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产计划的特点范文

生产计划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产计划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产计划的特点

第1篇:生产计划的特点范文

一、特征特性

1. 生物学特性。主茎高38.3厘米,侧枝长43.2厘米,总分枝10.7;单株结果14.1个,单株生产力25.3克;荚果为普通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金黄色;百果重179.7克,千克果数556个,出米率73.1%。

2. 生育期。在山东省区域试验中,春播生育期129天,为早熟品种。

3. 抗性与品质。2007年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43.2,褐斑病病情指数17.7,抗旱与耐涝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25.0%,脂肪51.2%,水分5.2%,油酸43.1%,亚油酸37.4%,O/L值1.15。

4. 丰产性。2011年经过本地测产考察和验收,平均亩产435.8千克,比鲁花11增产50.4千克,增幅13.0%;表现为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强,是适宜在我市种植的优良花生新品种。

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1. 精细整地,科学施肥。早春前进行深耕整平耙耢保墒,达到土壤细碎无土块,地面平整无根茬的标准。需增施有机肥,在播前耕地时一次性施足有机肥。化肥在机播的同时施于垄内小行中间,一般亩施标准氮肥25千克,磷肥40千克,钾肥15千克,或三元复合肥50千克。

2. 机械播种规范化。全部采用机械播种,播种前调整好机械,这是达到规范化播种的基本保证。

3. 提高播种质量。一要分级播种确保苗齐苗匀;二要足墒播种,无墒造墒或等墒播种(足墒播种是实现苗齐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三要进行种子包衣拌种,以防治茎腐、根腐、冠腐等病,可用种子重量0.1%的5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预防苗期病害,并拌入种子重量0.2%的50%辛硫磷乳油防治地下虫害以及鸟害和鼠害。

4. 适期播种。当地温稳定通过15℃时即可播种。播期应掌握在5月1日前后,不可过早播种,过早播种会造成早衰,降低花生的品质。

5. 规格播种,合理密植。要求畦高10厘米,畦面宽60~65厘米,畦沟宽25~30厘米。播种时要一畦两行,两行间距35~40厘米,行外侧距畦边缘不少于10厘米宽,穴距16~18厘米,每亩8600穴左右,每穴2粒。

三、加强田间管理

要做到前促早发,中控稳长,后保不衰,并注意防旱排涝,及时喷药防治病虫害。

1. 前期管理。前期以促壮苗为主攻目标,出苗后及时将苗引出膜外,清理膜下苗和横生分枝,以充分发挥第一对侧枝的结果能力。遇旱要及时引水灌沟。苗期或花期百墩蚜量达千头时,每亩用500倍乐果叶面喷洒,防治蓟马、蚜虫为害,以达到苗色浓绿、壮而不旺、主根深扎和茎粗节密的要求。

2. 中期管理。中期是花生丰产的关键时期,要调节植株使其健壮稳长,争取针多果多。始花后40~50天,第一对侧枝8~10节平均长5厘米以上时,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克/亩,对水50千克,均匀喷洒叶面,防止地上部徒长,以增加单株结果数。花针期、结荚期土壤含水量低于40%时,要及时浇水。遇涝时要及时排水。中、后期有棉铃虫、造桥虫为害时,用9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8~13克/亩防治。有红、白蜘蛛为害时,用阿维菌素4000倍液喷施。从7月中旬开始及时防治叶斑病,每隔10~15天喷1次500-800倍40%多菌灵,连续2~3次,并结合叶面喷施500倍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以保证顶叶活力,促进荚果发育。

3. 后期管理。后期要保叶防衰,提高荚果饱满度。当土壤含水量低于50%时,应及时浇水以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和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荚果发育,提高饱果率。同时要做好雨天排涝工作,防止后期发芽烂果。

第2篇:生产计划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企业 生产计划 控制 措施

中图分类号:F768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根据不同企业对生产计划的定位和内容编制,可知生产计划根据内容性质可以分为主生产计划(MPS)和次生产计划,而根据时间范围又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其中最长约为3年。合理的生产计划编制和有效的生产控制能够全面地指导生产活动,使生产管理效率更高,并且能激发员工和企业的潜力来促进企业的稳步持续发展。

二、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

(一)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内容。

企业通常是在生产活动之前制定全年的总体生产计划或是具体生产计划,在进行生产计划编制时,需要遵守“适当”的原则:计划的生产任务量适当、制定的生产质量指标适当、制定的经济增长速度适当、适当预留余地来预防设备维修等意外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和适当的经济发展预测来制定适当的应急预案等。

对生产部门的产品种类、产品数量、产品质量指标、产品规格、产品生产进度和时间等具体的各种生产指标进行分析和规划,在编制生产计划时考虑到各个工序的协调情况和与公司其他部门的协调。而进行生产控制则是依据合理的生产计划指标,按照明确的生产规范来对基层员工的工作进度、工作质量和行为等进行管理和控制,以达到最接近生产计划制定的目标的目的。只有合理的生产计划和有效的控制共同进行,才能不断地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实力的增强。

(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程序。

虽然编制生产计划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整体程序是遵从类似的程序进行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搜集企业的产品信息、设备生产能力等各种内部资料以及市场竞争情况、市场价格等各种外部影响因素的信息;(2)制定主生产计划,初步确定各个生产指标;(3)试行或者其他方法评估主生产计划的适用性;(4)调整和优化主生产计划,协调和平衡部门内不同工序之间的冲突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冲突,并且根据需要确定次生产计划和对主生产计划进行具体分解;(5)监督和控制生产情况,尽可能地达到计划目标的要求;6)总结和分析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来改进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不足。

(三)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特点。

在制定企业生产计划时需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而生产计划的编制特点体现在对纵向信息和横向信息的综合、生产计划结果的确定和过程的灵活性、生产计划的适当性和可行性等特点。具体理解就是,企业生产计划的编制需要综合公司内部的不同部门的信息,也要考虑到企业往年的发展目标和长期的战略目标,即为纵向信息的综合;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还需要考虑到行业中其他企业的产品信息和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向及变化,即为横向信息的综合。而生产计划的编制还要基于对企业承受能力的考虑,制定各种任务指标时要适当并且不会很难实现。总体的生产计划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而是通过生产控制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尽力达到目标。对于规模较大和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在进行生产控制时难度较大,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生产节奏,体现了高度协同的特点。另外,生产控制中经常会使用新型的管理方法和高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高科技技术较为集中。

三、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改进措施

(一)完善生产计划编制内容。

生产计划的编制越是科学合理、适用性强,就越能发挥出指导和促进生产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分析相关数据,使用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来处理各种数据,并且注意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其他成功的和新型处理办法,来提高生产计划编制科学性和效率。

(二)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体系。

进行生产管理时需要从细节处和从整体上都能合理地把握,需要有完善的信息共享体系,从系统中,可以随时监督各种变化信息,及时有效地了解生产动态来修正控制生产的措施和手段。另外,需要对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决策系统等计算机管理技术和其他技术进行定时的维护和更新。健全的和有效的信息共享体系连接了企业内与生产有关的各个部门,包括生产、采购、仓储、销售等等,信息共享数据库的建立能有效地增强生产管理的效果。

(三)加强对计划人员和其余基层员工的技能培训。

人是进行生产活动的主体,因此,无论是好的生产计划还是有效的生产控制措施,都需要基层人员的行为支持。企业需要对计划人员和基层员工进行定时的技术和能力培训来提高其工作技术水平,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企业在引进新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或是新的理念思想等都需要及时地将其推广,使每个基层员工都能理解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四、结论

在经济浪潮中,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能保留立足之地并得以壮大,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完善能够为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本文介绍了企业的生产计划内容、特点、程序等概况以及生产控制大概内容,在对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简要而全面的认识之下提出三个方面的改善措施来提高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效率和完整度。

(作者单位:葫芦岛电力设备厂)

第3篇:生产计划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精益造船 准时生产(JIT) 拉动式生产 推动式生产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造船业也随之迅速发展,造船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造船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仅位居韩国、日本之后。为了适应这种竞争形势,除了在技术方面上要提高以外,还必须在生产计划方面有所改进,因此,我们研究了推拉结合式生产计划。拉动式生产是一个很有效的生产方式,它在我国许多企业得到了的应用,使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造船业,国外的Jeffery和Philip等人发表了精益造船的有关论文,论述了推动式生产计划和拉动式生产计划等理论。然而,推拉结合式生产计划在我国造船业还没有得到采用。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推拉结合式生产计划在我国造船业的应用研究,使其能在造船业得到推广,并最终实现拉动式生产。

1 改革造船业推动式生产计划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造船业一直是采用推动式计划体系,其特点是由管理部门制定生产计划,然后层层下达,由下面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这种生产模式,容易发生生产过剩,也难免发生停工待料现象,库存积压,形成浪费,以致成本增高。要改变造船业这种情况,有必要采用拉动式计划管理模式,当然,根据我国造船业的现状,就必须先采用推拉结合式生产计划。

2 拉动式计划体系特点

拉动式计划体系特点是计划部门只制定主生产计划(最终产品计划),其它工序由后道工序向前道工序提出订货计划,前道工序严格按后道工序的交货要求,不提前,也不拖后地安排生产。用于这种上下连接生产的管理方法就是看板管理。

3 造船中推拉结合式生产计划应用举例研究

精益造船JIT的单船生产计划就是按照交船期和总体生产安排的要求,制定分段搭载计划和分段制造计划。然后从分段搭载计划和分段制造计划出发,按平面分段和曲面分段、涂装和预舾装、板材和型材、管子加工等等,按照拉动原理从后向前一级一级地由作业者(系或者工段)制定各自的作业计划、物料计划和劳动力计划。然后由生产主管部门进行综合平衡,做到作业计划和物料计划的统一,作业计划与劳动力计划的统一,最后汇总成全公司的年度、季度和月度生产计划。

推拉结合式生产计划就是各个船厂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把某种中间产品看作最后一道工序(以后称之为“主中间产品”),船厂生产计划部门对主中间产品作计划,对主中间产品的前一道工序发送“看板”,然后前道工序根据“看板”和后工序的订单自己制定生产计划、进行生产或提品(在制品),利用“看板”对生产进行拉动式控制。而主中间产品到交船之间的计划采用推动式控制,不同船厂其主中间产品的选择也不同,这要根据船厂各部门、车间的计划能力,中间产品可以是大小节点、分段、托盘等,见图1。

这样,船台大合拢计划就成为JIT生产计划的主生产计划。下面就以某一具体船厂为背景,阐述制定主生产计划过程,即船台使用计划。

3.1船台使用计划(主生产计划)

该船厂有8个船台,东区4个,西区4个,还有横移区分为4段(横移区在东西船台中间,主要作用是把各船台合拢结束的船下水所用,3号、4号横移区除了下水用以外,还可以做合拢场地用)。船台使用计划(即主生产计划)主要包括船台使用三年滚动计划,和各单船船台合拢计划。

3.1.1船台使用的三年滚动计划

船台使用的三年滚动计划是由生产计划部门和生产部门结合历史数据共同制定的,即推进式计划管理。该船厂船台使用三年滚动计划中1100TEU-28集装箱船开工时间06.11.30;完工时间07.04.19。

3.1.2单船船台吊装计划

单船吊装计划是由生产计划部门制定的(属于推进式计划管理范畴),本文就以1100TEU-28集装箱船的船台吊装计划为例。

(1)1100TEU-28的分段划分

要了解单船船台吊装计划,首先必须熟悉单船是如何进行分段的。下面就以南京金陵船厂1100TEU-28的分段划分为例如图2:

根据计划,1100TEU-28是在东区船台2进行合拢,这也是由生产计划部门制定的计划,如表1。

在表1中,吊装日期是指分段吊上船台的时间,完工日期是指两个分段合拢完工的时间,如HB05和HB04合拢需要10天时间,即从06.12.01到06.12.10,分段建造时间含义是该分段在合拢工序之前建造所用时间,例如,HB05在分段建造工序需要建造30天,HT11需要建造50天。

3.2船台中日程计划制定

这里所说船台中期计划是指造船的主生产计划,也就是季度计划以及月度计划。主生产计划的制定步骤有以下三步:

(1)接受订单

精益造船JIT中“接受订单”的含义就是下水工序把

各船的下水时间以《计划生产通知单》或《订货单》的形式通知船台车间,船台车间以及生产计划部门根据各船的下水时间一起制定船台使用计划(主生产计划)。例如,1100TEU-28下水时间是2007.4.24,那么1100TEU-28上船台时间经过倒推应在2006.11.30,这是由船台车间以及生产计划部门商讨决定的,即推动式计划体系。

(2)主生产计划的制定

船台计划是根据下水计划制定的,这也是由生产计划部门制定的。计划部门根据各船的下水时间,制定船厂第N季度(针对分段等生产周期比较长的中间产品)以及第M月(针对某些物料、舾装件或管子等生产周期较短的中间产品)船台大合拢(即第二章所提到的最终产品)生产计划。船台车间参与主生产计划制定的项目就是评价在未来2个季度或2个月里,生产能力是否富余,材料供应能否对应、人员是否富余或不足、能否完成计划等,以调整船台使用计划。当然船台使用计划不能轻易改变,要根据实际情况,向生产计划部门提出申请,生产计划部门根据要求的合理性做出恰当合理的决定。

(3)主生产计划的执行

其他相关部门在收到主生产计划后,对N季度以及M月主生产计划必须执行,大合拢以外的部门要着手做自己部门的生产指令。当向前道工序(即供应商)订货时,为了让前道工序有准备时间,大合拢以外的生产车间及采购部门,需要制定出N季度以及M月各物料需求总量,并制定出前道工序首批交货量及交货期,提示前道工序后几批的交货量与交货期。对前道工序首批交货量及交货期为正式订单,而提示前道工序后几批的交货量与交货期,不发行正式订单,仅仅是一张表格来提示,待短期计划真正需要时,提前数天发行正式订单,例如某些舾装件,至于分段,由于建造周期比较长(一般在1个月到2个月),所以要提前1个季度或2个月发行正式订单,再根据看板,按取货指令要求的时间送需要的量。

3.3造船中的拉动式生产计划

要实现精益造船JIT生产必须要把原来命令式的生产计划管理改变成各个作业单位自主式的生产计划管理,将原来由“前道工序向后到工序提品”的推动式计划管理,改变成为由“后道工序向前道工序提出物料订货清单”的拉动式计划管理。就是说要多少,生产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生产出来。就是计划倒排,分解到天,落实到人,由后道工序来拉动前道工序。

在本文的例子中,每个分段送往船台的时间是由船台合拢工序发送取货看板到分段建造工序,提取分段进行合拢,例如,HB05必须在2006.11.30上船台,船台合拢工序就必须在11.29或在11.29之前送取货看板到HB05分段建造工序(船二车间)领取HB05分段到“东区船台的船台2”,而HB05分段建造工序最迟建造时间应该在30天之前,即在2006.10.30。在发送取货看板之前3个月船台车间已经送订货单到分段建造车间(如船二车间),所以分段建造车间应该有时间完成订单所要求的任务。分段建造车间可以根据表1中的分段建造时间来安排各分段的建造计划,根据取货看板的要求,运送分段到分段合拢场地,这就是所谓的拉动式计划体系。

4 结论

通过研究认为,在造船业推行推拉结合式计划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优化造船业的生产管理,减少企业中的浪费现象,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新昆.造船总体化体现高效率.国际船艇,2005,3:20-21.

[2]Jeffrey K..Liker, Thomas Lamb. What is Lean Ship Construction and Repair[J]. Journal of Ship Production. 2002, 18 (3):121.

[3]Philip C..Koenig, Hitoshi Narita, Koichi Baba. Lean Production in the Japanese Shipbuilding Industry?Journal of ship production. 2002, 18 (3): 167-174.

第4篇:生产计划的特点范文

(上海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

(Shanghai Xietong Technology Co.,Ltd.,Shanghai 200063,China)

摘要: 生产型科研单位逐渐从过去的科研为主生产为辅走向了规模化生产,但是由于这类单位的生产运营模式有别于传统企业,普通的商用生产管理软件不太适合。本文通过对这类单位的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和特点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这类单位生产计划管理特点的解决方案。

Abstract: The production-oriented research unit has ente

作者简介:马歆辉(1974-),男,上海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

1 问题提出

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是生产计划部门的核心工具,也是一个单位生产管理的信息载体。它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销售计划,结合生产能力、质量要求,指导生产,最终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同时也对整个销售、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信息支撑。

生产型科研单位随着产品种类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其产量接近甚至超过了很多普通的生产型企业,但和生产型企业相比,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客户订单的形式多样性、灵活性;对特殊客户的需求可以边研发边生产、先研发生产后签合同;科研单位自身的研发和生产流程以及财务制度等方面也有别于一般企业;另外,很多科研单位还承担了一些具有保密性的科研生产。因此,这些特殊的情况,使得普通的商用生产管理软件不太适合,有必要根据生产型科研单位的自身特点量身定做一套生产计划管理的解决方案。

2 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和特点

2.1 管理流程

生产计划部门的主要工作是从市场部获取订单,拟制、下达生产计划,然后经过采购、制造、检验、档案等各部门的相关流程,直至产品入库、发货的一个闭环过程。生产计划部门和相关的领导能够监控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图1。

2.2 主要业务需求

①订单管理。

与一般企业不同,生产型科研单位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合同外,还存在着其它一些形式的准合同。比如,一些研发项目,应客户的要求,在整机尚未定型,但是主要功能部件已满足客户需求时,就开始先行生产,以缩短供货周期,此时产品的最终价格尚未确定,供需双方会先行草签协议作为订单;对于一些固定客户有稳定需求量的产品,会经过主管领导批准,在尚未获得客户合同的情况下,以内部预投的形式,在生产淡季先行组织生产。

这些准合同将会在生产开始后转化为合同,但是可能一个准合同会拆分为多个合同,也可能多个准合同合并为一个合同,且签署时间也会不同。但是不管是直接签署合同,还是后补合同,在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中不仅要根据最初的订单安排生产,也要对这些订单的变更过程能够跟踪。

②工作令号关联。

财务令号是单位内财务结算的需要。它将同一客户的几个合同归为一个项目,并给予一个工作令号,主要是便于诸如在客户现场服务发生的包括差旅、招待及其它费用,财务上能有同一个令号打入,便于结算。因此,需要建立财务工作令号和合同间的关联关系,并通知财务部门。

③生产批分配。

在生产计划管理部门拟制生产计划的时候,考虑到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会将不同合同中的同类产品进行归并,在满付时间的前提下,达到一定的量级后,再行组织生产。因此,需要在合同的基础上进行分解,将同种型号的产品合并,按照合理批量数,组成一个生产批。

④信息交互和过程监控。

目前很多生产型科研单位的生产计划管理,使用的还是办公自动化、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多个独立的系统进行报表级别的交换,这样的信息交互实时性比较差,一些还在流程中的信息由于处于各自系统的中,生产计划部门无法全面准确的掌握生产的开展情况,往往需要通过电话联系或者当面沟通,耗时耗力,不利于管理。

在生产阶段流程涉及到计划、档案、物资采购、制造、检验、仓库等部门的审核确认,生产计划管理部门需要实时了解每个计划在流程各个环节中当前的执行状态,并且管理产品的入库、出库,跟踪订单的完成情况。

3 解决方案

3.1 系统逻辑结构

系统从逻辑框架上分为人机交互、业务处理、对外接口三个部分。其中人机交互提供了操作者的界面;业务处理是负责后台的业务逻辑处理,与前台和数据库进行信息交互;对外接口负责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起到外部系统与本系统的隔离。如图2。

3.2 系统主要功能

3.2.1台帐管理

台账管理模块,建立起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各项基础档案,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

①项目台账。建立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接口。当财务部门有工作令号的增删改时,由财务管理系统发起信息同步指令,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在接收到指令后,对系统内的项目台账信息进行同步。

②产品种类台账。由生产计划部门编制各种产品目录,建立产品种类台账,在生产计划管理中每个产品的种类都来自于产品种类台账,每个种类都有唯一的编码;同时,产品种类台账中的信息,诸如产品种类的唯一编码,合同管理系统,以及相关业务部门的办公系统,也可以通过接口获取,使得这些编码能够在整个单位的各个系统中统一使用,保持唯一性,便于信息流转。

3.2.2 需求接收

需求接收模块,是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输入,通过系统和外部系统的接口,获取订单的信息,维护订单的合同转化,并建立与财务的联系。解决业务需求中对订单管理、工作令号关联的要求。

①订单接收。订单接收,是使订单内容电子化。对于合同订单,通过与合同管理系统的接口,定期导入合同信息,对于准合同订单,由分管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导入相应的订单信息,从而确定订单的产品种类、数量、交货时间等信息,作为生产计划管理的输入。

这些接收来的订单,无论今后是否会转化为合同,如何转化,都给予统一的编号,作为订单跟踪的源头。

②合同转化。当发生准合同转化为合同时,配置准合同与合同的转化,建立起准合同与合同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订单变化的跟踪。

当最初的准合同被拆分、合并为一份新的合同后,可以通过关联关系,追溯到最初的订单源头。

③财务关联。建立订单和财务工作令号间的联系,财务系统可通过接口,获取订单与工作令号之间的关联关系,提供给财务部门,作为财务管理的信息来源。

④基本信息清单。

3.2.3 计划制定

计划制定模块,根据已经获得的制定计划的各项要素,编制出具体的生产计划。解决生产批分配的需求。

①计划拟制。生产计划的拟制,是把市场部门的订单转化为生产部门的生产批次。根据订单的内容、数量、交货日期进行分解,再结合产品台账将每个产品的生产特性(元器件组成、元器件库存、元器件采购周期等信息),将一定交货时间内的同种型号产品进行智能合并,并可通过人工进行调整,组成一个生产批,给出生产令号及该批的产品数量和完成日期等相关属性,建立生产计划台账。

②产品对象生成。对生产批次中的每个产品在系统中生成一个跟踪对象,每个对象对应一个真实的产品,给予一个唯一的编号,这个对象包含了其对应的生产批次信息、对应订单信息,用以明确这些产品在生产活动中的隶属关系;同时,每个对象还有各自的状态信息(包含了在整个生产周期内各个环节的状态),表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的情况,这些状态在生产过程监控中,由各流程的授权用户进行状态的修改,一直跟踪产品到出库为止,并永久保留。

3.2.4 生产阶段信息跟踪

生产阶段生产批的流程涉及到计划、档案、物资采购、制造、检验、仓库等部门,当生产批次到达某个部门,该部门的管理人员将对该环节的要素进行审核,通过后,对这个生产批或者生产批中的某个产品进行状态标识,比如,档案部门需要审核生产批的所有图纸是否齐备,在齐备的情况下,该生产批的状态将标识为图纸齐备,这个生产批才能进入下一生产阶段;又如,在检验部门,质量人员对生产批中的产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的产品,将被标识为合格,这些产品可以进入下一生产环节,而未通过测试的产品,将被标识为测试未通过,同时整个生产批的状态也被标识为测试未通过,生产部门通过系统发现这个状况后,将对未通过测试的产品进行返工,直至全部合格后,该生产批的状态才会被标识为合格,这个生产批才会被允许进入下一生产流程。生产批和生产批中的具体产品,都可以被计划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实时跟踪当前的状态。

4 实施效果

作为本解决方案的落地应用,在某研究所二级单位的生产管理部门进行了试运行。该部门原来采用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基本是依靠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生产计划管理文档的流转,实时性较差,同时由于工作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造成差错较多。

在系统投入试运行后,经过使用初期的磨合,工作效率有明显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的几个统计数据来展现。

①外部系统档案信息录入准确率,达到了100%。由于订单、财务等重要信息的导入,采用了与外部系统的接口传输方式,杜绝了原来人工输入的差错。②生产计划拟制的时间由原来的3-5个工作日,缩短到了1个工作日。之前的生产计划中生产批次的确定是依靠管理调度人员凭经验,通过人工方式确定的,由于涉及到的因素众多,非常的耗时耗力,在改为智能分配生产批后,这个工作由计算机辅助完成,管理人员只需要审核最终的结果,做一些微调即可。③生产各环节的跟踪实现了实时化,流程各个节点之间的流转由之前工作日的数量级缩短到毫秒级。在环节上的任何管理人员都可以在权限范围内查看到每个生产批、每个产品的状态。

5 结束语

本文所谈及的生产计划管理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与外部系统的接口,无缝接入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并在系统内部通过合同转化、财务关联等功能,解决了生产型科研单位的订单的形式多样性、灵活性,财务制度特殊性带来的问题。并针对来自一线生产计划管理和运行人员的需求,通过生产批智能分配,生产批和产品的状态跟踪等方法,制定出一套符合生产型科研单位这个比较特殊群体的生产计划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涛,邵志芳,吴继兰.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与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第5篇:生产计划的特点范文

 

1 ERP的模块介绍

 

ERP系统主要包含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客商管理、财务管理等诸多模块,各大模块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各模块的数据都要准确无误,否则则会影响下一模块的正确运行,最终会导致整个系统数据不准确。根据本文需求,简单介绍销售管理模块,重点详细介绍生产管理模块。

 

销售管理模块主要是帮助销售人员完成客户档案、销售报价、销售订单、销售发货等一系列销售管理事务,销售业务员根据销售合同,形成销售订单,成为销售发货的日期、货物明细、价格、数量等事项的依据,更是之后生产管理模块的重要基础工作。

 

生产管理模块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以及生产订单的处理。主生产计划由生产部门制定,依据销售计划制定在一定的时期内各产品型号及总生产数量的

 

详细计划;物料需求计划是依据主生产计划,系统自动形成物料

 

需求情况表,根据企业的实际库存形成物料求缺单,根据物料的基本属性物料需求计划可以直接转入采购管理系统进行物料的采购。

 

2 主生产计划(MPS)的制定

 

2.1 主生产计划的作用及意义

 

主生产计划在整个计划模块中,处在核心地位,有着非常重要作用,是计划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它在计划管理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可作为物料需求计划、零件生产计划的依据,具体可以用下图体现。

 

2.2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

 

电力金具企业属于订单模式企业,主生产计划是根据客户下单数量及交货期制订主生产计划,由于订单频率不能确定,有时一天会有很多个订单,系统按交货日期的顺序考虑生产能力,进行MPS计算。

 

3 物料需求计划

 

3.1 物料需求计划的概念及应用

 

物料需求计划根据各产品的物料清单展开信息,提供可预期的各个零部件生产计划和原材料采购计划,并随时根据实际变化情况重新调整进行MRP的生成,以预防物料的短缺与过量现象。

 

物料需求计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①生产/采购什么?数量多少?②现有产品?缺什么产品?③还需生产/采购什么?生产/采购量?生产/采购时间?何时交货?MRP依据这些问题按BOM清单、库存情况、计划期等因素逐层按物料清单展开计算,直到所有产品的最低一层物料全部展开计算完为止。以电力金具产品导线悬垂线夹为例,BOM 清单如下:

 

物料清单(BOM)是产品结构的技术性描述文件,即是将产品逐级分解直至展开到原材料,包括每个组装件所需的各个下属部件的数量,每种产品型号都有自己的唯一的物料清单。MRP生成后根据库存情况以及在单情况,得出净需求计划量根据生产情况进行相应的生产和采购安排。

 

3.2 物料需求计划(MRP)运作流程

 

4 结论

 

MPS与MRP是ERP系统中两大重要计划管理模块,两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要使得ERP生产计划管理体系顺利运行,必须做好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而做好这两项计划的前提是销售订单模块要做到严密,由于目前电力金具产品的特点,加之各用户订单批次性不明确比较零散,型号各异且数量或多或少,诸如此类问题也使得在运行ERP系统的过程中生产计划的制定及后续生产出现困难,需要更深层次的探讨,通过各相关运作部门以及软件开发者相互的沟通交流使ERP系统更为方便快捷的运用于电力金具行业。

第6篇:生产计划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生产计划执行率 项目计划 物料信息 生产

ERP系统作为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在集合工艺数据、供应链、企业资产、生产制造、质量管理、流程等企业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生产管理初放,生产效率低下,产能不能充分发挥,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而生产计划执行率的高低,是计划指导生产,衡量系统应用效果的重要指标,提高生产计划的执行率就是要将生产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使生产变得更加顺畅和高效。

一、生产计划执行率

企业进行生产就要制定生产计划,来确定生产产品的名称、数量、完工日期、计划单位成本等预先的生产产品的相关要求,一般分为年度生产计划、月度生产计划和日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执行率就是企业生产线按照企业相关部门指定的生产计划,经过人为干预、调整后,在一定时期内,计划执行的结果与当初下达计划之间的比率。

生产计划执行率需要人工干预和调整,才能做到客观和切实可行。为什么要平衡和调整呢?因为从广义的范围来讲,ERP系统只是一个靠数据流来支撑的一个强大的数据库,采用的是基于无限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倒排的方法来确定物料需求计划,没有考虑能力占用的问题,因此,这样的计划是不能真正达到准时生产的。系统中“计划完成日期”是进行生产与负荷平衡后的日期,这个日期之下的物料需求计划是切实可行的计划。

二、影响生产计划执行率的因素

是什么在影响生产计划执行率呢?生产计划执行率是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产流程环环相扣,各部分需要协调和匹配,任何一个因素出现瓶颈就无法使生产计划执行率得以提高。

根据ERP原理,每年责任令任务等需求信息驱动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就是每一个具体的最终产品的生产进度计划。结合粗能力计划,人工进行干预和统筹安排,项目计划就变成了一份稳定、均衡的生产计划,它告诉我们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以及生产多少。库存信息表明已有什么,物料清单表明用到什么,计划员就是根据库存信息、物料清单、采购和生产情况计算出我们还缺什么、缺多少,这就是采购和生产计划信息。计划信息再由计划员进行能力与负荷平衡及修订后,产生真正的生产作业计划,之后就是采购和生产任务的具体执行。

从中可以看出,影响生产计划执行的因素有:

(1)预测的准确性较低。在实际生产中,面临大量突发和临时性的情况,军品生产受较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这给安排生产和采购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2)生产管理人员职能发挥不利。比如,计划员排计划过于理想化,对产能及瓶颈源计算不足,计划管理不严格,不能平衡各生产部门的进度,计划的调整过于频繁,这些因素都会严重影响到生产计划的执行。

(3)物料供应的问题。需要加强供应商管理,包括对供应商建立一套评估考核的体系,筛选高素质的供应商,淘汰质量体系等方面达不到要求的供应商,保证物料供应顺畅。

(4)BOM不完整准确。BOM错误导致大量的呆滞物料的产生,BOM没有及时更新造成物料信息滞后,这样造成生产部门的物料需求经常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并造成生产进度延误。物资采购部门核实物料信息的准确以及车间核实BPM信息,客观上延误了生产计划的执行。

(5)人员及内部管理的问题。执行者的意识、素质和操作熟练程度,包括部门主义,推诿扯皮,不按流程做,责任心不强,轻视交货期,违规操作等,都会最终导致计划和执行两张皮。现场管理不到位,生产现场混乱,工艺路线设置不合理,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影响车间实际产出。生产过程控制不到位,关键工序缺乏评审,检测、检验程序不完备,产成品经常返工,造成工时的严重浪费。

三、提高生产计划执行率的途径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提高生产计划执行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真正重视起来,通力协作,密切配合,需要从制度、流程甚至文化等方面加以规范和引导,保证生产计划的坚决贯彻和执行。

(1)把好源头,提高BOM表准确率和仓库帐物相符率。要建立物料表会审制度,采购、科研、生产部门共同参与,对新增的型号产品物料编码进行逐一核查,保证物料信息满足设计、工艺和生产的要求。在生产实践中,要不断优化BOM参数,基础数据准确无误,才能确保ERP运算结果的有效性。

仓库要加强保管员和记账员的教育和培训,配套相关奖惩措施,重点提高单据传递和单据录入系统的及时性,保证当天单据当天录入系统,做到单据不丢失、不遗漏、不错录、不重复录入。要建立定期盘点制度,不断提高库存准确率。在保证库存数据准确的同时,还要加强仓库现代管理制度建设,物品定置定位,确保发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影响库位不准的原因主要有:仓管员没按入库单上的库位上货架,搬运工没经仓管员同意随意移动,录单员没按入库单上的库位录入等等,要在实际中杜绝以上情况的发生。

(2)ERP要充分发挥生产与物流控制的核心职能,强势推进生产计划执行。生产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ERP对科研工作上的便利,宏观控制整个生产流程。更好地控制报废数、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完工拖期项数、减少物资处理天数,同时,要加强对生产计划合理性的评估,生产计划评估不能忽视产能的实际情况,以免给生产部门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通常,在负荷不能改变的情况下,调整能力的方法有:加班、增加人员及设备、提高工作效率、更改工艺路线、增加外协处理等。计划员要有一个统筹分析的能力和协调沟通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平衡产能、协调生产进度,保证生产的平稳、连续和高效。

计划就是命令,要维护计划的严肃性。生产计划具备准确性、稳定性、连续性、可执行性和异常防范性的特点。车间和物资部门对ERP下发的计划要切实重视起来,不能随意改动计划。在排计划后,ERP还要调动相关资源保证计划落实和按时到料,注重预防缺料的发生。可以用每周召开生产协调会,每周召开备料碰头会的形式,集中处理一些生产中的瓶颈问题。

(3)改善工艺流程和生产现场。在初样阶段,要注重提高工艺的预见性,对首件的投产要加强工艺过程记录,并摸索优化工艺流程的可行性。在生产制造环节,要注意加强设备特别是易损和关键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提高设备利用率,发挥最大产能。要积极倡导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建立激励机制,发挥一线技术工人的聪明才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要全面推行“6S”现场管理方法,通过加强现场管理来消除等待、寻找、传送、走动等不必要的浪费,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通过以上持续不断的改善,生产计划执行率将会逐步得到提高。企业库存周转加快,方便了仓库管理,系统数据质量大大提高,生a线物料不再堆积,没有了呆滞物料,生产现场变得宽敞、整齐,6S大有改观。总之,生产计划执行率的提高,使制造系统如同一颗动力强大的发动机,必将促进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飞跃。

参考文献:

第7篇:生产计划的特点范文

一、ERP系统流程的问题

ERP系统的流程在战术层次上主要有两个计划功能:主生产计划(MPS)和物料需求计划(MRP)。

(一)主生产计划(MPS)MPS在ERP系统中根据客户合同和预测全部的市场需求量,确定出厂产品,它是展开MRP运算的主要依据。在传统的主生产计划运行时要运行粗能力计划,只有经过按时段平衡了供应与需求后的主生产计划,才是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是对最终产品的计划,一个产品可能由成百上千种相关物料组成,如果将企业所有产品的相关需求件汇合起来,数量更大,一种物料可能会用在几种产品上,不同产品对同一个物料的需用量也不同。既要使每个物料能在需用日期配套备齐,满足装配或交货期的要求,又要在不需要的时期不要过量占用库存,靠手工管理是不可能的。

(二)物料需求计划(MRP)MRP是MPS需求的进一步展开,也是实现MPS的保证和支持。它根据MPS、物料清单和物料可用量,由系统计算出企业要生产的全部加工件和采购件的需求量,按照产品出厂的优先顺序,计算出全部加工件和采购件的需求时间,并提出建议性的计划订单,是一个信息集成的运算过程。伴随着物料需求计划运行的是能力需求计划(CRP),可以全面核查所有工作中心的情况(包括供应部门、生产部门等)。物料需求计划是一种可以运算的程序,而能力需求计划仅仅是反映能力状况的报告,在需求导向的前提下,能力需求计划不能对需求作任何处理,并不能单独解决需求平衡的问题,要做到供需平衡,还要返回到MRP进行调整,通过模拟功能寻找方案,经过多次反复MRP/CRP试算,才有可能得出满意的结果。所有这些,都要靠计划人员的分析与判断,以及计划人员对系统掌握和应用的熟练程度。只有经过MRP/CRP运算落实后,才能作为MRP的建议计划下达给计划的执行层。如图1所示:

情况一:当市场需求量低于企业生产能力时,ERP系统根据市场需求总量制定生产计划,并随之展开物料需求计划并执行,没有其他作为。情况二:当市场需求量高于企业生产能力(包括委外)时,企业只择其部分而确定生产计划,ERP系统仅能对人工调整的生产计划进行能力核查,确定该生产计划是否可行,如果可行,便可执行各项计划,如不可行,便要不断手工调整计划,因此运行生产计划、需求计划和能力计划是一项反复运算和调整的过程,是运行ERP系统最费时间的处理过程。然而,漫长繁琐的运行过程的最终结果只能够保证计划是可行的,系统无法确定企业如何从全部市场需求中选取部分需求而制定的计划会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因此,ERP系统发挥作用的仅仅是物料需求计划的展开和执行功能,企业的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收益,而不在于过程执行的顺畅,从而导致目前ERP系统在企业中不能受到完全的信任,其计划功能也不能在企业中得以充分的应用。如图2所示:

二、ERP流程体系的改进

笔者认为主生产计划处于企业非战略规划的开端位置,主生产计划制定的质量将决定其它计划执行的最终效果,因此在主生产计划和粗能力平衡环节,加入产品组合优化的决策功能,并以TOC理论来完成该运算过程,从而确定对企业最有价值的可行的生产计划,这样,系统将能大幅度提高ERP系统的计划功能的实用性。其结构如图3所示:

(一)产品组合优化逻辑 主生产计划关心的是最终产品,直接面对市场需求,而粗能力计划关心的是关键工作中心,即约束理论中的生产瓶颈,生产瓶颈的能力平衡了,供需平衡的问题及使得以解决,还是管理科学中的“重点管理法”,也是约束理论撤离制约因素的原理方法。不同产品工艺特点不同,生产数量不同,占用个工作中心的时间也不同,因此,生产瓶颈会随产品组合和产量增减而变化,系统中对每种产品都有工艺路线的定义,因此,通过系统主生产计划和粗能力计划的运算,超出负荷的工作中心就是生产瓶颈。找出瓶颈以后,就可以根据TOC理论对产品组合进行优化。约束理论认为,任何约束都存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限制系统目标实现的因素都是约束因素,生产经营的产出决定于系统的约束资源。由此,可以得到基于TOC的产品组合决策模型:

MAXZ=∑(Pi-Bi)Xi-D

∑CiXi

式中,仅把直接材料费用列为变动资本,而人工费和制造费则被认为是企业获取的既定资源而无法变动。因此,这些既定资源成本,即约定作业能力成本被视为期间费用。

一是目标函数。MAXZ=∑(Pi-Bi)Xi-D,在此目标函数中,根据约束理论,Pi为产品售价,Bi为该产品的材料费用,而D为该期间的固定费用,可以看出,该目标函数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有学者将D部分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分解,笔者认为,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分解,既费时间又不能把剩余资源全部统计进去,且在此处目的为得到最优决策,没有必要对成本细分到各产品,故不可取。约束条件。∑CiXi

(二)主生产计划流程ERP系统要进行粗能力计算来检测主生产计划的可行性,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当生产能力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时,即主生产计划完全通过粗能力计算的检查,各道工序上没有出现设备超出负荷的情况,可以执行该生产计划,且该生产计划是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的最大收益的生产计划;第二种情况,当生产能力小于市场的需求即主生产计划没能通过粗能力计算的检查时,ERP系统根据粗能力计算的平衡检查情况确定出生产瓶颈,再综合其他必要的信息,如:售价、材料费用、各道工序工时以及市场需求量等,构成产品组合优化模型的运算要素,经过计算机的自动运算,给出符合瓶颈工序生产能力的最优生产组合。同时,循环

中的粗能力计算可再次进行检验,及时发现是否有瓶颈发生转移的现象,以便及早调整生产计划。

(三)D-B-R法排程约束理论认为,企业的有效产出受企业瓶颈工序的制约。因此排程要以瓶颈工序的产出能力作为“鼓点的节拍”。物料的流动速度不能超过节拍的速度。所有能力单元都按照鼓点节拍(用一根绳子牵着所有的工序,绳子不能松也不能断)控制物料均衡地流动。约束理论的一个原则是“控制物流,而不是控制能力”,为保证瓶颈能力的充分发挥,在瓶颈工序前要设置缓冲量,以保证在上游工序出现意外情况下,有足够储备使瓶颈工序不致停工。约束理论的另一个原则认为:瓶颈工序损失一个小时等于整个工厂损失一个小时,而且是无法弥补的。相对于约束理论处理制约因素的5个步骤,在该模型中也同样存在着5个步骤:(1)经过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的运算,发现制约因素――瓶颈;(2)由系统进行分析,发掘瓶颈所有的潜在能力,对瓶颈故障或短料状况提前预警;(3)按照瓶颈的节拍组织生产,其它资源与瓶颈协调一致;(4)如果仍不能满足需求,由系统给出建议外协、改变工艺等,为制约因素松绑;(5)排产完成后,再次运行物料需求计划与能力需求计划,发现有否新的瓶颈,再继续处理新的瓶颈。

三、新旧流程的对比分析

新旧流程在生产计划制定、需求计划与能力计划中具体分析如图4所示:

(一)生产计划制定在原有的系统中,主生产计划的制定根据市场计划、客户订单等制定,在该过程中,如果主生产计划的生产量能够通过粗能力计划,即市场需求低于企业的生产能力,只需要直接按照需求生产即可,但当主生产计划不能够通过粗能力计划的时候,系统中没有给出相关的处理程序,只能由人为凭借经验修改主生产计划。在企业中,产品的种类繁多,在限定的生产能力下,选择什么样的产品组合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需要大量的计算,企业中由于计算难度选择放弃选择优化,在不断的修改后能够满足主生产计划可行就停步不前。事实上,主生产计划是整个企业在具体计划(非战略)上的开端,因为在主生产计划这一部分就已经决定了企业获利的大小。在新的流程中,加入了TOC产品组合决策这一环节,当生产能力低于市场需求的时候,ERP系统将根据由粗能力检验出来的瓶颈工序,制定约束条件,并根据TOC会计理论给出最优的产品组合建议,并再次经历粗能力计划的检验有无瓶颈转移的现象,进行调整。这样,主生产计划的制定有系统参与,便是_个最优的主生产计划。

第8篇:生产计划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生产计划 柔化竞争 战略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规模。但是由于自身的外部环境的原因,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中小企业应该向何处发展,中小企业应如何解决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已经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就必须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和难点,来制定相应的措施。 

1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虽然中小企业的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通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也已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绩。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中小企业户数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在全国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中分别占60%和40%左右,并为社会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 

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头迅猛,成为了我国保持经济增长、优化所有制结构的一股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达到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几乎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为年均增长28%左右。截至2006年底,我国的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增加值的58%,社会零售额约占59%,上缴的税收占50.2%,同时,提供的就业机会占75%,出口额占68%。 

在我国,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户国内企业当中,中小企业占了80%以上,另外,很多大企业也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比如联想、海尔、海信、华为等等。 

同时,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也积极投身于国有企业改革与调整,并主动承担改革成本,在盘活国有资产、优化所有制结构、分担改革成本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另外,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强,发挥着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2 生产计划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企业的计划部门是包括业务、技术、物料、生产等部门在内的信息汇聚处。它是根据业务部门的工作提供,和技术部门的技术支持,以及物料部门的物料分配,生产部门的产能分析等几个方面统筹的结果。生产计划部门统筹了全面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综合的平衡,形成一套诸如:何时采购、采购哪种物料、如何领取物料、什么时候开工、什么时候完工等等工作指令。并按照这些指令发给各个部门执行。采取跟单等跟追的形式来确保生产计划能够顺利完成,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企业生产计划部门的核心职能就是统筹兼顾和监控生产运作,以及避免企业各个部门的各自为政。可是,如今又许多中小企业的计划部门是形同虚设的,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基础差。有许多生产标准、工时标准、作业标准等等都已经存在于一些以经验的老员工和主管的心里,并没有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文件呈现出来。这样以来,势必就没有产品的物料标准等一系列的信息,生产计划部门就无法较好地安排物料的采购和生产车间的物料领取。另外,没有库存的标准和信息,也不清楚到底应不应该采购,工艺流程标准的确实也让生产计划部门很难安排合适的车间和合适的生产时间,也无法对业务部门作出回复。 

其次,如果没有生产计划部门的统筹,生产车间的主管也是很容易随意安排工作的,或者是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来拒绝生产计划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 

中小型企业要想管理到位,稳步前进,就要设置体系较为合理的生产计划部门,还要让生产计划部门充分发挥其统筹安排、监控的功能,引导计划部门作出企业生产运作需要的各种标准。 

3 中小企业生产计划的管理现状 

第9篇:生产计划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精益生产;生产计划

1.前言

改革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长足的进步,中国制造业风雨兼程,已成为总体规模占世界第四位的制造大国。但在很多制造型企业当中仍存在产品同质化、利润率不断下降,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附加值低,以及消费者需求日益严苛等突出问题。使管理人员重新思考企业流程,消灭浪费,创造价值。而精益制造的实施则可以很好的控制质量和成本。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衡量制造企业的竞争标准的两个重要指标是质量优势和成本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是增加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精益生产摆脱了传统的质量成本管理方式,是制造企业提升自己实力的有效工具。

2.精益生产在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

精益生产作为一种从环境到管理目标都是全新的管理思想,并非简单的应用,是一套企业与环境、文化。以及企业管理体系高度统一的管理方法,精益生产较大批量生产方式而言,更加追求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过程的优化,管理效率的提高。

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还是准时化生产,它包含经营管理者坚持非成本主义思想,过程管理坚持无情消除浪费,对人的管理尊重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对生产与管理中的问题,采用由易到难的原则,不断地改善、巩固,改善、提高的方法,以求长期的积累,获得显著效果。

精益制造的主要特点在于:首先精益建造有完整的传送目标的体系,可以更好地达到生产的计划;其次精益制造以顾客的最大化价值为生产的最大目标,使消费者的价值得到更好的认定、创造和传递;另外营销与生产一体化,进行可变性控制,减少浪费的产生;最后这是对生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精益控制,运用一种动态的控制,更好地保证生产预定计划的实现。精益制造主要从产品开发、生产组织、生产计划以及生产控制等方面展开。将成本质量管理溶入到生产过程中,改善生产结构和管理方式,使之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3.制造企业精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在制造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不足不仅仅包含着生产空间的现场凌乱混杂,生产车间的员工不具备及时清理整理环境的意识,是我国制造企业自动化水平相比一些发达的国家仍然有一定差距的水平上,管理的不善,使不断地有事故发生,运转效率没有在合理的基础上得到发挥,很多生产出的劣势产品本应及时销毁再投入生产再造,但却将其闲置,浪费了物料资源;还有其行业按照订单量进行生产即多少单生产多少件的原则,使众多的原材料以及半成品堆积库存,这一生产措施使得资金得不到及时的回笼,增添了运转上的难处等等。显而易见,在我国制造行业所存在的这些问题的大中小企业人就不在少数,其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这些问题的限制,针对这样一个局势,从国有制造行业及民营制造行业来看,尤其是民营行业,实施精益化的管理生产思想是迫切的需要的,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如何及时有效的管理生产,都应当认真的思考和分析,所以针对一些民营的机械制造企业更应对症下药。主要的薄弱环节有下面这些方面。

(1)质量成本管理理念推行难度大中国的中小生产型企业很多,企业主可能鉴于自身企业的承受能力或者只是在别人产生巨大效益的时候企业主才会采取精益质量成本管理方法。另外由于人才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企业的员工并不能满足精益质量成本管理方式下对人才的要求。

(2)质量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大部分制造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成本管理,忽视非物质产品质量成本,对于质量成本是事前还是事后控制不明确,成本预决策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对成本费用的发生规律和成本动因分析的把握不准确,质量管理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发生变动,从而质量成本管理与市场脱节,脱离最初的精益原则。

(3)生产组织过程缺乏协调,生产组织包括生产过程组织和劳动组织。生产过程组织要求对生产系统内所有的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最佳的方式将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组织生产过程的基础要求包括:①生产过程的连续性;②生产过程的比例性;③生产过程的均衡性;④生产过程的准时性。我国的制造企业往往很难把生产各要素结合起来,结果使之不能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

4.制造业精益生产的建议

生产计划是组织和控制企业生产活动的依据。要生产的质量和成本的精益生产,要从企业的生产计划开始,计划是对未来事项的一种预先安排,企业的各种资源筹集和分配都体现在了计划中。

生产计划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各个子系统内部的生产要素信息准确可靠,才能使制定的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依据各种计划信息进行的决策,需要企业不同部门的协调工作才能完成,调度计划设计涉及不同资源的矛盾、部门利益的冲突,因此各资源、各部门间要进行综合平衡,以保证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和资源的约束。

生产计划的综合平衡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生产计划与需求的平衡。生产计划与需求的平衡是生产计划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处理生产计划与需求的平衡的策略有追赶策略、均衡策略、混合策略等。

计划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生产计划必须建立在当前可利用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超出生产能力之外的计划就是不可行的计划,因此制定生产计划时必须进行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的平衡。要进行生产计划与能力的平衡,必须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核算,加强生产能力的管理,保证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完成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与物资供应的平衡。生产计划要得以完成,需要物资供应的保证。如果物资供应没有保证,生产计划有可能延期,导致失去市场机会,造成损失。进行生产计划与物资供应的平衡,必须做好物资的预测工作,根据生产任务确定各种物资的需求量,做好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工作,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准时化采购。

生产计划与成本财务的平衡。生产计划与成本财务的平衡时为了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使生产所需的资金投入有保证。进行生产计划与成本计划的平衡,采取措施降低费用,确定产品成本降低率与降低额。然后,根据成本制定企业资金计划、销售收入计划和财务支出计划,采取增收节支的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提高企业员工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意识和成本素质;规范基础工作,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水平;结合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特点,有效改善能源成本;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5.结论

精益制造是用一种新的方法去思考和行动,它在欧美的许多国家都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美国、丹麦、英国等。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通过精益制造在控制制造企业质量成本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推动企业更有效的控制成本,提高了核心竞争力,是制造企业获取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一条有效途径。

精益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将企业的质量成本责任分解为能够相互约束、相互制约的多个作业环节的成本责任,由相关作业环节来实现自我约束。精益管理的出现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工具,是中国企业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是当今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式下,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志祥.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2版)[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11).

[2]贾福景.企业进行精益管理的关键点[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