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神病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

精神病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神病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精神病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第1篇:精神病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07-02

我院是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在精神科进食障碍是临床常见的一组本能行为障碍症状,可见于各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过分兴奋躁动、木僵状态、痴呆等精神病患者,进食障碍可持续几天至数周,直接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健康和治疗措施的实施,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通过对8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进食障碍分析,结合护理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1至4病室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男性63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4.68±10.86)岁。其中诊断为精神分裂症60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5例,癔病5例,分裂样精神病4例,偏执性精神病2例,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1例。

1.2方法:以2006年5月18日~2010年5月16日的护理交班报告为线索,结合病程记录,确定进食障碍的类型和原因。

1.3结果:从2006年5月18日~2010年5月16日,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有进食障碍者共86例。进食障碍的类型最常见的是拒食52例,其次为厌食24例,异食6例,暴食4例。进食障碍原因所见,最常见的为被害妄想40例,其次为自罪妄想、意向倒错各20例,幻觉支配6例和过分兴奋5例,木僵和自杀各4例,违拗3例,痴呆、疑病妄想各2例。

2护理

从结果分析可以看出,被害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是导致进食障碍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及时做好护理工作,争取使患者的精神症状尽快恢复,根据不同情况,其护理如下。

2.1具有被害妄想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诚恳耐心地为患者做出解释,逐步取得患者的信任。不能粗暴地硬逼着患者进食,否则效果适得其反。必要时护士可带这样的患者到食堂观察整个饭菜的制作过程或让其自取餐具,到饭盆里盛饭,或让患者进餐厅任选一份饭菜,或与其他患者交换食物,也可由护理人员先尝一口饭菜,总之,千方百计打消患者的顾虑,让患者有信任感和安全感而进食。

2.2对自罪妄想的患者:护理人员细心劝说使其打消顾虑而自动进食,或预先将馒头、米饭、菜混合搅拌在一起,使其认为是残渣剩饭而吃下,并注意把污物收藏好,配膳室要加锁,严格防止因患者乱吃而引起消化道疾病或食物中毒。

2.3对因过份兴奋躁动而拒食的患者:应与其他患者分开进食,避免环境的刺激。这患者均日夜忙碌、躁闹不安,体力消耗很大,不顾及进食、进水、休息睡眠、上厕所等,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护理这样的患者,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及蔼真诚、严肃认真的态度,注意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以防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应给予高热量、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进食确实困难者,可按医嘱给予鼻饲,在操作前,应设法让患者安静并做有效的解释,以免患者乱动而造成吸入性肺炎。

2.4对意向倒错患者:应特别加以注意,如可设专人看护,耐心地做说服解释工作,严防吃进污物,必要时可给予约束保护。

2.5对幻味、幻嗅,命令性幻听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要诚恳耐心、态度温和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对此类患者可采用集体进餐的办法,见其他患者吃得很香,平安无事,自己可放心地吃,也可换一下环境,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而轻松地进餐。

2.6对运动性抑制而拒食的患者:针对抑制程度种类进行护理:(1)对木僵、意识障碍、极度拒食不合作的患者,应注意饮食质量的合理调配,可给予鼻饲饮食,鼻饲前应将口腔内积满的唾液排出、头偏向一侧,防止流入气管,要认真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2)木僵患者的动作缓慢、喂饭时吃得很慢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吃进去又吐出来。护理人员必须耐心细致地少量试喂,避免强塞,防止损伤牙龈、口唇,甚至于发生窒息,食物不可太烫,温度要适宜,对重度木僵患者,护理人员可将饭菜放在患者床头桌上,立即离去,患者有时会自己进食。(3)对违拗患者,护理人员将饭菜放到病床上,让其他患者离开病室后,患者往往可自动进食,还可利用患者的症状特点向其提出相反的要求从而达到护理的目的,但应该注意饭菜温度要适宜。

2.7对以拒食作为自杀手段的抑郁症患者:护理人员应主动劝解,劝解时态度不要简单粗暴,要温和、亲切、热情,多鼓励、安慰患者,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消其消极的念头,多安排参加集体活动。尽量让患者自己进食。也可让患者看到或体会到插鼻饲管的痛苦,为患者选择营养丰富、柔软、易消化的饮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刺激食欲,达到促进患者进食的目的。

3讨论

精神病患者因心理功能紊乱,而导致进食障碍,这就更加要求护理人员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根据各种不同愿同导致的进食障碍,需采取各种不同措施,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尽早恢复,尽快进食,结果显示,实施护理干预后,病人拒食、厌食显著减少,贫食有所改善,说明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效果较好,值得推广,采取护理干预后,贫食无显著变化,这可能与药物副作用有一定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冯瑞珍:陈淑君、宁左堂、精神科临床护理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会2004.11。

[2]谢和秀、李美英、当代护士、当代护士杂志社2007.5。

第2篇:精神病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

职业风险

防护措施

1 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安全现状

为了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对护士造成侵害的程度,采用自制《职业危险调查表》对本院的护士进行了调查。

对象:抽取2010年8月泉州市第三医院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的100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其中女97名,男3名;年龄21~51a,平均28.15±8.46a;护龄1~35a,平均9.58±6.84年;职称:副主任护师6名,主管护师30名,护师31名,护士33名。本科生:8名,大专生:73名,19名中专生

职业危险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危险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

遭受 未遭受

是否受过不同原因的伤害 98.0% 2.0%

是否曾遭受过暴力袭击 67.7% 32.3%

是否遭病人或家属唾骂 96.8% 3.2%

是否经历突发危险事件 15.0% 85.0%

是否经受护患纠纷 0.2% 99.8%

职业防护的调查结果(见表2):80.4%的护士能正确处理针刺伤后的伤口,37.2%不知道或部分知道针剌伤后伤口的正确处理程序;45.3%不知道或部分知道针刺伤后应采取的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62.5%的精神科护士认为服务对象是精神病人,传染疾病的机会非常小。

表2 职业防护调查结果

类别

正确处理 不正确处理

能否处理针刺伤后的伤口 80.4% 19.6%

是否知道伤口的正确处理程序 62.8% 37.2%

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 54.7% 45.3%

传染疾病的机会 37.5% 62.5%

2 影响精神科护士职业安全的因素

2.1生物性危害

精神病人与普通病人一样,可能携带或患有传染性疾病最常见的为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在精神科的治疗护理中,护士同样也会进行一些侵入性操作,护士若不注意个人防护,会造成自身感染。但是调查显示护士有62.5%的精神科护士认为精神病人传染疾病的机会非常小,这种防护意识的薄弱会增加他们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几率。

2.2物理性危害

噪音

精神科护士的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普通护士高,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常常遭受噪音的危害。精神病人的某些症状如兴奋、烦躁等会表现莫名大声叫喊或大声叫骂,约束在床患者的叫骂声及用脚踢床板的击打声,使我们的工作环境非常嘈杂。相关研究表明,噪声引起人们最重要的反应是厌烦,因为噪声能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使抑制和兴奋过程平衡失调,出现头昏、失眠、易疲倦等神经衰弱表现。长期在厌烦的心理状态下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尤其是引起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2.3潜在的人身损害

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常受到暴力攻击的伤害,精神障碍患者在病态思维的支配下随时可能出现攻击行为。

患者突发冲动攻击:精神病患者受幻觉、妄想支配,会将护士作为攻击对象;不安心住院,想离开医院;提出的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等,有时为达目的,在值班人员少时突然攻击护士,甚至几个患者联合采取行动。护士在制止患者冲动行为时未注意自身防护或患者过度反抗;或几个人在制止极度兴奋躁动的病人时配合不好,护士在督促患者服药时,均会受到患者的人身伤害。

攻击行为是精神科中最常见的致伤致残因素之一。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约为一般人的10倍,陆爱益等调查发现[1],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总发生率28.9%。患者精神症状出现的时间不确定,因此伤人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强等特点。在这样的高危人群集中的地方,杜绝意外事件是极为困难的,给医护人员会造成严重威胁。根据调查,精神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受到病人的暴力攻击时有发生,约为67.7%。

除此之外,这种威胁还常常来自于病人家属。发生纠纷后,“家属”对医护人员地进行人身攻击,是精神科护士面临的重大威胁。

2.4心理性危害

2.4.1 精神和体力的疲溃

精神科科护士与其他专科的护士一样,需要轮换不同的班次,饮食起居不规律。而且,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容易使护士产生烦躁、易怒、焦虑、抑郁,对工作产生疲溃感等心理问题。另外,精神科护士还要承受意外伤害的威胁带来的压力。蔡壮等研究表明,遭受过精神病病人暴力行为攻击的临床医护人员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倾向[5]。

2.4.2 消极悲观的心理

精神病医院内部重医轻护,护士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较少。因此造成护士的心理不平衡,觉得前途渺茫,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

个人的应对能力差,患者和家属对护士的要求过高等均会使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增高,产生不良的应激反应,高强度的压力可使其产生工作疲溃感,甚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

2.5 护患、医务过失纠纷

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公民法律维权意识的增强,人们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医疗纠纷问题越来越多。精神科的护理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如必要时应对病人进行约束的强势措施,常会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从而引起护理投诉,进而导致医疗纠纷事件。

此外,精神科病人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也较容易发生意外,而病人家属常常将这些意外的发生归咎于医护人员。据沈均等的调查显示[2],住院精神病人因自伤、自杀等引起的问题,86%的精神病人家属认为医院应该负全部责任。这些医疗纠纷常会给护士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2.6社会性危害

由于社会对精神卫生的认识不足,人们对精神病人普遍存在恐惧和排斥的心理,甚至对精神卫生工作者产生偏见,尤其是精神科护士,导致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低,被人另眼相看,病人及家属对精神科护士的要求也较苛刻,护士的工作常不被认可,护士的自我价值得不到的肯定与尊重,从而产生自卑、无助的心理。而有些精神病人由于治疗效果差、易反复发作,常不易得到病人及家属的理解,护士工作缺乏成就感。

3 职业防护措施

3.1 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培训

加强管理加强临床护士的防护培训,定期对护士进行多种形式医院感染和专科职业风险知识培训,培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及时收集现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

3.2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

对严重兴奋吵闹的患者应及时地隔离,住易观察的小病室内.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

3.3 提高职业防护技能,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评估,重视行为干预

3.3.1 提高防护技能。应针对精神科护理人员意外损伤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护士安全教育,定期进行专业防卫技能训练,灵活运用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从而提高护士的防护技能。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及适当的应对措施,主动与患者沟通,尊重、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与同事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做到既保护患者,又不伤害到自己。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使患者获得更多的精神卫生知识。

3.3.2 对入院时不同症状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对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等,应重点观察,加强安全检查,必要时隔离病房观察,尽快调整药物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避免精神刺激,最大限度地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减少安全隐患。而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症患者的安全隐患措施应建议有专人陪护,防止其自杀、自伤、自残行为的发生。对极度兴奋躁动,发生伤人、自伤的患者,给予适当的约束,但约束时要严格执行约束带使用的护理操作规程。

3.3.3 有效的治疗是减少攻击行为的关键[3]。30%的病人是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发生攻击行为[4],护士应及时给医生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以便正确调整药物,尽快控制病情。

3.3.4 重视行为干预。引导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和工娱疗活动,如下棋、打扑克、听音乐、整理卫生等,既能丰富住院生活,又能分散其注意力,消耗旺盛的精力,从而减少或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

3.3.5 病人家属危害因素的防护:定期做好健康宣教。家属因缺乏相关的疾病知识,对病人的某些治疗、护理往往不能理解。利用讲座、工休座谈的形式给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治疗和护理,以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3.4 科学安排工作,改善护士工作环境

3.4.1 科学安排工作。合理安排护士休假、进修、学习、工作等。适当调整责任护士的人数,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安排夜班和休息要合理,在上完夜班后应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促进其体力和精神的恢复。学会自我调整,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及时调整心态,稳定情绪,保持健康的心身和平静的情绪。

3.4.2 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关心维护护士身心健康。医院尽量为护士提供空气清新、较舒适的工作环境;根据本科室的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结合各个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实际情况。机动地调节人员结构,灵活安排班次,使人力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同时注重护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育,鼓励护士参加积极有益的文娱、休闲活动,尽量保持有规律的牛活,调节自己的身心。

3.4.3 医院领导要支持护理工作。为护士提供多元发展机会,要建立激励机制,注重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工作积极性,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护士心理压力。护士外出进修机会较少,应尽量向院领导争取学习机会。

3.5 积极拓展知识领域,增强法律观念

3.5.1 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经常分析不安全因素,对可能引起的护理纠纷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安全隐患,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3.5.2 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经常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隐患安全,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3.6 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努力提高精神科护士社会地位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精神卫生知识,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促进社会各界对精神工作者的关注、理解、支持、尊重护士;医院管理者应实行人性化的管理,重视精神科护士的心理需求,征求护士的意见,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减少管理源性的身心疾病,并注重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与患者家属多沟通,取得家属理解。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士不仅要与其他专科护士一样面对工作强度的压力和职业暴露的威胁,还需要承受更多的来自于生物、物理、意外伤害和社会性的危害,需要护理工作者及其管理者通过培训,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评估,及时发现及处理病人的暴力倾向,同时加强对社会的宣传,提高大众对精神科医护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缓解其心理压力。护士在平时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工自律、谨慎,才能降低职业性危害对自己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1]陆爱益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J].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27期.

[2]罗小年.关于住院精神病人损害事件责任讨论的几个问题[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3):223.

[3]张月香,刘桂霞.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山东精神医学,2003,16(2):112.

第3篇:精神病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

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如何识别、规避护理风险,减少护患争议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等问题,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1 发生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患者因素 精神病患者大多数无自知力,受精神症状的支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自杀、自伤、冲动、外走等不良行为;恢复期病人遮盖内心所想使护士放松警惕;长住病人因年老体弱生理机能衰退,牙齿脱落;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潜藏着噎食和摔伤的危机等。对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史(有无幻觉、妄想、自伤,冲动毁物史及出走史),通过交流沟通(注意患者语言和情感等方面信息)及行为观察等方面判断患者护理级别,同时对潜在和现存的护理风险信息进行统计,然后对危险患者密切监护,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要把患者精神症状可能导致的潜在风险告知家属,避免医疗纠纷。

1.2护士因素 护士缺乏专业知识,特别是新分配来的护士。因为精神病护理学在学校不作为重点学科,护士对精神病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因此在工作中对病情演变、精神药物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缺乏预见性和判断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患者自杀、自伤、冲动、外走等先兆,增加了病房安全隐患。由于精神病患者大多不承认自己有病,再加上其症状的影响,藏药,拒服、抢服等现象极为常见,甚至有的患者储存药物进行自杀。因此,在患者出现兴奋躁动、自杀等行为时,常采用保护性约束措施,但患者及其家属不易接受或存在误解,加上患者的不配合,常导致患者皮肤擦伤等,这样就容易产生医疗纠纷。

1.3管理因素 部分精神病人是被动接受治疗的。少数护理人员存在工作不细心,护理操作不够规范,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制度。对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力认识不够,导致护理记录不及时,特别是有病情变化时有补记、重抄现象,护理记录内容不客观真实。

1.4病区设施因素 地面湿滑容易引起患者跌倒摔伤;走廊、卫生间是否有扶手;居住环境是否安静、温馨,因为嘈杂的环境容易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引发其暴力、冲动行为;另外,患者病房的门窗不牢固和桌椅未固定以及重要的地方如办公室治疗室工作人员未及时落锁与忘记落锁或将钥匙遗留在锁眼上均易引起危险事件。

1.5危险物品的因素 危险物品是指精神病患者可用以自杀、伤人、毁物及外跑的工具,包括药品、器械、绳子、胶带等。针对以上风险,护理上首先应严格进行危险物品的检查工作。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在走廊和卫生间增设警示标记,每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门窗、桌椅及家具进行检查;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安静的环境,减少冲动因素。

1.6护患沟通因素 上班人员紧缺,护士只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新护士缺乏专业知识,加上不安心工作,不愿与病人深入接触交流,病人得不到同情理解,对护士不信任,从而护士得不到第一手资料,缺乏对病人病情的了解,观察病情不仔细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2 对策

2.1提高护士护理管理风险意识 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推行护士风险管理的教育和强化风险管理的落实,提高护士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加强自觉学习和掌握风险处理方案的主动性,提高抗风险的技能,有效回避护理风险的发生。

2.2重视安全管理 护士长定期对科室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讨论,查明原因,吸取教训,强化风险管理的落实,提高应对能力。尽量做到每日对病房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完好,无危险物品。

2.3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护士长要关心护士,稳定护理队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护士爱岗敬业,将维护患者安全和健康当作天职,工作中改善服务态度,改变与患者接触交流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不要拒绝提供患者合理的需求服务,重视心理护理,加强护患沟通。把日常工作做精、做细、做到位。认真自觉履行各班职责,提高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

2.4强化岗位责任制 加强病情观察当班者要全面掌握病人的病情,对有自杀、自伤、冲动、外走合并躯体疾忠的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加强查房,切实落实15分钟巡视病房1次并进行查房登记制度。

2.5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制定带教计划,科学地安排人员,编配合理,保障护士不超负荷运转,做到闲时有人歇,忙时有人顶,根据工作强度及危险度灵活调配值班人员,降低护理意外事件发生。

2.6加强护士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 安排好护士继续教育学习,并列出学习计划表,不定期地对护士进行专业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使护士熟练掌握急救技术,一旦发生意外,应沉着、冷静、忙而不乱,积极迅速投入抢救,将护理意外事件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护理风险贯穿精神科临床护理始终,提供正确的服务是无过错的前提,预防的关键是提高护士风险管理的认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和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水平,重视安全管理。

参 考 文 献

第4篇:精神病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 心理护理;更年期精神病;康复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172

更年期精神病是指更年期发病, 具有一定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病[1, 2], 其临床主要特征为:①更年期首次发病;②精神症状以情感的忧郁、焦虑和紧张为主, 可有幻觉和疑病、虚无、自罪、被害、嫉妒等妄想;③多伴有失眠、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并有内分泌特别是性腺功能减退及衰老等表现;④一般无智能障碍。本文作者通过对更年期精神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对患者住院时间和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 初步探讨心理护理在更年期患者治疗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对该病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3月~2014年12月住院的118例更年期精神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 年龄60~65岁;女80例, 年龄50~55岁。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男20例, 女48例;对照组男18例, 女3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予以基础护理及精神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心理护理措施。大多数患者入院后,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面孔都会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 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 以和蔼的语言与患者沟通, 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耐心听患者诉说自己内心的感受, 使患者感到医务人员能分担其痛苦, 并针对患者的心态采取相应的措施, 给予心理疏导、安慰和鼓励, 消除其悲观情绪, 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3, 4]。针对本病由年龄关系引起生理变化加上精神因素等而发生的特点, 护士应给患者做耐心解释, 让患者了解症状的意义和预后并不严重, 消除患者的顾虑, 让其了解存在的精神因素和发病的关系, 帮助患者正确对待并给予指导。有时对患者存在的疑虑, 应着重以事实说明, 对忧郁的患者给予精神支持, 必要时调换环境会取得较好疗效。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更年期精神病在我国的报导不是很多, 而国外报导更年期精神病则是一种很常见的精神障碍, 在情感性精神病中占有1/3~1/2的比例, 其住院频率仅次于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脑血管疾病。本病女性多见, 根据北医精神科统计, 女性住院患者较男性多4~5倍;上海精神病防治院统计本病129例中, 女性患者为男性的1.3倍[5, 6]。导致更年期精神病发病的重要条件是精神因素, 在由中年过渡到老年这一段更年期时, 身体各器官特别是内分泌系统都有逐渐衰老、退化等变化, 在这些特殊的生理基础之上, 神经系统机能和精神活动都比较脆弱和不稳定, 对外界各种不良影响的感受、适应能力降低[7]。一些精神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不起致病作用, 而此时则可能起激发的作用。Henderson等曾经报导57%的女性患者和20%的男性患者是在精神因素影响下发病的, 因此心理护理在更年期精神病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护理是指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 通过治疗与患者建立相互关系, 为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调整适应方式和行为方式, 解决患者的疾病症状和痛苦, 并帮助患者促进人格成熟的一种心理情绪问题、精神障碍进行心理疏导的方法。有效的说明、指导和给予对疾病的性质、有关疾病知识(如可治愈性、消极情绪可对疾病产生不良影响、自我疗养的意义、作用等)的解释和说明, 指导如何安排生活、工作, 如何合理安排脑力和体力劳动等, 并提供正确必要的知识, 通过指导改善患者的观念, 养成合理的疾病观念, 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 明确疾病的功能性质, 可治愈性特点, 以减少或消除对疾病的恐惧、精神负担和对慢性疾病治愈缺乏信心等顾虑。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护理的内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确定了以人为本的理念[8, 9]。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够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缩短疗程、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了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护士可通过家属的支持, 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疾病, 有利于对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服务, 满足患者需求, 同时患者得到有效的心理护理, 身心得到放松, 不良心理得到消除。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更年期精神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可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满意度, 临床可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渔.精神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216-220.

[2] 舒良. 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0:1030-1032.

[3] 基里雅罗夫斯基.老年前期(更年期)精神病.段淑贞, 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4:262-267.

[4] 重庆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组.更年期精神病精神病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75:259-265.

[5] 童俊玲. 以语言沟通为前提的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 10(4):144.

[6] 许婷.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与康复临床分析.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 10(2):461-462.

[7] 龚海虹, 付文霞. 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24(1):94-95.

[8] 范玉霞. 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8):88-89.

第5篇:精神病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品管圈;攻击行为;精神科;患者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失去正常思维的情况下,他们的行为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不可预料性。患者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行为,以攻击行为较突出[1]。其攻击行为具有突发、多变、凶狠、残暴、后果严重等特点[2],严重威胁着精神科工作人员、患者自身和其他患者人身安全。有关资料表明,医务人员受伤的数字逐年增长[3]。因此,降低攻击行为的发生,保障患者及他人的人身安全,避免或减少危险的发生是精神科病房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科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入住我院治疗的1086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诊断标准[4],并排除由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男性精神病患者,按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照组按精神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除按原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同时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对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 根据自愿自发的原则组成品管圈小组,推选圈长1人(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1人(由护理部主任担任),成员由科室护理骨干构成,共12人。通过小组成员投票确定圈名称为"心灵卫士",圈徽图案为一双手捧着一颗系着绿丝带的心,寓意着精神科全体医护人员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双手细心地呵护精神病患者破碎的心,使他们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1.2.2确定主题 经过全体圈员讨论决定将精神病患者较常见、对病房安全危害较大、通过全体圈员的共同努力可以减少发生的"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问题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圈活动按照PDCA循环法"四个阶段,八个步骤"进行。

1.2.3分析原因 针对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产生原因,组织圈成员进行讨论,圈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依据鱼骨图分析法得出其主要因素为:患者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医护人员因素等。

1.2.4组织讨论 以"降低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为主题,每周均进行一次活动,活动时间为1.5h~2h[5]。根据攻击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1.2.5实施对策 主要对策: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应用精神病攻击风险评估量表对入院患者进行评估,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对重点患者进行重点监护;增进与患者沟通,注意接触患者的态度,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加强重要环节及对危险物品的管理,防止伤害事件的发生;加强对新护士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及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法律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住院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康复活动,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安全管理等。

1.3评价方法 将两组患者攻击行为(按对人体伤害程度分为3级)[6]的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方法 以上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进行分析研究,计数资料采取?字2进行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前后攻击行为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行为医学认为,攻击是基于愤怒、敌意、憎恨和不满情绪,对他人、自身和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7]。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经常出现难以预测、程度不等的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严重影响精神病房的正常管理。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改善了常规的护理模式的缺失情况,确定在护理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对护理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控制成效[8]。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品管圈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及病区安全,有利于病房管理,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并且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团结精神,使患者满意、员工满意、医院满意及社会满意,达到了我院护理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彩莲,黄子娟,鲁荣莉.预见性护理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7):37.

[2]杨颖.住院精神患者的暴力行为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3,15(6):370.

[3]姜小琴,谢汝斌,诸索宇,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6(5):263.

第6篇:精神病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门诊采血室;精神病院;护患纠纷;防范措施

医院门诊采血室作为医院的服务窗口,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减少或避免护患纠纷,以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精神病院门诊采血室面对着思维、行为异常的精神病患者,在护理服务时更应该注意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笔者对我院2012—2013年门诊采血室发生的护患纠纷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防范措施,明显降低了投诉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采血室发生的38例护患纠纷案例。

1.2分析方法

收集整理门诊采血室护患纠纷资料,分析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2结果

38例护患纠纷中,采血环境及秩序因素18例,采血时间因素9例,服务态度因素7例,采血后健康教育因素2例,非采血室因素2例。

3讨论

3.1投诉原因分析

3.1.1就医环境不佳,采血室布局不合理我院的门诊采血室起初设计为门诊治疗室,以门诊患者的肌肉注射、静脉滴注为主要工作,按照治疗室需要进行房间位置设计与室内布局,因此室外环境比较小,无候诊区。近年来,随着医院业务及规模的扩大,检验科血细胞分析标本统一改为静脉血,这对标本的要求较以前明显提高,血样采集也划归门诊治疗室,并更名为门诊采血室。由于采血室工作量激增,狭小的室外环境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加上门诊护理人员不足,无法维持秩序,使得室外拥挤而混乱。混乱的环境对躁动、兴奋的精神病患者产生了不良刺激,使其情绪变坏,并影响其他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情,易引起纠纷。统计资料表明,这一原因的投诉占总投诉的47%,为首要投诉因素。同时,由治疗室改造的采血室,室内布局也不利于采血工作。为配合检验科LIS系统的运行,采血室建立了条码打印站,但采血区与打印站距离较远,护士采血后再去打印条码,延长了患者的等候时间,造成患者与患者家属的不满和投诉。3.1.2护士职业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欠缺护士面对思维、行为异常的精神病患者,不注意职业素质修养,造成投诉。在门诊采血过程中,兴奋、躁动的患者往往情绪高涨,语言多且不着边际,主动与护士进行无聊的谈话,不时翻动室内物品,甚至用言语伤害护士,对此,护士以粗暴的言语制止患者,造成患者家属的不满。在病态思维支配下,有些患者认为自己没有病,恐惧采血器具,便以各种理由拒绝采血。遇到这些状况,责任心不强的护士会推诿患者不采血,造成患者门诊治疗困难,也易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另外,有些护士对采血的健康教育不重视,采血完成后,没有明确告知患者压迫止血的方法,患者只用棉签简单擦擦了事,结果采血点出血严重,引起患者家属的恐慌,并进行投诉。3.1.3护士知识结构不完善,操作技术不过关重复性较高的采血室工作造成护士只重视采血的成功,忽略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首先是精神病学知识欠缺,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类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特征及心理活动,遇到以各种理由拒绝采血的患者,不能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不能使患者配合完成采血工作。其次是对新仪器操作不熟练。随着医院业务的发展,采血室配置了LIS系统条码打印机,有些护士对该仪器的操作较陌生,当出现无纸、卡纸、不打印等情况时,无法自行解决,需请其他科室人员帮助,当患者较多时,耽误采血时间,引起患者的不满。再次是没有准确掌握条码粘贴要求。检验科实行一血一码,且条码要端正、平整、干净,有些护士没有掌握相关规定,不能正确粘贴条码,甚至将条码粘贴错误,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多次往返采血室与检验科纠正条码,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另外,在采血操作方面,有些护士操作技术欠佳,多次穿刺等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刺激过大,引起或加重患者情绪的躁动,使患者家属不满。3.1.4人文关怀精神不强由于社会因素,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病耻感较强[1],在采血过程中,有些护士不注意人文关怀,无意中伤害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自尊,使患者及其家属不满。另外,采血过程中发生失误,护士不能主动及时给患者道歉,缺乏换位思考的精神,甚至抱怨患者的身体条件影响采血,使患者及其家属不满。3.1.5非采血室因素的投诉其他科室工作不力,造成检查费用错收或漏收,使患者多次往返于采血室和收费室,引起不满,并发泄给采血室护士,护士没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客观冷静地对待患者的指责,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引起纠纷。

3.2防范措施

3.2.1提升护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良好的护士素质是保障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精神科护士面对思想、行为异常的精神病患者,更应该注意自身职业素质的提升。要定期举办护士职业素质专题讲座,培养护士的职业修养,使其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2]。大力表彰优秀护士,激发护士内心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帮助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实践提供指导[3],以更多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为患者服务。3.2.2优化环境布局,维持采血秩序采血室整体的位置环境改变有困难,为解决候采区拥挤混乱的问题,可弹性安排采血室护士岗位人数,在采血高峰期加派护士,专门维持候采区的秩序,杜绝拥挤,稳定躁动兴奋患者的情绪,保证所有患者有序采血。对采血室内的布局,遵从“工作便利,物品安全”的原则,以采血护士为中心,将条码打印机移到采血区,让护士完成采血后不用挪位置即刻进行条码打印操作,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3.2.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针对护士知识结构不完善及采血技术不过关的情况,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加以改变:(1)新仪器操作培训。邀请器械科人员对新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等知识进行讲解,让护士对更换纸张、卡纸、不打印的情况进行反复操作训练,使所有护士彻底掌握对新仪器的操作。(2)学习精神病学理论知识。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精神病学知识,掌握常见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在工作中根据不同精神病患者的疾病特点,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努力完成每位患者的采血工作,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基础保障。(3)主动邀请检验科人员讲解条码粘贴要求,掌握条码的正确粘贴方法,减少和杜绝标本送检时拒收情况的发生。(4)不定期抽查护士静脉采血操作,督促护士提高采血技术,提升一次采血成功率,杜绝采血不良事件的发生。3.2.4提高人文关怀能力,增强沟通交流效果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病耻感较强,较为敏感。因此,在采血过程中,护士应时刻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尊重患者,要不断加强个人人文修养,通过学习人际关系、沟通等等知识提升自身人文关怀能力[4],以适宜的行为、语言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赢得患者与其家属的信任。3.2.5加强科室间的交流,减少就诊不良事件的发生在工作中遇到检查项目不全、检查单丢失等情况时,护士应主动积极帮助患者,或联系主管医生补开检查单,或协调收费室补缴费用,尽量做好解释协调工作,避免患者不满情绪的产生。

综上所述,护士在工作中需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努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安全的就医环境,以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这对塑造医院形象和提高医院声誉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晓妹 单位: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李娟,李洁.精神障碍病耻感研究新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3):232-234.

[2]李红娟.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4):267-268.

第7篇:精神病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

学习班的内容主要有讲义授课和论文交流分两大部分,讲义共有10个课目,如精神病护理学进展;睡眠中危急状况的识别与护理;精神(心理)护理文书相关问题;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护理科研中的科研——选题技巧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简述如下:

一、精神病护理学进展。国际精神病与精神卫生护理联盟关于约束、隔离精神病患者的原则。

1、ispn认为患者有权保持尊严、获得关爱、高质量的护理。注册护士应提倡和保护患者的权利;任何精神卫生机构应将患者权利以通俗懂的语言置于显着的地位。

2、应有合格专业护士,实行24小时责任制护理。ispn认为约束与隔离只有在其他手段无效、无法保证安全的紧急情况下使用。

3、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应接受全面评估,包括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方面、评估发育水平,既往精神创伤史,共患疾病,基础行为水平。

4、提倡依靠环境,设施尽可能保证安全及减少约束。

5、护士应接受行为评估,各年龄段用药,安全监控等专业培训,应接受对攻击行为评估和干预的培训,如症状的识别,语言干预技巧,选择最小约束的思考策略。

6、需完善制度及机构对工作人员涉及攻击的反应。

8、资深注册护士是最佳再评估人,可以观察记录患者的日常行为试行解除约束后评估。

9、约束时不得遮挡患者面部,不得单独约束或隔离儿童,被约束的患者至少每2小时应活动其身体,必须提供给饮水,解便及测量生命体征。

10、有内外科疾病的患者应尽可能用其他手段代替约束以策安全,约束后1小时内必须告知医师或执业护士。

11、约束或隔离的决定应即刻通知家属,应予书面通知,不应以约束为理由阻止家属访视。患者及家属合作制定治疗护理计划,治疗护理计划是否正规、是否适合患者特点应受到监控。

12、使用约束或隔离时护士应接受患者的询问及给予清楚明白的解释。益处:促进对症状的认识、促进解决问题、提高冲突解决技巧,可减少约束对患者的负性心理体验。

13、精神卫生机构应收集约束,隔离的效果资料,以帮助改进有关指南,需要在循证基础上研究约束,隔离的有效性。

14、应警觉掩盖之下的“零容忍”规则,这将造成很多副作用及意外。

二、睡眠中危急状况的识别与护理

怎样看病人睡觉?

护理要点:

1、对所有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情、主要用药都要有一定了解,对睡眠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预感性。

2、重视对睡眠的观察:“窗口”,有无主观性失眠、有无打鼾及鼾声特点、有无表情和动作异常等;

3、与医生做好沟通,及时反应病情变化、“清醒”地执行医嘱;

4、重点病人的护理:睡姿、防护、观察生命体征和引流搐等;

2、做好解释、安慰和心里支持工作;

3、重视自身的睡眠;勿误导患者。

三、护理文书相关问题中的病情记录常见缺陷

欠准确:如;护理记录为“发现患者呼吸困难,要求吸烟,在大厅行走。”医生记录:“患者自诉呼吸困难,要求护士给烟抽就好,未见呼吸急速,缺氧表现”;

欠具体:如护理记录为“已认真检测心率、心律”,但没有具体的心率值和心跳节律的记录。

用词不当:如“未见抽搐行为”。“情绪不协调”。

抄袭检查结果没有护理意义:有时还抄错,例如:心电图报告非特意性st—t异常,护士写成“特意性st—t异常”。

语句组织欠妥,造成错误意思:“仍有饮酒欲望,按医嘱予凯西来利血生,沙肝醇等药治疗”。

欠全面:记录中有防压疮护理,但没有写皮肤情况。

病情观察无连惯性:例如;一些药物不良反映、腹痛、咽痛等情况,无跟踪记录。

护理措施不彻实际:例如“四肢肌张力高,已瞩病者放松”。患者便秘写:“瞩多饮水”,建议改为“督促病人多喝开水,或瞩陪护予多喂开水”。

自暴滥用约束:例如:“病者主诉没有不适,已告知医生,未见三防行为,按医嘱予2条短带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没有医嘱,解除约束后,未停医嘱。保护性约束病人无跟踪记录。

语句欠条理,表达不清楚:例如“三脂偏高,戒糖饮食”。

特殊病情没有交班:例如:病人空腹血糖2.2mmol/l,没有交班。

记录用方言:如:“烂饭”。

在疾病高峰期,护理措施为向病人讲解相关精神病知识,不适宜。

护理记录过期、留空行、字体太小、字体不能辨认、签名字迹不清。

四、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

(一)提高管理者的支持

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度和心里健康最有效的方式。

1、维护护士人才身心健康的基本对策;

(1)制定特殊岗位的人才政策;

(2)推行一线留人的优先对策;

(3)解除后顾之忧的保障措施;

(4)维护身心健康的咨询机构;

(5)提供调控护士人才职业心态的良好环境氛围。

2、注重护士心理、社会、伦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

(1)注意提高在职护士,尤其是基层医院的社区保健护士与人沟通的技巧,加强护士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掌握自我心里调适技巧。

(2)在发生各种冲突时,找有类似经历的同事,关心自己的亲属或朋友倾诉,使自己的苦恼得到宣泄、疏导而减轻精神压力。

(二)护士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措施

1、培养乐观的阔达的人生态度;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质;

3、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4、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5、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

6、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

论文交流部分,有两篇交流论文使我有深刻的体会,

1、带教精神科新护士的体会:

由xx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担任护士带教工作的护士所写。我也有担任护士带教工作,所以对于这篇论文特感兴趣,通过论文交流学习,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精神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大,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精神科护理队伍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带好每一名新护士是重要的起点,只有基础打好了,才会有高素质的人才出现。要把带教工作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满足新护士的各种学习需求。

第8篇:精神病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心理护理;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85-02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严重的精神病,发病率高达6.55%[1]。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治疗的一大难题,大多在疾病过程中出现认知功能损害,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交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造成精神残疾[2]。药物治疗对此作用有限,我们在药物治疗同时采用心理护理,以探讨对改善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作用,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精神科病房住院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3]精神分裂症标准且伴有强迫症状的患者54例,平均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只采用药物治疗和一般护理。两组年龄、病程、性别相匹配。

1.2方法 入院前及治疗8周末,分别进行Y-BOCS量表和SDSS[4]量表评定,以Y-BOCS总分减分率评定疗效:减分率≥25%为显效,≥75%未痊愈,

1.3心理护理方案 入组患者均为药物和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如下的心理护理措施:(1)急性期给予安慰、倾听、暗示、鼓励式护理。由于急性期病情重,采用单独一对一的心理护理,每天不少于30分钟。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全面了解患者社会、经济状况、病因病情后,针对性地运用心理技术稳定其情绪,努力改变患者错误认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平安度过急性期。(2)稳定期的心理护理以集体集中宣教的团体心理护理为主。患者入院2周后,一般病情得到控制,情绪趋于稳定。此期的心理护理主要为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分析病中的症状。每天上、下午各集中进行宣教1次,时间大约40分钟。内容主要讲解常见病因、发病机制、诱发因素、如何配合医生治疗如何防治以及抗精神病药的种类、常见副作用等基本知识,同时了解患者近期病情变化和内心思想活动,强调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强化处理应激的能力。(3)康复期的心理护理以调动患者自身积极性,不断强化患者的自信心为主。心理护理重点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鼓励患者重返社会,主动参与病房活动,积极料理个人生活。每周3-4次带领患者参与集体活动,适度运动包括散步、打乒乓球、做手工艺等,从而激起患者的生活兴趣,唤起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充实其精神生活,最大限度地改善社会功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x?检验。

2 结果

详见表1、表2。

3 讨论

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严重精神病,近年来患病率和复发率都很高,症状表现多样化且不固定、不系统,患者自知力,其核心问题是认知功能的下降和社会功能的衰退[2,5]。常导致精神残疾。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治疗不仅仅是治疗精神症状,而更加注重全病程治疗和社会功能的康复。因此,心理护理尤其是重要的一环。我们采用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PANSS量表总分减分率,两组均明显。精神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心理护理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SDSS评分比较,8周末,研究在职业和工作,社会性退缩、家庭外活动及个人生活自理等因子上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总之,本研究提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强迫症状,还能帮助患者提高自信心,增强心理应对能力,改善社会功能,减少精神衰退,更好地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 沈渔.精神病学[M].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04.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75.

[3] 郭平.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10):77-88.

第9篇:精神病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

是保证病人的安全、对病人家属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在家庭的支持下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护理;家庭支持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36-01

1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别,但它均具有特征性的思维、情感、行为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

1.1 感知觉障碍 最常见的是幻觉,尤其是幻听,主要是言语性幻听。内常是议论性、评论性和命令性的。

1.2 思维联想障碍 病人思维松弛,破裂性思维、有病理性向征性思维、语词新作。联想过程可在无外界因素影响下突然中断,或涌现大量的强制思维,有时思维可突然转折,或出现一些无关的意外的联想。这类联想障碍往往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病人感到难以控制自己的思想,认为自己的思维受外力的控制或操纵。

1.3 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最多见。多有发生突然,内容离奇,逻辑荒谬,所涉及的范围有不断扩大和泛化的趋势。

2 心理护理

2.1 护士首先要全面了解病人生物、心理、社会等各方面情况,尊重病人,根据其年龄、性别、职业给予适当的称呼,尊重病人的人格,对病人的病态言行予与理解和谅解。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

2.2 语言沟通时护士要语气中肯,谈话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以安慰为主。做到语言温和、态度和蔼、关心、同情、理解,交流时要面向患者,让患者能看到说话者的表情。鼓励患者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而不是冲动行为,告知患者当有愤怒、激动的情绪时及时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逐渐教会病人克服急躁情绪及处理压力的方法,并作出行为约定,今后用合理的途径宣泄。

2.3 非语言沟通时采取点头微笑、手势、书写等方式进行沟通。争取患者的合作和理解,避免患者情绪激动,保持情绪平稳。

2.4 观察病人情绪情感反应及言行,及时预测其心理需要,主动满足其心理需求。

3 家庭支持护理

3.1 安全护理 ①提供良好的安全生活环境、合理安排患者,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与检查制度,住房门窗、钥匙的安全管理。②加强巡视、了解病情,及时发现自杀、自伤、冲动或出走的先兆;掌握患者自杀、自伤、不合作、冲动和逃跑行为等发生的规律;对有明显危险行为的患者,应加强防范,其活动应控制在监护人员视野范围内并严格执行陪伴制度,设专人护理,24小时监护一旦发生意外,要立即实施隔离患者,与医院联系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如患者发生出走时,应立即组织力量及时寻找,并了解外走经过,以便进一步做好防范措施,并严禁单独外出。避免强行争辩和校正,激怒患者或引起患者反感。

4 日常生活护理

指导家属学习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及预防复发的常识,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包括饮食、睡眠、卫生和躯体状况观察;应鼓励和协助患者料理好日常生活,女性患者还要注意其月经情况。衣着卫生、日常仪态的护理。督促病人定期洗浴、更换衣物等。

4.1 饮食护理 最重要的是饮食护理。合理安排配制饮食使营养全面吸收。在配制饮食时最好以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适当补钙及粗纤维食物,以促进肠蠕动、加强营养吸收,预防便秘。在进餐过程中,要观察患者进食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保证营养供给。

4.2 睡眠护理 室内保持安静,温度、湿度要适宜,空气新鲜无异味,无强光刺激;保持床铺干燥、清洁。鼓励患者白天尽量多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以保证夜间的睡眠质量,指导病人使用促进睡眠的方法,如放松术、听轻音乐、热水泡脚、深呼吸等。

4.3 个人卫生护理 督促病人的日常生活料理:如洗澡刷牙等。

5 药物治疗护理

5.1 对患者强调药物治疗对疾病的影响及维持用药对防止复发的重要性 在医师指导下服药,不要擅自增加或减量,尤其不能擅自停药。擅自加药会引起安全问题,而擅自减量或停药会导致疾病的反复,导致疾病迁延不愈。指导患者家属掌握症状复发的先兆、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

6 恢复社会功能的护理

社会支持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帮助患者克服在定期治疗和康复阶段可能遇到的交通不便及其他方面的问题,使他懂得按时参与的重要性。培养患者更多的兴趣爱好,适当地为患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并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也要学会拒绝患者过分和不必要的要求。在同患者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一个生活日程表。

鼓励患者从事日常活动:原则,由简到繁、有体力到脑力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要充分地加以鼓励,藉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

总之,由于精神病本身的特殊性,对精神病患者家属也提出了很高要求。可以说,家属努力促进患者康复的过程,也就是家属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精神病是一种长期性的疾病,家属需要逐步适应自己的新角色,也应该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只有做好家庭护理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 沈渔.精神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江达开.精神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 王志英,杨芳宇.精神障碍护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