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工智能的学习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学然后知不足
满满5天课程,包括8堂理论课、2堂实践课,让久违校园的我感叹,原来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主题,我们向来认为枯燥无味的法律课程,尽然可以被浙江大学陈麟博士上得如此生动,晚上的课,没有一人瞌睡,甚至没有一人玩手机,整堂课笑点不断,互动频频;原来老师尽然也可以优雅得如同节目主持人,冯婷教授的《新媒体公关应对与危机管控》让我愕然,原来新型公务员所需具备的六个方面的能力,对号入座,真是汗颜,而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真可以说是缺失得一塌糊涂;原来大学教授也可以是动手能力超强的新兴技术的开发者,何钦铭教授的《人工智能:未来已来》,让我深知,人工智能已经在我们身边,AlphaGo已经成功击败围棋世界冠军,今后在安防、交通、机器人、医疗、金融、商业、艺术创作等各行各业都将看到人工智能的影子,且将日益强大。每堂课的老师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也有其授课的主题,只有亲身体验,才深知“学然后知不足”,自己的知识储备真是太少,离老师甚至其他同学的差距还太大多,暗下决心:浙大之行结束后,也要始终保持着不断学习的热情,充实自我、提升自我。
二、悟然后知不晚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我想,我从学习中看到了差距,感悟到不足,而后再用心学习、不断提升也为时不晚。浙大之行回单位之后,我暗下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做到:1.兢兢业业、热爱岗位,不抱怨工作繁琐、而是改变心态,在平凡中沉淀优雅;2.注重言行、以身作则,时刻提醒自己的形象即代表公务员的整体素质;3.注重学习、提升自我,要有学无止境的冲劲,更要有合理分配时间的理性;4.热爱生活、热爱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爱惜自己,就是爱惜家庭。
关键词:科学素养;机器人教学;科技实践活动;创新精神
一、机器人课程,现代教育的呼唤
我们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点及其对人才的要求进行研究的时候意识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名次,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培养,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对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智能机器人教学非常有利于贯彻这一理念。
二、一边实践,一边思索:智能机器人教学模式的思考
1.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目标,培养专门人才
在机器人实践活动中不以竞赛为唯一目标,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多角度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轻结果,重过程,对学生的进步和成功都及时给予鼓励,使自信的愉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正面情绪会促使学生充满兴趣,更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探究中。
2.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课堂教学,小组竞争形成竞赛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一些比较复杂的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完成,小组间再进行竞争。竞争是触发激情的手段之一,能延续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在小组设置中,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一来形成互相帮助的氛围,增加团队凝聚力,二来把自己解放出来。
3.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机器人的制作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设计自己的机器人,并编写程序完成任务。实践中教师是指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主体。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进一步激发创造力,学生亲身体验由抽象的理论到触手可及的实物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主动发展。
二、机器人教学实践活动的成效与思考
1.显性的成效——四年来学生获得的成绩
四年系统教学,我校涌现出一批有潜质的科技特长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全国、省、市各级竞赛活动,已获得全国、省、市多项一、二等奖。
2.隐性的成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教学思想上,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有利于处理好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即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
发展学生的智能,最重要的是发展其观察、思维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受到限制,思维受到束缚,很少有机会动手,能力很难得到发展。而在智能机器人教学实践中,学生真正实现主体地位,在实践中亲自观察、探索、操作,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都能得到较好发展,达到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智力、能力的目的。
(2)教学内容上,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有利于处理好基础知识学习和现代新的科学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
常规课堂教学的内容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始终存在的现象,即使采取在课堂教学中加深难度、提高速度的办法,也难以消除这个差距,单靠课堂教学无法解决这个矛盾。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课外、校外科技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智能机器人教学课程的内容不受大纲、教材的限制,适于加进现代科学的新知识,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渗透着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的内容。
(3)教学方法上,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有利于把传授法教学与发现法教学结合起来。
常规课程教学最主要的方法是传授法,是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应该说,对于刚开始接受知识的青少年学生来讲,这是完全必要的,有益的。但它也存在弊端,往往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阻碍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在智能机器人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内,以传授的方法为主,给学生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课外,机器人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进行科学知识的自主探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4)教学形式上,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兴趣爱好、特长发展的关系。
课堂教学对完成共性教育和全面的基础教育有很大的优势,但对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又存在严重的不足。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智能机器人教学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使学生在科技上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以发展。
三、机器人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思考
1.如何提高智能机器人研究活动的教学与社会效益
智能机器人课程的内容决定了它属于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以科技实践兴趣课为载体的智能机器人教学形式,只能面向一部分学生。笔者在思考,如何让更多学生享受智能机器人课程?是否可以换一种教学载体:如可以把新课程标准下的“地方课程”拿出一部分来用于实施智能机器人教学,或把智能机器人教学与关系比较紧密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整合,开发出适合本区域学生特质的校本课程。这样,可以让现有的机器人器材,尽可能提高使用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取得更明显的教学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秀英.孙增圻教授谈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11).
[2]蔡鹤皋.机器人将是21世纪技术发展的热点[J].中国机械工程,2000(2).
[3]克来格.机器人学导论[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4]程马峰.小学机器人教学实践探索[J].东莞信息技术教研网.
[5]徐提昇.浅谈初中机器人教学[J],2010(1).
[6]中小学智能机器人科技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东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网.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融合
信息技术已走进每一名学校,每名老师,每一位学生,已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家长极为有益的帮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读书到育人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助力。我校从实际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谈谈我的感受。
1搭建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人人通平台为班级、老师、学生及家长建立了个人空间。学生在空间里进行实名注册交流。通过班站的班级相册、班级日记栏目可以彰显学生的个性,记录学生成长历程,老师和家长通过此栏目了解孩子在班级的情况、心理变化等,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沟通;通过班级成员、班级公告、班级作业、班级成绩等栏目,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更为方便快捷,保证家长第一时间了解班级的动态,并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师生个人空间的开设,可以保证师生、亲子之间时刻关注彼此的动态,分享彼此的快乐与烦恼,畅谈学习生活的感悟、体会,也是同学们知心话、小秘密的倾诉之地,消除师生间、生生间、亲子间的误解和不愉快,可以更好的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共建和谐班级。班级网站和师生个人空间会拉近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心理沟通环境和氛围,实现四位一体教育新格局。使孩子们都骄傲的成为班级的主人,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自然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2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我们常用的网脉资源网、农远网等,上面有学生的第二课堂、视听乐园、听书联盟、英语角等,既有有声读物,还有中外动画片等,并具有丰富的安全、法律、生活常识,百科生命知识,典故、格言、成语、诗词等内容,运用有声动画及图文并茂的形式,可以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更加的直观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有一个娱乐的小空间,网站上开设了内容新颖、趣味性强的小游戏700多种,实现了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的效果。帮助孩子们摆脱了对网吧的好奇和迷离,保证了他们在网络时代的健康快乐成长。
3开展网上作业,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
目前,学生已开始从纸质作业走向电子作业。教师可以用电脑和手机一键布置多个班级的同步作业,轻松减负。系统自动批改作业,智能生成作业报告、测验报告、错误知识点、高频错误等,使作业批改更加轻松、高效,作业指导有的放矢,还能免费使用来自全国重点名校的海量题库,实现个性化组卷。智慧作业系统具备游戏化、趣味化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业的热情。
4开办主题式学习网站,为学生搭起沟通的桥梁
在教育网站上开通了主题学习专栏,打破教材单元,将知识重组建构,以新的方式完美呈现。如《农历的天空》专题网,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以诗歌学习为载体,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通过网络搜索,积累素材,初识节气;制作学件,触摸诗词,感受节气;采集影音,走进自然,体验节气;网上交流,激感,品味节气等环节,使学生掌握生产生活技能,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学生自建的主题网站有《金源文化》、《指尖上的艺术》、《北方名城哈尔滨》、《非物质文化遗产》、《话题作文》、《动漫世界》、《中华名小吃》、《春蕾》等百余个主题式学习网站。
5加强校园科技教育,强化学生创新素养
智能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课堂中的普及开展,对问题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甚至价值观的重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智能机器人教育的特色及现状
1.智能机器人教育的特色
(1)动手操作性强、思维性强,符合学生认知、探索知识的特点和求知欲望。
(2)充分体现实践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思考和学会解决问题,体会实验成功和失败的感受。
(3)课程以不同的主题引领学生设计与制作,在每个机器人活动中,都会完成一个实际任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智能机器人教育的发展现状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将“人工智能初步”、“简易机器人制作”的模块列入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中;同时,国内外每年举办各类机器人比赛,在中小学生中推广机器人活动,普及科技教育。目前,我国学校开展智能机器人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校本课程或者兴趣小组等,参与的学生也大多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
智能机器人教育在问题学生教育转化中的作用
问题学生虽然厌学情绪较重,但他们聪明,动手能力较强,如果正确引导,利用学生贪玩、喜动手的特点,开展智能机器人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引导,提高对智能机器人的兴趣,便能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同时,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又会促使他们感受到以往难以感受的成功喜悦,从而树立信心,使得问题学生在各方面的面貌都有所改变。
1.培养问题学生对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智能机器人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一体。问题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充分体验科学知识的奇妙,从而使活动的过程成为一种自觉和乐趣,变被动的接收知识为主动寻觅知识,变“让我学”成“我要学”。同时,智能机器人活动富有挑战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会把对智能机器人探索的兴趣慢慢扩展到对其他知识的探索。
2.培养问题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计算机文化”对人类生活、工作、学习、思维方式以及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为信息技术集中体现的智能机器人活动,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综合协作能力和科技探索能力,使学生的体会和感悟通过智能机器人的搭建、编程等活动体现出来,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3.构建问题学生学习知识的良性循环
智能机器人活动包含的知识非常广泛,要想让机器人提高智能,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问题学生在活动中,从策划、设计到制作、调试等一系列的过程均由自己完成,其中获得的成就感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对新知识的渴望,提高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同时,这个过程也正是他们组建知识的过程;新组建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促使学生去探索和建立更复杂的知识体系,如此反复形成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良性循环。
4.提高问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智能机器人教育注重对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合作制作机器人的教学方法,让问题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实现“做中学”,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合作创新意识。
5.重塑问题学生的价值观
智能机器人活动的开展可以逐步改善问题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改进其学习态度,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实现其自我价值,从而把学生从网吧、网络游戏中吸引出来,逐步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强化教育效果,使问题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在问题学生中开展智能机器人教育的相关措施
1.明确指导思想
为了在问题学生中更好地开展智能机器人教育,应制定明确的指导思想:丰富问题学生学习生活,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激发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问题学生的学习信心。作为指导教师应适当地设置合理的情境和任务,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使之融入到想象的海洋中,探寻各种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鼓励学生去实现。
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准备是指机器人活动场所的布置、机器人采购等。机器人教学所需硬件是比较昂贵的,没有资金的支持,这门强调操作的课程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应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各级教育部门也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资金的保证。
3.强化师资培养
机器人教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发展历史较短,技术含量较高,因而机器人教学的师资目前非常匮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组织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加强教学能力;同时,加强各校之间的学习交流,提高师资水平。
4.凸显主题类课程设计
主题类课程就是按照某一主题设置一定的故事情境,完成各种不同的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多地加入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来解决主题情境中预设任务的课程。例如,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科学教育培养目标,紧扣青少年心理特征选题,可以创设“机器人运动会”主题课程和“游戏类”主题课程。
5.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正大力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机器人比赛是学生的比赛,学生只有亲手去设计制作,才会完全了解它的特性,调试时才能如鱼得水,出现故障时也能很快找到原因。因此,机器人兴趣小组必须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方式,教师只辅以适当指导。
6.坚持课堂教学快乐原则
有人曾问我:作为大学教授,信息学奥林匹克活动和你关系大吗?用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值得吗?我想,作为国内最早就设立了计算机专业的清华大学,支持全国的计算机普及,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不派我也会派别的教授。至于我个人的投入是否值得,那要看社会的评价和我的感受。20年来,当看着中国的小将登台领取金牌时,我激动万分的心情难以言表,只有蒸蒸日上的国势,才能催生让人羡慕的人才,乐莫大于心中充满希望。“中国的孩子行,将来大人就行。”这种感受对我来说是比什么都珍贵的。
每次遇到记者,他们都会问我:为什么你们这种学科竞赛要冠以“奥林匹克”字样。我说:您知道李宁、李小双吗?对方点点头。我说:对于普通人,我们只会做广播体操来健身,而体育奥赛中,体操运动员在鞍马上要做托马斯全旋。有几个人能做呢?智力的竞赛,同样要经过特殊的训练,同样要求“更高、更快、更强”。
二十世纪末,以计算机为龙头的信息技术风起云涌般的发展势头,将世界带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竞争中的领跑者们意识到要不失时机地将有关信息科学知识与应用能力,尽快地纳入到青少年的知识结构中,成为跨世纪人才迈向信息时代的入场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首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简称IOI)于1989年5月在保加利亚举行,此后每年举办一届,到2006年已举办了18届,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队参加,参赛选手近300人。中国队累计获金牌42块,银牌17块,铜牌11块,届届名列前茅。
IOI竞赛属于智力与应用计算机解题能力的比赛。题目有相当的难度,解好这类题目,需要有相当强的数理化文史地的基础,具备很强的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首先是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下就能切入主题抓住本质者占先;再就是将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并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接着是灵活运用各种算法的能力,有时还得自己针对题目设计新的算法;想好算法之后,要在某种语言环境下,熟练地编写程序,并将其快速无误地调试通过的能力;最后一条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对边界条件的估计,自己设计测试数据,检查自己的算法及其实现是否正确,是否完备的能力。
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训练,特殊在学习理念和模式上。这种活动属于智力活动。智力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思维能力在所谓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分析力中居于核心地位,控制和制约着其他能力的发展,是拓展其他能力的基础。思维的广阔性、敏锐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心理学的研究和中国队训练的实践表明,这种智力训练纸上谈兵不行,一定要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引导选手利用计算机这样一个智力工具,自己寻找问题、研究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既动脑又动手,养成脚踏实地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创造意识要在学习中倡导发现法,使学习活动尽可能带有探索性,让学习者始终处于探索、追求、刻意求新、力求完美的精神状态之下。这种探索性学习的心理基础应该是“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内在动力是强烈的兴趣。恰恰信息学竞赛活动能以其难和新而激发学习兴趣。竞赛试题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很多题目尚无固定解法,其中许多题目适合于让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会如何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在纷繁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切入主题,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抽象化、模型化,最后通过编程将问题加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选手们要去钻研很多可能在大学阶段才能学到的知识,比如数据结构、组合数学、人工智能搜索算法、图论与集合论等等。这个学习任务不是老师强加给选手的,而是研究性学习当中他们自己必然会遇到的,兴趣使然,再难他们也愿意去学。这种自主学习的最大特点是有的放矢,理论结合实际,学和用统一在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难题上,因此就学得深,学得活。
研究性学习的最大好处是能使选手有效地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我以为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成就事业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信息学竞赛中的许多高手进入大学后, 绝大多数表现突出, 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计算机系每年评出的优秀毕业生中会有好几位曾是奥赛的选手。
22届国内大赛,18届国际大赛,受到训练和激励的选手不下千人。其中的佼佼者有不下百人在清华读书,后来又出国深造。其中绝大多数品学兼优,继续保持领先势头,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堪称一流。许多IOI金牌获得者在清华学习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还有一些选手免试进入复旦、上海交大、浙大等高校学习,表现也很突出。因此,我说信息学奥林匹克中国队是信息学后备拔尖人才的摇篮是毫不夸张的。
怀着一颗教育人永不停歇、执着追求的初心,2019年11月20—26日,我有幸参加了济宁市第四届名校长赴厦门大学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对于整日忙碌的自己很是宝贵,能够在美丽的厦门大学,静一静,想一想,感悟着专家的育人情怀,名师名校长的成长魅力,呼吸着名校教育新理念、新思维,我像小草吸纳雨露阳光一般,悄悄地在研学中体会成长变化。
一、学研结合,体验理论在实践中的开花结果
本次培训,课程丰富,实用性强,而且采取了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模式,既补充了校长们理论高度不够的短板,又亲身体会了南部发达地区学校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很受感触。
任勇教授的《师者:做更好的自己——专家型校长的思考》,让每一位学员很快意识到自身的差距有多大。任勇,全国名校长,特级教师,他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自身努力的方向:名校长到底“名”在哪里?我们和专家型校长的距离有多远?一个个问题,让我们久久沉思,我们是该把自己人生目标在聚焦一下!邹开煌教授《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向与思维》,让我们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再梳理,再认识。徐琪教授的《一带一路与中俄关系》,拓宽了我们的知识视野,而对于开设俄语课程的我校又增添了新的指导平台。课余时间,我添加了徐院长的微信,把我们学校俄语教学的做法推介给了厦门大学外语学院,徐琪副院长非常惊讶,赞扬我们县级中学的国际视野超乎了她的想象。傅兴春教授的《人工智能时代与教育教学形态展望》,让各位校长非常感兴趣,科技创新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动力,接受新科技是校长的必备能力。章立军教授的《关于校长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若干问题》,理论与实例高度融合,讲授有激情,给每位学员注入自信的力量。
专家们的授课,让我再一次认识到,学无止境,向书本学,向身边榜样学,向专家学者学,学中有反思,反思就有进步。反思过去的自己,寻找未来的方向也是一种自我革新,催促自己不断成长。我们是教育人,心中有着对教育的深深情怀,一周学习成果,将在这份情怀的营养下在教育的土壤中不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学习生态好是厦门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
还要继续谈到任勇校长。任勇校长是厦门一中的原校长,他讲课中一次次地强调厦门教师的学习生态好,他的成长经历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点。课堂上,他分享了自己的“育己”之道:天天学习,天天进步;终身学习,终身受益;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他的成长之路走的极为踏实,从普通教师到骨干教师,到名师,到校长到名校长,到教育局长,直至今天成长为知名学者,在他的成长之路上,值得我们敬畏的是他对知识的执著追求,他的满屋书香,他的渊博才识,他的勤奋耕耘……他在国家级省以上刊物发表各类文章690余篇,68篇论文或省级以上学术奖励,出版专著102本,他的每一步都提醒我们人生之路要追求卓越,每一步都要踩得扎实。他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作为老师,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开放、细腻和敏感的心,善于去捕捉教育生活中那些有意味的现象和事例,并用心品味。任勇校长说校长要成为“首席学习者”,校长学习的程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高学习力的校长是学校发展的时代要求;校长应该是读书人,校长不读书,学校就会平庸。
任勇校长谈到的学习生态,我们在一周的学习和参观中得到了深深的体会:在所考察的学校内我们没有直接接触到任何一位学校校长(这一点和北方有所不同),但所到之处,我们从中层干部的举止言谈中深深地感受到校长的管理思想所在,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课程的开设,无论是课堂上的师生表现还是课下的交流切磋,都体现了教育新理念的细微渗透: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学无止境!
三、优秀校长要拥有浓厚的教育家情怀
身处厦门大学,心灵在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的美景中顿悟。陈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让厦门大学拥有伟大醇厚的丰富内涵;厦门的集美学村、厦门一中都是一部部教育家的爱国史集,让每一位学习者驻足沉思。有人说:“校长是家不是官,校长是家不是匠,校长是家不是神,校长是家不是商。”校长只有把自己定位在教育家这个目标上,才能办本真的教育,才能脱离官气,不做教书匠,不被神话,远离商气。校长怎样才能拥有教育家的情怀?有人用“和”说,人格和美,管理和顺,教育和雅,校园和谐;有人用“八字”说,博学、大爱、悟性、独立;有人用“四要”说,要有哲学根基,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专业水准,要有独立的人格魅力;还有人用“四做”说,做拥有教育智慧的博学者,做把握教育规律的研究者,做创造卓越成就的实践者,做养成办学理念的思想者。只有一个将博学者、研究者、实践者和思想者合而为一的校长,才是最容易成为具有教育家情怀的人。专家校长的先进经验让我们认识到做“教育家型”校长必须要在“学思研行著”中攀登,在攀登中感悟教育的真谛,在攀登中践行智慧的教育,在攀登中找到理想与现实的突破点,在攀登中逐步成“型”。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周的培训,每一天都收获着成长,和全市的名校长相互学习交流是学习培训又一目的。大家虽然在不同的学校,但都有着优秀的品质素养,都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一周的学习培训,无论是到高中初中还是到小学进行实地考察,都能体会到名校的办学特色,体会到与北方学校迥然不同的创新的思维,开放的灵活的办学机制。特别是课程的多元化系统化以及社会资源的结合利用,更让我们来学习的所有学校的校长们感到了差距所在:为每个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爱的种子,在厦门一中的选修课程中真正得到了创分体现,比如体育选修课的球类课就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高尔夫球等多个类别,另外还有游泳课、手工技能课、科技创新课、艺术类选修课、校园收藏类选修课等等,学生在特色化的课程中体验生命的魅力,培养学习的兴趣。而特色化选修课程的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统筹规划,更是促进了学生“合格+特长+文化”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的形成。
“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他们的先进事迹,并且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感悟范文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0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1“中国有句老话,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连钢创新团队”成员李波说:“效率,一直被看作是港口的生命线。在传统的人工码头上,青岛港的‘振超团队’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振超效率’;在建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时,我们同样满怀信心,要创造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
“在自动化码头创造世界纪录的路上,我们经历了三次亮剑。”李波表示。
第一次亮剑:
开港时桥吊单机效率突破每小时25自然箱
自动化码头从1993年在荷兰起源,到“连钢创新团队”项目组成立时的2013年,已发展了20年。但开港的桥吊单机效率始终没有突破每小时20自然箱。
“那个时候,我在项目组负责业务流程设计和集成测试工作,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始由于没有经验,第一个堆场的集成测试用了整整15天,”李波说,“当时整个人都傻掉了。”
为了赶进度,整个“连钢创新团队”都拼了,连续十几天吃住在单位,白天在现场测试、记录问题。晚上就聚在一起查看系统代码,逐项讨论测试案例和测试方法,全速推进测试工作。第二个堆场53个流程、1200个测试案例他们只用了7天,第三个堆场仅仅用了3天。接下来,就开始多线作战,多个堆场同时开展迭代测试。
2017年5月11日,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运营,在船长366米、载箱量13000箱的“中远法国轮”作业中,所有操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桥吊单机效率达到了每小时26.1自然箱,一举打破了自动化码头开港作业效率不过20的魔咒。
第二次亮剑:
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勇创世界纪录
“自动化码头开港后,我们不断完善系统功能,不断优化作业流程,让这个码头更加聪明和健壮。”李波介绍,比如,为了压缩桥吊作业循环时间,将最普通的抓箱、放箱两个操作,又细分出十几个环节,然后来到现场,拿着秒表,站在50多米的高空,在海边零下10几度的环境中,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测算,一秒钟一秒钟地细抠,一点一点地优化,不断提升作业效率。
2017年12月3日,在“以星芝加哥”轮作业中,“连钢创新团队”一举创出单机平均效率每小时39.6自然箱的新纪录。
第三次亮剑:
将“中国速度”提升到全新高度
一次次的加速,一次次的超越,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成为世界单机作业效率纪录的“粉碎机”。
2020年12月17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连钢创新团队”再创佳绩:在107#泊位“德翔普南”轮作业中,桥吊单机作业效率达到47.6自然箱/小时,全面超越今年4月份创造的44.6自然箱/小时的骄人成绩,第六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世界纪录,将“中国速度”又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
2020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2“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探索,锐意创新。”这是 客运公司党员杨茂国在参加“连钢创新团队”精神主题党日活动后亮出的公开承诺。
近日,该公司党委组织开展学习“连钢创新团队”主题党日活动,围绕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提升工作效能等内容进行充分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并最终形成“一句话”公开承诺,在支部微信群、公示栏等平台进行公示,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4月20日下午,烟港物流公司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向“连钢创新团队”学习的主题党日活动,强化全体党员的政治担当和实干作为,提升爱岗敬业、创新创效意识。
党员们纷纷表示,“连钢创新团队”不仅是时代的楷模,更是奋勇追赶的标杆,要时刻保持初心、牢记使命,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建设“一流强港”贡献力量。
近期,集装箱公司利用主题组班会、业务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学习“连钢创新团队”的精神及事迹,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的热情,有效营造了爱岗敬业、创新创效的浓厚氛围。
活动期间,公司技术人员主动将学习活动与现场技术攻关相结合,自主设计并成功制作了新款四底料口灌包漏斗,将化肥灌包效率提升至原来的4倍,在提升灌包效率的同时也解决了漏斗残余货物难清理的问题。
铁路公司机务段利用交接班时间集中学习了“连钢创新团队”精神,并在鼓励职工在实际工作中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工作成果。
前些日子,九号机车主发电机滑环出现穴蚀故障,按常规应先将柴油机从机车上吊离后才能进行维修。他们集思广议,采用在碳刷位置上安装磨石,用电机自转进行自磨削的方法,仅用了一天多时间就巧妙完成了滑环表面的修复作业。
2020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3“我想先跟大家说一个数字,‘3000’。大家知道3000代表了什么吗?”李永翠说,“这是在自动化码头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开过的技术研讨会的数量,而每一个研讨会的背后都是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我们的开局——很难。”
截至2013年,全球已经建成了三十多个自动化码头,但我国,乃至亚洲,却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码头。
2013年10月23日,青岛港成立了以张连钢为组长的自动化码头项目组,正式开启了自动化码头建设的征程。
当时,整个项目组陷入特别焦虑、特别迷茫的状态。最后还是“连钢创新团队”的主心骨——连钢组长拍了板儿:我们要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自动化码头!而且,一定要建成世界上最好的自动化码头!
“开局决策难,决策之后开始的码头设计——更难。”
设计之初,团队面对的是只有一条海岸线和一片待平整的土地,成员几乎天天熬夜,白天讨论、晚上“恶补”相关领域的知识,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的分析报告。
随着信息的汇总和无数次碰撞、讨论,经过反复不断地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码头轮廓一点一点成型。
“仅仅是出入集装箱卡车的闸口布局,我们前后总共设计了40多稿方案,”李永翠说,为了确保生产流程能够顺畅运转,仅流程测试案例就编写了7000多个,反复测试达十万多次。
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通宵达旦,是一次次挑战极限。就这样,“连钢创新团队”仅仅用了15个月就完成了码头的方案设计,要知道,在国外,这项工作至少需要三年。
“设计完成了,码头开始建设,又是——难上加难!”
15个月历经千辛万苦孕育出完整方案。2017年5月11日,团队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开业!不同于欧美,“连钢创新团队”的自动化码头,不仅创出了开港效率全球最高纪录,而且让高高在上的“贵族码头”第一次走下云端,成为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中国方案”。
2020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4如今,“连钢创新团队”经过几年发展,已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百余人。奔跑着的AGV、运行着的轨道吊、高高矗立的桥吊……码头上,镌刻着“连钢创新团队”践行新时代“振超精神”的每一个脚印。
“现场是最好的老师”
码头导引车该跑什么路线、什么时候转弯?轨道吊该把集装箱放在堆场哪个位置?抓取集装箱怎样准确辨明方位?……这些问题,过去都要靠人来规划,而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这些全交给了自动化码头流程管控系统。
码头装卸曾是一项集脏、苦、累、险于一身的特殊工种。从“汗水经济”迈向“智慧高地”,背后是一代代港口人“不甘心、不服输、不畏艰、不怕难、不满足”的坚守。
“连钢创新团队”成员李永翠,清楚地记得2018年初,她发现桥吊双小车的平台访问逻辑出现问题,作业效率大受影响。大家分析生产数据,怎么也找不到症结所在。
到现场去看看。李永翠克服“恐高”的心理障碍,爬上56米高的桥吊大梁,和团队成员连续观察了两个小时,完整看到设备配合的全过程后,解决方案浮出水面。
“现场是最好的老师,要多往现场跑,善于在现场发现问题。这也是张连钢组长常对我们说的话。”李永翠说。
扎根生产一线,“连钢创新团队”不断优化码头流程管控系统,让这个“大脑”越来越“聪明”。从开港作业至今,几个主要系统累计升级173次,优化功能2000多项,自动化码头也成为世界各大集装箱船公司争相靠泊的港口。
“大国工匠”家国情
全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和业务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被誉为“大国重器”。它的缔造者,是“连钢创新团队”。
作为团队带头人,张连钢将“不能熬夜、不能劳累”的医嘱统统抛在脑后。党员干部就是要冲锋在前,他带领整个团队如同火焰一样燃烧自我,拼搏向前。
在全自动化码头,团队的通力协作尤为重要,每个人都不敢懈怠。
8月26日一大早,记者见到了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操作部闸口冷箱经理管廷敬。2017年3月15日,全自动化码头一期工程首船测试成功。就在首船测试前,管廷敬的母亲突然去世,他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提及往事,管廷敬红了眼眶。
徐永宁担负着自动化码头数据中心的建设、调试工作。攻关时期,妻子确诊癌症。妻子去世后,不擅表达的徐永宁寄情工作,和同事一起建成了国内首个基于云技术的自动化码头双活数据中心和神经网络系统。项目成功的那一刻,徐永宁一个人遥望大海,任泪水流淌。
对码头的付出有多少,家人的支持就有多少。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党委书记、总经理殷健说,“我知道大家心里苦。工作要顾,家庭也要顾。但团队里没有一个人因为个人的原因,造成整个项目的拖延。每个人都咬着牙挺过去,最终实现整个港口的梦想。”
变“不可能”为“可能”
以许振超为榜样,“连钢创新团队”仿佛生来就带有创新的基因:“创新让我快乐”“纪录是用来打破的”“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采访时,团队成员的话里流淌着胆气和干劲儿。
他们向难题叫板。660米×430米的堆场内,高低差控制在正负2.5毫米之内,解决了“码头堆场不均匀沉降和平面度”这一世界难题。
他们与时间赛跑。16002米的轨道梁工程提前30天完工,1440段箱角梁工程20天竣工,15762米的钢体轨道15天铺设完成。
高4米、宽2米的氢燃料电池模块要与轨道吊合体,350个接口要在72个小时内完成,团队成员三天三夜没回家。
就这样,“连钢创新团队”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连钢创新团队’有不少我熟悉的面孔,他们几乎是‘白手起家’,在没有样本可供学习、复制的情况下,用精神催化生产力,最终让山东港口青岛港有了颠覆性变革。”“改革先锋”、金牌工人许振超说。
如今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是工业互联网时代国际一流海洋港口的模样。自动化桥吊在港口上空划过,优美的弧线穿越海雾,一个个集装箱精准高效,箱起箱落。这座新兴的自动化码头,逐渐舒展身姿,探向深海。
2020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心得5时间回溯到2013年7月,山东港口青岛港提出了自己的时代之问:能否打破国外几十年的垄断,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
全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被誉为“大国重器”,也被称为“贵族码头”。2013年10月,青岛港经过反复遴选,任命了既有专业技术功底,又有一线实践经验的张连钢,担当“自动化码头筹建小组”组长。
“我23岁大学毕业就进入青岛港,37年来一直在码头上摸爬滚打。建设全自动化码头是我多年的梦想,而这一天终于来了!”接到任命时,因肺癌手术尚在家休养的张连钢兴奋得像个孩子。
2013年10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项目组吹响了“集结号”。李永翠、李波、张卫、吕向东、周兆君、潘海清、修方强、王延春等8个核心成员加上其他骨干共25人,其中党员21人,成立了攻关团队,在张连钢的带领下,开始了冲击世界港口科技制高点的艰难跋涉……
立项之初,项目组成员连自动化码头是什么样都没见过。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张连钢带领大家先后奔赴荷兰、英国、德国等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取经”,但国外同行“连捂带盖”,技术壁垒让项目组备受煎熬:不准下车,不准拍照,不提供任何数据。
“他们说凭咱们现在的技术,做出这个码头至少10年,建议我们直接购买他们的成熟技术!”随行翻译板着脸低声对张连钢说。
“仅仅一个口岸业务的小小模块,外国供应商就报了5000工时,折合人民币780万元,如果全部用国外方案总花费更是不可想象。”团队信息技术组负责人徐永宁回忆。跑了一圈,没求到“真经”,却让项目组清醒地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还得靠自己。
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是ECS系统,当时全球自动化码头设备控制系统的唯一供货商是荷兰TBA,不仅技术不开放,还有捆绑销售等问题。掏钱买人家的东西,只能用不能动,“生病”了都不知道咋治,张连钢决定:摆脱垄断掣肘自己干,与上海振华联合开发ECS系统。
科技在社会发展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总是在奇曲的道路上,怀抱着一些微小的希望,在攀援障碍的坎坷中前进,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和希冀才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科技创新发展心得感悟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科技创新发展心得感悟一
每当我遥望繁星点点的夜空,那茫茫夜空总使我产生一种神秘感,它那深邃、遥远和无穷无尽让我产生无限的遐思……
在我国古代科技还不发达的时候,就有天上人间的传说,幻想着天上有皇宫、有玉帝、有王母娘娘、有天兵天将……《西游记》中描述的孙悟空一个跟头腾空而起十万八千里,翻山越岭不在话下,这就是人们在幻想着人能够上天,而且能在极短的时间里飞出很远的距离,在当时科技还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只能凭空梦想,随着科技的发展,梦想变成了现时——有了飞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上天的目的实现了,这就是科技带来的今天。科技在进步、人类文明在发展,这就是科技创造的未来。
科技在社会发展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总是在奇曲的道路上,怀抱着一些微小的希望,在攀援障碍的坎坷中前进,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和希冀才带来了成功的喜悦。十九世纪未,法国科学家居里夫妇在研究放射性元素时就是历尽艰辛把那象谜一般的物质——镭,从沥青铀矿里提练出来,他们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在这慢长的两年中,溶解矿石,蒸干溶液,使晶体从溶液里沉淀,再把液体用虹吸管吸出来滤出沉渣,加以溶解,再使晶体沉淀,同时还要一连几个钟头地拿着金属棒来搅拌那宝贵的液体。他们日复一日的顽强地劳动着,就象从稻草堆里寻找绣花针一样,从那整吨的铀矿中提出的镭,一共只有0.3克。放射性元素是一种能自发地放出能量的物质,它能作为一种能量来使用,对它的研究能更好地帮助人类征服大自然。
科技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在车子出现以前,人们远距离运送物资或长途跋涉,都是靠人的两条腿和肩拉背扛的,慢慢的出现了牛车和马车,这样就减少了许多人力物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汽车、火车。蒸汽机的发明使火车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火车出现以后,人们大量繁重的物资交流已是轻而易举的了。
随着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正幻想着把电脑芯片植入人的大脑中。美国布朗大学最近进行了一项实验:首先训练3只猴子,使它们学会利用游戏手柄控制电脑光标的技术;然后把微小的电极接入猴子的大脑皮层。确定了猴子操纵电脑光标的“想法”与其产生的脑电波之间的对应关系。当他们拿走游戏手柄后,猴子产生的脑电波被转化成相应的操作命令,电脑光标随即作出响应——大脑控制电脑的实验取得了初步成功!最新取得的研究成果更超过了以往任何实验:只需要6根电极,就可以把猴子的想法变成真实的行动。实验结果证明,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解决大脑的活动电波,这对于帮助肢体神经受损的病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家丁肇中先生说:“寻求真理的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我们学习知识要有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实现梦想,不断的用科技展望未来。
到目前为止,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远距离通讯、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以及生物工程的发展,都使人类对科技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征服、改造大自然,科技能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科技创新发展心得感悟二
创新,是人类的本能。创新地推动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创新的脚步就从未停止过。历史从古埃及的纸草文字中走过,从中华的四大发明中走过。从牛顿的三大定律中走过,从克隆绵羊“多利”中走过。一串串创新的成果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试想远古的蛮荒原野中,我们的老祖先没有敢第一次捡起石块和树枝,今天的苍穹下还会有满目的繁荣文明吗?
为什么要创新?古人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创新求变,事物才会有生命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于是我们不能抱死昨天的眼光来看待今天和明天。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抱残守缺就意味着失败。只有不断采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地有新发明、新创造,不断地产生新成果,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然而创新也是不易的。每一个新事物要得到人们的理解、肯定与支持,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90年代初期,内地开始出现了咨询顾问业,个人办的“点子公司”、“调查公司”应运而生,但许多人笑他们是不务正业,靠动歪脑筋要嘴皮子骗钱的小混混,时至今日,咨询顾问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再没有人把他们看做“三流九教”了。但是,最初的创业者往往很容易被流言蜚语吓倒。倘若他们没有敢于坚持的勇气,能有今天的业绩吗?当然不。
因此我们要说,在创新过程中,“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最重要的。固然,我们也需要卓越的想像力,兢兢业业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冷静的头脑,但王二麻子敢举第一面大旗,我们首先要为他喝彩,于是面对从未有人穿越,而今终于被抛在身后的大西洋,哥伦布能感慨地说:我敢做了,去做了,终于做到了。
鲁迅先生说:我们要感谢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的,如果你是歌手,去唱新歌吧!如果你是运动员,去做新的腾越吧!我们大家将为你喝彩!
科技创新发展心得感悟三
科技创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科技创新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高效的实用工具,比如手机。现在人们手上几乎都有一部手机,有了它,你可以随时随地购物、订票、理财。肚子饿了,你可以先在手机上下单,再到饭店现场提取,或直接外卖送到家。有了手机,你可以轻松出门,约车、导航、订酒店都很简单,你还可以把手机当成手电筒、钟表、日历、字典、天气预报,等等。手机的功能真是太强大了!因为移动支付不带钱,只需要带个手机就好,而大家又个个手机不离手,小偷都快失业了。当然,这都归功于科技的发达。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学习也得到了帮助。现在的学习软件可多了,有得到、语文(英语)100分、云课堂、多看阅读……通过这些软件,我们可以看到听到学到各种有益的知识,让学习有更快速的提升。
除了学习,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科技的助力。比如,云服务,可以帮人们整理、查看、保管文件资料、数据、照片、云笔记……
人们的社交也方便多了,以前你只能打电话、发信息,如果出国了还要花好多的钱,可现在,只要有网络,都可以通过QQ微信等工具免费聊天。
现在的科技让生活变得这么美好,那未来呢?
我想未来的城市一定非常环保。汽车都用了新材料,不是汽油汽车,而是用石墨烯、可燃冰、太阳能,这样就不会有尾气排放污染空气了。垃圾分类也更好处理了,人们通过垃圾处理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扔进去的垃圾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可以环保再利用的垃圾,通过地下通道送到工厂进行环保优化;一类是没用的垃圾,扔进处理机就会被粉碎掉,变成水排到下水道里。
未来的城市会变得更加安全,处处都有高清摄像头、GPS定位、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大数据分析……坏人做了坏事,很快就会被瞄准抓住了。
未来的基因技术可以让我们更加健康长寿,未来的人工智能也会越来越厉害!无人驾驶在街上畅通无阻,很多很厉害的机器人,比如阿尔法狗和阿尔法元、大脑上的小度……都在为我们服务。
生活在科技这么发达的年代,未来还会更加美好!我们真幸福!
科技创新发展心得感悟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已然吹响神州,科技创新,技术创造的时态已然蓬勃兴起,发展新动能,培育新产业的目标已然深入人心,改革旧机制,创造新业态的趋势已然引领潮流。近年来,我国在科技事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航天技术到卫星导航,从量子科学到核电技术,从网络技术到基础设施,从航母下海到深海探测,从克隆技术到转基因食品,各类技术创新的捷报频频传来,各科技创新的成果源源涌来。而这些辉煌的成就,伟大的变革,无不让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无不让世界倍感惊奇和惊艳!
不过不可避免的是,最近几年,对于技术创新究竟是福还是祸,人们一直进行着激烈的讨论,当然,不同的人对这个敏感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就我个人而言,技术创新在新世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始终认为,技术创新对我们来说是一大福音。
首先,技术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无论是在交通方面还是在通讯方面。例如,以技术创新为依托,现代通讯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现代通讯技术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智能手机作为现代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人们也渐渐习惯于以这种便捷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和信息搜索。
其次,技术创新在农业方面,尤其是在转基因食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不得不说转基因食品就像是打开的潘多拉盒子,因为这是人类历最伟大的生物技术创新。例如,对于植物和动物来说,转基因食品摆脱了四季限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作物产量,打破了地域限制,解决了物种障碍,因此,我认为,转基因方面的技术创新是新世纪的重大突破。
最后一点,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不懈动力和强大支撑;技术创新已然成为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活力。例如,阿里巴巴集团通过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而且渐渐的扩大了经营规模,慢慢的囊括了不同行业,直到今天,我们每天都在和阿里会面,与支付宝见面,与淘宝邂逅,与马云爸爸打交道。
——读《智慧型教师的诞生》有感
每天,当我沐浴着晨风踏入校园之时,学校门口映入眼帘的便是发人深省的校训:"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一行刚劲有力的文字,督促着我们全校师生。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科技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无不需要教师,特别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我们唯有摆脱社会纷繁芜杂的诱惑,与书为伍,静静地吮吸书香墨韵,才能有资格继续站在讲台上。
毕业之时,我曾用单纯的情怀去设计桃李满园,用年轻的心热情地去描绘锦绣前程。可是,经过了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教学经验是积累了,内心却越是胆怯了。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说过这样的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是啊,正如吉诺特所言,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如此的明显。《学记》曰:"是故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啊!那么我这一桶水够满吗?再满的水,如果不补充,不是也有被舀完的一天吗?成为怎样的老师才能无愧于学生呢?我陷入了沉思。
终于,我在学校图书馆翻阅书籍时,和《智慧型教师的诞生》这本书相遇了。细细读来,醍醐灌顶,仿佛大海中的船只遇到了岸边的灯塔,它为我后来的为师之路指明了航道。让我在字里行间看到了教育的真谛,书中每个章节都给了无尽的启示:
"智慧型教师的概念解读"为我打开了通往智慧型教师的大门。
"智慧型教师的历史寻踪"带我沿着先哲的足迹去探询教育智慧的真谛。
"智慧型教师的现实素描"让我透过一位位名师的平凡生活,看到了他们的智慧人生。
"智慧型教师的动态生成"让我明白了教师是是钥匙,是拱顶石,是地图的图例,是音乐的和声。
是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学者文豪,不是科研巨人,而是踏踏实实的智慧型教师啊。智慧型教师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努力,每个教师都可以成长为智慧型教师。
我自知目前离智慧型教师的境界还相差甚远,然而读了这本书后,我突然决定我要努力向书的作者学习,向书中介绍的智慧型教师们学习,借助榜样的力量,见贤思齐,努力提升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智慧型教师呢?我的第一点感悟是:有爱,才有智慧。
书中有这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智慧天使、成功天使和爱的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邀请他们三位到家中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就去一位吧,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择我们中的哪一位。"母亲回家商量后,决定邀请爱的天使。当爱的天使起身进入时,奇怪的是其余两外天使也随后而入了。母亲很是惊讶,天使答曰:我们两位是跟着爱的天使来的,哪里有爱,哪有就有成功和智慧。这个故事给予我一个启示:智慧和成功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爱,就没有智慧,也就没有成功。
要成为智慧型老师,首先要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要爱自己的学生。有了坚定的职业信念才能使教师摆脱功利的诱惑、教书匠的困惑、漂浮无根的惶惑,使平凡的工作得以升华。
在我们的学校,广大教师每天都是"随车潜入校,润物细无声"般地工作,这是因为:
我们深知:教师的爱是一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最高尚的爱。
我们深知:教师的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一种无私的爱。
我们深知:教师的爱一种神圣的爱。"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魏书生老师有这么一段话:"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响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是啊,前几天,有个叫牟凌涛的学生便在QQ上给了我一个惊喜:他告诉我,身为大二学生的他参加浙江省程序设计大赛获得了第二名。喜讯将我带回了四年前,当时的牟凌涛,瘦小的身材,叛逆的表情,让我印象深刻。我发现,这个孩子信息课上操作非常好,其他学生理解不了的算法,他总是应对从容。然而,信息课上表现优异的他,其他学科却总是上课瞌睡课后抄作业,成绩一塌糊涂,长此下去,升学无望啊!这让我很着急啊,我该怎么帮助他呢!于是,我鼓励他参加台州市中学生电脑制作比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终于获得了台州市中学组的一等奖。借此机会,我和班主任老师多次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对他的潜力表现出绝对的信心。同时,我总是找机会和他聊天,跟他描绘大学的生活以及他喜欢的计算机专业。有了自信和目标,他终于考上理想的大学和心仪的计算机专业。很多类似的案例让我明白:我们用爱的眼睛去观察学生,用真诚和智慧去引领学生,每个学生都会是可造之才。
当我们内心充盈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大爱之时,机房维修变得不再烦琐;备课改作变成了我们的兴趣;学生的课堂捣乱变成了思维的闪光;教研进修变成主动的爱好。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形容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但我认为,当我们捧着一颗爱心而来,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我们收获了学生的成长;同时我们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他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要成为一名爱心教师,还要成为有内涵的智慧型教师。
我的第二点感悟是:开学习之源,才能增长智慧
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有在工作之余,继续开学习之源了,才能源源不绝地吸收更多养分,滋养学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不可能慷慨解囊。
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
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诚心诚意地教育学生。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是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时代的孩子,是聪慧的,是创新的。他们闪着智慧的奇思妙想、妙语连珠常常让我震撼不已,他们带着好奇的连串问题有时让人招架不住……这些,都让我深深的感到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迫切的需要拓展视野广泛学习。
我们不仅要去钻研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领域,我们还要涉猎古今名著、中外 ;
我们不仅要捧起纸质的书籍,我们还要钻研电子书;
我们不仅要汲取知识,我们还要领悟、升华知识。
我的第三点感悟是:尊重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成就智慧型教师。
曾经有段时间,我经常上网观摩省内信息技术名师边楚女老师的课堂教学录像,感慨佩服之余,数次在自己课堂上进行模仿教学,每每效果不甚理想。总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同样的教学案例,教学风格,到我的课堂,却总是收效甚少呢?
《智慧型教师的诞生》书中有这么一句话点醒了我:智慧在本质上是高度个性化的,没有完全相同的智慧,每个人的智慧都深深打上自己的烙印的。
边楚女老师的教学风格源自于她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累积,在她的课堂上看似随意的提问探究,里面包含了她积累了多年的教学智慧。
我终于明白了,要想成为智慧型教师可以借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分析,但是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那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要先尊重自己的风格。每个教师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能妄自菲薄。经年累月的课堂教学会默默地留下很多宝贵的经验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它,重视它,发展它。我们应该深入挖掘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而不是彻底否定自己,盲目模仿。世界上,没有两朵一样的玫瑰,同样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老师。
有了这个自信后,我便不断地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自我关注,自我分析,自我总结。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告诉我们,教师职业的智慧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无限度地激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真理的热爱和追求;机械单向的知识传递和训练不是智慧的教学,启迪心智的师生辩论和引导才是智慧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