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路设计的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LCL滤波 光伏发电 电感滤波器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按照相数可分为单相和三相两种,而三相有源滤波又分为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两种情况。三相四线制主要应用在用户直接供电的低压配电系统中,随着办公自动化和家用电器的全民化普及,供电中民用和商用占据着极大的供电比例,这就使其成为配电网谐波污染的重要来源就是三相四线。因此对在不平衡负载下对三相四线制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补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用意义。
1、有源电力滤波器在三相四线制中的主要拓扑结构
直流侧输入为电容的三相四线制的主电路拓扑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四桥臂形式、电容中点形式以及三个单相全桥形式。这三种主电路结构不同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其结构分别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其中电容中点式结构所需要的开关器最少,电路比较简单,开关利用率非常之高。由于直流侧电容电压波动较大,同时在三相不平衡负载下,输入侧的电流中含有大量的的低次谐波,造成不稳定输入电压,并且变流器的直流输入侧电容要有零线电流流过。电路的着中国特殊结构限制了它在较大的功率系统中的应用。
图1 电容中点式三相逆变器拓扑结构
相对于电容中点式结构来说而三相四桥臂结构所需要的开关器件要多一对,但是它具备以下优点:
1:控制部分中,其中对直流侧电容电压的控制尤其简单。
2:四桥臂结构在对给定的负载进行补偿时,比电容中点式结构所需的直流侧电压更低。
3:四桥臂结构对零线电流的控制范围更大,滤波效果更好,高频分量在对称或近似对称系统中占主要地位。
图2 三相四桥臂逆变器拓扑结构
所需的开关器件最多的是三个单相全桥电路组成的三相有源电力滤波器。它组合灵
活,可根据运行情况对某一相或几相电网有选择的进行补偿,其控制简单,一般用于小功率场合,但再三相不平衡系统中应用时,直流侧电容电流含有低次谐波,电压波动较大。
图3 单相全桥逆变器拓扑结构
我们利用三个相互独立的单相APF组成的三相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系统主要应用于小功率系统,当然也可以直接采用三相APF;因此,一般情况下,三相电力滤波器是在较大的功率场合中会优先考虑的滤波器。在实际中,由于电力滤波器在民用和商业用电中的普及,但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占据较大分量,这些不平衡组在引起的谐波也是电网污染的主要源头。所以本文研究对象是三相四桥臂结构带有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主电路。
2、主电路拓扑结构
我们一般是通过连接电感或变压器把有源电力滤波器接入系统中,但是由于采用变压器时高频部分补偿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成本相当高,由于系统电压不匹配,因此一般情况下利用变压器变压。基于三相四桥臂拓扑结构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结构如图4所示。
由公式表示其模型:
3结论
我们在相同的主电路下,对其相同控制方式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输出滤波电感的不同选择会影响APF的滤波性能。若选取的电感值过小,则输出补偿电流中的电流纹波将会变大,而且还会给系统注入附加的谐波污染;若选取的电感量过大,使其谐波电流跟踪速度降低同时还会影响APF电流跟随特性,而且产生的冲击电压可能会变的相对较高。当连接一定值的电感时,能有效地降低电流谐波的总畸变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系统的不平衡性和提高了补偿效果。因此本章的重要内容变就是研究APF的滤波电感。
参考文献:
[1]陈仲.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实用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
[2]罗世国,候振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参数计算及其控制[J].重庆大学学报,2011,17(2):12-16.
[3]杨玉岗.现代电力电子的磁技术[M].科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高速公路;勘察设计;问题;对策;措施
Abstract: In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reconnaissance design is determines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the final quality of the good and bad. Based on years of experience,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project on the project survey and design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technical problems measures research, for reference only.
Key words: highway; survey and desig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项目概况
本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第六条纵线(二连浩特—广州国家高速公路)湘鄂界至常德段,是湖南省“七纵九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建设方案规划中的第五纵。北起湘鄂界澧县东岳庙,与二广湖北段荆东高速相接,终于二广高速常德至梅城段与长常高速相交的石门桥互通,走廊带位于湖南省常德地区,由北往南途经澧县、津市、临澧和常德市。
2.勘察设计指导思想
主题:鱼米之乡珍珠链、中部崛起黄金路。
目标:着眼和谐设计,确保工程安全,力求环保舒适,发展湘北热土、打造洞庭明珠,完善常德交通枢纽、开发湘西北假日游,创建节约型交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技术标准工程规模
本项目主线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全长117km,设计荷载公路—Ⅰ级,设计速度100km/h、120km/h(常德东),路基宽度26m、28m(常德东),主线采用沥青砼路面。其他技术标准均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
4.澧阳平原段主要特点
(1)地势总体不高, K0~K8为丘岗,高程38~75m,此段土石方基本可以填挖平衡;K8~K30为澧水平原,高程32m~36m,此路段需要大量借方。
(2)本项目所经澧阳平原道路密集,纵横交织,为满足被交叉道路通行净空,澧阳平原段(K8~K30)主线填土高度平均达到5米左右,填方量较大,每公里土石方达17万方,本段需远运借土300万方。
(3)本项目所经地区属于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区,水网密布,湖区特点明显,防洪体系比较复杂,本合同段主要经过澧水干流和澧水二级支流涔水、澹水、道水以及洞庭湖区重点堤垸凇澧大圈(澧阳平原)、国家级重点蓄洪垸澧南垸,目前凇澧大圈防洪标准约为20年一遇。
(4)局部存在软土、弱膨胀土、砂土液化、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5)本项目路线经过的澧阳平原是国家级粮油生产基地,该地区人口较为密集,长期以来人多地少,土地供求矛盾较突出,如何节约耕地、少占农田、减少拆迁尤为重要。
(6)走廊带内存在3条50万伏(江复1线、江复2线、江城线)和2条22万伏(江窑线、盘窑线)高压线与路线结伴而行,与路线干扰很大。
5.关键问题与对策
5.1澧阳平原重点垸内纵面标高的控制,着重研究了6个方面的因素:
(1)实地详细调查了内涝水位。按以内河、隔堤分割的12个区域调查。
(2)水文分析100年一遇内涝水位。邀请了水利专家召开了多次水文论证会议。
(3)水文分析内河100年一遇洪水溃堤淹没水位。邀请了水利专家召开了多次水文论证会议。
(4)被交叉道路下穿高速公路的净空要求。召开多次地方交通、水利部门的会议,逐一落实,不留遗憾。
(5)相邻高等级路澧东一级路的路面标高。分区域将老路与高速公路联测。
(6)“津澧一体化”规划的城市道路网净空要求。召开多次地方交通、规划部门的会议。
5.2平原区采用桥和路的对比
平原区一般借土困难,本项目做12段桥路方案对比,结合地方、业主、水利、交通等各部门的意见,最终确定了合适的桥路比例,获得了各部门的认可。
5.3平原区路基借土方案的论证
澧阳平原段需大量借土,借土达300多万方,且借土相当困难,详细对比了澧水南跨河调土和澧水北远运借土两方案,重点研究调查了澧水北土料场,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地勘人员、设计人员等20余人,对澧水北200余平方公里上可能的土料场进行了详细的踏勘,综合土质、运输条件、对沿线环境、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因素,最后确定了8处土料场,共计600余万方,解决了平原区借土问题。
5.4澧阳平原段软基处治
经地质勘察,澧阳平原段软基地段较少,主要集中在水塘、古河道等局部段落,采取常规成熟的软基处治方法即可。各种方案在本项目中的适用条件见下表所示:
软基处治方案表
处治方案 适用条件 备注
清淤回填 主要用于软土深度<2m的构造物路段。
袋装砂井
堆载预压 软土厚度≥2m的一般路段和路堤稳定性能满足要求的桥涵路段。
塑料排水板
堆载预压 软土厚度≥2m的一般路段和路堤稳定性能满足要求的桥涵路段。
水泥搅拌桩
复合地基 无夹砂层,软土厚度
预应力混凝土
管桩复合地基 适用软土深度>12m,路堤填土较高,采用排水固结法无法满足稳定性要求的桥涵路段
5.5澧水特大桥桥位选择
澧水特大桥是本项目控制性工程,澧水桥位的选择决定路线的走向。
线路从澧县和津市之间穿过,两城直线距离约11km,两城间澧水河道长约14km,高速公路需避开现有城区及澧县城市规划区,澧水特大桥可供选择的桥位位于澧水与道水交汇口附近及下游约4km的河段,该河段为“S”形弯曲河道。
道水河口位于弯道的起点附近,其上游常德岸为国家级蓄洪垸澧南垸,上游澧县岸与澧县规划区相邻接。该河段中游常德岸为比较陡峭的山体,且该区域有50万伏高压线跨过澧水,其下游已经接近津市市区。根据路线总体走向,实际上澧水特大桥桥位只有道水河口附近的1km左右的范围可供选择。
桥位选择方案一:从道水河口上游跨越澧水,并穿过国家级蓄洪垸澧南垸内约3km的区域正交跨越道水,桥梁总长约5.5km,澧南垸内高架桥按20m跨径计,每公里造价为7000万元左右,增加投资较大,且路线难以避开澧南垸移民安置区张家滩,拆迁工作量较大,故不考虑本方案。
桥位选择方案二:即图中F线方案,于道水汇合口上游约250m处正交跨越澧水之后斜跨道水至牛头山,桥轴线法线方向与道水交角约65°,桥梁总长约2.5km。由于200m跨径斜拉桥造价高(每平方米建安工程费达8650元),使桥梁费用增加显著,建安工程费约3.27亿元,故有必要对该桥位方案进行优化。
桥位选择方案三:经过与水利部门及航道部门协商,对工可桥位进行优化,将其下移至澧南垸范围外(即图中的K线方案),本方案路线依次跨越澧水、澧南垸外侧尖角、道水及牛头山山脚荒废农田至牛头山,再沿道水依山向南延伸。澧水水流与大桥轴线基本成90°正交。水流汇集处离桥位还有一定的距离,紊流对通航安全影响较小。该优化方案桥梁法线方向与道水水流交角约25°,根据水利部门的意见,采用150m悬臂浇筑连续梁单孔跨越道水主河槽,越过道水后采用30m左右的较小跨径就可满足河道泄洪的要求。本桥位桥梁总长约2.3km,建安工程费约2.76亿元。
桥位选择方案四:将澧水大桥桥位下移500m~800m(即图中的E线方案),仅跨越澧水,不再跨越道水,水流与大桥轴线法线方向斜交角约为6°。该方案桥梁总长约2.2km,建安工程费约2.67亿元。但桥位下移后位于澧水弯曲河道,并位于澧水和道水水流交汇处,桥位处水流紊乱较严重,于通航安全不利,大桥建成后,由于对水流的阻滞作用,有可能加重桥位上游道水河口的淤积,从而影响道水的河势稳定。该方案另需增加一个长度约455m的隧道穿越牛头山,隧道施工难度较大,增加投资较多。
根据上述详细比较,结合路线总体方案,推荐K线桥位方案作为建设方案。
上述一系列关键问题的圆满解决,对本项目建设成为“安全、环保、舒适、和谐、创新、节约”的精品工程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今后湖区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李相然,等.公路工程现场勘察与测量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以集成电路为龙头的信息技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国家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2000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18号文件),2011年1月28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2011年12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我国的集成电路设计水平还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水平。2013年,全国进口产品金额最大的类别是集成电路芯片,超过石油进口。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集成电路(芯片)产业,明确指出,要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加快推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10月底1200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基金成立。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2010年,我国芯片设计人员达不到需求的10%,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国内高等院校的一个迫切任务[1]。为满足市场对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需求,2001年,教育部开始批准设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2]。
我校2002年开设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期间,由于专业调整,暂停招生。2012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恢复本科招生,主要专业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3]。本文根据培养模式要求,从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优化两个方面对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
一、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太重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专业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和“晶体管原理”是集成电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更好地学习专业方向课提供理论基础。如果基础不打扎实,将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存在较大困难,更甚者将导致其学业荒废。例如,如果没有很好掌握MOS晶体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学生在后面学习CMOS模拟放大器和差分运放电路时将会是一头雾水,不可能学得懂。
但国内某些高校将这些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开设较少课时量,学生不能全面、深入地学习;有些院校甚至不开设这些课程[4]。比如,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没有开设“晶体管原理”这门课程,而是将其内容合并到“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这门课程中去。
2.课程开设顺序不合理。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宽口径专业课之间存在环环相扣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并且,在各类专业课的内部也存在这样的关系。如果在前面的知识没学好的基础上,开设后面的课程,将直接导致学生学不懂,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某些高校的培养计划中,没有开设“半导体物理”,直接开设“晶体管原理”,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晶体管原理”课程时没有“半导体物理”课程的基础,很难进入状态,学习兴趣受到严重影响[5]。具体比如在学习MOS晶体管的工作状态时,如果没有半导体物理中的能带理论,就根本没办法掌握阀值电压的概念,以及阀值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
3. 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严重打击学生积极性。“专业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和“晶体管原理”这些专业基础课程本身理论性就很强,公式推导较多,并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而我们有些教师在授课时,过分强调公式推导以及电路各性能参数的推导,而不是侧重于对结构原理、工作机制和工作特性的掌握,使得学生(尤其是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打击[6]。
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措施
1“。 4+3+2”专业课程体系。形成“4+3+2”专业课程体系模式:“4”是专业基础课“专业物理”、“半导体物理”、“固体物理”和“晶体管原理”;“3”是专业方向课“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集成电路工艺”和“集成电路设计CAD”;“2”是宽口径专业课“集成电路应用”、“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依照整体优化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习每门专业课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环环相扣,合理设置各专业课的开课先后顺序,形成先专业基础课,再专业方向课,然后宽口径专业课程的开设模式。
我校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本科生实行信息科学大类培养模式,也就是三个本科专业
大学一年级、二年级统一开设课程,主要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等课程,重在增强学生的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为各专业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理论基础。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分专业开设专业课程。为了均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各学期的学习负担,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理论物理导论”和“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两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中“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这门课程是将固体物理知识和半导体物理知识结合在一起,课时量为64学时,由2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其目的是既能让学生掌握后续专业方向课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又不过分增加学生的负担。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电子器件基础”、“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集成电路设计CAD”和“微电子工艺学”等专业课程。由于“电子器件基础”是其他三门课程学习的基础,为了保证学习的延续性,拟将“电子器件基础”这门课程的开设时间定为学期的1~12周,而其他3门课程的开课时间从第6周开始,从而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专业方向课时具有高的学习效率和大的学习兴趣。另外,“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课程设置96学时,由2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并且,先讲授“CMOS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的内容,课时量为48学时,开设时间为6~17周;再讲授“CMOS数字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的内容,课时量为48学时,开设时间为8~19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集成电路应用”和“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技术”等宽口径专业课程,并设置其为选修课,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对于有意向考研的同学,可以减少学习压力,专心考研;同时,对于要找工作的同学,可以更多了解专业方面知识,为找到好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优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于我校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本科生采用信息科学大类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要在大学三年级才能开始开设,时间紧凑。为实现我校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紧跟集成电路发展前沿、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创新性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需要对集成电路设计方向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其学习重点应该是掌握基础的电路结构、电路工作特性和电路分析基本方法等,而不是纠结于电路各性能参数的推导。
在“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和“晶体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冗长的公式及烦琐的推导,侧重于对基本原理及特性的物理意义的学习,以免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MOS器件是目前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因此,在“晶体管原理”中应当详细讲授MOS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而双极型器件可以稍微弱化些。
对于专业方向课程,教师不但要讲授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知识,也要侧重于集成电路设计工具的使用,以及基本的集成电路版图知识、集成电路工艺流程,尤其是CMOS工艺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专业方向课程中要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量。例如,在“CMOS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课程中,总课时量为48学时不变,理论课由原来的38学时减少至36学时,实验教学由原来的10学时增加至12个学时。36学时的理论课包含了单级运算放大器、差分运算放大器、无源/有源电流镜、基准电压源电路、开关电路等多种电路结构。12个学时的实验教学中2学时作为EDA工具学习,留给学生10个学时独自进行电路设计。从而保证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课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基于TL494太阳能降压充电电路设计 基于STC89C52和TL494的开关电源的设计 基于脉宽控制器TL494的升压开关电源设计 基于TL494芯片 PWM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与检测 直流降压斩波电路的设计 一种基于TL494芯片的电动车电机控制器 基于PSCAD的直流斩波电路的仿真 基于MATLAB/Simulink的直流斩波电路分析 直流斩波电路的MATLAB研究 基于CPLD的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直流斩波电路的Matlab/Simulink仿真研究 基于AD760的高精度直流电压输出电路设计 基于小型高效直流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设计 GTO斩波调速系统主电路的设计 基于串联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Multisim应用于电路设计分析研究 基于CPLD的WatchDog电路设计 基于EMCCD的驱动电路设计 基于89C51单片机的数控直流电源电路设计 基于Matlab的交流斩波型PFC电路仿真研究 交流信号转直流信号电路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19-120.
[3]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64-265.
作者简介:
【关键词】集成电路;EDA;项目化
0 前言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需求激增。我国高校开设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相关专业,每年毕业的人数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此加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是各大高校的当务之急。针对这种市场需求,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方向致力于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1]。
针对集成电路设计课程体系,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包括理论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旨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现已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改革以集成电路设计流程为主线,通过对主流集成电路开发工具Tanner Pro EDA设计工具的学习和使用,让学生掌握现代设计思想和方法,理论与实践并重,熟悉从系统建模到芯片版图设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具备从简单的电路设计到复杂电子系统设计的能力,具备进行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
1 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制造工艺、半导体器件原理、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版图设计及Tanner EDA工具等内容,涉及到集成电路从选材到制造的不同阶段。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板书教学,但由于课程所具有的独特性,在介绍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工艺时,主要靠教师的描述,不直观形象,因此引进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板书教学,以图片形式展现各种形态的半导体材料,以动画的形式播放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流程,每一种基本电路结构都给出其典型的版图照片,使学生对集成电路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充分激发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 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依托主流的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平台,让学生初步掌握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和基本的集成电路设计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提前编好实验指导书,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一步步来完成实验。传统的实验方式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加上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对集成电路设计的概念和流程比较模糊,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实践环节采用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工程项目来完成。项目化实践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合作意识。
实践环节选取CMOS带隙基准电压源作为本次实践教学的项目。该项目来源于企业,是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模块。本项目从电路设计、电路仿真、版图设计、版图验证等流程对学生做全面的训练,使学生对集成电路设计流程有深刻的认识。学生要理解CMOS带隙基准电压源的原理,参与到整个设计过程中,对整个电路进行仿真测试,验证其功能的正确性,然后进行各个元件的设计及布局布线,最后对版图进行了规则检查和一致性检查,完成整个电路的版图设计和版图原理图比对,生成GDS II文件用于后续流片[2]。
CMOS带隙基准电压源设计项目可分为四个部分启动电路、提供偏置电路、运算放大器和带隙基准的核心电路部分。电路设计可由以下步骤来完成:
1)子功能块电路设计及仿真;
2)整体电路参数调整及优化;
3)基本元器件NMOS/PMOS的版图;
4)基本单元与电路的版图;
5)子功能块版图设计和整体版图设计;
6)电路设计与版图设计比对。
在整个项目化教学过程,参照企业项目合作模式将学生分为4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部分电路设计及版图设计,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专业能力较强且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对小组进行管理。这样做可以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以学生探索和讨论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给学生合理的建议,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项目完成后,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 教学改革效果与创新
理论教学改革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板书教学,对集成电路材料和工艺有直观感性的认识,学生的课堂效率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融洽。实践环节改革通过项目化教学方式,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设计目标明确,在设计过程中学会了查找文献资料,学会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项目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对集成电路的设计特点及设计流程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对元件的版图设计流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但要达到较高的设计水平,设计出性能良好的器件,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3]。
4 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方向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微电子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最新的行业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较少;学生实践能力不高,动手能力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引进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下转第220页)(上接第235页)技术,使学生能够及时接触到行业前沿知识,增加与企业的合作;
2)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建立一个开放的实验室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使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且鼓励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研项目当中。
【参考文献】
[1]段吉海.“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05(29).
【关键词】电子;电路设计;常用;调试方法;步骤探讨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生产力的提升。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工作流程的部署和管理,能够满足当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需求,也能够促进行业的生产进步。当下我国电子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都越来越重视相关的技术升级,采取高效率的生产和设计模式才能够实现对理论的进一步应用,也能够满足实际的生产工作需求。模拟的设计构想在实践工作的验证体系下常常显示出各种问题,需要以更加科学、安全、有效的方式实现对相关工作体系的完善,并在具体的工作当中以实践经验论证设计理念,保证电子行业发展的前景要求。
1电子电路设计的原理
电子电路的设计工作具有相关的工作原理和原则,需要遵循一定的制度和规律进行相关工作的设计,以此实现对工作体系的完善性需求。首先,电子电路的设计工作原理要求,设计的相关内容需要符合整体性要求,在实际的设计工作当中要针对电路工作的各个节点进行监督与功能实践。其次,设计的工作要保证具体功能的落实,针对每个电路的工作职能进行细致的划分。再者,应当进行电路设计的最优化选择,保证电路设计的稳定性和完善性,在实际的工作应用中具备可靠的特征。最后,应当实际的考量到市场经济的价值和效益需求,进行性价比的研究分析并最终完成设计。
2电子电路设计的流程
电子电路的设计工作流程比较复杂,具体的工作内容也具有较高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在实际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应当重视对设计目标的确认,在具体工作中明确电子功能的设计。针对电子产品的核心功能应用进行整体的考量,设计的电路能够符合单一操作的要求,进行优化的职能选择。在设计形成初期进行整体研究,包含对电子电路的测试实践。重视对电子电路的调试和功能定位,保证未来工作进行的顺利要求。重视电子电路功能的设计才是保证产品能够高效率工作和服务的基础,也是确认核心功能和辅助功效的重要工作内容。实现设计初期的检查和测试,能够保证设备未来使用的优越性。
3调试仪器概述
具体的电子电路设计功能测试与调节工作要求的比较准确和细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汇总需要进行相关仪器的使用和完善,避免当中一些环节出现问题。在调试仪器使用的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的零部件,包含万能用的工具表,显示波动幅度的器械,以及信号发出的设备等。针对具体的调试工作进行观察,玩能用的工具表主要是为了测量设备使用期间的电流量和电压力,以及存在的电阻等元素。显示波动幅度的器械主要是为了更准确的测量信号,关注波动变化。信号的发出设备是为了在监测过程中收集信息,确定监测工作准确性和保证基本交流。
4电子电路调试具体流程
电子电路的调试工作可以划分为诸多细致的流程,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整体工作的完善和优化。调试的工作需要进行电路的线路监测,在实际的工作验收中观察通电的效果。调试的工作还需要确保对电子设备的功能监测,保证实际的工作过程能够正常的运作,充分实现对信息传播的要求。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要进行电源的调试,减少工作阻碍,进行指标的规范和数据的验收。除此之外,调试工作还可以划分为两种方式,分别是整体和分区域的调试工作。细致的划分主要是为了给保证验收工作的严谨性要求。最后需要针对环境进行监测,考量实际工作需求进行优化处理。
5调试工作需要重视问题
在调试工作进行过程当中还需要重视对工作细节的优化处理,保证人员施工的科学性安排,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需要进行设备功能的优化,确保功能的准确性要求。重视对细节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在调试的信息记录中掌握数据中存在的差异,为维护系统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也有助于及时的解决系统工作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认识到系统调试工作反复执行的重要性,针对测量工作进行反复的操作才能够保证电子电路的设计符合实际生产需求。
6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针对电子电路设计的相关工作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掌握实践的工作经验,在未来的电子电路设计工作当中采取先进的科学手段,实现对相关工作内容的整合,满足时展的进步要求。在传统电子电力设计的相关工作基础上实施切实有效的完善策略,保证基本工作的流畅性原则,在实施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相关设计工作的管理,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不同线路的测试和验收,保证电子电线设计工作的优越功能。重视对电子电路工作的设计工作,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进行调试工作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化生产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小飞,方桦.电子电路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步骤探讨[J].电子制作,2016(10):45.
[2]丘嵘,涂用军.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的关键要素及途径与方法——以“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3(12):5-8.
关键词:电路设计;逐次渐近;ADC;比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127-03
Abstract:Students have some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other hardware principle and design method while teaching computer science. And also the ability of program design could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circuit theory and design ideas. Therefore, a kind of comparative teaching of computer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by software was presented. It guided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ADC circuit principle and design ideas through program algorithm and basic knowledge of digital circuits in teaching of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ADC circuit theory.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method could help students more effectively understand circuit knowledge.
Key words: circuit design;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ADC; comparative teaching
1 引言
计算机专业的硬件知识课程通常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与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从实际教学过程看,由于实验条件、物理知识等多方面的因素,学生普遍反映电子技术的学习较为困难。甚至严重情况下,会影响学生对硬件电路设计的兴趣,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2]。另一方面,软件设计由于对动手操作条件要求不高,编程锻炼的机会多,不少同学掌握程度较好,从而培养了兴趣。
学习通常都是利用已有知识去理解新知识的过程,如果新知识和已有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或者通过合理的比较,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某种紧密的联系,学生在理解上就相对容易。自信心也可能会从已掌握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上。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有某些联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3]。本文所谈论的比较教学方法就是在此概念框架下定义的,在相关教学中已经被成功采用[4-5]。
因此,本文以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的重点知识“逐次渐近型ADC”为例,在对原理概念做简要介绍后,引导学生用算法、程序语言的形式将设计的思想表达出来,再利用基本组合和时序电路将软件形式表达的设计思想“翻译”成初步的硬件电路。通过对软件和硬件初始化、运行方式等的比较,对初步的ADC电路进行优化调整,最终形成经典的逐次渐近型ADC电路设计。
2 逐次渐近型ADC简介
ADC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器件,以方便计算机等数字系统进行信号处理,是计算机系统与外部物理世界交互的重要部件,也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重要知识内容。根据构造原理的不同,ADC的种类很多,例如并联比较型ADC、反馈比较型ADC、双积分型ADC、V-F变换型ADC,以及∑-ΔADC等。其中逐次渐近型ADC是一种反馈比较型ADC,它具有转换速度较快、体型小、构造成本低等优点,因此是目前ADC产品中用得较多的一种。图1和图2分别是逐次渐近型ADC的原理框图和电路原理图[6]。
逐次渐近型ADC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它是对计数型ADC在转换速度上的改进,对于外界模拟输入信号,逐渐计数累加,通过DAC产生输出一个与模拟信号相等的电压信号,此时输入给DAC的数值就是ADC的转换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计数累加不是每次加1个单位,而是采用类似“二分查找”的原理,由高位到低位逐渐取1比较,如果DAC的输出大于外界模拟信号,相应的位置0,否则保留置1,直至到最低位比较结束。
传统的电路教学方法,会对照着原理图给学生讲解思想和电路的组成。学生领会上比较困难,特别是即使搞清楚原理,对电路的设计过程、来龙去脉也是不清楚的,从而产生对电路设计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不利于进一步学习。
3 利用软件设计的比较教学
3.1 程序和电路的运算方式比较
通常的程序设计,是一种串行的思维方式,设计者仿照CPU指令的执行方式。学生写出程序设计的算法,再转换成具体的程序设计语言,供计算机编译执行。从实践教学过程看,在这一点上,在入门时,较电路设计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以下内容介绍逐次渐近型ADC电路设计的软件比较教学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自己很自然地“设计”出逐次渐近型ADC。
3.2 逐次渐近型ADC的软件算法表达
用算法和程序表达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过程,将有助于加深理解,也更便于未来的工程实现。逐次渐近型ADC可理解为一个将浮点型(表示模拟信号)转换成一定位数的整形数(表示数字信号)的函数模块。可以用伪码来表达这一过程,为了便于计算机程序语言实现,我们取转换结果为8位无符号整形。
算法1 BitADC8
输入:浮点数input
输出:8位无符号整形数iAdcResult
处理:
BEGIN
1,iAdcResult初始化为0,当前比较位BitNum初始化为最高位,即BitNum赋值为7(表示取最大值的一半,从中间开始比较);
2,转换目标值iAdcResult的当前位BitNum置为1与输入浮点数比较;
3,如果iAdcResult大于input,置iAdcResult的当前比较位为0;
4,当前位BitNum减一,如果BitNum>=0,去第2步,否则输出iAdcResult;
END
学生对上述算法的理解是不太困难的,也可以较方便地用C语言来实现,如下面的函数BitADC8所述。需要说明的是,在C语言中有标准的函数可以实现这样的转换,这里是为了说明原理,故不采用现有的标准函数或者强制类型转换实现[7]。
int BitADC8(float input)
{if (input < 0 ) return -1;
if (input > 255) return 255;
unsigned char iAdcResult=0;
int BitNum=7;
while (BitNum >= 0)
{iAdcResult = iAdcResult | (1
if (iAdcResult > input)
iAdcResult = iAdcResult & ~(1
BitNum--;}
return iAdcResult;}
3.3 电路设计
学生写出BitADC8以后,基本对转换的原理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下面讨论如果从BitADC8函数中引导逐次渐近型ADC的电路设计。
逐句逐句地用数字电路中基本的组合和时序电路模块来理解BitADC8,最后形成逐次渐近型ADC电路与函数BitADC8的语句对比联系,如下图3所示。图中一共标注了5处对比模块,可以清晰地看到,软件算法能够帮助我们理清电路设计的思路,从而有助于我们进行硬件电路的设计。
当然,硬件电路和软件模块在表达和执行上还是有区别的,本质可能一一对应。局部细节的调整需要设计者自己去琢磨、理会。例如,或门G4和G5初始化时清零作用,还有软件串行执行和硬件电路并行执行的区别等。但这不影响两者的比较理解,设计的联系性还是比较紧密,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
文章以逐次渐近型ADC电路原理教学为例,介绍了硬件电路设计的软件比较教学方法的应用。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能够起到帮助学生掌握电路设计思路的作用,也有助于将来在EDA等课程中学习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迁移帮助提高学生电路设计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任英玉, 王萍.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质量提升探讨[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6(2): 36-38.
[2] 李月乔, 宗伟.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的思考与体会[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5): 97-99.
[3] 丁邦. 反思教学论研究――基于比较教学论的视角[J]. 课程・教材・教法, 2012(9): 26-31+49.
[4] 徐钦桂, 杨桃栏. 比较教学法在操作系统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 2010(10): 95-99.
[5] 陈锟, 田晓梅. 用Matlab进行插值法比较教学研究[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2): 98-100.
关键词:电学实验;电路设计思想方法
定西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X2012GHB94)
在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电路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只有合理地设计电路才能完成实验,达成实验目的。但要根据具体的题意设计出能完成实验的电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本文主要就这方面的问题用几道例题加以阐述。
一、电路设计
一个实验电路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电源部分、电路的控制部分和最主要的用于测量所需物理量的测量部分。既然电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那么我们电路设计的主要工作也就是要设计这三大部分。在高中阶段,电路的控制部分主要涉及到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式接法和分压式接法,电路的测量部分主要涉及的是安培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的问题。而电源的设计比较简单,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电源即可。学生主要感觉到困难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在什么情况下用分压式接法,或者什么情况下电流表采用内接法,什么情况下用外接法。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这个问题做了总结,一般情况下存在下列判定依据:
当内、外接法相对误差相等时,有,临界值 (因为 ?)。
限流式接法的优势是耗电少,电路结构简单,但这种接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它的调节范围不大,有时不能满足题目的条件。而分压式接法正好相反,它的调节范围很大,但它的电路结构较为复杂,尤其是联系到实物图的连接,很多学生不会连接滑动变阻器上的三根线。另外,它不太节能,耗费的能源较多。在要求不太严谨的条件下,我常常这样总结: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较小时,一般情况下就把电路设计成分压式;如果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较大时,一般就把电路设计成限流式。
二、器材的选取
器材的选取要结合试验要求的精度和仪器的量程决定。有时试验所给的器材也影响了电路的设计,我们必须根据所给出的器材合理地设计电路,完成试验。有时我们也会根据电路的设计来选用能完成实验的器材,这是一个互相影响的问题。
三、实物图的连接
实物图的连接必须坚持先连串联支路、再连并联支路的原则,连完后必须和原理图查对一遍,以保证不会出错,电势相等的各点可合并成一点。
实物图的连接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学生做错的很多,常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实验仪器不太熟悉,不知道线该接在何处。同时这也与教师的不重视有很大关系。很多教师认为按照原理图连接实物图是很简单的,可能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掌握了,殊不知很多学生在这个看似简单的地方却栽了大跟头,失分十分严重。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除了教师要高度重视外,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最好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在实际的实验仪器上完成几个电路原理图的连接,这样能让学生熟悉器材,真正理解实验。
例1.现在要测一个电阻的阻值,实验室给了如下器材:
要运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电路完成实验。
[解题思路]这个实验中只给出了一个电源,所以电源毫无选择的余地,然后我们就要考虑是选用分压式接法还是限流式接法。我们看到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是,阻值不大,据前分析,我们该选择分压式接法。接下来考虑选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我们看到待测电阻的阻值和直流毫安表的内阻接近,而远远小于直流电压表的内阻,所以应该选用外接法,这样电路设计就已经完成了。
例2.测待测电阻的阻值,请选择器材并设计电路:
【关键词】软件仿真 电子设计 虚拟仪器 测试分析 电子测量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单纯的原理性解读已不能满足广大电子产品设计者对信息摄取的要求。对于电路各部分原理的分析,人们希望能简化操作,直观展现现象和结果。Multisim软件正是一款电子线路仿真软件,能有效地实现原理图捕获、交互式仿真、电路板设计和集成测试等功能的电路仿真与分析软件。它将虚拟仪器技术灵活地应用于电子设计平台,弥补测试与设计之间的缺口。
1 Multisim仿真软件简述
目前,电子产品的纯手工设计已基本上不复存在,现代化的电子产品设计过程,从产品功能的确立,到电路原理、PCB版图、程序设计、FPGA的构建及仿真、外观界面、元器件清单等设计生产所需资料全部都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电路设计的计算机应用程度非常之高。multisim仿真软件在电子线路的设计与分析过程中,起到了很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美国NI公司推出的一款电子线路仿真软件,是一款专门用于电子线路仿真与设计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它将专业理论知识用计算机仿真展现出来,很好地解决理论设计与实际测试脱节的问题。Multisim仿真软件在电子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将打破传统电路设计模式难以入门的僵局,能极大地提高电子产品设计爱好者对电路设计与测试的积极性。
2 Multisim仿真软件的应用性探索
本文以Multisim9版本为例,对电路设计仿真软件在电子线路设计与分析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探索。Multisim9为设计者提供了大量的元件库及仪器仪表,可进行元器件的编辑、选取、放置和电路图编辑绘制等操作。可实现电路工作状态测试和电路特性分析。最后,还可以实现电路图报表的输出、打印等功能。所以说,又可将其称为虚拟电子实验平台。
对于刚入门电子技术行业的初学者来讲,电路的原理及各元器件的性能分析,无疑是晦涩难懂的。如果用传统的讲解或领悟方式,会使初学者对于电路的设计摸不到头脑、找不着方向、甚至丧失信心。然而,引入Multisim9仿真软件以后,电路中各工作点的特性将可透过仪表显示的数据和波形,会变得清晰明了。
我们以电子技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电路--单管放大电路为例,分析电路仿真软件在虚拟电子线路设计与测试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图1给出利用Multisim9来仿真单管放大电路的分压式偏置电路,引入虚拟仪器进行测试,进而深入分析整个电路的工作状态。如图1所示。
首先我们来分析三极管处于放大工作状态的条件:集电结反向偏置、发射结正向偏置。图一中XMM1,XMM2两块虚拟万用表所测电压确实满足此条件。那么,输出电压应该与输入电压成电压幅值放大、相位反向的状态。我们在信号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引出两个测试点分别接到示波器的A、B端。得出图二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2可以非常直观地读出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整个电路的分析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简单易懂。理论知识不再晦涩难懂,电路分析不再深不可测,都能透过虚拟仪器仪表上显示的数据,得出实际结果。
而且,就电子技术初学者来讲,三极管的几种常见失真也是非常不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混淆,主要还是因为电路的原理没有分析清楚。基本原理没有分析清楚,如何拿来应用于难度较大的电路?所以说,基本电路的原理分析,对于每一个电子产品设计者来讲,都必须牢牢掌握。在Multisim9仿真软件界面下,各种失真的现象及此刻电路各元件的工作状态能利用虚拟仪表直接地显示出来,这样,电路分析不再是纸上谈兵,理论计算。在图1单管放大电路的基础上,以快捷键shift+a来减小电阻R6的阻值,使其降低至20kΩ。可得出三极管处于饱和工作状态的失真,如图3所示。理论上此种失真是由于三极管处于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造成的。而从XMM1和XMM2两个万用表上也证实了,确实如此。当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时,射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都比较大,导致三极管C、E两端分压很小,从万用表XMM3的读数中可以明确这一论断。三极管饱和状态的工作原理即刻分析清楚。
同理,改变滑动变阻器R6的值,使得三极管发射结无法达到正向偏置电压,可得出三极管截止失真状态的电路分析。详见图4。
3 Multisim仿真软件“实物化”展示
不仅仅是在晦涩难懂的模拟电路设计过程中,Multisim9仿真软件能分析原理、简化过程、得出结论。在其他电路中也是一样,实际应用相当广泛。这里仅以同步二进制计数器的逻辑分析和十进制计数器的安捷伦数字示波器显示来说明其具体应用。如图4、图5所示。
在图5中,从逻辑分析仪显示的波形可以明确看出,4520BD芯片确实在对CP1接入的信号进行二进制加法计数,并以指示灯的亮灭来形象化时钟频率。
不仅如此,Multisim9仿真软件还提供了更为贴近实物的器件--3D器件,使得电路图更贴近实际电路,管脚位置一致[4]。采用的测试仪器界面更是跟实物几乎完全一样,使得设计者能感受到如同实物般的真实感。这里选用安捷伦示波器来加以说明,可以更加直观地以虚拟仪器来替代实物仪器仪表。如图6所示。
4 关于multisim仿真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multisim仿真软件在电路设计和分析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我们不难发现,multisim仿真在电子技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过程中能发挥其强大优势。
4.1 检查验证电路原理
在实践工程中,随时测量出重点部位的电压电流值,有效地避免因为实物连接而造成的短路断路现象。能准确地判断电路中各器件的工作特性,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参数,可迅速地进行更改。
4.2 加强对电路功能的理解
对于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初学者来讲,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晦涩难懂,单纯用理论化的知识加以理解,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利用仿真软件,有效地将理论知识拉到现象中,简单直接,难点更易化解。
4.3 虚拟仪器的使用大幅提升对实际仪器的熟练度
以示波器为例,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波形幅值过大,超过显示屏幕的情况,这时,常常会有设计者不加思索地放大或缩小一下每格表示的电压大小,来找到一个适合的波形。然而,虚拟仪器在这方面更直观,波形过大,说明每一格表示的幅值过小,所以应该放大每格表示的大小来使整个波形缩小。这种方式,能纠正很多人在使用仪器时不严谨的工作状态。
4.4 Mlutisim仿真软件能有效地提高电子技术爱好者的兴趣
仪表显示简单直观,理论知识实践化。能及时纠正错误,修正电路,能对似懂非懂的电路进行深入分析,明确电路的结构,能更快更好地理解原理,才会对电路设计有更大的兴趣。
总而言之,multisim仿真软件在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现代化的电子设计,更是全计算机化的设计方式,这种自带元件库和虚拟仪器的仿真软件,对于完全虚拟化的电路设计,起到了有效的补充和积极的测试验证等作用。所以,须将此应用大力推广,使更多的电子技术爱好者熟知并使用这类仿真软件,提高设计电路效率、提升个人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蔡大山.PCB制图与电路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李爱淑.陆微.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
[3]王朝新,任斌,陈洁,董绪.基于虚拟实验平台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开发与仿真[J].电子技术工程,2012,20(14).
[4]刘洪伟.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2014(03).
[5]吴泳.陶永进.仿真软件Multisim在电子学中的应用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1).
作者简介
桂丹(1982-),女,湖北省武汉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PCB制图与仿真、电子产品CAD与制造、FPGA设计与电路仿真。
作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