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第1篇: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反思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笔者通过实际教学发现两种交叉重叠的分类标准:一种是以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反思,另一种是以时间线索为主的教学反思。以教学内容为主的反思有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反思,一课(需多课时完成的)、一节、或一章、一学期、学年、学科的教学反思,以及整个小学、中学、大学等教学段的教学反思。由于教学内容的实施在时间上是线性的,为避免交叉重叠,笔者主要讨论以时间线索为主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一堂课下来,我们总有“成功、基本成功或不成功”的印象,但是细心的教师不是只停留在这个大体的印象阶段,而是会追问为什么成功,或者说为什么失败,这就进入课堂教学的反思阶段。首先反思教学目标是不是合理,符合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如果教学目标合理,接着反思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紧凑,层次脉络是否清楚,能否以一条线索将它们贯穿起来,这个线索是否优化,能让学生一听就知道这条线索的所有点是哪些;接着反思呈现知识的手段、方法和策略是否得当,哪些方法引起学生的共鸣,那些方法自认为不错,但效果不佳;最后反思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思考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上偶发事件和临时应变措施,自己的教学思想等问题。山东枣庄的邵明老师认为教学反思要记:“本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学生中好的思维方法”、“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错例”、“教学中的明显不足”四方面的内容(《人民教育》,2002年第9期。)。瑞格更是将课堂研究细化成二十多个问题,如:1.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做什么?他们如何读过课堂的时间?2.课堂中发生了哪些互动?谁对谁说话,说些什么?3.教师如何管理班级,课堂的规则是什么,它们如何管理学习材料、时间、空间和学生行为及他们自己的教学策略?4.学生学什么?他们从事什么学习任务,投入的程度和成功的程度如何?……这些问题可以成为我们反思的思路。我们将这些成功和失败缘由搞清楚,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参考。

测验和考试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又是对教师前一阶段教学成果的检验,更是教师反思的大好时机,教学中的大部分问题一般都会通过测验表现出来。我们要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在成绩统计、命题评价、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反思。成绩统计要统计学生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全距、组数、组距、及格人数、不及格人数、优秀人数、及格率、不及格率、优秀率;命题评价要计算试题的信度指数、效度指数、试题的难度系数和区分度系数;存在问题要对试卷做出科学鉴定和总结,看看试卷能否真正达到考核目的,命题是否反映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和学校的教学质量的现状是否与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的要求相符合。在对教与学方面两方面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教学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为今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积累经验。

第2篇: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 档案工作;高校评估;教学队伍建设;思想道德教育;查考评证

一、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档案工作一方面可以为教育教学评估服务,有助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经验总结;此外档案还具有宣传教育性,是德育教育的生动素材。

第一可以为教学评估服务。评估离不开档案信息,档案提供各个阶段信息、各个门类信息,这样为评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料和依据。评估中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评估工作日程安排、评估内容以及操作程序、指标确定等,而这些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档案资料。所以要评估一所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对所在高校的档案信息资源的了解和应用即可以看出高校的实际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1]。

第二有助于队伍建设。健全业务档案可以规范教师管理、利于教师队伍建设。档案管理不但可以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而且还利于管理体系改革深入实施。使管理向着科学化、现代化以及规范化方向发展,最终为实现现代化教育管理创造条件。

第三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生动素材。档案记载了高校发展历程,凝结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档案真实性、客观性和历史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课堂教学难以取代的[2]。

二、档案工作在高校评估工作中的作用

丰富的档案是高校评估工作的基础和依据。高校教学精英队伍是高校评估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档案工作是高校评估工作的又一个重要指标。可以说高校档案会对高校评估工作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新形势下高校对档案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高校档案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它能够不断地满足社会的需求[3]。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档案工作的作用进行论述。

首先档案工作具有查考凭证的作用。高校档案资料具有原始性强的特点,主要承担着对历史原始的记录,所以它是第一手资料信息的证明。档案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发挥了其重要作用并表现出其重要意义。一方面从内容看档案,它主要是对高校历史的真实记录,它真实地反映了学校师生的劳动智慧成果和宝贵经验,它以信息储存的形式而存在。所以说档案对于高校而言,它是反映学校自我提高、自我认识以及自我发展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从形式看档案,档案是文件材料有条件的转化物,是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重要文件,也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除此之外从档案本身来看,档案可以保留形成者当时的原始记录,这份原始记录可以是形成者当时的亲笔签名以及手稿,也可以是形成者个人或者机关的印章,还可以是反映当时真实情况的原声录音或者照片等等,这些原始记录的保存可以进行争辩问题或者处理问题的参考、还可以在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档案信息进行高校评估工作的参考利用的就是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不可复制性以及直接性的重要特点。

其次档案工作具有参考依据的作用。档案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作用主要体现就是它不单单记录历史活动的经过,还记录了人们在各项活动中的思想发展、经验教训以及其它重要性贡献,此外档案的可靠性也是体现它作为重要依据和参考作用的表现之一[4]。新形势下高校行使学校改革深化工作以及方案制订工作都需要依档案作为参考依据和标准,掌握这一重要而可靠的信息资源才能使高校在制订方案或进行深化改革时能够深入和准确地进行分析和研究,也只有经过严谨细致的分析研究后才能做出有益于高校未来发展、科学合理的决策。一旦离开了这些信息资源,那么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教学管理工作都将无法顺利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包括高校所进行的各种评估工作,不论是评估程序、组织机构还是指标体系,它们的实施都有赖于档案资料,只有掌握了高校的档案资料才能对评估单位给予客观和公正的评估和判断。所以利用好档案信息参考依据作用可以对评估单位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

第三档案工作是宣传高校教育教学的生动素材。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重要的信息资源。对于高校,作为储存信息和汇集信息的档案资料,它和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一样,在高校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档案是一种反映高校鲜活历史的信息资源,这份信息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真实性强。另外信息资源以它独有的真实性、鲜活性、原始性等等特点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的生动素材。通过利用高校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不但可以发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成就,而且还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广大师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都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以现有的文字档案原件和复印件、照片、实物等原始、客观、真实的材料举办的河南大学校史展,在 800 多平方米的展厅内,详细地、实事求是地记载了学校艰难的办学历程和教学、科研、办学特色以及宏伟壮丽的发展前景,成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基地。

三、结束语

综上,档案工作在高校评估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是评估学校改革和发展成果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学校积累的宝贵财富, 评估工作将有力地推动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对《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质疑[J].档案学通讯,2009(12)。

第3篇: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学教学档案 内容 管理

前言

中学教学档案包括在学校教学管理与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有保存。

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材料等资料。它体现了学校管理、教学、教研成果,对提高学校管理、教学及教研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档案的作用

中学教学档案是各级中学教学活动信息的集合,是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

1.教学档案是学校进行教学管理的必需。学校开展一切教学活动, 安排教学计划、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研究等,都必须以教学档案为依据。参考和学习以往的好方式、好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合实际。

2.教学档案是教师辛勤劳动、努力耕耘、积极探索、悉心管理的成果, 是教师教学经验的集合, 也是教师心血的结晶。

2.1每一位教师都有各自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老教师,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教学经验, 其教案、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质量的分析是许多较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新教师虽有理论知识, 但没有什么教学经验。

教学档案就是新教师尽快熟悉业务、进入角色、减少摸索、少走弯路的有力工具。

2.2学校之间教研组的交流, 可利用各自教学研究、改革的经验、信息、优秀教案等, 经过筛选、浓缩、汇编, 选编出适合本学校实际的业务学习资料, 提供给教师, 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3教学档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利用教学档案所保存的每学期的试卷和试卷分析等材料, 进行数据和典型错例的分析, 从中找出症结所在。通过分析, 引起重视, 以典型错例启发教师改进教法, 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档案是学生认真学习、积极配合, 与老师共同创造的“教”与“学”的真实记录。学生学结, 优秀生、尖子生的经验介绍, 各种竞赛活动材料等, 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体现了教学活动的成果。为开展校史教育, 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扩大学校的影响力等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教学档案真实地记载了每个学校的发展与兴衰、学生的成功与失败、教师的汗水与成绩及教师队伍的结构与素质等。所以, 教学档案在中学档案管理的内容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中学教学档案特点

教学档案作为一种专业档案,除具有一般档案的属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1.材料来源的分散性。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各科室、各级部、各教研组、图书馆、实验室以及师生个人都界定的信息来源,来自上述多个部门或个人的信息记载了富有成就的教学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劳动成果。具有各年级、各学科特色的教学计划、教学工作经验总结。高质量的教案,反映各学科教学教研的优秀论文等都是教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材料形成的内部性和原理性。学校教学档案材料大多是在学校教学实践活动中和教学管理中自然形成的历史记录,并为学校内部直接管理和使用,一般不经过文书处理部门的收发登记。

3.材料内容析专业性和多学科性。由于全校各级部、各年级各科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存有较大差异,因而这些教学档案材料表现出了较强的专业性和多学科性。

4.系统的开放性。通过收集、整理和开放利用,教学档案在部门和单位间不断交换,信息反馈也频频出现,从而使教学档案组成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特点的独特系统。

5.形式多样性。教学档案内容丰富,载体形式多样化。除了纸质的文件材料,如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各类登记表册外,还有照片、录音、录像带、幻灯片、计算机软件、光盘等声像记录材料。目前在一般文书档案中还不多见。

三、中学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

1.教务工作类

主要包括:上级下达的教学计划、进度、教学大纲及课程设置以及各类指令,指导性文件;教务处的日常教学工作日志,学年度的计划、总结、教师的任课表、教学研究、路线、教学质量评价及反思、实验教学的情况,本校承担的各类考务工作安排材料;教研处的教学课题

申报、结题材料、学校自编学案、已出版的教材目录和教材原件,教学检查和评估文件材料、网络、多媒体课件建设材料、教学典型情况分析、试题汇编等。

2.教师业务类

主要包括:教师听课备课记录、参加的师资培训和各类教学基本功比赛、受聘担任优质课评委及经验交流的主讲人报告汇总;为人师表获奖典型事例报告汇总、班主任工作记录、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工作经验总结在各类报刊杂志刊登及获奖情况;教师在工作期间所获得称号、荣誉材料;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状态的测评结果。

3.学生档案

主要包括:每学年的新生录取花名册、学籍注册;每年度学生转学、休学、复学、流生情况汇总表;学生成绩、操行评定;学生公开、发明创作、学科竞赛、体艺展演获奖名次统计表;学生三好生、优干登记表;学生学习与实践成果原件;每届毕业生会考、高考成绩;毕业去向统计表;毕业证和学籍卡存根等。

四、教学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1.文件的收集必须全面完整

教学档案不是由某一个部门单独产生和形成的,它是通过归档、移交等途径,从各个部门和老师手中收集来的,如果没有收集工作,各种文件材料就分散在各个部门或个人手中,长此以往会损坏、散失。档案工作就会失去对象,只有加强收集工作,才能积累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教学档案。根据档案规章确立本校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明确文件的来源和接收渠道,促使各处室和每位老师协助档案归档工作,档案工作人员要实行平时收集与定期收集相结合,坚持“平时归卷制度”将办理完毕的应归档的文档和随时形成的文字材料立刻归入事先准备的归档类目中。更应该在开学初、学期末或一些临时性大型活动、跨部门举办的会议、展览等活动结束后,主动到各部门及教师中去催收应归档的文件材料,防止材料流失,为此档案部门应制作表格交于各部门登记,防止遗漏。

2.档案管理必须系统化

教学档案的整理工作是将日常收集过来零散的教学文件,以件为单位整理,系统化地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以便序化。

首先,学校是以学年、学期为周期,可设定学年度保管期限分类法,这样便于保证各个时间段界限分明,紧密连接。其次,可根据价值划分保管期限:(1)能反映学校重要工作成就,能作为历史参考材料具有永远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应列为永久,如学生的学籍卡、毕业证存根、高考成绩等;(2)表现日常教学工作的,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有帮助、指导,是经验之谈的应归为长期,如教师、学生荣誉、课题等;(3)较短时间内作为材料列为短期,如一些会议通知、学校文体比赛通报等。最后以材料内容划分为教育教学综合工作、德育工作、

教学工作、体卫艺教工作、实验与实验室建设、招生工作、学籍管理工作、毕业生工作、教科研工作。尽量要注意保持文件间的联系、把同一问题、同一项工作、同一案件、同一活动材料立成一卷。将文件排列好后再加盖归档章、编制目录,装盒上架。最后打印出目录。

五、结论

加强教学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在未来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将电子网络技术有效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创新教学档案管理模式,提高档案利用率,使档案管理工作在新时期更上一层楼。

第4篇: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在职教师 英国教育 特点分析 培训模式 经验总结

基础教育改革成为国际共识,许多国家都建立并完善了在职教育模式,在职教育业成为我国教育探讨的热点。在职教育模式的开展是基于现行教育体制的完善、制度的健全、模式的成熟等多个方面,在各个国家的在职研究与发展中,英国是比较成功的示范案例,作为一个兼具典型与独特性的发达国家,英国的在职教师培训存在着鲜明的特点,其实施过程中显示出的成功经验都是我们借鉴的方面。

一、英国在职教师培训的特点分析

1.以政策法规为基础的机制保障

浏览英国教师教育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在职教育模式诞生之初,英国国家与政府就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法律法规趋于完善,这些完善的法律法规为英国教师在职教育的推行提供了坚定的保障。1972年,将在职教师培训纳入政府管理体系,在1979年保守党上台后,将在职教师模式纳入市场管理的轨道,对问责与评价等方面加强政策保障。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是英国在职教师培训模式法规制定的黄金时期,法律法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英国在职教师教育模式的开展与施行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2.在职教师培训模式上突出校本培训特色

英国在推广实施在职培训,以最基本的校本培训为主体培训模式。选择校本培训模式是由校本培训本身的优势决定的。校本培训从教师与学生实际出发,更具有针对性,也有利于学校问题的解决与研究。校本课程是对英国自古以来注重实干、重视经验的民族传统的延续,又与当今的社会发展潮流相契合。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英国市场,更重视消费者的需求,而将在职教育假设成产品,教师则是消费者,教师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校本课程模式,诸多缘由使得校本培训逐渐发展成为英国在职教师培训方式的基础性模式。

3.伙伴合作的学习组织形式

在英国的在职教育中,英国教师对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量的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论点,可以说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英国等欧美国家的教育共识。在遇到专业理论学习机会时,更多的教师选择观摩与参观的形式,通过伙伴合作的形式进行疑难问题的探讨,在交流中发现自身认识不足,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专业水平。伙伴合作的学习组织形式成为英国在职教师培训的一大特色。

二、英国教师在职教育模式的经验与启示分析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教育机制

英国在职教师教育培训模式成功开展的重要原因就是法律法规的强力保障,这也是英国教师在职教育模式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并完善对应的教育管理机制,为我国的在职教育模式提供法律保障与制度前提。针对教师这一特定职业的《教师法》,针对教育整体行业规范的《教育法》,针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中学教师职务试行管理条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行规定》等,虽然项目繁多,但是其多是相关规定,并没有为教师的在职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与制度保障、缺乏必要的法律职责限制,条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严重。在今后的法律制定与完善中,我们应将重点放在法律对教师在职教育形式的维护与保障上。

2.发展多样的培训形式,注重培训质量的提高

英国在职教育在推广与执行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切实利益。上世纪八十年代,英国教师的在职教育被正式推向市场,在市场模式下,学校为获取生源与必要的教育经费,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素养都极力寻找一种内在诉求。我国在职教育在实施初期更多的是“公益性”事业,由国家财政拨款,缺乏必要的市场刺激,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在职教育对自身的素质要求,在接受在职培训时处于被动,自我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部分学校不支持教师的在职培训,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教师在职培训是浪费教师资源、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我国在职教育整体效果不明显。将在职教育放到市场,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多样的培训形式,注重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

3.加强院校合作联系,主推伙伴合作方式

在前面我们提到对于英国教师来说其更喜欢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在该形式的指导下,在职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国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是由我国现有的教育机制决定的。院校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必要的学术交流与联系,教师的在职学习依然停留在本体知识与条件知识的讲授上,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实践经验。造成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叠,浪费教学资源。在今后的在职教育实施中,我们应该适当加强院校之间的合作,探讨学术问题,主推伙伴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与互动,在增长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强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

英国教师的在职教育已经趋向成熟,我国教师的在职教育相对落后,一方面是国情与民族传统的制约,另一方面是认识经验不足。本文通过对英国在职教育研究与探讨,分析了英国教师在职教育的特点,对其优点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将对我国今后的教师在职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第5篇: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专家型教师研究

在当前不断的教育改革和呼唤以人为本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和教育理念的声音下,英语教师个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师的发展的重要的讨论问题。 教师从单一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到具有自我意识具备坚实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型教师发展已经在广大的教师从业者人群中被广泛的讨论和研究。近些年来,随着英语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广大教师普遍对自身英语教学研究知识的发展表现为对新事物不敏感、进取的动力不足、发展方向不明确。当前的英语教学重语言不重人文内涵,重功利而忽视文化修养,其弊端已日益显现, 在社会极度功利化、商业化、市场化的今天,如何才能成为个具有全面素质英语教育人才至关重要。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2001年5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里明确的指出了 “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这对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英语教师来讲是一次新的机遇,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在英语新课程任务型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语言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定位及教学方式等均面临了严峻的挑战,迫切要求广大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以落实“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新的任务型教学对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明确了从传授式教师到“专家型”教师发发展方向。“专家型”教师要求教师本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法上有较强调控能力,要于与时俱进,发展成为具有良好教学效能感的新教改下的教学人员,也是未来我国教育发展和需求的方向。 “专家型”教师具有专家的特性又有区别,因为专家侧重于研究教学理论,创造新的教育方法,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的日常教学导向。 而“专家型”教师本人是施教人员,同样也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他们侧重总结课堂教学实践的宝贵经验,探究教法和理论知识的应用,从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研究方向,并将探究的理论成果广泛传播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使新教育改革的要求得以实现,同时在教学,特别是教育科研方面发挥专业的先锋指引作用。教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执行者,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教师本身的自觉参与,才会为教育改革成功创造条件。

在基础教育领域第评价中存在着荣誉称号, 诸如“骨干型教师、优秀教师、特级教师”,还有评价强调教师素质层面,“学者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称呼。在这些评价级别中,培养专家型教师是教改后的教师需求的发展趋势,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专家型教师概念,也很少有研究通过实证来评判出什么是专家型教师的标准。 著名的心理教育学家斯滕伯格、波林纳、司德菲等人的观点是把专家型教师称为有教学专长的教师。提出专家型教师的原型特征有三个:

第一,将更多的知识运用于教学问题的解决。

第二,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高。

第三,有洞察力。他们能够鉴定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对教学问题取得新颖而恰当的解答。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具备上述条件的教师比在这些方面素养一般的教师可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问题在于每门学科只有把凝结在这门学科中的成年人经验转化为未成年人自己的经验, 成为“学生经验的课程”,才算达到预期目标。 而在成年人经验与未成年人经验之间,存在着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之间的鸿沟。至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很久以前虽曾在这方面作过不少努力,并取得一定成就, 而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实际取得的成功的例子并不显著。把沟通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的责任推给了教师,传授式的普通教师不明确这一目标,好在从上到下,都懂得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的道理,而今又有使学生成为“主体”的意愿。只是紧迫的教学进度和沉重的课业负担,又迫使教师穷于应付,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被搁置,可是教师中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因善于接近学生、观察与研究学生而能取得较好的成效。惟这种成效的取得,主要靠自己的经验研究探索,从课程的此岸到达彼岸,而非出于对自己执教课程的理性思考 。这种教师虽可算是优秀教师,他们若要成为“学科课程专家”,还须对课程有成熟的理性思考和更加深层次的理论研究

自从2001教改后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方向不明确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处于处于发展期的有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表现为对教改要求和新生事物的不敏感、对职业发展进取的要求不足、发展方向缺少理论基础和专家型教师的实践经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教育理念和自我认知的局限性,对自己的经验认识不足,行动常常表现出随机性,没有方向感;二是这些教师在进入缺乏专业引领,目前的校本培训大多缺乏针对性,效果不佳,尤其是对优秀教师的再提高作用不大。教育教学工作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多数与教师素质的结构不良问题有关。从书本上得来的理论并不一定就能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系统的理论学习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必要的,必须在实践中学习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知识和技能。

第6篇: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光阴荏苒,转眼间,从20xx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已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里,本人担任2015级(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及2015级(4)班班主任工作。回首过去,一路走来,虽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但在领导的关怀指导和各位老师的帮助下,使我这个刚走出校园,又重新走进校园,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的新教师学会了很多东西,成功地实现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工作得到了实践锻炼,思想认识也有了极大的提高。现结合一年来的思想、工作等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认真学习,努力提高思想觉悟

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不讲任何条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师德师风。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践行,处处做同事们的表率。

二、积极实践,锤炼教科研能力

进入教师角色后,我迅速熟悉学校的常规教学方式、方法,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安排等常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实践。本着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我能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尽量兼顾到各层面的学生,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课后精心布置作业,尽量做到适度、适量。每一次作业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实践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教学问题就主动向同事们请教,努力做到课前准备好、课中讲解透、课后督促检查严。

平时,我还经常去听本科组教师的课,到外校去听优秀教师观摩课及讲座,甚至跨学科听课,并且积极参加新教师培训,从中都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多次在学校以及科组内上公开课,并受到好评。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也得到不断的进步和提高。

在上好每一堂课的基础上,我也能通过网络及报刊杂志查阅资料,及时了解当前教坛新动向,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积极参加区、学校组织的实地教研、网络教研以及课题研究,能及时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别人的经验总结,了解别人研究的动向。同时我还能对自己的教学和工作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努力提高工作实践能力。

三、踏实工作,努力提高业务素养

一年来,我能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攒写培训的心得体会,教书之余,我自觉的学习与教育相关的知识,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5年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等相关书籍,并能认真做好读书笔记,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业务素养。同时注意适量阅读科普书籍、历史读物等,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个人的文化知识素养。

四、班务工作,常抓不懈

首先,营造氛围,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狠抓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做到"抓反复、反复抓"。一开学我就组织学生重新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订出切实可行的、为绝大部分学生所能遵守的《班级制度》,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所出台的惩罚条例更有人情味,容易为学生接受。

其次,改革班级制度,大胆任用人才,放手学生管理。开学初期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先任命了班干部通过一个月的表现,以及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他们的详细的成长变化情况,本着用人唯贤,选出了新的、得力班干,组成班委。我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选好班干,安排好职务,下放权力,大胆放手他们去管理班级,效果不错。

五、加强沟通,读好人生实践这本书

在生活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谨遵"正人先正己"的古训,时刻提醒自己,重视"为人师表"的职业形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尽量不给学校添麻烦,努力保持正派的工作作风,与校领导和同事们和睦相处,讲团结、讲正气,日常注意关心学生的冷暖,用爱心构筑与学生们、同事们的桥梁和纽带,努力和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好朋友。

在不知不觉中一年的时光悄然而逝,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在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努力配合下,我较好的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忙碌伴随着充实,汗水伴随着收获。

我也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一是理论学习抓得不够紧,缺乏较深刻的理论功底;二是工作中有时存在急噪情绪,特别是在工作任务比较繁杂的时候,忽视方式、方法的有效运用;三、工作经验不够成熟,做事较性急,有时工作不细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个新教师,我知道我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勇于进取,不断创新,取得更大的成绩。

六、努力方向: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教科研能力。

2.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提高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

4、培养良好的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增强工作责任心,尽快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第7篇: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在外请专家分析幼儿园实情的基础上,根据专家的建议,我们首先向原先条件与我园相似的姐妹幼儿园学习它们的教研经验,了解其研究课题的思路和特点、课题研究开展的步骤和方法;其次,在充分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确定了“找准优势、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层层提高、形成特色”的研究思路。

一、寻找自身优势,确定研究课题

在寻找自身优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园有着自身独特的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

1.我园位于江苏省农科院内,院内流水环绕,繁花似锦,鸟鸣四季,鱼游清流,蔬菜丰盛、水果飘香、农作物繁茂。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正是我园进行课题研究可资利用的别具特色的重要条件和独特的教育资源。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是综合性的农业科研机构,设有粮食作物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所、蔬菜研究所、园艺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畜牧研究所、兽医研究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农业信息研究所等13个专业研究所。全院现有在职科技人员1200余名,其中高级科技人员495人,博士(含在读博士研究生)160余人。这支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或是我园幼儿的父辈,或是祖辈。有效利用这支队伍,将为我园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后盾。

3.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非常强调活的教育、活的教材,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最好的课堂”。国内外许多幼儿园也十分注意利用幼儿园周围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并将相应的教育活动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之中,逐步形成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我园在前期的教学研究中,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积累了相关经验。

基于对自身优势的认识,我园初步确定将“挖掘农科院教育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作为我们园本研究的课题。

二、厘清研究价值,确立研究目标

确定研究课题后,我们首先成立了由幼儿园和农科院相关人员(家长、科技人员)组成的专家资源库。在学习相关理论及专家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多次教研活动,逐步厘清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该研究能够充分发挥幼儿园所在农科院自然、人文、科技的诸多资源优势,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让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通过自身直接经历的、体验性的活动,主动探索、学习,积极交往、思考,实现主体性和谐发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特质的理解,以及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幼儿园课程资源的能力;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更加丰富、有效的环境。为此,我们将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

1.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和陈鹤琴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对农科院相关资源进行广泛的收集、筛选和积极利用,为形成我园“将农科院有益教育资源纳入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教学特色奠定基础。

2.通过课题研究,改变教育模式,将幼儿园课堂拓展到田间、地头、实验室中,让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获得直接经验,实现和谐发展。

3.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我园教师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研究、开发、实施课程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明确研究内容,明晰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标,我们确定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并依据研究内容的性质、特点明晰了具体的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访问等方法,广泛了解农科院的丰富资源,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课程等理论,综合分析,梳理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效的教育资源,初步确定适合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等。

2.案例研究法。各年龄班利用农科院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案设计和实施,并开展将农科院教育资源逐步融入幼儿园课程的途径和策略的研究。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将设计和实施的新的活动融入原有综合主题教育的课程中;二是如何根据现有教育资源建构和实施新的主题,丰富现有课程的内容,逐渐形成课程特色。在课题研究中注重典型案例的资料收集、分析,包括影像资料、案例反思、教育笔记等过程性资料等,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利的材料和佐证。

3.观察研究法。尝试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孩子的学习活动拓展到田间、地头、实验室中。观察、研究幼儿在利用农科院教育资源进行的教育教学中的亲身感受、情感、表达表现情况等,探索并积累适合幼儿参与研究、发现的课程内容和实施途径等。

4.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实践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研究计划和策略,将研究工作引向更高的层次,在研究中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在反复研究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

5.经验总结法。在广泛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在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的情况下,运用有关的教育理论分析、综合、鉴别、总结出具有一定指导和推广价值的研究经验。

四、反思研究过程,总结研究经验

通过实践研究,我园不仅丰富了原有综合主题教育课程的内容,也逐步形成了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更可喜的是,通过研究强化了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我园教师开发和利用幼儿园周边环境中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能力;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研究意识和初步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提高了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而幼儿在自己生活的“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感知、探索、研究、交往、体验……也获得了更自主、自信的发展。

反思研究的的过程,我们发现,我园的课题研究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明显的实效,与以下几个因素不无关系:

1.研究课题的适切性。我园地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内,在具备和其他城市幼儿园一样的硬件条件的基础上,还拥有其他幼儿园并不具备的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教育资源,利用自身的优势确定研究的范围和路径,不仅保证了因地制宜开展课题研究的适切性,也决定了课题研究的特色和价值。

2.课题研究借助外力。民办幼儿园因为种种原因,在师资水平和教研、科研能力上常常需要一个培育的阶段和过程。但我们不能坐等别人的帮助和照顾,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提高自我发展的主动性。而借助外力,为我所用,则是一条促进自身发展的有效路径。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至少借助了两种外力,一是利用姐妹幼儿园及其他幼教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外力;二是利用幼儿园的家长资源和农科院科研机构的相关专家和学者的外力。这些重要的人力资源是我园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3.课题研究的规范化。以前我们也开展过相关园本课题的研究,但由于缺乏对研究规范化的认识,不仅难以抓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更谈不上如何保证研究的系统性。在开展“挖掘农科院教育资源 ,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中,我们一方面强化幼教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我园课题研究的指导,另一方面让幼儿园的有关家长和农科院科研机构的相关专家全程参与幼儿园的课题研究,强化对研究过程的诊断、修缮。因此,无论是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过程的实施,还是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都尽量做到规范化,体现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谢小燕.关于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1,6.

2. 吴璐.利用本土自然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园本化课程[J].文理导航(下旬),2010,11.

3. 陈宛兰.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增强园本课程内容的适宜性[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2.

第8篇: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经过近阶段的师德师风整训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此我就我个人在师德师风学习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做自我剖析,尽量做到:

优良的得以发扬,失误、过失毫不遮掩。

通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

敬业,爱岗,奉献

的内在核心。自己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及根源:

1)

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甚至对某些教育政策的出台持观望的态度。其根源于本人主观上思想怠惰,不思进取,客观上理论修养不够。

2)教研力度不够,只抓课堂教学,没有把教学经验总结下来,很少写教研论文;只做井底之蛙,没有走出学习,究其原因,教学任务重,时间少,写作水平低,不善于积累。

3)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

当然我的缺点还很多,自己脸上的黑点自己看不到,恳请老师们给予帮助指正!

针对性以上缺点,本人提出整改和努力意见如下:

1)

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学校教育部门有关学习活动,把时间用在业务钻研上勤劳苦钻,精益求益。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虚心求教,探索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

3)加强本职分管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团结互助,发扬奉献精神。

总而言之,优秀的师德,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之本,我对今后的工作既充满了信心,又增添了危机感。我要不断地学习,不断追求,勤奋踏实地去工作,坚信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

范文二

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保证,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孩子才会

亲其师,信其道

,进而

乐其道。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

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在这次自查自纠活动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析自己、审视自己。

一、思想认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手,是点燃光明未来的火炬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负的历史寄托和责任。我清楚要成为优秀的新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信息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培养出新世纪、新时期的新一代劳动者。

二、教书育人

我深深感到只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绩。辛苦不会付诸东流,量的积累就会带来质的飞跃。

1、加强学习

依法执教

首先,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才能在业务上有新思路、新突破,再上新台阶。其次,多年来的从教,使我认识到:

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中踏踏实实的工作,默默无闻的付出。并自觉遵守《教师法》,以它为准则,时刻提醒自己要依法执教。这样的人生才会过的充实有意义。

2、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我热爱教育,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热爱我们的学校。因此,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都要将校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以

校荣我荣,校衰我耻

的精神来指引我。在做好教具、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工作中本着

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

的原则来设计活动,并做好记录。

3、热爱学生

和谐发展

关心、热爱孩子是教师最基本的天职。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要以尊重孩子、热爱孩子为出发点,坚持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孩子们愉快茁壮地成长。

4、注重小节

修炼人格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孩子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孩子心目中的

权威式人物

第9篇: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本教材;职业性;先进性;立体化

教材是体现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具体教育目的的中介,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教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校本教材是教材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搞好高职校本教材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和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林业技术专业高职教育教材使用现状

我院的前身为广西林业学校,有50年的办学历史,2000年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回顾我院林业技术专业高职教育历史,使用的教材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借用本科教材

办高职教育之初,由于没有相应层次的教材,所用教材多为这一类。实践证明,这类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实践内容明显不足,不太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

(二)沿用中专教材

在没有较适合的本科教材可供借用的情况下,部分课程沿用中专教材。相对而言,中专教材比较注重职业性和实践性。但高职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中专教材也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

(三)使用校本教材

在教材匮乏的情况下,校本教材应运而生。2002年以来,学院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了林业技术专业校本教材建设工作,至2006年底共开发校本教材7本,极大地满足了林业技术专业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现在回头看,所开发的校本教材存在两方面的不足:(1)部分教材没有按照“能力本位”和“必须够用”的思想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拼凑痕迹明显,质量不高;(2)多数教材仅是文本教材,品种(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使用统编高职教材

2006年下半年,林业技术专业高职统编教材在教学中陆续使用。但统编教材目前也仅是文本教材,品种(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开发时间仓促,部分教材没有真正贯彻“能力本位”和“必须够用”思想,没有按“工作过程导向”(生产流程)进行设计编排,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校本教材建设的探索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我院是较早开发的林业技术专业的校本教材之一,教材开发过程中在突出职业性、体现先进性、形成立体化方面进行了探索,对拓宽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起了重要的作用,得到同行教师和学生的好评,2007年该教材列入“十一五”期间第一批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立项建设项目。我们的做法是:

(一)学习高职教育理论

办高职教育之初,我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为此,课程组加强了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学习周济部长《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 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讲话和张尧学司长《坚持就业导向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讲话,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理念和经验,领会高职教育的精神实质,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质量观。

(二)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为了使校本教材体现当地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反映当地林业建设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科学技术应用的现状,我们在开发校本教材前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首先,通过走访或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了林业技术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群)能力素质要求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和本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对课程进行科学定位;其次,对广西林木种苗生产中的热点问题和适用新技术进行调研;再次,检索相关科技文献,了解林木种苗生产领域的科技发展现状和技术规程。

(三)制订教学基本文件

教学基本文件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改革、实施考核和开发教材的基础。课程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林业生产职业岗位对高职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和课程定位,制订了理论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等教学基本文件,为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校本教材建设提供了依据和规范。

(四)开发文本教材

为了顺应林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适应教学改革的趋势,课程组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大胆革新,历经多年反复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开发了文本教材。在开发教材的过程中注意根据“职业性”、“必须够用”和“先进性”原则整合教学内容,同时以“程序化”的方式编排教材。

首先,根据林业生产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和课程定位,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了20个实训项目,增加了技能训练内容;再以为实践技能培养服务为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理论知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次,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融入适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如增加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引用了最新的林木种子品质检验规程等。

再次,在教材的编排上,打破以往教材的编写模式,采用了“程序化”设计编排。即以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宗旨,按生产流程或工作过程的顺序、以“程序化”的方式编排教材。如扦插育苗顺序为:插穗采集基质选择消毒处理催根处理扦插插后管理。

(五)建设立体化教材

在文本教材开发的基础上,课程组于2005年开始尝试建立课程试题库、研发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音像制品,以及建设网络教学平台,逐步实现了教材的立体化。

1.建立课程试题库。为便于学生巩固学习效果,建立了理论知识试题库,提供了参考答案;同时,为促进学生自觉地加强技能训练,建立了技能考核试题库,并制订了详细的量化评分标准。试题库紧紧结合林业行业《林木种苗工》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开展建设,增强其针对性和应用性。

2.研发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音像制品。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音像制品是教材立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手段现代化变革的需要。为适应这一需要,课程组在总结以往经验和认真研究教学基本文件与文本教材的基础上,拍摄了大量苗木生产过程的影像,精心制作了与纸质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音像制品,并在教学中应用和不断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现代的学生,对网络和视屏上的“东西”往往有浓厚兴趣,而对纯文本的“东西”兴趣较低。为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课程组利用校园网站,建立了课程教与学的网络平台,将教学基本文件、文本教材(含实训内容)、多媒体课件、教学音像制品和课程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上网,并建立了网上答疑信箱和学习效果自测栏目。这样,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学习,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学习时间和方式更加机动灵活,学习情景仿佛身临其境。

三、校本教材建设的体会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教材建设的先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仍然是制约高职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应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质量观。首先,应树立以“选择性、个性化、立体化”为主要特点的现代课程观,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和课程资源的多样化;其次,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注重教师释疑解惑和学生质疑相统一,注重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再次,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知识、能力、素质相统一的质量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核心。

(二)摸清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是教材建设的基础

校本教材要真正做到突出职业性、体现先进性,必须摸清当地社会发展对相关专业高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及当地相关产业建设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及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现状。为此,在开发校本教材前,应开展广泛的调研,掌握充分的第一手资料。

(三)“工作过程导向”是设计编排教材和整合教学内容的途径

“工作过程导向”旨在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校本教材开发应把“工作过程导向”作为设计编排教材和整合教学内容的基本途径,以对应工作过程中实际应用的技术理论和技能训练为主,必需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知识为主,“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为辅。即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为实践技能培养服务为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按照职业工作过程和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和组合。

(四)网络教学平台是立体化教材的标志性建设

网络教学平台是立体化教材的标志性建设,是校本教材建设最终应达到的目标。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有3方面:(1)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间相互交流和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平台;(2)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和空间,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学习地点、时间、方式灵活,学习情景仿佛身临其境,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提高学习的效果;(3)师生间互动交流不再局限于“课内”,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成为师生交流的有效平台。

(五)组建一个“能战斗”的团队是建设高质量教材的保证

校本教材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和更新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没有一个“能战斗”的团队为之长期奋斗是难以达到目标的。首先,要有一个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具有项目管理能力的负责人,全面负责教材开发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其次,要有一支讲奉献、能吃苦、肯协作、会钻研、敢创新、善总结的教师群体,分工负责教材建设的各项工作并不断地创新与完善;最后,要有熟悉网络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音像制品的摄制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与维护、升级。

校本教材开发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性、先进性、立体化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故教材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和更新完善。校本教材更新周期短,能及时地不断改革创新和更新完善,这是统编教材无法比拟的,是校本教材的优势所在,也是校本教材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清华.试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创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3).

[2]刘彩琴,路建彩.“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建设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