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室医保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院是一家国有大型综合性非营利性医院,历史悠久,是××市的干部保健医院,涉外医院,首批
“三级甲等”医院,××市卫生系统唯一的××市百佳文明单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院实力相当雄厚,在××算得上首屈一指的大医院,三医大、重医附属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我院相差甚远。但现在,三医大、重医附属医院的实力,不论是医疗环境、医疗设备还是技术水平,不论是医疗收入还是群众口碑都远远超过我院,差距之大,让人望尘莫及。即使同周边市级医院相比,也只能是平起平坐而已。医院现状如此严峻,如何发展医院提高竞争实力,如何快速追赶三医大、重医附属医院,如何重塑我们医院的辉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每个职工都值得思考的。
我认为,医院的发展除了医院环境的改造、高科技设备的引进、服务态度等硬软件的提升,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引进和储备。有了高水平的人才,可以带动学科的发展,提高技术水平,扩大该学科在全市全国的影响力,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医大、重医附属医院依靠自己的医学院校储备人才,而我院不具备这种优势,在人才的储备上要么引进、要么自己培养。人才引进虽然可以直接使某一学科达到较高水平,提高医院技术水平,促进业务发展,但存在投入大,不够稳定,无法真正使该学科全面强大的弊端。在医院花大力气引进人才后,有可能发现医院实际和自己想象有些出入,或者觉得自己的水平不能很好的发挥,或者无法将自己作为医院的主人融入工作中,或者不善于管理或指导下级无法带领全科水平的提高等等问题面前而作出与医院持续性发展战略的负面举动。那么如何培养人才、储备人才呢?如何避免培养的人才的流失呢?
一、宏观方面:
(一)对外采取医院的品牌设计、推广、宣传等以扩大其医院的品牌知名度,占领受众心智,形成选择其医院的条件之一。
(二)对内统一其核心价值观,让员工感受到医院的强大生命力、活力与动力。
(三)在医院成立核心、差异的专科研究中心(实体、虚体都可以),形成课题、临床、实验、研究等一体化发展的竞争模式与差异营销。在满足受众对医院的忠诚度,认可度的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内部人才的良性竞争与互学提高的平台。
(四)与一些高校合作成立奖学基金,以少量的钱做品牌的推广与优秀人才的原始储备。
(五)加强与国内外医院建立长期互动机制,使技能、科研等成果共享。
(六)注重品牌持续发展、差异营销、医院赢利模式研究等,以此提高医院实力。
二、微观方面:
(一)医院应实现一切以临床工作为中心,临床工作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提高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如工资奖金的比重、外出学习的机会、办公条件、晋升职称的名额等等,医院其他部门如行政职能、后勤保障围绕临床一线开展工作,改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减轻临床一线的工作压力。
(二)医院各种政策、方针、制度、未来规划等广泛听取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的心声,让每个职工参与决策,对合理的符合医院发展的建议予以采纳,同时多组织各种活动,让每个职工以主人翁心态对待每天的工作,增加医院凝聚力,形成全院上下一心促发展的和谐局面。
(三)对现有各学科的领头人,各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员,要加以重用委以重任,认可其价值,提供机会和平台让其充分展示其能力,带领其所在专业的发展。
(四)医院要支持职工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学历深造等等,对于各方面能力较突出的年轻职工,应有计划地重点培养,以避免人才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发生。
(五)目前我院医生、护士人力严重不足,此种现象会影响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很难应对各种额外的指令性任务,医院、科室应做好人员配备,保证充足的人力以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保证工作质量。
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是政府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廉政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创新,是合理有效配置市场资源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都进行了公共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本着推进进场交易、强化制度建设、规范交易管理的基本要求,搭建了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基本框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改革初期,由于各种原因,也仍存在着诸如管理体制不顺、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大、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对公共资源管理工作继续研究和探索。要规范招投标交易市场,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前提,科学实施监督管理是保障。
一、传统招投标市场状况
(一)工程建设领域是容易滋生腐败的高危领域
2009年8月,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依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索贿受贿;二是一些部门违法违规决策上马项目和审批规划,违法违规审批和出让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提高建筑容积率;三是一些招标人和投标人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四是一些招标机构违规操作,专家素质不高,评标不公正;五是一些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规征地拆迁、损害群众利益、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不落实安全责任;六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急功近利,违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乱上项目,招投标成为个别利益获取者的获利工具,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政府采购领域、国有产权交易领域、电力工程交易领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类似的问题。
(二)以往的招投标交易市场产生腐败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五个:
一是传统的交易机构集组织交易与监督管理职能为一身。
二是行业对交易资源进行垄断。
三是法律制度漏洞。
四是招标投标过程不规范,“不正常”现象较多。
五是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
二、要实现科学监管,构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前提,几个方面的合力到位是关键:
(一)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交易倘若招投标交易市场有多个进口,多个出口,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和制度约束,市场竞争必然鱼龙混杂,各行业必然会各行其是,行业保护、行业垄断、利益争夺必然暗潮涌动,交易过程就容易陷入形式化,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则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成为规范招投标市场的必然举措。有了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还必须要实施科学的监督管理,才能使市场行为达到良性循环。
(二)监督管理必须要使各方面合力到位
要实现对公共资源交易的科学监管,就要做到以下几个到位,即:纪检部门在市场监督和查处违规违纪工作上要作用到位;按照“1+8”管理模式,发改部门在指导协调工作上要作用到位;各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在本行业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监管工作上要作用到位;依法设立的公共资源交易场所的纪检和监督检查部门对进场项目组织实施交易的过程要监管到位。
三、实施监管的专职机构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公共资源交易涉及到的项目类别专业性强,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队伍力量。
依据我国《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应当公开交易的公共资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建设工程类。
二是政府采购类。
三是土地及矿产资源类。
四是国有产权类。
由于公共资源交易频繁,数额巨大,种类繁多,涉及专业广,范畴大,拥有一定比例的专业技术力量,监管职能的履行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二)必须与交易业务工作相分离,相对独立,才具有权威性,也方便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
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有不同参与主体,包括发标方、应标方和交易机构等。
一是发标方。在建设工程招标活动中,依法提供可交易建设工程项目的是发标方,通常被称为招标人。在开发项目招标活动中,依法提供开发项目信息的是发标方。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依法提供政府采购信息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为发标方,通常被称为采购人。在土地出让中,依法提供土地使用权出让信息的是发标方,通常由县级以上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国有土地出让权。在矿藏开采权出让活动中,代表政府出让该开采权的矿产资源主管部门是发标方。在产权出让活动中,国有产权出让方通常是各级政府。
二是应标方。应标方通常是根据公共资源交易信息要求,依照法定程序参与竞标活动的企业。在建设项目招标活动中,应标方是依法参与建设项目承揽竞标的建设工程勘探企业、建设工程设计企业、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以及建设工程监理机构。在开发项目招标活动中,应标方是依法参与该项目开发承揽竞标的企业或者科研机构。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应标方是依法参与政府采购竞标的供应商或者维修项目承揽企业。在土地出让活动中,依法竞标土地使用权的企业或者个人是应标方。在矿藏开采权出让活动中,依法参与开采权竞标的企业是应标方。在产权出让活动中,依法参与该产权竞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应标方。
三是机构。公共资源交易机构通常是指受公共资源发标方委托,组织实施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机构,如具备各类项目招标资质的招标公司、造价咨询公司等。很多地方设立的政府采购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或土地矿业权交易中心,药品采购中心实际上行使的也是具体的业务工作。
此外,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的当事人还包括专家评委、公证机构等。
因此,要建立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实行有效地监督管理,监管部门既非交易当事人,也非交易场所业务职能部门,既能超脱于交易活动之外,又能客观公正的履行监督管理职能,最有条件真正把决策执行到位。
(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影响大、责任大,监管部门必须充分使用处罚处理权限,使监管执行到位,形成威慑力。这一点毋庸置疑,如果没有高压严格的处罚力度,违法违纪行为的制造者们就不会产生触碰高压线的恐惧,市场就不会自觉形成自律,监管就无法树立权威,也就不能形成有效的威慑力。比如对交易过程中通报围标串标嫌疑的个体,进行记入黑名单处罚,依据其违规违纪情节轻重,在对应的规定期限内不得参与进场项目交易活动。对身在处罚期内却违规进场的相关责任个体进行责任追究,进行进一步处罚手段,等等。
(四)积极推动电子招投标工作进程,打造科学、智能的网络监管平台。监管部门必须充分使用科学、智能的监管平台实施监督管理。要结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印发的20号令有关精神,充分利用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信息媒介和地方政府的信息管理平台,积极推进电子招投标工作,运用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网络监管平实施监督管理。
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网络监管平台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1、自动预警功能,设置节点控制。2、实时监控功能,强化事中监督。3、受理投诉功能,强化事后监督。
(五)广泛实施公共资源交易诚信体系建设。认真研究制定公共资源交易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起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信用记录、失信惩戒等信用服务行为的管理规定,对进入交易中心的交易活动情况进行辑录,建立起交易当事人、机构、评标专家的诚信档案,积极推行“黑名单”制度,严格市场准入努力形成规范有序、严格自律、诚实守信的交易市场信用体系。
论文关键词:高职;岗位能力;安全保卫专业;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是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目标是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中职业行动的整体性。北京某学院安全保卫专业团队近年来进行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安全保卫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拟结合行业调研与对毕业生的访谈,以岗位职业能力为视角,对高职安全保卫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相关建议和看法。
安全保卫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必须基于对行业现状和人才市场的调查分析才能有效进行。2010年5月4日,笔者与部分教师到保全世纪(北京)保安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了安全保卫专业人才培养调研。
公司简介保全世纪(北京)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推出“保全式”安全服务的保安企业,是经北京市公安局批准,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特许加盟的保安企业。企业的业务项目主要有保安服务、特种保安服务、停车场经营管理服务、安防工程与报警服务、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等。
对安全保卫行业人才现状的分析在本次调研中,该公司董事长、执行总经理等结合公司业务及行业形势分析了安全保卫行业人才的现状,笔者进行了整理提炼,其中对行业人才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我国的安保行业尚不成熟,行业人才要求实操性强。成熟的行业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即风险评估、方案制定、保安服务。目前中国市场明显缺乏前两项,直接切入到第三个环节即保安服务之中,单就这个环节,我国与国外相比也较为狭隘。因此,行业人才必须实操性强。
2.对行业人才的要求是杂家。安保行业涉及面广,包括企业管理、咨询服务等,因此,该行业的人才应是杂家。
3.对于人才培养的具体建议。要加强心理、心态研究,建议开设心理学、管理学、服务等方面的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建议加强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的管理和研究,以增强行业归属感;应实行训考分离;要进行等级考试。
4.要避免陷入人才培养的误区。一是要加强意识培养,安保最重要的是预防工作,而不是事后处理;二是要加强内部防范,安保最要防范的是内部,而不是外部;三是要加强对安保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目前安保行业所需的人才还没有达到精英培养的层次。
5.对安保人才岗位能力的分析。(1)写作能力。应能够写汇报材料、下达通知、设置公文模式等;(2)计算机操作能力。要实现无纸化办公、能预防黑客攻击等;(3)警体技能。对体能的要求、项目对攻的能力等;(4)懂法用法。要利用浓缩的法律知识对内加强员工守法意识,对外应对安全风险评估;(5)交通指挥能力。掌握指挥手势、交通事故处理常识等;(6)急救能力。急救、现场保护等;(7)消防能力。考取消防职业资格证书;(8)聚焦能力。对事情的专一性、注意力集中;(9)沟通能力。安保人员最需要沟通能力,因为要与各色人等打交道;(10)培养几种意识,如团队合作意识、服务意识、预防意识等。
6.安保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项目主管为例,应具有敬业精神;相应的文化素质(写作能力);对与安保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风险评估等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职业道德素质(知耻自律能力);与政府、客户等的沟通能力等。
对本次调研的分析高职人才培养必须紧密结合人才需求市场,按照行业的岗位群分析所需技能及相应的道德文化素质。本次调研的收获是专业建设一定要在对行业或用人单位充分调研或者有行业专家参与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导致闭门造车。在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时,要把握一个原则——高职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技能培训。如丢掉这个原则,那就不是办学,只是看重眼前利益,不能放眼于教育的未来。教育的功能不只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应考虑学校所承担的教化功能,这与国外有一定的区别。此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是高职教育要考虑的问题,这也是高职办学与社会培训相比很大的差异。笔者认为,应当在充分吸收行业企业建议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安全保卫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导向为主、以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辅的安全保卫专业课程体系。
转贴于
以超市内保为例对安保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安保岗位有很多,笔者选取超市内保这个岗位,对学院2009届安全保卫专业的一个毕业生(目前在家乐福超市从事相关工作)进行了访谈。
该毕业生是从安全防范系07202班毕业的,所学专业为安全保卫,毕业后曾经在家乐福一超市担任内保工作,一年后任领班。遗憾的是,由于工资待遇较低等原因,该毕业生现已辞职另觅工作。笔者对其进行了分阶段采访,他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会,以“为什么我能升职”为角度,表述了超市内保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访谈时间为2009年12月22日。
笔者问:请问工作之后你认为你所从事的岗位最需要哪些能力?
毕业生答:我可以从“为什么我能升职”这个问题的回答来说明这个岗位需要哪些职业能力。我认为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应注重的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要有交流表达能力,你需要用最简单易懂的话解决顾客繁杂的问题,同时注意礼貌用语,哪怕顾客在对你大吼;二是要培养吃苦精神,对于“80后”的我们而言,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需要最多的除了专业知识外就是工作经验,而很多同学在校期间并不了解社会;三是要加强自律意识,在平时工作中要有自我约束力,要有很强的责任感,不能因小失大毁了自己的前途;四是要有上进心,为自己搭建不断发展的平台;五是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的适应能力;六是个人品质要好。我希望学校在推荐人才时,先考察学生的人品,否则会影响学校的声誉,进而影响其他学弟学妹的就业。
基于调研和访谈基础之上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专业课程建设与行业发展紧密相联。因此,随着时间与形势的推移和变化,特别是经过市场检验后,难免会发现原有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基本素质和能力课程仍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设置,而不是按照岗位职业能力及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学科知识整合的结果。根据行业专家的分析以及毕业生从业的反馈,基本素质和能力对于安保人员的重要性是处在第一位的。如专家列举的对事情的专一性、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综合素质、团队信任、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法律知识综合运用、服务意识、预防意识等都是安保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否则即使专业技能再强,也不会被聘用。因此,应按照这些能力要求进行相应的课程整合与设计。其次,要注重细节问题。如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所处的地位、对警体技能强调的程度等,行业专家认为实际岗位要求预防重于搏斗,认为安保人员最重要的是团队信任、团队精神及沟通能力,职业人不等于自然人,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开发拓展训练课程。
在综合调研与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成果,笔者认为应当将工作任务与职业综合素质相结合,并充分吸收行业专家建议,构建安保专业课程体系,既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发课程,又要与高职教育的功能相符合,实现该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更要与行业发展状况、人才需求状况密切结合,因此,建议构建安全保卫专业“1+1+1”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具体表述如下。
模块式课程体系中的第一个“1”是指专业通用能力课程,主要包括安保职业道德(将相关知识整合为知耻自律、服务意识、团队信任、合作意识、专一敬业、忠诚等模块)、安保心理素质(将相关心理学知识整合为健康心理、职业心理等模块)、安保管理实务(将相关知识整合为管理思维与技能、交流沟通、服务等模块)、语言文字技能(中英文口语、中英文写作训练等模块)、公关与礼仪(人际交往能力、组织与个体关系的处理、基本礼仪等模块)、计算机应用(包括非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其中,非专业基础模块主要针对无纸化办公,专业模块主要针对安全防范等,如预防黑客攻击,建议分为低、中、高三段)、两课(结合专业进行整合)、体能课等。这也是本课题对原有课程体系的最主要的改动建议,既是针对目前的行业人才需求而进行的基础课程设置,也是目前行业最需要的岗位人才综合能力培养课程。
模块式课程体系中的第二个“1”是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能力课程,主要包括保安工作基础业务(安全防卫工作对应警体技能课程、涉法事务工作对应保安法律实务课程)、人力防范(规划、实施与保安勤务工作对应保安人力防范实务课程)、消防安全管理(火灾预防、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初起火灾的扑救和紧急情况处置工作,消防组织管理、火场人员和物资疏散、报警工作等对应消防安全基础课程)、交通安全管理(交通疏导、拦车验证,停车场管理、交通事故处理,交通安全基础等工作对应交通安全基础课程)、紧急救助与现场保护(紧急救助、现场保护与处置工作对应紧急救助与现场保护课程)、技术防范(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应用、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维护工作对应安全防范技术应用课程)、保安管理(业务管理、人员管理等工作对应保安管理实务课程)、咨询评估(咨询、评估工作对应安全防范咨询与评估实务课程)。
关键词:医疗质量;医疗费用;公立医院;医疗保险
全民医保是深化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被认为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优化的攻坚点[1]。而公立医院作为主要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及医保定点机构,需要承担两方面任务,即一方面应当确保临床医疗质量,提供令人满意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还要严把医保费用及政策审核关,保证医保费用合理应用。由于目前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工作压力及强度过大,医院医药费用监管工作实施多力不从心[2]。如何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医疗保险费用合理科学控制已成为医疗保险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之一,也是医院医保科需要加强管理的关键点[3]。
1加强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意义所在
科学合理的医保政策制定有助于预防医疗服务提供机构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产生的一系列管理问题,对于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建立稳定医保体制具有重要意义。定点医保机构医疗服务易受到医疗保险政策及激励机制的影响,产生不同医疗行为,这些最终均可转化为医疗服务质量和费用博弈上来。公立医院医保科作为医院医保费用审核管理机构,应当自觉发挥医保政策落实及推进功能,探索医保管理新型机制,掌握管理实施关键,在与上级医保管理结构加强协调沟通的同时,做好临床科室配合沟通工作,做到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和医保费用合理控制相协调。而做到这一点,公立医院应当首先与各级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机构加强沟通,使其了解医院服务水平,医疗专业优势及管理理念,取得认可与支持,进而在具体医保费用及医疗服务提供方面建立合理协商机制,真正将医保管理与医院发展整合一体。
2公立医院与医疗保险管理机构间医保管理要点探讨
2.1 合理顺畅沟通机制建立 促进公立医院与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保费用支出方面达成共识是解决两者之间矛盾关键环节。公立医院与医疗保险管理机构通过建立合理顺畅沟通机制,就日常工作展开经常性对话,定时交流管理心得体会,达到建立良性工作桥梁,减少工作误解及摩擦的目的。在这一交流沟通过程中,双方磨合形成高效工作模式;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医院医保科工作人员可以将日常工作中政策执行中存在疑惑、问题,在自身无法解决情况下,汇总上报至医疗保险管理机构,进行积极主动沟通,寻找解决方式,必要时制定医保政策解读手册,避免在以后工作中出现类似问题及差错,提高医院医保服务质量。
2.2 积极有效谈判机制建立 作为医疗保险服务提供和管理两个主体,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与定点医疗保险服务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应当按照市场经济体质建立积极有效谈判机制,进而做到公平与效益之间的平衡。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与定点医疗保险服务机构间谈判重点应为确定医疗服务价格、费用结算及支付方式,为医疗服务质量提供标准。
2.2.1 公立医院与医疗保险管理机构间谈判基本原则 公立医院与医疗保险管理机构所建立完善谈判机制相应原则应包括:①合理配置医疗服务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效率,降低医保管理成本;②切实保障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作用,平衡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费用,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关注的问题。
2.2.2 公立医院与医疗保险管理机构间谈判主要内容 公立医院与医疗保险管理机构所建立完善谈判机制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谈判关注重点;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已被确认可对医疗服务提供方产生重要影响,是调控供应方有效手段之一;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可调控医疗服务人员工作行为,进而发挥医疗质量和费用调节杠杆作用,以做到在控制医疗保险结算费用的同时,提高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及效率。目前存在医保管理机构医疗服务整体购买与参保患者单项付费这一差异,故公立医院医疗保险服务预付费方式是首先要确定的,特别是总额预算下住院和门诊患者付费方式,保障医疗机构提供令人满意服务质量,保证参保患者权益。
3公立医院与临床科室管理要点
3.1 针对医院临床科室做好医保宣传工作 组织临床各科室进行医保政策专项学习,采取多种方式巩固相关知识,如讲座、医保知识相关手册及宣讲会等;针对业务科室还应介绍医疗保险相关收费价格,对于将要开展新医疗服务项目科室要指导其做好收费控制工作,发挥医疗保险收费及质量监督管理作用[16,17]。
3.2 落实临床科室医保政策执行考核机制 为确保医保政策执行力度,公立医院医保管理机构应当不定期派遣人员进入各临床科室走访调查,在了解患者及家属对于医保政策了解情况的同时,收集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缺陷及问题,汇集整理并加以反馈。
3.3 建立临床科室医疗保险联络机制 在加强医保政策执行考核的同时,医院医保管理机构还应与临床科室联系,建立医保政策及执行联络小组,各科室配置相应联络员,明确职利,积极宣传医保政策,负责一线医护人员医保知识培训工作,处理日常医保问题,协助考核医保政策执行力度。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体现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全民医保深入开展更是让其地位更加重要;公立医院医保管理部分通过加强管理力度,发挥医保政策监督及执行作用,切实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与医疗费用控制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胡月,冷明祥,黄晓光,等.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改革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1, 3l(2):42-44.
关键词:医疗保险;环节控制;组织结构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根据我国国情出台的一项重要的医疗体制改革内容,是解决人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最有力抓手。当然医院是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和实施的最主要载体,也是医疗保险制度执行与控制的基本中心。近些年来,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推进,我国各地的医疗保险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更好地执行医疗保险政策,合理使用医疗保险基金,本文通过对医疗保险管理以及医疗保险的环节控制进行分析研究,作如下报告。
一、建立健全医保管理组织机构
医院医保管理工作,是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当中最关键的一环,同时也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要建立完善的医院医疗保险的管理组织机构需要有多个医院部门进行良好的协调与合作。要从根源上抓好环节控制,相关医务人员在医保政策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相关管理条例,从而防止医保基金不合理使用。现行的医保制度与医院经营发展密切相关,处理好医保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定点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形成医院、主管部门、科室三级医疗保险管理网络;同时设立与医疗保险管理任务相适应的、与本单位医疗行政部门相平行的、独立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同时按照每100床比1的比例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对全院各个科室的医保管理以及环节控制都要进行具体实施。在进行实际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中,医保管理人员能够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做好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院职能科室及其他业务科室的沟通和协调,能够使医保管理组织机构与各个科室之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从而使医院的医保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各项措施以及制度能够顺利推进。所以医院医保管理所涉及的层面非常广泛,要想顺利推进,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组织机构,然后还要与其他多个部门进行配合并取得支持,才能保证医保政策的有效执行以及医保工作的落实。
二、强化医保政策管理人员的培训
医疗保险政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医疗保险的实施力度与执行力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医保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会严重影响到医保管理以及环节控制的具体工作。要不断加强相关人员医保政策的培训教育,从而提高医保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开展医保工作的专项会议、医院宣传栏、公共电视、院内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从而提升相关人员对于医保政策的获取力度。另外,医院的医保工作人员或者管理人员要不定期到科室进行医保政策的宣传演讲,从而进一步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对于医保政策的了解,同时还可以为广大参保患者宣传现行医保制度和政策,方便患者就医报销。随着医保政策的推进,医保知识的再教育不应该仅仅面向于医保工作人员,而是要面向整个医疗体系的所有成员,甚至是面向于参保人员。医院要定期有计划地对工作人员,包括新入院职工、实习生、进修生等进行医保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并将培训内容纳入继续教育范畴。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实施、有讲评。同时,要把现行重要的医保政策如: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费用报销流程等在显著位置进行公示。从而使全院工作人员提升对于医疗保险政策的认识,进而将医保政策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医疗工作当中,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医保管理是一项非常具有专业性的工作,相关的人员一定要下定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医保政策的知识和应用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医保管理水平以及政策应用能力。
三、环节控制的分析
医疗保险的推进和实行程度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发展水平,目前来说,我国随着医疗保险政策的不断推进与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上得到了推广和完善。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全国范围的医疗保险制度。在医保政策的推进过程当中,医院的医保管理以及环节控制非常重要,要加强医保管理的力度,环节控制就必不可少。在医保推进当中,采取科学合理的环节控制,对于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保基金安全以及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都具有有效的推动力。在医保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医保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监管。所谓事前监管就是一定要确保参保患者住院身份的真实性,杜绝冒名住院、挂床住院等违规行为发生。事中监管就是对参保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自费药品、治疗、检查等知情同意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维护患者权益。事后监管就是在患者出院前对住院病历进行再审核,除对医嘱收费进行核实以外,还对自费项目告知情况进行再督导,确保医保报销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实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同时对减少医保、核拨扣款、降低患者的自费项目使用比例,确保医保基金使用科学安全,有着深远的意义。环节控制要做到对于制度管理的完善,医院完善相关的医保管理制度,从而为医院实行医保政策提供制度保障,保证医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医保质量考核系统,定期对医保质量和医保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建立针对医保人员的投诉管理制度,建立对于医保工作的监察体系,从而保证医保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不断提高医保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环节控制还要做到对于医保服务的动态监管,要对医保服务的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考察监管。及时分析医疗费用使用的合理性,并提出对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改进意见。通过这些数据对医院的医保服务进行动态监察。最后,环节控制还要做到对于医疗物价的管理控制,要有相应的的管理办法,针对部分多收费、乱收费的情况进行处理和改善,严格按照相关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并且对于收费的数据定期公布,利于监督。以强化各项医疗保险政策落实与执行。
四、结束语
在我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背景下,对于医保管理以及环节控制,医院要积极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需要加强医院与各个医疗机构以及社区医疗机构的联系和合作。针对医保政策推行当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要正确看待,并且采用科学的办法进行处理和改善。管理人员要积极推进医保进程,认真进行医保工作,从而将医保制度推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彭玲,王昌明,杨新艳,等.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医疗保险的规范化管理研究综述[J].中国医院,2015,(3):45-47.
[2]李中凯,姚晓叶,潘雯,等.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2):93-95.
适应医保发展方式转变的案例研究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以下简称普爱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有编制床位910张,实际开放床位1527张,设有7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拥有骨科、心血管介入内科、肿瘤科等市级重点学科,承担着武汉地区社保对象的医疗服务。医院基本医疗保险运行基本情况见表1。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提升,刺激了定点医院的医疗服务量不断增长。从表1可知,2010年与2009年相比,医院从城镇职工医保中获得的收入年增长幅度为46.4%,2011年与2010年相比年增长为21.4%;2010年和2011年,门诊人次年增长幅度分别为19.0%和20.5%,住院人次年增长幅度分别为31.1%和12.5%,次均门诊费用年增长幅度分别为8.6%和5.5%,次均住院费用年增长幅度分别为17.0%和6.4%,次均住院自付费用年增长幅度分别为16.1%和0.5%。2011年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年增长幅度比2010年显著下降。2009年至2011年,平均住院日和住院个人负担率呈下降趋势,住院个人自费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小于5%)。探索与实践面对医保的新要求,医院不断强化医保管理,主要措施如下:建立有效运行机制,营造良好医保文化。医院将营造良好的医保文化作为发展战略之一。建立院内医保管理网络,纵向是不同管理层次的控制,即从分管院长到医保办、医务处、护理部、质管办、物价科、药剂科、财务科等职能部门,再到各临床科室的控制。横向是不同专业科室的控制,组建由临床一线医生与护士长为成员的医保管理小组,明确病区医保管理工作职责。首先提高全院干部职工对落实医保政策的认识。其次是制定实施宣传培训计划,组织医保政策知识大讲堂,到临床科室宣讲培训及专题辅导;将市医保有关政策规定及院内管理制度汇编成册,下发到临床医务人员;在医院网站上开辟“医保园地”,介绍相关政策,供医务人员随时查阅与学习;举办新职工医保培训讲座,建立考核制度,新医生必须通过医保政策考试才能取得处方权。通过营造医保文化,全院人人关心、学习和执行医保政策,促进医院医保良性运转。适应结算方式改革,完善院内医保管理制度。根据市医保管理机构的要求,医院逐步制定与完善了《普爱医院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管理办法》、《普爱医院基本医疗保险住院管理办法》、《普爱医院门诊重症(慢性病)管理办法》、《普爱医院临床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办法》、《普爱医院基本医疗保险转诊转院管理办法》等,对每一个工作环节按政策规范提出具体要求和标准,使医保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医院将医保管理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范围,制定详细的考评指标,明确各部门每日、每周、每月应做的工作,为医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提供了动力。加强医疗服务过程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根据医保管理机构信用等级评定考核的要求,医院严把六个关口,即严把门诊重症治疗管理、住院资格审验、医保用药管理、医生治疗管理、医疗收费管理、病历质量管理。通过六个关口的管理,对医疗服务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干预,有效遏制了医保违规行为。同时,医院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将各类医疗服务诊疗项目名称及价格、药品价格、材料价格、医保相关政策予以公示;坚持“住院费用明细清单制度”及“医疗费用查询制”,提高收费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4加强信息系统应用管理,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医保办公室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每周将各科室住院医保病人费用结构、指标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随时提供给相关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使其了解和掌握医保病人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建立了医疗费用预警机制,医保办公室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科室和医生沟通,并提出医疗费用控制建议。各科室和医生根据医保办公室提供的信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医保病人医疗费用总额控制在合理水平。
结论与建议
医疗保险支付制度要具有激励定点医院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总杠杆”作用。即运用医保支付制度促使医院加强医保管理和改善服务,实施合理有效治疗,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那么,怎样才能使支付制度发挥“总杠杆”作用呢?一是支付制度特别是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要科学合理,根据基金收入总量,把满足参保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基金安全和医疗机构的利益兼顾起来。二是要经过平等协商谈判确定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过去医疗机构收费标准“一口价”有失公平,现在医保机构也不能搞“一口价”。各地实践表明,谈判协商确定的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不仅彰显科学合理性,而且谈判协商的过程也是对医疗机构进行医保政策宣传的过程,是动员和激发医疗机构主动加强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的一种有效激励机制。在医疗需求急剧增长、医保改革要求很高的背景下,普爱医院之所以能够初步走出一条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费用得到合理控制、医院收入稳步增长的路子,其内在因素在于医院通过医保政策的宣传学习和营造医保文化,具有主动适应医保发展方式转变的理念、管理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形成了“医保兴院”的氛围。在全民医保背景下,“医保兴院”是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之路,谁走得早、走得好,谁就早受益,大受益。
本文作者:黄李凤胡绍刘慧敏马煜杨东亮吴维民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摘要:我所在的医院为一家国企下属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由几个院区组成的集团型医院,近几年发生的重组、吸收、合并等对外扩张,使我在财务岗位上应用到了各种不同的对呆、坏账的处理方式,对这几种方式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目前,医院每年都会因为住院病人以种种原因欠费不结账而产生大量的呆坏账,而在年底各院区和各个科室为了创收和完成任务指标,仓促以各种方式替患者结账,虽然科室圆满完成了收入指标,获得了收益和奖励,但却给医院未来的发展留下了很多隐患。目前处理患者呆坏账的方法和存在的不足表现在:
一、患者欠费形成呆坏账的处理
(一)直接减免法
科室把久不来结账的患者欠费部分换算成某些服务治疗费项目填写退费单,由主管领导签字后持退费单到住院处办理病人退费手续,即收费员按退费单项目逐一在电脑上退费,取消住院病人的某项费用记录,退费成功后患者住院总费用小于预交款数额,之后由护士长签字结算,发票由科室自已保管。此方法不足之处在于:1、减免数额不在财务帐面体现,日后对社会的公益贡献付出无法进行数字统计,2、科室保管发票容易丢失,对有交通事故、扯皮等法律官司的患者,这样处理未来会带给医院法律诉讼隐患。
(二)信息科系统管理员直接在软件系统中销账
科室主管住院核算人员持科主任及主管领导签字同意后的欠费销账单,到机房找系统管理员在电脑系统中按病人欠款数额直接消掉。然后到住院处签字结算,发票由科室自已保管。此方法不足之处:1、系统管理员的职责是对医疗数字信息系统进行开发、运行及维护正常运转,其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权取代电脑操作员进行费用增减,改动原始数据;2、经系统管理员删改的数据不在患者账面清单中体现,也没用退费痕迹,原始记录彻底消失,这种人为因素的操纵导致住院结算单数据和医师病历治疗过程严重不符,日后如患者不满疗效或有其他事件出现时很可能给医院带来医患纠纷,科室便有伪造病历的嫌疑;3、现在是数字化信息时代,医院全部经济活动都已纳入数字化自动控制之中,这种在电脑系统中直接销账的做法还将导致药库、卫材库等库存数据与用量统计数据不符,为了平衡各方数据,系统管理员不得不追溯调整各项数字,从而使医院各项内部控制形同虚设,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严重干扰了医院有序发展;4、科室保管票据不当。
(三)住院部直接销帐
科室书写“结算申请单”,说明欠款原因及数额,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护士长持此申请单直接到住院部充当现金打印发票进行结账,签字后发票由科室自已保管。住院处收费人员日结账后持此‘结算申请单’顶现金上缴财务部。财务部做账时分两种方式:一是不挂帐,直接用欠费数额冲消当日医疗收入;二是把欠款数计入其他应收款(** 科室)明细账中,年终按应收账款3%~5%的比例提取坏账准备计入当期管理费。此方法不足之处在于:1、欠费不挂帐直接冲减当日收入日后不便于查询实际减免数;2、医院与企业不同,病人当期欠费金额基本都属于呆、坏账,如果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很明显坏账准备计提不足,严重违背了会计原理中谨慎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导致医院财务报表信息失真。
二、医院患者欠费呆坏账处理的方法
1.对于欠款数额微小,对医院科室不造成损失影响的可按上述第一种方法办理,但结算发票应由财务部或住院部统一登记备案保管,或由病案室随同病历统一保管,这样不易丢失方便日后查询。
2.对于一些年底科室暂时无法收回而又数额较大的坏账,经科室和主管领导同意后统一由住院部结账,发票和住院部日结账单上交财务部,财务部按发票欠费数额逐一计入‘其他应收款—** 科室** 患者’明细账中,日后进一步要求科室与病床责任医生帮助催收,尽最大可能减轻医院经营的沉重“包袱”。但从目前医院实际发生的坏账来看,出院病人的欠费,坏账率接近百分之百,在此,建议依照会计谨慎性原则对确实无法收回的欠款在不影响当期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应直接作为坏账计入当期管理费。这样处理的优点在于会计信息更加真实有效,患者费用记录保存完整,对社会所做贡献有据可查。
3.在病人交清欠款之前,实行不打印该病人住院结算收据管理办法,只有当病人交清欠款之后,电脑系统才允许打印该病人的住院结算收据。对于发生部分欠款的住院收入,住院结算软件应可按规定时间汇总打印住院收入、预交金、欠款等数据。这样,并不影响全部住院收入的汇总计算,其押金数就等于收入数,这样既不影响医院和科室计算收入指标和奖金,还大大方便了欠款发票的管理,可以有效防止先打印欠款发票可能造成发票丢失的问题。在形成真正的坏账前一直挂在住院收费系统帐中,这样科室和责任医师催款的力度会更强。
三、医保机构欠款的处理
目前随着社会医保统筹病人的增多,即使医院医保制度执行得很规范,医院为患者垫付的的医保统筹基金也会面临着扣减的问题,即便双方经过对账都认可的应收款项,医保中心仍推迟付款导致长期不到账,长久拖欠形成了大量的呆账。而已经发生的坏帐损失,必须经上级财务部门批准后方可冲销,即实际发生的坏账不能及时冲销,长久挂在账面上,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我所在医院的隶属国企下属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按照规定医院可以于年度终了,按照“应收账款———应收医疗款(** 医保部门)科目账面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金,计入管理费用。但从谨慎性原则来看,这种对坏账准备计提的规定,与现行医院会计的实务脱节,计提的坏账准备过低,造成谨慎性不足,使大量呆账不能冲销,长期挂在账上,违反了会计制度的真实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使医院的流动指标、偿债能力失真,严重影响医院经营者的决策。
(一)改进医疗机构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
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建议医院可按应收款项账龄长短,依据不同比率计提坏账准备,灵活掌握,对于期限超过三年、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全额提取坏账准备。
(二)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1)必须建立医院财务部门、医院医保管理部门、上级医保管理部门三方定期对账制度,具体来说就是核对医保资金的金额,保持账目的一致性。(2)强化医保欠款科目设置的科学性,在“应收医疗款、医保统筹挂账”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对不同情况的医保资金挂账情况分别核算,这样使得有关医保资金欠款情况更加清楚,便于了解和催收,使资金加速回笼。
关键词:医保;制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208-02
衡水市2002年1月启动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相继成功实施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保工作越来越成为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作为市定点医疗机构中唯一的三甲医院,在医疗制度改革的探索中逐步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医保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医保办作为其中一独立职能科室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使医保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了优质、高效的医保服务宗旨。
一、完善组织构架,健立医保管理体系
医院成立了由一名副院长负责的医保工作领导小组,5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医保办公室,设处长1名,全面管理此项工作。医保办是医保政策的执行窗口,是医院领导对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和着力点,是医、患、保最好的沟通桥梁[1]。其主要职责是与省(市、区、铁路)医保机构的工作联系、来访接待;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保工作的宣传指导;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并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对医院各科室的医保工作进行检查分析,并将检查结果汇总讲评等。
二、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1.健全医保制度,做到有的放矢。医院先后制定了《医保处工作制度》、《新农合出院即报结算制度》、《医保处医审岗位职责》、《医保处门诊收费人员岗位职责》、《医保住院费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关于参合农民医疗服务及新农合基金运行监管规定》等多项规章制度,使医保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2.严格入院标准及审批制度。要求医生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认真核实患者身份。医保办人员每周下病房核实住院患者医保证、医保卡、身份证,杜绝冒名顶替、挂床住院现象。为降低患者自负比例,严格审核自费药品、限制药品和大型检查,不滥用与病情无关的药,不做不必要的检查。对不能享受医保的交通事故、工伤等引起的外伤,向患者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理解。
3.严格病历审核,规范医疗行为。医保制度的原则是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医保患者各环节标识明显,以提示医务人员按照医保规定进行诊治。病历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诊疗过程的真实文字记录,它已成为社保部门和商业保险理赔医疗费用的重要依据 [2]。医保办人员每月定期抽查在院、出院病历,对于辅助检查医嘱不全、药品超限制范围使用、重复收费、分解收费等违规情况,分析总结后在院务会议上通报并将内容上传至医院内网,涉及的具体违规项目给予主管医师经济处罚。
4.特殊疾病门诊治疗。对于符合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的特殊疾病患者,建立单独的门诊特殊疾病专用病历本并登记备案,由医保办统一管理。根据医保中心安排,我院上报了多个单病种限价,该病种限价工作正在推进中。单病种限价的推行,将使参保人员得到真正的实惠,并减少医保费用的开支。
5.完善网络监控。按照医保要求及时对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更新、维护,实时进行网络监控审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上级网络管理部门沟通。
三、政策宣传落到实处,服务融入管理
1.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知识讲座,把医保各项政策及医院规定下发各科室并及时上传至医院内网,让科室每位医务人员更能方便快捷的掌握医保政策,提高其执行政策的觉悟和能力。随时为医务人员提供咨询等服务,每月反馈科室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收集医务人员意见,改进服务。
2.为使医保患者熟悉医保政策,减少矛盾纠纷,医院将重要医保政策制作成宣传栏,在门诊大厅、收费窗口及科室门口显要位置向就诊患者进行公示和宣传。印发“衡水市医疗保险政策简介”、“衡水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规定”等宣传资料给就诊患者,方便其就医住院。并将医保政策和就医流程制成宣传彩页粘贴于每个病室显要位置,让患者增加医保意识,加强自我管理。
3.门诊设有专门的医保挂号、结算窗口,医保办门口显要位置设立患者投诉箱,公布咨询与投诉电话,方便参保人员咨询,及时处理参保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4.为医保管理部门服务。定期核实医保患者身份,杜绝挂床及冒名顶替,保证统筹基金的合理使用;加强沟通,尽量将问题在医院解决,减少医保管理部门的麻烦;全程陪同医保人员进行外调工作;积极反馈参保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桥梁作用。
四、提高自身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监管
1.医保办工作人员选择有医学专业基础、有管理素质的人员,进行系统学习,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业余时间进行充电式自主学习,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实行节假日值班制度和“首问负责制”。为保证参保人员在节假日就医,我们增加了工作人员,实行节假日值班。患者咨询的问题落实首问负责制度,谁第一个接待,谁负责到底,直到患者满意为止。
3.制订工作计划,确定一年的工作目标和方向,认真组织实施;定期做工作总结,提出下一步工作方向及改进措施。
几年来,医保办本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医保管理事业奉献的精神,从实际出发,注重各环节的细节管理,确保了医院医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促进了医、患、保和谐关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量大、内容繁多、手续复杂。对医疗保险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是优化医疗保险工作的重要保障。加强医疗保险的档案管理首先是深化国家社会保险改革的需要。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覆盖范围最广、涉及的人员类别最多的险种,它不仅涵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在职职工,同时还包含离退休人员与灵活就业人员。对城镇在职职工而言,医疗保险需要履行保障责任;对离退休人员而言,医疗保险还要履行社会化服务和管理职能。若缺少完整的档案管理,不仅阻碍医保部门的工作,甚至影响社会保险改革的推进。其次可以充分发挥医保档案的实用价值。建立规范化的医疗保险档案,可以为医保数据统计和医保基金管理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建立科学、高效的医保管理机制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此外,规范化的医疗保险档案,准确记录了参保单位和个人的参保情况、费用记录等信息,在方便参保人员查阅的同时,普及医保知识、了解医保信息、维护自身权益。
二、县域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医保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医疗保险档案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从门类上来说,包括文书文件类、业务财务类、设备声像类等,每个门类中包含多种资料,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不统一,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规范化标准。同时,医疗保险档案因涉及“医、保、患、药”四个方面,涉及面广,各县域医疗保险档案归属的管理科室不尽相同,同一人的保险档案保存于不同机构,同一类档案分属于不同部门。
(二)医保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
由于医疗保险服务人员对医保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本身较枯燥,很容易致使工作人员产生厌倦的情绪,无法调动工作积极性,造成医疗保险档案在最初的收集环节不顺畅,档案信息不完整。特别是在县域范围内,部分医疗经办机构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档案室,对医保档案的保管不善,收集不齐全,归档不及时,应归档的档案分散在各科室和个人手中,造成参保单位档案信息不完整。医疗保险原始档案涉及面广,信息分散,收集起来耗时长,时效性不突出,同时对档案信息的准确性把握较困难,无法为建立科学、高效的医保管理机制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实效性小。
三、规范县域医保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制度建设
根据我国《档案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规,在省级层面制定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办法,统一医保档案分类大纲和保管期限;在市、县域范围内,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统一医保档案管理科室,并将医保档案管理纳入科室综合考核范畴,规范档案管理人员职责,从制度上健全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让医疗保险相关人员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同时,针对不同门类档案,从其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到存档,制定标准化管理流程,做到既符合工作进程,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二)完善档案收集
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广泛收集各类档案资料,使各类档案系统完整,这是提高医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基础和前提。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的收集,首先要在“医、保、患、药”四个方面达成共识,从思想层面重视和支持档案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医保管理当局,应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渠道,大力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医保工作全员认识,统一档案管理思想,增强医保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的积极性,加大对医疗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加强医疗保险档案收集工作的实效性。由于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分散,涉及面广,具有隐蔽性,有时很难判断信息的准确程度。在医疗保险档案收集的过程中,要及时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原来的信息进行判断、调整,以期达到最佳实效。
(三)加强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