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宣教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健康教育;白血病;焦虑
作为一种典型恶性增殖性疾病,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1]。这种疾病的预后差、治疗难度高等特征,对临床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健康教育是一种以纠正不恰当认知为主要目标的干预方法,为确定其在白血病护理中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76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血液科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76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年龄16~70岁,平均(49.4±16.5)岁;男性患者年龄19~65岁,平均(48.5±16.4)岁。随机分成对照组(37例)和教育组(39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49.0±16.5)岁。教育组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48.7±16.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教育组增加健康教育:(1)认知基础评估。向白血病患者、患者家属了解其对白血病的认知状况,并收集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学习能力等资料,将评估结果作为制定健康教育方案的依据。(2)白血病知识教育。结合白血病患者文化程度、认知基础,展开针对性教育:认知基础较差,文化程度较低者,采取以口头宣教为主的教育模式,注意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患者掌握白血病症状、饮食要求等知识;具备一定认知基础,且文化程度较高者,采取集体宣教联合自主学习模式,达到良好的“查缺补漏”作用。(3)白血病治疗方法宣教。结合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其讲解其所选治疗方法(干细胞移植治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的作用机制,引导白血病患者对治疗方法建立正确认知,并形成一定的康复自信。(4)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评估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告知患者情绪稳定性与白血病病情控制之间的关联性,鼓励患者通过向家属倾诉、与其他病友交流等途径,逐步养成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提升心理稳定性。(5)白血病案例教育。向白血病患者讲解成功治愈案例,利用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患者的康复自信,并提升其依从性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24.0软件统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白血病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
对照组白血病知识掌握率81.08%、护理满意度78.38%及依从性水平83.78%,均低于教育组(P0.05)。详见表1。
2.2不良情绪状况
护理前,组间不良情绪评分差异不显著;护理后,对照组焦虑(49.57±6.44)分、抑郁(50.59±6.85)分,均高于教育组(P0.05)。详见表2。
【关键词】盆腔炎;健康教育指导;康复效果;护理干预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主要指的是女性的生殖器和盆腔腹膜与结缔组织之间发生的炎症反应[1],其所发生的炎症可能局限在某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多个部位,此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过程包括急性和慢性炎症两种类型。急性期表现白带增多有异味,常伴有下腹坠胀痛以及腰骶部酸痛,长期患病患者会出现精神不振等,而慢性疾病常引起机体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周身不适、精神不振等情况。检查时常有宫颈不同程度的糜烂,息肉以及子宫后倾后屈,活动受限,输卵管炎症及脓肿时则是子宫内触及条状物,盆腔腹膜炎则是盆腔的一侧或双侧出现片状增厚区域,且局部压痛明显。针对盆腔炎治疗是首要措施,但是在临床护理也对患者康复疾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笔者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对康复效果的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102例慢性盆腔炎的患者,其中年龄在37-66岁,平均年龄35.4岁;均经过血常规、妇科常规的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盆腔炎。随机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患者,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妇科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一组患者实施健康指导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学历、社会地位以及疾病的症状体征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有可比性。
1.2方法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
1.2.1基础性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病房环境,告知患者尽量保持卧床休息的作用,盆腔有脓液的患者采用半卧位以利于脓液的局限堆积,进行有效的沟通工作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最大限度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工作,要加强饮食营养,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给予高蛋白、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量的补充液体,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平衡[3]。
1.2.2针对性健康教育根据各个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工作,如:经期禁止性生活,指导经期后性生活的卫生情况,做好安全措施防护;孕期则需要做好充分的产前准备工作,在检查时保持无菌操作技术,分娩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产褥期告知注意个人卫生的防范,进行正确的性生活常规宣教。
1.2.3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慢性宫颈炎及盆腔炎属于病程长,迁延不愈的疾病,患者思想压力较重,多数会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对治疗的恐惧或者不信任心理的存在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所以在护理中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措施[4],多采取倾听方式,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充分了解患者所存在的疑虑和困难,给予其最大限度的帮助,为患者排忧解难,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制定一套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要给予特殊的心理健康指导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恐惧心理,术前一日指导患者充足睡眠,为手术创造条件。
1.2.4出院健康教育对出院患者告知盆腔炎的卫生宣教和预防知识,嘱患者日程生活中需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饮食调节加强饮食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过度劳累,注意日常休息保证睡眠质量,保持良好愉悦的心情,可以有效预防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再次发作。对于有些患者未达到痊愈,告知患者坚持治疗的必要性,切勿自行停药,以免盆腔炎再次发作。
1.3评定依据根据两组患者的最终治愈率:指无并发症发生的痊愈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指每组发生并发症患者的比例。患者疾病知晓率:对于两组患者在出院后针对病情及预防保健知识进行问卷调查,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证明知晓率越高。
1.4数据处理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康复效果中进行比较,其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病情知晓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慢性盆腔炎属于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此组研究对比证明,给予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而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治疗期间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保持良好的心情对待疾病,为自己增加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对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有积极促进作用。对于妇科疾病需要患者出院后长期进行预防和保健,因此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已经是慢性盆腔炎的一项重要的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永霞.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J].医学信息,2011,1(19):1213.
[2]荆文华,郭秀君.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1(11):1920.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健康教育;影响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188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生产之后最为常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 常在女性生产后6周内发生, 疲惫、易怒、焦虑和抑郁是产后的主要特征。其病因不明, 可能与遗传、心理、分娩及社会因素有关。发病率为15%~30%, 如不治疗, 严重者会出现自杀倾向, 给女性患者的身体、心理、情绪造成不良影响, 不仅严重危害了女性的身心健康, 甚至危及到婴儿的健康成长, 破坏家庭和睦和婚姻的安定[1]。本院通过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 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减少,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月在本院正常分娩的200例健康产妇, 初产妇180例, 经产妇20例;孕妇年龄22~28岁, 中位年龄25岁;产妇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孕周22~40周。所有产妇均无精神类疾病家族史和个人史, 排除各种疾病对产妇精神状态的影响。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两组产妇年龄和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干预组对产妇从入院时就进行常规护理+健康教育, 具体如下。
1. 2. 1 产前护理 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孕妇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案:在产前为产妇提供心理咨询指导, 建立产妇课堂向产妇宣教有关妊娠、分娩的基本知识, 答疑产妇在产褥期可能出现的一些正常现象, 消除产妇对分娩前后的疑惑和紧张、恐惧感, 向产妇讲解分娩过程中的技巧和如何主动配合医务工作人员来达到轻松分娩的目的, 了解分娩过程及分娩时的放松技术与助产人员的配合, 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消极情绪, 帮助产妇建立男女平等的性别观念[2]。帮助产妇提早进入母亲的角色, 使产妇提前适应自己的角色和明确自己的责任, 最大程度的带动产妇的积极性, 促进产妇与医护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和配合, 给予产妇关怀和亲切的陪伴, 解答产妇的疑虑。
1. 2. 2 产褥期的健康教育 对分娩时间较长、难产或有不良妊娠结局的产妇, 应着重给予心理健康教育, 多给予产妇真诚的陪伴和关心, 在言语表达方式上应做到和善、亲切。在护理工作中及时鼓励产妇, 对产妇所做的努力表示肯定和充分的支持[3]。及时与产妇沟通, 并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调动产妇的积极性, 将产妇的兴趣引到新生儿身上, 学习基本的产后知识, 包括如何母乳喂养、为新生儿更换尿布等技巧, 教育产后饮食注意事项, 讲解运动禁忌等方面。引导产妇及家属共同做好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保健工作[4]。同时对产妇的亲属和丈夫进行健康教育, 对产妇的进步给予多肯定和多赞扬, 在产妇表现出焦躁不安的精神状况时亲属应该耐心的使用恰当的方式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 使产妇脆弱的心灵能及时得到慰藉及平稳的度过分娩期和产褥期, 可以有效避免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5]。
2 结果
干预组产妇产后被判定为抑郁症 3例, 发生率为3%。对照组产妇产后被判定为抑郁症17 例, 发生率为1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产后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类疾病, 是因为女性生产后身体内性激素的分泌变化, 转化为母亲身份以后的社会角色变化及心理变化后而导致的身体情绪和心理的一系列的负面变化, 通常易在产后6周内发病, 发病率较高[6]。在孕期对产妇实施优良的服务, 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产妇进行妊娠分娩方面的健康教育及科学指导, 实行人文关怀和悉心照顾, 可以帮助产妇建立自信心, 提高产妇生产的积极性以及与医护人员的配合默契度, 有利于产妇分娩的正常进行[7]。在成功分娩后及时对产妇的努力和进步做出鼓励和肯定, 配合家属对产妇进行精神上的慰藉和生活上的关怀, 向产妇普及科学的自身保健和婴幼儿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沐浴等知识, 帮助产妇制定科学的饮食和产后形体锻炼计划, 帮助产妇早日恢复身材与自信。
综上所述, 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帮助产妇减少产后抑郁症的病发率, 以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渡过产褥期, 值得在各产科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淑恒.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负性情绪影响的临床观察.内科, 2014, 9(4):424-426.
[2] 万丽娟, 王惠.产后抑郁症的围生期优质护理服务.浙江临床医学, 2012, 14(5):631-632.
[3] 李彩华, 缪节慧, 周婉靖, 等.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34):99-102.
[4] 郑淑萍, 高海红.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在产科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18):2872-2874
[5] 谢月霞.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22):131-133.
[6] 施青林, 陈百芳.产科家庭一体化产房产后母婴护理效果观察.中国优生优育, 2013, 19(4):323-324.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儿童行为;家庭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05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15-02
1979-2005年来自部分国家和地域的死亡登记资料显示,0-19岁儿童因肾病或肾炎的死亡例数约为5-360/10万人口,其中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儿童最常见的肾脏疾病。儿童NS好发年龄为3-5岁,男性居多。此病病程迁延、治疗困难、容易复发、合并症多。患有NS的儿童生活、学习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患儿容易产生持久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可高达30%,而心理状况又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是密切相关的。患儿的情况也同时使作为照顾者的父母心理行为产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家庭功能的改变。同样的,作为主要照顾者、教养者的父母的情绪状态和心理改变、应对方式也影响着患儿的心理状况和疾病的发展。心理障碍和躯体疾病的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患儿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儿童未来社会生活能力的发展。而在护理干预模式方面,国内儿科护理仍处在"以病人为中心",甚至有些医院仍为"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对NS儿童的护理仍为打针、发药、常规健康教育等日常工作,对出院的病人也只是给予呆板的出院指导,至此,护理工作便告以结束,并未延伸至社区及家庭单位,也并未特别关注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使得NS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康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探讨影响NS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在"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国际医学和护理界提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amily-Centered Care,FCC)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以护理观念、护士角色转换为前提,适应病人尤其是儿童的心理需要,通过实施FCC,可使儿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主要依靠自我管理和家庭的帮助,实现健康恢复。
1.对象与方法
收集**医院NS患儿30例,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有两例中途失访,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7岁。干预开始阶段评估儿童和父母的生理、心理状况以及家庭的一般情况,确定健康教育需求,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个体化的需求确定各自的健康教育的目标,并把教育目标和内容告知儿童父母,与其一起选择教育方式;然后由干预小组成员协同执行教育计划。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管理、父母情绪管理、优化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儿童行为矫正。教育手段为制定个体化的家庭护理计划、设置游戏场景进行演示互动、角色扮演、住院期间全程床边宣教、出院后定期家庭访谈、举办NS儿童健康日集中宣教。效果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目的评价两个方面,在干预过程中采用复述和回示的方法全面评价儿童及父母对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未接受的内容进行再次强化。干预小组另设一份评价表,分为中期和末期评价,包括NS儿童及家庭的评价和小组工作评价。干预过程中定期对NS儿童进行电话询谈(每月一次),以了解计划执行情况及成效,并及时发现问题。当遇到问题时调动家庭的积极力量,由家庭成员自己进行总结,并列出解决的方法;小组成员则采取更多有目的的措施,技术性地给予建议及专业指导,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步骤去适应各种改变,保持家庭内部之间、家庭、儿童与护士之间的合作气氛,使彼此能意识到各自的角色,并履行角色义务。所有数据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干预后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一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六个因子得分均低,但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只有学习问题项差别有意义。
表1 干预后两组行为问卷各因子得分比较
项目MQZP
品行0.3300.3101.5250.127
学习0.2500.5002.5690.010
心身问题0.0000.2001.1240.261
冲动0.5000.8750.9210.357
焦虑0.2500.5000.0890.929
多动0.4000.4001.8910.059
3.讨论
本研究在前期调查分析中发现,NS患儿较正常儿童相比,行为问题检出率高,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抑郁、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攻击行为、体诉、社会退缩等,这些特点与疾病本身及治疗过程、激素副作用、家庭环境等因素相关。本研究采用FCC的理念对NS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特别重视儿童、父母的心理行为问题及整个家庭系统的环境及动力,成立专门的健康教育小组,加强专业人员、儿童、家长之间的协同作用,其教育内容、目标、教育方式均由医患双方商榷后共同制定,制定过程中小组成员查阅相关文献,综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后确定相关要点;采取多种形式及个体化的教育手段,如个体化的家庭护理书面计划、集中多媒体授课、设置游戏进行互动、角色扮演等。
4.结论
综合多种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NS儿童的家庭环境,尤其是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儿童本身的行为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
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科外伤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160例四肢骨折并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研究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及住院总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3.8%,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5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作为医疗护理的最终目标,它有力地抑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促进了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1]。骨科外伤手术是一种以急性与有创性的疾病为主的手术,外伤本身及手术都可能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创伤,患者的护理干预已越来越受到临床骨科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关注, 而临床护理路径是当前最重要的护理方法之一[2]。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总时间方面对骨科外伤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 年11月―2011年10 月在我科因四肢骨折并接受择期手术治疗手的患者160例,其中男性98 例,女性62例,年龄11-78岁,平均年龄37.3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
1.2 研究方法 研究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科室统一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介绍住院环境、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及相关规章制度;各种检查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麻醉、手术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观察事项、观察指标;术后指导、饮食指导、功能锻炼、心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以后每日各班次责任护士必须按照当日路径指示的内容进行宣教,要求护士按照不同的时间段,指导各项护理措施。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及住院总时间。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n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尖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调查的结果见表1,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3.8%,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5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由医院内各科专家根据临床需求制定的一种公认的疾病治疗模式,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遵循这一模式进行治疗,并根据治疗结果分析评估每位患者的差异,避免下一个患者治疗时出现同样的错误,具有高效率、高品质、低成本的优点[3]。我院逐步将临床路径引入诊疗活动中,使护理工作按照临床路径表单中护理工作的流程, 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按一定的模式接受护理, 提供标准的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实现了医疗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它是以整体护理观念为指导,以临床路径为具体框架流程,不仅可以解决护理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而且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内容[4]。
我院由于实行新入院护士轮转制度,面对复杂多样的骨外伤,尤其是手术患者,又有其不同的手术方案,新来轮转的护士因年资短、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经常造成低效性护理与宣教。临床护理路径使所有护士知道做什么、怎样做,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对患者的告知水平,培养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执行医嘱、被动观察病情、随意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模式了。由于临床护理路径预先制定了诊疗护理日程计划表,使诊疗、护理有序地进行,减少漏项,护士依照统一的整合表进行主动、有序的标准护理服务,能有效避免护士因个人能力不足或知识水平差异造成的技术性失误,对避免护患纠纷十分有利。同时,患者在入院后即可知道整个护理工作的全部过程,有利于缓解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和医院陌生环境所带来的紧张情绪,也可通过整合表提前获知住院费用及预计出院时间,便于患者在时间和费用上做好安排。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利于改善骨科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时间,临床路径使医、护、患三者关系达到了和谐统一,并相互促进。因此,对骨科外伤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成翼娟,戴红霞,宁宁.临床路径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489.
[2] 占琼英, 黄玉婷.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 6) : 941-942.
[3] 左新花.临床护理路径表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24(5) : 311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2005年以来我院共接收军队在职干部疗养团12批次390人和86位在职高级干部疗养。疗养团人员最多为72人,最少为16人。疗养员男性344人,女性132人;年龄最大62岁,最小22岁,平均(38.14±4.26)岁。疗养员均为工作在一线的师、旅、团优秀主官、技术骨干、高层次科技人才、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优秀基层主官“十佳”干部,均为第一次入院疗养。
1.2 问卷调查 采用统一编制的健康状况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表,逐一进行流行病学数据填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血压。慢性疲劳症表现如:记忆力、注意力、体力、精力情况;心理情绪表现如:是否焦虑、烦躁、易怒、睡眠不佳、心悸不安;社会适应性表现如:人际关系、工作情况;生活习惯如:是否抽烟、是否饮酒、摄盐量、运动情况;健康保健知识认知情况等。
1.3 体格检查 疗养人员体检率为100%,体检项目包括:生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作为餐后血糖测定)、血尿酸及肝肾功能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公式LDL-C(mmol/L)=TC-(HDL-C+TG/2.2)计算结果,当TC->4.5 mmol/L时直接测定LDL-C浓度。B超肝、胆、肾、脾、前列腺、子宫、附件检查,常规血、尿、粪检查。常规心电图、胸透检查。
1.4 疗养生活 疗养团为临时建制单位,所有随队员负责人员统一管理、统一行动。除基层优秀官兵疗养团外其余疗养团均有家属随同。疗养周期7~15 d。
2 特点分析
2.1 问卷调查分析 56%表现为亚健康状态,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头痛、关节酸痛、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精力和体力下降,工作中有焦虑、烦躁、易怒情绪,适应能力减退等。70%健康意识不强,存在长期吸烟、过度饮酒,饮食、睡眠不规律。不能坚持适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100%期望在疗养期间得到保健养生健康教育和对自己健康状况的知晓。
2.2 体检结果 高血压1.3%,脂肪肝23.5%,肝肾结石11.4%,肝肾囊肿7.1%,胆囊息肉5%,胆囊壁毛糙增厚5.7%,肝血管瘤2.9%,高脂血症26.5%,高尿酸血症6.3%,高血糖3.8%,血色素偏低12.0%,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6.3%。束支传导阻滞3.9%,房室传导阻滞(I度)2.8%,窦性心动过缓14.3%,左室高电压3.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1%。
2.3 组织保障分析 组织在职干部集中疗养是上级领导对一线官兵、个别人员的关心体贴,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上级机关派有专职干部随团协调,我院成立了由院领导负责的保障组,提供了优美舒适的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美味可口的营养膳食,从医、行、住、食各方面制定了周密的保障计划和配套齐全的生活保障。在医疗保障方面由富有经验的资深医生对每一位疗养员的临床表现和体检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装订成册发到个人手中,专门进行了一次“如何分析体检结果”的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每个体检项目的意义,了解什么是亚健康,亚健康的危害,如何预防与干预,从而树立新的健康理念。教育中采取集体宣教与个别答疑相结合,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3 讨论
1)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人们所承受的来自社会、工作、家庭、健康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化解压力,往往会出现一系列活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等生理、心理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军队干部也不例外。在调查中56%的疗养员处于亚健康状态,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性治疗与预防十分必要。我院位于中外闻名的“海上花园”鼓浪屿,风景秀丽、四季如春,自然疗养资源丰富。实践证明,暂时远离繁忙的工作环境,通过综合疗养方法,漫步海边进行清新空气负离子法或海水浴,通过景观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体育锻炼可以消除精神紧张,缓解矛盾心理,使人感到轻松愉快,精神振奋,对人的大脑皮层和心理状态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善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可以改善亚健康的各种症状。组织在职军官干部疗养是对亚健康状态治疗与干预的有效之举。
一、以专业理解与认识创设和优化
学校德育环境现代社会,作为专业化组织的中小学,在其所涉及的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行政事务等诸多方面,德育工作居于优先的位置,这是由学校组织“育人”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的全面负责人,以专业理解与认识创设和优化德育环境,必须按照党和政府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政策,通过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力量,努力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为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以及人文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健康成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群体中多元价值观存在,青少年学生个体自我意识张扬。在中小学办学的社会环境和学校内部成员的价值观念、工作学习态度以及行为方式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全面坚实的支撑,校长必须“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重视学校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把文化育人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内容与途径”(《标准》第12条)。要发挥文化育人对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和全局,对具体学校而言,最主要的就是育人环境的建设与优化。以学校硬件建设而言,“一切为了学生”,教育教学设施的布局、建设、调整与完善,必须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为准则,创设引导与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优美环境和便利条件。从软件建设来说,必须从端正与优化教师的教风着手,为形成学生优良的学风和校风奠定基础。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办学,形形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会以各种途径侵袭教师队伍,动摇教师的教育理想与信念,甚至改变教师的职业行为。为了给中小学生树立行为的榜样,校长必须规范、培育与维护教师的职业道德,营造教师自觉遵循职业道德的氛围,引导教师对职业理想的追求,鼓励提升教师形象的道德行为,遏制教师队伍中出现的败德现象,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守护者。课堂教学是传承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鼓励教师探索和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作用,就需要校长在从参与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的备课、说课、评课等活动,到深入课堂了解师生教与学实际情况的过程中,自己头脑里必须有德育这根“弦”,引导教师自觉地探寻课堂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的方式方法。以实现教学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理念,提示、指导与帮助教师关注和发掘各门课程教学中蕴涵的德育因素;以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忱,高度关注课堂教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与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重视地域文化的重要作用。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愈益表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特征,“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校长,无论学生成长过程如何曲折,都要以“不抛弃”、“不放弃”的执著,引导教师重视个性化的德育工作和个别教育,指导教师寻找打开“问题学生”心灵的钥匙,尽最大努力让问题消失在学校,而不是将之推向家庭和社会。在居民居住环境变化、家庭对独生子女过度呵护等的催化下,与工业化社会相伴生的所谓“孤独感”,在现今青少年学生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学校的各种活动,要着重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协作、学会关怀,才有可能使学生具备现代和未来社会所要求的健康人格和良好个性。毫无疑问,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塑造适应时代需要的学生优秀个性品质,决不是单凭学校的引导与培养就能完成的。“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最大限度地优化中小学生的外部成长环境,校长应当延伸德育的视野,为建设与完善学校德育体系,整合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充分认识、发掘与运用家庭和社会生活发展变化中的德育因素,以充实学校德育的内容,丰富学校德育的形式,拓展学校德育的途径,创新学校德育的手段。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与时俱进是德育内容与形式的生命力所在。为此,要做好德育工作,就要求中小学校长必须在专业精神的追求上,具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在借鉴其他学校德育工作先进经验的同时,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和办学理念,回眸学校德育工作的历程,检视德育工作的思路,总结德育工作的成败,发现德育工作中的问题,探索德育工作改革之路。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校长要不断提醒自己见贤思齐,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恪守道德行为规范,使自己的言论和行动成为师生员工的楷模。
二、以专业知识与方法组织和领导德育具体工作
长期以来,中小学的德育工作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时代的变迁,使一些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观念和曾经行之有效的方法正面临一系列挑战,长期搭载于任务型工作之上的“大一统”的德育方法,遇到了空前的阻力,甚至一些曾被奉为经典的德育工作理论与做法也在实践中逐渐减弱了以往的成效,陷入“老办法不灵”“硬办法不行”的困境。尽管不少学校在德育工作的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但许多经验和做法往往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并充满争议,形成了所谓“新办法不明”的状况。受某些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影响,或受所谓社会新潮的感染,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可归为这样几类:一是政治动员型,即将学校德育活动当作政治运动来进行。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其表现形式有明显改变,如用多种现代技术手段把德育专题展示活动包装得“花团锦簇”,令人眼花缭乱,但“领导动员,层层表态,典型宣讲,人人发动”的“人民战争”模式并没有改变。表面上轰轰烈烈,但理想、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因素并没有成为内在的活动目标,既然没有渗入活动内容,也就没有因此进入学生的头脑,更难以产生行为上的效果,热热闹闹过后,鲜有德育实效痕迹。二是刻板循旧型,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开展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学校就怎样做,“拷贝不走样”,停留在统一要求的层面,止步于文件上的一般性规定,不去发现和研究德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更不是根据时展的要求,主动去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具体实际的德育工作新内容与新形式。三是平庸媚俗型,把学校德育活动装扮成“演出秀”,许多活动内容与形式追随社会流行,模仿演艺时尚,这种“跟风追潮”将崇高依附于平庸、升华寄托于媚俗,如此,试图取得德育的实效,岂非缘木求鱼?因此,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德育就难以避免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要取得德育的实效,既不能将德育等同于政治宣教,也不能将德育简单混同于时尚化的文体活动,更不能迎合低俗,应让德育回归德育。《标准》第14条要求校长“广泛涉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的知识”。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持者和责任人,首先应当从专业的角度去理解与掌握领导德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方法。这些知识与方法主要属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领域,分布面广,内容丰富。在政治学和伦理学领域,如党和政府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与规范,等等;在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如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与规律,课程教学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艺术和体育对学生良好个性成长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等等;在管理学领域,如少先队、共青团、班主任等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人文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对培养合格公民的意义及其培育方法,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与作用,学生综合评价的原理和方法,等等。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是校长能够把握现阶段学校德育工作方向、驾驭德育工作进程、提升德育工作水准、取得德育工作实效的基础,也是衡量校长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小学校长职业身份与角色行为的重要构成。把握与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从专业方法论的角度来衡量,就是要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把握党和政府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政策的内容、要求以及变化的过程,这样才能抓住德育工作的关键,将德育落实在学校各项具体事务中。学校培育学生思想品德、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各项工作,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进行的。因此,校长必须了解和把握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与规范,才能清晰判定教师可为与不可为的行为边界,明确应当倡导与必须遏制的言行,确定哪些是需要予以激励、哪些是不能放任的做法,提倡教师群体遵纪守法的行为、积极健康进取的氛围、严谨科学正确的教风,保证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业上的导师,也是其人生成长的导师。中小学作为培育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场所和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具体环境,必须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特别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去教育青少年学生。但这是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文化感染与熏陶过程。为此,校长应当“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掌握促进优秀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标准》第15条),要深刻理解以人文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为重要内涵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合格公民的意义,并以此引导学校文化的建设,通过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德育工作的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内涵。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正是这种特殊性,使学校德育区别于当今社会其他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标准》第16条要求校长“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健康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了解学生思想与品行养成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为此,校长必须深入钻研相关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与方法,特别是要了解和掌握现阶段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与规律,将自己个体的实践性教育知识进行认真梳理、归纳与总结提升,构成既基于理论又源于自身实践的知识与方法体系,形成观察、思考、评价与谋划学校德育工作的平台。学校的主体工作是课堂教学,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怎样让教学起到德育主渠道的作用,达成“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效果?为此,校长必须深入了解与把握各门课程教学内容与形式在培育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特点与作用,为指导教师挖掘课堂教学的思想性与教育性打下基础。为了使中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与美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校长应当深刻了解和体验艺术与体育对学生良好个性成长的作用,从认知上改变学校只关注学生智育甚至只抓考试分数的状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影响其成长的突出问题,这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以及经济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由于社会转型的急剧加速,这一问题变得格外普遍与突出。因此,学校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校长就不能不去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从而为学校开展心理咨询、辅导乃至专业性的心理干预活动等,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解与支持。中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还处在父母等家人的监护下,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一方面,城市的部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愈益加大,而另一方面,在相当大的农村地区传统家庭对孩子的管束则日渐减弱;在网络时代,除了实体意义上的社区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之外,“虚拟社区”的影响力日益显现,学校要对学生思想与品行养成起到主导作用,正面临与日俱增的困难与挑战。在“育人”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下,校长更需要深入了解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与作用,为构设与选择相应的对策方略打下基础。
三、以专业能力与行为开展德育活动和应对德育工作中的问题
【关键词】系统健康教育;护理;骨折;胫腓骨
Study on the effect of applying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tibiofibular
CHEN Ru-hu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tibiofibular, make patients understand the disease and assist treatment.Methods: 83 patien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he investigation group(43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40 cases).The former took the health education, the latter took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ethod, and then compared th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the health information、the satisfaction on nursing service and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m. Results: The nursing effects of investig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tatistic difference in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disease, satisfied by nursing services and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investig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ards】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fracture; tibiofibular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012-01
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随着生活和生产发展,胫腓骨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目前手术治疗方法很多,但是护理和康复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1]。因为术后护理不当可以引起并发症,甚至导致骨折不愈合等。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我们对胫腓骨骨折的患者实施了系统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3例患者,男53例,女30例;年龄20~65 岁,平均35.5岁;左侧41例,右侧42例。致伤原因:交通伤56例,摔伤11例,砸伤7例,挤压伤5例,棍棒伤4例。骨折类型:按AO分类:A型31例,B型38 例,C型14例;开放性骨折49例,闭合性骨折34例。文化程度:文盲3例,小学18例,中学34例,大学28例。本组患者均为单纯胫腓骨骨折,排除合并有颅脑损伤、多处骨折、脊柱脊髓损伤等患者。83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文化程度和手术情况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6~18个月的回访,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服务工作满意度、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等。骨折愈合评价标准[2]: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正常并能对抗力量,胫骨无成角畸形,短缩小于5mm,旋转小于5°,无并发症为优;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超过正常的75%,对抗力量稍受限,步态正常,胫骨成角畸形小于5°,短缩5~10mm,旋转5~10°,无感染、可伴轻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为良;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超过正常的50%,对抗力量明显受限,跛行步态,胫骨成角畸形10~20°,短缩10~20mm,旋转10~20°,无感染,可伴中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为可;骨折愈合延迟或骨不连,膝踝关节活动小于正常的50%,不能对抗力量,跛行步态,胫骨成角畸形超过20°,短缩超过20mm,旋转超过20°,可有感染、重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为差。查阅胫腓骨骨折相关资料制订相关知识健康教育评估表,出院时由责任护士以提问的方式让患者回答,满分为100分,差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
2 健康教育措施
2.1 术前宣教:向患者讲解胫腓骨的基本解剖结构,骨折的主要原因、类型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对胫腓骨骨折的认识;同时向患者说明手术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项、术前准备,以及早期功能锻炼的好处;教会患者床上大小便、个人卫生准备和禁食时间及要求。术后早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中后期以富含维生素、高蛋白和高微量元素的食品为主。
2.2 心理健康教育:胫腓骨骨折常由突发意外伤害所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学习,给患者心理带来痛苦;部分患者担心医疗费用过高,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常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及悲观等心理。护士要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多与患者交流,从心理上给予鼓励和帮助,减轻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医患之间协调沟通,权衡利弊,寻找最佳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让处于康复期的同类型患者与之交流,较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消除不良情绪。
2.3 功能锻炼健康教育:首先,让患者明白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提高骨折愈合的质量。其次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指导患者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锻炼,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锻炼方法[3]:术后0~3d。术后患者小腿下垫一枕头,膝关节屈曲20~30°以利于静脉和淋巴的回流,减少伤口渗血和患肢肿胀[4]。此时功能锻炼的运动量不宜过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原则;术后4~6h开始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患者仰卧收缩股四头肌及臀肌,缓慢将患肢足跟向臀部滑动,使膝部屈曲,足尖向前,先做健肢练习,再移向患肢,屈曲角度不宜过大,同时进行健侧肢体的直腿抬高,膝关节的屈伸、髋关节的内收外展运动,以带动患肢的肌肉收缩。术后3d~2周。指导患者在床上患肢不负重活动,进行肢体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足的小关节主动伸屈锻炼,髋关节的内收外展练习,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利用牵引床以进行上臂活动锻炼,训练臂力,以便下地时用拐;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活动范围,增加膝与踝的主动运动。术后2周~3个月。继续加强原来的功能锻炼并鼓励患者从床边扶床,拄双拐患肢不负重活动向部分负重活动逐步过渡;2周后开始扶杆做坐位起立与坐下练习。一般术后6~8周摄X线片复查,骨折基本愈合后,可逐步扶拐部分负重行走,待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逐步锻炼膝关节和踝关节。
2.4 并发症预防教育:骨折患者的恢复时间大部分是在家中,教会患者和家属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①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有无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表现,如疼痛进行性加剧、肢体肿胀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5],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②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让患者明白下肢静脉血栓的严重性和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活动方法,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
③预防褥疮: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受压部位血液循环出现障碍,易导致褥疮发生。指导家属帮助患者每2h翻身一次,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保持床铺平坦,被单干燥、清洁。对局部有褥疮征兆者可涂0.5%稀碘酊,每2h涂1次,直到表皮老化脱落。④预防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戒烟,教会有效的咳痰方法,鼓励定时做深呼吸后排痰。⑤其它并发症预防: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分析容易出现的其它并发症,给以个别指导和教育。
2.5 出院指导教育:嘱患者出院后 1个月、 3个月、 6个月和 1年到医院复查 1次;坚持按照功能锻炼方法进行合理的锻炼,如有不适及时到医院检查。
3 结果
3.1 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优良率和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
3.2 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3.02%,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二者明显分别好于对照组的72.50%和50.00%,差异存在显著性(P
4 讨论
系统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们的健康;系统健康教育是根据目的改变患者不健康行为,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而行为的改变过程要经历 “服从、同化、内化”态度改变阶段,遵循健康教育“知、信、行”的行为改变模式[6]。通过本研究发现,系统健康教育比传统护理模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如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高,理解透彻,自己在进行功能锻炼时更到位,提高了骨折愈合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整个健康教育和随访过程中,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患者身心均处于最大的舒适状态,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
总之,系统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桂芳.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术后护理与康复[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68
[2] 徐云钦,王朝阳,梁在跃,等.闭合与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比较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2):128
[3] 孔玉玲.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9):78
[4] 元伟静.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J].河北医药,2008,30(12):2024
[5] 宏文,万岷,李萍.胫腓骨骨折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护理观察与处置[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25(4):504-505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学校领导首先在学校行政会上向中层以上干部传达和学习文件精神,认识体卫艺专项督导检查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和加强学校体卫艺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接着向全体教职工传达文件精神,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通过学习,大家提高认识,统一了思想,决心共同把体卫艺教育专项检查工作做好。
二、制定方案,开展工作
学校制定了体卫艺专项督导检查工作方案。我们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先由广大教师对照条例和规程进行个人自查,再由各部门对照资料目录中的内容进行部门自查,最后由学校体卫艺处认真细致地进行全校自查,并由各部门收集、整理资料,最后由体卫艺处统一进行资料的分类整理。
三、自查结论
1、加强师资培训,构建优质教师队伍
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呼唤着能适应教育发展,不断进取的优秀教师人才。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科研型的体卫艺教师队伍是我校通过管理促体卫艺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注意抓好体卫艺教师的师资培训,大力鼓励并严格要求体卫艺教师和校医通过参加各种师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在我校24人组成的优秀体卫艺教师队伍中,拥有市骨干教师1人,区优课教师4人。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正常教学秩序
我们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课程管理计划,按要求开足开齐体卫艺等综合学科课程,体卫艺开课率达到100%,音乐、美术每周2节,体育1-2年每周4节,3-6年每周3节,健康课每周0.5节。学校按规定配备专职体育教师11名,音乐教师7名,美术教师6名,校医2名。组织教师认真开展区、校、组三级教研工作,加强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更新教育理念,开展体卫艺校本课程开发,先后开发舞蹈、美术、跆拳道等多种校本课程,充分体现我校以人为本、环境育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我们每学期还开展专题研究课观摩和研讨活动。并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级比赛活动,邱洪全、马景利、张鸿雁、王丽丽等老师在各级优质课比赛中均获优异成绩。体育组曾被评为市区优秀体育组,多位教师多篇论文在省、市、区获奖。
3.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谋发展,硬件是关键。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给予体卫艺按一类标准配备各种设施和器材。我校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情况下,积极为体卫艺工作的开展注入资金。近年,学校投入资金近十万元投入体卫艺器材的配备和操场改造。校园环境整洁、美观,学校设立有音乐室、体育室、校医室。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强化管理,制定制度,分工协作、建立良好、高效的工作秩序。我校体卫艺工作已形成序列。常规工作如:上课、课间操、大课间、眼保操及各体育队、艺术队训练等活动均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如遇重要活动,各组老师团结协作、一起参与、发挥特长、相互帮助。因陋就简,小型多样地开展课外活动,形成文体特色队伍。每天从清晨开始,各团队就按计划开展各种训练活动,使校园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朝气。
为了更好地调动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体卫艺活动的积极性,近几年来,学校把要求正副班主任掌握学生体质状况、督促学生参加体育、艺术活动作为对班主任期末考评工作之一,全校性的校运会和艺术节等活动,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率达到100%,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每年认真对照两个条例,严格按条件要求,把体育艺术教育作为评选市区级、校级优秀班级、三好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全体学生统一做操,统一管理,坚持每天的2操1课,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每天的广播操和眼保健操各班有专人检查、打分、评比,并把“两操”评比结果与班级流动红旗的评比联系起来,形成制度。
近几年来,学校保证每年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一次趣味运动会,开设了团体项目和个人项目的比赛,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活跃了学生的生活。
学校卫生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管理,建立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学校有独立卫生室,卫生室常用器材及药品配备齐全,学校配备有校医,校医定期接受业务培训,学校定期出板报,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及一般自救常识。加大了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监管力度,加强、规范学校师生饮用水的管理,会同德育处、少先队进行了食品卫生宣传周和防治艾滋病的宣教工作;加强学生卫生与健康教育,加大了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力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的体质健康检查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检档案;提高体检工作质量。做好入校新生的查验接种证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高师生防控传染病的意识。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突发事件监测系统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防止卫生突发事件、各类传染病在学校发生,确保师生安全。
5.体卫艺工作成效显著。
几年来,我校的体卫艺教育教学水平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学校先后被评为沈阳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市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大课间先进单位、市区先进体育组。
在年,我校获得区女排比赛第二名;区篮球比赛,女队获得第一名,男队获得第二名。区乒乓球比赛,获女子团体第一名,女子单打第二、三名,男子团体第二名。马景利老师的教案获得全区第一名。
在年沈北新区首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书画作品比赛中,小学李君、李红霞、姜雨顺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宋健和付瑶、秦洁、曾超、李月同学分别荣获小学组书画比赛一、二等奖。在艺术节舞蹈比赛中,《奔向》荣获小学组一等奖,张鸿雁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开展丰富的体卫艺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培养身心健康、习惯良好、赋予活力、热爱学习、个性发展的健康儿童。活动形成系列,既促进了学生学习生活品质的提升,也激发我校体卫艺工作者工作上不断创新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