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贸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商贸企业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贸企业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贸企业发展现状

第1篇:商贸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近年来,温州市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不断促进全市服务业扩规模、优结构、提水平,服务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瓶颈或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简要回顾温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着重分析存在瓶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全市服务业发展献计建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发展现状

第一,服务业规模迅速壮大。近年来,温州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2012年温州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94.1亿元,2006-2012期间年均递增14.2%,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服务业对地方税收贡献超60%,成为地方税收的最主要来源;全社会服务业从业人数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39.2%,成为吸纳新增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在促进社会稳定和提高居民收入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二,服务业占比稳步提升。近年来,温州服务业各行业均有不同程度发展,创意产业、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旅游休闲等一批新兴的现代服务行业迅速崛起,初步形成了以商贸流通、金融、地产为主要支撑的产业格局,整个服务行业结构正逐步向新领域、高层次发展,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从全市来看,“三区两市“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市的比重达到53%,在服务业发展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成为温州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形态,如滨江商务区、车站大道金融集聚区、欧洲城购物中心等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已初步形成或加快建设中。这些集聚区的建设为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平台。

二、存在瓶颈或问题

第一,内部结构矛盾依旧突出。温州服务业以批零商贸、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及邮政、房地产等传统行业为主,但四个行业增速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将难以支撑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在产业体系上,温州生活业相对发达,而生产业却依然落后,尤其是在生产资料供应、仓储物流、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较为薄弱。另外,全市传统的小商贸、小餐饮、小市场、小地产等所占份额依旧较大,缺乏综合性、上规模的服务业大企业或城市综合体,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第二,发展要素制约严重。中心城区可用于发展服务业的土地存量小,项目用地“低小散”现象严重,难以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城市功能根本性转变的需要。服务业企业由于行业特殊性,投资项目融资困难,中小服务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难问题依然严重。另外,温州市服务业企业中高素质人才缺乏,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制约要素,现代物流、科技信息、中介咨询、金融上市、涉外法律等方面高层次专业人才短缺现象比较严重。

第三,发展面临赶超压力。温州服务业总量规模虽然稳居全省第三位(列杭州、宁波之后),但发展形势严峻。温州服务业投资增速虽快,但服务业投资基数不大,2011年服务业投资额只有杭州的50.4%、宁波的69.6%。从发展结构来看,温州服务业发展,在现代物流、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高层次服务业领域也难以与杭州、宁波相提并论。与嘉兴、湖州等后八位地区比,温州服务业总量与它们总量之和的比值不断下降,反映出温州服务业被其它地区有逐渐赶超之势。

表2-1 2011年浙江省各市服务业发展对比

地区 增加值(亿元) 占国民经济比重 近五年年均增速

杭州市 3453.58 49.3% 13.4%

宁波市 2419.35 40.3% 12.6%

温州市 1493.21 44.6% 11.7%

嘉兴市 985.79 36.9% 13.3%

湖州市 578.26 38.1% 14.1%

绍兴市 1275.44 38.8% 12.8%

舟山市 344.39 45.0% 12.7%

金华市 1077.03 44.0% 12.7%

衢州市 324.71 36.5% 12.1%

台州市 1162.04 41.6% 11.7%

丽水市 320.35 40.8% 11.7%

数据来源:浙江省各市统计年鉴

第四,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温州虽然制定了《温州市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并制定出台了以《关于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意见》为龙头的1+X政策体系。但总体上,服务业工业推进力度有待加强,统分结合的工作推进机制有待完善。分行业、切块使用的服务业资金管理模式有待改进,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整合协调难度较大,不能有效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市场准入限制、发展平台缺乏等问题仍然存在,鼓励服务业企业成长、壮大的政策环境有待全面改善。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结合温州服务业发展现状、瓶颈及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为加快温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言献策。

第一,加快现代服务重点领域发展。

根据温州自身特色,应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休闲业、现代商贸业等领域,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利,推动温州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金融服务业。建立面向小微企业的专营机构,加快地方非银行机构金融发展,做强做大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全民间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建设温州产权(股权)交易市场,大力推动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和设立,全力推进企业多渠道上市融资,试点私募债券基金,发展温州债券市场;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促进民间金融阳光化和规范化,组建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服务平台,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强化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地方金融监管,维护民间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现代物流业。以港口、航空、公路等大都市交通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快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发展城乡配送物流,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多式联运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为一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旅游休闲业。重点推进雁荡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永嘉楠溪江风景旅游区等优秀旅游资源建设。在主城区开发中融入旅游元素,完善旅游功能,形成若干个旅游特色街区,打造城市休闲旅游综合体;在乡村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地方特色。充分利用连绵的海岸线以及独特的海洋群岛优势,推出海洋休闲度假旅游。

现代商贸业。大力推进市级商业中心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格局转变,积极推动县级商业中心的商业设施建设和商业氛围打造。改造提升和建设培育一批传统特色商业街和现代化的休闲时尚街区,提升商业层次。推进专业市场商场化改造;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推进“农改超”、“农加超”等多种业态发展。

第二,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载体建设。

定期组织筹办服务业重大项目融资推介会、银企洽谈会,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组织实施《温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重点推进金融、现代物流、总部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区、商贸综合体、科技创业园等几级去建设。建立健全服务业集聚区的统计监测制度,加大考核管理力度。引导各主要集聚区发展,成立由集聚区内重点企业或行业负责人组成的集聚区管理机构,共同谋划集聚区的运营和发展。

第三,支持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发展与品牌建设。

培育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大企业集团,并有限支持其上市,成为引领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鼓励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发境外资源,发展境外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大企业有限办理自营进出口权和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申报手续;鼓励大企业参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吸引众多的中小企业入园,加速发展壮大。

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分离发展。进一步出台鼓励工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态创新的政策。大力支持企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对相关模式先行试点、逐步推广,最终实现二、三产分离发展,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鼓励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鼓励服务业品牌建设。研究制定温州服务业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服务业品牌建设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业品牌认定办法,积极创建服务业品牌。加大对新认定的服务业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以及省市著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的企业的奖励力度;引导服务业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建设。支持品牌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对有条件直接上市的企业予以积极培育,享受有关培育上市企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实现服务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产品品牌带动服务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动发展。对在全市服务业发展中起巨大示范带动作用的品牌进行评比,并给予奖励。

第四,做好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紧抓海西区国家战略机遇,重点做好对外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对台合作交流。建议发挥苍南对台合作“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加快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建设。研究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打造特色化外包产业基地。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建立支持温州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扶持出口导向型服务企业发展,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重点引进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大型商务、国际营销、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信息技术、总部经济、服务外包、商业模式创新等新兴服务业。

第五,进一步理顺现代服务业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市服务业部门联席会议小组对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统筹推进作用,及时调整和充实市服务业部门联席会议小组,切实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管理、综合协调只能。建立健全服务业工作机构,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尽快成立服务业机构,为本区域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2篇:商贸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南昌市 物流现状 产业发展

一、南昌市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南昌市是江西省省会,是承接我国东南部以及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中间地带,也是江西最重要的工业城市。南昌市目前拥有常住人口504.26万人,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8.87亿元,从南昌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规模来看,南昌有着发展现代大物流的巨大优势。

(一)水、路、铁、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为发展大物流带来了方便

水运方面:南昌市由赣江经鄱阳湖进入长江而后出海,可直达世界各个地方,水路运输内河最大装载能力达3000吨,远洋装载能力达到5000余吨。

公路方面:316、105、320三条国道及昌九、赣粤、温厚、京福、昌樟、梨温等高速公路在市内交汇,由南昌到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周边省份只需要六小时,华东六省一市形成以南昌为圆心的6小时“经济圈”。而在市区内则有城市高速外环、昌东大道、昌湾大道等,组成了城市快速交通网络。

铁路方面:南昌市有浙赣线贯穿东西,京九线贯穿南北,形成了便捷的铁路交通网络;此外,全国第二大货运编组站在南昌市郊向塘,是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同时,南昌与上海、深圳、厦门等海运发达城市合作的铁路海上联运发展非常迅猛,基本实现了外贸商品的快捷通关和直达运输。

航空方面:经过改扩建的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是4E级现代化机场,从市区至机场行车只需20多分钟。可满足A300、B747等各类大中型客机全重起降。目前已开通航线80多条,通达国内外50多个城市,快捷的航空运输为南昌物流企业发展国内和国外市场提供了便利。

(二)南昌市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南昌市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南昌物流的需求也随之迅速增长,这不仅促进了在昌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许多工商企业自身物流组织的专业化。由传统的储运业转型发展起来的专业物流企业、以对外贸易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专业物流企业、新成立的主要为工业园区、大型企业配套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铁路及邮政等行业利用本行业资源优势发展形成的物流企业使南昌市专业物流公司发展的基础,同中部省会城市相比,南昌物流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中等水平。与此同时,不少领先的大型工商企业通过内部物流资源整合、物流业务外包等方式发展企业物流,对南昌市物流市场发育和完善、物流资源整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南昌仓储业发展现状

南昌现有的仓储设施布局有集中与分散两种方式。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拥有大量集中,成片的仓库分布在大型商贸企业的工厂、大型制造商、市场、商场附近,其中不少仓储设施分布在城市中心,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限行、规划调整、物流产业向外转移等对现有仓储的分布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南昌物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看来,南昌市的物流行业发展速度虽然比较快,但是仍处在起步阶段,技术含量和信息含量不高,距离现代化物流管理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南昌物流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专业化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南昌的物流企业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多数物流企业仍集中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等传统物流行业,缺少像现代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大型连锁超市等经营企业,这些企业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经营方法,科技含金量偏低,真正由第三方物流提供物流服务的流通方式还很少。此外,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较,南昌物流企业的发展要慢得多,还没有实现从原材料的供给到商品销售整套供应链的一条龙服务。

(二)物流成本比较高、物流效率低

在发达国家,企业物流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在9.5~10%之间,我国在16.7~20%之间,而南昌物流成本要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统计,2005年,海尔集团旗下的海尔物流资产周转为15次,而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流动资本周转为2次,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流动资本周转为3次,由此可以看出,南昌物流企业资本周转次数要远远慢于海尔物流。

(三)物流业管理体制机制与现代物流的发展不适应

由于南昌物流行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并且由众多部门多头管理,例如铁路、民航、邮政、交通等,这些因素不仅造成物流组织呈分散布局,同时由于部门和企业之间缺少联合,许多物流设施都只单一地为某行业或某一个部门服务,因此大大降低了这些物流设施的综合性、社会水平。除此之外,由于多头管理,众多职能部门对物流行业涉及基础设施、税收、产业政策等方面没有统一的发展思想和政策,这也大大影响了南昌物流产业的发展。

三、对加快南昌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强化现代物流发展的规划引导

要制定好南昌物流产业规划,进一步明确南昌物流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通过规划加强对重点配载市场、物流市场、交易市场和物流企业的引导。要严格按照规划,大力推进以龙头岗码头、临空经济区等重点物流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对现有物流市场资源的重组与整合,提高物流企业的集聚度、信息化服务的集约化程度、物流服务的集中度,让物流资源实现全面共享,从而降低社会物流总体运营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要积极研究解决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落实到位。

(二)依托商贸优势,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发展第三方物流

1.加快物流业的发展既要考虑原有资源,又要选准发展重点,进一步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完善物流配套设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2.以空港经济圈、龙头岗码头以及南昌西客站项目建设为契机,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基地,以一批大型物流园区为承载,涵盖保税、仓储、集运、商贸、金融等服务的现代物流发展格局,实现从传统物流业向现代化物流业的跨越。

3.大力发展全社会的第三方物流,逐步实现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个性化、功能专业化、管理系统化、信息网络化,形成物流行业的全方位的供应链。

(三)创造良好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物流产业是现代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群,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地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专门机构,打破原来的条块分割、行政垄断格局,转变目前管理分散状态。同时要制订相关扶持物流发展的优惠政策,把现代物流业列为现代服务业中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产业,紧紧围绕打造核心增长极,进一步强化南昌市打造“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的物流发展战略,为现代物流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外部环境。

(四)积极培养和引进现代物流人才

第3篇:商贸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共享经济商贸流通价值链升级创新发展

一、共享经济发展现状与价值链基本内容

(一)共享经济发展现状

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的状态,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技术创新应用的速度也明显加快,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提升了国际影响力,成为我国在经济转型阶段的重要力量。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完成交易额达到49205亿元,与2016年同比增加47.2个百分点。非金融行业,如交通出行、生产能力、房屋住宿等占据的比例比较大,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6.8个百分点。随着共享经济发展的不断成熟,非金融共享领域市场所占据的销售额比例逐渐增加,反而金融行业的交易额占比有所降低。在2017年期间,增长最快的三个领域分别是房屋住宿、知识技能以及生活服务。共享经济的发展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社会稳定器以及蓄水池的作用。2017年我国参与共享经济有7亿人,其中提供共享服务的人有7000万人。共享经济的包容性也在不断增加,在行业工人再就业、化解产能过剩以及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就共享单车而言,在2017年注册用户数量达到4亿人,累计订单超过110亿单。共享单车的发展推动了单车行业的发展,项。当前可以看出,共享经济显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十分活跃的领域,以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为基础,其充分发挥了在文化传统、网络红利等多方面的优势。在我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后,各行各业也都开始关注创新的重要价值。不少传统行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积极开发金融、生产以及设计、营销等。加强在柔性化、服务化、个性化等方面的转型,打造内外协同、上下联动的生态系统。新型互联网也开始步入制造业的领域,通过共享平台的构建,将闲置的产能利用起来。

(二)价值链概念

价值链的具体内容:一个企业想要更好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为企业当中的员工、供货商以及顾客和利益集团创造价值。如果将企业进行详细划分,可以发现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为具体的、有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也可以被称作是增值活动。这些活动的综合也就构成了价值链。价值链的增值活动具体包含了基本和辅两种。第一,基本活动就是企业常规的经营环节,如原材料的供应、产品的生产和运行、市场营销与后期服务等。这些活动都和实体商品的加工与生产关系密切。第二,辅活动包含采购、人事管理内容,也有组织建设等。也包含其他资源的投入,比如和其他公司构成合作关系,邀请其提供长期战略、法律咨询等。价值链当中每个环节都和其他环节关系密切,但是其中某个环节对于其他环节影响力的大小会与这个环节在价值链当中所处的位置有直接关系。可以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上游和下游两个环节。基本价值活动一般处于价值链的上游,下游环节则是包含了营销、运输以及售后等。

二、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交易方式也随即发生了显著变化。线上交易的模式越来越普遍,使得传统采用经销和模式的商贸流通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和制约,增强了其局限性。价值链整体比较短。传统商贸流通行业盈利的核心就是赚取中间利润,并未过多关注提供服务给顾客所带来的价值。过多关注价格的价值,致使在实际经营当中价值链极短,价格优势成为了竞争的主要优势。但随着电商和微商的兴起,传统商贸营销模式受到很大冲击。这种影响可能是决定性的。就我国当前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来看,很多都是以劳动力作为盈利的优势,从而获取相关利润。在这种传统模式下,电商和微商的兴起必然会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那些没有办法适应新情况的企业会面临被淘汰和重组的风险。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商贸流通行业之前所采用的单纯进货买卖的方式,在当前电商和微商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替代。如果企业缺少了核心竞争力,就难以在市场上立足。这要求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竞争价值,如果缺少了这种核心价值,就会受到下游、上游不同企业的排挤,若无法处理好这些问题,最后会难以生存,继而消失。采用传统销售模式的企业发展空间比较小,生存难度很大。现如今,我国商贸流通行业中不乏一些大型公司,他们如果调整了自己的战略,也会对附属关系产生影响,今后企业在发展当中空间也会很小。基础设施不完善。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会有那种集娱乐和商贸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网点,在三线城市以及县城则是很少见到,其物流、批发和分销等环节也都比较薄弱,有现代化特点的批发市场更是少见。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不少流通企业内部缺少完善且科学的配送体系,很多情况下依然依赖于人力输出,缺少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作为辅助,使其在实际运营当中导致成本的浪费。诸多方面的表现可以将其概括为:企业缺少扎实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缺少核心竞争力,导致流通资源浪费。信用体系不健全。电商和微商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商贸特点,即全民皆商,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信用交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很多行业也都逐渐建立起专门的信用档案。国家政策也制定专门的法律条文来进行规范,商贸流通行业积极引入当前比较先进的质量追溯制度。当前,商贸流通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经营主体规模大小不一,拖欠货款,坑害消费者。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传统的信用缺失问题显现出来,现在这方面的约束机制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大风险。商贸流通行业企业发展当中最为核心的因素是现金流,企业在实际运营当中必须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维持各项业务的运营和开展。也会采用赊账的方式来给上下游的企业付款。在经营当中,如果企业的资金链断开了,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小型企业自己缺少核心竞争力,也没有办法在资源组合上游刃有余,一旦资金缺乏将会难以运作。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总结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在传统商贸流通当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面临着较大的威胁。企业需要通过升级转型来找到与自己现状相符合的发展模式。将传统的资金密集型企业进行积极转化,再通过服务和管理来帮助企业实现运营,使其核心竞争力有所增强。

三、共享经济模式下商贸流通价值链升级与创新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少企业为了顺应国际市场的需求,积极转变商业模式。当前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在实际发展当中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顾客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他们更重视独特性的追求,让很多企业无法单独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即需要不同的企业联合起来才可以使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企业之间需要构建起合作关系,将上游和下游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确保不同企业之间能够实现多赢、业务紧密联系以及优势互补。在构建起的供应链当中包含了信息、资金以及物流等,商品的买卖以及流通不可避免地需要物流,这是物品流通的重要程序,将产品的供应商、零售商以及顾客等不同的主体串联在一起。在整个商品流通当中,信息流指参与到流通的企业的相关信息,可以对市场进行准确反馈,同时将制造商连接起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准确性。而资金流则是整个链条当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缺少资金,整个链条将会处于瘫痪状态。不少企业指出,当前的竞争核心已经发生了变化,企业更加重视供应链的竞争,而非传统价格竞争。也有更多企业认识到在当前背景下,想要继续采用以价格为核心的竞争模式显然不合适,需要将这一模式转变作为企业的核心工作,使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源流通速度提高,提升服务型模式在商贸流通企业当中的地位。

(一)延长产业链条

商贸流通行业在传统发展情况下,产业链条比较短,使得其盈利空间很低,附加值也就比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在共享经济发展快速的情况下,首先尽可能减少成本,让其可以发挥优势,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比如当前比较火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发挥这种类型企业的作用。在运输配送以及传统的仓储上,提升物流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提供一些相对简单的加工服务,如分包和改装等。中小型的商贸物流公司还可以积极承担大型商场的物流外包业务,拓宽其盈利空间。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也可以转变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转变成功后,会将传统流通当中不必要的中间商环节减少,同时降低资金和经营的风险,帮助企业集中资源,将专业分工的优势和作用发挥出来,使整个供应商的运营效率得到提升。

(二)建立和发展物流中心

提升商品流通效率是商贸物流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需要为与其产生合作关系的企业提供高效且便捷的增值服务。原本传统的商贸流通企业只是将配送中心当做货物转送的中转地,流通环节的效率比较低。想要提升流通环节的效率,需要改造传统的配送中心,采用GPS定位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改造传统的配送中心设施和设备,让配送中心的配送、仓储变得更有效率,继而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服务。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对于商贸流通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遵循以顾客为基础的原则,作为一种新兴服务行业,必须要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商贸流通企业也必须构建起现代化的物流发展中心,将不必要的环节去除,提升效率。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也需要加大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仓储中的应用,降低库存成本。企业的员工和管理层人员必须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积极和上下游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提升合作效率。

(三)建立网络渠道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体系当中的重要构成体系,网络营销也应当引起商贸流通企业的关注和重视。传统的商贸流通企业只是起到流通的作用,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影响力比较小。在此种背景下应当尽快找到一条可以影响行业发展的道路。网络渠道的构建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让企业在市场当中的价格以及服务上的竞争力有所提高。想要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商贸流通企业网络渠道,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实现内部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转化,直接构建起属于公司的网络渠道,减少中间环节,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促进供应链系统的优化。第二,改变传统企业销售结构,借助于网络直接构建消费者和制造商之间的联系,降低销售成本。第三,积极构建具备现代化特征的物流运输体系,使商贸物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

第4篇:商贸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铁路多元经营;现代物流

一、国内铁路多元经营的发展状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全路积极响应国务院“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号召,创办了众多以运输延伸服务为主的铁路多种经营企业。铁路多元经营是运输延伸服务企业、运输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以及多元经营新格局范围内的铁路原有物资供销企业,向货主提供有关运输、运输咨询、代办保价、包装加固、仓储、装卸搬运、配送等多种服务。目前已经形成了由运输辅助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住宿与餐饮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广告业、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等多行业组成的经营体系,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随着铁路多元经营的日益壮大,铁道部党组也提出了铁路多元经营与运输主业“、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发展战略,要求铁路多元经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实现铁路的价值最大化做更多贡献。

随着铁路多元经营规模的扩大,其经营范围也涉及到了众多行业,虽然这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由于未经充分论证考核就“遍地开花”,必然造成资源分散,精力分散,使本来有优势的重点产业因得到不积极培育,而错失发展良机,形不成自己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业,在铁路多元经营企业社会化程度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果不能迅速提高企业竞争力,必然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铁路多元经营在经营体制上是以路局、分局为块,以行业为条的条块分割格局,铁路多元经营中的货运业、运输延伸服务业均属于类物流行业,全路也有众多企业与物流服务相关,可是它们由于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和单位,难以统筹规划、管理和协同运作,影响整体优势的发挥,以致目前尚无法在全路或一个路局、分局内形成有力的综合物流服务网络。我国目前的铁路多元经营企业,还明显存在着“小、散、弱”现象,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由此引发了技术、管理、运作方式落后等诸多弊端。多元经营企业补充运输主业工资、奖金、福利缺口的做法仍普遍存在,这也直接削弱了多元经营发展的动力,影响其物流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铁路多元经营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

1.路网及设施优势。我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覆盖14个铁路局1800个站点的数据网,覆盖18个铁路局及所属分局的卫星通讯网、电视电话会议网和机关计算机局域网。拥有近9万公里营业线路,连接各主要水、陆口岸,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基本覆盖全国的铁路运输网络。经过过年的发展,铁路多元经营已经拥有线路(包括专用线)、机车、车辆、集装箱、装卸搬运机具、场库设备、信息网络等物流资源。从对全路各路局多经系统所拥有的与发展物流服务有关的企业资产、经营状况、仓储设施设备及装卸运载设备的不完全统计来看,铁路现有与从事物流服务有关的企业、总资产、职工总数都达到了可观的数量,这些物流资源为铁路多元经营向现代物流领域发展提供了相当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2.业务及信息网络优势。由于铁路多元经营是运输延伸服务企业、运输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以及多元经营新格局范围内的铁路原有物资供销企业,向货主提供有关运输、运输咨询、代办保价、包装加固、仓储、装卸搬运、配送等多种服务。可以看出其从事的多种服务均属于类物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众多有业务往来的客户和公司,这也为它们向现代物流业进行成功转型奠定了基础。近几年,铁路信息网络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现代化水平都得到了巨大提高,TMIS系统、DMIS系统正在逐步推广,铁路拥有的互联网已建设到每一个分局,通信系统建有4万KM的光缆线路,都为铁路更好的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政府及相关机关政策优势。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6.1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43.4%。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全社会商品、信息和服务的流通,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我国现代物流业供给总量的快速增长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铁道部党组提出在“十一五”时期完成“在服从服务于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实现多元经营自身的跨越式发展”的主要任务。这些政策都极大地推动了铁路多元经营发展现代物流。

参考文献

[1]冯利朋,周国华,彭越.铁路多元经营物流企业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09(3)

第5篇:商贸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对策;贵州绥阳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373-01

绥阳县第十二届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绥阳县今后5年的发展以实施“四化驱动”战略,实现“加速进位争先、打造百亿强县”的奋斗目标,建设“开放绥阳、效率绥阳、魅力绥阳、幸福绥阳”。为促进绥阳县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调研,明确绥阳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

1 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农业现代化是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以现代工业、现代科技、现代管理方法武装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与农产品商品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农业产业化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单位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户为基础,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综合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过程[2]。

2 绥阳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绥阳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与实践,绥阳县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形成以现代烟草、商品蔬菜、辣椒、金银花、生猪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化格局。

2.1 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逐年发展壮大

截至2011年末,全县引导和扶持发展了以风华镇农鑫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46家;有遵义市实心人食品有限公司、绥阳县惠乐公司养有限公司2家省级龙头企业,有祥兴食品公司、绥阳县阳光牧业有限公司等7家市级龙头企业,有绥阳县贵辣食品有限公司、绥阳县大成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县级龙头企业。

2.2 标准化建设和无公害体系认证逐渐完善

2005年完成《绥阳县绿色生猪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绥阳县干辣椒(法国小刀豆、大白菜等)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2011年完成《绥阳金银花地方标准》建设。2004年完成1万hm2无公害蔬菜产地的认证,获得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点蔬菜生产合格县证书;2005年创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获农业部颁发的证书;2008年通过绥阳县阳光牧业有限公司“回归”鸡蛋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风华镇鱼子孔养鱼场获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绥阳县乡村旅游示范点;2005年至今已通过白菜、萝卜、辣椒、番茄等8个品种的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品种认证。同时,开展了绥阳“金银花茶”、大路槽“林山红”生态土鸡等农产品品牌注册。

2.3 规模化经营不断扩大,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

截至2011年,全县年烤烟种植面积达5 000.00 hm2、年辣椒种植面积达1.37万hm2、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6 866.67 hm2、金银花种植面积达4 066.67 hm2。有大成食品有限公司、贵辣食品有限公司、乡里乡辣椒制品有限公司、裕华魔芋加工有限公司、屿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贵州银花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等多家从事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为提高农产品提高附加值、创建品牌打下基础,为绥阳县农业产业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2.4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一是通过实施现代烟草建设项目,建设工厂化育苗大棚34个(8万m2),修建了烟草主产区的公路、配套水池、烘烤房的现代化改造,使烟草生产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二是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5.16万kW。三是正在建设农业资源生态环境遥感调查及信息系统,为绥阳县制订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农业资源调查等起到积极作用。四是保供蔬菜基地建设项目,正在建设2 048 m2的蔬菜温室育苗基地、1 200 m3的冷库等基础设施。五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采集已基本完成,为全县科学配方施肥、提高生产能力奠定基础。六是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正在建设完善,可实现动物从出生到餐桌的信息追溯,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保证。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正在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将得到更可靠的保证。八是招商引资,引进建设绥阳福润公司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贵州绥阳绿洲农产品商贸城项目,将为绥阳县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3 绥阳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

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是分散的农户与广阔的大市场联接的桥梁和纽带,绥阳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有了较快地发展,但始终没有摆脱经营规模小、利益连接机制散、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弱的状态,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普遍较低,科技投入少,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不能发挥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3]。

3.2 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机制不完善,联结不紧密

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机制不完善,不稳定,利益纠纷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订单生产的数量少,没有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二是农民不能从龙头企业得到资金、技术等服务;三是加工增值的好处及流通环节的利润一般由企业所得,农户很难分享。

3.3 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效益难提高

由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贷款风险大,企业又缺乏资产抵押。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利益和资金安全考虑,在龙头企业贷款发放方面非常慎重,导致企业资金短缺,产品只能粗加工上市,产业链条短,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品牌效应和产品知名度不高,企业的效益很难得到提高[4]。

4 推进绥阳县农业现代化经营的对策

4.1 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增强带动能力

4.1.1 抓好龙头企业发展。一是将现有小规模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转向大规模企业;二是利用民间资本,引导种养营销大户向龙头企业发展;三是创造宽松环境,制订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龙头企业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培育发展一些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5-6]。

4.1.2 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一是加快推进绥阳县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识、产地、产品、质量认证;二是研究制订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标准;三是加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管理;四是以烟草、商品蔬菜、辣椒、金银花、生猪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抓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4.2 加强引导,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4.2.1 推行标准化,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统一制订和实施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在同类产品的不同合作经济组织之间加强互相协调、互相沟通,形成良好的价格运行机制。

4.2.2 完善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农户双赢。一是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向社员公开收支情况,接受社员监督。二是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三是发展订单企业,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条件下,规范企业与农户双方的义务与权利。

4.3 强化政府的服务指导,营造龙头企业发展的环境

4.3.1 加大协调指导力度。进一步加大龙头企业的协调指导力度,做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服务工作,使相关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4.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强龙头企业的发展能力。在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资本兴办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4.3.3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一是将产学研、农科教结合起来,依托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引进、推广重大关键加工技术,健全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更多的农业技术成果与企业、农户对接,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把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二是加强农民、技术工人、企业家的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素质。三是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对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培植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奖励。

4.3.4 抓好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种协会的发展。按照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支持农民兴办和发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他们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4.3.5 加大龙头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龙头企业的监管力度,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对不符合条件的取消龙头企业资格,使龙头企业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4.4 加大企业宣传推介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

做好企业和产品的宣传推介工作,精心组织龙头企业及产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交易会,提高知名度。

5 参考文献

[1] 张雯,张广胜.农民增收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途径探讨[J].农业经济,2012(1):11-12.

[2] 张羽芬.秀山县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南方农业,2012,6(2):44-48.

[3] 杨强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1):18-20.

[4] 胡丕富,王世琴,王吉凤.当前外资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以江苏省句容市为例[J].金融纵横,2012(1):36-38.

第6篇:商贸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物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022-02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迅速,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然而,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物流业发展迅速相对发达,而欠发达地区却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落后。如何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快速发展,进一步推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丽水地区物流现状

丽水市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是浙西南的交通枢纽,金丽温、龙丽、丽龙高速公路,330国道、省道丽浦线和丽龙线、金温铁路纵贯全区连接各地。经过多年的发展,丽水物流业也已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由于丽水属于经济发展滞后、地理位置偏远的山区,物流起步相对较晚,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意识淡薄,主要提供的是简单、低增值服务的运输以及配送等物流业务,物流业总体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

2 丽水地区物流发展存在问题

2.1 区域经济相对落后,发展环境欠佳

与浙江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丽水缺乏沿海的区位优势且开发较迟,经济发展的“欠发达性”和“滞后性”比较明显。农业比重较大,但不富不强,工业相对较薄弱,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较少。区域经济的落后直接制约着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主要集中在传统单一的仓储、搬运、运输、配送等业务,体制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水平较低,竞争力低下,严重阻碍了现代物流的发展。

2.2 专业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低

经过多年建设,丽水市区已有天宁、水阁两大工业区、下辖各县也有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及农产品基地,但却没有一个基于这些园区基地的物流中心,物流基本上是处于自发性的发展状态,物流企业小、散、弱,缺乏整体规划、控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规范化和信息化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成本较高、效率低下,市场过度竞争,行业盈利较少。没有形成一个在总体布局上协同发展、相辅相成的放射性、环状性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运输网络。

2.3 物流设施技术落后,缺乏领军企业

丽水市大部分物流企业由于长期投入低,企业的经营设施陈旧,专业化仓库较少,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相对也较少,大多数企业仓保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的能力较低,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流通运输中的散装、散卸、散存、散运仍然存在。此外,丽水物流业中经营主体散、小、弱,竞争力不强,目前注册资金在3千万元以上,仓储面积达3万平米,营业收入6千万元以上的省级重点扶持龙头企业还没有,与丽水物流大市场的发展不匹配,与全省物流发展的平均水平差距很大。

2.4 现代物流人才短缺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在物流运作链上,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贯穿其中,物流管理和营运工作需要各种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人才。从目前全国物流行业来说,现代物流技术人才奇缺,尤其是物流企业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严重缺乏,发达地区的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仅约为20%。与发达地区相比,丽水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更低,在交通设施及工具、仓储设施、商业网点、配送体系和信息技术、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的人才缺口更显突出,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更是微乎其微,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地区。

3 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业发展对策

3.1 发展规模集约型产业经济,走现代物流与商贸集成的发展模式

政府通过各项政策措施优化欠发达地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招商引资,解决欠发达地区资金、技术欠缺的状况,引导本地工农业走规模型、集约型的发展路子,建立与现代商贸相集成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运用集成运行的综合效应,发展多形式物流服务组织,开拓和扩大市场,通过扩散和渗透,拉动物流需求,带动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繁荣,逐步形成与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集商贸与物流为一体的集成产业格局。

3.2 整合现有企业物流资源、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

丽水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山区,工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物流发展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装备落后,运作成本过高。农业方面由于交通运输条件较差,流通效益低,有些偏远山区至今还未实现村村通公路。使得一些想开拓农村市场的大型商企在面对过高的采购、配送、仓储、运输成本望而却步,把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拒之门外;工业方面,很多企业自办物流体系,它们条块分割、结构分撒,规模小、设施落后、成本高、效率低,成为制约本地商品流通的严重瓶颈。因此,必须剥离、整合本地现有企业物流资源,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一方面引导传统工商企业逐步将采购、配送、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非核心业务从主业中剥离,交由社会化物流企业承担;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一个集采购、仓储、搬运、配送、运输、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管理服务功能为一体,以城市配送为主,辐射乡村的物流网络,逐步提高物流的集约化和社会化发展水平。

3.3 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扶持物流重点企业

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水阁、天宁等开发区内规划建设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物流园,依托高速公路、铁路和省国道交通密集形成的枢纽优势,为开发区内的生产制造和城区的商业提供仓储、配送、运输、流通加工等服务;在促进物流设施的集中建设和布局的同时,加快培养扶持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重点物流企业,产生带动规模效应,逐步形成集约化经营、竞争力强的快速、准时、高效、多样化服务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3.4 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发达国家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经验表明,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决定了物流运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为了方便物流企业与相关工商企业、用户间开展业务及合作,打破以企业为单位的信息孤立格局,提高物流规划的组织水平和运作效率,实现区域内物流信息的共享与整合,必须加快物流园的信息平台建设,通过网络与合作伙伴、区域内外资源之间建立从信息交互沟通、电子商务以及企业联盟的广泛协作,以信息化带动物流的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

3.5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物流人才

企业能否发展,人才是关键。现代物流涉及多学科领域,而其中每个领域都有着博大精深的学问。因此必须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才能加快物流企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物流企业既要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积极引进高级物流人才,又要加强员工的培训,为每一位物流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企业各个层次不同的人才梯队,保证企业在竞争发展中保持相对合理和稳定的人才结构,使得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实现同步,从根本上持续发展物流业。

3.6 政府协调规划、市场运作,构建完善供应链体系

通过政府统筹规划,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所涉及的工商、财税、贸易、交通、信息、质检等多个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构建功能完善的区域物流体系机制。为了保证整体利益的实现,在政府必要的管理和调控前提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企业之间合理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实现企业间长期稳定的良性竞争环境和长效合作机制。并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运作,在实体市场运作基础上构建由原材料料供应商+物流公司+农户+企业+物流公司+销售商+市场的虚拟企业和市场,扩大交易规模和辐射范围。将原来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带动丽水物流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腾飞。

4 结语

丽水作为浙西南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提速必须要有适度的物流发展速度支撑,因此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要坚持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统一领导,协调规划现代化物流发展,构建功能完善的区域物流体系机制,走出一条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的独具特色的区域物流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曹立明,平先秉. 后发展山区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9).

第7篇:商贸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十年磨剑:走出“建邺服务”嬗变之路

建邺区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坚持打造特色、错位发展,基本构建了以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广告创意、电子商务、游戏动漫、高端商务商贸等为重点的主导产业体系。2012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1.1%,服务业在全区产业中的分量进一步加大,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初步实现了从“城郊结合部”向“城市新中心”,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嬗变。

四大板块基本成型:合作竞争、错位发展。河西中央商务区(CBD)以金融和总部经济为主导产业,是全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及长三角北翼区域金融中心。新城科技园核心区4平方公里,是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江苏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已逐步形成软件和信息服务、广告创意、城市设计以及绿色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正朝着打造国内一流都市型科技产业园和长三角创新创意中心的目标努力。江东商贸区核心区2.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商业贸易、商务办公、文化旅游等。“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南京市迄今最大的对外合作项目,总投入约900亿元,规划建设规模约650万平方米,以建设新型“城市生命体”为目标,重点发展以生态科技、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信息科技、生态环保、都市型和农业科技四大现代服务业。

六大产业加速发展:特色鲜明、良性互动。金融服务:建邺金融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业为主体,基金、租赁、担保等新兴金融为补充,中外金融机构并存,功能较为完备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和全方位的金融发展格局。据统计,CBD已集聚各类金融机构200家,其中法人总部9家,各类省级以上金融一级分支机构近40家,准金融机构80余家。总部经济:共有各类总部企业27家。其中,经市级认定的内资总部企业5家,经市级认定的金融总部企业7家,经市级认定并挂牌的总部楼宇2家。总部企业、金融总部和总部楼宇认定数在全市位居前列。广告创意:全国首批国家广告产业园落户建邺区,园区规划建设载体80万平方米,建有广告总部区、广告企业创业区、广告企业发展区、广告媒体区、公共服务区、广告主题公园等“五区一园”。电子商务:建邺区是首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之一。成立了两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江东产业园和舜天产业园。中国电商江苏代表处、南京市电商协会、雨润中央、南京广电淘东西、易钢在线等15家电子商务企业正式入驻。动漫游戏:全力打造“中国(南京)游戏谷”。现已有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国家级游戏基地和微软等游戏制作中心,以及魔盒等近20家优秀动漫游戏本土企业,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游戏创新创意高地和游戏创业产业基地。高端商务商贸:全区商务商业载体面积140万平方米,在建500万平方米,规模基本与新街口商圈相当。知名度、影响力和辐射力日益扩大。

三措并举:构筑“建邺服务”坚实支撑

充分筑牢产业之芯。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核心环节,即所谓产业之“芯”。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内强核心、外抓造势、内外兼修。结合建邺区实际,我们主要从对内调结构、对外强招商两方面着手。对内调结构:从服务业对税收的贡献度分析,目前建邺区传统服务业仍占较大比重。为此,我们加大了对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信息传输以及软件业等产业的扶持引进力度,加快招揽企业,助力扩大规模,提高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贡献度。对外强招商:大型企业会大大提升区域经济产业核心竞争力。建邺区专门开发建设了3D智慧和招商平台,重点针对大型龙头支柱企业以及中等规模企业强化招商,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提高企业集群化程度。2012年,全区税收规模超过千万元的大型服务业企业达到42家,对建邺区经济增长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将不断显现。

充分发挥政策之力。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在政策,关键在落实。用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配套扶持政策来激励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共识。近年来,建邺区针对新兴产业特别是金融业、广告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科学制定产业规划,陆续出台了《建邺区关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建邺区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建邺国际英才实施办法》、《建邺区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意见》、《建邺区关于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产业促进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突出。目前,科技园新兴产业入园企业达85%,CBD新增企业中新兴产业达32%。

充分舞动市场之手。发展现代服务业,除了固本强“芯”、政策引导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借助市场之手加速产业集聚、加快产业发展。特别是在企业引进和项目投资方面,大胆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以及民资参与筛选,通过市场自主选择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增添项目活力。目前,全区传统服务业保持稳定,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担保公司等业态纷纷入驻;科研、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集聚效应明显,入园企业和从业人员迅速增加;新兴业态中,总部经济、广告业、会展业和商务服务业迅速崛起,服务业整体结构逐步调整优化。根据2012年抽样统计调查显示,新城科技园科研、信息和软件业占企业总数的85%,从业人员占85%以上;CBD科研、信息和软件业占新增企业的24%,从业人员占20.78%;财政收入中同比增幅前四位的是:金融业116.73%,广告业62.16%,建筑业42.5%,科研和技术服务业40.31%,初步显现出了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路齐驱:塑造“建邺服务”永续品牌

建邺区如何真正把现代服务业打造成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把“建邺服务”塑造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品牌,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孜孜以求的重要课题。具体概括起来是“抢占两个制高点,坚持四条路径”:一是抢占总部经济制高点。总部经济是知识型服务业的重要服务对象,在推动城市现代服务业知识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四大功能园区发展现状,我们提出要构建CBD法人总部、新城科技园科技研发总部、江东商贸区国际总部和生态科技岛智慧总部四大总部经济集聚区,打造南京总部经济中心。二是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以产业规模化、技术高端化、发展集约化为发展方向,以广告创意、电子商务、游戏动漫、云计算、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等六大领域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引导作用,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力争到2014年末,全区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和基础基本形成,新兴产业增速达到20%,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

坚持走转型之路。转型,转的是传统服务业,是做存量的文章。围绕传统服务业转型发展,以产业链招商为重点,通过整合各类资源,重新培植生产要素,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引导园区由粗放的规模扩张转移到突出特色、提升主导产业整体竞争力上来,形成有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以重大项目为核心延伸产业链。加快培育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性强的重大主导产业项目,形成高端产业链。以外资为主攻点提升产业链。重视引进与主导产业具有前后联系的外资作为主攻点,特别是国际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价值链吸引外资,推动品牌企业产业化、传统服务业现代化。以政府导向为着力点做强产业链。根据传统服务产业发展现状,制定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明确鼓励发展和急需引进的行业、产品和技术,开展有针对性的择商选资,引导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坚持走升级之路。如果说转型是盘活存量,那么升级就是做强增量。加快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坚持走升级之路,以高端带动整体,以现代带动传统,从而真正形成基础坚实、动力不竭、良性竞争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建设高品质载体。加快建设一批绿色人性化的国际甲级写字楼,带动区域商务品质提升。加强规划引导。将楼宇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总部经济发展等结合起来,既注重盘活存量,又注重扩大增量,超前规划,稳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改造升级。注重现有楼宇的扩容更新和品质升级,提升河西新城空间形象。重新打造楼宇业态,搭建精品楼宇总部经济发展主平台,打造更多“南京总部楼宇”,着力构筑金融、保险、证券等总部楼群组团。

坚持走外向之路。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是重要途径,最终必将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当前,建邺区要借助亚青会、青奥会等大型国际性综合赛事的举办,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坚持走外向之路中迈向国际舞台。充分利用亚青、青奥机遇。亚青会、青奥会这两场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为我们展示区域实力、纳入国际视野、融入国际惯例提供了难得机遇。鼓励本土企业参与赛事服务,承接国际订单,扩大国际影响。同时,吸引更多的国际服务型企业投资设点,力争在短期内产生集聚效应。加快培育国际型企业。从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研发支持、信息服务等环节入手,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鼓励生产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培育产业联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鼓励金融服务、软件外包等企业,主动参与国际认证,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不断推动“建邺服务”走向国际舞台、赢得国际赞誉。

第8篇:商贸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发展对策

电子商务广义上是指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利用信息化手段与工具进行各种商贸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优势表现在打破了地域限制,交易流程电子化、数字化,增加了企业的商贸机会。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运作方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出现并获得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能够为中小企业解决很多现存的问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我国中小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1.网上购物成为消费者购物新方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达到5.13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电子商务类应用稳步发展,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和在线旅行预订等应用的用户规模全面增长。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37.8%。

在国家拉动内需、刺激社会消费的大背景下,网络购物服务的深化带动了更多的网民通过网购实现日常消费,购物网站的频繁促销也激发了网民新的购买需求,带动了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的稳健增长。如此庞大的网上消费群体已经逐渐显现,这要比有限的现实客户更能为中小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2.电子商务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信息缺乏、技术落后等因素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这处,使得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这个平台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与大企业进行平等的竞争。通过电子商务的运用,中小企业可以很容易获得新的商业机会,进入新的市场。

3.电子商务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率

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络用较低成本获得各种信息,与客户直接进行沟通,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增强了对市场的敏感度,减少交易双方的交易时间。在电子商务运作方式下,企业可以运用大量现代信息技术,如EDI、GIS、EOS等,使得企业的绝大多数商业贸易活动都可以通过网络自动完成,尽可能地减少业务处理的差错,使企业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业务,以最低成本进行贸易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库存,盘活企业流动资金,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

二、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从总体上看,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目前还相对比较薄弱。

自2006年以来,欧盟国家约有2/3的中小企业已经能够通过网络寻找合作伙伴,在线开展询价、采购、销售等电子商务活动,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国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功能并没有完全使用,仅仅是局限在企业的库存以及销售和客户关系维护、员工的在职培训等方面,对于电子商务在企业的日常生产以及市场的开发等重要功能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1年上半年《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中小企业使用互联网最主要的三个目的是了解市场信息、沟通联络、营销推广,而其他的一些内部运营相关的目的排名则相对靠后。这与大型企业有较大差异,大型企业很多时候是利用互联网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内部管理能力;而中小企业的互联网应用目的,更加强调与企业外部的信息传递。中小企业建立企业网站最主要的目的,排在前三的分别是产品或服务的展示、树立品牌形象、客户服务渠道。本次调查数据还显示,33.2%的受访企业过去一年曾有过在线销售活动,26.2%的受访企业过去一年曾有过在线采购活动。我国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相对国外发达国家有很明显的特点――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中一般都是在线采购活动普及程度远超在线销售的普及;但在我国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在线销售的普及程度相比在线采购更高。

2011年3月,国家正式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由于目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需求突出、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针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产品的日益丰富以及外资的促进,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已经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有利时机。

三、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益处显而易见,但在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对电子商务理解存在偏差,电子商务人才缺乏,基础设施及服务保障薄弱和网站建设定位不清,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最主要的障碍。

1.对电子商务理解存在偏差

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尚未意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一些企业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认为电子商务就是建立一个公司网站,然后企业信息、产品信息,这就是开展了电子商务,因此网络利用率差,网络的巨大优势与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还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电子商务就是网上交易,实现了交易就是实现了电子商务,此观念只注重商业交易的实现,大部分上网企业仅仅停留在网络广告和促销上,而忽视商务的运作,缺乏对商务活动的核心是经营策划与管理的认识。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往往缺乏长期规划,更注重短期效益。

2.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电子商务既需要诸如网页制作、网站建设、网站维护等方面的IT人才,又需要懂得采购、销售、推广等方面的经营管理人才。因为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又缺乏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导致中小型企业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制约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

3.基础设施及服务保障薄弱

由于中小企业财力较弱,并且融资渠道少,没有充足的资金来进行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难以满足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设施要求。由于中小企业缺乏技术投入和专业人才,目前有不少网络服务商可以为中小提供建站服务等,但问题是大多网络服务商只是单纯的给企业做个网站,而且网站的内容也较单薄。

4.网站建设定位不清

网站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必选途径,也造成很多企业建立网站存在着很大的盲从性。大多数中小企业建成网站后,把公司、产品信息搬上网就行了,没有去宣传网站或是宣传效果不好,网站的访问量也就很少,使得很多网站处于“休眠”状态。据统计,有70%以上的中小企业由于无法吸引目标用户的注意力,而被湮没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之中,成为无人关注的“死网站”。这样的状况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望而却步。

四、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

1.充分认识电子商务

中小企业应充分认知理解电子商务的内涵,电子商务的实质是一种商务活动,需要企业重视电子商务的价值,通过网络平台,企业可以宣传产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进而可以更有效地寻找新的贸易合作伙伴,开拓新的市场,从而把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价值供应链通过网络联系起来。企业需要为电子商务应用做好长期规划工作。不能把电子商务看成神秘的高新技术,认为只有经济实力强大的企业才能从事的领域,企业要改变技术至上的观念,将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更好满足顾客需求上。

2.重视人才开发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培训晋升两个途径解决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企业一方面可以为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加强培训员工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让员工逐步掌握电子商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在薪资报酬有限的条件下,从外部适当聘请专业技术人才,让他们带领整个团队快速成长,以迅速提高企业的电子商务经营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3.寻求合适的网络构建方案

有两种模式可供企业选择:一是企业自己建立一个网站,在自己的网站上开展商务活动,这将需投入较为昂贵的费用;二是采用ASP外包,企业将其部分或全部与业务流程相关的应用委托给服务商。对中小企业来说,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初期后者更为适合,因为中小企业对技术不熟悉,缺乏人才、资金有限,ASP服务可使中小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相对完整的应用系统。

4.加强网站的日常维护

中小企业要想深入开拓电子商务的应用,还是需要拥有自己独立的域名和商业站点。并不是建成企业网站就行了,要想使网站摆脱“休眠”状态,发挥功效,需要做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推广网站,让更多的用户访问网站,提高网站流量。同时,不断更新完善网站中的内容,以更加友好的界面让用户访问网站,充分发挥网站所设定的效能。

参考文献:

[1]李海凤.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及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8):

110-112.

[2]胡志英.电子商务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影响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1(7):84-85.

第9篇:商贸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中小企业;整合营销传播;战略转型

    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样式的日益丰富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营销渠道,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消费倾向,从而对中小企业营销战略的要求越来越高。事实上,营销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全局发展和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 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在当前媒体样式极其丰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中小企业不太可能仅仅依靠某一种简单的营销战略或者是某一种媒体样式便能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传统的“一条广告成就一个品牌”的时代早已过去。另外,正如上文所说,随着产品同质化现象的日益严重,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者不仅逐渐凸显出个性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消费倾向,而且媒体接受习惯也是极其个性化,因此,单一的营销渠道很难全面覆盖企业产品的目标消费者。在此情况下,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整合营销传播最早是由美国着名营销大师唐·舒尔茨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率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整合营销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采用各种营销手段对企业的营销战略进行动态调整和维护,从而使其各个方面、各个时期的营销活动能够取得成功的方法的总和。一般来说,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整合营销传播往往将消费者置于营销活动的核心地位,主要工作就是深刻全面地了解消费者,采用各种营销传播手段,多方位、多渠道地与那些最有价值的消费者形成持续不断的紧密联系,通过一致的信息打动目标消费者或者是潜在消费者,最终实现良好的营销传播效果。

    二、 中小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战略面临的困境

    整合营销传播战略是当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媒体种类丰富、企业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最有效的营销手段。由于该战略的实施既需要系统的规划和充足的营销资源,同时需要较长的活动周期,因此,往往被视为是大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可望而不可及”。事实上,如果能够将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思想深入地贯彻到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制定过程中,对企业的发展必然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总体来说,中小企业在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战略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营销资源有限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营销资源非常有限,既不允许其在影响力较大的全国性媒体上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活动,同时也没有经验系统规划企业的营销传播策略,更没有能力整合各种媒体渠道对目标市场或者是目标消费者传播一致的信息。因此,在此情况下,诸多中小企业非常重视营销资源的分布,为了尽可能缩小自身的营销区域范围,缩短营销周期,集中优势资源,在短时间内、小区域中达到预期的营销目的。而整合营销传播强调企业要进行系统的营销规划,以目标消费者的媒体接受习惯为核心,通过整合各种媒体渠道传播统一的声音,来打动消费者,需要经过较长的营销周期,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因此,整合营销传播往往被视为大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由于资源有限,对营销策略“可望而不可及”。

    2、 营销观念落后

    众所周知,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占全国企业总数95%的中小企业大都是在摸索中发展的。2004年以前,我国市场相对比较清静,简单的营销活动便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2004年以后,随着国外企业大规模的侵入以及我国产品同质化现象的严重,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从而导致整个营销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营销观念和营销思想仍停留在早期阶段,营销观念落后,甚至是缺乏基本的营销意识。因此,很多中小企业的“自力更生”的小农意识或者是偏安一隅的心理比较明显,缺乏做大、做强的信心、目标和规划等等。

    3、 营销活动缺乏创新意识

    正如上文所说,由于营销资源有限,中小企业非常重视资源的分布与合理使用。通过对当前诸多中小企业营销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其营销活动的“跟风”意识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企业的规模小,生产灵活。另一方面,部分中小企业盲目崇拜行业中具有良好营销效果的宣传案例,特别是那些优秀广告和经典广告作品,它们往往采取模仿甚至是抄袭的方式来创作自身的广告作品。事实上,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但却无法产生正面的营销效果,甚至会招致消费者的反感和大企业的围攻。

    4、 注重营销宣传的现实效果

    众所周知,营销活动可以带来产品销售量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追求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利润,在制定营销宣传计划或者是实施具体的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往往重视对企业产品使用特点、功能特征的介绍,希望能够立即促成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行为。

    三、 中小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战略的几方面建议

    首先,中小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和产品特征,整合企业的内部文化,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独特发展理念的企业文化。另外,通过特定的企业文化的传播,也可以获得社会大众、政府部门、公益团体、目标消费者的认同,从而提升企业处理危机事件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强化自身的营销实力。从营销传播的角度来说,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是指将预先制定的企业文化、营销机会、发展规划等,既体现在公关活动、广告活动中,同时也体现在外部的物流、商流、信息流中。

    第三,中小企业要整合自身的营销手段,综合考虑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方面因素的有效整合,比如提高产品的研发速度、质量水平、技术含量;制定出具有一定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价格水平;组合应用各种促销方式或者是宣传方式等等。这一方面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营销资源,但却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营销效果,因此,是中小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战略的核心内容。

    最后,中小企业要能够实现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尤其是要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比如网络、手机、楼宇、公交视频广告与电视、报纸、杂志、书籍、户外平面广告的交叉结合等等。通过新媒体的互动性、分众性、廉价性、便捷性以及传统媒体的广泛性、权威性特点,制作出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营销战略。

    参考文献:

    [1]焦利勤,《中小企业营销渠道困难与对策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4),32-33页

    [2]杨树青,《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渠道变革渠道因素研究》,《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8(2),165-169页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