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高中学科核心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学科核心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学科核心素养

第1篇: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摘 要:政治学科是实施德育的主要学科,也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培养高中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可以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再加上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能力与品质成为社会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标准。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并提高高中生的政治学科素养,使其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结合相关经验,讨论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政治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科素养;转变学习方式

核心素养的概念是,个体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某学科知识,以及在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及情感品质等,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所反映出来的综合品质。反映在政治学科中,便是指高中生在政治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能力。不管如何,要想培养高中生的政治学科素养,我们就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想方设法促进高中生主动探究政治知识,并对政治学科产生学习兴趣。下面,文章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利用问题引领教学活动、政治作业生活化三个方面,讨论培养高中生政治学科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高中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主要是采用“灌输―接受”式来传授政治知识的,然而政治知识十分枯燥、乏味,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很多高中生不喜欢学政治,却由于政治是高考的重点考查科目,所以又不得不学政治,导致大多数高中生都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可想而知,这种被动消极的政治课堂是十分低效甚至没有效果的。这不仅不能得到优质的教学效果,还会加重高中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让高中生主动获取政治知识,使他们能够在政治课堂上保持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中,我在课堂开始的时候,问学生:“你们的家长是不是每个月都会给你们生活费啊?”学生回答:“是。”我再接着问:“那你们都是怎么花这些生活费的呢?”有的学生说:“刚刚拿到生活费的时候,总是一股脑地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买了,结果后面就要节衣缩食。”有的学生说:“我喜欢省着花,这可以避免急需用钱的时候没钱花。”在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我及时打断他们的自由讨论,然后对他们说:“根据你们的消费习惯,你们可以分为三种人:冲动消费型、理智消费型、吝啬型。那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正确的消费观是什么样的呢?”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三种消费观的特点,并且说出他们认为哪种消费观是正确的。

二、利用问题引领教学活动

现在很多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目标,总是喜欢将所有的知识点直接灌输给高中生,学生只需被动记忆,这种教学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任何知识与结论最初都是由人们的疑问产生的,因此,在政治课堂上利用问题引领教学活动,是激发高中生的探究兴趣,加深他们情感认知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放手让高中生自主探索,让他们能有充足的时间作出思考,从而使其在学习政治知识的时候,升华自身的品质。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中,在学生充分表达出他们的观点之后,我利用多媒体投影仪,为学生出示了一个例子:现在我国有很多房奴,他们每个月会将自己收入的一多半都用在还贷上,那么,你们是如何理解“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种做法的?学生要结合贷款消费展开小组讨论。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以及家庭的影响下,对于贷款买房一事有着自己的看法。因此,这个问题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使其积极参与教学。

三、布置生活化的政治作业

作业是政治知识的巩固与延伸,然而很多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总是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使得他们苦不堪言。要想布置能提高高中生政治学科素养的课后作业,教师就必须设计一些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促进高中生在生活中应用政治知识的作业,真正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政治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这是使高中生形成高尚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在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布置课后作业时,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记账本,他们需要记录一个月内自身的消费情况,并且在每项支出后面附上消费原因,从而使其树立适度消费与理性消费的意识。

总之,新课改的不嗌钊敕⒄梗使得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道德水平,尤其是政治教师,要开展能够培养高中生政治学科素养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使高中生主动学习政治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利用问题激起高中生的探究思维,强化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感受;教师要布置生活化的政治作业,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第2篇: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 高中教学 英Z教学 核心素养

引言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兴邦之根。加强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毕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教学工作不仅应该让学生学到具体知识,更需要让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具体要求。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倡导下,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如何将口号落实于行动,需要我们进一步从实际出发,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出发,找到具体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一、核心素养内涵概述

素养,顾名思义,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的基本知识、社会技能,同时包含了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只有具备良好的素养,才能够成为一个利国利民并且能够为国家建设及自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优秀人才。对于学生而言,核心素养应该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基本素养。之所以被称为核心,就在于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学生最基本的道德水平与技能水平,同时能够由此发展更多优秀品质。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是要重视能力与品德两方面的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与根本任务。如何将这些抽象化的概念渗透于日常教学工作,就是我们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与研究力度。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几个关键

“核心素养”这四个字,可以分为智商、情商、品德三个部分。具体来说,首先,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如何实现对各种信息的及时筛选、加工、利用,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素养”,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有用信息,实现积极利用,是提升学生智商水平的一大关键。其次,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仅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其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加强这两方面的思维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创新,实现主动学习、有方法的学习,从而成为具有突破性思维、严密性思维的高智商人才。在情商培养方面,应试教育体制下,这一直都是一个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的多为具体知识,很少能够实现感性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得到更多人文素养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从而让课堂失去了感性及人文的色彩,大大抑制了学生的情商发展。再次,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里的人,不仅是具有高超技术及生产能力的人才,更是具有大爱精神与高尚品德的贤才。品德培养正是核心素养的最核心部分。但从目前的教学环境来看,除了思想品德课程以外,学生很难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有效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与素养境界。所以,这也是我们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与研究力度的重要方面,让各学科的教学能够为促进学生道德水平提升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三、高中英语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

英语是一门重要学科,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学好英语、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习、工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高层次人才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英语学习都备受重视。然而,英语的工具化趋势加强,也在某种程度上将英语学习演变为一种功利化的行为。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内容只集中于具体知识的传授、具体技能的掌握,而极少涉及与考试无关的其他内容,老师们也几乎全凭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这虽然能够集中力量强化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但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此阶段正是学生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期,如此功利化的学习模式,不仅不利于正确三观的培养,还容易让学生形成唯能力与竞争至上的偏激思想。所以,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教育模式,让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走进高中英语课堂。

四、加强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思考

前文我们就核心素养的含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以及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其中的问题是突出的,问题的解决是迫切的。笔者认为,要实现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1.树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其自身就必须树立起核心素养培养的积极教学理念。理念的树立,不仅要体现在具体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上,更需要从自己的教学情况出发,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入手,制订更为科学合理且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计划。学校方面也应该加大教师队伍的培训与考核,确保每一位教师教学意识的正确与先进。

2.加强跨学科联合。

高中英语虽然教学任务繁重,内容复杂,但如果一味专注于技能培养,其结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甚至会造成前文所说的一些不良后果。跨学科联合是当前教学活动中的热议话题,跨学科不仅能够丰富本学科的授课内容,拓展授课形式,同时能够让学生学到更为丰富的知识,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跨学科联合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与研究。针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及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跨学科联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在学习具体英语知识的同时,通过拓展内容的补充,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历史背景,让学生不仅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语说法是“The Second World War”,同时引入历史学科的内容,通过补充二战时期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在知识补充的过程中也可以相应补充一些英语名词及俗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其次,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下,我们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国家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鉴赏内容,除了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之外,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打破沉闷的教学气氛,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性了解与思考能力。

3.改革教学形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树立,长期以来都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学生主体地位树立是比较困难的。其中包括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即便老师给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由讨论,他们也往往无法打开思路张开嘴。其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往往占据着支配者的地位,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等,都是老师说了算,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仅有老师缺乏学生主体意识的因素,同时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让许多老师无暇顾及学生的具体问题。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要求我们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民主意识、是非意识,不唯老师的意见至上。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老师必须养成“管住自己的嘴”的好习惯,不要看学生稍微有点疑惑就立刻帮忙答疑解惑,稍微有点困难就马上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就得不到自己锻炼的机会,也无法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钻研获得成果的喜悦心情,久而久之,就会习惯于向老师求教,到最后,就算老师给机会让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树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能弱化老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形象,这里的弱化不是贬义,而是让学生能够更加重视其他同学的意见与看法,不唯老师的意见至上,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知识查阅和学习,树立网络时代的正确意识,正确对待各种信息资源,有效分拣有用信息。如此一来,课堂学习不仅学生会更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会增强,课堂的民主氛围会更加浓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同时获得到教和学两方面的体会,真正实现民主教学、积极学习。

4.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

高中课堂一般学生人数众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尖子生和差等生被老师重视,普通学生泯然众人矣的问题。普通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将给课堂教学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作为老师,其不仅应该关注尖子生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还应该重视比例较大的普通学生的学习持续提升。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大纲的指引下,进一步实现教学计划制订的针对性与目的性。针对性与目的性不仅体现在分数等级的划分上,更应该体现在考试内容的确定上。为了实现每个学生的均衡发展,可以在考试内容上区分出优等、中等、待加强等几个层次的内容,同时可以从语法、阅读、听力、作文等多方面进行不同侧重的编写,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查漏补缺,将整个班级的学习保持在一个较为平均的水平。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老师花费更多精力去研究学生和与学生积极沟通,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结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研究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热议话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点加强的地方,要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技能、知识、品德等多方面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需要我们大力落实在具体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与实践中,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立足教育,立足学生主体地位的树立,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必然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取得经验和成绩,不断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燕.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之我见[J].都市家教,2016.1.

第3篇: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地理素养是学习者在学习地理知识后所形成的以地理观念看待、解决问题的心理意识,而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部分,其也是高中学生必须具体的、推动学生终身发展与社会适应力进步的重要能力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复合性理论,其与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相结合,生成了三大核心素养。即地理核心观念,地理核心能力与地理核心知识。换言之学习地理学科,就是获取地理知识,建立地理观念与培养地理能力,进而构成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二、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分析

1.构建地理课程知识体系,启发学生能力成长

地理学科的课程教育要为学生提供适合其能力成长,与终身进步的地理知识技能,让学生由对知识概念的学习,转化为对能力运用的学习,做到学以致用,令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求知意识与能力上的成长。高中地理学科教育不仅应教授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概念,还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意识,学会运用地理观念看待、分析与解决事物问题,由地理知识的学习构建学生的地理观念与地理能力,并进一步建立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构建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在看待雾霾问题时,就不会仅从雾霾的危害方面做分析,还会从雾霾的产生区域与空间分布、雾霾的地理特性、雾霾的成因与具体整治应对措施等角度予以研究,以整体性的地理思维意识对待、解决实际问题。

对此,教师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就应构建地理课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概括性的地理概念,扩展到学习具体的学科思想与运用方法,以地理学科的本质特性出发,在为学生构建地理学科知识联系与内在结构进程中,指引学生运用自身思维探究、解决知识问题,进而为其培养地理学科独有的空间观念、人地联系意识等,进而从地理知识学习角度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可从教材目录中提炼出主体学识,再将各章节单元知识与主题学识相衔接,同时绘制知识联系图或思维导图,将地理原理、概念与具体事实性知识技能向结合,在知识体系构建中促进学生地理思维与能力的成长,以有效建立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与教材知识内容相结合,树立学生正确地理核心观念

教师在课堂教育进程中,应注意引领学生运用地理核心观念认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相关问题,通过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实践运用与自主探索求知,由此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地理价值与思维观念,带动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

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从课本教材中挖掘地理核心观念,以课本知识为载体,在对学生的讲解传授中带出地理核心观念,令?W生不断吸收理解地理核心知识,同时也建立起正确的地理核心观念。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使用对不同地理思考观念的比对与评判、自我反思认识等方式,推动学生建立起对人地关系、资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认识提升,由此培养出学生科学合理的人口、资源与人地关系等观念,进而形成地理核心观念,为学生掌握地理核心能力打下思维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口的变化”一节时,为有效培养学生人口观的地理核心观念,教师在课堂可首先阐述当前我国已步入人口发展日趋复杂的局面,其明显特征有:人口总体素质水平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较大,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出生人口中性别比较高并难以降低,国内流动迁移人口数量持续提升,贫困人口逐步下降但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等。之后由学生将自己在课前准备的,有关我国人口的资料数据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由学生对我国人口所存在的问题做探讨发言,形成初步的人口观意识与结论。之后由教师对学生总结出的人口观念做点拨与修正,为学生指引出正确、科学的人口观,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观念,促进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4篇: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现代教育理念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重视,以便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科学精神与态度,有着较强的实践探究能力等等。下文就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简要的探究。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在高中物理学科中,其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物理观念、第二,实验探究、第三,科学态度与责任、第四,科学思维。

1.物理观念

在物理学视角上,逐渐形成关于以下几方面物理知识的认识[1],(1)物质、(2)运动、(3)能量等等,是物理概念在学生脑海中的提炼。物理观念包括以下几种要素,(1)物质观念、(2)运动观念、(3)相互作用观念、(4)能量观念等等。

2.实验探究

这种核心素养主要是让学生提出物理问题,然后形成猜想,进而获取信息以及处理信息。再根据相应的证据,来最终得出结论,并针对这一所得出的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此外,还需要对实验探究过程进行交流与反思。实验探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要素,(1)问题、(2)解释、(3)交流。

3.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认识科学本质的基础上,逐渐让学生形成对科学以及技术所应有的态度以及责任。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或者是科学研究中,能够端正自己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或者研究之中。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 包括以下几种要素,(1)科学本质、(2)科学态度、(3)科学伦理等等。

4.科学思维

站在物理学的角度上,对客观事物的相互关系、内在规律形成一种科学的认识。是基于经验事实所建构的理想模型的一种过程,是基于事实证据以及科学推理,进而对不同的观点提出质疑,并提出更有创造性见解的一种能力或者一种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要素,(1)模型建构、(2)科学论证、(3)质疑创新等。

二、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方法

1.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学生零号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当学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那么就会逐渐变为一种信念。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记录数据的习惯,养成整理实验器材的习惯, 这种事情看似是小事 ,实则体现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责任[2]。这对于学生今后走上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都知道,物理实验对学生的心态非常考验,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一个非常浮躁的心态,不是漏了这个步骤,就是漏了那个实验器材,就会导致实验最终失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验之前,要对实验器材进行检查,在实验之后也同样要将实验器材进行收集整理。这种行为习惯对他们今后对待科学的态度与责任有着重要的影响。

2.利用物理习题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习题的讲解是物理教师的一个主要教学手段,通过读物理习题的讲解,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例如,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进而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一般来说,一个物理题目通常以后许多种解题方法,那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探究,进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就能够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以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子的AB边重合,如下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在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并且是垂直于AB边上的。如果圆盘最后没有从桌面上掉下来,那么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来表示重力加速度)这道题有许多种解法,所涉及的知识面交广,而且所运用的知识灵活性很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类型的题目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观察与联系的能力,以启发学生找出更多的解题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高中物理教学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去应付高考,而是希望通过物理教学,让学生获得一些必备的物理知识,并且通过物理教学来让学生领悟到物理的思维与方法,更是希望借此来让学生形成终身发展的能力[3]。而要做到这些,首先就是需要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学习兴趣,那么他们才会产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才会投入精力去学习物理知识。

然而由于物理?@门学科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性思维能力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就需要教师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模式、实验探究教学方式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由于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神奇的现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物理中一些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来让学生在实验研究中去进行探究,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了解。

第5篇: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一、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中包含了宏观辨识与微观研究、变化理念与平衡思维、证据推断与模型理解、科学研究与优化观念、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大维度,具体分析如下所示:第一,宏观辨识与微观研究。其可以从多个层次了解物质的多变性,且对物质进行划分,可以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了解物质的构成、特点以及变化,以此构建“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可以在宏观和微观彼此结合的观点下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第二,变化理念与平衡思维。可以了解物质在实际发展中是变化和运动的,了解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遵守一定的规则,了解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新物质的构成,且存在能量的转变。了解化学变化存在约束,在实际发展中是可以调节的,可以在多方面、动态化的去研究化学反应,且可以引用化学反应去解决现实问题。第三,证据推断与模型理解。存在论证观念,可以结合证据对物质的构成、结果和变化提出更多的假设,结合研究判断来证明真伪性。构建观念、结果以及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结合研究、判断等形式了解目标的本质特点,构成要素和彼此推论关系,构建模型,可以引用模型解释化学现状,突显实验现象的特点和规律。第四,科学研究和优化观念。了解科学研究是实施验证和发掘科学现象,优化和引用科学现实活动,以此了解和提出更多具备研究意义的问题,并且以问题和假设为基础,明确研究的目标,设计研究的形式,以此进行实验探索。同时,在探索中全面落实合作观念,且在面对“异常”现象时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五,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拥有严谨细致的科学观念,具备研究未知、推广真理的观念,对社会发展拥有一定的贡献。同时,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学观念,可以对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提出标准的价值判断。

二、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案分析

(一)深入发掘,整合教材知识,培育学生问题观念

现阶段,教师在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学生更愿意依据课本规定进行模仿,缺少自主创新和研究的行为和意识。很多教师更愿意选择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结合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实验演示,却忽视了学生自主操作的必要性。这种教学方案对学生而言,并不具备推广意义,难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更减少乐学生在现实操作中遇到问题时的思考和解决机遇。

(二)强化化学概念和原理,注重概念教学和原理教学

概念和原理在化学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特别是对于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如果缺乏对于必要的概念和原理知识的掌握,就如同缺乏坚实地基的摩天大楼一般总有一天会坍塌。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来讲,在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时也应该注重对于化学基本原理与相关概念的掌握。在相关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同时也应该对类型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研究,进而让自己选择的教学内容与不同类型的的化学反应有利于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例如,在进行化学物质的分类这一框题的学习时,教师列出相关的知识框架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和学习,明确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进而也能够使学生对于物质分类的概念形成更加明确的认识,进而在生活中培养其分类的意识,甚至包括对于生活垃圾的分类等,这也在思想上培养了学生对于分类的理解,让学生接受了更加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学生对于相关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的掌握,也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元素、分散系以及相关化学反应类型等概念的理解。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相关概念及原理的掌握,不仅能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同时也可以以此为契机,注重对于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进而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三)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情境教学成为了一种流行与趋势。情境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理解化学,加深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更能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的能力。将化学知识与特定的社会情境相结合,还有利于学生理解化?W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比如,在进行铝单质的性质的教学时,首先应该从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展示大家在生活中常见的铝制品,如易拉罐和铝制餐具等,同时请大家各抒己见,试寻求:这些铝制品,包括铝制餐具有哪些行为在生活中较为适宜,哪些行为在生活中不适宜?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应用,让学生明确作为铝单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之后再通过生活场景图片进行判断,如铝餐具进行蒸煮的图片,让学生明确这是错误的,铝制品不易蒸煮,同时也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和碱性物质。这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探索小小的铝制品能有多大魅力的欲望。

(四)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注重高中化学探究活动的开展

第6篇: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内容 

什么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呢?所谓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由四个方面所构成,分别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本文先明确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组成部分,从而为后续讨论奠定基础性作用。 

(一)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 

首先是信息意识,具备这一意识的学生对信息具有较强的敏感度,能够敏锐地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同时还具备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判断出所拥有的信息是否符合需要,从而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予以解决。其次是计算思维,就是运用计算机领域的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机思维的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思维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与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 

首先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具备这一方面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的优势和局限之处,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来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培养创新理念。其次是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如今的社会是以信息发展为主的时代,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感,在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遵守信息法律规范,不仅需要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而且也要积极地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 

二、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在明确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后,这一章节对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有效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有利于在教学目标的作用之下促使教师开展良好的教学活动,实现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目标。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的确立应该从个性与共性的角度出发,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主,又将学科知识的教学予以兼顾,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能够促进自身发展和符合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注重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并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制定,从而有效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到“For/Next循环语句初步”时,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确立这一课程的知识目标是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以及理解这一语句的功能和执行步驟,而技能目标就是能够分析简单的For/Next循环语句的功能和尝试编写简单的For/Next循环程序,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推动课程的开展。 

(二)重构教学组织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还需要从重构教学组织方式入手,以项目方式整合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项目学习和数字化环境、资源和条件,从而促进目标的实现。而重构教学组织方式一般包括项目情境的设计、方案的交流、项目实施与评价这几个环节,其中情境的设计是第一个环节,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情境创设法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案的交流与讨论,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引导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最后在进行评价环节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形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例如,在学习“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时,通过约1分钟电视剧《汉刘邦》片段来引入课程内容,再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所给予的问题,比如说“求整除3余1、整除5余2、整除7余4、整除13余6、整除17余8的最小自然数”,让学生分析问题并写出算法,在交流与讨论的基础上推动课程的开展。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时展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且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宜泳.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2). 

第7篇: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一、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落实意义

核心素养与高中数学教育的结合教学,对数学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自身能力的成长都有积极的意义。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下,高中数学教学理念的改革成为教学发展的重点,核心素养则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通过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可以转变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转变为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让教学顺应时代的培养要求,促进高中教学体制的改革。对于学生来讲,核心素养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对人性以及人的能力进行培养,对与数学与核心素养培育的结合,是促进学生自身能力以及自身学习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因而二者的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高中数学教育也更具实际的意义。[2]

二、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落实策略

1.构建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创新数学教学课堂

学生通过高中以及大学的学习,能掌握基本的社会生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都有较高的培养要求,这就是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更加使用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对于高中的数学教育来讲,就是对教学理念以及核心素养的观念进行落实。根据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分析,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有一定局限性,从而导致核心素养教学课堂的效果得不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因而,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对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创新课堂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需求性人才以及综合性人才进行培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学生得到理论和实践运用的双面成长。其次,在对具体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遇见问题时有自主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技巧的提升。[3]

2.将高中数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营造核心素养培养氛围

情景教学是优化教学课堂的重要的一种方式,可以带给学生真实的体会,并且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根据具体讲解的知识点设定合适的课堂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情景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⒂胧?学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统计的基础知识时,可以构建以统计为主题的情景课堂,让学生学习到认识到统计所具备的特点和具体的运算技巧。教师事先通过故事的方式构建情景,先在课前用疑问的方式引进课堂内容,如果有100本使用过的课本,让学生通过抽取其中一本进行磨损程度以及新旧程度的分析,然后通过这一样本来概括其他书的情况,让学生对这样的分析方产生兴趣。在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统计具体知识点并进行讲解,然后系统化的为学生整理和归纳之前故事中所体现的知识点并对故事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加深学生的理解的同时,又让学生参与进课堂,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再例如,对概率的知识点进性讲解时,可以为先为学生讲解概率的概念,然后再进行情景构建。在生活中时常会遇见概率相关的问题,(2016年全国I高考题)某公司的班车在7:3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多少?鼓励学生在平时上学时对该问题进行实践,然后再引入概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进行学习,既理解知识的意义又学习到知识的用法,落实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和进步。

3.丰富数学教学模式,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高中数学的内容是比较复杂难懂的,仅仅依靠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得教学课堂的枯燥和无聊,学生也会没有学习的激情,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进步。因而,让数学教学课堂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是促进教学成效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教师在实际的数学知识点讲解时,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案选择合适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有提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进步。例如,教师可以设定疑问课堂,定期组织用一堂课来对学生近段时间数学学习的难点和问题进行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同时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对问题和难点进行总结也是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判定能力,在课堂的提问也活跃课堂的气氛,锻炼学生组合语言和表达能力。另外,多媒体也是丰富教学模式的一种工具,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的课件,还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立体的传达数学语言以及拓展更多书本教材以外的知识,在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推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

第8篇: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改;提问能力;物理素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提问能力就是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新的事物与已有的知识规律间的矛盾、不同,并把物理过程内化成问题,并合理组织、用清晰明确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形成一个可进行探究的科学问题的能力。学会“提出问题”对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和作用,或者说是它的教育价值,正愈来愈引起广大师生和专家的重视。首先,“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其次,“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探索兴趣的重要途径。其三,“提出问题”也是探索研究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四,从教学的角度讲,只有让学生“提出问题”,才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要哪些帮助,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的双边活动,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五,重视“提出问题”这一要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和探究精神。而新课改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重构学生观,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教育若只停留在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是一种“工具教育”“仆从教育”,只有加上“提出问题能力”,才是“主人教育”,有利于培养“帅才”。正如国家督学王文湛先生所说:“不要把学生当成容纳知识的容器,而要看成等待点燃的火把。老师的责任就是把火把点燃,让它熊熊燃烧。”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物理学中有一套最全面有效的科学方法,所以物理教学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作为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一个好的物理老师,一堂好的物理课,不应是讲得学生没有问题,而是启发他们不断提出深刻的问题。本人对如何在高中物理新授课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从而提高物理素养进行了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一、通过预习提供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预习自学教材,针对教材内容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加以分析、解决,逐步形成一种“自学―讨论―引导”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自主意识,活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学习物理必修2《机械功》时,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就课本上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什么叫功?(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3)功的计算公式怎样?公式中的各个量怎么理解?(4)功是状态量还是过程量?(5)功是标量还是矢量?(6)功的正负的意义是什么?(7)怎样计算几个力的总功?(8)功的计算有哪些方法?这些问题的提出,一方面说明学生在预习教材时已经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回答、讨论、交流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总结,这样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

二、通过提供能否定学生已有经验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需要一定的问题情境,而教师的“导”就是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导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卷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以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如,在物理选修3-5中《动量、动量定理》教学时,可先讲述1924年法国一次汽车竞赛时发生过的不愉快的事情:“当时沿途农民看到汽车从身旁飞驰而过非常激动,纷纷加油喝彩,有的还向汽车轻轻投去了西瓜、苹果。可结果是西瓜像一颗颗炮弹竟把坚硬的车身砸凹、砸坏;苹果落到乘客和驾驶员身上,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大家都发出了“咦”的惊奇声。这样的情境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完全不同,大家急于想找到产生这种力的原因和规律,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和求知欲望。于是许多学生提出:(1)向飞驰而过的汽车轻轻投去西瓜、苹果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2)向静止的人和汽车轻轻投去了西瓜、苹果,为什么没有这么大的力?(3)这种力的大小可以计算吗?(4)这种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5)如果这个力的大小跟飞驰而过的汽车的速度有关,那么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射向他的德国子弹?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看待事物,去寻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产生合理、新颖、独特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

三、通过学生实验提供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实验真实、生动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崭新的画面,创设心理“不和谐”的情境,促使他们主动进入思维状态,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创造性。例如,在学习物理必修1《力的分解》一节时,教师可以在每个学生的桌上放一个质量较大的钩码和两根细线,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用细线把一个质量较大的钩码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线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学生肯定地回答是一根线易断。但学生实验的结果却完全相反。用一根细线可将钩码稳稳地提起,而用两根同样的细线(故意使两线间有一较大夹角)提钩码时,细线断了!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学生的大脑里立刻产生了撞击,学生的思维被迅速激活起来,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1)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线呢?(2)为什么两根线间夹角越大线越容易断?(3)两根线间夹角多大时线刚好断?学生们就会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力的分解”一节。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通过展示课件提供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如,在学习物理必修1《弹力》一节时,学生感觉到弹力看不见、摸不着,特别是微小形变,初学时觉得很枯燥、抽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电脑展现了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的课件,并让学生根据现象提出问题。课堂立即热闹了起来,很多同学都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头脑里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诸如:(1)为什么此装置能放大微小形变?(2)它是怎样放大微小形变的?(3)此形变的大小跟什么有关?(4)发生形变时伴随有力吗?(5)产生的力叫什么?(6)产生此力的原因是什么?(7).此力的方向怎样?(8)此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等等。在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性地进行此类问题的探究,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更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物理知识。

五、通过演示实验提供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物理实验因受仪器、环境、操作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结果一般不会完全一致,因而在实验中去寻找问题、提出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实验意识、动手能力,教师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多想、多做。如,在学习物理选修2-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在学生已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两个不同的电源,并实际测出电动势分别为3V(内阻很小),12V(内阻很大)。再出示一个额定电压为3伏的小灯泡。教师设问:如果将这个灯泡分别与上述两个电源连接形成闭合回路,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回答:小灯泡接在3V的电源上时正常发光,接在12V电源上时会烧毁。接着演示:将小灯泡分别接在两个电源上。结果是:小灯泡与12V电源相接时不但没有被烧毁,亮度反而比接在3V电源上时暗一些。面对猜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学生会议论纷纷,有的学生就会发问:(1)小灯泡的电阻一定,额定电压为3V,接在3V电源上应正常发光,而接在12 V电源上时会烧毁,因为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大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但实验现象相反,这是为什么?(2)如果将这个灯泡分别与3V(内阻很小)和12V(内阻很小)两个电源连接形成闭合回路,会出现什么情况?(3)如果将这个灯泡分别与3V(内阻很大)和12V(内阻很大)两个电源连接形成闭合回路,会出现什么情况?(4)小电灯接在12V的电源上,亮度反而暗一些,说明电流反而小一些,为什么高电压的电源和低电压的电源接在同一电阻上,电流反而会小呢?使学生产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提出疑问,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六、通过引导学生反问、逆问、曲问提供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应用公式时容易出现偏差,有时从正面讲解难以奏效,采用反诘提问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恍然大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电阻率ρ是一个反应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所以对于同一物质ρ的数值一定。有的学生认为电阻率跟材料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可以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反问:(1)将一根铜线剪成长度相等的两半,对于其中的半根长度是多少?横截面积是多少?电阻率又是多少?(2)将这两半根铜线并联在一起,其长度是多少?横截面积是多少?电阻率又是多少?用反问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解决了问题。如果正向思维显得繁琐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就得充分利用其中的可逆性创造性地设置新情境,常会茅塞顿开。如(1)物体以10米每秒的初速度,5米每二次方秒的加速度沿光滑斜面上滑至最高点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引导学生逆问:从逆向角度看此运动是什么?(2)在光学中,已知物的位置,能确定像的位置,引导学生逆问:在光学中,已知像的位置,能确定物的位置吗。曲问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幡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引导学生曲问,如,(1)如何使已退磁的小磁针重新磁化?(2)如何使小磁针的南极变为北极。变更提问角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全面认识物体的特性,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七、通过对解题提问提供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解题是学习物理的一个方面,在解题时能就题目本身进行思考、提问,效果一定很好。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你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时,也就变成你的问题,根据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可以归纳出下列提问:(1)已知一些什么条件?(2)某些关键的语句意味着什么?(3)还缺少哪些关系?(4)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解决这些问题。(5)以前曾见过它吗?(6)能否用一个相同或相似的模型去替代它?(7)是否有一些特殊情况可帮助分析?(8)你能解问题的一部分吗?(9)你用了全部条件吗?(10)能检验结果吗?(11)能否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结果?(12)能否适当改换一下条件?我经常用此方法引导学生解题。比如:额定功率为80千瓦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其最大速度可达20米每秒,汽车的质量为2吨。如果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设运动中阻力不变,加速度为2米每二次方秒,求:汽车所受阻力。学生在解此题时用此方法逐项给自己提问并回答如下:(1)已知额定

功率、最大速度、加速度;(2)关键句是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意味着实际功率在逐渐变化;(3)还缺少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最大这个关系;(4)可以从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最大,P=FV=fv这个关系来求阻力;(5)以前曾见过;(6)能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这个模型去替代它;(7)没有一些特殊情况可帮助分析;(8)能解问题的全部;(9)还有一个条件没用上;(10)能检验结果;(11)能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结果;(12)能适当改换一下条件。如果一个学生在解题时能习惯于不断地这样问自己,那么这个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问能力肯定会有一个较大的飞跃。

总之,通过以上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解题能力、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第9篇: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00-01

随着新课改的教学观念在各个阶段教育中的不断渗透和深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也要求将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作为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不仅对学生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还有利于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全面综合发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1.高中学生在生物学科中的核心素养体现

高中学生在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知识进行理解掌握,然后以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为依据,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以此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知识素养是基础,而核心则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价值观素养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则必须建立在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之上。

2.在高中生物学科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对策

2.1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大家都知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实验教学版块,如果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能增加学生亲自动手的教学机会,学生就能从试验过程中培养并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主要措施就是,老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实验,独立或者小组之间协作完成实验操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实验的成功与否都能让学生加深实验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并且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能力。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并自己动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证实实验结果,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操作失误导致结果有误差的时候,老师再引导学生去分析失误的原因,并引导学生重复进行实验,直到将结果得以验证为止。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

2.2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由于高中生物是一门有很多实验的学科,所以这就为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学校给予的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将探究教学方法融入到生物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探究教学策略。具体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这样进行操作:根据相关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有效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实验设计,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假设验证,然后得出实验结论,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探究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对问题解决意识的形成,并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想象、自主思维和自主实践的机会,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能极大的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主动学习,这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重中之重。老师在实施研究教学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主要就是引导,引导学生对资料的自主收集、引导学生之间积极交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观点发表出来,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3 在教育教学^程中,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越来越紧密。高中生物学科中涉及到的很多知识点都要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进行学习解答。比如,在学习叶绿体知识点的时候,就涉及到用化学方法来解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再比如,在生物中学习分泌蛋白知识点的时候,就要涉及到用物理方法来实现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而且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哲学讲述教学原理的知识点也很多。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在解决生物中的问题时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解决,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还能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较大的帮助。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生物问题的解决时,要以不减弱,或者强化生物教学知识为前提。

2.4 要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需要老师具备过硬的学科素养。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核心素养。高中生物老师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老师具备强大的师德素养,才能提高自身的事业心,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奉献的老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学生。老师在执教过程中,不仅仅要督促学生不断学习知识充实自己,老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充电,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高效完成教学任务。高中生物老师还应该具备从教材中挖掘新知识点的核心素养,将学科中与其他学科有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整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高中学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建立一个长期的教学系统。在引导学生理解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同时,采用探索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再利用众多的教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将不同学科之间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曾严.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5,(1):48-48.5

[2] 梁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5,(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