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农村建设典范范文

新农村建设典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农村建设典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农村建设典范

第1篇:新农村建设典范范文

1、领导高度重视,把试点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

场领导对新农村试点村的建设高度重视,一是积极申报试点村,二是成立了以场长为组长,总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分场领导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场长兼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并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三是调整领导包组分工,场长亲自蹲点试点村;四是场里已花3800多元购入樟树、杜英等绿化树350多株用于试点村的绿化,对于完成改厕的每户场里补助100元,其它绿化苗也由场里无偿提供。

2、群众积极参与,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民奔小康的民心工程来抓。

3、上级大力支持,使村民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劲头更足。我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得意于县农工部及新村办领导多次亲临指导和现场规划,及时拔付启动资金,得意于县政协张学曲主席和洪英副主席和办公室谭主任的多次现场指导工作。张主席每次到新村点,都要仔细的询问工作进展情况,村民们参与的积极性,资金筹措情况以及产业发展情况。农工部的领导对每项工作都作出具体的安排和指导,这些都给予了村民们莫大的鼓舞,也使得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4、存在的问题。我场新村点的各项工作,尽管进展得比较顺利,但是离县里的要求仍存在不足,一是进度差距还很大,尤其是在环境整治上,村民们认为"农村就是这个样,搞得再好也是农村"。因此,在环境整治中,进度一直很慢;二是因水泥厂的噪音和粉尘影响,村民们的反映较大,村民们在一定程度有抵触情绪。针对以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迎头赶上,按照新村办的要求把各项工作做好。

第2篇:新农村建设典范范文

农村建设的发展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生产发展则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扎实推进,才能完成新农村的全面建设。由于各地资源禀赋不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许多千秋各异的典型。

3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的联产承包,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里面的主角是农民,实验场是农村。在这席卷全国的改革开放浪潮中,农村经历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冲击,从最初的联产承包、解决温饱,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种种历程,30年的征程中,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从名头响亮的江淮典范“华西村”,到“中原首村”河南刘庄,一个个新农村建设的典范,用自己的成绩谱写着农村建设发展的新篇章。而被评为中国十大名村的上海九星村无疑也是其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富足的土地资源,九星村在“裂变”中成长,摸索出了一套“以市兴村”的发展模式,践行着建设新农村的光荣使命,不仅九星市场被评为AAAA级全国品牌市场,九星村更是连续荣列上海市经济实力百强亿元村第一名,成为上海市当仁不让的百强村盟主。

恰逢改革开放30年,为进一步领略改革开放带来的无穷魅力,感知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伟大成就,旨在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变迁,作为200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收视率与综合排名均为央视七套“第一”的大型户外人物访谈栏目《乡约》,于2008年10月18日,走进上海九星村,举办了“璀璨九星耀东方”第五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年暨上海九星市场十周年庆典大型文艺晚会,该场晚会由中央电视台全国金话筒得主、“中国第一农民之友”、《乡约》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肖东坡主持;郭凤莲、王乐义、吴协恩等40多位全国著名村庄带头人及10多位商会会长参加此次盛会;罗中旭、杨学进等参与演出,上海歌舞团、山西锣鼓队等团体献上精彩表演。随后的10月19日晚,上海九星市场十周年庆典文艺晚会暨“九星杯”世界旅游形象大使上海赛区总决赛在闵行体育馆举行。希望通过对九星村非凡腾飞过程的记录,在展示九星村十年发展的同时,创建一个对外宣传中国新农村变革发展的平台。

转变思想观念 发展绿色产业

河北工作站 王付君 王凤元

为提高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扩大种植面积,发展绿色蔬菜产业,11月9日,由广平县马艺峰农技专业合作社主办,在邯郸市广平县双庙乡马宋固村召开了一场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大会。

第3篇:新农村建设典范范文

在我们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将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与城市相比较,无论是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有些农村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许多乡村精英流失、人去地荒,正呈现空壳化。面对这一复杂的情况,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切地呼唤新乡贤,新乡贤文化的注入也将给新农村建设增添生机和活力。

有首歌这样唱道:谁不说俺家乡好。故土、家乡根植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留恋故土、热爱家乡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文官告老还乡,武将解甲归田”的说法。新乡贤们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尤其一些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党员老干部,一些有成就的科研人员、大学教师或企业家等等,他们思想觉悟高、政策水平高,并有广泛的信息渠道和创新发展的思路,当他们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不尽人意时,会带头组织村民创办企业、发展经济,或投资兴业,或给予科学技术等其他方面的支持,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在一些农村,解决邻里纠纷、家庭内部矛盾及一些涉及干群事件,往往乡村干部不好办理,而只要乡贤们出面,事情就会迎刃而解。这是因为乡贤们除了有较强的群众工作能力,还与当事各方无利益纠葛,能够保证公道公正,当事各方对他们怀敬意、有好感、能信任。有的乡贤编修族谱村志弘扬美德、教化民风、凝聚族人;有的乡贤自愿加入村级廉勤委、文明劝导岗、法治宣传队、文化演义团,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这样的乡贤,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宝贵资源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新乡贤作为德才兼备、与时俱进的贤能之人,也常常成为村民们的领路人和好榜样。例如:云南省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放弃进省城的机会,返回故乡施甸县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退休返回老家湖南岳阳筻口镇西冲村,仅用几年时间就促使一个落后村转变成“岳阳第一村”;海南省原副省长陈厚苏退休返回临高县南宝镇松梅村,很快改变了家乡的贫困面貌;怒江州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德荣退休后返回独龙县带领群众架桥修路、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使贫困的乡村逐步走向了富裕之路,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永远的老县长”……他们落叶归根、化泥护花、泽被桑梓、造福一方,堪称当代新乡贤的典范。

第4篇:新农村建设典范范文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机制

我们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机制:一是镇村重点抓。年初,我们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了专门办公室,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的工作机制。我们根据*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新农村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即“明确七个重点,促进五个提高,实现五大目标”。认真做好试点村建设规划,采取目标化管理的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为每一个具体指标,逐一进行落实。二是工作队指导抓。镇里成立了*支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下乡工作队队员与原单位彻底脱钩,坚持常年深入基层、深入农户督促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三是文明单位结对抓。按照总体工作部署,结合县里安排的文明单位与国省道沿线村进行结对,重点扶持沿线村发展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在结对共建活动中,各文明单位认真开展调研,帮助结对村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新农村总体规划,组织开展了“四进农村”活动,即科技培训进农村、政策法律进农村、文明新风进农村、致富项目进农村;切实做到“五联”,即思想教育联做,环境卫生联搞,文明新风联抓,公益事业联办,产业项目联谋,真正使结对村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新的变化。*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是*社区和*村,与*社区“一对一”共建活动的县直包扶单位是农机中心和农开办、镇直文明单位是地税所,与*村“一对一”共建活动的包扶单位是*卫生院。以上共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业务实际,结合包扶村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包扶工作。在*群众健身新活动广场的建设中,*地税所出资2000元帮助社区购买健身器材,县文体局又协助解决了一套蓝球架子和两套乒乓球案子,*卫生院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组织医院各科室骨干到包扶村*村利用集日开展义诊活动两次,义诊群众256人,诊断出患病群众17人,这些文明单位的共建活动,充分发挥了它们的职能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帮助被包扶村解决了一定的实际困难,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真正体现了文明共建。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坚持把握“四项”原则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推进工作中我们把握“四项”原则:一是政府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各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等形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切实尊重农民意愿,主要依靠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不误导,领办不包办,真正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我们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民主商议、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我镇实际,围绕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明确工作思路,提出建设任务,搞好建设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强化建设措施,健全建设机制,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三是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后劲。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如*村形成了以烟叶种植,*村以蛋鸡养殖,*、*、*村以大田制种,*、*、*、*村以露地蔬菜为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四是多元投资,齐抓共建的原则。采取“政府拿一点、部门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集体经济筹一点、农民群众出一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并给予重点倾斜的办法,加强各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今年镇财政出资25万元,村出资5万元扶持烟叶、奶牛、冷棚建设,镇出资70万元,村出资60万元用于各村村级公路建设,开通了*、*、*、*、*、*、*、*、*、*等村的镇区环路,达到了国家三级砂路标准。同时,我们积极协调县级帮扶单位出资3万元支持联系村的农村建设,我们还强化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以劳代资开展新农村建设,折合资金40万元。

三、基础先行、务求实效,突出抓好“四基”建设

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从农村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突出抓了“五基”建设。即:农村基础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农民基本生活改善,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把农村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下大力量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1、在农村基础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加快了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是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镇城郊结合的优势和传统基础,大力发展以蔬菜、烟叶、瓜果、制种为主的设施农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快农民致富步伐。20*年发展露地蔬菜26000亩,新增日光温室2*亩,冷棚200亩,发展食用菌1*万单位,发展烤烟2300亩,晒烟1600亩。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在巴林村新建投资500万元,占地3*亩的四新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并建立*蔬菜有限公司。目前该项目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正准备育苗进行生产。该项目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使用新材料,利用秸秆收回和粪便产生沼气,建成冷暖搭配的新模式。该项目以种植瓜菜为主,以育苗和实验新品种为辅,通过与辽宁省农科院、辽宁农业大学合作,做为研发新品种的实验基地。我镇将该项目和自治区千亩烟叶示范基地作为我镇两个重点建设的“科技致富基地”,引领广大农民科技致富,带动*县的设施农业向集约化、高科技、高效益方向发展。二是全镇烟叶生产实现了稳产增收。今年烟叶种植面积达到2300亩,收购烟叶90万斤,烟农收入334万元,实现税收66万元;三是畜牧业发展强劲,全镇奶牛存栏2508头,蛋鸡存栏36万只,生猪养殖达到14500头。创建了*奶牛,*养猪,*蛋鸡,*烟叶、蔬菜,*烟叶等五个专业协会,形成了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大户,大户带群众的良好格局。

2、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进一步加快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建设*次中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以*镇公路网络建设为重点,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拓宽融资引资渠道,努力构建城市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西移北扩,东提南展”的思路,加快*城区开发建设和公路网络建设,*年基础建设投资达到1亿元。一是以开通完善城区环路为重点,拉大城市框架,推动城市扩容提质。改造拓宽长青路北段,开通双赢街,实现建设路与南环路对接,向南延伸大宁路,已经初步建成城市环路体系。二是加强铁西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长青路、花园街、金融街西段、友谊路南段等装铺工程,完成了天旺街、金融街、友谊路人行道装铺等附属工程建设。推动金三角市场周边开发,引导城市重心向西转移;三是加快铁东区改造步伐。实施双拥街装铺工程,依法推进“城中村”拆迁改造,抓好*城区农民新村规划建设。四是开发建设规模化经济适用住宅小区1处,完成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五是抓好影响群众出行的小街小巷治理,建设中蒙医院金都广场,站前广场,实施金三角等城区绿地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六是完成了长青路以西,哈河大街以南,化肥厂旱河以东、*1000亩的征地任务,完成了*社区就业局、运管所等单位建设用地的征地任务。七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违章建筑,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在提高农民素质,培育了新型农民。各村创建了农民文化活动室,试点村*社区在用地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投资5万余元建设了一处占地近400平方米的群众健身文化活动广场,购置了蓝球架、跑步机、摇臂机等10套健身器材,该广场的建成为社区居民乃至镇区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健身的场地,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另外*社区还投资近6000余元,建设了居民图书阅览室和农民夜校,该阅览室有120平方米,图书资料近600册,配有电教设备,今年集中培训农民6次达到530多人。图书阅览室和农民夜校的建立在一定程序上满足了农民需要科学致富知识的需求,为提高农民素质,推动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在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了改善。我们围绕“五清”(清垃圾,清粪堆,清路障,清柴垛,清院落)、“五改”(改水,改路,改厕,改灶,改圈)、“五建”(建集中供水网,建村路绿化带,建沼气池,建综合活动室,建村民娱乐场所)、“五上”(上无线电广播,上有线电视,上电话,上移动通讯设施,上网络宽带),搞好人畜饮水、公路建设、沼气能源综合利用、文化活动中心等建设项目规划的落实。今年共集中开展卫生整治活动4次,重点清理了主街路的五堆,达到了主街路两侧无垃圾、无粪堆、无路障、无柴草垛,院内干净整洁。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电话普及率达到60以上,手机普及率达到70左右。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辍学率控制在5‰以内,100的实现了“两免一补”政策,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了部分中小学的撤并。卫生医疗方面,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工作已全面展开,到12月10日各村完成率平均达到95,全面完成县里下达的完成指标数。

四、发动群众,强化宣传,努力营造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5篇:新农村建设典范范文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历经百年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排头兵。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给予中国农业大学更大的期望。2005年9月15日,总书记在祝贺中国农业大学百年校庆的贺信中期望学校“更好地为我国亿万农民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2009年5月2日,总书记来到中国农业大学与师生们共迎”五四”青年节,殷切希望全校师生继续秉承“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篇:产学研结合“五章经”

多年来,中国农业大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坚持“顶天立地”的科技工作方针,产学研紧密结合,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曲周精神

2009年5月5日,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省曲周县万亩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在曲周县白寨乡揭牌。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决心与曲周人民一道为实现作物高产、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的目标而努力。36年前这里是一片盐碱滩,20年前这里变成了米粮川,今后这里将出现高产高效的万亩示范田。

河北曲周是中国农业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历史最长、成果最多、影响最大的地方。1973年,石元春、辛德惠等老一代农大人,在河北省曲周县建立了“治碱实验站”,开始了“改土治碱,造福曲周”的伟大事业,不仅使昔日的盐碱滩变成了今日的米粮川,而且取得了一大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培养造就两位院士、两位校长以及一大批专家,教授,博士、硕士;也创造了一所大学和一个地方政府30多年长期合作典范以及和当地人民水融的感情。几代农大人献身曲周造福人民的传统,已经形成了铭刻在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和曲周人民心中的“曲周精神”。

近几年来,中国农业大学进一步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大力推进市校、县校合作,在曲周建成了全国首家农科教联盟培训基地,3万多人次的农民接受培训;指导建设全县科技示范户达500个,培训农民技术员5136名。2009年5月,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与学校专家一行赴曲周考察,双方又启动了“劳动务工输出”,“共建万亩”双高“示范基地”和“农大3号小型节粮蛋鸡繁育”等三项新的合作。曲周已成为中国农业大学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的典范。

开封模式

2009年,开封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市校合作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六年来市校合作探索和实践了农业高校服务中原农区、破解“三夜”的新途径。

开封市为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产品资源丰富,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增长优势?校市积极利用中国农业大学技术优势,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联系紧密优势,通过市校合作和项目带动,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六年多来,北京汇源集团,中农大朝来农产品技术开发公司等知名企业落户开封,挂职教授牵线争取到农业部畜禽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引进了新型杀菌剂和除草剂两条生产线;合作项目“4HSHW”型大蒜,花生收获机样机改进予以实施并推广应用;“花生蛴螬生物防治产业示范”、“花生低温榨油与高效利用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等为地方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带来了活力。

市校合作还带来了科技惠农效应,中国农业大学联系学校及国内外专家,学者赴开封开展调研考察,技术讲座和培训,实现了对大蒜。花生、玉米、食用菌、养鸡、养猪等农产品种植、养殖和产后加工与商品化利用的新项目新技术进行对接和技术培训。中国农业大学牵线搭桥引进食用菊新品种,攻关食用的四季开花,周年生产技术,开发生产食用菊产品和饮品等,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带动开封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认为,开封与中国农业大学走出了一条农业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路子。市校共建六年多来,中国农业大学先后有三届共18名教师赴开封挂职工作,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博士13人。通过挂职实践参与产业发展,不仅使学校教师对从事科研工作的体会更加深刻,也在地方工作交流中通过学者的参政议政发挥了学者的专业优势,给地方带来了新思想、新思路与新理念。青年教师赴地方挂职的开封模式也成为新时期青年成长成才的新途径。

广西范本

2007年8月31日,“中国农业大学一广西现代农业高级研修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礼堂举行结业典礼仪式,360名学员获得结业证书。至此,广西壮族自治区500多名县处级以上农业领导干部接受了中国农业大学培训。

广西是农业大省,生态条件优越,特色农业明显,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全面提高农业干部队伍素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春,广西农业厅提出用2~3年时间,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对全区县级农业局长以上农业领导干部进行一次轮训,这一计划得到中国农业大学的大力支持。从2006年到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举办了四期现代农业高级研修班。中国农业大学选派10余名专家、教授赴广西为学员们授课,并为研修班设置了“和谐社会”、“特色农业”、“新农村建设”,“农业对外开放”等11个专题讲座。中国农业大学把培训班办到广西,使更多的基层领导干部有了专业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他们掌握了不少农业生产和管理的前沿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了科学管理的能力。

广西农业厅厅长张明沛表示,广西农业的发展,人才培养是重要的基础,农业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是支撑。以农业管理、科技人才培养为基础,中国农业大学与广西建立起全新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努力使双方的“亮点更亮、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2007年9月,中国农业大学与广西正式签订了农业合作协议和联合办学等3个专项协议,学校在广西开始首批试点招收博士生;2008年初,中国农业大学与广西开始了共建生物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合作建设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等意向,进一步深化双方在生物质工程方面的合作2008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与广西就甘蔗收获机的开发现状和技术难点进行了共同研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2009年5月,广西防城港市政府考察团专程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希望

借助学校的科研优势和智力资源,引进先进科技,整合各方资源,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加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寿光突围

长期以来,被称作蔬菜产业“芯片”的种子,一直是我国蔬菜生产的一大软肋,即便是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农民种植的蔬菜品种2/3也是来自国外种子公司,每年菜农购买进口种子花费达3亿元。为打造蔬菜种子“中国芯片”,2006年4月,中国农业大学与寿光市联合成立蔬菜研究院,旨在联合国内外相关科研,教学单位和高科技企业,建设管理一流、科研一流,逐步在蔬菜产业中有积极影响的蔬菜高科技开放式平台,不断提升寿光乃至全国蔬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三年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在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条件建设方面,建成了135余亩的蔬菜育种、示范基地,配套建设了500平方米的办公区,8栋高标准目光温室、6栋大棚和10个网室等研发设施组织举行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蔬菜新品种的现场观摩和推介会,向社会宣传介绍蔬菜品种研发方面最新成果目前已在农民温室试种、推广的辣(甜)椒、番茄、甜瓜等蔬菜新品种表现良好:合作开展了“温室蔬菜生产养分管理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研究,受到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会议领导小组的高度评价与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进行蔬菜品种和技术研发项目启动,与英国华威大学HR学院、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山东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拜尔作物科学公司等合作项目也纷纷落户寿光。

2008年4月,寿光蔬菜研究院传出喜讯:研究院完成的“甜瓜雌性系选育及应用研究”项目进行了鉴定,专家们对该项目完成情况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在厚皮甜瓜雌性系材料的创制和应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对这4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甜瓜新品种加大推广力度,更好地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截至2008年4月,寿光蔬菜研究院育成的这4个厚皮甜瓜新品种已累计推广1.284万亩,果实商品性达到了同类型进口品种的水平,比同类型进口品种增产10%以上,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北京经验

农业推广教授制度在国外已有很长历史。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创新:一是在乡镇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二是对农业推广教授实行岗位聘任制。中国农业大学的这一设想已在京郊大地开花结果,并以此为样本向华北地区辐射。

房山区琉璃河镇的肉鸭养殖在华北地区起着龙头作用,也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在当地的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调查发现:以当地两个龙头企业的生产能力,每年应能加工肉鸭5000万只,带动几千个农户;但实际每年只能屠宰1500万只。企业吃不饱的主要原因:一是孵蛋的种鸭存栏不足;二是养殖户饲养技术不过关,鸭子死亡率、发病率高。于是,学校推广教授们采用人工授精、老龄种鸭强行换羽等措施提高产量,仅这两项就为当地肉鸭企业天鸿顺公司节省成本20%推广教授还带去了鸭子防病方法、饲料配方,使公司年收入增长了50%。

在延庆张山营镇,中国农业大学推广教授经过对气候,土壤和周边社会经济环境的调研,认为以松山南麓沿线为核心的延庆县,是全国发展葡萄酒庄园产业最有竞争力的地区之一;但这一带的传统是只生产鲜食葡萄。为了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产业,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帮镇政府作出规划:招商引资,沿松山南麓建12座、每座一二百亩的葡萄酒庄园,形成一条集种植、酿酒、旅游三位一体的葡萄酒庄园产业带。

下篇:服务新农村“七利剑”

作为一所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始终认为“能否始终坚持服务农村建设”是衡量农业高等院校是否坚持了正确的办学方向的根本标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农业大学决定实施服务新农村建设“七大行动”,这七把利剑成为科技兴村富民的尖兵利器。

科技兴村富民行动

科技兴村是中国农业大学实现科技成果服务“三农”,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举措。行动以”科技支撑、项目带动、地校合作、兴村富民”为原则,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重点围绕“高效种植、健康养殖、环境治理、农产品加工、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乡村环境规划”等领域,通过技术成果的实旋与示范,使示范村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保持粮食稳定高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数字显示科技兴村富民初见成效“玉米系列品种”推广面积保持在3000万亩左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2000万亩以上:“保护性耕作机具与技术”推广面积1500万亩以上“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简化四统一栽培技术体系”推广面积达600万亩以上:“农大褐3号”小型鸡年推广4000万羽以上;“猪饲料抗生素替代技术”与多家企业合作,新产品累计推广200万吨,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约3亿元……

教授进村入户行动

中国农业大学率先建立农业推广教授制度和新农村建设特岗教授制度,建立以大学为基础的新型农业推广模式、农业推广人才使用机制和学校与“三农”结合的长效机制,探索新时期知识分子服务农村的途径,向全国范围推广。

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与北京市相关部门配合,启动新农村建设推广教授制度,公开招聘20名具有高深理论与研发水平、能够领导推广团队进行系统的大范围技术推广、解决新农村建设实际问题的专家,进入首都新农村基地开展工作。

2007年起,逐步在全国其他基地选派推广教授或者新农村建设特岗教授,每年选择100名专家教授服务于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每个教授按新农村行动基地设置,每个新农村行动示范基地特聘教授岗位1~2个。

农村信息网盟服务行动

让农民享受综合信息服务,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北京延庆郊区,中国农业大学为农民开发的综合信息服务载体“乐农家”,为农民带来致富的希望和丰富的文化生活。

“乐农家”是一个小小的数字资源包。它把农民需要的农业技术、务工技能、法律知识、文艺节目等类2000多个视频节目集成在一个硬盘点播器里,只要接上电视,就可重复点播自己需要的内容。延庆县作为使用推广“乐农家”数字资源包的试点县,去年一年在15个镇76个村进行了试点,8万多人次收看了其中的内容,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研究生“红色1+1”行动

2009年5月26日,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机电研究生党支部与本科生第十八支部一同走进密云县太师屯上庄子村,开展以“把青春豪情与汗水欢笑洒在京郊农村大地上”为主题的“红色1+1活动。

中国农业大学红色“1+1”活动开展以来,校地双方紧紧围绕党建创新这一核心,从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

整合资源、形威合力,服务大局,带动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科技行动中,同学们很好地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锻炼相结合,调研与钻研相结合,坚持党建创新与支部建设相结合,用自己的知识和青春,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大学生村官行动

中国农业大学根据有关部门实施村官计划的精神,重点选派一批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使大学生在农村的社会和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使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尤其是具备解决“三农”问题的专业人才更好地为新农村的建设服务。

从2005年到2008年,“村官”成为中国农业大学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青年先锋。在北京市“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学校有300多名毕业生服务在平谷、密云、朝阳、怀柔,通州、门头沟六个北京郊区县的村镇,为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着自己的青春、知识和力量。作为“村官”的坚强后盾,学校多次与选报“村官”的毕业生座谈,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学校教师还在技术资源上给予”村官”们多方支持,帮助他们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新农村建设政策创新行动

新农村建设政策创新行动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五大任务,充分发挥多学科共生交叉的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针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开展研究和实践,探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模式,为政府宏观决策和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建议与政策咨询。

中国农业大学依托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以及“985工程”中国农村发展与政策研究基地,进行重点政策和发展模式研究,为各界提供研究、推介与咨询服务。在北京、河北等省选试点村,在县级、乡级和村级三个层次上进行新农村建设综合政策试验。

中国农业大学还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结合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需求开展大量的基层工作人员培训,开展工商管理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为地方政府培育高层次的新农村建设管理人才。运用学校提出的“参与式村级扶贫开发规划方法”,科学地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从事项目咨询和社区发展活动,以及实践教学和农村产业化、村镇规划、扶贫等新农村发展建设的工作。

农村能人培训行动

第6篇:新农村建设典范范文

信息化应用力助乡村经济腾飞

2006年初,武汉电信在实现了全市农村“村村通”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以信息服务力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5.18”工程,即建立一个农村电话信息服务咨询热线;在互联网上创建一个武汉农村信息服务网站;在所有的行政村建一个电信业务代办点;在所有的行政村安装一部公用电话;在所有的行政村安装一部以上宽带;在全市农村建设10个信息化示范村;实现信息化示范村80%的家庭有电话。针对石榴红村是武汉市远郊蔬菜生产基地,武汉电信把在该村推广以生产型经济为重点的信息化服务作为切入点,他们在村里安装了一条ADSL宽带,赠送了一台电脑,建立起了武汉市农村第一个“农村信息服务站”,将武汉电信开发的“农村信息服务网”、农村电话服务热线等接入服务站,向农村提供免费信息服务,一时间小小的乡村信息服务站吸引了大批的村民上网找信息。石榴红村书记朱虎说,自从村里有了“信息服务站”上网查信息、找销路的村民每天不断。

武汉电信发现村石榴红村蔬菜生产质量好,无公害,但却不能及时外销的情况后,把华中商网引入了该村的服务系统,建立了网上石榴红村,将生产的蔬菜品种、价格放在网上,同时通过华中商网的物流系统,打通蔬菜及时外运的通道,使村里生产的蔬菜一下子成为城市中抢手货。据统计,石榴红村通过网上订购推销的蔬菜达上百吨,交易额近10万元,这个远郊的小乡村,初尝了信息化的好处。

武汉电信在把农业产品推到网上的同时,还将新农村建设的风貌搬上了互联网,使这个生态环境优雅,蔬菜品种丰富的小乡村成为城市市民节假日生态游的好去处。农民齐云珠告诉记者,她将家里两间住户布置一下,就成了可接待城市一家五口人的乡村小舍。城里人不仅可以欣赏优美的田园风光,亲手体验采摘各类蔬菜的乐趣,而且能尝试到各种新鲜的农家菜肴,有兴趣的市民还可自领菜地,种上自己喜欢的蔬菜。仅她家里去年就接待了百余人,增收了近八千元。

引导信息化致富之路

如果说一项好的农村政策能使农民快速致富,那么对农村信息化的一个小小的支点,就能引发农村对信息的热烈追求。石榴红村信息服务站负责人称:“石榴红村的信息服务很受欢迎,使农民从信息中找到了快速推销蔬菜、赢得生态旅游市场的捷径。”

当初的一台电脑已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镇里看到农民对网络和信息服务的需求就给村里增加了4台电脑,但是村民们仍不满足,又自己购买了16台电脑,使原本只有1台电脑的服务站变成拥有20台电脑的信息服务俱乐部。

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环境的形成,使这个不知名的小乡村,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一下成为武汉市的知名旅游景点。村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大了对外通信联系的密度,原本只有13部电话的石榴红村对通信产生了大需求,成了家家有电话,家家上了互联网,家家有名片的信息化村。村民们说,过去蔬菜是当地生产,就地销售,用不着通信,如今蔬菜和旅游走向了外界大市场就离不开通信,每天都要接到许多咨询旅游和订房的客户,网络和电话不仅成为农民新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且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负责该村的武汉电信社区经理介绍道,为了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武汉电信开通了农村服务热线电话,向农民提供各种农村生产经营信息。武汉电信经营服务人员还经常深入到该村进行信息化知识讲座,帮助该村建立网站,现在的石榴红村不仅接进了10M光纤,而且架起了小灵通基站,该村的电话入户率由信息化前的30%增长到100%,农民在信息服务站,家中和地头都能享受到优质的通信服务。

农村信息化大有可为

如今的石榴红村不仅远近闻名,而且引来大批的投资者加入新农村建设,成为周围十里八乡学习的榜样。记者看到,石榴村周围的乡村也在改造农村的居住环境,建立信息化服务站,建起蔬菜大棚。在武汉电信的帮助下,周围的八个农村大队建立了网站,也将蔬菜产品搬到网上。

武汉市科技局杨新年局长在视察了石榴红村信息化建设后,称赞信息化满足了农民生产服务需求,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提升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找到了建设新农村的新途径。

在2007年,武汉电信又提出农村信息化建设新的目标:到2007年底,实现固定电话入户率达60%;80%行政村通宽带,宽带入户率达10%;配合市农业局完成“12316三农服务热线”升级,实现“一镇一网点”;最终实现“电话入户、宽带进村、信息致富”。实施“一村一网”、“一镇(村)一号簿”;整合开发各种涉农信息资源,通过彩铃、短信、信息资讯热线、“3+1”涉农信息网站群建设等多手段实现信息入户,全力提升“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增值信息服务,实施“一村一彩铃”、“一村一网站”工作,并尝试通过IPTV服务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

第7篇:新农村建设典范范文

新田县三井乡谈文溪村是当地新农村示范建设点之一。此前,该村水田旱涝不能保收,人畜饮水不安全,村民居住环境差、生产生活不方便,农业产业化程度非常低。虽历史悠久,人文底蕴厚重,但由于缺乏合理的管理和保护,历史文化被陋习所淹没。

国土资源部通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确立了“组织要求与干部群众意愿相结合,长远规划与当前工作相结合,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土地综合整治与基础涉农资金相结合”的大扶贫开发思路,确定了两年打造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典范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的奋斗目标。

随后,国土资源部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对谈文溪、上凤、塘坪、罗家坪、七贤五村的山,水、田、林、路、村庄进行了综合整治。安排土地整治资金 1443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 300万、其他项目资金 1000万元,实施了以谈文溪为中心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392公顷,新增耕地 14.1公顷;配套修建机耕道 8条,排洪灌溉渠 6.9公里,使该区域基本形成“渠相通,路相连、排灌自如、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新田园格局;实施了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 5000多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整合资金3525万元,实施了以谈文溪村为重点,辐射其余四村的扶贫开发整区推进工作。

在谈文溪村公路沿线的荒山缓坡地段平整出 3万平米新宅基地,由村集体统一管理,根据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及房屋拆迁补偿总额,摊费入地,再向本村村民或邻村村民竞标划拨,所得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拆迁补偿费以及其它公益事业建设。同时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和土地规划的管理,引导村民集中有序建房,杜绝了乱占良田、耕地的现象。

在古村保护和开发中,本着保护和不破坏的原则,突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危旧房,按照整旧如新的原则,使村内房子的外观、高度、色彩、结构等与古村历史风貌更加协调一致。在国土资源部的帮扶下,谈文溪村以崭新的村貌吸纳八方客人前来旅游观光。两年来,村旅游景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2.6万人次,实现餐饮、农家乐、交通等收入 320余万元。

第8篇:新农村建设典范范文

2011年10月,我们绕道金州大道,继而转经金州镇旧的乡村公路,前往今非昔比的关山村。途经岔路口后,我们下车租用两辆载客摩托,穿行于丘陵中延绵的田野,20分钟的颠簸后终于抵达目的地。

据介绍,1997年之前,这座小村庄还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当时,尽管关山村距宁乡县城和望城县城分别只有11公里和17公里,然而它却好似一处被遗忘了的角落,贫瘠宁静,沉寂在贫瘠的荒山中,根本无法与之毗邻的山外乡村相提并论。那时的关山村除了人均一亩左右的山地外,无任何收入来源,人均年收入仅有2000元。

当我们目睹今日关山村的面貌后,根本无法想象关山村的巨变:一排排错落有致的仿明清古建筑,歇山式的古民居群落……

2004年关山村被列为湖南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2007年又被先后确定为长沙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纳入到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规划范围。自此,关山村日新月异,经济快速发展、居住环境改善,先后成为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湖南省生态环保村、湖南省级卫生村、长沙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长沙市新农村文化示范村等称号。

走进关四合院式的关山村委会里,我们采访了关山村原村主任。在谈起今天关山村取得的成绩时,村主任面露悦色地说,2010年,关山村实现社会经济总产值2.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6万元,并且形成了年接待二十万游客的综合规模;同时,伴随着一些大型公司的入驻,前景不可限量。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基础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这是今天大多数人给出的关山村奇迹的答案,也正是这样的答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为什么在之前无数个世代里,这座小小的山村一直在那里,却并没有因为这种优势得到发展,更谈不上富裕呢?

当时两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造福一方!

1996年,长常高速立项并得到国务院审批,进入实体建设过程。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两位在外地做生意的关山村人梵孝文和方忠杰开始了他们在关山村的发展历程。

当年在外经营生猪生意的梵孝文在房地产好友方忠杰的建议下,于2007年放弃了自己的生意,回到村里竞选党支书,成功竞选后,他义无反顾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忆当年,梵孝文告诉我们,当时两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造福一方!当时梵孝文将全部精力放到了做好村民们的思想工作,开展村经济的整合中去,而好友方忠杰在村里则投资数百万元建造了一座“方园山庄”,并无偿投资修筑道路、开挖鱼塘发展养殖……

正是这种大胆的尝试,关山村才有了生机。就在梵孝文、方忠杰回到村里开始创业的同时,国家新农村建设开始进入到一个逐渐提速的发展期。就关山村自身来说,“城乡统筹规划“、“长株潭一体化”以及后来的“大长沙”规划,给这个村庄注入了无限生命力。

2004年前后,国家开始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关山村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开始投入政策和起步资金。两年后,全村2660人共创造农村社会总产值16800万元的价值,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关山村引进了优良葡萄和蔬菜种植、渔业等,改变了过去单一靠种粮为生的产业结构。同时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土地流转的前期工作。

2007年,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三次调研关山村,并指导其新农村建设,并以“装点关山田园风光美景、集合成都五朵金花特色、打造长沙现代农业典范、引领三湘新村建设风流”为规划,最终实现农民增收。

如今,来到关山村的人们不仅能看到典雅式仿古建筑群,看到一横一纵高等级的乡村公路,同时也能看到全国知名企业的身影;北京恒坤集团、碧桂园、九芝堂……无不为关山村的发展增添活力。

关山村模式的未来无可估量

绿水,青山,掩隐在其间灰白相间,古朴厚实的房屋。关山村没有名川、大山,没有任何足以用来昭示给外界的人文历史,这里只是中国无数村落中除了安静祥和,就是贫瘠的山峦、土地了。可当你身居其间,却有种难以名状的亲近、轻松和安详。

地理优势造就了关山村,作为一种模式,它并不具有新颖性。它好比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沿海,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和空间归因于政策的针对性,并快速取得经济成功。

关山村充分利用了自身天然所有的优势,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加上城市化在中国全面展开的大背景,在短短几年内取得飞速发展。

如今的关山村,到处都是仿古建筑,然而村子里大部分都只是改造了外墙。真正属于新建房屋的只有那座人工青年湖的四合院群落,而这些房屋也只有其中一部分分给了关山村村民,另一部租给了海尔斯等企业做休闲度假中心,还有一部分被村民用去进行小产权交易。同时,在关山村的地带,如广东碧桂园、湖南龙腾等大型公司正在修建高档住宅。这些公司给关山村带来了开发项目,不过,关山村自身却也失去了对大量土地和权益的控制。不知道将来关山村与这些公司之间怎样定位?

2008年时,关山村有水田1494亩,旱土620亩,山林1780亩,水面1006亩。不知道关山村能否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下,实现五大基地?目前,关山村的旅游经营,严格说还是一种行政干预行为,主要是以考察模式带动,规模巨大的考察团为关山村带来可观的旅游人数。但是,这样的考察终归是要结束的,关山村是否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同时,在关山模式的带动下,周边地区已经开始或正在开始运作同样模式的经济形式,这些是否会带来新的挑战和竞争?

第9篇:新农村建设典范范文

一、基本情况

__乡位于__县城南10公里处,地处工矿区,207国道贯穿南北。现辖行政村20个,自然村24个,10730口人,国土总面积172.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3141亩,人均耕地1.31亩。

全乡煤炭资源丰富,现有阳煤、潞安、汾西、俊安、冀中能源集团等五大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县重要的煤化工生产基地。以飞宇煤化、获鑫砖厂、昶兴运销等为代表的成长型民营企业和松树坪农家食品有限公司、隆鑫杂粮种植加工合作社为典型的集体经济呈蓬勃发展之势。20__年全乡社会生产总值>!

二、“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动摇,强基础、调结构、重民生、创环境、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努力实现全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体概括为“1234”发展思路:一就是高举和谐发展,率先崛起的旗帜,实现__在全县发展大局的进位领先。二是服务两个主体,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建设服务型政府。三是坚持“工业强乡,生态立乡、创业兴乡”战略。四是在工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基地、生态旅游开发、社会事业发展上有新突破。

三、全年工作安排

围绕“1234”发展战略,今年全乡将项目建设作为攻坚任务,以项目建设为统领,确定了“十大工程、六件实事”。“十大工程”一是高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供水站正在与省发改部门协商解决。二是碾上水源一期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后灌溉面积将达到20__余亩,6月底前完工。三是碾上水源二期工程,就是在寺仙口实施截潜流工程,管道铺设16公里。四是连壁莲鑫源农产品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土地平整等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投资100万元的1200亩杂粮种植基地已建成。五是汾西瑞泰井矿正明煤业2公里运煤专线,于4月23日开工建设,既是运煤专线,又是榆林坪的通道,在雨季前完工。六是太华矿机机械制造项目,现正在协商企业占地问题。七是长和选煤120万吨的配套设施建设。八是建设东村万只蛋鸡养殖场,种鸡已经入栏。九是标准化敬老院建设工程,现在已完成规划设计、选址等工作,20__年5月9日已经破土动工。十是__公园3A级风景区建设工程,土地流转问题已与龙则、西瑶等村协商解决,协议已经签订。“六件实事”一是实施农民千人技能培训和百人就业促进工程,利用扶贫、农业、农机等培训平台组织1千多人接受培训,提高技能,新增就业岗位100人,其中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40人,包括护林防火、环境清洁、道路养护等公益性岗位;二是继续完善大节、西寨人畜饮水工程;三是全乡农村生态节能建设工程,生物质炉40户,吊炕200户,太阳能100户;四是全乡生态绿化植树25000株,绿化20__亩;五是危房改造20户;六是自然村街巷硬化工程,争取完成街道25km、巷道1.7km的道路硬化工程,解决自然村道路损毁问题。

四、新农村建设工作

去年我们投资200万元重点建设了温城、龙则、望阳垴、草亭、连壁、堡则6个新农村。建设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广场、绿化、美化、环境整治、文化卫生社会事业等。同时对高庄村、东寨村、马家拐村等村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完善。全乡20个村特别是公路沿线的17个村,新农村建设硬件基本成型,全乡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县前列。今年把佛口村列为省级推进村,支持养牛基地建设。

五、集镇建设工作

当前集镇建设存在的四个问题:一是全村卫生较差,环境整治落后及交通秩序混乱,加水点无序;二是村内排水设施短缺,生活废水无法处理;三是公路沿线房屋老旧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及旧村改造;四是村庄及周围绿色少、绿地少。

今年,我们将以打造堡则村集镇典范为目标,重点实施八项工程:一是形象宣传工程, 在堡则村进村、出村口投资9万元新修龙门架广告牌4个;二是投资62万元实施绿化工程,栽植苗木4000株;现公路沿线及村口已栽植,村干道路两侧已新栽楸树200株,投资30万元;三是投资30万元实施亮化工程,高标准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四是投资71万元实施美化工程,以规范沿街门店广告牌,人行道地砖铺设,粉刷墙壁等立面工程为重点;五是投资5万元实施净化保洁工程,购买垃圾箱、清运车,增加保洁人员等;六是投资48万元对排水管道进行维修改造;七是在梁峪村南招商引资建一个精品服务区,集餐饮、住宿、洗车、汽车美容、加水、休息为一体的服务区,计划投资200多万元,建成后将彻底解决堡则汽车加水无序问题,疏堵结合,变堵为疏;八是着手对旧村进行规划改造建设。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就是建设资金来源不足。今年堡则村的新农村建设投资达200多万元,除上级支持外,村民自筹难度大,资金来源存在一定的困难。

另外,我们趁此机会把几个“最”想得到县政府刘县长支持的事情简要汇报一下,以期帮助__走出困境。

一是债务最大,最需要尽快化解。全县10个乡镇政府有债务的基本没有,有这么大债务的乡镇仅__一家,而且这些债务都是20__、20__年形成的。这段时间共有5家债权人频繁找乡政府要求予以解决,否则他们要到县里讨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