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

第1篇: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1乡镇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

全省除六盘水、毕节2个地区(州、市)有独立的煤炭管理局外,其它6个地区(州、市)、县(区、市)、乡(镇)大多数均无专门的煤炭管理部门,地、县两级煤矿管理部门均由乡镇企业局兼管,多数只有煤炭管理科,没有安全监察科,全省产煤乡(镇)在机构改革中,大多数乡(镇)煤管站已撤销,由乡(镇)社会事务管理站兼管。在三级煤炭管理部门人员中,大多数为聘请临时的管理人员,少数为事业编制人员,煤炭管理人员一般1~3人。

1.2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缺乏

地(州、市),县(区、市)、乡(镇)三级煤炭行政管理部门大多数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在聘请的管理人员中,虽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近年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仅有书本知识,没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是全省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最大隐患,也是管理严不起来和安全事故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聘请的管理人员中,以前的工作均从煤矿管理费中开资(含事业编制人员),现今上级部门已不允许收取煤炭管理费。由于有的煤炭管理部门财政紧张,工资待遇低,工资发放不能按时到位,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不安心、缺乏积极性,缺乏创新热情,不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煤矿安全检查责任心不强,有的安全检查人员不懂,查不出问题。有的未尽心、未尽责,煤矿

安全检查工作存在死角。

1.3对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心中无数

全省地、县、乡三级煤炭管理部门的领导大多数均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说他们也想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搞好,管理的力度也比较大,但没有人知道怎样才能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搞好,没有长期打算和远期目标,对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心中无数。有的煤炭管理部门的领导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管理混乱,流于形式,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责任意识从上至下呈现层层衰减,逐级弱化趋势。

1.4领导调动频繁

1998年“关井压产”以来,全省地、县、乡三级煤炭管理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调动频繁,至今,大多数均全部更换。由于煤矿是地下作业,技术性强,危险性大,工作环境差,煤矿井下作业点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运输、有害气体等灾害的危害,新领导又不是专业技术人员,难以胜任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对乡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只停留在一般工作布置上,管理、监督和责任制也只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会议上。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1.5煤矿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

有的煤炭管理部门未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对煤矿检查到位,有的只有检查,没有落实,有的未建立安全隐患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跟踪落实档案。没有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要求找差距,抓整改。煤矿安全意识淡薄,存在着“侥幸的心理”等。

2对策及建议

2.1从人的因素上消灭安全隐患

从全省乡镇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存在的安全隐患来看,可以说都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到位和人为造成的。这就充分说明了决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好坏因素是人。所以,要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首先要从人的安全因素上消灭安全隐患。根据全省各级(地、县、乡)煤炭管理部门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较少和无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实际,建议各级煤炭管理部门配备1名主管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技术管理的工程师,负责指挥和指导本辖区内的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对目前所有不是安全技术管理的人员全部组织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煤矿安全执法证书者方可从事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因此,只有消除人的安全隐患,才能消除煤矿安全事故隐患,才能有效地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2建立健全煤炭管理机构

建议地、县级设立煤炭管理机构和煤炭监察机构,重点产煤乡(镇)设立煤炭管理站。根据本辖区内乡镇煤矿的实际,配备足够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从事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层层分解,处处落实和把关,变领导负责为全员负责,变领导关心为大家关心,真正的形成一级向一级负责的良好局面。地、县级煤矿管理部门和重点产煤乡(镇)配备一名主管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总工程师,负责指挥和指导本辖区内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煤矿安全生产才有保障。

2.3聘用合格的领导干部

作为煤炭安全生产管事部门的总工

程师或主要分管领导是各级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指挥者,必须具备丰富的采矿工程专业理论和独立解决采矿工程专业技术领域重要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采矿工程专业相关科学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的技能,有丰富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能撰写有重要价值的技术报告或提出重要价值的建议和意见。熟悉国家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规程、规范、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并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实践中去。要从指导方针上、措施对策上有“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飞跃,要知道如何扭转该辖区内煤炭工业的投资环境和提高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要知道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外商家的投资环境和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制政策环境。要能够为今后该辖区内煤炭工业的发展和推广介绍引进国内外商家的煤矿建设项目、煤炭深加工利用项目、煤炭洁净技术(选煤、型煤、水煤浆、煤炭高效燃烧、煤电、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煤炭脱硫等技术)项目,要能够为将来煤炭工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2.4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国家对乡镇煤矿开采技术要求的提高,那些传统的煤炭开采方法将被先进的符合现代化的开采技术所取代,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来管理,因此煤炭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专业化。所以提高各级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全省各级煤炭管理部门今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依靠科学的进步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才能把煤矿安全事故降下来。

第2篇: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煤炭企业;监管;行业法规

众所周知,我国是煤炭大国,煤炭的储量占世界的近一半,同时,也是煤炭资源的使用大国,煤炭行业作为一类异常关键的能源行业,其生产效益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同时,煤矿生产是对安全操作的要求较高的行业,在煤矿生产的全过程中,负责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对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统一规划、调度、引导、监督和控制。作为高危行业,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事故频发报端,安全管理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中。本文首先阐述安全管理中的问题,接着给出一些安全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安全管理及企业的技术控制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为数不少的煤炭企业管理人员往往单方面注重经济效益,在对企业生产管理时,安全管理意识极其淡薄,当效益及安全产生矛盾及冲突时,往往会降低对煤矿安全生产的严格要求。除此以外,一些煤矿在执行采掘作业中未能制定清晰地规划,也没能依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开展施工作业,当采掘接替严峻时,并运用非规范化的工作面进行开采,对过断层及石门揭煤等方面未能出台安全管理的技术性保障办法;另外,一些煤矿工作面甚至还出现无风照旧作业的情形。

2、煤矿安全投入的资金相对匮乏 煤炭企业对煤矿生产安全的投入一般分为作业技能培训投入和先进安管技术的投入。然而,事实上,负责煤矿管理的员工在执行生产任务时,煤矿较少对一线作业职工开展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即便是培训,也仅是流于形式,未能制定并落实安全管理考评体系,接受培训的职工仅将培训当作变相的消遣,未能严把考评关。此外,伴随煤矿开采技术的日臻完善,,矿井持续延伸会衍生一些安全灾害,例如地热等,在安全管理的技术研发费用相对匮乏,导致提升煤矿自主研发能力的可能性丧失。还不容忽视一点便是生产所需设备较为老化,未能及时投入资金采购新的先进设备,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可靠进行。

3、对煤矿从业者的各种行为控制不够,引致事故频发 据统计,目前因生产人员不安全操作所引发的煤矿事故占事故总量的七成以上,往往由于管理不善或者违规操作所致。具体而言,不少作业职工未能接受专门的安全技能培训,仅凭实践经验执行工序任务,整体素质较差,这势必增添安全风险,使由于操作失误引起的事故持续增加。

4、煤矿安全管理在制度层面较缺失 针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尚未设立规范化的管理部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人员通常是分管领导或该级别的部门负责人,管理工作在主体上发生偏差和错位。另外,广大矿井职员并未被统一纳入到安全管理的行列中,进而导致少数矿井生产职工消极应付,养成旁观、被动的错误习惯。煤炭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尚未规定有效的奖惩制度,过往推行的奖惩制度仅适用于“罚不走”的职工,已不合乎现今安全管理的客观要求。现如今,职工的频发离职在一定意义上使安全生产的后备人才缺失,直接出现技术力量薄弱、后备人才队伍匮乏的局面,长此以往,使煤矿的安全管理大打折扣。

5、安全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和监督力度严重不足 我国目前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依然沿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制定的《煤炭法》,其无论在管理重点还是管理办法上均与现今安全管理工作相脱节。为此,一些地区的政府加紧制定了一批新的安全管理法律规范,然而,在法律规范落实的过程中,却未能执行到位。另一方面,监管力度不够大,尚未迈进正规化的方向。虽然安全管理中的检查频次较多,有年检、季度检、月检、自检等多种形式,但在每种方式的时长及方法均是固定的,煤炭生产企业已十分熟知安检规律,个别企业盲目追求生产效益,轻视安全检查,安全督查的效果欠佳。

二、煤矿安全管理的改进对策探讨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煤炭生产企业要着力改进管理员工的作风和态度,自觉配合安全监管的进度。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中,克服安全培训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创新培训形式,可组织职工在工作之余收看安全教育警示片,提高职工安全防护意识;举办“安全生产心得交流会”,请每位职工现身说法,根据生产任务的分工,结合实际谈下个人要注意和采取的各种安全生产措施,促进经验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开展“一对一”培训模式,有效地解决职工由于文化程度低、专业水平有限、防范意识淡薄所引发的各种隐患,有侧重性地加强职工安全心理教育,从点滴生产举动中杜绝事故发生;举办“企业安全文化展”,通过展览使一线职工深入了解安全操作规程;举行“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活动,激发广大职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干劲。

除此以外,企业高管要将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尽全力为其提供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积极改善作业条件,坚持以职员为本的理念,为职工送去温暖关怀。

2、扩大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 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离不开技术跟进,为此,企业要加大安全管理的技术研发力度,通过设立安全专项资金,使安全技术获得较可靠的资金来源,并对资金的运用状况加以严密审查,切实将每一笔资金运用到技术研发中。另外,还要积极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积极尝试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组织技术团队深入研究矿井灾害性事故的成因,寻求事故预防的突破口,着力为安全管理注入强大的技术动力。

3、强化基层班队建设,革新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安全管理在制度上要取得创新和突破,由监管型朝着自主型方向前进,探索安全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新模式,积极搞好安全巡检,对矿井作业点开展明确地职责分配,落实个人责任制,事先做好每个生产环节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通过责任人牵头控制和预防。

强化班队建设,提升促使各项安全法规落实到位,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增强执法团队的综合素养,形成领导班子戮力同心、照章办事、有规必循的工作态度,调动执法团队的力量服务于安全管理。

结语

煤矿安全的生产和管理不单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还对于整个煤炭产业的发展有着深层意义。为此,需抓紧抓好煤矿安全管理这根弦不放松,唯有如此,才能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平稳运作,带来更加直观的市场效益。

参考文献

[1]蔡卫,马尚权.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探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04)

[2]徐振茂.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3)

[3]王义江;马文彬.煤矿安全事故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矿业,2009(07)

第3篇: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

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正常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深入研究煤矿安全管理是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引导,是矿区经济和谐稳定、人民幸福的制度保障。

1 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客观因素分析

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矿区企业和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常言道“安全就是煤矿的天”, 它直接关系着煤矿企业的正常运营、生产和煤矿员工的生命安全,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实际情况,我们总结矿难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有:

(1)我国煤层自然赋存条件复杂,尤其是煤矿的开采层地质构造多变、透气性低、瓦斯含量大,造成在采矿之前很难做到对瓦斯含量进行处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瓦斯的危险系数就会越大,大规模的开采诱发的瓦斯流动场、应力场及煤岩体裂隙场发生急剧的变化,很容易导致瓦斯突然喷涌而出带来很大的灾害。

(2)地下水防治成为顽疾。煤矿开采过程中对于煤层的地质构造已经进行了破坏,加之开采深度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开采技术的变化,使其原来的还原环境变成了氧化环境,很容易形成酸性水害。水害的产生不仅给井下突水的水源、导水通道和补给强度造成难度,并且它自身还有很强的腐蚀性,危害下井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增加了水害的治理难度。

(3)煤炭需求的增加导致了超通风能力、矿井提升能力过度开采煤矿, 日久天长必然导致矿井积弊丛生。我国开采煤矿的技术与设备还不够先进,很处于相对落后的时期,详查找资源和精查找资源占的比例太小,为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

2 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主观因素分析

2.1 安全管理的思想麻痹大意

安全管理者的思想松懈,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对安全问题抱有侥幸心理,这样势必造成了下属和更多员工对安全作业方面的疏忽,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和交流障碍,同时安全管理者对于很多的井下作业环境及真实的安全状况缺乏了解:加之矿工自身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安全防护知识,酿成了一系列的矿难事故,给企业、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失。

2.2 安全管理的执行缺乏力度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只说不做,雷声大,雨点小,起不到实质的防治效果。主要变现是,第一,缺乏有条不紊的安全培训计划。在煤炭需求旺盛时期,对于采煤速度的要求往往掩盖了对于质量和效益的追求,安全培训工作成为文件类观赏性学习,缺乏培训与实践的互动;第二,缺乏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在没有出现煤矿安全事故的前提下,安全责任的落实往往就是虚设, 岂不知这种“平流无石头”的思想是最为可怕的,也往往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之一。

2.3 安全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安全监督的力量之一是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安全监察部门。安全监察监督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重点检查和集中检查,其以罚代管的手段,缺少真正有强制力的监督方式,多是关注规定的细节问题,而忽视矿井的设计是否是了以及地质条件是否适宜采矿等实质性问题。以至于很多煤矿企业形成了“走走样子”的惯性做法。安全监督的力量之二煤矿职工的集体监督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职工缺乏统一的安全管理认识,这不仅是安全培训所造成的缺失, 也是由于很多矿工企业不会将职工纳入到监管体系主导地位。

3 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建议

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抓的好坏,关系着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矿区文明的和谐发展。“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这是对于煤矿安全制度最为经典的概括,笔者基于研究提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如下建议。

3.1 技术上深化瓦斯事故防治

瓦斯防治是头等大事。抓好瓦斯事故的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先抽后采, 监测监控, 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来操作。建立健全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制度,贯彻落实全国煤矿瓦斯防治现场会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配合有关部门落实《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办法》; 强化瓦斯防治现场管理;灵活掌握瓦斯正确的抽取方法,灵活运用顺层密集长钻孔抽放瓦斯法、格式穿层钻孔抽放瓦斯法、综合抽取瓦斯等方法;创新使用瓦斯事故的预防新技术,建立行业主导、政府支持、产学研结合的瓦斯技术攻关机制。

3.2 思想上树立“安全至上”的原则

结合以往的经验教训,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和松散往往是酿成事故隐患的“罪魁祸首”,树立安全至上, 防治结合的思想是推进煤矿安全制度完善的前提。要始终坚持“安全至上” 的原则,处理好实践中安全、生产、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三者形成良性的互动。生产是煤矿产出的过程,安全影响着这个过程,效益则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只有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安全至上” 在实践中严谨慎行,避免矿难事故的发生。

3.3 行动上完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的外延制度是确保安全管理有效进行的必要措施。第一,建立安全事故警戒的制度。时时刻刻牢记安全是第一要义,在既发事故中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以观镜子的方法自慎自戒,始终以如履薄冰的状态做好安全工作。第二,提升现场管理标准。将瓦斯抽放与预防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建立瓦斯防控、治理的制度措施,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将现场安全隐患扼杀于摇篮状态,坚决执行安全绩效考核制度,强化责任负责制度。第三,建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对职工安全教育的培训和宣传的投入,用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开展多形式的培训方法,组织小组学习讨论,提高职工的安全保护能力,规范职工的工作行为,实现人、机、制度、环境、管理的和谐发展;解放思想,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完整的安全培训制度。

第4篇: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矿井;通风安全;瓦斯

矿井通风是矿井安全工作的基础,是稀释和排除矿井瓦斯、粉尘最有效的措施,是降低作业区间的温度,抑制煤炭自燃和火灾,保障井下作业人员呼吸,优化工作环境的基本途径,历年来为煤矿下工作者所重视。据统计,通过通风方式排放的瓦斯约占全矿井瓦斯量的80%~90%,粉尘约占2%0~30%,热量约占60%~70%。对煤炭企业而言,矿井通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受到煤矿开采环境复杂、煤矿生产条件恶劣以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煤矿开采工作的事故特别是瓦斯、煤尘、火灾等通风灾害事故频发,由通风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次于顶板事故。因此,系统地、科学地做好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矿井安全预警能力和事故防范能力,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效益和矿区稳定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现结合工作实践,提出进一步加强通风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减少或避免通风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借鉴。

1.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全员通风安全意识

通风工作就是事关人命关天的大事,因此必须加强教育,提高全员职工通风安全意识和自主保护意识,使“通风无小事”的观念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深入人心,这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一是提高领导的重视,煤矿主要领导全面负责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并建立起职责明确、机构健全、规范科学的矿井安全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到位;二是充分利用宣教片、广播、板报、墙报、标语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对职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瓦斯的危害及通风对瓦斯灾害防治的重要性,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通风安全意识;三是注意收集通风安全的典型事故案例,以现身说教的形式进行教育,分析每起事故的原因、总结事故教训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利用这个机会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防护和救援技能培训或训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和救援技能,以便日后工作中自觉按照规程进行操作,让他们真正掌握矿井安全技术。

2.配置专项管理人员,建立通风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直接影响着安全目标的实现。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实施,并加强对其的培训。可根据企业自己的实际需要,举办一些通风安全设备维护、维修人员培训班,有针对性地聘请一些现场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到企业进行授课,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应充分考虑其劳动强度、责任和专业性,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学、规范的通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指引着开采人员在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实现煤矿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在避免人为因素对煤矿生产的影响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质量标准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如瓦斯检查、排放和监测管理制度、巷道贯通管理制度、盲巷管理制度、通风设施管理制度、综合防尘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等。并严格按规定贯彻落实,做到有措施、有检查、有验收、有评比、有考核、有奖罚,使通风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提高设备和技术水平,加强现场管理

机械设备是煤矿矿井通风的重要保障,现代煤矿的安全开采必须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因此,煤矿企业要加强对矿井通风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对通风设施的优化配置、开发与更新,提高技术设备的性能,实现矿井通风安全管控。在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的基础上,加强现场管理,完善矿井通风技术是重中之重,以技术的更新来提高安全生产的可靠程度。科学有效的矿井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对维护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安全生产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通风系统类型,优化通风系统,降低通风阻力,保证生产所需风量。通风系统要做到简单、稳定、可靠且易于管理,并安排专人负责施工和验收,及时检查和调整通风系统,保持水平、采区独立通风,保证风向稳定,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定期绘制矿井通风系统图,建好各类记录,加强强设备日常检查维护,确保通风机各参数在合理范围内,保证通风机安全稳定、可靠运转。抓好通风事故隐患检查,及时掌握采掘工作面通风瓦斯情况,予以排除。

4.结语

安全是煤矿生产的前提,是生产的效益的保障。煤矿瓦斯治理十六字方针是“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可见加强通风安全管理对于煤矿瓦斯治理的重要性。当前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的因素复杂,不仅有自然环境、物的环境等外在因素,还有安全意识欠缺、技术力量较薄弱等人为因素,增加了通风的难度,随着煤矿生产的不断延伸,通风安全面临的形势将愈发严峻。通风安全管理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有可能引发事故,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只有我们不断地将通风管理落实到实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使矿井实际生产中的通风安全状况得到较好改善,从而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确保煤矿企业长治久安。 [科]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解析[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张国枢.通风安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3]王洪德,马云东.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理论与应用研究[M].北京:煤炭工业出社,2004:152-169.

第5篇: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安全是煤矿企业的头等大事,能否做到长期稳定的安全生产,事关企业的经济效益、地方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在煤矿的生产经营中,坚持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坚持科学的态度,将安全技术及安全文化渗透到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层面,改变煤矿不稳定的安全状况,才能使煤矿安全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本文通过找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调通过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意识等对策,才能有效地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和事故危害性,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稳定持续的发展。

一、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观念淡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煤矿企业深度的融入市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些领导干部和工人依然持有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对于安全、生产、效益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认为不抓安全生产也能创造利润和效益,不能坚持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规观念仍比较淡薄,从而导致事故发生或存在重大隐患。其次,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于煤矿生产缺乏有效监管,对于监管机构的设置及权力监管职责没有明确的严格规定。另外,很多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安全保障制度不健全,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操作规范,不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下井带班等基本制度,各种责任制和规章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和有效的监管。

2、参差不齐的用工管理

就当前煤矿的用工情况来看,许多煤炭企业仍然雇佣大量的农民轮换工、协议工、临时工,即便是部分国家企业,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和生产组织的局限,也不同程度存在使用临时工现象。由于用工的混乱和参差不齐,使煤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安全生产观念和技术落后,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的大量隐患。另外,多数的安检人员直接是从基层区队抽调到安检部门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训,致使其安全检查的专业水准达不到要求,出现有问题查不到、查出问题但解释不清原因、工作应付推诿、检查看情面等一系列问题。以上原因直接增加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几率。

3、不精确的科技定位

煤炭行业涉及采煤、开掘、机电、运输、通风等多个专业,同时针对不同矿井的地质条件要面对不同程度的瓦斯、水、火、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和顶板等多种自然灾害,并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机电设备的现代化,需要煤矿对科技的投入越来越大。但是,煤炭行业目前面临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技人才紧缺、科技研究和科技转化不足、机电设备老化和带病工作现象较普遍等问题。这些直接导致煤矿维护技术装备等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开展、技术改造和改善安全措施更显得问题重重。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技术装备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等,是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4、安全检查、监督及培训不到位

当前,各级煤矿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于安全检查、监督及培训环节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检查制度虽然修订较为齐全和完善,但因缺乏行动、执行不力,使制度不能有效的落实;二是安检人员工作态度不够认真,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与其他部门缺乏配合,汇报工作以俊掩丑,优点多缺点少,由于经济等诱惑或是其他复杂心理的存在,明知问题、隐患的存在,却不愿意提出,致使隐患愈演愈烈,致使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三是对于企业工会、安监、纪委及全体职工所提出的检举、建议、控告,领导多数采取轻视的态度,或其微弱的过问力度也将导致监督部门形同虚设;四是在安全培训中,教学制度不严谨、不完善,没能很好的传道授业。导致员工技能并不会因受到培训而有显著提升,使高额的培训费用打了水漂。

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

1、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职工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的大局。因此,企业应保持高度警惕,警钟长鸣,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企业要加大对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全员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使安全生产的方针能落到实处,落实到现场,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同时,企业要正确处理好生产、安全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当煤矿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发生矛盾时,一定不能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以安全为重,依法组织生产,严格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2、实行分级分管安全负责制

首先,矿领导深入基层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坚持做到:每位矿领导包一个基层单位,每周到所包保现场检查指导1~2次;抓一次实质性违章;参加一次所包保项目部安全会。其次,加大对基层单位管理干部的考核力度,带班干部必须做到:现场地质条件变化必到,存在重大隐患必到,问题多管理差的现场必到,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使用必到,及时解决现场存在的各类隐患问题,各单位各级行政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同时,各专业、区队、班组、各临时作业地点都要指定安全责任人,真正把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形成矿、科室、基层区队、班组四道安全管控防线,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

3、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工作

安全培训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而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达到煤矿的本质安全。因此,煤矿企业建立安全培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把安全培训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使培训效果突著,企业需要制定规划和方案,并且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首先,企业要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特别是一线关键岗位的具体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岗前技术培训和教育,具备基础的安全理论知识,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其次,企业要组织对所有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复训和教育,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帮助员工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确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提高员工对灾害事故的预见性和发生事故时的应对处理能力。再次,安全培训不能流于形式,停留在教材上,要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实操基地,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培训,最好是以典型的煤矿安全事故案例为例,总结灾害事故的经验和教训,使员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4、建立完全责任考核体系

建立一套统一、完善的煤矿管理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实施安全责任考核体系是保证煤矿正常运行以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要保证煤矿的规范化运作,必须从完善、细化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入手,把员工的职能分工、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及各个专业的工作标准进行具体化,形成制度,使员工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同时,要明确自上而下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并且责、权、利要明晰,促使各级管理人员努力“尽责”,责、权、利明晰后,各级管理人员将会自觉尽心去关注企业的安全工作,安全管理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要建立安全责任考核体系,加强对基础组织建设和基层安全管理进行考核,通过奖惩来大幅度是提高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对安全的重视,使被动变主动。对安全责任落实的好,考核结果优良,无事故的人要给予奖励,反之要进行惩罚。通过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安全责任考核体系的建立,不仅能保证煤矿生产秩序的正常运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切实预防煤矿事故。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与企业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密切相关的工作,因而必须建立起群众性安全活动,只有从领导到基层职工人人重视安全,安全生产才有保证。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的方法来实施管理,并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方能保证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继承.关于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煤矿安全,2013.(第1期):229-221.

[2]许亚平.发达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对我国的启示[J].煤炭技术,2013.(第5期):1-3.

第6篇: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1)有利于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规范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使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发现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堵塞漏洞,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2)有利于安全投入的及时到位和有效实施。为促进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可以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审计,督查企业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督查安全费用是否真正用于安全投入,是否挪作他用;通过审计,评估安全投入的实效性;通过安全审计,可以统一安全投入统计口径,避免安全投入统计的随意性,保证安全投入的真实性。(3)有利于激发煤矿企业加强基层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审计,增强煤矿企业依法办矿、依法治矿的意识;有利于规范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

    二、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审计的基本要求

    安全生产责任审计是一个新课题,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式以及规定的内容,还在实践中探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要求:(1)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中关于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履行的职责开展审计,如各级管理人员和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及贯彻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以及实施效果;安全资金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专款专用;安全配套项目、设施是否按规定计划得到有效落实。(2)审计的组织实施。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审计要由政府审计机关、安全监督部门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每年组织审计一至两次。(3)审计结果的分类、管理和奖惩。把被审矿井划分为A、B、C、D4个类别,A类为安全矿井,B类为基本安全矿井,C类为安全较差的矿井,D类为安全不合格的矿井。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按照煤矿安全生产审计报告审定煤矿安全程度的类别,并开展安全监察工作,对存在的问题督促煤矿整改。同时,要对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审计类别实施动态管理。发现煤矿安全生产隐患严重,达不到审计评定类别标准或发生重大事故的,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予以降级处理。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审计结果,国家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政策,设计专项资金,对煤矿企业实施奖惩。通过审计,被评定为A类矿井的建议由地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煤矿及责任者予以重奖;被评定为D类矿井的予以重罚,并责令其停产整顿。

第7篇: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矿井通风 , 安全管理 , 探究

【分类号】TD72

0 引言

煤炭资源在为我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因为许多煤矿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不当,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特别是当前许多私营煤矿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严重忽视了煤矿的安全管理,煤矿生产中许多安全隐患都得不到处理,从而对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在这种环境下,提升矿井通风安全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矿井通风的安全为出发点进行分析,为矿井通风管理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1 我国矿井通风的现状及形式

当前我国矿井的通风系统是从经济计划时期设计使用并沿用到现在的,其最初的设计已经远不能满足当前采煤生产的需要,并且很多矿井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老化变形,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从而导致许多安全事故,当前构成矿井通风的主要形式为中央分区抽出式,并且这种形式已作为当前矿井通风的实施原则,相关的安全管理和制度也围绕该形式进行开展。

2 我国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改善方案

2.1建立和完善管理机构

当前,尽管煤炭企业都深知矿井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巨大利润的驱使很容易导致煤炭企业忽视其安全问题,而且许多煤矿生产流程疏于管理,即使存在相关管理机构也已是名存实亡,并不能够为煤矿的安全管理带来实质性的作用,在这种状况下,建立独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对改善当前现状至关重要,安全管理机构应当将管理工作进行划分,将责任具体到个人,实现对全局的统一指挥、协调组织,另外还应当对以往安全事故的起因、类型及危害程度进行分析,作为管理机构其规模的依据,管理机构要想有效的运营,还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管理者进行管理,因此,此外还应当对机构管理者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以提高管理能力。

2.2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

矿井的生产安全管理除了需要管理机构的建立,还应当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呼应,制度的建立能够规范员工的行为,消除员工的随意性,机构能够为制度提供平台,二者相互协调,从而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

2.3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行性,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的对矿井进行监测,实时反映矿井的动态,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必要的技术手段,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加入,将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在我国煤炭企业以利润为主要目标的现状下,这种成本的累加阻碍了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因而要想彻底改变煤炭开采现状,保障矿井通风安全,就需要采取强制手段来建立安全管理系统,以促进安全管理系统的发展。

2.4构建安全管理网络,排查隐患

许多煤矿安全事故出自一些很小的安全隐患,这些小隐患起初没有重视,逐渐发展扩大,最终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煤炭企业在日常维护检查道中应当重视矿井中各种安全隐患,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里,对安全隐患的管理作为一个工作重点,应当融入到整个管理体系中,将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融为一体,组成一张管理网络,并通过整个网络对矿井通风中所存在的隐患进行实时监测。

3 矿井通风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

3.1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系统

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系统旨在将各种技术指标组建成系统的数据库,以此作为安全生产技术分析的数据支持,例如,可以通过组建瓦斯数据库来对矿井中瓦斯的含量进行监控,将所得数据上传到数据库,对瓦斯数据库进行分析,以获得矿井中瓦斯的情况,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避免瓦斯事故。

3.2矿井通风事物管理系统

除了对矿井通风技术建立管理系统外,还应当针对人员的日常事物建立相关的系统以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工作的安排、物资的分配、日常通风情况记录等内容,领导能够通过获取系统权限的方式,针对员工岗位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高了管理水平,并能够保证管理的可行性和规范性,此外矿井通风事物管理系统能够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将结果通过图表的方式呈现,能够更直观为领导展现管理情况,有利于管理者做出决策。矿井通风信息化管理系统依托新技术和新手段,推动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

4结语

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分布广泛,除了大型煤炭企业外还存在许多小型煤炭企业,这些小型的煤炭企业作为我国煤炭行业的构成部分已经不可缺少,但是这些小型煤炭企业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管制度,成为了煤矿事故的多发地,针对我国当前煤炭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应当加大煤炭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处理好煤矿通风中的问题,切实改善煤矿开采环境,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为我国经济提供长久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苏启. 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J]. 劳动保护. 2005(09)

[2] 敏,陈玮胤,张洁. 浅谈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J]. 科技信息. 2010(22)

[3] 丁贵江,刘杰. 煤矿推行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州煤炭. 2006(03)

作者简介

第8篇: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提升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065

1 在思维、行为及技术方面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避免人员有不安全的行为、物体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以及在在管理方面上存在的某些缺陷。我们只有把安全工作踏踏实实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凡事从安全角度来考虑,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国内有些煤矿企业从树立员工安全意识入手,采用安全生产评比等一系列方式来大力倡导员工做到安全生产,增强员工思想上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向“我要安全生产”的方向改变,取缔之前“要我安全”的被动管理模式;同时,我们还要深入开展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操作培训,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保证员工从上到下都时刻保持思想上得安全意识,避免在工作行为上存在不安全的行为以及技术环节上存在薄弱环节,通过一系列安全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的意识,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率,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

2 做好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工作

贯彻安全学习是落实安全制度的重要前提,煤矿的安全生产要从头到尾把煤矿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从而形成领导层、管理层和操作人员相结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做好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工作,要监督好各部门以及各岗位是否真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保证安全生产工作能够双向平衡发展。另外,我们要所有的管理人员实行包井包区域的监督制度,我们要在各项制度落实过程中做到奖惩分明,充分督促好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完善好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安全文化的有效建设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能力。

3 做好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

因为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来分辨出不同的生产现象和满足施工的人特殊要求,同时我们要做好定期检查的任务,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严格处理,严格按照一定的人员、一定的措施的原则来进行有效管理,建档登记,整改完成验收工作,等到验收工作完成以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工作。在隐患落实工作上要严格不推脱的管理制度,把能在管理上解决的问题不能推卸给班组,班组上能解决的问题不能推卸给团队,团队能解决的问题不推卸给部门,部门能解决的问题不推卸给矿井,矿井能解决的问题不推卸给上级。我们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安全隐患没有排除,那坚决不允许生产活动重新启动,避免安全事故再次发生,不给事故留下任何的发展机会。矿井如果有出现重大的安全隐患或问题后,我们一定要严格追查,直至查明事故的真实原因,同时我们还要采用安全教育为主手段,提高广大生产员工对重大隐患和风险的安全意识,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4 做好班组的建设工作

要想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我们就要保证管理班组能够实现规范化的管理,班组能够实现标准化建设,这才是促进矿井企业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矿井的上级领导要经常深入生产现场,听取员工的相关安全建议,在勘察生产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完善班组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或集体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安全工作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的奖励力度,增加对员工的培训次数,成立相关的技术研究小组,同时进行救援演练,完善班组的自我完善和监督工作,坚持不懈的推进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机制的落实工作;加班组的安全警示教育工作以及对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等相关工作,建立起相关的奖励机制,在一定基础上可以增加班长的工资,开展班长岗位竞争,奖励那些在安全工作有突出表现的班组长。

5 做好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创建工作

要实现创建工作的安全标准化,我们就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科学的、标准的行为规范,推行岗位作业流程化管理,严格要求每一位员工按照规范正确操作,确保每一位员工上标准岗,按标准化作业,从而加快实现岗位全体达标、系统达标的速度,形成安全生产工作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做好安全生产的考核以及奖惩机制的建立健全工作,从局部达标逐渐实现向全面达标的转变,最后实现岗位上、专业上和企业生产上三者全体的达标。

另外,我们要促进安全生产结果与安全生产过程相结合的转变,同时我们要在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过程中实现专业达标,。同时,我们要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开展检查工作,我们要遵循“三个结合”原则,主要内容包括静态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等其他内容的相结合。我们需要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管理的汇报工作,进而推动员工在生产上达标、矿井在生产上达标以及等多方面的达标,从而整体上促进整体上上的达标。进而充分发挥团队、班组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主要作用,提高团队和班组负责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识,把标准化安全生产真正落实到实际生产中去,从而逐步实现由局部到全面的标准化生产。

6 结束语

安全管理是矿井生产工作中最关键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加强矿井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我们要在在关注矿井安全的同时更要关注员工生产的安全状态。员工生产的行为需要受到相关安全生产制度的约束,另外还要加以教育培训和考核的配合,最后我们还要定期开展安全文化的建设活动,采用这种方式来实现全面生产的规范和激励。我们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实现矿区生产的真正安全化,更好的为矿井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集飞.论建如何提升煤矿安全管理工作[J].建筑科学,2013,21(07):117-119.

第9篇: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矿山救护队 队伍建设 特点 煤矿企业

中图分类号:TD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344-01

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也是煤矿事故多发国,因此必须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给予充分和高度重视,就煤矿安全而言,首要的是对煤矿事故预防问题,这是保证煤矿安全的最主要方面,其次是在发生煤矿灾害事故后如何控制灾变与处理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国有财产损失问题。

我国煤矿救护队在处理煤矿各类灾害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和人民生活财产损失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支安全有生力量和机动部队。对煤矿救护队自身来讲,提高抗灾水平和能力,提高救灾效果,历来是业务范围之内经常研究的课题。煤矿救护队应当经常总结日常管理及救灾实战经验、不断探讨提高救灾效果的途径与对策,克服不利因素,发扬有利因素,使煤矿救护队救灾水平和救灾效果日益完善与提高。

一、矿山救护工作的特殊性和现状

1、军事化管理的矿山救护队。矿山救护队是一个军事化管理的组织,对它的要求和管理工作,跟部队的性质基本上是一样的,因此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管理、严明的制度、严肃的态度、铁的纪律、听党指挥的工作作风。矿山救护队的责任在于矿山救援,矿山消防,安全生产监察与控制以及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当煤矿事故发生时,矿山救护队要体现出顽强的战斗作风与思想觉悟,要无条件接受组织上的任务分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服从组织要求,还要有处理煤矿事故的能力和手段。

2、矿山救护队是为矿井安全生产服务的。但不是生产单位,它是属于并服务于矿井安全生产的。因此我们无法以经济效益,产品产值或利润为评估来衡量矿山救护队对国家,社会及企业做出的贡献。

3、由于岗位特殊,指战员经常面临着新老队员在岗交替,人员变更的环境之中。新队员的培养成长与老队员的退役安置成为矿山救护必须正视的一个课题,在频繁的新老队员交替中必须重视思想维稳工作,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确保救护工作的连贯性,调动新队员与老队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队伍的抢险救灾意识与服务意识,增强队伍的战斗力是救护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4、矿山救护工作具有明显的紧迫性和危险性。一旦发生矿山事故,不管当时气候条件多么恶劣,不管事故是否能引起连续反应,只要接到事故电话,矿山救护人员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奔赴抢险救灾的第一现场,制定抢救战略,置个人安危于脑后,积极开展抢险救灾活动,迅速投入到抢险救灾的第一线。

5、矿山救护队年轻人多,年轻人爱动,思想活跃,要不断的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培养队员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锻炼其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岗位精神。把这些突出的特点正确引导到救护工作上,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开展救护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时,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要掌握好队员的思想情绪。工作方法要注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学会处理好干部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和谐关系,善于通过团体意识教育,巧妙的化解矛盾减少队伍中的不和谐现象。

以上几点和救护队管理工作是非常密切的。若管理工作跟不上,就会造成救护队伍思想混乱,纪律松散,工作拖拉,没有生机,失去战斗力,就不能达到“闻警即到、速战能胜”的救援理念。

二、几点看法和建议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要把救护队建成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必须从管理培训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计划管理,认真开展岗位练兵和评比竞赛活动,开展多功能矿山救护队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等。

1、适应新形势,实现多功能矿山救援队伍的转变。要把救护队建成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队伍,除了要有一个坚强团结的队伍和一个良好的管理外,还要经常开展比武竞赛和预防检查、安全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救护队在做好战备值班和抢险救灾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企业安全管理。积极参与煤矿安全预防性检查,积极协助生产矿井做好隐患整改落实工作和开展技术服务工作等。

2、加大投入,改善和提升救援技术装备。随着正压呼吸器在我国煤矿救护队的使用,无疑提高了煤矿救护队的装备水平;但应当看到,我国煤矿救护队目前的装备水平还很低,一方面需要国家或煤炭企业在资金等方面支持煤矿救护队提高装备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兄弟队伍之间的交流学习,引进或消化吸收煤矿救护的先进技术及装备。

3、常抓不懈,加强培训和知识更新,科学练兵。一方面要做好理论教育培训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加大实战练习力度。模拟实战是要最大程度地接近实战,要科学拟定模拟救灾程序,树立现代化抢险救灾理念,锻炼救护技能,全面提升矿山救护队的抢险救灾水平。才能确保在实战中少流血,少牺牲,拉得出、打得赢。

4、制度是管理的基础,是管理的保障。矿山救护队实施的是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制度,强调并重视组织的统一性,制度的规范性,工作的有序性与管理的正规性。因此还应完善制定相应的制度条文。例如:救护队待机制度,会议制度,交接班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业务学习制度,请消假制度,训练制度,井下预防检查制度,技术装备维修保养制度,战后讲评制度,内务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等。

5、做好新老队员的交替工作。矿山救护队的工作环境具有强烈的危险性,而作为从事救护工作的指战员来说所需要的知识也是综合性的,必须造就一大批真正身体健康,素质良好,爱岗敬业,懂得救护技术和管理的人员接替或补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应当重视现有力量,也应当重视有生力量的培养。在工作中,由于老队员经验丰富,老队员可以在小队或中队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小队或中队的技术业务培训与传帮带等方面必将发挥老队员的长处,对新队员必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新队员能迅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