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护理工作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健康教育是医院健康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是医院中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的场所,因此在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渗透健康教育工作,将会显著提高就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本文拟从我院关于健康教育对于门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提高调查出发,探讨如何在护理工作中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其满意度,予期能够为医院的护理人员工作与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健康教育;门诊;护理工作;满意度
门诊是医院的整体部门架构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承担了患者正常的诊断、治疗、健康宣传、疾病预防、保健等多方面的重要工作,因此也是医院与患者接触最广泛也是最频繁的场所。在门诊中开展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治疗疾病,同时也能够进行疾病预防与健康知识的宣传,很大程度上还会提升患者对医院的印象与评价,本文将从我院的门诊健康教育工作出发,探讨健康教育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一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某类群体的教育,对其宣传健康知识和技能,改善其群体的健康习惯,减少患病机率,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的行为。健康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以实际行动改变人们的患病行为与生活习惯的工作,它能够让人们在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及时有效地运用自身健康知识来进行处理和预防,减轻自身患病所受的痛苦,促进和提高生活质量。它与传统的医疗教育不同,传统的教育停留在单向传播的模式,教育效果不佳,健康教育能够全面促进教育人员与人们的沟通,且方法形式多样,因此是一项造福广大群众的工作。
【关键词】护理不安全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96-02
护理不安全行为是临床最重要的风险因素,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因护理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病人发生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的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如何消除护理不安全隐患是摆在我们每个护理人员面前的问题,现将我们医院、病区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总结如下:
1 常见的护理不安全问题与促发因素
1.1 常见的护理不安全问题
1.1.1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1)为了应付检查,重新抄写或更改医疗护理文书;记录内容与医嘱不符、与医疗记录不符,破坏其原始性和真实性。(2)在手术或一些特殊治疗前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手术效果、风险及意外情况不够全面。(3)护士在非抢救时间执行口头医嘱。(4)护理人员随意同意病人外出或离院,又不做任何记录。
1.1.2 工作态度不严谨,违反操作流程。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认真,工作疏忽大意,造成打错针、加错药、液体有问题未查出,不按要求调节输液速度、不按时巡视病房,对病人病情变化心中无数,实习带教马虎,护理不当致卧床病人发生褥疮,抢救物品、仪器准备不充分,延误抢救时机。
1.1.3 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护理技术不熟练,缺乏临床经验。护士的临床技术操作不熟练,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对不正确的医嘱(医生一时的疏忽)不能及时发现,提醒医生;工作不专注,抄错医嘱的药名、剂量、给药时间、次数等;护理操作治疗不细心,注意力不集中,配错药,给患者注射了不正确的药,不认真核对,张冠李戴,打错针、发错药;对各种抢救技能不熟练,尤其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要分秒必争的抢救,护士心理紧张,不知该做什么。 1.1.4 护理记录不规范。(1)文书记录不及时,内容不详细,漏记、错记、补记、涂改。(2)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吻合。(3)病情描述不确切,用词模棱两可。(4)使用非医学术语或语法错误,书写不规范。(5)护理措施和过程记录不全面、虚填观测结果、代签名等。(6)署名不实,护士之间执行医嘱时代签名或随意签字。(7)病人或家属签字不规范,甚至出现模仿或代签名,导致举证失利甚至败诉。
1.1.5服务观念相对滞后。护理人员对服务对象要求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和知情权的行为不能很快的适应。许多护士长没有经过培训,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经验;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有制度落实不到位;从事行政事务多,抓护理质量时间少;抓成本核算多,监管理少,导致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
1.1.6 护士的工作任务繁重,经常有发错药、打错针等现象,认知行为变慢且出错概率增加。
1.2 不安全行为的促发因素
1.2.1 患者因素:由于患者的疾病、社会因素、身心因素、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以各种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促使医护人员走入临床失误甚至违规的“陷阱”。病人期望值过高。病人对医院的硬件设施、病房环境及护理工作的希望值都有所提高。即便是较好的护理条件也难以满足病人的某些需求。病人价值观的改变和提高。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病人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向院方提出经济利益成为重要目的。极少数病人为了达到某种私利,无理要求索赔。
1.2.2 医院管理因素:(1) 护理人员缺编。床护比达不到护理需求编制。(2)排班不合理。不能按病人的数量和需要适时调配人员(3)合同护士多、年轻的护士多。业务素质相对较差,缺乏临床经验。
1.2.3 护理人员的个人因素:护理人员的身体、心理问题,社会与家庭因素人格特征因素也是直接影响个人临床行为,造成不安全因素。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1.1.3 临床任务因素:工作量大、护士人数少,长期超负荷工作,注意力分散,出现遗忘而疏漏,出现差错疏忽错误和违规等。
1.1.4 沟通方面的因素:口头医嘱、护士交接班、与病人的沟通方面,叫名字出错,致发错药、打错针,书面语言的错误;
1.1.5 教育与培训因素:护士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知识的缺乏,操作技能不熟练和临床经验不足、督导人员是否得力,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得到培训情况等因素也是不安全因素之一。
1.1.6 医院医疗护理设备与资源:护理人员使用的医疗设备、器械承载临床风险、信息是否正确,设备器械的完整性,是否处于良好运行于控制状态;性能是否安全可靠;使用设备的放置是否正确、保存的是否正确、各种按钮是否容易辨认,操作指导手册是否通俗易懂等也是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1.1.7 工作环境因素:行政管理方面:行政管理支持的可靠性、有效性;工作病区清洁、温度、照明、、噪音、工作场地面积;人员编制;工作量与工作时间等因素。医院的后勤管理上的配合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病人的膳食、水暖电、收费、医保等其他方面病人有意见也可发泄在护士身上。
1.1.8 组织与战略因素:组织结构方面职责与责任的界限、临床工作与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工作重点与优先事项;来自外界的风险,外请专家、进修、实习人员;医院安全文化如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机构政策、工作程序的遵守情况、诚信程度、医护人员的任职安全的遵守情况,使用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护士,进修人员顶班等因素。
1.1.9 社会因素。某些媒体热衷于医疗纠纷的报道,造成舆论压力,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危机,甚至出现激化医患矛盾的现象。另外,护士社会地位不高,护理工作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认识,职业歧视也与护理不安全隐患产生有关。
2 解决护理不安全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
将法律知识纳入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范畴,参加医院举办的护理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和旁听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的过程。让护士充分认识到在日常工作中有许多潜在的法律责任问题,提高执行规章制度和法律的自觉性。加强护士注册工作的管理,严格执证上岗,认真做好护理记录。特别是对要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等与护理人员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医护人员,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2.2 提高护士业务素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护士的业务素质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应积极参加医院及科室举办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对业务内容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有专题、有讲稿。还不定时地进行早晨10分钟提问,除此以外,加强护理查房,边查、边看、边讲、边操作,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及观察病情的能力。订阅了护理杂志,拓宽了学习知识面。并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各种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在工作中,还要增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护患纠纷。
2.3 成立护理安全小组
科室成立护理安全小组,由科室的护士长担任组长,各班护士是护理防范的操作者,负责科内安全管理工作。建立护理工作缺陷登记本,每月对发生的差错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在每月的护理工作会上通报,便于实施监控。实行鼓励自己报告护理缺陷制度,以吸取教训、教育大家为目的的非惩罚性机制,使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吸取教训,掌握如何规避临床风险和预防患者安全事故。
2.4 强化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
2.4.1 加强护患医沟通覆行告知义务
病人入院时应告知病人:病区环境及设施,有关的医护人员,本院与病人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安全劝告等。治疗护理过程中告知病人:接受治疗护理的名称、目的、注意事项、副作用及应承担的风险。特殊检查治疗前应征得病人的同意,覆行签字手续;对于神志不清、昏迷、无行为能力的患者,对其家属覆行告知义务,对危重病人要及时向病人家属告知病情取得家属的配合;病人出院时告知病人出院以后的疾病康复知识、正确用药方法、饮食休息要求、功能锻炼方式,复诊时间必要时以书面形式告知病人。护士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对医嘱有疑虑或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及时报告,不能自作主张。当主管医生不采纳护士意见时可向上级医生反映,并记录在案,以免日后互相推卸责任。
2.4.2 完好封存现场,重视死亡患者解剖。
对因输液、输血、注射、用药时发生的医疗纠纷必须对现场实物包括残留液、输液瓶等进行封存并送检。对不明原因或是出现纠纷的死亡患者,应当告知并动员家属做尸体解剖,且应在死亡48小时内进行。若病人家属不愿做尸解,应请家属签字,并做好记录。
2.5 加强有效的护患沟通
护患沟通是增加病人满意度的重要渠道,而患者满意度又是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关键因素。语言交流在沟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医院管理者应加强护士素质培养,把语言沟通技巧及护士形象教育作为护理人员的培训的主要内容,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建立融洽、友好的护患关系。
2.6 规范医疗收费,及时发放费用清单
有条件的医院可实行计算机收费;无条件的医院要严格按照标准收费,并对医院病人的“一日清单”及时发放。如病人有疑问,护士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完全了解收费标准和依据。
2.7 根据各班护士的特点合理排班。
工作中进行弹性排班,注意新老搭配,性格互补。加强部门协作的管理,非护理性事务由供应及后勤部门承担。
2.8 增加护理风险意识
加强管理医疗护理风险是与医疗护理安全相并存的。因此,要充分认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把护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病人及医患人员的安全。
1护理品管圈实施的方法与步骤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我院于2014年将品管圈管理引入了科室护理管理体系建设之中。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科室成立了护理品管圈管理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技术骨干组成,其职责与任务: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管理知识普及与宣传,开展品管圈专题培训;对科室护理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梳理,研究确立预防患者坠床、跌倒和呼吸机脱管护理的品管圈活动主题;组织座谈、交流,对圈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将文献报道与圈员意见、建议相结合,探讨确立意见、建议的落实;对护理品管圈工作质量与进展进行监督、考评。
2护理品管圈实施成果
2个护理品管圈经过半年运行,共提出护理改进意见197条,经品管圈管理领导小组研究、论证,采纳了其中的105条,包括改进管理的意见30条,改进护理工作方法和程序的意见75条。这些意见与建议被应用于管理与护理操作中后,经实践证明83条切实可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科室共计27名护理人员,实施前其对护理工作的职业认同感为85.19%,实施后为96.30%,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明显提升,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每一位参加品管圈活动的人员均提出了1条以上的意见、建议,部分护理人员在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实现了零突破,实施半年来护理人员对科室护理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是近5年来的总合;科室将防跌倒、坠床和防呼吸机脱管等几项品管圈活动主题取得的成功经验积极并列入科研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品管圈管理实施前123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率为86.99%,实施后12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率为97.66%,有显著提高。
3护理品管圈实施中的经验体会
3.1护理品管圈实践经验
科室在将品管圈引入护理实践的同时,在组织上加强了对品管圈工作的全程监管,科室将加入品管圈活动和提供合理化建议作为个人年度考核的量化评分内容,此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护理人员参加此项活动的积极性,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大家积极进言献策,创下了科室进言献策的最高记录。品管圈活动使护理管理实现了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4],量化考核调动起了护理人员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护理人员的合理化建议得到了科室认可,并被应用到科室护理管理与护理实践操作中,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和肯定,职业荣誉感得到了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大幅提升。护理品管圈管理实践活动使得既往影响护理质量提升的一些瓶颈问题得到了解决,护理质量在许多方面出现了质的飞跃,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在服务方式、方法的改进中不断提高,护理品管圈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较实施前大幅提升。护理品管圈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促进了科室护理科研的开展。
3.2护理品管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2.1由于护理人员长期受按部就班工作模式的影响,在护理实践中缺乏质疑精神,对一些明知不对或不妥的问题不想改、不愿改、也不敢改,总以为以前多少年都这样干,大家都干顺手了,内心缺乏开拓创新的动力。因此,对于新方法的引入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在思想上尚缺乏革新意识。
3.2.2由于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平时忙于应付具体而繁杂的工作,学习时间相对不足,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与掌握相对较少,信息量掌握不够,导致其在品管圈实践中找不出问题,找不准问题,对发现的问题提不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3.2.3活动组织不够严密。品管圈作为一种以自觉、自愿为原则的活动方式,圈长主要由圈里的所有成员共同商讨决定,圈长管理经验不足,具体表现为:对活动主题的实施缺乏一个严密、完整的计划,导致资料收集不够完整详细;活动缺乏严密规划,常常发生活动与工作冲突的现象,影响活动正常开展。
3.2.4人员结构不合理。品管圈活动要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圈员在实施中需要进行选题设计、查阅文献及收集整理数据资料,实施相关的干预措施,并运用简单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措施的可靠性进行论证,其对人员的素质有着一定的要求[5]。由于品管圈的人员组成形式以自愿报名、自行组合为主的组圈形式,因此,人员的年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搭配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管圈工作效能的发挥。
3.2.5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缺乏创新性。护理人员平时忙于应付具体工作,平时靠着惯性工作,对工作中的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因此,在品管圈活动主题的选择方面常常显得无从下手,选出的主题对科室工作缺乏指导意义或者缺乏新意。
3.3对提高护理品管圈活动质量的几点体会
护理品管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兴趣活动小组,其活动主题主要围绕护理工作而展开,其提出对护理问题的改进意见将会涉及到科室护理工作的整体运行,因此,科室必须对其进行宏观管理,做好组织与协调工作。①做好品管圈活动的宣传与培训工作,要让科室护理人员熟悉和了解护理品管圈在护理实践活动中的意义、实施方法与步骤,提高护理人员对品管圈的认知。加大对护理人员科研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培养,使其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去审视和思考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培养独立自主的判断、思考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提高护理人员选题能力。②将品管圈主题与科室科研立项相结合,将品管圈活动主题作为科室科研立项的储备库,经过品管圈活动论证与实践验证的主题可优先进入科室科研立项,以此来激发护理人员参与品管圈的积极性。开展课题设计与实施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品管圈工作效能。③科室应对品管圈活动的主题进行审核,对品管圈主题活动中提出关于护理操作与管理方面的改进意见,在经过科室审核后方可实施,以确保护理质量安全。④科室要将品管圈活动纳入个人量化考核,实行加分制,即按照参加、提建议条数及采纳条数,列入科室科研立项等情况进行加分,在激发护理人员参与积极行动的同时,使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发挥。⑤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前提下,积极优化品管圈人员结构,实现人员能力、经验及知识层次等方面的合理组合,提高品管圈的活力、创造力与效率。⑥科室要为品管圈提供好支持与保障工作,提供活动场所,合理进行人员工作调整,以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4总结
护理品管圈活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将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汇聚成了一股革新的强大力量,不仅解决许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瓶颈问题[6],更重要的是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一种具有医护特色、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群体文化正在医疗机构中萌生,这种内生性的意识激发起广大医护人员的聪明才智和管理热情[7]。护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强化,实现了护士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对护理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国内医疗机构而言,品管圈活动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需要完善和解决的问题[3],只有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不断完善,才能使品管圈真正成为促进医疗质量提升的有力手段。
作者:赵颖 巩建丽 单位:宝鸡市高新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袁琦,黄燕.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理论水平[J].护理研究,2010,24(19):1761-1762.
[2]牟宝华,祝志梅,葛孟华.品管圈活动在本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4):286-288.
[3]卢芳燕,江南,赵锐祎.推行护理品管圈活动的困难因素调查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8):664-666.
[4]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3.
[5]林郁清,史定妹.护理品管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10):51-5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不良事件 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8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34-01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疗事故最容易发生的高风险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贯穿整个手术过程,因此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就直接决定了手术进行的成功与否,当然其中如果存在有一些护理风险,其同样也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手术室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与手术科室、血库、麻醉复苏室等多个部门和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手术室中相关人员也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手术和麻醉过程的不可预知性等,这些因素使得手术室变成了一个高护理风险的科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有机敏的应变能力、高效的工作效率和严格规范的操作方法。本文笔者浅谈一下手术室中常见的一些护理不良事件,进一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现将报道如下。
1 手术室常见的风险因素
1.1 人员因素: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不乏有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不熟练,应变能力差者,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作失误,且失误率较高。
另一方面,有些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术主动学习性差,致使在手术护理工作过程中无法独立的完成。如在于术中选择患者合适的或者使用气压止血带时,可能对患者造成压伤、挤压伤等。
1.2 管理因素: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或者各项规章制度无法贯彻实施,没有得到落实。如在接送患者的过程中,不穿外用衣和鞋,参观新展开手术的人数较多,造成室内糟杂,室内菌落升高,影响手术操作者的正常发挥和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1.3 执行的无菌技术操作标准不高:在手术室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其是防止患者手术室内发生感染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如在无菌包打开后不执行无菌操作而直接敞开抖落器械,容易给患者造成感染。
1.4 器械物品清点核对:手术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器械物品直接与患者的身体接触,因此在手术前、中、后一定要认真清点手术器械物品,防止其遗留在患者的体腔或深部组织中,而且还要检查器械物品的完整性,消除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2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及其发生原因
2.1 输液液体外渗: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常常出现液体外渗的情况,其主要与药物、疾病、机械性损伤、年龄等因素有关。药物浓度高,输液速度快,血管硬化,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血管细,皮下脂肪层保护弱等原因都会引起液体外渗。
2.2 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中后清点器械物品不认真,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3 电刀灼伤:在使用电刀过程中,由于患者体瘦,身体和电刀接触不良,或者是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工作不认真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灼伤。
3 防范措施
3.1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定期给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培养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提高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通过多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于术室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3.2 加强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还要贯彻落实。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加强护理人员的认真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检查清点器械物品,确保患者的安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以人为本”理念体现在临床管理中,一方面是要求医护人员要更加注重患者的护理以及治疗,在护理、治疗过程中更加尊重患者本身的意愿,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更为科学的护理、治疗措施,二是护理工作的管理者要注意自身管理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注意管理的方式方法,在管理中以更加有效地方式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本文将结合护理管理者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提高沟通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字】护理管理;沟通能力;措施分析
护理管理工作中沟通技巧的提高以及改变是21世纪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以及满意度的必然方法。管理沟通中的“沟”是实施管理的主要方式,而管理沟通中的“通”是通过管理要实现的目标。护理工作中,要提高护理管理者的沟通能力,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管理人员提高理解护理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二是协助护理人员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以及护理工作的理解可能性。沟通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素质之一,沟通的有效实现与组织的凝聚力以及生产效率等有关,在临床管理工作中,能否实现有效沟通、管理体系中有无畅通的沟通渠道是一项衡量管理工作者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1],因此作为一个护理管理工作者一定要具备良好沟通能力,不断提高自身沟通技巧,协调好护理管理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确保护理管理工作的有效实现。
1.管理者应具备的良好素质
1.1管理者应具备良好的倾听技能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倾听素质。护理管理是一项非常琐碎的工作,护理人员每天可能都要面对不同的病患,接触不同类型的病患,因此可能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小摩擦,当有护理管理人员向管理者进行抱怨以及诉说时,管理者要表现出良好的倾听技能。另外在与病患及家属的谈话中要注意听完所有的谈话内容在进行判断,切勿轻率下结论。要不断深入懂得谈话背景,懂得对方真正的谈话意图,再用对方的立场来摸索谈话内容。管理者在和下属进行沟通过程中,要注意首先要明白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技巧、护理人员的理想追求等。只有充分了解护理工作人员的性格以及经历后才能真正从下属的思想角度来考虑问题,真正从下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1.2要正视谈话对方正视谈话的对方是一种对正视谈话对方主要是从面部表情来进行,护理管理者在进行倾听过程中要注意表现为乐意倾听,辅助以实施面部表情,像点头、微笑等表示赞成、支持的表情[2]。谈话过程中不能表现出任意中断或者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要注意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充分体现出上级对下级的尊重。
1.3要具备良好的回应素质所谓适时回应是指根据对方的谈话内容以及法相等,管理者表现以真诚的态度以及和气的语气对工作人员的努力进行适时的回应,让对方感受到彼此之间受尊重,真正被领导认同以及接纳。护理管理者与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沟通时要注意除了口头上的回应外,还要注意从举止行动中表现出关爱、器重,像眼神的交流、适当的手势等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可以起到言语所不能表达出的功能,使得管理人员与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可以适当采用该种技巧,既让下属感受到上级的尊重,同时也能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提高病患对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3]。
2护理管理人员提高沟通能力的方法
2.1提高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信任度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与对方之间的信任度是影响成功沟通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人员与护理工作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也基于对对方的信任度。管理人员对护理工作人员有较高的信任度,则两者之间能成功进行沟通交流,但若管理人员与护理工作人员之间没有很好的信任度,则互相之间的有效沟通效率很低。因此,护理管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能否实现有效沟通,基本的一点即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信任度多高。要想实现有效沟通,则护理管理者要提高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信任度,双方基于较高的信任度,则工作中也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展开,更好的为病患服务。
2.2工作中注意观察管理者的观察能力是进行成功管理的另一项重要因素。观察力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中进行观察活动的能力。在护理工作中,要密切关注护理工作人员的表情、动作等,提高自身观察力。通过提高观察力,从护理工作人员的表情、动作等看护理管理人员对管理者提出的决策、建议的反应,如果是良好的反应状态,则能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如果护理工作人员对某项决策、建议的反映效果欠佳,则要及时对他们进行意见的征求,以及时结合护理工作人员的意见改善某项决策。同时观察力还应应用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如果出现某种异于平常的行为动作,要及时跟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等。在观察过程中要有意的进行分析、判断,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与联想,在工作中要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培养和提高自身沟通能力的提高。
2.3提高自身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运用口头语言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包括工作中说话的能力、技巧,也包括说话者的思维水平,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特征。护理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提高自身表达能力,所要表达的事件、决策等要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形式阐述出来。在沟通活动中,要注意准确使用词汇,注意自身说话的技巧,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地表达中心意思,不能模棱两可。并且.对所照看的患者的特点进行必要的分析,根据他的学识,年龄,心理特点等选择不同的沟通方法。如针对那些个性比较开朗,且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亲切易沟通的患者在对他们的诉说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要给予恰当的回应。如果患者抱怨医院的环境就要在对患者进行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加以委婉的解释;若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恢复情况较慢显示出了一定的不耐心,就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给予其鼓励和支持,并要对他们的决定表示尊重,以满足他们需要被认同的的心理需求。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而且不善于表达自己,不愿意沟通的患者,在交流的时候就应该充分的表明自己的立场,以诚恳热情的态度赢得他们的信任,对他们的痛苦表示感同身受,并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为他们消除焦虑及恐惧感。而对于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就应该充分的表现出自己的耐心,不厌其烦的对他们的疑问进行回答,回答是要亲切、语速放慢、提高声音,让老人感受到温暖,消除紧张恐惧,提高治疗效果。
2.4注意掌握倾听技巧倾听能力是一种工作技巧,也是一种修养。倾听是一种互相之间的理解、尊重,是对方之间分担痛苦、享受快乐的途径。工作及生活中,人们不能有效进行沟通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双方之间不能很好地倾听,存在双方之间的谈话内容对方不愿意听或者不会听的问题。护理工作中,护理管理者要掌握倾听的能力,通过实现与护理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通过自身倾听能力的提高,掌握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对某项工作内容提出的建议方法,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另外,除了基本的沟通技巧需要注意外,也要注意平时的肢体语言的运用,如时刻保持微笑的状态见了患者亲切问好等。在病人进行手术或是特殊治疗的时候,一个关切鼓励的眼神就可以给他勇敢和信心,给病患一个热情的拥抱或是安慰的握手,都会使其感受到温馨,消除对医院及医生的抵触心理,感受到医生的关爱,当病人的紧张恐惧及焦虑的心理消除后,就可以以放松的心态对待各项治疗,从而增强治疗的效果。
3讨论
有效沟通交流的实现在护理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管理实现的核心是决策,而在做出决策的过程中,要收集到一切与所要作出决策问题有关的信息情报,信息情报获取的唯一有效途径即为沟通。护理管理人员通过与护理人员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可以很好的掌握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过程中的意见和工作结果,对实现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获取良好口碑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有效沟通可以有效改善护理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在护理活动中,管理者与护理人员以及护理人员之间通过有效沟通,可以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和形成彼此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增强组织之间的凝聚力以及战斗力。其次,有效沟通的实现还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管理工作的热情,护理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获得很多良好工作经验,在工作决策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沟通积极促使护理人员参与到决策中来,促使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上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护理人员参与到管理中的积极性,实现自身价值。第三,有效沟通的实现还可以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新意识,现代管理的管理理念中,创新是一种很重要的管理理念。护理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互相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可以激发创新理念,进行创新性思考以及决策。
参考文献
[1] 巩越丽,刘文香,孙威,等.护理管理者提高沟通能力的有效方法及意义[J].护理管理,2009,05(25):386-387
[2] 肖大林.护理工作者应增强人本意识[J].陕西医学,2009,10(12):673
1、护理成本核算的意义
(1)有利于收费标准的制定
当前现行的护理收费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与护理项目相关的收费项目较少,代之以捆绑式的收费;护理收费的现行标准依然比较低,与护理的真实成本存在差异;当前的护理项目收费对劳动力因素方面的倾斜不足。人力价值未能在成本上得到应有的体现,直接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对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也造成一定影响。由此看来,有效的护理成本核算能够给护理服务价格提供资料参照,可以有效体现护理服务价格和成本的差异。
(2)可促进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
当前许多医院在政府补偿标准降低或不足的时候,为了保证医院的正常经营,通常选择牺牲最容易忽视和最好控制的人力成本。但是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主体,也是人数最多的群体,往往裁员就从她们这里入手,而继续留任的护理人员的工作也出现压力过大、超负荷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甚至连护理安全都无法保证,更无从谈起护理的效益提升。护理成本的有效核算,可以促使管理者更全面地了解护理成本,重视方方面面的护理工作,对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更深的认识,最终实现更加合理地人力资源配置。
(3)强化成本意识
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往往基层工作者的意识较差,普遍认为这些是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实际上,施行有效的护理成本核算,可以让护理人员在器械的适用、配置、用度等方面都会考虑是否影响医院的经济收益,间接激发护理工作者的成本意识,杜绝浪费,合理降低护理成本,间接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
(4)患者的医疗费用情况更加明晰
当前,我国的医疗费用也呈现出明显上涨的趋势,一跃成为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季军。在庞大的开支数据背后,实际上护理服务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甚至还有许多收费上的漏洞,收费过低的护理服务更是不胜枚举。为此医院可以利用护理成本核算让患者了解自身医疗费用支出的实际情况和构成,这样可以提升患者对医院的信赖,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将对医疗费用上的不满转嫁给护理人员,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满意度。
2、护理成本核算的建议
(1)深入开展护理成本研究
进行此类研究还要立足我国的国情,充分考虑到各地经济差异。我们经常看到同一护理内容在不同地区的成本和产出收益往往截然不同,各地区之间涵盖的护理内容也不一样。由此看来,我们更应该大力开展不同领域、科室、护理技术的成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继续探索如何优化成本核算的效率,如何合理规范护理工作的流程。
(2)吸收国外先进的护理成本研究成果
我们国家的相关研究开展比较晚,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各国早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相关的探索研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例如美国,在护理成本核算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早,护理经济研究的水平已居世界一流水平。护理工作有一定的普适性,他人的成果往往可以借鉴,其研究成果经过理性的嫁接也是能够获得同样成功的。所以应该鼓励广大的护理工作者积极翻译其他国家护理成本研究的成果,以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这样可以加速知识的传递,缩短研究者查看资料的时间,推进我国的护理成本研究。
(3)重视护理成本的教育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我国早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裘兴梅等针对高等护理专业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开设护理经济学这一课程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她们认为,护理成本价格和效益应该给予五学时以上的授课时间保证。同时,各类护理院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广泛开设相关课程,让护生对成本核算有一个初步认识,在进行实际岗位前积累一定的成本意识,为日后的护理工作做好理论铺垫。医院之间也应该积极学习交流,强化护士执业培训力度,进一步巩固她们的成本核算知识,引导并激发她们的成本管理意识。
(4)加强学术交流
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有利于先进经验的传播,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研讨会。应针对当前已经开展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依据数据总结结论,凡有所长,应广泛推广。同时,也要看到自身研究的缺点和遗漏,杜绝研究时再犯此类错误,也可以通过交流传播经验,让其他研究者规避类似错误。
二、结语
2010年1~12月我院护理部参照精神病房的护理常规和常规标准护理计划,结合精神病房临床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制订了我院精神病房标准护理细则,出台了我院精神病房综合护理工作模式,分“就医部分”和“病人及家属部分”两个部分,“就医部分”放于护理病历中,“病人及家属部分”交给家属,病人病情稳定后交给病人及家属,由病人和家属配合医院的治疗工作。
1 具体做法
科里成立综合护理工作模式领导小组,由主管医生、科护士长、护士长等护理骨干组成,科护士长全面负责综合护理工作模式全面领导工作,护士长负责综合护理工作模式的绩效考核,主管护师担任护理小组长,各级护士以分工合作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工作。具体实施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1病人入院后,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入院教育和指导,解释综合护理工作模式的有关内容、目的和注意事项等,家属同意实施后即与之签订知情同意书,以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2护理小组长协同责任护士一天内制订好护理计划,包括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并签名。
1.3综合护理工作模式就医篇放于护理病历中,便于当班护士按照综合护理工作模式上的参考具体时间落实各阶段措施,告知病人在各时间段医生和护士将要为他们所做的治疗和护理。
1.4护理小组长按每阶段内容认真执行和评估,每天检查护理措施完成情况,每周和责任护士进行一次护理效果评价,并征求科主任的意见与建议。
1.5护士长通过每天查房督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科护士长每天不定期巡查,对不达标的人员与之共同分析原因,并征求病人、家属、医生和护士的意见,修改、补充或重新制订护理计划和措施,完善和更新综合护理工作模式,直至病人实现预期目标。
1.6出院前护士长对综合护理工作模式绩效考核进行评价总结。实施过程中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主管医生与责任护士主要依据精神科“六防”:防自弃、防冲动、防藏药、防外跑、防跌倒和防噎食的标准对病人的精神症状与危急状态进行评估,病人病情稳定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预期目标在绩效评价栏内,每个问题按“不是”、“部分是”、“完全是”3级进行评定。
2 结果
2.1精神卫生病房实施综合护理工作模式后,与上一年度同期相比较,整体上病人NOSIE因子分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分数明显高了,而激惹、精神病性表现、迟缓、抑郁分数明显低了,说明实施综合护理工作模式促进病人精神康复。
2.2与上一年度同期病人相比较,病人住院天数、费用、满意度比较(见下表)
2.3与上年度同期相比较,病人护理事故发生情况本年度发生率为0,上年度同期有6例发生缺陷或差错,包括外出检查时翻墙逃跑、坠床尿床、吞服异物,以及病人之间打架斗殴导致骨折。
3 意义及注意事项
3.1运用综合护理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综合护理工作模式改变了以往被动观察生理指标为主的护理理念,医生、责任护士及护理小组长主动按项目询问、诊查、评估,并及时对综合护理工作模式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护士长每天进行护理查房、督察和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防范措施,能尽早发现病人心理变化,尽快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避免并发症及护理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水平。病人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治疗,转变为现在主动积极参与配合治疗。综合护理工作模式的实施也促使护士积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工作的需要。靠自己的热心、爱心、诚心来提高威信,取得了家属满意、病人满意的双重效果。
【关键词】护理差错;临床;措施
1目的
差错是一切事故的温床,对于患者的危害性也很大,如果不根绝,严重的事故也就无从消灭。为此,特将过去三年中临床科的护理差错作一综合分析,吸取教训,订出措施,以便在今后工作中争取做到杜绝差错,为今后护理工作总结经验,提供优质服务保证。
各科护理差错概况所谓差错,一般的认识是:凡由不负责任、不细心、马马虎虎潦草所致的一般性质的发药,注射或者其他工作中的错误,未产生显示著不良后果,都算作差错。以上述标准来衡量,实际工作中偶有发生。护理差错的类别和情节:临床护理差错多见于病区的经常性护理工作中,如抄写医嘱、发药、注射和其他床边治疗等。但也有因工作中粗枝大叶而发生交叉感染,病员跌倒床下,烫伤起泡或者手术前皮肤准务不全等差错。
2分析和讨论
经过检查,各类差错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讨论如下:
2.1不按正规操作办事为了防止差错事故,在操作常规中均有明白规定,例如,在发药或者进行其他工作时,均须进行查对病员姓名、床号;药名须看全名字;放置药品的纸袋、瓶子均有显著的标签;在交接班时,强调详细交代,等等。前述错发或者遗漏药物之所以如此多见,事实上都是未曾按照规定办事所造成的。如果能小心谨慎,集中注意力,照章办事,则大部差错是可以避免的。
2.2工作忙乱,计划性差护理工作较为细致和琐碎,尤其在任务比较繁重时,如果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计划,就无从分清主次,照顾全面,常会因此而遗漏或者做错工作。例如,有一护士白天不好好休息,值夜班时一夜就出了三个差错,也有时从院外匆忙赶来上班,心慌意乱地投入工作,往往也是造成差错的原因。
2.3不重视钻研业务,满足老一套有些护士认为护理工作不需要高深的理论,而满足于既有的知识,机械地执行医嘱。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新药物的采用,既有的知识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或者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不能举一反三,因此,也会造成差错。
2.4爱护伤病员的观念不够,责任心不强护理差错的原因虽有上述几种,但如果深入分析,就能发现绝大部分的差错并非由于技术水平不高或者业务不熟练,而是思想上重视不够,对患者的痛苦不关心,责任心不强所致。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加强爱护患者的观念,树立“一切为了患者服务”的理念,是十分重要的。
3方法和建议
对于防止护理差错问题的讨论和建议。严格执行和健全工作制度:我院自建院以来,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常规已相当完备,从上述的分析中也可看出:如果能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常规,则很多差错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目前的基本问题在于如何更好地贯彻和严格执行。
首先要严密组织护理工作,完成医疗措施,消灭差错事故。良好而严密的护理组织,可以杜绝差错事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从以下几个问题着手:
3.1加强对重症和大手术病员的护理实行分级护理,能使重症和大手术病员得到完善的护理。要保证24小时内舒适连贯的护理,还需要作好各方面的工作,如在规定时间内巡回护理,仔细观察病情的改变和填写特别护理记录等。此外,还需拟订护理计划,来保障护理工作的完整性。例如,对于一个外科大手术病员,应从手术日起,针对患者当时最需要的护理工作,拟订手术后护理工作的内容,如麻醉后的护理,注意呕吐、伤口等情况及保暖,脉搏、呼吸的检查等,让每一班次的护士都能充分掌握护理的主要问题。随着病情的改变,可以及时修改内容,直到病人脱离危重期,才可取消护理计划,但还应保留病案中可以作为医疗文件的参考材料。
3.2交接班和查对医嘱交接班:①现场交接法:巡视、重点观察、交接人当面查看交代。②记录交接法:利用日夜班报告、交代事项记录本和特别护理的记录等。③重要物品的交接:办理病区规定一般的医疗器材、剧毒药、急救器材和急救药品等的交代手续,一般在日夜班交班时,清点检查更应细致。查对医嘱:按教范规定,上午为执行常规医嘱的时间,下午仅处理少数必要的特殊医嘱。为了准确地执行医嘱,在转抄医嘱后,要规定一定的查对制度,一般可能由下一班值班人,查对上一班的医嘱,例如,上午对夜间医嘱,下午对上午医嘱,晚班对下午、夜班对晚上医嘱,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此时,可仅查对执行牌,而医嘱记录抄写单可能放在每周的总校对时进行。总之,要求对每日的医嘱能根据病区情况,订出适合的查对制度,防止遗漏或者时紧时松的现象。
3.3防止差错的有效方法①首先要加强责任心、落实责任制。②严格要求正规操作,贯彻各项工作的查对制度。如发药治疗的三查三对规定,防止自以为是的个别修改操作方法,严格掌握技术操作的步骤和要求,例如热水袋的使用,必需经过测量温度、加套;又如给药时,除了查对正确,还要看病员服下药后才可能离开。③按规定时间查对医嘱。先查执行记录牌,后查转抄记录,查对人每次查后应签名,以示负责。④固定药品、器材的放置。常备药品和剧毒药品应分开放置,一般器材和急救器材均应指定放处,规定检查制度,标记鲜明。⑤发现差错事故后,应及时追查发生原因,根据性质的不同,给予适当的处理,并且应记录在差错登记本上,每周进行小结一次,作为向科内汇报工作内容
之一。
关键词:护理管理技巧 应用 创新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230
New care management skills in care management
Xuan Jianping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 the skill of nursing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in different care management model under the satisfaction of. Result: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nursing management techniqu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P
Keywords:The skill of nurs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254-01
护理管理是护理管理者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指挥、协调、约束护理人员从而实现管理目标的一种过程[1],护士长作为护理工作的基层管理者,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引进新的管理技巧,努力改善工作质量,完善护理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下妇科患者33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3.6±2.7)岁。引入新的护理管理技巧后,另选妇科患者33例,年龄16~77岁,平均年龄(44.9±3.1)岁。所有患者均未见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精神疾病,符合护理对比标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传统护理管理。根据不同科室诊疗情况及患者治疗方案,依照一般护理标准制定护理方案,并根据相应护理方案基于护理工作规划、审核管理及护理人员排班、值班管理。
1.2.2 引入新的护理管理技巧。建立并完善护理学习及实践引导机制。护理工作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护理人员本身的能力、素质及护理服务质量,而这些无不与日常护理学习及实践挂钩。我院护理部门建立并完善护理学习及实践引导机制,鼓励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学习基础及最新护理工作理论知识,搭建实践平台,引导护理人员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以人为本组织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工作理念,在依照护理人员年龄、资质、实践经验等综合分组的同时,考核所有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及职业素养、综合素养,建立全体护理人员档案,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工作管理规划,充分调动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2]。
优化绩效评价体系,细化责任归属。注重日常工作的过程性及阶段性绩效评价,从专业人员项目性绩效评价及患者主观意见调查两方面开展和实施,最大限度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树立以护理标准为依据、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同时,我院进一步细化了护理工作责任归属,打消护理人员侥幸心理,引导全体工作人员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实施护理工作[3]。
建立医患交流平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及建议是护理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依据,我院在充分认识患者在护理服务中的中心地位之后,积极建立医患交流平台,为部门阶段性、过程性绩效评价提供了更多的评价依据,不仅巩固了患者在护理人员心中的地位,还为后续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了方向与指导。
1.3 评价标准。护理工作后期,分别基于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根据不同科室实际护理工作特点,制定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包含护理态度、护理操作等十项调查项目,每项满分10分,总分100分。分数≥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果
技巧管理前非常满意3例,满意18例,满意度63.64%;引入新的护理管理技巧后,33例患者非常满意11例,满意22例,无不满意意见,综合满意度100%。引入新的护理管理技巧能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P
3 讨论
医院科室繁多,不同科室护理工作也不尽相同,要想提升护理工作水平,必须把握护理管理工作,将传统的、简单的护理护理工作规划、审核管理及护理人员排班、值班管理进一步细化、提升至管理科学、管理艺术的高度,真正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不同环节护理工作及管理工作的无缝连接,全面提升护理工作水平[4]。
参考文献
[1] 张亚军.新的护理管理技巧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C].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09:644-645
[2] 袁东梅,王加荣.护理管理技巧的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