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计学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找准角色定位,才能工作到位。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门,我们坚持做到想问题、做事情、抓工作既立足本局职责,又站在全局高度,坚决服从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为领导分忧;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企业解难。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铜都”和打造独具*特色经济“小巨人”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强化理解力,突出执行力,注重操作力,以统计数据及时、全面展现决策实施进程中的新成就、新变化,以统计分析客观、真实反映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部门工作提供参考,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
心中装着全局,才能服务大局。2009年是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市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的第二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考核评价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并提出“保七”的工作目标。七项考核评价体系事关省委、省政府对*总体评价,责任重大;涉及89个指标、所有县(市、区)和27个职能部门,任务繁重。面对光荣使命,我们义不容辞;尽管任务艰巨,我们责无旁贷。全局上下迅速形成了不讲条件、不提要求、不惜代价,一切为了七项考核,一切服从七项考核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氛围。协调面广,主动去衔接;人手紧张,咬牙去克服;工作量大,加班去完成。在那段时间里,我局全体干部以临战的状态、饱满的热情、忘我的精神工作着,白天收集汇总数据,晚上撰写情况分析,许多同志春节7天长假就有5天在办公室度过。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在各责任部门的全力配合下,我市七项考核评价工作最终取得全省第6的好名次,较上年前进2位,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的任务。
二、在履职中尽责
站岗要放哨,履职要尽责。尽管统计局不是直接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但是统计部门的数据具有法定性、权威性,涉及国计民生,涵盖经济社会,领导关心,群众关注。我们深深认识到,用数据记录历史,真实反映*发展的进程,充分展现群众创造的业绩,是我们统计部门的庄严使命和应尽职责。为此,我们不断强化统计人员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数据质量。有时为了搞准、核实一个数字,我们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向报表单位和企业催报;遇到数据汇总不能平衡时,对成百上千份报表一一核查。为摸清我市二、三产业家底,在经济普查单位清查阶段两个月的时间里,全市近2000名普查员对*城乡4万余家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逐一上门登记、填表。吃闭门羹者有之,冷言相向者有之,但我们的普查员硬是以一种对普查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如期完成了清查任务。通过逐级审核,我市单位清查统计指标漏报率、主要指标错报率远远低于国家差错标准。我们深感,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为维护好这条“生命线”,确保数据的真实可信,做到来之有据,据之可查,查之可信,我们建立了统计数据层级管理责任制、重要指标逐级报告制,细化了专业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制定了数据质量事故问责规定。通过制度保障、机制约束、责任追究等措施,使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得到提高。去年我局上报省统计局的各专业报表,均是一次性通过,在省统计局组织的综合评比中,我们有5项专业报表全省排名前三位。
尽力履职是本份,尽心尽责是境界。统计部门常年和数字打交道,采集、汇总、审核、录入,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要求严谨、细致,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我们提出,做好统计工作,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品德比才干更宝贵。在平常工作中,我们倡导,简单的工作做好就不简单,平凡的岗位干好就不平凡,不将工作当成谋生的职业,而作为一生追求的事业,唯有尽心尽力,方能尽善尽美。我们也始终把这一要求作为标杆贯穿到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工作细节。目前我局除局班子成员,每个科室平均不到2人,但在我们常规统计工作中,平均每月要向县(市、区)催报、向省局报送124套报表、4900多个指标、上万个数据,每年国家、省还有不同的专项普查、调查任务。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而且,按照要求每月报送报表的日期确定不变,只有遇到法定节假日才往后顺延,于是,双休日加班成了家常便饭。根据统计部门方法制度的规定,我们所有的数据必须在通过省局的审核、认可、反馈之后才能正式生效,对外公布。为更准确地反映全市发展成效,为更全面地考虑县(市、区)和企业的实际要求,一些重要数据在上报前反复和报表单位沟通,上报后反复和省局专业处室协调,其中甘苦,个中滋味,难为人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统计干部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奉献着,坚定执着,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深深知道,正是全市各部门、各单位无数个平凡岗位的不平凡工作,才铸就了*超常发展的今天。
搞准数字是技术,用好数字是学问。数字是枯燥的,但枯燥的数字却最有说服力。数字就是统计部门的产品,一直以来,我们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并对数字这一初级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即通过对经济运行的实时监测,用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和及时快捷的统计分析发挥参谋作用,辅助领导决策。去年以来,我们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公报》、《*统计年鉴》、《*统计分析》、《统计数据快报》等形式及时统计信息。同时,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积极开展统计调研活动,形成了一批有质量、有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引起了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注。一年来,我局干部共撰写统计分析文章25篇,统计信息100余条。
三、在求实里创新
统计数据要求真实,统计工作需要创新。统计部门有其自身一套严格的方法制度,作为设区市统计局,我们坚持在探索中创新,力求在现有方法制度的框架内,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将程序化的报表制度与具体化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实效。
1、科学设置统计指标。为满足领导和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我们针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实际,调整、充实了《统计月报》的内容,增加了和全省其他设区市横向比较的指标。
2、初步构建大统计格局。注重发挥部门统计作用,设立统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重大项目统计工作调度制度。
3、大力普及统计知识。利用媒体、网络加强新闻宣传,发放20000份《公开信》、4000份资料袋扩大社会宣传,举办有近千人次参加的32场培训班强化专业培训。此外还编印500本《统计知识手册》发送到有关领导和部门手中。
4、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争取国家局和省统计局支持,为全市每一个乡镇统计站配备了两台电脑一台激光打印机,其中一台电脑和打印机免费提供,另一台电脑只需配套三分之一资金;为每个县级统计局配备了一台服务器和电脑,提高了我市基层统计业务处理能力和统计信息化建设水平。
5、优化统计社会环境。在加强统计执法中,实现由单纯查处违法违规案件到综合执法,由统计部门单兵作战到与有关部门协同作战,由开展突击执法活动到实行日常执法检查的转变。去年共查处各种统计违法行为22起,立案查处7起,有效维护了统计工作正常秩序和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四、在自律上从严
不患人之不知己,患己之不立。我们始终坚持以有为求有位,以服务树形象,以班子表率作用促队伍整体建设。
1、抓班子建设,着力提高凝聚力。注重集体领导,分工负责,以多理解、多尊重的共事理念促进班子合力的形成;注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带头干”、“带着干”的示范效应促进团队作用的发挥。
2、抓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战斗力。以“政务环境优化年”、“机关效能年”活动为契机,加强思想教育、解决突出问题,改进工作作风。
3、抓廉政建设,着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不因为统计部门不管人、财、物,不直接接触项目资金,就忽视和放松廉政建设,而是紧密结合统计工作实际,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
4、抓中心工作,着力提高统计部门影响力。党委、政府有号召,统计部门有行动。坚持中心任务就是本职工作,人手不足,调剂人员去参加,经费紧张,挤出资金去支持。并努力做到牵头时负好责,帮扶时尽到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中心工作。
总的看,一年来,我们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深感到,我们所做的一切,离职责的要求、领导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有的该做的没做好,有的能做的没做到,有的想做的还没去做。今后,我们将切实加以改进,不断提高统计服务的整体水平和工作实效。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籍管理;规范化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内容
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主要是对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生的学籍档案进行的管理,它保存有每个学生从入学直到毕业这段时间的所有信息,包括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学生在校期间的考试成绩、奖惩情况、学籍异动等信息。学籍管理的内容则包括新生建档、学籍异动、奖励与处分、毕业资格审查、以及查询统计等。
学籍管理离不开建立完整的学籍档案。学籍档案中的各项内容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不同时期输入到系统中的,学生基本信息在建档时输入到系统中。动态信息则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的,如考试成绩是每学期输入到系统中,奖惩信息是学生受奖惩后增加的。学生学籍档案能完整地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教学管理各职能部门能及时查询或统计出所需的信息。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涉及到的信息量大,数据繁琐。这就迫切要求学籍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
二、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现状
1、管理层对学籍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的学籍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比较复杂。要做好学籍管理必须要有规范的制度保障,充裕的资金支持,专业化的队伍的维护以及各相关部门及其人员的通力配合等环节。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则是高校管理层对成人教育本身重视不够,很多时候只是将其作为院系及学校自身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缺乏足够的资金及人力、物力投入,造成了成人教育办学及管理的举步维艰这一尴尬现状。
2、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及技术手段的滞后
首先是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制度一般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好的制度具有以下特点:指导性和约束性,规范性和程序性,鞭策性和激励性。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其次是技术手段的滞后。在当前,仍然有许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极不适应社会、学生对成教发展的需要。学籍管理的常规工作,如新生缴费注册、打印学生名册、教学计划管理、面授登记表打印、学生成绩登记表等各类有关学籍的管理,有一部分采用计算机管理,但还有一部分仍然是手工操作,并且是采用单机管理,这一方面是受管理软件的限制或是设备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手段也相对落后,赶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3、学籍管理队伍的不专业,管理的随意性大
学籍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工作,因此学籍管理需要一个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来进行操作。同时,管理人员还需要与时俱进的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包括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熟练运用,对相关管理制度的熟悉,对基本的工作流程的把握等。目前在各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中,一方面是管理队伍自身建设的不利,包括专业人员的匹配失衡、人员间相互协作性较差及工作的低效等;另一方面则是管理者自身专业性知识储备的不足、管理及服务意识的缺失、管理的随意化倾向比较明显等。
三、推进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规范化
1、规范化管理的理念
规范化管理是源于企业管理范畴的术语,企业管理中所谓的规范化管理,是根据本公司的章程和业务发展需要,合理地制定公司的组织规程和基本制度以及各类管理事务的作业流程,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通过对该体系的实施和不断完善,达成公司管理运作井然有序、协调高效之目的。
规范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点是:效率和效益。系统化、常态化、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数据化、表单化、信息化是规范化管理的措施要求。此外,规范化管理还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系统思考即贯彻整体统一、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相互制衡、和谐有序、中正有矩六大观念;2,员工参与即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来,以保证其理解、认同和支持;3,体系完整即有完整的思想理论,对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整合和协调;4,制度健全即有能构成企业组织运行游戏规则,健全组织成员行为激励诱导机制的管理制度。
2、专业化队伍的培养
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一个兼有多重职能的复杂系统工程,它有极强的政策研究性和技术性,同时要求管理人员要有极强的计划性、准确性和原则性。高校必须紧紧围绕当前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彻底摒弃陈旧、落后的管理理念,将科学、先进、高效的管理理念引进学籍管理领域。
从目标的视角而言,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队伍专业化是指把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管理与操作具体学籍事务的工作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专业化能够促进从业人员的极大发展。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队伍专业化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无论是哪个视角,高校学籍管理队伍专业化的核心是实现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从传统的随意性及不规范管理向现代的科学、高效、先进的管理的转变。
推进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规范化离不开专业化队伍的培养。专业化,首先是意味着该团队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熟悉相关的管理规则、制度,同时能够满足相互间的协作;专业化也意味着高的工作绩效以及好的工作效果。
3、完善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制度是规范化的保障,实行规范化的学籍管理离不开制度,但是首先必须要保证制度的完善性及时效性。完善的制度是要有完整的制度体系,没有制度的漏洞,同时要有相应的监管措施。具体到学籍管理制度,就是既要有宏观的指导性的制度规范,又要有细节化的操作指导及工作流程的安排。此外,学籍管理制度还要有时效性,制度虽是规范的,已定立的,但制度又是处在动态且平衡的管理运作之下。
4、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的规范化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高校都建成高速校园网并连入中国教育科研网。校园网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为我们实现学籍管理计算机化、网络化管理在硬件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是光有良好的硬件基础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应用系统。各高校应设计开发出自己的管理系统,而且要有统一的功能模块来与二级院系的教务系统想衔接,也就是要有规范化的技术运用。
5、学籍规范化管理的益处
其一,可保证正常教学的运行。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要使其到达协调、有序和高效,关键在于管理的高质量和高水平。
其二,有助于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及提升管理的效果。规范化的学籍管理制度,首先可以保证管理的效率,因为有了专业化的学籍管理团队参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严格的制度安排,这必将有利于管理的效率的提高。其次,由于具有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及相应的监督及奖惩制度,可以极大地消减学籍管理的随意性,降低错误率,将极大地提升管理的效果。
学籍管理是贯穿整个教学管理始终的工作。人才资源是一切资源的核心。当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毕业生就业日益市场化。高校学籍管理改革不仅要适应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而且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要积极推进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规范化,采用高效率的学籍管理手段,使学籍管理工作更加适应时代要求,为促进成人教育事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庆霞.高校学籍管理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 教书育人,2007,(S5):39.
[2] 钟良才.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思考[J]. 继续教育研究,2009(7)131
[3] 林静新.高校成人教育规范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7):17
[4] 刘文奎.论高校学籍管理队伍建设[J].辽宁师范大学报,2005,(4):77.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184-2
壮医刺血疗法是壮族民间广泛应用,历史久远,对痛风治疗具有较好疗效的一种壮医外治法。根据壮医理论,痛风是由于风湿热等邪毒入侵,壅滞龙路火路,致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致病,壮医刺血疗法能泻热排毒,祛风除湿,疏通龙路火路,达到消肿止痛目的。该技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临床规范化及应用研究,本文通过概述(疾病简要概况、疗法简要、应用推广前景)、疾病诊断标准、适应症、禁忌症、技术操作方法、不良反应/事件等内容详细介绍了壮医刺血疗法治疗痛风的规范化技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1概述
1.1疾病简要概况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及(或)血尿酸升高所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关节滑液的血细胞内可找到尿酸钠结晶,痛风石形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泌尿系结石及痛风性肾病。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女性患者可在绝经后发作,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与高嘌呤饮食有关,常有家族遗传史。
痛风属于中医的痹证、痛风、历节等范畴,是指因外邪阻滞经络,气血凝滞,肝肾两虚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的病症,慢性病人多伴有关节畸形僵硬、痛风石、肾脏病变等。痛风的壮医病名是“隆芡”,属于壮医“发旺”(风湿病)范畴。壮医认为痛风(隆芡)是因内伤饮食,邪毒(热毒、湿毒、痧毒等)入侵,阻滞龙路、火路,使气血运行不畅,痹阻于筋骨肌肉关节而致。故清热除湿,解毒通络,运行气血是壮医治疗原则[1]。
1.2疗法简要
壮医刺血疗法是壮医针法之一,在壮族民间广泛应用。是用针刺人体的一定穴位,运用挤压或拔罐等方法使针眼出血达到治病目的。主要应用于火毒、热毒盛之阳证、热症,如风湿病、痧病、外感发热、跌打损伤淤积、昏厥、中暑、疳积、急性咽炎、目赤肿痛、腰酸背痛等病。刺血工具:三棱针、缝衣针或陶瓷针。操作方法:右拇指、食二指持针,中指夹住针尖部,露出针尖1-2厘米,左手捏住或夹持、舒张刺血部位皮肤,先在刺激部位上下推按,使血气聚集,常规消毒皮肤、针具后,右手持针迅速刺入0.3厘米左右,马上出针,左手挤按针孔,使出血3-5滴,或加拔火罐、角吸使之出血。术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2]。操作简便、易学易懂;无明显创伤性、安全可靠;经济便宜、便于推广,即具有“简、便、验、廉、捷” 的特点和非药物疗法无毒副作用的优势。
1.3应用推广前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多,近年来,我国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迁延难愈,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巨大的经济负担。并且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成为识别代谢综合征的早期标志,也是当今世界尤其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由于西药治疗痛风,毒副作用大,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壮医刺血疗法是用针刺局部及穴位后挤压或拔罐使针眼出血而疏通龙路、火路气机,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期消肿止痛疗效显著,是安全无毒副作用的非药物疗法,在基层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2疾病诊断标准
2.1西医分类标准
参照1981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3]。
2.2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风湿郁热证:关节红肿热痛,发病较急,伴有发热,汗出不解,口渴喜饮,心烦不安,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痰瘀痹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关节肿大,重者强直畸形,指(趾)或皮下触及结节,或液化溃流浊脂,腰脊酸痛,舌淡胖或有瘀斑,苔腻,脉弦细或细涩。
久痹正虚证:久病不愈,反复发作,关节疼痛、肿胀、重着,活动不利,或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头晕心悸,气短自汗,面色白,舌质淡,苔白,脉细或细弱。
2.3壮医诊断标准
“隆芡”属于壮医“发旺”疾病的范畴,缘于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或外感受风热等邪毒,壅滞龙路火路,致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发病,多为急性起病。
主症:以突发的单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或伴屈伸不利,拒按,遇热加剧,得冷减轻,关节附近有结节。
兼症:发热、口苦、口渴,喜冷饮,烦闷、舌质红,苔黄腻或苔白,面色红。
目诊征:“勒答”上龙脉脉络浅表,红活、血管呈怒张状,或呈雾斑。
壮医辨证
发作期
阳证:关节明显红、肿、灼热,疼痛剧烈,或屈伸不利,遇热加剧,得冷减轻,痛不可触,昼轻夜重,发热、口苦、口渴喜冷饮,烦闷,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弦滑。
3适应症
主要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符合中医风湿郁热证、壮医阳证。年龄18-65岁。
4禁忌症
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不易止血者;痛风结石处、痛风结石破溃处。
5技术操作方法
5.1器械及材料
消毒的三棱针、缝衣针、一次性注射针头或其他针具,陶瓷针等均可。
5.2详细操作步骤
(下转第186页)
(上接第184页)
(1):选择卧位,包括仰卧、侧卧、俯卧。
(2)选穴:壮医“梅花穴+关常穴”的方法:即首先取梅花穴,再视发作关节取相应的关常穴。
1)梅花穴:在红肿疼痛最明显的部位取穴,以此穴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5寸(中指同身寸)各取一穴,由内向外刺成梅花形。
2)关常穴:即患处关节周围的特定穴位。
肩关常穴:肩、肩贞、肩前
肘关常穴:曲池、肘、曲泽
腕关常穴:阳池、大陵、外关
掌指关常穴:合谷、中渚、腕骨
膝关常穴: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
踝关常穴:解溪、冲阳、丘墟
跖趾关常穴:太冲、内庭、足临泣
(3)消毒:
1)术者手消毒:术者的手在施术前要用肥皂水洗刷干净,或用酒精棉球涂擦后或带一次性无菌指套,才能持针操作。
2)施针部位消毒:在病人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涂擦脱碘。应从中心点向外绕圈擦拭。或直接用络合碘消毒3次,穴位皮肤消毒后,必须保持洁净,防止再污染。
3)操作步骤:术者戴无菌手套,右手拇、食二指持针,中指夹住针尖部,露出针尖l-2厘米,左手捏住或夹持舒张刺血部位皮肤,常规消毒皮肤、针具后,右手持针迅速刺入0.3厘米左右,马上出针,左手挤按针孔,使出血10滴左右,或加拔火罐、角吸使之出血。然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
5.3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日一次,5-7次为一疗程。
5.4关键技术环节
辨病与辨证(适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中医风湿郁热证、壮医阳证。)、选穴方法(梅花穴+关常穴)。
5.5注意事项
①应向患者解释清楚,使患者合作。②选择舒适,取坐位或卧位,避免晕针。③针后,针孔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④一次放血不宜太多,以数滴为宜。
5.6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本疗法安全无毒副作用,几乎不出现意外情况,极少出现晕针及血肿现象,其处理方法如下:
5.6.1晕针立即停止刺血,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茶,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晕针缓解后,仍需适当休息。
5.6.2血肿血肿形成2~3天后,瘀血可以向皮肤表层散开,可见局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出血斑片,后转为青紫色。一般的小血肿不会留下后遗症,出血量大的血肿可以适当用温水热敷,或按揉局部,促使血液吸收,防止血块机化影响关节功能。
6不良反应/事件
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事件。
7评述
壮医刺血疗法治疗痛风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和可喜的进步,但仍需要进一步开展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探讨其作用机理,建立客观、统一的临床研究方法及疗效评价标准。结合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从临床角度、生活质量等多方面进行客观评价,为痛风临床诊疗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 庞声航,王柏灿,莫滚.中国壮医内科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
英语学习职业规划大学生处于农业大学院校英语教学一线的我深刻地感受到,大学生对英语课的抵触情绪。根据这一情况,我作了初步的问卷测试,通过对我所在学院大学生的问卷测试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进入大学院校后,自我意识便产生茫然,自我效能有所降低,特别是专业类大学,对本职专业技能掌握情况不够重视,重文凭清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最终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合理的规划,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对英语这门课程不感兴趣。众所周知,英语课堂教学经常采用“三P”模式,即presentation(呈现新知识),practice(实践),和production(输出)。但是专业类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英语课的课时有限,而学习又是一个实践和积累的过程,是一种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课堂的讲解对英语学习十分局限。学生总是希望能通过英语学习,对未来生活及就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
我们了解到,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制定过《学校――就业法案》,目的是使得所有的高中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为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确定一个计划和部署,实现从学校到就业的过渡。它意味着从就业发展认知到毕业后的就业选择的完整个人就业指导体系的形成,使学生能主动自我选择和进行未来的人生规划。当学生毕业后,学校会组织学生进入社会的各个部门参观,以进一步了解自我,了解以后职业就业规划及发展。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那什么是职业规划,所谓“职业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简称,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过程,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设计三部份内容。通常所说的职业生涯设计实际上是指对职业通道的设计。职业规划是一件大事,它决定了人一生的事业走向,同时也关联相应的生活方式。职业规划发生在职业选择之前,也同时发生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规划,调整再规划是一条必经之路.职业规划并不是要把人们今后的每一步都做出计划,而是从观念上一开始就要对现实有所认识,并从行动上进行最有针对性的学习。学校里的学生社团活动对了解自己的兴趣也会有所帮助。
二、英语学习在就业发展中的作用
1.英语学习的实践性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随着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等重要会事,标志着中国更加开放,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英语不仅仅是大众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还是提高个人职场竞争力的手段。它的普及性体现在国际政治、经济贸易、信息交流等各个多个领域。因此,学好英语是为了更好地交流和沟通,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走向世界。
2.英语学习的个人体会
(1)背单词。英语是靠一个一个单词积累起来的,单词在英语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兴趣是学习之本,背单词并不是买一本英语单词书从A背到Z,要克服枯燥和懒惰,掌握方法。首先,根据个人情况,时间及基层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同时对个人制定计划进行执行、控制、反思。其次,背单词时要掌握方法,借助科学的方法帮助记忆。如互联网、电子词典等,在互联网和电子词典中,都会有背单词的系统,在背单词的同时,会有科学的方法提醒你记忆,如通过看图识单词,根据动画片的一些动作或场景,将单词可理解性地输入到脑海中,形成条件反射,而不单单是枯燥地拓展一下语法、背诵一些句子进行记忆。此外,还可以借助发音、游戏、单词测试、社区和朋友一起背单词互动等帮助记忆。最后,背单词要学会举一反三。背单词时需要联想记忆,可举一反三单词的词根、近义词、反义词、常用语等。
(2)听说英语,就是提高个人英语听力及口语能力。英语作为一种沟通工具,主要用途还是在于应用。听说能力是大学生职业规划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项技能。听说英语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习得”而不是“学得”。“习得”是个人的心理内容、心理过程、心理状态或现象中"客体化的人类本质能力"的个人再生与变革。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过程类似于婴儿母语发声。“学得”,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要点,并辅上有可提高学习语法的方法及措施,达到对所学语言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首先,要建立声音和图像的直接联系,就是要在听到发音时能条件反射其意思。可以通过看图识音、全身反射法来锻炼,就是可以通过游戏,在听到发音后能立刻反应出相对应的图片,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做出发音的相应动作来练习。这样就可以掌握一些可理解性的词或英语内容。然后,可以进行一些可理解性听力的训练,选择一些适合的电影或连续剧,通过看剧中各个对话场景,不刻意在脑海中翻译地理解对话内容,有必要的话利用互联网工具和资源进行反复观看,并模仿发音练习。等到自己听力水平基本跟得上原版电影或者英语新闻,便可以适当针对性地说英语,进行英语阅读,当然听力也不能松懈,可以继续找一些好的学习材料来练习。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外企一般职位面试,出国求学,国外生活和从事一般技术型工作等可以应付。
(3)利用英语学习设备及资源。大学是人生的关键,是认识自我、充实自我的平台,我们得学会利用学校的资源(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英语角等)。在图书馆,我们可以有在线的英语学习课堂;能查到与专业相关的外文文献和图书,可以拿来阅读,这样能提高英语和相关专业的知识水平;每个学校基本上都会有类似“英语角”的活动,可以当面和老外对话,这样对于自己的听力和口语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中学时代就坚持到西湖边当老外的“导游”,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口语。
3.大学生职业规划应该考虑到的基本证书获得
(1)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求职亮点之一,大学英语考试是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教学考试,其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服务。效度研究的大量统计数据和实验材料证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不但信度高,而且效度高,符合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质量要求,能够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反映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有力地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实施,促进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各级人事部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标准之一,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2)英语专业八级。全称为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自1991年起由中国教育部实行,考察全国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但很多职位(如翻译或者外籍主管的助理等)要求。
(3)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证书。为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从1999年11月起已在部分城市开始实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申请参加口语考试的考生必须是已经获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证书的在校生。真正的口语能力及面试是非常重要的。
(4)英语中高级口译。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联手推出的英语翻译资格证书考试分英语口译和笔译两种,含金量比较高,求职时很多企业会看重这个。
(5)托业考试(TOEIC)。素有“商业托福”之誉的TOEIC(托业)考试,于2002年被引入中国,是目前全球职业英语测评的首选标准。其成绩分析理论通行60多个国家。测试母语非英语的人士在国际商业、贸易环境中使用英语的熟练程度。实用性强,认可范围广,权威性强。在华南地区,宝洁、美的、南方航空和TCL等众多跨国公司和本土知名企业,都已开始采用托业考试作为选拔员工的重要标准。
(6)剑桥商务英语(BEC)。教育部考试中心和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合作,于1993年起举办商务英语证书考试。该系列考试是一项水平考试,根据商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对考生在商务和一般生活环境下使用英语的能力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对成绩及格者提供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的标准统一的成绩证书。能说明你的英语能力,在求职时能添加一份竞争力。BEC证书素来被美誉为“外企绿卡”,BEC证书也被许多公司承认,其中不少是500强企业。
(7)雅思(IELTS),是一种较全面地针对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为打算到英语国家学习、工作或定居的人们设置的英语水平考试。由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外语考试部、英国文化协会及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IDP)教育集团共同举办。少数英联邦国家企业会注意到你考过雅思,这对于申请学校和机构的考生来说,雅思值得信赖。
参考文献:
[1]侯德勤.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力[J].凯里学院学报,2008,(2):118-120.
[2]吴洪波.浅谈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校外教育,2011,(1):99-101.
[3]马德林.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与体系探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2):100-104.
关键词:可达性;评价;初级中学;空间布局
Abstract:However, with the rapid urban developing speed, changes on both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affect the spatial efficiency of middle school. Out of this consideration, this research is designed for a quantity evaluation as to optimis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middle school.
Keywords:accessibility;evaluate;middle school;spatial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11-0046-03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教育作为关键性的知识产业将继续起着奠基和主导作用,全社会将更加关注和重视教育这个城市基础资源,而城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也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变化。目前,中学用地不断盲目地以扩大面积建设新校区,以其来改善空间布局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然而城市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这种单一的方式,导致土地使用效率不能充分发挥,造成了用地闲置和浪费。
因此,如何科学评定现今存在的城市中学布局规划,如何使其在传统规划中的定性结论更具说服力,更具科学的量化分析结果做支撑,便成为我们急切要找寻和探讨的一个任务。
鉴于传统规划中关于初中布局规划一项的局限性,笔者认为可以将Gis信息系统这种新技术用于此类规划,具体做法我们以武汉市武昌区初级中学布局规划为例来探讨一下此类方法的应用。
1方法的介绍
1.1根据影响中学布局的各种因素,选取影响空间布局规划的评价因子――覆盖率因子和距离因子。
1.2结合Gis新技术的运用,根据各评价因子选取相对应Gis中合适的分析模块――arcgis中的缓冲区分析和空间分析中的临近性分析。
1.3利用选取的两个评价因子通过新技术模块的分析,得出可达性结论,评判出该规划的优劣。
2实例研究说明
2.1武昌区初级中学空间布局规划介绍
1980年以前,中学在校生规模呈迅速增长的特点,1980年以后,受适龄人口变化影响,中学在校生规模呈波动下降的特点,但入学率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我市中学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中心城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达到98%。总体来说,武昌区有初级中学42所,在校学生39121人;初级中学用地57.2hm2,生均用地面积14.62m2/生。根据武昌区划分的7个教育片区,具体各片区学校分布如下(表1)。本次关于武昌区的城市初级中学的问题研究也是按照这7个片区为单位进行分析探讨。
2.2覆盖率因子分析
首先我们先定义服务区与非服务区,主要是指从需求点到供给点的距离在指定范围(这里指定范围为合理的服务半径1000m)内需求点的集合称为在服务区内,反之则为非服务区。针对我们这次研究,简单点说就是在武昌地区,以各个学校为供给点,其依照道路走向,在服务半径为1000m范围内所覆盖到的居民点,这些居民点的集合我们认为是属于服务区范围内,不在这个缓冲范围内的我们则称做非服务区。
然后按照之前划分的教育片区为单位,统计每个片区内在服务区与非服务区范围内的居民百分比,这样就可以比较直观的显示,该片区的学校设施服务半径是否合理。具体过程由下面说明:
(1)整理绘制武昌区现状图,包含初级中学设施点、道路,以及居住地块信息(如图2)。
首先就是运用Gis技术做的以初中学校点出发,服务半径为1000m的缓冲分析,图中蓝色的点为学校设施点,这些点的处理过程为现状的学校边界通过查找中心点,将其转换为点状数据。然后依照道路系统做半径为1000m的buffle分析所得。
(2)接着将两张图在arcgis内叠加,将属性内容处理结合在一张图纸上。也就是划分出服务区与非服务区,如图3所显示。
图中红色的为在1000m缓冲区内的居民点,也就是在学校服务范围内的居民点的集合,蓝色地块为非服务区范围内居民点的集合,也就是应该新建学校设施的区域。
(3)最后一步,将服务区范围内的居民点与人口密度图进行叠加,按照教育片区为单位统计,计算出覆盖率数值。
结论:根据国家标准,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是与人口密度相对应的。在有效的初中学校服务半径范围内,覆盖率百分比越大,意味着该设施服务了更多的居民,也就是可达性越高。
从统计的数字来看,每个片区覆盖率基本都过半。W2,W3,W5,W6, W7区的覆盖率超过或者85%,而W1,W4却低于这个比例,很明显这两个区的设施服务水平不够,需要提高它们的可达性。总体来说W2,W4,W6学校布点过多,属于重复浪费资源,可以考虑拆除合并等,而W1,W4从表2可以看出是局部资源点布置过多,但东边却不在服务范围内,也就是缺少学校点,应当增加学校设施点。
2.3距离因子分析
这里的距离是指从需求点到供给点的出行距离,也就是居民点到各自最近的学校所需要经过的道路距离。通过统计各教育片区内到最近设施点的出行距离来衡量,数据结果得出平均出行距离、最远距离,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设施分布是否合理。
具体评价过程为:
(1)将居住层添加各教育片区属性值;
(2)将居住层栅格化,按照片区名这个属性字段栅格化,分解成一个一个固定大小的cell,由于地块面积较大,cell的大小定为10m*10m。这样我们就得到以不同片区名为属性的居民点的栅格图形。
(3)将点状的学校设施分布图在整个武昌区范围内进行空间分析。在arcmap中,利用空间分析功能中的straight distance进行操作就得到各设施点有效距离栅格图(此栅格的单元cell大小也统一定为10m*10m)。图4给予学校设施点周围任何一处一个最近距离值,也就是将设施点周围的单元cell分配到各自最近的设施点,任何cell到各自设施点都赋予一个道路距离值,并且此值唯一并是最小的服务距离值。
(4)将居住栅格图和赋予距离值的栅格图叠加,并进行统计。
将居住栅格图以每个cell为单位,与赋予距离值的栅格图叠加,这样居住的每个cell就含有两个属性:片区名和距离值。在arcmap中的空间分析工具里的zonal statistics,进行mean平均距离的统计,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结果(如表3)。
结论:我们可以从表3中看出,各片区的平均出行距离都在1000m以内,基本合理(可以从图5柱状图中直观看出)。但是最大出行距离这个指标看,只有片区W4为1000m以内为992m,属于最优化的布置。片区W1,W2,W3,W6,W7最远为1600m左右,这种情况也属于合理范围内的,因为实际情况中不可能片区每个点出行距离都在1000m之内。惟独片区W5最大出行距离为3653m,平均距离为978m接近1000m,也就是说这个片区有部分居民上学十分遥远,不符合合理的公共设施服务范围,因此该片区内初中点布置过少,需要适当增加布点来改善可达性。
3结论与展望
通过本次实例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初级中学这样的基础设施规划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新技术来做方案的评定和优化,使得我们的规划更具有精确的量化指标支撑,进而更科学地制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布点规划。
参考文献:
[1] 李沁 谢慧.城市中小学布局结构探索[R] .实际项目文本,2003.
[2] 杨玉环.GIS进行邻近性分析的方法及应用[J] .测绘学院学报,1997,(4).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斑块 廊道 基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207-02
1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的《圣经》(旧约全书)中,用来描绘具有所罗门王国教堂、城堡和宫殿的耶路撒冷美丽的景色。在德语中,“景观”(Landschaft)本身的含义是一片或一块乡村土地(Turner,1987),但通常被用来描述美丽的乡村自然风光。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和东欧,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德国区域地理学家Troll于1939年创造了“景观生态学”一词。他当时认为景观生态学并不是一门新的学科,或者是科学的新分支,而是综合研究的特殊观点。过去的生态学主要研究“垂直关系”,即在一个相对一致均质性的空间内研究植物、动物、大气、水和土壤之间的关系,而景观生态学的特殊性则在于它注重研究“水平关系”,即空间单元之间的关系。基于欧洲区域地理学和植被科学研究的传统,Troll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某一景观中生物群落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学科。
德国汉诺威工业大学景观管理和自然保护研究所的Langer首次对景观生态学做了系统的理论解释。他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Zoneveld进一步发展了综合的景观概念。他认为,景观生态学是把景观作为由相互影响的不同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来研究。Vink(1983)强调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是一个控制系统。因此,他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把土地属性作为客体和变量进行研究,包括对人类要控制的关键变量的特殊研究。总之,景观生态学是新一代的生态学,主要强调异质性,重视尺度性,高度综合性。
2 景观生态学分析内涵
在城乡统筹的绿地系统规划,区域部分的绿地系统规划更主要的是基于生态方面的规划与控制;而中心城区绿地的规划则必须更多的考虑居民使用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在融入景观生态学的思考同时也必须对现有的所有相关规划作整理以确定可用用地。
2.1 绿地斑块
城区景观中一切非线性的绿地,根据其类型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城区绿地斑块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易接触到的类型,其功能、规模、布局对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有最重要的影响。
2.2 绿地廊道
城区景观中线状或带状的绿地,河流两侧自然林带、道路两侧绿化带等都可视作绿地廊道。
景观大道是贯通整个景区的客流通道,是景区物质、能量、信息内外传达的走廊,而且是营造景区独特的审美意境、引导游客酝酿情绪,逐渐进入最佳审美境界的导向空间。旅游景区廊道通常有3种类型:区间廊,指旅游景区与客源地及四周邻区的各种交通方式、路线与通道;区内廊,指旅游地内部的通道体系;斑内廊,指斑块之间的联络线,如景点的参观路线。
引景空间(prelude space)是游客从景区以外的空间进入景区之前进行预旅游体验的特定地带,是旅游空间与非旅游空间之间的缓冲区域(苏平等,2001)。引景空间的作用在于营造氛围,使游客收回思绪,消除杂念,渐入佳境,思想感情乃至身心与主景区的氛围、内涵逐步接轨,从而融汇到景区的氛围之中。引景空间在功能上与廊道具有同一性,由于其更多表现为景区与景区外空间之间连接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将其作为区间廊的一种。
2.3 基质
城区景观中的基质是指城区中城市绿地以外的区域,主要是人工的元素,包括建筑、道路、广场等组成。
2.4 其它非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分析工作
中心城区绿地的规划必须更多的考虑居民使用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在现状分析的时候应该同时对现有已编制的控规、地块征用批准情况、具备改造可能的地块、相关政策等各方面相关规划、计划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分析出可能调整为绿地的“准绿地地块”,为合理规划做好前期准备。
3 景观生态学在规划中的应用
3.1 优化整合现状斑块
3.1.1 扩大斑块面积
一般来说,斑块中能量和矿物营养的总量与其面积成正比,大斑块比小斑块拥有更多的动植物和更完整的食物链,其生态价值也更高。在规划中,应将相邻的各个小斑块尽量整合为较少数量的大斑块,
例如可以将相邻但相对独立的、现状较分散的自然生态林地规划整合为一个较大的生态林地,扩大斑块面积,提高生态价值。
3.1.2 优化斑块边界形状
斑块的边界形状一般都不是平滑的,而是弯曲凹凸的,具有最小周长面积比的形状(例如圆形)不利于能量与物质的交换,相反周长面积比越大越有利。在规划中,应尽可能在满足使用功能前提下扩大周长面积比。
理论上,最佳斑块形状应该具有多种生态学效益,通常与“太空船”形态类似,即具有一个近圆形的核心区,弯曲边界和有利于物种传播的边缘指状突出。(图1)在规划中,结合周边用地状况与地块划分,在易
在易于管理的前提下,应该有意识的将规划绿地(绿地斑块)形状与最佳斑块形状靠拢,即在核心区域外争加边界长度和边缘突出部分。(图2)
3.2 拓展和新建生态廊道
3.2.1 拓展廊道宽度
廊道宽度与其能够发挥的功能紧密相关,根据研究,12 m是一个关键值,廊道宽度在3~12 m时,物种多样性较低;如果廊道宽度大于12 m,则有内部种开始出现,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提高。根据研究,廊道宽度在12~600 m宽度范围内,其生态学意义可分4级定义。(见表1)
在规划中,结合国家相关规范,融入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提出以下规划思路。
(1)城市绿地中沿道路景观绿地、绿地通廊等较窄的绿地廊道应尽量大于12 m;(2)沿重要交通设施廊道的绿地(例如铁路、高速公路等防护林地),以及次级河流两侧防护林地、自然林地,规划应不小于30 m,尽量大于60 m,使其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3)重要河流两侧防护林地、自然林地,以及主要山体廊道,在非城市规划建成区部分应超过100 m,并尽可能的拓宽,创造自然化、物种丰富的景观结构。
3.2.2 新建生态廊道与踏脚石原理的应用
踏脚石原理简单来说,即是在斑块间没有廊道或难以靠廊道连接的地方,加设一行踏脚石(小斑块)来增加景观连接度,并可增加内部种在斑块间的运动。换而言之,踏脚石原理就是通过连续的小斑块达成廊道的作用。
在旧城区中,由于建设现状和改造难度的原因,要想在绿地结构上形成联系各主要斑块的生态廊道往往非常困难,这种情形下可以有意识将“踏脚石”以街头绿地、小游园的形式布置,替代廊道的作用,形成联系度较好的绿地网络结构。
4 结语
通过对景观生态学原理在余杭区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分析,可以总结出,在城乡统筹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主要应用于以下三方面。
在规划目标上,区域层次以区域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评价基础上,建立优化的空间结构和模式;城区层次上,通过优化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斑块、廊道)而调整或构建良好的景观生态结构,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规划分析上,应用“斑块―廊道―基质”的理论帮助分析,区域层次的“斑块―廊道―基质”是较为宏观和大规模的生态因子,城区层次的“斑块―廊道―基质”则是由我们平常所及的绿地、道路绿化等因子所组成。
在规划手法上,区域层次主要着眼于构建宏观的、结构上的景观生态系统;城区层次主要着手于绿地系统的构建和具体斑块、廊道的处理,例如在绿地斑块、廊道控制上引入景观生态学的佳斑块形状理论、踏脚石原理等应用理论,优化和创造良好的形态,增加景观要素的生态价值。
参考文献
一、问题提出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其大众化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作为异军突起的新兴办学模式,独立学院由于自身发展不成熟所导致的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和实践。其中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构成要素,反映着人才培养规格和就业方向。目前我国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出现严重的同质化趋势:一方面,独立学院基本沿用母体院校的专业设置模式,从现有专业中选择设置热门、优势专业;另一方面,简单“抄袭”其他同类院校或高职高专的成熟专业,不考虑适宜性,一味照搬,盲目重复,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类别院校之间专业重合,以致造成人才积压和人才浪费性培养。
在非良性的竞争压力下,独立学院不仅模糊了办学宗旨与办学特色,无法因地制宜地设置专业,而且难以培养出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探索特色化专业设置成为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原因追溯
科学合理地设置学科、专业,是独立学院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专业设置是否合理值得教育专家们仔细斟酌与考核。培养目标模糊、盲目从市、依赖母体高校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是目前我国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同质化的主要原因。
1.培养目标模糊
研究者们认为培养目标“同质化”、定位模糊是独立学院的通病。人才培养定位不清,专业设置也会产生巨大偏差。李光红对湖北省独立学院进行了网上调查,结果表明大约有1/3的独立学院没有明确或忽视了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么照搬母体院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模式,要么与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趋同。在人才培养规格、层次和类型上区分度不高,缺乏特色,“同质化”倾向明显已成为制约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障碍,也是独立学院迄今未能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重要原因。
2.盲目从市
独立学院面向市场办学,因此专业设置普遍重视市场的导向作用。但市场发展的不可测性、多变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必然导致专业设置决策行为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难以塑造成熟的专业优势,也必然加剧就业竞争压力。冰(2006)随机在网上对比了六所独立学院设置的专业,发现电子、经济等专业的设置率达到相当高的比例。这种专业设置的短期行为并不是真正面向市场办学,反而失去了专业特色,也不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
3.过于依赖母体
当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保持高度一致,大多套用其优势学科和热门专业,简单“复制”色彩较为浓重。洪艳(2008)将全国部分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状况与母体高校专业设置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绝大多数在其母体高校招生中有同名专业,部分二级学院与母体高校的专业重合率竟然达到了100%。这反映了当前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对母体高校较强的依托性,没有建设符合自身办学特征的学科专业。
4.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
当前我国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整体情况为:①师资总量不足,兼职教师比例偏大,结构失衡,有的学院兼职教师比例高达100%;②能将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少,影响了特色人才培养和学科品牌建设;③师资过分依赖母体,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与母体高校趋同,不符合独立学院的发展定位;④教师科研意识淡薄,往往只重视教学责任,缺乏学术研究氛围,难以提高独立学院学科专业建设。
三、规避策略
1.寻求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特色专业和学科优势的前提与基础,对专业设置具有指导意义。独立学院只有认真分析本科人才需求市场,紧密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才能找到学校优势专业建设和特色学科建设的支点和平台。许多学者对此也进行了相应的探讨,譬如章文杰(2006)、周西安、吴麟麟(2007)均指出:独立学院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吴秀文(2006)同样表明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定位于技术型应用人才。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要体现其办学特色;其次,要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最后,要体现人才市场的需求特色和办学优势,科学设置和调整学科和专业,坚持市场导向。综合以上观点,可以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尽快和更好地适应地方或区域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准,并在某一专门领域获得较深入的知识培养和较多的实践技能训练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2.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内外同类院校的不同发展现状体现了独立学院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的重要性。譬如印度附属学院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失业率极高。日本东北艺术工科大学所设置的学科能够紧密联系地方社会,为地方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根据浙江省和杭州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人才需求特点设置专业,学院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3.6%。
由此可见,学科专业设置是影响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适应程度首先取决于学科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之间的适切程度。所以,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地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特点规划学科专业建设,把自己定位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上,突出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保证专业设置的灵活性,还必须及时调整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情况,一方面学校要深入市场、了解市场,另一方面也要让市场了解和接受学校的专业方案和专业计划。虽然独立学院对市场需求有快速反应能力,但不应盲目迎合市场,而是根据市场的变化规律,审时度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理智设置。
3.借鉴母体办学特点形成自身特色
独立学院是根植于举办多年的公立高校的基础上建立的,其母体高校在办学历程中都已形成办学传统,具有丰富学术资源、浓厚科研氛围以及成熟的学科专业等。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母体高校不同,简单复制母体高校专业不利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健康发展。独立学院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各自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以此为基础创建自己的优势专业。针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的对策有:
(1)精简专业。独立学院目前的专业建设重点不是申办新专业,而是加强专业建设;基础性学科依托母体,充分发挥依托母体的办学优势,在整合或利用母体大学基础性学科资源的基础上,滋生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
(2)设置柔性专业方向。独立学院可将专业设置的方向与母体高校同名专业区别开来,使专业设置更细化、更具特色。
一言以蔽之,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当借助和依托母体高校的优质资源,同时又要把握依托母体与独立自主之间的度,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与学科。
4.构建优质的师资队伍
具有办学特色的教师队伍,是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专业设置能否真正实行,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落实。王碗(2010)提出内培外聘的观念,从“双师型”教师、加大培训力度及人才引进力度、教师考评等角度阐述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周西安(2006)认为,要提高现有教师的水平,应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关心教职员工、培养和重用骨干教师、鼓励科研与教学并重、开展教学评价研究、加强教师教学工作管理。
比较分析各位研究者的观点,可以将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总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根据学院自身定位引进人才。独立学院必须引进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走“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建设之路。其次,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独立学院应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进行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教学和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最后,规范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保障激励机制。实施规范管理,严格考评制度是促进独立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此外,独立学院还需要从非制度层面入手,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及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关键词:交通规划;教学内容;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30-02
一、交通规划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解决的是交通规划的理念、原则、思路、程序、步骤与模型方法等问题。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交通规划的步骤及重要的规划理论模型,并具备一定的交通建模学术视野和理性分析技能,该课程对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和从业能力提高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交通规划进入我国,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决策方面交通规划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技术支撑。然而,新形势下特大、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经过大规模建设之后已逐渐趋于缓和,交通规划工作已由建设之初注重建设规划转向了建设与管理并重,即由粗放型转向了精细型,更加注重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现代交通问题。目前交通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显然与现代交通科学的发展尚不相适应。现代交通科学的本质在于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理解交通行为,用数学模型刻画交通现象,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提供计算实验,从而揭示交通流的演变规律和交通拥堵的形成机理,解决出现的交通问题。因此,为满足新形势下创新型交通规划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交通规划》课程教学中必须贯彻科学研究对于新形势下交通规划的要求,必须注重传统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更新,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运用新的手段去亲身实践的创新平台。
针对交通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模型—计算实验—应用”为教学改革主线,对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创新研究。
二、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1.交通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梳理和调整。本专业方向以培养具有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城市及区域交通规划、交通工程项目设计,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引进和借鉴国内外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实践实习等研究成果,梳理了前修课程,包括数学建模、运筹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编程、交通工程学、交通调查与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营造了相互衔接的交通规划课程教学环境。为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同时保证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对部分课程进行了调整,如交通调查与分析是交通工程学中一个章节,则不单独开设此课,将该部分内容放入交通工程学中,结合现场实验课详细讲授;将系统工程与交通工程学教学时间进行了调整。另外加强了计算机技术内容,在原有计算机基础、C语言等基础课程基础上,增设了专业方向(规划与管理)交通仿真技术课程,加强本科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2.基础理论教学内容改革。所谓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与节能、环保的目的[2]。本次教学内容改革中引入交通网络建模、空间区位理论,增加城市物流规划内容,改变以往描述性的交通规划教学内容,加强了基础理论教学,形成以交通建模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三、交通规划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交通规划》课程实验教学内容重点在培养学生软件应用能力。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即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要知识的实际应用。软件的许多应用模块全部是基于交通规划的基本理论生成的,如在进行交通生成预测时,软件提供了交叉分类法、回归法、离散选择法等基本方法,只要具备了原始数据、设置好各项参数,就可以得到预测结果。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包括交通仿真软件、数值计算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注重培养学生对交通流和交通网络流的分析模拟计算能力,实现学生能够运用规划软件进行实际项目操作的目标。2012年我院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项目购置了供实验教学使用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如雷达测距仪、视频采集仪、微波交通调查仪,同时利用实际交通科研项目将采集到的现场观测数据接入到实验室,同时利用数据库、信息融合等基础理论技术,建立了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评价系统实验平台。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利用在真实环境下进行交通方案改善及修正理想条件下的研究成果的平台。
实验教学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专项规划案例教学。结合各种规划案例,包括公路网规划案例、城市道路网规划案例、公共交通规划案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案例、交通项目评价影响案例及停车场规划案例等等,使学生熟悉各专项规划的基本流程及规划原理;二是重点培养学生交通建模能力和交通规划操作能力,加强学生进行交通软件操作学习,包括交通仿真软件TransCAD、VISSUM、EMME-3、CUBE等,交通制图软件AutoCAD,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r、ArcGis,数理统计分析软件SPSS以及EXCEL等。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案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的形式,而软件学习则是实验室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四、《交通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交通规划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也是工程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交通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交通调查实习、软件应用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改革采用案例调研和分析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并和理论教学相互穿插,建立从表象认知到提高交通现象洞察能力的实践环节框架。
1.交通调查实习改革。交通调查是进行交通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整个规划的成败,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做法是教师扶着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近年来,交通运输工程系与基层有关部门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结合学生实习,在当地开展了《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环节,把学校教学与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尤其是交通大调查前期调查方案设计工作中,将案例调研和分析式的实践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这是教师真正站到指导实践位置上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放手让他们进行方案设计、人员组织及协调工作,并进行及时指导。实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以此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对所学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总结和深化,其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熟悉并掌握交通规划的各种方法、内容、步骤、注意事项;培养学生收集有关交通调查数据并进行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技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及相关专业知识,解决交通规划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设计学时一般为两周,题目选择一个简化的交通规划课题,可以以4~5个交通小区的区域展开,指导教师给出规划要求、规划年限、路网结构以及社会经济指标数据等原始数据,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利用交通规划理论知识,借助计算机软件,完成原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交通需求与社会经济指标相关性分析、交通需求预测,给出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方案设计、软件应用、编程计算等能够全面提高自己。
3.软件应用实习。作为工程应用型人才,掌握一定的本行业专业软件是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交通规划由于要处理海量的数据更是需要计算机辅助完成。学生通过软件实习,不但能够进一步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加强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而且通过实际操作,交通规划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提高,有利于纠正学生认为学完交通规划课程以后没有用处的错误观点。利用交通规划软件提供的众多模型和方法,结合教学案例完成交通分配、路径选择、物流规划、公交规划等实际应用过程教学训练,让学生掌握利用软件进行交通规划基本方法。
软件应用实习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规划软件实习课上可向学生展示各大中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图、交通组织图,调动学习积极性。案例选择得当,可以使学生更快掌握操作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有虚拟案例和实际项目案例,各有优缺点。通常在教学案例中,根据需要,将两种案例形式结合使用。先通过虚拟案例,从简单开始,再从实际项目中抽取复杂一点的案例,进行实践性训练。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五、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改革
采用学习团队式的分组教学组织形式,组内成员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课程作业和案例调研,组织各团队的成果交流;改变侧重个人考试成绩的考评方式,在学生个人理论考核成绩、小组调研报告成绩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定。
六、结束语
在新的交通形势下,传统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与现代交通科学的发展尚不相适应,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模型-计算实验-应用”视角的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以及模式创新,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梳理和调整,实践、实习环节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敏,陈学武.“理论、科研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交通规划》教学模式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03).
[2]王炜,陈学武.交通规划[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韩风春,刘东,翟润平.《交通工程学课程设计》实践与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7(1).
[4]秦焕美.交通规划软件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
蒙语授课“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团队有能力建设课程系列教材菊林花教授自1982年就用蒙汉双语讲授“生物统计学”、“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试验设计”等课程。多次出国学习,积累了30年的丰富经验,在2012被评为校级名师。金凤副教授自1985年开始用蒙汉双语讲授“生物统计学”、“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课程,已有28年教学经验。自1988年开始自编、参编、主编多部教材的丰富经验。2009~2010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统计教研室与佐佐木教授共同研究完成了“地方品种遗传参数估计模型”。玉荣讲师自2004年以来用蒙汉双语讲授"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课程。2010年到中国农业大学研修学习,积累了可喜的教学经验。教材是有效补充课堂内容的工具、技术手册,要及时关注本领域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生物统计学是一门探讨如何从事生物学研究的设计、取样、分析、资料整理与推论的科学,它作为边缘交叉学科,已经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畜禽生态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高科技农业研究、生物制药技术、流行病规律研究与探索、畜禽数量遗传学研究、畜禽遗传繁育、生物信息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学”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增加生物统计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时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主体和中心,教师是主讲者,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从我讲授蒙汉语“生物统计学”课程28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看,课堂上老师讲授,学生做笔记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阻碍了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影响了学生真正掌握统计分析的方法。因此,我们在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结合高校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特点,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将传授知识和提高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摸索出一套对教学内容有效补充作用的教材,同时可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工具。
蒙语授课“生物统计学”教学团队主编、参编的蒙汉双语系列教材
1.金凤、菊林花主编的蒙文版教材《生物统计学》2000年由内蒙古大学出版发行。是根据1999年修订的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本科教学大纲,依据同年11月召开的全国农林院校教材会议上讨论的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教材编写大纲编写的。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必修课程教材。当时在内容的编排上也相应照顾到了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的需要,将案例和例题略加增删或改动,并对个别专题内容加以补充。因此,本教材在2008年前一直作为生物工程、食品工程试用教材。教材的编写,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内容的先进性与针对性的统一,循序渐进、简明易懂,特别注重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各章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介绍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着重对基本分析方法的详细介绍,每一种分析方法都有相应的例题,其过程详细,步骤完整。每章后配有习题,供读者实践。一直用作为畜牧兽医专业成人教育、自学考试教材。2004年,该选题被内蒙古大中专蒙古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批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为了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规划教材,以及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教改精神,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使“生物统计学”课程教材符合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及国家教委新制订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广泛征求兄弟院校如内蒙古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的相关老师的意见基础上,总结以往成功经验,采纳有关兄弟院校师生的建议,并针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生物统计学》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2.金凤、何金山(内蒙古大学)主编的蒙文版教材《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2004年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教材在2008年内蒙古大中专蒙古文教材评比中获优秀奖。与《生物统计学》教材相比较,新版教材保证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突出体现了本课程的先进性、技能性与前沿性。具体内容如下:对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做了次序上的调整。第三章“平均数、标准偏差、变异系数”改为“数据特征值”。第四章补充了二项分布应用案例。第五章“两个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改为“假设检验”。第六章方差分析的第四节中增加了两个因素系统分组方差分析方法。第七章第二节中增加了检验是否符合某种分布的案例题。第八章第四节增加了直线相关与直线应用案例。第九章第三节增加了案例分析。第十章第十一章分别增加了对应案例。第十二章试验设计原理与常用方法(新增)。第十三章常用统计应用程序简介(新增)。该教材及时引入了现代运算工具,将常用的设计与分析方法与优秀统计应用软件融为一体,使统计知识与计算机应用有机结合,为生物统计学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方便与快捷的手段。已经连续8学年在10多个专业1000多人中使用,被相关专业师生广泛采用,反响良好,已多次印刷,为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本教材已被列入自治区规划教材。它的出版不仅解决了内蒙古农业大学蒙语授课“生物统计学”课程学生和内蒙古民族大学畜牧专业蒙语授课学生的资料问题,而且可作为牧区畜牧兽医技术工作者、动物科学研究者、动物医学研究者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博士生用来进行整理分析复杂的生产一线数据并找出数据潜在的规律提供参考书。3.金凤、成格尔、玉荣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蒙文版教材《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2008年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统计学”已大步跨进了一个又一个相关学科领域,而每个学科领域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需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统计学作为分析方法,食品科技工作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其重要性,开设“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课程。目前为止,蒙文版教材《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是唯一的一个专门给蒙语授课食品科学专业学生所使用的“统计学”类教材。同时也是那些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工作者的理想参考用书。4.金凤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汉文,第二版),2010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承担第七章的编写,该教材为目前我校食品科学各专业课程教材。5.金凤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汉,第四版),2008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它荣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承担第三章、第四章的编写,该教材为目前我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工程等院系课程教材。6.金凤参编全国统编教材《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汉文,第二版),2008年由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承担第十一章的编写,该教材为目前我校农学、生态环境等学院课程教材。7.金凤参编面向21世纪教材《生物统计学》(汉文),2005年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承担第六章的编写,该教材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生物制药)、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相关课程教材。8.金凤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汉文,第三版),2002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承担第四章编写,该教材为2008年前我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工程等院系课程教材。9.金凤主编校级教材《统计分析SAS应用上机指导书》(汉文),2010年内蒙古农业大学出版。该教材为目前我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各专业学生的上机实践教材。
本系列教材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我们编写教材时不仅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知识性,而且注重了与现代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因此解决了蒙汉双语授课学生因认知差异引起的教学效果有差异的问题。2.虽然电子课件因其信息量大而受到大家好评,但是学生上课时更多的时间忙于抄课件,忽略了教师的讲解,而教材恰可弥补多媒体教学的这些不足。有了教材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获得试验设计模板与方法、经典分析案例的详细步骤、显著性检验临界值等。3.本系列教材在辅助科研水平提升的同时,促进了科研成果进一步支撑统计分析案例教学,解决了今后修订教材时的实际案例问题,实现了科学研究与结果统计分析相互辅助的良性循环。蒙汉双语《生物统计学》系列教材编写过程中不仅突出了“生物统计学”是方法论、工具论的特色,而且顾及到了蒙汉双语授课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地区特色,内容编排上多为草原畜牧业案例,从而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及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