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保信息化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规范医院医保;管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医疗保险制度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事情[1]。然而医院则是实施和落实医保制度的主要载体。医疗机构要实现收支平衡和略有结余以及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必须要对定点医院进行合理的规范,实施严格的医保管理,同时还需要提高医疗质量和降低成本以及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等,进而获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对于怎么样去规范医保管理,做到有效而合理地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则是目前医院医保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以下是详细报道。
1 医务人员要及时理解并掌握医保政策
在实施医疗保险制度之前,患者来院就医,其的费用到所在的单位进行报销,医生只负责看病,而不需要负责费用等问题。然而在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之后,患者来院就医,医疗费用中的个人承担部分则直接在医院进行结算,需要医保报销的则由定点医院每个月与医保机构进行结算。对于患者住院的费用,则是采取定额结算的方式。如果医疗出现管理不当使得患者出现重复检查或者滥用药物等情况,患者将会拒绝支付费用。对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其的观念进行转变,同时加深其对医保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要有新的费用观念等[2]。
2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医保管理制度
成立相关的部门来建立和完善以及落实医院以及相关的医保政策和制度。由院长担任组长,其亲自抓落实制度。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医保管理制度,在制度制定之后,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并落实到每个科室,同时要组织考核。
3 实现医院医保管理的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此外,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其在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上也在不断地完善。为此,医院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管理,同时也促进其的改革发展[3]。此外,建立和实施医院医保信息化管理,其能够有效地规范医保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做到合理地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情况。医疗信息化管理则主要是采用计算机和相关的通讯设备,为医院的各个部门和科室提供患者的相关诊断和治疗信息,同时还会对一些行政管理信息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存储以及处理等,并将有效地数据进行提取,进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4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医疗安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对医疗质量要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医疗的安全性,同时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化增长,进而能够有效地保障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的健康成长[4]。医务人员要严格的执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规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进而做到医疗安全。对于住院患者,要减少患者发生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约医疗等相关支出成本,并降低患者的住院和治疗费用。
建立起相关的反馈机制,医保办的工作人员要每个月向医院领导和各个科室的主任对医保结算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5]。同时还需要对医保结算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并对一些医疗费用和医保超标严重的科室进行处罚和警告,同时分析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制定相关的考评机制,根据医保管理部门制定的考评机制,然后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考评机制。每个月需要对各个科室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并进行汇总和总结,并召开全院医保管理大会,对于一些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室要进行奖励和表彰,起到鞭策的效果。进而促进我院医保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目前,世界上使用十分普遍的卫生费用管理模式则是医疗保险制度。在我们国家,很多地区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相关的定点医疗费用结算都是采取"总量控制-定额结算-普通病种与单病种结算相结合"的结算模式[6]。也就是在患者住院和治疗的总费用中将患者自己需要支付的费用进行扣除,剩下的部分则由医保部门和定点的医院进行定额结算。在医院中,基本的医疗保险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患者疾病的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存在异同,同时在实际的临床工作过程中,医生的技术水平以及护理的业务技能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得医院往往会出现一定的经济风险,也就是医生出现滥用药物等情况,进而使得医保费用超支而由医院承担。然而目前则需解决的是让参保的人员的健康得到有效地保障,同时降低医院的经济风险,使得医疗保险基金得到合理的使用。
总之,对于医疗保险制度来说,定点医院则是其的主要实施载体。医院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其的医疗技术水平以及服务水平与医院的规范、科学管理是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医保管理则是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需要引起重视。管理工作要从医务人员的行为等方面进行规范,降低相关的支出成本,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现象。此外,要不断地增强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同时还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莉华,刘荣甫,贾海燕,等.深化医保管理的几点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11,04:381-382.
[2]王魁,尤健,张春阳.军队医院适应国家医改加强医保管理的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2011,03:273-274.
[3]傅全威,车兆畅.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如何有效发挥监管作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09:1107-1108.
[4]李万华,张艳芳.在新形势下医疗机构如何做好内部医保管理工作[J].中华全科医学,2012,11:1800-1802.
以C/S为架构基础的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已经实现了对医院各个部门的广泛覆盖,大量联网的计算机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同时运行,已经与患者在医院就诊的众多环节相联系,导致各类业务空前依赖网络。各大医院,依靠互联网实现了联接,并实现了和医保之间的联网,促进了医院网络越来越开放,这样就使得发生网络攻击、感染病毒的几率显著提高,要是网络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势必会使得医院上下的管理与医疗工作遭受影响,使患者、医院均蒙受无法估计的损失。医院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暴露的安全隐患大部分集中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三大方面。就系统安全来说,具体涉及操作系统安全与物理安全、还有应用程序安全;数据安全涉及数据防护的安全、数据本身的安全;在网络攻防手段与技术等显著发展的影响下,网络安全越来越复杂、多样,新旧安全威胁同时存在。通常而言,网络安全问题涉及四大方面,即技术、物理、应用服务、产品。受人为操作出现错误或失误、自然灾害、各类计算机攻击行为影响,造成的计算机网络无法正常运行,都属于物理方面;研发设计的信息产品有一定的缺陷存在,或者引进使用、日常维护信息技术,受某些非自主、非可控性影响,产生的安全隐患,都属于技术方面的;软件操作系统、硬件设备、应用程序中,被植入恶意代码或隐藏后门等带形成的安全威胁都属于产品方面的;网络终端与网络实现连接以后,面对的各种安全问题,像非法入侵、病毒感染,黑客攻击、违规操作、间谍软件等,导致主机遭遇劫持、系统网络中断、数据被破坏或直接、医疗信息被窃取泄露、病人账户隐私遭到盗窃等,均属于应用服务方面。
2新形势背景下应对医院网络安全问题基本策略
医院网络安全会直接影响到医疗业务能否正常开展,构建一个能够稳定、安全运行的要想实现信息网络环境安全、稳定地运行,一定要把握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技术手段三大方面之间的有效结合。
2.1管理制度完善、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是医院网络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保障。使用方法与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立足于实际,确保其科学合理,像操作使用医疗信息系统制度、维护运行医院网络制度、存储备份医疗资源数据制度等,此外,还要对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使得医院网络安全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2安全策略医院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出善的安全管理策略,为信息网络系统高效、正常、安全地运行创造可靠的保障。为了保障服务器能够高效、可靠、稳定地正常运行,实施双机热备、双机容错的处理方案非常有必要,关于非常重要的设备,对主机系统供电尽可能使用UPS,一方面有利于供电电压保持稳定,同时对于突发事件防控具有显著的作用;针对主干网络链路,网络架构设计,构建冗余模式非常必要,在主干网络某条线路出现故障的时候,通过冗余线路,依然可以正常传输网络的信息数据;同时要对业务内网和网络外网实施物理隔离,防止互联网同医疗业务网之间出现混搭,有效控制医疗业务数据利用互联网这个途径对外泄漏,防止外部网成为非法用户利用的工具,进入到医院信息系统或服务器,展开非法操作;为了防止医院的业务信息发生丢失或遭到破坏,非常有必要构建数据与系统备份容灾系统,这样即便存储设备或机房发生故障,也能保证信息系统运行较快恢复正常运行;在权限方面实行分级管理,防止发生越权访问的情况、防止数据被修改,针对数据库建立专项的审计日志,实时审计关键数据,能够实现跟踪预警。
2.3技术手段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多样化,而且越来越复杂,所以依靠技术手段对网络安全防范,也要注意防御措施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对以往被动防护的局面转换,提高预防的主动性。因为医院在网络架构上实行外网与内网相隔离,内网上对在安全要求上,内网的要求相对而言更高,安装的杀毒软件最好为网络版,并成立管理控制中心,能够修复漏洞、对整个网络进行体检、修复危险项、查杀病毒等;将防火墙网关设立在外网和内网之间,对非法用户、不安全的服务予以过滤,能够及时探测、报警网络攻击行为等,对恶意入侵有效防控;还可以通过对专业的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对防火墙存在的缺陷有效弥补,将众多关键点在网络中设置,利用检测安全日志、行为、审计数据或别的网络信息,对网络安全问题及时掌握,并做好应对;也可以对安全扫描技术,扫描网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3结语
1 医疗保险制度现状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全面出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会不断加快和进一步深入,医疗保障体系也会更加完善,实现全民医保已指日可待。同时,医院将面临医保部门更强的监管。在这种历史机遇下,在“医、保、患”利益三角关系中,医院医保信息的工作至关重要,也更加艰巨。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医院也正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传统的医疗体制模式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建立所取代,对医院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医院也面临着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新问题,为了适应医疗保险改革发展的需要,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医疗机构医保信息的发展,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2 医院信息化的重要性
伴随医保制度在我国的深入发展,参保人数逐年增多,实施联网结算的医保机构也逐步增加,在管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也日趋完善,管理的内容呈现出精细化的要求。在进行费用结算及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对参保人员的就医费用进行计算机审计或者人工审计,防止出现不合理的行为,对此要进行监督管理,促进对就医患者的管理深入到每一个环节。所以,完善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于提高我国医保信息系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许多医保系统都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但如何能够将医院信息系统与医保系统结合起来,减少不必要的手续,方便患者就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将大大改善患者的医保就医流程,促进医保改革的发展,使医保就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随着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进行及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其中,促使医疗保险的种类逐渐增多,在偿付的质量和速度方面也极大的高山,基本达到准确、及时的偿付要求,进行医疗保险业务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也势在必行。
3 我院医保信息系统的具体要求
对于整个医疗保险系统而言,医院系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要进行二十四小时的结算服务,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1 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对于医保结算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与安全,这就需要配置专门的医保服务器,实时对数据进行备份,如果医院或者医保中心的网络出现故障时,就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医院或医保中心网络恢复正常使用后,可以将备份数据同步上传到医保中心系统中。作为医院来说,必须配备UPS,这样就可以保证突然断电或者电源不稳定对医保数据的安全存储的影响。
3.2 系统的可靠性
因为医保系统所面临的社会保险领域,因此,系统的任何失误都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出现,系统必须保证稳定的运行才能保证社会保险业务的运转,所以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意义深远。不间断的、准确的数据传输和存储也就十分的重要了,为了保证整个系统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就需要具备一个强大容错能力的平台系统,例如在主要部位配备备份保护措施,在网络传输过程中采用容错连接,一旦网络部件或者通信出现故障以后,不管是管理员知不知道问题的所在,系统都可以立刻自动对数据传输进行路由的重新选择,以此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3 系统的及时管理
对于所有的医院终端而言,都具有其特殊性,要保证患者能够随时在终端进行消费,这就需要医院必须实时对网络活动进行管理与控制。要求系统管理员在不改变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可以随时对网络进行修改,可以通过网络控制任何物理位置的网络设备。
3.4 系统的扩充
目前,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越来越多,原有的系统网络结构已经很难承担日益增多的参保人数,要对系统结构进行扩充,这样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任务负载及用户需求。对于硬件系统来说,要具备可升级性,如果需要的时候,可以增加新的计算机设备连同原有的计算机设备同时进行工作,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在业务处理方面的能力。
3.5 与医保中心及时沟通
由于医保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对于医院端而言,也难免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个别数据错误的现象,一旦数据上传,医院系统管理员也就没有权限再对数据记性修改了,如果需要对数据进行更改,就需要与医保中心进行沟通,避免由于数据错误造成患者就医治疗出现问题,因此要通过沟通来保证医保数据的正确性。
4 我院医保信息系统结构
我院信息系统采用Clent/server结构,服务器采用IBM服务器,以Microsoft Windows NT Server为网络操作平台,配以Microsoft SQL Server等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快速以太网作为通信基础。客户端为PC工作站,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工作站采用我院自行开发的HIS医院信息系统,在软件使用过程中结合医院实际和医保的相关规定,逐步完善切合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成为一套以提高病人服务的医疗质量为中心,为实现人、才、物计算机网络化为主的新型管理模式。
4.1 通过城域网,医保中心和医院实现联网
将前置服务器配置在医院端,这样医保中心就可以与医院实时进行数据的交换,交换数据主要是通过中间层DLL接口来完成的,一般采取实时数据交换和定时刷新数据交换结合的方法进行,医保中心提供收费相符、政策参数及病种信息等,医院通过对照,及时进行更新,定时进行交换。
4.2 医保业务流程
医保患者与普通患者在结算流程方面存在大的却别,医保患者主要是以来医保中心结算业务进行结算的,然后医院与医保中心对结算数据进行比对,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也可以消除由于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数据不一致的现象,保证患者就医费用的准确性。
4.3 医保信息系统功能
1)挂号、门诊收费:对医保病人的身份进行验证和确认。然后对挂号及门诊诊疗的项目进行上传,通过系统回复结果,确认是否打印收费收据以及结算清单等。
2)住院登记:首先病人要完成HIS端住院登记,然后通过系统将病人住院登记的信息上传到医保中心进行确认。
3)出院结帐:在病人出院之前,要将病人出院的日期及诊断上传到医保中心,通过医保中心结算,在医保端及HIS端做出相应的出院处理,最后打印收费收据及结算清单。
4)费用上传:门诊医保病人和住院医保病人的费用明细应及时上传医保中心。未能上传的明细记入日志文件,以便及时分析上传失败的原因。
5)每日明细对帐,每天与医保中心进行明细费用核对,明细包括交易记录库、门急诊与大病挂号库、门急诊与大病收费库、出入院库、住院费用明细库、出院诊断库、细分明细库。项目包括医院药品明细、医疗服务设施明细、诊断治疗项目、一次性材料等。
6)审批业务:如果存在特殊或者转诊转院等业务的时候,要经过审批。所说的特殊业务主要是指需要经过医保中心审核同意之后,才能将费用列入到医保范围内的业务项目,涵盖检查、治疗及用药等方面;转诊转院指的是外地就医,关系到外地就医的费用报销等事宜。
7)字典维护:按照医院的实际情况,要保证医保中心与医院的疾病编码、诊疗项目、药品类别及收据项目类别向匹配,需要建立其对应的字典,平时要对字典进行维护,宝货删除、修改及增加等项目。因为关系到医保中心和医院结算的准确性以及病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要准确。
8)统计上报:根据单位时间,一般为一个月,要将各类医保病人的结算单据绘制成报表,上传到各级医保管理机构,以此来保证医保费用的支付,要对双方的报表进行核对,保证其准确性。
9)医保拔付费用和拒付费用管理:强化对医保拨付费用的申请及实际拨付、缓拨及拒付费用的登记与管理,尤其是对拒付费用更应该加强管理。
5 依靠信息平台,强化医保管理
1)政策宣传。就医院而言,要加强医保知识的宣传,不断提高义务人员的医保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素养,不断增强医保管理工作的基础。
2)完善医保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我国的医保政策具有复杂性特点,管理机构也比较多,加参保的人员待遇类型复杂,因此,要求医生甚至是病人都需要对每一条医保政策进行了解和掌握,对各种药品及诊疗项目的适应症、自付比例及限额等医保属性都要了解。一旦出现问题,要么是医保中心拒绝支付,要么是病人多付。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需要借助信息系统进行辅助。
① 药品和诊疗等项目管理。必要要通过信息系统在一些医疗环节对患者进行药品控制、收费项目等提示,尤其是一些禁用信息,另一方面也体型医务人员做出适当的调整。
② 费用管理。这是和医院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的管理项目。需要医院财务、医疗及信息管理等部门进行合作完成,就管理而言,主要分为已结算费用和未结算费用。针对未结算费用的管理,主要是从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费用管理。医院要每天提供给住院病人费用清单,收费透明度提高。此外,还要建立医保病人预交款预警机制,对于拖欠费用的住院病人发出警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医院的经济损失。对于已经结算的费用要以月为单位进行上报,包含拒付费用的管理,上报以报表的形式完成。还要定期对拒付费用进行原因分析和统计,加强管理,降低拒付费用出现的概率。
6 医保信息化管理体会
自我院实施医保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来,以医保中心、医院医疗、物资、财务就及信息等部门的各项功能都在不断的完善,日常工作中,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就医的流程得到有效的优化,结算的手续简化,方便了患者就医,适应了医疗改革发展的需要。此外,医务人员要熟悉各项医保政策,要明确诊疗选择与费用报销之间的关系,防止相关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就医保管理人员来说,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有效的协调院内各部门和医保管理部门的关系,以此促进我院医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医保作为近些年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经验相对欠缺,和之前的公费医疗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和公费医疗存在直接的冲突,在先进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手工工作程序及作业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触动,起初,医务人员由于对计算机知识的缺乏和操作的不熟练,导致医务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医保工作的进行。但是,医保是发展方向,作为医院管理工作而言,必须认清这一形势,转变传统观念,消除抵触情绪,努力学习医保知识,熟练操作软件,适应计算机管理的新模式,保证医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高度重视,完善制度,积极沟通。定点医院作为医保管理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也是医保管理的重点,患者和医保中心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由医院医保管理水平的高低所决定。所以,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要严格管理、高度重视。按照医保要求,完善管理制度,奖惩分明。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的约束,医保管理就会缺乏生命力,也就不会达到理想的效益。因此,对于医保中心、医院及患者之间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7 总结
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从2001年元旦正式实施以来,我院医保系统从启用到现在的平稳、安全运行的实践表明,医保病人的网络化管理已经成功在我院实现,也受到了上级医保部门的一致好评。然而,由于医保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是会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努力,使我院的医保系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乜雅娴,浅析科学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J].中外医疗,2011,30(2):128.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通过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发生医疗费用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补偿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1]。医疗费用采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对降低药费比例发挥了重要作用[2],但是在不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价格体系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会出现利用开大处方、多检查和增加药品进销差价等方法达到增加补偿的目的。信息化管理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3]。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信息化监测管理是新时期医疗保险管理新课题。为探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信息化监测管理的效果,本文收集我院信息化系统监测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8月医院信息化系统运行并建立医保费用控制管理模块系统,抽查100份职工基本医疗病历信息为观察组,统计分析医生医保处方费用支出监测管理。同时选择我院2015年以前未使用医保费用控制管理模块系统的100份职工基本医疗病历信息,而人工统计医保处方费用控制管理相关资料与数据为对照组,二者进行比较。
方法:对照组主要靠人工管理,管理的形式是事后管理,主要管理过程为每月进行统计1次,年底进行汇总1次,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医务部门,然后由医务部门进行整改。观察组随时即可查阅各科室的门诊量、?细费用,而且随时能对医生处方进行监管,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及时控制医保费用。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监管资料查阅时间、信息反馈时间比较:观察组查阅资料时间
参保人员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参保人员满意度99.O%,对照组参保人员满意度73.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一)医疗保险内部会计控制多样化
医疗保险的基金筹集是多方面的,因此财务会计控制管理也会面临多样化的问题,对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从基金多样化出发,优化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医疗保险内部财务管理水平。医疗保险基金内部会计控制管理需要从基金征缴、管理、发放等角度出发,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部门,比如涉及财政、金融、劳动保障、医疗机构等部门,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会计管理和控制,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体系需要不断优化,从多方面出发,提升财务控制管理水平。各个部门之间财务信息和工作流程如果不顺畅,对内部会计管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财务管理难度大的客观问题。
(二)医疗保险内部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不足,监督效率低下
医疗保险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形成一套通用性强、适应性好的社会保障信息化系统,从而能够保证财务会计控制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升会计控制的整体效率,同时对信息监督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财务会计监督效率低下,对医疗保险管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会计控制采取信息化方式,可以促使财政、劳动保障、医疗卫生、金融等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更加顺畅。通过信息库管理,可以保证医疗保障体系更好的覆盖老百姓,不断调整会计处理方式,让调整和监管更加科学合理,保证医疗基金能够有效使用和安全运行。
(三)医保基金增值效益低,收支无法保持平衡状态
医疗保险需要实施全面内部会计控制,从而能够促使基金能够保值、增值,让医保基金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从当前情况看,医保基金的增值能力有限,基本只是购买国债和存款,对其增值效应影响不大③。基金管理可以更好的促使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结合,保证医疗机构的基金收支部门能够独立运行,确保基金能够实现收支平衡。这些工作的具体实现都需要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提升会计管理水平。从当前的情况看,很多参保单位的经济效益意识差,很难保证医保基金的增值和保值,当前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工作确保基金收支保持平衡。
(四)医保基金筹资成本高,违规行为严重
医保基金筹资过程中存在成本高的现象,因此需要采取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降低医保基金的筹资成本。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各级人员进行组织培训,积极宣传指导。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需要提供重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从多方面角度降低医保基金筹资成本。个别地区存在挪用医保违规行为,对此行为需要严惩,确保医保基金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这些工作都需要采取有效的会计控制策略。
二、加强医保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基金筹集和监管力度,确保基金能够安全有效运行
医疗保险在内部会计控制中,主要是对基金进行运行管理,从会计角度出发加强基金的监管,确保基金能够得到安全合理的运行。医疗保险内部会计体系需要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监督模式,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健康高效运行。医疗保险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需要借助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手段对会计活动进行动态检测。还能对病人的权利进行保护,对病人的用药、就医、收费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医疗保险会计网络平台,对发现基金进行截留,对挪用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确保医保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更加科学。
(二)规范医疗保险内部基金分配和使用,实现基金的全面收支平衡
医疗保险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政策,采取有效的分配和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效率。规范医疗保险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防止各种违规现象产生。会计控制需要发挥监督和管理的作用,推动基金管理收支平衡工作顺利开展。医保基金通过合理的会计手段,可以实现价值投资,保证其增值。医疗保险需要通过会计手段,保证基金的分配、预算、使用更加科学,提升会计控制水平。
(三)提高会计职业素养,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完善医疗保险财务管理制度
医疗保险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强化监督作用,积极实现会计制度创新,实现会计内部控制科学化合理化,逐步消除财务控制管理风险,提升内部会计管理水平。医疗保险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基金能够真实、全面、准确的运行。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需要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努力提高会计素质,实现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双重考核,全面提升内部会计控制水平,为实现基金的有效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医疗保险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健全预警机制,对医保基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管理水平,从制度上保证医疗保险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
(四)加大医保财政投入,形成安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基金运行机制
医保基金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通过会计手段进行各类风险防控,确保基金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合理运行。从基金来源角度看,需要建立完善的财政补贴机制,确保基金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补充,不断加大对医保的财政投入,逐步提高财政支出比重,提升医保运行效率。通过内部会计控制,可以保证基金的安全运行。医保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需要从多个指标出发进行优化,保证内部控制模式更加科学合理,实现基金的有效运行。医疗保险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与完善的财务管理是分不开的,因此需要从会计、管理、网络平台等方面建立一体化管理模式,推动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保证医保基金能够实现真正的保值、增值,确保收支平衡,基金能够安全平稳运行。
三、总结
[关键词]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
引言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2017]67号)(简称“67号文”),对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做了系统安排。67号文指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可见,作为医改主体和主责的公立医院,改革核心逐渐聚焦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上。
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架构与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1.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政策框架
67号文是我国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文件,整个制度通过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维度,勾画出现代医院管理的结构框架[1],如图1所示。从宏观层面看,该顶层设计理清了三方面的关系,即明晰了政府与医院、社会与医院、党与医院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政府举办职能、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政府监管职能三份权力清单。也明确了两种监督力量: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并明确了一个方向:加强医院党建。从微观层面看,该顶层设计对医院内部治理也进行了制度安排:首先,以医院章程为基础明确了医院的运行规范;其次,明晰了医院内部决策机制;第三,明确了保障医院正常运转的八项核心制度,信息管理制度是核心制度之一;最后,强调通过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实施全面便民惠民服务三种软性力量来加强医院内部治理。该顶层设计第一次把信息管理制度作为医院内部治理的核心制度之一,彰显了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2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该顶层设计指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和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推动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现代医院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2],该主要目标中提到的“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实现都需要建立在强大的医院信息系统之上。首先是管理科学,管理科学诸多先进管理理念的落地,基本都需要通过现代化的医院信息系统来实现。其次是运行高效,评价医院是否运行高效的3E指标[3],即“效益指标、效率指标、经济指标,同样需要强大的医院信息系统支持。第三是监督有力,更需要拿数据说话,比如上海申康对所属市级三级医院的监督,非常有力,主要是依靠医联信息平台上的真实数据[4]。67号文第十一部分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特别提出:医院要强化信息系统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要与医保、预算管理、药品电子监管等系统有效对接。信息化建设要完善医疗服务管理、医疗质量安全、药品耗材管理、绩效考核、财务运行、成本核算、内部审计、廉洁风险防控等功能。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医院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管理,要完善患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技术措施。如上要求可知,现代医院管理需要医院信息化全方位介入。医院最重要的医疗安全保障,越来越依赖医院信息系统的先进性。24小时连续运行的医院业务,对医院信息系统的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由于“云大物移智”等先进技术的使用而导致的内外网融合,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信息系统需要提供给越来越多的内部和外部人员使用,这对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临床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究表明,信息系统应用是否成熟,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集成化水平的高低。信息系统越集成,就越能发挥出信息系统在存储资料、传递资料和检索资料三方面的惊人能力。当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水平越高的时候,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也越高[5]。如图2米歇模型所示,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化的发展方向是“最终用户的集成化技术”,但目前大部分医院尚处在“管理信息系统”走向“集成化系统和技术”的阶段,离“最终用户的集成化技术”尚有距离,医院信息部门还有很多的信息化、集成化的工作需要做。从现代管理的角度讲,所有这些信息化、集成化工作的推进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制度保障———信息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再加上《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以下简称“等保2.0”)对安全的新要求,医院需要重新思考符合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健全问题。
2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
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包含的内容很多,目前各家医院并没有统一的命名规范,同样命名的制度在不同的医院其内容也不太一致。为构建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需要有一个好的视角。鉴于医院信息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角度来分析和构建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可能更容易理解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体系框架。以下结合2019年5月1日最新的等保2.0,来构建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
2.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框架
2019年5月1日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正式,标志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由1.0迈入2.0,和等保1.0相比较,等保2.0的安全通用要求的框架已做调整,相关的技术细节要求也有不少变化[6]。医院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制度构建也需要重新对标思考。总体来说,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应该覆盖等保2.0安全通用要求所提及的所有相关内容,包括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安全系统运维。等保2.0安全扩展要求主要是技术方面的考量,在信息管理制度建设上可以和安全通用要求一致。
2.2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策略路径
如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医院内部治理体系,强调首先需要建立医院章程一样,等保2.0和等保1.0一样,针对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和健全首先提到三点建设总则,具体如下:①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②应对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③应形成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记录表单等构成的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上述原则特别重要,一般来说很多医院只注意制度建设,而不太重视相应的操作规程的建立以及记录表单的设计。上述原则作为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策略路径,严格遵照执行可以提升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规范性、全面性和一致性。2.3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主体框架根据等保2.0新的基本框架和安全要求,可以勾勒出医院信息管理制度主体框架。相应制度的具体条款及制度的建设边界的编制,需参考等保2.0中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描述。另外也要部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确保制度的建立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3持续改进健全医院信息管理制度
3.1大型三级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健全
大型三级医院近几年通过三级等保测评或者电子病历测评等,逐步建立了相应的医院信息管理制度,但现有的信息管理制度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1)部分制度不太健全。很多制度有了,但可能没有明确的操作规程,也缺少相应的记录表单,需要健全。(2)部分制度需要更新。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很多的硬件技术、软件技术都在快速更替,制度中的少部分描述会显得陈旧,需要考虑予以及时更新并进行版本控制。(3)部分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部分制度是为了应对某些测评建立的,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需要结合等保2.0的规范要求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相应修订,以确保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并在实际医院信息管理工作中得到落实。
摘 要 本文主要从探索信息化后医院内部控制的新变化,并分析我国医院应如何在内部控制方面做出改变以降低信息化时代运营与管理带来的风险。同时提出了完善医院信息化内部控制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医院内部控制 变化 措施
所谓医院内部控制,是指医院为了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医疗业务及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过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医保的全民覆盖,医疗信息系统的运用已成为公立医院正常营运的基本条件。
一、医院信息化后内部控制的新变化
(一)岗位分离和授权的方式、执行与手工系统存在差异
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是最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在手工处理环境下,不同岗位的人员各司其职,对于一项经济业务各环节处理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职能的分割与人员的分工便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内部组织控制。医院信息系统使用后,对不相容岗位分离的控制主要通过信息化程序以及适当的授权来实现。但另一方面,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或口令,对一项经济业务可用不同的身份或权限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人员与职能的分工控制功能明显减弱。这就存在如何识别合法操作员及其操作权限问题,因为都是计算机来负责识别和控制,靠岗位分离是无法实现的。
(二)内部控制的实现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信息化管理条件下,内控理念、控制程序、控制措施等要素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固化到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与信息化工作同步开展,互相促进。数据收集、加工、处理由繁琐的手工处理转为计算机高度自动化处理;数据存储介质由纸质数据文件向电脑大型数据库、程序文件磁介质转变等等。内部控制手段由原来的手工控制转为手工控制和程序化控制相结合;控制的重点由业务部门向信息系统部门转移,由手工控制方式向以计算机为主的人机相互监控转移。
(三)内部控制的范围扩大,控制难度增加
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信息网络数据安全管理、计算机操作人员素质控制等问题是信息化工作开展以前不必涉及的内控范围。医院信息系统使用后,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处理模式更加广泛,更加复杂。内部控制的内容也有所增加,包含了传统手工处理模式没有的内容,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数据编码的控制、使用人员系统权限的控制、数据调用和修改程序的控制等。同时信息化环境下,通过软件系统处理数据并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网络监测数据文件,甚至复制、伪造、销毁医院重要数据而不留痕迹。而使用者往往处于被动的位置,不仅难以发现问题,更是难于解决问题。这给内部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医院信息化系统的组织控制
在医院信息系统使用后,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合理设置岗位并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对原手工模式下不适应的部门及岗位进行调整,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确保软件开发与系统操作、系统操作与维护以及档案保管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使涉及会计系统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开发、使用及管理中的有关人员正确、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对信息系统中相关业务的操作和处理建立严格的授权控制制度,设置专门的授权模块,防止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个人操作软件。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和舞弊行为。
(二)加强医院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主要是针对信息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内容是:1.各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包括各岗位的职责范围及其考核办法。2.建立用户操作管理、上机守则、操作规程及上机记录制度。3.建立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保密、授权口令密码的使用和管理办法、数据备份、计算机病毒防范、外来软件的限制安装、违规处理等管理制度。4.建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管理制度及系统应急预案。5.建立完备的设备管理制度。6.制定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等。7.制定内部审计或纪检监察制度。8.根据情况变化,适时修订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三)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建设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的要求,在应用信息系统的单位,结合单位(医院)本身的特点,实施电子信息化控制。
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有两个明显优势:
1.将医院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固化在信息系统之内,实现对各项业务活动的自动、实时控制,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促使内部控制规范的落地。
2.通过信息的自动生成,能够形成满足医院日常管理需要的相关信息,各级领导干部在各自权限范围内,通过可视化界面,得到有关预算执行、文件流转和工作进度的及时信息,有利于全程控制和实时决策。
3.有利于医院对各方信息的掌握,有利于加强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对于实现医院整体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总之,医院信息化是时展的方向,是公立医院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通过查找信息化下医院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信息化软件使用给医院内部控制带来的新变化,博采众长,密切联系实际,不断健全、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医院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
关键词 公立医院 改革 财务管理 管理转型
一、医院管理转型的迫切性
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2009年3月17日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开启了我国医疗卫生系统改革的序曲。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及国情决定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必须兼顾公益性与生产性,[1]即正确权衡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而改革导致的市场竞争环境迫使公立医院必须在大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参与医疗服务竞争的同时加快完善和推进公立医院管理的转型,通过改善管理、提高运行效率来谋求发展。
二、财务管理在公立医院管理转型中的作用
管理依托于信息,医院信息部门利用信息化的设备和软件采集临床医疗服务活动记录,但数据记录的记载和罗列并不能称之为管理,更不能为医院管理层的决策提供直接信息依据,必须要将这些凌乱的临床数据转化为系统化标准化的财务数据才能清晰直观的反应。资本市场为市场化竞争的代表,在这里不论是企业管理层,还是外部投资者都将财务报表作为了解企业、掌握企业营运动向的主要渠道,因为财务报表反映了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各类重要政策和经营情况说明。
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收入的增长,通过降低成本费用、缩减消耗实现支出的控制提高营运效率。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医院的各个职能部门,[2]贯穿医院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所以完善和推进公立医院管理转型的首要任务是使医院财务工作的重心由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和监督转移、明确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进而通过财务管理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三、如何通过财务管理实现医院管理转型
(1)以财务信息化建设为纽带,推进医院卫生信息化管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主要目标可概括为“惠百姓”、“便管理”。“惠百姓”主要通过优化信息软件设备和互联网,简化病人就医流程,方便居民看病,如分时段预约诊疗、诊间/床边结算、共享检查结果及各地医保结算等。“便管理”主要指通过对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等子模块的信息化建设形成医疗信息大数据,进而实现综合管理。其实,“惠百姓”的信息化建设是“便管理”中医疗服务信息中的一部分,只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属性将该目标的重要性予以了提升。范启勇等(2002)认为,适合中国国情的医院信息系统,应该支持以病人医疗信息为核心、财务管理信息为纽带、分析决策信息为主导的信息运作系统。[3]张菊祝(2012)认为医院要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实行财务核算信息化,只有核算信息化了,管理信息化才有依据。[4]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够促进医院各信息应用系统的协同,进而建立各部门各机构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2)以财务预算为基准,优化医院资源管理。药品加成的取消使得公立医院由原先依靠服务收费、药品加成和政府补助“三条腿走路”模式变为“两条腿走路”模式,再加上人员费用的逐年上涨,如何使有限的资金恰当合理地投入到各个项目成为医院资源管理的重点。财务预算是根据医院发展计划和目标,秉承“收支总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宗旨编制的年度收支计划。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尤其是全面预算管理,能使有限的资金做到先后有序、轻重有别、定额管理,避免各部门以小集体利益为中心造成的资源浪费,实现医院资源科学有序配置。
(3)以成本控制为手段,实现医院经济化管理。成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它通过对医院成本属性的重新认识与揭示,对医院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类成本(如人员成本、卫生材料费、药品费、水、电、房屋折旧等)按照特定的核算对象予以归集分配。通过事前的成本规划预测、事中的成本核算控制、事后的成本考核分析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方式,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增强职工的成本意识。节能降耗控制支出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极大地为社会提供低耗、优质、高效地医疗服务,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实力,实现收入支出配比、成本效益兼顾的经济化管理。
(4)以财务分析为指导,构建医院全面动态管理。财务分析是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活动。财务管理的目的是评价过去的营运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财务分析是通过医院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对医院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各项财务计划指标完成情况予以评价,反应医院的财务状况、政策的实施水平及总体营运情况,为医院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方向。财务分析既是过去经营搞活动的终结,又是未来财务预测的前提,在财务管理的环节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贯穿医院经营活动始终。[5]
四、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公立医院一贯以来的特殊体制及经营环境,使得医院财务作为后勤辅助部门一直处于医院管理,仅用来提供专业的会计核算。然而,随着公立医院改革所带来的医院内外部经营环境的改变,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越来越凸显。第一,医院内部拥有许多信息管理系统,但这些系统各自为政,与财务软件的不兼容,信息编码规范统一,信息资源共享度不高,财务人员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数据的二次归类整理统一,而不是信息的分析预测与管理。第二,财务预算仅停留在财务部门,没有提升为医院全局性管理行为,缺乏刚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更新改造,缺乏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效益分析,导致盲目购置、资源浪费。第三,医院职工成本意识薄弱,重收入、轻成本,成本信息不完整、不准确,成本分摊标准不科学、不统一,成本管理失真,距离全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仍有比较大的距离。第四,财务分析仅反映财务指标数据,没有临床、其他各职能部门及医院政策等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财务管理相关指标较为空洞分散,不能突出医院运行和管理问题,财务管理政策引导性不显著。
解决如上问题的主要途径有两条:第一,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将财务系统从原来的独立、封闭的状态全面融入医院管理整体中去。第二,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方鹏骞,张霄艳,张凤帆,等.对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中公益性与生产性的分析 [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2):1-3.
[2] 刘芸.财务分析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刍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3(25):163-164.
[3] 范启勇,沈树春,张佳茂,等.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医院信息系统评测标准[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8):23-24.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从事城镇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地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时刻记住自己的工作关乎民生,关乎社会,这种工作特点是既要懂得党的政策,又要做好具体的业务工作,管理者要对档案管理员有明确的分工,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对每个人要有每个人的职责规范章程。,思想上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操作上虽然简单,但是责任重大,有时一个字或一个数的疏忽,会给国家或参加医疗保险者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这就要求城镇档案管理人员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城镇医疗保险的档案管理工作。
1.1把好选人关
传统观念做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是一些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的人员,可是信息时代这些人就不适应这项工作了,对已在岗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求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不要倚老卖老,对不能适应这项工作的要调离岗位;对新参加的工作人员要实行岗前培训,进行入职教育培训。在选用人员时一定要精选那些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人。因为这项工作性质就要求管理员要精心、细心。对一些工作责任心不强,做事马马虎虎的人决不能从事这一项工作,因为这是城镇居民治病和救命的钱,必须把这项工作做好。
1.2业务学习经常化、制度化
要经常组织对城镇医疗保险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因为城镇医疗保险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新业务,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为这个制度是一个新制度,人们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创新,才能形成有价值的管理经验,做为基层档案管理员经常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所谓制度化,就是规定一定时间,到时间必须组织学习,如每周一次的学习,要制定出一个目标计划,每周的学习内容、时间、地点、要达到的效果。
1.3考核业务学习要量化
对业务学习不仅要学,还要结合业务实际进行考核,制定考核标准,对考核的目标,要实行奖惩制度,按优良中差分等,对优的给以奖励,对差的给以惩罚,这样就能激励管理员的学习积极性,如果业务学习没有这些措施,那只能是一种形式,起不到什么效果,做为领导要以身作则,实行考核要实行公平、公正原则。
2确保信息资料准入原则
城镇医疗保险的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更新录入管理工作。为保证数据库各类数据和有关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各单位要严格数据库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数据库的结构格式、把关审核的责任、录入处理工作的程序等,切实搞好数据的搜集、审核、处理和录入的正确性。
3完善制度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信息标准和网络管理制度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技术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和完善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保密等有关工作程序的管理,特别是对管理权限一定要严格控制,一般工作人员不能轻易改动,建立建全各种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使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各类在职人员及领导干部进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保密知识的培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和装备的能力。
4明确分工
强化城镇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责任,确保城镇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顺畅运行。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好城镇医疗保险档案各项工作,争得电信部门的大力支持,确保通信线路安全畅通。选派责任心强、懂计算机技术的专业骨干人员负责信息资料、数据的搜集、整理、传递和本单位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实行严格的责任制,防止网络使用管理不当,造成设备损坏、数据丢失、资源浪费,甚至发生泄密事故。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