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本农田补划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情况
我区全境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8个街道、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现有耕地公顷,其中基本农田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为%。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确保全国耕地红线为目标,以强化执法监察为手段,按照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把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当作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摆上日程,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领导
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是国家基于我国粮食安全、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我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了加强领导,摆上重要日程,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主管区长为副组长,国土资源局、农业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把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分解任务,并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定期检查考核。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也相应地成立了耕地保护工作领导组织,确保耕地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二)认真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依法保护基本农田
按照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要求,我区于1994年编制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1998年6月按新《土地管理法》(讨论稿)的要求和上级政府的安排部署,对《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进行了修编。目前,全区共划定基本农田11607块,面积为13.06万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84%。这些基本农田都以村为单位划定了保护区,编制了区、乡(镇)级基本农田规划图,建立了基本农田地块台帐,经省、市政府审批后,确定了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并结合落实《土地承包法》,将所划定的基本农田以村为单位落实到了承包农户,做到地块、面积清楚,责任明确。
(三)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严把建设用地审批关
在建设用地审批时,我区国土资源部门坚决执行规划预审制度,认真进行现场勘察,对照规划反复研究选址,做到非农业建设尽量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且除国家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单独选址外,杜绝占用基本农田。经审查,2012年全区经依法批准的非农业建设项目,均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采取有力措施,有效保护基本农田
1.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落实保护责任。区政府对与市政府签订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层层分解,区政府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与村民委员会层层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建立了有效的基本农田保护机制,形成强有力的责任意识和政府行为。几年来全区共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117127份,其中:区政府与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113份,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与各村民委员会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1314份,各村与基本农田承包户签订承包保护合同115700份。
2、广泛宣传,形成全社会参与的保护基本农田工作氛围。我区的基本农田遍布各乡(镇)、街道和各村屯,涉及千家万户,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保护基本农田的意识和自觉性是实现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重要条件。为此,我区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印制宣传挂图、张贴标语、散发宣传材料等各种有效形式,宣传保护耕地和保护基本农田的重要目的、意义,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基础条件。同时,每年的土地日我区都大张旗鼓地组织开展宣传活动,设立宣传站,出动宣传车,散发宣传材料,使保护耕地和保护基本农田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3.设立保护标志,发挥警示教育作用。2006年,区政府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投资8.6万元,在全区各乡(镇)靠近公路和易被占用的基本农田地块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120处,教育和警示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保护基本农田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对基本农田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现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一是建立了保护基本农田责任制度,明确了区政府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二是建立了基本农田用途管制制度,不经依法批准,不得改变基本农田用途,更不准在基本农田内发展林果业、挖塘养鱼以及进行其它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三是建立了监督检查制度,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四是建立了基本农田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单独选址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制定调整方案后,必须经依法批准后实施供地,确保新补划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做到了图和实地相一致。五是建立了基本农田质量监测制度。结合落实《土地承包法》,各村都制订了基本农田保护承约,并将加大对农田的投入、按要求增加有机肥、保证增培地力作为村与各农民土地承包户签订土地承包书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农业主管部门不定期对增培地力情况和耕地质量进行监测,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充分调动了农民保护基本农田的积极性。六是建立了土地执法动态巡回监察制度,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坚决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对违法用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2012年共查处违法违规用地92宗,占地面积32.57公顷,其中耕地26.48公顷。七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为了实现耕地保护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加强动态监测,我区不断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投资近60万元,配备了电脑、绘图仪、全站议、打印机等设备,组织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建立了信息库,保证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全国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单位,
二、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情况
我区2012年度共申报3个批次用地实施方案,总面积为205.5673公顷,耕地168.0151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173.1677公顷),省政府已对2个批次实施方案下达了土地征收批复。2012年共落实省市重点项目用地125公顷,区重点项目用地80公顷。
我区在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一是按法律程序开展土地征收工作。征收土地报批前,政府首先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年度利用计划确定建设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编制一书四方案后进行报批。同时预征地公告和听证公告,有要求听证的依法举行听证会。国土资源部门会同被占地村民委员会对拟征用土地进行勘测,调查核实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等,防止农民抢栽抢种抢建现象的发生。同时,认真开展征收安置补偿工作,按区片地价补偿价格上线进行安置补偿,实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使被征地农民当前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保护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二是土地征收审批后及时进行供地,并将报批、审批材料存档。三是开展征地批准后项目供地实施工作,首先要对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实行预审,对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拍挂供地,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最低价规定。在供地审批前组织人员对具体项目用地进行实地勘测、踏查,做到面积准确和位置准确,批后及时进行土地登记,颁发土地证,实行持证用地;工程竣工后组织人员进行验收,实行批后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是依法处理征地拆迁中的上访问题。区政府成立了征地补偿工作领导小组和征地补偿争议裁决机构,对因征地拆迁而引发的农民上访问题及时进行接待,认真地处理,并按条例规定拿出答复意见,引导农民依法,从维护农民利益,构建和谐社会角度,妥善处理农民上访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补充耕地情况
1999年以来,我区按省、市要求加大了土地开发复垦力度,通过政府投资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先后建立了“泥南土地开发项目区”、“方台、沈家土地开发项目区”等储备库,耕地储备量达1306.98公顷,同时本着“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由建设用地单位交纳耕地开垦费,实行先补后占,加大开发复垦工作力度。目前我区省级储备库和市级储备库耕地已经用完,通过市国土资源局协调,在全市范围内有偿调剂了500公顷补充耕地指标,保证了我区建设项目用地占补平衡的需要。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的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按照国家和省、市政府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各级政府对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组织领导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我区基本农田保护率偏高,一般农田较少,不利于农业结构内部调整。三是撤县建区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需求逐年加大,而我区可用于开垦耕地的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较大的难度。四是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执行上还缺少强有力的工作力度和保证措施。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为应对这场危机,中央、省、市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土地调控政策也作了较大的调整,在“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的总要求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扩大内需保障用地的政策措施,但同时也强化了国家土地督察,严把规划、计划、产业和供地政策、占补平衡、补偿安置四道关,完善了“批、供、用、补、查”综合监管平台,严令各地要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供地。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团结一心,全力“应挑战、保增长、重民生、推改革、促开放、善领导”,在克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实践中已经初见成效。今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64.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1%;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66亿元,增长9.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6.62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0.14亿元,增长14.2%。财政收入完成56.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剔除增值税转型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后增长15.78%)。与此同时,我市还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和民生项目投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8.98亿元,增长25.7%。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省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的结果,是国土资源部门大力保障项目用地的结果。2008年,全市共上报建设用地1465.7439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1251.1672公顷,我市是全国第一个向国土资源部上报2008年度城市建设批次用地的城市。通过“招、拍、挂”、协议出让方式供应工业和经营性用地756.1960公顷,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项目用地208.7137公顷。2009年,仅1月—4月就上报建设用地1095.1195公顷。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加剧,并向实体经济蔓延,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特别是对实体经济还有可能形成新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我市情况来看,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我市一季度GDP同比增长虽然高于昆明、南宁、成都等周边省会城市,但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项目用地方面:一是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无法满足扩内需项目用地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防止违法违规用地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二是我市在全力抢抓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的背景下,获得的新增投资力度大、范围广、建设时间集中,这么多建设项目要在短时期内集中上马,加剧了土地供求矛盾,依法依规及时供地、用地压力进一步增大。据对我市2008年中央新增1000亿投资项目和2009年中央新增1300亿投资项目用地情况摸底显示:只有少部分项目办理了用地手续,大部分项目正在办理用地手续,相当一部分用地项目还未办理用地手续。三是随着我市拉动内需投资力度的加大,短期内土地需求集中释放,对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安置补偿政策的落实和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等构成了新的挑战。四是耕地占补平衡问题。由于诸多原因,我市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有限,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耕地占补平衡一直较为困难。过去发生多次由于占补平衡指标不够,导致部分项目无法报件,直接影响了项目用地。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将会影响我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双保行动”的目的是:通过更加积极主动的服务,准确掌握各地扩内需项目的实际用地情况,使得保增长的措施更实、更快、更有力,保障项目依法依规落地,确保中央采取的一系列保增长措施得以迅速落实;通过更加严格规范的措施,坚决纠正违背政策供地、搭车用地等问题,严防违法违规用地反弹,确保扩大内需的项目走得更稳、更实、更有序,确保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土地政策从一开始就不走偏、不折腾。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对“双保行动”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土资源部和省政府“双保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上来,在积极主动为保增长服务的同时,严格依法依规供地、用地。
二、围绕主要任务,把握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双保行动”
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开展“双保行动”实施方案。各区(市、县)及市有关部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双保行动”的主要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工作。
(一)要为我市保增长的各类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双保行动”主要的、第一位的任务就是保增长。当前,我们正遭遇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市委、市政府按中央、省的方针和部署,结合我市的实际,将保增长作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并作出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决定。正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生态环境项目、民生工程,全市重点项目库动态储备规模将达2000亿元以上,并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市具备条件的“十一五”期间拟实施的重点项目全部要在年内实施。项目要开工建设,必须有土地作保障,土地手续要先行。当前,提供用地保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扩大内需保障用地的政策措施。从去年11月,国家、省相继出台了及时提供用地保障、严格规范用地管理,促进各项建设依法依规、合理用地的措施、意见。如,国土资发〔2008〕237号、国土资发〔2008〕298号和黔国土资发(2008)155号文件等。我们都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执行。二是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用地。要进一步摸排建设用地情况,准确掌握用地需求的数量、结构、分布、时序和利用情况。按照“计划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用地计划重点保障民生类、基础设施类、生态产业类、服务业类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对经济平稳增长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用地需求。结合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尽可能将我市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计划项目特别是新增中央投资计划项目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统筹考虑,优先安排用地,重点予以保障,同时要进一步加快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三是要尽快组织报件工作。我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执行长期存在前松后紧的问题,往往集中在年末突击报件,这不仅影响了计划指标调控保障作用的发挥,而且过于集中突击报件,难免造成工作上的疏漏,增加退件率,减少成功率。省国土资源厅今年的用地计划,是采取分段下达、分段评估、分段调剂的方式,实行差别化管理。土地批后利用情况、依法用地情况也将作为计划分配要素,对用地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调剂、有奖有罚。为此,我市用地计划也实施动态、差别化管理方式,对完成好的区(市、县)从用地计划指标上进行奖励,对完成不好的区(市、县)适当扣减其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各区(市、县)政府及相关单位在项目推进、用地布局、资金准备、补充耕地等方面要尽早做好准备,组织报件应及时迅速,年内建设用地报件要早计划早安排,不要再将工作堆积到年末。四是各司其责,搞好用地服务。国家对建设用地报件要求非常严格,将项目立项、可研、初设批复、规划许可、基本农田补划方案、使用林地手续、社保方案及批复、环评批复等作为土地审批的硬性前提条件,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都会导致用地报不出去、批不下来。发改、国土、规划、林业、环保等部门要据各自职责,各司其责,按“提前介入、主动跟进、超前指导、简化手续、优化程序、压缩时限”的原则,密切配合,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全力做好建设项目特别是扩内需、国家和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的相关服务工作,提高供地效率。五是全力做好占补平衡工作。要解决我市的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就必须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力度,特别是土地开发力度,切实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把这项工作提到各区(市、县)、乡(镇)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尽量多开发新增耕地。各区(市、县)政府还要积极主动与其他地(州、市)联系,异地购买占补平衡指标。
(二)切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土地调控政策虽然作了较大的调整,但是,无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如何变化,建立在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基是不会动的,这是中央的基本要求。为什么要坚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因为只有守住这条红线,才能保障全国的粮食安全,保障全国13亿人民的吃饭不出问题,事关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省人民政府下达的2009年度*市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以实际行动坚守耕地红线。一是严格执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各项制度,严格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各类建设要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的,必须严格执行占一补一,先补后占规定。各区(市、县)要积极储备新增耕地指标,认真落实先补后占和占一补一政策规定。按照差别化管理原则,对补充耕地能力不足或落实不好的区(市、县)要相应减少新增用地占用耕地指标。二是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加强规划管控,各项建设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区位和标准。严格执行各类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把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要求真正落实到各类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中,尽最大可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增加建设容积率。积极盘活企业关闭、重组和改制等形成的存量建设用地,优先用于扩大内需项目。坚决依法依规查处浪费土地现象。国土、规划等有关部门要强化对城镇各类闲置、空闲土地的监管,加大处置力度。
(三)加强管理,严防违规违法用地反弹。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规范管理,切实防止违规违法用地反弹。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写入了中央的决定,今年中央的1号文件中,又对“两个最严格的制度”予以了再次强调。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颁布实施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15号令)对相关行为有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认真领会,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和标准,保证有限的土地投放符合中央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绝不能以保增长为借口去踩“红线”、闯“红灯”。二是要依法依规征地。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采取多种安置措施,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生产出路问题,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不能因征地补偿不到位,补偿标准偏低、临时用地补偿不落实等问题,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三是要加大执法监管工作力度。前移执法关口,对在用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的违法用地。强化土地管理批、供、用、补、查的监管,坚决纠正违背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供地、搭车用地等问题。对涉及用地面积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违规违法问题,要坚决严肃查处。
三、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双保行动”各项工作任务
开展“双保行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区(市、县)及市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市保增长保红线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工作安排和步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全面完成“双保行动”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取得实效。
(一)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各区(市、县)及市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必要时可召开新闻会,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双保行动”工作的重大意义、工作进展、主要做法,成效经验,切实做到报纸上有文章,电视上有图像,广播上有声音,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落实责任、措施。各区(市、县)政府要切实加强“双保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相应的“双保行动”工作方案,任务要责任到人,措施要切实可行。市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明确责任人、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工作时间,确保有人负责和有人推进。
关键词:土地变更调查 流程 遥感监测 更新数据
1 引言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对可持续发展和宏观经济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我国已经分别在1984-1997年和2006-2009年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为了准确掌握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之后每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保持二调成果现势性,满足国土资源日常管理的需要,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土地基础数据和图件等资料,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新机制、采用新方法进行每年度的土地变更调查。
2010年之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及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实施方案,在二次调查成果基础上,采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全国范围开展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使其适应“一张图”建设和“批、供、用、补、查”的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实现监管方式从“以数管地”到“以图管地”的重大转变;进一步扩大调查成果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土地基础数据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有效保障土地有效参与国家宏观调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本文通过对2011年变更调查的实际参与中各类问题的分析,探讨变更调查的具体技术方法和流程,为今后的变更调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2 变更调查技术流程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遥感监测图斑提取、外业调查、数据更新、数据汇总与上报、数据核查与修改。
2.1 遥感监测图斑提取
变更调查中的遥感监测工作是由国家统一购买遥感影像数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遥感影像的处理及监测图斑的提取工作,并下发给各省市县,进行土地利用调查更新工作。遥感监测具体步骤如下:
(1)国家考虑全国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土地利用变化具体情况,结合遥感数据源保障能力,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监测区,因地制宜,采购本年度下半年不同尺度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
(2)将获取的监测区原始遥感数据,以二次调查底图、高程数据等控制资料为基础控制资料,经过影像纠正、配准、融合、镶嵌等处理,以区县为单位,制作最新土地利用遥感正射影像图。
(3)将前后时相遥感影像图及上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套合,按照统一的图斑提取原则,采用以人机交互为主的信息发现和提取办法,对比分析土地调查数据库中“非建设用地图斑”范围内的两期影像地物特征,结合数据时相、地域特点、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等综合要素,发现和提取本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图斑。
(4)以区县为单位,建立遥感监测信息管理文件夹,统一管理该县级辖区遥感监测成果。发给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成果文件内容主要包括:县级行政界线、新增建设用地遥感监测图斑、后时相遥感影像图、遥感监测图斑信息记录表、监测情况报告等。
2.2 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主要是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接收到国家下发的遥感影像与监测图斑数据后,组织人员进行外业调查,实地调查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外业调查主要要做以下工作:
(1)准备工作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具体调查方案,准备外业调查所需的仪器和工具设备,制作调查所需的外业底图和相关调查表格,对相关外业调查人员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
(2)实地调查
调查人员根据外业调查底图,调查国家监测图斑的地类、权属、建设用地类型、新增耕地来源等内容,拍摄监测图斑实地照片,补测需要实地确定变更范围的地块等。同时收集权属资料、界线资料、基本农田调查资料及建设用地审批文件,并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3)资料整理分析
调查人员结合外业调查结果及收集到的各种审批材料,判断图斑是否变更、变更范围、变更后地类、变更类型、变更后权属、新增建设用地及新增耕地的审批及验收文件号等,为数据更新做好准备工作。
2.3 数据更新
(1)变更数据准备
在使用变更软件进行数据库更新之前,需要首先用数据库质检软件对县级变更基础数据库进行检查,保证基础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更具国家要求修改变更基础数据库中的错误,完成基础数据库修改报告,保证修改的错误有据可依。
处理好变更基础数据库后,根据遥感监测数据、建设用地审批、开发复垦等资料,利用arcgis和变更统软件处理需要变更的矢量图斑,并对其进行图斑综合和调整,使其符合变更数据库的数据精度和实际情况。
(2)数据变更
结合调查资料和处理的变更图斑,利用变更软件对变更基础数据库中的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地类界线层进行更新,并录入变更后相关属性及变更记录号。待所有的变更行为结束后,对数据库进行维护,生成变更后年末数据库及相关统计报表,并用土地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对年末库进行检查,确保数据无误后才能提交生成更新包。
(3)更新包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