或定位往往出现偏差,导致中学物理教学出现重知识传授,轻方法教育的无序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没有纲要性的或权威性的教学目标或课程标准来指导,即使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过程与方法”中,我们也只能看到一些概括性陈述。作为操作者的教师,在物理科学方法上教什么,如何教,教多深都无从知晓,显然教师对其实质领悟参差不齐,大多数教师在高度重视知识的传授时忽略了科学方法的交代,依葫芦画瓢,照教材一两句带过。

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建议

(一)让科学方法教育显性化

科学方法教育的显性化是指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明确指出这种科学方法的名称,传授有关该方法的知识,揭示该方法的形式、操作过程,说明原理,即教师公开宣称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方法教育的教学形式是外显明朗的,这种教学的实质是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相结合的教育。

1.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显性化。科学的方法体现在具体科学知识的认知过程之中。把认知过程充分而合理地展示出来,学生才能看到科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并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去解决的,从而学到科学的方法。要强调认知过程的教学,不是把历史的过程作简单的浓缩或重复,而是根据今天我们所认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内涵,按照学生的认知模式,去设计一个认知过程,进而引导学生去经历这一过程,使学生领略其中具体的科学方法。

2.从物理学史中挖掘科学方法教育的因子。物理学的发展史,实际上也是科学方法的发展史。每位物理学家都有其研究问题的独特的科学方法。

3.在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揭示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并不是直接由学科的知识内容来表达的,它往往藏在概念、规律的背后,支配着知识的获取和应用等等,既不易掌握,又容易为师生所忽视。作为教师,应站在更高的高度上,不仅看到作为认知活动的结果的知识,还要看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其中使用的方法,并且要善于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把它展示给学生,或安排恰当的认知程序,让学生自己去领略科学方法。接着可向学生简述“不完全归纳”这种推理方法,指出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等,一般是根据一些个别情况在有限范围内建立的,所以大多数采用不完全归纳法。教师用较少的时间揭示了概念、规律建立过程中蕴含的科学方法,使科学方法显性化,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转贴于

4.在习题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在习题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主要是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设想在不改变现有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适当在教材中融入科学方法的内容,包括具体应用的科学方法的名称、实质及内涵等,以方框图形式穿插于教材中,类似于旁注,以这种方式来引起教师和学生对科学方法教学的重视。

(二)通过专题教学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师以科学方法的内在联系为线索,把传授科学方法作为物理教学的目标,运用联想、整合,,来寻找各知识体系中所共有的科学思想方法,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和有效地处理。

(三)创设体验情境感悟科学方法

物理科学方法,体现在探索与发现知识之中,不亲身经历这种探索的过程,就难于发现其中的方法要求及关键之所在,无法体会某些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奥妙之处。

这位老师机智灵活地利用生活现象,创设了恰当而极具说服力的情境,学生很快理解了公式的含义,不知不觉地领略到其中所应用的科学方法。

三、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注意点

科学方法与一般的科学知识不同,它所涉及的不是物质世界的本身,而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途径与方式,是高度抽象的。如果只是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学生也可能从中学到一些科学方法,但只能是零星的、不连贯的、收效甚微。但若离开了具体知识的传授去讲抽象的科学方法,就不称其为自然科学课,而成了方法学课了。因而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一方面应注意不要脱离科学知识的教育过程去另搞一套,而是要寓方法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另一方面,又不能只顾传授知识,而应把方法视为和知识同等重要的,把方法视为知识的内核与脉络。按照科学方法所展示的路子,去组织教材,安排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第9篇:科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显性教育

一、引言

显性教育是区别于隐性教育的概念,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运用隐性教育,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科学方法,形成自身学习方法及习惯,显性教育更加偏重通过教师引导与启发使学生感受、习得、运用科学方法,相较于隐性教育,显性教育更加直截了当且更贴合学生需求及认知特点。现阶段部分教师存在对如何进行显性教育策略不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显性教育的意义及优势所在,并不断制定各项有效措施以开展教学,使学生学习效率及水平得以提升。

二、明确教学目的及策略

在进行显性教学时,教师应明确自身教学目的及策略以使教学过程高效有序进行,使学生学习更加科学有效,不断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使教学明确化还能使学生了解教学进程及模式,能巩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教学的最大受益者。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制订教学计划并明确目的,使教学进度及快慢与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相对应。其次应结合课程特点制订教学策略,例如在教学《恒定电流》一章中的欧姆定律相关知识时,可以结合实验《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教学,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更好的理解,掌握更加科学的方法以便于今后解决相关问题。只有教学方法与知识及学生学习特点相适应,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知识,更加高效地总结出科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显性教育,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提升。

三、有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

1.实验归纳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定律及结论都可以从实验现象直接观察或间接分析推理得出,教师有效运用实验归纳法能使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在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对各项知识有更加科学的认知,有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例如在教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章时,教师可以开展实验课并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准备实验器材:小车、木块、打点计时器等并告诉学生其工作原理,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节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实验内容,随后将实验演示一遍并督促学生认真观察,及时做记录。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最后对实验进行总结,并从中发现v=at的关系。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对实验进行总结与归纳,使学生了解实验重要内容,从实验现象及结论中提取出主要知识点并将其记忆、理解。实验归纳法最关键的步骤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有切身感受并从中获得科学方法,故教师应注重学生实践并在其过程中及时予以指导,以提高学生实验效率。

2.演绎推理法

演绎推理法即为让学生先自行推出结论,再由教师讲解演绎推理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充分理解推理过程,对知识有更好的掌握与运用。例如在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时,教师首先可以创设情境以引发学生思考,如“小车在光滑斜面上从上至下运动,已知小车质量为m,斜坡高度为h,斜坡长度为L,重力加速度为g,当小车运动至斜坡底的瞬间速度为v”,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动能计算公式及重力势能计算公式算出小车在斜坡顶部、底部的动能及重力势能,再让学生自行推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在学生初步得出“动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这一结论后,再带领学生进行推理,使学生理解“能量转化”及“能量守恒”的含义。在运用演绎推理法过程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应在推理的同时结合实验进行讲解,故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实验,以使其掌握更加科学的推理步骤及方法,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演绎推理的过程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到推理的乐趣,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进行科学方法显性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物理现象推论物理结论及定理,并在推论过程中不断发掘自身潜力、开拓自身思维,最终获取科学方法并将其运用于自身今后学习中。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放置一根通电导线并在其旁边放置一枚小磁针,让学生观察现象,当学生看到小磁针转动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磁针会旋转?让学生自由讨论并随后再次发问:什么会让小磁针旋转?在学生回答出磁场会使小磁针旋转后告诉学生:小磁针会在磁场中转动,而通电导线周围会形成磁场,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从而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而然的引出电磁感应现象。又如在教学《平抛运动》一节时,教师可以将一物体水平抛出并让学生观察其运动轨迹,随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的运动轨迹会是一条曲线?在学生思考过程中适当指点思路以提高其效率,使学生通过思考更加明确的理解《平抛运动》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效率的同时能使学生拥有更加活跃的思维。

五、结束语

科学方法显性教育相较于传统的隐性教育更加注重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其把握问题的来源及实质,使其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理解及解题方法,能培养学生各方面优秀能力,对学生今后成长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本文结合现阶段中学物理教学实际情况,联系物理学科特点,从明确教学目的及策略、有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三个方面对如何进行显性教育进行论述。教师应不断寻求最佳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以自我完善,最终提升中学物理教学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温晓雷.中美高中物理教科书科学方法呈现方式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