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辅导建议及做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们的研究在实际的调查和对各种心理素质的测量基础上,运用森田心理疗法的理论设计并实际进行了高三考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团体辅导,实际干预考生复习备考的心理问题,改善他们的情绪状态和适当调整对于自己的期望、看法,保持平和的心态,提高复习、考试的效率。
我们的目标有二:一是通过实际应用以森田疗法为理论基础的团体辅导,探讨这种理论对于调整高三考生心态的有效性;二是探索开展团体辅导的有效模式,包括辅导对象的选择,辅导的时程,辅导的内容与组织形式,辅导的效果评估及辅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等等。
一、辅导方案设计
1. 筛选标准
(1)标准一:神经质度>=15且考试焦虑分数>40。在高三年级全体学生进行“神经质度”的测量和考试焦虑测验TAI,筛选出神经质度得分大于15且考试焦虑测验得分大于40分的学生名单,作为辅导的对象群(神经质度的量表来源于日本森田疗法网站)。
(2)标准二:面试及征询学生的辅导意愿。根据尽量不来自同一个班级的原则,对来自辅导对象群的10名学生发出书面的邀请,并通过面试,介绍辅导的目标与内容之后,征询接受辅导的意愿。最后,确定本次辅导的成员,在辅导协议上签字。
2. 辅导过程
(1)森田疗法的简介(1课时)。第一阶段,主要介绍高三的主要心理问题,指出虽然考试给考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如何应对却是每个人的选择。情绪困扰、心态失衡往往会较大程度影响考生的复习、备考状态。其实这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性格的因素及人生的态度问题。而森田疗法的实质就是一个对疑病素质、不当生活态度的纠正和改善。
(2)森田神经质的讲解、精神交互作用及疑病素质学说(2课时)。第二阶段,主要是讲解森田疗法基本原理,包括的内容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区别、神经质的性格特征、疑病素质、精神交互作用、森田疗法的住院治疗阶段特点、情感与行动的规律、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外表自然、内在健康、行动准则、烦恼及解脱等。
(3)结合案例,讲解(3课时)。第三阶段,主要是结合案例,进行小组的讨论及分享联系自身的体会。
3. 辅导的组织
由1名指导教师和10名同学组成辅导小组,每周二中午11点50分至12点40分进行团体的心理辅导,包括个别时间的调整安排,共持续6周。小组成员撰写森田日记,接受辅导教师的批阅及指导。
二、效果评估
1. 前测及后测
为了评估以森田理论为基础的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本辅导开始前在筛选辅导对象时曾进行了考试焦虑测验(TAI)的心理测量,6次辅导结束后,又对辅导成员进行考试焦虑测验(TAI)的后测。将两次的测验分数进行相关样本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分析,得出相关数据。数据表明,辅导组的成员在团体心理辅导后,考试焦虑水平发生了显著的下降(p
2. 辅导成员的感受分享
从学生的感受反馈来看,学生认为“有帮助”,有10人,其中,认为“非常有帮助”的有3人;认为对于考试的焦虑“减轻”的有7人,认为“还是焦虑”的有3人。对于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他们均表示接受,并且认为比较适用。但是,有个别成员认为,森田的理论过于抽象,在实践中难以把握。
三、讨论
1. 辅导对象的选择和人数的考虑
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对象的选择是在两次心理测量的数据基础之上进行的,筛选标准为神经质度得分大于15,考虑焦虑测验得分大于40分。而之所以确定这两个标准是因为第二部分的研究结果,高神经质度组(神经质度高>15)与低神经质度组(神经质度<15),在短期精神症状、考虑焦虑和睡眠质量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而考试焦虑测验大于40分的标准是一个主观暂定的标准,是直接与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相关的。根据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人数的要求,我们选择了10人,以便于辅导过程中的讨论、分享和交流,以及个别学生的追踪干预。实践下来,我们发现这两个标准还是比较合适的,我们的标准并不是过高,因此筛选出来的人数还比较多,可以满足继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需要,但并不是每个筛选出的学生都愿接受团体心理辅导,这里面包括很多原因。比如高三的学习生活节奏快,时间比较紧张,他们不愿付出心理辅导的时间,还有他们对心理辅导比较陌生,存在恐惧或缺乏信任的心理。所以,在对筛选出来的学生发出邀请信时,适当多发出一些是必要的,即便人数多了些,也可作为下一个心理辅导团体的后备人选。另外,对什么是心理辅导要给予更多的解释,对方法要介绍得详细,让学生有信任感。
2. 组织形式的考虑和辅导内容的考虑
团体心理辅导采用小组的方式来开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二个阶段是集中上课,由教师讲解森田疗法的主要观念,包括疑病素质、精神交互作用和“不安常在”,“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第三阶段,结合案例来讨论学生出现森田神经症的根源及解决的办法,这个过程允许学生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让每个学生分别来介绍自身遇到的困难及对于森田理论的实践感受和问题,让其他成员来分享或提建议,最后由教师作指点及小结。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小组成员提供额外时间的咨询或指导。森田理论的确有些抽象,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讲,不过,这也正是问题所在。我们心理辅导教师的任务就是——将抽象的森田理论转化为高中生易理解的课程,具体来说,就是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要点,结合怎样的生活例子来帮助理解,如何布置作业和指导。
3. 辅导时程的考虑与不足
辅导为每周一次,总时程为6周。第1次的主要内容为把高三的学习生活与森田理论联系起来,第2、3次的主要内容为森田理论讲解,第4、5、6次的主要内容是结合案例交流学生运用森田理论的实际感受,并作指导。除了6周的集中学习之外,还辅以阅读相关的材料,以便加深学生对于森田理论的理解。现在看来,时间的间隔可能有点长,两节课之间,有个别的同学并没有按照要求来记日记,或不符合要求;还有的,过了一周后,已忘记上周的内容。另外,教师并没有去了解本次的团体心理辅导的长期效果,比如一个月、两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后,参加辅导的学生各项指标的变化。
4. 辅导效果和测评的考虑
1.2004年,我校曾作过“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心理卫生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发现我校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这九个因子上与正常青少年相比均有显著的差异(p
2.为了深入地了解职校生的心理现状,我校在2006年又作了《职校生心理现状研究与对策》的课题研究,从职校生的常见心理疾病入手,进行了卫生、品德、人际交往、个别差异、就业、审美教育、网络、影视文化等几个方面的心理现状调查。调查发现,心理健康存在轻度问题的学生共127人,占有效调查总人数的27.4%;心理健康存在中度问题的学生共11人,占有效调查总人数的2.4%;没有发现心理健康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
二、我校04~06年开展心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面对我校学生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的状况,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校积极探索了五条适合职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具体是:(1)建立用于个别辅导的心理咨询室;(2)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3)多途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4)开展相关的心育活动;(5)邀请专家讲座。经过三年的探索,我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1.丰硕的科研成果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职校生心理现状研究与对策》获浙江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三等奖,义乌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一等奖;课题《职校生心理现状研究与对策主题报告》获金华第三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已申报省第三届教育教学成果奖;我校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撰写的大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每年都在在省、地、市各项论文评比中获奖。近三年,我校教师的《师范大学生人际关系控制源因素的调查研究》等7篇科研论文在浙江省心理教育学术论文评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等5篇科研论文获金华中职学校第六届教学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职校生人际交往现状的研究与对策》等6篇论文获市级奖项;《职校生网络心理现状调查与研究》等于《职业技术教育》等刊物上。
2.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2008年金华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到我校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检出率低于全国常摸,我校近三年无重大心理行为问题发生,如:自杀、刑事犯罪等。
3.学校学风、校风的转变
(1)个人言行举止文明规范。在我校,学生说脏话的现象逐渐减少;学生穿着打扮得体大方,符合中学生形象;能够尊重老师,对同学也能友好相待,和睦相处;举止文明,基本无不良习惯。而且96%家长的反馈说自己的子女在言行举止上有了明显进步。
(2)个人思想品行健康向上。暂差生的思想与以前大不一样,能够处处为老师同学着想,能够为班级出谋划策,懂得为班级争光。他们逐渐减少了自私狭隘、自高自大、粗暴无礼等不良思想和行为。
(3)带动了学校文明校风的形成。由于暂差生转化工作落到了实处,使得小的方面是暂差生个人得到了转化和进步,大的方面是学校的总体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整个学校的文明程度和学习氛围都发挥到了极致。正因如此,我校于当年荣获了“义乌市四星级校园”和“义乌市绿色学校”两项瞩目的成绩。
4.流生减少学习氛围渐浓
我校前几年的流生人数较多,而现在流生人数大大减少,这正说明了暂差生的转化是较成功的。
他们能够安分守己,不再惹是生非,安心于学习,安心于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学校的学习氛围渐浓。
三、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建立心育组织网络,校长、书记亲自“挂帅”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担任副组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政教员、心育教师、班主任代表为组员。这样,由上而下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保证心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6年,我校率先成立了义乌市第一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学校“心育”中心,由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组成,全面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育中心与学校其他部门有机整合,相辅相成,建立起“教学、政教、心理辅导”的“三合一”预防机制。
2.心理健康教育场所齐全,硬件设施、经费有保障
(1)建立心理咨询室――谈心坊,为学生排忧解愁。我校谈心坊位置隐蔽,室内环境温馨、简洁大方、舒适实用,充分体现了专业化、标准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谈心坊是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绝佳场所。周一至周四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有辅导教师值班,值班表贴于谈心坊门口,便于学生有选择性地前来咨询。(2)有专门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心理活动室,活动室布置一新,环境幽雅,各班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在此教室开展,保证了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效果,真正意义上为学生提供了放松心
情的缓冲地带。(3)学校成立以个体修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类图书资料为主的专用心理阅览室,放置有关帮助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方面的书籍,主要包括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为教师提供有关心理教育方面的资料。周一至周四每天中午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到这里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学习方法策略、心身调节技术等书籍资料,从中得到帮助和启示。(4)我校还投资近万元购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和《学生心理档案管理》软件,我校今后的心理测试可以在校园网上操作,既科学系统又方便省时,这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档案建设中的又一特点。
3.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
我校高一各班每周都有一节心理辅导课,充分使心理辅导活动课得到课时保证,高二、高三年级是不定期地进行专题专项心理讲座。目前,我校共有九位C证老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他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辅导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行为得到训练,情感得到体验,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团体辅导效果更加明显。为了提高辅导教师的上课水平,我校心育中心每两周召开一次辅导教师交流会,每次开会分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都亲自参加,在交流会中大家就某一个辅导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对活动课过程中以及学生个别咨询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互相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教师开设团体心理活动课和个别心理辅导的能力都不断得到提高。我校心理辅导教师多次在省、地、市开设示范课,如:全省“百课万人”创新观摩课、浙江省职教教研基地“服务周”示范课等。
4.充分利用多种媒介
学校心育中心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校报、橱窗、板报、校园网、周一升旗仪式的“国旗下的讲话”等宣传媒介,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广大学生的兴趣,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5.师资培训,不断提高心育人员的心育技巧、策略
我校师资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性;我校除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以外,目前我校持有心理健康教师上岗资格C证的教师共有28人,B证4人,还有2位教师正在接受A证培训(义乌共5人)。我校鼓励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接受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6.专家指导
我们聘请义乌市和金华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担任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人员,指导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我们也请省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普及心育知识。周红五教授曾到我校作了名为《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题讲座等。
7.充分调动学生力量,加入学校心育工作行列,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我校于2007年5月成立了专门的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心理自助协会,由专职心理老师担任协会指导老师。心育中心定期对协会会员进行培训,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举办过心理健康的主题辩论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心理自助协会还协助学校心育中心管理学校的心理阅览室。在学校各个班级,我们尝试采用“朋辈”心理辅导新模式,高一、高二各班级设立一名班级心理督察员,学校心育中心定期对心理督查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在班主任、心理自助协会与各班同学之间的信息沟通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重大心理变故与行为异常者),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和老师报告,从而使心育中心能够及时得到各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息,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生班级、学生寝室,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发挥心理督察员在宣传、疏导和预警方面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8.在班级心理辅导过程中开展心理周记的实践活动
为了在学校班级工作中更好地推广、普及心理辅导,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周记活动,让学生把一周的学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把心理活动呈现出来,班主任先一一批阅,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于每周定时向学生传递上一周心理周记的反馈信息。对于一些反映问题严重或预示与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周记,班主任则要转介到学校的心育中心,由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帮助解决,或向班主任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操作策略。这种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使教师切实抓住了学生心灵活动的脉搏,在心育层面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9.打造我校心育工作之品牌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
为提高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营造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打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心理健康、参与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职校学生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的品格和良好心理素质,我校成功推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工程――心理健康活动周。首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在尝试探索的基础上,向全校师生推出六项活动:心理健康常识手抄报展览、“美丽心灵,亮丽人生”主题班会、“我和父母心连心”的征文比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趣味心理测验、精彩纷呈的心理健康主题辩论赛。2007年5月,我校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本次活动周以“健康之路,从心开始”为主题,分八个系列,为学生们提供了一顿丰富的心灵大餐。浙江部分省、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领导、周红五教授以及我市兄弟学校的领导、教师都来我校参加了这次活动的启动仪式,多家新闻媒体都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
10.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和示范动能,尤其骨干教师带动全市范围的相关工作
(1)在扎实开展我校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我校还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扩大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义乌电视台《生活之路》栏目于2005年曾对我校的专职心理老师作了专题报道,义乌教育网上也多次报道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情况。我校还不断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兄弟学校的联系,多次接待有关领导、教师到我校观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参观了我校心理辅导室,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我校的骨干心理辅导老师也经常前赴兄弟学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并承担我市班主任培训、新教师培训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的培训任务。
(2)我校于2007年上半年加入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2007年11月参加了在我省湖州市举行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首届年会,和全国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的学校、老师学习、交流。
(3)2007年11月,我校被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金华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评为金华市首批优秀学校心理辅导室。我校是金华地区惟一获此殊荣的中等职业学校。
我们愿加倍努力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搞得更加扎实、全面,真正为广大师生的心灵还原一片蓝色的天空。
〔关键词〕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成长;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3-0004-04
当前,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队伍的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校心理学的专业力量还比较薄弱,尤其是我国高校学校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学科建设与职前培训体系尚在建立过程中,存在明显短板。这一现状与广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需求日益增多形成突出矛盾。如何促进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索本土化的有效培养路径,是一项紧迫而有意义的工作。这些年我比较关注一线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倾心投入到骨干心理辅导教师的带教培养工作,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我对优秀心理教师的成长与培养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个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要着力提升三种能力,一是专业发展的胜任力,二是专业发展的动力,三是专业发展的境界。基于专业标准的专业发展的胜任力是优秀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基础,专业发展的动力是优秀心理辅导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专业发展的境界是优秀心理辅导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坚持专业标准,提升专业发展胜任力
我在《学校心理辅导实用规划》一书中列出了美国学校心理学家的专业标准供大家参考。
1989 年,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NBPTS)公布研究报告――《教师应该知道和能够做到的》(What Teachers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确定3~8 岁儿童教育的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是五项“核心建议”:教师应该对学生及学生的学习负责;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的科目有深入的了解并懂得怎样传授学科知识;教师应该负责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当系统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从经验中学习;教师应当是学习化社会的成员。2002 年,NBPTS 以五项“核心建议”为依据,公布《学校心理咨询标准》(School Counseling Standards,以下简称《标准》),规定了学校心理学家专业标准的具体内容。
(1)制定学校心理咨询规划(School Counseling Program):学校心理学家撰写并提交一份不断完善的、并且能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综合学校心理咨询规划。
(2)发展学生学业、职业和个性/ 社会性能力:(School Counseling and Student Competencies):学校心理学家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学业、职业和个人/ 社会性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顺利成长。
(3)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Hum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学校心理学家具备渊博而深厚的关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综合性、专业性知识,通过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来促进学生学习,增进学生福祉。
(4)精通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Counseling Theo-ries and Techniques):优秀学校心理学家会表现出对新旧心理咨询理论的综合理解,全面理解心理咨询技巧和咨询过程,能针对不同人群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
(5)推动公平、公正与多元化(Equity,Fairness,and Diversity):优秀学校心理学家通过尊重和重视社会上的所有成员来塑造和推行可以适用于全球不同社会中的行为。他们给每个学生示范公平、平等和关注,并且提倡公平的教育计划和教育行动。
(6)改善学校环境(School Climate):优秀学校心理学家致力于为学生、教师和家长建立和营造一种学校氛围,使他们在情感、社交、身体等方面感到安全和适宜。
(7)与家庭和社会紧密合作(Collaboration with Family and Community):优秀学校心理学家与家庭和社会成员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通力合作。他们熟知社会和社会拥有的资源,同时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满足学生的需要。
(8)擅长运用信息资源和技术(Informational Res-ources and Technology):优秀学校心理学家善于选择和使用信息资源和技术,并且利用它们推动学校心理咨询项目的实施,满足学生的需求。
(9)对学生进行评估(Student Assessment):优秀学校心理学家理解评估、收集和使用数据的原则和宗旨,定期监测学生的进步,与若干不同的受众就评估的目的、设计、结果进行讨论。
(10)发挥领导、支持作用,推动专业认同进程(Leadership,Advocacy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优秀学校心理学家在推动学生学习和成功方面是领导者和支持者。他们遵守职业伦理规范,积极投身于专业成长与发展。
(11)进行反思性实践(Reflective Practice):优秀学校心理学家将其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融会贯通,以有效地应对新的或意外的危机事件和情景,时刻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以检测和优化自己的工作[1]。
上述11条标准涵盖了学校心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心理辅导教师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将难以胜任这些工作。因此一名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应该以此为标杆,努力向其靠拢。
二、学以致用,提升专业发展动力
学校心理教师所做的是临床实务工作,与教师和医生一样,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优秀的学校心理教师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目前,心理专业培训市场内容非常丰富,各种流派、技术的培训令人眼花缭乱。光学不用等于白学,要有选择地学,同时学以致用,加之专业督导,才能对所学习的东西有所体会、有所感觉。那么面对种种流派,身处一线的心理辅导教师应该如何选择?我觉得先要把四个基本流派的理论技术脉络了解清楚,即人本治疗理论、行为治疗理论、认知治疗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前三个流派要掌握到技术层面,要专精一门,现在一般把行为治疗理论与认知治疗理论合二为一,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简称CBT),CBT理论与技术的结构性、程序性、实操性强,便于训练和督导,CBT的疗效得到许多循证研究的支持,在国外比较流行,对于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尤其适合。我希望青年心理教师把CBT原理和技术的掌握作为一门基本功。当然人本治疗的咨询理念和原则对于咨访关系的建立很有帮助,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J同。若有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学习精神分析的基本思想、发展脉络和主要观点。这对个案内心的深度分析与理解有帮助,但要掌握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技术难度很大。国内也有精神分析方面的专家,但就整体培训体系来说,与欧美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多年来举办的中德精神分析班之所以受到国内专业工作者的欢迎,是因为有一批训练有素的德国精神分析师进行教学与督导。此外,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叙事治疗、家庭治疗和游戏治疗等等都需要心理工作者在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的前提下,不断深入学习。
如何做到学以致用,实践表明,在目前国内缺乏系统的职前培训体系的情况下,成长小组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做法。自2013年起,我带了上海市级骨干心理教师认知行为治疗(CBT)成长小组整整两年,其基本活动形式是:中美资深专家担纲CBT高端课程(注重操作)、专家主持团体督导和开展个人成长专题探讨等。通过活动,成长小组14位心理教师颇有收获。以下是我们CBT成长小组的几点心得。
(一)学习型团队逐步形成
两年的成长小组活动,使小组成员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小组微信群成了大家交流、分享学习体会和成果的平台,也成了大家相互鼓励的心灵港湾。两年的CBT高端培训共有24次,每次都是周四晚上6∶00开始,8∶30结束。小组成员完成一天的工作后,从全市的各个地方赶到位于中山公园的华东政法大学校区,最远的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这种积极性不仅是出于对学习的热情,还在于这里能够感受到小组成员相聚的温暖和支持。此外,小组的同伴督导、讨论分享虽然是利用周六下午休息日的时间,但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出勤率很高。这样,一个学习型成长小组就逐渐形成了。
(二)咨询理论与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尽管小组成员对于CBT理论与技术都有接触,但是真正规范地运用于辅导实践之中的不多。相比高校心理教师,中小学心理教师处理个案咨询的机会并不多,规范、系统的辅导设置就更少。通过近两年的培训、观摩、督导,小组成员对CBT理论和技术的理解和运用有了很大提高。以下节选几位学员的体会。
李霞老师:“帮助来访者收集、检验和矫正功能失调的自动想法和核心信念是认知心理治疗的核心部分。在学习认知治疗期间,我接手的来访案例主要有抑郁情绪、人际恐惧、考试焦虑、离家出走等。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我尝试运用结构化的认知治疗对来访案例进行辅导,其中,在人际恐惧、考试焦虑、离家出走的几个案例中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认知行为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通过对功能失调的自动想法的识别、收集、检验和矫正,改变其负性核心信念。”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成熟,如何将CBT技术运用于小学生心理辅导中,成长小组的两位小学心理教师也有尝试探索的心得。
蔡素文老师说:“小学生的问题往往没有那么严重,困扰他们的大多数是一些生活事件和生活问题。咨询老师通过CBT技术,鼓励他们自己去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洞察力、表述能力都还有所欠缺,这个时候咨询师需要借助媒介这样的外在的载体去帮助小学生发现问题、厘清问题,便于后续更好地探讨、分享、成长。”
蔡老师将“结绳记事”游戏和“饼图”游戏与CBT技术结合,使个案辅导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蒋翌韵老师:“尽管运用认知行为治疗儿童焦虑症的治疗方案与成人焦虑症的治疗方案相似,但我也发现,在运用中必须注意这几个重要因素,它们是儿童治疗中独有的。
第一,儿童的治疗应着重发展性,因此,会更多采用促进学习的活动和游戏。
第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邀请父母参与治疗进程。有时候治疗大多数是对儿童实施的,只有个别的让父母参与,也有时候是联合父母和儿童进行。
第三,应急管理和奖励是儿童CBT治疗的重要环节。儿童需要很多鼓励去进行练习,因此许多治疗方案教父母奖励孩子的勇敢行为,而不是强化孩子的回避行为。无论怎样的方案,如果对功能失调的自动想法进行了合理替代,也就是做好了与治疗相关的认知重建,就会使得治疗成功,但是如果相反,替代不成功,就会导致治疗失败。”
(三)促进了骨干心理教师的个人成长
心理教师的个人成长是其专业化过程的重要议题。一个优秀的心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技能,还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自我觉察、开放的心态,更要有亲和力和感召力,这些个性品质的修炼就是个人成长。其实,心理咨询辅导过程也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成长的过程。
以下是几位心理教师对于个人成长的体会。常梅老师说:“又一轮的CBT督导活动结束了,和我们组的小伙伴每周四晚上的相聚学习成为了一种习惯。在聆听陈福国教授的个案督导和关键点分析过程中,我巩固并拓宽了认知疗法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记录下一个个有所感悟的片段,反思颇多,受益匪浅,这些都将成为我今后心理咨询道路上的法宝,让我更轻松地助人自助。”
汪清华老师说:“两年的观摩、学习、实践与反思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把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做了再次梳理,脑中的思路愈加清晰。听课过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老师如何在他们的咨询与治疗中运用CBT的策略和技术,我恨不能把老师在实践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细细品味。这些对我来说太用了!一开始,自己的认识非常肤浅,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以及自己坚持不懈、按部就班的实际操作,现在我不仅对负性自动想法、病例概念化、箭头向下的技术等有了更深刻的领会,也知道了如何去支持来访者、如何去跟来访者共同工作,以帮助他们获得领悟、动摇他们功能不良的自动想法,如何挖掘他们积极的力量以巩固合理的核心信念,从而更好地帮到他们,也更加明晰了CBT在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偷窃癖等不同精神障碍中的具体操作。”
三、道术并举,提升专业发展境界
当前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急功近利的浮躁病,具体表现就是不少新入行的心理辅导专业人员轻道重术。我多年在各地培训讲学,老师们最关心的是怎么用技术解决问题,一般不太关心咨询的理论背景及发展脉络,也不太关心对人性的哲学思考,觉得这些东西太虚幻,难以捉摸。心理辅导与咨询就是做人的精神层面的助人工作,理解人性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台湾心理咨询专家吴熙K在她的《熙K叙语》一书中写道:“当咨询师内在对个案的信念、思维、精神、态度能持续不断通过个案工作的实践、落实与反思,来厘清与联结时,此时咨询师对自己做个案的思维和哲学观念可以有所整合,总结出自己的核心想法和体悟,那么做咨询就进入另一个境界了……所以咨询师如何陪伴自己去整理属于自己的哲学观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努力的事情。”
在心理咨询专业领域,何谓道?我的理解,一是对各个理论流派的思想渊源、来龙去脉要有基本的认识。如,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什么强调童年的创伤经验?为什么强调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为什么潜意识在精神分析学说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发问和思考,就会对技术有更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二是能够经常从哲学层面对人性有深入的思考。杰出的心理治疗大师都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对人性有深刻的思考与理解。当然,理论流派不同,思想观点也不同,需要读者自己去选择与吸取。如,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基本上是决定论,即我们的行为是由人的无意识动机、非理性力量以及生物和本能的驱力所决定,而这些都是在人出生后六年的性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发展起来的[2]。三是心理教师自身品性的修炼和个人成长,心理教师是人不是神,凡人都有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要面对生活的各种境遇(包括困境)。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要有效地帮助别人,解决别人的各种心理困扰,首先就要学会处理好自己的困扰。美国家庭治疗专家Froma Walsh认为,咨询师如果只做个案,学技巧,没机会去面对自己生命的议题,那么那些未面对的东西一定会干扰他们的咨询工作,而且他们会毫无觉察。吴熙K也说,面对自我困境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可以让自己开拓更多的资源来面对原本让自己困惑的议题[3]。
我做了近三十年的学校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时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的心灵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我希望有更多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服务于学校第一线,为广大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而规范的专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芳,孟万金. 美国优秀学校心理学家专业标准及其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2):4-7.
[2]Gerald Corey 著,谭晨译.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第八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吴熙K.熙K叙语[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关键词: 注意力涣散型高中生 数学学习困难 建议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指出:“注意力稳定性的作用比学习能力的作用更大。”[1]注意是保证心理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没有对事物的注意就不可能有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注意涣散势必影响学习效果,甚至导致学业不良。目前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双边活动的研究很多、很透彻。但是,对注意力涣散型高中生数学学习数学困难的研究还不多见,或者说缺乏专门的系统研究。但是,我通过随堂听课,以及教学第一线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该类学生是普遍存在的。基于这种现象,根据多年的调查分析研究,我在此提出一些设想和思考。
1.现状分析
1.1已有的研究。
关于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问题的研究有两个范具有例代表性:“青蒲县数学教学改革实践”和泰安师专基于“洋市初中现象”进行的“初中数学差生转化实验”,他们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个案,认为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多,注意稳定性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对注意稳定性差的原因和转化措施的研究深入不够,尤其是对注意力涣散型高中数学学困生的研究目前还很少涉及。
要研究并转化注意力涣散型高中数学学困生,首先要对注意力涣散的内涵,怎样的学生属于注意力涣散型学生进行界定。目前学术界对此说法较多,我认为:心理活动不能充分地指向并集中于应当指向的对象上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类学生称为涣散型学生。这种说法较为准确。
1.2涣散现象及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左顾右盼,或貌似注意听讲,实则面无表情地端坐,或做小动作,等等,常用的课堂管理行为很难收到好的效果。下面从影响无意注意和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两方面对这种涣散现象进行分析。
1.2.1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变化及刺激物的新异性都能引起无意注意,数学本身抽象度高,特别是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大多是由逻辑推理、演绎、计算等构成的,因此更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发生转移。
1.2.2学生的主观状态。主观的需要、兴趣、暂时性期待等心理状态可以诱发无意注意[2]。其中兴趣应该是一种最直接的主观状态。目前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数学,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度不高,甚至惧怕数学,这可能是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的一个主要原因。以上是影响学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1.2.3活动是否有明确的目的。对活动目的越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愿望就会越强烈,因而与完成学习任务有关的一切事物就越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3]数学课堂上学习目的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内容,以及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水平制定的,是数学教师周密思考、细心安排的结果。但我们在一项针对教学目标的调查中发现,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从教学参考书上抄来的,这往往很难保证符合实际情况的活动目的,也就难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一现象可能还会持续下去。
1.2.4间接的兴趣。指学习者对于某种事物没有兴趣,而对于这种事物在未来的结果感兴趣。例如,学生对数学本身不感兴趣,但认识到数学在电子信息技术、经济领域等中的重要作用而努力学习。我们所教授的数学强调其内在联系,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数学与外部的联系。当然正在推行的新课改实验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比以前的教材要好得多。学生对数学作用的认识仍然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难以体会到在实际生活或者未来生活中的重要性。
1.2.5意志力水平。有意注意是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因此,意志力越强,有意注意越稳定、越集中。[4]数学是不太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而又特别需要学生高度注意的学科。因此对意志力的要求可能会更高。
以上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学生注意水平的一般因素,但要全面了解高中数学学困生注意涣散的成因,还需研究学生的注意品质特征。
2.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已往的研究都是从注意力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以及影响注意力水平的因素两方面进行的。注意力与学生成绩的相关性通过对优生和学困生的注意品质进行比较来说明。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小学和初中的学生,研究成果表明优生注意稳定品质明显好于学困生,同时发现,注意稳定性和学习能力都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但注意稳定性的影响比学习能力的影响更大。我们在对高中生进行的一些不同调查中发现,注意力与学习成绩是相关的,且注意力与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智力因素范畴,与学习效率相关性由大到小的变量依次为: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数学成绩关系最为密切的也是注意力。研究还表明,课堂听课质量不高是导致高中生数学学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另外对初中、小学学困生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定性水平上,一般缺乏系统性,缺乏对导致注意力涣散因素全面而综合的分析。我们认为,对注意涣散型学困生的研究应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对高中生来说,通常情况下进了高中要么是为了考大学,要么是为了学好技能找一份好的工作(职高生)。应该说他们在学习动力方面问题不大,尽管这种动力来源可能不仅仅是自身的主观愿望,还有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但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涣散,不认真听讲的问题依然存在且突出,尽管众多同行已对高中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人格障碍及思维障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未能对涣散型高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做出全面而深刻的解释。或者只能说他们只是对其某个方面进行了较深刻的研究。我们以为只有将心理学理论与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大面积的调查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学困生注意品质的缺陷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找出各种影响注意的因素并进行跟踪调查和干预,方能有效地提高其注意力水平和听课质量,总结出一些特殊学困生群体的规律和一般结论。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气质类型、个性特点,那么,我们怎样从自身做起,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3.几点建议
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各地区各涣散型学困生群体的特点各不相同,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找出根本原因,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提高在各种影响下的心理承受能力。
3.1加强心理辅导,清除心理压力。
学生学习数学意志涣散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也有内部心理意志脆弱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不少教师往往只注意知识的传授,在传授方法上下工夫,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辅导。现在大学一般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而中小学很少有,或者只是一种摆设,这就要求教师,尤其各任课老师既要胜任各学科的教学,又要对心理学进行钻研,以便能够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心理辅导。
3.2弥补认知缺陷,唤醒“差生”注意。
数学是一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后联系非常紧密,如果前面的知识有缺陷或其能力有所不及,则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必然涣散。当前的“普高热”依然很旺,很多学生是自费生,这部分学生总分低,其中数学成绩差正是他们总分低一个重要原因;基础差,造成了认知结构上的缺陷,进入高中后,由于班级授课制的缺陷,他们很难和其他同学处同一起跑线上。因此,我们必须依据教学大纲要求,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对教材进行重组,多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这样对唤醒部分学困生的注意力大有好处。
3.3力求知识具体化和通俗化,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某种知识是否达到具体化和通俗化是相对的和辩证的,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比如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对农作物的生长可能了解较多,而城里的学生却知道得较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到大家都容易理解的程度,要用学生普遍见过的事物做比喻,以适应学生的整体水平,而不能用一种抽象去解释另一种抽象。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加进模型和手工操作,再把这种模型和操作提升到语言说明,并在纸上画出图形,最后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分析说明,从而形成数学定理;在代数教学中,讲一般的法则,先进行具体数的运算,再给出字母表示,讲复数的幅角不忘其向量表示,讲函数不忘其背景,讲方程不忘联系实际。这种具体而通俗的做法,可使学生由感性逐步过渡到理性,缩短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距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产生亲近感,逐渐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总之,数学课程学习是对学生注意力水平要求较高的学科,以上的做法和建议只是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望能得到行家的斧正。
参考文献:
[1]王光明.现代数学教育选讲[M].西南师大出版社,2003.
[2]张杰祖.基础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7.
[3]杨孟萍.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情景模拟是美国心理学家茨霍恩等首先提出的,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效教学方式,情景模拟法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被广泛地运用于面试考评、口语教学及各类课程中。近些年来,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情景模拟也被运用于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中,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具体情景,让求助者在模拟的情境中宣泄自己的情绪,解开心结。
情景,指情形、景象,即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状况。模拟,又称模仿,指照着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虚拟实践性培训方法,是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受教育者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
一、心理咨询中的情景模拟
心理咨询中的情景模拟就是指根据求助者情绪表达、情感宣泄并解决内心矛盾和冲突的需要,制定或使用一种或多种能够满足求助者这种需要的方案或技术,使求助者在设置的具体情景中正视自己内心的情绪体验,释放积聚的个人情感的矛盾和冲突,帮助求助者宣泄自己的情绪,解开心结。
情景模拟的适用对象非常广泛,一般有普通心理困扰的来访者都可以运用情景模拟。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会使用情景模拟:协助来访者觉察与纾解情绪,以利于来访者问题的解决;来访者学习或试验新的行为模式;协助来访者预演即将面对的情境、人物;协助来访者体验他人不同的感觉与想法。
情景模拟法可以帮助来访者解决自己内心的冲突,解决与他人的冲突,调节在陌生或特定环境中的不适应。具体作用包括:(1)协助来访者觉察、纾解情绪。在情景模拟中,来访者重演事件发生的过程,借着咨询员的催化,觉察过去未觉察的感情,透过语言表达与非语言动作的释放,来访者内在冻结的情感得以一泄而出。由于情感得到认定与纾解,就不会干扰来访者的认知与行为表现。(2)修正来访者对他人的了解。在情景模拟中,当来访者扮演他人时,会有机会体验他人的感觉、想法与行为。这种体验可以转化他对人的态度,修正来访者对他人的了解。(3)协助来访者对自己的行为、感觉与想法有新的认识。来访者的问题常常是对过去未完成事件的反映,情景模拟虽然让来访者重演现在发生的事件,但是从模拟现在事件的过程中,在未完成事件与现在事件产生串连时,来访者对目前事件的行为、感觉与想法就可以发生改变。
二、情景模拟在心理咨询中常用的几种技术
情景模拟在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技术有空椅子和角色扮演两种,它们都要求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引导下设置具体情景,重新体验矛盾或引起心理冲突的情形,使来访者在情景中正视自己的内心需要,理性看待内心冲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缓解内心矛盾与焦虑。
1.空椅法
空椅法是指咨询员为了处理来访者个人内在或人际冲突,使用不同的椅子(或垫子)代表来访者个人内在或人际的不同冲突力量,并使之对话。通过对话的过程,让不同的力量与冲突达到协调,进而促使来访者人格统整,或与外在环境和平共处。
空椅法的常见形式是双椅子法,Greenberg曾对双椅法下定义,他认为来访者在面对冲突情景时,咨询员协助来访者将冲突的两股力量区别出来,并让双方接触与互动,以促进双方达成新的统整(new integration)的技术称为双椅法。但空椅法并不一定只限于双椅,有时候因为情景上的需要,可以使用多椅。相信人格是由不同亚人格所组成的咨询员,在处理问题时,常需运用多椅法。
(1)空椅子技术的三种形式
倾诉宣泄式。这种形式一般只需要一张椅子,把这张椅子放在来访者的面前,假定某人坐在这张椅子上。来访者把自己内心想对他说却没机会或者没来得及说的话表达出来,从而使内心趋于平和。
自我对话式。也就是自我存在冲突的两个部分展开对话。假如来访者内心有很大的冲突,又不知道如何解决时,可以放两张椅子在来访者面前,先让其坐在一张椅子上,扮演自己的某一部分;然后再让他坐在另外一张椅子上,扮演自己的另一部分。这样依次进行对话,从而达到内心的整合。
他人对话式。是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对话,放两张椅子在来访者面前,来访者分别坐到不同的椅子上扮演自己或他人,两者展开对话,从而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去理解他人。例如,学生小雨和教师搞不好关系,他经常领会不了教师的意图,同学也常常误解他,那么我们不妨请小雨分别扮演一下教师与同学的角色,按照通常所发生的情况,排演几出“戏”:有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的,有学生向教师解释自己某一行为的原因的……“演”完后,请旁观的同学和教师就小雨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然后,请小雨再按照他的意见试演几次。这一训练可以帮助来访者改善不良的人际沟通,同时增进对他人反应的了解。
(2)空椅法的运用步骤
对话之前阶段。建立合作关系,架构空椅试验。
唤起阶段。利用来访者喜欢的感官方式,让重要他人出现在空椅上;协助来访者与空椅上的重要他人接触;协助来访者负起责任(使用“我”的陈述句);协助来访者觉察他对重要他人的内在反应(例如:使用重复技术,来强化来访者非语言行为的表达);透过夸大、重复等技术来强化重要他人的表达,以提高来访者的唤起状态;协助来访者记起未完成的事件。
表达阶段。协助来访者对重要他人表达不同的情感。为了协助来访者充分表达情感,可以让来访者一步步地通过身体动作表达未表达的情感。协助来访者在表达(与重要他人接触)与内在体验(与内在经验接触)中转换。协助来访者向重要他人表达他的需求。
完成阶段。引导来访者让重要他人的正面特质出现(例如,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来访者的原谅);协助来访者对重要他人有新的了解,以及对重要他人的欣赏;协助来访者了解满足需求的方法;协助来访者向重要他人道别。
对话结束阶段。协助来访者统整对自己对他人的新看法。
(3)运用空椅子技术的注意事项
运用空椅子技术之前,应该深入地了解来访者的问题所在,看来访者是否适合用空椅子技术或者应该运用何种形式。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用空椅子技术。因此,在运用空椅子技术之前,一定要深入了解来访者的问题所在,不要轻易对来访者的问题下结论。只有在充分、深入了解来访者的基础上,才可决定是否采用空椅子技术;同时,辅导教师还应该认真斟酌,到底对来访者采用哪种形式的空椅子技术,效果才会更好一点。
运用空椅子技术前,首先要营造出一种气氛。心理辅导教师要诱导来访者全身心地投入对话情境。因为让来访者对空椅子讲话,来访者可能觉得很滑稽,甚至觉得很无聊。此时,如果没有营造出一种气氛,直接让来访者对空椅子讲话,来访者肯定无法投入,甚至会不知所措。
此时,心理辅导教师要诱导来访者投入对话情境,提醒他要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或者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来访者扮演“他人”的角色时,往往会用第三人称的口吻讲话,此时心理辅导教师须要求他要用第一人称说话,并且要尽量去模仿“他人”的声音和动作。只有这样,来访者的体验才能够深入,获得的领悟才会比较深刻。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技术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为了协助来访者觉察与纾解情绪、体验相关人物的感觉与想法、学习新行为与预演即将面对的情境,由来访者扮演相关人物,进入他们的经验中,来达到以上的目的。
角色扮演法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第一,找出问题症结。来访学生常常感到难以描述特定情景中的困惑,尤其是与父母、教师、同伴的人际关系问题。例如,有一个叫小明的男孩告诉咨询员他与母亲有矛盾,妈妈对他很不公平,从来不允许他做想要做的事,这时,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小明在征求母亲的意见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咨询者:小明,假如我是妈妈,你把怎样征求妈妈意见的经过讲给我听听。你对我讲的话要与跟妈妈讲时一模一样。
小明:妈妈,你从来不让我做想要做的事!对我提出的要求你总是说不。今年的生日我想要一件礼物,你要是不给,就是小气鬼!
咨询者马上可以发现,如果学生与他母亲已经有了冲突或看法上的分歧,他的这种要求方式无疑只能激化矛盾,而根本不可能得到所希望的生日礼物。如果不让小明通过角色扮演来再现他与妈妈交往的具体情景,咨询者就不易发现小明的问题所在,也不易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二,角色转换。当学生间有冲突时,成人往往问学生“如果他像那样打你你会有什么感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切身体验他人的状态。但根据认知发展理论,一定年龄之前的学生(有人认为约10岁以前)缺乏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的认知能力。由于学生对自己直接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的事情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因而让学生扮演其他孩子的角色比言语提示更为有效。
例如,一个名叫小强的男孩常常无缘无故地欺侮女同学。咨询者要求小强与他常欺负的一位女同学分别描述最近一次欺侮(被欺侮)的情景,然后让他们角色转换,以此体验当时对方的言行和情感。通过角色转换,小强体验了被人打的感受,较好地改善了与女同学的关系。
第三,行为预演。为了保证演讲的成功,成人在演讲前进行练习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做法。如果在面临一种新的情景或尝试做某件事情以前,学生先进行一些训练、那么当然会顺利、坦然得多。
小华是个害羞的小女孩,没有朋友。为了让她克服羞怯,交一些朋友,咨询人员帮助她练习在与他人打完招呼后接下来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在建立交友自信的过程中,咨询者先扮演另一个孩子,让小华在一种安全的环境中尝试新行为,当她觉得有把握与咨询者进行交往了,再让其他孩子进入角色扮演情景,以帮助她获得交友的真实情景体验。
角色扮演生动有趣、简单易行,既可用于个别心理辅导,也可用于团体心理辅导,为了有效地运用角色扮演技术,应该注意尊重来访者的自发性,为其提供自由轻松的气氛。这样才能使成员减轻防卫心理,认清自己的感情,培养思考能力,适应现时的环境。角色扮演技术应和其他心理辅导技术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例如,在亲子关系辅导时,辅导教师把调查(亲子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角色扮演(体验父母角色)、分组讨论(我们的责任)等技术融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理解父母、关心父母的教育,可获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如果在进行某一方面的心理辅导时,只是单纯地应用角色扮演技术,学生可能只是感到这种形式的新颖和有趣,把心理辅导活动当做一场文艺汇报演出,从而削弱角色扮演技术的心理辅导功能。因此,在心理辅导中,必须把角色扮演技术和其他心理辅导技术结合起来,让角色扮演成为学生对他人心理状态认识、体验的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对所表演的角色心理的认识和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实效。
角色扮演技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一般而言,角色扮演技术更适合于情绪情感、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人格方面的心理辅导,而对生活休闲、职业选择等方面的辅导的作用有限。因为,角色扮演技术应用的重要特点在于能很好地使来访者对他人、对自身的心理状态有深刻的觉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自身、周围的人和物能更好地理解,进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创造性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而这也正是人格发展的目的所在。反观生活休闲、职业选择等心理辅导内容,更多地是从生活所需的知识而不是对生活的情感体验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所以应用角色扮演技术所收到的效果不一定理想。
三、运用情景模拟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情景模拟中,咨询师要先向来访者讲清楚模拟的规则,情景的设置和注意事项。咨询师要适当地引导来访者更方便地进入模拟的状态中,情景模拟不是表演,不是演戏,而是来访者心境真实情景的再现。来访者尽量使自己投入到角色中去,表演时务必做到身心投入,重新真实地感受自己的情绪,正视自己的内心体验。
情景模拟咨询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来访者解决矛盾情绪,正视内心体验。不管是情景的设置还是情绪的宣泄方式,都必须首先考虑来访者矛盾情绪、心理承受程度及情绪表达方式。尊重来访者的自发性,提供自由轻松的气氛。尽量让来访者在比较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表露和宣泄。这样才能使成员减轻防卫心理,认清自己的感情,培养思考能力,适应现时的环境。当扮演者觉得无法继续表演下去,或者指导者认为已经达到目的时,可以随时停止表演。指导者要让表演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是团体咨询还可请观众发表意见。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成长;方案
教师的素质影响着教育教学发展的进程,决定着为社会输送的建设者的素质。教师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对于教师的评价也不能是单一的,固化的。形成发展观,对教师实施侧重于发展过程的评价,以教师素质发展为评价目标,将评价定位于给教师发展做出指引,才能形成正确的教师评价体系。下面我结合自身体验来谈谈应用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成长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规划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针”,教师发展同样需要有发展目标的指引。根据学校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目标和培养目标,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在教导处的帮助下,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确定个人三年的研究专题,制定出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
二、发展有储备
教师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也需要坚实的“思想储备”。学校推荐陶行知的人格教育读本和有关心理辅导专著,以个人自学、讨论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和鼓励教师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实践学习陶行知的人格教育思想、现代学习心理辅导、班级心理辅导,以及活动心理辅导理论与技术和新课程理念。
三、发展有交流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不能故步自封。对于教师能力的评价,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对于教师交流能力与探究能力的评价。在确立案例研究主题的基础上,按照案例研究的程序方式(个人案例-公开交流案例-选择案例-总结范式)进行案例研究。明确了案例研究的形成过程(主题-课例研讨-分析归纳-形成案例)和分析格式(研究专题-案例-分析-综合)。
四、发展评价成体系
教师的发展不仅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教师的发展其实是多种因素综合起来促进与推动后实现的。在学校日常工作中,为了实现激发、调动教师的内在驱动力,开发教师的潜力,增强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的目的,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使学校的教研、科研、教学、教学计划管理、教学思想管理、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对教师的考核评价管理密切结合,力图作到科研、教学、管理和评价的一体化。
1.综合进行评价
教师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体现在多方面,所以对于教师的评价也应该是综合的、多方面的。对教师的综合评价,在沿用以往的月报表与期末相结合的基础上,继续对学校原有的不很健全的评价体系和框架加以修改、充实与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将侧重对教师的科研素质的评价考核奖励逐渐向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绩效倾斜,从而调动教师为学校发展做贡献和谋求个人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目标的维度来设计评价体系教师三年专业素质发展规划结束以后,对专家型教师、实验型教师和合格型教师是否达到既定的个人发展目标规划进行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指明继续努力方向,确保学校的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目标的真正实现。
2.评价是发展的
发展性评价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结合性”,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它的评价往往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相结合的。
(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融合。自我评价可以使教师坚持自我,但是,只着眼于自我,教师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局限。为了突破自我局限,发展性的评价要求教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首先,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对教学所进行的反思。要求教师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允许教师自述自己成功的做法,指出自己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凡是公开参与研讨的课例都要进行自评,包括自己的强项、优势、特色、风格和弱势。其次,组织教师集体评价课堂教学。组织学校教师对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通过观摩教学,指出其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做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通过评价,也促使评价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而促进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最后,建立学生、家长评价制度。
(2)量评与质评是相结合的。加量不一定就会增质,在我们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时,一定要对于教师劳动的性质首先有所了解。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不能简单化,不能只见量而忽视质。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必须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一方面,要依靠数据事实描述判断教师的素质、工作状况;另一方面,也要依靠直觉、印象、经验以及评价者价值准则对教师的素质及工作状况进行价值判断。在评价过程中,能量化的则量化,不能量化的,加以描述性分析。
(3)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教师的成长就是一个复杂的教研过程,教师自身就是复杂的教研对象。着眼于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论文可以作为科研成果,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成果应该体现在工作实绩上。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教师业务(专业素质成长记录)档案,对教师每学期的课题立项、课例设计、案例分析、教学作品等记录在案,在科研流程管理上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城镇中职德育教育;现状;建议
在大学生就业率一路跌滑的态势下,中职生的就业率却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态势,国家教育部公布了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统计显示,去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662.67万人,就业学生数为640.9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71%。面对如此大好的就业前景,我们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现状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我在吕梁某职业学校实习时,特意就此问题进行了观察、交流、了解。
一、学校德育教育现状
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城镇中职学校在中职生的教育培养中仍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德育课程设置问题
1、培养目标没有与当下社会形势相结合
一所吕梁区办学较出色的职业中学,其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是不吻合的,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对高技术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量,但从当地学校的培养制度来看,学校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升学率。而且把升学率定位为学生唯一的出路。这一做法完全忽视了本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
2、学校德育课程设置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当地学校在德育课程方面设置方面存在很大问题:2012年以前的德育课不在高一二开设,如果大纲有德育考试要求,在高三会恶补起来,即在高三把三年的德育知识全补起来;2012年以前的德育课程全让语文老师兼带,2012年以后虽然安排了德育老师,但德育老师全没有政治学科背景。此外,就德育教学方面,没有与课本内容相符的教学参考书,在德育课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目标与方向来指导。
(二)职业中学德育教师现状
学校制度对职业中学德育教师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学校制度上没有对德育课程给予与之相符的重视,使得在德育教师队伍中出现了其他科目教师队伍中不曾有的懈怠情绪,甚至有老师认为"德育课上不上都行,缺个几节课的没事,临考试时给学生划上重点,让学生背诵就行;德育课其实就是讲故事的课……"。对中学德育课意义做如此解读的德育教师,我们又如何相信其能将德育课的宗旨给贯彻下去,又怎能很好地完成德育课本身的情感目标呢?另一方面,学校制度管理上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教师上课时,若有学生睡觉,便会扣教师的钱。这使得教师易对睡觉的学生产生怨恨情绪,进而导致师生关系陷入僵局,从而影响到德育课的正常实施。
(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现状
首先,相比同龄进入普高的学生,进入职业中学的学生在中初中阶段受教育时就是被老师、家长遗弃的一群人,长期在"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状态下成长,再加上又刚好进入成长的叛逆期,使得这群孩子身上存在着很多恶习。其次,短短的一学期观察、了解,发现中职生身上中存在着普高生不曾有的好多问题。80%学生见了老师不问好;普通班(文秘班、英语班、财会班)10%的学生是和老师经常起冲突的,嗑瓜子、聊天、玩手机……老师一旦制止,便与老师在课堂上大吵大闹。机电班、计算机班(男生较多班级),上课有30%的同学睡觉;吸烟、打群架、进网吧的现象更是严重;行为更恶劣的有一女生趁宿舍其他同学上课,而偷拿其他同学的钱、手机;男生班多的班级更是,因打群架伤了胳膊、伤了腿的、头破的更是举不胜举;撒谎,欺骗老师的行为更是常见。最后,当下在校中职生大都是90后、00后,90后鲜明的特点,张扬个性、追求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再加上现在手机在中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使得他们在接受新信息的同时,自制力差的他们还易受网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这将为德育教育增加了一个新的难题。综上,职业中学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低、自制力很差、德育水平普遍较低,改善职业中学学生的德育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改善中职德育教育现状的建议
针对职业中学德育现状中的各种问题,现有如下建议:
(一)变革学校制度
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所定的方向以及所制定的制度,如果职业学校不能找准自己学校区别于普高的核心竞争力是培养有技能的学生,那职业中学的教学工作是无法搞活的。当然,不得不承认城镇职业中学由于资金不足,无法提供相应的职业技能设备,不得不把自己学校的目标方向定位升学率。这就需要国家在城镇职业教育中学给予一定的资助,使得职业中学能摆对自己的方向、目标,从而制定合理而有效的制度。
(二)提高教师素质
如果学校的教育制度得以改善,教师要积极要求自己,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缺,明确德育课的任务,向学校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真正使德育课堂有效开展起来。德育老师要把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作为自己艰巨而光荣的长期任务,把德育情感的培养渗透到平时的每一堂课中。
(三)努力开展心理教育的各项活动
针对职业中学学生心理上的顽疾而造成德育水平的降低,加大力度在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心理方面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又迫切。学校应成立一个心理辅导站,针对行为习惯恶劣、德育水平低下的学生进行长期的、分阶段的、有步骤地心理辅导,纠正其错误的价值观。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多举行德育教育活动,可在学雷锋节日中,组织学生帮助孤寡老人干家务的活动,或在劳动节中组织学生打扫当地的古建筑,还可以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开展系列的感恩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体会到美德带给自己的快乐,让其在心理上有成功、愉悦的体验后,更容易对其不良行为进行修正,效果要比说教更好。此外,学校还应开家长会,纠正家长错误的教育观,从而为学生的德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结语
就业前景如此大好的中职生,如果能在中职学校学的好技能,定可以在当下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谋得一份好工作,并有一个好的未来。但当下通过实际了解发现城镇的中职德育教育现状却实在令人堪忧,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使其不能很好地成长与学习,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调整方向,学校、老师和家长齐努力,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让中职生真正成为当今经济发展形势下真正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1]刘国胜.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吴松年.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3]郑和钓,等.高中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近年来,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困扰青少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公众对心理问题的了解和认识的滞后,许多隐患不能及早发现、治疗,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正确对待和解决,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以至悲剧的发生。基于这个现状,姜堰二中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到一定位置,与学校的其它工作同思考、同部署、同安排本支持原创作品,并于2002年创办心理咨询室。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心理咨询室已成为同学们心灵沟通的桥梁,心语倾诉的“知心室”,使同学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创办之初衷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在学习、就业和工作等各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高中生这一群体,面临着高考这一决定着前途命运的关卡,家长关注、教师关注、社会关注、全民关注,教师、家长对他们的投入最多,期望也最大。然而,长期以来,不少人却忽略了与他们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学校近三年对学生设计的心理调查问卷可以看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挫折承受力差。在高手如林的高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既是对学习知识的检验,也是一次心理考验,不少学生考试紧张,担心考不好,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这种现象在高三尤为突出,约占50%左右。
二是人际关系不协调。重点高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阶段的佼佼者,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加之独生子女在家多受“宠爱”,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关系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使得人际关系不协调。这部分同学约占20%左右。
三是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在对学生以考试成绩论优劣,考差了就觉得智力不行,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考大学、特别是能否考上好大学“前途未卜”,自信心不足。这部分学生占10%左右。
四是男女交往的困扰。高中生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表现为“总想看到他(她)”,“总想和他(她)在一起”,“我和他(她)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于“我爱上了×××”,等等,由此感到烦躁不安,甚至成绩下降。由于陷于男女交往的困扰,产生种种心理反映。这部分学生约占20%左右。
以上情况使学校领导、老师深切地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于是,校党支部和校委会研究,一方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一方面创办心理咨询室。经过市关工委的沟通和市教育局支持,2002年,学校聘请了有着多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实践经验的老教育工作者担任学校心理教育辅导员,并从紧张的教学用房中腾出一间办公室,配备了桌椅、专用电话。房子虽然不大,但温馨、亲切,靠近学生,便利学生。
做法和效果支持原创作品
一是以咨询室为平台,送上心理关爱。心理咨询室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学生,面向家长,敞开心扉,倾听诉说,解疑释难,温馨你我”的原则,每天开放,开放时间安排在课间操、活动课和晚饭前后的时段,便于学生走近它,亲近它,有话好好说。学生小C,因学习压力大,多次来咨询室求询。辅导老师李万华给他以父辈般的关爱,帮助他分析学习方法,为他减压,使他放松心情,轻装上阵,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学生小W(女),追求所谓有“时尚”,欲寻找心目中的“他”,寻找“学习动力”,陷入空虚和痛苦之中,成绩急剧下滑。在接待小W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友谊、友情的角度帮她正确认识异性之间的关系,没有将男女问题贴上“恋爱”的标签,使该女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情感的转移和升华,成绩很快又上升到班上前20名之内。学生小L,是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自暴自弃,常常光顾电脑房,成绩每况愈下,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心疼。接待这个同学时,指导老师先从情感上给予他温暖和理解,再以负责任的语言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与老师、班主任沟通,给以宽容的等待,终于使这个孩子有了进步,考上了大学,并与心理指导老师结成了“忘年交”朋友。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心理咨询室已接待在校学生1300人次,非本校学生350多人次,家长300多人次;电话咨询100多人次;上门服务的100多人次;回信解答的200多人次。连扬州、盐城等地的一些学生家长也带着孩子前来咨询,在校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是开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辅佐心理咨询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学校先后在学生中举办了“消除顾虑,勇敢地走进咨询室”、“压力与交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昂首挺胸面对挫折”、“面对新的征程,我们应有哪些心理准备”、“如何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同学们,你的心理健康吗”、“卸掉包袱,轻装上阵”、“与高中生谈人际交往”等讲座,使18000多名学生受到了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一新生进校,就讲“面对新征程,应有哪些心理准备”;对高三学生考前辅导,就讲“卸掉包袱,轻装上阵”。较为系统的心理教育,收到了“两高一低”的效果,即提高了同学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升学录取率,降低了犯罪率。近几年,学校的本科达线率逐年上升:2002年280人,2003年340人,2004年450人,今年,超过500人;而学生犯罪率创全市最低,没有一个在校生犯罪的。
三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长学校。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的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他们把心理教育延伸到家长学校,先后在学生家长中开设了“关注孩子心理发展、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从具体事例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高考”、“孩子为什么会上网成瘾”等讲座,家长听众达12000人次以上。
四是在老师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先后开设了“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做好青少年转化工作”、“对年轻教师和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等讲座,从心理层面上谈班主任工作及其角色的定位。建议年轻教师和班主任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和学习情况,以尊重、平等的教育理念善待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实施无过错原则,慎用“恋爱”两字界定男女生交往,不把心理问题贴上品德问题的标签,使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成长。心理老师逐渐成为年轻教师,特别是年轻班主任的好朋友,当他(她)们遇到较为棘手的问题或自身情绪上出现低谷状态时,也总能在与心理老师交流后得到一些启发,工作效果更好。支持原创作品
几年来,姜堰二中以心理咨询室为平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们主要体会是:
一是心理情绪的释放站。当代学生,独生子女多,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不少学生到心理咨询室将心理压力和矛盾向辅导老师倾诉,辅导老师不仅耐心倾听他们的宣泄,还与他们谈人生,谈价值观,交流探讨学习方法,用积极暗示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疏导和教育。小小的心理咨询室成为学生们心理情绪的释放站,心灵沟通的温馨小屋。
二是学习中的加油站。家长望子成龙,学生渴望高分。但由于学习方法、家庭背景等多种因素,不少学生成绩不理想。他们怀着求知的强烈欲望,走进心理咨询室,渴求得到帮助。如学生于某,高考前心理不太稳定,模拟考试有时好,有时差,考前十分紧张。经过两次辅导,该生考出了高出重点本科线40分的好成绩,被江苏大学录取,家长、学生都很满意。
三是人生道路的指导站。一次,心理咨询室接到了一封署名为“迷茫的女孩”的信,信中讲她拿了奶奶的280元钱,心理矛盾极了,每天都陷在无名的恐惧之中……。接到这封来信,心理辅导员李万华及时给“迷茫的女孩”回了信,并留心找到了这女孩,把她请到了心理咨询室,与其商量了解决办法,探讨了从这件事情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支持原创作品。目前,这个女孩成了班上的生活委员。
四是相关矛盾的协调站。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心理咨询室无形中成了一些矛盾的协调站。学生李某与任课老师发生了误会,老师一气之下,令其家长连夜从乡下赶来学校,把学生带回。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老师从中斡旋,双方达成谅解,缓和了师生关系。
启示与建议
培养健康健全人格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姜堰二中创办心理咨询室,为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1、中学都应设立心理咨询室
中学生处在心理发育期、情感波动期,他们的心理情绪起伏大、变化大,需要倾诉和沟通。心理咨询无疑是他们倾诉的好场所。建议全市的每一所中学都要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送上心理关爱,并以心理咨询室为平台,延伸其工作范围,积极开展心得健康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举办培训班和讲座,对学生、家长、老师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辅导。
2、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以心理咨询室为主渠道,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等;非专门性,就是在学校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要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如创设三段式教学结构,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发展。第一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第二段,利用创设的气氛,提出问题,在学生的好奇和思索中,完成教学任务;第三段,巩固扩展第二阶段的学习内容,强化心理品德训练。
三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教育者。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情况看,不少班主任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巧。因此,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四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之中,构建家长与学校联系的绿色通道。学校要经常与家长联系,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辅导,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构建家长与学校联系沟通的绿色通道。支持原创作品
【关键词】学生管理;多元化;以人为本
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大学生人生的导师,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多元化趋势更为明显。面对新形势,辅导员也必将面临新问题,这就决定辅导员必须要针对“新问题”而采用“新方法”进行学生管理。
一、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热情不高,效率低
在部分人眼中,辅导员在学校中的地位偏低,他们认为辅导员这个岗位发展空间不大,因此辅导员的情绪也比较消极,工作热情不高,甚至缺乏责任心。此外,辅导员要负责管理好几百名学生,工作量非常大,且问题繁琐复杂,辅导员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参加业务培训和进修学习更是难上加难了。
(二)管理能力及经验不足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担当着组织者、管理者等多种角色。但从目前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可以看出,很多辅导员所学的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完全挂钩的,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普遍缺乏学生管理经验,这就给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管理方式不当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问题”学生愈显普遍,且“问题”更是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面对新形势,有些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便出现传统的问题。如,一味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心理沟通和心理问题的疏导更是很少涉及;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没有秉持公正客观的原则,而是偏私或者态度比较生硬,没有遵循“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影响教育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管理的策略及建议
(一)实施多样化的科学管理
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通常是“放任式”、“封闭式”管理,实行的评价方法也是单一的。但随着社会的变化,这些管理模式、评价方法都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的管理方法。
民主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用民主的方式“公平、公正、公开”地产生学生自我管理工作者。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利用学生的力量来组织、管理学生。但为了避免有些学生管理工作者出现徇私的情况,因此在运用民主管理时,也要结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管理人员进行更加严厉的约束。笔者在2013级学生就是运用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班上的班干都是经过民主选举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每个月都进行一次班团干培训,在培训中听取班团干的意见和建议。为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还赋予班干一定的权力,例如考勤。但是在赋予班干权力之余,还对他们进行更严格的约束,如规定班干迟到、缺勤按三倍计算等,如此班上的日常事务就在班干中消化了。
(二)平等地对待学生
传统的评价模式都是单一的,喜欢以成绩衡量学生的层次,出现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生。但在新时代下,这种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更应以多样的方式、方法去评价学生,“顾两头、看中间”,毕竟中间层次的学生是占多数的,若辅导员忽视了中间层次的学生,这种中间层次的学生往往会容易走下坡路,增加班级的管理难度。笔者在学生日常管理中也很忌讳“顾两头,忽中间”的做法,因此规定自己每个星期多要找中间层次的学生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增强学生的自我存在感,归属感。
(三)多鼓励,少批评
从心理学上讲,教育管理学生应“多鼓励,少批评”,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笔者依然记得“作为教师,就要服务学生,对学生要以教育为主,多鼓励,少批评”。因此笔者在工作中也是秉承着“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服务”学生,对问题学生,通常都是优先采取鼓励的原则引导、教育学生,若再犯,便会联合家长、社会共同引导、教育学生,在不损害学生自尊心之余,同时感受到辅导员对其的关爱。
(四)做好心理辅导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明显感受到压力越来越大,无论是入学前还是入学后的班干竞选、评优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竞争的激烈。对此学生承受着各种的压力及困惑,而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远远解决不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辅导员还要针对一些困难学生提供帮助,例如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等对学生给予关心和耐心教导,防御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
(五)立德树人、以人为本
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负责人,辅导员必须从实际出发,本着“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学生。辅导员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管理角色,以人性化的关怀管理学生,从心理上和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因此在日常管理中,笔者也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比赛,笔者也尽量到场,对学生进行鼓励等,努力做好“良师益友”的角色。
(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发挥人格魅力
作为一名辅导员,不仅需要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遇到问题时能沉着冷静,准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且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是未来辅导员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辅导员必须发扬终身学习的精神,例如参加讲座、培训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
总之,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呈现出多样性,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要针对“新问题”而采用“新方法”进行学生管理,本着“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观念引导教育学生,发扬终身学习的精神,不断地提高个人价值,发挥人格魅力,更好地服务学生、管理学生,成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