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诗歌教学的重难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而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新大纲中也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本着这样的教育理念,结合幼师教学的实际特点,我形成了如下这篇教学设计。(幻灯片2)
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效果预测和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说说我的设计。(幻灯片3)
一、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幼师专业二年级学生,这个专业要求具备熟练舞蹈、音乐、绘画、书法技能,此专业在语文课程上则强调培养文化素养的基础上,要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如编纂和讲述幼儿故事的能力。而本专业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语文能力缺乏普遍自信心不足,心理较自卑,缺乏自我价值感,同时,文化素养不高,口语表达能力也比较欠缺。但是,由于初中《登幽州台歌》、《题西林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乐游原》以及杜甫《登高》、《登岳阳楼》的学习,已积累了部分登高诗题材,只要课堂上适当引导,是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幻灯片4、5)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三册第六单元诗歌教学以及初中学过《登幽州台歌》、《乐游原》等登临类诗歌基础上的专题总结。第六单元为唐代诗歌,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领学生欣赏唐人诗歌,培养诗歌的兴味,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同时,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体会诗歌意境。因此,在教学中,我准备用1课时来完成教学。既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又补充相关的例证帮助学生理解登高诗不同主题、兴起原因以及发展脉络。(幻灯片6、7、8、9)
三、教学目标:根据中职语文教学新大纲,以及前面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我拟定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背诵登高诗代表,杜甫的《登高》、《登岳阳楼》。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利用联想思维,归纳、提炼登高诗歌“抒怀”、“思乡”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反复吟诵,深入体会登高诗歌所抒之情,所表之意。(幻灯片10)
四、教学重难点:
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正在于蕴含期间的情感。因此,改变传统教学中,肢解诗歌意象,进行支离破碎的教学,从整体上引导学生归纳、提炼登高诗歌“抒怀”、“思乡”主题,进而深入体会登高诗歌所抒之情,所表之意。这既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幻灯片11)
五、教学方法:
中职的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让学科课程教学与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将这种理念融入到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朗读法,归纳法,提问法,情景教学法,而学生的主要学法则是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幻灯片12)
六、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课前,我让学生利用手机互联网上网优势,收集10—15首登高诗,并对其主题做简要概述,目的是为了节约时间,同时也为上课做好相关铺垫。
我的课堂教学流程由四部分组成:导入课题,计划用时5分钟;第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对登高诗主题进行归纳,并分析原因,计划用时10分钟;第三部分,以杜甫《登高》、欧阳修《踏莎行》为例,引领学生进入情景体验,这是教学重难点,计划用时20分钟;接着是学生活动启迪和思考,计划用时5分钟。(幻灯片13)
在导入这个环节,简单介绍学生收集的较集中的几首登高诗,引领学生进行主题认识,并对学生预习情况作简评。第二个环节,以学生较熟悉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崔颢《黄鹤楼》为例,设计两个引导性问题:1、这几首诗的情感基调如何?(提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高必忧、登高必愁,大方多悲、哀婉凄恻的感情基调。(幻灯片14)
2、表达怎么样的主题?——思乡、忧国、怀念友人。(幻灯片15)
然后自然引申深化一个问题,即:中国古代登高诗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主题?——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这个问题我主要运用讲述的教学方法,从地理、心理、文化等几个因素作简要概述,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锻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为深入体会诗歌情感基调做好理论铺垫。(幻灯片16)
由此,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引领学生深入体会登高诗“所抒之情,所表之意。”这个环节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在同学们收集的登高诗中,重阳节登高占的比重很大,同学们对重阳节了解多少?(这个问题学生以前了解些,能够回答出诸如“茱萸节”、“节”、“老人节”、“重九节”等相关信息),设计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重九相关传统文化。再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日登高时候的感受,登高而招见者远,……登高而,把学生带入登高情景。继而我以杜甫《登高》和《九日》、欧阳修《踏莎行》、王安石《桂枝香》、王昌龄《闺怨》为例,分别讲述登高诗主题中“抒怀”、“思乡”两类。主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突破:1、抓体现情感基调的句子和字词,“哀”、“悲秋”、“离愁”、“独浊”、“萧条”等。2、知人论世。3、情景创设,想象和构思登高情景。同样抓关键词,从字形入手,分析词义演变,联系语境,帮助学生对诗歌情感进行体验分析。如“候馆”的“候”,“征辔”从文字字形演变和词义演变角度解读,有助于理解“登高而”4、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学设备优势,播放古筝曲,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幻灯片17)
七、拓展训练(幻灯片18)
1、自选一首诗(词),根据诗歌的登高主题,绘一幅登高简图。
2、以简单的甲骨文字,构一幅登高简图。
3、背诵杜甫《登高》、自选一首登高诗写一段简析文字(主题、艺术手法、背景、典故、艺术效果……)要求:字数50—100字。(1、2题选其一,3必做)
八、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方面:提前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以及情境创设时多媒体的运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情境教学方面:通过搜集和补充相关课外材料,如:相关的登高诗,中国登高诗产生的地理、心理、文化因素;重阳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知人论世中作者背景材料;中心句分析时,结合文字性知识,讲解词义。
九、教学亮点
1、来源教材,不唯教材,高于教材
关键词:英语;多媒体技术;理解;欣赏;讨论;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41;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6-0079-01
自古以来,教师就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新时代的发展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就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知识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多媒体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向课堂要效率,做到“启发”而不是“灌输”“精讲”而不是“硬灌”“活学”而不是“绑死”“引导”而不是“代替”“思考”而不是“专讲”。教师选择的阅读是“A Few Simple Forms of English Poems”(《Poems》),文章的题材为诗歌。在语文课中,诗和诗歌是常见的文体,语言平实普华、含蓄隽永、清新明丽、节奏轻快,读起来朗朗入口,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在英语教学中就有难度了。而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把文字、声音、图画、动画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抽象与枯燥,能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便于学生学习。
确定内容之后,搜集资料。分为两步:(1)收集一些关于不同题材的英语诗和小诗歌,关注英语诗歌的分析和讲解,并在网上浏览国内外有关诗歌的资料,拷贝出来,反复观看,不断筛选,精心剪裁与课文有关的内容。(2)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要求他们在课前搜集查询一些古文诗歌和现代诗歌,以备上课讨论时用。准备工作做好了,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成复习、导入、理解、欣赏诗歌、讨论、课后反思六大部分,适时适量地插入多媒体技术加以辅助,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利用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进而调动学生的趣味性。
一、复习单词
在复习单词的过程中,先要求学生一起集体大声朗读上节课所学的单词,再找两个学生上黑板听写所学单词并当堂订正错误的单词。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又纠正了记忆不牢的词汇。
二、设计导入
导入既要言简意赅,又要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我的导入是: “Do you remember any songs your parents sang to you When you were a child?Can you recite it in English or Chinese?Do you remember any poems you have you have read in the middle school?”如果学生还是启而不发的话,我就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著名诗人的图片,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接着我找出自愿者站起来大声背诵,这样就导入了本单元的话题。随后,我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著名的中、外诗人和诗歌,带领学生一起去欣赏这些诗歌,去感受它的韵律美。同时,告诉学生,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诗歌,那么就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诗歌。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三、阅读理解
阅读是高中教师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提高英语阅读教学,就要使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掌握阅读技巧与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为了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我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节课、一教师、一黑板。要求学生通过略读和精读的方法抓住重点,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把它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pre-reading,要求学生浏览诗歌并勾出正确答案(表格展示的屏幕上)。第二步――Fast reading,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诗歌,回答文章中提到了多少种诗歌?各是什么?第三步――Careful reading,要求学生听听力,注意诗歌的押韵,之后根据文章内容完成阅读理解。对于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重难点和需要掌握的固定句式,一一列出,分析讲解。这样做,既避免对学生已掌握知识的重复,又突出了重点,更重要的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四、欣赏诗歌
在对于整篇文章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依据文章内容,借助于课前收集的材料,大家在一起又一次欣赏了更多题材的诗歌。
五、集体讨论
学习了几种不同题材的诗歌,就可让学生们展开讨论:Do you like poems Why people write poetry?Do you know what other reasons why people may write poems?对于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回答出问题原因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
六、课后反思
要求学生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课下进行总结,并将它们一一列出,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七、结束语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充分感受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种种优势,它在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英语专业知识与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能力,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教学功能,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许智坚.多媒体外语教学理论与方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90-01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保持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的教学课件总是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影响,给学生多样的感受,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达到课开始,趣亦生;课结束,趣还存的效果。
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筏子》一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制作了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会议自己曾经见到的渡船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把自己见到的渡船现象给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小河道上一叶小船,在电视上见到的大轮船,响亮的汽笛声等。然后,我播放多媒体视频:在滚滚黄河上,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行,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手里拿着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在与黄河较量。学生的积极性迅速的调动起来了,学生学习课文有利的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很自然地转向课文内容学习了。
2.借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形象思维的帮助而造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加上教师合适的点拨和讲解,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造巧妙地突破口。
例如:在教学诗歌《当我死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运用播放名家朗读,学生听出了节奏,学会了有感情的朗读,并且从中体会了诗歌的意境,感悟了当代作家余光中的情感。
学生对课堂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上,就是因为合理的运用了多媒体,使问题化难为易,很难突破的瞬息间得到了处理,学生也感到很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再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勇气》这篇课文时,教学的难点是分析文中两个重要任务,理解作者独特的叙述视角及塑造任务的含蓄深刻。学生没经历过战争,很难体会两个重要人物的当时的心境,对难点的突破增加了困难。这时,我选择了多媒体使用,给学生观看了诺曼底登陆的部分视频,学生迅速的感受到了当时的境况,对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语言,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一条大河》记叙了在不同时空中听到这首歌的真切感受,赞扬了《我的祖国》这首歌曲不朽的艺术魅力,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本篇文章情深意长,催人泪下,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激情教学,运用多媒体播放朗朗弹奏《我的祖国》的真实场景,立即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4.凭借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学生的潜在个性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就必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例如:在《筏子》学习中,通过计算机真实的画面,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人物的再现,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积累词语,表达思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在最后写道:就凭他的经验和判断,使得这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5.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幼儿园;电教化教学;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233-02
现在已是信息化时代,电脑、智能手机等已进入平常家庭,它们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尤其是改变了学校教育的方式。现阶段,录音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媒体已经走入了幼儿园,发挥出了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电教化教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将其引入幼儿教育,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重要的时期。教师要重视这一阶段的语言教学。而语言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其优势,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电教化教学能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好奇心强,喜欢追寻新生事物,电教化教学往往以绚丽的色彩、形象生动的画面、身临其境的声音吸引幼儿,这自然增加了教学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幼儿在接触电教手段的过程中,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主动性不断加强,观察力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如大班散文诗欣赏《春雨的色彩》,运用电教手段,将春天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态的情景,在轻缓的背景音乐轻轻响起时,春雨滴答滴答地从天空中落下来,春天的景象开始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小草长出来了,树叶长出来了,迎春花开了,桃花开了,杜鹃花也开了,小燕子唧唧的叫,青蛙呱呱的唱……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中,幼儿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注意力集中了,参与的兴趣浓厚了,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都能积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告诉大家。
二、电教化教学能突破重难点,增进幼儿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突破,是衡量一节活动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教师来说,将重难点突出放大,重复再现,降低幼儿理解的难度,需要借助电教手段。以大班诗歌《春天的书》为例,如何让幼儿轻松地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仿编呢?这就需要让幼儿理解诗歌原有的句式结构,根据原诗歌的句式结构,改编诗歌的内容。为了让幼儿顺利理解原诗歌的句式结构,我在课件中制作了句式结构图谱,所谓图谱就是将句式结构中文字有变化的部分插入了图片,如“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叶,白的梨花。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呱”。在课件中,迎春花、桃花、柳叶、梨花、春雷、春雨、燕子、青蛙这些变化的文字都变成了图片,帮助幼儿理解了句式结构。在仿编时,我将句式结构的图谱中景物部分、形容词部分、颜色部分又变成了问号,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与春天有关、诗歌中没有的景物源源不断地从幼儿嘴中说出,仿编的环节也自然完成了。
三、电教化教学能增进教学效果,丰富幼儿的情趣
语言中常常会有一些散文欣赏,这些散文文字优美,意境丰富,但对幼儿来说很难理解,常常是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幼儿兴趣全无。而运用电教手段,将散文诗里的静态画面变为动态画面,再配上相应的散文内容录音,教学的效果将会大大增强。如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运用电教手段后,将静态的秋景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绵绵秋雨从天空中落下来,树叶变黄了,果子成熟了,庄稼收割了,大雁南飞了,盛开了……在这秋天美景播放的同时,散文录音配合相应的画面播放出来,一下就把幼儿带入了散文的意境中。
四、电教化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电教手段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场地的限制,将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有效结合在一起,将陌生、抽象的东西变为熟悉、具体的内容,这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发展幼儿的智力,活跃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如大班散文诗《秋天的雨》中写道:“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对幼儿来说,这段话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雨,怎么能是一把钥匙呢?运用电教手段,此问题就变得迎刃而解了:“一扇紧闭的大门,秋雨落下来了,大门缓缓打开了,秋天的景象也呈现在幼儿的面前了。”幼儿的思维也活了:“噢,原来秋天的景色被秋雨锁起来了,只有下起秋雨,门才能打开,我们才能看到秋天的美景。”“秋雨一下,就是秋天了,就能看到秋天的景色了。”此外,在电教应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1.电教手段给教学带来了方便,也为教学增添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并不是每节活动都必须运用电教手段,也不能把电教手段是否运用作为评价一节活动的标准。课堂活动教具的运用,合适的就是最好的。2.要注重与课程内容的整合。电教手段是为了给教学带来方便,是为了增强活动效果,如果仅考虑为了应用电教而应用,不注重它的实用性,也没和活动内容很好地整合,不但不会有预期的效果,还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3.要注重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电教手段再好,再先进,再能凸显教学效果,也不可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要让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整合、互补。4.所选用的电教媒体必须图象清晰,色彩鲜艳,声音悦耳,要保证质量,让幼儿看得清,听得真。5.教师要加强学习,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这样才能制作出符合教学需求的课件等。没有相应的知识,何谈电教化教学呢?所以,教师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也是电教化教学的关键。总之,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同时,电教技术的应用也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教学变得更丰富多彩了!
参考文献:
[1]赵春伶.如何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在实际教学中,诗歌以它词句简单、内容生动、形式活泼等优点,深受孩子的喜欢,是叩开小学英语入门的有效形式。
一、 诗歌的运用
1、诗歌与字母教学
字母教学是英语基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字母教学如果学的轻松就会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字母教学中孩子很容易就会把差不多样子的字母混淆,从而对他们的读音、写法等等方面都一片混乱,如果教师同一形式不断重复学生就会产生无聊感,从而影响他们的注意力。
利用儿歌来刺激孩子们的大脑神经,对巩固记忆有一定的效果,如为了形象的记忆字母,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歌谣:
尖尖三角长双腿AAA,双劈葫芦齐又齐BBB,
新月亮弯弯亮无比CCC,半圆气球打足气DDD,
……
弹弓光剩木柄在YYY,白鹅一游游出海ZZZ.
写字母时编一首儿歌帮助学生掌握书写要求:四线三格,大写字母上两格、可顶格;小写字母认准格撑满格。等等像这样的儿歌,孩子读起来很上口,也能很好的记住老师的要求。
2、诗歌与单词的教学
单词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单词教学中,如果脱离语境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也不容易记住单词的实际运用。如果在节奏的快慢和高低上有所变化,加上手势,学生就能兴致勃勃,并且记得准记得牢。比如一些反义形容词:long、tall、short、fat、thin、big、small等等,教师把他们放在一起操练,声音可以根据手势的高高低低变得起起伏伏,轻快地节奏,简单的动作大大促进了孩子对单词的记忆。
3、诗歌与句型教学
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歌曲可供孩子的们学习用,,在课文的教学中插入小诗歌既可以使紧张的学习气氛得到舒缓,也可以重新把学生的注意力凝聚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自己收集或改编一些小歌谣,让学生几个人一组,互相比赛哪一组说的好表演的好,落后的学生就会有一种不服气的感觉,有竞争的意识,知道下次还要认真学,一定要赢。
牛津小学英语3A中有这样一首歌《How are you?》,虽然在课文中已经讲过意思,但如果在讲到:“How old are you?”这个句型时,孩子可能就会混淆了,但学过这首歌之后,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不会忘记“How are you?”的意思,并且很快就能答出“I'm fine,thank you!”。
二、 诗歌教学要注意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老师经常要自己编一些小诗歌,在编写一些诗歌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意让诗歌朗朗上口,能够让孩子们喜欢以外,更要注意诗歌的导向性和启发性。歌本身是要生动活泼易学易记的,但要与新学的知识密切相关,要能够强化重点,突出重难点,学习这首诗歌之后要最好能够启发孩子举一反三,创造出自己的诗歌。
另外诗歌也可以是自由的,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诗歌,让他们在班级比赛,看谁的诗歌最受大家欢迎。诗歌可以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工具,也可以是课外教学的延伸。
[关键词]“1236” 学习目标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23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高效课堂教学在我校已推广并实施三年了,我们在学习陕西宜川中学教学法和杜郎口中学教学法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发展”的根本目标,初步形成了“123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所谓的“1236”,具体是指“一标双向三案六步”的教学模式。下面我结合《敕勒歌》一课来浅析。
一、“一标”即学习目标
合理的学习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教学《敕勒歌》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目标:(1)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尝试赏析诗歌。
总之,学习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目标就是整节课堂的导航,每节课都要有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
二、“双向”即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教师重在导学、评价、组织上,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学生学法指导。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正是探究的准备,也是探究的媒介,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探究。在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互动将贯穿始终。
三、“三案”即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导学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抓手。学校教研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讨论与修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导学案进行编写。
1.预习案
包括问题导学、知识梳理、预习自测,引领学生课前认真研究教材,进行高效学习和探究。明确自学方法,让学生明白从哪些方面开展自学。在《敕勒歌》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案:
(1)知识链接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行》《孔雀东南飞》等。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①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穹庐见川敕勒
②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
2.探究案
围绕教材重难点来设计问题,引领小组有效合作探究,然后进行展示点评。本节课设计的探究案:
(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2)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诗中为什么不写人?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3)运用学到的诗歌赏析方法,自选角度,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赏析。(要求:我认为句子好,因为。)
3.训练案
分为当堂训练和课后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与技能,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六步”即将教学流程分为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精讲点拨、演练反馈、反思提升六个步骤
关键词: 现代诗歌教学 朗读教学 教学方法
一、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
多元媒介飞速发展的时代给青少年的阅读带来了强大冲击与挑战,学生的文本阅读时间越来越少。现代诗歌作为一个特殊文体,青少年阅读起来是有难度的,尤其是中学教师对现代诗歌的认识也有局限性,导致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隔膜越来越深。而且现代诗歌普遍被认为过于朦胧和晦涩,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把握,往往会强行给现代诗歌扣上大而无当的标签,于是现代诗歌变成了师生共同面对的难点。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一)朗读教学不可少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加体验,培养语感。教师应着力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让学生边读边体验,在自由朗读中感受诗歌的优美,使学生通过朗读入情入境地体验作者的情感。
现代诗歌可以说是一种诉诸耳感的声音的艺术,它的恒久魅力和声音密不可分,是和节奏、韵律或内在的音乐性结合在一起的,甚至和其“语感”、“语调”和“语气”有一种不可分离的联系,所以,在中学现代诗歌教学中要注意朗读(美读)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念诗”或朗诵诗,才能使他们切身体会到诗歌的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这实际上正是一种“回归”:回归“语文”本身,回归文学本身,回归语言本身。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花季,身心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引导学生朗诵阅读这样的诗歌作品,对学生认识自身、认识社会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朗读法是最实用也最重要的,在一堂课中应该至少有一次策略、方法、技巧的指导和示范,否则便是有缺憾的诗歌教学。诗歌朗读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行为,除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情感来强化朗读外,高深宏大的理论指导无济于事,唯具体的操作策略才能导入正轨,叶圣陶所提倡的“美读”对于新格律诗和基本押韵的自由诗的教学都是很有益处的,如九年级教材中选入的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就十分适合这种美读的教学方法,可由教师深情地范读,也可学生自由读,合作读,反复朗读之后,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自然便流淌在学生心头了。再如,我在执教里尔克的《秋日》时也曾大量运用朗读这一手段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诗歌意境。
(二)破解现代诗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辞
“矛盾修辞”,是指在文学修辞中把相互矛盾、冲突、不协调的东西或“异质”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从而取得特殊的修辞效果。例如,里尔克的《秋日》中,“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为什么没有房屋却不建筑?孤独却不寻找伴侣?可见这份孤独让诗人痛苦吗?孤独时,诗人“就醒着,读着,写着长长的信”,“在落叶纷飞的林荫道上游荡”,对此诗人似乎并不觉得痛苦,虽有落寞不安,但是是一种享受,享受一个人的时光。诗人是在用孤独谱写美丽的诗歌,用诗歌展现孤独的美丽。
(三)互文本的合理运用
在具体教学中,受到学生和课时安排及教师个人阅读面的种种限制,现代诗歌教学往往是“单一”式的视角。换言之,就是缺乏丰富的视野,最行之有效又简单的方法就是互文本阅读,简单地讲就是比较阅读,让具有相同质素(人物、主题、题材、技巧、语言、结构)的文章同时呈现。比如教学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讲授时就可以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及食指的《相信未来》进行比照和互文阅读,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和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进行比较阅读的范围很广,如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与韩东的《山民》的阅读,同题散文诗如高尔基的《海燕》和郑振铎的《海燕》的比较阅读,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蓉的《乡愁》、李广田的《乡愁》诗的比照阅读,都会取得相当有效的阅读效果。在进行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和郑振铎的《海燕》的比较性阅读的时候,可以考虑从氛围、主题等方面进行比较。讲授王家新的这首《在山的那边》如果说能够和与教材配套的《语文作业本》上课外阅读韩东的《山民》及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散文诗《地平线》比较的话,就能够比较容易比较有效地从这些相关作品的主题、立意、情感、形式、语言等方面的比较中找出重点和有效切入点。
如,在执教里尔克的《秋日》时,教师可借鉴阅读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课后我又推荐学生阅读这首诗的其他翻译版本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又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因为这首诗是奥地利诗人的作品,国内较有名的翻译版本就有十多个,可以让学生阅读体会,感受不同的翻译风格所呈现出的不同味道。同时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人生有许多朦胧的认识,通过拓展阅读,开阔眼界,让学生在更多的阅读中对人生有更深入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比如,现代诗歌和古典诗词都是相通的,尤其是在意境上,如果教师能将二者融合起来,那么在教学中肯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著名郑愁予的“我打江南走过/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错误》)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的诗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在诗意上就有融合之处。
总之,教师如果能够在日常的现代诗歌的教学与阅读指导当中有意识地进行比照和互文性阅读,则一定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这种对比阅读对于提升教师的水平尤其是关于现代诗歌及文学的教学经验也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我们一直走在探索的路上,并紧紧围绕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掘教师的智慧,用心为学生搭起阅读理解现代诗歌的桥梁,就能逐渐构筑起“学为中心”的更有效的现代诗歌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奥地利]里尔克,著.冯至,译.秋日.
[2]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戴望舒的《雨巷》无疑是现代诗中的精品。有专家从传播的角度研究认为,《雨巷》是戴望舒作品乃至现代诗歌中传播最广远、最具即时性与长久性效应、传播途径最多样(多渠道、多媒质、多层次)的作品。因为《雨巷》辞美旨远,意味隽永,含蓄朦胧,耐读迷人。人教版教材必修一《雨巷》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这样提问:“《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这个探究题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姑娘”的含义,以进一步理解这首诗的主题;领悟诗歌欣赏中“诗无达诂”的特点,即文学欣赏中的多元解读。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对诗歌的诗意具有一定的探究兴趣与探究能力。因此,从文本自身、教材编辑和学生状况三方面来看,这份教学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目标确定为“赏析本诗的朦胧美”显然是较为恰当的。
《雨巷》一诗因诗人的复杂经历,古典诗词婉约风格的流风遗韵,法国象征主义的深远影响以及诡谲激荡的社会背景,写得既实又虚,朦胧迷离。怎样达成赏析目标呢?吴老师设计了一个有创意的路径:“理解诗歌内容中的‘确定’与‘不定’。”这抓准了诗歌的特征和教学的重难点。目标达成的过程很是充分,由“确定”与“不定”切入,进行“叙事层面分析”,再上升到“内证”,做“文本依据分析”;又设置“多元与参证”的教学环节,援用课后研讨题,给学生提供了开阔又指向明确的空间,通过学生的自主研读,汇报交流,多元解读“姑娘”的含义,体会丰富的情感内涵,使得欣赏《雨巷》朦胧美目标得以顺利达成。还值得称道的是,吴老师采用的图表展示法(因版面问题,排版时已拆分。——编者注),让“参证”充分可信,“解读角度”清晰明了,学生在理性探究“姑娘”意象的含义时,又获得解诗方法上的启示,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诗无达诂”的诗歌解读原则。
这份设计的第二个教学目标是“探究本诗的‘古典’,与‘现代’元素,理解现代诗歌的继承与发展”,以“现代性的追问——《雨巷》到底‘新’在哪儿”为统领涉及三个方面:“古典”的元素,忽略的意象“雨巷”,韵律问题。如果还是大致按照文本、教材、学生三方面来判断教学目标确定的话,这个目标也是可以的。不过,对“理解现代诗歌的继承与发展”“现代性的追问”的表述不够具体明确,所指含糊,这可能会导致目标飘移,难以把握与达成。再说对“一个易被忽略的意象——雨巷”的探究,若放在第一部分“赏析朦胧美”中或许会更好。“雨巷”“丁香”“姑娘”“我”形成整体的诗境诗意,分开来探究就有点肢解诗歌之美了。
一、再现画面,理文握情
对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教学,大家运用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叙事诗,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那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往往效果不好,学生学起来感觉无趣。但是通过课件动画再现出来,使课件变得具体可见,教学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有影片、音乐、录音、动画、图片等),解决教学难点。
比如我在执教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故此根据诗意我制作了多媒体动画课件。画面上:亭台楼阁,杨柳依依,岸边一位老翁嘻嘻地持着胡须,一个儿童正在不断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欢叫的大白鹅抛撒谷粒。图中的白鹅伸着长长的脖子,高昂着头朝天欢叫。红红的脚掌在绿绿的水波中悠闲地划着。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生动活泼、天真可爱的白鹅形象,学生就不难表达了:那长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有看两只红红的脚掌的鹅,在清澈浅绿的湖水中悠闲自在地拔掌前行,欢快的引颈高歌。此时水波荡漾,荷叶轻摇,荷花飘香…… 这意境是多美啊!为了引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兴趣,也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我从二年级上学期起就鼓励学生根据诗意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在白纸上为古诗《所见》、《绝句》、《小池》等配画,然后在视频上展示。一张张充满重稚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通过为诗作画,反馈出他们对诗词的理解,调节了教学气氛,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
二、品词赏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多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三、运用多媒体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
由于古诗文的文字凝练,小朋友很难理解着背出,如让小朋友连大概意思都不知道死背出来,小朋友不仅背得吃力而且容易遗忘。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小朋友轻松的理解诗句的意思再背诵出。
如我在教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江南》时,发现小朋友理解后五句有些困难,为了让小朋友能够轻松的理解其意思,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段这样的画面:一个长满了莲叶的池塘,池水清澈见底,池里的小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一会儿游到了东边,一会儿穿到了西边,一会儿钻到了南边,一会儿又滑到了北边。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小朋友很快理解了古诗中“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后五句的意思且能很轻松的背诵出这首古诗。
四、运用多媒体指导练习朗读,对提高学生朗读诗歌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如我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五、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提高古诗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多媒体课件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轻轻地点击鼠标,就在极短的时间里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形象直观的视频、古诗的解释等。教师有步骤,有秩序地教学,从而避免手忙脚乱或顾此失彼,赢得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教师在一堂古诗教学课中,既完成了诗句的理解、朗读、背诵和训练,又对学生介绍了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古诗写作的背景等,使学生提高了朗读水平,增强了审美情趣,也使学生对诗人、作品、古诗的风格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所以,要想提高古诗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就需要教师把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到古诗教学中。这样我们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
六、电教多媒体在古诗教学中发挥的其他的优势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