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培训感悟范文

初中数学培训感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培训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培训感悟

第1篇:初中数学培训感悟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生;学习策略;教学方法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显得尤为短缺,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教学阶段大多采取“大班制”的教学方式,甚至个别地区一个班级的学生多达八九十人。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教育背景存在较大差距,如果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会使数学优生产生“吃不饱”的感觉,在课堂上几乎不听讲,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1初中数学优生教学现状

1.1关注度不够

根据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初中数学教师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中等学生身上,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习题等大多针对中等学生,对数学优生的关注较少。由于优生的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在短时间内即可掌握,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远不能满足优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时主要针对班级内的大多数学生,问题难度和广度都不深,课堂问题和作业难度对于数学优生来说没有针对性。初中数学教师的上述做法久而久之会让数学优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上出现不认真听讲、不及时完成练习等情况。

1.2数学优生类型不同

数学优生分为不同类型,主要由出类拔萃型数学优生、兴趣驱动型数学优生以及刻苦努力型数学优生三部分组成。出类拔萃型和兴趣驱动型数学优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为浓厚,内在动力也更强。但刻苦努力型数学优生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升学压力或满足自身的荣誉感,学习兴趣未必浓厚。无论是学习方式上还是学习习惯上出类拔萃型和兴趣驱动型的学生都要优于刻苦努力型优生,因此在教学时也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种类数学优生的需求。

2初中数学优生的学习策略和教学对策

2.1加强情感交流

数学优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领悟能力要强于普通学生,教师在教学时既要以多数学生为主,同时还要兼顾少部分的优生,以提高整个集体的数学水平。因此数学教师应秉承“激励为主、加强交流、构建情感教学”的教学原则。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较为敏感,教师如果不加大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会让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充分交流,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交流的过程既是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此外,还要加强优生与优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让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满足感和自豪感,继而激发优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优生的学习成绩。

2.2备课的基本策略

备课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充分备好每一节课,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备课过程中既要考虑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教学需求,还要兼顾部分数学优生,主要从备教材、备学生以及备教学形式三方面入手。首先是备教材,教师在具体备课之前需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教材着手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最好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问题和习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基本需求。其次是备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个性,从学生入手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更要加大对数学优生的关注度,全面提升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是备教学形式,不同类型的优生偏爱不同的教学形式,出类拔萃型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教师只需简单的辅助和指导即可。兴趣驱动型优生喜欢一起探讨,教师可在课下或部分课堂时间与学生探讨数学问题。刻苦努力型优生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希望每个问题都能得到详细的讲解,因此教师要加大对刻苦努力型优生的关注度。

2.3课堂教学的基本对策

三种不同类型的优生学习需求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学内容、提问方式和练习题目也应有所差别。第一是教学内容方面,即便是同一个问题教师对优生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别,对于刻苦努力型优生而言,只需要掌握所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可。而对于其他两种类型优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和开阔,因此对这两种类型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以便更好的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是提问方面,在对刻苦努力型优生提问时要更多的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其他两种类型的优生而言,提问的问题最好以发散型和创新型为主,以拓展这部分学生的思维。第三是课堂练习方面,教师在选择课堂练习题目时就要做到心中有数,理清哪一层次的学生适合哪一类型的题目,尽量选择有梯度的练习以适应所有学生。当然,教师也可以选择几道思考题或附加题,满足优生练习的需求。为了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让优生上台进行知识讲解,让优生在讲解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同时还能增强优生的学习兴趣。

3结束语

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初中数学优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需要加大关注力度,从数学优生的需求出发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应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出发,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初中数学优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优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巧云.如何辅导初中数学“学优生”[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刊),2014,(2):76.

第2篇:初中数学培训感悟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性 策略

要想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师必须加强对数学教材的深入研究,改变教学观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来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能够不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其具有较大的逻辑性,学生在学习中会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能够提升备课的有效性,以此来不断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潜力,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首先教师要有效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有效教材内容,有效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其次就是确定教学内容,以此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最后就是要关注学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以及教学的难点所在,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同时让学生在一堂课结束后能进行总结,了解到自身所学的知识。另外,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工作,可以根据数学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教学策略的有效调整,从而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提问策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主动学习,从而来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要具有启发性,以此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不断促进学生进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来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思考。首先提问要具有针对性,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从而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同时教师在提问中要注意能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在学生回答之后能够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以此来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以此来充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三、设置有效的探究性活动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有效的探究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教学交流思考,从而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相似三角形性质”的教学中,在进行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做两个相似三角形,比例为1:2。并且为学生设置有效的问题探究情景:王师傅按照图纸制作了一个三角形零件,图纸与实物的比例为1:2,王师傅在制作之后仅仅是测量了他们的边长比例为1:2,便很确定的说零件符合设计要求。同学们,你们觉得王师傅说的对么?图纸与实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怎样去证明比例式呢?这样教师为学生设置有效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并且根据手中的三角形进行分析,从而来了解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并且分析去证明三角形相似的过程,从而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四、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所在,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首先教师可以将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来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得到提升,从而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好胜心进行教学,初中生处于成长的阶段,好奇心以及好胜心较强,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游戏以及竞赛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设备来进行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简单化,利用多媒体将函数的变化过程,曲线的左边变换以及立体几何等知识进行直观的展示,这样将有效吸引学生,并且促进学生直观进行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来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五、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式,结合学生的特点,设置出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而来带动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有效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J].中国培训,2015,(08).

[2]李戈.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践行探研[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

第3篇:初中数学培训感悟范文

一、教学目标应伴随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节课,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一节课要做什么,要达成什么目标,教师要了然于胸,不然就会如同大海中航行的船只突然失去目标迷失方向。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要对这一节课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较好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组织教学。在开学之初,教师要制定一个长期有效的学期教学计划,并且在设计每节课的时候,要根据每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能仅仅围绕教材的条条框框,还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地创新与重组。全面分析教材的结构,灵活运用教材。在每一节课教学之前,教师要能够跟学生一起“预习”,跟学生一起总结出学生心目中的重点与难点;在课下,教师要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总结,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要布置好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为学生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自学目标,为下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都更加高效。

二、让数学教学体现生活化

生活和数学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是一门应用很广的学科,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研究方面,数学的重要性都是显而易见的。数学知识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工具,教师必须巧妙地运用这一点,在课堂上尽量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加富有“人情味”,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不单单是一些数字的组合,而且是能够切实解决生活问题的有力工具。如,某通讯公司为用户提供了三种话费使用方案:“方案一是月租费20元(含免费通话200分钟),基本通话费0.2元/分钟;方案二是月租费50元(含免费通话600分钟),基本通话费0.2元/分钟;方案三是月租费5元,来电显示费5元,基本通话费0.2元/分钟。”如果你的家长正面临着这样的选择,你能否为家长提供合理的建议?学生对这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并且展开激烈地讨论,然后会凭自己的直觉说出哪个方案好。在此教师要提示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计算一下,究竟是哪个划算,这样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三、让电化教学走进教学课堂

第4篇:初中数学培训感悟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初中数学

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模式下,我们的教师、学生是否作好了准备?我们的教材又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操作便利?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与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呢?

1 信息技术与现行教材的整合

在此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

1.1 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整合

现行教材中,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非常注重了情境导入,并且在教材里有了许多人文性的知识。这对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学生利用网络补充与之相配的课程资源,对拓宽学生的视野、思维都很有帮助。我是一名农村初中的老师,在教学中也会发现一些情境创设大多是按城市学生的思维来设计的,农村学生感到非常陌生,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重新设计情境,设计一些离本班学生现实生活最近的材料,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从三个方向看》一课中,我舍弃了书本中的情境导入,采用当时雅典奥运会中刘翔110米栏的决赛图片,那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激动场景。在导入中我问了两个问题:(1)在这几幅图中你最能看出刘翔处于领先位置的是哪几幅?(2)这个镜头是从什么角度拍摄的?学生立刻就能感会到从不同方向看的作用。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本课知识的实用,从而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

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人文关怀,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更具人文性,使数学教材生动的“活”了起来。

1.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教学《走进图形世界》单元时,教学主要内容是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展开研究图形的形状、构成、特征和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识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丰富的想象能力。课前,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求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中利用网络查找各种几何图形。上课时,教师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将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学生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计算机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了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性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1.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是开放性的、全球化的;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是刻不容缓的。

如在教学《字母表示数》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以课件形式出现,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到的不同层次知识在计算机上有选择性的完成练习,同时在课件中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答过程,通过计算机在屏幕显示,进行交互性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局域网教学软件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再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室,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是: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练习,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面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而多媒体环境的直观、互动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相结合,使得学生很快明确了操作目的、方法,并画出最终图形,从而快捷、有效地解决这一课的难点。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资源开发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教学中,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资源开发。这需要教师潜心钻研,积思广益,博采众家之长,与信息技术人士合作从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感悟出构建学生学习需求的小型模块应用系统。但系统要相对较小,且要能很方便地解决数学问题。不但教师要能够会用它,而且也要能使学生易上手操作。

2.1 建立网络课件库:这里的课件既要面向教师又要面向学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可使用的与教材内容相搭配的课件,使教师的教学模式、资源需求等都随之变化。还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减轻课堂教学的负担。

2.2 在线教学平台:当然这里指的是符合小范围的教学应用小平台,教师通过一两个页面就可以把所授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网络学习资源、探究方式提供给学生,使教师轻松地解决了网上课程的设计。

2.3 数学题库:收集教师们日积月累的各种题目,构建题库,进行相关资源的共享。可以使教师们省去大量的设计作业的时间,同时面向学生开放,即可以使学生见识更多的题型,进行选择性练习,又是对苏科版数学教材练习量不足的一个扩展补充。

3 信息技术与初中学科整合所要注意的问题

在“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3.1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学生,往往因相关计算机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这就需要师生在教学中相长。

3.2 从数学学科的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能为用计算机而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要尊从实际、注重实效。

3.3 缺乏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专业性过强,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乱、破碎。要想找到一个现成的贴合本课教学内容的课件是一件比较难的事,这是因为相关配套资源的不足。教师们也很清楚如果自制课件,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课件开发知识,二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本人从自身实际出发认为作为教师必须掌握PPT的制作,这在相关教师培训中有要求,作为数学教师还应该掌握“几何画板。

3.4 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的指导。很多农村一线教师长期没有培训的机会,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还有一批从事几十年工作的老教师,他们当中的一部分甚至还不清楚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第5篇:初中数学培训感悟范文

关键词:数学;反思;情境

国内外对反思及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大都是对反思的含义,理论基础,以及反的过程、模式等方面对反思进行研究,有较强的系统性。本文是对一所初中学校的所有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的进行的个案研究,从个人主观角度并结合相关的教学反思理论对该校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时间、内容、类型、深度、方法五个维度行分析研究。从教学反思的时间上划分,将教学反思分为教学活动前的反思、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教学活动后的反思;从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上划分,将教学反思分为对教材的反思、对学生的反思、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从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类型上划分,将教学反思分为数学教师个人的反思和教师集体的反思;从反思的深度上划分,将数学教学反思分为技能性反思、实践性反思、批判性反思三种反思;从反思的方式上划分,将教学反思分为观察反思、教后札记反思、课堂实录和对话交流反思几种方式。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利用反思促进教与学。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促进自己专业成长。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如何才能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我们又该反思教学中的哪些内容呢?

一、情境创设

几乎每节课的教学都是从“创设情境”开始。情境创设又有“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歌曲情境”等等。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一个好的“情境创设”,是一节好课的开始,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情境创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怎样做效果会更好,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

二、自主探究

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参与教学的重要基础。

三、学生活动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让学生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反思中,教者要从课堂实际出发,反思小组是否真正有效地合作。很多老师上课会先提一个问题,然后让小组讨论,却不关注学生的动态,殊不知,很多活动是虚假的活动,是没有实效性的、为了活动而活动的活动。

四、数学建构

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个体进行能动的思维、富有特色的理解与加工,并把新知识纳入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出新知识与新方法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体系。反思中,教者要思考,建构知识的结构,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尽量有效、简洁地构建本节学习的新知结构。

五、拓展运用

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层次与序列,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创新的快乐。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如何想出来的?你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更好?

六、归纳小结

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否则,我们就会错失一个提高的良机。此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同时,教者要适时引导,归纳全面。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常常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教师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学会反思,要经常思考怎样去教学才最有效果,然后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虚假的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最后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1)转变该校初中数学教师观念,认识教学反思的价值。(2)加强该校教师培训,帮助初中数学教师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3)加强该校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初中数学教师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养成。

参考文献:

[1]申继亮,刘家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华东师大学报2004,(3).

第6篇:初中数学培训感悟范文

2018年12月3日我县各个中学数学教师在我县梧桐中学参加了中学数学教师国培活动。培训工作在新疆教育学院初中数学组负责人李新华老师、雪松中学教师乃吉米丁、原八一中学教师郑启明老师等人的领导和精心组织下顺利开展,并取得阶段性的成功。

本次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构建适合我县研训一体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更好的提高我县各学校教师教研、专业授课、课堂组织等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对数学教研的主动性、创新性和执行力,切实有效的提升我县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在这三天的培训中我们听取了我县各个学校教师及专家精彩的授课,课堂中各位老师都展示了自己优良的教学能力。课后我们我们开展了评课、磨课、二次授课等。在评课中每一位教师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点评,在这次培训中我也对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首先,教学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门艺术。第一、教师授课能力及课堂的应对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刚刚进入教师岗位的新教师,日常课堂教学我们往往忽视了基本知识,许多知识体系没有连贯起来,因而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深,没有掌握知识的重点。第二,教师的授课方式存在问题,教师的授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好的教师能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牢牢牵引在课堂和对知识的思考上。正如,乃吉米丁老师关于教学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我深有体会。课堂是我们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是信息的直接交流。我们往往重视了教的过程,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应该强化这些基本功,课堂上只有老师和同学的双向配合才能真正达到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第7篇:初中数学培训感悟范文

     一、课堂上要让学生学得“快”又要学得“乐”

     做一个动脑的教师,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孩子们减负了,教师心情也好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促进学生一时的发展,不只是以学生暂时取得的好成绩为依据,更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自主。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注重课堂评价来促进有效教学

   数学课程设置多以游戏为载体,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为目的。我们老师应用一切可能的方式,通过课堂把孩子们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良好兴趣。对孩子们课堂上学习行为过程作为评价重点,孩子们在课堂上每一个好奇的行为,“分神”的表现,老师都应正确对待,不能用批评的语气、蔑视的眼神,过激的行为扼杀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

   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使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也反思了自己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8篇:初中数学培训感悟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下 初中数学 教学感悟

一、新课程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平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教材在编排上考虑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使学生在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二)、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生活事例,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现实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实际生活“数学化”的过程。

(三)、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二、新课程下教师角色需要转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二)、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课堂教学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三)、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是社区中的一座“象牙塔”而与社区生活毫无关系,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阙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也要求变革。

(四)、由面向全体学生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

在主体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下,教师面对的是复杂多样,层次不一的学生。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三、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实践。

通过几年新课程的教与学,我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一)、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语言,在知识的传授上,我始终以数学语言为主线。它包括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几何语言等,对某些文字语言难以理解的概念,我就用几何图形、实物给以讲解,等学生理解后,再进行模式化,再用符号语言加以表示。对一些数学专用名词采取多种方式耐心给学生解释。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根据初一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以趣味性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借助趣味性材料(故事、谜语等)可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内容的情境,从而积极地主动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运用变式重置问题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知道,只有注意问题情境的新颖性,才能吸引学生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地去重组知识,而不是从死记硬背的角度,让学生进行重复记忆。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责怪学生考试记不住,一算就错,实际上是学生不会演变和识别。知识重复的最好办法是演变和变式。

3、开放设置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思维;也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与交流协作能力。

(五)、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学科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困惑和思考。

由于新课程标准实施不长,新的教材只能同步供应,加之知识体系和数学思想的呈现方式是螺旋上升的,因此,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及完整性教师无法把握。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困惑:

1、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双基,新教材在例题选择方面遵循了这一原则,但在习题配备上没有满足这一要求。

2、新教材在编排顺序上有时会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无所适从。例如,勾股定理,平方根,二次根式。

第9篇:初中数学培训感悟范文

一、强化学科建设

(一)突出学科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要结合校情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予以切实的保障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整体办学实力。

(二)建立学科建设的指导、监管和激励机制。1.教科室要加强对学科建设的指导工作提供专业上的支持。2.各职能部门加强对学科建设的检查、监督、管理和评估。

3.建立学科建设激励机制。

(三)要把学科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培训、观摩、研讨、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和课程实施能力实现学科教与学的观念、思路、策略、方法与技术系统的构建。

二、重视教师发展

校长要充分的认识到:校长有一项根本任务——促进教师的发展。而教师发展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教师整体发展二是教师个体发展。

(一)推进教师整体提高

1.规范常规教研:针对当下许多学校教研组功能弱化、备课组功能的泛化的现象我要求必须规范常规教研。首先要明确教研组备课组的分工。教研组侧重谋划整个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一要研究学科共性问题搞好校本教研;二要注重教师引领做好专业指导促进教师成长;三要开展主题活动创建学科特色形成健康的教研文化。备课组主要研讨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切实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一要开展好集体备课;二要做好课例研究研讨教学策略;三要开展听评课活动;四要统筹教学进度组织阶段检测命题。其次加强常规教研的督查。要求教研组、备课组教研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计划、定内容。

2.开展学科培训:充分挖掘整合校内资源发挥名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师群体迅速成长。

3.组织教学交流:作为校长应该带着开放和发展的眼光对学科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给予大力支持。一方面“请进来”定期邀请相关学科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来校指导、交流扩大视野;另一方面也“走出去”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层面的外出交流活动。

(二)关心教师个体成长

1.鼓励自主研修:教师的个人研修与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我们积极倡导教师读书活动制定了《教师读书活动方案》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教师边读边悟增强了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交流读书心得教师们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

2.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作为校长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从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予支持。让教师走进理论与实践、思考与行动、学习与发展的专业生活步入高效的工作轨道。

3.巩固“青蓝工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学校不断创新充满活力校长必须做好青年教师成长培养与创优工作。我校通过实施“老带新”结对帮扶举办青年教师讲座开展青年教师成长展示课、课堂教学大回访、课堂教学专题调研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区县、市级、省级赛课活动等对青年教师不断打磨、鼓励使之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长为教学骨干、名师。

三、狠抓学科课堂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有智慧、有眼界、有境界的校长会明白:要创建学科教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聚焦课堂狠抓课堂。

(一)开展课堂调研。我校定期开展教情、学情调查以及课堂教学专题调研及时总结形成调查和调研报告在教学教研会议中交流探讨和教师交换意见通过“实践-改进”、“再实践-完善”的循环过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二)落实课堂督导。教科室将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安排落实到教学的每一天确保天天有人深入课堂督导听课。严格按照“选班选课—听课记录—集中评议—交流意见—总结通报—资料归档”的程序进行做到有序安排、及时交流、全面总结。同时坚持常规督导和专题督导相结合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三)抓好课堂常规。围绕教学全过程的“备、讲、作、评、辅、考、反思”七个环节抓好课堂常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四)构建高效课堂。要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持续发展、优质发展实现教育教学的最大收益必须构建高效课堂。我校从三年前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效。

1.构建了高效课堂的总体模式:“导学引领自主互动”。

2.“十字”总体要求:“自主、低负、高效、灵活、创新”。

3.“四十字”建模策略:“先学后教导学引领;学生自主师生互动;注重思想指点方法;精讲巧练照顾差异;发展思维共同成长。”

4.“六条”规范:预习指导习惯化、课堂教学特色化、课堂训练优效化、课后反馈多样化、学法点金方法化、板书设计美观化。

5.“八条”评价标准:一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二看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三看学习状态、参与状况;四看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五看课堂氛围、情感熏陶;六看发言人数、回答质量;七看教学环节、学法指导;八看思维训练拓展延伸。

(五)开展课堂教学展示、观摩、研讨活动。我校开展了组内公开课、循环研究课、优质课大赛、骨干教师示范课、新课改示范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献课、高效课堂集中展示与研讨课等引导教师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优化课堂。

四、关注教学科研

(一)定期举办教育教学论坛。为校本研修的应用、推广、拓展搭建专业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在实践中不断感悟在总结中不断提升在活动中不断成长成为思考型的、智慧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