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幼儿的教育建议范文

对幼儿的教育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幼儿的教育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幼儿的教育建议

第1篇:对幼儿的教育建议范文

幼儿教师培训问题 建议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各级加大了对在职幼儿教师地培训。为了课题研究,我们听了一些幼儿教师培训的示范课、比武课(下称”两课”)。

一、问题

问题1:“两课”的教室会议室化、手段贵族化,城市非公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都不可模仿。

“两课”绝大多数是选择在富丽堂皇的会议室进行。教学手段都是用多媒体电脑和投影仪,甚至一堂课同时用放图片、放视频两台投影仪,两个大屏幕。生动热闹得不仅上课的幼儿应接不暇,就连观摩者也自叹奢华过头了。

问题2:“两课”的教学形式是过去小学生上课的缩影

参与“两课”的少量幼儿都是在幼儿园中相关班中挑选出来的,上“两课”时都是一字排开安静的坐成一排。跟教师看大屏幕、听多媒体声音。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要么要求举手后才能回答;要么搞一些教师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喜不喜欢”“想不想要”“想不想玩”,学生答“是”“对”“好”“喜欢”“要”“玩”等随意问答,高声地一问一答显得课堂师生互动热情高。

问题3:教师包揽编、导、演三个角色,课堂上始终由教师尽情地演、讲“两课”的内容都是教师根据参赛的要求按照成人思维从教材、图书、网络等媒体上找来的音乐、图片、电影片段等素材。大多是幼儿没有感性认识的。如一堂“了不起的中国人”的课。教师用多种教学手段讲授了中国历史伟人9名,科学家2名,艺术家3名,明星4名,中国航天员2人,还有雷锋等道德模范人物。但下课前提问“谁是你心中最了不起的中国人”,只有个别幼儿小声说“孙悟空”。

问题4: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如战场——伤员抬下去。

有一堂“打擂台”的课,内容是两个幼儿“斗鸡”(两个幼儿各自抱起一条腿,单腿跳动着相撞,双脚落地者为输)。其中有一位幼儿在斗鸡中倒在地上不起来了。教师没有安慰鼓励,只说“你为什么不注意安全呢,请×老师带下去”。协助上课的×老师把倒在地上的幼儿抱了下去。离开比武课会议室后该小孩大哭不止。其实该小孩没有大的伤痛、只是希望教师安慰、鼓励罢了。

问题5:“两课”传授知识欠缺准确。

某市幼儿教师“国培”班结束时到省城某大型幼儿教育集团请来专家上示范课。内容是:双休日到肯德基店吃东西。课堂设在一个大会堂的舞台上,台上用课桌贴上红纸写着“肯德基店、商店、玩具店、公园、中国人民银行……”。过程是:幼儿在家长(教师扮)带领下先到“中国人民银行”取钱,后去公园、商场,最后去肯德基店吃鸡腿。第一步到“中国人民银行”取钱就是不准确的。当前,中国人民银行是货币的管理部门,公民在这里是取不到钱的,只能到商业银行取钱。

二、原因分析

1.相关人员缺乏对“两课”的先期实验和调研,为了“两课”而上课

“两课”教师为了获得好评,把教育目标拔高、教学内容加深、教学方法成人化,不知不觉中使“两课”“旧小学化”(把过去小学以教师为主体、灌输知识为主要内容、学生为客体被动接收知识的现象称“旧小学化”)了。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行为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大到教育的发展战略,小到课堂教学改革都要在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两课”的当事者在准备时欠缺对观摩者的研究分析;欠缺充分调查她们所在幼儿园的现状和当前教学中所需所求;欠缺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形式、手段。导致“两课”欠缺可观摩性,一味讲求比赛而脱离实际。

“两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在一边观摩者回到自己的幼儿园后模仿“两课”的样式做,以此推进幼儿教学改革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2.与组织者的引导有关

组织者为了“两课”显得有水平、够先进、上层次,都找当地最好的场所(会议室),租借最先进的设备,选最好的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问题的出现。

当前大多数的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园没有象样的会议室,没有多媒体电脑,更没有大屏幕的投影仪等设备。能配备电视机和影碟机就是很不错的幼儿园了。如果上课都要有会议室的环境、多台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工具,那绝大多数的幼儿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根本就没有了模仿“两课”心意。花大量人、物、财主办的“两课”成为了“花瓶”,欠缺示范性、观摩性。

3.实施者欠缺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

《纲要》中要求教师充分尊重、爱护幼儿,以幼儿为主体,时刻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帮助每一个幼儿进行积极有效地学习。

面对幼儿摔倒,由于是比武课,老师急于要解决比武问题,导致态度生硬,欠缺关爱而把幼儿抱出了课堂,虽合情但不合理,也显现出教师处理突发事件欠缺给观摩者的示范。

4.“两课”标准欠缺实用性

据了解,多数的“两课”事前设定了相关的评比标准,聘请了相关的专家做评委。评审的内容、条款没有顾及国情民情和大多数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的现状,促使上述问题的出现。为此提如下建议

三、建议

主管部门组织的“两课”在设置评审标准时对软件、硬件方面都要明确的要求,要尽力接近当前当地幼儿园的现状。

要选择整班幼儿参加“两课”,关注每一个幼儿,把参加活动的幼儿数量作为评估的标准之一。

我们推荐美国哈佛大学伯顿提出的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十个要点作为“两课”优劣评审的主要依据。

幼儿教师要学会借“题”发挥,把偶然性和意外情况当作是一个教育契机。如前述“打擂台”课,在设计教案时就考虑到“斗鸡”可能使幼儿摔倒,就设计好处置的预案。这才能成为“两课”。

幼儿园要以培养幼儿各种行为习惯为主,少传授幼儿没有感性认识的知识。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参考文献:

[1]我的教育探索——顾明远教育论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667.

第2篇:对幼儿的教育建议范文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主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导师。长春市民办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幼儿入学准备和农村儿童发展。曾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

任何行业标准的出台都是以缩小差异性、提高一致性为基本出发点的。但是,提高一致性又必须以充分考虑差异性为前提。在这个意义上讲,行业“标准”不是单纯追求提高一致性,而应是普遍性与差异性充分协调、辩证统一的结果。

就国家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而言,在我国目前幼儿教师数量总体上还无法满足普及学前教育目标的大背景下,标准的基本功能定位并不是提高准入门槛,把不符合标准的在岗幼儿教师逐出学前教育机构,而是应该提高对幼儿教育质量观的统一认识,为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指引方向。

因此,在国家幼儿教师标准研制过程中,有必要充分考虑城市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的差异、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差异、先进幼儿园与薄弱幼儿园的差异。只有在充分考虑上述差异的基础上,才能使标准具有更强的普适性。

一、城乡幼儿园教师状况的差异及其对资格准入问题的启示

从农村幼儿园的数量上看,根据2009年国家教育统计公报,当前我国城市、县城、农村的幼儿园数量分别为33 496所、38 347所、66 366所,可见农村幼儿园数量占据半壁江山。此外,由于城市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已经高达90%以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从目前的50.9%提高到2020年的70%)的任务重心必将是在农村,农村幼儿园数量还将有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是标准研制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的群体。

从目前农村幼儿园教师构成状况来看,在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中的教师主要以公办小学教师为主体;在农村民办幼儿园中主要是以不具备幼师学历的临时聘用教师(多数具中学文凭)为主体;在公办的乡镇中心幼儿园中主要是以具备幼师学历的幼儿教师为主体。从数量上看,前两种的比例较大,而第三种的比例很小。

从未来几年可预见的趋势上看,由于我国幼师毕业生目前在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他们的择业目标主要是城市公办幼儿园或城市的高、中档次的民办幼儿园,难以满足农村幼儿园对专业师资的日益增长的需求。鉴于以上原因,国家幼儿教师标准不宜与幼儿教师职业准入资格问题联系在一起,否则将导致农村幼儿园师资更为严重的短缺。

从国外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经验来看,英国模式倾向于将教师专业标准与资格准入问题挂钩,而美国模式倾向于将教师专业标准与资格准入问题分离。

从我国广大农村幼儿园的现状来看,有两种可选择的解决方案。一是过渡期模式,政府设置一定年限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要求非幼师学历的幼儿园在岗教师通过进修获取相应的资格,过渡期后要求符合国家幼儿标准的教师才有准入资格。这种解决方案的缺点在于,鉴于我国目前的幼师培养规模有限以及农村幼儿园(尤其是农村民办幼儿园)对幼师毕业生的吸引力不足,过渡所需的时间可能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二是借鉴美国模式,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主要起到教育培训导向的作用,而不与资格准入问题挂钩。后一种做法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具有更好的可行性。

二、公办与民办幼儿园教师状况的差异及其对专业标准中分级制度的启示

根据2009年国家教育统计公报,当前我国公办、集体办、民办幼儿园的比重分别为19.5%、16%、64.6%,可见民办幼儿园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主要构成部分。

民办幼儿园(尤其是小规模民办园)教师队伍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职业生涯较为短暂,多数教师从事幼教工作10年左右纷纷离职转行。这导致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始终以年轻的新手教师为主体,不利于教师队伍的长期建设。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民办幼儿园教师不像公办园教师那样有着评职晋级的通道,在职业发展上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所以一旦有新的职业选择机会或者由于结婚生子等个人事务,就放弃了原有的职业生涯道路。

如果国家幼儿教师标准能根据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律设计出分级进阶的制度,那么,将有利于改变这一状况。在这方面,澳大利亚的教师专业标准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该专业标准分为4个等级:新手型教师、胜任型教师、成熟型教师、领导型教师,对每个等级教师所需具备的素养有不同的要求。

如果我国制定的幼儿教师标准能设计出相似的分级模式,让民办幼儿园教师看到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的前景,就会有利于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有利于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建议各级政府拿出配套的政策设计,如,尽管民办幼儿园教师难以像公办幼儿园教师那样参加职称评定,但可以由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按照标准中的分级制度为民办幼儿园教师提供专业等级评定。这种做法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教师将来在各个民办幼儿园之间流动时,其自身所具有的等级资格能得到互认;另一方面,民办幼儿园教师在适当时候参加公办幼儿园教师招考时,其等级资格可以作为参考指标。

三、先进与薄弱幼儿园教师素养差异及其对职后培训目标指导的启示

我国目前幼儿园的数量约为13.8万所,这些幼儿园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之间、大中小城市之间、同一城市中的不同规模幼儿园之间都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标准的研制不能仅以发达地区、大城市高端幼儿园的教师发展需求为蓝本,应该兼顾不同层次幼儿园教师的需要。

第3篇:对幼儿的教育建议范文

[关键词]民间艺术教育幼儿教育幼儿发展作用

民间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内容丰富多彩,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民间艺术教育渗透民族文化教育,是一种根基性的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特性与幼儿园课程特征是一致的,感受和创造民间艺术是幼儿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可及的,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熏陶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

民间艺术是激发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文化,需要艺术,民族的精神滋养和文化底蕴的积淀需要从幼儿抓起。民间艺术教育渗透民族文化教育,是一种根基性的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民间艺术教育,可使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民间艺术的风格、形式与社会文化背景,开阔文化视野,增强对民间艺术和民族文化的敏感性,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和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培养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在艺术领域要“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当幼儿还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审美体验时,在艺术活动中却能倾诉出对五彩缤纷的世界的感受。民间艺术之所以能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因为民间艺术品种繁多,五彩缤纷,它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能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它以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三、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对幼儿来说,手是他们认识事物,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幼儿方方面面的发展。幼儿期是幼儿躯体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的最佳时期,孩子的手越巧,脑子就越聪明。民间艺术作品本身和创作过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鼓励幼儿运用民间艺术的技巧和形式,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和情景中进行大胆地尝试和创作,是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

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是进行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透彻的审美理解力和活跃的审美创造力的基础,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情感的重要手段。审美是民间艺术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民间艺术蕴含着创作者对宇宙、自然、人类的种种认识和情感,传递着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教师从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基础和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幼儿感知欣赏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能有效地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拓展幼儿的审美视野,促进幼儿对民间艺术内在美和形式美的逐步认知与内化,并潜移默化地引起幼儿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让幼儿充分体验审美所带来的愉悦和乐趣。

五、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想象的特点是由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特别是幼儿初期,想象没有预先的目的,只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自然而然的想象出某种事物的形象。所以,幼儿生活内容越丰富,得到各类事物的形象越多,就越有助于想象力的发展。民间艺术教育以多种形式为幼儿提供多方面的感知素材、材料、认识作品、理解作品、创造作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幼儿多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让幼儿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与形式,在不断的认识问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另外,民间艺术里体现出的特有的形式美和意境美,能够拓宽幼儿的审美认知领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时,应支持并引导幼儿自主地学习、探究,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民间艺术活动对专心、耐心、细心的要求,能培养幼儿的抗挫性、专注性和坚持性;在参与民间艺术的过程中,幼儿还能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和熏陶,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并学习如何与同伴分工合作、如何进行环境管理和自我管理。

综上所述,实施民间艺术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创造力,而且陶冶了幼儿情操,激发爱国情感,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 楼毕生、屠美如著

第4篇:对幼儿的教育建议范文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幼儿教育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学习和主动构建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建构主义这一理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促进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某个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众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于建构主义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和总结的成果,他们主要包括杜威、维果茨基、加德纳,形成了众多建构主义理论流派,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等。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有各自的主张,但他们在学习理论上却有着共同的观点,即建构主义者都认为学习者是主动地建构他们的认知世界,提高认知功能,而不是通过单向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知识观,是指对知识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观念的综合。它涉及到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知识有哪些形态,知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客观的,但他们更强调,知识主要是由个人主动地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仅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而不是绝对的真理,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不同的个体会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相同的命题进行不同的建构,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主动建构来完成。建构主义知识观引起了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的一系列变革,这一理论使幼儿教育工作者重新考虑如何帮助幼儿主动建构知识,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质疑、探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境中,进行建构意义的学习。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定的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信息加工理论者把人脑当成计算机,把学习看成信息的登陆、存贮、提取的过程;而建构主义者则认为学习是一个交互用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交互作用,即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积极主动地建构,从而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由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环境,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促进的环境,是充满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的环境。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而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不是接受知识的木偶,教师也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教学不是简单的告诉,而是与学生交流、探究以及做出调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的经验基础,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识、新意义的建构。建构主意的教学策略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建构客观世界的意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学习要配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主体之外,而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认知结构。

儿童是通过同化或顺应获得新知识的。同化是通过经验或认知结构实现对感觉资料的吸收。儿童积极主动地同化必须以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结构为基础,因而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为幼儿呈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同化新知识。顺应是儿童借助与新知识或观念的接触,促进已有结构、图式发生改变的过程,或创立足以容纳新接触事物的图,或修正原有结构以容纳新事物的过程。调节是主体在新知识与已有认知水平发生冲突的情境中做出的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调节。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冲突有助于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利用好认知冲突,推动幼儿认知的发展,一方面要了解幼儿已有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的教学、游戏等活动要能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求知的兴趣;另一方面,认知冲突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要符合适度原则,远远高于幼儿原有认知水平的教学和游戏等活动,太难或非幼儿能力所能达到任务或游戏,会使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不利于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精神。因而,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幼儿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认知冲突,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的认知水平。

(二)重视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交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幼儿思维处于感知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只有在与他人或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才能逐步建构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如幼儿只有在对物体的动作中,才能建构物体的轻重等概念。幼儿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真正建构出数理逻辑经验,如为了让幼儿掌握数的抽象意义,可通过让幼儿摆弄石子,时而将距离放大或缩小,时而改变计数方向和次序的过程中,幼儿最终发现总数始终不变,从而获得对事物量关系的认知并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在幼儿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为幼儿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

(三)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同化作用的实现是儿童主动作用的结果。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是以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的。正如皮亚杰所言,“一切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和需要为先决条件”,兴趣实际上不过是同化作用的动力。人们对事物的兴趣和需要诱发认知冲突,教师利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幼儿适度的认知冲突,将幼儿对事物表面的兴趣内化,将幼儿的外部需要转化为内部需要,发展幼儿主动地探索事物的积极性和认知事物的能力。

(四)重视幼儿之间的交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情境就是指为学习者创设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为学习者的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提供一定的情境。协作发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而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会话有助于引发学习者自我反思,从而促进原有认知结构的发展。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语言、情绪、社会性以及认知的发展。幼儿只有在与其他幼儿交流时,才会知道其他人的看法并非都与自己的一样,这样幼儿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辨别、思考,从而学会从他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从而有利于幼儿养成批判性、客观性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摆脱幼儿的自我中心状态。

(五)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的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5篇:对幼儿的教育建议范文

【关键词】数概念发展;幼儿评价;教师专业成长;观察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0)12-0024-05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与了解是进行有效师幼互动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的重要专业技能。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与某一学习任务有关的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还可以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等重要信息,从而对幼儿在学习中所需要的支持与帮助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教师观察和解读幼儿学习行为的专业技能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因为数学知识本身有其内在的结构和逻辑,幼儿的数学学习也有其内在的发展顺序和规律。然而,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尽管都是通过观察来了解幼儿的,但是在解读和评价幼儿的学习行为时常常感到困惑。例如,看不出孩子处于什么水平,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观察后不会分析,对孩子的评价因没有指标而显得主观模糊。教师不知道如何观察和解读幼儿的学习行为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对教师在观察和解读幼儿的数学学习行为方面的状况到底如何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教师是如何观察与解读幼儿数数的行为的?他们在解读幼儿数数的行为方面有没有困难?如果有,他们的困难是什么?他们能否根据幼儿的个体发展水平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9名教师和18名小班幼儿。教师来自s市4所一级一类幼儿园,幼儿来自这些教师所在的班级,每位教师选择班上2名幼儿,数学发展较好和较差的各一,男女各一。教师的学历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4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在读1人,学前教育专业大专2人,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1人,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在读1人。教师的平均教龄为14 9年。

2 数数任务

三项数数的任务均涉及数数和对数概念的理解,为了让幼儿有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数数的集合数量超出了小班幼儿的一般水平。任务1(说出总数):出示一排12只小熊,对幼儿说:“我想请你数一下这些小熊。从这个开始(指着左边第一个小熊),一直数到最后。”任务2(按数取物):呈现一个装有小熊的盒子,对幼儿说:“请你从盒子里拿出5个小熊。”任务3(集合复制):先摆出5只红色小熊,摆成一堆(不排成一排)。然后出示一个装有黄色小熊的盒子,对幼儿说:“先看看,这里有几个红色小熊。然后,我想请你从这个装有黄色小熊的盒子里全出和红色小熊一样多的黄色小熊。”

3 数据的收集

由一名主试呈现材料和任务,所有被试幼儿完成相同的3项数学任务。每位教师观察本班2名幼儿完成这3项数学任务的过程,可作观察记录。在幼儿完成任务离开以后,每位教师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分别回答两个问题:通过观察。您觉得这两名幼儿的数概念发展水平怎样?您觉得这两名幼儿在数学学习方面下一步需要成人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对幼儿的数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教师的访谈进行了录像和录音。然后把录像、录音资料转化成文本进行分析。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 任务1:说出总数

幼儿说出总数的表现可分为5种水平(见表1)。能够正确完成这一任务,达到水平5的有8名幼儿(44%)。这些幼儿来自7位教师所在的班级。教师在观察幼儿完成数学任务的过程后,都能感觉到这些幼儿发展得不错,但对幼儿具体的数数行为的解读比较模糊。其中有2人用到了“说出总数”的术语;有4人提到了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没有提及“说出总数”这一重要行为;有2人笼统地提到了点数,其中1人认为幼儿能点数但还没有量的概念。有教师认为幼儿之所以能完成这一任务是因为该幼儿的语言发展好,能听懂老师的指令。从教师的教育建议来看,对这些数概念发展很好的幼儿,2人未提出任何建议,3人认为要继续增加点数和说出总数的活动,或提高点数的难度,2人认为可继续关注这些孩子有关数学的其他能力。

对处于水平4(即能正确点数但说不出总数)的幼儿,教师在评价时颇感困难。幼儿既然能正确地点数到12,为什么不能把它说出来呢?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只是没有表达清楚,或许是没有听清楚教师的提问。他们认为幼儿既然能数,应该知道有多少只小熊。并认为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完善可能妨碍了他们在数数时的表现,因而教师要多提示。其中也有一位教师指出幼儿没有说出总数,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数的含义。

对处于水平3(即只能点数到4或5)的2名幼儿,教师认为他们发展较慢,运用的方法不正确。在教育建议中,教师提出让幼儿多数,教幼儿方法,对幼儿不能要求太高且任务交代要清楚。

处于水平2和水平1的幼儿在完成任务1时没有表现出数数的行为。这些幼儿可能没有听懂要求,或听懂了要求但不会数数,也可能是他们会数但不愿意配合。从完成后面2项任务的情况来推断,这些幼儿会数但不愿配合的可能性较小。因为他们在完成后面2项任务时都作出了反应,但不正确。在评价这些幼儿时,教师的解释比较含糊,他们认为幼儿年龄小,听不明白老师说什么,可能是因为语言因素导致他们理解能力比较差。也有一位教师提到幼儿不会唱数和手口一致地点数。从教育建议来看,教师大多笼统地提到要让幼儿多数,如在区角活动中数,以示范和模仿为主,请家长配合等。只有个别教师提到要让幼儿从唱数开始,然后是手口一致地点数。

2 任务2:按数取物

幼儿按数取物的表现有4种水平(见表2)。在完成任务1时能说出总数且能正确完成按数取出5个物体的4名幼儿处于水平4。教师根据直觉认为,能完成任务1的幼儿应该能完成任务2,因为任务2所涉及的数量5远远小于任务1中的12。其中只有一位教师谈到该任务的实质性术语:按数取物。教师针对这部分幼儿的教育建议不太明确,或只是建议增加按数取物的数量。

处于水平3的幼儿能说出12的总数,但未能完成按数取5个物体的任务。这一表现多少有点出乎教师们的意料。其中有3人表示疑惑:是不是幼儿对语言指令不理解?是不是数错了?是不是需要示范一下?有一位教师坚持认为可能是幼儿没有听清楚指令,提出是否可以让自己当场再试一下。通过对这名幼儿的再次测试,她才承认这一幼儿

确实能完成任务1,但不能完成任务2和任务3。

处于水平2的幼儿能点数到12,但不能说出总数,未能完成按数取物5。教师也认为,幼儿应该能理解的任务却没有做好,有可能是因紧张忘记了,或对要拿出几个物体的数词不敏感。有一位教师认为幼儿点数行,拿数不行,也可能是没有5的概念。从教育建议来看,有的教师提出要培养幼儿听的习惯,要让幼儿听懂别人的提问。

处于水平1的幼儿只能点数5个以下的数或不会点数,按数取物5不正确,有的教师对这些幼儿的评价比较清楚,有的则比较含糊,有3人认为幼儿不理解5的含义;1人认为幼儿也可能不会听指令,不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有3人只是感到幼儿有困难。教师在教育建议中提出要让幼儿模仿点数,模仿取物,从小的数字开始学习数数。

3 任务3:集合复制

幼儿在集合复制中的表现有4种水平(见表3)。任务3对小班幼儿颇具挑战性。在正确完成点数12个物体的8名幼儿中,只有3人能正确完成该任务。教师对于能完成该任务的幼儿的表现感到很意外,因为他们认为平时没有教过这一内容,孩子应该难以完成这一任务。更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一个在说出总数的任务中只能点数到5的幼儿居然也完成了这一任务,她是用把黄色小熊放在红色小熊旁边“找朋友”的方法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教师表示对这个任务的性质不太明确,但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经常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教师对这些幼儿没有提出具体的教育建议。

在正确完成说出总数任务的8名幼儿中,有5名幼儿未能完成任务3,归为该任务的水平2。对这些幼儿,教师在解读时颇感困惑。有人觉得不知道幼儿是不理解任务还是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有人觉得幼儿似乎有一点明白,又有一点不明白,好像不知道运用什么方法;有3人认为幼儿不能理解“一样多”的概念;有一人提到了一一对应的术语。从教育建议来看,教师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建议主要是帮助幼儿学会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一一对应的经验;也有人认为要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一样多;在游戏中让幼儿玩根据数点或符号的数量喂娃娃等。

处于最低的水平1的幼儿占了总数的一半,对这些幼儿,教师的评价大多比较准确。有4人认为,幼儿不理解教师所说的“一样多”是什么意思,有1人提到幼儿缺乏配对、一一对应概念,有4人对幼儿的行为没有加以评价。在教育建议中,有教师提出要培养幼儿听的习惯;有教师建议在幼儿理解基本数概念以后,再通过具体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一样多”的概念,如通过给宝宝找好朋友的方法教幼儿;也有教师认为“一样多”的概念还可以再晚一点教。

四、讨论

1 教师对幼儿数数技能的评价

本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根据观察对幼儿数数技能的评价大多比较笼统,对于好或差在什么地方的解读比较模糊。这可能与他们对幼儿数数技能的组成要素缺乏清楚的了解有关。要正确地完成计数任务,幼儿需要具有相应的三个方面的技能:要熟练掌握按顺序排列的数词,能手口一致地点数,能说出总数。如果幼儿不能完成计数任务,那肯定是至少其中一种技能还未能掌握。熟练掌握数词,用唱数的方法完成数数任务是先决条件。幼儿会唱数以后才能自如地把数词应用于与物体的对应。但在解读3项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地按照幼儿数数技能的组成要素来分析和解读幼儿数数行为的教师较少。

相比较而言,教师在解读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的行为时困惑较少。他们大多注意到了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或说出总数,但其中只有1人提到了幼儿虽能手口一致地点数,但并不说明他真正理解了量的概念。其他教师可能并没有理解幼儿说出总数和按数取物两种数数技能之间的区别。教师对幼儿在任务2和任务3中的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困惑也说明了这一点。

对于那些能手口一致地点数到12但没有说出总数的幼儿,教师大多不太理解。他们的疑问是,既然幼儿能够数到12,为什么不能把总数说出来呢?他们以为是幼儿的语言表达问题或是没有听清楚要求。事实上,这是幼儿数数技能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即他们通过模仿和练习,已经了解并掌握了在数数过程中正确地把数词与物体相对应的程序,但是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自己所说的最后一个数词不仅指向最后一个物体,还代表了所数的这个集合的总数量,即数数的基数原则。从掌握数数的程序到理解数数的基数原则应该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对于任务2中幼儿按数取物的行为,教师普遍错误地认为,能够完成任务1的幼儿应该能完成任务2,因为任务2在数量上的要求低得多。所以,他们看到这些幼儿不能完成任务2时感到有点意外。而事实上按数取物是考察幼儿基数概念的更好手段。能按数取物表明幼儿真正理解了数与物体的量之间的关系,而仅仅能说出总数的行为则不排除幼儿仅是掌握了一种程序性知识,例如有可能是幼儿对成人数数行为的模仿。在18名幼儿中,尽管有11名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到12个物体,但要求他们按照要求拿出5个物体时,只有4名幼儿能够做到。这说明,幼儿数数的程序性知识发展在前,对数概念的理解在后,从能手口一致地点数到真正理解数的含义还有一段距离,但程序性知识在帮助幼儿发展数概念理解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任务3对三四岁幼儿颇具挑战性,因为任务1和任务2所涉及的只是一个集合的数量问题,而任务3涉及到要对2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加以理解。教师对幼儿在这方面的能力表示出两个意外:一是在平时教学中从未涉及的教学内容,幼儿竟然也掌握了。但教师回忆道,本班幼儿在“小兔乖乖”主题活动中有运用数数和运用一一对应的机会,幼儿平时很喜欢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这一现象证实了幼儿入小学前的数学知识是一种非正式数学知识,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其中有一名幼儿只能点数到5个物体,但她能完成5个物体的集合复制任务,这也说明学前儿童的数学学习要注重概念的理解和在不同情景中的实际应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程序性知识(即点数)的练习上。二是在正确完成点数12个物体的8名幼儿中只有3人完成了任务3,教师大多不能理解这一现象。任务3涉及到对数学术语“一样多”的理解,如果幼儿不能理解“2种颜色的小熊一样多”这一问题的话,他们要完成这一任务是有困难的。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涉及较多的是对一个集合的计数,较少涉及两个集合的一一对应或比较。

2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提出的教育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因教师对幼儿在数数中的表现不能准确解读。要他们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肯定有困难。如从教师对能正确点数12个物体的幼儿的教育建议来看,7位教师中,只有1位教师提出了合适的建议,即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数与实物之间的关系,因为幼儿能说出总数并不意味着他已经真正理解了数的真实含义。教师首先要弄清楚,幼儿是真正理解了基数的含义,还是只会重复最后所数的数而已。其他教育建议,如增加难度,继续增加点数的物体数量和说出总数等也许不太有必要,因为事实上如果幼儿已经掌握了基数概念的话,更多的练习可能反而会降低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下一步教师可给这些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或通过其他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数的真实含义。本研究的数据也表明,这些幼儿尽管在点数时表现不错,但8名幼儿中有半数还不能正确完成5的按数取物和两个集合的对应等任务。幼儿只有能熟练地按数取物,才能说明他已真正理解了数与实物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说,教师在给个别幼儿提针对性的教育建议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教师往往比较笼统地提出一些学习和练习数数的途径,如通过区角活动、游戏、生活环节和家庭等,但对幼儿作出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还不够。这可能是因为幼儿园比较注重集体教学,教师对个别幼儿的观察、分析以及作出有针对性的回应等方面缺乏经验。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不一样,只有通过进一步分析才能确定他们的问题所在,并对他们作出有针对性的回应。例如,对那些不能完成任务1的幼儿,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他们不能完成任务的原因是什么,是不会唱数还是不会点数,或是两者都不会。其次,对数数技能发展得较好的幼儿,教师往往倾向于在原有水平上提高难度。其实与其提高数量上的难度,不如让他们把数数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情景,特别是解决涉及到2个集合的问题。这样能够引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兴趣和思考。另外,在分析幼儿的数数行为时,教师会认为小班幼儿不能完成任务是由于他们对语言指令不理解,或是还没有培养好听指令的习惯。只要讲得慢一些,多说几遍幼儿可能就理解了。事实上,听不懂指令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这不仅仅是语言理解的问题,而且反映出幼儿对数的概念缺乏理解,缺乏相应的数活动经验。

第6篇:对幼儿的教育建议范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及《陕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精神,大力发展我县学前教育事业,坚持以公办幼儿园为主、民办和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工作思路,整合教育资源,完善保障机制,集中精力抓好学前教育三年规划的建设和发展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幼儿园3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8所,民办幼儿园22所;在园幼儿4974名,其中公办2147名,民办2827名;现有幼儿教师442名,其中公办206名,民办236名。特别是自____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全县新建、改扩建[!]完成7所公立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27%,新建乡镇幼儿园占乡镇总数的46%,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为85%。

1、公立幼儿园建设稳步推进。我县规划新建、改扩建14所公立幼儿园,其中城区3所,乡镇(社区)11所。____年新建了店头镇中心幼儿园、润良幼儿园,改扩建了县幼儿园、河西幼儿园、太贤幼儿园、侯庄幼儿园、桥山镇东区幼儿园;____年新建4所幼儿园,其中阿党镇中心幼儿园、田庄镇中心幼儿园正在内部装修,双龙镇中心幼儿园、隆坊镇中心幼儿园正在建设中;改扩建仓村乡中心幼儿园、腰坪社区幼儿园和新建桥山镇西区幼儿园正在规划。

2、幼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一是着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按照学前教育“两教一保”教师配备原则,20__、____年两次转岗培训了小学富余教师150余人,新招聘幼儿教师60人。目前,公办园教师占在岗教师的47%,大专以上学历198人,占公办园在岗教师的97%;幼师专业毕业37人,占公办园教师的18%。二是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分阶段举办幼儿教师培训,对所有教师进行教学过程实践培训;选派33名园长、118名幼儿教师,分批参加省、市各类培训活动;____年后季对全县所有幼儿教师分5期进行全员跟班培训,____年对新聘40名幼儿教师分2期进行岗前培训,使各园园长和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三是着力贯彻幼儿教育方针。坚持依法办学,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保教保育工作计划。同时,根据需求制定幼儿教师招聘方案,继续采取招、转、培训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充实学前教育教师队伍。

3、学前教育投入切实有力。一是优先保证幼儿园建设经费。____、____年分别投资1462万元、2234万元,优先用于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今年秋季前投入使用7所,使2147名幼儿顺利入园。二是认真落实学前教育免费政策。____年秋季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免费标准为学前一年幼儿每生每年1000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前一年幼儿补助生活费,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一年按250天计算),即每生每年补助750元。____年秋季全面实行学前三年免费教育。三是逐步加大资金补助力度。按照每人每年200元标准给幼儿园补助公用经费,基本保证了幼儿园的正常运行。____年,对民办幼儿园维修改造实行“以奖代补”政策,补助资金30万元,并对民办幼儿园安保补助13万元。

4、学前教育管理日益规范。一是切实加强幼儿园管理。严格执行民办教育机构的审批和年检制度,依法清理非法办学机构,____年以来取消不规范幼儿园7所,对管理规范并取得办园许可证的幼儿园全部给予支持和鼓励。扎实开展幼儿园分类定级工作,目前,全县有省级示范园1所,二类园25所(公办7所、民办18所),三类园4所。二是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坚持“保教结合,游戏为主”的办学特色,积极开展幼儿教育改革,突出幼儿特点,合理设置教学与活动时间,防止和纠正“保姆式”的教育模式和“小学化”倾向。三是切实加强检查指导。对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进行检查,指导幼儿园改善设施,提高办园水平。协调相关部门检查指导幼儿园各方面工作,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及时化解安全隐患,确保万无一失。充分发挥县幼儿园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对乡镇薄弱学校的帮扶工作,促进整体水平提升。四是切实加强早期教育工作。探索构建政府统筹,以乡镇(社区)为依托,教育、 卫生、妇联等部门和组织协同运作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每个乡镇(社区)依托辖区幼儿园,聘请专业人员定期为辖区0-3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提供早期教育服务,促使家长科学育儿能力不断提高。

二、存在问题

1、建设资金到位率不高。我县学前教育建设已完成投资3696万元,其中争取各类学前教育补助到位资金1019万元,占资金总额的27.6%;目前缺口资金达2677万元,占资金总额的72.4%。由于资金实际到位率较低,多数建设项目靠施工企业垫资实施,对幼儿园建设造成较大影响。

2、公办园建设亟需加强。特别是城区、店头的公办园规模不足,城区各公办园大班额现象日益突出,一些班级严重超员,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店头镇现有幼儿1532名,而该园只能容纳412名幼儿入园。全县公办园在园幼儿仅占在园幼儿的44%,公办园明显不足。

3、民办园办园困难较大。民办园基础设施差、办园标准低、师资水平低、管理难度大、收费矛盾突出,多数民办园只能维持正常运行,保教质量难以保证,加之随着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和公办园建设数量的增加,家长择校明显向具有资源优势的公办园倾斜,民办园发展空间萎缩,对学前教育整体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4、幼教队伍力量薄弱。幼教工作人员与幼教事业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公办园现有教师大多数是小学转岗教师和新招聘人员,学前教育专业仅有37人,特别是音乐、美术、舞蹈等特岗教师严重不足,难以保障学前教育需要。民办园在岗教师学历水平较低,流动性大,多数教龄短,经验不足,给学校管理和培训带来一定困难。

5、卫生管理不够严格。部分幼儿园食堂卫生管理较差,一些厨师未按规定办理健康证,没有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专用手套,有的厨房未挂门帘、纱窗破损,室内有苍蝇、蜘蛛网等;少数幼儿园周边居民环境卫生意识不强,特别是河西幼儿园门前生活垃圾成堆,气味难闻,直接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和师生身体健康,学校及家长对此反映强烈。

三、建议与对策

1、加大投入,提供资金保证。建议县政府认真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对公立幼儿园建设投资力度,切实解决建设资金到位率不高的问题,确保公立幼儿园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2、优化布局,增加校舍数量。一是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对目前规划内在建的阿党镇、田庄镇、双龙镇、隆坊镇中心幼儿园,改扩建的仓村乡、腰坪社区中心幼儿园,以及新建的桥山镇西区幼儿园,在保证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力争1-2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全县形成“公办为主、民办为辅、一乡一园、多点覆盖”的幼儿园建设格局。二是增加城区校舍布点。结合县城西区建设要求,统筹做好康崖底、尧坡、平天3个公立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工作,力争3-5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城区公立幼儿园规模由现有的3个增加到6个,从而有效地解决城区幼儿入园难和大班额问题。三是完善小区配套建设。目前,我县各建设小区规模较小,小区幼儿园建设未到位。建议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加强对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小区建设前进行科学规划,预留幼儿园建设空地,力争使今后新建3000户以上小区都能配套建设幼儿园。

3、政策扶持,改善办园条件。目前,民办园仍是我县学前教育的主要力量,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民办园继续进行政策扶持很有必要。建议主管部门提高民办园的准入门槛,督促其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适当提高收费标准,继续实行民办幼儿园“以奖代补”机制,鼓励扶持民办园改善办园条件。同时,对公办园应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抓好软件建设,高标准配备各类教学、游戏设施和器材,为入园幼儿接受优质学前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第7篇:对幼儿的教育建议范文

关键词:活动设计 幼儿园教材 评价

一、 什么是活动设计

对什么是活动设计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活动设计是指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活动目标,制定活动策略,实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解决方案进行反思修改的过程。当然,什么是活动设计并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所以这里只简单列出两种观点以供了解。

二、 对幼儿园教材中活动设计的评价

幼儿园教材主要包括教师用书和幼儿用书两类。教师用书的适用对象是教师,本文对教师用书评价的重点是活动设计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活动目标的评价、活动内容的评价、活动方法的评价。

(一) 活动目标的评价

1. 活动目标的来源的评价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应该依据《纲要》中的目标进行制定活动目标,除此之外,活动目标的制定还要考虑该领域自身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

2. 活动目标全面性的评价

目标是否全面是检验教材目标设置的重要标准。

3. 活动目标表述的评价

活动目标的表述要层次清晰。

(二)活动内容的评价

1.内容是否注重科学与人文融合

科学与人文是完整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内容是否注重多元与本土结合

教材作为社会文化得以延续的载体,需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注重将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共同吸收。

在目前出版的许多幼儿园教材中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少数民族文化没有得到足够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少,优秀的外国文化缺乏等。这些问题将导致幼儿对多元文化缺乏了解,不利于培养幼儿选择丰富文化资源的能力。因此,将多元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是目前教材在选择内容时需着重注意的。

3.内容的选择是否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无论是教师用书还是幼儿用书都是为幼儿服务的。他不但不能远离幼儿,更要贴近幼儿,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

(三)活动方法的评价

活动方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活动目标和任务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是活动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的中介途径。

1.幼儿的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它是以弘扬幼儿的主体为宗旨、以促进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系统。认识和把握现代学习方式是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幼儿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的重要保证。

2.活动过程

幼儿活动方法与学习方式的质量与效果要通过具体的活动过程来体现。对活动过程的评价主要是从活动步骤、教学问题、教学提示、教学容量与速度等方面进行。整个活动过程流畅,每一个步骤之间都是紧密相扣,层次清晰。由于幼儿在活动水平、方法、适应性、节奏、强度和心理阈限都有差异,活动中要考虑到每位幼儿的需求,并且充分尊重和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和发展优势,以满足所有幼儿的需要。每一个活动的活动步骤都要清楚,都要为实现活动目标精心设计,活动过程的结构具有逻辑性。多数活动设计各步骤之间的过渡和衔接自然,避免生硬的罗列,以减少幼儿无聊的等待。

(四)活动条件的评价

活动条件是对活动的一种支持设计,包括活动的软、硬件环境支持。活动条件的评价研究主要从活动准备、活动建议和幼儿操作材料三个方面来分析。活动准备应涵盖材料准备、情境准备和幼儿的经验准备,要求紧扣活动目标,并且简便、易制;活动建议是活动的延伸,应注意资源的利用,便于实施操作;幼儿操作材料应遵循数学知识内在逻辑性,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1.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是物化目标的中介与载体,教师借助活动材料向幼儿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实现个别化教学。经验准备是活动开始前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知识经验,为顺利开展活动做准备;情境准备是为实施活动而创设的物质或心理情境。

2.活动建议

活动建议是对活动方案的补充和延伸,包括重点提示、活动变式、日常生活、家园共育等,活动建议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有侧重地体现,以帮助幼儿有效巩固已有经验,为下一次活动奠定基础。活动建议设计中要注重活动的有效性,考虑到整合家庭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延伸活动一般都是课后或者在家庭中开展的,这就需要在活动建议的开展方面考虑其他的教育资源。例如:在中班“6~10 个数的按数取物”活动的活动建议是:首先,在幼儿园或家里吃饭时,可以按小组或家里的人数取碗、筷子和勺子。其次,关于按照数字取放物品的游戏,可以在日常活动中随时进行。案例中,幼儿在幼儿园或家里拿碗、筷巩固练习按数取物,体现了家园共育的理念。多数活动建议,所选择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性、一致性的教育价值,所以应该更多地本着利用丰富的家庭资源的角度进行。

3.幼儿操作材料

幼儿操作材料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供幼儿独立使用的各种材料、用具或特制的辅助用品。它是开展幼儿教学活动的物质环境的重要部分,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必不可少的媒介。首先,操作材料要紧紧围绕每个活动目标,配合在每个具体的活动中而进行的操作练习。从表现形式看,色彩鲜艳、图文并茂;从内容上看,紧紧贴近幼儿生活,多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从组织方式上看,采用连线、游戏等,方式多样。其次,操作材料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

活动设计是幼儿园教材(教师用书)的重要部分,教师主要依据活动设计来开展教学,一个活动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所以对活动设计的评价就尤为重要。本文对活动设计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评价,希望能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对幼儿的教育建议范文

一、经验引领:奠定家园共育基础

有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跟随成功者的脚步。家园共育要想做得好,离不开有经验教师的指引。幼儿园可以通过邀请幼教专家举办讲座,让教师亲耳聆听专家的成功经验,促进教师在家园共育工作方面的经验积累与能力提升。幼儿园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发挥“传帮带”作用,让有经验的教师介绍自己在长期的从教生涯中积累的家长工作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工作中的真实案例,向大家传授如何解决家庭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给青年教师提供具体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提高青年教师家长工作的有效性和艺术性,增强青年教师做好家长工作的信心。

二、家教论坛:达成家园共育理念一致性

家教论坛是幼儿家长和教师交流的平台,它不受时间限制,家长可随时进来发问和查阅幼教相关资料。一次,一名家长在论坛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邻居家的孩子在某某幼儿园,不但学会了写字,还会算100以内的加减。我们幼儿园怎么没开设这样的课程?孩子上小学时学习能跟上吗?”许多家长对此进行了积极回应。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关注论坛里的幼教文章,立即意识到这个邻居家的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是在进行小学化的课程,这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论坛里的教师也借机向家长宣传《指南》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能力、行为培养的目标、具体方法与策略,帮助家长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共同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家教论坛致力于解决家长育儿中的点滴难题,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理念,搭起教师与家长的育儿桥梁,提升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

三、关注细节: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细节体现在对幼儿生活的细心照顾上,体现在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活动中,也体现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

1.细节体现在对幼儿生活的细心照顾上

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幼儿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提高他们在园里的生活质量。教师要用心观察他们、照顾他们,并利用早送晚接时间,简单明了地向家长说一下孩子今天在园里的基本情况。如对进餐慢的幼儿的家长说说他的进餐情况,对常尿裤子的幼儿的家长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对比较内向的幼儿的家长夸赞这个孩子的可喜变化……教师同时还要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记得给宝贝穿宽松的裤子,便于如厕,我们也会多提醒和帮助他。”“今天宝贝活动完成得很好,还大胆发言了两次,回家要表扬一下孩子啊!”……老师只有对每个幼儿都有比较深入的关注和了解,向家长反映情况时才能做到表述准确、建议有效。

2.细节体现在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活动中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得到发展。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对这些闪光点进行放大和强化,让它们成为幼儿上进的动力。当发现某个孩子默默地把午睡时的鞋子摆放整齐时,要及时表扬,让他成为自我管理的榜样;当幼儿犯了错误可以主动承认时,要肯定他敢于面对错误的勇气,让大家知道诚实的重要性;对内向的幼儿,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取得的点点滴滴的成功,为他们增强自信。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家长到园观摩幼儿教学和活动,通过参与活动,让家长了解并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家园合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3.细节体现在教师的言行态度上

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每一天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时,从老师微笑的表情、温暖的拥抱、亲切的问候中幼儿开始了一天的愉快生活。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时,要有策略地向家长描述幼儿的行为,先肯定幼儿身上的优点,再巧妙提出问题和建议,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孩子是充满关爱的,即使批评也是善意的,从而愿意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切忌以告状的形式来作为谈话的开始,或者当着其他家长和幼儿的面,指责某一个幼儿的表现。

四、有针对性地帮助家长提升科学育儿的能力

第9篇:对幼儿的教育建议范文

我们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促进家园间的信息交流。

1、宣传橱窗。我园在门厅显要位置设置了家园宣传栏,每学期根据教育要求出2-3期,向家长介绍园内发生的大事、学前教育动态、孩子的各项活动以及有关科学育儿等方面的知识;每个班级在门口也设置了“家园联系”栏,每月一期,内容涉及到幼儿卫生保健、家教成功经验、幼儿园教育内容和信息等多方面。通过宣传橱窗,向广大教师和家长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教知识等,同时也成为了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渠道。不少家长利用接孩子的时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接受信息并付诸实践。

2、书刊宣传。我园为让家长从理论上较系统的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更科学的教育孩子。我们定期向家长发放了《家庭教育活页文选》等多种书刊,并坚持为家长们订阅了《早期教育》、《幼教园地》等杂志,开拓家长视野,增长知识。

3、材料宣传。我园通过每月一期的《幼教信息》、各班每周一期的《家长园地》,每周一反馈的《家园联系册》,定期向家长宣传保教知识,并进行实例指导。我们还创办了《家园共育》小报,内容有教师的“教育心得”、家长的“育儿经验”、孩子的“佳作欣赏”等多个专栏,成功架设了家园沟通的桥梁。

二、开展活动,促进家园合作共育

为了实现家园两轮互动,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我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采的活动,开创了家园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1、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近几年,我园充分利用家长群学历高、素质高、理念新的特点,采用招聘、参与、交流等方式,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教学,专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开会、座谈、探讨家教工作、幼儿园管理工作和家园联系等情况,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家园沟通中的障碍,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互动。

2、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超前教育,任其发展;滥用奖励关照过度等问题,我园认为要提高保教质量,必须首先从更新家长的观念入手,为此,我园每学期都聘请有关专家、学者通过讲座、报告、看录象等形式向家长进行育儿指导,我们聘请了有丰富经验的叶大夫为大家做了《春季常见病的预防》报告,并组织家长观看了《金色童年》系列讲座,《0岁方案》以及王才贵教授的新经典导读活动录象,使家长们受益非浅,从根本上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

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我园定于每年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们来园观看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听课、评课,了解幼儿在园的种种表现和发展情况,亲身感受幼儿在园的成长和进步,也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足,同时,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联系和探讨,以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达到最优化。

4、开展家园联欢会。每年的“六一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我们都组织家园共庆活动。每个孩子都准备精彩的节目,并在和家长的共同合作中,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以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而且通过家园同乐活动,促进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的交流,为每位幼儿都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深受家长的欢迎。

5、开展运动会等比赛活动。我们每年召开春、秋两次运动会,每次运动会都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并设计了“赶小猪”、“踩气球”等多项亲子活动,使家长和孩子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比赛,既锻炼了孩子体质,又增进了亲子间的交流。另外,我们还组织了“生活技能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在家长与孩子的合作中,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让家长们学会了如何与孩子相处。

6、新学期的家长会。家长会是增进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新学期开始,我园各班都要针对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家长的思想状态,召开家长会。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园里的工作汇报、孩子的分析评定、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最后要请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和家长在这一段时间内,共同对幼儿在家、在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现场分析,研究并找出对策,以确保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7、膳食品尝活动。每学期,我园都要邀请部分家长来我园进行“膳食品尝活动”。通过现场观看幼儿食品的制作过程,亲自品尝幼儿食品的味道,然后在“色、香、味”和营养搭配上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的改进和提高膳食质量,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8、“家园衔接”亲子活动。为使新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园利用的双休日时间开展了“家园衔接”亲子活动。本活动采取家长陪伴的方式,通过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让幼儿在正式开学之前,渐渐熟识幼儿园环境及班内老师,慢慢消除幼儿在陌生环境中的恐惧心理。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幼儿很顺利的度过了家与园之间的衔接,而且还可以使家长从中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老师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也了解了孩子的个性特点,为更好的开展保教工作做好了准备。

通过以上

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不断增强对教育的重视度,提高教育素质,更重要的是,在家园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建立起了真诚的伙伴、互动关系,使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了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及时反馈,促进家园共同提高

我园十分重视家长的反馈意见,通过开展多途径的反馈活动,及时分析家长们反馈回的信息,认真整改,来促进家园的共同提高。

1、发放“家长评教表”。我园每学期末都发放“家长评教表”,通过书面形式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建议,教师的“育儿观念”、“奉献精神”、“幼儿在园发生的安全事故”等多个层面进行调查,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从中了解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整体水平,适时调整我园的目标、计划及管理方法。

2、各项活动后的反馈。在每次活动开展后,如“六一”、“元旦”、“开放日”结束后,我们都请每一位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整理、汇总家长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家长的心声,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和家长携手教育好孩子。

3、建立“家长信箱”。我园在门口设立了“家长信箱”,请家长随时向我们反馈情况、意见及建议,并定期开箱,汇总信息,及时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