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定规划方案范文

制定规划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制定规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制定规划方案

第1篇:制定规划方案范文

一、工作任务

根据市规划主管部门关于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要求和《市市区村镇体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我区中心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224个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各镇(街道)统筹规划、统筹协调、统筹资源,区直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工作指导和技术把关,确保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二)公开透明,规范运作。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公开择优选定规划、测绘单位,降低规划编制成本,提高规划编制水平。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类型村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特色保护。

(四)群众参与,阳光规划。坚持阳光规划,公开展示村庄建设规划,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把群众意愿落实到规划中。

三、工作分工

(一)各镇(街道)负责制定辖区内农村住房建设与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组织协调有关村居按计划完成农村住房建设与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负责向规划编制单位提供相关基础资料,配合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单位的现场调研及规划方案的方案审查、征求意见及现场公示等工作。

(二)区住建委和规划直属四分局组织指导各镇(街道)进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三)区国土分局负责从基本农田保护、地质灾害预防及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等方面进行审查,划定村庄建设用地范围等工作。

(四)区公安分局负责审查规划消防布局、消防设施配置等内容,负责认定村庄常驻人口数量等工作。

(五)区环保局负责审查环境保护、生态敏感区保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六)区文广新局负责结合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重点审查文化设施建设、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七)区教育体育局负责结合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重点审查教育设施配套、中小学校布局等方面内容。

(八)区卫生局负责结合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重点审查乡村卫生所(室)、镇卫生院等卫生资源配置方面的内容。

(九)区交通运输局负责结合交通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审查农村公路规划、交通基础设施配置等方面内容。

(十)区发改、建设、农业、水利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要求,负责从区域生产力布局、农村产业发展、村庄重点建设项目、村庄防洪减灾、水利设施管理维护、水域及其岸线的保护管理、村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等方面对规划进行审查。

四、工作安排

(一)主要内容。村庄建设规划包括村域和村庄两个层面的规划。村域层面应合理布局村庄建设用地、道路交通用地、产业发展用地等各类用地,积极引导村庄产业发展;村庄层面规划应确定村庄建设发展模式、规划区范围,村庄的规划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的各项建设用地布局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

(二)进度安排。年9月至10月。区农村住房与危房改造指挥部采取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方式,公开选定规划编制单位,并签订三方合同。为便于操作,将39个基层村划分为三个标段,每个标段分别择优选定一家规划编制单位。

年11月至12月。签订合同后,各镇(街道)衔接土地管理部门划定村庄建设用地范围,由公安部门认定村庄常驻户籍人口数量,按照《市城市规划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审批规定》,以镇(街道)为单位到市规划局申请基层村村庄规划编制要求;规划编制单位开展现场调研,结合各镇(街道)和村委会的规划编制意向,编制完成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方案。

年1月前,按照《市城市规划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审批规定》要求,完成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方案技术审查、社会公示等阶段工作后,报市政府审批。

各镇(街道)参照以上进度安排,组织完成辖区内基层村建设规划编制及审批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要加强对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织领导,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建立任务明确,安排合理,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第2篇:制定规划方案范文

一、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牢固树立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

(二)坚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加强公共服务,实现公开、公平、公正,提高审批效率的基本要求。

(三)体现加强政府监管,确保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的基本目标。

(四)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相衔接,整合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

二、改革的主要方式

(一)可以由项目建设单位承担责任或者可以在其他管理环节中解决的事项,取消审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

(二)将建设工程审批管理流程,整合归并为“土地使用权取得和核定规划条件、设计方案审批、设计文件审查、竣工验收”四个主要环节。

(三)每个环节实施并联审批,一家牵头、一口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每一环节并联审批结束后,建设单位按照规定简化办理手续,领取相关审批文件。

(四)土地使用权取得和核定规划条件、设计方案审批环节由规划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组织,设计文件审查、竣工验收环节由建设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部分原由各部门直接对建设单位的外部程序改为内部程序操作,但法律主体关系不变,需要出具审批意见的出具审批意见,需要备案的备案。

(五)加强行政审批中部门之间协调和上下道流程的衔接,提高信息技术运用和资源共享水平。

三、本方案的实施范围

本方案与本市投资立项管理改革同步实施,主要在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建设工程中试行。审批制项目建设工程有条件的,也可参照实施。

四、改革的主要流程

(一)土地使用权取得和核定规划条件

这个环节重点明确建设用地和相关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包括规划、土地、资金、环保、地质等各项参数。

1.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属审批制项目的,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同步受理选址意见书、土地预审和地名审批;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同步受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用地审批。

属核准制项目的,先由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同步受理选址意见书、土地预审和地名审批,其间征询投资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管理部门意见;在项目核准后,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同步受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用地审批。

对同步办理事项,建设单位同时递交不同事项的申请表;相同的申请材料(如资质证明材料等)可只提交一份。办理结果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发出,审批通过后,一并送达申请人。

2.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土地出让前,按照“分部门、分步骤、按权限、格式化”的原则,向相关管理部门征询出让条件,以及是否参与下一环节设计方案并联审批的意见。各部门在接到征询意见函后的10个工作日内书面反馈,逾期视作同意且不参加设计方案并联审批。其中,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的特殊项目,可在10个工作日内告知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延长反馈时间。

取得出让条件后,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入市审核、出让公示等事务。程序完备后,组织土地招拍挂或者协议出让。

签订出让合同后,受让人向投资管理部门办理项目备案。属核准类项目,在环保部门办理环评审批后,办理核准手续。项目备案后,向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自有土地建设

属审批制和备案制项目的,在取得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备案批准文件后,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核定规划设计要求。办理期间,征询相关管理部门意见。

属核准制项目的,首先由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核定规划设计要求,办理期间,征询投资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管理部门意见。

4.这个环节完成后,如项目用地上有拆迁的,向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拆迁许可”手续;并开展工程报建、勘察设计招标、组织编制规划方案和项目环评等工作。

外资项目按照有关规定,报建后可直接进行承发包。

(二)设计方案审批

这个环节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

1.咨询。为提高设计成果质量,加强批前服务协调,建设单位在编制设计方案时,可以向市或者区县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咨询,相关管理部门应及时提供指导意见。

2.受理。建设单位应按照建设部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年版)》中“方案设计”的要求,编制建筑设计方案后,将需相关管理部门审查的材料分袋包装,送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收到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征求相关管理部门意见工作,向申请人出具正式受理或者材料补正的通知。

3.审批决定。相关管理部门在正式受理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各自专业审查意见书面反馈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汇总各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后,可以组织会审,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综合协调,根据协调情况,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审批决定。相关部门的审批文件统一由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转送建设单位。

4.简易建设项目免于设计方案审批。临时项目,零星项目(建制镇个人建房、简棚屋建房),工业区内通用厂房、普通仓库等项目,500平方米以下小型建(构)筑物项目等,在核定规划设计要求并充分告知应尽事项后,免于审核设计方案。

(三)设计文件审查

这个环节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

1.管理分工。市建设交通委负责以下建设项目的管理:投资立项属于市级管理部门核准、备案权限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属于市级管理部门审批权限的项目,中央企业在沪投资的项目,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按照国家规定工程安全质量需要重点监管的项目。上述项目以外的建设项目,由各区县建设管理部门和特定地区管委会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管理。

2.受理。建设单位按照总体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分类,向建设管理部门提交设计文件审查申请。建设管理部门受理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征求相关管理部门意见工作,向申请人出具正式受理或者材料补正的通知。

3.设计文件审查。总体设计文件由建设管理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投资、规划国土资源、环保、卫生、交通、消防、抗震、水务、民防、绿化市容、气象等相关管理部门进行会审。会审意见通知审图公司,在施工图审查中落实。

施工图设计文件由审图公司负责,根据有关规定和相关部门会审意见,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向建设单位出具通过施工图审查合格书,或者不通过施工图审查的意见。

审图公司在出具审图意见同时,向建设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建设管理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备案意见。

4.这个环节完成后,建设单位向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手续,属于划拨项目的办理划拨决定书、建设用地批准书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向建设部门办理施工监理招投标备案、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使用粘土砖核定和施工许可证等手续。

(四)竣工验收

这个环节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

1.条件和范围。建设单位具备法定竣工验收条件后,可以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自行组织竣工验收,也可以委托建设管理部门提供竣工验收并联服务,代为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参加验收工作(建设单位可以就全部专业的竣工验收进行委托,也可以就部分专业的竣工验收进行委托)。

2.提供指导。建设单位需要征询竣工验收法定条件具体内容的,市或者区县相关管理部门应及时提供指导意见。

3.受理。建设单位向建设管理部门提出竣工验收并联服务申请,并递交根据参加验收管理部门分袋分装的竣工验收资料。

建设管理部门受理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征求相关管理部门意见工作,向申请人出具正式受理或者材料补正的通知。

4.验收。建设管理部门向建设单位发出竣工验收受理决定书后,要及时通知相关管理部门在13个工作日内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必要时,建设管理部门可以组织会审。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完成竣工验收后,及时将验收意见反馈建设管理部门,未在规定时限出具竣工验收意见的,视作同意竣工验收。

建设管理部门汇总相关管理部门反馈意见,在2个工作日内向建设单位出具《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并联服务意见汇总表》。

5.验收结果。建设项目符合相关管理部门竣工验收要求的,建设单位凭《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并联服务意见汇总表》向相关管理部门领取规划、环保、消防审批意见,领取工程质量验收备案、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等批准文件。部分专业竣工验收符合要求的,建设单位可以先行领取合格部分的批准文件。

验收不符合要求的,相关管理部门在向建设管理部门反馈验收意见时,同时附整改通知书。

建设单位完成整改的,以及试运行、试生产后的验收项目,直接向相关管理部门申请复验或者验收。

五、本方案实施的监督检查

市和区县的监察部门应加强对相关部门实施本方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以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3篇:制定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生态规划;生态城市;城乡规划体系;广州国际金融城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正以一种危险的方式汇聚,严重威胁全球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稳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气候变化给城市及其不断增长的人口带来了独特的挑战。城市规划应该遵循生态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和规律。而以往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反自然”模式不但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因此,需要在传统城市规划基础之上引入生态城市规划概念。

1.生态规划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生态城市规划,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应用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中经济系统与生物系统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达到既能满足人类生存、享受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又能保护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目的。

1.1传统城市规划的局限

传统的城市规划总是先预测近中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然后根据国家人均用地指标确定用地规模,再依此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布局,这一传统途径有许多局限,包括:

第一、法定的“红线”明确划定了城市建设边界和各个功能区及地块的边界,甚至连绿地系统也是在一个划定了城市用地红线之后的专项规划。它从根本上忽视了大地景观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缺乏区域、城市、及单元地块之间应有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第二、城市是一个多变的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用地规模和功能布局所依赖的自变量(如人口)往往难以预测,从而规划总趋于滞后和被动。

第三、从本质上讲传统的城市规划这是一个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事实上是被动的点缀,是后续的和次级的。从而使自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障。

1.2生态城市规划的发展

截至2013年2月,提出以“生态城市”或“低碳城市”等生态型的发展模式为城市发展目标的地级(含)以上的城市共有259个,占相关城市比例的90.2%,并由相关科研机构协助编写了生态城市规划,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由此,国内生态城市建设初步形成以各级行政区域为主体的梯级体系,呈点线面相结合、齐头并进的建设格局。

仇保兴部长“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报告中指出六个方面的转型,其中提到:“高能耗的城镇化到低能耗的城镇化,高环境冲击型到低环境冲击型。”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生态规划已经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在城市建设中发展生态规划是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要求日提高的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实施的体现,在城市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

2.生态规划在城乡规划体系中的应用

2.1生态规划与传统法定规划的衔接

目前生态规划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作为传统城市规划的一个章节,这样生态规划在形式上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但事实上并未与规划本身有机融合。另一种则是由生态学者构建的与城市规划并行的一套生态城市规划体系,独立的生态规划只“围绕生态概念”针对城市生态问题而进行界定性的研究,使得生态规划的过程与结果显得过于专业化而少了些规划应有的政策特色,没有能够很好地融入到传统的城乡规划体系中去。

2.2现代生态规划所应具有的新的内涵

生态城市规划方法与技术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协同性、前瞻性和经济性。各类方法和技术既要反映信息时代的最新成果,与新技术、新产品相结合,又要遵循传统技术体系的要求,与经济社会客观要求和既有的政策体制机制结合。与此同时,还需要尽力改变现有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模式,变传统的串联式为并联式的集成协同模式,避免形成孤立的技术评价体系和规划建设形态。传统的法定规划层面没有针对城市涵盖的各系统、技术和措施进行统筹协调,而生态规划就需要针对规划区,从土地利用、绿色交通、资源利用、能源利用、绿色产业、绿色建筑、综合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生态规划研究。

3.广州国际金融城生态规划项目实例

广州国际金融城位于广州市行政区域的东部,紧邻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是珠江沿线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东进轴与南拓轴的“起点”,也是广州市实施“中调”战略的重要地区。

本次生态规划为金融城构建了从规划到建设到运营全生命周期的完善的低碳生态控制体系,从城市设计低碳控制指引、低碳生态指标体系、绿色建筑设计指引三大方面进行项目过程控制。从土地利用、绿色交通、资源利用、综合环境、绿色建筑五大方面营造出金融城活力、高效、宜居、低碳的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绿色CBD城区,实现了金融城低碳生态看得见、能落地、可量化。本项目是在法定规划的基础上展开研究,有如下几个特色创新的地方:

3.1提出结合法定规划的生态控制系统规划编制方法

本规划从土地利用、能源利用、资源利用、绿色交通、综合环境等几大方面建立广州国际金融城的低碳生态控制系统,提出生态控制指引。配合金融城的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演进,从低碳生态的角度提出优化建议或支撑依据,完善规划方案。

3.2在城市设计方案基础上运用多约束模拟仿真手段指导空间规划

本规划通过对广州国际金融城现状和现有规划设计研究成果有针对性的调研与分析,引入了实地测量(测量相关的影响因素,如区域气象、风环境、热岛、噪音等)、GIS空间统计分析、模拟及实验分析等多种定量研究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鉴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地质、水文、气候、植被、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城镇建设、历史人文等各种空间信息,综合分析能耗、水耗、生态、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空间布局合理性,并提出现状和既有规划的优势和不足。同时,采用相关软件模拟分析,以及实验等技术手段重点分析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围护结构能耗、屋顶绿化和非传统水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为规划设计和决策提供了科学支持和依据。

3.3在控规平台上制定“可量化、可操作、可借鉴”的地块生态控制指标

通过上述几个专项的研究,制定出广州国际金融城可量化、可操作并具有纲领意义的生态控制指标,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路径层和指标层,目标层分为土地使用集约、资源利用高效、交通出行便捷、环境舒适宜人四大方面,涵盖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路径层进一步分解为土地利用、能源利用、资源利用、绿色交通、生态环境、物理环境以及综合七大类共18个指标。作为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出台标准、实施考核与评估的技术依据与基础,同时制定绿色建筑控制图则,将各项低碳生态指标纳入控规指标控制体系,直接用于指导土地开发。

3.4提出以单位建筑面积资源能源消耗限额作为地块控制指标

通过能源利用专项和资源利用专项的研究,将金融城不同地块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水耗指标作为生态城区的规划评价指标,有利于从规划层面抑制广州国际金融城区域的建筑用能与用水需求的过快增长,对于实现建筑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通过广州国际金融城的生态规划研究,可以看出其与传统法定规划在理论,价值观和方法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广州国际金融城生态规划将两者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衔接,重点研究了生态规划的理念如何通过法定规划得到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为生态规划在法定规划的平台上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将来也会有更多的项目会将两者通过其他方式更好的结合,从而将绿色生态的理念在城市建设中进一步贯彻落实,我们也会将这方面的工作继续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沈基清。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2]仇保兴。实施生态城战略三要素。中国建设信息,2010

[3]李迅,等。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研究,2009

[4]牛凤瑞,等。中国城市发展30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第4篇:制定规划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省有条件的市、县都要建设集粮食收购、仓储、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粮食产业园区,条件不具备的地方要引导粮食产业集聚发展。尚未启动的要立即行动,今年上半年必须研究制定规划;已经完成规划的要尽快组织实施,早日开工建设;正在建设中的园区要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建设进度,及早竣工投入使用。到2012底全省力争实现80%的园区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二、活动内容和工作重点

(一)逐县排查,摸清情况。各市粮食局要对所辖县(市、区)和市直企业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园区规划建设最新进展情况,按照准备阶段、规划阶段、建设阶段和完善阶段等四个阶段对号入座,逐一登记。尚未启动园区建设的县要开展自查,分析原因,检查是否存在闲置资产,是否有条件整合资源、置换土地、退城进郊,建设园区。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是对园区准备阶段,即有条件但目前尚未启动的,要抓紧进行资产清理评估,整合资源,制订规划,启动园区建设。二是对园区规划阶段,即经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的,要聘请有资质的科研院校制订总体规划和项目规划。项目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对园区规划进行评审论证,搞好咨询服务。三是对园区建设阶段,即主体工程动工建设的,要帮助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解决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对园区完善阶段,即园区主体工程竣工的,要抓紧配套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生产经营,加强管理,发挥效益。园区建设攻坚活动的重点是:目前尚处于规划和准备阶段的地方,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成立专门的班子,研究制定园区建设方案,尽快启动园区建设。

(三)选好项目,集约发展。园区建设要以项目为依托,企业为主体。要认真分析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把握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研究市场,因地制宜,科学定位,做好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规划,防止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保证园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要把发展粮油加工项目作为园区产业的主要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跨行业发展。

(四)招商引资,加快建设。省局将于今年上半年组织部分重点粮食产业园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各地要积极推荐园区项目,努力促成招商引资项目合作。各地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自行组织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园区及项目建设。要创新招商方式,改善投资环境,搞好项目工程建设招投标。高度重视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提高园区及项目开发建设水平。

(五)采取措施,落实政策。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千方百计为园区建设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搞好协调服务。一是积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和土地部门的支持,加大协调力度,在有限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优先安排粮食产业园区建设用地,同时继续争取落实土地出让金全额返还政策。二是加强粮食产业园区“861”项目管理。省政府已将52个粮食产业园区和粮食加工项目列入“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各地要加强项目建设和投资管理,按照省“861”项目办和省局要求,及时向省局和当地发改委报送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三是积极争取省经委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粮油精深加工项目纳入技术改造“百千工程”项目投资计划。四是积极争取农发行和商业银行等支持,加大对粮食产业园区建设的贷款支持力度。

三、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建立园区建设督查联系制度

省局建立粮食产业园区建设督查联系制度,局领导和有关处室分工包片,定期督查。(粮食产业园区建设督查联系表附后)。各市、县粮食局要明确领导负责,确定责任科室和责任人,上报省局联系处室。

(二)活动步骤和时间安排

1、动员部署。3月份印发活动方案,4月份省局召开动员会,部署园区建设攻坚年活动。各地要按照省局的统一要求,尽快制定园区建设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

2、调查摸底。4月下旬开始,县局自查,各市对所属县开展督查,逐县登记,排出攻坚活动目标任务和时间表。5月份省局联系处室开展一次集中督查。

3、加快推进。目前尚未启动园区建设的县(市、区)上半年必须研究制定园区规划。已经制定规划的要尽快启动建设。

4、统计通报。省局将每月通报一次各地园区建设进展情况,及时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各市、县局要加强对园区建设进展情况统计工作,确定专人负责,按省局要求定期上报统计数字,并及时向省局联系处室上报活动开展情况。

5、总结表彰。各地要认真总结“园区建设攻坚年”活动情况,于12月底前向省局上报书面总结。省局将对一批起点高、功能全、经营管理好的先进园区予以通报表彰。

第5篇:制定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规划;电力规划;关系;处理措施

1 具体问题描述

确定规划范围内城市定位是规划的必要条件,应对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发展定位,收集土地用地现状、电力设施现状布局、规划远景年土地总体规划、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预测和城市发展定位等相关信息。

根据以上收资进行分析规划范围内电网现状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1)变电站数量及变电容量是否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2)原高压电网廊道及中低压电网廊道与规划道路、设施是否存在矛盾;

3)原电网网架结构能不能满足现代城区供电可靠性要求;

4)电网装备落后能不能满足供电安全性要求。

2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依据国家、行业企业以及基层供电公司制定的电网规划、设计和运行类技术导则和规范,以城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上级电网发展规划为基础,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供电可靠率为总抓手,紧紧围绕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做到近期、中期与远期相结合、新建与改造相结合,适度超前,实现配电网规划的前瞻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电力需求,开展《城市电力专项规划》。

具体方法:

(1)遵循电网的发展规律,结合规划区域电网现状,加快负荷发展较快地区和现有薄弱地区的配电网建设,通过增加变电站布点、增容主变、电网切改、更换大截面导线、提高10千伏电网环网率等措施,改善配电网设备的重载、过载情况,逐步消除电网瓶颈,提高供电能力。

(2)积极主动地与各级政府及规划部门沟通对接,取得规划区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数据、总体规划及详细控规,据此预测规划期负荷及用电量增长情况。并将本次规划和储备的电网项目涉及的变电站站址、输电走廊通道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保障电网规划和储备项目的顺利实施。

(3)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按照因地制宜、因网制宜的方针,选择最佳路由、最佳站址,确定效益最佳设计方案;积极将节能的新科技、新措施应用到实际中去,努力提升电网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积极采用大容量变压器、GIS组合电器、大容量导线、同塔双回等先进技术,以达到节约土地、美化环境、节能降耗的目的。

(4)根据负荷预测结果和电力平衡状况向上级电网提出电源点布局建议,将变电站布点在市辖供电区负荷密集地区,使其能够就近供电,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3 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描述

3.1 规划区域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概况分析

――收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详细说明书及电子版配套图纸

――规划城市的详细电子地图

――各种类型建筑的负荷指标参考资料

――变电站、电缆线路综合造价

3.2 负荷预测

――研究分析规划城市的负荷特点

――选择合适方法对规划城市进行负荷预测

――对规划城市的负荷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3.3 高压网络规划

――根据负荷分布预测的结果,提出多种110千伏变电站规划方案以及35千伏变电站规划方案,并优化规划出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的站点及规模

――根据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的规划结果分别进行相应的220千伏变电站选址及定容,并优化规划出220千伏变电站的站点及规模

――确定220千伏变电站及电网的接线形式

――确定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及电网的接线形式

――分别进行110千伏和35千伏电网方案规划,通过对多种110千伏电网方案的综合分析比较确定最优的110千伏电网方案

――通过对110千伏和35千伏电网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确定规划区高压配电网的电压等级

3.4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

――根据规划城市的详细规划资料进行负荷分布预测

――根据负荷分布预测的结果、变电站的规划以及规划城市范围内的用户性质,确定规划城区的供电电压等级

――根据用户性质确定规划城区的电网接线模式

――根据规划城区的电网规划进行电网投资估算

4 对实践过程的思考和对效果的评价

4.1 负荷预测方法

对规划城区进行空间负荷分布预测采用两种方法,具体负荷预测思路如下:

采用负荷密度指标法:

根据规划区详细控制规划,参考各行业负荷密度指标调查结果,确行业的饱和负荷密度指标。进行负荷分布预测,并统计总负荷及分类负荷。完成远景负荷预测之后,对负荷预测结果采用人均综合电量、人均生活电量和负荷密度三个指标进行校核。

人均综合电量校核:依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确定是否和规划城区发展定位相适应。

负荷密度指标校核:规划城区与可参照区域居住区密度水平对比,结合参考地区的用地性质来看,均以工业、居住、商业为主,通过比较,表明负荷预测结果合理,与规划城区的发展定位相符。

4.2 依据《规划技术原则》确定规划城区高压电网、中低压配电网建设类别

高压配电网是否宜采用双环网结构。

中压配电网是否宜采用电缆双环网、单环网结构,开闭所和环网柜供电方式。

4.3 电网规划

依据负荷预测结果,做电力负荷平衡确定220千伏规划方案(新增布点及所需扩建容量)和110千伏电网规划方案(新增布点及所需扩建容量)

4.4 网络规划

本着经济节约的基本原则,依托市政规划要求,根据规划技术原则,规划逐步简化110kV电网接线,确定电力走廊。新建架空线路应根据城市地形、地貌特点和城市道路规划要求,尽量沿原有高压走廊位置布置或对原有高压走廊线路进行更新改造,若确实需要新增高压走廊,应沿道路绿化带、河道、铁路防护绿地架设,对于地块中央或道路上的现状架空线路,应逐步改线至道路绿化带架设或进行电缆入地。

4.5 电气计算

(1)潮流计算结果

规划区110kV变电站的110kV侧母线电压偏差计算,110kV电压合格率计算,变电站负载率、线路负载率计算是否满足供电需求和N-1校验。

(2)短路电流计算

根据规划对开环方案和短路电流的计算分析,得到的110kV变电站短路电流在最大运行方式下110kV和10kV侧母线短路电流是否均在40kA、20kA(规划技术原则)以下,变电站断路器是否满足遮断容量的要求。

4.6 变电站建设原则

(1)符合城市规划用地布局、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和城市景观要求。

(2)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便于进出线,交通方便,给排水、施工、运行方便。

(3)避开易燃、易爆及污染严重的设施和地区。

(4)变电站建设型式新建110kV变电站采用户内式、半户外式,220kV变电站采用全户外、半户外型式。

(5)站址用地指标。

4.7 向政府部门建议

(1)建议本规划全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建成区内的变电站用地一次征用,分期建设。

(2)政府应减免城市电网建设施工期间政府所收取的城市建设相关费用,如破路费、占道费、卫生费等。

(3)架空走廊可结合城市绿地适当预留空间;对于电力架空线入地,按照“谁主张、谁投资”的原则进行投资建设。

【参考文献】

第6篇:制定规划方案范文

司法鉴定标准对确保司法鉴定质量,限制司法鉴定人的随意性,保障其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司法鉴定意见的证据属性,决定了司法鉴定的技术着眼点和程序要求与一般行业有显著区别,所以现有己颁布的相关技术标准在司法鉴定实际工作中不能完全适用,需制定适用于司法鉴定的专用标准及其标准体系。

学者们根据自身的研究领域构建了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结构的司法鉴定标准体系及模型。沈敏等提出司法鉴定技术标准体系的总体构架及建设目标、内容及基本原则,对司法鉴定技术标准如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施体系、保障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制度设计;徐为霞提出司法鉴定标准体系上部是技术标准和方法标准、下部是基本标准的正三角形结构;邹明理设计了文书司法鉴定标准的五大体系;李山桥、曾红彬将司法鉴定标准体系设计为基础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专业标准体系三大模块;齐金勃等构建了司法会计鉴定标准体系,并提出其具体构成内容。

农业司法鉴定是我国司法鉴定工作的一部分,其与法医、物证等司法鉴定有极大的区别。在农业司法鉴定中,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是鉴定程序、鉴定方法、结果分析、鉴定结论的重要依据。我国还未建立系统的农业司法鉴定标准。目前虽己颁布了大量的农业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但远不能适应农业司法鉴定的需要,特别是适用于农业司法鉴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很少,己严重影响了农业司法鉴定工作的开展和农业司法鉴定的质量。

本文在农业司法鉴定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农业司法鉴定的特点(科学性、客观性、综合性、群体性、时效性、中立性、协商性、公益性),构建农业司法鉴定标准体系以及具体鉴定标准。

一、农业司法鉴定标准体系

农业司法鉴定标准体系的构建,以《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家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活业标准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司法部《“十三五”全国司法行政科技创新规划》的总体要求为指引,以规范农业司法鉴定活动全过程为基本前提,体现农业司法鉴定各环节的特点、重点及重要性原则。

依据国家现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农业司法鉴定技术特性,拟将农业司法鉴定标准体系分为管理标准、程序标准、技术标准、采信标准四个子体系,形成农业司法鉴定标准体系框架。

其中,管理标准子体系包含农业司法鉴定机构标准、农业司法鉴定人准入标准、农业司法鉴定文书档案标准、农业司法鉴定环境控制标准、农业司法鉴定质量控制标准等。

鉴定程序标准子体系在农业司法鉴定实施程序规范指导下,包含农业资产价值及损失评估鉴定规程、农业生产资料司法鉴定规程、农产品质量司法鉴定规程、农业环境污染司法鉴定规程、农业有害生物司法鉴定规程、农业知识产权司法鉴定规程、设施农业司法鉴定规程等。

鉴定技术标准子体系包含同一性认定类技术标准、种类(属)认定类技术标准、因果认定类技术标准、程度认定类技术标准、质量认定类技术标准等。

二、我国农业司法鉴定标准体系具体内容

(一)农业司法鉴定管理标准体系

1.农业司法鉴定机构标准。包括主体资格、执业条件、机构名称、组织构架、管理制度、资质认证、岗位及人员、办公场地、实验室条件、通用仪器设备等。

2.农业司法鉴定人标准。包括鉴定人从业资格标准(学历、所学专业、从事专业、职称等)、道德标准、能力标准、职责权限标准等等。要体现农业司法鉴定的综合性和专业性。

3.农业司法鉴定文书档案标准。包括司法鉴定委托书、司法鉴定意见书、延长鉴定时限告知书、终止鉴定告知书、司法鉴定复核意见、司法鉴定意见补正书、司法鉴定告知书、鉴定检验报告、鉴定过程中的鉴定方法方案、各種调查表、调查询问笔录、与法院或委托人的往来信函等。

4.农业司法鉴定环境控制标准。包括实验室环境控制、室外试验环境控制、案件调查条件控制、询问条件控制。

5.农业司法鉴定质量控制标准。包括鉴定程序控制、鉴定人控制、提高鉴定人的法律素养和农业科技水平、鉴定方法控制、选择标准控制等。

(二)农业司法鉴定程序标准体系

农业司法鉴定程序标准子体系是农业司法鉴定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序不但是实体的保障,同时程序也具有其自身的独立价值。因此农业司法鉴定程序标准子体系是鉴定结论质量的重要保证。该体系在农业司法鉴定实施程序规范指导下,根据不同鉴定对象所需要解决的专门问题形成不同的鉴定规程。

1.农业司法鉴定实施程序规范。该规范对农业司法鉴定的委托、委托书的要求、鉴定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委托鉴定事项的审查、受理前的现场调研、作出受理的决定、不予受理的情形、司法鉴定协议书的要求、鉴定的基本原则和程序、鉴定人负责制度及鉴定人数要求,鉴定事项完成后的复核,鉴定人回避鉴定方案的确定、案情调查方法,完成鉴定的时限、终止鉴定情形、补充鉴定的条件、重新鉴定的情形等作出规定。

2.专门问题鉴定规程。在农业司法鉴定实施程序规范指导下,根据不同专门问题的特点,形成农业资产价值及损失评估鉴定规程、农业生产资料司法鉴定规程、农产品质量司法鉴定规程、农业环境污染司法鉴定规程、农业有害生物司法鉴定规程、农业知识产权司法鉴定规程、设施农业司法鉴定规程等。在适用范围、术语及定义、方法及步骤、鉴材的数量和质量、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鉴材的提取保全和存档、样本大小等作出规定。

(三)农业司法鉴定技术标准体系

按照科学合理、简明适用的原则,将农业司法鉴定技术标准体系分为农业司法鉴定专业术语标准、同一性认定类技术标准、种类(属)认定类技术标准、因果认定类技术标准、程度认定类技术标准、质量认定类技术标准等。

1.农业司法鉴定专业术语类标准。专业术语类标准为专业普遍使用并为制定其他标准、规范或规程的基础,具有广泛指导意义。主要包括专业标准体系、专业名词及术语、缩写、代号及符号等。

2.同一性认定类技术标准。同一性认定类技术标准对鉴材在不同时间、地点遗留形成的现状与客体自身是否具有同一性进行检验与评断作出规定。如专利侵权纠纷中技术特征等同认定方法。

3.种类(属)认定类技术标准。种类(属)认定类技术标准根据鉴定对象特征特性认定其种类(属)的检验和评断作出规定。如动植物病原检测,DNA指纹图谱技术,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

4.因果认定类技术标准。因果认定类技术标准为行为与现状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作出规定。如农药(化肥)施用方法和施用量与药(肥)害田间试验技术及评断。

5.程度认定类技术标准。程度认定类技术标准为行为对现状影响结果的量化分析和评断作出规定。如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农业环境污染事故等级划分、农业知识产权损害评估等。

6.质量认定类技术标准。质量认定类技术标准为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质量量化分析和评断作出規定。如农产品质量分级、农作物种子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等。

(四)农业司法鉴定采纳采信标准体系

包括鉴定结论的形成条件,鉴定结论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可靠性、可信度,鉴定结论的可采性及鉴定结论的证明能力等。

三、推进农业司法鉴定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组建全国农业司法鉴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由国家司法部司法鉴定主管部门牵头组建全国司法鉴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农业司法鉴定标准化技术分会。农业司法鉴定标准化技术分会提出本行业标准化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提出制定、修订标准项目的建议,组织制定和管理本行业标准,指导标准化工作,开展有关服务。

(二)加强顶层设计,科学构建体系

农业司法鉴定标准体系是指导农业司法鉴定标准化工作的总纲。在建立农业司法鉴定标准体系时,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突出需求导向,结合当前农业司法鉴定实际发展水平和需求,科学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体现农业司法鉴定特点的农业司法鉴定标准体系。

(三)组织开展标准的研究、制订和修订工作

农业司法鉴定标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难度大,任务艰巨。要组织相关农业司法鉴定专业机构、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加速制定步伐。一是择优支持有基础的农业司法鉴定机构建设农业司法鉴定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专门从事和开展农业司法鉴定标准研究。二是及时开展对当前急需的农业司法鉴定实施程序规范,涉及农业环境污染及损害、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有害生物等专门问题的鉴定规程和鉴定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农业司法鉴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三是加快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农业司法鉴定标准化发展提供支撑条件。

四、结语

第7篇:制定规划方案范文

按照鲁防发[xx年]29号文件的要求,国家人防重点城市和省人防重点市(县)到2012年底前应完成人防工程建设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人防要求规划)的全面覆盖工作要求,我办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门的工作会议,制定了详尽的年度计划,本着“分批实施、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合并进行”的原则,切实完成规划编制任务。现将具体计划汇报如下:

第一阶段(一季度):请示汇报阶段。

按照市局要求,为将此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我办将人防工程建设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写入11年人防工作重点,于年底拟定了汇报方案,并分别向分管张县长、县政府陈县长作了专题汇报,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县长同意开展这项工作,近期将到市局给市局领导和工程科进行汇报。

第二阶段(二、三季度):具体实施阶段。

首先,我办向县财政局书面申请专项资金,县财政局给予大力支持,根据工作量预算所需资金;其次,由人防办主任带队,我办人防工程及地下空间规划项目具体责任人到外地考察学习,了解具体做法;第三,和县建设局沟通,掌握全县建设规划情况;第四,走招投标程序,联系并确定规划设计单位;第五,配合中标规划设计单位,做好人防工程建设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第三阶段(四季度):绘制规划阶段。

根据《平邑县城区地下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平邑县人防工程建设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评审和报批,做好人防工程建设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

人防办规划工作年度计划的延伸阅读:如何写好你的工作计划

第8篇:制定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林业生产;调查规划;设计方案;战略分析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需要相关人员保持严谨的态度,这样才可以保障工作质量,提高我国林业的生产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生态保护力度的提升,原有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策略已经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工作人员要转变工作理念,将林业调查、林业规划、林业设计统一起来,从战略大局出发逐步提高地区林业生产能力,使其在生产过程中既能保证林业生产效率,又可以确保当地生态环境,真正达到“双赢”,为我国今后林业长久发展提供战略保障。

1 林业生产中调查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对调查规划设计认识不充分

林业生产中的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容易受到不同影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开展相关工作时需要做好充分认识,这样才可以确保工作质量。但现实中,许多部门和人员对工作认识不充分,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导致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到未来我国林业的发展方向。

1.2 规划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林业生产中的调查规划设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确保林业资源质量。而实际许多地区的林业生产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比如,队伍不稳定、队伍年龄偏大、思想相对保守,制定的林业生产方案无法与实际发展状况相符,降低了林业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不利于林业的长久发展。除此之外,一些人员职业素质不高,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发挥自身作用,经常出现懈怠、偷懒现象,导致调查数据失真,进而影响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不利于整个林业生产的进步。

1.3 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环境较差

林业生产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环境较差是影响林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许多员工因为工作环境较差不愿意呆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通常情况下,这些技术人员要长期在野外进行高强度工作,作业面积不仅广阔而且难度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但得到的回报相对较少,从而降低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1.4 受经济和社会双重条件制约

受经济和社会双重条件的制约,导致林业生产的调查规划设计工作质量不高,主要是因为这些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和政府拨付的资金无法保障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再加技术设备落后,得到的数据与实际差距较大,制定出的规划设计达不到未来战略目标,降低了林业发展水平。

2 提高林业生产调查规划设计的战略方案

2.1 提升调查规划设计的重视度

在开展林业生产调查规划设计时,首先需要提升对这些工作的重视度,相关部门要给予他们政策上的支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岗位上发挥自身作用,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然后从本地区的林业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制定规划设计方案,推动林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还要提高林业生产中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的待遇,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可以积极参与数据搜集整理以及整个方案的规划设计,并利用好现有的林业资源,减少林业资源的浪费,最终实现我国林业生产的可持续、生态化发展。在制定调查规划设计方案时,还要广泛征求意见,从市场角度看问题,提高这些岗位的待遇,增强对技术人员的吸引力,比如,为他们配备专业的通讯、测量设备和劳保用品。

2.2 增强调查规划人员专业素质

要想提高林业生产调查规划设计战略方案水平,就要增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让他们在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搜集和整理更多精确数据,找到科学发展林业生产之路,最终实现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设计方法,拓宽他们的设计规划思路,按照国家发展要求进行规划创新,从整体上提升林业生产水平,增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活力。其次,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比如,如何使用测量仪器、如何进行规划设计、如何开展数据分析等。培训过程中保持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让调查规划设计人员在掌握技术的同时放松身心,提升培训知识的吸引力,以达到培训目标。最后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工作过程中充满责任心,确保工作质量,为今后我国林业生产发展提供帮助。

2.3 创造良好的规划设计环境

林业生产中的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强度较大,工作环境相对恶劣,未来发展中相关部门应改善现有工作条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调查规划设计环境,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获得满足感,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就要从他们的工资待遇人手,比如,设计科学的薪酬体系,增加他们的福利,提高人身安全保障度,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除此之外,林业部门还要转变传统的生产作业方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帮助规划设计人员制定出完善的林业发展策略。比如,采用3s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后期数据处理技术等,实现工作的系统化、流程化,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节省人力物力,实现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4 提高林业生产规划设计投资

林业生产中的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才能确保林业发展质量,扩大我国林业面积,拉长林业生产产业链,增加相关产品的附加值。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政府部门要做好林业生产预算资金划拨工作,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制定相应的拨付计划,给予林业部门充足的发展资金,这样才能达到林业生产目标。比如,积极更换调查规划设计中陈旧的设备,积极引进先进的调查方法和规划设计策略,并结合本地区实际状况调整发展方案,降低林业产业市场发展风险。林业生产部门内部也要合理分配相应资金,做好科学的生产投资计划,提高整个部门的待遇水平,调动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的工作热情。

第9篇:制定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系统工程 软件工程

作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决策者。众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无不表明,其成功的关键是能否构建出适合企业特点和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简称HRMS)。笔者认为,企业HRMS的建设如果要取得成功,必须从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角度加以研究和实施,其参考步骤如下。

澄清认识,规划为先

HRMS是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战略、方法的融合,即信息技术对HRM的渗透而产生的战略与方法再造,因此它绝对不是纯粹的 IT 项目。企业应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将HRMS规划与其他IS规划一道纳入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的过程,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信息技术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才能应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变化,从而提高HRMS实施的成功率和服务水平,延长系统应用的生命周期。合理的HRMS规划可以参照以下步骤进行:

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并组织相关培训。HRMS规划领导小组应该由组织的主要决策者之一负责,其成员包括人力资源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的业务骨干、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系统分析设计人员,通过培训使其了解HRMS相关专业知识并掌握制定HRMS规划方法。

全面收集和整理规划信息。进行HRMS规划时需要使用的信息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信息、劳动力市场信息和现有人力资源结构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归类和汇总,为HRMS的规划准备好“原材料”。

确定规划性质和期限。HRMS规划需要根据组织规模、管理规范化程度以及产品/劳动需求等基本情况确定规划的年限和具体方法,以明确规划的性质和适用范围,进而合理地选用规划辅助工具或软件。

约束条件分析。对HRMS的目标、开发方法、功能结构及财务状况等逐个进行分析后,根据组织自身的财力、人力及物力等诸资源的现状和限制,将HRMS建设的约束条件一一定义出来,为其目标的制定识别障碍。

明确目标和基本结构。确定HRMS的建设目标,诸如应具备的功能、项目服务范围和项目建设质量等,给出其初步形态和基本框架,为项目的分析和设计指明方向。

拟定开发方案。选定优先建设的子项目,确定项目建设的总体顺序,制定较为详细的开发策略,明确具体的开发方法,估计项目成本和人员需求并列出建设进度表。

详细调查,全面分析

HRMS的建设无论采用信息系统开发常用的结构化方法、原型方法还是面向对象方法,对系统的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HRMS分析就是对要建设的项目进行系统、结构化的研究,分析HRM过程并提出优化和改进的思路和逻辑方案/模型,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论提供了系统分析的科学步骤和工具: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HRMS可行性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项目建设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是否满足,当前项目建设队伍的能力能否满足系统需求,项目建设经费能否及时到位,项目的经济效益能否达到或超过支出等。此外,可行性分析的结论应明确指出项目建设是立即进行、暂缓通过还是根本不行,为后续工作指明道路。

业务及数据的调查和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通过分析验证后,就应该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结构、职能和业务流程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组织结构图、管理功能图和业务流程图等图形分析工具或相关软件描述相关静态或动态的管理信息,了解组织内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以发现其不合理甚至错漏之处,进而为优化业务提供条件。为了有效地引入信息技术辅助管理,还应借助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判断树/表等工具将管理数据和处理过程抽象地独立出来,发现并解决数据流通中的问题,为后阶段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系统和设计相关功能模块处理过程奠定基础。

系统化分析。在对组织原有的管理业务流程、管理职能、数据及处理过程等做了详细描述和认真分析以后,就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以确定HRMS的功能子系统及其数据资源分布、数据处理流程和数据处理方式。本阶段的工作可以使用系统化的聚类分析方法即功能/数据分析法,通过建立U/C矩阵,检验HRM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无冗余性,进而确定系统的逻辑功能、模块划分和数据资源分布状况。

逻辑方案的建立。逻辑方案是指经过系统分析和优化后,系统拟采用的管理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系统的业务流程及业务处理工作方式;系统的数据指标体系、数据流程及计算机部分描述;系统逻辑结构和数据资源分布方式;系统在各业务处理环节拟采用的模型或算法;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制;开发资源和时间进度估计等。由于逻辑方案不同于计算机配置和软件结构模型等实体结构方案,因此在构思此阶段时要保留一定的柔性。

系统分析阶段必须形成分析报告,其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部门基本情况简述、系统目标和开发的可行性、现行管理状况及系统的逻辑方案。报告形成后,规划领导小组必须对逻辑方案进行严密论证,尽可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和疏漏,对有争论的地方应重新核实资料或深入研究。

系统设计,科学选型

HRMS系统设计/选型的实质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和物理设计,建设项目的物理模型,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本阶段可以参照系统工程理论中结构化的设计方法:

总体结构设计。总体结构设计就是对系统总体框架和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宏观设计和规划,主要工作是功能结构设计和系统流程设计。以结构化和模块化的思想为指导,借助功能结构图和系统流程图,可以将系统分解为功能单一但相互联系的模块,并详细描述出各模块之间的数据关系,用于表述系统处理过程的大致设想。

代码设计。代码设计是利用数字、字母或相关符号的组合来替代各类不同形式的管理信息,便于后面的计算机处理。通过设置信息的分类、编码和校验机制,可以在系统和使用者之间提供一种规范的、高效的交流工具,从而使很多的计算机处理变得十分方便和简单。

物理配置设计。此项工作就是在综合衡量系统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并明确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在配置物理设施时,首先要注意严格依据规划和分析的结果决定系统配置,其次要考虑设计方案实现的可能性和技术的可靠性。

输入输出设计。I/O设计是系统与用户之间交互的纽带,决定着人机交互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其内容主要涵盖I/O内容设计、格式设计、方式设计、设备设计及用户界面设计等。

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本阶段的设计任务就是根据数据的用途、使用要求、安全保密规定等特性决定数据结构、载体和权限等一系列问题。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利用规范化模式和关系数据模型设计系统的数据指标体系和数据库的关系结构,然后确定网络环境下的数据资源分布,最后定义数据安全保密级别和权限。

模块功能与处理过程设计。系统设计的最后一步,也是涉及具体业务处理过程最详细的一步,是编写程序实现系统的基础。结合前阶段的分析和设计成果,使用层次模块结构图、HIPO图、结构化算法描述语言等工具,具体设计出系统所有模块的功能和处理过程、步骤及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

设计工作结束后,要提交系统设计报告,其内容主要包括系统总体结构图、系统分类编码方案、系统设备配置图、I/O设计方案、数据库结构图、系统处理流程图和设计方案说明。系统设计报告是设计阶段的最终成果,也是下一步系统实施的基础,一旦设计通过审查,整个项目的建设便可以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周密部署,顺利实施

实施是项目建设的最后一个阶段,其实质是将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系统和组织内加以实现。由于牵涉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实施HRMS之前有必要制定周密的计划,以保证其顺利进行。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

物理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按照系统总体设计和物理配置方案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和供应商,安装并调试计算机系统,连接和测试计算机网络;按照数据库设计要求搭建数据库结构。

程序设计与调试。程序设计应该遵照可靠、规范、易理解和易维护的目标,选用恰当的编程工具和设计方法完成计算机程序的编写。紧随程序设计的工作是程序的调试,即在计算机上以各种可能的人力资源数据和操作条件对程序进行试验和检测,尽可能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使其符合设计的要求。

基础数据整理与人员培训。项目建设组应该注意采用统一规范的方法、手段和渠道将组织的人力资源数据整理并输入系统内,与此同时进行的还有操作人员和用户的培训,其主要内容应该集中在系统操作方式和流程、操作注意事项、可能的故障及其排除等方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用户更有效地参与系统,加强用户和分析设计人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系统试运行及切换。系统试运行实际上是程序调试和检测工作的延续,它通过初始化后输入原始数据让系统运行并记录和核对系统输出,以测试系统运行的速度、可靠性并发现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将通过试运行的系统应用到组织中去替代原有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操作的过程就是切换,不同的组织可以根据时间、费用、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采用直接切换、并行切换还是分段切换的方式完成系统的平稳过渡。

系统运行维护及评价。系统日常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管理机构的运行、基础数据的管理、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和维护等;此外,系统运行状况怎样、绩效如何、对组织的影响有多大等问题都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加以衡量,并以此为维护、更新和进一步开发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黄梯云,李一军. 管理信息系统(第3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焦静. 给e-HR找一个理由[J].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