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素质考评方法细则范文

综合素质考评方法细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素质考评方法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综合素质考评方法细则

第1篇:综合素质考评方法细则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动态管理

一、高校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目前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主要从三种思路展开:基于胜任力特征模型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关键绩效指标思想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来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三者分别从预测大学生是否胜任未来职业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通用胜任力;量化考核和分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要素从而细化考核指标;克服评价指标过多等问题采用平衡计分有针对性地划分评价指标等方面对构建高校学生综合测评体系进行研究。动态管理下的高校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基于以上三种主要研究思路,探讨一种立足测评主体、面向社会发展需求、量化考核关键指标、及时反馈改进的联动测评机制。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测评标准和方法欠科学性和针对性,不能全面反映学生情况

首先,综合测评关键指标的细化,如何确定考核指标各要素的地位与权重问题,传统体系中多采用百分制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同考核指标所占比重都有明确规定,评定方法较为封闭。其次,考核标准的制定缺乏主体参与性和专业针对性,测评标准单一,测评过程中学生缺乏角色意识,没有真正参与测评全过程,未能达有效激励学生的目的。再次,现有的综合测评大多采用一学期或一学年测评一次的办法,主要内容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学习成绩、文体活动方面进行基本的整理、统计加减分制, 实行静态的评定方法,缺乏对大学生在校综合表现情况进行持续性的动态把握。

(二)测评过程和内容不够公正透明,结果易受主观成分影响

高校的综合测评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获得公正的评价,也关系到奖学金等各种荣誉的评定。现行综合测评一般是由辅导员领导下的班级测评小组具体操作,大部分同学未能参与到测评全过程,加之参与测评人员的理解和责任心不同,这就要求在测评过程中注重细节,规范各环节的操作,建立持续性长效测评机制,实时公布测评考核情况,建立信息民主反馈平台,杜绝测评中现象的发生。

(三)测评意义和功能缺乏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不重视后续工作

高校综合测评的主要目的是要动态管理反应一个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情况,通过综合测评正确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大学生奖优评先中树立榜样,从而产生一种长效激励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成才观念。现行测评体系缺乏反馈功能和预测功能,不重视测评的后续工作,分离了测评和教学、育人工作的紧密联系。因此综合测评的引导和调控学生的作用没有体现和发挥出来。应更多地在咨询、决策参考和调节控制力上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加强测评为教学、育人的服务功能,发挥测评的真正意义。

二、高校学生日常事务动态管理机制

(一)动态管理原理与方法

动态管理要求以不断变化的管理行为与手段去能动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实现主客观之间的动态适应与协调。在制定计划与对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管理主体的参与意识,保有必要弹性,以保证适应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确保管理的世纪操作性。动态管理的核心要充分发挥信息作用,运用有关实际管理系统运行信息的反馈,灵敏、正确、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与控制,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学生日常事务动态管理模式

1、立足学生本位的双向管理模式

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要求在确立管理目标时要紧密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特点,突破传统封闭式管理的模式,广泛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性。大学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辅导员已不再是中小学时期班主任“保姆式”的管理。大学校园开放式授课,社团众多,文体活动丰富,大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自律性也是其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与其让学生被动成为被管理的对象,不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共同管理者甚至是自我管理者。具体表现在引导学生明确大学四年的每个阶段性目标,并结合自身情况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发展规划,然后以个人逐步带动整体,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参与到管理细则的制定中来,动态把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从而达到管理双方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2、把握学生动态的阶段管理模式

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流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学生面临不同的挑战,呈现不同的特点。学生日常管理应当注意把大学生学习周期阶段化,按照阶段化的线索探索各个阶段所具有的规律与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把握普遍规律进而开展工作。需要提出的是,管理中除了把握学生自身发展的动态,也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研究分析,社会发展形式、市场人才需求趋势等。具体而言结合阶段性管理目标,细化管理版块,建立学生个人发展信息档案,通过量化的动态信息收集,直观反映学生动态成长的典型变化。

3、重视信息反馈的绩效管理模式

动态思维管理模式重在创造具有活力的沟通机制,动态思维模式就是收集新资料、制定新方案、实施反馈、调动新方案的过程。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事务的结果往往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发展需要,管理模式下学生的成长状态直接反映了管理方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确保学生在合理化的管理模式下不断成长,就必须重视各个管理环节中呈现出的实际问题,更新管理内容和方式。信息反馈是促进管理优化的重要环节,有效的信息反馈为一种双向反馈。

三、动态管理下高校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建构的途径与实践——以重庆师范大学空乘专业为例

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学校分别针对学生素质能力测评制定了十项测评细则和评选及表彰办法,各个学院根据学校统一部署,结合学院学生专业特点制定各院评定细则。此种测评方式促进了学生综合测评有序进行,做到了有理有据、有法可依,也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奖优评先渐渐地有了“对号入座”之嫌,缺乏对学生全面持续的动态掌握,评定过程中受到了主管因素的影响,更没有发挥测评的激励反馈功能。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持续动态管理的制度,从而反映学生在校综合表现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测评。

(一)综合测评动态管理机制

1、认定指标的确立及定量分析

高校应根据所在学校的特色和实际情况,在尊重专业和学科的差异化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对重庆师范大学空乘专业学生进行日常动态管理时,在入学之初采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广泛发动学生参与,以学校综合测评规定为指导,学院测评工作为依托,确立适合本专业学生发展实际操作性强的测评指标体系。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内容和意义,从而确立阶段性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广泛收集学生意见,在实施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成长发展处于变化的过程中,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重点、遇到的困难各不相同,要实时的调整测评指标的内容和比重。具体而言,制定各班《班级成员在校综合表现情况考查细则》,根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阶段性学习目标每一学年进行一次修订,并将综合测评的核心指标融入其中,分版块进行量化考核,确立指标的比重,以此作为各班推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2、测评内容模块化及考评情况公开化

综合测评指标确立后,需对测评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具体而言是以学生德、智、体等各种需要评价的方面作为一个独立模块进行测评,再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将各模块进行多样化组合应用的学生评价体系。以重庆师范大学空乘专业为例,分别根据《班级成员在校综合情况考核细则》中涉及的测评指标进行细化,制定了《班级成员日常表现情况汇总表》、《班级成员奖惩情况汇总表》、《班级成员考勤汇总表》等9份测评表格,实时更新学生在各项测评指标下的表现情况,将测评情况定期进行公示,并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将测评工作与教学、育人工作紧密结合。需要提出的是,在实施过程中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班级成员在校综合表现情况考核”为载体,每一季度对学生各测评指标下的情况细节进行公示,并不是简单地公布奖先评优的结果,此种模块化、公开化的测评管理工作一方面有助于形成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奖优评先的公平性、合理性。

(二)综合测评体系建构

1、综合测评指标体系设计

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简称SIPQ,Students Integrated Procatarxis Quantification)是坚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进行重庆师范大学空乘专业学生动态管理时,如何体现学生日常综合素质能力,确定了4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见图1)

2、综合测评的动态实施办法

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在国家教育方针和高校学生培养目标的统一指导下确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入校之初,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到个人综合表现情况考评细则制定的讨论中,并在每学年根据学生阶段性发展目标对考评细则进行修正。“个人综合表现情况考评细则”是“学生综合测评指标”的具体化和版块化,细则确定后,重点是作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和工作指导,针对细则中的内容绘制表格、进行明确分工,班长团支书则负责汇总班级成员的总体表现情况,便于对每个同学的发展动态进行更新和公布。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将班上每位同学的阶段表现情况进行公示,结果公示后,学生可及时跟辅导员进行信息反馈,沟通解决测评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进行修正和调整。辅导员根据公示结果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个别引导,帮助困难学生解决问题逐渐进步,实现综合测评的动态循环机制。

四、结语

动态管理下高校学生综合测评不仅重视综合测评的评定功能, 而且强调测评的管理功能和导向功能。不再单一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成绩、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整理然后量化加减分的形式来评定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情况,而是实行动态的测评方式定期更新和公布学生阶段性的突出表现、学习进展等,并将班集中所有成员的表现情况作为评定优秀班级的重要依据,从而避免学生只重视个人数据的增减而忽视能力的真实提高和团队的集体目标,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现当代社会实行的素质教育要求一再强调要真正地落实积极能动地把握学生的成长过程的目标, 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测评过程中, 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素质教育中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成才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平安,刘粤惠.大学生综合测评与综合素质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6).

[2] 杨绪峰.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综述[J].教研,2011(04).

第2篇:综合素质考评方法细则范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学分制 方案 实施效果

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面临着价值观念的转换、学习内容和方式的调整、道德规范教育的适应等问题。首先是价值观念的现实化,学生在关心学业的同时,十分关注自己今后职业选择和就业问题。其次是学习内容和方法多样化,他们不仅要学文化,还要学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不仅在课堂学习,还要到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进行岗位实习,有广泛接触社会和多途径吸收社会各种信息的机会。社会不同的理想、价值观念在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正面效应的同时,将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中职学校学生入学的文化课成绩偏低,大部分是中考的“失败者”,他们把上中职学校作为无路可走的选择,加上社会竞争激烈,就业相对困难,造成他们“学习无用,前途渺茫”的自卑心理。因此,教而不通、导而不畅的现象时常发生,诸如思想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迷惑,行为上表现为旷课严重、打架斗殴、抽烟酗酒、破坏公物、赌博等违纪现象。如何有效减少这些思想上、行为上的不良现象,提高职校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把职校生培养成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我认为可以探索“德育学分制”。

一、实施德育学分制的目的

在学生的德育的管理上,过去实行的期末终结性的、评语式的、模糊的描述性评价,对学生加强平时思想道德修养的激励作用不大,平时很难调动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德育学分制是融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评价于一体,以学分的形式加以规范的学生德育管理体系,注重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评价具体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做到教育和管理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制自理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激励学生自觉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目前职校生的理论教育与学生实际相脱节,与社会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理想信念教育与修身人格教育存在分离倾向,学生的德育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完善,在学校德育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而且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如何,德育工作离德育目标的到达程度如何,德育工作者教育效果质量如何,缺乏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与分析,从而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状况很难与学生的毕业、升学、就业推荐各种奖项的评比等相挂钩,使学校德育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身上变成了可有可无,变成了可由学校老师把握的“印象”问题,导致学生接受德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几年的德育学分评价实践证明,凡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与学生毕业、就业相关联的考评指标内容的要求,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往上靠,规范和纠正自己的不足。因此,德育学分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行为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

2.为学校德育管理提供量化依据

目前在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只有教学方面的弹性学分制,没有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依据,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为学校德育管理提供量化依据,应是评价与检阅德育学分制探索和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德育学分制考评方案旨在变管理为服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打破旧的主观评价体系,将德育活动制度化,德育目标详细化、具体化,把德育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将德育的过程和成果成绩化,既采用科目细化的方式,让广大师生明确学校德育的最基本要求,又采用活动化的方式,将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主题贯穿于活动中,做到教育目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形式的有效结合。

3.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教育与管理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把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德育学分制要求学生从规范行为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大胆参加社会实践勇于创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学分制注重学生德育的导向功能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完善,体现德育管理的人文化,使德育评价富有人性化,克服以往单一、呆板的教育和管理方式,使道德教育渗透到德育工作的各个环节。

4.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

思想品德教育一直是个软指标,特别是当前靠单纯的口头教育,总是显得力不从心。德育学分制的建设,努力将学生思想品德建设具体化、可操作化和规范化,使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并采用科目化和活动化的形式强化考评机制,注重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作用,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违反道德规范行为的管理和约束,保证学校德育在一个在明确的德育目标导向下,及时收集信息,研究动态发展,调节教育过程,做更加细化,更加本位的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

二、实施德育学分制的方案

德育学分制评价方案由三个方面构成。

1.指导方针

(1)注重引导和功能导向的原则。

(2)注重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作用的原则。

(3)采取将期望目标与实施目标相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

(4)注重管理过程可操作性原则。

(5)注重量化和可行为化原则。

2.评价内容

(1)每一位同学入学时都持有基本学分,基本学分为60分,为合格学分。也就是说,每一位同学入学时即被认定为合格的学生。

(2)加德育学分以奖励先进为目的,鼓励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中发挥作用。如学习成绩突出者、各项标兵、工作表现突出者、参加志愿活动者、参加实践活动者、参加公益劳动和社区活动者等好人好事。

(3)扣德育学分制是针对学生在思想品德、遵纪守法、出勤卫生、学习考试纪律等方面有违纪行为及受到学校处分的学生的制度。

3.评价细则

(1)每位学生入学时都有基本德育学分60分,每周评价一次。第一周以60分为基本学分,第二周评价以第一周的基础分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在一周内的表现情况,依据《霞浦职专德育学分评价细则》对学生表现的好差进行加扣德育学分,即得第二周德育学分。依此类推,第一学期最后一周德育评价得分为该生本学期的德育学分。同理,可以进行后面几个学期的德育学分评价。学生毕业时的德育学分为该生在校每个学期的平均分。

(2)德育学分的评定由学校德育处、班主任及班干部共同具体操作。各班级学生的德育学分由班主任组织各班班干部进行评定,每周评价一次,并在班会课上进行点评,班长负责考评手册的记录。

(3)学校成立考评监督小组,由德育处负责对德育学分的考评进行监督和解释,并负责宣传、动员、辅导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对各班级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半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检查。

(4)各班学生在班级表现的好差,由班主任通过观察了解进行认定后,依据《细则》酌情加扣德育学分。在学校性的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者,经德育处认定后,由班主任依据《细则》给学生加分,受学校通报批评以上处分的学生,经德育处认定后,由班主任依据《细则》对学生进行扣分。

(5)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者,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德育处认定后,由班主任依据《细则》进行加分。

(6)在平时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中,德育学分不合格者,德育处应予以告诫和提醒。学生毕业德育学分与学生的评优、评先、评奖及毕业、就业推荐相挂钩。并配套《霞浦职专学生毕业、就业推荐办法》和《霞浦职专学生德育学分补修办法》。

(7)学生毕业规定。学生毕业德育学分必须达到合格学分(60分)方可毕业,学分不合格的学生,必须按《霞浦职专学生德育学分补修办法》进行补修学分,直到补足规定的合格学分方可领取毕业证。

三、实施德育学分制的效果

1.德育学分制的实行,使德育工作超越了原先狭窄的思想品德课和行为说教的范畴,将德育内容纳入学校的考评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明确的德育工作目标和可操作的具体活动,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规范性。

2.学生对自己在平时的表现情况有一个定量的了解,以便以后目标更确定。德育方面作了量化的处理,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而这样的压力正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源泉。

3.促进学生融入社会,接触生活,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学习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4.德育学分制的实行,对学生的德育评价体系更加公平合理,而且评价结果与学生的毕业、就业推荐等挂钩,改变了以往表现好坏一个样,照样毕业、就业的“大锅饭”现象,提高了学生对德育的认同度和重视程度。

5.德育学分制的实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如好人好事、学生参与民主管理、专业技能比赛、义务劳动、体育比赛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四、对德育学分制的思考

1.德育工作虽然有了学分做评价,但不能完全依赖它。我们必须做好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我们也应看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大都是内在的品行,难以完全量化,学分的多少还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思想素质。如何真正达到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与提高。

2.不断提高德育干部、班主任及学生对德育学分制的认识。要求班主任及学生干部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只有不断提高班主任和学生操作与执行德育学分制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公正性,德育学分制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3篇:综合素质考评方法细则范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安全、质量、服务”的主题,坚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提高员工业务能力为目的,做到“工作现场就是练兵场、工作现场就是检验场”,不断激发员工勤奋学习、钻研业务的热情,全面提升工作质量。

二、组织机构

1、变电运行专业评比组:

2、配电检修专业评比组:

3、营销专业评比组

三、参赛对象

供电公司各供电所(站)、生产专业二级机构及鹏润公司宁兴分公司工作的员工。各供电所、营业站必须以所属供电所为单位挑选人员(水东、竹笮、田头合并为一个单位组队,青塘、赖村合并为一个单位组队)参加变电运行专业、配电检修专业、营销专业的技能比武,每个项目选派3人;生产专业二级机构必须按照自身专业特点选派人员参加变电运行专业、配电检修专业、营销专业的技能比武,每项3人;鹏润公司宁兴分公司必须选派3人参加配电检修专业技能比武;变电工区必须选派6人,分2个队参加变电运行专业技能比武,并选派3人参加配电检修专业技能比武;线路工区必须选派9人,分3个队参加配电检修专业技能比武;调度中心必须选派6人,分2个队参加变电运行专业技能比武,原则上1人只能参加一个项目的比赛。

四、供电企业技能比武项目内容

本次技能比武分两个方面考评各队参赛人员个人技能及团队综合素质。第一个方面是综合理论知识,内容范围为供电企业文化、营销知识、安全生产基本技术知识等,各参赛人员考评结果作为个人技能水平优胜奖的排名依据,并按20%的比重带入到集体奖项的评比分。第二个方面为各专业实践技能,各专业实践技能以参赛队评分,并按80%的比重作为集体奖项的评比分,变电运行专业的内容为故障状态下运方调整倒闸操作;配电检修专业的内容为配电设备现场检修及故障判别方法;营销专业的内容为抄核收。

五、比赛细则

1、报名时间:各供电所(站)、各生产单位在10月31日前根据要求报名,参赛人员姓名上报至工会办公室。(变电运行专业的参赛对象为调度通信中心、变电工区及供电所人员;配电检修专业的参赛对象为各供电所(站)及线路工区、客户中心、宁兴分公司人员;营销专业的参赛对象为各供电所(站)、客户中心、电费管理中心、电能计量所人员)。

2、比赛时间:11月6日

3、比赛安排:综合理论知识比赛时间为上午8:30至10:30,各专业实践技能比武上午11:00至12:00和下午2:00至17:30。

六、奖项设置

本次比武设个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1个,奖金1000元;二等奖3个,奖金800元;三等奖5个,奖金500元。每个专业均设团体一、二、三等奖,一等奖1个,奖金2000元;二等奖1个,奖金1500元;三等奖1个,奖金1200元。并设参与奖。

第4篇:综合素质考评方法细则范文

2010年,原卫生部推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福建省立医院有幸成为试点单位之一。当时推出的几家示范医院,特别强调如何在基础护理方面改善患者的住院体验。福建省立医院的许多护理人员都觉得很困惑:现在的护理专业已发展成为一级学科,有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员,开展优质护理工程无疑大大贬低了护理工作的价值,无异于“洗头洗脚工程”。

开展优质护理工程不能走极端,不能说只注重患者的住院体验,而放弃护理专业水平的提高。针对护士情绪低落的实际情况,医院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召开相关会议,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指示精神。护理部还多次组织人员座谈,摸清科室人力、护理情况,寻找差距和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首先要让整个护理团队认识到做这件事对医院和患者有什么意义,对专业学科和护士本人有什么价值。单打独斗只能赢一时,只有群策群力才能谋得长远发展。亦即任何一项改革,必须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如果唯有管理者遥遥领先,那是毫无意义的。

开展优质护理工程,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不行,综合素质不过硬同样不行。为此,医院采取多种措施,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加钢淬火”。医院建立护理人员全方位、分层次的培训体系,按照《基层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组织全员培训;采取授课、示教同步、情景模拟等方法,对全院护士进行急救技能综合培训;开展“百针穿刺”竞赛以及急救技术、重症监护比武等活动。

第5篇:综合素质考评方法细则范文

关键词:农村供电所;规范化建设;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1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供电所管理落后、管理水平差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薄弱环节也越来越明显,国家电网公司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工作水平,促进“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供电所工作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优质服务工作,而且直接影响到国家电网公司整体形象,提出供电所建设的指导性规范标准、制度、办法,以提高供电所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一、农村供电所管理状况分析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农村供电所的管理相当重要。农村供电所人数庞大,知识结构复杂的农电队伍,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全员素质较困难,人员思想上存在认识差异,另外各供电所存在着配网结构、设备状况等都还存在着差异,因此,农村供电所管理工作与国电公司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笔者就供电所规范化管理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相关对策提出自己粗浅看法,以抛砖引玉,为农村供电所的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有益探讨。

二、加强农村供电所的规范化建设

(一)定岗、定责,以制度建设为龙头

把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置于供电企业一体化管理的范畴之中,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全面提升农电队伍综合素质是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完善供电所制度建设是规范化建设的关键手段。各供电所利用职工大会,组织职工深入学习上级关于供电所规范化建设的文件和考核标准,达到思想统一。在建章立制上,对照《供电所规范化管理考核评分细则》,结合实际,制定农村供电所职责,以及所长、运行员、抄收员、农电工等岗位职责,将供电所的各项工作纳入制度管理,予以明确和细化,与个人利益挂钩,每月从严考核,从而做到定员、定岗、定责。因此,我认为供电所应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按岗设人,职责分明,同时根据各岗位的考核细则做好人员的绩效考评工作并形成动态的考核机制,也有利于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以人为本,注重培训工作

以人为本是提高供电所管理水平的关键采取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和考核奖惩的方式,不断提高农电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推行全员上岗培训,提倡在岗培训,鼓励员工参与学历教育,扩大员工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教育上,各供电所坚持每月集中全所职工进行2~3次安全思想、职业道德及法律法规教育,使全体农电工从思想深处筑牢安全防线,确立服务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在培训上,制订了培训计划,明确责任和要求,大力加强对农电工的业务技术培训,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农电工队伍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促使他们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三)夯实安全基础,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供电所的安全管理水平,必须从稳定员工的思想和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抓起,必须进一步加强供电所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实施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把安全生产作为重要内容,列入每个供电所人员和农电工的岗位服务质量和工作业绩百分考评表,每月考核,形成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两票三制”,采取明确“两票”签发人员、组织培训、定期检查、现场督察等方法,确保“两票”合格率100%。切实加强用电安全知识宣传,以避免因人员疏忽或责任而引发的人身或设备事故。组织好春冬两季及农忙前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责任到人,限期处理,确保了各类设备健康运行。同时深入开展“学规章、反违章”活动,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四)进一步整顿用电秩序,实现供电所营销管理规范化

农村用电秩序整顿,规范农村电力营销工作流程,是积极开拓农村电力市场,实现城乡一体化营销工作的关键。进一步规范营业档案,供电所自身开展专业分析,规范电力营销管理体系。加强对电能表计的管理,所有表计和封印钳从公司领取登记,做到“表封、盖封、箱封”,定期对表计巡视、轮校,发现表计故障及时处理,确保电能计量准确。在电费抄、核、收管理上,电费票据统一领用、登记;抄表采取定期、集中方法,抄表卡统一集中管理;电费回收以个人责任区为单位,使电费回收率、上交率均为l00%。全面开展了包括电能销售、低压线损分析考核、电费结构、电价等各类营销专业分析,对规范供电所的营销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五)加强建设,优化服务

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的生命线,不断提高农村供电所优质服务水平,丰富服务内容,保证服务内涵,是塑造供电企业良好形象,实现优质服务的基础工作之一。电力营销全面实行“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物品、物资实行定置管理,环境卫生实行包干责任制。在供电所公开办事程序,公布收费标准和各种规定、制度,同时,统一各供电所的管理制度和图表、台账、记录。对待客户报修服务必须实行24小时不间断、限时闭环管理,从制度上规范供电所的优质服务行为,通过这些工作,有效扎实地推进农村供电所规范化建设。要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所管理规范》,充实完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细化量化,更加切合实际,便于把握和考核,其他规范化标准也更具体实用,更好的起到指导作用,为积极开拓农村电力市场服务。

第6篇:综合素质考评方法细则范文

摘 要 绩效考核是医院为了实现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帮助医院达成目标。

关键词 医院绩效 考核方法 激励机制

医院绩效是指可以反映特定指标业绩的一种测量, 这种测量既包括临床的业绩也包括管理方面的业绩。

一、科学的绩效考评方案

(一)科学规范考评制度

医院考评制度要达到规范化管理, 首先必须执行医疗质量院级督查制度, 避免形式,要动真格。医院成立质量考评小组、医德考评小组、任务核算统计小组。并制订考评小组的职责。如医疗质量考评小组必须严格执行和督查三级查房制度、会诊讨论制度和临床教学制度等。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常规督查, 发现缺陷及时登记,反馈到科到人。每月进行一次医疗质量讲评和计分统计,防止流于形式。

(二)科学合理制定标准

要根据医、药、护、技各类人员,各类职称制定出各类考评标准, 以数字为依据的数学模型进行考评,把提高质量的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

(三)认真实施考核

1.考核工作做到公正、民主、公开和注重实效。在考核方法、程序、环节上有统一的标准,有不同岗位指数以保证考核结果的准确合理。如制定检验科、病理室、B超室、放射科等医技科室报告单准确率的标准基本一致, 但检验人次数应该分科别论,这样有利于引导医务人员把精力放在干实事、讲质量、求效益上。而且易于量化,在执行时具有较强可比性。

2.为了使考核做到有据可依,最有说服力的是将考核内容量化为数据。如对每个住院医师收治的住院人数、住院天数、治愈率、好转率、病历优良率、处方合格率进行数据统计,并结合医德医风对病人问卷满意度, 为病人排忧解难的典型事例计分等进行综合性数据处理,全面了解每个医务人员的德、能、勤、绩。并对每个医务人员建立考核档案,年终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进行一次综合评定, 作为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

3.在考核程序上,强调简便易行。医院职能科室有行使考核的职能, 并将医疗质量、医德医风的考核数据量化为系数交财务科,作为经管办核算奖金指标,科室扣分落实到人。通过考核既能发现工作中的缺陷,又能达到强化控制的目的。

二、科学的绩效考评过程

1.建立上上下下在观念上的共识。人力资源部门与各科室要在医院领导的统一指导下,达成关于考核最重要的几个问题的共识,这样才能保证双方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的紧密配合。

2.成立群众信任的考核评审委员会。在考核方面,评审委员会的职责包括: 审查通过或修改考核标准; 审查各单位的考核结果; 处理投诉案件; 改进考核办法。

3.准确制定考核指标体系。这方面既包括指标内容, 即考核哪方面? 也包括考核方法, 即怎样得到各人的考核得分? 谁来打分? 如何计算分数? 等等。

4.认真实施考核。这涉及到培训有关人员、实施考核及上下沟通等。

5.及时公布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并处理投诉或抱怨。

6.随时面谈和跟踪改进。结合每个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设计, 员工和直接上级面谈。在日后工作中, 进行跟踪检查, 设法提高员工的绩效。

三、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

(一)调整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机制,促进综合效益全面提升

建立科室综合目标评价机制,在重视财务指标的同时,高度重视业务量指标、医疗质量指标、服务质量指标和专科建设指标;发挥好综合目标考核小组会议制度的作用,进一步落实科室综合绩效考核,引导各科室抓好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扎实推进内涵建设,增强专科综合实力;把握时机,推出部分科室科主任奖惩责任制,加快医院薪酬分配改革步伐。

(二)完善干部考核与员工考核机制,搭建优胜劣汰的竞争平台

一是建立与完善干部队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月考核、年考核制度,以综合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和综合素质考评情况为主线,依据工作表现和业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的立功受奖、(职称评定)、职位升降紧密结合。

二是建立与完善各级各类人员的考核机制。按照人员类别和工作特点,明确岗位要求,建立相应的考核办法与标准,综合评价工作质量、个人奉献、业务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并使之成为常态管理制度,创建医院个人评价与绩效分配紧密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

(三)理顺后勤保障与物业管理机制,优化服务功能

完善后勤服务体系,落实岗位职责,实施各工种岗位竞争上岗,进行服务保障效果和成本控制效果双考核,提高工作效益;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对全院水、电、基本维修进行社会化改造,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后勤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基本素质和综合技能,掌握新设备性能,确保生产安全;改进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措施,开展后勤服务品牌建设活动。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医院保洁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实行精细化管理,对医院食堂、停车场进行社会化改革,提高医院服务品质。

四、医院绩效考核的管理措施

(一)绩效考评势在必行

深化医院人事改革, 加强医院现代化管理已是当务之急。效绩考评是深化医院人事改革, 加强医院管理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使医院各项工作走向规范化。有利于促进医院内涵建设, 对医德医风建设、医疗业务建设和医院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措施具体, 重点突出

在制定各类人员工作指数时, 联系医院实际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医疗质量指标与业务指标相结合;二是医德医风建设与文明服务相结合; 三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在实施考评操作过程中, 做到全面、具体、有理有据, 在医疗工作方面着重把好四关, 即:重危病人关、手术病人关、新入院病人关、病历书写关等, 把各项细则与医院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增强医院整体工作的效能。

第7篇:综合素质考评方法细则范文

一、高职会计英语教学问题剖析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中的很多专业均开设了英语课程,会计专业也不例外,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在会计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会计英语教学效率低下。其中以下三个方面问题尤为突出,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步伐。

1.教材编排不合理,无法调动学生兴趣。

调查发现,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A级水平测试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不到50%,其中部分学生并不能完全读懂英语教材。对于未通过水平测试的学生而言,状况令人堪忧。究其原因,会计英语与会计专业的知识联系密切,包括较多的专业术语,需要学生理解与记忆的英语词汇量大。另外,部分会计英语教材由本校教师编写,因参与编写的教师无实践经验,导致教材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例如,涉及的知识陈旧、行文枯燥。很显然,学生学习这种教材积极性很难提高,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2.教师专业技能要求高,师资力量不足。

会计英语融合了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涉及英语学科的一些内容,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即,任课教师不仅需熟练掌握会计相关知识,而且还应具备较高的英语素质,能够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教学。但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此类综合素质较高的任课教师,如部分教师是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部分则是选拔英语基础知识较好的会计专业的教师,专业的会计英语教师非常缺乏。

3.学生缺乏有效实践,会计英语薄弱。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性人才,因此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部分院校为满足这一要求建设了相关的实训基地。但会计专业的学生不同,在实训基地尽管可进行会计工作的模拟,但缺乏会计英语的实际使用环境,实训中会计英语知识并未达到有效巩固。另外,部分学生会计英语基础薄弱,实训中无法灵活应用,达不到实训的效果。总之,受不同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影响,会计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会计英语教学质量及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进行反思,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改变会计英语教学模式,实现会计英语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二、优化高职会计英语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应针对会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自身实际出发,优化高职会计英语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会计英语教学质量与水平,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从优化教学模式出发,寻找相关措施,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接下来进行详细的探讨。

1.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会计英语教学中,任课教师无法实现会计与英语知识的良好融合,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采用大班方式授课,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不停的讲解理论知识,不管学生参与情况,课堂教学效率不明显。因此,会计英语任课教师应充分认识自身在课堂上的作用,改变教学模式,不断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结合会计英语教学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畏惧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讲解会计英语相关知识时,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尤其进行巧妙的设疑,督促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同时,针对涵盖较多专业知识的段落及语段,进行深刻透彻的讲解,要求学生积累并掌握相关的专业词语。总之,任课教师教学实践中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在了解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深刻体会会计英语相关理论的意义及应用。

2.正确实施考评。

培养会计英语专业人才时,并不能单纯的将其掌握扎实的理论当做目的,而应将在掌握理论的同时,如何加以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作为目标。高职院校的培养人才的这一目标决定了对学生考评的方式与内容。尤其对会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既要考察会计专业知识,也要考察相关英语知识的应用情况,因此,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正确的考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考评时应注重以下内容:首先,考察内容应全面,包括会计英语的理论知识,会计英语的实际应用知识等均应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应采用笔试+交流的方式进行。其次,注重考评内容的多元化。即,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以及测试情况等均应纳入考评的内容。最后,根据考评结果,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尤其应及鼓励为主,要求学生再接再厉,及时加强薄弱的知识点。

3.注重师资培训。

培训是提高高职院校任课教师的重要途径,考虑到会计英语教学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应将会计英语教师培训纳入工作的重点。首先,结合会计英语教学实际,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并制定详细的落实细则。如定期组织相关任课教师到外企企业学习,了解其常用的会计英语知识,加以汇总后融入到实际教学实践中。其次,与外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任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能够到企业中体会企业的运营情况,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即,保证交给学生的会计英语知识均是工作中常用的,避免讲解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现象的出现。最后,鼓励会计任课教师加强学习,并取得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提升自身综合技能,为会计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另外,积极开展会计英语技能竞赛活动,使任课教师在活动中加深对会计英语的认识,最终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4.注重实践的有效性。

实践是学生会计英语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方法,因此,会计英语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除讲解会计英语理论知识外,还应注重实践,并确保实践的有效性。一方面任课教师与院校领导进行充分的沟通,使院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会计英语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增加投入在实训基地配备会计专业的外籍教师,使其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应与外籍实训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使任课教师时刻跟进学生的实训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训中遇到的专业问题,使学生在实训中意识到会计英语的重要性,实现会计英语灵活应用能力的提高。另外,高职院校还应与外企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为外企输送高素质人才,实现院校与企业的长远、稳步发展。

三、总结

第8篇:综合素质考评方法细则范文

一、指导思想

厂机关分会创建学习型科室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厂两会精神,在机关确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机制,努力转变学风、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促进机关干部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创建更加高效、廉洁的职工满意的机关,为我厂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创建学习型机关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关键在于确立全新的学习体制和学习机制。要把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的目的是以提高工作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出发点,从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搞好服务、提高效率入手,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能力素质教育是学习型机关的重要特色,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重点要因人而宜,使学习内容突出各科室特点,要从我厂机关实际出发,从而引导各个层面的人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好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创建学习型科室,要坚持整体部署,抓点带面,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力争在年内全部建成学习型科室。

二、总体目标

采取“明确学习重点,落实学习计划,创新学习内容,完善学习机制”等措施,在创建学习型科室过程中力求一个“高”字,即按照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效率的目标,加强机关干部的学习教育,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的机关干部队伍,使厂机关成为全厂学习型组织的典范。

三、学习内容、措施和要求

(一)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是抓好十六大和厂两会精神的学习。紧紧围绕我厂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重点抓好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的学习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

二是抓好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市场经济理论,掌握市场经济规则,提高探索和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能力。突出抓好市场营销知识的学习,了解营销规则、程序和操作方式,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步伐,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抓好“五学”教育,即“学电脑、学外语、学科技、学经济、学法律”知识。第一是电脑学习。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培训教育,使45周岁以下机关干部职工的电脑应用水平达到初级以上,其中30%达到中级以上,能够熟悉计算机技术,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的技能。单位之间通过网络无纸化办公达到一定程度。第二是外语学习。通过培训教育,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机关大部分干部职工掌握基本的、简单的日常用语。第三是科技知识学习。达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四是抓好法律知识的学习。通过普法教育,组织和动员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全面完成干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任务,增强干部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机关干部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水平。

五是学习经济知识,本部门专业知识。根据本单位、本行业和本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组织干部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学习经济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开展专业知识的培训教育,促使机关干部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学习的措施和要求

一是深入搞好思想发动和学习动员。要层层开会,研究布署,认真搞好创建学习型科室的思想发动工作和学习动员,提高每个机关干部职工对创建学习型科室的认识,把思想统一起来。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投身于学习型机关科室的创建工作中来,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提高机关工作郊率、服务质量,建设高效的学习型机关。

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各科室要结合各自实际,按照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制定严格的学习制度,制定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学习规划和季度、年度学习计划,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地加以充实和完善。每个干部职工要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订出自身学习计划,既要有学历培训的计划,也要有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外语、普通话等基本技能的学习计划。保证学习时间,单位集中学习每月不少于1次,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每周不少于1次,自学时间每月不少于20小时。要严格考勤请假制度,落实领导责任制,及时检查集体、个人的学习情况,保证学习效果。领导干部每人每年至少撰写3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或体会文章,普通党员干部每人每年至少撰写2篇调研报告或体会文章。机关党支部对学习情况每季通报一次。

三是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创建学习型机关要采用多种方式和形式。主要采取集体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机关党小组、工会活动室、信息网络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的作用,广泛利用辅导报告、短期培训、开办讲座、电化教育、参观考察、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知识竞赛、体会(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会等各种学习形式,广开思路,拓展新的学习方法,设计新的学习载体,增强学习的参与性、吸引性和实效性,保证创建学习型机关科室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四是领导带头、率先垂范。要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修养、一种觉悟、一种境界,自觉地带头参加各种学习并首先成为学习型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认真撰写学习论文,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建设学习型机关科室工作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使学习型科室创建工作搞得扎扎实实、富有成效。

从现在起,各科室部门要把创建学习型机关科室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要统筹安排,分段实施,秩序渐进,典型引路,整体推进。要妥善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紧密结合本职工作实际,创造性地抓好学习型机关科室的创建工作,切忌形式主义。要积极支持和有效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参加各类有助于提高思想素质、有利于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的学习培训及参观考察,为机关干部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加大对学习的投入,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步伐。

四、考评标准和方法

(一)学习型科室基本标准:

1、学习型科室机构健全。学习活动责任明确,动员及时,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措施有力,各种学习材料、记录齐全,要求每人有学习笔记本。

2、各项学习制度比较健全。做到机关集体学习有规划、个人学习有计划,执行学习制度能持之以恒。

3、有学习教育的设施和场所。重视学习阵地建设,能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厂现有的阅览室、宣传窗、电脑网络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

4、学习载体比较实在。坚持自学与“团队学”相结合,重点学与全面学相结合,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创新1—2项学习载体,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果。

5、学习氛围浓厚。终身学习理念基本确定,形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和谐向上的新风尚。

6、学习效果明显。完成年度创建目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35周岁以下干部一般要达到大学专科毕业学历。

(二)学习型先进科室考评方法。版权所有

1、自评申报。各科室结合年终工作总结,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实施意见要求,对照建设学习型科室基本标准,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提出申报意见,上报机关工会。

2、考评检查。由机关工会组成考评小组,对创建学习型科室的单位进行达标考评。(1)在各单位自评申报基础上,对照评选条件进行材料审核。(2)自评申报材料经审核后,考评组采取听汇报、查学习记录和学习阵地,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考核检查和评估,并对考评情况进行整理、汇总。

3、综合审定。由机关工会在考评检查基础上综合各方面意见,向机关党支部和厂“创争”活动办公室汇报考评情况,考核分在90分以上,评定为优秀单位;80—90分的,评定为良好单位;60—80分的,评定为合格单位;60分以下为不合格单位。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4、命名表彰。对优秀单位由厂“创争”活动领导小组命名为“学习型机关先进科室”,予以表彰奖励。对不合格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表彰奖励的部门、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如出现严重问题或者一票否决的问题,视情节分别予以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或撤销其先进单位称号处理。

第9篇:综合素质考评方法细则范文

论文摘要:高校德育学分制将德育的内容学分化,以此来综合评价学生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在具体实践中,要不断提高师生的认识,强调德育学分的导向作用,坚持奖惩分明、公开公平的原则,实现德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统一。

一、德育学分制的涵义

德育学分制是通过量化的标准,对包括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以提高学生接受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的一种德育管理模式。

德育学分的评价借鉴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评价内容和方法,融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载体于一体,并以学分的形式加以规范。在德育学分制中,每个学生每学年只有接受一定量的专题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活动才能获得必需的基本分,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一些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获得一定的附加分;当学生出现一些不应该有的行为时也要有适当的扣分。学生每学年的总评成绩达到合格底线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分数的高低将成为各种评优活动的直接依据。实际上,在德育学分制中,德育成为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均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其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浑然一体,主要是从思想、道德、心理、行为等层面展开。

二、德育学分的基本内容

实施和操作大学生德育学分的目的,是从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角度,形成有助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为此,大学生德育学分的实施,我们是从“基本学分”和“奖惩学分”两个方面进行的。

1.关于基本学分的内容和操作

基本学分是对学生的基本德育要求、德育活动和德育形式,以科目化、活动化的方式加以规定的一种形式。基本学分是学生参与各种奖励评定的“德育入门线”,是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学年里必须取得的最基本学分,是学生参加各种奖励评定的基本条件。其内容包括参加政治学习、学术活动、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公益劳动情况和日常行为五个方面。基本学分应着重反映学校培养目标中德育的内容和要求,要以学校培养目标规定的德育规格的具体化为内容,以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要求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为依据设定。每一方面都应确立一种或几种导向重点。例如对学生参加政治学习活动,主要是要求学生增强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动性;在团组织和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意识;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自觉确立正确的成才观念,走正确的成才道路。在具体操作基本学分时,采用明确目标与实施目标相结合的方法,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参与德育活动的实际情况,登记活动内容与活动效果,同时也要求辅导员根据活动的情况不定期地对学生的《测评手册》进行检查。在机制上确保对大学生德育学分的检查和督促。

2.关于奖惩学分的内容和操作

奖惩学分包括加分和减分。加分以奖励先进为目的,鼓励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以及其他校、院、系三级管理机构所极力倡导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中发挥作用。加分必须对衡定学生的素质状况有价值,必须能够作为学生各种奖励评定的重要依据。

制定的加分主要包括:(1)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工作成绩优秀者;(2)在参加党团组织生活和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成绩优秀者;(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4)学生公益劳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5)在学院宣传工作中的成绩优秀者;(6)在参加学院以上单位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中成绩优秀者;(7)宿舍卫生自律方面评比优秀的宿舍长及舍员。

显然,加分能够对学生的日常各种表现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适当的减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1)故意破坏公共环境公共卫生者;(2)在教室或宿舍内违章使用电器者;(3)聚众赌博者;(4)集体活动迟到或不到者;(5)无故不打扫宿舍卫生者;(6)打架或偷盗者等。

为了做到奖惩学分的公正、公开与公平,我院奖惩学分的操作原则是:(1)建立德育学分操作小组,组长由辅导员老师担任,成员主要是由班级中推选出来的认真负责的同学。操作小组具体负责指导和落实大学生德育学分的工作。(2)制定统一的德育学分操作细则,形成包括基本学分和奖惩学分合一的奖励评定机制。(3)随着年级的不同,德育学分的具体细则会有不同方面的侧重点,具体不同由年级辅导员老师提出,在经过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意后方可实施。

三、德育学分设置的原则

1.坚持奖惩分明

大学生身上同时存在着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必须明确指出其身上存在的优点与不足,肯定其积极因素和先进成分,通过肯定性评价,激励学生正确的思想言行,并在全体学生中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也必须明确指出其身上的不足和缺点。通过否定性评价,使学生能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并采取相应的调整行为。坚持奖惩分明的原则,要注意不能以肯定性的评价代替否定性的评价。

2.坚持客观公正

德育学分的建立其实质就是通过可量化的标准和原始的记载,体现大学生在德育学分内容规定范围内的实际表现。由于德育学分直接作为学生评选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评奖活动的依据,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要改变以往主要凭主观印象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不足,以原始记载材料讲话,提高评价的精确性和可信性。四、德育学分操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1.必须将德育学分的实施与建立奖惩分明的政策导向相结合

对大学生德育学分到底要对大学生形成一种怎样调节与制约机制的问题,我们主张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实施大学生德育学分必须与学生的奖惩措施挂钩,必须对用人单位评定学生素质有用。以此作为发挥大学生德育学分的导向、激励、鉴定、诊断和调节等积极作用的重要机制。同时,考虑到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低年级重点考核学生遵守各种校规校纪,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高年级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2.提高学生与辅导员对实施德育学分的认识

辅导员和学生对于实施大学生德育学分的认识,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不断提高辅导员和学生操作与执行大学生德育学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德育学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院在具体设计和操作大学生德育学分时,把设计、试点大学生德育学分的过程与对学生进行动员两项工作结合起来进行。把试点和讨论看作是提高学生对德育学分认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此同时,我们也吸纳学生来参与设计和操作,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对实施大学生德育学分的意义的认识。由于有学生的参与,我们制定的德育学分实施办法比较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具体实施与操作过程中进展也较为顺利。

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对大学生德育学分的设计,必须注重体现德育首位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必须注重提高广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必须注重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考评具体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做到教育和管理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深感,德育方面的考评相比于智育和体育方面的考评显得比较薄弱,缺乏可操作性和规范性的状况,已现实地成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瓶颈”因素。探索和实践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是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的一个突破口。在德育学分的轨道上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还需要全体学生工作者共同建设,保证我校德育学分工作能够科学化、规范化,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我校学生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楼军江.大学生的德育学分的设计和操作[J].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2001,(15).

[2]王静怡.积极构建德育学分的评价与奖惩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