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阅读文章范文

阅读文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阅读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阅读文章

第1篇:阅读文章范文

一、文章阅读和语文阅读模式分析

(一)文章阅读模式

文章阅读模式大体分为四个流程,即初读课文,提出问题;整理问题,进入重点;自读自研,交流反馈;再读再疑,合作解疑。在文章阅读模式中,虽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一定的体现,但整体上还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而且,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还多在教师限定的一些问题范围内进行,学生的自主生成没有得到最好发挥。

(二)语文阅读模式

语文阅读模式也可分为四个流程,即整体感知课文、理解重点段落、感悟欣赏词句、积累运用词句。从这里就不难看出,语文阅读注重的是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理解,且注重抓住文章的核心字、词、句、段来对文本的内涵进行解读。首先,在整体感知解读,教师让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课文,并根据阅读过程来表达出自己的感想;其次,在理解重点段落阶段,注重让学生从理解和感悟的角度来提出自己所喜欢的段落,并要求说明理由。

不难看出,文章阅读和语文阅读都各自有其优点,我们不能割裂两者在教学中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文章阅读注重的是从基础做起,让学生在对文本字面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去理解内涵,这是必要的;而语文阅读则从人文性角度出发,更多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相对而言,文章阅读模式在小学语文的低年级教学中应用较多,而语文阅读在高年级应用则更广,但两者没有明确的界限。

二、文章阅读和语文阅读的优点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两种阅读方式都以学生的读为主,无论是带着问题读还是学生自读后的感悟,都将学生作为读的主体,这一点难能可贵。当学生以自我的方式而对文本进行解读时,唤醒了他们对文字背后所蕴含意义的理解,是和作者交流的过程。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当课堂下放给学生时,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有了更加自由的空间。此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自由,能较好地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激情。特别是在小组学习中,受好胜心、好奇心的驱使,当一个学生提出不同理解时,其他学生也希望自己能在小组中得到表现,这就促使他们自主地去阅读文本,参与课堂教学。

二、文章阅读和语文阅读的不足

(一)目标泛化,落实困难

文章阅读模式重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就让语文的人文性无法得到较好落实;同时,问题的提出较少,教学目标没有得到较好体现。相对而言,语文阅读虽然能注重对人文性的培养,但限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文课又容易走入朗读技巧课的窠臼。在两种模式中,问题的提出多以学生为主,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当给学生的选择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学生的选择就会变成一种无选择,即学生因知识基础的限制而不知道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对文本阅读后想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二)组织散乱,讲听难辨

课堂的主体和主导是在有意和无意中进行的,换而言之,有意是教师教学中的预设,而无意是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教学是生动的,是在预设和突发中进行的。在两种模式中,给学生的自由如果超过教师主导的限度,教师的组织作用就会被架空,课堂教学会显得较为散乱。同时,学生在阅读后不知道什么该问、该什么时候问,教师则对讲什么、什么时候讲较为模糊。

三、实施文章阅读和语文阅读的建议

因文章阅读和语文阅读都存在目标不明、落实不到位和组织散乱、讲听难辨等问题,故在实施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注重以问题来明确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要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以精讲来作为辅助,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问题来明确目标

阅读中的问题要做到贯穿全篇,紧扣教学目标进行。如在《理想的风筝》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初读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生字词,然后以下面问题来作为阅读探究的主线引导学生深入学习。(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2)课文中的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3)课文题目与课文内容有什么联系?(4)课文是怎样表现刘老师这些特点?这样,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学生在带着问题去阅读,目的性加强,发问也有了可参考的依据,能更深入到文章中去。

(二)以精讲来指导阅读

在新课改中,很多教师都不再讲了,认为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去探究。其实不然,学生的探究固然能对文章有所理解,但教师的讲不仅能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也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以《第一朵杏花》的教学为例,学生在对第三段阅读后,教师要明确:“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精讲更多的是点拨,要坚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让学生在阅读后有可参考的对象。

第2篇:阅读文章范文

阅读思考

从近几年的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命题情况来看,人物传记仍是考查的主要内容,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重视人物传记的阅读。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部分内容:

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

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姓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学识,性情,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大多出现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

这部分内容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内容:

1.时间。学生要注意人物所处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2.地点。除一些明确介绍出来的地点外,学生还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跟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官职。学生要注意所写人物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要注意他向皇帝进谏哪方面的事。“时间、地点、官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间、地点、官职”有一方面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时间、地点、官职”不同,人物所做的事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文章分出明显的层次来。

4.人物。学生要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所记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1)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2)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3)与下属之间的关系。(4)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所写人物是一般人物,还会涉及到与他相处的人等。

5.事件。学生要特别注意是什么事情,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应,得到的评价等。

三、对人物的评价

这部分内容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1.作者对人物的直接评价。

2.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

3.从言辞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有时候,作者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事情,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学生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情联系起来,分清楚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

学生一旦掌握了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就能够做好信息筛选题和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再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断,也就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而去理解句意,翻译文句了。

做阅读题的关键是阅读,光在做题技巧上打圈圈是不行的。学生一定要在阅读方法上下工夫,读懂了文章,技巧才有作用。做人物传记阅读题有一个原则,四种方法。

一个原则:自下而上的原则

首先,应精读一遍文章,注意文章后的注释,因为其往往有提示作用。文章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觉得生疏时,学生可以暂且不管它。学生在阅读时应快速存贮以下信息:文章中人物的生活经历、仕途、从政业绩、性格以及其他相关的人和事(可以用铅笔圈点勾画)。一般来说,“分析概括题”不管是“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错误的只有一小点,即选择项中绝大部分分析概括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这就大大有助于学生理解阅读文段,有助于学生解答文言实词、虚词题以及信息筛选题。因此,精读原文之后,学生就应该趁热打铁,从后往前做题,这就是所谓的“自下而上”原则。

四种方法:

1.文言实词题――词性法。解答这类题,学生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放入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词的词性不一样,词义也就不相同,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这一特点来解题。

2.文言虚词题――代入法。掌握了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学生就可以在解答文言虚词这一类题时运用代入法。文言虚词题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来自课本。学生答题时,可以从课本中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去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顺用法就相同,不通用法则不相同。

第3篇:阅读文章范文

从我牙牙学语以后,妈妈就给我买各种图画书。每天晚上我都缠着妈妈讲故事,不讲故事就睡不着觉。从《婴儿画报》到《幼儿画报》,妈妈耐心地给我讲一遍又一遍。直到我进入梦乡。从这些美丽的书中,我学到了好多知识,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进入小学,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自己能够独立读书了!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读物,总觉的家里的书太少,见我这么钟爱阅读,妈妈就给我办了一张图书馆的借书证。以后,我便成了图书馆的常客,几乎一有空闲,就泡在书里享受读书的乐趣。我常常在书中和主人公一起在书中遨游:在《西游记》中,我和师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经,历经风霜雪雨,终于取得真经;在《水浒传》里,我体会到了梁山好汉的英勇和智慧;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我被海伦的坚强勇敢所感动;读了《小鹿斑比》,我体会到了学习技能有多么重要;读了《百科全书》后,我认识了许多大自然的奥秘,知道了什么是宇宙,什么是太阳系……

手不释卷用在我身上那是恰当不过了。我总觉的读书的时间不够,每当图书馆关门时,才从书堆中爬出来,挑选几本好书带回家细细品味。我睡前要看书,饭后要看书,就连午睡也要“与书为伴”,经常趴着看书入了迷,很长时间也不愿意爬起来。妈妈经常为此生气。有一次,妈妈给我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叫我吃饭却不在客厅,妈妈又大声叫了三四声,还是无人应答,妈妈急了,只好冲进我的书房,看见我正在如痴如醉地向《中国名人名言》“进攻”,这才舒了口气,悄悄地走到正在享受文学盛宴的我跟前说:“饭好了。”我猛地惊醒过来说:“什么?该睡觉了吗?”弄的妈妈哭笑不得。事后我再想起来,肚子还笑得痛呢!

第4篇:阅读文章范文

对于一个人来说,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可以说是活在书的海洋里,是书伴随着我们成长。

当然读一本书就要选择一本好书。

《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主要讲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他不怕艰难困苦,积极求生,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最后获救了。从这部书中,我们可以明白:人生就是一艘荡漾在生命长河中的一只小船,会经受数不尽的风风雨雨,也会享受数不尽的万里晴天。一个人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浪头,浪头总是汹涌无比,让你胆战心惊,充满得失之患。但是,小船是被浪头击倒还是平稳地渡过,真正掌握命运的是我们自己!你既可以让它从风浪中走出,有可任它被浪头击倒,掉在长河的漩涡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我们自己!一些人可能遇到一点小小的浪头就会倒下,而一些人择会坚强的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重新开始,这关键要看你是不是一个有毅力的人。而鲁滨逊却是一个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一个能够放弃舒适生活的人;他是一个为梦想而拼搏的人;是一个真正的勇者!而我们不正应该学习他那种顽强的精神,和坚强不息的毅力吗,我们没有什么做不到,这关键在于我们敢不敢从跌倒的地方又重新站起来,接受更深层的磨练!我们要做一个勇者,要像鲁滨逊一样坚持到底,这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相信自己,要给自己百分之百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强者!

《名人传》是法国着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罗曼罗兰所着,这部小说主要讲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天才,但他的童年生活却是悲惨的,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但由于贝多芬的音乐天赋和他的勤奋,他很快便成为了轰动世界的音乐家。当贝多芬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时,他的耳朵却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这个打击对他来说无疑是最可怕的。在我看来,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他有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的的精神,在重重困难的面前,他毫不畏惧,这便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门一遇到困难,想到的便是去请求别人的帮助,而不是想着自己能够把困难解决,不敢直面困难,由于贝多芬的脾气古怪,很少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面对困难时,他只能一个人解决,他生活在孤独的世界里,却学会了别人所学不到的一些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和信心,哪怕在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我们也要像贝多芬一样,遇到困难,要自己去解决,不要只依赖于别人,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这样对我们是没有任何好处的。现在的一些同学往往一些作业上会有不会做的题,而一些同学却不敢问老师,而是去抄其他同学的,这样只会害了我们自己。我们做人就一定要踏踏实实,不能弄虚作假!

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学会自立自强,不要在溺爱之下成长。就让我们迎接着烈日的考验,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第5篇:阅读文章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技巧

引言

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种常规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优化,通过掌握阅读的创新方式和技巧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语文知识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学习和理解其它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通过掌握语文阅读的技巧,可以更加清晰的理解相关问题以及古诗文涵义。从而不断的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小学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

1.1重答案、轻技巧

对于现在很多学校在教授小学生的过程中总是过于注重问题的答案,却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学和读的过程的培养。诚然对于小学生而言,正处于极度缺需知识的时刻,并且需要逐步的培养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而现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上虽然有阅读这个环节,但是很多都是形式大于内容,学生已经养成了一种既定的模式,注意力根本不在自己阅读的内容上也就不会进行独立的思考,然而都是期待着老师给的答案。而老师所注重的也只是学生能否掌握这些答案,能否做出满意的答卷。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对于学生最基本的阅读的培养,从而不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积极能动的收集相关的资料的过程。

1.2重标准、轻个性

阅读教学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这样才能不断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但是在目前很多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单一的依靠参考资料来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在考试的时候能够答出相对准确的答案,老师们都力求一致,所以重点都是按照标准答案的形式和过程进行分析和讲解,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引导去独立的阅读和进行思考。语文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有独特的见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不同的含义和感受,这种教学的标准性忽视了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化的发展。

1,3重结果、轻过程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极为丰富的学习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否坚持到最后,甚至是领悟到阅读的真谛都和过程有关。但是在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会对学生做出的最终答案进行点评和重视,却忽视了在阅读课程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引导。一些好的评价能够完全的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一些老师仅仅使用一些单一的词汇,例如“不错啊”,“可以”等等来评价学生的阅读和理解,从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2.1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让书本中死的知识点呈现出鲜活的状态。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体验,让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深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书本中的知识更加鲜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可以极大地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画面,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理解文章,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活化文本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更深层次上体验课文,让语文阅读教学在语言和精神中展现出恬美的情趣,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课本中的情境。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联系文章的情境来回答,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情感。通过一系列的联想,学生能够更快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阅读教学的效率自然而然会得到提升。

2.2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属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同时也是我国的母语教育课。语文教学资源与实践机会无时不有,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语文教学资源,通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来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积累更多的语文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出这些理念,新《课标》提出了关于扩大学生阅读面的具体要求,因此在进行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拓展性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范围得到拓展。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手段,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以问题的方式提出来,让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探索者,学生在仔细阅读之后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就打破了过去阅读教学的束缚,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巧妙地实现了学习能力的迁移。

2.3阅读教学要抓住重点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找出关键的阅读内容,再结合阅读的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方式,对于重点阅读内容要和一般内容区别对待。如果我们不能事先对阅读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区分,那么学生自己不能判断哪些内容属于学习中的难点和必须掌握的知识,这样一来不仅浪费了学习时间,同时学生也不能掌握有用的知识点,阅读教学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必须对语文阅读教材进行反复分析,要分清哪些属于重点内容,哪些属于普通知识点,对知识内容进行划分后再确定精读或者泛读的范围,如此才能够突出阅读教学的重点。对阅读重点的确定必须结合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师要将这些重点内容的学习价值作充分讲解,只有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这些重点内容,学生才能更容易地掌握其他内容。如有时候重点知识为掌握课文的篇章结构以及文章的表现手法,有时候重点要放在说、读训练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

3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课文的整体性出发,抓住关键词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感悟,通过互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现出自主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阅读文章范文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着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用一句名言回答)

【参考译文和答案】

134、七录

【译文】

第7篇:阅读文章范文

所谓文章主旨,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某种情感以及表达的某种思想、观点与态度,将主旨传达给读者是作者写文章的用意之一。学会归纳记叙文的文章主旨,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关键句子的内涵。

通常情况下,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对全文有整体的把握,我们要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这里会长出一朵花

韩寒

小野很小的时候,从她奶奶那里学会了一套评判标准,那就是,害虫和益虫。有天我正吃饭,她突然从旁边飞身而出,口中大喊一句“害虫,打死”,然后一只飞蛾就被她拍死了。我大吃一惊,说:“我去,小野,这是不对的。”

这句话的结果就是,小野又学会了一句“我去”。她说:“我去,是奶奶说的。”

这是我一直想和她探讨的一个问题,但我想了很久也没找到合适的措辞。为此我和我的母亲还争辩过:“对于那些虫族,所谓的有害与有益都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但你让小孩子有了这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和贴上标签即可捕杀的想法,并不利于她的身心发展。”我母亲反驳道:“那蚊子咬她怎么办?难道还要养起来?害虫就是害虫,小孩子不能好坏不分,《农夫与蛇》的故事你听过没有?”

毫无疑问,这事一时争不出个结果,但小野飞身杀虫的行为让我很生气。我站了起来,以前所未有的严厉语言再次责问她。她从未见我如此,退了一步,有点畏怯地说道:“它是坏的小动物,它是苍蝇(那时候她把一切在空中飞的昆虫都叫苍蝇)。”

我突然思路开朗,构建出关于此事完整的哲学体系:“什么叫坏的,什么叫好的?伤害你的小动物就是坏的,不伤害你的小动物就是好的?这个飞舞的小动物伤害你了吗?”

也许是我语气太严厉,小野突然一句话不说,两眼通红,凝滞几秒,瞬间大哭了出来。

我没有立刻安慰她,继续追问:“你说,你做错了吗?”

小野已经哭得没法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但抽泣之中,她还是断断续续地说:“我错了。”

我上前抚了抚她的脑袋,语气缓和道:“那你现在要做什么呢?”

小野哭着走到那只飞蛾那里,蹲下身子说:“对不起。”

看着她好几滴泪都落到地板上,我心疼不已,便心生一计,说:“别哭了,我们一起帮助它好吗?”小野噙着泪水,道:“好。”

我把飞蛾捡起,带上小铲子,牵着小野到了一片土地。我挖了一个小坑,让小野把飞蛾扔了进去,顺便告诉她,这是飞蛾,不是苍蝇。我教小野把土盖上后说:“这只飞蛾以前是个动物,现在它死了,我们把它埋了起来,它就会变成一朵花了。小野你快去拿你的水壶来,我们要浇水了。”小野回身飞奔入屋。

我立刻起身,跑到十几米外摘了一朵花,返回去,把花插在刚才埋飞蛾的地方。刚完成这个动作,小野正好提着水壶从屋里出来。她走到那朵花前,惊诧得说不出话来。我说:“你看,就在刚才,它变成一朵花长了出来,这说明它已经原谅你了。”

夕阳西下,我抱起她,走向远方。我想所谓的教育也许就是这样,爱与耐心,加上用孩子能明白的方式。这世界上的很多东西不能只用好或者坏来形容。初秋,已经开始吹起凉风,但此情此景能温暖一切。

她轻轻贴到我的耳边,说:“嗯,爸爸,那我们再去打一个飞蛾吧。”

(选自《读者》2014年第10期,有删改)

【专项训练】

1.请简要归纳本文的主旨。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同学们不但要整体感知全文,而且要学会进行局部剖析。只有理解了这些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拓展练习】

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我”所说的“谎言”的?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我”的话表面上看是“谎言”,实则有深层含义。所以在答题的时候,同学们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第8篇:阅读文章范文

关键词:品读;情感;语文课堂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新鲜事物不断涌现,不断充斥着当今社会,中、小学生在动画片、游戏机的吸引下,对阅读越来越不感兴趣,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锻造良好的文字基础以及出色的语感。《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让学生读什么?如何充分地读,才能使其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呢?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读来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和学生一起共同营造“柳浪闻莺”般的“和谐情韵”。

一、用“品读”掀起语文课堂情感的涟漪

“品读”之“品”是三口,也就意味着必须多层次地、有梯度地、反复地读,读出情境,品出情味,让课堂的情感在大门扣开后,随着读,漾起涟漪,泛起微波。

如《林海》选自老舍的《内蒙风光》,他是这样描述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的:“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弛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上至岭顶下至山脚,都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换词品味、省词品味、换位品味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中,进入到大兴安岭的“岭”中去。在朗读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热爱大兴安岭的浓浓之情。我首先运用换词比较读下面两句话:大兴安岭这个“岭” 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大兴安岭这个“岭” 字,可跟秦岭的“岭”字不大一样。初看起来,“大不一样”可换成“不大一样”,两句话意思没多大差别。但是读着读着,学生发现了这两句话蕴含的情感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样,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老舍在用词上的独到之处。“大不一样在哪里?”我话锋一转,引出下文,接着进行了省词比较读: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的,矮的,长的,短的,横的,顺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出示的句子与原句不同,学生在比较读中品味到两个句子都是在描摹大兴安岭的形态多,作者在“高的,矮的,长的,短的”中间加了一个“点”字,说明大兴安岭的岭虽高也有限,虽低也有度,尽管姿态各异,但都悬殊不大,因此给人“温柔”的感觉,而在“横的,顺的”中间加个“着”字,形成了动态感。接着用“可是”,话锋一转,从所见过渡到所感:一是与秦岭对比,进一步感到其温柔;二是通过对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的感叹,流露出对新社会大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最后进行词序换位比较读:多少条岭啊,在疾弛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在疾弛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那么多条岭。换位读中体会到句子也是在写岭的特点,但是写得比较含蓄。火车“疾弛”“几个钟头”,沿途擦过车窗的岭多得看不过来,何况山势仍在蔓延,“看不完”可见其多,“看不厌”不仅因为岭千姿百态,更与岭的线条柔美,令人赏心悦目有关,后句的表达虽然意思没有改变,但语意不如原句显豁,情味也淡了许多。前句将“多少条岭啊”提到句首,突出了岭的多和作者对此的感叹。

课堂的情感就像小河水,让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教师外力的推动,有时是美读体察,有时是思辩比较,有时是投石激浪,从而引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涟漪,一旦荡漾,就再也平静不下来。

二、“情深深、意切切”奏响主旋律

“听他的课是不需要记录的,因为当你置身于一个满目繁花的境界了,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迷醉,你的目光里充满了惊奇与渴望,你不愿错过玫瑰,你不愿错过牡丹!一处一景,一步一叹。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精彩。沉醉在这样的境界里,你惊喜不已,扼腕叹息。你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跟着他游走,你和学生一起,心甘情愿地哭了,笑了,愤怒了,又欣慰了。制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王菘舟。”这是山东济南的特级教师闫学来对王菘舟老师课堂教学的一段评价。确实如此。下面我们不妨体验一下王老师的一堂课《万里长城》中的一个片段:

……

生:(读)“他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略)全长6500多公里。” (学生体会略)

师:体会得真好,请坐!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蜿蜒曲折的长城图像)(读)“他像一条巨龙……(略)全长6500多公里。”书上说长城像巨龙一样,咱们找一找,长城跟巨龙之间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生(略)

师:是啊!你从人们看到龙和长城的心情角度找到一样的地方。真好,同学们真会读书!但是,同学们请注意,在现实中真有巨龙吗?(生:没有)巨龙是人们想象的产物,在这个世界上它根本就不存在,而我们的长城呢?他却是实实在在地巍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他是那样的雄伟,那样的坚强,那样的刚毅,那样的庄重。当你想到这个的时候,你再读这个句子,把自个儿的感受读出来!(生自由读:“他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略)全长6500多公里。”)

王老师的教学没有过多的语言,语言精练而又显得“情真意切”,在学生自由的读悟中,得出长城确实像巨龙,但王老师没有到此戛然而止,而是话锋一转:“真好,同学们真会读书!但是,同学们请你注意,在现实中真有巨龙吗?(生:没有)巨龙是人们想象的产物。在这个世界上它根本就不存在,而我们的长城呢?……”是啊,巨龙是人们想象的产物,而长城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他是那样的雄伟,那样的坚强,那样的刚毅,那样的庄重。这样一比较,学生的潜在情感便奔涌而出:我们的长城真是一个奇迹,能把想象变成现实,长城是多么的伟大,我们的人民是多么的伟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是多么的自豪!有了此番感悟之后,再让学生去朗读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的不再是一座冰冷的建筑物,而是充满奇迹、充满智慧、充满血汗、充满民族自豪感的生命体!

三、用生命之音,奏出文本的生命内涵

第9篇:阅读文章范文

今天,黄老师在班级开展了“雏鹰争章”的活动。我认为自己可以拿“阅读章”,我很爱看书,作文也写的好。

有一次,我在家看书,这时我急着要小便。我偷偷的夹起一本书,快速躲进厕所间,一边看书一边小便。过了许久,爸爸气愤地说:“你是不是又躲在厕所里看书?跟你说过,在厕所看书是不好的。”我回答道:“快了,快了。”但我还是没出来,爸爸终于发怒了,他像一只凶猛的狮子快步冲进厕所间,看见我手里拿着一本书,想没收。我使出独门诀窍“哭”来让爸爸心软,我泪汪汪的望着爸爸,爸爸终于被我降伏了。

我这个小女孩不仅爱看书,而且作文水平也不赖哦!我已有三篇作文发表了。我们家的书都要被我读烂了,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书中,我明白了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