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贫血指导及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文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将我社区2002年1月1日~2005年12归31日期间系统管理的0~3岁婴幼儿贫血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为我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建立基本数据。同时对铁剂的诊断性治疗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将社区内200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所有3岁内系统管理中6个月、1岁、2岁、3岁婴幼儿验血普查时发现的201例贫血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向其父母或祖父母进行询问和调查(包括营养调查)。我们社区检验科应用F-820细胞计数仪进行末梢血色素及红细胞数测定。参照1998年全国小儿血液会议制定的贫血标准(0~6岁婴幼儿Hb<110g/L)。并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上述病例中调查缺铁的各种危险因素。
将201例贫血婴幼儿中的123例血红蛋白<105g/L的研究对象用铁剂治疗(我社区常用药物速力菲0.2g/d,分2次口服)。用药4周后复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在原来基础上上升>10g/L的可明确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当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达到正常标准时,可适当减少剂量继续治疗,总疗程12周。如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仍不上升,询问遵医行为如何、最近是否患影响铁剂吸收的疾病、饮食结构情况。并再用药4周后查血红蛋白,若仍不上升者,转入其他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结 果
患病率 0~3岁婴幼儿患病率28.11%。其中6个月龄贫血占71.14%,1岁龄贫血占22.29%,2岁龄贫血占4.98%,3岁龄贫血占1.49%。
危险因素 在引起0~3岁婴幼儿贫血的危险因素中,体内储铁不足占43.78%,疾病因素占5.78%,生长发育过快占18.41%,喂养不当占31.84%。
铁剂的诊断性治疗 123例血红蛋白《105g/L的研究对象,用铁剂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在原来基础上上升>10g/L的有92例,且红细胞计数均有上升,有效率达74.8%。其余31例血红蛋白<10g/L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原因是遵医嘱欠佳,其他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其他疾病用药以及不明原因。对31例血红蛋白不上升患者,再用铁剂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在原来基础上上升>10g/L的有29例,其中包括1例不明原因的婴幼儿贫血,仅剩2例血红蛋白仍不上升。原因不明,转入其他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病例数9例,占用药的7.31%。
讨 论
【关键词】 婴幼儿; 喂养指导; 影响因素; 进展
doi:10.14033/ki.cfmr.2017.14.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162-03
婴幼儿在第一年生长速度最为迅速,且大部分幼儿可经历液状-泥状-固体食物的交替。有研究统计发现,我国部分婴幼儿哺乳方式为奶粉喂养,从而导致我国婴幼儿发病率逐渐上升,且研究表明大部分经奶粉喂养的婴幼儿均表现为抵抗力低下等。为此应加强临床宣教,告知各大家庭母乳喂养的优势,从而提高婴幼儿抵抗力,增加母子感情,利于婴幼儿面部肌肉的发育,降低临床患病率[1]。而本文中针对婴幼儿喂养指导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具体如下。
1 婴幼儿喂养的影响因素
1.1 早期婴幼儿接受事物的心理
婴幼儿需从乳汁物品逐渐过度至成人固体食物,在此过程中,任何食物对婴幼儿而言,均为新颖的,但部分婴幼儿可表现出拒绝、恐惧等现象,其可称之为厌新。婴幼儿常表现出对以往食物的偏爱,拒绝新口感和新口味,部分婴幼儿在进食后,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现象,而大部分母亲在此时,认为婴幼儿不能吃、不爱吃,从而停止添加此类食物,最终导致婴幼儿失去学习尝试新食物的机会。但临床有研究报道表明,小部分婴幼儿通过长期反复新口感、新口味的喂养,最终可发展为接受,因此临床学者认为婴幼儿对新食物存在一种适应,而通过耐心的喂养,可增强婴幼儿摄取食物的独立性和主动性[2]。
1.2 味觉发育对换乳期的影响
婴儿从纯母乳转换至混合食物时,可发生味觉的改变,正常情况下,味觉敏感期可在2~7个月内并发。而在4~6个月时,给予不同味觉食物的喂养,可刺激婴幼儿味觉,促使其逐渐适应,否则相反[3]。早期婴幼儿的味觉与偏食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母乳期和母孕期的饮食习惯,可改变婴幼儿和胎儿的味觉发育。正常情况下,胎儿在24周的时候,便在宫内出现了吞咽羊水习惯(每日量为1 L)。而羊水内含有产妇所吃的香料、食物的混合液,从而导致胎儿在宫内便已接触了各种杂物的味道[4]。当胎儿7~8周时便可出现味蕾,14~15周时可形成微绒毛,而微绒毛可接触羊水中味觉刺激,体验到孕妇每日食用的食物味道。
1.3 婴儿进食行为
婴幼儿进食问题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有关。婴幼儿进食问题除了进食现象异常外,还可因为智能发育落后和口腔解剖结构异常引起。因此纠正婴幼儿进食的主要关键问题在于异常进食行为[5]。而异常进食问题最常见的为婴幼儿拒绝新食物、挑食、偏食,以上婴幼儿均存在单爱好几种食物现象,其主要是食物质地细腻和流质的原因。由于粗糙食物或固体食物对婴幼儿而言较难咀嚼,需长时间含在口中,导致食物味道散失,最终导致婴幼儿出现拒食现象。而胗锥长期的单品种进食,可影响生长发育,导致抵抗力下降,出现营养失调现象[6]。
1.4 喂养方式的影响
大部分婴幼儿的进食行为和父母喂养方式、态度存在较大关系,也与文化背景有关。有研究统计发现,若婴幼儿进餐时间不定,比如每日超过10次,且实施强迫、骗、哄等方式,可导致婴幼儿出现厌食现象,而在婴幼儿进食期间,实施进食乐趣、进食技巧,比如实施赞扬、鼓励等话语,促使婴幼儿进食,同时可经常改变食物性状和味道,多加留意婴幼儿“过饱”“过饿”信号,防止婴幼儿营养量过度或缺乏现象发生,从而增加婴幼儿体质量,提高婴幼儿摄入量[7]。
1.5 神经系统发育
大部分儿童在1.5岁时,脑神经可发生髓鞘化,而常规的喂养方式,可导致婴幼儿出现抵抗,同时在喂养人明显压力、饮食结构变化、不良喂养姿势、婴幼儿听力下降等综合作用下,可导致婴幼儿早期交流能力受限,从而整体影响认知、语言的发展[8]。
2 合理喂养的重要性
婴幼儿早期最理想的食品为母乳,其属于天然食品,能够满足0~6月龄的婴幼儿营养需求,早期给予婴幼儿纯母乳喂养,具有较多好处,比如减少由牛奶或其他食品引起的过敏反应,降低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率和腹泻率,同时对于产妇而言,可减少子宫出血量,促进子宫收缩的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加快产妇体重恢复原本体重,且可降低产妇卵巢癌和更年期乳腺癌发生率。目前临床上有多项报道表明,母乳喂养的优势,早期除了母乳喂养外,不宜添加任何维生素,比如维生素K、维生素D等。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者,可采用母乳代用品,比如婴儿配方奶粉、婴儿配方奶等。在婴幼儿出生半小时后,便可诱导新生儿吸吮,从而保证母乳喂养成功,促进母亲泌乳,必要时,可在院内开展母乳喂养技能培训和社区行动培训[9]。
虽然大部分母亲已认识到母乳喂养的优势,且开始给予婴幼儿母乳喂养,但临床学者发现,42%的母亲在婴幼儿6个月龄后,仍坚持纯母乳喂养,对此还需加强各大医院妇产科喂养正确方式宣教。确保婴幼儿在各个时间段内机体能够补充到充足的能量和营养量。
3 婴幼儿喂养指导方法
3.1 母乳喂养
在婴幼儿出生后,应首选母乳喂养,其可及时补充婴幼儿机体需要量、营养素,降低婴幼儿患病率,同时还可减少婴幼儿过敏发生率。母乳中含有微量元素及各种抗感染免疫因子,但缺乏锌、铁等元素,虽然能够补充婴幼儿生长发育中的需求。但在正常情况下,婴幼儿每日需要铁含量为6~10 mg,而母乳中仅为1 mg,早期无明显要求,而当婴幼儿4~6个月龄时,需要量逐渐增加,对此应从不同途径维持婴幼儿机体需求,比如辅食,但需保持半流质状,给予婴幼儿一个过渡形式[10]。
3.2 引入食物时间
至今为止,食物引入时间有两种指导建议,一是根据喂养指导原则进行:若以纯母乳方式连续喂养婴幼儿6个月,应在婴幼儿6个月龄时,适当添加辅食,而辅食应以泥糊状为主。二是根据儿童指导中心建议和人群膳食指南,在婴幼儿4~6个月龄,给予其他食物喂养。目前喂养方式尚未得到有效的统一,但添加食物年龄不宜过早,正常情况下,均为4~6个月龄。而实际的辅食量应与婴幼儿头围、身长、体质量相符,从而避免营养过量,出现肥胖症状。当婴幼儿体质量>6 kg时,每日摄乳量为800 ml,而当婴幼儿出现咀嚼或咬手现象时,则提示需添加适量的辅食[11]。
3.3 添加微量营养素和食物能量
在婴儿期,儿童对能量的需求高于各个年龄段,若能量的摄入不足,可导致肥胖、营养不良的发生,严重时可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在中国营养学中提到,婴幼儿每日正常能量需求量为95 kcal/(kg・d),而根据总能量消耗情况,可将8~12个月的婴幼儿能量需求控制在80.8 kcal/(kg・d)、77.0 kcal/(kg・d)、77.5 kcal/(kg・d)左右,婴幼儿在食物转化过程中,极易出现营养素缺乏,对此应在转换食物期间,加强营养素喂养,包括维生素B、维生素A、铁、锌等,当婴幼儿生长至9~11个月时,则每日需要72%的钙、86%的锌、97%的铁,然而由于强化食品摄入量的个体差异,难以补充机体具体需要量,对此应加强各类微量营养素片剂的添加,从而提高婴幼儿维生素E、核黄素、锌、铁的营养素,从而降低贫血的发生,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12]。
3.4 添加食物的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主要是指每克食物所含的热量(kcal),婴幼儿引入的食物中营养素和食物中能量密度及膳食纤维、水分含量有关,若食物能量或脂肪含量高,则表明水分含量较低。当婴幼儿为6~8个月龄时,机体能量控制在0.6 kcal/(kg・d),12~22个月龄时,控制在1.0 kcal/(kg・d)。同时有研究报道,若发现6~8个月龄的婴幼儿结构不合理或膳食种类不全,可导致营养缺乏,而在期间加强脂肪、蛋白的摄入,可补充机体各方面的能量,比如在婴幼儿6个月龄后,添加肉泥、肝泥、血泥等,从而保证能量的摄入,维持机体正常需要量[13-14]。
3.5 食物多样化
婴儿添加辅食的第一种食物为谷类食物,其中以强化铁的谷类食物为首选,在各大婴幼儿喂养指南中已强调了此项。正常情况下,婴幼儿在6~18月龄时,属于缺铁性贫血高发期,若婴幼儿6个月龄后还未添加辅食,可导致并发缺铁性贫血,因此大部分国家开始给予婴幼儿强化铁米粉。当婴幼儿进食谷类食物一段时间后,便可逐渐添加鱼类、家禽、肉、水果、蔬菜等食物。食物的质地和营养素的种类对婴幼儿健康、营养均较为重要,因此在给予婴幼儿辅食过程中,不仅需保证能量的充足,还需考虑营养量[15-16]。单一的蔬菜泥或水果泥,虽能够保证营养量,但缺乏能量密度,对此应将多种蔬菜、水果混合制作,从而补充婴幼儿能量和营养素。当婴儿24周后,便可适应多种食物,但尽可能从颗粒状食物或泥糊状食物过渡至小块状食物[17-18]。
综上所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健康尤其重要,但仅表现于早期,通过早期的母乳喂养,能够提高婴幼儿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但当婴幼儿在4~6个月龄时,若仍持续母乳喂养,可导致婴幼儿体内能量不足、营养素不足,从而出现贫血、瘦小、体弱等症状,对此应在婴幼儿期加强营养喂养的宣教,从而确保每位产妇熟知喂养方式[19-22]。婴幼儿早期喂养问题主要表现为后天因素和先天因素,包括婴幼儿味觉的发育、乳母期乳汁对胎儿的影响、母孕期羊水的影响、婴幼儿自身口腔结构、味觉发育、心理因素、遗传体质等,对此应根据婴幼儿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喂养方式,从而确保喂养知识的科学性。除此之外,家属的精神状态、亲子互动,可调动婴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婴幼儿机体需要量。但目前婴幼儿喂养方式尚未统一,且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次研究的指导方式还有待探索和完善,从而确保婴幼儿及时补充能量,提高机体抵抗力和营养,防止患病率。
参考文献
[1]刘建丽,张琪,惠敏,等.早期喂养指导和辅食添加对婴儿微量元素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4,26(10):1301-1303.
[2]彩霞.影响母乳喂养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3):87-89.
[3]唐鹤,蒋竞雄,宫丽敏,等.城市婴幼儿喂养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7):695-698.
[4]陈伟平.婴幼儿喂养与影响喂养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3):2986-2988.
[5]刘月芬.兰州市6~24月龄儿童喂养问题聚类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2):159-161.
[6]刘爱珍,王建宁,鲍梦婕,等.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6):665-667.
[7]陈宏达,郝波,康晓平,等.中国西部两县6~36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与生长发育的多重对应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3):339-346.
[8]刘汉芹.社区医生在婴幼儿腹泻病防治及母乳喂养指导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90-391.
[9]段如菲,李燕,李静,等.云南省HIV感染女性所生婴幼儿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1):3432-3434,3477.
[10]张琪,吴庆红,刘建丽,等.正确辅食添加对婴幼儿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影响的观察[J].河北医药,2014,46(15):2360-2362.
[11]鲍雪梅,陈建华,倪钰飞,等.婴幼儿早期喂养行为特点分析及其对婴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0):1581-1583.
[12]马丽萍,钱兴国,苏宜香,等.广东省0~18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6):711-713.
[13]陈欢.社区儿童保健医生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1):320-321.
[14]李智,忽丽莎.云南15个少数民族0~23月龄农村婴幼儿喂养情况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2):130-132,136.
[15]余卉.0~3岁婴幼儿喂养技术干预与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13-314.
[16]颜凤加.浅谈20例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99.
[17]黎海芪.提升基层医师指导婴幼儿喂养的能力[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2):881-882.
[18]金春华.婴幼儿喂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1):815-817.
[19]《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基层医师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2):883-890.
[20]梁友芳,朱丹,梁绍莲,等.喂养行为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分析[J].广西医学,2013,35(11):1527-1529.
[21]卫培培,孟娣娟.辅食添加时间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9):779-781.
[关键词] 入托儿童;贫血;患病率;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81.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c)-0157-02
贫血是危害儿童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为摸清深圳市盐田区入托儿童的贫血患病情况,降低盐田区入托儿童的贫血患病率,笔者对本区2011年入托的3 297名儿童进行了贫血患病情况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盐田区入托的3 297名儿童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童1 785名,女童1 512名,男∶女≈1.18∶1。按年龄划分:2岁组673名,3岁组1 421名,4岁组701名,5岁组387名,6岁组115名。
1.2 方法
清晨空腹采集入托儿童静脉血2 mL,注入EDTA抗凝管中,充分摇匀,使用日本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查。
1.3 质量控制
由检验科经验丰富的专职检验师上机操作,所有测试均在同一条件下完成,使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的配套试剂和质控品,各项参数均符合说明书要求。
1.4 诊断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将入托儿童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女性组;按年龄分为2岁组、3岁组、4岁组、5岁组和6岁组,分别统计各组贫血患病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贫血患病率进行χ2检验,以P
2 结果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盐田区2011年入托儿童贫血患病率为9.46%,明显低于全国调查的平均水平(20.0%~21.7%)[2]和中国南方10个县级市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21.4%)[3]。这是由于深圳乃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好,知识文化素质亦相对较高,对儿童营养比较重视且膳食成分丰富,因此,入托儿童的贫血患病率相对较低。但本地区的贫血患病率高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儿童贫血患病率(3.54%)[4]和上海市虹口区的儿童贫血患病率(2.27%)[5],其原因主要有:(1)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外来人口众多,而盐田区的流动人口比例大,流动户籍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家长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儿童营养与喂养的相关知识;(2)广东省是G6PD缺乏症和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地区,本次调查的贫血儿童中不排除有这两种贫血的可能。
入托儿童贫血的发生主要集中在3~5岁,这可能是由于:(1)盐田区3~5岁入托的这部分儿童中,大部分是外来流动人口,他们的家庭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其父母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幼儿饮食;(2)此阶段的儿童生长发育快,营养需求量大;(3)3~5岁的幼儿自主性开始增强,容易形成爱吃零食、挑食、偏食、厌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4)大多数流动户籍的儿童3岁前在家乡由祖辈照顾,3岁后来深圳上幼儿园,其祖辈对幼儿溺爱,同时也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及有关儿童营养方面的知识。2岁组的儿童大部分是本地常住户籍,其家庭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家长对儿童的膳食营养比较重视,因此其贫血患病率比3岁组、4岁组、5岁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低。
贫血会导致儿童体格发育迟缓,智能发育指数下降,还会降低机体免疫力,诱发感染。小儿贫血以营养性最为常见,尤其是缺铁性贫血,其次为感染性贫血、溶血性贫血[6]。因此,预防缺铁性贫血能有效降低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主要预防措施包括:(1)大力开展卫生宣教工作,在入托儿童及家长中普及儿童贫血的预防知识;(2)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较其他乳类含铁多,且肠道吸收率高;(3)做好喂养指导,多食用含铁量多、吸收率高的食物,保证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和豆类制品,同时鼓励进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促进铁的吸收;尽量采用铁强化配方乳,不建议单纯牛乳喂养[7];(4)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应及时给予铁剂预防;(5)教育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对已经发生缺铁性贫血或有缺铁的儿童,应给予铁剂治疗。
此外,因本地区是G6PD缺乏症和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地区,故本次调查的入托儿童贫血原因中除了常见的缺铁性贫血外,不排除有上述两种贫血的可能。这两种贫血均属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范畴,因此预防溶血性贫血是保护这两种贫血患儿的关键所在,应对患儿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对于患有G6PD缺乏症的儿童,应避免进食蚕豆及其制品,禁忌服用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并加强对各种感染的预防[8]。对于患有地中海贫血的儿童,应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注意休息,预防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儿童的贫血病因可能不是单一的,有可能同时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贫血,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并存,或者感染性贫血与G6PD缺乏症并存等。因此,当发现儿童贫血后应进一步检查,寻找各种相关病因并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和保健措施,减少贫血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之,对于盐田区入托儿童而言,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能减少入托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应在入托儿童及家长中普及儿童贫血的预防知识,合理调整儿童膳食结构,纠正饮食不良习惯。对于G6PD缺乏症和地中海贫血的患儿,重在预防溶血性贫血的发生,应加强预防保健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 儿科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7.
[2] 李楠,荫士安. 当前我国儿童的营养状况[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1):62.
[3] 芮东升,靳蕾,刘建蒙,等. 中国南方10个县级市学龄前儿童贫血流行状况[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17(2):76.
[4] 武蕴梅,刘彦,崔绍珍,等. 北京市海淀区八年0~6岁散居儿童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5):405.
[5] 魏小荣. 虹口区1~6岁儿童贫血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6):550.
[6] 姚在新. 儿科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5-146.
[7] 刘湘云,陈荣华. 儿童保健学[M]. 4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12.
谁需要去看营养门诊?
孕期营养门诊主要是营养科医生在进行膳食调查、饮食结构分析、营养风险评估后,通过个体咨询指导与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模具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准妈妈检测营养状态,最终制定出个体化的营养食谱及指导方案。
由于营养摄入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诸多不良的后果,如营养摄入不足可导致准妈妈出现某些营养素的缺失性疾病或贫血,或导致胎宝宝营养不良,甚至死亡;营养摄入过剩则可能会导致准妈妈患上妊娠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疾病,并增加巨大儿、难产和产伤的风险概率。因此,对于在产检中已被诊断为患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高脂血症、妊娠高血压疾病等,或者存在肥胖、胎儿发育迟缓等的情况的准妈妈,一定要及时去营养门诊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食。至于产检合格的准妈妈,如果对孕期的饮食和营养也存在困惑的话,也可以去营养门诊那让医生帮忙把把关。
何时去看营养门诊?
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家庭来说,建议在备孕阶段就前往营养门诊进行咨询,因为孕期的饮食营养,不仅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也关系到出生后婴幼儿的体质和智力。而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过于肥胖或患有糖尿病的女性而言,更应该提前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的饮食把体重或血糖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再受孕,能帮助降低妊娠合并症的发生。
而在怀孕后,准妈妈每日需要的营养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为了了解自己的每日三餐是否符合孕期的要求,或者在产检中发现了一些病理性妊娠问题,如妊娠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胎儿宫内发育受限或过速,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或增长缓慢等时,就需要去营养门诊寻求专业的监测和指导了。
等生完宝宝后,妈妈不妨也去营养门诊坐坐,因为产后的机体恢复,以及乳汁分泌等都离不开营养摄入的帮助,因此让营养科的医师来指导产后饮食也很有意义。
门诊过程,很简单
现实生活中,因为许多准妈妈是因为产检中某项指标不合格,而被产科的医师建议来营养门诊的,所以她们并不清楚自己要准备些什么,或者营养门诊可以做些什么。其实,营养门诊就诊也需要准备好各类产检报告,以及整理好近期的饮食情况,以便医师在问诊过程中能够了解自己的情况,并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和建议。
在门诊时,医生首先会通过填写调查表、问询等方式来了解准妈妈近期的日常饮食习惯和基本情况;其次,医生会和准妈妈一起进行一个24小时的膳食回顾调查,就是准妈妈一天当中进餐的具体食物分量、时间等,从中大致推算出准妈妈饮食摄入情况;接着,医生就会查看准妈妈的产检报告了,通过身高、体重、血常规、血肝肾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数据来推断出准妈妈的实际营养状况,并拟定出合理的营养摄入量;最后,医生会和准妈妈一起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根据准妈妈的提问来讲解基本孕期营养原则,如模型对照讲解、发放相关宣传资料等。此外,有些存在特殊情况的准妈妈(如糖尿病),还需要定期复诊,以便医生能及时调整饮食建议。
由于从常规的产检项目能大致反映出准妈妈当前的营养状态,因此营养门诊一般不会额外要求准妈妈做检查。也正因为如此,准妈妈在就诊前就需要将产检报告,如身高体重、B超单、血液生化检查(血红蛋白、白蛋白、微量元素等)带齐。不过,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营养科的医生也可能会另外请准妈妈做相应的检查。
学会科学的自我把控
首先,不建议准妈妈自行购买营养品服用,因为这不是最安全的,准妈妈在服用营养制剂前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服用方法,并明确自己是否属于适用人群范畴。只有了解了所服的营养品,了解了自己的身体情况才能避免过量或不当服用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果在产检中无特殊,也无不适症状,是不需要额外补充营养制品的;只有产检异常或者出现孕吐、小腿抽搐等症状,才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制品的补充。其次,在生活中,准妈妈可以通过测量自身体重去初步了解自己的营养状况,并制定孕期的增重计划。
需要提醒的是,某些身体出现的异常表现并非是营养问题,比如头晕可能是贫血,但它不代表准妈妈一定是贫血,也可能是由于血压、血糖等病理隐私引起的。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就医,并适当增加产检次数。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9―0042―01
一、幼儿基本营养现状
1. 营养不良、免疫力差。这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大多数因能量和(或)蛋白质不足引起。幼儿营养不良、免疫力缺乏也是幼儿经常生病的原因所在。
2. 挑食偏食、食欲不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应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教师应对班级幼儿的饮食习惯进行观察分析,并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要求家长在家里与幼儿一起吃饭时,也做到吃饭不玩手机、不挑食,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孩子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3. 锌缺乏症。锌缺乏症是人体长期缺乏微量元素锌所引起的营养缺乏病。开始孩子出现厌食,味觉减退异常,甚至发生异食癖,常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影响进食。继而生长迟滞,身材矮小,生殖器官发育落后,免疫力下降,伤口愈合较慢。
二、幼儿肥胖问题及应对措施
1. 肥胖儿有两种。一种通常是指有些幼儿受饮食、遗传和活动过少等因素的影响,摄入大于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一般称之为单纯性肥胖;另一种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及遗传疾病引起体重超过正常标准,医学上称之为继发性肥胖。
2. 肥胖儿危害。儿童肥胖大多数属单纯肥胖症。3-6岁儿童易发生肥胖症,孩子食欲极佳,喜吃甜食,体重增加迅速。一般体态的肥胖,皮下脂肪积聚增加,分布在颈、肩、乳、胸、背、腹和臀。这些孩子的智力发育正常,性发育一般也正常,有时可提前。肥胖可造成机体某些器管、系统功能性损伤,活动能力及体质水平下降,尤对儿童的精神、心理也会造成严重损伤。
3. 加强肥胖儿干预。教师应加强对肥胖儿的关注,鼓励幼儿不要遇到自己喜欢吃的就暴饮暴食,在对肥胖儿食谱调整上下功夫,力求低脂有营养,坚持少吃多餐原则。不宜给幼儿多吃甜食、饮料等高热量的食物。建议改变进食顺序,先吃蔬菜再吃粮食及荤菜。粮食类食物应粗细搭配,中度肥胖儿应适当减少粮食的摄入量。
4. 加强肥胖儿锻炼。注意循序渐进,不可贪多求快,开始时活动量应该少一些,以后逐渐增加。可先从散步、踢球开始,逐步过渡到慢跑、跳S等活动。控制饮食,肥胖儿减肥不能太操之过急。
5. 加强肥胖儿管理。幼儿园建立肥胖儿童登记,定期做好肥胖儿童的身高、体重的评估工作。定期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宣传。邀请家长共同配合幼儿园进行身体锻炼和饮食控制,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三、加强幼儿营养管理的对策建议
1.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要求炊事员依据《食品安全法》并根据工作职责及操作常规进行日常工作,注重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严格对食物的购买、清洗、保存等进行把关。执行生熟食验收制度,台帐记录,留样菜等,把食物的清洗与烹饪作为重点进行考查。如:各水斗、毡板、刀具、盛器的使用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蔬菜的清洗过程(一拣、二洗、三浸、四切)是否到位。
2. 营养与膳食管理。严格遵照带量食谱与食物用量相符的原则,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订适合幼儿生长需要的带量食谱,每月进行一次营养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逐步改善食谱。食谱制定过程中,力求不单调不重复,有针对性地提出分析及改进的措施。在每月组织召开的伙管会上汇报幼儿营养状况,集多人智慧,有机调整使之合理使用膳费。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儿科临床疾病、青春期医学-性早熟及相关性发育异常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专家门诊:周四全天、周五下午、周六上午
问:我孩子15个月,经常咳嗽,咳得厉害时喉咙里有尖尖的汽笛声。最近一次去看病,医生在诊断一栏里写了“哮支”,说这就是哮喘的意思。请问“哮支”到底是不是哮喘?
俞建:你孩子属于婴幼儿哮喘。一般3岁以下的婴幼儿,多由于感染因素触发喘鸣,病毒感染较多见,也有典型的“哮鸣音”,诊断多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经过抗感染、抗炎治疗及对症处理可缓解。大多数在四五岁后发作减少,病情缓解,不是典型的“支气管哮喘”。但也有少数过敏体质的患儿以后会转化为典型的过敏因素为主引起的儿童支气管哮喘。
问:我女儿患哮喘3年了,口服药物治疗始终不能断根。听病友说现在流行吸入疗法了,请问是吸中药还是西药?哪类孩子可以用?
俞建:患有支气管哮喘,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减少发作,随着年龄增大、青春期发育,大多数患者病情可以得到缓解,但是不能“断根”。目前国际上最推崇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最新的GINA方案,根据不同病情,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配合β受体兴奋剂及白三烯受体调节剂等,实际上就是尽量减少哮喘的发作,尽快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也有专门针对儿童的方案。激素吸入治疗作用于局部,全身吸收得少,副作用相对较少,但如果长期、大剂量应用,也会产生副作用。中药对控制哮喘发作、调节免疫平衡有一定的作用,如敷贴、汤剂及中成药等,但尚无全国统一的诊疗标准。对于单用西药疗效不佳、反复发作或激素用量过大甚至出现副作用的患儿,可以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你女儿属于反复发作的儿童哮喘,建议在吸入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问:我儿子3岁,从1岁开始患哮喘。今天夏天给他做了敷贴治疗,至今快半年没发了。我想再接再厉,冬天给他吃膏方,争取彻底治愈。不知道3岁的孩子可不可以吃膏方?
俞建:所谓膏方,实际上是为了让中药服用方便而采用的一种改良的给药形式,比汤剂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但是儿童病情容易改变,而膏方一生产就要1个月,不能按照中医理论再进行辨证修改成分。所以,建议你可以先让儿子服用2周左右汤剂,再找医生辨证一下,对组方进行调整。
问:我儿子快1岁了,脸上的奶癣仍然很厉害,还经常感冒咳嗽。医生说这样的孩子将来容易得哮喘,这是真的吗?该怎样预防呢?
俞建:奶癣是一种通俗的叫法,医学上称婴儿湿疹。婴儿患奶癣的原因比较复杂,通常认为与特异性体质有密切关系,因为患奶癣的宝宝常常有家庭性过敏的倾向,在他们的家庭成员中,常常有患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病史。宝宝患病大多是因为消化道对牛奶、蛋、鱼等蛋白质过敏而致,也可因为吸入花粉、灰尘、纤维或接触涂料、油漆、玩具、肥皂等引起。一般来讲,患奶癣的宝宝比较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待日后稍大时,哮喘的发生率也很高,因此必须引起重视。由于奶癣特别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小孩,一般在加用辅食后逐渐减轻。所以你应给孩子合理增加辅食,避免使用刺激小儿肌肤的化学品、化妆护肤用品,尽量穿用洗过的棉织品,以后还要注意减少孩子对海鲜及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问: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孩子这次哮喘发作缓解得很快。现在他不咳也不喘,可医生还要他吃三个月的中药。我觉得不理解,也太麻烦,有这必要吗?
俞建:支气管哮喘本质上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在缓解期即使无明显症状,实际上也存在气道的炎症和高反应性,所以一般要求在缓解期也需要小剂量的激素吸入,抑制炎症;如果小孩是免疫功能暂时低下,容易反复感染,引发哮支喘鸣,需要调理体质,当然需要服用一段时间中药或免疫调节剂,这样才能增强体质,减少发作。
绝经相关疾病 王文君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教授
医疗专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不孕症、反复自然流产等。
专家门诊:周二、四下午
特需门诊:周五上午
问:我今年50岁,近几个月来经常突然感到胸前、颈部一阵烘热,并很快向面部和双上肢蔓延,这些部位的皮肤也发红,随即全身出汗。起初一天发生2~3次,现在每天有十几次,有时半夜醒来浑身大汗,搅得我心神不宁,经常失眠。家人说我现在特别容易上火, 脾气暴躁。我很无奈,不知我这是怎么了?有办法治疗吗?
王文君:女性40岁以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雌激素分泌明显减少,造成身心功能失调及退行性病变。大约1/3的妇女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的妇女则出现一系列雌激素减少所致的躯体及心理症状,包括潮红潮热、出汗、失眠、情绪不稳定等,称为绝经综合征。潮红潮热是最重要的症状,往往是从头面部开始,出现热、烧灼感、皮肤发红,随之发展向胸部及四肢,继而出汗,历时数十秒至数分钟不等,这些症状可历时1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根据您的年龄和症状,我考虑您很可能患了绝经综合征,建议您到医院确诊。若症状较轻,可通过自身心理调节得到缓解,必要时选用适量的镇静药以助睡眠;但若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则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疗法或中医药辨证论治,一般均能获得较好疗效。
问:我母亲今年53岁,月经不太正常已有几年了,要么几个月不来,要么一来量很大,还有血块,而且没精神没力气。我劝她去看医生,可她总不当回事,说是等月经走了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
王文君:绝经前的女性半数以上会出现月经紊乱,多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或长或短;有的月经持续时间长、月经量增加或淋漓多日不止;也有的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经期缩短、经量减少、终于停经;只有少数突然闭经,从此绝经。进入围绝经期后出现月经紊乱,一定要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卵巢肿瘤、宫颈病变也会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此外,进入围绝经期后妇女也有意外妊娠可能,故必要时需排除妊娠有关疾病导致的不规则阴道流血。您母亲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排除上述疾病的存在,早诊断早治疗。即使没有上述疾病,也须积极治疗以免因出血过多导致贫血,影响身体健康。
问:我今年55岁,绝经2年了。近一年来,我常常觉得外阴瘙痒、阴道有灼热感,白带也增多,还会出现小便急、小便次数增多、尿道口痛的现象。有时我自己吃点环丙沙星,这些症状就会好转,但不久又复发。能不能彻底治疗呢?
王文君:绝经后,阴道、泌尿道黏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而变薄,抗炎能力减弱,容易发生阴道、泌尿道感染,出现你所叙述的症状,单用抗炎治疗效果不易巩固,常会反复发作。因此,若炎症严重、反复发作,应在积极抗炎的同时,局部给予阴道用的雌激素制剂,炎症才会彻底治愈。建议您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合适的治疗。
问:我母亲今年54岁,是个能言善辩的“女强人”。可今年以来,她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爱与人打交道,疑心重,总担心自己生了癌症,有时还会对一些细小的不顺心的事作出过激的反应,常常唉声叹气、愁眉苦脸,觉都睡不好。我们常常开导她,可是收效甚微,该怎么办呢?
王文君:围绝经期是抑郁症的好发年龄段,要注意您母亲是否有更年期抑郁症的可能。抑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理障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为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且持续至少2周,另外还需伴有以下症状中的4项:①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②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念头、自杀、自残行为;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⑨明显减退。建议您注意识别您母亲是否存在以上表现,必要时尽早就医。
贫血 陈芳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各种血液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等血液肿瘤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东院)
问:我有高血压病,可最近单位体检,医生却说我贫血。这两种病不矛盾吗?
陈芳源:有很多人认为贫血者一定是低血压。其实,两者虽然都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昏乏力等症状,但病因、病理变化以及治疗上都有根本的不同,不可混为一谈。贫血属于血液系统疾病,通常是指血液中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正常人的最低值,其主要原因是红细胞生成减少或破坏、丢失过多。血压是心脏排出血液时对周围动脉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它主要由心脏的收缩力、血管的弹性以及在循环系统中流动的血液量来决定的。贫血与血压的改变并无直接联系,贫血者的血压可以正常,或合并发生高血压、低血压。治疗贫血须根据其类别的不同,服用铁剂、叶酸或应用激素等。
问:妻子最近脸色不好,检查发现患上了缺铁性贫血。这是一种什么病?治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陈芳源: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铁是制造血红素所必需的,缺铁就会使血红细胞生成减少,出现面色苍白、头晕气喘、心悸耳鸣、食欲不佳、指甲易裂等症状。贫血可由长期的血液流失、饮食中缺乏铁、肠道吸收铁的能力减弱、怀孕期铁需要增加等原因造成,诊治的关键是明确原因,有针对性地治疗。口服铁剂是纠正缺铁性贫血最基本的方法,亦可肌注或静脉补充,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另外,食疗有助于早日康复,可以多吃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肾脏、瘦肉、蛋黄、鸡、鱼、虾、豆类、杏、桃、李等。
问:我有30多年的贫血病史,但平常没什么不舒服。现在退休了,我需要治疗吗?该如何保养?
陈芳源:贫血症状的有无或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贫血发生的速度、循环血量有无改变、年龄以及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等。贫血发生缓慢,机体能逐渐适应,即使贫血较重,尚可维持生理功能;反之,如短期内发生贫血,即使贫血程度不重,也可出现明显症状。您是慢性贫血,机体耐受了,但随着年龄增长,机体造血功能减退,症状会越来越明显。建议你找专业医生查出贫血原因、及时治疗,同时注意吃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规律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
问:如今的孩子们不缺吃,什么有营养吃什么。可医生说我女儿贫血,这是为什么呢?
陈芳源:儿童贫血主要是由于缺铁所致。很多儿科医生发现,近年来贫血患儿并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减少。过去,儿童贫血常是因为摄入量不足,治疗上一般都是西医补铁,中医补血。现在,大部分儿童贫血则是吃出来的:偏食,喜欢吃油腻、味道厚重的食品,爱白米,不喜欢吃鱼、蛋及绿叶蔬菜。这样,铁质摄入不足就会引起贫血,同时,脾胃超负荷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造成单纯性肥胖症及由此引发的儿童脂肪肝。而过食冷饮、暴饮暴食造成的脾胃疾病在患儿中居高不下,因此而发生的铁吸收障碍也不少。铁缺乏会导致发育和学习能力下降,相当于智商降低5~7分,并使机体对铅的吸收增加。所以,防胜于治,预防儿童贫血的根本是要合理饮食,家长要帮助孩子把好饮食这一关。
高脂血症 何汝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擅长心血管系统各种危重疾病与疑难病例的诊治,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分离、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二下午(瑞金医院),周四上午(浦东分院)
问:我们单位今年体检,医生说我血脂偏高。听说血脂高的人,血管容易硬化,会得心脏病,是这样吗?
何汝敏:血脂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其中最多见,也是最重要的几个指标是: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过多,可形成肥胖、脂肪肝,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冠心病的病因之一。如果血中的甘油三酯水平超过4.5毫摩/升,还会诱发另一种会危及生命的疾病――胰腺炎。胆固醇代谢异常可形成黄色瘤、动脉粥样硬化和胆结石。LDL-C,特别是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常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粥样斑块,也是导致冠心病的“元凶”之一。HDL-C对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粥样斑块的形成。
问:我丈夫人很胖,血脂也高,生活上需要注意些什么?
何汝敏:首先,应适当增加运动量,改变久坐少动的习惯,以增加热量的消耗,减少脂肪的堆积。其次,调整饮食结构。甘油三酯升高者,应少吃甜食等淀粉类食物。胆固醇升高者,应少吃高脂肪的油腻食物,如动物内脏、蟹黄、蛋黄等。第三,烹调方式也应改进,选用植物油,尽量用清蒸,水煮等方法来处理食物,避免煎、炸。第四,黑木耳、洋葱、大蒜、红酒等食物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的作用,可适当多吃。
问:我父亲患有高脂血症,目前正在服用降脂药物,需要注意些什么?
何汝敏:血脂异常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方可获得明显的临床益处。由于不同个体对同一降血脂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相当大的差别,故在服用降脂药物期间,患者应定期随诊。服药4~6周后,应复查一次血脂,以便医生根据血脂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同时,还应复查肝功能和肌酸激酶。长期连续用药时,应每3~6个月复查一次血脂、肝功能和肌酸激酶。同时,患者还应积极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提高降脂药物的疗效。
采用访谈调查法(座谈会、个别咨询、调查问卷),通过对幼儿园负责人、保健老师进行座谈、个别咨询,结合填写调查问卷和查看1周食谱(5d),与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制订科学合理幼儿园食谱的建议。
2结果与分析
2.1食谱现状
2.1.1早点在饮料方面,有8所幼儿园每天饮用牛奶;1所幼儿园每天饮用奶粉;1所幼儿园周一、三、五饮用奶粉,二、四饮用果珍。在主食方面,有8所幼儿园每天食用饼干;2所幼儿园4天食用饼干,其中1所幼儿园一天食用普通面包,1所幼儿园一天食用蛋黄派。在其它食物方面,有4所幼儿园有所添加,其中1所周一、三、五添加果干,二、四添加香干;1所周一、三、五添加干果,二、四添加香干;1所幼儿园周一、三、五不添加,周二、四香干;1所幼儿园每天添加水果。2.1.2午餐在主食方面,有4所幼儿园每天食用白米饭;2所幼儿园4d食用白米饭,1d食用扬州炒饭;2所幼儿园2d食用杂粮饭,1d食用面食(馄饨),1d食用白米饭;1所幼儿园4d食用白米饭,1d食用肉末菜饭;1所幼儿园3d食用白米饭,1d食用杂粮米饭,1d食用面食(馄饨)。在菜肴数量方面,以1d计,10所幼儿园,平均每所提供3个菜肴(荤、素、汤)组合,其中最多的提供4个菜肴,最少的提供2个菜肴;7所幼儿园提供3个及以上菜肴,3所幼儿园提供2个菜肴。在菜肴原料种类方面,主要集中在畜禽肉(猪牛鸡肉),蔬菜(叶菜、根茎、瓜茄、甘蓝类、鲜豆、菌藻),水产(鱼、虾、虾皮),豆制品,鸡蛋,干果等。以1周计,平均每所幼儿园食用猪肉的频率为4次、牛肉为0.5次、鸡肉为0.8次;食用叶菜类蔬菜为2次;根茎类蔬菜为5次、瓜茄类蔬菜为3次、甘蓝类蔬菜为1次、鲜豆类蔬菜为0.5次、菌藻类蔬菜为2次、食用鱼为0.5次、虾(含虾皮)为1次;食用豆制品为2次;食用鸡蛋为2次;食用干果为0.1次。在菜肴烹饪方法选用方面,以1周计,10所幼儿园分别(按频率降序排列)为:煮(49次)、炒(38次)、红烧(26次)、糖醋(6次)、蒸(6次)、炖(4次)、炸(2次)、油爆(2次)、卤(2次)、焖(2次)、凉拌(2次)、煎(1次)。2.1.3水果调查并查阅食谱发现,10所幼儿园每天在午饭后0.5—1h左右食用水果,以一周计,品种(按频率降序排列)有8类,主要集中在西瓜(12次)、哈密瓜(9次)、苹果(9次)、香蕉(8次)、梨(5次)、葡萄(4次)、圣女果(2次)、橘子(1次)。2.1.4午点调查并查阅食谱发现,幼儿园每天安排午点,以1周计,品种(按频率降序排列)主要集中在粥类(16次)、包子馒头类(9次)、甜点(8次)、蛋糕类(6次)、面条类(5次)、饼干(3次)、馄饨(2次)、饼类(1次)。有1所幼儿园还某天提供果珍饮料。
2.2食谱评价
将食谱与与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进行对比及评价。2.2.1早点幼儿园基本做到每天提供牛奶,个别幼儿园出现提供果珍。主食均以饼干为主,饼干是高油高钠食品,不建议经常性作为早点主食。2.2.2午餐主食以白米饭居多,缺少杂粮和面食。每所幼儿园每天平均提供3个菜肴,比较合理,但是原料选取方面存在局限性,动物性食物以猪肉居多,鱼类(海产品没有出现)、牛肉偏少,动物内脏没有出现;植物性食物中叶菜类蔬菜偏少;大豆及豆制品偏少。烹饪方法方面,(红)烧菜肴较多,易造成高钠高糖饮食;糖醋菜肴占一定比例,易造成高糖饮食;油爆、炸、煎菜肴也有出现,这些烹饪方法对营养素破坏较大,且易造成高油饮食。2.2.3水果调查显示,共提供8类水果,水果种类存在局限性。部分水果不符合时令性,如西瓜,是10所幼儿园食用频率最高的。部分幼儿园还在早点中添加果干。2.2.4午点以粥类作为午点,比较合理;而在午点中甜点频率较高,易造成高糖饮食;饼干在午点中占一定比例。
3讨论与建议
3.1研究角度
本文从食谱的膳食结构、原料数量与种类、烹饪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调查、探讨和研究。涉及面广,通俗易懂,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和从事幼教人员更好理解和掌握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从而制订科学食谱。
3.2主食与点心
主食不可单一,只食用精白米(粳米或籼米),其加工精度高,膳食纤维破坏较多,主要提供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极低。应增加含较多膳食纤维和一定量维生素B族、矿物质的粗杂粮的比例,这也利于促进儿童肠胃蠕动。还应做到米面相结合,增加面条、馄饨、饺子、馒头等比例。另外,在早点和午点中有些现象应关注,一是饼干比例高,在访谈调查过程中得知,幼儿园准备饼干较省时省力,在发放过程中也简单易行,而饼干却是高油高钠食物,长期食用对于儿童健康成长不利,应在早点中减少比例,增加全麦、黑麦、粗杂粮面包的比例;二是甜点比例偏多,在访谈调查过程中得知,苏州地区习惯食用甜食,且儿童更喜甜食,但甜食过多,易引起儿童龋齿[1],且会造成过多糖分摄入,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应在午点中减少甜食比例,增加粗杂粮馒头等的比例。
3.3饮料
果珍等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含葡萄糖、碳酸、磷酸等物质,经常饮用这些饮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食欲,使儿童容易发生龋齿,而且还会造成过多能量摄入,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1]。建议幼儿园食谱中去除所有含糖饮料,并利用各种渠道告知儿童家长,不饮用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膳食中应安排牛奶(奶制品)和水(白开水),奶类营养成分齐全,易于消化吸收,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质蛋白质和钙的最佳来源,维生素A、维生素B2的含量也非常丰富。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迅速,蛋白质和钙的需要量高,奶和奶制品是满足这些营养需求的最理想食物[2]。水(白开水)主要构成细胞和体液重要组成成分,参与人体内新城代谢,调节人体体温并具有作用[3]。食谱中每天安排适量牛奶(奶制品)和水(白开水),适用所有幼儿园,应广泛提倡。
3.4菜肴原料种类
访谈调查发现,幼儿园食谱中动物性食物以猪肉居第一位,鱼类偏少;植物性食物中叶菜类蔬菜偏少(这一现象较为普遍)[4],大豆及豆制品偏少。鱼禽牛肉类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蛋白中赖氨酸的不足。牛肉中的铁利用率较好(铁缺乏引起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疾病),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海产品中,如贝壳类(鲜贝、牡蛎等)还含有丰富的锌,若儿童长期缺锌不仅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对智力也产生一定的影响[5]。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2、叶酸等[6]。建议在食谱中增加这类原料的比例,每周安排1次海产食物,以补充碘(促进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和锌,安排1次动物的肝脏,以补充维生素A和铁。大豆也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6],建议在食谱中经常性安排。蔬菜中叶菜类是蔬菜中含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含维生素C(有利于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胡萝卜素、钾等最高的,应在食谱中增加比例,有利于提高微量营养素的供给。水果要做到应时,符合时令性特点,如夏季多食用西瓜、秋季多食用梨等;尽量不添加果干(营养成分破坏较大),应食用新鲜水果为好。
3.5菜肴烹饪方法
不同的方法可制出不同的菜肴,而原料中的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在此过程中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使烹调后的菜肴与原料的营养价值产生一定的差异[7]。煮、蒸对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起部分水解作用,使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矿物质(钙、磷等)溶于水中。炖、卤使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溶于汤内,部分维生素遭到破坏。煎、炸、炒对所有营养素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蛋白质因高温而严重变性,油脂热聚合物和过氧化脂质含量升高并产生丙烯醛[8]。红烧使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C等)和矿物质(钙、磷等)水解,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部分水解;红烧菜肴要放酱油和糖进行调味,易增加钠和糖的摄入量,建议在幼儿园膳食中,尽量多使用蒸、煮、炖等烹饪方法,少用红烧、炸和煎等烹饪方法,清淡并尽可能多的保留原料中的营养素使其不易流失。
3.6加强膳食食谱的指导与管理
【摘要】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寻找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药房现状;用药指导服务
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药学改革也成为首要任务之一。目前国际、国内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极为严重,各种触目惊心的事故向人们警示:滥用药物,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增加政府和百姓的经济负担,还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所以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的不断深入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
一 药房工作的基本现状
(一)工作人员能动性低:药房工作人员掌握着临床药学的知识因但几乎没有直接参与临床用药。其工作通常被认为是工作简单,重复性强,技术含量低,只要不发错药就行的工作。
(二)药学工作没有得到重视: 医院的工作重心在“临床”上。药房作为非临床科室,其所属的工作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药师积极性不高也使药学指导工作并未真正的开展。
(三)工作模式:大多数药房采用的仍是以传统的药品“保障供应”型为主的工作模式,如药师要身兼数职,同时负责审方、调配、复核、发药、用药指导、咨询等工作,在现有药房工作模式下难以在短时间内对门诊患者进行全面、详细的药学服务。
二 对药房工作的建议――??开设并积极推行“一分钟药学服务”
重视病人以及其家属的用药指导,开设“一分钟药学服务”窗口,专门为就医者提供更详尽的用药咨询;为医护人员和病人及其家属答疑等。提高病人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是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具体工作建议如下:
(一)建议服药时间:一些药品的服用时间影响其药效。一般来说,催眠药、缓泻药应在睡前服;糖皮质激素类、口服降血糖药在清晨服;平喘药睡前服;还有一些特殊药品则根据情况交代服用时间,如维生素B2(在小肠上部具有特殊的吸收部位,饭后服用吸收才较完全)。
(二)告之服药剂量、方法:老年患者及幼儿用药剂量必须准确无误,避免剂量不准而引起中毒。心绞痛时硝酸甘油片应舌下含化;肠溶衣片及缓控释片应整片吞服;胃舒平等胃黏膜保护剂应嚼碎服用。
(三)明确药物的副作用及服药后引起的变化:比如一些抗感冒药中有催眠成分,,阿托品类解痉药服用后口干、面色潮红、心跳加快; 都应向患者交代清楚,以防患者不安甚至发生事故。
(四)强调应分开服用的药物:有些药物之间同时服用时有拮抗作用。如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与抗酸剂中钙、铝、镁等在胃中鳌合而失效,合用时应先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3 h后再服抗酸剂;蒙脱石散可吸附其他药物而影响吸收,合用时,其他药物应在服蒙脱石散之前1 h服用。
(五)指明饮食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如服洋地黄苷类药物时,因其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服用期间若大量进食含钙食物可增加洋地黄苷类药物敏感性,致使安全剂量也有中毒的危险;服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时,茶叶中的鞣酸不利于铁剂的吸收而影响疗效。
叮嘱服药方法 如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噎住,就自作主张把药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来说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刺激了胃黏膜。所以有很多服用方法法我们药师都必须向患者交代清楚。
结语
摘 要 幼儿的体质情况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国一直对幼儿体质方面的研究也比较重视,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形态、机能、素质方面,对于影响幼儿体质的因素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使用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中幼儿部分的调查问卷,向沈阳市城区8所幼儿园的家长进行发放,整理数据,从而得出影响沈阳市城区幼儿体质家庭因素的现状,以希为沈阳市城区幼儿体质的研究提供数据。
关键词 幼儿 体质 家庭因素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沈阳市各区8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184名幼儿。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以“幼儿体质”和“影响因素”为检索词,用模糊检索的方式,检索出最近5年的相关文章。
2.问卷调查法
使用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幼儿部分的调查问卷,向8所幼儿园共184名幼儿家长发放,收回184份,其中无效问卷22份。
3.数据统计法
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部分
1.出生胎龄
幼儿出生胎龄分为小于正常胎龄即早产、正常胎龄即足月和大于正常胎龄即过期产三种,幼儿出生胎龄与幼儿长大后的体质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内外研究人员在分析病例过程中发现胎龄越小的幼儿营养摄入和骨髓造血的功能越弱,故较容易产生贫血。足月出生的幼儿在身体各个方面的发育都比较成熟,长大后的体质也会比较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市城区幼儿出生胎龄以正常胎龄(足月)为主,占82.7%;其次为大于正常胎龄(过期产),为9.3%;小于正常胎龄(早产)者,占8%。
2.出生后4个月内喂养方式
新生儿初期是幼儿身体各个器官和各项功能发育的快速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营养供给十分重要。母乳中含有幼儿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并且还有多种免疫物质,是出生后4个月内幼儿最佳的食物。《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曾提出2000年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至少达到80%的目标,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要求婴儿母乳喂养率要达到85%,而通过此次调查结果发现,沈阳市城区幼儿出生后4个月内喂养方式中母乳喂养仅占53.1%,远远达不到纲要所提出的目标。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比例分别为31.5%和15.4%。
3.平均每天睡眠时间
幼儿睡眠与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幼儿大脑容易疲劳,只有在适当的、足够的睡眠以后,大脑才能得到完全休息而解除疲劳,这时幼儿才能吃好、玩好,才能使幼儿体质更加健康。研究表明,幼儿每天的最佳睡眠时间在11-13个小时,至少要保证10小时以上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市城区幼儿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最多的为8-10小时,占66.7%,其次才是10小时以上,为32.7%。可见目前沈阳市幼儿的睡眠时间不容乐观,长期下去会对幼儿未来的体质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4.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
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能够提高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力、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对于改善幼儿体质有着很好的作用。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市城区幼儿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多为1-2小时和30分钟-1小时,分别占44.4%和32.7%;另外,活动时间在2小时以上和30分钟以下的幼儿分别占14.3%和8.6%。
5.平均每天看电视、录像、玩电脑游戏的时间
调查显示,沈阳市城区幼儿平均每天看电视、录像、玩电脑游戏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0分钟-1小时,占47.5%;其次是30分钟以下,占27.8%;而在1-2小时的幼儿为20.4%,还有4.3%的幼儿平均每天看电视、录像、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悉尼大学巴米尼•古比纳斯博士的科研组研究表明,平均每天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在1.9小时的幼儿眼睛里的动脉血管会变窄,这是心脏病和高血压的可能性增加的一个早期预警。因此,幼儿每天看电视、录像、玩电脑游戏的时间要严格控制在2小时以下。
6.参加兴趣特长班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在课外参加兴趣特长班的现象越来越普及,兴趣特长班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市城区幼儿参加的兴趣特长班,排在第一位的是音乐、舞蹈,第二位的是绘画、书法,第三位的是文化课,而体育排在了第七位,也是调查类型中的最后一位,参加体育兴趣特长班的幼儿仅占6.2%。过多的文化课程占据了幼儿的生活,在身体发育的最重要时期,幼儿应多多参加体育活动,改善体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另外,同时参加三个兴趣特长班的幼儿占总人数的17.3%,同时参加两个的占34%,建议家长不要为孩子安排过多的兴趣特长班,要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玩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途径。
7.幼儿园之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
在幼儿园之外,对于体育锻炼主要项目的选择上排在第一位的是骑童车,占32.8%,排在最后一位的是体操,仅占1%,而实际上幼儿体操应是幼儿体育活动中重要的组织形式,它是以3-6岁幼儿为主要对象,根据幼儿解剖、生理等特点,通过徒手或借助器械,辅以简单的技巧动作、舞蹈动作,加上多次的队形变换和造型,配上节奏欢快的音乐,有目的、有节奏的进行各种举、摆、绕、踢、屈伸、绕环、跳跃等一系列单一或组合动作的身体练习活动。因此建议家长多多指导幼儿选择体操活动。
(二)家长部分
1.父母受教育程度
国内外研究表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会反映出这个家庭的教育学素养,会影响父母教育子女的倾向性。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市城区幼儿父亲受教育程度最多的为大学或大专,占53.1%,其次为高中或中专和研究生及以上,分别占23.5%和17.9%,而初中以下学历者没有。母亲受教育程度最多的也为大学或大专,占56.2%,其次为高中或中专和研究生及以上,分别占22.8%和11.1%,同样没有初中以下学历者。父亲的受教育程度要好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对于幼儿的成长教育和体质健康都会有着正向的发展。
2.父母平均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
父母平均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从数量上反映了父母对于体育运动的认可程度和生活方式,而父母对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运动方式既直接又间接的影响着孩子的体育行为。从调查结果看出,沈阳市城区幼儿父亲平均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多为1-2次,占38.3%,而其次就是不锻炼的人群,占20.4%;母亲平均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同样最多的为1-2次和不锻炼,分别占34.6%和27.8%。父亲的每周体育锻炼情况要好于母亲。
三、结论与建议
(一)沈阳市城区幼儿出生后4个月的喂养方式以母乳喂养为主,但还远远没有达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所要求的目标。建议有关部门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优势,提高母乳喂养率。沈阳市城区幼儿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以上的仅为32.7%,也就是说有67.3%的幼儿达不到最佳睡眠时间,建议家长要掌控幼儿的生活作息,延长幼儿睡眠时间,为良好体质的养成做好保障。
(二)沈阳市城区幼儿选择体育兴趣特长班的仅有6.2%,而过多的文化课程占据幼儿生活的主要部分,对于幼儿身体的发育十分不利。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对体质的培养更为重要,建议家长多安排幼儿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项目中,体操作为发展幼儿体质的重要方式没有受到重视,无法发挥其作用,建议家长多让孩子参与体操活动。
(三)沈阳市城区幼儿父母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建议父母平时应多参加体育锻炼,在自己健康的同时,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参加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晓东.胎龄、喂养方式因素与幼儿体质水平的关联性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