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发展的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发展,不仅为国家新闻相关事业提供较多人才,还使得具有播音与主持兴趣的年轻人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虽然播音主持事业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部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定位教育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无法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所以,相关专业教师以及高校要对此类问题加以重视,将播音主持教育与新媒体环境结合到一起,为学生的发展以及播音主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播音主持与新媒体结合的作用
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将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与新媒体结合在一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根据对二者结合效果的分析,总结了对播音主持专业的转变要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1 使信息能够更好的传播
在播音主持与新媒体相结合之后,会出现较多的有利之处。媒体的发展与信息技术有着直接的联系,随着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信息的传播变得极为开放,这就使得播音主持获得较多的市场信息,并且信息角度多为大众化,促进播音主持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大众也可以通过媒体融合更加便利的获取新闻,从以往的阅读报纸、观看电视、收听广播等方式,变为手机平台接受新闻信息,使得新闻信息传播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播音主持人的工作方向区域多样化,使得相关人员面临更大的挑战,这也意味着我国播音主持相关行业将有着质的提升与超越,对人才的要求逐渐增高,教育部门以及高校需要根据媒体的变化与工作平台的开放,培养相关人才,使播音主持专业大学生就业率提升[1]。
1.2 树立全新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理念
目前,网络技术发展速度较快,新兴的媒体也开始不断增加,其中包括自媒体,这一平台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较多的便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所发现的事件,媒体的变化导致人们不再通过单一的新闻播音与主持获取信息,这就导致播音主持受到严峻的挑战。虽然挑战性较强,但是也为人才的培养带来较大的完善,高校不再根据传统教育规定对学生进行教导,而是通过媒体融合观念对其进行定位,通过自媒体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就业率[2]。例如,自媒体“播客”,通过视频捧红了很多底线明星,在播客自媒体系统中,也存在播音主持项目,这也就增加了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的机会,高校可以根据自媒体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培养,培养观念受到极大程度的转变[3]。
1.3 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在传统的媒体工作中,各个职位的工作人员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可以,无需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但是,媒体融合背景下,各个职位的工作人员只有学习不同专业的知识,才能更好的执行自身工作。在传统的报纸行业工作中,相关人员只需要根据新闻的播报摘抄部分信息,通过印刷等方式出版报纸,但是,媒体融合背景下,要求相关人员只有从网络中搜集人们关注的信息,才能提高报纸的销量。与此同时,部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行业,对自身的行业开始了逐渐的转变,例如,报纸行业开始向着网络行业、电视行业发展,电视行业开始向着报纸行业与网络行业发展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不仅关乎相关转向行业的经济效益,还考验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不同专业的知识,才能在行业中有立足之地[4]。所以,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执行工作,在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教授其与记者行业相关知识,要求其可以达到现场播报的能力,能够及时采编各种新闻信息[5]。
2 融合环境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定位
目前,媒体融合趋势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该重视专业定位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定位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制定相关方案,以培养社会需要的播音主持方面人才,以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定位措施。
2.1 知识结合技能
在播音与主持专业中,知识和技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播音主持的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换为相关技能,学生要想提升自身播音主持相关技能,就要对基础知识有着良好的掌握,同时,这也是高校开展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目的。所以,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将知识转换为技能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发音知识之后,要求每位学生根据相关知识阅读一段文字,教师要对学生阅读的效果进行分析,教授学生如何更好的进行发音,纠正发音错误的学生,并且对其加以鼓励,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播音主持业需要的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6]。
2.2 重视社会实践
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实践能力,只有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才能更好的参与到工作中。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根据社会的需要对其进行培训,导致学生的实际能力低,无法在毕业之后的短时间内适应相关工作,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社会实践,要求学生观看各个自媒体的主持节目,并从中总结相关知识,在总结之后,要求学生在自媒体中申请主持,自己制作视频、录制节目,这样,学生在简单的社会实践中,就能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其次,学校可以与报社进行合作,学生担任实习记者一职,给予学生充分的实习时间,要求学生到社会中采集新闻,集中采访,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素质,还能够掌握记者专业知识,为其进入媒体融合时代下的播音与主持工作中奠定良好基础;最后,高校可以与地方电视台合作,要求学生在电视台中实习,总结电视台主持人在播音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主持部分新闻,或与节目主持人临时搭档一周,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播音主持专业更加热爱。另外,高校可以与动画制作公司、广播站等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动画配音、广播播音等,这样,学生的播音主持技能就可以得到适当的提升,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较为良好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包括现代化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全新技术,能够向用户提供需要的信息服务的媒介手段。新媒体技术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媒体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与作为媒体的信息服务功能,是网络经济与传媒产业实现对接的最佳选择。
2000年以来,Web2.0运动发展十分迅速,以Blog、Wiki、BBS为代表的社会性媒体逐渐发展壮大,并对社会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用户创造内容(UGC)的增加不仅丰富了媒体市场,也改变了信息流动结构和媒体生态。本文分析了社会性媒体的发展历程、概念、及其五种本质特征:平民性、对话性、匿名性、社交性和涌现性。总结了社会性媒体的六大类型,并对其面临的媒体内容监管困难、媒体可信度低、数字版权混乱、盈利模式模糊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来源:文章屋网 )
教育是我国重点发展与建设的行业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的盛行,为丰富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本文重点就如何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初中化学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电教媒体;初中化学;教学优化
化学是初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学科,对化学教学进行必要的优化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创新,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就是主要的创新之一。那么电教媒体是如何优化初中教学的呢?本文将会介绍。
一、电教媒体对化学教学的优化分析
(一)电教媒体提高化学教学的实验效果
电教媒体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效果。那么电教媒体是如何对初中化学教学进行优化的呢?首先,电教媒体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验效果。在初中化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的实验,一些较好的初中会配有实验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都能够在实验室完成。此外,一些初中并不配有化学实验室。因此,对化学实验教学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老师很难将实验的场景绘声绘色的表现给学生,就算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很难使得学生们观察到相应的结果。例如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典型的红磷燃烧实验,由于洪林燃烧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1]。因此,老师通常并不会让学生做这个实验。但是红磷燃烧的实验却是初中教学的重点,所有老师只能将红磷燃烧的现象等以文字的方式向学生们传达。当初中化学教学应用电教媒体教学后,这一系列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老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们直观地去感受整个实验过程,实验过程还可供学生们反复观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电教媒体有利于突破化学教学难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初中化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的较为抽象的概念与知识,如果仅仅使用文字进行阐述与表达,学生们在理解的过程中就会比较困难,学生掌握、消化新知识的速度与能力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比较抽象的电子排布的相关知识,在讲述电子排布的过程中,涉及到了电子的迁移、运动等,由于过于抽象,学生从未接触过这样的知识,仅凭借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电教媒体,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们突破这些难点的知识。电教媒体通过动画、视屏、图片、语音讲解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们展示电子的运动、迁移等,使得学生们最直观的去感受相关的知识,从而使得难点被攻克,学生们可以更加简单的去理解那些较为复杂、困难的问题。
(三)电教媒体有利于化学知识的总结
教学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总结与记忆。这也是电教媒体优化初中化学教学的方式之一。初中化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复杂,知识覆盖的方面也比较广泛。因此,在对初中化学进行章节总结或者阶段总结的过程中相对比较困难,如果采用以往的板书形式很难将知识全面的、详细地展示给学生,而且看起来比较混乱,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容无法很好地消化知识总结。采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老师可以以框架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分析,知识点彼此的所属关系非常明确,而且知识点总结得非常细化[2],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加明确地了解章节的知识总结与全书的总结,使得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更好地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消化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全的知识。
(四)电教媒体提高化学教学的反馈速度
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电教媒体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化学教学的反馈速度。化学教学反馈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衡量学生对某一阶段教学掌握情况的重要指标与参考数据。那么,电教媒体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高教学反馈的速度的呢?最主要的就是电教媒体的大容量与及时性。教师可以在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过后紧接着提出一道相关的练习题,这样老师就可以通过学生们对练习题的正确率来初步的判断学生们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当完成某一阶段教学的时候,老师还可以针对教学的内容制定一套模拟试卷。根据学生们对试卷的完成情况从而判断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老师还可以进行一些分难度的试题考察,从简单到苦难,有层次的、有推动性地出题。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一下子接触到较为困难的题目,打压学生们的信心与学习热情,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们的学习潜能,使得学生们更加深刻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结语
以上内容就是本文介绍的关于电教媒体是如何优化初中化学教学。通过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电教媒体,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完成自己的学业。
参考文献:
[1]王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探索[J].黑河教育,2014,(12).
[2]李明.浅谈电教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优越性[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5,(S1).
【关键词】 新媒体 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技术
1 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及定义
新媒体自从产生以来就一直是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新媒体包含的内容很多,可以从媒体统治的时代来划分什么是新媒体什么是传统媒体,也可以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上来区分,因为新媒体的出现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无论如何都可以明确的一点是,新媒体是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式媒体形态。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也随之产生不断变化,并且在人类社会里产生广泛及深刻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也随着改变,一部分艺术家也越来越多地依靠新媒体对自己的艺术进行阐述和表达。这种新媒体艺术借助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试图从传统媒体中脱离出来,寻求一种全新的表述方式,从简单的叙为叙情,从单一的感官感受变成综合性的体验,无论是新媒体还是新媒体艺术,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2 新媒体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20世纪末以来新媒体技术逐渐发展,而新媒体艺术则是利用新技术赋予艺术家新的手段,艺术形式不再是单纯的平面画面或者是立体作品,而是各式各样新式的表现形式,并且大多具有交互体验。这种体验给受众一种全新的感受,不再是单方面的接受艺术家传达的信息,而是可以参与到其中,能够更深刻的体验,这种追求即时效果和互动感受也是新媒体环境下艺术的新的表现特点,作为一种结合了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给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也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更广阔的视角。作为不停探索人类新想法、不停突破现有界限、走在大众思维前端的艺术家,将电脑科技等新媒体技术与现有表现手段结合在一起,实现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
谈到新媒体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就需要先了解新媒体所具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是成本低,制作流程比较简单。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制作相比传统媒体更加低成本高效率。传统媒体的信息制作环节十分复杂,先由记者进行前期采集编辑,然后由媒体公司进行后善总结,再通过各种渠道发送出去。新媒体却节省了其中很多环节,信息大多借助网络传播,在传播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不像传统媒体需要依靠纸质的大量印刷或电视广告的大量播放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对于一般受众来说,接收信息的成本也大大降低,相比传统媒体人们更倾向于免费的新渠道。
二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信息传达比传统媒体顺畅。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的传播可以依靠自由发达的网络和受众随身携带的客户端来实现,相比依赖纸张的平面媒体、依赖电视的电视媒体、依赖收音机的广播媒体,新媒体可以将各种媒体的优势集为一身,打破媒体自身的界限,将各种技术手段联系在一起,使信息传播的双方都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交流。随着互联网及云时代的到来,产生了信息爆炸的现象,人们接收信息的途径也不同于以往,更加简洁明快迅速的接收方式更合乎当下快速的生活节奏。
三是受众体验更良好,相比传统媒体具有交流互动的优势。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扮演输出的角色,具有交流的局限性,无法很好地和受众交流互动,即使有也不能实时互动,不具有时效性,而新媒体技术不只是单方面的输出,还有双方互相交流的互动,具有良好的时效性、活跃度、新鲜感。
结合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艺术家在利用新媒体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也可以尝试相比以往艺术行为的更多的新形式。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自身人性的探索也越来越多,从大工业社会量产的精神需求逐渐转变为强调个体突出个性的精神需求,在这一前提下,能够进行交互的艺术应运而生。人类不再是生硬地单方面接收,而是富有个人情感的交流互动,每个受众个体的不同都会对信息传达的这个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造成不同的后果。相比过去,人们更乐意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他人的感受,展现不同的样态。
一方面,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客观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在主观层面上受众也更乐于接触新媒体。
艺术家在进行新媒体艺术创作的时候可以借助其信息传播的优势,综合各种渠道,在更多的媒体媒介上进行艺术表达,这种新兴的艺术创作形式给人们日新月异的感受。
3 对新媒体艺术未来发展的思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时代也不断的推进,当下社会的主要发展特征之一就是新媒体的崛起。媒体艺术的运用更加广泛更加专业,新媒体给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影响,从事艺术行业应当更加努力学习新的知识以应对不断快速变化的社会,积极主动对现有的生活进行提升和改变,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新媒体为艺术带来了全新的科学技术、观念思想、行为方式,也为艺术带来了一些弊端,某些艺术的创作逐渐被大众同化,逐渐变成快餐、简单、无脑,可供思考的空间越来越少。因为对个性的逐渐倡导,人们对自己的喜恶也愈发明确,在选择信息的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个人口味。如果无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辨别,可能在接收的过程中会因为个人的差异选择更多的垃圾信息,从而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无法收获有益的资源。
对科学技术的过度依赖也可能导致艺术本质的偏离,从利用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情感进行思考变为单纯为表现客观事物的技术样态,从而忽略了人的主观思想的重要性。在这个信息爆炸、各种想法纷至沓来的时代,对与错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机器也会越来越像人类,在虚拟世界中存在的人与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人可能愈发分离不清。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准或目的到底是什么,这又是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
4 结语
在这个新媒体艺术不断发展的时代里,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审美观念也提出新的需求,因此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不仅在客观上要合理运用科学技术,也要在主观上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从统一、简单的平面角度变为多样、复杂的立体角度。在对新媒体艺术不断开发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这种与新技术相依相生的艺术形态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研究新媒体艺术也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进行归纳总结。
参考文献:
互联网发展迅速,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98亿,普及率22.6%,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1.1%)。城镇和农村电脑拥有量为每百户62.6台和3.6台(2000年分别是9.7台和0.5台)。宽带网民达2.7亿,占总网民数的90.6%。手机网民达到1.176亿,较07年增长了133%。特别是3G网络的应用,使手机流媒体传输技术产生极大的飞跃,流畅地无线上网已不再是奢望。
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迫使传统广播必须面对数字多媒体的挑战。网络上文字、声音和视频的获取已非常容易,而传统广播受频率资源和发射功率的限制使听众受到一定范围的影响,因此广播也必须开阔视野,基于互联网发展网络广播,使受众全球化。所谓网络广播,就是以Internet网为传播平台提供音频和视频服务的网络媒体,是传统广播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会使网络(视频)广播的听众越来越多。网络广播具有许多特有的优势:
一、随着各种终端接收设备的普及,受众参与广播的活动也将增强。“互动性”的加强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性听广播,使听众可主动与传播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网络人们还可以随时自由选择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具有自由的选择权,在保存、查询、历史回顾等方面发生飞跃性的变化。
二、不再受传统广播覆盖面的局限,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借助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哪里有互联网,哪里就能收听广播,使广播覆盖全球。
三、通过相应的技术发展建设,可方便地实现视频广播,充分发挥广播的信息量大,传播快捷迅速的特点。视频广播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收听广播的方式,广播也可以“收看”了。
我台紧跟新媒体时代先进技术的发展潮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于2008年年初对我台播出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将信息时代的三大前沿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应用于广播,使广播得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为传播”。此次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含三大部分:来源于/
一、建设一套全新的数字化播出控制系统。播出控制系统是以专业的数字化调音台、音频矩阵、专业设备与网络化路由器、数字音频接口设备等为核心,分别组成播出信号传输通道,互为备份。系统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广播技术,以保证系统在广播节目制作、播出和监控等方面与当今数字音频技术、广播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潮流同步。同时充分考虑今后广播台网建设和发展的技术、业务需求,如开展数字音频广播、数据广播、网络广播、视频播出等新媒体业务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大屏幕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监控、报警、日志系统;慢录系统;监听系统;信号路由控制系统;辅助管理系统;同步系统;网络系统;时钟系统。
二、建立一个集广播电台生产、运营和管理等综合业务为一体,适应现代广播的网络化平台。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广播数字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将广播电台各功能网安全有效的互联起来,形成全台统一广播台网,以满足信息化、现代化、多元化广播电台的发展需要。我台已建成了广播制播网,播控传输网,综合业务网三个功能网。新系统采用扩展性共享性好、集中管理度和网络带宽利用率高的"星形网络结构"为主体的网络结构。根据业务种类、网络规模、安全级别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实现内/外网、各功能网之间的安全互联和信息共享。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多媒体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技术的提高,为教育创新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途径,通过对多媒体及多媒体网络和传统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方法是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一项任务。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作为传递人类文化遗产和促进人类的自身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一方面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观念,新理论层出不穷,它不仅对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我们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产生了具大的影响和冲击。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普遍采用以黑板、粉笔、挂图等简单用具为教学载体;复习旧课——讲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为教学模式;以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的“满堂灌”为教学方法。这种旧的教学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对“创新教育”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推广不仅没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起着阻碍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媒体,逐步为广大中小学所采用,为教育注入了“现代化”的理念和新的生机。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网络进入课堂,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育对象的特点,通过对教学策略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情景中学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就大不同以往,这就要求我们对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对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探讨
目前在中学化学多媒体课堂教学中,采用着多种教学模式,有“引探模式”、“情景导学模式”“模拟式”“网上交流式”等。下面笔者就目前采用较广的两种模式“引探模式”和“网上交流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探模式
1、模式介绍
该模式结构如下图:
该模式的内涵及操作程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动用电教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向学生提出问题(伏疑引思)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实验探索、讨论。(带疑探索)在初步探索讨论基础上,教师根据课堂的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再提出新问题,引思设疑,解决问题,(导思点拨,议论解疑,研究引伸)。
2、教学案例
下面以高中新教材第二册第六章第四节苯酚为例,谈谈引探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教学过程设计:首先,用投影仪打出问题,苯酚的结构与醇的结构相似又不同,由此预测其性质如何?发生反应时断键情况如何?接着,实物展示、学生实验探索莱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将讨论结果总结归纳,并动画演示、小结。接着,引导探索:①苯基对羟基的影响。
追问,由烷烷、甲苯中甲基的性质差异来推测苯基对羟醇基的影响。苯酚能否电离出H+,怎样验证,设计实验证明,碳酸与苯酚酸性的强弱。
②羟基对苯环的影响
实验演示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
动画演示苯酚的卤代反应过程并小结
最后,总结并留讨论题目(a)苯与苯酚性质比较,如何检验苯中含有苯酚?如何分离?
(b)化工系统和炼焦工业的废水中,常含有苯酚,在排放之前必须处理,请提出处理方案。
这样一来,这节课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辨证统一。强调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在教学方法上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思维方法,自觉主动探索,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多媒体将一些疑难问题,抽象问题简单化、明了化,促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3、模式简评
通过这一实例,可以看出这种“引探模式”优点突出。其优点在于能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在教师指导下层层深入,自己去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与那种“填鸭式”教学明显不同。教学过程应该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归纳总结。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和记忆。在这一点上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其优势。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利用该模式教学,对课前设计的问题要求较高。问题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并能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切实可行地设计实验去探索、去讨论。否则就很难达到良好效果。
下面就另外一种模式“网上交流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网上交流模式
该模式教学是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实施的。该种模式大致可归纳为:初视全境——诱发动机——提出课题——网上搜索——网上协作——小结——网上测式——延伸。这种模式的教学,可以尽可能地创设能在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多种情境,以便供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随意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去学习。然后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学习,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对反馈信息加以吸收,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该模式中网上探索环节,可以使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采用适合自己的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样每位学生通过努力,都有能在自己天赋所及的范围内得到最优化发展,做到因材施教。网上协作环节可以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得到了充分交流和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培养。网上测试、网上小结有利于学生总结、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课题,引导学生探索,并及时进行信息的反馈与交流,这样在整个群体学习过程中教师是该过程的设计者、协作者。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该模式下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课件制作。另外,网络课堂教学客观上有在一定的松散性和不确定性。现在每节课四十五分钟,这样在一堂课内容完成整个模式的流程,是非常紧迫的。
三、思考
当前课堂教学仍然是化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要想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境界,不论使用哪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关键还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只要能够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一切启发式、发现式以及有关的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都可以发挥其最大效益。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强化课前研究,只有课前研究进行充分,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许多概念、抽象现象、规律等都可以做到由难到易的转变。而且生动形象使学生感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比如有些教师认为教育改革就是技术改革即用电脑取代教师、黑板、粉笔。有的几乎每节课都在播放内容,动态的画面,千姿的文字等。可谓十分丰富,老师成了“放映员”丧失了主导者的地位,学生成了观众,丧失了主体者的地位。这样会扼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另外,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不可取代的,用多媒体来实验,没有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更能使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弱化了部分实验功效。不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耐心、机警、细心、耐挫等良好的心理。再者,利用多媒体教学与教师讲演式教学相比前者在师生感情交流方面的效果要弱于后者。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示范的教育功效受到削弱。对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动态,并给于正确引导带来不便。
总之,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其功效不容置疑,与传统教学相比,优点多于缺点。积极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研究,充分吸取,二者的优点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在这里浅谈了一下用多媒体和多媒体网络进行课堂教学的两种常用模式,意在一为提醒同仁重视此等问题。二为抛砖引玉。在教学中只有深入研究和实践如何充分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使之与其他手段有机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2002年10月26日
参考文献:《中学化学高中教材》(人教版)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关键词:时装展览;新媒体装置;展览空间
1 新媒体定义和时装展的背景信息
1.1 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的概念是相对应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电视等产生的,它并非一成不变的概念而是处于一种抽象的动态的概念理解之中。随着信息化技术思潮的发展,国内外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新媒体艺术设计师。例如在马晓翔老师的研究下,她的《新媒体艺术透视》就全面地总结了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形势,详细解释了图形图像艺术的价值,重新诠释了新媒体艺术相对于传统的定义,同时提出了互动艺术的概念,是对新媒体艺术的系统性的总结。[1]还有《创意时代演艺空间的疆界与形态》[2]《数字媒体艺术概论》[3]等书,都是在探索不同领域下的新媒体概念价值以及和其他行业融入的可能性和成果。
1.2 主题时装展的背景信息
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是英国最著名的时装设计师之一,媒体尊称其为英国时尚界的教父。这次的展览囊括了他从圣马丁就读艺术硕士时候的作品一直到他自杀身亡时还未完成的作品。名为“野性之美”的展览之前曾经在美国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览,采用了多种高新科技的新媒体手段来展示作品。Jean paul guitar是一位以发明了海魂条纹衫而闻名的服装设计师,2015年在巴黎大皇宫举办了个人的时装展览,这也是大皇宫第一次举办的私人时尚类展览。
2 新媒体在时装展中的具体运用
2.1 传统影像投影和新兴的全息投影
投影在现代舞台、展览、演出、艺术装置等方面成本最低,也是最常用的新媒体表现媒介手段。最初的投影只要投影机幕布就能够完成,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投影的交互性不断得到发展,成了策展人用来增强参展者的参与互动性的有效手段。三维空间投影技术的日益成熟,所以在巴黎大皇宫的Jean paul guitar时装展也采用了这一新媒体交互手段,在第二个展厅中设置有六位雕塑模特身穿设计师服装,他们的构造是流畅而又光滑的平面,由展厅中央的投影仪在他们的脸部上投影出五官,再配上现场的灯光、声效和对应的台词语音,给人一种栩栩如生好像他们都在对话的错觉,他们身着华服代表着设计师和他生命中重要的几位朋友。通过这一个媒介可以帮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设计师的背景信息。此外,在大皇宫从一楼展厅走往二楼展厅的楼梯过道上,有着一面墙的投影装置设备,参观者可以站在指定的地点,就会发现自己的脸被融入了保罗的设计元素短片中,还可以拍照留念,这无疑对增强参观者的参与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投影这一种媒介对于灯光的要求是十分严苛的。李礼[4]将投影中的光源设计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唤起了观众们对于光线造型的审美需求,最终投影展现出来的灯光是要将影像成品的光源和现场其他干扰的灯光都一并考量在内的。从传统的投影发展而来的还有一种叫作全息数字投影技术也是如今时装展览的常客。在亚历山大的展览中,就专门开辟了一个暗室来播放他为世界名模凯特制作的全息投影影像。这种空气成像技术是来源于虚拟现实和交互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成的。运用了光学的基本原理,在暗室中布置了一个类似于金字塔式的三角结构,投影而来的是穿着轻盈羽纱的凯特在空中缓慢旋转,无风而衣裙自然飘动,如同仙子误入凡尘一般不似尘世间俗物的美感震撼到了每个前来参观的游客们。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地提升,展览的发展需求离不开新媒介提供给世人们的视觉审美享受。
2.2 图像影像式
在展览中,强调的是参展者们有较高的互动参与性,观众需要和展品之间产生互动,从而才能达到展览的目的。例如,在亚历山大麦昆的展览中,最大的一个展厅,是在高达五米的空间内把四周墙壁分割成为格子,放置他时装秀上展演的服饰和显示屏来循环播放当时时装秀中的影像资料。一个展厅内囊括的信息量是传统展厅三四间都不一定能展示完的巨大容量。
2.3 新媒体参与时装展的意义
新媒体媒介参与后的时装展览,首先能拓宽展览空间,赋予参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新媒体媒介创造出来的幻觉空间以“悄然无息,化入化出”为表现特征。这种新媒介方式的运用,一方面交代了更多的背景信息;另一方面省去了原始展览手段的大量繁杂的体力劳动,传统的展览方式在麦昆展展示每一场时装秀的时候需要运用到更多的布景和展示品。而这些经过新媒体装置的整合在同一个展厅就承载下了在没有新媒介参与下可能需要3~4个展厅才能承载的信息容量。其次,新媒介有助于深化揭示展览主旨,每一场展览背后都藏着策展人或者设计师想展现给世人的创作理念和意图,走在潮流尖端的时尚设计与观展人群的日常审美肯定有着不小的距离,如何让观众们能够在短暂的观展时间内感受到设计师的创作意图,透过极度抽象具象化的服饰细节风格特征来体会不同时期设计师的不同风格取向。新媒介的出现很好的还原了创作思维的结构过程。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体会时装设计的过程。这种通过综合调度声光电等多种科技,将艺术和技术融为一体,能够给予观众独特的视觉审美体验,不仅拓宽了和观众沟通的方式方法,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深化展览主旨。最后新媒体的参与还能强调细节。作为个人艺术展横跨了艺术家几十年创作生涯,那些塑造出他个人风格的背景和其他影响着创作的因素在有限的展览空间中很难得到事无巨细的一一展示。但是新媒体自带影像中的特写特征,它能帮助策展人引导观众的视觉路径。
3 结论
新媒体参与展览无疑给策展人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他要求策展人不仅熟知他策展的艺术领域知识,同时也需要有着相当的新媒介知识储备从而挑选制作出最适合他所策划的展览的主旨表现。毕竟,新媒体媒介作为一种技术,和展览艺术的融合效果有目共睹,人们期待着他们能产生更大的化学反应,掌握新的高新技术,与时俱进,更全面、更准确的发展相关媒介储备知识,在细节处创新是今后展览工作者的新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1] 马晓翔.新媒体艺术透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蔡体良.创意时代演艺空间的疆界与形态[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3]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
[4] 李礼. 戏剧舞台的光的设计[J].大舞台,2012(2).
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现实问题是具体多样的,但政治知识大多是纯理论的知识,往往深奥、抽象,形成了政治知识的抽象性与实际问题的具体性的矛盾。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创造性。严重影响了政治教学的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了政治课在社会上的声誉与地位。如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教育效果一直是我们政治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传统教学的一个缺点就是“填鸭式”,枯燥无味,学生学得被动且无兴趣。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教学整合后,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虽不能彻底改变这种“填鸭式”教学局面,却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特别是在哲学教学过程中更显示了它的优越性。我们知道哲学知识是对整个世界的总观点和根本看法,是比较抽象的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困难。但它反映的道理,恰恰又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具体问题。如事物是如何变化发展的原因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但又常常弄不清他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而走极端。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明确它们的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接触实际问题,通过分析、探究实际问题,得出结论。但什么知识都要回到真实的现实中,去接触现实,然后得出结论,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模拟现实情境,将文字、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组合在一起,传送送给学生,还可以自由拆卸,自由的放大、缩小,且不受时空限制,从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接触实际、探究知识的氛围,有效地解决了政治知识的抽象性和实际问题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一个模拟实际的典型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地参与。这比学生直接接触现实,获得知识有时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媒体的展示时机要建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三维立体关系的基础上,符合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流向。教学媒体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制约,并为之服务的。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兴趣是否浓厚,情绪是否高涨,注意是否集中,感知是否清晰,思维是否亢奋等。因此,从学生心理流向看,教学媒体的最佳展示时机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淡化之时、思维抑制之时等,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从无序向有序发展。从教学内容与媒体的切人关系看,只有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达到最佳对接、衔接、切人,方可收到好效果。如突破难点时切人,阐释重点时切人,创设情境时切人,归纳总结前面内容时切人等,效果较为理想。
素质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考虑在教学中如何与学生合作,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表述思想。我们在情境探究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在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应该设计一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和充分的讨论,提取有效信息,来发现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在实际的多媒体情境创设时,我们往往容易忽略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实际上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才能对教学情境所展现的整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作出必要的反思,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比较法是政治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使学生掌握不同概念、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展示相关知识的对比。如进行“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比较时,教师可以制作课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比较,把“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性质、给付标准、费用、保险依据、保障范围逐一地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并且以提问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框中与社会保险有关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前后联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归纳总结是政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一节课或一课书中,没有归纳总结是教学上的败笔。使用传统板书进行归纳总结,既费时又费力。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弥补这种缺陷,教师可以用图表形式把一节课或一课书的知识体系归纳整理,做好课件,设计好显示顺序和动感效果,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既省时又省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似点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对知识的加深理解,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教师将题目抄在黑板上或口头念,既浪费时间,题目容量又不大,即使使用小黑板,也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使用计算机制作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能使学生很快进人问题的思考,加快了课堂教学进程,增加了练习容量。同时,也能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活学活用 物理 光现象
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不高,物理学习难度的加大难以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以至于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现象不容乐观。对于初中物理这门课程而言,主要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并注重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物理中的光现象作为一种普通的现象,存在于大千世界的生活中。对于光的折射和反射而言,更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多媒体教学中的活学活用模式在物理光现象的教学,更要走进生活,活跃课堂的气氛。因此更要做好物理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活学活用教学,实现物理教育教学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一、多媒体教学中“活学活用”的重要意义
21世纪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于现代化教学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对于物理课程的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将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难以根本上提高。但是基于活学活用的多媒体教学应用,更加注重学生积极思维的调动,并在知识内在动力的探求中实现各种情景的不断变换。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教学情景的创设中,实现静态动态的相互转换,在图像、文字以及视频等形式的结合中,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创新。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中,可以是实现实时搜索的过程,并对最新知识动态进行掌握。
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本着活学活用的特殊理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课堂的趣味性体现,并注重学生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综合性的激发,实现现代化物理的全面科学教学和发展,推动物理事业更好的发展。
二、基于多媒体教学“活学活用”模式下物理“光现象”的教学对策
1.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和多媒体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学中,就要正确定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师的组织和领导中,做好知识的传播和发展,合理处理教材和多媒体之间的关系。教师在知识的构建中教师更要注重教学知识的活学活用,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不同创设中,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调节。对于物理光现象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要结合多媒体的形式对光现象中的几种形式结合PPT的形式进行展现,并对自然中的几种光的影子进行捕捉,最初的认知光现象的相关传播形式。
光现象中的色彩、传播以及反射中,往往有着多种光的形式。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就要对各种彩色插图进行配备,并对多种活动内容进行安排,在光的分解以及色光混合的分析中,带领学生走进光的世界,在学生的思考分析中,对一些概念和科学实验的相关方法进行介绍,做好知识的梳理以及信息库的整理。信息库主要是对光现象中的扩展性知识介绍。通过对光的三原色以及光能光速进行介绍,在小组的热烈讨论中,教师做好相关的总结。
2.做好教学的设计
多媒体教学中活学活用模式下物理光现象的教学中,就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在有趣的光现象观察中,对光的规律进行学习。教师通过在网络精品课堂中,对物理光现象的相关影像资料下载,并在教育技术专业中对相关的专题片拍摄,对课堂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在多媒体物理教学中的二手资料准备中,并走进大自然,对大自然中的光现象进行感受。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借助于数码照相机,对有关于光现象的电子相册整理。对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教学中,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借助于多媒体,如图1所示。基于多媒体教学中的活学活用中,就要对真实性的大自然中光现象进行发现,对更加真实的世界杰出。
图1 光反射实验光路
3.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物理课程中光现象的教学中,就要将教学过程中的先进性充分发挥,而组织知识和器材的准备中,结合教材的内哦让情况。
首先,课堂的准备中,教师结合分组形式,对教材中的光现象种类进行描述,在光现象的形式分析中,并对光现象捕获。教材图文并茂的形式应用中,教师就要依据于数码相机,对组织教学内容进行讲解。
其次,结合郊外活动的形式,对五颜六色的鲜花进行拍摄,并对湖面的倒影进行朴舍,对喷泉背后的彩虹进行拍摄。课堂的展示和讨论中,就要对光的颜色和色彩进行认识,在光的能量以及在直线传播中,正确的认识光的反射和成像定理。镜面的反射中,并对漫反射技能型总结。教师通过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对光的色散实验进行动画设置,并对红外光和紫外光进行讲解,在湖面倒影的成像规律总结中,对反射定律进行总结。
最后,在课堂的讨论中,就要结合湖面上塔的倒影处于晃动状态,同时镜面处于哪种反射状态,在叶子上水珠的拍摄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形状等进行思考。并对不同的问题结合多媒体技术,做好相关内容的查阅,在知识的分析中,做好光现象重点知识的讲解。教师就要对平面像成像规律的相关实验进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光现象的相关知识,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4.教学后加强思考
教学后的拓展思考中,就要结合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将教学目标实现,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结合活动的理论基础,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双向交互过程。教学情景中学生相互协作性的参与中,就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多媒体的活学活用导航中,对学生物理学习的情趣进行感染,并将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全面激发。物理光现象的学习中,教师更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在科学规律的求知中,做好教学的组织和参与,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提升。关于物理光现象的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物理光现象的知识结构进行建构,并将学生的心智技能全面提升。物理多媒体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中,结合情境教学的模式,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发现光,在光的传播中以及光的存在中,进而发现光的规律。
结语
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中,更要面向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教学的手段,将教学的效率提高,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对于物理课堂教学而言,就要本着活学活用的教学理念,对多媒体教学中物理模拟和物理实验之间的关系科学正确的处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技能型培养,在多媒体应用中结合强烈的视觉刺激,并在细腻过程的展现中,注重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多方面发展和应用,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物理学习效果不断提高,推动物理事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卫. 多媒体教学替代物理实验不可取[J]. 中学物理(初中版),2013.31(10):8-9.
[2] 郑卫之. 如何区分三大光现象[J]. 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32(7):94.
[3] 刘友余. 从现象到本质――动手做一做,分析几个光现象[J]. 物理教师,2013.34(10):49-51.
[4] 谢桂英. 光现象系列演示实验的改进和创新[J]. 物理教师,2014.35(10):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