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乡公交运营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镇村公交全覆盖为目标,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整合优化城乡公交资源,构筑与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资源共享、衔接顺畅,安全有序的镇村公交服务体系,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发展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原则。发展镇村公交是事关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必须实行政府主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镇村公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社会公益性原则。始终坚持公交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的理念,把镇村公交发展建设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安排,重点扶持,建立起规范的镇村公交财政补贴、补偿制度。
三是统筹规划原则。推进城乡公交协调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科学制定城乡公交及镇村公交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整合城乡公交资源,充分发挥城乡公交资源网络化效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
四是便民利民原则。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进一步落实“为民、惠民、便民、利民”的服务理念,重点解决城乡居民的出行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五是集约化经营原则。通过城乡公交资源整合,实现集约化发展、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公司化经营,提高城乡公交及镇村公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六是公交优先原则。从镇村公交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把镇村公交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放在优先位置,在资金、用地、税费、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三、发展目标
建立起安全可靠、方便高效、经济舒适、服务规范的镇村公交网络,大力推进城乡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确保镇村公交执行公交票价,基本满足我区城乡居民出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至2012年底,在城乡公交已覆盖部分行政村的基础上开通镇村公交线路20条,投入公交车辆23辆,实现镇村公交覆盖率达100%。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镇村公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协调事项多,为确保工作目标实现,区政府将成立由各镇(园区、街道)、区发改经信委、交通运输局、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住建局、安监局、物价局、地税局、国土分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的镇村公交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镇村公交方案的制定、协调、实施和评价考核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大对镇村公交的支持力度。同时各镇成立工作联络小组,配合、协助镇村公交运行工作的落实。
(二)实行经营性亏损补贴、补偿制度。针对镇村公交发展,抓紧建立规范的成本费用审计、考核制度,核定企业合理运营成本。车辆增加(或更新)补贴、经营性亏损补贴、政策性亏损补偿等由区、镇两级政府分担;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制定镇村公交票价标准,票价既要考虑城乡居民的支付能力,也要考虑政府的承受能力,将镇村公交的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切实加大公益性补助,形成科学合理规范的公共财政补贴补偿机制。
公共交通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是一个地区城市形象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以较少道路资源运送较大量乘客、增强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促进交通集约发展的需要,是降低广大群众出行成本、节约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的需要,是推进节能减排、实现低碳运输、改善城市环境的需要,必须放在突出位置。
坚持公交优先,就是坚持百姓优先。建市以来,我市不断加大城市道路和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出行需求。但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公交出行不便、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对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理念,推进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环境,在公交规划、设施建设、政策扶持、运营体制、运力投放等方面,全面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二、进一步明确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主要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主要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政策扶持、市场互动等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公交基础设施,优化城乡运营结构,实现公共交通统一线网规划、统一场站建设、统一运营管理、统一考核标准,尽快建立起与城市规模、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设施配套、节能环保、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二)工作目标。至“十二五”末,市区(含、城区、经济开发区、市新城、州工业园区,下同)及各县初步建立以市(县)为中心、乡镇为节点、站场为依托,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线路覆盖城乡的公共交通新格局,形成城市、县乡(镇)、乡(镇)村之间衔接有效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舒适性与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市区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5标台以上,各县14标台以上,公交运输能力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市区公交出行分担率35%以上,各县25%以上,公共交通成为广大群众出行的主要方式;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100%;市区建成2-3条快速公交线路和公交服务示范线路,有条件的县开展试点工作;建设完善的公交基础设施;推广使用公交IC卡、车载GPS监控系统,并试点与公交场站、调度指挥中心之间信息联网,逐步实施公交智能化管理。
三、进一步加快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规划修编和组织实施
在“”公共交通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推进情况,优先修订完善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并维护公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认真组织实施。
(一)明确规划修订原则。一是科学规划、相互衔接原则。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城乡路网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一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科学性。二是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原则。公共交通规划不仅要立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公共交通现状,更要充分考虑未来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实现更大突破对公共交通的发展需求,超前谋划,为今后一段时期公交发展留足空间。三是城乡统筹、线网一体原则。立足城乡客运一体,统筹布局公交线路,实现城乡对接,并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方式换乘以及对外交通的协调衔接,实现零距离换乘。
(二)调整优化线网布局。根据公交规划,调整线路走向,优化线网结构,增加线网密度,不断提高公交覆盖率,减少公交盲区,实现路通车通目标。市区及三县城区内双向六车道以上的道路,符合条件的都要设置公交专用车道,优先单向、逆向专用线路等,合理调整公交车辆与其他车辆的路权分配关系,提高公交车辆运行效率。大力实施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符合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上班车,允许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且实行公司化经营的公交车辆进入中心城区经营,确保农村居民单次出行直达乡镇,一次换乘到城区。
(三)科学设置场站设施。按照以人为本、经济实用、富有特色、体现形象的要求,建设公交场站设施。在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居住小区、开发区、商业集中区、学校、医院、行政办公区以及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客流集散地和城市主干道,配套建设公共交通停车场、首末站、候车亭等设施,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公交保养场、调度中心、换乘枢纽,并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对新建(改造)的城市道路,由交通运输部门提出配套场站设施规划和建设要求,经规划部门审定后,纳入当地年度道路建设改造计划,交建设单位实施。“十二五”期间,市区及三县都要配套建设公交调度指挥中心、换乘枢纽、停车场、首末站以及加气站、充电站等公交基础设施;各开发区要预留公交首末站建设用地;每个中心镇建有一个农村客运站,每个行政村建有一个招呼站或候车亭。
(四)合理调配运营结构。公共汽车作为公共交通的主要形式,各地应大力发展,将公共汽车作为公交主力向居住小区、商业区、学校、旅游景点、乡镇和农村等功能区延伸,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出租汽车作为补充形式,对非流向性、非时段性的城市客流运输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应根据城市人口数量,合理确定运力规模。三轮车作为特定时期特定交通工具,应按照规范管理、总量控制、局部限制、逐步减少的要求,加强监督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启动建设轨道交通。
四、进一步创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运营体制和经营机制
在保障公共利益和安全前提下,引进市场机制,鼓励适度竞争,加快推进公共交通行业改革,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规范有序的大公交格局。
(一)实行股份运作,促进有序竞争。对国有公交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交通运输部门代表政府对公交企业持有一定股份,鼓励同城公交企业相互参股,引导符合条件的国有、集体、个人等多种资本投资参与公交建设和经营。允许和支持市区及三县以城市为单位,实行公交经营一个主体或多个主体并存的运行体制,按照统一管理标准和要求,加强行业监管。对现有公交企业兼营其他业务的,必须将其公交业务从公司综合业务中剥离出来,成立专门的公交经营企业,明确企业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产权属及相关权益关系,实行公交业务专业化,使公交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公平竞争、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二)推进公司化改造,采取多模式运营。以公司化、规范化、集约化为主导,加快现行公交经营机制改革。对企业挂靠、承包的公交车辆在“十二五”期间分年度、按比例完成公司化改造,对新增(更新)的公交车辆全部实行公司化经营。对市与县、县与县、县与乡(镇)之间的线路,鼓励选用公交车型,实行公交化运营模式;对乡(镇)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线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群众出行需要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的运营模式。
(三)规范市场行为,健全进出机制。公交经营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对申请从事公交业务经营的,严格审查其经营资质、安全技术、服务质量等条件,采取招投标等方式,公开竞争、择优选择。对经营管理混乱、安全隐患严重、考核不达标以及擅自转让公交线路、车辆、场站设施等经营权的经营者,提出限期整改要求,经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收回经营权。
五、进一步完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和措施
由于公交公益性强、覆盖面广、运营成本高,为保证公交正常运行,对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改造、经营亏损等,优先给予政策扶持。
(一)增加对公共交通的资金投入。将公共交通投入纳入市、县(区)政府公共财政体系,列入年度预算,以不低于省规定标准,逐年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公共交通经济补贴补偿机制,对新建(改造)的公交场站、企业新增(更新)符合标准要求且实行公司化经营的车辆及其配备的智能化设施,由政府给予资金补贴。对公交企业的政策性亏损、线路补贴、公益负担(包括70岁以上老年人、学生、盲人、伤残警察、军人、市级以上劳模、高新技术人才等实行免费或优惠乘车)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增加的支出,由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会同级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审核后,由同级政府给予专项补贴补偿。
(二)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对公共交通规划确定的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调度(服务)中心、换乘枢纽等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按政府公益性用地供地方式,优先供地;经营性公交基础设施用地实行有偿供应。对依法取得的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不得随意挤占,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三)规范公交票价定价和调整机制。合理调整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票价之间的比价关系,鼓励有条件的线路推行公交一票制,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公共交通票价调整实行听证制度,公开透明,充分征求广大乘客和社会各界意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
(四)减免相关税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免收市权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和地方征收的相关基金,涉及公交运营及社会各界捐赠赞助资产的相关税费,财政、物价、地税、住建、公安等部门给予减免支持。对不能直接减免的,按“先征后奖”方式予以支持。
(五)广告收益分配。公交站亭广告收益属政府非税收入,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主要用于公交事业发展。对已有站亭,广告收益主体和支付渠道不变。需要提升改造的,如原实施主体愿意按政府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改造的,仍由原实施主体实施改造,广告经营权和收益权在原规定的期限内有效,期限到期及原实施主体不愿意改造的,政府收回广告经营权另行公开拍卖,并进行改造。对政府投资新建站亭,由政府明确实施主体,广告经营权属政府所有,公开拍卖。对公交企业自筹以及政府补贴购置的车辆,车辆广告经营权归公交企业所有;对企事业单位出资购车支持公交经营的,车辆广告经营权归购车单位所有。公交广告与设置按政府有关要求和规定统一管理,广告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
六、进一步加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行业创建和监管考核
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行业监管考核体系,促进公交企业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的进一步提升。
(一)加强公交品牌建设。全面开展文明企业、文明线路、文明车队、服务明星及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颁布实施公共交通文明公约,健全社会服务承诺制度,重点加强安全行车、准点运行、文明服务、职业道德等培训,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队伍素质、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快打造公交服务品牌。
(二)加强公交行业监管。建立健全公交运营服务监管制度及其标准体系,全面推行等级服务评审制度,加强行业自律。交通、公安、城管、住建等部门要依法严查非法营运、破坏公共交通设施、扰乱公交运营秩序、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等行为,规范公交市场运营秩序。
(三)加强公交服务考核。实行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机制,全面考核企业公司化率、经营行为、服务规范、服务质量、车容车貌等。考核结果作为公交企业享受财政补贴、获取线路经营权的重要依据。
2018年上半年以来,客运科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牢牢把握廉政、安全工作,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春运安全工作,确保春运安全畅通
认真做好2018年春运工作,保障广大旅客安全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确保春运期间道路运输工作安全有序,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企业要逐车与驾乘人员签订《春运安全责任书》;落实车辆维护、检测、检查及出入库管理制度,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通过各种方式向广大驾驶员进行安全驾驶方面的宣传,及时提醒驾驶员注意恶劣天气对道路的影响,向广大出租车驾驶员进行春节期间文明服务,不乱涨价、不宰客方面的宣传,受到了道路运输企业和驾驶员的欢迎。
二、以质量信誉考核抓手,促行业服务水平提高
在接到市运管处关于道路旅客企业及客运站质量信誉考核方案通知之后,运管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质量信誉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市处方案精神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多次召集各企业负责人就具体考核和审验时间、地点、程序和细则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运管所客运科对各企业进行了现场办公督导,指导企业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自查和整改。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顺利完成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及客运站质量信誉考核的初评工作。
三、加强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方便群众出行,提高我区城市面貌
1、为倡导“绿色公交”,满足群众出行需要,结合公交“集约化”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公司9路公交线路投入6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运行,3路公交运营线路投入15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运行,8路公交线路投入8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运行;公司路公交线路投入16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运行,5路公交线路投入12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运行,7路公交线路投入10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运行,4路公交线路投入1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运行,7路公交线路投入2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运行,区内新能源公交车总数达到70台,全部实行“集约化”运营。其余车辆的更换计划6月底前全部完成,届时,区内公交车将全部为新能源电动公交车。
2、加大贫困村城乡公交基础建设。根据省定贫困村农村客运站点建设计划,争取省补资金店建设,现40个贫困村建设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其中,一站31个,点9个,遍布4个乡镇,覆盖70余个贫困村。2018年计划建设的15个贫困村点,已完成施工图纸设计及预算,现已报财政局进行预算评审,计划4月份开工,6月底完成。
四、全国卫生城市复审迎评工作及“两会”、重大活动期间安保运输任务。
为做好今年的全国卫生城市复审迎评工作,客运科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文件要求,认真开展迎评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对工作进行了布置,各相关单位结合实际,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分解工作责任,落实工作目标,制定奖惩措施,真正形成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做好动员宣传工作。召集辖区相关企业召开迎评工作动员大会,对具体工作进行了责任分工,并要求各公司召集所有从业人员召开动员大会,制定详细的迎评工作方案;在长途站候车室张贴了宣传画、悬挂了宣传横幅,在发车场悬挂宣传标语口号,通过公交车载LED屏、车站大厅电子显示屏等媒介播放卫生城市公益广告对此次迎评工作进行宣传,在醒目位置设立“文明卫生”提示牌;统一订做了200余张宣传标语,在长途车、公交车辆显著位置进行张贴。通过动员宣传,营造了全员参与、踊跃参与创建氛围。根据要求对全区公交车辆的车内卫生、车内安全应急设施、车内标识张贴、从业人员文明服务、文明用语使用、无违章驾驶等情况进行规范,确保卫生城市复审中不出问题。
“两会”、重大活动期间,组织人员进驻长途汽车站,督导“安保”工作,加强安保检查,实行“实名制”购票乘车,做到逢车必查、逢包必检,全面实行全封闭发车,杜绝一切隐患存在。组织工作人员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对我区所有客运企业进行安全督导检查,共发现并整改问题1处。全面完成“两会”安保工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加快城市交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坚持城市公交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树立公交优先就是人民大众优先、公共服务优先、公共利益优先的理念,在现阶段形成以大运量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它公共客运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交通体系,构建多功能、一体化、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网络和高效、通畅、舒适、便捷的新型城市交通系统,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安全便捷出行需要。
(二)主要目标
到2012年,达到以下目标:
1.公共汽电车平均运送速度达到20㎞/h以上,发车正点率达到90%以上,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城市公交可达时间不超过50min;
2.公共汽电车交通覆盖率按车站服务半径300m计算,建成区大于50%、中心城区大于70%;
3.城市公交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
4.城市公交线路网密度中心区达到3km/k㎡~4km/k㎡,边缘地区达到2km/k㎡~2.5km/k㎡;
5.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数不少于15辆标准车,公交车总数达到4220辆标准车(按末市市区人口281.29万人测算);
6.停车场按国家标准(200㎡/标准车)设置,新增用地1013亩;
7.公交车辆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燃料,新增车辆尾气排放达到国ⅲ标准,减少空气污染。
三、加快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大政府投入,加快车辆购置和场站建设
1.将城市公交投入纳入市财政预算。市政府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5%,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提取10%专项用于公交换乘枢纽场站建设、公交车辆更新购置、公交科技进步投入。
2.严格规划建设公交场站。对租用农民土地所建的临时停车场,符合城市规划的采取政府征收、划拨方式;将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计划,作为新建居民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内容,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未按规定配套建设交通场站等公共设施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验收。
(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营运管理水平
1.对市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行成本规制管理。即:在合理界定城市公交企业成本范围和建立单位成本标准基础上,确定各种财政补贴额,使企业补后规制成本利润率达到一定水平。同时,把补贴与企业服务指标、成本控制水平相挂钩,促使企业精打细算、降低成本、提高营运管理水平。
2.建立公交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确保公交职工年均工资不低于市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水平,保证公交职工队伍稳定。
3.结合城市规模、人口、经济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合理确定票价,并在一定范围内打折优惠,实施低票价,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市民出行首选交通,有效缓解城市道路拥堵。
4.加快公交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逐步构建智能交通系统,尽快完成交通出行查询系统,车辆运行显示系统、运营调度系统、站点和停车场站管理系统建设,提高运营管理科技含量和水平。
四、加快城市交通发展工作责任分解
市城乡规划局
对新建和改建道路红线宽度在50米以上(含50米)或有条件道路,规划设置公交专用道;在城市开发区、大学园区、大型公共场所以及大型居民小区规划配置公交场站设施,公交停靠站根据公交线网规划覆盖客流通道,以保证城市未来发展主要区域公交需求。
对规划确定的城市交通保养场、停车场、枢纽站、首末站、出租车服务中心等城市公交项目用地严格控制,用地变更严格履行规划调整法定程序。对违反规划侵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市交通运输局
负责编制《市城市交通规划》并做好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衔接工作和年度项目计划、城市公交停保场站建设规划,完善项目审批手续。
对城市公交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管运作,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引进快速公交运营系统,尽快建设brt1号线;优化线网结构,开辟和调整公交线路,新增公交车辆;加强公交企业经营、服务质量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营运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交智能化发展。
市财政局
将城市公交发展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落实到位,建立规范的公交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合理界定城市公交企业成本和单位成本标准;对公交企业成本和费用进行年度审计评价,建立规制成本下的补贴、补偿和补助机制,保证公交企业补后规制成本利润率达到6%。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将城市公交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依据《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对分年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时核准、备案和上报、批复。那一世
市国土资源局
优先安排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公交保养场、停车场、枢纽站、首末站等项目用地;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属于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交通车辆停车场、首末站、调度中心、整流站、车辆保养场等项目按照划拨方式供地。不得改变用途。
市物价局
合理编制公交票价方案,协助省物价部门科学合理制定我市公交票价。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将公交专用道、出租车停靠点和快速公交道路等建设项目纳入年度城市建设投资计划,与城市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在不设置公交专用道的路面距路口100米处拓宽道路设置公交专用道。
市交警支队
减少对公交车的通行限制,设置公交优先交通信号系统,加强公交专用道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公交专用道监控系统并有效管理。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企业提供职工工资收入合理增长政策指导,对公交企业执行国家工时制度以及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费用缴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加快城市交通发展工作组织领导机构
2016年,贵阳市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政府工程紧抓不放,成立了由贵阳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贵阳市综合交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全市综合交通工作。
不断完善公路基础设施,合理优化右转红绿灯限制,利用大数据持续性优化公交线网,中心城区学校推行定制巴士……一系列措施的落实,让治堵取得初步成效。
监测数据显示,去年贵阳市早高峰(7:00-9:00)车辆平均时速为13.53公里,2017年至今车辆平均时速为17.58公里,提升了29.9%。去年晚高峰(17:00-19:00)车辆平均时速为13.26公里,2017年至今车辆平均时速为14.90公里,提升了12.26%。
中环路形成新通道
1月21日,中环路上的贵阳市首条快速公交(BRT)试运营。早上9时许,在贵阳北站BRT枢纽站进站口前,前来参加免费体验的400余位乘客,已排起了长达40米的队。
“从沙冲路到蛮坡,原来通过老城区要经过13个红绿灯,不堵车至少都需要30分钟,现在从中环路行驶,全线没有红绿灯,只需约15分钟。”出租车司机张师傅告诉记者。
贵阳市内最为拥堵的数南明区和云岩区。老城区原有的向心型路网,不断引导人、车、物向中心流动。汽车数量急剧增长,原有的配套设施越来越不堪重负,导致道路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一环太堵,二环太绕”。要改变这样的城市格局,贵阳的城市发展方式必须转到改善社会民生、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和提高城市整体发展质量上来。
2013年,贵阳出台《畅通工程二期规划方案》。次年,中环路破土动工。
建设中环路是贵阳“疏老城、建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重大惠民工程,可以将快速公交(BRT)、一般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有效衔接,形成立体交通体系和贵阳骨架路网体系。
2016年12月31日,连接一环与二环的中环路正式建成通车,全长29公里,包括新建段19公里和改建段10公里,规划功能为快速路和快速公交系统。
“经优化,环线之间的平均距离由原来的3至6公里缩短至3公里左右。19条联络线全部建成后,贵阳市就形成‘三环十六射’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将极大缩短南北向交通距离,打通东西向交通通道。”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立波说。
中环路的建成,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有效缓解西二环、观山东路、北京西路及花果园、五里冲、望城坡等区域交通拥堵问题,将带动城市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资源要素快速集散。
轨道交通培育新运力
2016年10月,贵州史上第一列地铁“小媚眼”驶入观山湖区车辆段,标志着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已进入试运行倒计时。广大市民都对贵阳即将走进“地铁时代”充满期待。时至今日,走在贵阳市区,到处可见轨道交通建设正如火如荼。
早在2008年,贵阳市政府批复了《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3年下半年,贵阳市及贵安新区共同启动了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修编及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在原线网规划(1~4号线)的基础上,新增了四条S线及一条贯穿贵安核心区南北的G1线,9条线的总规模约466.9公里,总投资估算约2800亿元。
其中,1号线连接观山湖区、老城区及小河片区,2号线连接白云、观山湖、三桥马王庙片区、老城区和龙洞堡组团,3号线连接新天、老城区和花溪组团,4号线连接高新区、白云、观山湖和二戈寨片区。4条主干线像网一样,将整个贵阳贯穿其中。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贵阳市积极回应市民期盼、有效改善交通、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它将打破贵阳单一的城市公交格局,形成立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使贵阳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都市公交”。
看着家对面的地铁站修建得热火朝天,家住喷水池的宋先生充满期待。“每天开车去观山湖区上班,又堵又烧钱,要是地铁通了,10分钟就能到,单程票价就几块钱。”
目前,贵阳市在建的轨道项目为1号线与2号线一期。即将开工建设的线路为2号线二期、3号线一期、S1线一期、S2线一期北段。
到2022年,贵阳将有5条、共计长176公里的线路建设或运营,既解决了与贵安新区的互联互通、同城化f调发展轨道交通的问题,又为贵阳市在“十三五”期间及“十四五”初期实现轨道交通成网运营,为市民提供快速便捷的出行服务,缓解中心城区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乾国表示,根据工期计划,1号线计划2017年下半年观山湖段投入试运行,2018年实现全线通车,而轨道2号线一期土建工程于2015年8月全面开工建设。
轨道交通1号线全长35.19公里,起于观山湖区窦官,经云岩区、南明区,止于经开区场坝村,全线设车站25座。按照设计客流量和运力测算,1号线每天运送的旅客量近期可达66万人次,远期可达89万人次,投入运营后可分担总公交客运量的16%以上,极大地缓解了交通压力。
贵阳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各个区域之间交通不便利。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有力推动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形成“一城三带多组团”的用地空间布局,引导老城区过密的人口向观山湖区转移,在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的同时,形成立体交通格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大数据便捷适时调控
为进一步掌握全市交通拥堵状况,便于市民出行,贵阳市交委开发建设了交通大数据拥堵及能耗监测平台。
平台于去年9月投入使用后,每天向市民“交通拥堵指数”。所谓“交通拥堵指数”,是指综合反映贵阳市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数,相当于把拥堵情况数字化。
走进贵阳市交委下属市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调度中心,显示屏上一目了然:1月21日12时30分,整个贵阳市平均时速为23.44公里,全网交通指数为5.1。“按照国内标准,4-6为轻度拥堵,那么贵阳市该时段总体处于轻度拥堵状态。”中心负责人何骏说。
面对日益拥堵的交通,在大数据领域领跑全国的贵阳,建设一个智能化交通出行平台,已经成为社会所需。
2016年11月,贵阳两条校园定制巴士线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是除“交通拥堵指数”以外又一大数据运用于治理交通拥堵的典型。
摄像头监控车内各个角落,影像直接传输到市运管局的大数据监控平台……贵阳校园定制巴士开通首日就引起不少家长的关注。
此外,贵阳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还推出“贵阳掌上公交”APP,实现公交线路、站点查询与车辆实时信息查询。该公司还逐步通过大数据,动态优化公交线路,合理调配公交运力,优化、调整线路,缓解主干道拥堵,覆盖线网盲点。
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主题,按照“统筹安排、分类整治,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要求,整合执法资源,动员各方力量,通过采取宣传教育、执法管理、源头治理、配套建设等系列措施,整治交通秩序,优化交通环境,提升市民文明交通素质,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组织领导
成立市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丁宇,副市长,副市长、市公安局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和市开发区管委会、指挥部及宣传、公安、城管、城乡建设、交通运输、规划、工商、质监、教育、残联等部门相关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市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和市公安、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工商、城管、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残联等部门各抽调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集中办公,具体负责整治工作调查研究、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和督导检查等工作。
三、工作目标
(一)市民文明交通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市区显见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灯控路口遵章率明显提高,市区道路交通事故总量明显下降。
(二)市区交通管理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马路市场得到取缔,三轮车非法营运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规范管理。
(三)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市区道路“微循环”进一步优化,道路交通设施进一步完善,交通管理科技含量实现跃升。
(四)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机制有效建立。职能部门协作配合更加密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城市交通管理格局基本形成。
四、整治步骤
综合整治坚持将宣传教育贯穿始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先期准备阶段。针对市区道路交通突出问题,制定整治方案,进行动员部署,同步开展先期宣传。
(二)集中整治阶段。坚持统筹安排,分类整治,以公安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着力整治各类显见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通过源头治理、政策帮扶、执法管理等手段,妥善解决三轮车管理难题;坚持整体推进,分步实施,推动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检查巩固阶段。对照目标要求,查找整治工作存在问题,对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责令责任单位挂牌整治。
(四)总结建制阶段。全面总结整治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表彰奖励先进,落实长效管理。
五、方法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
1营造整治舆论氛围。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通过开设专版、专栏等方式,对市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宣传报道。电信、移动、联通运营商发送市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公益宣传短信。区政府、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和指挥部分别组织人员,在辖区居民小区、村组以悬挂宣传横幅、发送公开信等形式开展宣传。市公安局、市城管局等部门分别出动宣传车,在市区主要道路巡回开展整治宣传。市公安局在市区设置固定宣传点,摆放展板、散发宣传单,营造道路交通综合整治浓厚氛围。
2动员机关学校带头遵守交通法规。市级机关工委、市监察局、市教育局牵头,召开专门会议,动员市级机关干部、工作人员和学校师生员工带头遵守交通法规。各区也召开此类会议进行动员。
3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市公安局牵头,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以“各行其道、不闯红灯”为重点,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推动文明交通公益宣传,各新闻单位编制群众喜闻乐见、形象生动的公益广告,在规定的版面、频道、频率、时段刊播。组织文明交通实践活动,市公安局牵头,市教育局、团市委等部门和单位配合,组织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和院校学生成立文明交通志愿者队伍,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深化文明交通示范创建,市公安局负责,开展文明交通示范路和示范路口创建;市教育局负责,开展“文明交通示范学校”创建,在各学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落实各中小学校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内容,推动交通安全课堂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并全面推广中小学生交通安全联系卡制度。
4深化交通安全“五进”宣传。市公安局负责,组织开展交通安全“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宣传;选择交通肇事典型案例,通过媒体、专栏、印发交通安全手册等方式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交巡民警执行职务时,把交通宣传贯穿执法执勤全过程。
5实行交通违法抄告制度。市公安局负责,对机关公务车辆闯红灯、公务员交通违法行为,一律告知其所在单位和市监察局。
(二)加强源头治理
1加强公务用车交通管理。各机关、事业单位负责,加强对本单位车辆驾驶人的教育管理;市监察局对机关公务用车交通违法行为予以内部通报。
2严格建筑垃圾运输车管理。市城管局牵头,市公安局、城乡建设局配合,严格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的申请核准,组织力量加强对建筑垃圾运输车的日常管理,从严查处运输建筑垃圾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建筑垃圾行为。
3强化出租车行业监管。市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负责,市公安局配合,通过严把资格准入门槛,采取停运、暂扣服务证、取消服务资格等措施,加强出租车及从业人员的管理。
4取缔三轮车非法制售。质监局负责,对全市范围内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伪造或冒用产品生产许可证,擅自生产、拼装、改装电动、机动三轮车的经营者依法予以查处;工商局负责,对全市范围内电动、机动三轮车销售点开展拉网式检查,依法查处取缔无照经营、非法销售电动、机动三轮车行为。
5.实行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市公安局负责,对电动自行车全面登记上牌,实行规范管理。
6.规范静态交通行为。市城管局牵头,区政府、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指挥部具体负责,督促沿街单位、门市落实门前“三包”,规范、有序停放各类车辆。
(三)加强综合执法
1.严查显见交通违法。市公安局负责,针对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酒驾”、无牌无证等交通违法行为,组织警力,从严查处。
2.拉网取缔违法占道。市城管局牵头,工商局、市公安局配合,区政府、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指挥部按管理区域,对市区所有马路市场及其它占道行为进行拉网检查,坚决取缔,畅通非机动车道。
3.从严打击营运“黑车”。市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负责,以市区商贸娱乐场所、车站、学校、医院等周边道路为重点,集中力量严厉打击各类营运“黑车”。
4.取缔无牌无证三轮车。充分运用宣传教育、执法管理、政策帮扶等疏堵结合措施,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妥善解决三轮车管理难题。
(四)加强配套建设
1增设市区停车场和停车泊位。市规划局牵头,市城乡建设局、公安局配合,围绕市区商业网点密集区、学校集中区,着眼疏堵保畅,规划配套停车场地;市公安局负责在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及后街后巷施划临时停车泊位。
2改善道路通行条件。市城乡建设局牵头,相关建设责任主体配合,加快实施城市道路重点工程建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及时修补坑洼路面,改善非机动车道通行条件,为车辆各行其道提供保障。
3优化城市公交系统。市城乡建设局牵头,市公安局配合,广泛征询各方意见和建议,以方便群众为首要原则,科学设置市区普通公交站点,优化市区公交运行网,实现普通公交与BRT互补,进一步提高公交车对市民出行的分担率。
4扩大市区禁行区域。市公安局负责,根据城市道路交通现状通告,明确大型货车等车辆禁行区域,削减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
5提升交通管理科技含量。市城乡建设局和区、区、市开发区、及承担道路建设的其它责任单位,坚持把信号灯等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与道路建设同规划、同建设、同验收;市公安局、区、要加快主要路口信号灯智能化改造,通过优化信号灯配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在市区所有灯控路口安装“电子警察”,不断提高交通管理科技含量。
六、工作要求
(一)全面动员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成立专门班子,按照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措施和责任。要通过召开专门会议、舆论宣传等方式,深入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整治工作,尤其要把机关广大干部和全体在校师生发动起来,使之成为文明交通的带动者和推动者。
为加快发展城市公交,提高营运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矛盾,方便市民出行,全面构建幸福江阴人居好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城〔20**〕288号和省政府办公厅**政办发〔20**〕11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实施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对优先发展城市公交重要性的认识
城市公交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也是城市管理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我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江阴的进程中,必须切实加快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步伐,解决城区道路拥堵、市民出行不便等日益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为群众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经济的出行服务。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建设,抓紧落实实施,加快发展提高。
二、明确城市公交的发展目标和20**年工作任务
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广大市民的需要,从满足大多数人的出行需求出发,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运营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十一五”期末,全市建立起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设施配套、高效快捷的城市公交体系,城市公交成为普通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便捷性、舒适性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2010年,城市公交车辆达600标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达12标台,公交分担率达35%以上;城市公交线路总数达35条,城区建成区无公交覆盖盲区,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交出行时间不超过35分钟,实现城区快速线路3-5分钟一班,其余线路5-6分钟一班,向外辐射线路10分钟一班的班次密度;公交场站体系趋于完善,完成客运中心公交枢纽站和城东站、青山商城站、食品城、麦德龙、敔山湾和江阴外滩6处首末站建设,完成中山路公交换乘枢纽改造;完善候车站亭设施,城区所有公交站亭完成改造;城市公交信息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全面使用IC卡自动收费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和电子站牌信息系统;公交投融资体制创新取得较好成效,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交投资建设、营运和管理;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快速发展,全市镇村公交覆盖率达85%以上。
年度发展目标为:
20**年,新增城市公交车80标台,城市公交营运车辆总数达370标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达8.6标台,中高档空调车比例占车辆总数的25%,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到15%;新辟线路3条,线路总数达29条;春节前开通环城公交快速专线,班次间隔3-5分钟,上半年完成1路车快速化改造,班次间隔5分钟;启动建设客运中心公交枢纽;结合大司马停车场改造,建设中山路公交换乘枢纽;建成城东站和青山商城站;加快候车站亭改造,完成全城区公交站(亭)设施改造100座;建成使用IC卡自动收费系统;社会资本参与公交投资建设取得突破;镇村公交覆盖率达65%。
20**年,新增公交车80标台,营运车辆总数达450标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达9.8标台,中高档空调车比例达35%,公交出行分担率达22%;新辟线路3条,线路总数达32条,完成快速线路改造2条;建成客运中心公交枢纽站和中山路公交换乘枢纽,建成食品城、敔山湾2处首末站;完成城区所有公交站(亭)改造;建成使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和电子路牌系统,社会资本参与公交投资建设水平在20**年基础上有新提高。镇村公交覆盖率达70%以上。
2009年,新增公交车80标台,车辆总数达530标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达11标台,中高档空调车比例达40%,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0%;新辟线路3条,线路总数达35条,建成区基本无公交覆盖盲区;完成快速线路改造2条,城市公交城区线路基本实现5-6分钟的班次密度;建成江阴外滩公交首末站;城市公交市场化运作程度不断提高;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明显加快,镇村公交覆盖率达80%以上。
2010年,全面完成“十一五”城市公交发展目标。
按照上述发展目标,20**年的工作任务是:
1、城市出租车作为城市公交不足的补充,交通部门要切实加强出租车公司化改造步伐,按5年任务4年完成的目标,制定剩余266辆出租车的总体改造实施计划,并完成24辆出租车的公车公营改造任务,适度推出一定数量体现城市形象有较高档次的出租车。
2、**交警、城管执法、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切实解决市区道路拥堵问题。由**局牵头研究出台城区禁摩,限制电摩、人力三轮车增长及上述车辆进入中心城区主要道路的政策措施,并全面组织实施。
3、由规划局牵头,建设、**、城管执法、交通等部门参与,科学编制城区停车场建设规划,在城郊结合部、城市主要出入口和主城区合理布局设置停车场。加快建设步伐,在年内推出1-2处较大规模的社会停车场。交通部门要及时调整公交线路,做好公交与停车场的衔接,方便接驳换乘。
4、由**局牵头,城管执法、物价等部门参与,制定实施引导车辆进入停车场、加强停车场管理的政策措施,并通过停车场收费价格的合理设置,有效控制城区外车辆进入主城区、城区内车辆进入中心区域的出行频率。
5、**交警部门要为2-3条公交线路所途经的道路提供相应的道路交通管理匹配措施,通过信号灯控制、优先单向、逆向专用线路等优先措施的科学设置,提高公交车辆营运速度和效率。
6、由规划局牵头,交通、建设等部门参与,完成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198平方公里的公交专项规划和公交路网规划的编制,并兼顾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需要,按照长短结合、统筹城乡的原则,认真做好路网格局、地面公交线路、场站布局,公交枢纽设施、公交组织调度和土地利用规划,并明确相关道路及公交港湾式停靠场、专用道、专用站等配套设施的具体建设规模和建设时序。重点做好公交规划与公路客运体系、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规划的衔接,方便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快速转换。
7、交通、园林部门要加快推进对现有公交站亭设施的改造步伐,按照充分体现江阴历史人文特点和文化底蕴,提高识别性、观赏性和功能兼容性的要求,突出人性化需求,设计新颖的公交站(亭)造型,以线路为单位,按先主干道后次干道、先主城区后其它区域的时序实施站亭改造安装,确保年内改造站亭设施100座,20**年全部改造结束。
8、发改、交通部门要积极开拓城市公交多元化投资渠道,以开放的姿态和务实的举动扎实推进城市公交市场化运作进程,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公交投资建设,年内做到与有关企业集团的合作开发方面有重大突破。
三、推进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公交意识。全市各大新闻媒体要切实加强对城市公交的定位,大张旗鼓向广大市民广泛宣传发展城市公交的作用和意义,宣传乘坐公交车的优点和长处,宣传我市发展城市公交的政策措施,宣传我市公交发展的美好前景,通过正面的宣传报道,提高市民的公交意识,提高市民对城市公交的认识和了解,鼓励和吸引更多市民将公交作为出行选择。
2、合理设置公交线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市民的出行需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城区各区域市民出行的公交客流分布状况,调整优化线网布局,合理设置站点,对新增居民小区、学校、大型商业网点等人员集中区域及时开通公交线路,使主城区居民在300-500米半径范围内、城区边缘居民在500米~800米半径范围内都能就近乘到公交车。对途经中小学校的公交线路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增加运力投放,方便学生乘坐,对此类线路上原有的车辆运力要根据不同时段客流的分布情况灵活合理调节,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加快对客流相对集中热线的快速化改造,提高公交营运速度,体现其便捷、畅通、易达的优势和特点。
3、加快完善公交路网。把加快完善城市公交道路系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花2-3年时间,突击建设和改造一批城区道路。尽快打通澄江西路西延、中山南路南拓、虹桥南路南伸等城区主干道的“断头路”路网,促进环形路网格局的快速形成;消除人民中路人民桥、滨江路黄田港大桥段等道路通行的瓶颈制约;提高道路交叉部位的通行渠化程度,加快完善城区主干道机非分流系统,并实现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之间有机配套衔接,为公交线路优化设置提供良好基础条件。市规划、建设部门要不断加快因道路不通而导致公交无法覆盖的城南、城西区域的道路建设改造的步伐,要按照该区域居民在半径800米范围内都能坐上公交车的要求,加快规划、建设和完善道路设施,解决公交线路延伸覆盖的道路制约难题。
4、积极实施公交智能化管理。利用高新技术、以信息化为基础改造传统公交系统,实现乘客、车辆、场站设施和道路交通之间的信息互动。加快IC卡自动收费系统建设,提高IC卡兼容功能,在城市公交先行推广使用的基础上,逐步向出租车、轻轨交通等交通方式拓展延伸,实现一卡多用,并逐步实现与周边城市的联网对接,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加快安装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推进与**道路监控系统的资源整合,全面提高公交营运调度管理能力。建设公交电子站牌系统,为乘客及时提供公交实时运行信息,并提供天气情况等其它查询服务,更好地为民、便民、利民,在2年内城区主干道的公交站亭要全部安装使用电子站牌系统。
5、加大对城市公交的资金投入。在城市公交市场化运作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到位的前提下,城市公交投入要坚持以政府投入和社会多元化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在纳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公用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土地出让金中用于城市交通建设的部分,要向城市公交倾斜,对年度目标任务中城市公交车辆新增、场站建设和运行管理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保障,确保资金安排能满足城市公交发展需要。
6、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对年度目标任务中确定的首末站、换车枢纽、停车场等设施,要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并以划拨方式供应,对依法取得的公交设施用地,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移作他用和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7、健全补贴和补偿制度。健全公交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健全低票价的补贴机制,完善燃油补助制度,对公交企业承担的社会福利(含老年人、伤残人、现役军人和学生乘车实行免费或优惠等)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增加的支出,进行专项补偿。享受政策规定免费乘车的老年人、残疾人在办理乘车手续前必须先由民政部门为其办理好意外伤害保险。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定期对城市公交企业的成本进行审计和评价,在审定公交定价成本的前提下,合理计算各项亏损,并将各项补贴、补助资金按季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城市公交企业运营成本必须向全社会公开,接受市民监督。
8、充分提高城区道路资源使用效益。**、城管执法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在不增加或少增加道路面积的情况下,深入研究提高现有资源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提升道路通行能力。通过加强信号灯的合理设置和控制,加强上下班高峰期间进出城区道路车道使用的灵活调节、加强交通节点管理、严格控制和减少左转弯、整合道路道板停车资源等有效措施,缓解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防止拥堵现象出现。同时合理调整有关企事业单位的作息时间,分年级错开城区学校的上下学时间,分解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
9、提升出租车服务水平。交通部门按确定的出租车公司化改造计划,加快推进城市出租车公车公营改造,在2010年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对经营期限到期的出租车更新,提升车辆档次,一律更新为20万左右的中高档车型,加强对出租车经营行为的监管,规范服务行为,整治车容车貌,规范行车秩序,提升司机素质,全面提高出租车服务水平。
10、加快城市公交市场化运作进程。大力鼓励和引进国内外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交投资建设和合作开发,加快改变政府单一投资模式,加快转变公交运行机制,积极拓展多元投资办公交的渠道,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经营、有序竞争的良性发展格局。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提高公交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减少公交亏损。激活机制,完善提升公交自身造血功能,完善公交广告市场化运作水平,有序合理竞争,增加广告收益。
11、提高公交服务质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交通部门要加强对司乘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完善各项服务监管制度,实施统一服务标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高度重视和关心城市公交企业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状况,建立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关心和爱护职工身心健康,保障其应有的各项劳动保护权利和福利待遇,稳定职工队伍。
12、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完善提高镇村公交,提升通达深度,加快实施城乡客运与镇村公交的资源整合,优化镇村通达载体,条件成熟后实施城市公交与城乡客运的整合兼并,全面实现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积极发展规划轨道交通,规划控制预留建设用地,根据确定的建设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四、加强对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领导
一、全面落实规划,加快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中心城区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公交、出租车更新,全年更新公交车1000辆、出租车3000辆。全面启动出租汽车和公共汽车GPS系统,实现运营调度智能化。建成公交修保基地、10处公交运营支持保障中心和中心城区4处出租汽车综合生活服务区。18座新建改建公交场站投入运营。完成6万户自来水户内管道和中心城区400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200公里燃气管道和5万户户内燃气管道改造,使中心城区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
2、加快滨海新区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塘沽区公交整合步伐,更新改造公交车400辆,以塘沽外滩和中心站为重点,积极推进滨海新区公交场站建设。实现新建津滨水厂一期工程和泰达水厂扩建工程的通水运行,建设**大道供水供气管网工程,开工建设津滨水厂至中心渔港和大港供水管道工程、大港地库至开发区燃气高压管线工程,完成塘沽20万立方米天然气储气库建设,使滨海新区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水平得到进一步完善。
3、加快新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公交向新农村的延伸,配建津南、武清、静海3处公交中心站,新增调整公交线路15条,新增区县公交车150部,积极推进津南、宝坻、蓟县、宁河等区域内公交线路开通,加快公交服务对十八个区县全覆盖的进程。全面启动环城四区供水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供水管网工程,加快实施武清区杨村、汊沽港、王庆坨、上马台等镇的供水管道工程,完成静海县大邱庄供水工程,全面推进区县水厂向中心镇、建制镇延伸的供水管网工程,新增小城镇自来水用户10万户。完成永唐秦天然气武清门站和宝坻门站,加快高压天然气管线和中低压管网建设,新增天然气用户10万户。为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用基础设施保障。
4、加快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库建设。完成公共交通20**-2020年规划编制工作,并以公用事业各专项规划近期建设项目为重点,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为加快建设步伐创造条件。
5、加快公用事业投融资机制建设。积极鼓励支持大集团投资建设滨海新区、新农村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推广自来水集团盘活资产的经验,扩大投融资渠道。利用燃气集团控股的**天联公用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平台,实现直接融资。同时要深入做好利用国债资金和世界银行贷款的各项工作,为加快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二、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实现服务方式新突破
1、创新服务理念。公用事业关系国计民生,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服务理念,确立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不断创新服务的理念;实施服务标准,追求执行率百分之百的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主动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举措的理念;广泛应用先进技术,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的理念;开拓群众诉求渠道,自觉接受公众监督,主动提高投诉办理效率的理念。
2、实施服务新方式。公用事业各行业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的需求,努力在服务方式上实现新突破。推行预约服务。为乘客提供出租车电招服务,电招率达20%。供水供气行业,按用户电话预约提供上门服务,服务履约率达100%。推进延伸服务。深化服务进社区的内容、方式,实现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进供水单位对住宅二次供水和楼内供水管道集中管理模式,实现城市供水服务到用户。燃气企业全面加强入户安检工作,为用户提供100%的安全服务。推广“城市一卡通”服务。出租车、公交车全面应用“城市一卡通”,扩大售水、售气应用范围和服务网点,为乘客和用户提供便捷的结算支付方式。完善信息服务。公用事业各行业管理部门、经营单位要依法全面实施服务信息公开,实行服务信息公开的单位达到100%,使市民充分享受公用事业便捷的信息服务。实现新装一站式服务。供水供气用户新装业务办理实行首接负责制,审批事项一次性告知,严格办事时限,规范办事行为。
3、开展精品工程建设。要以创新服务理念,实现服务方式新突破为切入点;以让市民乘便捷公交、满意出租,用优质水、安全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以解决市民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不断提升公用事业优质服务精品工程建设水平,打造一批品牌服务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使公用事业服务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三、大力强化安全运行,提高安全供应保障能力
1、规范应急预案。按照《**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的暂行规定》要求,从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注重把迎奥运安全防范措施常态化,进一步修改完善行业应急预案、基层应急预案,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2、强化应急管理。结合行业特点,坚持开展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应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全面启动公用事业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3、消除安全隐患。公用事业各经营单位要定期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落实安全隐患整改责任制,做到任务、责任、资金三落实,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继续开展供水供气管网占压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运行管网的监管,提高管网安全运行能力。各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不同季节,突出重点,认真做好安全隐患排查的抽查和安全隐患整改的督查,保证公用设施的安全运行。
4、启动安全评价试点工作。合理选择安全评价试点单位,积极稳妥地搞好安全评价的试点工作。并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编制工作方案,逐步推广安全评价,促进安全运行管理水平提高。
四、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提升行业监管水平
1、进一步规范经营单位自律行为。公用事业各经营单位依据服务标准,按照适应服务方式创新的要求,完善岗位规范;建立员工培训制度;实施服务工作月度统计分析;完善自我评价和内部考核机制。
2、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各行业管理部门要依据法律法规,按照行业服务管理标准、行业监管办法,进一步完善行业日常监管机制,达到监管内容具体、方法可行、时限合理、职责明确、监管有效。注重发挥区县行业管理部门作用,不断扩大日常监管范围,使监管覆盖面达到100%。充分发挥12319城建服务热线的作用,加强督办跟踪,实施对专业热线平台的考核,不断提高办结率、满意率。
3、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充分利用12319服务热线平台,主动建立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制度,继续完善社区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公众义务监督员队伍,积极加大与新闻媒体联动力度,使市民诉求渠道进一步拓宽,形成广泛的社会监督,促进服务改进,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4、进一步提高行业服务评价效能。要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全面建立稳定的评价专家队伍,完善评价细则,规范评价程序,提高评价水平,严格评价成果,监督整改落实,充分发挥行业服务评价对促进公用事业服务水平提升的作用。
5、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积极争取加快公交行业立法,配合市人大搞好《**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修改。争取《**市燃气管理条例》修改纳入市人大立法调研项目,结合市场监管工作的需求,研究制定《燃气设施改动管理办法》、《二次供水设施移交管理规定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和相关的标准,完成国家行业标准《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的编写,为依法行政打下基础;要依法实施行政许可,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经营和违法盗水盗气行为,维护消费者和经营单位合法权益。
五、认真宣贯服务管理标准,夯实服务工作基础管理
1、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宣贯服务管理标准是贯彻新修订标准和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工作。要充分做好编制行业宣贯标准方案、修订服务评价细则、制定宣贯工作验收标准、建立服务统计制度、编写培训教材、培训辅导人员等各项准备工作。
2、深入开展动员工作。组织召开公用事业新标准宣贯动员大会,全面布署宣贯工作。各行业管理部门要结合本行业情况,注重抓好典型,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宣贯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
3、强化培训工作。各行业管理部门、各经营单位要认真组织新标准和评价细则的学习,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辅导,使培训覆盖率和知晓率达到100%。
4、认真组织验收工作。各行业管理部门要以验收标准为依据,组织专家对本行业经营单位进行逐一验收。要注意把验收与交流紧密结合,对先进单位组织观摩交流,对没有达到宣贯标准的单位要限期整改,为标准贯彻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1、加大公交车尾气治理。严格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车辆更新和改造,使国Ⅲ标准公交车占运营车量75%以上;加强公交车保养工作,使尾气排放合格率达到100%。积极开发新技术,试验新的油电混合动力环保车辆。加快天然气加气站建设,逐步推广燃气汽车,降低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2、积极推动自来水厂工艺弃水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完成中心城区自来水厂工艺弃水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实现自来水厂制水零排放。全面启动滨海新区,积极推进二区三县自来水厂工艺弃水污泥处理设施建设。
3、努力降低水气供销差率。供水燃气行业要确定高标准的降差目标。各经营单位要积极采取推行分区计量,加强单位内部降耗管理工作;加强管网运行巡视,提高管网主动维修率和抢修及时率,减少跑冒流失;加快对城市旧供水供气管网设施的更新改造和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等有效措施降低差率。供水、燃气行业管理部门要建立行业降差考核机制,加大打击偷水盗气违法行为的力度,使降差工作扎扎实实地推进。
七、努力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1、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正确认识形势,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科学把握有利因素,坚定又好又快发展公用事业的信心,不断开拓创新,扎扎实实用心落实好全年各项工作。
2、加强作风建设。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专题调研。不断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切实解决好公用事业涉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工作目标
通过各乡镇(场、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健全完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机制,推动交通安全宣传组织社会化、宣传工作制度化、宣传形式多样化、宣传内容系统化,使广大驾驶人、学生、企业员工、城乡居民等民众的交通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使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超载、低速载货汽车和拖拉机载人等严重违法行为明显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安全、畅通、有序、和谐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二、工作步骤
活动从年11月1日开始,至年月31日结束。分三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年11月10日)。县成立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部署、协调宣传教育活动,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县安办,具体组织协调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并成立5个宣传教育工作督导小组,负责检查、督促挂钩乡镇(场、区)开展工作。
各乡镇(场、区)、各部门要根据本单位职责,围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强大舆论声势,为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11月11日至年月15日)。紧紧围绕“六个结合”(即:与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相结合;与开展各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相结合;与各级各部门安创建活动相结合;与事故调查处理、责任追究相结合;与反超载、反超限专项整治活动相结合;与抓好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具体在“十个一”上下功夫、见成效。
1、新闻部门在有线电视台上开辟一个宣传窗口和专栏,以提高宣传教育活动的覆盖面。
2、各乡镇(场、区)定点设立一些长期固定式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公益广告牌、宣传栏,有条件的可设置电子显示屏。
3、各乡镇(场、区)每月组织开展一次“送电影下乡”活动,在农村、工业园区等人员密集场所播放电影前,先播放一段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
4、交警部门每周开展一次打击酒后驾驶专项行动,邀请媒体记者参与,处理、曝光一批道路交通严重违法行为,警示教育广大驾驶人。
5、交警部门每月到集镇、圩市开展一次交通事故图片展示、播放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等活动。
6、县道路交通预防办每月编印一期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为内容的简报,向广大群众发放,数量不少于1万份。
7、交通部门在的士、公交、长途客运车辆上的LED电子显示屏、影视播放机上播放一段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标语、警示短片等。
8、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运营公司每周向广大手机客户发送一条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短信。
9、文体部门在KTV、网吧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电视、电脑上播放一系列道路交通安全温馨提示语。
10、教育部门开展一次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征文比赛。
(三)考核验收阶段(年月16日至年月31日)。县政府将组织对各乡镇(场、区)和县直有关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验收和通报,以达到预期目标。
各乡镇(场、区)、各有关部门可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时段的工作作适当调整。同时,要认真总结宣传教育行动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切实做好巩固宣传教育活动成果,建立一系列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职责分工
(一)乡镇(场、区):负责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经费,建立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职责;协调解决辖区内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县公安交警大队: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的牵头主导作用,深入持久地开展好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着重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结合打击道路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对机动车驾驶人的安全宣传教育;定期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有针对性开展不同时段、不同群体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机制,对各交警中队进行工作督导;加强与其它部门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主题,全面、细致、扎实地做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的各项工作。
(三)县交通局:以客货运输企业和驾校为重点,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完善交通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机制,配强师资力量,丰富教学内容,定期举办各种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加强对运输企业驾驶员、管理人员和安全检测人员的安全教育,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纳入企业年度目标考评内容,将驾驶员的安全学习情况纳入个人评优、评先考核内容;发挥车站等场所的宣传优势,组织、指导交通运输行业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组织在建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对农民工等特殊群体进行施工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培训,提高农民工的交通安全意识。
(四)县安监局:负责加大综合监管力度,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安全监管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考核和监督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具体措施,明确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对交通安全措施不落实、交通安全隐患突出的单位,加强检查与监督,督促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有效整改隐患;定期对道路交通事故超序时控制进度,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突出问题的乡镇(场、区)实行预警通报。
(五)县新闻中心:及时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的新闻采访报道,广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及取得的成效;在有线电视台上开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专栏,利用电视、广播宣传速度快,宣传接受群体多等优势,及时播放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常识和专题,开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专栏,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六)县教育局:负责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积极落实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加强对校车和学校租用车辆的安全管理,教育学生拒绝乘坐超载车辆、无证无牌车辆和其他不安全的车辆,配合交警、交通等部门开展打击非法接送学生车辆专项行动;建立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有效联动机制,对经常违反道路交通安全行为的学生强化管理。
(七)县建设局:负责指导、监督城镇公交运输和建筑施工企业以及所辖单位强化对驾驶人员进行交通安全培训教育,增强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督促城镇公共运输企业、市政、园林、风景名胜景区落实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积极推动建设施工企业参与“文明交通”创建活动,拓宽交通安全宣传面;在县城区广场、公园等公共聚集场所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深厚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
(八)县文体局:负责督促、指导网吧、KTV等娱乐场所建立社会公益事业宣传教育机制,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纳入其中,充分发挥公共聚集场所宣传载体的功能,提高宣传教育效果;指导、督促各乡镇文化站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
(九)县旅游局:负责指导、监督旅游业企业(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机制,检查、督促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重点监督检查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是否租用或聘用有资质的车辆或人员参与旅游运输;指导、督促各景区做好旅游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对旅游企业的旅游安全管理人员实施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十)县农机站:建立农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加大对农村地区农用车驾驶人的管理,加强对农用车驾驶人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提高农用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配合交警、交通等部门开展打击农用车辆非法载人等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一)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公司、中国电信公司、中国联通公司等通信运营商负责加强与县直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公益事业信息发送台,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纳入其中,充分利用信息受众多、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向广大人民群众发送道路交通安全温馨提示短信;加强与负有道路交通管理职能部门的沟通,搞好企业公共关系,举办形式多样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其它部门要根据各自行业特点,结合工作实际,按照《省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职责暂行规定》要求,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四、工作步骤
(一)强化措施,确保宣传教育有序开展。各乡镇(场、区)、有关部门要成立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牵头部门和专门负责人,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本部门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结合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完善年度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考核办法,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各乡镇(场、区)、县直有关部门要落实宣传教育专项经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确保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二)明确目标,推动宣传教育活动长效化。各乡镇(场、区)、县直有关部门按照宣传教育工作方案,认真筹划,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交警、交通、新闻、建设、教育、农机、安监、旅游、文体、通信运营商等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大力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的交通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作为打造我县安全、畅通、和谐交通环境的治本之策。宣传、新闻部门要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工作计划形成强大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声势,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