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

第1篇: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一)加强自身学习。

新课程改革仍是教研工作的重头戏,本年度里。引领课程改革,既要加强理论学习,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学习:

一是学习了数学课程规范和各年级教材的要求。掌握教材。

二是学习了明德学校的数学分层测试卡”相关书籍。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数学学习中都能有成功的体验”思想,感悟专家的各种讲座实质,并且及时反思自己的工作,写下自己的感想。

三是积极参与教育系统的学习工程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进一步用专业理论空虚知识底蕴,除此之外认真学习了市教育局下发的市教育局关于构建普通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意见》市教育局关于普通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二)立足课堂。先后在3月和910月份,深入10个乡9所乡直小学和1所村校和6所局直小学进行听课评课导课,听评课在百节之上,听课的过程中,及时与做课教师平等交流,充分肯定教师的优点,提出可操作的建议,扎实有效做好惯例调研工作。

(三)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走进青年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的课堂,一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引领青年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尽快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

(四)为全县教学教研活动提供研讨的课例。本学年的两次全县小学教研教学活动中。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有效实施“五个一”工程。本次培训充分准备,精心安排,培训中展示研讨了数学学科不同课型的5节课,真正做到以课例为研讨的依托,积极引领参训教师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战略和学习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实施教学的技能。

(六)四月份组织骨干教师参与了市的首届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本次活动中。参与竞赛的选手有东阳乡直小学的李成娟、王芳老师,音河乡兴十四小学的马春波老师,指导参赛选手做好赛前准备,最终3位选手都以较好的效果进行了展示。

(七)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省小学教研在线)开展网上教研活动。组织10个乡6所局直小学的局部骨干教师积这样的大型的多人次的网络教研是首次,极网络中进行同备一节课的教研活动。让更多的人分享到网络的资源,感受到网络的教研魅力,县有8名教师的论文和案例获得了网络教研优秀效果奖。

(八)积极参与专项调研。教育局指示下。参与了全县的中小校的调研工作,此次调研工作中,负责的调研要点中的6至10项。从作业、测试后质量分析、校园文化建设、校体育活动时间、德育活动计划5个方面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各校均高度重视此次检查工作,都相应作了认真的布置;从检查结果来看,各校都有自已的特点。总的情况是作业量及批改情况,体现在作业本上的量是适量的教师批改及时,多数教师批阅比较认真,有的有激励性语言;大多数学校的学生本面整洁、书写认真规并且能在教师的指点下修改错误,通过作业达到温习巩固的目的

(九)积极参与评估工作。此项工作中。

(十)认真做好期末命题、测试、效果统计、测试后的分析工作。

(十一)积极参与明德学校的课题实践活动。按要求及时向上反馈信息。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如何使用《分层测试卡》随同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全面检查。课题实验的扩大阶段协助教育局普教股做了基础性的调查积极相关的信息反馈,收集了相关的资料。

(十二)其它工作。

1积极参与“国培”网络活动。

2参与了幼教开展的教研活动。

3参与了兴隆乡中心学校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师竞赛活动。

第2篇: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一)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素质。

在本年度里,新课程改革仍是教研工作的重头戏,引领课程改革,既要加强理论学习,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学习: 一是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和各年级教材的要求,力求做到熟悉教教材,掌握教材。二是学习了明德学校的“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相关书籍,在学习中认真领会“以学生为本,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数学学习中都能有成功的体验”思想,感悟专家的各种讲座实质,并且及时反思自己的工作,写下自己的感想。三是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的学习工程的学习活动,自己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建议》一书进行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用专业理论充实知识底蕴,除此之外认真学习了齐齐哈尔市教育局下发的《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关于构建普通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意见》(试行稿)、《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关于普通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稿)等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二)立足课堂,做好常规调研。本年度借集中调研和教育教学管理评估检查的契机,先后在3月和9、10月份,深入10个乡9所乡直小学和1所村校和6所局直小学进行听课评课导课,听评课在百节之上,在听课的过程中,及时与做课教师平等交流,充分肯定教师的优点,提出可操作的建议,扎实有效做好常规调研工作。

(三)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做好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工作。深入基层学校,走进青年教师(长山冯春明、东阳王芳、张敏、宝山高丽等)和学科骨干教师(实验冯敏、五小张艳玲、东阳李成娟等)的课堂,一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引领青年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尽快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

(四)为全县教学教研活动提供研讨的课例。在本学年的两次全县小学教研教学活动中,提供了6节数学展示课例,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有效实施“五个一”工程,进行了学科校本培训工作。在局领导、校领导的指示指导下在4月24、25日进行了小学数学校本集中培训,本次培训充分准备,精心布置,在培训中展示研讨了数学学科不同课型的5节课,真正做到了以课例为研讨的依托,积极引领参训教师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实施教学的技能。

(六)四月份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了齐齐哈尔市的首届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在本次活动中,积极推荐参赛选手,参加竞赛的选手有东阳乡直小学的李成娟、王芳老师,音河乡兴十四小学的马春波老师,指导参赛选手做好赛前准备,最终3位选手都以较好的成绩进行了展示。

(七)充分利用网上资源(黑龙江省UC小学教研在线)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我县小学数学教研水平。本学年借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的契机,组织10个乡6所局直小学的部分骨干教师积极网络中进行同备一节课的教研活动,这样的大型的多人次的网络教研是首次,让更多的人分享到网络的资源,感受到网络的教研魅力,我县有8名教师的论文和案例获得了网络教研优秀成果奖。

(八)积极参与专项调研。在教育局指示下,在我校领导的带领下,参与了全县的中小校的调研工作,在此次调研工作中,我负责的是调研要点中的6至10项。从作业、测试后质量分析、校园文化建设、在校体育活动时间、德育活动计划5个方面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各校均高度重视此次检查工作,都相应作了认真的安排;从检查结果来看,各校都有自已的特点。总的情况是:作业量及批改情况,体现在作业本上的量是适量的,教师批改及时,多数教师批阅比较认真,有的有激励性语言;大多数学校的学生本面整洁、书写认真规并且能在教师的指点下修改错误,通过作业达到温习巩固的目的。

(九)积极参与评估工作。在此项工作中,承担了现场组的组长工作并完成了成果展示和小学组的材料汇总。

(十)认真做好期末命题(本年度命题18套)、测试、成绩统计、测试后的分析工作。

(十一)积极参与明德学校的课题实践活动。按要求及时向上反馈信息,深入六所实验学校,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如何使用《分层测试卡》,随同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全面检查。在课题实验的扩大阶段协助教育局普教股做了基础性的调查积极相关的信息反馈,收集了相关的资料。

(十二)其它工作。

1、积极参与“国培”的网络活动,督促并辅导参训教师完成学习任务。

2、参与了幼教开展的教研活动。

3、参加了兴隆乡中心学校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师竞赛活动。

第3篇: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主要有三种形式,即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这三种形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个人实践反思往往缺少理论依据;同伴互助缺少整体把握;专家引领缺少实践指向。基于此,寻找身边的专家即同伴专家进行引领成了目前比较时兴的一种形式,校级或区域的专家教师工作室的成立为同伴专家指导搭建了具体有形的舞台。这种工作室是介于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间的一种校本培训形式,担负着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的功能,同时指导教师个人反思。由于专家教师工作室是一种新型的教师研究和教育实践群体,缺少理论支撑,主要借鉴教研组的运行方式进行活动,但和教研组担负的功能又有明显的差别,运行的形式应和教研组这样的行政指定组织有一定差别。基于多年对多层级多个专家教师工作室运行的观察和思考,我对专家教师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形式提出了以下改良办法,目的是希望能够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发挥专家教师工作室的作用。

一、共同体组建形式改良

专家教师工作室不是指专家教师一个人,而是一个教师群体。现有专家教师工作室组建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行政指令,指定行政层面认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师作为成员;另一种是教师自由报名。前一种形式未尊重教师个人发展意愿,教师被动参与其中;后一种形式是成员对工作室专家了解不够,对自身发展也缺少系统认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不够清晰。

1.前期调查,充分准备

调查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专家教师的主要成果、擅长领域、对工作室的愿景、工作室的初步方案、对工作室成员的具体要求等,亦即专家工作室能给出什么;另一方面是潜在成员的基本情况、教学困惑、发展愿景、发展瓶颈、对工作室的期待等,亦即潜在成员需要什么。调查的目的是明确专家教师工作室能提供什么样的发展条件,申报对象存在什么发展困难或困惑,需要得到何种发展支持,以便在工作室活动设计时能有较为明确的指向。

2.条件配对,成立共同体

根据调查表进行条件配对。对基本满足条件的申请人员进行条件比对,确定工作室成员。鉴于个性化指导需要耗费专家教师的大量精力,工作室成员以8~10人为宜。建议对申报对象调查时有一定的指向,对条件不满足的申报对象做好说明工作,以免挫伤申报教师的积极性。

3.目标合同,行有导向

专家教师工作室总的目标就是促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进而带动学校或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成员大目标的分解往往不够清晰,工作室活动具有随意性,学校或区域对工作室每次活动都要审批,工作室目标性、计划性、自主性缺乏保障。采用自下而上的办法订立两个层级的目标。

一是工作室成员与工作室订立目标合同。由工作室成员提出,从个人专业发展达成目标和需要工作室提供的条件两方面确定初步目标合同,专家教师根据成员个人特点和工作室实际情况与成员充分协商酝酿订立工作室成员的目标合同。

二是工作室与主管部门订立目标合同。由专家教师提出,从工作室和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目标、工作室阶段活动计划、需要主管部门支持三个方面提出,主管部门根据实际,考虑各工作室支持的平衡角度确定工作室目标合同。

订立目标合同后,工作室活动有机制和经费的保障,工作室活动有一定的依据,工作室在设计活动时有明确的目标导向。目标合同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工作室或成员阶段性专业活动或预期成果,这对工作室或成员的专业提升活动指导更为明确。

二、备课、磨课(观课)形式改良

调查中发现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专业发展最迫切的要求,至少被调查教师是这样认为的。但课堂作为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水平的综合体现,课堂教学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的重要阵地。目前,专家教师工作室利用课堂进行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是备课、磨课(观课)和议课,议课的方向和效能取决于备课、磨课(观课)的指向和要求。

1.整体把握,个性发展

专家教师工作室有两个特别显现的特点:一是有课程和课堂的专家指引,二是成员发展需要个性化指导。专家既可以整体把握课程,又可以具体而微地指导课堂。而现有备课一般按照以下形式和流程进行:

根据教学计划的某一次课题进行备课缺少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在集体研讨基础上产生的教学案忽视了教学对象的独特性和课堂主导人员(教师)的个性。

专家教师工作室可以由专家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学期进度和学期计划编写学期课程指导意见或指导工作室成员编写学期课程指导意见。学期课程指导意见要基于课程标准,要分解落实课程标准,要对课程进行整体架构,体现课程的整体性和完整性。编写学期课程指导意见的过程就是对课程进行研讨的过程。它既可以提高编写者的课程意识和对课程的整体把握能力,又可以指导使用者在编制教学案时在整体课程框架内进行,使具体的课堂教学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在集体研讨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案具有一般性和通用性,但显然忽视了不同教学对象的独特性和教学实施者的个性。专家教师工作室应要求成员在集体研讨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备课,甚至在磨课后根据改进意见进行二次备课并重新实施。二次备课是体现个性的重要形式,可以使课堂上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得到纠正和重新实践。

2.指向明确,诊断聚焦

一般教学共同体的磨课要求是:一个时间段磨几位成员的课,一位成员磨几节课,一节课在几个平行班级中磨几遍。这样的磨课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存在前置诊断不足,所磨课型随机;磨课指向宽泛,展课、观课、议课指向不足;被磨课教师和参与磨课教师收获不够明显等缺陷。磨课一定要有针对性,能指向明确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磨课的指向性可以从三个角度提出:一是工作室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由多位教师参与一个主题磨课,形成大家共同认可的解决模式。二是教师个体课堂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提高的方面,由“问题”教师磨课,专家教师进行指点,同伴教师研讨解决。三是结合工作室研究的主题,由不同教师参与主题磨课,既为研究提供样本,还可促使教师获得提高。

根据磨课主题和方向设计,课堂观察表应该是动态的、指向明确的。教师在观课的时候也应在关注整体课堂的前提下重点关注和记录与主题有关的内容,为有指向的议课提供依据,为课堂研究提供真实的数据。

三、对外交流形式改良

现在的专家教师工作室都有对外交流活动,一般是“请进来”和“走出去”,目的是听名家教育理念、与校外专家对话、看外界教育生态。教育不能“闭门造车”,适当的交流是必要的。但没有主题的外出参观,缺少目的的名家请进,没有任务的交流活动势必造成交流时满心激动、交流后一动不动的状况。

1.带着问题走出去,给以主题请进来

交流的目的是提高,要指向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走出去”还是“请进来”要看交流的目的,要核算成本。如果是听经验或理论介绍最好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如果是要看装备,感受教学生态现场只能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但不管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都要指向问题,我们交流的本意是把“萝卜烧萝卜”换成“萝卜烧肉”以增加营养,但一不小心选了“青菜”,“萝卜烧青菜”味道是变了,但营养没有改善多少,至少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营养改善。没有主题、没有问题的交流对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的帮助是很小的,甚至是没有的。

2.交流时带着问题,交流后完成任务

第4篇: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一、准确把握方向,科学谋划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新课程改革已经过去十多年,这十多年我们举办了新课程通识的全员培训,开展了一系列学科教学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推进课程改革实践活动,应该说我们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的课堂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课堂仍以讲授为主,凭经验教学,新课程理念没有成为教师的自觉教学行为。我们反思十多年推进新课程改革实践历程,我们与全国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学校比较中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杜郎口有 “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洋思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五环节教学模式,魏书生有“六步教学法”。而综观我们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没有一个体现正确理念的合理行动框架和说得出来程序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没有一种统领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就是我们不能有效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重要原因之一。

为此,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导,确立了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为区域性课题,以课题研究的策略,全面启动了新一轮引领全市课堂教学改革序幕。新年伊始,我们召开了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科研主任参加的全市教学工作会议,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模式,有效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行部署,做出了具体安排,出台《图们市关于推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意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确立以构建科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整体推进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在“十二五”“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主导课题的引领下,我们指导全市各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围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校研究课题。如五中开始了“定向导学―自主学习―合作反馈―训练提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六中开始了“生命化课堂”、“四步目标导学(创设情境,引出目标―合作探究,达成目标―学习之用,升华目标―当堂测试,监测目标)教学模式研究”,三中开始了“自主合作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示标自学―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拓展提升-当堂检测”研究,石岘一中开始了“自主学习六步教学模式”(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总结提升―检测达标)研究。尽管各校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名称不同,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却是一致的,都具有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共同特点,都强调学生的先学,都主张针对性教学。在全市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成为抓手,统一认识,明确方向,上下联动,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策略,有效推动全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分层培训,扎实打好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基础

推进区域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的构建,关键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和指导教师的学科教学。2011年以来,我们把新课改理论培训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我们注重抓了教研员、校长、骨干教师以及全体教师队伍不同层次的理论培训。

(一)加强教研员培训,提高课程改革的引领能力

教研员承担着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学科建设与学科教师培训的任务。显而易见,教研员的课程改革的研究能力和引领能力直接影响着教研员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大力开展了“学习型学校”创建活动,制定了《关于开展学习型教研员队伍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学习目标,建立机制,营造学习和研究的良好氛围,促进学习和研究成为教研员一种生活习惯。一是建立了集中与分散学习制度。我们建立每学期初三周的集中学习和每周一的集中学习制度,三年来,坚持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围绕打造高效课堂和有效教研等为主题,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与先进经验的学习,组织了“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如何开展主题教研”、“如何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教研员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等专题讲座。二是建立了学习资源保障制度。每年给教研员订阅学科教育杂志,统一购买教育理论书籍,根据学科教研需要报销图书购买书款等。三是建立了主题论坛制度。我们每年组织一至两次教研员主题论坛,先后组织召开了“教研员与学科理想的高效课堂”、“区域联动校验活动实践与反思”、“教研员听课视导调研报告”、“学习先进课改学校考察与反思”等论坛,及时总结交流学习与实践的反思。四是建立了课题研究制度。进入“十二五”期间,在全市 “构建高效课堂实践与研究”主导性课题引领下,教研员确立了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坚持在学科课题引领下,开展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五是建立了派出去考察学习制度。每年有计划地派教研员外出学习考察,拓展教研思路和提升教研员教研与教学指导的自信心。

(二)加强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培训,提高课程改的领导和引领能力

校长是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教学领导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直接领导者,骨干教师是课堂教学改的示范引领者。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导者领导能力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能力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两个关键因素。我们围绕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采取如下措施,提高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培训。一是聘请专家做讲座。结合图们市课堂教学改革实际需要,先后三次聘请延边州教育科研所俞永虎研究员来图们以“有效教学的方略”、“有效教学模式与实践”、“有效教学设计”为题给图们中小学领导和骨干教师专题讲座。二是组织课改先进地区学校的学习考察。先后在教育局主管局长的带领下,组织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中学校长或副校长、学科骨干教师先后学习考察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昌乐二中、广文中学等课改名校,学习借鉴课改先进地区的课改经验。三是举办课改骨干培训班。围绕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在基层推荐,进修审核等措施,选拔一批教师,举办为期一年的学习班,为课堂教学改革培养一批骨干队伍,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三)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全体教师课改实施能力

全体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直接实施者,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依靠全体教师,提高全体教师实施课教学改革的能力。一方面加强教师网略继续教育培训,每年统一落网络学习和实文本学习等,加强教学改革的高端理论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进修学校领导深入学校作讲座。2011年以来,教师进修学校主要领导先后到五中、六中、石岘一中、石岘二中、长安中学等学校,结合全市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际,以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进行讲座,为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做理论的准备。再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结合学科教研活动,坚持研究和培训为一体,每年每个学科开展4次的课堂教学改革现场培训,案例培训,注重广大教师参与研究和培训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改革实际操作能力。

三、创新研究策略,建立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机制

推进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有效的教研机制作保障。几年来,我们教师进修学校有效指导和引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实践中,创新了如下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全市教研工作协调机制

教师进修学校必须围绕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这个主题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职能作用,我们加强了教师进修学校与基层学校联系和沟通机制建设。我们每学期召开全市教研工作协调会,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提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活动计划,通报全市学期教学改革工作情况,提出新学期教学改革重点目标和任务,听取学校课改推进计划和关于课改推进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困难等。通过学期初的教研工作的协调,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全市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整体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二)建立区域主导课题研究机制

区域教研工作必须依托区域主导科研课题。2011年我们确立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主导课题,教研员坚持科研引领教研,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发展的思路,聚焦课堂教学,加强高效课堂建设中学习目标的制定、学案编制(预习提纲)、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展示、精讲点拨等突出环节的研究。特别是加强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制与运用,小组建设,激励评价”三个高效课堂建设抓手的研究,围绕课题阶段主题,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主题化、系列化,积极探索高效课堂基本环节的具体操作技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校和重点学科实验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三)创新学科区域联动教研机制

图们市中小学规模都小,学科教师人数也少,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一个教师一个学科,开展学科教研活动非常困难。再加上,近年来全市中小学新任教师不断增多,新任教师急需学科骨干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也需要有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为了解决上述实际问题,2011年3月出台了《图们市中小学关于开展学科区域联动教研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学科教研员为主导,整合全市优质教研资源,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搭建了学习、研究、交流的平台。每次活动针对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作为活动主题,精心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课例研究,课题研究和教学反思。经过三年的实践,已经基本形成了“确定主题-做课观摩-评课议课-专业引领-总结反思“为基本形式的区域联动教研活动模式,整体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水平,推动了全市学科课堂教学改革。

(四)建立寒暑假学科培训机制

每年寒假暑假是针对每学期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主题培训的重要时机。我们每放假前教研员进行一次教师需求征求意见,并结合学期听课视导以及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中发现的实际问题,确定假期培训的主题。利用假期认真准备培训内容,开学初组织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为新学期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理论、方式方法。如2013年8月份,我们根据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提出学习目标不够科学的实际,教研员假期认真学习“学习目标的再认识”、“如何确定学习目标”等理论,假期进行了学习目标的确定依据、如何确定学习目标等理论与案例的针对性培训,并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和建议。

(五)探索问题解决的听评课新机制

深入学校听课指导是教研员常态的重要工作形式。如何提高教研员听课更具有有效的教学指导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建立了教研员在每一个学校一至两周的“蹲点”面对面的指导制度,实施跟踪听评课。我们倡导教研员坚持带着课程标准听评课,坚持带着课堂教学模式听评课,坚持带着教研课题听评课,创新指向课堂教学改进的听评议课实践模式,坚持听评课的“五步步骤”:即“一观、二看、三听、四议、五约”,听课指导教学要让教师上课回答四个问题,暨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你怎样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你的要求(达标要求),努力转变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和实现课堂教学改进,实施基于课程标准有效教学。

(六)建立校本研修工作的检查指导机制

学校的校本研修是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学校管理等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综合研究活动。它既是一种并于教师和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一方面,我们按照“教研重心下移,教研品味提升”的工作思路,教研员坚持参加学校大型学科教研活动以及听课视导时深入教研组参与指导教师备课和教学设计,参与听课议课研讨,不断提升学校教学改革研讨活动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出台了《图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的意见》、《图们市中小学校本研修检查评估方案》,每年年末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市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指导和评估,并进行表彰。以检查评估指导学校建立健全校本研修制度,有效实施校本研修,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搭建交流平台,总结展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成果

为了推动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注重发现典型、培养典型,以典型引领全市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典型引路与多层次学习交流的平台。

(一)开展课改现场研讨交流

我们先后树立三中、石岘一中课堂教学改革两个典型,召开了四届课堂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2011年5月份,我们在三中召开了第一届全市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现场研讨会。会议上全面展示了三中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交流了三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了三中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经验。2012年5月份,在石岘一中召开了第二届全市构建高效课堂现场研讨会。会议上全面展示了石岘一中“自主学习六步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交流了石岘一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我们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已经第三年了,为了总结推进各校课堂教学改革成果,2013年5月份,我们分别在三中、六中、五中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召开了全市打造高效课堂成果展示交流会。会议上全面交流展示了全市中学课堂教学成果,进一步推动了各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2013年下半年-2014年上半年,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课堂教学改革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开展了全市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的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召开了全市青年教师打造高效课堂优秀课展示活动。我们以优秀课评比和展示为载体,培养一批打造高效课堂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推进了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

(二)组织校长主题论坛

我们围绕“打造高效课堂”主题组织了校长论坛,目的是让校长全面总结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性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2012年5月和2013年4月,我们分别组织开展了第一届、第二届校长打造高效课堂主题论坛,2014年我们以“校本研修”为主题的教学领导系列培训和第三届主题论坛,交流了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和思路。

(三)开放学校课改研讨活动

第5篇: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林业院校;人工智能;课程教学

1背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模式进入林业领域,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信息化与林业深度融合,开启了智慧林业的大门。我国林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逐步走上了有序、快步发展的轨道,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2011―2013年,国家林业局先后开展了中国林业信息化体制机制研究和中国智慧林业发展规划研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2012―2013年,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林业局编制了《中国林业物联网发展框架设计》,2016年3月正式了《“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

国家林业局制定的《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指出,信息化、智能化在林业中的应用已经从零散的点的应用发展到融合的、全面的创新应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逐步应用,能实现林业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更透彻地感知生态环境状况、遏制生态危机,更深入地监测预警事件、支撑生态行动、预防生态灾害。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中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重要分支。国际上,人工智能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在国内,也呈现出极好的发展势头,人工智能已得到迅速的传播与发展,并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我国已有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和大学师生从事不同层次的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学习,人工智能已成为一个受到广泛重视并有着广阔应用潜能的庞大的、交叉的前沿学科。特别是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已经成为各行业创新的重要生长点,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日趋明显,如智能机器人、智能化机器、智能化电器、智能化楼宇、智能化社区、智能化物流等,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在智慧林业相关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方面,已经有大量的嫁接机器人、水果采摘机器人、农药喷洒机器人、果实分检机器人等投入使用;在专家系统的应用方面,森林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病虫预测预报专家系统、林产品生产管理专家系统、专家咨询和人员培训专家系统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在智慧林业中的广泛应用,涉林企业和事业单位对智能型林业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为了适应市场对智能型人才的需求,自2003年起,国内诸多林业高等院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阶段、林业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阶段陆续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同时不断加大人工智能课程的比重,因此,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对于林业院校显得越来越重要。

2林业院校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现状

林业院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专业不多,但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自2003年起就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所用教材一直是蔡自兴教授主编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另外,面向部分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如农业硕士的农业信息化领域研究生开设了人工智能技术,森林经理和森林培育两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开设了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工智能课程主要使用蔡自兴教授主编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教材施教,但由于课时数仅有32学时,关于人工智能的一些高级应用,如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机器学习等,采用专题的形式组织教学。该专业没有设置实验学时,仅在理论课堂上演示了一些仿真软件,如BP神经网络仿真环境。

针对农业硕士的农业信息化领域研究生和森林经理及森林培育两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教学计划安排的学时数为40学时,没有指定教材,仅给学生列了蔡自兴教授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研究生用书》等几本参考教材。课堂主要以专题的形式组织教学,每一讲除了相关的理论以外,还介绍一些工程实践应用的例子,让研究生能够了解这些人工智能算法如何在实际中得到具体应用。

3林业院校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全国各高等院校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林业院校更有区别于其他类型院校的显著特征,而且林业院校开设该课程教学相对较晚,因此林业院校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存在更多的问题。

(1)师资短缺。在林业院校,林学相关专业开设该课程往往由林学相关专业的教师主讲。这些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虽然曾从事过人工智能个别算法或领域研究,但不具备全面的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知识,在讲授不熟悉的人工智能知识点时显得力不从心。

(2)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强。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一般的人工智能教材都比较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但是农业信息化、森林经理、森林培育等专业的学生不管是专业基础还是行业应用背景均与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不同,如果我们仍然按普通的教材施教,教学内容就缺乏林科特色,显得专业性不强,无法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

(3)教学难度过大。林业院校涉林专业的学生一般只有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等简单的计算机课程基础,缺乏算法思想。而人工智能课程涉及很多高级、复杂的算法,不论从算法思想,还是从算法实现和算法应用,对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来说难度过大。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要做一些取舍。

除此之外,还存在诸如缺少实验环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案例缺乏等其他普遍性问题。

4林业院校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通过分析林业院校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近十余年来从事人工智能教学的经验,我们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1)推行专题式教学,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在师资缺乏的情况下,由一名教师完成整个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比较困难,同时,可能有多名教师分别在人工智能的不同方面进行过深入研究。因此,可以将该课程按章节分成各个不同的模块,每一个模块设一个专题,如神经网络专题、专家系统专题、机器学习专题等,再由多名教师分别承担自己熟悉的专题进行讲授。这样既可以解决一位教师的知识不足,又可以让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将每一个熟悉的专题讲授得更加详细、更加有趣。

(2)教学内容与涉林专业紧密结合,解决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事实上,人工智能的各领域应用在林业行业都能找到对应的应用实例。例如,林果采摘机器人就是机器人在林业中的应用;林火识别和林木病虫害监测就是模式识别在林业中的应用;林火蔓延预测可以用到隐马尔科夫模型;PAID50专家系统平台就是专家系统在农林业中的应用典范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将人工智能知识与林业应用结合进行讲解,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乐意接受。更进一步,如果能够结合这些林业应用编写一本《人工智能及其林业应用》教材,将会更加适合涉林专业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

(3)应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解决教学内容难度大的问题。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编程能力不强,算法训练不足,对各种人工智能高级算法难以理解,更难以编程实现。针对这个实际问题,我们可以主动提供一些相关算法的计算机仿真软件,在课堂上通过演示这些仿真软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算法,甚至能够通过仿真软件应用这些算法解决本专业相关的问题。例如可以开发如图1和图2所示的BP神经网络算法仿真软件,通过该仿真可以把神经网络的结构、训练时的权值偏差变化、训练过程中总误差的变化等信息完全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这个仿真过程就不难理解BP神经网络算法,甚至可以使用这个仿真软件来解决本专业相关的一些问题。

第6篇: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一、师傅的关键词是榜样和奉献

做师傅的一定要在师德、工作态度、教学业务等方面为徒弟做好榜样。我们认了徒弟,一定要把徒弟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儿女,而不仅仅是为了一张证书。如果仅仅为了一张证书,学校组织的师徒结对的仪式一结束,师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事实上,不少师傅都认识到了“青蓝工程”在校本培训工程中的积极意义,处处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同时在“成长规划”“专业研究”“成长反思”等方面,注意到对徒弟提出具体的要求,落实明确的措施,也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徒弟找上门来认我们做师傅,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一个人在事业上如果没有徒弟来传承你的思想和做法,那么,我认为,你的事业也就等于“断子绝孙”了。所认的师徒中,往往有一些刚分配的年轻教师,他们或许基本素质不错,但是,由于是刚走上课堂,一切都显得很稚嫩。怎么科学制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怎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怎么设计问题,怎么避免口头禅,怎么板书,怎么使用课堂语言,怎么使用姿态语言,或者通俗地讲,怎么站,怎么微笑,怎么规范地喊“上课”“下课”,怎么批改作业,怎么找学生谈话,怎么科学合理地安排他们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时间,怎么熟悉社区的生活环境,乃至怎么与师傅、同事、学生、家长相处等,对这些年轻教师来说,都是陌生的,有时甚至是显得可笑的。有这些也不奇怪,谁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每一位师傅,都不要忘记当初我们也曾是一名学生、一名徒弟。不要忘记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有名份的师傅和没有名分的师傅曾手把手指导过我们,曾语重心长地提醒过我们,曾在关键的时候提携过我们。没有那些前辈的心血和汗水,可以说,就没有今天成为骨干教师的我们。

对师傅来说,徒弟出了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了解徒弟的所言所行,不知道问题在哪儿。而要能够对徒弟了如指掌,就需要师傅的奉献精神啦。这种奉献,从学校评估角度来说,有的还看得见,还可以量化。如,有的学校要求:第一学期要对新教师的每节课的教案进行审阅,每月至少听徒弟的两节课,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指导意见。有的则看不见,只能体现在大量的默默无闻的琐碎工作中了,如,有的师傅听课节次远远超过学校规定的最低数量,有的师傅在各方面都在关注和指导着徒弟的成长。要把这些做到位,没有奉献精神,真的不行。还有,师傅需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徒弟大量去尝试,去锻炼;看到徒弟成长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做师傅的心里由衷高兴,这些,也需要奉献精神来支撑。当然,指导徒弟备课、上课、改作业、出试卷,学做人,也是师傅们自己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一次自我观照和反思的机会。不要以为你自己一直在奉献,其实,徒弟也在用自身最真实的行为,为你的专业发展奉献着。

二、徒弟的关键词是虚心和认真

我们要求师傅诲人不倦,但是,如果做徒弟的不虚心,总以为没有什么了不起,处处自以为是,处处自作主张,其结果必然不妙。这种不妙体现为学生有意见,家长不放心,同事有看法,领导心焦虑。一个没有师傅的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只能走旁门左道,这是很难的。无师自通,那只能是小说的笔法。在这里,我想对徒弟们提醒一句:要使师傅对徒弟诲人不倦,首先需要徒弟向师傅学而不厌。备课笔记,主动请师傅去看;课堂教学,主动请师傅去提建议;心里有想法,主动向师傅去倾诉。有的学校要求新教师先听师傅的课,先把教案给师傅指正,才好上自己的课。我觉得有理想、有志气、有毅力的新教师应该去这样做,力争半年入门、一年过关、三年成骨干。至少,你要完成师徒结对合同上规定的如每月听师傅4节课之类的任务。

我想举个身边的例子,说明听课对年轻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有位女教师在下面的中学已经评上了中学高级职称了,但她调动到县中后主动地拜一位老数学教师为师,因为她觉得虽然过去熟悉了教材,个人奋斗也有了一定的资本,但是,到了新环境,她不熟悉县中的学生,不熟悉县中的课堂教学特点,不熟悉县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不了解县中的人际关系。为此从高一到高三跟在那位老教师身边,当时,身边的同事有的提醒她,没有必要这样做,意思是,她的师傅并不比她高明多少。但是,她坚持三年,先听课后上课。三年后的结果,她的成绩超过了师傅,也远远超过了同行。她在不断取长补短呢!

第7篇: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学习目标;问题引领;学生主体;有效课堂

一、背景

新课程下,“情境创设”的课堂模式被不断推崇,在各级各类公开课中,经常会听到一些课堂设计非常新颖,材料较新,学生参与也很到位的课,但在这些课堂上由于教师没有把学习目标清楚的告诉学生,整节课上学生都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所以学生还是一种被动的讨论被动的学习,到最后也很少有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有目的的归纳和及时练习,所以课堂效率明显不高。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根据这一理念,很多老师过分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活动形式的花样翻新,反而淡化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很多无效活动。所以现在有些公开课看似热闹,课堂上教师的问题也是一连串,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但实质上并不是有效课堂。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系到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该经常追问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是有效教学。

二、理论基础

(一)学生主体说。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写道:“希望你们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地掌握的东西。”因此笔者认为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2009年高考之后,夷陵中学进行了一次应届毕业生调查,其中80%以上的学生认为老师讲多了,给他们自我学习的时间太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课堂上的任何环节都应以学生为主,因此在课堂上就应该让学生明白课堂的目标是什么。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紧扣学科指导意见,要紧扣课程标准,紧扣自己学生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将教学目标及时告诉学生,因为教学目标是为学生的学习而定的。

目标导航,问题引领的课堂模式充分考虑的就是学生的主体的作用,但同时又不是完全放开,只是让教师和学生的工作更加明确,教师在这个模式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同时辅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至于达到“授人以渔”。

(二)有效课堂的实质。

有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论专家余文森教授做过很通俗的定义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目标导航,问题引领的课堂模式指的是教师在课前精心研究学科指导意见和课程标准及考纲,得出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在课堂开始时就明确告诉学生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目标,然后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学习目标,最后教师对学习目标进行最简单明了的归纳,同时对学生是否掌握学习目标进行及时检查。通过这种模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具有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三)目标导航的重要性。

1952年,34岁的美国女游泳爱好者费罗伦丝查德威克,立志要创横渡大西洋的纪录,在一个叫卡达林纳岛上向加利福尼亚海岸游去,由于当天的雾很大,在距离终点还有800米时,因为看不到目标,她再也坚持不住了,感到手脚都僵硬了,便对护卫船呼救,决定放弃了,她的母亲和教练在船上反复鼓励她,仍无济于事,她带着仅仅800米的遗憾结束了航程,之后她后悔不己。两个月后,她又登航程,吸取前次教训,相信目标就在前面,这次她成功了。为什么能在人没变,距离没变的情况下,一次成功,一次失败呢?就是失败时是失去了目标,而成功时是找到了目标。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才有方向,有方向才有动力。如果每堂课上的学习目标都非常明确,每堂课的目标都能完成,这个学生最终的学习目标(会考或者是高考)也一定能够实现。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四)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心理学家研究,高中生的注意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思维活跃,能独立的解决问题,但往往会比较浮躁,比较急功近利,思想比较偏激。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应该是领头羊的作用,要让学生有方向的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课堂上应该是每个学生都在围绕学习目标在思考学习。

三、教学实例

下面以《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为例具体叙述。

课堂第一步是复习导入:笔者设置了以下两个小问题,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何时,在演进与强化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哪些基本矛盾?2、在明代之前的封建历史进程中,统治者是怎样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的?第一个问题我课件一打出学生就集体把答案说出来了,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清楚的,但为了能对个别学生进行检测,我特要求学生不要一起回答问题,等问题出来后先思考然后举手示意回答。结果举手的同学不多(高中生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我叫了一个平时不怎么回答问题的同学回答,他回答的非常正确,因为这个问题在前一堂课我就归纳过,学生的正确回答说明学生对之前学习目标掌握的比较好。然后我就马上提出问题“明朝之后的皇帝又是如何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呢”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很自然的过渡到本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及时播放出本课的课题。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简洁明了。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有动力就有效率。每堂课上教师在给学生设置学习目标时不宜过多,而且要让学生一看就明白,目标要可操作性。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课堂的作用是在于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同时达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始终要明确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引领学生获得学科知识。

(二)问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写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地掌握的东西。”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开红明确指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平台。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的场所。教师不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而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历史学科有着过去式的特点,虽然高中学生在初中接触过某些内容,但总体上说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的储备是比较薄弱的,对于某些历史概念是比较含糊的。为了激发学生对获取知识的兴趣,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精心挑选历史材料,真正做到论从史出。

五、收获成就

(一)历史课堂受到了学生的喜欢。

自从笔者实践这种模式以来,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发生了改变。笔者对所教的班级(高三)进行了问卷调查,88%以上的同学都对历史课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以前都认为历史就是死记硬背的东西,课堂上无所谓听不听,所以很多同学以前都不喜欢甚至是讨厌历史课,而现在很多同学都觉得上历史课很有趣,在历史课堂上总能听到一些他们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总能看到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材料,学历史也不是那么辛苦了,甚至对历史课开始期盼。同时因为每节课都要检查听课效果,他们觉得很具有挑战性,高中生喜欢挑战,挑战同学,挑战自己,而且很多的练习都是在课堂上完成,因此历史学科的课外作业比较少,所以历史学科深受学生喜欢。现在笔者带的高一学生同样对历史课充满着期盼,学生说历史课总是能让他们兴奋。

(二)学生的历史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生源在所在地区最差的民办学校,几乎所有学科在所在地区排名都是最后的,包括笔者所带的班级在接班时历史成绩也是最后的,尤其是两个美术班,但在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时笔者所带的两个美术班的历史成绩居然在所在地区有了较明显的进步(总体排名不再是最后)是所有学科里排名最好的,另外一个非美术班居然超过了本地重点学校的两个班的排名。

(三)学生的思考习惯得以养成,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问题引领的模式,势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学生不再是课堂上的记录员,而是问题的思考着,答案的表达者。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品尝到思考的乐趣,自然而然学生就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同时经常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以提高。从而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

为了完成学习目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源泉,更为了调动学生思考的乐趣,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必须仔细研读学科指导意见和考纲,深入研究教材,然后制定出学习目标,同时要思考如何让学习目标变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那么教师就必须大量寻找相关的历史资料,查找相关的历史文献,在寻找和查找及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面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也使教师养成了看书和思考的好习惯。

(五)增强了教师团队合作的意识。

目标导航,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势必要求教师加强团队合作,为了让学习目标制定的更加科学合理,为了让学习目标的完成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及历史资料丰富性的特点都要求团队老师加强合作,增强集体备课的功能,从而提高备课的效率。

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生成问题影响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这种课堂模式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会了思考,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备课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即课堂生成问题,教师很难预料,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学习目标都能按照教师课前的思路顺利完成的。如笔者在上《罗马人的法律》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的材料都是具体的案例,因此课堂生成的问题非常多,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很激烈,结果导致学习目标没有及时完成。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授课计划。

(二)容易使学生产生两极分化。

高中班级规模比较大,基本上是50人以上,而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自控能力不好的学生很容易掉队,而教师在短时内也很难发现,久而久之就有少部分学生被忽视。笔者所带的班级在第一次月考中,平均分最好的班级达到了76分,在这个班里最高分是93分,但在50分以下的同学居然也有4人,这就说明这4人已经掉队了。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关于获取知识》《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2]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3] 夏惠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

[4] 王福强.《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吉林大学出版社

第8篇: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教学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传承社会文明、探索未知世界更加任重道远。然而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如何使高校青年教师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和岗位需求,既是高校青年教师的迫切期望也是高校管理者不断追求探索的目标。当前形式下高校青年教师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转入新教师,即从社会其他岗位转入的;二是就业新教师,即从高校结束学业直接走向教师岗位工作的[1]。就笔者单位近10年的情况看,两类教师的共同特点是学历学位至少是博士学位,部分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专业知识宽厚,而且新转入教师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但不可否认,两类教师在掌握和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欠缺或至少可以说存在一个蜕变的过程。如何将青年教师广博的专业知识完美转化为大学生易于且乐于接受的授课形式,从而使之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甚至优秀的高校教师,这是一个亟待解决且须长抓不懈的课题。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目标

[2]1.掌握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能力。即教师通过学习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知识,在按照科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机能,激发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2.语言表达能力。即教师用清晰、流畅、简练、完整的语言表达理论知识。语言是一门艺术,同样的内容有的教师讲来,深入浅出,生动流畅,让学生能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知识,而有的教师讲课呆板、生硬、枯燥乏味,让学生觉得晦涩难懂,这就是语言艺术的体现。3.课堂管理能力。即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能有效控制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调节学生情绪,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4.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能力。即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通过对他人及自己的教学经验、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进行观察、分析,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的思想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并对这种新的思想策略积极地进行验证,去其糟粕,存其精华,进而提高教学水平。以上这些只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完全做到并非易事。

三、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措施

1.进行系统教学岗位培训。(1)青年教师入职之初,学校对非教师专业的青年教师集体组织参加全北京地区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等,旨在弥补其教育专业知识的空白,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2)每年学校教务处、人事处及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不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集中培训”,邀请国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名师及往届脱颖而出的青年教师与新教师面对面分享教学感悟、探讨教学艺术。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帮助青年新教师夯实教学基础理论;提升教学认知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增强职业道德修养。(3)学院领导及各系所联合把脉,选派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在教学方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助课培训指导。2.建立短期助课培训与长期跟踪督导相结合制度。短期助课培训主要指新入职教师助课考核制度,即入职第一学年新教师跟随指导教师从写教案、备课、制作PPT、上课、判作业、为学生答疑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入手参与教学,跟随主讲教师助课。助课完毕,由学院组织专家组对青年教师进行助课验收,经过试讲、专家点评,考核合格方能上岗。而长期跟踪督导指的是助课考核完毕,对于本科教学工作不满2年的新任课教师及根据督导专家反馈意见需要指导的青年教师实施导师制,长期跟踪督导。导师的配备,由系所推荐思想觉悟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担任指导,并由学院退休反聘德高望重的教师、学院党政领导、系所领导及知名教授组成的专家组每学期随机听课,听课打分汇总,听课意见集中反馈给青年教师以利于及时调整听课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3.搭建平台,建立教学梯队,实现教学的传帮带。学院根据学科基础课开设情况共建有16支教学团队,团队建设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老教授在“怎样做人、怎样做学问、怎样传授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和示范作用;鼓励青年教师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勇于探索教研教改,并在实践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学院注重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效性工作进展的考核,定期听取团队负责人汇报,根据团队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建设性指导意见或资金支持。学院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并提高教学水平。学院、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定期在相应层面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竞赛成绩通过评比教案设计打分、专家打分、学生打分产生,胜出的优秀教师推荐到北京市参加市级比赛。通过基本功比赛既增进了青年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又让青年教师深刻体会到课前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充足,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展示才会越精彩;此外,为鼓励青年教师加大教学投入,注重积累教育教学成果,学院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通过组织全国多媒体课件和微课比赛、积极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交流与培训扩大教师视野,增强校际甚至国际的交流与合作。4.新任课教师实行小班授课制。青年教师刚刚讲授一门新课,在对教材把握的广度和深度的尺度上难免有偏差,小班教学有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展开教学;小班教学有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听课反应,根据学生的听课状态做出及时调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小班教学有利于教师把控课堂和学生的前提下,更深层次地挖掘教材,设计教学。

四、青年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持续改进措施探索

青年教师培养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它与教师的选聘、考核、晋升等环节密切相关,只有关注相关环节的渗透、协调、一致[3]才能确保青年教师培养良好的实效性;此外,为了从整体上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专业教育质量的逐步提升,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根据已有的措施和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本校优秀毕业生留校及外校优秀人才招聘引进相结合,形成青年教师遴选的源头活水。本着本人自愿、政策吸引本校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这种方式有助于将本校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教学优势和传统留在本校,尽管有的研究人员认为本校毕业的留校教师同学校的学术创新之间有一定的副相关性,存在“近亲繁殖”带来的学科视野不宽,研究方向偏窄等问题[4],但就本单位留校的青年教师发展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留校的教师在教学、科研上有足够的发展后劲,因此,笔者认为,适当比例的本校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在教育优势资源传承上优势明显。统筹考虑解决青年教师工作待遇以及建立公平发展的培养平台。青年教师事业刚刚起步,同时面临家庭生活的压力,必须解决青年教师全身投入教学的后顾之忧,从而激发青年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内动力;另外,要树立榜样激励青年教师投入教学。许多年富力强的中老教师多年如一日,在教学上兢兢业业,面对学生始终精神矍铄、风采熠熠并且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很好,学校应着力制定相应政策将这样的教师推选出来并充分给予精神和物质表彰、奖励,从而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激发教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学工作是一个良心活,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但短时期内很难见到成效,如果青年教师感觉长时期投入很多但回报很少,就很容易形成疲沓的面貌从而对教师自身发展及教学本身不利;反之,对肯于投入和创新的青年教师采取择优扶植,破格提升高级职务等措施,无疑有助于增强其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发其热爱本职工作甘于奉献的内动力。扩大教学督导范围至学生。院校督导专家对青年教师跟踪听课是必须的,但听课的随机性难免带来片面性,克服这种片面性最有效的途径是扩大教学督导范围至学生,给学生一定的发言权。学生上完一门课收益大小,对老师教学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可以由学院集体组织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座谈会,也可以由青年教师自己组织跟学生的非正式的会谈形式,总之多方面听取意见,青年教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督导的选派应注意出勤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可以不事先通知,时间上以期中、期末两次为宜。开展以教学方法和工程背景为主导的系统培训。多数工科青年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和能力不同程度存在欠缺,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如毕业设计、实习等)明显力不从心,长此以往,很难根本上摆脱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学校与相关企业建立内在联系机制,为其拓宽参加生产、设计、施工单位实践训练的机会,从而优化工科青年教师的工程背景。

五、结语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学习、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需要整个学校相关部门或环节协调联动,共同为青年教师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汪金英 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庆志,国凤兰.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措施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9(1):141.

[2]邓晓燕.提高高校新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思考[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6):112.

第9篇:听课指导意见和建议范文

教育管理专业肃杰

我于2005年9月4日至10月16日在湛江市东海区觉民小学进行了六个星期的教育实习。我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五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本人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班主任工作:为期两个星期,指导学生完成主题班会《诚信在我心中》及组织班级友谊赛。

(2)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完成教案数为四份,试讲次数为四次,上课节数为六节。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查找语文学科的资料及参与制作网络环境下自然学科图表复习专题网站。

(4)教育调查:选题,合作设计问卷,问卷发放,问卷统计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5)研究性学习指导:为期两个星期,指导初一(5)班部分学生完成班级主页的制作。

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也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一个月里,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能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的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并且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团结协作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很好的塑造了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留下好的印象。

在实习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

(1)在工作准备方面

首先我能较快的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特点。记得刚开始见习时,我和丽萍就急着找班主任潭老师了解班级情况。但潭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去了解。可能当初我们有点不理解。但后来想一想潭老师并没有做错。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眼睛用心去观察了解这个班级,了解学生,毕竟我们面对的还是学生,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考验。接下来我就通过班委会议了解了班级的一些日常工作以及班委的一些职责。

其次,我能较快的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我抓住一切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交流。除了上课时间,我一直是跟班的。刚开始几天,学生都不怎么和我说话,都非常被动。我发现自己好象很难融入这个班级,原因是彼此还不了解,这时我应该采取主动,通过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慢慢的和他们交流。通过自己的主动以及对他们的关心,学生也逐渐放开来了,都愿意主动找我交流了。师生之间就应该多交流,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学生。

(2)在班级日常管理方面

我能在班主任潭老师的指导下,辅助她主持日常工作并组织了一次班级活动。在这短短的两个星期,我更多的是监督学生的学习、纪律以及卫生。在监督的同时,不忘给他们灌输一些道理,能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早自修的作业上交,很多同学每次过来不是说自己忘了做作业就是说不会做的理由来拖欠作业。通过自己对他们的监督及必要的思想教育,一部分同学能很好的改掉拖欠作业这不好的习惯。特别是我们班的张嘉迅,每次作业都是空白,到了后来都是他主动把作业本给我,看到上面写满满的,我非常高兴。我想他们还是比较懒,学习主动性不够,像此类学生就需要我们的监督和引导。除了作业,还有卫生打扫,女生普遍比较认真积极,而有部分男生就非常偷懒,总是推推拖拖。对与这类学生,就应该给他们明确的任务。我们班有太多调皮的学生,我发现自己很难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你不能对他硬来,你越是态度强硬,他就越反抗。对于这类学生,应该在平时和他们多交流,能够在平常的交流中适当的通过一些言语对他们作一些引导。

(3)在班级活动方面

开展活动,学生是主体,因此开展的活动就应该迎合学生的兴趣。在一开始,我就在学生中展开一些调查,询问他们喜欢开展什么体育比赛,以及什么性质的班会。通过收集学生的意见,我组织了一场篮球友谊赛。我想通过这个比赛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为了更好的准备这场比赛,我还让学生展开了一些训练,这些训练非常有效果,最终以绝对优势赢得了胜利。在比赛过程中,女生可谓表现积极,能够很好的为队员加油助威。这就很好的体现了班级的凝聚力。而在班会方面,很多学生喜欢比赛性质的,又要结合知识方面的活动。但在我担任实习班主任期间已经安排了诚信班会。为此,我就跟丽萍商量在她担任班主任期间进行一次知识竞猜主题班会。那次班会下来,同学们的思维异常活跃,而且小组之间竞争非常激烈,这也很好的体现了我们班学生特点,好胜、好动。

时间过的非常快,当我真正了解学生特点,开始和他们建立起感情时,却结束了。虽然非常短暂,但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特别是认真负责,也尝到了当老师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学生的聪明可爱。在这次实习中,我从班主任潭老师身上学到很多,同时充分体会到“爱心”在师生中的关键作用,只有你对学生付出真爱,你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尊重和信任。但在实习中,我不能很好的做到“爱”跟“严”结合,可能我的他们的爱有点过度,以致于有时有点迁就他们。我想对学生的爱一定要有一个度,而且必须跟严结合。该严的时候就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你的爱。

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教学更是实习的重点,以下是我实习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预备阶段。通过指导老师先熟悉实习班级的信息技术上课情况,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了解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以及其他同学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及其他同学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思路。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

在经过了前两周的听课、试讲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讲台。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教案)——试讲——上课——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由于信息技术是在机房上课,游戏及其它等的因素对学生的引诱力比较大,因此很难控制学生的注意力。经过两个星期的听课,我的体会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在乐趣中学习才能使学生爱上学习,不再视学习为负担。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一位活泼,一位严谨,从效果来看,前者要好一些。因此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有好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我能够注重情景的设计。

在所上的四节课中,有两节课我都创设了情景,而且情景设计的都比较贴切,一个是大话西游的后传,一个是梦幻西游人物榜,学生都很感兴趣。特别是在导入时引用情景能使学生在一开始就保持高的兴趣。

其次注重对任务的设计。

在设计情景的同时,我还在情景中设置了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都是围绕情景展开,任务环环相扣,贯穿课堂的始终,不断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注重对教学媒体的设计。

在教学媒体上,有两节课我选择了网站的形式。在网站设计时,融入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人物图片及一些Flas,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很好的辅助了课堂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努力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其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在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方面,我采用了学习型网站的形式,学习型网站的一个主要特点和优势在于资源的整合,学生可以利用网站查找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上过的几节课中,应该说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当然我这个学习型网站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还需要不断完善。但我认为最最重要的还是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还存在不少缺陷。

(1)、个人在讲授知识点时,没有突出重点、难点,过于追求学生的自主探索。

(2)、课堂的调控和应变能力还有欠缺,有待加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自己往往还不够清醒,不能很好的处理。我认为一个教师最主要的基本功还是体现在课堂的控制上,我应该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

三、其他方面

除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还完成了学科整合语文资料的查找、自然科学图表复习专题网站的制作、教育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以及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其中学科整合和研究性学习是我们专业独有的实习任务。

在这些任务中大部分都是需要小组协作完成的,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一定要明确,而且要体现团体合作精神,我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

1、在学科整合方面,本来规定是做一个学科整合的教案,后来实习学校只让我们完成资料的查找和学科网站的建设。虽然听起来找资料是件很简单的事,但是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的。特别是学校给我们的要求比较高,既要包括文字材料还要图片、音频及视频等,这就给我们带来一定的难度。最终我们还是通过学习搜索技巧及任务分工基本上找全了所需的资料。在学科网站制作上,我们小组负责的是自然学科图表复习专题网站的制作,由于那个老师是第一次尝试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因此对网站具体要实现哪些功能以及网站可以实现什么功能都不是非常清楚,这时我们将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将信息技术很好的融入到网站之中,很好的辅助了教学。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没学过动态网页的制作,很多动态上的技术自己没掌握,幸亏有其浓在我们这组,于是我们就进行了分工,我负责了界面设计以及一些图片的处理。

2、在研究性学习方面,由于那边的老师已经给布置了任务,我们自己设计的就不能实施了,因此我们只能是指导学生开展。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小组合作开展的,对于初一的学生,他们很难将分工进行合理的搭配,而是各管各的,有时候能力强的全揽所有的任务,此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指导与监督。而且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研究过程,适时的给予点拨。我们对学生的辅导只能适度的介入,而不能样样都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会到研究的整个过程。同时也确保学生的中心地位。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的课程,是涵盖多个学科的综合性科目,因此它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知识,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广的意见和建议。在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自身知识的缺陷,因此自己需博览群书,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3、教育调查方面

这次调查由于时间紧缺以及人力资源的有限,因此调查范围比较狭窄,集中在温州十二中和十三中两所学校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反映整个温州市区中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温州十二中和十三中都是应用教育技术比较好的学校,学校都非常重视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了学校的重视,以及硬件方面的投入,教师基本都具备比较好的信息素养。因此从这次调查来看,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条件是具备的,基本操作也都掌握的比较好,特别是年轻教师,而且对应用教育技术的态度也是非常积极的,对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也是明确的。但由于个人(如年龄、时间、费用)、技术、理论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在实际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效果与我们设想的有差距,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我想更应该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各方面的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为信息化发展添砖加瓦。

从这这几项专业实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还不够细致,不够深入,比如网站的制作及帮老师做一些课件时发现自己的技术还是比较欠缺的。我们所学的更多的是一些入门的基础,而且理论学习方面根本没有应用到实践中。这次实践是一次很好的练兵机会,我学习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