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范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第1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范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全面、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农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农村一线的一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中心任务。据调查统计,“十一五”末,xx乡工农业总产值达8632万元,比2000年增加4795万元,年均增长13.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5759万元,比2001年增加2189.22万元,年均增长9.5%;工业总产值达2603万元,比2001年增加1125万元,年均增长10.6%;农民纯收入达2242元,比2001年增加1104元,年均增长12.3%。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科技教育加快发展,民主法制不断健全,这些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仍然很多,主要表现在: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较慢;村庄建设杂乱无章,人民环境条件较差;农民思想观念滞后,素质不高;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等。根据以上实际,我们必须从突出增收、优化环境人手,在解放思想中求新路,在科学发展中求进步,在兴乡富民中求活力,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

——增加农民的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根本保证。根据全乡川、浅、脑地域分布特征,依托距西宁、大通和县城威远镇较近和“五峰寺”旅游资源优势,应从以下方面抓好增收:

(一)按照“高产、高效、安全、增收”的要求,坚定不移调结构,充分发挥生态区位优势,优化配置资源,使种植特色化,特色区域化,区域规模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应市水平。在上马、陈家台、下一、下二等几个川水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拓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优质蚕豆、花卉等高原特色种植,使其尽快形成规模;海子、上庄、白多娥等浅山、半浅山村要以避旱作物种植为重点,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55%以上,使其真正成为公路沿线薯类种植带;平峰、纳家、兴隆等脑山、半脑山村扩大油菜播种面积,使油菜种植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65%以上,形成油菜生产带;充分利用海子、后头沟、新庄、上庄、上马、仓家、七塔尔等几个村的地域优势,巩固互助红小麦良种生产基地。通过调整,使全乡特色优势作物播种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实现产业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抓好后头沟、北沟等村为主的奶牛养殖业,利用毗邻西宁、大通县城的优势,充分占领牛奶市场;抓好陈家台、仓家等几个村的生猪仔猪养殖业,做好畜种改良工作,在科学养殖上做文章,缩短饲养周期,增加出栏率和商品率,提高经济效益,抓好以平峰、纳家等几个村的暖圈养羊,在巩固绵羊养殖的基础上着重向肉用、肉毛兼用、绒小羊养殖方向发展;抓好转咀、上马等村的牛羊育肥贩运和“西繁东育”工程,缩短育肥周期,抓总量,上规模,搞好流通,确保畜牧业效益稳步增长。

(三)抓好劳务培训和转出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劳务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以“技能增强、人员增多、时间延长、收入提高”的目的,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劳动技能培训和输出工作。广泛收集和反馈劳务信息,广辟转移门路,拓展输出渠道,加大劳务输出,增加劳务收入。

(四)大力开发资源优势,带动当地二、三产业发展。提高农民从二、三产业中获取的实际效益。一要开发五峰寺旅游资源,继续争取开发五峰寺水资源;要进一步加大五峰寺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开发资源优势带动当地二、三产业的发展;二要在五峰寺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五峰寺宣传手册,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三要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把北沟、石湾石英矿的开发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争取早日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四要重点抓好七塔尔村粘土厂等工矿企业的开采力度,加强对青海嘉隆公司五峰预制砖分公司、下一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厂、五峰酒厂的规范运作,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效益。五要重点扶持好下马、上庄两个个体私营经济基地,整顿经营秩序,规范市场运作,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优化环境,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交通方面:改善五峰寺旅游公路的整修工作。进一步抓好全乡10条乡村公路的上沙整修和村级道路硬化工作,合理构筑农村道路网,形成布局合理的出行通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农业方面:在巩固好油菜、洋芋、蔬菜基地的扩建的基础上,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小能源项目建设,做好“三池一改”工作,利用3年时间,使能源建设户达到总农户的50%以上。

畜牧业方面:在做好10个示范点的基础上,积极争取项目与扶持资金放资,争取实施良种肉牛养殖建设与科技入户示范工作。

林业方面:做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农田林网和“四荒”、“四旁”造林,搞好庭院绿化,构筑农村绿色屏障,再造秀美五峰。

文化教育:实施倡导文明新风,提高农民素质,保障农民的健康为主体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中心户,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继续举办好五峰寺“六月六”传统花儿会、七塔尔戏曲演唱会和北沟物资交流会,扩大对外宣传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素质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中小学远程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建立健全农村卫生网络,完善乡村医疗服务设施,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监管力度。

第2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范文

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就是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它们是农村中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农村经济相互协调发展,而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电力、牧区草场围拦等“六小”工程)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目前,全国仍有近一半左右的耕地缺少灌溉条件,基本上是“望天收”;现有灌区大都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一些工程设计标准低、配套差别,相当一部分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现有的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

2.农村电力设施落后,用电贵、用点难。在农村电力改造方面,尽管国家做了很多的工作,使得农村电网结构明显改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度显著提高,但和其他地区相比,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明显落后,用电难、用电贵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偏远地区甚至仍然没有解决生活用电问题。

3.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低,设施简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滞后、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由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占有率低,农村居民公平享有上学、就医的机会大大低于城市居民,使得农村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困难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高。

4.饮用水安全隐患大,供水水质、水量不达标。受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仍较为突出。受工业污染影响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固体废弃物等影响。

二、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分析

1.农村集体经济无钱投入,农民投工投劳下降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重要因素。在农业集体化时期,集体经济和“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而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一方面,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多数乡镇没有固定的集体收入来源,因此,根本无钱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农民对农村包括基建设施在内公益事业的劳务投入总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取消了农民“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和农业税以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投入不足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2.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集体经济时期,中国政府对农村公共投入资金总量虽然很小,但是相对绩效却很高。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除少数地区外,农业集体化时期的集体资产也分配到户,以农户为主的这种家庭承包经营单位,虽然对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却缺乏对这些公共产品的保护和维护意识,致使原有的基础设施超期服役,有的甚至破坏严重,而新的基础设施鲜有投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1.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农村地域分散,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时,就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到有重点、有特色,使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安排、科学部署指导下有序开展。加快城市交通、供水、电力、信息、广电、电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共通,搭建起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努力建设文明、秀美的新农村。

第3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范文

今天,把大家召集来,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现场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完成全年的建设整治任务。按照市里安排,我讲几点意见。

一、前段工作回顾

2月15日,省委、省政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集中整治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李文慧书记当场就对我市建设整治工作进行了安排,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市委1号文件,都对这项工作做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市政府印发了《三门峡市*8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市新农村办公室制订了《*8-2010年分类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三门峡市*8年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领导抓点带面实施方案》,把全市1364个行政村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3000-5000元和3000元以下3个标准,划分出69个一类村,729个二类村,566个三类村。从今年开始,分三年推进,其中,*8年推进464个,*9年推进454个,2010年推进446个。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市委书记、市长、主管副书记及副市长分别主抓的一、二、三类村。

各地各部门按照有关要求,积极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上半年,市财政下拨20个市级示范村以奖代补资金100万元,电力部门完成了17个村的电气化建设任务,交通部门建设乡村公路598公里,农业部门共建成户用沼气10502户,林业部门完成山区生态体系建设35.43万亩、生态廊道网络建设3万亩、村镇绿化近2万亩,环保部门组织14个村开展了省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商务局共建设农家店130个,完成家电下乡产品销售8704台(部),文化部门新建乡镇文化站1个、村文化大院26个。渑池、义马、湖滨等地都实行了部门包村制,每个推进村都有县直部门包扶。据各县统计,今年推进的464个村已硬化道路394公里,建设水利工程176处,新建沼气池5650户,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4.7万平米,粉刷墙面90多万平米,建垃圾简易处理设施143个、垃圾站(池)981个,新建农家书屋86个、连锁超市170个,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工作时间非常紧迫、任务极其繁重。今年要完成464个村的建设任务,目前时间已过半,还有相当一部分村没有达到建设目标。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进一步明确建设整治目标

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目标是,用三年时间,通过分类实施、整体推进,使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状况显著改观,实现一类村庄上水平、二类村庄上台阶、三类村庄变面貌,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地方严重存在的房屋乱搭乱建、垃圾乱堆乱放、污水乱排乱流等问题,使广大农村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发展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明进步的新农村。

我市的总体要求是,以实现“六通”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六有”为目标,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实现“六化”为目标,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

具体来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的一类村要全面达到“六有、六通、六化、四好、四确保”的建设目标。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农户全部用上卫生安全的自来水,村组道路、通户便道全部硬化,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广播电视、电话户户通,宽带通户率达到50%以上,有便民超市和图书室,公共服务功能完善。房屋立面粉刷,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现象;垃圾统一收集处理,污水通过硬化沟渠或管道排放;适宜村沼气入户率达到70%以上,三改率达到100%;养殖场建设规范,粪便无害化处理,沼气池等配套设施齐全;村宅路水和适宜造林的地方全部得到绿化,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节能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000-5000元的二类村要基本达到“六有、六通、六化、四好、四确保”的建设目标。村庄布局科学合理,实现硬化路组组通,力争户户通,农户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广播电视户户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建筑整齐有序,房屋立面粉刷;垃圾统一收集处理;适宜村沼气入户率达到50%,三改率达到80%;建设围村防护林,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绿化到位;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节能灯,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的三类村村庄规划科学合理。通自然村道路,村内主干道实现硬化;户户通电;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卫生室、文化大院、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绿化水平提高,环境卫生状况较好。村容村貌得到改观。大力实施开发扶贫和搬迁扶贫,到2010年完成4594户、16647人的搬迁任务,从根本上改变偏僻、分散及贫困村的居住条件。

三、进一步明确建设责任

1、市发改委: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镇规划建设、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纳入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在安排项目时,要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重点解决改水、改厕、改路项目资金;(2)积极组织向国家申报农村饮水安全、中小学危房改造、县乡公路建设、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项目,支持年度整治村建设;(3)负责督导卢氏县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2、市建委:(1)负责全市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任务;(2)负责制定整治村的建设规划,并对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3)抓好村镇规划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完成*8年推进村的村庄规划基础上,尽快制定*9年和2010年推进村的村庄规划。

3、市财政局:(1)把建设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落实到位。(2)积极筹措资金,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整合扶贫、农林水、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4)负责督导渑池县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4、市交通局:(1)负责制定新农村建设公路和农村汽车站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公路和汽车站建设补助经费;(2)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做好技术服务。(3)加快实施村村通延伸工程,逐步实现行政村之间、行政村与自然村之间通柏油路或水泥路,形成完善通畅的农村道路体系。*8年,完成投资2.4亿元,修建农村公路300公里、村道290公里、农村简易招呼站350个。

5、市农业局:负责农村沼气及服务体系建设,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8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万户,重点村沼气普及率达到60%以上;抓好灵宝、渑池、陕县6670户国债沼气建设项目工作;建立区域沼气服务站20个。

6、市水利局:负责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全市一类村农户全部用上方便、卫生的自来水,二类村绝大多数农户用上自来水,三类村通过国债、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资金支持,有计划、有重点地改善饮水条件,使一半以上的农户用上自来水。*8年重点解决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负责督导陕县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7、市林业局:(1)负责抓好村镇绿化工作,主要包括大环境绿化、通道绿化和村庄绿化;(2)积极搞好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速生丰产林基地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3)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园林规划设计工作。*8年,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力争投资4亿元,完成植树造林41.17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24.56万亩,建成15个林业生态乡镇、1个林业生态县,并完成*8年推进村的村庄绿化。

8、市国土资源局:(1)围绕村镇建设规划,做好村镇建设土地利用规划;(2)按村镇建设规划制定不同区域农民建房的用地标准;(3)按照规划建设要求,制定和落实土地征用审批的优惠政策,及时核发用地手续和许可证,向社会公布土地征用收费标准,查处土地征用审批的乱收费、乱罚款现象;(4)改造“空心村”,清理整顿一户多宅现象;(5)对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中的土地使用在政策上给予倾斜;(6)负责督导西工业园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9、市商务局:(1)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等市场建设工程,*8年新建*个以上农村连锁超市,使连锁超市覆盖全市2/3以上的村;(2)切实抓好家电下乡补贴试点工作,扩大农村家电消费,力争在家电下乡试点期内彩电、冰箱、手机三大类家电产品销售总额突破1.5亿元;(3)负责督导开发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10、市环保局:(1)认真做好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确保饮用水源不受污染;(2)积极推广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装置;(3)负责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禁止垃圾乱堆乱放。*8年建设村庄垃圾站池100个,村庄垃圾简易处理设施10个,乡镇垃圾集中处理设施5个,创建生态文明村14个;(4)负责督导湖滨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11、市卫生局:(1)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保证每个乡镇都有合格的卫生院,每村都有合格的卫生室;(2)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提高参合率达到99%。*8年完成*所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到2010年实现村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3)负责督导灵宝市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12、市文化局:(1)加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2)加快“农家书屋”建设步伐;(3)大力开展各级各类以“图书、戏曲、电影”为主体的文化下乡活动,保证60%以上行政村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

13、市广电局:(1)在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8年完成237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优势,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展新农村专题宣传报道。(3)负责督导义马市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14、市供电公司: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提高低压电网供电可靠率,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8年完成57个盲点自然村改造、4个电气化乡、47个电气化村的建设任务。

15、市扶贫办:(1)建好扶贫开发项目,改善贫困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2)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成效,抓好项目工程建设。(3)抓好搬迁扶贫工作,将扶贫搬迁与整村建设相结合。*8年解决和巩固贫困人口温饱1.5万人,完成搬迁824户、3328人。

16、市供销社:(1)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做好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以及农资供应工作;(2)鼓励引导农民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17、团市委:(1)充分整合农村现有的信息、科技、文化资源,为农村青年提供就业、志愿、爱心、农技、文化等多方面的服务;(2)依托农业产业基地和工业企业基地,为青年农民培训农技知识和务工技能;(3)开展“保护母亲河—共建绿色家园”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农村青少年植树造林,清理“脏乱差”,绿化美化乡村环境。

18、市妇联:(1)深化“双学双比”活动,大力实施“巾帼科技星火工程”;(2)组织动员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和谐家庭、和谐村组、文明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和“五好家庭”创建活动。

四、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涉及部门多、任务重、难度大,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建设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要真正摆到重要位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事关市委和市政府提出的再造一个三门峡、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目标的实现,事关社会和谐。当前,全市正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奋力实现新跨越”大讨论活动,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真正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加强领导,创新思路,精心组织,强力推进。要深入基层,及时了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二)要强化责任和配合。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已经明确,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人,并将任务责任落实到科(室)。要每月向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进度和信息,并负责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送工作进度。同时,鉴于农村建设整治工作涉及面广,各单位还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

第4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范文

〔摘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发展滞后,现有基础设施供给水平难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已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瓶颈,并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构建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通过法律形式,规范农村基础设施所有者、投资者、经营管理者与使用者的责权利和行为活动,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与经营方式并存,资本型、实物型、价值型农村基础设施有机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增强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农村;城乡统筹;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f2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6-0025-05

一、新农村建设与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于一体的发展战略,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目标。统筹城乡发展,重要的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是为国民经济正常运转提供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并保证其社会扩大再生产得以顺利实现的各种物质技术条件的总和。其一,基础设施是为公共经济和生活提供服务的一种公共服务产品,而不是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其二,基础设施是社会扩大再生产所需的公共物质技术条件,即社会所有部门都需要的共同条件;其三,基础设施是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和保障基础;其四,基础设施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存在形式,也包括各种无形的公共条件。1当前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即包括上述内容。具体而言,通过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以及交通设施、水利水电、通讯网络等物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教育科研卫生医保等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扩大基础设施的服务范围、领域和受益对象,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缩小城乡差距,让城乡居民共享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1.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新农村“20字”目标的基本保证。第一,生产发展要求有良好的水利基础设施和给排水网络系统。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和给排水网络建设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改善水利设施,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积极发展旱作农业和牧草业,有利于不断提高灌溉率。第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求有良好的土壤条件和不断改善的土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增强土地资源的功能,改善动植物生长的外部条件。通过土壤改良,可以增强抗灾能力;通过植树造林,江河流域治理,加大河道生态防洪工程建设和对河流的综合治理开发利用,能够有效地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治风沙,改善生态环境,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使农业防范灾害的能力增强。第三,农民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有完善配套的连接城乡的交通设施、电力电网和信息网络系统。按照基础设施城镇化、服务设施社区化的要求,需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进程。2通过着手实施以中心村(农村社区)和中心镇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以路网建设带动商贸物流、农村客运、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使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乡风民风有较大改善;通过电信、电力、给排水、环保设施和其他生产生活设施的全面改善,使农村的人居条件和人居环境不断优化;通过借助各种信息资源和网络平台,使村务公开化、透明化,推进村级议事决策和行政管理决策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第四,新农村建设要求统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大政府或社会公共部门对人力资本、财力资本等的投入,可以产生一个对社会资源的聚集、转移效应,促进城镇人才、资本等要素向农村的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条件,改善农村教育、科研和农技推广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科技教育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农村科技人员和管理者的技能才干,增强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

2.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农村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用重大。第一,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载体。基础设施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物质保证。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相对而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因此按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理念,加强城市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投资和管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长效工程、民心工程。实践证明,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先导和决定性作用,把基础设施作为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先导性要素和物质载体,将产前、产中、产后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为新农村建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培育新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降低新农村建设的成本和风险。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以城市理念改造农村,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居民理念转化农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随着城乡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和统一推进,有利于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降低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储藏成本、销售成本、风险成本和决策成本在内的总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第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统筹城乡交通道路、信息通讯和公共设施投资,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有利于产业规模的聚集和结构的升级,促进经济总量在空间上的整合,同时,还可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投入农村地区和农业领域,将社会其他部门的资源转移到农业和农村中去,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和创汇型农业;另一方面,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获得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机会以及非农业就业机会,从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提升农民的消费水平。统筹城乡的教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和设施,可以使农村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不断得以改善,身体体质不断增强,改变农民的生存和生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可以使农民有更多的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城市现代文明,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而推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统筹发展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困境

1.战略规划科学性欠缺。长期以

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片面追求工业化,以牺牲农业来支持工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又以粗放型经营为主,没有把农村基础设施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以统筹规划。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农村基础设施难以发挥其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功效,由此带来的影响是:其一,农村基础设施一直处于短缺运行状态,当短缺瓶颈凸显到一定程度,社会资源将被强制或非强制性地流入该部门,当短缺强度减缓到能为社会所承受时,资源又会转移到社会其他高效率部门,因此不能保证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其二,由于资源短缺,农村基础设施难以在一定时限内形成体系,只能对某些小规模的农村基础设施加以建设,难以有效发挥农村基础设施的物质基础效应和规模效应。其三,在这种选择性投资建设中,其战略决策往往偏向于那些直接为工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社会性基础设施,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农业生产领域往往难以享用已有的公共服务产品,致使社会共享资源仅为少部分有限的社会生产部门服务,难以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在现实中常常是设施短缺与大量设施闲置并存。3

2.布局缺乏合理性。战略上的失当是一方面,而农村基础设施布局上的不合理,也直接影响着设施效率的发挥和对自然灾害的承载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各种不同功能和类型的子系统有机整合起来,构成完整的运行大系统,才能充分发挥整体功效,这是农村基础设施布局中的一大关键点。目前从设施布局看,缺乏统筹规划,设计也不尽科学。其一,重复布局,区位选择偏差。基础设施作为社会性公共产品,具有共享性,但由于受传统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各自为政,导致设施“大而全”“小而全”,封闭运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或闲置。同时,许多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固定性,建成之后往往受空间区位制约,不易更改其服务范围,降低了设施的利用率。其二,农村各类基础设施之间关联性较差,甚至相互矛盾,如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常常不考虑加工配套设施;科研设施建设中缺乏相配套的试验基地,农业科技、教育和技术推广往往自成系统,没有形成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机制。各种设施之间缺乏配套性和关联性,难以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整体功效。有些设施甚至在功能运用上相互掣肘、相互矛盾。特别是在能源、水利和交通运输等具有综合性功能的设施方面表现更突出,协调性差。其三,设施结构比例不合理。主要是指各基础设施相互之间或者相同功能设施内部的结构比例关系没有处于最优状态,如在农业科研开发和推广中,往往重实验室研究,轻技术推广。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有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转化率只有30%—40%,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不到20%。在交通运输业内部,以铁路运输为主,对其他运输方式采用较少,且各种设施之间结构较松散,难以发挥最大效用。

3.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总量不足,压力大。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设施建设投资尽管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由于历史上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欠账太多,设施陈旧老化问题严重,因此投资总量仍然不足,压力大。2003-2010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仅增加6270.85亿元,年均仅增加783.86亿元;而同期全国其他主要行业如“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投资分别增加11717.3亿元、23785.1亿元,年均分别增加1464.7亿元、2973.1亿元,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一直很小。4长期以来的比重差距和低增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老化问题,尽管我们做了努力,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农业机械总动力不足;二是有效灌溉面积小;三是水库总容量小。

4.缺乏资产经营管理,基础设施抵御灾害能力低。目前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主要是实物管理和设备管理,资产经营管理较薄弱,难以适应农村商品化、市场化发展要求。现有基础设施多是无偿供给、无偿服务,无偿消费;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造成设施投资效益低甚至是零效益,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许多农村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严重,功能老化,配套设施未能跟上,土壤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水利设施有效灌溉能力下降,河道淤积,防洪排涝能力下降。特别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些农田基本建设几乎处在无人问津的状态,保障能力下降,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管理体制障碍未根本清除。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包括产权管理体制、投资管理体制、价格管理体制和营运管理体制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但在新旧体制交替变化过程中,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作用,许多原有体制的弊病还未根本消除,其中重建农村基础设施的产权制度和所有权制度成为重中之重。所有权主体意识不强,产权不明晰,资产闲置和流失严重,存量不清,投资流量被挪用和转移常有发生,管理权限分散化。投资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是投资的责、权、利不统一,财政、信贷职能不清,一些地方乱开发、乱立项、乱投资,缺乏投资效益。价格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是,价格关系未理顺,供给越多,亏损越大,财政补贴负担越重;同时,乱定价、乱收费、乱摊派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营运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种责任制名不符实。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许多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很深,还未走上产业化、企业化之路,没有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有的甚至被作为一项社会福利事业对待。农村基础设施管理部门必须考虑如何依据市场经济法则来运作,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基础设施所特有的公共服务产品的特性,这是农村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构建思路

1.在统筹发展中树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仅仅认识到农业基础设施的诸多直接功能和作用是不够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必须深刻领会到:其一,农村基础设施不止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保证社会总产品扩大再生产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物质保障,是增强抗灾能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工程”;其二,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其三,不仅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综合性的产业部门,而且农村基础设施同样也是社会经济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部门;其四,农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可持续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与主要构成要素,农业现代化就是不断地运用现代物质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农业,装备农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调整和完善农业生产关系,运用现代知识结构提升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者的素质;其五,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基础设施的一个子系统,虽然具有基础设施的一般特性,但是在测算和评价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时应充分认识其特殊性。

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符合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在提高对农村基础设施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的修订调整,制定符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针对目前基础设施滞后于“直接生产性活动”(dpa)程度较大的实际,许多地方暂缓放慢了dpa的发展速度,把现有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投入基础设施部门,如通过“突击式”发展,以促进基础设施建

设的快速发展,填补空缺点。当基础设施大致与dpa发展需求相适应时,再实施同步发展战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与工业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发展相比较明显滞后,本应当加大其发展力度,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大力推进阶段,在此要求农业基础设施更为“先行一步”有实际困难。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和基础设施的公共性特征出发,通过合理布局,可以优先发展城乡社会共享型基础设施,极力扩大基础设施的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和领域,让农民分享工业和城市基础设施,使基础设施成为沟通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统筹的纽带。

3.拓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渠道,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水平不高,除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向工业和城市倾斜等主要原因外,投资来源渠道过于单一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从目前看,城乡基础设施投资渠道逐渐走向多样化,有政府和集体投资,银行贷款、捐赠等形式,这些投资渠道实际上体现出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的投资格局。具体言之,在投资中要明确各投资主体的投资范围和投资责任,以保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应有的投资力度。其一,国家应增加投资比重,把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提高到总投资的15%以上,并且承担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二,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总量的同时,降低投资成本,压缩投资周期,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投资收益,提高工程项目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强化服务功能。其三,继续实施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以充分发挥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4.确定城乡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由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制约,现实中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虽然许多设施短缺,甚至缺口很大,但还是应当走选择性发展之路。从目前看应着重发展的农村基础设施有:第一,农村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要实现村村通公路,同时通讯设施建设要以县城和小城镇为中心,向周边广大农村地区辐射,构建覆盖面广阔的通讯网络,并提高通讯质量和水平。第二,农田水利设施。当前应建设好一批骨干水源工程,抓好大灌区配套改造工程,加快“病险水利工程”治理,大力发展乡镇和农村供水,继续搞好群众性农用水利基本建设。第三,农村能源设施。以电力为例,必须建设和完善大型输变电、供电网络,提高输、供电质量和水平,全面启动和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逐步实现农村水、电及电气化达标。随着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和农村三大产业发展的加快,随着农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能源的需求量必会越来越大。第四,农科教基础设施。目前发达国家80%的农业收益来源于先进的科学技术,要使科技对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在21世纪前20年达到50%,本世纪中期达到70%-80%,各地农业管理和技术部门必须加大对农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科研机构、仪器设备、基础教育设施和职业技术学校等“软件”与“硬件”设施建设。

5.统筹城乡信息网络资源,扩大农村信息网络覆盖面。首先,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体系的投入,把农村信息化纳入整个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中,在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水电、农村沼气、乡村道路、草场围栏等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六小工程”的基础上,增加农村信息化,成为“七小工程”。整合城乡信息网络资源,构建城乡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和办法,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其次,加强农村信息化的统一领导。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涉农部门有10多个,而农业信息网络本身涉及农业生产、流通、销售、加工的各个方面,各级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统一领导,特别是省市一级政府有责任把涉农部门的各种信息化资源整合好,强化管理,统筹规划,实现城乡信息网络资源共享,以城市信息化带动农村信息化;同时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统一农村信息网络规划和建设,统一农村信息资源体系的开发和管理,统一农村信息员的培训和管理。5再次,建立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需要加快农村地区的教育建设,加快对农民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开展信息化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可以定期从城市引入一批科技人才,推动农村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最终通过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农村信息化队伍建设。

6.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体制,实现管理增效。通过改革,其一,对于竞争性、经营性基础设施逐步按照公司制的运作方式,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二,对非经营性或非竞争性基础设施实行以价值管理为主、实物管理为辅的体制,这部分设施虽然以社会效益为主,投资经费主要由财税负担,但也要体现经济效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其三,对于所有小型农村基础设施,通过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资产组织经营形式,明晰产权和责权利,实施价值化和资本化管理,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第四,建立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法律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陈文科,等.农业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村观察,2000,(1).

〔2〕张炜,廖婴露.着力统筹城乡发展〔n〕.经济日报,2008-09-08.

〔3〕孙良.论农业基础设施投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0,(2).

第5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范文

(一)受宏观经济整体下滑影响,项目建设投融资难度加大,居民消费不足,房地产市场疲软走低,建设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不足。

(二)受春节、清明、“三月三”等多个节日迭加的影响,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相对滞后,开工建设时间出现顺延,导致第一季度项目建设进度比较缓慢。

(三)城市聚集能力不强。城市缺乏产业支撑,人口聚集缓慢,聚集效应不明显,城区人气不旺,新型城镇化建设缺乏核心产业驱动。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道路硬化、人饮、生态保护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垃圾处理层次低、处理方式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

一是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主动参与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一带一路”“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实施,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强化落实,实行领导干部带头联系服务项目制度,加强服务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年度计划为目标,编制倒排工作计划表,把任务分解到月、旬、周,明确各项目的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单位),齐心协力推进项目建设。

二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已列入计划今年开工的项目要加快项目立项、规划选址、勘察设计、征地拆迁、招投标、报建报监等前期工作,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城乡风貌改造、“书记工程”、名镇名村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进度,形成实际投资量。

第6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范文

一、以城乡规划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

各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村镇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2012年的村镇规划编制任务:一是全面完成所有镇(乡)的规划编制,并按法定程序报批;二是2011年编制的示范镇、村规划必须在2012年3月底前完成评审和报批程序;三是因撤并村庄造成示范村区划变动的,要在年底前完成规划调整和完善,并按程序报批;四是完成2012年新增加和调整后的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五是争取再完成一批村庄规划编制,重点是因采煤沉陷搬迁、产业特点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和其他急需编制规划的村庄。

各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村庄规划编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3月底前会同各镇(乡)人民政府,确定2012年计划需编制规划的村庄,上报市建委村镇办。要积极主动向所在县、区人民政府汇报,争取资金支持。同时要加强村镇规划管理,严格执行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的建设规划。

二、以典型引路,特色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

各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各行政辖区的镇(乡)人民政府确定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是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村建设项目和其他急需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一要以点带面,强力推进。适度超前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村民生产生活为需要,服务产业发展为基础,大力推行典型示范作用,以加快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二要注重特色建设。认真组织调研,结合各镇、村实际,因地制宜,着重抓好具有生态旅游休闲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型、塌陷整体搬迁型、城郊现代化开发型、经济相对薄弱整治型等不同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三要加大县、区城市维护建设费对镇、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确保重点,解决急需问题的原则,合理安排建设项目的时序。四要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调动社会投入的积极性,重点是做好镇矿、镇村共建,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做到设施共建、设施共享。进一步调动各方积极性,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市建委将优化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严格实行以奖代补的形式(以奖代补方法另行制定),确定资金补助的数额,目的是支持和鼓励先进,不搞平均分配,以调动各县、区、镇(乡)的积极性。

三、以加强农村建房安全、质量监管为重点,做好村镇建设指导服务工作

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对农村建房的规划布局、安全质量监督等指导服务工作。一是编制新农村建房设计、施工管理、安全质量方面的适用手册并免费发放。二是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学习考察等形式,提高村镇建设管理工作水平;三是及时传达村镇建设工作的政策方针和信息;四是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基础设施项目专项补助资金,会同镇(乡)人民政府确定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建设项目、急需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在2月底前报市建委村镇办(其中濉溪县3个、烈山和杜集区各2个、相山区1个)。

第7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范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会议精神,确保我县*年农村*工程建设任务按期完成,根据我县实际,结合《*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快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巧政发〔*〕52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巧政发〔*〕72号),按照《*市交通局关于下达交通厅*年*工程计划的通知》(昭市交计〔*〕116号)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建设原则及指导思想

*县*工程的建设指导思想、实施方案、建设与管理等相关建设原则,仍按《*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快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巧政发〔*〕52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巧政发〔*〕72号)文件精神执行,各乡镇人民政府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主体,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县交通局负责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质量、进度、安全、环保及资金的监管工作。

二、建设标准

为切实体现农村*工程的建设意义,利用好有限的建设资金,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采取“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等级多标准”建设原则,路基宽度在困难路段可降低到4.5米,对已经稳定的高边坡不再进行开挖,对低边坡路段沿老路进行加宽及侧沟开挖,重点铺筑砂石路面、完善排水系统及安保工程。所要实施的砂石路面、排水系统及安保工程必须经乡镇负责人和交通局现场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并提出实施方案,待完善施工图设计后方可组织施工。

三、建设任务

我县*年*工程建设任务重,连同*年追加建设项目共37条415.8公里,涉及14个乡镇37个村委会,目前设计任务及图纸审批工作已经结束,具体任务如下:

(一)《*市交通局关于尽快开展*年拟追加*工程建设计划项目施工图设计工作的通知》(昭市交〔*〕632号)下达我县*年*工程追加项目建设任务为8条87.1公里,涉及7个乡镇8个村委会,分别为:白鹤滩镇9.5公里;红山乡21.3公里,老店镇20公里,崇溪乡7.3公里,炉房乡20公里,药山镇7公里,大寨镇2公里。

(二)《*市交通局关于下达交通厅*年*工程计划的通知》(昭市交计〔*〕116号)下达我县*年*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为29条328.7公里,涉及12个乡镇29个村委会,分别为:白鹤滩35.7公里,金塘乡7.6公里,药山镇55.1公里,老店镇27公里,包谷垴乡10公里,新店乡58.2公里,小河镇57.9公里,东坪乡21.1公里,崇溪乡30.1公里,中寨乡11公里,炉房乡8.6公里,马树镇6.4公里。

四、管理机构及职责

(一)县交通局作为交通主管部门,要成立农村*工程建设领导组,负责对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和资金控制,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技术组、质量和安全稽查组,负责工程技术指导及相应公路的建设业务。交通局领导要分片区挂钩负责,工程技术人员分线路负责并适时到施工现场指导施工。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农村公路*工程建设领导组,负责辖区内*工程的组织实施,同时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坚持“一事一议”的原则,积极做好群众动员、协调工作,根据工程建设进度情况,适时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加快土地、林木、社会关系等协调工作,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三)施工承包人要围绕施工项目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根据合同约定的建设任务,对工程建设进行目标细化,突出控制性重点工程和关键工程,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合理调配人员和机械,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第8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范文

为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调研实践,全面推进全区水电移民工作。按区委的安排部署,近日,区移民局组织党员干部对我区当前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移民资金及档案管理、移民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箐门口水库、景洪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等移民点和**镇、龙潭乡、**乡、**港镇进行调研,就蹲点调研,并就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影响和制约我区移民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移民安置总体任务和年度计划完成情况

我区当前水利水电移民安置工作涉及景洪、糯扎渡两个大中型水电站和区内大中河、箐门口以及区外炉房、蒿枝坝(昭通迁入)等大中型水库。

(一)景洪水电站。根据《景洪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规划实施报告实物指标及移民安置规划》(审定本),我区景洪水电站建设征地规划水平年移民搬迁安置人口1754人。现已完成了库区、失稳区移民搬迁安置219人。20xx年度需完成大营盘383人、七星岩325人的搬迁安置任务。

(二)糯扎渡电水站。根据《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规划实施报告实物指标及移民安置规划》(审定本),我区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征地规划水平年移民搬迁安置人口6280人。现已完成了施工区、提前征用区、围堰截流区等移民搬迁安置1220人。20xx年度需完成多渠道安置库区移民方案编制工作。

(三)其它水库。从20xx年始逐年落实大中河、箐门口以及炉房、蒿枝坝等大中型水库移民2315人后期扶持政策20年,包括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兑付及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大中河等水库20xx年第三季度至20xx年第二季度后期扶持资金的兑付工作。

二、移民安置点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根据景洪、糯扎渡水电站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景洪水电站共规划建设大营盘、七星岩、蚌塘、南夺、冬谷田三期5个安置点;糯扎渡水电站共规划建设冬谷田、南岛河、整碗、龙潭、大沙坝、三棵桩6个安置点。

(一)景洪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大营盘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287.818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967万元。

2.七星岩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水利设施、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898.733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老普地箐水库工程建设,投资357万元。

3.冬谷田三期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75.97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文化室、人畜饮水、对外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175.97万元。

4.蚌塘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规划生产安置107人(蚌塘村民小组30人、中队77人),实施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94.93万元。现已完成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14万元。生产用水工程因大中河干渠建设未启动未实施。

5.南夺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原规划对六队的33人进行生产恢复,现针对移民意愿,已取消了该安置点。

(二)糯扎渡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冬谷田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711.946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建设,共投资711.946万元。

2.南岛河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河道改造、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139.07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河道改造、厕所、村内供电供水等项目建设,共投资753万元。

3.整碗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卫生室、厕所、供电、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868.7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整、文化室、厕所、人畜饮水、对外交通、供电工程等项目建设,共投资606.97万元。

4.龙潭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卫生室、厕所、供电、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对外交通等项目。现已实施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厕所、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等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6084.93万元。

5.大沙坝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卫生室、厕所、供电、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97.35万元。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厕所、供电、人畜饮水等项目建设,共投资152.23万元。

三、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情况

(一)景洪水电站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情况。移民生产资料原规划共需配置水田402亩、产业地2127亩、旱地812.5亩、林地1625亩,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大营盘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4亩、产业地5亩,规划安置383人共需流转水田153.2亩、产业地1915亩。根据移民恢复生产需要和**港镇橄榄坝村实际情况,采取移民自行流转和政府统一流转相结合的办法恢复群众生产,现已流转产业地(橡胶)400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800万元。水田因移民不同意用土地补偿费进行改造,无法进行配置。

2.七星岩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6亩、旱地2.5亩、林地5亩,规划安置325人共需流转水田195亩、旱地812.5亩、林地1625亩,现已流转园地350亩(用于改造为水田),投资170万元,计划开垦为水田195 亩。

3.冬谷田三期移民安置点:规划安置移民属生活安置,不配置生产资料。

4. 蚌塘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65亩、产业地1.98亩,规划安置107人共需流转水田53.5亩、产业地212亩,采取群众自行流转的方式恢复生产。

5.南夺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1.17亩,已采取群众自行流转的方式恢复生产。

(二)糯扎渡水电站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情况。移民生产资料原规划共需配置水田2542亩、旱地5509亩、菜地290亩、林地13375亩,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冬谷田移民安置点:冬谷田一、二期移民安置点规划安置糯扎渡水电站施工区南帕河村民小组移民248人,属生活安置,不配置生产资料,移民仍回老寨子耕种田地。

2.南岛河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7亩、旱地1.5亩、林地 4亩、菜地0.1亩,规划安置556人,共需流转水田389亩、旱地834亩、林地2224 亩、菜地55.6亩。已流转水田442.93亩、菜地27.9亩。

3.整碗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7亩、旱地1.5亩、林地5亩、菜地0.05亩,规划安置568人,共需流转水田397.6亩、旱地852亩、林地2840亩、菜地28.4亩,已流转水田475.72亩、旱地1080.97亩、置换林地 5000 亩。

4.龙潭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0.8亩、旱地1.7亩、林地4亩、菜地0.1亩,规划安置2065人,共需流转水田1652亩、旱地3510亩、林地8260亩、菜地206.5亩。已流转水田746.518亩、旱地2327.89亩、其它土地502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3329.497万元。

5.大沙坝移民安置点:人均配置水田 0.5 亩、旱地1.5 亩,规划安置209人,共需流转水田104.5亩、旱地313.5 亩、林地51.6亩。已流转水田105亩、其它土地180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181万元。

四、移民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

移民专项资金共分为农村移民补偿费、基本预备费和其它费用等。其中农村移民补偿费为主要资金,包括移民搬迁补偿补助和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两大部分。我区移民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执行《**省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资金管理办法》,落实制度,强化监督,专款专用,保证了移民资金的规范管理和高效使用。

(一)移民补偿补助费支付程序。实物指标认证两榜公示无异议,移民局汇总材料逐级上报确认、核准后,个人和集体财产补偿补助费由区移民开发局拨付到相关乡(镇),由乡(镇)支付给移民个人(专户储存);土地补偿费统一用于安置区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后剩余土地补偿费由区移民局兑付给村民小组用于生产发展。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结束后,全部补偿、补助费由区移民开发局核实结算。

(二)移民工程款项支付程序。移民工程款项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财务决算和审计后支付的程序进行。所有项目须验收合格并经移民综合监理部审核和审计部门审计通过后进行结算,每个项目款项必须按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经监理部门、管理技术人员、区移民开发局分管领导等审核签字后,由局长审批支付。

(三)移民专项资金收支情况。截至20xx年2月,我区移民专项资金共拨入44202万元,共支付37782万元。

1.景洪水电站移民专项资金共拨入21061万元、支出17007万元。其中,农村移民补偿费(移民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费)拨入12774万元、支出10779万元;国有土地补偿费拨入1011万元、支出674万元(20xx年12月拨入区财政);**港防护工程建设费拨入6514万元、支出4814万元;专业项目费拨入454万元、支出348万元;基本预备费拨入141万元,支出140万元;其它费用(实施管理费)拨入167万元、支出252万元。

2.糯扎渡水电站移民专项资金共拨入23141万元,共支出20775万元。其中,农村移民补偿费(移民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费)拨入22332万元、支出19698万元;基本预备费拨入336万元,支出210万元。其它费用(实施管理费)拨入473万元、支出867万元。

五、移民工程项目实施管理情况

(一)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根据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和结合移民安置区实际情况,由区移民开发局委托设计单位,对所拟实施项目进行设计,并将初步设计成果提交专家会议评审。

(二)工程项目上报核准。根据项目规划设计成果及专家评审结果,严格按照《**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实施项目核准办法》和《**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费使用审批办法》规定,认真做好项目的上报核准工作。

(三)工程项目组织实施。项目核准后,严格按照招投标法组织项目招投标。工程项目建设委托具有相应监理资质的监理公司负责监理,并请质检部门进行质量监督,完工后按要求进行初验和终验。根据项目归口管理规定,专业项目一律委托相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如水、电、路、学校、卫生等。如在建的龙潭泡猫河水库工程委托区水务局建设,整碗小学扩容工程委托区教育局建设等。

(四)工程项目移交使用。工程项目建设竣工并通过验收后,由区移民开发局现场移交相关部门、移民村组管理使用,并履行移交手续。

六、档案管理情况

**区水电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始终严格按照《**省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云移局[20xx]7号)和《**省水电移民档案工作三个业务规范》(云移局[20xx]90号)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结合水电移民工作实际分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移民搬迁安置户专业档案、移民工程建设项目专项档案和移民影像电子文本档案五大类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至目前共建立文书档案19卷、会计档案52卷、移民搬迁安置户专业档案289件,刻录影像光盘100盘,影像电子档案30000余张。移民工程建设项目专项档案正收集整理归档中。由于诸多原因,移民工作实施初期部分档案资料缺失较大,目前正在搜集、完善和弥补。

七、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一)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情况。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xx〕1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及相关暂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xx]8号)精神,认真核定登记了我区20xx年6月30日前竣工的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共2135人,其中区内大中河水库409人、箐门口水库1440人,区外昭通炉房水库254人、其它水库32人;核定登记了我区景洪水电站移民后期扶持人口1102人。

(二)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兑付情况。20xx年第三季度至20xx年第二季度,市财政局、市移民开发局共下拨我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256.2万元,其中**镇1443人173.16万元,已兑付3人3600元,因箐门口水库移民身份界定工作未结束,1440人172.8万元的后期扶持资金暂未兑付;**镇2人兑付2400元;倚象镇27人兑付3.24万元;六顺乡663人兑付79.56万元。

(三)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情况。根据**省移民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转发做好大中型水库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的通知》(云移领办[20xx]31号文)要求,结合实际编报了《大中河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箐门口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和《景洪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大中河水库项目规划总投资348.6万元,箐门口水库项目规划总投资300万元,景洪水电站项目规划总投资358万元,分别包含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口粮田改造、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等。所规划项目待上级核准后实施。

八、影响移民安置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移民库区剩余资源处理政策未予明确,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相对滞后,已搬迁安置移民意见较大,返迁现象突出,移民安置点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二)新老移民政策更替和受“同地不同库”、“同库不同策”情况的影响以及现行移民政策难于全部解决移民人口指标、移民身份界定、补偿补助标准等实际问题,移民上访频繁,维稳形势严峻。

(三)移民安置点生产资料配置较迁出地大为减少,移民自身技能难于适应安置地生产发展要求,移民产业培植较为困难,移民生产生活恢复发展缓慢。另外,安置点土地流转过程中,经过收储和分配环节后,土地损失突出,造成今后无法结算。

(四)整体联动、上下互动的移民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更好的落实,归口解决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诸如组织建设、户口迁移、入学就医、扶贫帮困、生产发展等实际问题,更好的服务于移民群众。

(五)涉及移民安置工作相关乡(镇)党委、政府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对移民工作的主导作用,依据职责区分切实抓好相关工作落实。

(六)移民工作的协调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要积极与业主、设计、监理等部门沟通协调、互通情况、共商对策,及时解决好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促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

(七)糯扎渡、景洪水电站20xx年以前须直接完成7756人的搬迁安置和落实20年后期扶持政策,繁重的工作任务与移民工作机构缺编少员的现状极不相符,维持工作正常运行十分困难。建议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工作人员。

九、下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移民工作的领导,全力推进移民安置工作。

第9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范文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争资争项情况

今年1-6月份,累计开发争资项目451个,其中:2012年结转项目147个,2013年新增项目304个,政策型项目116个,个性型项目335个,完成(按新增项目304个计)全年目标(350个)的86.9%,同比增长90%。

截止到6月底,可争取各类上级补助资金6.90亿元,同比增长140.4%。已到位资金4.92亿元,同比增长181.3%,(其中:中央转移支付、民政救济、劳动保障、扶贫等政策性资金3.02亿元,占已到位资金的68.9%),完成全年任务13亿元的37.8%,比去年同期多争取3.43亿元(包括新增项目到位资金),距全年任务还差8.08亿元。目前用地指标已到位2174亩。

全县56个重点责任单位中,按“双过半”要求完成年度目标的单位只有8个,占比14.3%,分别是县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国土局、科技局、林业局、房管局、交通运输局,其中县发改委已经超额完成全年1亿元争资任务;完成年度目标的任务25%-50%的有7个单位,分别是县扶贫和移民办、水利局、农机局、供电公司、镇、烟草局、商务局;完成年度目标的任务1%-24%的有12个单位;还有29个单位争资额为“零”,占比51.8%。

(二)项目建设情况

今年我县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85个,总投资达360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15个,年度投资计划达181亿元,目前开工项目82个,完成投资21.96亿元;计划开工项目62个,近期未能开工的项目41个。在185个重点工程项目中,自6月20日全县重点工程项目立项调度会后,未立项的85个项目中目前已立项3个,还有82个项目正在办理立项手续。

二、存在问题

在争取项目和项目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项目争取情况不理想。目前全县56个部门中只有27个单位落实了项目资金,其中达到“双过半”要求的单位只有8个,尚有29个单位仍未破零;到位资金少,全县到位资金才4.92亿元,才完成全年任务的37.8%,落后时序进度12.2个百分点,其中个性项目到位资金才1.9亿元,占总到位资金的38.6%。二是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争取中央资金项目的前提和关键。但有些单位和部门缺乏对项目前期资料编制重要性的认识,舍不得投入编制项目规划以及项目可研,影响了项目和资金争取工作。三是部分单位与上级部门联系不够。少部分单位出于对自身工作经费顾虑,与上级主管部门缺乏沟通联系,不愿主动出击,而是被动应付,缺乏敏感性,未能及时捕捉项目和资金信息,导致工作滞后,甚至错失机遇。四是项目落地难。部份单位项目资金到位后一、二年时间因用地问题影响还未能开工建设,对今年项目争取工作造成一定影响,部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也因用地指标问题,迟迟不能开工建设。五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由于项目总数多、投资规模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导致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无法顺利推进。六是项目进度慢。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征地征迁、项目报批、资金筹措等多方面原因,导致部分重点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进度慢于计划进度,有一些项目还处在建设的前期阶段,一些招商引资项目或企业投资项目,因技术、市场等原因,进展较慢。1-6月份,开工项目才82个,占比44.3%,完成投资21.9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2.1%。

三、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现在2013年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我们现在离完成全年13亿元的争资争项目标任务,缺口还有8.08亿元,相当于每月至少要争资1.35亿元以上,任重道远。根据往年经验,每年的7至9月份都是省、市下达投资计划的高峰期,同时也是上报下一年度项目的密集期,因此,我们要充分把握接下来这几个月,积极开展项目开发、争资争项工作,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不懈努力。在此,为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加强项目开发,做好前期,为经济发展充分准备

做好项目开发要依托资源优势挖项目,围绕国家投资导向找项目,立足现有产业扩项目,通过外引内联造项目。一是要立足县情编项目。遵循项目立足县情、服务县情的理念,立足于我县丰富的矿产资源、农林业资源、劳动力资源,围绕大力发展氟盐化工、锡产业、新型建材、生物(制药)、农副食品等主导产业,科学发展定位,精心规划论证,认真做好项目的储备、开发。二是要结合政策编项目。目前,有关部委出台了32个支持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28个省厅(局)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及政策,随着《若干意见》各项帮扶政策的细化和深入实施,政策效益将逐步显现,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国家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动态,进一步深挖《若干意见》和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内涵,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不遗余力推动政策项目化、具体化。下半年,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几下方面来编制申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廉租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城镇供排水设施建设为重点;“三农”和重大水利设施建设方面以重大水利、水土保持、灌区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电网、农村公路等农村民生工程以及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为重点。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建设方面以农村学前教育、校舍改造、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卫生项目建设;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旅游、体育基础设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政法基础设施等建设为重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方面以节能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保护为重点。工业方面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等为重点。三是要创新思路编项目。在编制项目时要积极创新方法,坚持“目的确定性、思路可变性、方法非常规性”,在深研政策的基础上,学会打球,如“百里湘江绿色通道项目”,我们既可打包整个项目,又可分散包装项目,由点到面,达到目的为止。四是要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按项目申报要求,对向上争资项目必须达到可研或项目建议书深度的,请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设计单位编制好可研或项目建议书,确保我县随时有项目可以拿得出、报得上。

(二)加大争资力度,全面对接,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

争资争项、项目对接是振兴发展工作的主题,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争项目的意识。项目兴则经济兴,项目衰则经济衰。有了项目,发展才有载体,经济才有强有力的支撑,才能富民强县。因此,全县上下要把握住7、8、9三个月,全力开展争资争项。及时捕捉各种投资信息,申报项目,加强与省、市各对口部门的对接,在“勤”字上下功夫,勤跑动、勤跟踪、勤联系,只要上面有资金,还未下达投资计划之前都要尽力争取,确保更多项目和资金落户。下半年,县发改委将重点争取把氟盐化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调度会,争取妇保院、中医院、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项目列入投资计划;水利、水保部门要积极争取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现代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工程、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水保治理工程、防洪保安工程、山洪沟治理工程等项目;供电部门要积极争取220千伏变电站和低电压等方面项目;交通公路部门要积极争取济广高速出口连接线、323、206国道和站洞线、会永线升级改造等项目;农粮、监测部门要积极争取种养业良种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等项目。教育部门围绕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职业学校建设等项目;卫生部门争取妇保院、中医院、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项目列入投资计划等卫生项目建设;文广、旅游部门要启动“羊角水堡”维修保护项目规划方案的编制和争取革命旧址群修缮加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馆一园、汉仙岩生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苏区南大门红色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环保、城建部门要县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能力建设、污水管网、垃圾填埋厂等项目,林业部门要争取百里湘江可视山造林绿化、调整生态公益林、月亮湾新区占用征收林地定额指标等项目。工业部门要争取氟盐化工产业基地(九二基地)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基地项目、县红狮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500吨水泥二期技改工程并协同日处理300吨城市生活垃圾工程项目、无线电监测站分站等项目;国土部门要积极争取用地指标。财政、民政、扶贫等部门要在转移支付、一事一议、福利彩票公益金、城乡困难群众生活补助、抚恤和优抚对象补助、扶贫资金等方面加大争取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