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第1篇: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入;建筑材料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如果安排和设计得好,课堂就会像磁石般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建筑材料课的多种导入方法。

复习式导入

复习式导入是以复习已学过的或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化、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如在讲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可以采用此导入方式,其导语是:

“提到混凝土,同学们并不陌生,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学习了混凝土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和易性、强度、耐久性和经济,可以说每个同学现在都能掌握。然而在混凝土中,每种材料分别占多大比例?每种材料的用量取决于哪些因素?同学们了解得并不多。今天我们学习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这一节,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这种导入方式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易于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也易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

直观演示式导入

直观演示式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演示实验、模型、多媒体等,引起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关注,然后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而然过渡到课题教学的导入方式。

例如在讲“安全玻璃”时,教师问学生:“见过玻璃吗?”学生回答:“见过。”接着教师给学生展示几种玻璃样品,如钢化玻璃、夹丝玻璃、夹层玻璃等。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一下这几种玻璃打碎之后的形状,学生看后肯定很惊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也自然过渡到所要讲的内容“安全玻璃”。

这种导入方式一方面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加强对将要学习新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是自然学科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式。

比较式导入

建筑材料中有些材料,虽然属于同一类型,但实际上其性质有较大区别,学生容易把它们混淆起来。对于这类课,采用比较式导入,既利于运用已学知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新旧概念区别开来。

如在讲“石膏”时,教师可以采用这种导入方式。“同学们,我们已学过‘石灰’,对石灰的性质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学习‘石膏’这种材料,石灰和石膏虽然都属于气硬性胶凝材料,但是它们的性质有很大差别:第一,凝结硬化原理不同。第二,凝结硬化速度不同。第三,硬化后体积的变化不同。以上三点,请同学们在学习时,作具体的比较分析。”

这种导入方式有利于学生明白石灰与石膏的异同,从复习旧知识出发,激起学生对新知进行探求的好奇心。同时教师所比较的各个侧面,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悬念式导入

悬念式导入是指教师利用上课初几分钟的最佳时机,通过设疑、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问题导入到新课之中。

如在讲“木材”时,可尝试这样导入新课。教师首先给学生讲一则谚语——干千年,湿千年,干干湿湿两三年。这句谚语的大致含义是指某种材料在干燥的情况下经久耐用;在特别潮湿的情况下也能经久耐用;但时而干燥、时而潮湿,含水率经常变化时,则其使用寿命却很短。教师接着问学生:“这句谚语描述的是哪种材料?为什么这种材料具有这样的性质?这种材料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就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这种导入方式贵在巧设疑问,启发思考,让学生急切地想解开谜底,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整个课堂处于活跃而紧张的气氛中。

教学导入,就如戏剧的序幕、小说的开端、乐章的第一个音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短”,导入时间要短,语言要做到简短;二是“新”,导入要有新意、形式要新颖;三是“精”,语言要精炼,切忌拖泥带水。新课导入是一种技巧,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定要因课而异,导出新意。作为建筑材料教师,只有不断实践创新,才能使导入艺术不断成熟,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长江.建筑材料[M].河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

第2篇: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修养、音乐理解和表现的成长很少。这样的情况实际会造成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资源整合不够,使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难以实现。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应先从主课老师和艺术指导的沟通、 配合开始,进而在主课教学中整合学生在其它课上的知识,逐步实现声乐教学的立体性。

声乐主课老师的职能

声乐教学的过程应当是有步骤、有计划的。声乐主课教师的职能:

1 从审美上为学生逐步建立一个正确、全面的声音审美观,即:什么是正确的歌唱?

2 引导学生明确发声的基本概念,训练正确的发声基本功,在基本功之上发展技巧。

3 根据学生基本功、技巧的进度和已达到的程度选择适合的曲目教材。

4 将前两项应用在选定的曲目教材的演唱中。

5 就学生演唱的作品从音乐史角度的时代风格提问、就该作曲家的创作特点、背景及作曲风格提问,使学生把主课和音乐史、音乐名作联系起来。让学生说出伴奏中体现的和声进行的艺术表现意义、伴奏中和歌唱主旋律复调关系的表现意义,这样让学生用学过的和声、曲式等课程呼应,学以致用。

6 在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对词、曲已经基本熟悉的基础上,才能进入艺术指导课的教学。

7 将学生在该曲目演唱时已经做到的和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报艺术指导老师,在艺术指导课完成曲目的基本要求时和艺术指导老师一起给学生上课,在作品演唱上合成。8 声乐主课教师应成为学生声乐学习发展方向、过程、内容、手段的总设计师和执行当中的主导者和总协调者。

声乐艺术指导的职能

声乐艺术指导的职能是:

1 用自己对作品钢琴部分的弹奏的音乐效果所体现的作曲家谱面艺术要求来规范学生的演唱。

2 以自己弹奏的音乐律动和感觉带动和改进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3 从音乐效果的角度要求学生作到正确的并符合作品要求的发声质量。

4 纠正学生外文拼读、语气、语感上的错误以及尚不足之处。

5 鼓励学生在作品基本的创作风格和演唱风格的范围内发挥自己有个性的音乐处理。

6 随时和声乐主课教师沟通自己单独给学生指导时的情况。

7 在自己的艺术指导课的教学意图基本实现时,和声乐主课教师一起2对1给学生上课,将作品的演唱润色、合成。

8 艺术指导的至高境界应是以作曲家、指挥家兼乐队的身份帮学生提高演唱质量。

声乐主课老师和艺术指导配合教学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声乐主课教师指导学生在基本发声状态、体现曲目谱面的速度、节奏、音准的正确性以及时代、民族、曲作者的基本风格几方面做好演唱曲目的基础工作,以使学生能达到开始进入艺术指导课的水平。

第二阶段:艺术指导对学生一对一的课上进一步纠正、规范学生的语言及风格,并以钢琴弹奏的音乐带动学生正确的音乐感觉、音乐形象,从音乐效果的追求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水平。

第三阶段:主课老师和艺术指导共同以二对一的形式对学生教学。在课堂上从发声、语言、表情、音乐处理、肢体动作各方面整合到人物、情节和内容的表达。

下面我们就以《漫步街上》这首咏叹调的教学要点为例,进一步论述主课老师同声乐艺术指导在教学中配合的三个阶段。

《漫步街上》是普契尼着名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穆塞塔的咏叹调,选自歌剧的第二幕。描写了在圣诞节前夕,同年轻的艺术家们在咖啡馆里共进晚餐,这时,玛尔切洛的前女友穆塞塔与一个老贵族阿钦多罗也走了进来,穆塞塔依然爱着昔日的恋人,见玛尔切洛对她视而不见,很生气,为了引起他的主意,刺激他的嫉妒心,穆塞塔走到所有人的前面演唱了这首咏叹调。

对于这首作品的教学,第一个步骤是声乐教师1对1小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工作:1建立正确的呼吸基础,运用丰富的头腔共鸣来传送声音。声乐主课老师对于声音的训练上要强调呼吸的流动性,连贯、自然。运用呼吸的流动性来带动普契尼作品中节奏的流动性。音色要大气、流畅,舒展。具备更丰富的戏剧性,胸腔共鸣要略丰富些。2 为学生讲解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生涯》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以及穆赛特这个角色的人物性格,为学生提高音乐修养做铺垫。3 声乐主课老师要对学生的基本谱面工作作指导,纠正基本的节奏、音准、语言上的错误,为学生能够上好艺术指导课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而不至于将声乐艺术指导老师的只能降低为视唱练耳老师的工作范畴。 第二步1对1声乐艺术指导小课:这部咏叹调旋律优美、流畅,重要的是一定要唱出引诱的魅力。这就需要声乐艺术指导老师的进一步工作,通过音乐的处理来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发声方法。1 普契尼的作品不同于莫扎特、威尔第,它旋律速度的伸缩

性很大,也就是速度快起来后要转为慢,慢了后又要快起来。速度的进行不是始终均匀的,而是更强调音乐的内在张力,这是普契尼作品所特有的一种特质。演唱普契尼的作品一定把握好“quasi rit”(几乎要渐慢)和“a tempo”(回原速)的分寸感。一句内就有不同速度的变化,这种慢——快——慢的速度变化,看起来很自由、随意,但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可以破坏了音乐固有的逻辑性。2 这首咏叹调中有多处音乐表情术语,应该严格按照作曲家所标记的各种速度要求来演奏和演唱。3 这首作品中所有的倚音都要唱出来,表现穆塞塔放荡、性感的人物个性,这种倚音恰到好处、适度的演唱,也能够提高演唱者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舞台表演能力。

第三步:声乐主课老师和声乐艺术指导老师2对1的共同完成教学。前奏开始,钢琴伴奏要自由、活泼,速度上要有一定的律动感,通过音乐形象马上让听众感受到这位年轻美丽、有魅力的穆塞塔的诱惑力。声乐艺术指导在演奏普契尼的作品时要区别于莫扎特的作品。不能拖泥带水、停滞不前,慢不代表拖沓,而要有一种内在节奏的推动感,从音乐上带动并支持演唱者,引导他们体会普契尼作品有的张力。演唱部分开始变成了3/4拍子的圆舞曲,重音放在第一拍上,要唱出强弱弱的感觉,同时还不能破坏音乐的流动性,这就要求演唱者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声音,控制气息,使旋律线条不断的向前发展。演唱者开始进入时,注意表情记号“tempo di valzer lento con molto grazia ed eleganza”写的已经非常明确了,意思是:速度为非常优美而又高贵的慢华尔兹。这种音乐上的特殊性也是检验和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和艺术修养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提高演唱者与声乐艺术指导的配合能力。

起音就是小字二组的e,这个音属于上中声区,演唱时不能僵硬和用力过度,声乐艺术指导老师可以从音乐角度改善学生演唱此声区时的音色质量。例如要求学生用弱起音唱出,音量不要大,然后马上渐强,流动到下一个乐句,唱出优美、高雅、连贯的声音线条。这种音乐处理方式学生就不会只想着声音,导致音色发硬发僵、不流动的技术问题。

从30小节开始,伴奏旋律八度的上行级进,逐渐的渐强同时还要渐慢,到32小节的f2要处理的略为夸张些,把音乐线条拉长,为声乐演唱者推向做充分的准备。33小节开始要非常有表现力的歌唱,饱满的唱出第33小节的felice(幸福)这个词。这个部分不要过分追求辉煌的声音效果,应保持声音的弹性,声情并茂地、自然地唱出。

有松有紧、一张一弛的音乐风格要求演唱者用呼吸来控制声音的流动性,同时钢琴伴奏不能卡着拍子机械的弹,要有推动感,带动学生的歌唱欲望和感觉,通过声乐和钢琴共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魅力。使音乐更具有感染力。同时学生在表现任何音乐上的处理时,声乐主课老师要随时在课上注意提示控制在技术基础之上的表现,既不是为了表现而表现,脱离技术支撑,也不能孤立表现技巧,丧失人物的灵魂和作品内涵的感染力。在声乐主课老师和声乐艺术指导老师2对1的教学中,声乐主课老师从声乐角度改善演唱质量,声乐艺术指导老师从整体音乐效果角度出发改善演唱质量,两者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为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提高演唱水平,完成声乐教学。

第3篇: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一、强化学业质量监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学业质量监测工作,为诊断全区七年级学业质量发展水平提供了必要的分析数据。从提高学业质量监测工作的科学性看,需要进一步规范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的命题环节,提高命题的科学性。为此,区教师进修学校专门给命题组制定了“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命题指导意见”,就命题具体环节提出了针对性要求,明确了本次监测的内容是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应知应会内容及相应的学科能力,具体规定了命题的难度、题型和分值等,为保证学业质量监测奠定了基础。从提高质量监测工作的规范性看,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测实施流程的管理。为此,白下区专门制订了“白下区七年级(2012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监测目标与任务、考务管理、数据采集、阅卷组织、诊断反馈、日程备忘等。为保证本次质量监测工作落实的力度和组织的精度,专门召开了全区区初中校长会、全区初中教务主任和信息员会,分层落实监测工作任务,分别提出监测工作要求,确保质量监测阅卷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二、细化监测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质量监测的阅卷是保证质量监测结果信度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质量监测工作的整体性,阅卷中十分注意增进交流和沟通,保证阅卷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加强阅卷教师的选拔(本次阅卷从学区各小学六年级选调了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学科骨干教师各一名,并由小学骨干教师和七年级骨干教师共同组成阅卷教师团队)。另一方面,加强阅卷前的评分标准培训与阅卷指导,明确要求学科教研员就阅卷评分和操作进行专门培训,熟悉评分标准,熟练评分操作。另外,还采取了网络阅卷的评卷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阅卷过程的主观因素,从而确保质量监测阅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阅卷中,学科教研员还将落实阅卷中发现学科典型问题的记录,为后期监测诊断分析提供事实依据。质量监测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是提高本次学业质量监测工作效度的重要抓手,因此,对学科教研员就学业质量监测的分析环节提出了具体意见:要求学科组坚持“让数据说话”,把握核心数据,善于从一般数据中发现蕴含的规律性问题,并能针对问题诊断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就解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或行动计划。就数据分析的形式上,要求学科组完成学科双向细目表和质量监测诊断分析报告,召开学科质量监测的分析会,选择阅卷教师进行阅卷工作心得交流,安排相关学科教师交流改进问题的思路和想法,切实把质量监测的功能和效能最大化,真正把质量监测工作作为一个科学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通过专业性分析,提供专业性的意见,彰显专业性的能力和魅力。

    为了发挥本次质量监测的诊断、调控、诊断和改进功能,对质量监测数据诊断分析后的反馈工作提出了“分层、分类、分片”的具体要求,即根据学业质量监测反馈的工作需要,按以下层面完成反馈工作:一是全区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的总体反馈(全区初中校长,教学校长、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二是全区学科性学业质量监测的分析反馈(小学六年级、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参加),要求参加阅卷的六年级阅卷教师交流阅卷中发现小学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七年级阅卷教师交流阅卷中暴露的问题及后续补偿教学的计划与安排,区教研员则根据监测中暴露的问题提出下阶段教学的建议;三是初中学区学业质量监测的分析反馈(初中直升学区小学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为保证反馈的及时性,还明确规定了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的反馈时间和具体流程,保证反馈按时、及时,为后续教学补偿赢得宝贵时间。积极尝试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工作,能诊断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起始年级的学业水平与现状,同时能够根据学区分布回馈每所初中对应学区内小学直升毕业生的学业质量状况,为学区内的小学加强学科教学质量管理,为初中开展初小衔接教学和补偿性教学提供客观依据。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也为推进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建立九年一贯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第4篇: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一、抓住知识点内涵要义,让学生在解答典型问题中领悟精髓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都将数学问题教学作为教材内容知识点、考察点以及性质要义等要素进行巩固和强化的重要抓手,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教学功效,学生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相比,对知识内涵要义的领悟更加深刻、更加具体和更加丰富.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新知教学活动中,应将问题案例作为新知内涵的有效补充,设置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案例,让学生结合新知定义、性质、定理等内容,开展问题探析和解答活动,从而通过巩固实践活动实现对新知“精髓”的有效掌握.

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新知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学生探究,问题补充”的方式,先有意识的向高中生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情感发展等方面目标要求,然后让高中生带着“要求”独立开展研析新知内容的学习活动,对该知识点概念、定义以及性质等内容能够有初步的认知和掌握,此时,教师根据学生对该知识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1,项数是偶数,其奇数项的和为85,偶数项的和为170,求此数列的公比和项数”问题案例,让学生根据探析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开展问题案例解答活动,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典型问题”这一载体,通过探析解答活动,对该知识点的内涵要义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掌握程度进一步提升.

二、紧扣能力培养目标,让学生在探析问题案例中提升技能

学习能力培养,是当前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活动的“根本”,也是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实施各种教学方式的重要“依据”.因此,在问题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作为问题教学的“根本性”要求,坚持“以生为本”原则,落实“能力培养目标”要求,有效引导和指导高中生开展问题条件探析、解题策略思考、解答过程书写以及解题方法辨析等活动,将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和锻炼,实现解题技能和数学品质的提升和进步.

上述问题解答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思维辨析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学习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实现了学习技能与学习素质的双赢.

三、突出问题综合特性,让学生在评析解题过程中提高能力

第5篇: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学困现象;解决策略;尊重;鼓励;体验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这一核心理念正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所理解、接受并转化为行动的指南,尊重个体差异,实施有效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界最热的话题之一。“学习困难”现象其实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一大难题,也是当前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数学学困现象?这是摆在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二、高中生数学学困现象的原因分析

数学学困生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智力型学困生;另一类是非智力型学困生。在高中教学工作中,我们所遇到的学困生多数是非智力型学困生。而且,学习困难也不是单纯以最终阶段的结果为判定标准,学习困难是指在学习进行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状态或某一方面的状况。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的学生对不同学科及同一学科不同章节的内容的理解接受能力也不同。

三、数学学习困难现象的解决策略

对数学学困生的帮助、教育与转化,是每一个中学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以上成因进行分析,针对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我认为要转困、脱困可以从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等方面多管齐下,研究对策,切实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逐步消除学困现象。

1.提高教师素养,准确把握教材与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

要防止学困生大量出现,以及对学困生进行有效地帮助和转化。教师一定要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和发展性评价理论,尽快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课改的要求。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目标分层,提出不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努力实践新课程,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降低教学难度,加强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减轻数学学困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实际上,很多学困生是在高一阶段产生的。对高一学生而言,必修1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指、对数、幂函数)、必修2中的立体几何和必修5中的第三章不等式是较难掌握的内容,而且高一要学四本书,内容多、范围广,如果不降低难度,势必会造成大面积的学困生。初中数学向高中数学过渡跨度大,主要还体现在代数方面从数与式的运算上升到集合基础理论、几何方面从平面几何的二维上升到了立体几何的三维。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跨越初高中的一个个桥梁,在教学中应更注重与初中的衔接,适当降低难度,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本着“浅、慢、精”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旧引新、以新复旧,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3.鼓励学生参与,让学困生在课堂中不断体验数学

按照学生的生理特点,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保持20分以上的高度注意力,学困生可能更少。因此,应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每一分钟。每堂课可设计几个兴奋点,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体验数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发挥集体的作用,采用“兵”教“兵”的办法,由中上生一起指导学困生进行动手操作,由中上生指导学困生一起观察、分析,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然后鼓励每个小组都由学困生作为代表进行汇报。在学困生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指点、鼓励,可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4.实施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学困生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是由挫折或失败累积造成的。让学生不断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可以消除学生心理中的数学障碍,树立学习数学的坚定信念。分层教学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采取分层次教学,将学生分成A、B、C三类,进行滚动式教学这一做法取得了较大成功。但这只是分层次教学的一个方面,我们还可以思考,在同一班级、同一节课中也可以采用分层次方法进行教学。

5.加强个别辅导,重视落实数学双基

第6篇: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本人能热爱教育事业,能够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有终身从事教育的决心。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能够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刻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注意团结同志,与人为善,努力做群众的表率。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站在新的起点上,不遗余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我担任中学高二(1)班主任、教研组长和两个毕业班数学学科教学。由于我带的是普通班,学生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升学不抱希望,思想波动大,纪律松散。我本着“提高每一位学生,满意每一位家长”的思想,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狠抓学生的课堂纪律与日常行为规范,灌输升学意识,多次走访学生家庭,与学生谈心,在班级里开展以升学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与任课教师一起商讨班级管理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高二(1)班进步很大,毕业时班级稳定,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毕业率、升学率100%,总体成绩在普通班中遥遥领先,一名学生达到一类重点高中的分数线。所带班级数学成绩由接班时平均30多分进步到平均70多分,获得了家长与学校的好评。作为教研组长,积极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培养青年教师,研究中考方向,青年教师***、***等已成为学校骨干,数学组在历次统考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2012年中考成绩比市平均高出8分。

2012年下半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调到教研室工作。新的工作,对于我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又是一次严竣的考验。只有不断学习,及时调整角色,创新工作,才能尽快适应和做好教研员工作。第一,我虚心向领导和区、市其 它教研员学习,向书本学习。我深知,教研员工作需要丰富教学理论素养,我给自己订下目标,每天要看两小时的业务书籍,记下自己的工作反思与心得,定期听数学课,坚持参加全区数学集体备课,以便时刻了解全区的教学动态,把握教学的最新信息。第二,创新工作思路。我以往面对的更多是对学生的管理和教学,而现在要组织与指导全区数学教师教学活动与全区课题工作的开展,要求更高,担子更重。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在吴主任和张主任的支持下,我积极向市里各处室课题负责人汇报、了解我区以往的课题申报和开展情况,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和管理办法,拟定课题申报指导意见,组织各校进行申报,通过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现已有1个市级课题在我区结题,1个市级课题准备开题,有3个中断的省、市级课题正在争取结题,还有36个课题申报了区级课题,等待区教研室评审;作为市中心组命题成员,我坚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活动,独立完成了全市七年级数学试题的命题工作,并协同市教研室先后督导了两所学校和大市优质课的评委工作,由于自己工作做的扎实,细致,受到了陈老师的好评,又一次提高了开发区在市其他学校的知名度;在全区数学教学上,能积极服从领导安排,先后开展了区集体备课活动、研讨课活动以及送教到校活动,在活动中,我注意把握正确的教学导向,要求集体备课一定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充分关注备课的质量,重视课堂主阵地;精心选择上课教师,确定研讨专题,与上课教师研讨,形成最佳教案,反复试讲,反复修改,以求收到最佳效果,通过提高课堂实效,来提高教学成绩,在全市统考中,我区数学成绩较好;此外在组织参加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时,我对参赛教师精心指导,了解评优课的评分标准,与参赛教师深入研究推敲,并且对参赛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哪怕细微之处,也不放过,在我的指导下,付贵敏老师在全市评优课上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回顾过去,自己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自己的工作方法不够灵活,工作思路不够大胆、细致,工作效率还有待提高。所以我还有更多的努力去学习去改进,争取在下一年度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7篇: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趣味性

很多学生在刚接触初中数学时热情较为高涨,可是随着内容难易程度的日渐加深,他们中不少人对数学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这几乎成为当前初中数学存在的一大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此,笔者认为,要想切实扭转初中数学所处的这一不利现状,增强数学学科教学中的趣味性至为关键。通过教学实践的努力探索,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作为增添初中数学趣味性的有效措施:

一、借助多媒体教辅设备,增添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多媒体教辅设备能将语言文字、视频音像、表格图表等有效地融为一体,能在播放中带给学生最直接、最强烈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冲击,因此,将多媒体教辅设备合理地运用在初中数学课堂之中,对于愉悦课堂学习气氛、增添知识点学习的趣味性将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对此,笔者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的几何画板功能为学生绘制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不同位置关系,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首先利用几何画板做出一条直线,并以此为基础绘制一个圆;

2.确定该圆相切、相离、相交时的各自圆心点;

3.以该圆形及三个圆心点为基础,作圆心向三点移动情况下的几何画板操作。这时,就会分别出现直线与圆的相切、相离、相交这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

如此一来,借助几何画板功能就使原本说教式的数学理论知识点讲解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形象,在赋予课堂学习无限趣味性的同时,可以有效诱发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基础,实现对其的深刻认识、理解与掌握。

二、借助实践操作性质的活动,增添初中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传统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多局限为教师讲解、学生聆听的落后教育模式,学生只能紧紧追随教师的思维与节奏,始终处于一种被动而无奈的学习状态。很显然,这并不利于初中学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切实获得。

对此,笔者认为,初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尽量参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数学学习活动,这样既能有效创新教育模式,使初中数学学习课堂更添趣味性,同时,也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数学学习主体地位。

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并没有一上来就将“a2+b2=c2”的公式直接抛给学生,在导入环节,带领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践操作活动:利用小剪刀裁剪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用尺子测量出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a与b的长度,并计算出a2+b2的总和;再对裁剪出的直角三角形斜边c进行测量,并计算c2的总和。这时,学生会惊讶地发现,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a2+b2的总和恰恰等于其斜边c2的总和。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趁势点明“勾股定理”这一数学知识点,便为学生实现对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更深刻认识与理解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工作。

三、借助实践性的活动,增添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师若是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落实新课标上述的教学指导意见,对于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实现对具体所学知识点的深刻认识、理解与掌握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对这一点形成积极认知的基础上,笔者在自身的数学教学中就会有意识地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实践性较强的数学教学活动。如,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的数学内容之后,笔者就特意为学生安排了如下的生活实践活动任务:在某次抄写作业的过程中,学生A与学生B针对相同的数学题目都犯了抄写上的错误,只不过学生A抄错的是常数项,在此基础上,其计算出来的最终结果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2和8;与其形成对比的是学生B,他抄错的是一次项的系数,在此基础上,其计算出来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1及-9。根据这两个粗心学生的计算结果,大家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确定出原有正确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吗?

第8篇: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错题;新课程;数学教学

G623.5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数学教学与学习中总会发生错误,如能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认识错误的根源,让学生下次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则能收获意料之外的“精彩”。我们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作业做错是非常正常的,没有错误才是反常的。使学生在关注订正结果的同时,更多关注错误背后的原因。这样的订正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会受到大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寻求、吸取和牢牢占有。

一、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错题

教师应该有一双“赏识”的眼睛,要善于因势利导,它能够重新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使他们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勇于认识自己的错误、勇于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从新课标的“经历”、“体验”和“感悟”的角度来说,对于经历了错误的学生就会产生深刻的体验,感悟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会受益终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赏识“走入误区”的学生。

【生】:(许多人)答案怎么不一样啊!!

【师】: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正确?(进行检验,教室里出现了议论声)老师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都进行检验。学生还是没有发现问题。(老师也表现出一种没发现问题的样子)

【生】:5分钟后还是疑惑不解的样子。

【师】:请你们回忆一下绝对会值的定义。 表示什么意义?

【生】: 表示数轴上一点x离开1表示的点的距离

【师】:那么 表示什么意义?

【生】: 表示数轴上一点x离开 表示的点的距离。

【师】: 表示什么意义? 与 有什么区别?

【生】: = 表示数轴上一点x离开 表示的点的距离的3倍。(教室里出现了掌声)

【师】:非常好!!数学是非常严谨的事情,我们心须认真对待数学中的每一个细小和问题,每一步低推理都要有依据。你能完成过程吗?

【生】:完成解题过程。

【师】:变式训练(二): 对于x∈R恒成立,求c的取值范围。

这两种解法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教学思想。解法一中,学生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不等式,并引导学生掌握分类运用讨论思想的注意事项。解法二中,学生运用定义法和数形结合法来解不等式,但出现了问题,而这个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学生找不出错误的原因),老师没有急于说出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去分析到底是哪一种方法出现了问题。这样让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解不等式又进行了一次复习。在学生确定是第二种方法出现了问题之后再让学生去寻找错误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错误,防止学生下次再出现同类型的错误。

二、正确对待学生作业中的错题

作业是通过独立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提高学习能力。课后作业及时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教师反思教学活动得失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作业反馈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好的推动农村职业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发展。数学课后,教师会布置适量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老师往往会先分析一些难度较大的题,对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进行分析,以降低难度。往往有老师怕学生做错题目,希望学生作业都是正确的,碰到学生作业有错误就很不开心,甚至大发雷霆,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却忽视对学生为什么会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学生往往下次还会出现同样的错误。因此老师应正确对待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让学生下次不要出现类似的错误。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进行有效订正建立错题集,从而使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状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笔者找到学生进行如下分析:

【师】:老师找到这样一条直线3x-2y=0,能不能满足题中的条件?

【生】:(学生画图)直线过原点,且经过(2,3),那这题我错了,又看了下解题过程说:没什么地方有问题啊?(学生看着我)。

【师】: 那请问直线3x-2y=0的截距是多少?

【生】:0

【师】:直线方程的截距式: 的条件是?

【生】:a≠0且b≠0。我没有考虑分母不为0的情况。

【师】:在利用建坐标系、设方程、现有的条件、代入方程、化简求解解析式时,一定要注意限制条件。

W生出现错误在所难免,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揣摩学生的思维过程,找出错误的原因,有效利用学生的错误,因势利导,让错误伴随着学生更好地成长。老师要开发错误,善于利用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要让学生知道改正的方法,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三、建立错题集,变错题为宝贝

学生的错题是一种资源,但学生往往会重复犯错,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利用错题资源,找到解决不再重复犯错的方法,建立错题集就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引起第一题解答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逻辑连结词“或”和“且”的概念的混乱及含绝对值不等式解法不理解。解答中不等式2 与2x-1

面对错题,我们要正确对待。吃一堑,长一智,反思错题的过程,就是养练思维习惯、优化思维品质的过程。对教学中出现的错误例题和习题,我们都要正确利用,鼓励、引导学生进行错题收集并进行解题后的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反思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认知未来。利用好错题资源,原本的错误就成了磨刀石,“错题”也变成了“宝贝”。

参考文献:

[1]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胡兴余.中学数学教学思想与方法[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0.

[3]胡星.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S].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第9篇: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一、深化研究,准确把握复课方向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陕西省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及近几年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这些文本是高考命题的“指挥棒”,只有精读细研,吃透精神,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才能抓住复习的重点,才能使复课工作不出现偏差。研究可以近三年课改省份的高考试题为依托,围绕新课程高考试卷结构变化、传统内容在考题中的变化与发展、新增知识点的考察现状与对策、选学内容的考察角度和方式等方面进行。

二、精心安排,制定科学复习计划

根据我县高三复课工作以往做法,参照外地经验,2010年高三复课将继续采用“三轮复习法”的复课模式。第一轮基础复习阶段,建议在2010年3月前完成本轮复习。这个阶段强调基础知识过关,复习内容包括三个必考模块(“化学1”“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和选考模块(我省学的是“有机化学基础”),根据省、市会议精神,可先复习必考模块后复习选考模块。本轮复习应立足课本,引导学生精读课本,复习要细而全,覆盖所有知识点,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阶段,建议在2010年5月前完成本轮复习。这个阶段强调综合能力的训练,复习内容以专题为载体,以学生第一轮复习中的常见错误为重点,进行学科内知识的有效整合,确定专题应由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及考情确定。第三轮模拟训练阶段,建议在2010年5月底前完成。这个阶段主要以模拟训练为载体,以查漏补缺为抓手,强化学生的规范解答为重点,做到回归考纲和课本,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转变复习方式,重视方法指导

高考是学生的高考,不是教师上考场,因此备考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努力构建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备考模式,真正确立学生在备考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摆脱“注入式,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力争做到“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不会的不讲。在练习题的选用方面,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脱离学生学习现状,不大量选做难题,通过典型题目的训练,让学生自己领悟方法、深化理解、归纳总结。在复习过程中,要舍得花时间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可以持之以恒地强化某一种方法,也可以专门设计一节课指导某种学法,如阅读课本的方法、如何提取题干信息等。

四、突出主干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主干知识、重点章节的复习是备考中的重中之重,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突出化学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电化学基础知识、重要元素(课标中规定的11种元素Na、Al、Fe、Cu、H、C、N、O、Si、S、Cl)及其化合物、各类有机物的典型代表物质及实验基本技能等,复习时要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引导学生将核心的概念、规律、原理加以整理归类,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同时要注意新增的知识点,如必考部分的新型电池、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等,选考模块“有机化学基础”的分子结构鉴定、碳原子电子的杂化轨道、碳原子成键特点、顺反异构、合成有机物的链节和单体、合成有机物的缩聚反应等。

五、加强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化学的必考内容,同时也是高考化学的难点。由于化学实验模块大多数地区未开设,平时由于各种原因实验教学相对薄弱,因此在总复习中更要加强化学实验的复习。从新课程高考实验试题来看,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因此认真复习课本实验,弄清实验原理、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基础知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是我们做好实验复习的保证。复习既可化整为零,渗透到各个模块专题的复习之中,也可设置独立的专题进行比较系统的复习,特别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物质的检验、实验设计及评价等内容要全面复习,最好能到实验室“重温”实验。

六、强化审题和表达能力,夯实应试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