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商发展趋势总结范文

电商发展趋势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商发展趋势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商发展趋势总结

第1篇:电商发展趋势总结范文

关键词:文化产业 文化和科技融合 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219-02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文化产业具有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等新经济特征,已成为当今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科技已交融渗透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关键环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出台系列政策支持文化产业,不断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和支撑体系建设,文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有力促进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与科技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特征,文化与科技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科技创新是社会文化形态演进发展的催化剂,同时,先进文化又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因此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文化产业分类广泛、内容多样、产业结构复杂、产业链长,科技如何如何介入,如何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分析和了解文化科技融合趋势是文化科技工作领域重要工作。

1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文化和科技不断进步,相互融合的模式也不断变化而且多样,总结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相关特点和规律,结合分析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我们尝试将文化产业按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演艺产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分类。以此为基础探讨提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趋势,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目前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主要有六点,一是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二是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提升的方向更加清晰,三是文化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态势日益明显,四是文化产业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结合更广泛更紧密,五是金融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势头将持续升温,六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应着重培育大型的互联网应用和内容提供商。

1.1 新闻出版

(1)新闻出版将是受信息网络技术冲击最大的行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引领作用逐步加强多种新兴发展模式,传统以版权为核心的产业链遭到破坏,需重塑基于版权的盈利模式和数字出版产业链。新闻出版将更加关注的核心技术,一是内容制作、整合和标引技术,包括海量数据的加工与存储、信息标引、语义分析、多媒体制作及内容资源嵌入式聚合等技术;二是数字内容的多渠道技术,包括数字内容的多终端呈现、多屏无缝衔接的传播技术;三是MPR技术、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和智能语音合成技术;四是营销与用户服务技术,包括对消费行为收集、分析并反馈给生产端的相关技术与方法;五是电子商务和物联网技术,包括线上线下互动技术;六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包括原有的数字水印、数字DNA技术及各种第三方计数与付费等相关技术与解决方案;七是3D印刷、绿色印刷、数字印刷、按需印刷技术,包括新型印刷流程控制技术;八是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2)新闻出版发展趋势将是数字出版、移动出版、传统出版竞争与共存的时代,传统图书业的衰退不可避免,移动出版是图书业的未来,移动出版和全媒体出版将是报业的基本服务形式,期刊业必然转向数据库出版和知识服务,数字印刷和绿色印刷市场份额将快速增加,基于动态、互动、整合、个性、智能等数字出版新业态将成为创新热点,数字出版产业的集中度将逐步增强,做大做强才有出路,电子商务将成为出版物发行的主要渠道。

(3)新闻出版将推进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构建技术先进、覆盖广泛、传输快捷的现代优质内容传播体系。鼓励平台运营商提高创新能力,采用先进技术,形成动态聚合、实时分发、精准投送的数字阅读服务系统;推动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建设、优化数字出版内容质量,提高新型数字出版内容产品研发、改善数字出版内容阅读服务和用户体验,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升级转型,最终实现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为实现文化强国目标提供动力支撑。

1.2 电影科技

电影产业发展趋势―― 数字化的摄制传放技术,高品质的音像体验追求。胶片到数字的转变基本完成,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电影制作各个环节,前期拍摄追求更高分别率和更快拍摄速度,前期、后期制作技术的融合日趋明显,3D电影摄制技术日趋成熟,放映技术追求大尺寸、高帧率、高分辨率和高亮度,发行、传输渠道向卫星、网络化发行方向转变。

1.3 广播电视

(1)广播电视将构建技术体系,一是在内容层面高清化,研究开发高清、3D、环绕立体声、业务基地等关键技术。二是在系统层面平台化,研究开发业务集成、交换分发、内容与业务保护、资源共享等关键技术。三是在网络层面互联互通,研究开发骨干网、接入网、家庭网、无线网、互联协议与接口等关键技术。四是在服务层面互动化,研究开发中间件、智能操作系统、智能终端、跨屏互动等关键技术。五是在管理层面可管可控,研究开发运营支撑、安全管控等关键技术。

(2)将加强几个能力建设,一是全面提升制播能力,再造网络化节目制播工艺流程,基本实现全国地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与播出数字化网络化。二是大力发展高清电视,实现高清节目制作播出。三是积极发展3D电视,研究3D电视技术和标准,开展3D电视技术试验和播出示范。四是积极推动内容开发,大力开发面向多种平台、多种媒体、多种终端的新型节目形态。五是全面提升传播能力:提高网络承载能力,全国有线网络互联互通,卫星、无线网络协同覆盖,有线、无线网络互动。加快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打造基础网络平台―― 光纤到基于同轴电缆网络,解决家庭用户最后一百米的接入问题,加快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六是积极推广地面数字电视,建设下一代无线广电网,重点解决“广播”与“双向”的无线网络融合,“单向广播”开发新一代无线广播技术,“双向传输”基于OFDMA技术适应性开发,组网覆盖融合“大区广播”和“蜂窝组网”。

(3)广播电视将基于智能引擎构建业务平台,网络结构支持区域性组网和全国性组网,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实现广播、电视、多媒体信息服务、移动接收、便携接收。构建服务体系,创新服务业态,加大新业务的研究与开发。建立智能电视门户,实现各类内容和应用在用户端的生动展示,实现不同用户和不同终端服务界面的可定制化,实现跨屏应用和多屏融合。广电网未来演进方向―― 统一架构,协同传输,形成真正意义的全覆盖网络,有线+无线+卫星形成立体化网络,天地一体,协同覆盖。

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明显,将构建以广电网络为纽带的自我发展体系,数字化、宽带化、融合化日趋明显,将向全媒体、全业务、全服务三网融合方向方向发展。

1.4 动漫游戏

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趋势一是高质量的体验型产品,集群化的生产,多渠道的传播和多形式的终端不断涌现。二是产品向高质量动漫游戏产品、互动体验类动漫游戏产品及泛动漫类产品演进。三是生产方式向大规模集群化生产、无纸化动漫协作生产、二三维动画与实景拍摄动画的一体化转变。四是传播渠道向新媒体传播(互联网、移动通讯、数字电视等)及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等)发展。

1.5 网络文化

(1)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内容、模式、终端与跨行业合作,技术对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网络发展迅速由Web1.0jfwa―― Web2.0时代―― Web3.0时代快速转变。网络文化产业的网络技术依赖特征明显,每一次网络技术的发展,都推动了网络文产业内容、运营、应用、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内容为王仍将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必将越来越多,真正“按需生产”的局面必将出现。随着音乐、电影以及纸质媒体开始对版权实行收费,只有好的内容才能有真正的消费者,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2)移动终端的研发与制造竞争更加激烈,除了终端厂商外,谷歌、苹果等信息服务提供商和消费电子厂商(如淘宝等)已经大举进入终端市场,作为产业链上游的运营商,也在进行终端相关产品的研发,纷纷推出自己的定制终端,甚至运营商自主研发的终端产品。

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博客、手机上网呈、“微博、微信”、LBS+团购、LBS+精准推送,LBS图片分享、LBS+点评等LBS商业模式的发展,平民百姓参与文化表达和文化创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3)策略性跨行业合作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随着网络文化产业的内部行业的进一步细化,跨行业合作必将日益变得有策略性和有选择性。如YouTube加强内容发展策略,推出了一系列与新闻、音乐和电影相关的特色入口。与米高梅电影公司的合作使YouTube拥有了更全面而稳定的受众群体。

1.6 演艺产业

(1)演艺产业发展趋势―― 虚实结合的多维化表现空间出现,自动化、数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舞台装备大量使用,产业发展趋势从剧场艺术向多场合消费艺术发展,相应的演艺科技也从有限空间向多维空间发展。实景演出是当前演艺产业最为复杂的演出空间,多维空间带动演艺科技从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系统集成、单元智能向规模化集成、系统间协同、智能化服务发展。

(2)专业灯光的发展趋势,一是高效、节能是舞台灯具发展的必然趋势,灯具自动化将进一步深入发展,舞台灯具呈现多样化格局,灯具的操控更简便、实用。二是控制台的功能将更为强大,灯光控制系统必将兼容。三是网络系统将更加通用和开放发展,LED与视屏市场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3)专业音响的发展趋势,一是数字与网络技术、绿色、节能、智能化、易操作、交互性;功放、扬声器等向高效、紧凑发展。二是调音台向智能化、网络化、人性化方向发展。三是技术与艺术交融,三维多声道扩声技术、实时声像定位技术等不断创新发展。

(4)舞台机械的发展趋势,一是舞台机械技术进一步强化剧场的多功能,舞台机械技术的专用性更加突出,舞台机械元器件通用性与专用性并存,舞台机械的维修与保养专业化发展。二是舞台设备广泛应用,舞台技术等与艺术深度交融,舞台机械及相关标准的制定更全面和广泛。三是舞台机械的质量检测机构开始设立。四是演艺装备制造产业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科技产品”过渡,主动研发在演艺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中逐渐兴起。

(5)乐器的发展趋势,一是自主创新,使乐器行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二是文化营销,使乐器行业从“普通工业化产品”向“艺术类音乐产品”转变。三是形成一条龙头产业链,使乐器行业从“生产销售领域”向“综合服务领域”转变。

1.7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

(1)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趋势――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将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或服务的内容、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科学技术在广告服务、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等服务领域应用将更加广泛。

(2)为进一步提升创意设计创作力,将加强基于视线追踪的创意产品测评方法及技术、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用户体验系统、创意产品价值评估方法及系统、设计知识管理及服务系统、创意设计概念预测及概念模型测试系统、创意设计交易中的诚信交易及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效率提升的支撑系统等研发。将进一步加大工业设计和人机工程的评价体系和技术标准、综合性产品开发软件环境技术、市场快速响应的数据库集成技术及信息传输技术、基于Internet的虚拟现实技术(Cult3D)应用于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3)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共性技术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将被充分利用,用于建设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专业数字素材库。研发创意设计交易保障、创意设计撮合、创意设计综合集成、创意设计评价等系统,构建专业化媒体超算与协同式创意设计云服务平台,提高创意设计效率和质量。聚集遍布全球的百万级创意设计人才,提升文化创意设计的创作力,服务数十万企业及相关机构,建立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开放式合作平台,国家将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第三方、第四方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广告、会展、工艺品等文化创意设计开展社会化服务应用。

(4)为进一步提升创意设计表现力,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展示将逐渐加强。依托于先进数字技术(互联网、数据库、高速运算、数字内容),虚拟和现实结合,电脑技术强大运算能力支持,可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完成多种传播任务,传播过程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多元性、社群化、海量数据等特性。互动性是指传者和受者互动性增强,信息快速交换和传播,个性化交互,灵活性增强,多种交互方式共存。多元化是指终端多元化,传播终端不局限于屏幕,可以是任何介质,而且是跨终端的显示,内容多元化,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内容广泛。

(5)设计新材料及颜色搭配等咨询服务平台将以“激发设计师的设计灵感,解决设计师的创作疑惑”为主题、以“关注环保,改善环境”为核心的理念,提供专业化服务。各种世界最新、最前沿、最自然环保的新材料资讯,及可触摸的最环保新型材料样品、全球流行的材料趋势等通过数据库网络与实地体验馆相结合方式,让产业更加快速准确的找到更加创新及可实际利用的材料信息资源,寻找到最优化材料,搭配适宜颜色,借助材料专家智囊进行深度材料咨询服务,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和创意产业的发展。

第2篇:电商发展趋势总结范文

报告研究方法

本报告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复旦大学CC-CMM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收集的业界大量的市场和运营管理数据,并联合《客户世界》杂志历年“标杆案例研究”栏目的研究报告。

(一)调研方式

依据国际通行的产业及相关行业研究方法和统计学调研理论,通过对行业专家、厂商及渠道进行深入访谈,对相关行业主要情况进行了解,获得相应数据。为达到相应研究目的,根据报告内容需要,本次研究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定性研究主要通过座谈会和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定量研究主要采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等方法。在自主调研为主的基础上,本报告也参考了部分公开信息的权威渠道,包括:

政府数据与信息

相关的经济数据

行业公开信息

企业年报、季报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二) 调研地区

本报告调研地区为中国大陆(不包含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将中国市场划分为六大区域,如下所示: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

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三) 样本说明

于 2011 年 11 月20 日 至2012月3月 15 日期间,调研访谈共计256人,回收问卷2,198份。排除无效问卷,并根据调研对象的职位和所在行业进行配比,最终确认有效问卷共计1,554份。调研对象主要集中于占市场主要地位的呼叫中心运营机构、设备厂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及外包运营商的相关负责人,超过八成的被访者为企业营销业务决策人或有部分决策权者,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从事呼叫中心或相关业务至少3年以上

2.年龄在35-85岁之间

3.非敏感人群(存在商业或学术利益冲突者)

主要内容介绍:

第一章 2011年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宏观格局

对2011年中国整个呼叫中心产业宏观格局做了调研和分析,主要介绍了中国呼叫中心的发展历程,分析呼叫中心市场的座席规模、投资规模、应用分布、核心竞争力等,并总结了目前中国呼叫中心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第二章 呼叫中心在各行业的发展

总结了2011年呼叫中心在各行业的发展,重点介绍了通信行业、金融行业、电子商务行业、政府热线、家电行业的呼叫中心所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 2011年中国呼叫中心技术及设备发展

介绍了2011年中国呼叫中心技术及设备发展,对呼叫中心主流技术、产品和设备厂商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调研和分析。

第四章 2011年中国呼叫中心运营成本分析

分析了2011年中国呼叫中心运营成本,包括成本分布、人力成本、技术成本等三个方面,并对成本优化的措施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第五章 2011年呼叫中心运营及指标体系

统计和分析了2011年呼叫中心运营及指标体系,如服务水平、平均通话时长、弃呼率、客户满意度等指标。

第六章 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对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包括今后呼叫中心产业整体发展情况、技术发展趋势、外包呼叫中心的发展趋势、呼叫中心中CRM的应用等。

第七章 标杆案例分析

对呼叫中心标杆案例进行了一定分析,包括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江苏移动客服中心、联想客服中心等。

部分调研成果

基本信息

报告的总计字数约90,000字,图表数量约60个。定价:RMB6,000元。

研究及撰写团队:

总策划:赵溪(客户世界机构创办人、CC-CMM国际标准认证机构主席、中国呼叫中心产业能力建设管理规范工作组副组长);

总顾问:刘钢(复旦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院长、 CC-CMM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呼叫中心产业能力建设管理规范工作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徐欣(CC-CMM国际标准认证机构副主席);

总撰稿:葛舜卿、石云;

文献研究:郭静、胡捷伦、王超、严晶、叶开、赵嵘、姚青、常亮、张莉、王建、施悦;

第3篇:电商发展趋势总结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运营商;用户需求;开放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5-1039-04

The Study about the Trend of Mobile Internet Development

YANG Dong-liang

(China Tietong Anqing Branch, Anqing 246005,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number of mobile Internet users is increasing rapidly,gradually beyond the fixed Internet users.The scale of domestic Internet is growing.The mobile Interne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ompetition in the global information industry.The develop? ment of mobile Internet services brought endless application of space for mobile Internet endless.First,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defini? tion,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Then stud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bile Internet in today’s situation,including trends in the demand of the users and the emerging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s. Finally,stand on a variety of angles,this paper has done a summary and outlook about the developmen trend of mobile Internet.

Key words: internet;mobile internet;network operator; user needs; open platform

1移动互联网概述

随着Web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并以其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从最初简单的文本浏览、图铃下载等业务形式发展到当前的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业务形式,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成长为移动运营商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

1.1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各自独立发展后互相融合的新兴市场,目前呈现出互联网产品移动化强于移动产品互联网化的趋势。从技术层面的定义,已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终端的定义,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

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因此一般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桌面互联网的补充和延伸,应用和内容仍是移动互联网的根本。

1.2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虽然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共享着互联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但移动互联网有实时性、隐私性、便携性、准确性、可定位的特点,日益丰富智能的移动装置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客户需求来看,移动互联网以运动场景为主,碎片时间、随时随地,业务应用相对短小精悍。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终端移动性:移动互联网业务使得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接入和使用互联网服务,移动的终端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

2)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3)终端和网络的局限性:移动互联网业务在便携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的限制:在网络能力方面,受到无线网络传输环境、技术能力等因素限制;在终端能力方面,受到终端大小、处理能力、电池容量等的限制。无线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必须遵循按流量计费的商业模式。

4)业务与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受到了网络及终端能力的限制,因此,其业务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终端类型。

1.3移动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什么是移动互联网?对此,业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另一种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本文在这里对移动网和互联网的优劣势做了简要的比较,如表1-1。

表1移动网和互联网的优劣势比较

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IT技术发展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技术发展周期一般会持续十年时间,技术发展周期已在2年前进入下一个重大计算产品发展周期,即“移动互联网”发展周期。图1为IT技术发展周期。

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之一。它们的增长速率是任何预测家都未曾预料到的。

图1IT技术发展周期

2.1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以下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从1999年中国移动运营商引入日本的分成模式;第二次浪潮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移动互联网进入发展飞速的时期;第三次浪潮在2009年,最重大的变化是运营商获得了3G牌照。

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移动用户群,正在进入移动互联网需求的高速增长。PC互联网从2000万到1亿用了6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从2000万到1亿用了2年。智能手机使用率、3G网络覆盖率和上网资费的快速下降有效激发了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增长。andriod系统凭借开放和免费策略获得长足发展。

3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

3.1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

移动互联网是全面的价值链竞争。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不断裂变和细化,主体多元化,各主体在价值链上不断进行横向延伸,因此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不仅来自同质企业,更多来自异质企业,如腾讯的IM、微信,苹果向运营商分通信费。

“终端+服务”模式成为产业链链高价值回报区,拉动微笑曲线上扬,同时具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影响移动互联网运营竞争格局的力量。运营商+设备商为核心的价值链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图2电信价值链分配

3.2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四大力量

终端厂商、系统平台、互联网应用和运营商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四大力量。如图3所示,这几大力量环环相扣、联系紧密。

图3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四大力量

1)终端:围绕终端打造综合移动互联网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智能化,建立应用商店,把握互联网服务入口,同时参与应用运营,获得长期收益。终端制造商应当结合产业链能力,精选强势的操作系统合作伙伴,运营商伙伴等。

2)系统平台:系统平台是衔接移动终端及应用的关键环节,是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制高点。结合产业链能力,将操作系统与终端的紧密结合。如NOKIA与微软的合作。建立应用商店,把握互联网服务入口。同时也参与应用运营,获得长期收益。

3)互联网应用:将优秀的桌面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移动化。桌面互联网产品正逐步向移动互联网转移,如IM,移动搜索,微博等。互联网应用应充分利用运营商网络资源和能力,向运营商领域或定制终端渗透。例如,Google经营接入服务、推出G1终端,腾讯推出微信。

4)运营商:运营商整合产业链资源,将最好的互联网服务引入到手机上。英国电信Vodafone提出就mobile plus战略,与雅虎、Ebay、MySpace等合作,打造生态环境。运营商还可直接提品和服务,采用收购、兼并、投资等方式,选择热门互联网公司,以此提升互联网服务能力。

3.3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

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趋势是:玩(娱乐化)、看(媒体化)、用(实用化)。手机游戏是目前用户付费使用最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体现用户对娱乐化应用的认可。移动互联网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传统媒体的功能,现在已进入微博式媒体时代,随着微博的产生,UGC(User Generated Contend,用户生成内容)性质的用户参与的内容创造的兴盛,赋予了移动互联网新的媒体特质。

中国网民偏爱网游、音乐和视频等娱乐内容,而美国网民则偏向于邮件、购物、旅行等实用型应用;中国互联网还会经历从娱乐型向实用和商务型转变的过程,这其中蕴藏巨大的商机。58同城、大众点评、口碑网等在资本及产品上的迅速扩展,是这一趋势的重要表现。

图4中美网民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对比

3.4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产生

无论全球还是国内,排名靠前的热点应用均来自互联网公司,没有运营商主导的应用进入前列。移动互联网领域,运营商搭建的有围墙的花园快速坍塌,其门户网站访问量急速下降,英国电信2007年57%,2008年下降至22%。

绝大多数移动互联网应用都兴起于互联网,而后延伸到手机终端,如搜索、视频、博客、综合门户、电子商务等。领军企业依靠产品创新创造和获取了巨大财富。

移动互联网应用日益丰富,但市场竞争的焦点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入口:手机浏览器,手机IM、手机SNS、手机搜索、手机门户网站、应用商店。移动互联网应用呈现出需求大、用户规模大、活跃度高的特性,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和整合能力。

3.5移动互联网平台能力呈开放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开放成为趋势,运营商都在开放自身的资源能力,向第三方提供业务引擎,从而推动开发者应用移动优势能力开发新应用。

1)Telenor Content Provider Access:挪威的本土电信公司Telenor开放了SMS、MMS和WAP三类API,面向内容服务,一年创造约1亿美金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

2)O2 Litmus:西班牙电信开放自身O2网络应用的API,提供手机终端开发平台,提供应用软件商店服务。

3)Orange Partner:法国Orange公司通过Mobit平台向第三方提供开发环境,使其快速开发出基于手机应用的Widget,并将Wid? get嵌入Web网站上,供最终端用户订购。

4总结与判断

1)从产业链竞争角度看,产业边界日益模糊,没有可通吃产业链的公司,单纯企业竞争已逐渐转移为由若干企业组成的产业链/产业网/生态系统的竞争。运营商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运营商管道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如何发展高价值的管道是移动运营商需要考虑的方向。

2)从用户需求角度看,传统的移动应用基本以移动特有业务为主,如短信,彩铃,彩信等,未来的移动应用应具备互联网特性,且以从下到上的需求满足主。日益丰富智能的终端是接触用户的第一界面。

3)从业务特点角度看,相比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业务更加实用化和娱乐化。浏览器应用和客户端应用并存,客户端应用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传统互联网的社区是虚社区,手机则是实社区,具有实名、实时、个性化、准确性的特点,位置是关键。

4)从商业模式角度看,两网之间商业模式有着较大差异,运营商需要适应,并创造移动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

5)从运营管理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推出速度很快,对运营商的产品开发运营流程和机制提出全新挑战。

参考文献:

[1]侯自强.移动互联网:SP的未来之路[J].传媒,2007(10).

[2]常小兵.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商机[J].现代国企研究,2011(5).

[3]侯自强.互联网革命性发展的战略构想[J].科技促进发展,2009(1).

[4]彭旭知.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略思想的三重转变[J].通信企业管理,2008(8).

第4篇:电商发展趋势总结范文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中国 天津 300350)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物流业环境变化的分析以及物流设备所需功能的要求,总结了我国物流设备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推动我国物流设备发展措施。

关键词 物流设备;现状分析;发展趋势

【Abstract】Papers summariz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equipment by analyzing requiring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logistics equipment required function, and prospect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put forwar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equipment.

【Key words】Logistics equipment; Situation analysis; Development trend

0 引言

随着服务业的崛起,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极大促进了物流技术的发展,专业化的新型物流装备不断涌现,多样化的客户需求推动着物流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物流设备领域中许多新的设备不断涌现,如四向托盘、高架叉车、自动分拣机、自动引导搬运车(AGV)以及集装箱等,极大减轻了物流基层劳动者作业强度,对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有积极影响,在物流作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极大的促进了物流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1]。论文从国家大的发展环境以及各个行业的发展与物流及物流设备的关系方面分析物流设备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趋势。

1 我国物流设备发展现状

物流设备主要是指在物流各环节中用于辅助作业人员完成物流作业流程中的各类任务的机器或设备,其在物流行业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物流设备应用不广泛

从近期出现的各制造企业及大型物流企业的招工难看出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装卸搬运等基本物流作业还是由人工完成,并且对人力的依赖程度很高,也直接反映出物流设备在企业中的应用还不广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一些专门的针对他们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物流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和投入使用。

1.2 物流设备现代化水平低

随着京东“亚洲一号”仓库投入试用,标志着我国企业运用现代化物流设备进入新阶段,然而,在万众瞩目之下投入使用的“亚洲一号”也反映出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或需要从事大量物流作业的制造企业,很多都还没有将现代化的物流设备以及物流系统引入自己企业的物流作业流程中,一方面因为设备投资高,在我国进行这方面尝试的先例还很少;另一方面,我国还处在人口红利时期,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与自动化的现代物流设备相比具有很大成本优势。

1.3 专利意识淡薄

在国内大型物流设备展览会上随处可见来自欧美国家的先进物流设备,而中国物流设备商展出的物流设备大部分通过集成完成,在各方面都不及欧美产的物流设备,要想改变这种困局,物流设备开发者应基于我国现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性强的现代化物流设备并申请技术专利从而保证长远发展。

1.4 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未形成

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原指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与制造业协同发展脱节指物流设备的研发要基于制造行业的整体需求和特殊需求,在电子商务没有带动物流业迅猛发展之前,物流行业的大部分流程都是融合在制造业中进行的,也是为制造过程服务的,然而,犹豫社会需求的突然增多,物流迅速成为独立的行业,并且其发展的步伐与制造业渐渐脱节,但制造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物流流程,需要大量的专用化的物流设备提供支持,因此,物流设备的研发及将来的发展与制造业形成联动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物流设备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设备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发展趋势。

2.1 自动化与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在烟草行业配送中心广泛应用的AGV系统就是最直接的体现,另外,京东亚洲一号仓库利用自动存取系统(AS/RS系统),可实现自动化高密度储存和高速拣货能力,“多层阁楼拣货区”可实现自动补货、快速拣货、多重复核手段、多层阁楼自动输送能力。这些都是物流设备自动化不断发展的成果,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整个物流行业的全面普及是物流设备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另外,物流设备执行任务时可进行动态决策的智能化功能也是物流设备向更高级别发展的主要趋势。

2.2 标准化与定制化

标准化思想一直是制造一线的主流思想,同样适用于物流设备的研发,物流行业的快速独立发展,促使了物流设备多样化的长期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物流设备通用性程度的降低以及作业效率的低下,同时造成了物流设备相关制造资源的浪费以及设备制造时间的拉长和制造成本的增高,因此,回归物流设备发展与制造业联动统一的模式,物流设备的发展会在很多应用领域呈现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另外,对于刚刚兴起的使用物流设备的行业,例如农产品物流和冷链物流,以及一些使用物流设备解决特殊问题的行业,物流设备的定制化也有很大需求,因此标准化和定制化共存并以标准化为主是物流设备未来的发展趋势。

2.3 集成化与系统化

根据集成化和系统化的思想,各类物流设备的集成可构成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以前从国家顶层构造层面至基层操作层面对系统集成都不太重视,有人认为集成是把各类设备放在一起,没有创新性[2],这种思考角度即缺乏系统化思想,例如立体库的取放货,全自动的方式有时反而成本高效率低,技术先进但实际应用效果却落在了后面,如果在需要大量人工判断和寻找的出库拣选作业流程中使用自动化系统,而在简单易操作的入库作业中使用人工配合设备操作,既可以避免自动化设备的高故障率对出入库作业的影响,也可以降低投资,这种不同性质设备的集成化与系统化也是未来物流设备的发展方向。

2.4 绿色化与节能化

随着物流设备不断向大型化发展,对于电力等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型物流设备启动和待机状态的耗电情况根据设计方法的不同有明显差异,因此将节能化的思想引入物流设备的研发是物流设备的发展趋势,另外如天然气、光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对于物流设备向能耗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推进我国物流设备发展的措施

通过分析欧洲发达国家物流设备发展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物流发展实际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通过如下措施引导我国物流设备发展。

3.1 推进物流设备标准化建设

物流设备按功能进行模块化划分,实现标准化生产对于保证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作业流畅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我国在很多行业都已出台标准化规则,物流行业中的托盘尺寸也具有国家标准,因此,物流设备的标准化将为物流作业效率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3]。(下转第280页)(上接第227页)3.2 规范物流设备供应商运营模式

物流设备供应商主要的开发模式还是通过国外品牌或者核心部件依靠国外,一般部件来自国内的简单集成,这不利于物流设备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鼓励并帮助其扩大规模,加强自助研发能力,统筹考虑整个物流行业需求进行物流设备研发,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3.3 注重系统最优化原则

引导物流企业在选择物流设备时,不仅注重设备的价格,还要注重设备的质量、安全性能以及对整个系统的作用,结合自身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设备,使整个系统效益最优。

参考文献

[1]罗毅,土清娟.物流装卸搬运设备与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土继祥.我国物流技术装备的新进展及发展展望[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83(3):17-19.

第5篇:电商发展趋势总结范文

【关键词】未来;信息安全;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与生产生活的日益融合,以其开放性、创新性、信息的交互性和数据的共享性应用到各个领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因此也受到来自互联网上的黑客、竞争对手等攻击的安全威胁。传统的防火墙、IDS、IPS因限于网络边界的安全防护,能力受到局限,攻击者多采用如APT、利用社交网络漏洞,使传统的安全手段难以检测、防护。同时,云计算及虚拟化、物联网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更为灵活、开放的体系应用及服务,同时也为信息安全管理和防护提出了新要求。未来对用户的信息安全,不仅拘囿于单纯的安全软硬件实体,而是一种安全实体、安全的服务和防护策略的整体实施。

一、未来信息安全的相关角色

在探讨信息安全发展趋势中,依据应用及管理角度的不同,分为用户、管理机构、攻击者和系统供应商和安全厂商的相关角色。用户:IT系统的最终使用者;系统供应商:为用户提供应用系统和技术服务的供应商;管理机构: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应用负有管理职责的行业主管部门;攻击者:对用户需求的服务、数据进行攻击破坏的个人、组织或集体;安全厂商:为用户提供安全服务包括安全产品和安全咨询的厂商,帮助用户抵御非法攻击和破坏。基于信息安全相关角色,通过相关角色技术能力和服务模式的发展,结合IT技术创新应用、攻防技术的发展及管理部门的要求等可能影响安全防护能力的因素,分析所面临的安全挑战,提出应对技术策略。信息安全技术是基于网络和系统应用的安全技术,是未来信息安全的发展方向,未来安全技术发展的趋势将是系统安全、智能化安全、物联网安全、云安全及虚拟化和数据安全。

二、未来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一)系统安全。系统安全是从系统供应商机角色予以实施的防护措施。操作系统、各种网络服务及应用程序经过开发商的测试人员和公测后,并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措施到位,各种漏洞公告已证实了的软件是有可能存在安全漏洞的,系统供应商将产品推向市场前应做好全方位的安全考虑,系统安全测试的方法论将成为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二)智能化安全。指智能信息处理及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目前网络安全产品虽已采用了一些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但多限于一些基于规则或策略的相关处理,安全产品的分散部署、独立管理的现状使各种信息难以得到共享和综合应用,缺少足够规模的高质量安全数据是当前网络安全领域走向更进一步智能化的一个瓶颈。

安全设备的互联整合、安全智能管理,为安全智能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开放的安全应用平台可以汇聚来自互联的各种安全设备的数据、检测信息以及其他方式获得的安全威胁信息等,从而解决安全分析数据不足的问题。而对大规模安全数据的管理、入侵行为模式分析、全局域网安全态势评估、安全信息评估、威胁情报分析以及各种自动化配置管理工具开发等安全运营相关的核心工作,都将离不开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

(三)物联网安全。物联网是一种虚拟网络与现实世界实时交互的新型系统,其特点是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一方面将显著提高经济和社会运行效率,但由于物联网在许多场合都需无线传输,信号很容易被窃取,也更容易扰,这将直接影响到物联网体系的安全。物联网规模很大,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一旦受到攻击,将导致用户或社会的混乱,影响巨大;另一方面物联网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未来的物联网中,每个人拥有的每件物品都将随时随地连接到网络上,随时随地被感知。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个人信息、业务信息和财产丢失或被他人盗用,物联网安全技术是未来信息安全发展的一个重点。

(四)云安全及虚拟化。云安全是继云计算和云存储后出现的云技术的重要应用。其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等最新信息,传送到Server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云安全注重的是云计算和存储服务带来的安全问题与虚拟化技术提供的安全服务,涉及云计算、存储等方面的安全技术。云及虚拟化安全涉及云计算、存储及虚拟技术的安全功能及虚拟部署。

(五)数据安全。数据安全主要关注数据在生成、存储、传输、处理及销毁的整个数据生命周期地机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是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中最为关键的基础防护措施。重要信息系统敏感数据的安全保护、互联网上个人隐私信息的防泄漏、舆情分析、内容过滤等都是当前数据安全技术研究的重点。

三、安全的发展趋势

基于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的分析,未来信息安全发展趋势为:

(一)可信化。硬件平台上引入安全芯片,小型的计算平台变为“可信”的平台。充实和完善如基于TCP的访问控制、基于TCP的安全操作系统、基于TCP的安全中间件、基于TCP的安全应用等技术。

(二) 标准化。信息安全将步入规范化管理,安全技术要接入国际规范,走向应用。信息安全标准研究与制定如密码算法类标准、安全认证与授权类标准(PKI、PMI、生物认证)、安全评估类标准、系统与网络类安全标准、安全管理类标准,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予以规范管理。

(三)融合化。从单一的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向多种安全技术与服务融合的发展。安全产品硬件化/芯片化发展的技术趋势,为提升安全度与更高运算速率,开展灵活的安全实体技术,实现安全硬件实体与安全技术服务策略的融合。

四、结束语

综上分析,系统安全、智能化安全、物联网、云及虚拟化和数据安全是未来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的趋势。而信息的可信化、网络化、标准化和安全实体服务融合将是未来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为实现信息安全,应合力建立健康的安全环境,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提升系统安全性,加强安全经验积累,开展深入的安全探索,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整体防御策略。为用户的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信息安全与保密.黄月江.2008.7.国防工业

[2]物联网在中国.雷吉成.2012.6.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6篇:电商发展趋势总结范文

关键词 电商物流 经济 发展 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电子商务一条龙的服务使得拓宽了物流产业的发展范围和发展深度,24小时的营业、自动订货以及传递客户与业主之间信息,利用移动小额支付、无线POS等增加便利性的服务,加快了电子物流的发展。在良好的电子商务数据信息处理与传输管理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运输网络建设、完善的销售网络系统和健全的电子化物流中心管理,降低电商物理经营成本、延伸服务范围和形成产业供应链,电商物流实现管理、信息共享适应全球化背景的发展趋势。

1电商物流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电商物流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雨后春笋般迅猛崛起,世界各国对电商物流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物流产业被称为是国家经济的发展动脉。物流产业既促进的就业发展,又很大程度上推动国家内需的发展,将全国各地的优质产品合理配置,淘汰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劣质产业,很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是人口大国,促进国内消费和拉动内需是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的火车头,而电商物流是为内需增长的重要渠道。日本是世界电商物流最为发达的国家,其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式与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的物流业日渐发展起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以及电子计算机化,形成了现代化的物理管理模式。借鉴日本高科技的电商管理经验,发展我国电商物流管理的商业,保持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增长趋势。2014年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聚美优品、京东先后在美国上市,阿里巴巴提交的IPO文件等开启了上市热潮,电子商务是物流市场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2电商物流发展形势下分析问题

2.1电商物理服务品质达不到相应水平

近年来,电商物流飞速发展,在运输速度、服务品质等各个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随着物流量的增多,商家为谋取暴利,节省运营成本,在运输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上并没有加大改革力度,尤其是电子商务方面,其投资比例在整个物流产业链中较低。如某滨海城市电商物流业务量逐年翻倍增长,但其物流服务质量与物流价格不仅跟不上发展进度,甚至还有所下降。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购物渠道,人们在网上购买商品的数量与种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售所涉及的产品种类极为复杂多样。对运输的要求不仅仅是局限于安全运达,还需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避免挤压变形、受气温影响变质等各类状况。此外,对买家的个人信息的确认整理、对物流运输的流程管理以及对物流数量整理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电子商务进行统一管理,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2.2电商物流企业之间缺乏资源整合

国内各个物流企业以及驻军国外的物流企业之间合作交流较少,不少物流企业由于缺少技术支持以及资金流转不畅而导致倒闭;其次,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将刚刚起步发展的小微型被实力强大的企业“挤出”竞争市场,加剧电商物流产业总体运营成本,不利于我国电商物流的健康发展。

3电商物流产业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创新突破,实现电商物流多功能服务

社会的发展趋向于复杂化,因此,电商物流服务以多元服务为发展方向,突破传统经营模式。电商物流主要功能是实现配送员把货物送到买家的同时将资金、信息和物流一条龙服务。如电子商务在信息管理方面发服务以客户需求为工作目标,分派人员进行货品送达调研,收集货物运送过程所需的时间等数据信息,进行划一的电商管理,并将准确的信息传达于客户,方便客户及时了解货物信息,提高物流信誉度。其次,提高电商物流服务柔性化,配送员与客户加强情感交流,以真诚的态度服务客户,为客户解答各类物流问题,提升客户对物流服务的满意度。比如,配送货物要征求客户意见,在客户方便之时才将货物送上门,送至客户家之后配送员可随手帮忙客户将废弃的垃圾袋丢置于门外的垃圾桶,小小的举动拉近了配送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提升了服务的亲和度。

3.2电商物流管理标准化

提高订单管理力度,现代化信息管理要求迅速化、标准化,建设强健的驱动系统,对货物仓库的每项操作、配送环节、货物数量信息以及财务管理等纳入电商管理,保证服务的信誉,达成对客户的承诺,加强网上追踪、短信和电话的服务,包裹从发货到收件中的各个环节都实现透明化,做使客户满意的服务。

4总结

打造一流的电商物流,是带动该地物流产业发展重要之路,充分利用国家领先的技术,以电商为核心,以丰富的物流量为基础,打造国内城市物流中心,辐射周边物流业发展,实现电商物流的高质量发展,活跃我国经济。

参考文献

第7篇:电商发展趋势总结范文

【关键词】 汽车产业 供应链 第三方协同平台

一、国内汽车产业供应链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日益发展,以及汽车产业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关联与协同性也呈现增强趋势,其主要特征表现在:精益生产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化,使汽车产业适时供货已经升级为适时顺序供货;汽车零部件的物流配送模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趋势,从传统的根据订单直接供货的模式逐步发展到供应商直供、二方库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等多种物流模式并存;一些先进的汽车制造企业对零部件周转时间的要求已经缩短到45分钟,敏捷、高效、低成本成为供应链运营的基本要求;产业链配置全球化,国际主要汽车制造公司利用全球资源,实现投资、开发、生产、采购和销售的优化配置,以适应各地区不同的市场偏好需要。随着汽车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的逐步加强,提高整个汽车产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及产品生产、销售成本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在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年汽车产销量双超1800万辆,居世界第一位,但与发达国家汽车企业相比还存在以下问题:汽车产业供应链中,以二级和三级供应商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达90%以上的比重,企业类型和数量呈现出金字塔式结构,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配套外向度低等问题;物流配送企业的信息系统还很不完善,物流设施、设备、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大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作业,行业物流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很难满足企业高效运营和准时制供货的需求;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涨价,物流成本过高,而主机厂年年压低采购成本,导致零部件企业遭受上下游“两头挤压”,利润空间缩小,部分零部件厂的生存环境堪忧;出口仍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价格相互倾轧导致出口量增长快但效益增长不明显;大部分零部件企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难以介入主机厂前期开发过程;企业普遍缺乏与国际企业交往能力,不能适应系统化模块化供货要求。

二、国外汽车供应链协同平台发展趋势

1、行业化的解决方案

组建面向行业应用的协同平台是目前协同商务平台的主要特征,其中包括航空业的Exostar、汽车业的COVISINT、零售业的Global Net Xchange(GNX)、金属行业的Quadrem以及电子行业的E2Open等。国内也涌现出以东方钢铁网、中华纺织网、能源一号网等为代表的行业协同商务平台。

2、第三方的专业运营

对于国内为数众多的中小型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各自建立独立的协同采购平台将面临投入大、运营成本高、见效周期长、缺乏标准化、安全可靠性差等一系列难题。通过第三方运营商提供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协同商务平台的主流模式。

3、采用国际化的标准和规范

采用跨平台的开放系统,支持J2EE、HTTP、SSL等业界标准,支持UN-SPSC等多种国际标准的产品目录管理技术,支持SIC的行业分类标准,使用标准代码;提供标准的系统集成接口,如第三方物流接口、在线支付接口、海关申报接口等;与国际成熟的交易平台的多种接口标准一致或可转化;采用SSL加密及数字签名技术,进行数字证书管理和身份认证。

三、建立汽车供应链第三方协同平台的必要性

1、适应汽车产业全球化采购趋势的需要

随着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与新装备在汽车产业中的投入使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明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世界汽车产业也发生着深刻变革,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集团化重组,整车和零部件垂直一体化分工被对等合作的互动关系取代;全球化采购,整车厂的零部件外购比例达60%以上;零部件与整车同步开发,甚至超前开发;形成了由一级系统供应商主导的“金字塔”式零部件产业供应链;生产和投资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80%以上的国际汽车贸易通过专业BtoB电子商务平成。

2、解决汽车产业供应链多级协同的需要

与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相适应,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发展呈现出以一级系统供应商为主导、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多级集成供应链结构。由于汽车产业供应链中存在多级协同关系,由整车企业自己建立的采购平台只能解决整车企业与系统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问题,无法满足供应链中系统总成供应商与零部件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的协同关系,在汽车供应链第三方协同平台中,所有企业都可以拥有采购商和供应商的双重角色,履行采购与供应的双重职能,从而有效地解决供应链的多级协同问题。

3、提高汽车产业供应链运行效率的需要

汽车产业的竞争已经由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转向整体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成员在库存、质量、成长、成本控制和互惠机制等方面客观存在不同的利益目标,垂直一体化的传统供应链模式和协调机制不能及时评价和消除这些与供应链整体最佳利益相冲突的问题。供应链的一致性和可见度不够。供应链各成员不能动态共享从市场到销售的闭环信息,导致订货提前期过长,库存过大,业务成本过高,对供应链异常的快速响应不够。第三方协同平台在整合行业资源、建立竞价机制、缩短交货周期、降低采购费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据国际著名研究机构Aberdeen Group研究证实,应用供应链协同平台进行采购的企业,产品采购成本下降1.5%~5%,业务处理费用减少70%~90%,业务处理周期缩短50%~70%。

四、汽车供应链第三方协同平台架构

1、平台用户模型

我国汽车产业供应链以整车制造企业为核心,囊括了上游多级零部件供应商、下游分销商以及物流企业等供应链模型。平台主要用户为汽车产业供应链中的核心整车企业、一级总成、二级零部件、三级毛坯、四级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物流企业。

2、平台技术体系架构

作为第三方协同商务平台,平台架构需要具有可扩展性、消除异构性、安全性以及对XML的支持性等特点,可采用J2EE技术体系架构。J2EE的特点是提供可参照的体系结构,简化建立企业级应用时的开发、部署、管理等问题,为快速灵活地建立大规模的分布式企业应用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3、平台技术路线

在汽车供应链的流程建模及预配置、基于准时制的计划看板及物流跟踪、供应链中多用户冲突机制等关键技术方面,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成果,坚持自主开发和持续创新;在平台的体系构架、中间件技术、短信平台、数据库产品和安全策略等方面充分利用国际范围的先进技术和成熟产品;遵循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法规,自主创新和应用集成相结合,示范应用与全面推广相结合,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行业针对性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项目目标。平台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1)基于汽车产业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建模及预配置技术。采用流程积木技术对汽车产业供应链进行业务流程建模,构建采购商、多级供应商、物流商协同工作的一体化供应链模型,使同一计划在多级供应商之间具有可传递性、可执行性。根据不同类型会员的业务需要对典型业务流程进行封装,提高平台的敏捷性和成熟度。

(2)基于RFID的智能仓库管理技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仓库管理的物资种类及数量在不断增加,出入库频率剧增,仓库管理作业已十分复杂和多样化,传统的人工仓库作业模式和数据采集方式已难以满足仓库管理的快速、准确要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行工作效率,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它能对相距几厘米到几十米范围内的物体进行识别,而且可以批量读取、可识别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的物体、设备、车辆和人员。对比普通二维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具有扫描速度快、体积小、形状多样、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强、穿透性和无屏碍阅读、记忆量大、安全性高等多重优势。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天线三部分组成,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天线辐射场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发送出自身编码等信息,被阅读器读取并解码后发送至电脑主机进行有关处理。

(3)汽车产业供应链中多用户冲突管理技术。针对汽车企业特点,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集群中多用户协同冲突协调机制的构建问题,通过业务策略预配置、计划自动回滚、自动分解等多种手段实现多供应商、物流商的冲突协调。实现冲突管理的四个关键技术是冲突避免、冲突检测、冲突分析和冲突消解。

(4)集成基于WEB的异构产品信息协同技术。汽车产品结构的复杂性、产品类型的多样性,使得web方式下跨企业产品信息协同构建更加困难。项目集成了基于web的异构产品信息协同技术,提供简单易用的多种格式设计图纸浏览工具,实现跨区域、跨集团、跨产品平台的产品信息数据的共享和协同。

五、汽车产业供应链第三方协同平台的功能

平台主要包括产品及供应商管理、业务策略管理、订单管理、结算管理、特别事项管理统计分析与报表、系统管理、信息管理等功能,不同类型的会员登录系统后显示各自权限范围内的功能。

1、产品及供应商管理功能

为供应商提供自身产品编码体系与采购商产品编码关联对照功能;提供供应商考核、评价管理工具,预配置丰富的供应商评价指标库(提供质量、成本、交货、服务等数十项指标供企业选择并设置相应权重);根据订单执行情况自动分析计算供应商考核评价的部分关键指标。

2、业务策略管理功能

支持对采购产品的采购渠道、采购比例、价格、运输模式等多种业务策略的灵活预配置;对违背既定业务策略的订单进行实时预警。

3、订单管理功能

采购商可根据业务策略和净物料需求计划自动批量生成采购订单发送至供应商,系统实时短信提醒供应商进行确认;系统根据会员设定的物流运输策略自动生成物流订单信息,支持采供双方直接供货、二方库以及第三方物流等多种物流模式;订单执行中可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变更调整,系统自动记录每次变更的详细信息;采供双方及物流企业对订单状态、收发货信息进行实时跟踪管理。

【参考文献】

[1] 武汉莱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湖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调研报告[R].内部资料,2010.

[2] 鲁耀斌、张金隆、罗静:基于电子商务的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4).

第8篇:电商发展趋势总结范文

中国物流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

现代物流是指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在本质上,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是有区别的。它不是传统运输内容简单的相加,而是把它们融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具有实用性的、高效的体系,以适应现实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

二、中国现代物流的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物流业也进入了重要的崛起阶段。虽然中国一直有着运输、仓储等传统的物流项目,但是目前的现代物流业还没有形成体系,还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政府和各省市政府对现代物流有了全新的认识,明确了其对于经济发展、投资环境、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重要性,而对现代物流发展进行了大力的扶持。随着物流界的一些先驱人物的探索,我国工商企业的物流发展较为迅速,第三方物流也开始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市场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生产企业对物流的重视有了一个从营销策略到营销战略的质的提升。开始有企业尝试着将本企业的物流业务完全转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运营,通过有效的分工协作,来提高工作效率。

市场对于物流的规模化、网络化需求越来越迫切。企业生产的产品要想到达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客户的手中,需要具有规模的、网络化的物流企业进行分销,以帮助生产企业实现产品的销售。除此之外,生产企业还可以通过物流企业的综合服务和规模效益,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以提高收益。

虽然中国对于物流理论的研究开始的并不晚,但存在着研究不够深,范围不够广的问题,随着这几年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理论研究更显得捉襟见肘,因此物流理论研究成为了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三、中国现代物流的不足

1、虽然我国物流业有较大发展,但其生产力水平仍然处于相对落后地位。2001年,中国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33.6%,相对于发达国家在1998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65%左右的数据来看, 我国生产力水平确实较低。相比于美国物流费用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我国高达40%的数据来看,我国现代物流业还拥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评判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物流便属于第三产业,从其比例看,我国生产力水平确实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2、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接受第三方物流的经营模式,但仍有部分企业在观念上没有从传统的物流模式中跳脱出来,不能在自营物流方式和第三方物流中作出正确的取舍。

概括地讲,中国还需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人才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以形成健康的第三方物流市场。?

四、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意义

1、促进物资流动,节约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国物流业的大力发展不仅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还能使国内其他产业得到发展,如工业、贸易、信息产业等产业。

2、有利于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和学习。通过吸引外资,不仅可以使国内外物流企业相互竞争,也对提高中国物流业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培养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由于中国现代物流的大力发展,人才资源也成了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跟国外物流商进行交流学习,组织培训和人才交流,可以培养更多的物流管理人员,加速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进程。

五、中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实现,中国现代物流也受其影响,向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特征发展。现代物流是一种管理组织的艺术,是被公认的能降低企业物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的第三利润源泉。就我国目前的物流业的发展来看,未来可能会出现如下几种发展趋势:

1、第三方物流服务成为新兴物流形式。常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有以下几种:报表管理、咨询、海关、运费谈判、信息管理、货物集运、仓储、运费支付等。物流企业只有利用自己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便利条件,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将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的货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且运输周期距离都较长,各种信息都在随时变化,若还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管理,将会存在很多问题。所以现代物流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是势在必行的。

物流信息化要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理信息存放的数字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信息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和物流业务数据的共享化等。

3、现代物流的工作人员将会向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随着现代物流技术向着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对于物流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不久的将来,物流作业很可能会发展成在物流据点和运输网络中进行,同时,全球化趋势加剧,也会增加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程度,因此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物流专业程度是必要的。

4、随着全球污染的加剧,未来的新兴产业必将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学也不例外。物流行业是一个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尽快采取措施节能减排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如:减少空驶浪费,选用节能环保车辆,提高货车运行效率等。

参考文献:

[1]侯茂章,夏金华.重视和发展我国物流[J].农业经济, 2004.

[2]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12.

[3]周铁荣,范炳全.第三方物流市场供求及发展趋势[J].现代邮政,2004.

[4]马健平.现代物流配送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09.

第9篇:电商发展趋势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电子商务应用 服务模式

大数据作为网络领域未来的“新能源”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但是当前世界各国对大数据的定义却依然没有较为统一的概念和范围,而大数据所包含的内容也已经远远的超越可其自身的术语内涵,有相关研究表明大数据具备四个典型的特征,即:第一、数据含量巨大,能够从原来的TB级别升至PB级别,而且在未来的十年之内,全球的网络业务数据量可能要超越现在的五十倍之多,因此只有发展大数据方可满足未来的时代要求。第二、数据具备多样性,这一特征是指大数据在包含的数据类型上多种多样,不仅有结构化的数据同时也有非结构化的数据,例如:网络文字信息、语音信息、视频信息、图片信息以及人文与地理等。第三、速度快,这一特征的含义是指在大数据时代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创建新的数据和移动相关数据,这一特征完全符合当前网络时代的发展,很多企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企业的业务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第四、易变性,这一特征与大数据的多样性有一定的关联,因为大数据具备多样想,所以对呈现的数据就会有多重形式和类型上的变化。

一、电子商务在大数据时代中服务模式的改变

(一)数据化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企业喜欢将所有的业务形式以数据的形态展现出来,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下,电子商务企业无论是前期的采购工作还是中期的销售工作以及后期的财务核算工作,全部采用可视化的数据对其进行管理和分析,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也去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例如:国内某商务平台采用数据分析的形式对消费者的产品需求进行预测,使商务平台上的产品类型和数量更加接近市场的实际需要,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为平台业务的发展提供帮助,还建立了一批以追求时尚、前沿产品的客户群体。

(二)行业之间的垂直整合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企业也加强了对业务数据的整合能力,与平台上下供应链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直接,并能够在第一时间实现市场信息共享,制定完善的预防机制,提高了商务平台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在电子商务这一条产业链中谁与最终用户联系紧密谁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就越大。有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IBM曾经在历史上遭遇了一次最为严重危机,因为当时的市场几乎被微软和英特尔占据和控制了,而IBM总裁却成功的化解了这次企业危机,在事后他说:“IBM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为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完整、科学、合理”,因此发展到今天IBM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其业务范围已经覆盖了企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无论是建设系统、建立数据库还是研发操作系统等。

(三)数据实现资产化

从当前数据创造的经济效益结合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电商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延伸为数据之间的竞争,因此国内市场上开始逐渐出现了很多关于数据的业务,例如:企业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分析服务,通过总结市场和用户的非结构化数据,提供给电商企业标准的数据报告;还有一种数据服务类型是可视化的数据服务,电商企业利用自身在互联网方面的优势将工作以不同的形式分配出去,以发展全新的创意或者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为目的,帮助用户分析和发现业务中数据模型,然后以图表的形式反馈给电商企业,为企业提供业务发展的方向。

二、大数据时代下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的分析

建立网络导购服务模式需要电商企业有较大的数据集合体,数据集合体中要包含多种内容,例如:消费者的喜好、消费者的浏览历史和消费者的购买历史等,这种数据集合体可以为电商开展网络导购提供基本的依据,但是网络商务平台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无论什么样的产品消费者只能依靠自己视觉来判断这个商品是否符合自己,因此用户在商务平台上的体验是不完整的。

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可以建立两种个性化的网

导购服务模式,第一个就是设计比较独特的推荐广告,其实我们在日常查看网页的时候偶尔会弹出一个小的广告推荐窗口,这些窗口中包含的商品恰好是自己在最近一段时间想要购买的物品,这一现象的出现就是电商根据用户曾经的浏览历史,对用户在网上的搜索数据进行整理和挖掘,然后追踪用户的浏览去向。第二个就是个性化推荐,因为国内当前的电子商务平台较多,商品的介个更是相差甚远,在反复对比过程中让人难以选择,因此电商可以根据后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快速分析,根据消费者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喜好推荐最为合适的商品可以极大的提高电子商务平台的营业额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的服务模式已经开始向密集化和个性化方向延伸,当前也是电子商务重视数据营销和数据分析的初期阶段,因此只有结合大数据所具备的功能和作用,才能保证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加之现在大数据技术还在日益发展和进步,等到该技术发展成熟之际,电子商务的服务模式将会出现更大的改变。

参考文献:

[1]马帅,李建欣,胡春明.大数据科学与工程的挑战与思考[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