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检员实习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有利于医院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目前,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仍然以纸质存档为主,由于档案室空间有限,加之档案数量庞大,导致医院档案的整理、更新工作开展十分不便。而且由于档案表格填写内容缺乏制度规范,导致不同医院填写的档案资料不同,增加了医院档案实施规范化管理的难度。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升级带来新思路,对于减少档案占用空间,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极为有利。
(二)有利于医院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人事档案是记载个人经历、德才水平、品德作风、工作表现、奖惩情况、历史背景及其经历等的重要文件。大多数医院仅将人事档案作为人力入职的凭证,忽视了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实现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医院人力个人档案信息的动态更新,有利于医院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及考评机制的不断完善。
(三)有助于改善档案的管理方式
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不仅占用大量的空间,而且在档案的归档、整理、更新、查阅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难度,加之纸质档案容易破损,日常维护工作较为繁琐。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节省空间,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的记录和检索效率。只要借助于电脑软件就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更新和查找,省去了以往重新填写、誊抄表格的一系列繁琐程序,改善了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方式。
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风险
目前,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技术处理、专业人员配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难题,尤其医院人事档案涉及个人隐私,如何确保医院人事档案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不受到非法侵害,是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此,要全面了解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各种风险,具体如下:
(一)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风险
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固然方便快捷,但是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由于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开发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多是借用现成的系统软件经过改良后进行档案信息处理,档案尚未实现全部信息化,先进的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尚未应用,导致档案管理系统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恶意软件、黑客等的袭击,档案管理系统一旦瘫痪所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充分认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加以防范乃当务之急。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人为风险
有些单位对于档案管理重视不够,在人员配置方面不足,经常调用护士充当临时档案管理人员。但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任务繁重,临时调用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于业务水平不高,导致档案在信息化处理过程中内容不完善、遗漏、错误的现象频频发生,影响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升级的步伐。另外,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进行信息造假,谋取私利,增加了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人为风险。
(三)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技术风险
医院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将纸质的人事档案资料电子化,而是在人事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电子化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分层档案资源中心,进而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为各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报告。而现在医院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仅仅处于档案资料的电子化和简单统计阶段,档案管理人员在技术处理方面缺乏经验,甚至不知道如何进行档案数据的信息化处理,在数据处理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上还存在一定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操作风险。
三、应对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风险的有效策略
针对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树立医院人事档案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健全档案管理系统
医院管理人员首先要明确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同时明确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医改的必经之路。其次,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健全档案管理系统,引入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将档案管理系统遭受计算机病毒、恶意软件、黑客等袭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最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定期进行软件系统升级及病毒的查杀,提高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
(二)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减少档案管理人为风险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任务繁重,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但原有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年龄、学历等原因,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可通过开展培训、参加讲座、业余学习等方式,积极组织职工学习《档案法》及人事档案升级工作一系列文件精神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同时,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务必保证人事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效抵制各种非法利益贿赂,减少档案管理的人为风险。
一、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保证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医疗工作。在对医院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医院内部的信息档案对医院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对医院的信息档案进行合理的管理。而且对医院的整体结构来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医院内部的医疗服务,这就需要对医院内部的医疗服务进行一个合理的档案归纳,这样在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有充分的档案对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阐述。但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对这些档案并不能做到良好的管理,因此这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患者对档案的查询能够做到及时和迅速。另外实行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仅能使得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能为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提供可靠的依据,进一步实现在对者进行顺利治疗的过程中,提高对医院内部信息档案的管理。
(二)有利于促进医院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医院实施现代信息化的管理,不仅能对档案进行管理,还可以对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有一个有效的管理。开展信息化档案管理对提高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条件下建立医院内部员工的奖惩制度对医院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这种信息化管理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说明这种信息化管理就完全不存在弊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种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这里笔者就对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医院基础设施不到位。尽管现在已经有部分医院开始实行信息化管理,但是在技术和设施上面还有很大的缺失,而且医院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现在医院内部信息化管理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对信息化去管理的过程中大多数都需要使用计算机,这是因为只有通过计算机才能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但是目前医院内部对计算机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会降低医院工作人员对医院档案处理和归纳的速率。
(二)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管理范围不够明确。由于医院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还存在着建设体制不完善、分工职责不明确、构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进而不能很好的对档案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导致相关的档案信息法律规范不够完善。另外,信息安全技术不具有管理性、技术性以及业务性的特点,导致其信息化管理技术以及制度不够完善。
三、加强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简单来说,也就是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排序、编目、检索以及归档保存的各个环节中,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方便对其进行应用和查询,并将以往的纸质管理方式转变为电子管理方式。
(一)加大医院档案软件与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医院中,其档案资料主要运用纸质和照片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受到通风因素、温度因素以及防火因素等因素的影响,会给医院的档案管理库房带来不利的影响。另外,考虑到档案存储的空间比较大,不能有效地将档案的指标进行永久保存。因此,在对档案信息化进行建设时,建设软件和硬件设施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中,硬件设施指的是计算机设备、多媒体技术设备、录入系统以及存储设备等,例如复印机、照相机以及扫描仪等;软件设施指的是档案的管理软件以及文件,例如建设的档案查询系统、数据库软件、信息安全软件以及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等。
(二)保证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虽然大多数医院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其还是运用纸质的形式对档案进行管理。因此,为了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首先,医院通过运用数字化的方式制定相关的文件规范,将其保存为电子文档;其次,对于已经保存过的医院档案管理资料来说,对其进行重新录入工作,有效的保证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由于大多数医院没有很好地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比较缺乏。档案管理人员主要以兼职类型为主,专业性不强。因此,加强对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客户端;安全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2-0000-00
The Client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Peng Jianghua,Chen Hongmei
(Network Center of Central Hospital of Panzhihua in Sichuan,Panzhihua617067,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formation age advances and improvement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people's lives have been indispensable.Depend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businesses growing,ma-
king the system protection and data loss were important,the system's security,stability we can not ignore.Why cause data los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will be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describes object.
Keyword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Client;Safety management;
Practice
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管理日常事物的一个重点核心,重要标志,是不可分割的系统工程,且在医院运行环节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系统运行情况直接关系到医院现化水平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医院信息系统应是封闭式局域网,客户端的计算机应是没光驱、USB口等外接设备的,但是近几年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不断扩张,很多单位对客户端的光驱软驱USB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还存在诸多漏洞,从而导致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系列危害,要实践于行动,加强安全意识,才能保证系统稳定,数据安全完整。
一、威胁数据安全的基本原因
(一)物理故障包括系统设备的运行环境(温度、湿度、灰尘等)、运行损耗、存储介质失效、电源供给系统故障、人为破坏等。
(二)软件设计本身的设计缺陷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此外,程序补丁、版本过低升级等也会对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近几年来由于计算机病种甚多、感染性强,经常破坏系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四)人为操作因素,比如操作不慎误删了系统里的重要文件,或不小心修改了影响系统运行的参数,没有按规定操作会,导致系统失灵。
(五)自然灾害,雷击、火灾、地震、严重的洪灾等。
二、医院信息系统客户端的安全管理
(一)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操作系统是人与计算机接触的一个重要平台,能够让用户正常方便的使用计算机。医院信息系统,它将医院各部门之间用一个软件连接在一起,可见它的网络安全是十分重要。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要保证系统本身的安全。
(二)病毒入侵:目前我国计算机用户一般都在使用WINDOWS XP,2000系统平台,因为这个系统虽然管理起来方便,但安全性方面还有存在很多问题,很多病毒,黑客都喜欢通过这两个系统漏洞入侵计算机,因此我们要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定时寻找漏洞,并及时对系统和应用程序打上最新的补丁,如IE、SQL、office等一些常用程序,新的补丁都能打上。
(三)访问授权:在医院的计算机网络中,操作计算机的用户有医生、护士、医疗技术、管理人员和计算机维护人员等相关人员,使用率的覆盖面大,从面给系统的安全性带来了不少的隐患。由于有些用户具有网上资源的操作的操作能力,因此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可以设置出相关一对一的、长期稳定的、统一,便于方便管理的良好措施,就是限定出一般操作用户、高级操作用户、超级操作用户等相关操作用户类型。一般操作用户的权限是可以利用操作系统为自己定义出一个唯一的账号,这样操作自己的程序就更方便了,而且不能随便阅读不在自己管理范围里的有关数据和文件等,这样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保密性,又很好地防止了非法用户入侵网络的意外。高级操作用户不能滥用超级操作用户账号,要给超级操作用户设置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口令,并要求定期更改高级操作用户的注册口令。除此之外,对任何一个操作员也都要进行操作权限的相关设置,比如设置登录密码,使每个操作用户在整个系统中都是唯一的一个账号。无权的操作用户就没有权限对数据进行修改或者查看,每个操作用户只能在指定的范围程序里工作。
(四)外接设备使用控制:储存、处理、传送和输出是计算机的基本职能,很多单位的工作人员私自使用U盘进行网络数据的拷贝、安装游戏等,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并且,在局域网中任何一个工作站感染了病毒,就完全可能造成整个网络都受到病毒的入侵,导致整个网络运行速度减慢,还会造成服务器和客户端大量数据丢失或破坏,更为严重的话整个网络也会因此瘫痪。据相关数据调查发现,医院局域网病毒入侵的途径决大多数都是由于U盘的随意接入,U盘的使用给数据库安全性带来了严重隐患,因此我们更不能随意接收来历不明的文件。
三、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客户端安全管理的实践
(一)系统备份:正如上述所说,操作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关系着每个环节,除了要为系统做好防范,我们在安装系统时可以把硬盘划分成几个分区,比如C盘可以做为系统安装盘,D盘可以做为应用程序安装盘、存放电脑的驱动程序等,E盘、F盘甚至更多的盘则可以作为操作用户使用的区。我们为了避免因系统崩溃带来的数据损失以及更严重的后果,可以将C盘的系统分区软件克隆一份放在D盘,系统崩溃时,可以快速从D盘恢复。
(二)数据要备份:通过数据库本身带有的定期启动和计划任务等功能,每天定时自动把主服务器的日志备份到备份服务器,定时启动恢复命令,把备份服务器数据库恢复与服务器同步。
(三)数据要监测:操作用户可以通过服务器的日志管理功能,记录好服务器每天的各项操作,主要有服务器启停记录、设备检查记录还有对数据库的日常维护记录等等。通过监控,能够更好的帮助网络管理人员监控当前网络的运行状况。
(四)建立人员管理体制:落实病毒防范策略,预防病毒的侵入和传播,对操作人员进行了网络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了操作人员对数据的安全意识。
四、结论
随着数字化医院和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扩大网络及数据资源的安全日益重要。规划出一套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措施,开展实施,系统安全就会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广琦,张侃.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现状与对策[J].中国医学装备,2006
摘要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便是使档案信息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利用,以此来满足医院各方面的需求,为医院服务病人以及更好的发展创造有力条件。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进行概况分析,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讨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建设措施。
关健词知识管理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措施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而信息化作为现代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其信息技术直接关系到医院档案管理的效果以及服务水平,现阶段,根据知识管理对医院档案实行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医院档案的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利用,同时对于行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知识管理的概况
知识管理具体指的是在组织中构建一个量化与质化同时兼备的知识体系,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通过获取,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以及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目的,并反馈到知识体系中,使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到有效的积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有助于组织的智慧资本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迁[1]。
而根据医院来对知识管理进行分析,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信自作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作为目标,将知识看成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简单的分析,就是在人在管理过程中对其集体的知识与技术的捕获与应用的一个过程,其目的就是让信息的处理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能够有效的结合,从而找出其结合方式,并在整个信息管理过程中以实现知识共享为目标,以恰当的时间将恰当的知识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从而最终使其做出恰当的决策。
二、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医院自身的档案信息系统化,同时医院也可以通过此平台开展益民工程,树立医院自身的良好形象,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如今随着英特尔网络的崛起发展,使医院的档案工作伴随着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通常情况下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以及利用其本质上就是信息资源的生产加工,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产业体系,而档案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结构,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医院而言,病人的档案信息准确与否,利用是否全面,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疹断效果以及治疗情况,因此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医院档案工作发展之下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工作重点,其发展建设的情况也势必会影响到医院的现代化管理。
三、基于知识管理下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措施
在知识管理的背景下,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需要从档案工作的技术层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库
通常情况下,医院的档案室由于空间狭小,里面许多关于医疗,教学,科研等具有重要价值的活动内容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无限储存性,也就意味着可以无限度的收集医疗信息资源而不用担心储存问题,因此首先要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信息管理人才队伍,能够在关健时刻及时找出档案库中需要的信息资源,同时要对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录入并管理,解决传统档案管理中立卷难,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质上就是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库,利用电子设备空间的无限性来完成档案息化的建设。
(二)建立与发展声像档案
通过声像档案可以将一些临床,教学,科研活动内容等完好无损的保留下来,一般情况下医院的档案信息具备多层次,多结构以及多视角的特点,为了使这些档案信息的存在意义与价值能够可视化的体现出来,可将最有意义的一个瞬间镜头或者一段画面通过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声像的记录方式其价值意义远远大于单纯的文字记录,虽然医院的声像档案较之文字档案要少,但其特过殊的证明作用却是文字档案所不具备的,其可视性以及感观性是文字档案不可替代的,因此建立与发展声像档案也是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三)利用互联网共享档案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的网络信息铺天盖般的向着网民冲击而去,而且随着电脑与移动电话的普及,医院的档案信息资源从以前的封闭状态过渡到现在网上资源共享,这就是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力证明。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将其作用发挥出来,然后构建医疗信息平台,以此开设信息服务窗口,不仅可以医院单位的服务水平,同时对于医院的声誉也可以相应的得到提升,而且随着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医院档案信息的管理对于医疗改革来说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在知识管理的条件,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系到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同时对于医院的健康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促进作用,而且通过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库以及声像档案等方式可实现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达到资源信息共享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进行概况分析,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讨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建设措施,以期对我国的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全球范围的信息化建设成为科技发展、经济活跃和社会进步的象征。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否及时、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直接关系到决策的成败。在众多的信息源中,档案已成为一个巨大的软科学信息资源宝库,它以其原始凭证性、不可再生性及可重复利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档案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份,随着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使得档案的丰富资源、信息价值将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也势必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陕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是由档案、必要的物质条件、档案管理人员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显而易见,人是档案管理中最为重要、最为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面对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做好我们的档案工作,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档案管理质量的高低,而管理质量的高低又决定着档案的利用率,所以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
在传统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人员踏实地保管着档案,被动地为用户提供档案,而把如何从数量庞大的档案卷宗中搜寻、获取所需的信息难题留给用户自己去解决。在利用信息,创造价值的这个过程中,档案管理者只做出了极少的贡献,每天面对的只是冷清的文件办公室或者静寂的档案架。而信息化时代要求档案人员要停止扮演“保管员”的角色”,而成为概念、知识的提供者。因此在信息社会档案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优秀的档案人才队伍,档案管理人员除继承传统档案人员的基本素质,还必须全面提升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人才的培训,优化知识结构,特别是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道德
档案工作虽然在各项工作中属“配角”地位,但其工作性质决定了档案管理人员处在了解掌握馆藏的全面情况。档案涉及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些档案关系到企业竞争与发展,有些档案影响到个人隐私与生活,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人员的信息道德,就是指档案工作者在档案信息的管理、开发、传递和利用服务等活动中,其思想与行为所应遵循的信息规则和伦理准则。由于在网络环境下,往往缺乏社会有关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而且数字档案馆本身也要进行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工作,所以这个问题在信息时代就显得重要、复杂和敏感。档案管理人员要自觉遵守《保密法》和《保密守则》,做到依法治档,严格执法,保证档案的安全,防止档案泄密事件发生。
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创新是工作向前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良好的创新意识在信息化时代的档案管理中是很必要的,无论在理论还是方法上与传统的档案工作都是不同的,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比以前要多,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晴况将影响和制约档案事业的发展,信息化时代档案工作要在为企业建设服务中取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得到最大的发展,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有了良好的创新的意识就能更好的协调和应变即将地发生的问题,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善于发现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新办法,及时把握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克服看门守摊、墨守陈规的旧思想,树立信息创造价值的新观念,以新思维对待新问题,以新思路和新对策解决出现的问题,努力把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档案专业基础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现代档案信息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既懂档案学又掌握了先进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方可胜任。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为用户提供了在更大范围内查阅信息的机会,但同时也把用户带人了一个陌生的数字信息海洋,这就要求档案人员能尽陕地适应信息环境,能根据用户需求及时通过网络系统快捷地获取档案信息,成为用户信赖的咨询员。档案人员的素质决定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合理的知识结构,熟悉掌握档案管理的各种理论知识、业务环节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不断的补充自己的业务知识,具备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和熟悉掌握信息网络技术的技能。
笔者所在的单位,为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发展,制定出适应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在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上级部门统一的业务培训外,还认真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现代科学档案管理技术的传授,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先后进行了档案工作新标准、档案信息化建设、微机组装与维护、网页制作、《中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集团公司档案管理系统》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时更新了档案工作知识,不断更新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其专业素质。掌握档案专业知识,保证了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以适应信息时代档案人员的发展要求。
四、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培养自学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信息化时代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各种诱惑也随之增多,要做好档案工作,就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有一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忠于职守、,抛弃名利、甘为人梯的职业操守。
档案管理人员,除具备档案专业基本知识外,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业务面,拓展自己的知识水平。?笔者所在单位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企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单位的各项测井技术也不断更新,很多进口设备应用在油田开发建设中,勘探档案资料很多已是全英文资料,固放磁档案是若干类档案中非常重要之一,它是测井小队所测的原始资料,该档案在油田生产开发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非常宝贵,科学有效地保管好这部分井,对提高档案资源的应用非常重要。原来的固放磁曲线都是应用国产变密度仪器,而现在很多由5700系列仪器测得,在工作中如果档案员不懂得英语,就会在工作中造成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掌握外语已成为信息时代档案人员具备的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信息时代,知识增长和更新速度大大加快,档案人员要有忧患的意识,要不断努力,具有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素养。通过自学扩大知识面,并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与探索,借此把理论与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优质服务意识
档案信息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信息服务功能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管好企业档案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如何用好、用活所保管的档案更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档案人员要和各个部门有着一定的联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热情接待每一位利用者;开展网络档案信息服务,为利用者提供更快捷、更优质的服务,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和针对性,是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档案信息资源 共建共享模式 设想 客观评价 优化选择
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赖于全局性的统筹规划,有赖于共建共享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各成员将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合作共建而达到共享,这就涉及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问题。
1. 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设想
(1)集中型模式。所谓集中型模式是指具有上下隶属关系的某系统或某类型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在不同层次之间组织协作来实现共建共享建设的一种方式。它需要设立一个中心式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所有下级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都与中心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相衔接,并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心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优势。这种模式主要是基于档案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而构建的。根据我国档案行政管理组织结构形态,按照上下级组织的行政隶属关系,可以构建一种基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集中型结构的网络化信息空间。在这种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下,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的中枢机构,形成网络化档案信息空间的骨干结构,而其他下级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与之相连接,实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各职能档案部门之间形成一种条形网络,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骨干信息结构大致平衡。在此信息空间中,档案信息的交流基本上与权利流的要求保持一致,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组织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可以从属于权利流的约束。
(2)水平型模式。水平型模式是指一个地区内不同系统、专业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共同构建的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然后与其他地区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构建的虚拟网络空间相连,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一种模式,这是一种条块结合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侧重于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之间的相似性。处于同级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尽管在业务上并不存在上下级领导关系,但就其工作内容与业务程序而言,却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加强档案信息资源交流,促进业务沟通,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益可达到“双赢”。根据这种组织结构形态,按照同级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相关性,可以构建一种基于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水平型结构的网络化信息空间。在此空间中,档案信息资源可以进行对等交流,不受严格程序限制,而且可以做到交流的及时、便捷、准确。
(3)网络型模式。网络型模式是指所有成员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之间都可以直接相互联结,共同构建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不受地区、系统、专业的限制,可直接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对等交流和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一种模式。这种共建共享模式的构建主要侧重于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独立性、特定区域性。首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尽管在业务上存在一定的上下级领导关系,但每一个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都是一个社会单体,都有其内在的独立性;其次,根据全国档案行政管理体制的划分,每一个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所收集、保管的范围及权限不同。在这种模式下,所有成员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都是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网络中不可或缺的“节点”,相互连接、共同协作,从而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目的。
2. 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的客观评价
对于上述几类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设想中,集中型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目前还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因为只有上下级机构,不可能包容我国所有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从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还是“局、馆合一”的管理体制,因而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实行集中型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水平型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则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实际,但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中的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由于隶属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系统,各自在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中投入力度不等,在缺乏利益平衡机制的情况下必然会使一些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因此而持消极态度,不愿意共建共享自己所拥有的档案信息资源,从而使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无法达到应有的整体推进要求;网络型档案信息资源管共建共享建设模式初看起来是比较理想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似乎彼此之间可以自由利用网络中的档案信息资源,但实际上,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情况、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情况不同,尚未具备进行全面联网的条件。
3. 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优化选择
综上所述,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应该是:在坚持国家统筹规划的基础上,以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网络为主导,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过渡型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这里的多元化是指在不同地区(如东、西部地区)、不同系统采取灵活多样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即东西部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分步实施,先系统内共建,后地区性共建,实现集中与分散管理的过渡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待这一过渡型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实现后,再建立全国性跨系统、跨地区的真正的无边界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体系,最终实现全国规模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网络机制。
从地区来看,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应采用初级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先打好自动化、网络化基础,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建立协作网,然后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系统建立协作网,最后在公共网上建立协作网;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首先,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系统分别在系统内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其次,实现地区性跨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目前,上海等地正在加紧实施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这说明地区性共建共享是可行的。再次,地区间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即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之间依托网络体系建成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初步实现全国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体系。
当然,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与技术手段的提高不断地革新和改变,这一点尤其要引起社会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注意。
参考文献:
[1]刘省泉等.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6).
关键词 西安市 信息技术(IT) 从业人员 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由前苏联学者Berkman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发现,指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人体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sub-health),也称“第三状态”[1]。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只有10%的人处于健康状态[2]。而IT行业由于其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决定了其从业人员身心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据统计全国大约70%的信息技术(IT)从业人员存在亚健康状态[3],如何提高IT行业人员身体健康水平,减少国家人才资源的巨大损失,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区信息技术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为研究对象,男性39人,女性13人。
(二)研究方法
除了查阅文献资料,笔者还向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区的IT行业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52份),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亚健康状态调查总体情况
在被调查的52名信息技术从业人员中,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且比较严重,其发生率为90%,重度亚健康者占总人数的66.5%,这说明信息技术从业人员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而亚健康状态发生率(男性为92.3%大于女性的84.6%)及程度(重度亚健康百分比里,男性为71.8%,女性为61.5%)均为男性高于女性。
(二)亚健康程度
本次调查涉及社会适应、社会支持、心理症状、情感维度、认知、精力、器官功能、运动功能、身体症状、总体评价共计10个维度;各维度基础得分相加产生社会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生理亚健康等3个子量表。
(三)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
据统计,信息技术从业人员的亚健康状态表现发生率位居前5位的是:睡眠不良、疲乏无力、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此外, 头痛、头昏、抑郁、便秘等发生的情况也比较多。
(四)发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调查
工作时间长且任务重,工作压力,自我调节能力差,具有例如抽烟、喝酒、熬夜、加班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都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此外,信息技术从业人员对自身的健康关注不够,也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
三、讨论
在问卷的三个子量表的得分情况及程度中显示,亚健康状态不单单是由于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而是共同作用影响。因此,我们做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查与分析,必须将社会、心理、生理这三项因素综合起来。
(一)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工作任务变得更加难以应对,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更为复杂等都成为了造成信息技术从业人员亚健康的重要因素。在社会支持方面,从业人员普遍认为人际关系非常紧张(32人处于重度程度),这不仅增添了自身的心理压力,而且还会产生消极的工作生活态度,使他们处于亚健康状态。在社会适应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各种污染日益加重,空气质量下降,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人体的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进而破坏人体的代谢平衡,从而导致各种疾病。
(二)心理因素
由于竞争日益激烈,日积月累的工作压力,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对未来的焦虑等,都在无形中使从业者产生不良的心理症状从而造成心理亚健康状态。绝大多数人都会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对自己工作状况的不满、对未来的迷茫与不自信等原因产生焦虑的情绪,进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三)生理因素
在组成生理亚健康子量表的各维度中,器官功能的得分情况与程度最为严重,中度和重度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总和为46人,约占总体人数的88.5%。这是由于信息技术行业的工作特点所造成的。因为必须每天久坐于电脑之前,长时间面对高亮度的显示屏,眼睛必然会感到疲劳;而长时间的同一坐姿,还可能诱发颈椎、腰椎等骨关节的病变。所以,我们必须对自身的生理健康状况加以重视,以防患于未然。
四、建议
针对生理、心理、社会方面这三个方面所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保持健康的知识宣传,注意养成有规律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二)公司管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时间,使信息技术从业人员能够投入到体育健身活动中。
(三)做好定期体检工作,要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足够重视,防患于未然。
五、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信息技术从业人员的亚健康情况十分严峻。亚健康人群比例大(约占总体的90%),亚健康情况严重(重度亚健康者占总体的66.5%);且男性(重度亚健康人数所占比例为71.8%)比女性的亚健康状态程度更加严重。可见在信息技术(IT)从业人员中亚健康状态的情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我们足够地重视。
参考文献:
[1] 何裕民.关于亚健康:一个新领域命名的商讨[J].医学与哲学.2000,21(61):47-48.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原料生产; 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质量安全与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食品安全一直是人类发展关心的话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事件更是引发了中国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集体不信任,也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而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守卫者。监管人员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监管力度,严把食品安全关,确保广大群众都能吃上放心的食品。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1]。质监部门通过日常对企业的原料进货查验记录、生产过程控制记录等的查验,督促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有关规定,依法生产,规范生产活动,督促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但是
基金项目: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研究”(2012023)
作者单位:300387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不容乐观,在食品的原料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养殖者存在违法行为
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养殖者经常违法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抗生素、瘦肉精和激素等;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非法、超范围、超用量使用色素、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违法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如使用发霉变质原料、过期产品、病死畜禽肉等。这些行为都对我国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除此之外,我国还出现了一些在发达国家出现的食品污染,如在我国多个省份流行的大肠埃希菌等。在一些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许多高污染企业不能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而是直接将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至江河湖海甚至居民水源中,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直接影响。随着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资源的不断发现并应用,我们的食品安全同样也面临着新隐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化学合成添加剂等新的食品添加剂的出现、食品新型包装材料所使用的化学材料等现象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信息不对称所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其实许多方面都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所引起的。在食品方面的市场交易中,企业作为生产者,在信息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十分了解;销售者与生产企业相比,信息的拥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但是依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了解产品的情况;而作为最广大群体的消费者,由于对产品信息缺乏了解的途径,就使得消费者不能准确辨别食品质量的优劣,一些消费者在贪图便宜的心理的驱使下,甚至还会选择一些价格便宜的低质量产品。一些生产者常常利用自身的优势,使用、滥用非法添加物以及食品添加剂,这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存在严重的影响。信息不对称问题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生产加工中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中最大的问题。
3.法律惩处力度较小
2006年出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之前的相关法律进行了很大的整理、修改和完善,但其惩处力度仍还不足,多数情况下的处罚以罚款或停业整改为主,这些惩处不足以震慑违法者。相比较国外的发达国家,他们严厉打击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天文数字的罚款常常令商家无力支付,甚至陷入倒闭的境地,如此严厉的刑罚对不法供应商具有更高的威慑力,使其不敢再进行违法犯罪行为。
4.执法责任制不够完善,执法力度不足
当前,农产品安全监管权责不清是责任追究制度很难落实的重要原因之一。诸多行政部门都负责食品安全的具体事务。但是,大家都会争着抢着管那些对自身有利益的问题,而一旦真正出现了问题,却又会出现谁都不愿负责的局面。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执法监督的权威性。此外,执法者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执法人员害怕得罪人,在执法行动中就会缩手缩脚;有的执法人员法律观念不强,就会导致野蛮执法的出现;还有的执法机构或执法人员实施重惩处而轻批评教育、重行政处罚而轻法制制裁。此外,大量的农业执法人员来自于专业技术领域,他们自身缺乏执法经验,执法水平和执法方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5.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及质量检验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很多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制定的,当时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量比较高,而现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该标准体系执行到现在却没有进行较大的修订,一些食品标准项目指标陈旧落后,已经明显不符合现在的检测标准。政府部门在一些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的落后,也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监管等工作的进行。目前我国大范围的快速检验体系还未建成,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技术手段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6.食品原料生产检测设备差,检验检测水平较低,科研经费投入少。
在我国,国家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农业部、卫生部等多个政府部门都有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各种检测机构职能叠加,使得本来稀缺的检测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震慑威力和监督力度。在国外,基因探针等新的高科技检验检测手段已经应用在众多实践之中,而在我国却仍主要用于科研单位。在经费投入方面,我国与国外相比,更是少得可怜。
7.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较低
农产品贸易的最后一道门槛是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健全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于那些不集中的农贸批发市场,我们管理起来难度更大。我国还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管理层次和体系,目前只有一些零散的法律法规散布在各级政府部门的规章规范之中。我国目前的市场准入制度还不够完善,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农业一体化程度较低,一些农产品市场主体在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未能受到有效的监督。虽然上海、广州、北京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但是该制度目前还不够完善,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还未能建立起统一的格局。要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要从全面抓起,从根本抓起。我们要重视食品原料的卫生质量监管这一环节,构建食品安全防护体系,建立统一、完善并具有统领能力的长效监管机制。我们要保证食用农产品和生产食品的原材料质量,加强对农资、农药的监管;加大对农药生产企业的监管;加大对食品原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二、对策及措施
1.正确全面地进行食品安全宣传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应树立起自己的第一责任人意识,监督企业建立相关的企业内部规范,树立正确的企业形象,加强企业自身的道德建设。对于分散程度较高的小作坊经营者,更应该引导其扩大自身的生产,坚持诚信守法的原则,加强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我们还要指引整个食品行业共同去营造一种和谐的食品环境,最终提高食品的安全质量。
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从食品生产源头进行治理
各级检验监督机构都要对食品企业进行登记造册,对企业进行规范管理,全面建立起食品企业档案,努力做到随时有据可查。我们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食品原料、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消毒剂和食品标签等全方位的监管,逐步完善对食品原料生产领域的安全监管体系。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监测分析和预警制度,提高原材料生产环节的安全监测、分析与预警的水平和能力。争取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早发现、早控制和早处理。
3.加大监管监测力度,对生产者进行动态跟踪监管
我们要加大监管监测力度,对生产者进行动态跟踪监管,对农村与城乡结合部等监管薄弱地区进行重点监管,加强对各面的监管。大力加强对违法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滥用药等行为的打击,积极引导小作坊式生产者完善其食品生产条件,建立起更加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落实好日常监管工作。
4.加强监管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加大部门间联合执法力度
目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工作人员总体水平还不够高,要大力加强监管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监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准。进而积极协调各监督执法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提高其执法效率。
5.加强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
现阶段许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所引起的,面对此类情况,我们应加强信息的透明度,加强社会对生产者的监督。生产经营者和监管机构及时向市场昭示相关信息,建立起滞后性信息的修正机制,以便于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食品的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食品安全法,2009, 第三十六条.
[2]卢莉杰. 我国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的政府监管研究[D]. 河南大学,2012.
[3]张智涵,温志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的政府责任缺失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1,24.
【?P键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
【Keywords】mobility personnel; personnel file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11-02
1 引言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员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新的形式,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改革势在必行。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实现电子化转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基于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原有的纸质档案资料,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导致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受到了较大的阻碍,档案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研究。通过体系的建设解决当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服务水平,整合各方面资源,提升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其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2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硬件配备相对较为落后。首先,资金缺乏是最主要的因素,从目前来看,随着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流动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会涉及大量数据的存储、共享以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1],因此,对基础的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是要想满足这些要求,需要大量的资金购置新的设备或者升级原有的设备。而单位本身具有明显的社会服务属性,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拨款,这些资金远远无法满足单位购置新的档案管理设施、设备的需求,对实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产生了极大的限制。
2.2 档案信息化设备配置不合理
就目前来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设备的配置缺乏合理性,其中仍然大量使用老旧设备,系统标准不兼容。同时,在新设备的采购方面,存在错误的投资倾向,部分机构并未考虑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殊属性,仅仅将资金应用在投影仪、触摸屏等电子化设备,导致资金严重浪费,难以满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需求。
2.3 信息化人才缺乏
当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主要由传统档案管理人员构成,很多人员缺乏信息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实际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大部分管理部门在开展信息化相关工作时,会将项目外包出去,导致其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整个计划工作。同时,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虽然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意识,但是由于自身信息技术知识的限制,无法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制定统一的规划。
2.4 缺乏法律法规支撑
健全的法规是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关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相关法规较少,使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由于各个地区单位流动人口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相关的法律需要充分把握各个地方的特点。同时,地方出台的流动人口档案信息化规范与标准也与地区实际情况不符,很多管理规范仍然沿用上级标准,缺乏因地制宜的法规细则,缺乏可操作性。
3 流动人口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对策
3.1 增加资金投入
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提升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专项资金拨款,将地方信息化及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内容纳入财务重点规划,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发掘资金来源渠道。由于政府财力较为有限,企事业单位需要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资金需求纳入年度预算,并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
3.2 优化基础硬件设施配置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各类信息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进一步加快,因此,在早期建设上,应该优先考虑重要的基础设备,首先需要充分考虑档案工作的实际需求,并且考虑现有资金条件,挑选最具价值的设备;其次,需要在保证新设备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将老旧设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3 提高信息化人才素质
当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专业人才普遍较为缺乏,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实现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其次,需要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确保档案管理人员能够胜任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第三,利用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为档案管理人员创造交流学习的机会[2],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通过比较和借鉴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事业,更具针对性地总结日常工作,不断成长。另外,高校作为培养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在档案管理专业教学中进一步增加计算机课程、信息化技术课程等所占比例,在档案管理研究生教学中也??该提升信息化方面的教育内容,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才的信息化水平,为企事业单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岗位输送更多专业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
3.4 健全信息化法规制度建设
当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法规中专门针对信息化方面的内容较少,需要尽快出台相应的法规制度,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地方企事业单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为地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地方法规的设立需要充分考虑区域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特征和局限性,找到当前本地区信息化法规的空白,提升法规的可操作性。同时,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应该明确具体管理对象以及相关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并且法律制定需要在小范围试行,然后不断完善,确保其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之后再进行大范围正式推广,从而构建一个可行性强、实效性强的流人员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3.5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企事业单位应该建立流动人员档案信息查询数据库以及档案信息目录数据库,方便对各类数字化档案进行归类整理,利用档案知识对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其次,加快流动人员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进程,由于纸质档案的数量非常庞大,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必须进行批量的数字化转化,可以利用高效扫描仪对各类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转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进行高分辨率的扫描,确保档案数字化后的质量。另外,各部门应该建立统一的档案数字化格式标准,确保各部门档案的有效整合,企业内部还需要构建一个整合的信息平台,全面提高流动人员档案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