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逻辑思维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逻辑思维能力
什么是逻辑思维呢?它具体包含哪些内容?逻辑思维这一体系,早在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已经建立。追溯其原因,主要在于逻辑思维对其它思维具有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因为逻辑思维是多种思维中最基本的形式。根据现代逻辑思维的定义,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逻辑思维的形式主要是概念、判断和推理。逻辑思维的方法有归纳和演绎,比较分析和综合,以及从抽象到具体,从具体到抽象等等。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二、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可操作性
(一)高职英语课堂的特点
英语课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每学期180-220个学时的课堂学习保证了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持续性。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里提出,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五项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发展不同形式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不同的逻辑思维方法提供了可能的环境和机会。
(二)英语文章的阅读特点
英语文章本身具有逻辑特点。绝大多数的英语文章都是由一个个主题句和一个个发展句组合而成,它们的组成并非随意地堆砌,而是有逻辑地,有意义地组合而成。英语文章的逻辑关系随英语文章的不同文体而有所不同,比如在记叙文中通常使用时间顺序或地点顺序来组织文章的结构;在议论文中使用对比或类比来组织文章的结构;而在科技说明文中则会使用大量的例子来进行阐述将要说明的具体物体和事情。另外,英语文章的句际关系也存在有逻辑关系,一般认为句际关系有如下类型,即总分、并列、层进、顺序、因果、对比等关系。有人说:写作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过程,而阅读是通过语言来发现思想的过程。所以说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我们需要跟随作者的脚步,学会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和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可见,英语文章阅读的过程就是一次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
(三)英语词汇的特点
英语词汇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据统计,《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就收录了301,100个主词汇。这么多的英语单词并非都无规律可循,有许多新的英语词汇是在以往的词汇派生、合成的基础上产生。所以说英语词汇的构成具有逻辑特点。比如:Microsoft是由前缀Micro和soft构成;再比如blackboard是由black和board两个单词根据它们各自所指代的意义合成;再比如英语前缀un-,dis-都包含有否定的意义,英语后缀-or,-er都包含着人的概念;还有一些英语词根都有着本身的意义,比如-cade-,包含有落下的概念,而-trans-,包含有“横过、穿过”的概念等等,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对单词进行拆分记忆,通过词缀和词根分析和类推一个新的单词的意思,这个过程同样也是一次逻辑思维推理训练的过程。
三、如何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让学生思维训练在英语课堂上成为一种习惯
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情境,给学生以分析总结、归纳比较和演绎推理的机会。只有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时,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训练经过反复地练习成为一种习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运用概念教学、是非判断教学和推理教学,比如单词的拆分,文章的分段,文章主题的寻找,口语场景的即兴对话等等。通过有效地练习,从整体到局部,从分析到综合,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立场,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不同的思维方法,进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二)思维训练的活动目的明确、结构清晰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处理,就“最近发展区” 的原则,确定训练的目的,诱发学生的思考。所设计的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不能节外生枝、画蛇添足。比如,笔者曾遇到这样的一个课堂,在一节英语应用文(书信)写作的课堂上,教师设计了一个用归纳的方法,同时给出好几封信,启发学生主动地去总结书信的格式,但是她却错误地放入一封特殊格式的信件放在一起去让学生总结。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混淆了学生的思维,找不到同一性,无法把本质的、一般的东西总结出来。杜威曾这样说:思维的价值本身不会自动地成为现实。思维需要细心而周到的教育的指导,才能充分地实现其价值。不仅如此,思维还可能沿着错误的道路,引出虚假的和有害的信念。系统的思维训练之所以必要,其重要不仅在于避免思维不能发展的危险,更为重要的是避免思维的错误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逻辑思维;培养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分析、综合和比较等方面的能力,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地理事物,把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特点和要素综合成一个整体概念,从而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天生的禀赋,任何个体都需通过学习、训练、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初中生在学习地理时,往往只记住了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如果用逻辑的方式把这样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内化为一个知识体系,既方便保存,又方便提取。这个过程要求教师改变自己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地位,从而转化成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线索的导航者。
一、从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逻辑思维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原动力,是人们求知的源泉。而我们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它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前提和条件。逻辑思维与人类为伴,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的一切重要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维指导下进行的。只要学生对一个事物产生兴趣,他们便会积极地探索和研究。因此,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使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具有逻辑思维的问题,例如冬天冷空气频频南下,夏天的台风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常见天气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容易让学生投入其中,在观察、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动脑、动手,进而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通过思维基本功训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即让学生在不断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和掌握思维。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布置穿插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
1.加强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为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学生的思维活动必须借助已有的基本地理知识来完成,因此只有正确,全面掌握基本地理知识,技能,才能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必须要理解掌握平原和高原、地形和地势、冷锋和暖锋等基本概念以及明确区域地理的组成要素,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自然地理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地理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城市与人口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还有比如要分析好我国地势、地形对气候、河流的影响,必须对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势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我国大江大河大多发源于第一级阶梯,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在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修建水利工程。因此,区域地理学习中有关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应受到师生的重视,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2.结合教学内容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首先每个教师应该认识到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初中地理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地理教师只有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有目的地挖掘教材本身的逻辑因素,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比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一般情况下以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要素为基础,运用综合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类比区域差异,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进而提高思维的辨证性,超越“非此即彼”的思维局限。以西北为例,由于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和重要山脉阻隔的地形因素,导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进而影响河流特征,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也呈现干旱景观,由草原逐渐过渡到荒漠,干旱的自然环境又引发了一系列人文地理现象,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为特色。其次,地理课不是逻辑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做到结合有机、渗透自然、要求适度、方法得当。如日本的气候学习中,由复习亚洲气候类型入手,回忆出东亚的季风气候中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特征,比较日本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分析得出日本比同纬度的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夏季偏低,而年降水量偏多。引导学生认识到日本受海洋影响较多,形成了海洋性季风气候。促使学生把前后章节的知识串起来。使“气候的分布”这个难点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而融入了整个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联系,建立结构体系,内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做题巧做题,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多实践,多做地理习题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地理习题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练习,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配备各种习题,特别是应增加活动题、填图题、综合题,以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也应加强分析推理判断能力的训练,以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关注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
【摘 要】思维模式是每个人看待、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处于重要学习阶段的初中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显得非常重要,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逻辑思维的应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应用
一、逻辑思维
1.定义: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是作为对认识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也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2.重要性: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与形象思维不同,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逻辑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凭借科学的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自觉性、过程性、间接性和必然性的特点。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以及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等。
二、正确使用逻辑思维在初级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逻辑思维教学
许多初中生来到初中时,学习观念没有改变,思维模式受小学影响,学习数学着重简单的数字加减或乘除,没有掌握彼此之间的关系,远离实际,违背了教学目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总结能力,也便于学生实践的对待身边事物的变化和认知,防止培养伤仲永式的学生。
概念的知晓、推理的模式与判断的能力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和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概念、公式、规则等是逻辑思维的主要依据,通过本学科(数学)知识的讲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用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和其它学科、理论学习和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达到教学的学以致用的目的。正如新课程《课标》中指出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逻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表现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大小量化)的重要科学,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它不只只是告诉人们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等,也是影响人们思维模式的重要因素。学数学的应用性、逻辑性、抽象性特点,也是影响一个学生一生创造能力的主要方面。
数学不是数字之间简单的加减乘除,特别是初中数学,对一个人思维模式的形成、成长有很大影响,掌握初中数学知识不局限于数字之间加减乘除关系,更在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化、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主要在于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总结、简化知识点之间的连续和延伸,在更多知识点之间找到共性和连接点,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科学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3.举例说明
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认识数学概念、公式、规则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数学概念有哪些特有本质属性的同时, 还要知道数学概念所涉及到的是哪些范围内的事或物。
(1)比较10099与99100、1000999与9991000之间的大小(计算过程略)。
(2)两个三角形的全等条件与相似条件之间的关系、区别(计算过程略)。
(3)解方程和求不等式值成立的过程的知识连接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什么?(未知数取值范围的有效与否,变化规律等)
(3)线与线之间、线与面之间、面与面之间的关系(平面或空间问题、平行或相交关系)。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对比学习,能够直接的培养学生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逻辑习惯。
三、正确使用逻辑思维在初级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实际情况与逻辑思维的关系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在实际中必须承认和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搞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养成客观对待生活中事物存在、变化的客观性和科学规律。
2.在数学学习中用好逻辑思维
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公式、规则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和区别,没有搞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就不能真正理解基本的概念、公式、规则之间内涵和外延。让学生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时善用科学的逻辑方式,帮助自身在学习生活中更好的掌握、归纳知识要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用逻辑思维组织好学习方法
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数学知识,并用其去认知、探索更深的数学知识,并以此逻辑规律认真的对待其它学科学习方式,把各科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际生活,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去提供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为将来创造幸福生活塑造扎实的基础条件。
四、用逻辑思维加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或实际生活中事物的想象或复杂的分析是要以基础的数学知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经验为前提的。知道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这样在面对陌生的事物时,才可以想象到似曾相识的事物(或问题),并以此解决经验来思考解决新问题应该使用的更科学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人的思维过程与思维模式的研究和认知,主要在于对人的认知活动表现的研究和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不是唯一的,但对人的自身思维活动过程的探讨和认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不止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现在执行的素质教育倡导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新课标七、八、九年级教师用书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发展;逻辑思维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按照逻辑思维规律,运用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推理、论证的能力。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体系,数学概念的分类,定理的证明,公式法则的推导,广泛使用逻辑推理。因此,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极为有力的场地。那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呢?
一、细化概念教学,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运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有目的、深入细致地观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掌握概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创设情境,引入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并为得到某一概念而积极思维。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需要讲清概念的基本含义,而学生要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必须通过思维才能实现,学生的思维只有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按正确的思路进行思维,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跟上老师讲课时的思路。因此,在概念教学时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然后使学生按照你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在概念的讲授过程中,要使学生弄清楚一个基本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运用正确的分类规则使学生掌握一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对于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要使学生掌握“种概念”和“属概念”之间关系和定义概念中的具体内容,这样在根据这一概念进行推理中,就会不仅考虑它本身的特点,而且还会考虑到这种概念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它也具有,由此,教师在推理过程中应注意加以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会得到更开阔的发展,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长方体这一概念的教学时,出示教具,让学生观察这个几何体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它的特点一共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矩形,它是一个四棱柱,它是一个直四棱柱等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它是一个底面是矩形的直四棱柱这个结果,然后定义出凡是底面是矩形的直四棱柱叫做长方体。然后让学生举几个长方体的例子,这样就使学生基本上掌握了长方体的概念。另外,在长方体的教学时,还要指明它是棱柱的一种,所以它具有棱柱的特点,这样可以把棱柱的特点过渡到长方体上,从而使学生在掌握长方体概念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夯实基础知识,有效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思维的发展具有某些规律性,它需要用一定的方法培养、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仔细分析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来拓展思路,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有的是一个条件可以得出多种结论,也有时一个条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达到某一固定的结论,因此,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及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节课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每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各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绝不能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激励学生思考,有效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中极为重要的是所谓思维的志向水平,即思维的兴趣、动机、意向。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动机,使学生获得思维成就带来的欢乐。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教学时,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学生们想一想,最简单的多边形是几边形,学生自然会想到三角形,那么,能不能多边形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内角和问题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活生生的构想”,通过构想,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或已学过的知识。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思维的条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往往为学生作了详尽的考虑和安排,如哪些概念易混淆,哪些公式在运用中可能出现问题,在问题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全盘托出,包办代替,势必剥夺了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只能事倍功半。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思维错误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教师怕学生犯这样的思维错误,或是学生思维方法不符合自己原来设定的方向,就立即加以“引导”,这样做只会扼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出一定的时间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多给学生创设思维的条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找出正确的方法,这比教师直接或提前告诉他们将更为有效。同时这样做也使学生懂得,任何一件事情成功的背后都包含着探索思考的艰辛,从而养成自觉思维的习惯。
四、强化解题训练,有效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数学教学是离不开数学题的,而数学题是无尽无休的,每道题都是有所区别的,所以每解一道题都要求进行分析题中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解题方法,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途径。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从简单类型出发,让学生逐步理解解题方法形成思维定势,待学生完全掌握这一道题以至这类题的解法后,再增加题的难度,这样经过反复训练、深化,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重视复习课,有效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复习课是一种特殊的课型,它是把以前学过的知识统一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以前的知识系统化,系统化的同时把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不要把思维停留在以前单一的思考方向上。教会学生善于归纳整理,使知识和思维体系化、系统化。在复习课注意教会引导学生整理纵向的知识结构,就知识的纵向联系,前因后果串联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在复习课时注意引导学生整理横向的知识结构,即把分散的知识但又解决同一类问题的知识及方法系统地串起来,形成一个横向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思维方向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转变到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和勇于思考的习惯。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教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教案,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次教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发展,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继荣.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成才之路.2007年20期
[2]林晓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1期
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期,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所以培养好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通过多渠道的查阅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经历,对其发展的意义和特点进行分析,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发展中的不足进行思考,最终提出其培养策略。
低年级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一、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意义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是其要求和任务之一”,思维的灵敏能帮助学生有条理的分析问题,有根据的作出合理正确的判断,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细化,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例如:数学中的一些概念的理解、解答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学习、解题的顺推理和反推理、空间图形的学习和前后知识连贯性的学习等,这些都与数学逻辑思维紧密相关。
小学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小学儿童的思维不再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是慢慢的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四个阶段:0~2岁为感知运动阶段、2~7岁为前运算思维阶段、7~12岁为具体运算思维阶段、12~15岁为形式运算阶段。”可见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他们能按照具体事例,进行推理思考,能接受他人观点,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正是培养数学逻辑思维发展的好时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也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发展,满足其自生成长的需求,让学生把数学逻辑思维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学生掌握好数学逻辑思维也能更好地把各科知识相联系,梳理所学知识内容,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所学知识门类比较多,内容相对繁杂,不利于学习和掌握知识,但借助于数学逻辑思维更能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从而解决问题,掌握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所以,培养小学低年段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是重中之重。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策略
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和不足来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运用思维更加灵活、能学以致用。根据两次实习经验和两次见习经验,结合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发展现状来看,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教师起着关键作用。在教育环境下,教师自身要具备数学逻辑思维素养,注重培养方式,引导学生发展数学逻辑思维。
(一)提高教师的数学逻辑思维素养
现代教学理论阐明,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转变其对学生的培养意识,提高自身数学逻辑思维素养,才能更好的主导教学,使学习的主体得到应有的发展。
1、增强教师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意识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其要求和任务之一。”小学低年级教师必须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学大纲中的规定引起重视,树立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意识,充分认识到逻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意识转变,才能将逻辑思维渗透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同时,发展其数学逻辑思维。
从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是要借助于具体形象思维,但主要是发展学生初步的数学逻辑思维,教师不能错失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在教给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2、教师要提高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能力
随着社会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在提高,不再是以往的“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而是“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是一眼源源不断的源泉”。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必须自己先具有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素养,教师既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来提高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素养,也可通过自学来弥补不足之处,有效的将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融入到教学中。
(二)注重培养方式
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及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不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全面的考虑学生的情况。
1、设置有效问题
O置有效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去探索新知识,为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提供良好的载体,选择与所学知识相关又具有逻辑性的问题,但初设问题难度不宜太大,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提出问题。
根据低年级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防止学生的思维脱离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恰当的问题,就拿实践过的教学来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第三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
这里是一个图片图1乘法的初步认识
图中信息很多,每个学生的关注点不同,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关注与新知识相关联的信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都是勇于回答的,对于学生的回答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以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
提问:“从课间活动一角,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一想,想好后举手发言”,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发言强调举手是很有必要的,“心理实验表明,7~10岁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约20分钟”,可见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是有限的,加之自控力不强,同时也是防止课堂乱成一锅粥。
学生:我看到有6个同学在荡秋千。
学生:我看到有3个组的同学参加接力赛,每个组有8个人。
学生:我看到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9扇窗户。……
显然,这样的提问能让学生主动去挖掘数学信息,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这样的提问优于“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如果这样提问,学生会根据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来回答,答案就有很多种,想要让学生的思维再回归课堂主题就很困难,所以教师提问是有一定讲究的,不要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学习了连加式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问:“现在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中,哪些可以用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表示?请小朋友们写一写,写好后说一说,请注意要用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表示”。课堂中对于学生新的要求有时候需要加以强调,防止学生听半截话就开始启动思维进行思考。
学生:教学楼窗户有9+9+9=27(扇)。
此时则可以规范学生的表达,以便后面发言的学生也能完整的表达,老师可以示范性的说:“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9扇窗户,一共有3个9,9+9+9=27(扇)窗户”,这里的规范并不是给学生定标准,而是让学生明白算式的由来和含义,也为引出新知识做铺垫。
学生:参加接力赛的同学有3组,每组8人,一共有3个8,8+8+8=24(人)。……
学生在说算式的时候,老师板书,最后让学生观察算式找出规律,从而引出乘法,逻辑性的进行本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状态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有针对性的引发学生逻辑性的思考,顺利的开展教学。
2、利用抽象概念图
这里的抽象概念图并不是类似于高年级数学、物理、化学等抽象概念图,而是相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的抽象概念图,是简单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抽象概念图,这种教学方法是见习时从指导老师那里学会的。
例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第二册第四单元的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讲解40+20,20+30,10+20等时,学生初步接触整十数相加,所以还要借助形象事物进行逻辑思考,这时候可以用小棒或水果表示40、20、30、50等,但是数比较大,不可能画出相应多的小棒或者水果。这时候可以利用粉笔画宽线代表一个十,画几个水果重叠代表这一堆水果是一个十,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所代表的含义,这样通过示例简单概念图就能间接性的学习新知。
这种抽象概念图也可以用在讲解习题上,尤其是应用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小白兔有5只,小黑兔是小白兔的3倍还多4只,问小黑兔有多少只?此时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清题意,所画线段图代表的一定的数,线段需严格要求一样长,不然学生视觉上出现偏差,反映到大脑就会出现有偏差的判断。如果此应用题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借助于线段图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解法。解法一:3×5+4+5=24(只),解法二:4×5+4=24(只)。这样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并利用数学逻辑思维解决此题。
实习期间,在给小学低年级学生讲解一道应用题时,和学生一起把主要信息提取出来,可是当时的自己内心是慌的,我能解答这道题,但我明白这种解法学生肯定是听不懂的,情急之下还是想到用简单线段图的方法教学生,学生听懂了,我也给自己解了围。所以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合理的利用抽象概念图也能达到教学效果,教会学生变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让学生设计同类型的题
让学生设计同类型的题也是一种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将知识同化,设计题就会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判断,去选择,再去解题。但是这种开放式的设计题型,老师要给出一定限制范围和要求,如果任由学生设计,看似给了学生许多空间,实质却是让学生想法太多,不知道如何下手,因为学生感兴趣的、喜欢的东西很多。
例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第二册第四单元的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涉及到简单应用题,在学习完书上的知识后,为了同化新知识布置作业不一定全是书本上的,可让学生就植树节那天,两组同学植树的多少进行设计关于加法或者减法的应用题。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学数学的同时也爱学数学。
学生设计应用题:
(1)我们组植树16棵,第三组植树19棵,一共植树多少棵?
16+19=35(棵)答:一共植树35棵。
(2)植树节那天,第一组植树20棵,第二组少植树2棵,问第二组植树多少棵?
20-2=18(棵)答:第二组植树18棵。
(3)植树节那天,我们全班都去植树了,第四组植树21棵,比我们组多植树3棵,问我们组植树多少棵?
21-3=18(棵)答:我们组植树18棵。
(4)植树节那天,第二组植树18棵,第三组植树19棵,两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18+19=37(棵)。
从学生设计的应用题可以看出,学生能设计出同类型的题,并且能够解答。虽然限定了题材,但有的学生设计了加法用题,有的学生设计了减法应用题,有的学生设计较简单,有的学生语言较丰富,有的存在解答过程不完整,(4)中没有“答”的部分,所以设计同类型的题,对学生要作出适当要求,语句通顺、解答过程完整等,合理利用设计同类型题的方式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逻辑思维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所帮助,更是常伴于我们的生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好数学逻辑思维,发展自己的思维,掌握知识,运用数学逻辑思维将知识转换成自己的东西,能更好的学习数学,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也应从小抓起,也必须要引起小学低年级教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乔燕.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3.
[3]张世富.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4.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逻辑思维;培养
1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意义
逻辑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概括、推理、评价、判断、解释等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知识,对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并形成自己的认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理性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语文教学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甚至出口成章。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帮助学生提升语文能力,科学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有效手段。
2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
2.1关注阅读文本的语言目的: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文本大多是文学作品,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是阅读文本中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即语言“说了什么”以及“怎么说的”,注重的是语文知识的学习,无异于医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诊疗方式,不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关注阅读文本的语言目的即关注作者“为什么这样说”,通过分析、概括能够把握一类文学体裁的表达方式,以小见大。关注阅读文本的语言目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阅读教学应兼具感性和理性,引导学生理性的多角度看待问题。如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时,一般教师会列出如下的教学目标:第一,了解该演讲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反复诵读文本,了解排比、比喻这些修辞手法运用的效果,体会文本科学严谨的语言;第三,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并学写演讲词。就教学目标而言,并没什么不妥之处,但是这样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把握演讲词的实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关注语言的目的。如,恩格斯为什么要在马克思墓前讲这些内容?他所讲的内容和他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他是怎样有效地运用语言来达到他的目的的?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通过认真的研读文本,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演讲词,了解受众的需求,通过灵活的科学严谨的语言达到自己演讲的目的。
2.2关注阅读文本的内在逻辑:
文学创造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作者有感于社会生活才能够进行文学创作。社会生活是客观的,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因此,阅读文本是有一定的逻辑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抓住文本的内在逻辑,才能够抓住文章的文脉,抓住文章的主题,才能够深入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准确把握文本的思想感情,并内化为自身修养,逐渐的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关注阅读文本的内在逻辑,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从关注文本的语言目的入手,结合文本的体裁,进行深入的阅读。如在教学鲁迅的《祝福》时,在明确文本所属体裁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祥林嫂出场的时间以及每次出场的变化,关注变化的地方,思考变化的原因,从中分析祥林嫂死亡的真正原因,思考作者将文本命名为“祝福”的原因。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将祥林嫂的死安排在鲁镇人们祝福的时候。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了解鲁迅所说的中国人民的劣根性,以及整个病态的社会。并引导学生进行今昔时代的对比,在比较中能够更全面的正确的认识自己,思考当今社会的相关问题,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正确认识。
2.3关注作家创作态度:
传统的阅读教学更过的关注的是对文本写作手法的赏析,但是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作家的创作态度,在关注作家创作态度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把握文本内涵,提高思维水平和写作能力。关注作家的创作态度,要理清写作手法的赏析与作家写作态度推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写作手法是对文本某一个写作特点的诠释,写作技巧归根结底是属于“形式”的范畴,“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而“内容”又是为表达作家的感悟、观点或者态度等等服务的。如《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篇文章,文本中最感人的是喂水这一场景,但是作者对这一场景的描写并不多,更多的笔墨是对伽西莫多接受刑法时的表现以及周围观刑群众的表情进行描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停留在对写作方法进行分析的层面。而应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作者突出伽西莫多忍耐力强、力量超常、蠢笨、狂暴等一系列的性格特点的原因。学生进一步的分析会发现,这样写是为了更加突出“水”的影响力,伽西莫多因为艾丝美拉达的水,流出平生以来的第一颗眼泪。作者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表达出自己对人生抽象的独特的见解即善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恶的人性可以被美的人性感染。
结语: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可行的,是有效的,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目的与内在逻辑,关注作者的写作态度,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聂静.逻辑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40+20.
[2]贺延辉.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5:111.
[3]王秀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教育评论,2007,03:133-134.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课堂教学
引言
逻辑思维能力就是通过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认识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思维、智力、年龄等特点,制定适合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计划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兴趣,从而初步开发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好动活跃,好奇心强,正是处于兴趣广泛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疑问提出问题,但因为数学是一门复杂抽象的课程,小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1]。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抓住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学习的愉悦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活跃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对乘除法的教学中,数字与数字相乘就是数字的叠加几次,开展运算的课堂讨论。通过讨论互动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只作为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初步开发小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创设情境的教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创设情境的教学可以有效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可以采用分类与比较、分析与综合、概况与抽象等方法。
分类与比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量应用,分类就是把相同属性的数字、相近的法则、相同的运算规则等归类,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比较,比较的“比”能够很好的锻炼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2]。比较可以很好的帮助小学生将相近、相似的知识点区分,理解法则、定义的差异,从而加深巩固学生学习成果。例如,学习小数时可以在学习整数的基础上让小学生自己分类学习对照。在数学公式中,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归为一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可以归为一类,相互比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得出共性、差异,初步形成逻辑思维方式。
分析与综合方法就是要求小学生在给定研究对象时要分别分析每一个对象的组成部分,再综合每一部分结果得出研究结果。例如,在小学课程中有一节“认识物体”,教师可以带一些度量工具给学生们“认识”,三角板,四边形,直尺等让学生分析边的多少,角度大小情况,通过分析三条边,四条边,直角,锐角,钝角等,综合得出规律总结性质。
概况与抽象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抽象概况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会抽象概况之后理解记忆会替代原先机械记忆,思维能力立刻上升一个新高度。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加法时,学生起初只会在计算时机械应用加法运算法则,不会懂得应用简便规律,503+497完全可以简便成500+3+497。
三. 设问教学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巧妙地设问。在设问中循序渐进引导小学生学会利用数学公式、法则等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教师要精心设计并巧妙设问,促进学生积极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在应用题的讲课中,可以利用设置问题的方式,把题中的称谓、问题改成现实中的人名和问题。这样既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现实的问题,又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通过创设问题,逐步引导小学生得出问题答案,提供给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新思路,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掌握学习思考方式,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启发性教学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就应该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就是不断开发逻辑思维的过程[3]。就是让学生必须多角度的考虑问题,尽可能地发散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这种培养方式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加强做习题来实现。例如:512+549-91=?下面是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答案中个位数是“0”,这道题常规的解法当然是相加相减,不过真正计算起来费小学生的纸墨,如果只是把个位相加减计算,那就很快得出答案。按照加减法计算的逻辑规则,相应地进行逻辑运算教学,学生不仅很快理解定义法则,也能很好的掌握规律进行解题,既加快了解题时间,有提高了学习效果。这种方法虽然投巧,但它完全是建立适用加法逻辑运算的思维基础上的,这是很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角度上来看,这种方法是很值得推广的。
五.结语
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以后的学习当中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小学生小学学习阶段,就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数学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小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仇兆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究[J].小学周刊,2012,4(2):12-1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也是可能的。
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
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初二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
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应把提高学生担负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高中物理教改,必须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以心理学特别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科学成果为理论依据,以现代系统科学为方法论的依据来进行。由此必须对物理的教材、教法进行新的处理,必须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检测、评价系统,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就此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关于教材
由于“结构的重要性”,必须要求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材。目前,在物理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对现行物理教材进行一番加工改造,突出结构,强调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建立高中物理的整体的知识和逻辑的结构和系统;同时建立各部分的子结构和子系统;以及各章、节的结构。并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适应。
(2)实验应包含在上述系统中,构成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应强调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改变传统的认为观察和实验是不依赖于理论的观点,改变那种认为实验方法的本质是完全离开理性的体系,单纯起着事实的裁判作用的观点。
(3)例题和习题的配制应包含在上述系统中,构成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是概念的形成和问题的解决。概念不仅是学科结构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框架”的“交结点”,而且是思维的“细胞”。而问题的解决,即应用,正是结构中各部分之间联系的建立以及结构的发展所必需经过的阶段。这也就是思维的过程。按照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编写例题和习题,并加以适合的配量。
(4)关于物理学史的教育,也应从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加以组织。大家知道,从物理学发展史来看,“结构”是随着物理思想和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化而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适当地、完整地围绕某一部分物理知识(如力学)介绍这种发展,较之分散地介绍某一部分历史事实,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关于教法
(1)从有利于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出发,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思维的形式和方法,以调动其自觉、主动性。只有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来进行思维,才能使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理、论证得法,具有抽象逻辑性,培养出深刻性的思维品质。这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2)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的实质就是前述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习的类型主要是“意义学习”,即在良好的教学条件下,学生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发展了智力,提高了能力。其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建立了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这是最有价值的学习。学习进行的方式主要是“接受学习”,即要学习的全部内容都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献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加以“内化”(即与原有知识有机结合),大量的知识和材料都要靠此获得。
(3)因材施教,开展课外活动,培养一些优秀学生。大力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强调直觉思维是爱因斯坦科学观的一个重要特征。他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得到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以对经验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
关键词 数学 思维
一、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如,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们难以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而中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转折期,一般出现在四年级。如果教育得当,训练得法,这一转折期可以提前到三年级。
(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例如,对于儿童熟悉的学科、难度小的任务,儿童思维中抽象的成分较多,抽象的水平较高;而对于儿童不熟悉的学科、难度大的任务,儿童思维中的具体成分就较多。
(三)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一些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他们尚不能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中高年级小学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说出自己解题时的想法,能弄清自己为何出错,这表明他们思维的自觉性有了发展。
(四)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要经历初步逻辑思维、经验逻辑思维、理论逻辑思维(包括辩证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逻辑思维,但却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并具有了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研究表明: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整个小学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尚不高,属初级阶段。
二、激发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
1、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 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2、明确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方向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向明显特点是单向直进,即顺着一个方向前进,对周围的其他因素“视而不见”。而皮亚杰认为思维水平的区分标志是“守恒”和“可逆性”。这里在所谓“守恒”就是当一个运算发生变化时,仍有某些因素保持不变,这不变的恒量称为守恒。而“可逆性”是指一种运算能用逆运算作补偿。学生要能进行“运算”,这个运算应当是具有可逆性的内化了的动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定向集中思维,又要注重多向发散思维。前者是利用已有的信息积累和记忆模式,集中向一个目标进行分析推理,全力找到唯一的合理的答案。后者是重组眼前或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解答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朝不同方向进行思索,探求多种答案。在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越来越强烈的今天,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向性,要利用一切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训练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思维方法。
3、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民主氛围,开拓良好思维空间
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可以安静、深入地思考,情感、动机、信念、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特别是在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或卡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再想想。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在宽容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渐渐鼓起勇气,打开思维的闸门,并逐渐养成乐于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素材,创设铺垫型情境。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等不同的方式,不同层次的联想,变化发展出不同的新问题,从而为各种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理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4、多设疑问,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学生从感性材料中获得一定的感性知识,并不等于就形成明确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通过提问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方向,在思维活动中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只有逐步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现象上升为抽象、复杂、本质,这个过程决不能由教师代替学生思维,这是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关键及时有序地提出思考性问题,教会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