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成立7年以来,新图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质全面的印前解决方案,当一个企业把主业做专、做精之后,才会考虑多元化经营,新图便是如此。在国内版材市场拥有大量稳定的用户,这对于新图拓展印后领域有着绝对的优势。2013年新图宣布正式成立新图设备部,致力于向中国的印刷企业提供纯正德国制造血统的高端印后产品、技术服务以及解决方案,借此发力中国印后市场。这一举措,将印刷业内人士的目光再次吸引到了这个扎根中国的民族企业身上。
在China Print 2013展会上,新图带来了全系纯正德国制造的印后解决方案,引发了众多观众围观并纷纷投来好评。展会的强烈反响过后,对于印后这个全新的领域,新图目前正处于培育市场的阶段。何勇介绍道:“展会之后我们依然在积极地推广,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前进。对于我们所的设备,市场是比较认可的,目前用户重在考量德国这些高端设备的价格因素。用户作为投资方肯定要慎重考察投资回报率,大家都知道印后设备能够增值,但是购买设备以后多长时间能够收回设备成本,这是投资方要平衡的问题。”
众所周知,目前印刷业的工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低点,计划经济时代印刷的暴利时期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在印刷环节,企业所能压缩的已经达到极限,何勇认为,目前还有压缩空间的便是印后环节。以前大家都觉得钱赚得足够多,都不去计算怎样节约每一分钱,但是目前情况不同了,企业的日子不好过了,压力越来越大,大家掰着手指头过日子,在印后这个环节上还能掰一掰。企业都在开源节流,印前和印刷只能在提升效率、节约成本上体现节流,只有在印后环节能够体现出开源。印后作为产品的输出端,可以创造个性化的产品,创造前所未有的产品,这便是印后增值化的体现。
何勇认为,自动化、数字化、增值化是未来印后设备的必然发展趋势。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核心是提高生产效率。何勇解释道,目前印后环节很多都是通过人工来实现,这样必然有人的因素存在。如果通过设备来做,若需要很多的调整就不是自动化了。真正的自动化是可以通过机械的自动调整完成作业。至于数字化,是与自动化紧密相连的。通过自动化设备使得最终的产品能够更加稳定、精度更高。自动化是降低劳动强度,而数字化更主要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提高的本身一定是对劳动强度的减轻。而不是劳动者像电影《摩登时代》中的工人一样,效率虽然提升了,却是以牺牲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代价。这一定不能为当代企业管理者和工人所接受。提升效率的同时减轻劳动强度,这样的设备才能满足当下印刷企业的需求。企业的员工在岗位上是否能够快乐的工作,这是很多企业老板应该关注的。何勇认为,印后最可悲的是通过廉价劳动力去换取价值。中国劳动力成本虽说在不断增长,但是相较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还是相差很远。
近两年,印刷业形势低迷,很多中小印刷企业纷纷倒闭,一些规模较大的外向型印刷企业也出现了严重的业务缩水。对此,何勇认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国务院部署4万亿元拉动内需,这一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在近两年会不断显现,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而印刷业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何勇谈道:“在国外,印刷业从来都不是暴利行业,但是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中国,印刷跟印钱一样,那样暴利的年代只会发生在中国特殊的时期,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如果印刷企业还在做10年前在做的事,肯定是要被淘汰的。”有人说,印刷也许会消亡,但是何勇坚定地认为,印刷肯定会一直存在下去,印刷的功能是传播,未来会被新的技术所替代。
关键词: 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发行;资源;价值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192-0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16.7%增加到2003年的18.3%;到2005年27.8%,七年增长了7.5倍,平均增长率为10.7%。国内外纸版学术期刊的网络发行传播正在迅猛发展。而且不同的载体开创了学术期刊新的辉煌,提高了学术信息传播的速度,扩大了学术期刊的影响面。纸版学术期刊与网络读者的对接,就是网络对纸版学术期刊在网络传播技术条件下传播需求反馈。同时,网络传播更有利于读者的数据分析,也有利于作者与读者就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沟通交流。
目前国内主流的科技期刊很少有网络版本的发行系统,而报纸杂志比较重视对网络读者的开发,纷纷开发了网络版本的发行系统,比如华商报的数字报纸发行系统。在互联网企业中,一部分企业基于数据资源最大化共享的原则,建立了数据资源网络发行系统。其中,百度文库系统,Google scholar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1 期刊数字化网络发行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学术信息服务最鲜明的特性就是学术信息电子化、传递网络化、服务体系多维化。基于科技期刊的学术信息服务由一元服务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学术信息载体也具有纸质传媒、CD/DVD、磁带、网页等多种形式。通过科技期刊数字化、开发科技期刊电子资源数据库,使学术信息通过网络共享、传递并创造价值。通过网络发行平台,科技期刊管理人员可以完成读者咨询、读者阅读数据分析,并提供网上服务,提供网络培训,参与科技期刊信息收集与研究。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应该是开放、多元、共享型的图书馆,不仅为教学、科研服务,而且服务于社会大众。科技期刊管理部门应掌握不同的读者对期刊信息需求特点。对各类期刊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鉴别,撰写专题综述、述评及各种索引、文摘,有针对性的为高校读者和社会用户提供有特色的高质量和全方位服务。这样,才能使期刊信息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科技期刊数字化有多种方式,目前一种是依托传统的纸质期刊内容资源,通过数字化扫描、OCR识别等数字化工具加工之后,再通过网络平台传播期刊信息;还有一种就是从期刊内容开始制作的时候就采取网络平台采编,在期刊内容信息采编完成之后,同时通过纸质传媒和网络平台两种方式发行。信息内容数字化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越来越多的读者已经习惯从网上了解信息、获取资讯,传统发行方式的期刊阅读率必然受到一定冲击,要扩大期刊影响力,期刊内容资源数字化,发行网络化必然成为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与此同时,数字化加工、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科技期刊内容资源数字化、发行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人力和技术资源支撑。
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发行体系的设计,首先应该是面向后台采访编辑人员,便于他们在线获取、编辑、反馈和交流学术信息;也可以通过统计功能分析科技论文的关注度、使用率、学术课题的研究热点等;其次面向网络读者,可以通过注册读者个人信息、允许读者下载其关心的科研论文、发表对热点学术信息的点评意见等;再次就是面向其他相关人员:包括纸质期刊数据内容数字化加工人员、编辑团队的管理人员、网上读者的管理人员、系统管理等模块及其他涉及科技期刊、档案编辑发行各环节的管理及技术支持功能实现的相关人员。
2 图书馆数字化期刊发行策略
2.1 建立全新的数字化期刊发展理念 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网民人数成倍增长。当在线人口和组织达到某个数量级的时候,人类生活模式将发生质的变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生活将成为主流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其实质是信息的聚合、传播。在这一系统中,数字化是知识信息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并且这一方式本身既是内容也是形式,而信息的兼容共享是最基本的要求。预计在未来数年时间内,数字化的运营模式将由现阶段的试探摸索期逐步过渡到稳定成熟期。相应的内容资源数字化、发行网络化的出版产业链也将发展成熟,并将发生以下典型变化:
2.1.1 信息碎片化 信息碎片化概念:它代表了一种利用便捷终端产品(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学习机、电子书阅读器、MP3/MP4等工具)进行信息传播和撷取的传播方式。
“碎片”主要特征:①获取时间零散化,碎片信息多是在现代人多元变幻的生活场景中抽取零碎时间吸收阅读的,例如等待地铁、公交、外卖等零碎时间。②信息内容零散化,碎片信息一般都是百字短篇,篇幅不长甚至是只言片语,例如:微博客传递的信息、手机阅读中的分章节连载内容等。③借助现达的有线/无线网络和终端设备,碎片化信息具有了来源多、更新快、零散化、费用低;如同碎纸片一般伸手即可获取的优点。目前这种新趋势主要用于大众出版类期刊;因其便捷的信息索取方式和丰富的材料筛选而受到追捧。
关键词:广播电视;数字化;乡镇
当今数字化电视发展已经成为广播电视的主要形式,广播电视数字化的这一趋势也正在从城市向乡镇发展,我国乡镇分布广泛,地域辽阔,将数字化电视推广到广大的乡镇农村对于提高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符合国家的农村发展建设要求。在推广数字化广播电视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课题,以下笔者结合我国南方某地的乡镇广播电视数字化对我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在乡镇的发展做出分析探讨。
1 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现状
1.1 数字电视自身的发展优势
数字电视业务正在逐渐发展扩大,向着农村地区蔓延,这不但得益于广电总局的政策支持,更是由于广播电视事业自身具有较大的优势。从政策上,国家当前正在推进数字电视的转换模式进行,这一趋势已经在各大中城市开展并且在利用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的基础上有很好的基础。在提供的业务上,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图像更加清晰。数字电视的推进运行可以通过引进投资的方式,结合成政府、投资、用户共同负责的费用支出安排,不但用户的负担小,还能提供到比有线电视数量更多、品质更好的服务。我国浙江省的某镇在试行推广中已经发展了数字化电视用户超过万户,效果十分显著。
1.2 数字化广播电视在乡镇发展的竞争
数字化广播电视在发展同时新崛起的还有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形式,这些新媒体形式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和优势,使得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首先,与网络电视之间的竞争,网络电视业务在我国出现到目前已经发展了大量的用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包括网通、电信的IP网络,也已经有央视国际网络公司等多家单位正式运营网络电视。
其次,与手机电视之间的竞争,手机电视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一个业务,对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推广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国家对手机电视也有相关的支持,对手机电视的运营也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标准,国内最大的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也都在积极的推进自身的移动电视业务发展。手机电视通过移动网络来进行业务的推广,加之现在使用终端产品的用户量大,使得手机电视业务一经推出就获得了赞许,同时也使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和好评。
此外,数字化广播电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遇到了来自卫星电视的竞争,尤其是在广大的乡镇农村地区,卫星电视接收机将信号连接到普通的电视,国家在政策上严令禁止个人安装卫星接收设备来收看电视节目和收听广播,但是为了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业务需求,卫星电视业务也将会得到发展。来自卫星电视的竞争对数字化电视的影响主要在于乡镇大量客户的分流和广告客户的分流。
根据国家制定的广播电视发展战略,2015年我国将逐渐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进而全面推广数字化广播电视。我国广大的乡镇农村地区占有我国电视事业的最大市场份额,只有将数字化广播电视推广到乡镇地区才能实现数字化的发展目标,因此当前广播电视数字化必须要在广大的乡镇地区打好基础,为与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 广播电视数字化在乡镇的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数字化虽然受到来自多方面的竞争,但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发展中要牢牢把握住乡镇农村这一广阔的市场,给数字电视发展更大的支持和保护,促进农村数字化广播电视的更好更快发展。
2.1 个性多样化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业务过去的发展都是采用统一的模式,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不均衡,在推进数字化广播电视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各地乡镇的不同发展情况,在初装费、收视收费标准上进行个性化的定制,采用更加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对乡镇的数字化电视业务进行管理,做到因地制宜才能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发展,才能吸引当地的群众安装数字电视。同时在具体的节目编排上也要尽量多的结合三农方面的信息,例如融合当地特色的乡镇农业技术信息、农业市场信息汇总以及农业致富类节目等,这些都会受到乡镇农村地区的人们欢迎。
2.2 促进广大乡镇农村卫星天线安装的取消
在广大乡镇农村存在的大量的家庭安装的卫星天线是非法的,需要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加以治理取缔,鼓励用户安装合法的卫星电视或者数字化电视业务。有了数字化广播电视为取缔卫星锅的安装提供了服务上的保障,这也是保护国家卫星信号的一项举措。
2.3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促进数字化电视的科学化管理
在乡镇农村发展数字电视是丰富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作为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支持,可以形成政府的主要考察业务之一,通过数字化电视的推广,政府和数字化电视经营主体共同致力于推广数字化电视的研究、检查和验收等,对数字化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浙江省某乡镇也是应用了这样的策略在发展数字化广播电视业务。
2.4 数字化广播电视与计算机的有机结合
数字化广播电视与计算机的有机结合将成为在乡镇地区的发展趋势,数字化有线电视是面向大众的一项服务,是建设精神文明的一种手段,由于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收费是必须的,在收费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的加强监管,因此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些监督检查措施,这也能够加快资金的回收,对进一步的推广和扩大服务也是有好处的。
2.5 数字化广播电视与网络的有机结合
数字化广播电视与网络的有机结合也将成为数字化广播电视在乡镇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数字化广播电视传输建设中所建设的光缆具有超大容量,具有丰富的广播电视节目,同时利用这一资源还可以进行多媒体的开发和其他业务的推广。因此与网络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好服务基础,形成畅通的渠道运行,将使得广播电视数字化在乡镇获得更长久的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数字化具有自身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卫星电视等方面的竞争,但是结合乡镇地区的发展需求和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发展势头,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十分良好,市场广阔,广播电视数字化在乡镇的发展趋势总体上必须是符合三农政策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在乡镇这一市场站稳脚跟,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众所周知,医院是服务于广大社会群众的医疗场所,在医疗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医院每天会收集到大量患者的资料,加上医院本身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信息文件的汇集,那么医院档案管理实际上是工作任务较为繁重的工作。鉴于医院档案的重要性,对医院档案管理开展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不仅是提升医院档案管理质量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及工作开展现状浅析
从上文的相关论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开展,是新医改背景条件下,建议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中,可以有效采取检索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存储技术等,对档案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大大提高对医院档案的开发以及利用效率,同时还能与医院其他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一个积极的配合作用,从而提高所有部门的综合运转效率。但是就现阶段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开展的现状来看,似乎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
(一)人才资源的稀缺
就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开展来说,是建立在一系列计算机技术之上的。在传统的医疗专业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既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同时又兼顾到医院信息管理知识方面的专业少之又少,当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朝着数字化方向迈进时,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才资源供应不足。数字化管理方式是基于计算机基础上对整个医院综合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和重新组合,从而提高医院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效率,而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依靠计算机来完成,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整个档案管理系统也会面临管理的危机,因此在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进程中,对人才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硬件设施的完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人才资源的缺乏之外,另外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硬件设施的配备。
(三)重视程度不足
就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进程来说,不仅是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背景下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医院提高自身运转效率与管理水平的必然措施,更是医院档案管理应对社会发展潮流面临的必然趋势。但是就现阶段某些医院或者医疗机构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进程来看,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程度,甚至有的医院在数字化管理进程中只是盲目跟风,没有对管理质量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推进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文的相关论述,我们已经清楚的了解到,在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中,人才资源、硬件设施配置以及重视程度、投入力度等多个要素的重要作用,那么在具体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推进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进度呢?
(一)管理人员专业化培养的有效进行
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开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支撑整个数字系统的有效运转,因此针对现阶段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开展进程的现状,医院应加大在人才资源管理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对高级管理人才的专业培训。医院在对人才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兼顾职业素质培训和技能技术培训,并且还应大量吸收一些新进的管理人才和熟知法律法规的综合型人才,争取对传统的人才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发挥出人力资源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进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二)管理制度的有效制定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中,除了对人才进行系统专业的素质和技能培训,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出管理制度对于具体管理流程的重要规范作用。就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工作的开展来说,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流程和步骤,每一环节工作完成的效率和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下一环节,因此,医院在进行管理制度调整的过程中,应结合数字化管理方式的具体特点,以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为制度制定的宗旨,以规范化的操作方式来保证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硬件设施建设
出了上文中提到的几点有效措施之外,在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进程中,还应加大在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就数字化管理模式来说,主要的载体是计算机。所有程序的运作,都是由系统软件作为支撑运行的,因此,在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开展的过程中,医院还应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推进,数字化是现阶段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进程中面临的必然趋势。要想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的开展,人才资源储备和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途径;除此之外,制度建设的跟进也是完善数字化发展模式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建平.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探讨[J].兰台内外,2012,06:32.
[2]沈燕.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3,09:173+175.
关键词 数字化图书馆 趋势 网络化 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
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图书馆已成为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名词。印度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于1931年提出的理论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仍然有着借鉴价值。信息的产生是为了利用每一比特的信息,都应该有它的用户。每个用户都应该拥有大量的信息;节省用户的时间信息网络化,将会是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目标。
将来的信息技术主宰一切,作为图书馆员应该把握住信息技术的车轮。传统图书馆受到严峻挑战的日子已经到来了。
数字图书馆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环境,向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网络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不断进步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美国、欧洲、日本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图书馆正致力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
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已经起步。国家文化部提出了“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即“金图工程”。该工程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把我国的国家图书馆、省、市、县级图书馆连接起来,将其丰富的文献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与国内外信息网络互联,共享信息资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相继进行了数字化(或电子化)图书馆的建设。当前,国内图书馆迫切希望在文献数据库建设方面能够赶上发达国家图书馆,绝大部分图书馆在自动化发展过程中,都同时建立馆藏书日数据库、报刊数据库、馆藏学术论文数据库和古籍文献数据库等。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省市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学院图书馆的馆藏数据库已具规模。同时,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也在筹建全国性的书目、学术论文篇目和古籍文献数据库,以及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由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国际互联网上也会有中国图书馆建立的大型文献数据库。但是,我们同时看到国内图书馆重复建设书目和报刊数据库的倾向已见端倪。
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技术
(一)文献数字化建设。
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一般包括书目数据库建设、特色文献数字化和数字化文献采集等工作。
书目数据库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多数馆的书目数据库质量不高,主要问题是离CNMARC规范要求有距离,缺乏主题标引,回溯年限较短,期刊数据库建设更是滞后。目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关键问题是建立全国性或地区性的统一编目中心。只有建立编目中心,才能真正建设规范、权威的书目数据库,共享书目资源并逐步向网上编目过渡。
(二)数字化文献的采集。
数字化文献的采集应包括电子出版物的采购和网上资源使用权的获取。获取数字化资源的网上使用权,虽然费用低于购买,但需支付网络通讯费用,而且目前网络的传输速度很慢,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较低。因而,对于使用频率高的数字化文献以购买或租用为主,如GABI数据库光盘,使用频率很高,购买或租用后在校园网上或单机运行,使用效益较高。对于使用频率低的数字化文献,以获取网上使用权为主,如对使用频率较低的一些国外数字化全文期刊,通过网上获取个别文章全文,比订购期刊的费用要低得多。
(三)光盘网络技术。
校园网建设得到了高校领导的普遍重视,多数学校已完成或即将完成建网。光盘数据库的品种越来越多。这两个条件使得许多图书馆都有必要配置光盘塔,以便于校园网用户共享光盘信息。光盘上校园网比较简单,目前市售的许多光盘塔能支持TCP/IY协议,内置光盘服务器,能方便地实现光盘上网。需要注意的是遵守所购或租用光盘数据库的版权。
三、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建议
(一)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二)人力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具备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知识,即是复合型的人才。
(三)组织模式创新是图书馆数早化建设的保证。
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个体的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我觉得应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图书馆的工作部门,即:(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2)自然科学部门。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3 )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另外,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
(四)改善硬件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我院图书馆正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全院师生访问馆藏、网上资源的需求。
(五)数字化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量力而行,因需制宜。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不应搞“小而全”、“大而会”,应有自己的馆藏特色,不必人为地重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原则取向是:因“需”制宜,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特色鲜明,互联互动网络资源共享.要从我院办学特色及用户需求等因素出发,量力而行,使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和硬件条件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中真正发挥作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作者:电子工程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参考文献:
[1] 叶鹰. 图书馆网络系统建设和集成系统选择.大学图书馆学报 , 1998,(02)
[2]杨子伍. 新建图书馆中计算机网络的布线问题.大学图书馆学报 , 1998,(05)
1数字化时代的电视广告将出现设计、制作与创意的飞跃
数字化是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昭示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融合已经改变了我们所在的世界。因此,电视广告作为一种以电视媒体为展示手段的广告,其核心追求是广告的视觉、听觉与感觉的结合,所以其必然要融入数字化的大潮中,并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具体来说,用数字化的手段对传统的广告设计、制作与创意进行革新,能够带动未来电视广告在形式、内容、渠道方面的多元化进步,从而满足受众、电视媒体与广告主三方的核心诉求。借助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未来的电视广告会更具创意,更具吸引力,不仅可以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而且必然带动广告行业的变革。
例如,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电视广告,其背景、故事与情节大都在现实的场景中发生,其制作手法多与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类似。也就是说,现在的广告虽然运用了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但是广告的形式仍然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展望未来,将数字化技术手段更全面地引入到广告设计与制作中,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可以创设出难以尽述的场景、情境与氛围,从而搭建出最理想的广告环境,满足更多受众的需求,也为广告主提供了最大的宣传效应。所以,数字化时代的电视广告虽然发展趋势已经显现,但是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可以肯定的是,数字化的电视广告会更加精彩,更具技术与人文含量,这也是广大受众热切期盼的。
2数字化的电视广告将变革投送路径,增添广告的“情感”
电视广告不是冷冰冰的影像片,而是应该成为一种广告主、电视媒介与受众互动、交流的方式。只有充满温情和力量的广告,才能真正打动人心,也才能真正取得更好的宣传、营销效果。因此,对于数字化时代的电视广告来说,千方百计地增加广告的“人性光辉”与“情感热度”,是未来电视广告能够成功的关键。首先,基于数字化的电视广告未来的投送路径和驱导必然出现革命性的变革,即未来电视广告的播放不仅仅在电视机上面完成,而且可以对接计算机、智能手机甚至平板电脑,真正实现数字化广告一体化。其次,未来的数字化电视广告将透过科技的理论折射出人性、情感与美学的气质,从而为广告主更好地吸引受众、传递广告信息提供更宽阔的通道。由于我们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任何电视广告都必须透过数字化手段与网络连接才能取得更好的宣传和营销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广告内容“求精,求人性化”的基本原因。好的广告不仅需要对数字化技术手段炉火纯青的运用,更需要对真情实感与完美人性理念的挥洒。所以,将技术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是数字化时代电视广告发展的本质诉求,也是不可偏废的重要精神。失去了情感与人性化的理念,再好的数字化技术都难以支撑起优秀的电视广告。所以,以投送路径和渠道变化为载体的数字化广告发展的未来发展,很值得我们的期待。
3数字化电视广告资源将重新被调节、配置,引发电视广告的革新
未来的数字化电视广告的重要载体就是数字电视的推广与普及,这也是数字化技术的产物。基于此,海量的数字化电视广告资源将呈现出杂乱、堆积的状态,而随着广告市场和产业的成熟,电视广告资源必将被盘活,也必然引发一次重大的资源调节和配置。数字技术将使我国电视媒介的技术形态、经营形态、经营理念和经营业务发生根本变化,从而将使我国电视广告资源得到重新盘活。
首先,电视广告类型将发生变化。除了传统的电视广告外,将出现新的广告形式,诸如互动广告、多媒体广告信息等等,这是在传统电视上不存在的。其次,电视机广告的获利方式将发生变化。例如,传统的电视广告仍然可以在免费频道播出,获利方式仍然为广告主的广告费。而互动广告、多媒体广告信息等新的广告形式除了广告主的广告费外,还可以通过受众的收视费获利。当然,这里的广告必须真正符合受众的需求。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电视广告正在经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主导这场变革的核心力量就是科学技术,具体来说就是数字化技术。由于数字化技术在电视广告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电视广告全方位的变革,从而引发了电视广告属性的某些变化,这也是我们的期待点之一。总之,基于数字化的未来电视广告,将更快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也将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我们所在的世界。参考文献:
1 机械设计的数字化技术发展对汽车设计行业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信息传播速度和领域的提升和扩展,各国在汽车机械设计技术方面的交流己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互联网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网络为基础,在现代管理理论支撑下,根据全新的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真正达到和实现计算结果最优化,己经成为汽车制造和研发中的新的规则。其中,数字化成为当前机械设计的核心特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机械设计进行之前,利用电子计算机的专业软件的绘制功能,计算机系统能够在实体的设计模型制作之前,利用电脑的3D技术,以汽车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的全部生产环节,进行与每一个环节相对应的数字设计工作,即我们在工程技术领域所说的建模。首先,利用计算机技术的汽车整体设计,或某一个机器部件、机组部分进行数字化的信息模拟,随后,根据数字化模拟的成果,对汽车的整个研发产品在从生产到使用的全部周期,进行所谓的汽车生命全程模拟和跟踪。这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和演练的过程,会省去研发和设计中的实际制造费用,也为现实的汽车机械设计和制造的过程提供参考和意见,具有经济效益和技术支持的作用。
2 机械设计的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好处
可以说,积极有效地利用数字化设计技术,对汽车技术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各个环节,数字化技术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可以使汽车技术研发的全过程系统化。以往,在机械设计领域,系统工程学是依托信息学、控制论、统筹管理等科学方法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为解决工程问题提供最优化设计及控制的科学。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机械工程研发中的系统化开发与监测的问题。一部汽车在设计和研发过程中会经历几百个环节,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统计和管理相关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利用。其次,数字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更好地实现汽车生产和研发的精英化。发达国家的品牌汽车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一直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其在性能和外观造型的优势,能够非常好地满足我国新起步的精英阶层的心理需求和工作需求。因此,数字化技术的加入可以提升我国汽车制造的精英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提升汽车的J睦能和美观等方面的水准。
关键词:纸媒数字化;战略转型;云报纸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3-0047-02
一、引 言
报纸乃至整个纸质媒介会走向消亡吗?自从互联网的兴起、电子书的流行、数字出版的蓬勃发展开始,这就成为了人们日益争论和关注的焦点。从众多的相关论文来看,一部分观点是集中在了信息载体的变迁上,因为纸媒的最基本特征就在于其信息的载体为印刷品,一旦其信息可以能够以更为先进和方便的载体表现出来,纸媒就必将面临时效性降低、销量下降等危机。不过从手机报到微博再到互联网技术下的内容APP化,我们可以发现,长期而言,高质量的新闻内容还是最重要的。而报纸、杂志这样的平面媒体所要做的就是,顺应潮流、做好内容,以不变应万变[1]。
新传播时代,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传统纸媒也必须转型。因此,除了内容和形式的编排之外,纸媒还需要进行创新性的拓展和延伸。在这种大背景下,用于计算机、随后又用于广电发展的“云”概念,也出现在了纸媒中。
二、我国报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及困惑
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出版产物如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等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消费理念,传统纸媒面临着重大冲击。在数字出版被认定为21世纪媒体发展的新趋势之际,报业纷纷面临数字化转型考验。
大势所趋之下,数字化报纸网站大行其道,但其实对于数字化转型的目的、盈利模式、前景预测等各个方面大多准备不足,大多数报社属于被动转型,没有将数字化同报业的核心利益相挂钩,甚至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国内大部分报业的转型雷声大,雨点小,投入多,收益少。只是将报纸数字化的网站,想在海量信息的互联网中占有一席之地、分一份蛋糕,比在传统报业中竞争还要难得多[2]。
总体来说,国内报纸的网站建设除了强大的宣传功能外,盈利模式依然不够明确和完善,仅仅是报纸的同步数字化远远不足以在信息繁杂的虚拟世界中生存。当然,数字化转型为报业所提供的巨大机遇和动力是不容忽视的。
数字化转型初期,“内容为王”和“渠道为王”产生了对立,对数字出版认知上不健全。一方面,坚持内容为王的报社认为信息载体只是末端,自身内容做好了,纸媒影响力大了,转型之后必然可以吸引到大批忠实读者。但事与愿违,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品牌排名中几乎没有重合,从原因分析,可能是由于两种媒体品牌的价值体系不同,评判标准不同,产生过程不同,因此难以延伸,忽略了网络用户的实际需求、行为特点和消费习惯,导致无法有效地吸引到受众。另一方面,看重网络渠道的报社可能会盲目跟进,去模仿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形式和内容,反而丧失了自身的内容优势,得不偿失。
对报业的数字化转型产生影响的还有渐渐有进展的三网融合。如果说新媒体的出现对报业和广电业都产生了巨大冲击,那么三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却使广电行业获得了发展的良机,而进一步压缩了纸媒的生存空间。尽管目前对于“三网融合”应以内容为主还是以渠道为主,广电系统和电信系统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不同的融合方案,但对报纸而言,面临的却同“邮发合一”时代一样的尴尬:基本丧失对发行渠道的主导权[3]。三网融合带来的是受众需求的大变化,不太会像以往那样对报纸进行精读。要知道,连博客也是为了受众需求变为微博,适应读者阅读习惯和需求至关重要。
报业想要在数字化转型中突围,首先要坚持的便是新闻性。也就是说,虽然报纸受到区域性限制,但正因如此,更要回归自身,打造新闻特色和地方特色,为进一步的技术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网络信息的传播和整合方面,首先要发挥信息的过滤和整合功能,使手中能够获得非同寻常的信息;另外,当前报业的数字化过于依赖云出版平台,例如方正阿帕比和中国知网,报社自身对信息的数字化整合较差,独立数字化营销能力不足,如此看来,云报纸概念的提出无疑是很好的发展方向。
三、数字化浪潮下《京华时报》的第一个十年
在第一个十年面对数字化浪潮和“报纸消亡论”时,《京华日报》的战略转型还是集中在了纸媒载体本身。首先其强调了相对于网络媒体纸媒在内容创新上可发挥的优势,提升内容质量,加强内容整合;而在拓展市场份额方面,虽然当时中国报业的实际收入呈现负增长趋势,但是《京华时报》依然采取进攻策略以扩大声场份额;另外,其在售价、广告、文化推广、延伸产业链等方面也是全面创新,使其影响力和公信力既在读者群体中得到认可,又在广告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虽说如此,发展数字媒体确也是不能回避的话题。像大部分纸媒那样,其采取基本的“一报一网”模式。而在数字化战略转型方面,《京华日报》社长吴海民表示,要着重培养在网络时代的复合型的人才,这也是《京华时报》第二个十年乃至更长远发展的人才资源积累不可缺少的部分。
四、《京华时报》云报纸的开拓
2012年5月17日,京华云报纸全球首发,标志着京华时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云报纸”简而言之,就是京华时报将有前后两个终端,前端是传统形态的报纸,后端则架在“云”上,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满足用户对新闻资讯的延伸[4]。
这是纸媒具有开拓意义的一步,初步实现了纸媒同数字识别技术的结合。而除了新闻内容外,京华时报云报纸同时也可以实现电子交易、网络游戏的下载等功能。只要装上特定的客户端,用手机一拍,经过后端平台的编辑和整合,便可以看到相关信息、链接和视频等。京华日报的这一创新举措正是“内容为王”和“渠道为王”统一的良好尝试。
与此同时,云报纸的开拓也必将带来生产方式、整合方式、营销方式等一系列的转型。首先,在自身定位方面,京华时报将不再是“一报一网”的简单组合,而会成为一份平台型的报纸,深度报道不会再成为报纸发展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反而详尽而全面的咨询讯息成为关键,因为只需一拍,相关信息就会尽收眼底;其次,内容的生产与整合方式发生转变,前后两个终端各司其职,更为关键的便是进一步探求如何很好的实现两个终端的无缝连接;再次,商业模式也需要发生改变,如何处理好发行量、广告收入等同云报纸内容生产的关系,成为京华日报短期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很显然,在面对第二个十年伊始,《京华时报》坚定地采取了技术转型。当然,这也是由于在第一个十年中,《京华时报》坚持实行了进攻战略,成功夺取了大片市场份额,并在读者心中树立了权威性和好印象,为其进一步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技术转型同时也离不开相关行业的支持,《京华时报》便选择了和联通的相关合作。虽然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如果读者真的可以完全通过京华时报云报纸实现商业互动,那么无疑这将是一种引领未来的商业模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拍摄过程会产生相应的流量,而且软件的系统要求也提醒着我们,云报纸的商业模式不能急功近利,需静待良机。
在2012年的首届京交会上,《京华日报》参展5天,至少发出去15000份报纸,在公众开放日更是两小时内5000份变一扫而光。可以预见的是,当前云报纸的发展是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的,如何根据合理的预测来构建市场成为主题。技术的增长和传播是飞速的,《京华时报》作为先驱无疑在云出版市场占得先机。但现阶段技术的深化和模式的思索还是重点,毕竟《京华时报》目前所提供的云搜索范围不广,应用版以推荐和介绍目前智能手机平台上的软件、游戏及服务为主要内容。要想保持长久竞争力,当前品牌建设仍是重点。
五、云报纸的探析及思索
很显然,云报纸并不等同于纸媒的数字出版,而更像是数字出版的一种趋向,其本身具有极大的变革意义。前车之鉴,报网融合并不能挽救报纸的颓势。报纸在最初拥抱网络媒体时,趋之若鹜地想借网络“推广自己的品牌”,然而最终发现,互联网已经消灭了所有报纸的品牌[4]。 无疑,单纯的新闻专业主义和简单的报纸网络复制是片面的。
业界对于云报纸的前景也是一致看好,因为云报纸以原报纸为依托,同时将互联网带入,通过终端和云计算,为原报纸实现巨大的增值,且其所需的增值代价较低。的确,技术的介入扰乱了平静的媒介环境,改变了技术人员一直处在辅助地位的局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媒介从业人员的边缘化,这需要我们去遵循技术这个规则,并发挥平台中专业素养的巨大优势。
随着京华时报云报纸的诞生,会在未来引领这种云阅读的潮流吗?传统媒介的确在探讨自身出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但是,毋庸置疑,电子阅读将成为主流。当然,云报纸的发展依然面对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做终端软件下载的,接下来如何把传统纸媒的广告商导入进来?如何跟其他门户网站的客户端竞争?“云报纸”虽然形式上有所创新,在商业模式上也创意性地和电商平台、付费下载结合,但读者体验受制于纸质报纸发行量,没有报纸你如何拍照[5]?另外,需要明确一点的是,虽然当前有政府的政策保护,但是却不能去完全依赖这些政策,否则一但失去保护,没有改变的行业就会被技术的浪潮摧毁。传统媒体的技术改革必须一直向前推进。
数字化浪潮和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纸媒无法避免同新媒体和全媒体的竞争,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完成华丽的翻身迫在眉睫。此时的纸媒必须明确自身定位、读者需求、传播渠道和商业模式。然而当前的纸媒数字化大多流于形式,数字化转型不但没有成为抢占市场的有力武器,反而成为报社的一个额外开支负担,内容生产上也出现被渠道化,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而京华时报云报纸的诞生却提供了一条纸媒的改革创新之路。目前,云报纸的技术完善和商业模式依然是重点,终端的平台建设至关重要。无论如何,云报纸是纸媒拓展的重大尝试,是数字化时代纸媒十字路口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 吕择.平面媒体的十字路口[J].今日科苑,2012(4).
[2] 徐伟.数字化:如何给报业一个未来[J].青年记者,2008(24).
[3] 沈天舒.“三网融合”下的报业突围[J].编辑之友, 2010(8).
关键词:温州;数字化学习社区;学习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66-03
教育部2012年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到2020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任务,提出了“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面向全社会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建设便捷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的战略目标。其中提到的“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环境”即为数字化学习社区。温州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结合温州社区教育发展要求,以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为目标,构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策略体系。
一、数字化学习社区内涵
数字化学习社区,是指能够在社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学习方式,开展社区教育学习的新型社区。[1]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有利于加快社区教育信息化进程,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最大化地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2]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建设创新了社区教育方式,深化了社区教育内涵,提升了社区教育品质,展现了社区教育未来发展的走向,也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的时代特征。[3]
温州市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开始于2011年,以筹建“温州学习网”(原名温州学习在线)为标志。温州学习网的建设是温州市贯彻国家教育部重要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温州广播电视大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通为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提供了基础保障,为温州优质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相关政策保障有待于完善
政策指导可以帮助受众理解社会形势,认清数字化学习社区理念,找到自身发展方向,必须完善相关政策。国家方面,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和管理工作者,出台了《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基本标准》、《关于推进全国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意见》,都已使用多年,基本成型。而温州数字化学习社区刚刚起步,除一些活动开展文件之外,还未出台实质性保障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政策,然而良好的发展必须依赖政府的政策引导,所以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是当务之急。
2.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相关政策经费保障体制有待加强
数字化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数字化学习平台及资源的建设需要得到经济保障。作为“2012年温州市十大民生项目”之一的温州学习网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现每年投入约100万专项资金作为维护、推广经费,而除温州市政府外,各县(市、区)政府并未给予相关资金经费支持,各社区学院(学校、分校)社区教育经费中也未建立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专项经费,温州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属于市政府经费支持“一枝独秀”的现状,不利于数字化学习长期稳定发展。
3.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发展不均衡
温州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工作迅速发展,体现出一种整体向前的趋势。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学习理念等方面的差距,出现了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发展不均衡的状态。2013年温州市数字化学习先行区评比中,有6个(共10个)获奖单位来自经济较发达市区。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多为边远县(市、区),如洞头县、泰顺县等,经调研和访谈,归因如下:首先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工作未能引起重视,不能够得到职能单位、社区学校的各种服务支持;其次该辖区社区居民对数字化学习认识不够深刻,缺乏数字化学习理念;第三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社区学校缺乏可供数字化学习的硬件条件,例如计算机、网络等,这些问题导致某些地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相关工作发展缓慢。
4.数字化学习平台资源建设不能满足PIS普遍适用性要求
中国早已步入一个E化的时代,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正在实现对传统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变革以及对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技术的颠覆。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是使数字化学习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温州学习网的建设初期,平台资源采取统一购买的方式,质量得不到保证,有些资源缺乏时效性、不适合网络学习、无针对性,这样的资源难以满足人们在学习上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PIS(Pervasive Intelligent and Service)普遍适用的智能服务要求。[4]
5.社区居民数字化学习的认识程度不高
经过对温州学习网的使用情况调研后发现,资源平台被利用率不高,主要表现在78%左右的学习网用户“个人空间”(包含学习计划、学习日志、讨论、朋友圈)没有相关学习记录。数字化学习的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不同,在数字化学习中,学习者利用数字化平台、资源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共享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学习网注册用户个人学分都普遍较高,但是“个人空间”空白,学习者只是做到收集、探究、发现知识,而未能做到创造、共享知识,没有到达数字化学习的最终目的。在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知晓度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对数字化学习的认识程度。
三、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策略初探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全国创建数字化学习先行区评估标准》中,提出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领导与管理、环境与条件、应用与服务、成功与效益。四个一级指标又分为B1领导重视、B2机构健全、B3制度落实、B4发展规划、B5设备设施、B6网络平台、B7学习资源、B8推广应用、B9支持服务、B10学习绩效、B11运行机制等11个二级指标。以此评估指标为指向,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论、教育公平理论、教育开放与开放教育说、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学理论为理论支撑,结合温州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现状及问题,提出以下几个策略:
1.落实数字化学习社区相关制度保障
(1)落实经费保障,保证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稳定、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将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经费列入政府教育经费运算,地方财政应当为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原因之一平台的建设与完善需要持续经费支持。数字化学习社区多以网络平台为建设基础,网络平台需要技术人员或者技术公司给予专业的维护,同时网络平台需要进行资源的更新,保持新鲜度,这些皆需持续的经费支持。原因之二数字化学习社区硬件环境建设需要经费保障。数字化学习与普通社区教育的明显区别在于学习资源形式、载体不同,主要体现在学习资源形式大部分为多媒体学习资源,以视频、电子书等为主,这就需要有相关载体承担知识传播媒介的作用,例如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社区学校等可供居民进行数字化学习的场所需配套所需相关设备,保证居民数字化学习硬件环境建设。原因之三鼓励先进,调动社区学校、社区居民开展数字化学习的积极性,应设置优秀数字化学习社区、居民奖励制度,给予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这也需要经费保障。
(2)落实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保证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高质发展。每个社区应保证有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管理和师资队伍,其中至少保证一名人员专项负责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
(3)落实督导评估和表彰奖励机制,体现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把各地区数字化学习社区教育发展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和中职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建立实施社区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将地区数字化学习社区教育发展情况作为督政、督学的重要内容。
2.建立科学数字化学习社区评定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表征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5]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评定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管理者综合了解数字化社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有利于建立和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管理水平以及综合能力。总体来说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指标具有判断、预测、导向和管理的作用。
3.加强队伍建设,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数字化学习社区教育工作队伍是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有效保证。在人员方面,各个社区学校应至少配备一个数字化学习相关工作的专职人员,主要负责工作开展、居民数字化学习培训与指导等工作。结合上级有关社区教育工作部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理论与管理实务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工作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4.提高网络学习平台的资源质量与管理水平
(1)建设学习资源,应以需求为导向
现今,数字化学习网络平台百家争鸣,学习资源更是纷繁复杂,什么样的资源才能吸引学习者长期进行学习,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指出,制作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首要原则为“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有需求的教育才是有价值的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在建立或者采购资源时,首先考虑该学习资源是否是当地居民所需要的。
(2)建立数字化学习积分管理办法
学习管理办法是规范社区居民网上学习的基本依据,而学习积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学习积分是指学习者完成数字化学习相应内容,经学习过程量化考核从而反映个人学习成果情况的分值。经过国内外特色案例证明,学习积分能以数字形式反应学习者学习情况,方便其自身以及管理者观察各个课程完成情况等;学习积分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整个地区的学习效率与成绩。
5.加强宣传,提高各县市区居民数字化学习意识
与传统学习中有教学者进行指导不同,数字化学习的坚持更需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宣传中过程中,应注重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采取一对多的宣传方式,提高温州学习网的公众知晓度,使更多社区居民认识、参与到数字化学习中来,然后采取一对一、以活动为抓手的推广策略,进一步加强居民的数字化学习意识,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四、温州市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初见成效
温州市将温州学习网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自2011年起,开始了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经过五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体验,并初见成效,主要践行方法及成果如下。
1.制定数字化学习相关考核标准
将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考核纳入温州市教育局对各县(市、区)教育局社区教育的考核办法中。以2014年为例,在《关于印发2014年温州市社区教育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温教职〔2014〕33号)文件中,数字化学习建设项目占总分值的18%。
2.制定数字化学习社区评估标准
起草《温州市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评估标准(试行)》,并被温州市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采纳,用于温州市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的评选。现已在全市评选出20所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
3.加强数字化学习指导师队伍建设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强数字化社区教育管理、师资、后备队伍的建设,加速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知识而又有丰富社区教育实践经验的学习型数字化社区团队。市本级有12人获得“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教育人才认证专业教师证书”,全市有328人获得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教育专业证书”,这为街道(乡镇)社区学校培训了大批专业的数字化学习指导师,为数字化学习在城乡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4.制作有需求的高质量资源
自建数字化学习资源,迎合市民的学习需求,激发市民的学习热情。基于温州300万新居民的基本情况,温州学习网与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温州电视台等合作,制作一批高质量的“温州大讲堂”、“学说温州话”等网络课程,满足了新居民了解温州民生民俗、快速融入温州的需求。
5.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数字化学习意识
一是采取发放学习卡(一对多)的宣传方式进行初期宣传,首次向全市141所等级社区学校发放28.2万学习卡,在两个月时间内,温州学习网注册用户由2200人增加到6.8万,日平均访问量达12530人次。二是组建数字化学习宣传队,进行一对一宣传。组织“送数字化学习资源下社区”活动,形成一支数字化学习先进分子队伍,加强这类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能力建设,不断扩大学习载体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三是以主题活动为抓手,扩大数字化学习的覆盖面。举办“数字化学习先进个人评选”等活动,对于评选上的个人给予市教育局颁发的荣誉证书以及物质奖励作为激励促进居民数字化学习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宋亦芳.社区数字化学习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吴遵民.论“学习社会”与“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实践之异同[J].教育发展研究,2011(23).
[3]徐金雷.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现状及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 2013(1):67.
[4]郑占文.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理论支撑和社会基础[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校报,2009,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