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业数字化发展范文

旅游业数字化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业数字化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业数字化发展

第1篇:旅游业数字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旅游;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近年来,西江沿线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水平不高等问题,地区内各个旅游目的地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工作,没有互通,无法共享。必须加强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区域合作,从改革、开放、服务、管理入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1]。梧州市是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和组成部分。在整个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梧州旅游产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资源开发程度不高;旅游产业要素发育水平低;信息滞后,管理被动后置,缺乏统一的监督和评价机制;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已不适应形式发展需要;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等[2]。当前数字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利用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旅游行业的监管,通过建设西江区域性旅游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来拓展旅游产业的发展[3]。

1建设目标

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西江经济带旅游业实现大幅度跨越式发展,超越现有旅游企业的经营模式,打造西江经济带现代旅游业产业链,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企业的旅游信息资源共享和区域旅游业的一体化管理[4];使政府真实、全面、实时、自动地掌握旅游业发展的宏、微观动态,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提高政府服务的效能;为旅游者提供全面、准确、权威的旅游信息及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化服务。发挥信息技术对旅游相关领域的激活作用,充分释放旅游业促进产业发展、社会就业、维护社会公正、构筑社会和谐等社会功能,构建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步伐。

2设计方案

结合西江经济带区域性的地理位置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网格技术、云计算、3G、GIS、电子支付、RFID智能卡、智能终端等)[5],主要服务于政府、旅游企业和游客,实现旅游宣传和营销、电子交易、游客服务、行业管理和市场监控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平台体系结构分为四层,如图1所示:

图1平台体系结构

感知层:该平台需要感知的信息源行业中的景点、票务、游客、服务站点、导游及相关管理服务人员等。利用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视频监控与图像处理技术、传感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并结合GPS、GIS等技术,实现对信息源的各种对象进行动态、快速、准确的识别、感知、记录、定位追踪等功能,并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处理与分析,同时将经过初步分析处理的数据利用各种网络传输方法传输到实时监控中心及物联网信息中心,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6]。

网络层:是该应用平台中信息传输的手段和方法,本项目中将充分利用通信运营商“无线城市”及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网络平台实现信息传输、物联网应用[7]。

平台层:基于网络层,进行元服务的构建。包括通用服务、数据服务、接口服务等。

应用层:是该应用平台的核心功能,实现对西江旅游服务业的智能化监控、管理与服务。包括面向政务主管部门、企业、游客等三大客户群体的各类应用。

3实施方案

由于整个平台涉及面广,系统庞大,投资多,根据实际情况,拟分三期工程建设实现:

3.1建立初具规模的基础数据共享平台,满足部分电子政务需求

(1)从基础信息入手,建立旅游信息的内容采集和共享机制,主要通过电子政务数据上报及历史数据整理采集,并在现有系统的流程中采集所需的基础数据。对外提供规范的信息接口,使得旅游企业与行业主管部门、旅游企业与旅游企业之间能通过该平台交换信息,实现旅游信息的共享。

(2)实现旅游综合管理的行业业务网格化管理功能模块。借鉴网格化管理在其它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旅游市场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旅游资源信息网格化展现及分析。

(3)实现旅游综合管理的市场统计分析及决策支持功能模块。

(4)实现旅游商务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及旅游政务网的雏形。即以0774-12301为域名的西江经济带旅游门户,主要功能包括政策法规、政务公开、信息(吃住行游购娱)、网上投诉及调查问卷等五大模块。其中旅游信息栏目中支持3D仿真实景浏览。

3.2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信息数据,构建功能完善的旅游门户。

(1)通过多元采集渠道完善旅游综合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如通过RFID或监控录像采集实时客流信息,通过传感器及3G网络采集景区实时气候信息等。

(2)在雏形基础上完善西江经济带旅游门户,在信息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拆分为政务网及目的地营销系统两个独立且功能完善的网站。

3.3构建完善的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

(1)在前两期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旅游商务。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12301呼叫中心系统及旅游卡系统。并开始对旅游商务进行落地运营。

(2)构建完善的旅游综合管理平台,包括诚信管理、旅游预警、综合指挥调度等。

4总结

区域性旅游数字化其实就是基于3G无线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电子支付及电子凭证、GIS、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综合产物。平台之上,关键还是在于步步为营的分阶段实施和信息化平台的落地运营。

参考文献:

[1]闭明雄.西江流域产业发展研究[J].四川大学,2007,04.

[2]郭满女.西江旅游黄金带客源市场分析及拓展策略――以广西梧州为例[J],特区经济,2012,6.

[3]袁剑君,陈志辉.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状况、问题与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15.

[4]刘小航.广西桂林旅游信息化建设研究[J].热带地理,2004,12.

[5]沈苏彬,毛燕琴,范曲立.物联网概念模型与体系结构[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8.

[6]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

第2篇:旅游业数字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数字旅游体系;信息服务;产业链相关因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旅游业要实现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成功跨越,就必须以先进的营销技术、科学的管理手段、新颖的拓展理念来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数字化旅游体系的提出和建设将实现旅游管理高效化,旅游服务品质化、旅游产业高级化和旅游体验高端化,创造一个主体多赢的良性循环的市场环境。

1. 数字旅游体系的构建原则

突破传统的行政层面,整合国家层面,行业层面,消费者层面,技术层面等各类要素,实现旅游产业链条式数字化体系。行业服务与新业态的服务信息内容的整合。以应用为目标。对现有的公共资源如(金融,交通等相关行业)和旅游所需资源内容进行分析,利用现有数据库来补充数字旅游所需相关数据;通过对现有的各行业所需数据的分析,对现有的信息化进行标准化分析研究;梳理旅游产业链条相关联的各个因素,对其现有的信息化模式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突破原有的国家级定点,企业级各管各的信息化模式。根据体验经济下的各个分类,对ui(用户体验)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了解消费者最终需求和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的误差所在。

注重在行业服务与新业态的服务信息内容整合,将旅行社信息、景区信息、在线旅游服务等资源横向整合,作为目的地信息服务建设的隐形后台,提供统一接口,从而实现旅行社信息和产品营销、景区多媒体推介、交通、住宿和餐饮资源的整合,在高可信网络上开通新型数字化旅游综合服务。

2.数字旅游体系的应用

基于不同层面的应用,依据产业链上的各个相关主体的应用模式分析,构建不同层次下数字旅游的分支架构。

一、政府层面

政府地区形象推广,职能部门管理——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与旅游电子政务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建设的一种旅游信息化应用系统,它为整合目的地的所有资源和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除了dms之外,旅游电子政务的建设也是旅游局实现数字化的重要举措。旅游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管理模式和数字通信技术,将旅游政务内容处理和集成,在互联网络上实现部门结构、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便捷优质的旅游信息服务。

二 、行业相关产业层面

1)旅游景点(区)——数字景区建设系统

数字景区是随着3g视频服务的应用.景区管理人员监控各景点提供远程监控及手机监控功能,可以在各具体景点安装视频采集设备,将现场的风景和游人的实时视频传送到监控中心,为公众开放的景点还能免费提供给游人观看。景区服务和管理都高度使用数字化系统建设。

2)酒店业——酒店信息化系统和连锁分销网络

现代酒店信息系统是一体化数据集成中心,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挖掘、汇总和梳理,为酒店经营分析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围绕酒店的信息服务、 智能化管理、面向客人服务管理、内部业务管理、网络营销等服务管理内容,它的范围包括酒店运营管理系统(pms)、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在线采购库存管理系统(ops)、中央预定系统(cr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知识管理系统(kms)以及员工远程教育/培训系统(e- learning/training)等方面。

此外酒店分销是网络运营商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一个网络分销预订平台。加入该平台,客户可以通过在门户网站或博客上展示图片、文字链接或搜索框,只要通过平台的展示预订并入住的订单,平台将提供的佣金。这是一种基于酒店业务开拓的业内分销平台。

3)旅行社——旅行社信息化管理、业务拓展(旅游电子商务)

旅行社商务电子化是指将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应用于旅行社业的经营管理中,通过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形成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为旅行社业带来更大的商机、更低的成本和更多的利润。主要包括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旅行社erp、crm系统以及开设旅游直销网店等。

4)预订平台——携程旅游服务聚合平台

以携程为代表的预定平台系统,预定平台系统是将有资质的酒店、机票机构、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信息汇集于互联网平台供用户查阅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同时帮助用户通过互联网与上述酒店、机票机构、旅行社联系并预订相关旅游服务项目。

三、消费者终端信息获取平台

1.公共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交通数字地图/信息港

数字地图向游客介绍旅游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社会经济情况、历史文化概况、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比较优势、旅游资源的分布等,还必须实现多用户条件下的并发操作和进行指定旅游线路的快速检索、查询,可在线查找指定的旅游景点信息和旅游服务设施。利用gis提供的功能和方法,实现游客指定旅游线路的漫游跟踪和快速还原显示,能够流畅实现依托于宽带网络硬件平台与旅游信息系统的虚拟旅游,达到吸引潜在游客的目的[4]。还要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方面的政策法规,旅行社、酒店、机票甚至景点门票的查询和预订服务以及方便的进行旅游投诉在线服务等功能,争取为旅游者提供食、宿、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

2.各种旅游专业网站

旅游网站可分为资讯类,服务类,特色类等。资讯类包括旅游资讯、行业新闻、网站黄页、门户网站旅游频道等;服务类包括整合网站资源的网络联盟、 区域性的旅行社网站、政府网站等,可提供景点搜索、酒店订房、票务预定等服务;特色类包括自驾游、自助户外自然游、特色主题游如探险游、修学游等。

四、技术架构层面

作为数字旅游支撑的关键技术,包括宽带网络传输和电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多元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种软件集成技术,为整体系统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使数字化旅游成为可能[2]。

结语

数字旅游体系归根到底,就是提供旅游信息服务: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由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府过渡;为旅游企业提供及时的旅游信息,为企业的市场营销、线路设计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为旅游者个人提供旅游地的与旅游有关的各种旅游信息和预订服务,并可根据旅游者的喜好为旅游者制定特色路线,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可让旅游者提前进行体验;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虚拟的实习环境,为旅游教学服务。通过搭建全新的数字旅游体系,以整个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梳理现有旅游行业的信息化思路,结合国家公共资源,提升整个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宫兆宁,宫辉力,赵文吉.数字旅游建设体系结构设计[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5): 85-89.

[2]胡丽琴,刘明柱,杨永强.数字旅游体系框架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7(2): 81-83.

[3]张玉改.辽宁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构想[j].江苏商论, 2008(4): 97-99.

第3篇:旅游业数字化发展范文

交通;旅游业;影响与发展;管理措施

经济发展的同时,各地的旅游业也渐渐发展起来,各种生态自然景观都被包装上了商业化的面孔供人们观光玩赏。在物质享受丰裕后,每个人都有出门看看新鲜,拓展视野的愿望。在交通不便的时候,人们去旅游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如同苦行僧修行一样历尽艰险。随着交通也的发展,旅游才真正变成一件赏心乐事,各种“休闲游”,“享乐游”纷纷打起了宣传的招牌。由此可见,便利的交通对旅游业的发展是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的,人们希望旅游是一件休闲放松的事情,所以更希望自己的行程不会因为交通问题而受阻。如何发展交通,成了目前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交通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与制约

(一)交通对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交通的便利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旅游地点的最后选择,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选择“舍近求远”,或者是“舍易求难”,交通便利的旅游景点比交通闭塞的景点更占优势。同时,交通的便利与否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出游半径和景点的客流量,对于那些危险系数高,交通状况差的景点,游客会相对稀少。如果用F表示一个旅游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用,分别表示旅游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以及客源地对游客的外推力,f(d)则表示客源地与旅游景点之间的距离,那么可以用这样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即:F=/f(d)。由此可见,客源地与旅游景点之间的距离和旅游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之间是成反比关系的,人们是否选择去该地旅游,除了考虑附近住宿条件和饮食条件,以及当地的文化,风景的吸引力外,还会考虑当地的交通是否便利,这次出游是否划算等等,而且,超过半数的人将交通这一指标列在首位,如果该地的交通状况差,那么很可能人们会退而求其次,放弃对该地的选择。

(二)交通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旅游业的长线发展离不开观光者的支持,游客产生的旅游效益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开发旅游业的资金需要从旅游效益中拨出。而由于交通问题导致旅游业发展滞后,旅游资源将得不到有效开发,最终无法形成发展规模化,产线发展的旅游产业链,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交通对旅游质量的影响

来自不同地域的游客,由于自身经济实力,文化素质,情趣爱好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对旅游地域的食物,住宿,景致的要求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游客对旅游景区交通的要求却惊人的一致。而在游客的投诉信中,大多数都是关于当地交通状况的。游客选择在长假或者小长假期间去旅游是为了放松身心,而不是去寻找疲惫的,因此交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游客旅游时的心情,影响游客对该地的印象。这也是为什么当今的“享乐游”,“休闲游”如此受人欢迎的原因。旅游业也不能再满足于从前的“温饱型”,而应该努力朝“享乐型”发展了。

二、旅游业发展中的交通问题

(一)公路等级差距大

我国的公路建设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漏洞很大,导致公路建设的各项工作都不完善。尤其是公路等级的划分,东西差距大。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其高等级和次高等级的公路里程要比东部短大约百分之二十左右,我国将近百分之八十的乡镇不通公路都集中在西部。除了因为西部经济欠发达以外,还因为西部地区的高原地区较多,山多荒凉,由于干旱缺水石质坚固,而且西部居住区所占的范围狭窄,地域辽阔,各村镇的分布距离大,给公路建设出了很大的难题。

(二)交通设施质量差

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客流量很大,但是交通基础设施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专用的旅游路线路况很差,质量不符合标准,大大影响了游客旅游的兴致。尤其是在双休日或法定黄金周等小长假,旅游人数将会暴涨,但是由于交通的阻塞,很多游客买不到进去的票,而进去的游客摩肩接踵,也没有疏散人流的路线规划,在里面观光的游客出来也成了一大问题。而且节假日游客乘车困难,公交的载客量远远超出车本身所能承载的范围,路上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堵塞现象。这样不仅会影响游客的行程安排,也会减少游客的观光半径。

(三)服务质量不高

从服务人员的形象气质,服务态度两方面综合评价,我国的乘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能达到业务要求,铁路,客车的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由于工作的单调与环境的复杂,乘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说话语气都是比较硬的,很多乘务人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缺乏耐心,对一些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态度比较恶劣,用于也不够文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旅客的心情,也损害了服务人员的整体形象。在很多游客的投诉信件中,不少都是关于服务人员服务态度的。

(四)交通信息化数字程度低

我国的交通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远没有旅游产业的高,这就是所谓的“掉链子”现象。交通信息化数字化程度地影响了信息的收集和公布,导致群众接受的信息服务不到位,给交通管理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目前我国各级交通部门都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动交通信息数字化的发展,而相关领域的人才也十分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交通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

(五)旅游交通发展与环保不能兼顾

发展现代经济产物时,一味追求节约成本,追求经济效益,往往会导致环境的破坏,这是由于我国交通发展部门对环保重视程度不够,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导致的。目前我国的旅游生态资源质量在不断下降,游客对本国旅游的兴致也不如以往,与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的破坏有很大的关系。

三、旅游交通发展的对策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到2020年时,我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因而提高旅游交通质量,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已经迫在眉睫。

(一)科学规划旅游交通

要合理规划旅游交通的内交通和外交通两方面,对外要提高铁路运营的质量,加大载客量,让旅客的出行更为方便。同时要发展航天航空业,进一步扩大客流量,使旅客的出游更为高效,安全,舒适。张家界的旅游业兴盛的原因与枝柳铁路,张家界机场的便利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要规划好城市内的对外交通策略。同时,省内的交通也要尽量舒适,安全,方便快捷,这样可以提升游客对交通服务的满意程度。

(二)改善交通基础设施

要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扩大我国交通建设的融资渠道,并且花重金在打造交通基础设施上。注意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要因地制宜,还要注意与当地旅游景观的配合,不要太突兀。

(三)提高交通服务质量

我国的旅游交通服务质量决定着旅游交通的发展,因为旅游交通在我国一向供不应求,良好的服务态度往往能达到一锤定音的效果。服务人员应该从整体形象和服务态度两方面考虑,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让游客满意而来,满意而回。

(四)加强交通运营的现代化管理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提升交通运营的现代化管理,例如对客流量的估计,车辆的调配方面,要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统计分析也要实现现代化,要使我国的交通运营管理与国际化接轨。

(五)平衡交通与旅游业的发展

出于生态景观保护的需要,交通部门要充分重视环保工作,发展旅游交通的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在景区规划时要给交通建设留有余地,不能顾此失彼,破坏了景区本身的环境或者阻碍了旅游交通的发展。

(六)加强各交通部门的协调合作

政府要运用宏观调控的手充分协调好航空,水运,公交,铁路各交通部门和交警,公安部门之间的工作,全面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旅游交通的运行管理更加有序,处理问题更加高效便捷。

四、结束语

第4篇:旅游业数字化发展范文

1983年正式开业的白天鹅宾馆,是“世界一流酒店组织”的首家中国成员,25年来在中国酒店业创下了17个“第一”,至今仍为广州豪华酒店之佼佼者。2008年6月6日,开业25周年的白天鹅宾馆再一次突破传统,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州分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移动)强强联手,以“移动+互联”相结合的综合信息化手段,利用手机“第五媒体”打造中国第一家“移动信息化酒店”,引领中国酒店业的“数字化”新潮流。

为了增强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帮助酒店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满足不断攀升的客户期望值,广州移动专门为白天鹅宾馆量身定做出“集团彩铃”、“移动总机13632118888”、“M-LOGO+企业名片”、“移动POS机”、“12580咨询查询”、“短信应用”、“小区短信”及“会务签到系统”等移动信息化新业务,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协助白天鹅宾馆做好对外推广、内部联络、培训资料传播等,务求使每一位客人在享受世界一流酒店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数字化时代的便利。

白天鹅宾馆管理人员表示,白天鹅宾馆在国内外酒店业拥有良好的信誉及优质客源,在新的形势下,酒店不能故步自封,一定要推出新的适应客户需求的服务环境和服务方式,而发展信息化是提升酒店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移动信息化酒店解决方案”的实施,符合白天鹅宾馆的发展需求,必将有力地提升白天鹅宾馆的品牌竞争力。

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

广东是中国旅游第一大省,旅游业的收入约为全国旅游业收入的30%。1997年,广东省旅游局提出了“科教兴旅”战略,把网络化建设作为广东旅游业工作的重点之一。2001年3月,广东省被列为国家旅游局信息化重点工程“金旅工程”的首个试点省份。

酒店业作为信息密集的旅游行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其与信息科技的融合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在酒店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信息化是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的有效保障,是旅游现代化最重要的基础。在打造广东旅游“信息省”的过程中,广州移动不遗余力地发挥主导运营商的作用,利用完善的渠道优势、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促进酒店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广州移动一直希望对白天鹅宾馆进行GSM网络室内覆盖,为其提供网络服务,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白天鹅宾馆管理层的积极回应。

针对具体问题,广州移动成立了公关小组,结合白天鹅宾馆的建筑及内部装修特点,整合网络覆盖选点方案与信息化建设方案,形成了“移动信息化酒店解决方案”,最终说服白天鹅宾馆管理层接受了这一方案。

今年2月初,广州移动全面推进提升白天鹅宾馆区域基础网络服务计划,一方面通过美化室内天线、室外高层覆盖等专业通信技术,对宾馆裙楼和高层进行无缝式网络覆盖,有针对性地开展信号增强工作;另一方面对宾馆主要会议室区域进行WLAN网络覆盖。5月底,白天鹅宾馆的基础网络建设工程基本完工。测试显示,白天鹅宾馆的网络覆盖达到了相关的技术标准,完全可以有效地满足客人的通信服务需求。

正式启用“移动信息化酒店解决方案”后,白天鹅宾馆可以利用手机这个“第五媒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推广,与客户互动联系,随时随地拉近白天鹅宾馆与每位客人的距离。其中,M-LOGO就是利用二维码的形式,里面包含了酒店的各项信息,客人只需通过用手机拍摄二维码,发送至信息平台,经系统识别后,手机将自动链接到白天鹅宾馆的网站,直接下载优惠券、进行幸运抽奖等。而客人如果想获取白天鹅宾馆的资料,可以编辑短信“白天鹅宾馆”并发送至106571708,就可以收到白天鹅宾馆的地址、电话等推广宣传信息;或者用手机拨打“12580咨询查询”就能查询到白天鹅宾馆的客房预订、促销、优惠等信息。

“以前,顾客要记下一大串电话号码,而且电话咨询还常常不能及时接通服务人员。现在换了‘移动总机’号码,简单易记,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通过‘移动POS机’,客人可以在酒店的任何地方付款结账。”白天鹅宾馆的一位管理人员说,采用了移动信息化手段,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升,顾客满意度比较高。

数字化时代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白天鹅宾馆实施数字化管理后,极大地提高了个性化服务能力。白天鹅宾馆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系统,随时查询所有客户的各种资料,以便提供温馨的个性化服务。而先进的“会务签到系统”,将有助于白天鹅宾馆在接待大型会议时,更高效、更全面地收集参加会议人员的资料,通过名片扫描仪,自动、准确地读取名片信息,同时也可以将会议期间的各种资料传递到每位客户手中。

除此之外,移动信息化使得白天鹅宾馆的内部沟通更加畅通无阻,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行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移动总机”向员工群发信息,而饮食部、客房部、总经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等通过子端口进行操作,可以更加迅速地传递酒店内部信息,真正体现了无纸化办公的优势。

此外,“M-LOGO+企业名片”的双重组合也增加了白天鹅宾馆广告宣传品的信息量,突破了传统宣传方式的时空限制,大大节省了宣传成本。

突破酒店传统服务模式

实现1+1>2的双赢价值,是企业合作追求的最完美结果。一位业内观察人士说,广州移动携手白天鹅宾馆打造“移动信息化”酒店取得成功,是“酒店信息化应用整体方案”在酒店行业的首次深度应用,不仅实现了室内网络全覆盖,而且也实现了酒店信息化服务模式的首次成功运作。“移动信息化酒店解决方案”将移动信息化渗透到酒店的管理、服务、营销、宣传等核心层面,标志着酒店运营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服务模式,进入到信息化新时代。

广州移动凭借网络线条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线条的业务优势,深入了解客户的业务发展情况和工作重点,以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为切入点,以提供信息化综合服务为增值点,为客户量身定制包含了基础网络服务、增值信息化服务在内的全套网络服务方案。针对广州酒店业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广州移动适时推出酒店信息化服务模式,帮助酒店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

“通过对白天鹅宾馆分阶段实施信息化酒店解决方案,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然后再向其他宾馆、酒店推广,实现酒店行业的信息化创新应用。”据负责该项目的工作人员介绍,大型知名酒店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可以影响、带动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酒店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树立广东的商旅新形象。

据白天鹅宾馆管理人员介绍,到今年年底,按照我国政府与世界贸易组织签订的相关协议,我国政府对国内旅游业的保护期将结束,中国旅游业将迎来国际资本的全面竞争,作为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之一酒店业也不例外。而广州将在2010年举办亚运会,也将刺激广东酒店业的大发展。据悉,在未来的三年内,仅广州市就有十几家五星级酒店建成并开业。但客观现实是,广东省酒店业的信息化建设却相对滞后。

第5篇:旅游业数字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长春;旅游;发展;舒适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085-02

旅游产业的发展极具潜力,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鸿篇巨作《大趋势》中预言到:电子通信、信息技术和旅游业将成为21世纪服务行业中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作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备受政府青睐的旅游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然而,尽管政府大力支持,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长春旅游发展又该如何展望前景,如何抢占市场份额。从长春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和现代旅游市场要求出发,长春旅游的发展战略不能简单地复制其他旅游景区的竞争模式,而应该以旅游舒适化为核心实施发展战略,打造适合自我兼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一、长春旅游以旅游舒适化为核心实施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一)长春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至2007年,长春市旅游资源共有330处,其中人文旅游资源265处,自然旅游资源65处,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可概括为“四区一带”,即中心城市综合旅游区、双阳自然风光旅游去、农安辽金文化旅游区和第二松花江沿江旅游带。其中,中心城区重点开发“四大板块”,分别为生态板块、殖民遗迹板块、影视文化板块、产业旅游板块。长春客源市场分布,长春市国内客源市场以吉林、辽宁、黑龙江为主,境外客源市场以亚洲为主,尤以日、韩最为突出。长春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长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旅游市场日趋繁荣。开发重点旅游资源、建设特色旅游产品以及发展节庆会展和文化活动等工作卓有成效,如皇宫复原工程、莲花山滑雪场建设工程和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等建设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长春旅游的发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行业服务体系和营销管理体系,长春旅游知名度日渐提升。三桥五路工程、畅通工程和地铁建设工程,近200家旅游行业单位,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促销活动等有力地促进了长春旅游的发展。长春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旅游产品竞争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现代旅游对旅游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需求多样化,随着人数不断增多,文化程度不断提高,旅游经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旅游经历的新奇性和异质性,旅游者不仅仅只满足于传统旅游服务项目,愈发探新求异,因而顾客需求市场机制需动态化管理。与此同时,各个旅游景区竞争激烈,国内旅游景区为占有更多市场份额,分流旅游市场客源,竞相打造种类繁多的旅游品牌,却无法避免旅游项目同质化等问题,世界知名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经营行为产生的示范效应使得旅游项目的生产周期迅速缩短,新奇性大大降低。在旅游市场竞争环境日趋严峻的情形下,长春旅游战略发展计划的选取和实施任重而道远。

(二)现代旅游市场要求

近年来,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且随着社会经济进步,虽然出现众多新型的市场营销理念,任何行之有效的营销理念都无法避免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根本目标。在旅游市场中,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理念也是各个旅游景区发展战略的核心。在约翰·A·托马斯所列举的18种旅游动机中,从希望观察别的国家人民是怎样生活、工作和娱乐到希望体验某种异性或浪漫生活,从希望访问自己的祖籍或出生地到希望考察历史等等,旅游者根据这些动机产生的旅游需求用货币、时间和精力消费旅游,所希冀的是通过等价交换得到优质的旅游产品。无论形式如何,旅游实质上都是旅游者追寻内心舒适,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过程。长春旅游发展,不仅要优化旅游资源等硬件设施,还要完善旅游服务等软件设施,彰显长春旅游资源特色,最大限度上满足旅游者的舒适化需求,打造不可替代的长春旅游。

二、长春旅游舒适化发展战略

(一)旅游营销舒适化

旅游营销不仅仅是推广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需求,促进行业发展的手段,更是发掘地域物质文化,传播行为文化,弘扬精神文化的重要渠道。旅游营销的目的之一是帮助旅游者深入了解地域旅游文化,是旅游者接触旅游目的地的第一门户。

旅游营销舒适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旅游者能够高效便捷地得到关于旅游的丰富真实的信息,并以在线互动等形式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以满足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全面需求。作为旅游营销舒适化的形式之一,旅游信息化是把旅游景区景点、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购物环境等与旅游有关的信息整合起来的过程,通过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让经营管理人员和旅游消费者能轻松便利地获取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传统的旅游旅游资源介绍、旅游服务购买,还包括新兴尚未普及的旅游呼叫系统等。

旅游信息化相对于旅游服务而言,是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以旅游网站为例,旅游信息化可将一站式地为旅游者提供完整信息和在线购买服务,降低旅游者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旅游信息化相对于地域文化而言,是快速有效传播文化的新兴现象,旅游的本质是文化,而旅游前期的准备工作更是一种体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过程,是旅游目的地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的广阔舞台。

根据《长春市旅游信息化总体规划方案》,长春自2004年全面构建集电子商务、行业管理、旅游服务、企业应用为一体,“高效、快捷、通透”的大型旅游信息网络工程—金旅工程。虽然长春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但是仅就旅游信息化而言,尚未形成完整且强大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和旅游呼叫系统。长春旅游营销舒适化还应下足工夫,要形成分类齐全,剖析深入的关于旅游目的地及各旅游景区、景点的详细介绍,其中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全过程的旅游攻略,要形成为满足旅游者差异需求提供策划咨询服务的在线互动服务系统等等。在旅游信息中,还原给旅游者一个真实完整的长春,使其身未行而心先至,高调传扬长春地域文化,集中旅游者的目光和注意力,用细致到巷角的地域特色文化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兴趣,用体贴到行程点滴的旅游信息服务动员其踏上长春之旅。旅游营销舒适化是长春旅游特色化发展战略的第一层次。

(二)旅游服务舒适化

广义的旅游服务不仅指旅游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还应包括旅游产品中所购买的,贯穿于食、住、行、游、购、娱全过程的全部服务。旅游服务舒适化作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可打造为旅游目的地的独当一面的旅游吸引物。旅游吸引物的范围非常广泛,在现实条件下,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用,并由此产生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的因素和条件,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以成为旅游吸引物。旅游者消费旅游离不开旅游服务,愉悦的旅游过程甚至可以弥补旅游资源观赏性的不足,因而高水平服务质量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手段。由于旅游服务贯穿于整个旅游过程中,旅游服务舒适化是在旅游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中得以体现。在研究消费者心理及其行为模式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关于旅游产品的设计,以旅游者行为理论为指导,设计者可以根据当前旅游者的消费特点以及今后旅游者可能的消费行为趋势设计相关的旅游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试产需求,例如在景区旅游线路设计方面,对旅游者兴奋度曲线、疲劳度曲线以及关注点变化的研究,成为成功设计线路和行程,实现游客心理满足的重要依据。剖析一些较为成功的旅游产品设计案例,旅游产品中的旅游服务贴近旅游者的消费特点,人性化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这些旅游产品的特色和吸引旅游者的亮点。

旅游服务舒适化的主要内容是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行业服务体系提供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出行服务、景区服务、购物服务和娱乐服务等各项服务的功能服务(帮助游客解决食宿行游购娱等方面的种种实际问题,使客人感到安全、方便和舒适的服务)和心理服务(让顾客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旅游服务舒适化是旅游者享受旅游的必要条件,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长春旅游基础设施和行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应加大建设力度,使长春旅游在优越旅游资源基础上留住更多旅游者的脚步。长春旅游服务舒适化的进程可在于: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和娱乐服务等适应专家消费时代(消费者消费经验日益丰富、消费行为日益精明、消费需求日益个性化、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要求,出行服务提供旅游景区内代步工具如电瓶车的便捷和景区间旅游专线的畅通,购物服务提供旅游商品质量与价格的可信保障,景区服务提供高质量旅游资源和专业化导游服务和人性化提示信息等等。旅游服务舒适化是长春旅游特色化发展战略的第二层次。

(三)旅游资源舒适化

旅游资源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旅游资源舒适化的主要内容是开发旅游资源时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原则,以满足旅游者猎奇心理。旅游者消费旅游不是仅仅对单个旅游资源感兴趣,其消费目标是形成体系的区域化旅游资源。明庆忠指出,旅游景区系指由多个相对独立的旅游景点组合而成的较大的相对独立的地域单元。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在旅游景区得到充分体现,旅游景区正逐步成为旅游产业中最核心的构成要素。旅游景区舒适化涵括旅游资源舒适化,丰富了旅游资源舒适化的内涵,不仅更能吸引旅游者,同时也有利于旅游目的地的整体规划。旅游景区舒适化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景区营销

在当前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过程中,旅游市场营销不仅要迎合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应主动去引导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因此,在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指导下,景区规划可以针对目标市场心理特征设计出一套引导性的市场营销策略,化被动为主动,实现景区的成功市场推广。旅游景区应关注从“以人为本”角度进行景区旅游产品、项目的选择以及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配置。追求个性化是现代旅游者的特征之一,旅游景区应能够识别不同的旅游者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为其推荐具有吸引力的景点。

2.旅游景区数字化建设

在旅游景区数字化建设系统,旅游者能够接触到的是管理服务终端系统中的信息系统、电子导赏系统、游客呼叫中心和营销拓展层面系统中的电子商务平台、虚拟旅游平台。景区数字化建设增强系统联动,加大数据共享,实现景区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景区内部与外部的双重控制,创新服务形式,提供优质服务。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景区可以实现远程服务虚拟服务等多种不同形式的服务,如现在较为流行的电子商务服务就是景区数字化最基础的应用形式之一,以及网络预订、远程订票、虚拟观光和在线咨询答疑等服务方式都是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下,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出来的,对于景区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景区数字化建设是规范景区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使景区在经营管理决策、服务流程、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标准化体系,增强营销能力,获取竞争优势。市场信息是旅游景区营销的主要媒介,景区数字化可扩展营销渠道,降低营销成本,提高潜在旅游者的认知效率,创新性市场扩展能力,多元化游客服务。

3.旅游景区形象塑造

根据USP法则(找出产品本身独具的利益,然后以足够强大的声音说出来,而且要不断地说),在旅游景区的形象定位中,旅游景区形象的USP就是旅游景区自身的“独特点”,包括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区位、旅游服务和接待设施等各方面的独特之处,并根据其独特点进行产品设计和旅游形象定位。由于旅游景区的不可移动性,旅游景区的市场营销实质上是旅游形象的市场营销,在区域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成功的旅游形象能使旅游景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长春旅游产业培育打造了汽车、冰雪、消夏、雕塑、电影、遗迹等特色旅游品牌,同时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中国长春消夏节等品牌节庆活动大幅度提高了长春市旅游产业的国际国内知名度,奠定了长春“滑雪之都·消夏名城”的城市旅游形象,长春在全国旅游市场的位次逐年上升。日前,长春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以“大长白山生态旅游圈”为主题的区域旅游品牌。加强长春与吉林、延边、长白山的区域旅游合作,在产品设计、市场推广、行业管理及政策措施方面寻求合作共赢的渠道,努力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长春旅游景区舒适化发展较快,却也还是不尽完善,要从旅游动机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与营销双重角度推出创新新颖才能促进长春旅游发展,将长春打造成按照旅游者的意识分类中的可选类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舒适化是长春旅游特色化发展战略的第三层次。

三、结语

旅游产业运作是一种区域经济的商业化经营,是经营城市的一部分,长春旅游发展可作为长春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以道路建设为例,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交通,不仅方便旅游者的旅游出行,更重要的是极大地便利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出行。长春旅游发展从旅游营销、旅游服务和旅游资源三个角度完善并实施旅游产业舒适化发展战略,不仅是发展旅游产业自身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建设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马勇,李玺.旅游景区规划与项目设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2]陆均良,杨铭魁,李云鹏.旅游信息化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肖星.旅游策划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明庆忠.旅游地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第6篇:旅游业数字化发展范文

智慧旅游由数字地球、智慧地球的概念延伸而来。2008年底IBM提出“智慧地球”战略规划,智慧旅游是智慧地球在旅游行业的拓展。旅游业与物联网、互联网及空间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旅游业历经旅游信息化、旅游数字化、旅游智能化到旅游智慧化的发展过程。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在全国开创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2011年我国正式提出“智慧旅游”的构想,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通过信息化引发旅游发展战略、运营方式和产业格局全面变革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国家旅游局同年提出我国将争取用10 年左右时间,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2012年,建立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2014年确定旅游宣传主题“美丽中国之旅?智慧旅游年”;为保障智慧旅游发展,国家旅游局在2015年1月份《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强化队伍建设,建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智慧旅游专业培训和智慧旅游交流活动,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劲旅智库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市场交易规模约达5402.9亿元,较2014年3670亿元同比增长47.2%。在线旅游市场和智慧旅游发展为智慧旅游人才建设提供了机遇。探索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管理OPEC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研究重点。

二、智慧旅游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研究,Pauline J. Sheldon(1997)在其《旅游信息技术》一书,全面介绍了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各种信息技术。 Hannes Werthner等(1999)在《信息技术与旅游业:一种挑战性的关系》一书中指出信息技术对传统旅游业的产生的挑战和影响。Hung J C(2011)在云计算环境下提出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智慧旅游框架,并提出了应用云计算为游客的终端设备提供旅游咨询服务。Giacomo Del Chiappa等(2016)分析了智慧景区中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共享和转化过程。Xia Wang等(2016)运用FCEM-AHP和IPA方法从旅游者角度测量了智慧旅游吸引力。国外对旅游智能系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包括旅游目的地智能推荐、基于社会视角的智能旅游系统运用。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本文在中国期刊网(CNKI)上输入“智慧旅游”作为主题进行检索,梳理相关文献,国内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包括智慧旅游概念、内涵及理论体系的讨论(张凌云等,2012;姚国章,2012),智慧旅游系统和模式构建研究 (姚国章,2012;高天明,2012)、区域智慧旅游的发展研究 (王清荣等,2014)涉旅企业和旅游服务的“智慧化”研究 (张凌云,2012)、智慧旅游评价和市场影响分析 (韩玲华等,2014)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研究(高燕等,2015)等相关方面。

三、智慧旅游视角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旅游局《2014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65所,高职高专1068所,中等职业学校933所;其中,旅游相关专业研究生共招生1736人;本科教育共招生5.3万人;高职高专共招生11.08万人;中职招生12.30万人。我国高校旅游管理类人才已经初步形成了阶梯式培养结构。纵观2015年旅游业发展,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出境旅游1.2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测算,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10.3%,中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0.2%。随着旅游发展进入“高速时代”,旅游类人才需求紧缺,世界旅游理事会调查显示,如果政府和相关企业不采取行动,旅游行业中将有1400万份工作面临风险。

目前,很多旅游管理类院校逐步启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高等教育专业综合改革工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伴随智慧旅游时代到来,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仍显滞后。如何创新智慧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智慧旅游人才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目前旅游管理基础课程中,仍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实操实训较少,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智慧旅游相关课程未能引入,酒店管理软件、旅行社管理软件、电子商务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等在一些高等院校还未引进或充分利用。另外,智慧旅游实践教学环节需加强,需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加大智慧旅游实验室建设,实践实训需加强与智慧型企业、智慧景区的对接,“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智慧旅游实操技能,切实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智慧旅游对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新要求

经济的发展从产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迈向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更注重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之中,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城市应运而生,智慧旅游成为发展趋势,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更加智能化,智慧旅游需要智慧型旅游人才支撑,智慧旅游人才不仅要全面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旅游信息化技能,如图1。旅游管理类高等院校是培养智慧旅游人才重要基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应智慧旅游发展要求。

(一)跨学科知识培养

一方面,旅游因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具有跨学科研究特征,旅游管理类人才不仅要掌握旅游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生态学、市场营销等相关交叉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养生旅游、情感旅游、研学旅游、探奇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互联网旅游等“旅游+”衍生的旅游新业态需要旅游管理类人才掌握跨学科知识;智慧旅游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旅游各要素之中,影响着游客旅游体验,旅游管理类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旅游相关理论,还要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体验、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智慧旅游的发展需加强旅游管理类人才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应具备以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论坛/BBS为代表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数字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运用能力,借助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和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主动感知、甄选旅游相关信息,为游客提供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和满意度。智慧旅游人才还需要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旅游目的地智慧营销,树立“时刻营销”和“智慧营销”理念,通过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开展高效智慧营销,提高客源市场规模。

(三)智慧旅游素质和智慧服务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人才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具备智慧旅游服务素质,培养能够适应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旅游网站等智慧旅游行业及其他相关智慧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的高技能智慧人才。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散客化趋势日益凸显,旅游者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在40亿人次国内游的人群中,自由行人群高达32亿人次;1.2亿人次出境游客中,有2/3的游客选择自由行,自由行都是游客最爱的旅行方式。这要求智慧旅游管理类人才在利用公共资源信息和旅游数据库进行“线上”、“ 线下”服务时应树立智慧旅游服务理念,提高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四)智慧旅游管理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要求旅游管理类人才提高智慧旅游管理能力,能够适应智慧旅游行业及相关智慧旅游企业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模式,掌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及旅游相关行业信息技术,如酒店在线预定管理、旅行社管理软件、景区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交通流量监控等,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获取旅游信息数据,完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监管系统、旅游投诉管理系统,综合协调分析旅游信息,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进行有效管理。

五、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本文创新性构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通过智慧旅游目标导向培养、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创新性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智慧师资队伍建设、智慧旅游教学方法培养智慧旅游类人才。O――(Objective cultivation)目标导向培养。改革教学与市场脱节现状,以智慧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P――(Professional cultivation)人才专业性培养。培养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旅游专业知识的专业型人才。E――(Entrepreneu

rship and Innovation)创业和创新性培养。注重智慧旅背景下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C――(Social Communication)社会沟通能力培养。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实训加强智慧旅游行业及其他相关智慧旅游企业对接,“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要注重引入智慧旅游教学方法提高智慧旅游教学效果。高校应加强智慧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双师结构”,为智慧旅游人才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六、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提升路径

本文基于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提升路径,包括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实训、教学方法需要适应智慧旅游发展。

(一)智慧旅游目标导向培养

以智慧旅游市场需求为目标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与市场供应错位现状,树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结合智慧旅游发展趋势、智慧旅游行业及智慧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类人才新要求,校企对接,提升学生基础理论素质、实训实践操作技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化学生对旅游智能导览系统、旅游在线预定与营销、智慧旅游办公系统等智慧旅游信息技术的掌握,培养能够快速适应智慧旅游发展需求的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

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需要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即优化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拓展技能课、学科选修课程等模块,一方面,增设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中不断融入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内容,如景区管理课程融入智慧景区管理内容,旅游市场营销引入数字化新媒体营销内容,旅游规划与开发增加智慧景区打造、智慧旅游交通规划、智慧开发管理等智慧旅游建设内容;另外,拓宽原有课程体系,增设旅游电子商务、在线旅游服务商(OTA)管理等信息技术与智慧旅游相关融合课程。

(三)智慧旅游人才创新性培养

智慧旅游注重旅游业的创新性和科技化,智慧旅游要求智慧旅游人才时刻保持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高校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智慧旅游管理类人才,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课程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开展技能创新大赛和创业大赛,通过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等智慧旅游环节加大智慧人才创新性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主动适应智慧旅游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提高创新综合能力。

(四)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是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提高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优化实训教学时间安排,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在总学中比例,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大智慧旅游实验实训室建设,高校可通过多样化渠道争取经费建设集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管理与服务等于一体的信息化智慧旅游实训室,利用云技术、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模拟智慧旅游运营,通过 “线上”、“线下”模拟操作,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技能;另外,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高校可以依托院校自身的教育资源与智慧旅游行业相关企业合作,通过合作办学共建智慧旅游人才实践培养基地、校企签订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合作方式培养智慧旅游人才。

(五)智慧师资队伍建设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需要智慧师资队伍做保障,“互联网+”、“旅游+”背景下,需要打造一批支撑智慧旅游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旅游管理类教师要掌握智慧旅游理论知识,并将智慧旅游理念、智慧旅游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实施智慧旅游教学。其次,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包括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熟练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能型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相关课程可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旅游营销可由具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教师担任;再次,聘请智慧旅游行业和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智慧旅游“双师结构”;最后,高校应加强对智慧型师资队伍培训,通过国培及省培项目、访学、选派旅游专业教师到智慧旅游企业学习等渠道打造智慧型、复合型教师,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师资支撑力。

第7篇:旅游业数字化发展范文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产业。这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同时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旅游业自然也不例外,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手段是旅游部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建立旅游管理的电子政府的第一要素。旅游企业利用信息化发展成为新的生产力,成为推动企业乃至旅游业发展重要手段。

一、旅游企业网信息化的概念

旅游企业信息化是指旅游企业通过电脑网络、电脑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电话、手机、广播电视等信息化手段向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旅游服务。旅游企业利用信息化发展已成为新的生产力,成为推动企业乃至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信息的获得和利用是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战略决策的关键,将极大地提高旅游企业的服务、经营管理水平。

二、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意识不强,对信息化认识不够

企业发展信息化发展的好处已经无需再论。但是,目前旅游企业只是将信息化建设停留于表面,并不能全面认识到发展信息化,提供信息化发展为企业吱声以及旅游业所带来的巨大益处。

(二)资金成为阻碍信息化发展规范的一大因数

提供规范的信息化发展必定依赖基础的设施以及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以酒店为例,在调查中发现,闭路电视不能实现语言的切换,只有播放海外的频道;不能够提供数字化视频点播服务系统(VOD),可购物、订餐、查询公共信息和帐单;只能够提供一种语言同声翻译等,然而这些问题改善及解决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三)缺乏专业人才

旅游企业提供规范的信息化发展需要大量的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旅游企业严重缺乏这样的人才,这一点我们在调查中深有感触。多数管理部门还没有形成局域网,管理人员应用计算机的面不够广,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停留在较简单的模式上,遗憾的是这一点还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

(四)企业业务流程僵化落后

信息化效能的发挥有赖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这已被信息化发展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所证明。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旅游企业在发展信息化的同时,还依然沿用过去一些陈旧的业务方式,这就限制了信息化效率的发挥。这方面一个突出的表现是企业和客户的网络互动性差,而好的互动性正是旅游企业追求效率所需要的。

(五)缺乏政府引导及监督

在促进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规范的过程中,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与文件,使得旅游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以及在提供怎样的服务才算是规范问题上有章可循。另外,在旅游提供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监督引导机制,对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信息化发展的规范程度进行监督。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思路与建议

(一)清晰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概念和认识

要去除对于规范的信息化发展存在的既定的错误认识和偏见,使旅游企业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刻意识到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应当达到什么样的成果、能够建立什么样的服务层次。

(二)注重政府支持和引导力度

政府对于旅游企业提供规范的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可以节约信息化的成本,甚至决定能否实现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规范。在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规范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指导作用,明确各级政府在推动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规范的责任,制定相应的机制,认真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吸取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体现我国特色的合适的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规范战略。

(三)重新设计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建构

找到改变企业运作方式的全新业务流程是有效实施信息化发展规范重要步骤,通过信息化采购、顾客营销、管理销售、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等一系列企业流程的改造,以期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内外部架构更理想的支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范工作的实施。同时,由于信息化所带来的信息传输方式的根本改变,建立在逐级传输基础上的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科层化管理组织结构也势必渐渐不能满足企业的管理要求,旅游企业必须着手建立一种适应性强、反应迅速、变化性更强的新型组织结构,要体现出工作职位的流动与业务过程的多层面交互性,强调知识性工作的中心地位。

(四)整合行业资源,打造公共网络平台

可以在政府主导下集合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行业资源,利用公共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搭建一个面向公众、立足于网络的旅游电子服务平台,完善旅游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为游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要的一站式服务,如酒店实时预订系统、网上旅行社预订及企业主页平台等。集合行业力量推动各个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规范的发展。

(五)改变传统营销方式,推行低成本网络营销

旅游企业可以开发和建立一套适用的旅游网络营销系统,积极开展网络营销活动,达到推销旅游项目、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实现有效的电子商务等服务目的,从而提高旅游信息与服务的质量,促进自身信息化发展的规范。

(六)加大对旅游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第8篇:旅游业数字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114-02

黄河三角洲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产业调整的重点行业及其模式如下。

一、文化旅游业及其发展模式

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为点轴开发―市场主导―产业互动―政府支持。

这一模式的含义是:

1.点轴开发:以相对集中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建立旅游的增长极区域,以此为增长点,以相应区域之间的交通线路为轴,组成区域产业的点轴发展模式。黄河三角洲已具备这样的条件。

2.产业开发模式:黄河口与湿地是自然人文特色,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是休闲娱乐特色,时家村是戏剧文化特色,垦利是红色文化,利津是历史文化,遍布黄河三角洲的石油工业的地理景观和科技文化,可以同时开发。

3.市场主导模式:以相应的区域资源为基础,变政府主导为市场主导,组建文化旅游公司,先以旅游业为先导,再创立相关文化旅游产品为辅助,鼓励其他产业企业与文化旅游企业实行资金互动、管理互动、人力资源互动,促进开发。

4.政府支持和创造环境条件:政府提供市场环境和政策的支持,继续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二、演艺产业及其发展模式

黄河三角洲的吕剧与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但演艺业发展不尽人意,在于体制和机制的约束,市场化程度低。演艺业发展的模式为:市场引导―公司运作―政府协调。

1.市场引导:演艺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尊重群众口味,考虑本地与外地的消费承受能力。古今中外的演艺业处在文化产业的中心地位,对演艺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问题应予以重视。演出市场如果仍然以政府推动为主,产业化效果就会滞后。

2.突出公司运作机制:实现演艺市场经营主体公司化和品牌化运作。目前,演艺团体和剧团要转变传统体制,借鉴公司化管理和产业化运作、集团化运作的经验,以项目和资产为纽带,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的方式,以公司化为突破口,以国内外文化市场为目标,组建演出公司,建立创作基地和创作人才队伍,借助演出产品制和广告公司推向市场。

3.政府协调功能要充分发挥:吕剧和演艺资源仅是一个基础,从资源到支柱产业需要一个转化过程,就是需要一个产业发展平台,才能形成经济效益。政府推动演艺业的体制改革,急需政策的支持。同时,政府用财税、税收、工商、投资、融资的优惠政策构建宽松的环境,保证演艺业的体制改革。政府还要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和创作基金,提供的经费保障。该模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演艺团体管理体制要快速进行;(2)演艺业要组建产业公司,产权问题仍是核心;(3)引进演艺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培育。

三、影视产业及其发展模式

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和支柱产业,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水平。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资源丰富,但是规模较小,处在起步阶段。根据黄河三角洲影视产业的特点,确立的模式为:以电视产业为龙头―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数字化支撑。

1.以电视产业为龙头:以电视产业为龙头和支柱,尽快实现电视产业的经营转型,在继续保持广告经营持续增长的同时,可开展付费电视,扩大电视节目和资源开发。

2.市场化运作:电视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低。在保持电视的媒介宣传属性的同时,一是实行制播分离,把教育类、故事类、行业类的节目分离出来。二是国家政策允许经营的资产、资源和业务分离出来,面向市场进行企业转制和重组,与事业部分分别管理、分别运营。除新闻宣传类的节目外,社会服务类、大众娱乐类、影视剧制作类组建公司,实行两权分离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培育发展广播电视产业集团。鼓励国内其他集团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经营性公司。扩大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类以外的影视剧和娱乐类节目制作,也允许境外机构进入。电视产业内的转制企业单位,在确保控股的条件下,可吸收国内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条件成熟的节目和电视剧的经营企业经批准可以上市融资。三是改建电影院,组建院线一体。

3.公司化管理:影视产业要扶持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群,由他们辐射和带动规模提高。在中小企业和大型骨干企业之间,要形成合理的分工合作关系。加强产业的中间层次,促进影视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比如音像业、演出业、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其次,借鉴影视行业的发展经验,大力开拓动漫片的播出市场。开拓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走向国内和国外市场。

4.数字化支撑:广播电视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近十年的数字技术、卫星技术、光传技术、网络技术正在为电视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2008年,我国已宣布用数字方式传送奥运会的实况,数字电视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预计市场价值有4 000亿元~5 000亿元。蕴涵着巨大商机,成为竞争手段。黄河三角洲的电视影视产业可以采取产业循环的方式,引进数字和网络技术,实行跨越式发展。

四、文化用品制造业及其发展模式

文化用品制造业是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属于文化产业对传统产业带动较强的产业。黄河三角洲的文化用品制造业增加值比较低,基本是空白。由于黄河三角洲对文化用品的需求较低,发展文化用品制造业要面向全国和国外市场。设计为外向型模式。

1.市场导向:黄河三角洲的文化用品制造业首先面向本地,同时更要面向国内和全球市场。市场又体现在缺乏文化用品制造业,需要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企业进入黄河三角洲,在这里建厂,在全国和国外销售,双向在外。

2.全国分工:明确在全国的分工格局。发达地区的劳动成本高,资源和能源约束明显,全国文化用品制造业必然重新分工;国外的文化用品制造业转移趋势,国内外的产业转移的机遇要抓住,利用劳动成本低、资源优势来承接。

3.政府支持:文化用品制造业是属于弱小行业,需要政府的强力政策支持,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的配合,政府要协调。

五、文博会展业及其发展模式

文博会展业是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文化产业之一,现有中国石油工业博物馆、吕剧博物馆、垦区革命史博物馆、东营历史博物馆,但是由于博物馆属于文化事业的范围,公益性较强,没有对其实行企业化运作,也没有作为一个行业来发展,黄河三角洲的文博会展业应走出一条市场化的道路。开发模式为:文化需求为龙头―体制机制改革―产业化开发。

1.以文化需求为导向:文博业在完成公益职能的同时,依托公益性文化服务提供相关服务。一是在公众参观的同时提供相关产业服务,如购买相关文化产品、餐饮;博物馆以占有资源走出去,为各地服务和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消费机会,创造产业化。

2.以产业开发为出路:博物馆开发式全方位、立体化,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提业化服务,如文化产品、文物复制品、餐饮等。其次,与其他产业联合的文化开发,如汽车展览、与旅游业合作开发文博旅游业,与电视媒体合作开展电视剧和专题片制作。

3.以文化体制和机制改革为保障。文博业是事业体制,但不等于不能进行产业化经营,引入产业经营理念和方式,需要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以保障文博业的发展。

六、餐饮文化业及其发展模式

餐饮业传统上属于第三产业,但是人们对餐饮的文化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品位成为餐饮业竞争的核心力。黄河三角洲的餐饮业拥有发达的市场,海产品和地方特色应当以文化提升为目标,即黄河三角洲文化驱动餐饮业,将其发展模式定位为,黄河三角洲文化―演艺业、旅游业―特色菜肴和服务―集团化模式。

1.以黄河三角洲文化为魂。用黄河三角洲文化提升餐饮业,形成餐饮业的黄河三角洲文化特色,是区别其他地区餐饮业的标志。

2.与演艺业、旅游业等产业联合,与餐饮业联合可以使人们将吃与领略演艺文化,把餐饮业转化成文化大餐;与旅游业联合,使餐饮业获得广大的市场。

3.集团化为龙头。近几年已逐步形成大的餐饮企业,如蓝海集团、东胜大酒店等,餐饮业创新并且与演艺业、旅游业结合,需要大资本、大企业的支持,需要尽快建立以黄河三角洲文化为内涵的餐饮集团。

七、包装印刷业

包装印刷业属于和文化产业及传统产业联系密切的行业。无论任何产业都需要包装,制造业也需要包装,包装属于制造业的辅助行业,同时包装的设计、印刷又属于文化产业。包装的文化审美的外观形式越来越讲究,强化了包装业的文化色彩。黄河三角洲的包装印刷业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黄河三角洲的包装印刷业属于外向型的,面向全国市场,引进高端包装印刷技术和人才,实行两头在外。

八、文化娱乐业

第9篇:旅游业数字化发展范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开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数字化时期,对游客服务中心的开展是一次深化的社会创新。如今世界级游客服务中心的开展已经表明,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化展示的扩大优化了展示的技术与方法,它打破了传统的游客服务中心的展示方式,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游客服务中心展示的方式之一。由此,从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化展现设计停止研讨,并提出了互动创意设计的创新。

关键词:

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化;展示设计;互动设计

数字技术在展现中的开展和应用,使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化的展示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游客服务中心的开端也不断地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展示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

一、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化展示的认识和现状

(一)数字化展示的概念早在上世纪80年代,数字化技术就被引用到展现设计中。但是,数字化展现设计开展到今天,己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字化展现设计是以展现设计学问体系为主体,以数字化理论为指导,应用信息时期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辅助工具,在展现设计范畴,从事各种展现活动,完成展现目的。数字化展现设计刚刚起步,它的理论讨论也刚刚起步,关于数字化展现设计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其说法不一,暂时也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

(二)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化展示中的特点数字化展示是以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展示方法,充分发挥了数字化技术的潜力和优势,在内容方面主要表现在感受特性、想象特性、交互特性等不同方面的特点。(1)交互特互特性主要的表现在如今全方位人性化的方式上,这里的人性化主要突出了游客的个性化选择,参观者可以根据参观需求来自主的选择不同的参观道路和参观的方式。在进入展现场所后,参观者们可以参照展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自由的选择本人所感兴趣的方面来参观,不再走跟着展所原先设定好的路线来参观这种老套路。参观者们打开思维,自由发挥想象,从各方面去思考、去感受展所中呈现出的数字化技术,参观者的参观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这种主动的过程中,参观者们能够体会到更多的乐趣,因此,数字化展览能够满足参观者们的个性化选择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各位参观者。(2)感受特性数字化的展示是为了使游客们的各个感官(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都可以感受到展现所传送出的信息,让游客可以感受到真实展现的空间。(3)想象特性心理学就是展现触及的学科里面的一个,数字展现的环境信息空间多为虚拟平面的空间,虚拟空间打破了真实空间的限制,使空间表现力更加的丰富,更自由、更有想象力。

二、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化展示设计中的互动创意设计

(一)互动创意设计的概念展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信息的交流和反映,“互动”也是往常在公众活动中普遍倡导的一个词汇,而展示空间作为一种公共性活动的空间,它的公众性和开放性是毋庸置疑的。当代社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以前的游览模式,他们在得到相关的信息的同时还需满足其他方面的需求,他们的游览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因此,对于互动性的展示设计来说,其主要有娱乐性互动和功能性互动这两大类型。娱乐性的互动主要为增加游客在参观时的兴趣,功能性互动则主要的包括了游客所关心的信息检索采集等。互动性的展示设计它主要是采用了一种互动展示设计的手法,充分利用游客的主动性,让游客开发思维,主动的去思考,亲身体验探索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加游客的参观热情,达到对展品了解的作用,也让游客服务中心发挥到教育公众的作用。在设计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与该地质游客服务中心相协调的完善的互动性展示设计形式。

(二)互动创意设计对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化的作用互动创意设计的运用突破了传统游客服务中心展示方式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解决了只能通过单一展示手段了解单一信息的不足,是传统展示方式的延伸和拓展,也不同于其他的一些只是播放、演示或硬性的操作的一般数字展示方式,游客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互动装置会激发游客参观的积极性,让游客主动去接受信息,参与互动。互动的展示方式和技术相对于其他的展示方式在游客的个性化和互动性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对推动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化发展起重要作用,目前已经成为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化展示的主要方式之一。

三、互动创意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互动性展示设计将更加走向人性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如今,在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不断发展下,互动性的展示设计在技术的运用上进行了不断的优化和提升,未来互动性的展示设计运用的技术手段,将出现在现有的数码视频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程控技术等技术上进行不断提高。

(二)注重地域文化特色游客服务中心的互动性展现设计在未来的展示中比较注意的是地域文化的特点,由于我国是一个有着地域广大、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多样性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民族都有着本民族独有的地域文化,因此这些必然的艺术观念会产生一定的差别。因而,在对游客服务中心的互动性展现停止设计时,应该表现出地域性的中央特征与审美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有血有肉、富有特征的展现设计方式来,这也是游客服务中心的互动性展现设计最终的目的。

四、结语

“交互设计”是游客服务中心与游客的对等对话,从游客的视角动身,并将游客的心理和生理特性归入思索。游客在展现环境中获取信息并得到心理满足,在两者取得共鸣的同时,展品与游客的“交互”意义得到延伸。游客服务中心展现的交互设计调动了游客的参与认识,深入浅出地传播学问和信息,启示游客察看与考虑,使游客在探究和惊喜中加深了记忆,取得了新的学问。

参考文献:

[1]王克修.新常态下湖南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界,2015,(02):76-85.

[2]刘平.创意性文化消费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2014,(08):51-58.

[3]袁俊.深圳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热带地理,2014,(01):82-8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