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结对帮扶工作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X月X日,X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调研组对X村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调研。
共走访贫困户X户、脱贫户X户,同时在X村村委会与X村“五人小组”成员、驻村干部进行了座谈。
一、基本情况
X村X年有精准贫困户X户X人,其中X户一般贫困户、X户低保户、X户五保户,X年底共脱贫X户X人,均为易地扶贫搬迁户。
二、做法与成效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由县市场监管局出资X万元帮助修通八组至九组通组公路,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二是强化精准识别。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扎实开展第三次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X月X日至X月X日期间,“五人小组”共在X村开展进村入户调查X余户次,召开村级共商会X次,召开组级共商会X次。经过精准识别,X村精准贫困户在原来名单的基础上共退出X户X人、新增X户X人,X年实有精准贫困户X户X人,切实摸清了X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县市场监管局、X村驻村工作人员、包村干部对X村X户精准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按照一户一策要求制定并落实了帮扶措施。X年,共开展进村入户走访X余户次,帮扶干部在与精准贫困户共商的基础上,强化帮扶措施的具体落实,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四是强化产业建设,按照“三变四化”模式,由本村农民出资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蔬菜种植大棚X个,所得收入已分配给参股农民;
五是抓好资金、物资帮扶工作,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X年初,市场监管局在开展春节慰问时,共向X村贫困户发放棉衣X件、被子X床、帮扶资金X元;在开展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时,市场监管局共向X村X户计生贫困户发放帮扶资金X元;X年底,市场监管局对X村贫困户每户共发放棉衣X件、被子X床、资金X.X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一是自身动力不足,贫困户对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要怎样脱贫存在盲目性,无发展计划。
二是贫困户增收门路窄,主要收入靠打零工,收入不稳定。
三是贫困户自身存在不良嗜好。
部分贫困户因喜欢喝酒,无法从事一些高收入的工作,如建筑行业、运输业等,导致自身只能靠打零工生活。
四是缺乏技术和资金,部分贫困户想发展养殖,但无启动资,难以修建房屋等基础设施。
同时,因缺乏技术,养殖周期较长,除去饲料、仔猪购买、粮食等成本,基本赚不了钱。
五是帮扶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
在干部结对帮扶工作中,部分干部制定的帮扶措施因各方面原因未得到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
四、意见建议
一是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再“精准”帮扶措施,使之符合贫困户自身实际;
二是加强宣传动员,做好贫困户思想动员工作,摒弃不良嗜好,有效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三是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对接,主动出击,利用“特惠贷”等政策,帮助贫困户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一、上半年工作的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大对帮扶工作的领导。办领导高度重视“一帮一”扶贫工作,成立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科室负责人为副组长,科室其他干部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扶贫工作计划,并把扶贫对象细分到个人,明确工作任务。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好落实好本单位结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并适时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
(二)积极开展“一帮一”帮扶送温暖慰问活动,尽力解决帮扶对象的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2009年1月8日由我办领导带队,带领相关人员组成慰问小组,代表全办职工到挂钩扶贫点盐津县盐井镇长沟村开展“春节送温暖”活动,我办帮扶对象共9户,按“一帮一”要求,全办职工给帮扶对象送去慰问金1800元,使9户36名群众受益。帮助贫困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定的春节。
(三)开展扶贫调研,认真落实扶贫惠农政策,商议扶贫事宜。为使扶贫帮困工作取得实效,2009年3月20日办领导和有关工作组人员深入扶贫点,与长沟村干部、党员和村民进行座谈,细致调查该村的自然资源情况、科技文化情况、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同时也与结对帮扶对象进行思想上、意识上的交流和沟通,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自强不息,勤劳致富。村民们对党的扶贫政策和惠农政策十分满意,对当前的生产生活充满信心。
我办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先后5次共有25人次(其中办领导5人次)到扶贫点开展工作,派出1名主任科员长期驻村帮扶,与村两委干部一道开展工作,先后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以会代训4期,受训人数121人;协助扶贫村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落实产业结构调整,完成黄皮竹种植800亩;协助做好地质灾害排查,帮助完善应急抢险方案;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助拟定计划和规划;积极争取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整村推进等工作,完成调研报告和立项申请报告。得到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争取整村推进项目1个,资金15万元。
我办共有职工8名,8人参与结对包扶,到包扶户开展工作25人次,结对包扶农户9户人口36人,上年度农户人均有粮299公斤,人均纯收入1147元,台帐数据录入9份。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贫困群众整体素质偏低,观念落后,脱贫致富的奋斗意识不强。
(二)贫困群众经济薄弱,投入严重不足。
(三)随着国家脱贫标准的提高,贫困面增大,加之在以往扶贫开发的基础上,目前的扶贫也进入攻坚阶段,扶贫开发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四)仅靠自身单位筹措的资金显得杯水车薪,很难使扶贫工作见到明显成效。
三、下半年的扶贫工作打算
(一)是以开展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转变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二)加大扶贫资源整合力度,促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就是以重点扶持村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整合农业、畜牧、林业、水利、交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通讯等各方面的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入,集中连片开发,使贫困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三)多方协调争取项目投入和筹措资金或物资投入扶贫点,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继续加强检查督促各种项目的实施质量和进度,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市委老干部局紧扣老干部部门职能特点,坚持从老干部工作的实际出发,不断提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老干部的水平。
一是从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入手,尽力解决老干部关注的共性问题。如针对国有、控股企业老干部有关待遇落实问题,县(市)区离休干部住房补贴等老大难问题,通过组织各县(市)区老干部局长去盐城、常州学习取经,分别去各县(市)区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协调会,专题会议研究等形式,采取得力的措施,力争全面解决。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努力解决无固定工作、无固定收入的已故离休干部的配偶参加当地职工医疗保险等重点和难点问题,切实从根本上解决老干部的后顾之忧。
二是从把握老干部工作的新情况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集中组织走访慰问活动,了解情况、沟通思想、增进与老干部的感情,专门召开老干部及其所属单位工作人员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通过疏理和对照,提出整改措施和方案。同时,广泛开展调研活动。上半年,围绕关于做好“双高期”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等5个课题,做到每个处室搞一个课题调研,并已形成调研报告,向有关部门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的建议意见,拟在下半年召开调研成果汇报会,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提高水平,奠定了一定基础。
三是从树立亲情服务理念入手,全方位零距离地服务老干部。先后通过建立老干部信息库,制作信息卡和老干部工作人员联系卡,通过对思想有情绪的老干部必访、患病住院的老干部必访、逢整十岁生日的老干部必访、逢重大节日老干部必访制度,以及帮扶机制,病重病危离休干部的跟踪服务制度等形式,加强与老干部的沟通联系,把握老同志思想、生活情况。同时,还为离休干部与江海志愿者结对帮扶牵线,利用社会力量为孤寡、空巢及生活困难的离休干部提供家政服务、家用电器维修及聊天读报服务;与有关医疗机构协商为长期住院或急诊离休干部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与社区协作为离休干部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与老干部子女座谈、交流,关心照顾老干部,做好家庭养老的经验,探讨老干部高龄养护的新路,切实帮助老干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赢得了广大老干部的好评。
1、扎实做好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整村推进是我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综合扶贫工程,事关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大问题。做好整村推进的项目申报工作是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关键和前提,确保做到每一次项目计划报送及时规范,按要求报送资料,不迟报不漏报,并按要求对项目计划、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了不下3次公告公示。我村共上报水泥路硬化、水利设施修建、桥梁建设等10个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和村庄整治建设项目。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扶贫项目计划,在建设和实施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行项目实施责任状,认真执行年度计划项目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内容,并做好项目建设用地、拆迁、责任田补偿工作,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
2、认真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前期做了大量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发现此项工作群众反响热烈,现已有13户移民乡镇安置,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3、做好扶贫对象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要求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建档立卡,此项任务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安排落实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加班加点工作,严格识别程序,规范公示公告,并录入信息采集系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此项工作,确定贫困户121户、443人全部建档立卡,为全乡的扶贫开发奠定了基础。
4、做好“雨露计划”调查摸底和落实工作。经我村宣传动员、调查摸底,共上报9名职业教育补助对象,使受训贫困对象进得了城、就得了业、增得了收、致得了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致富发展能力。
5、社会扶贫工作情况。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我村积极动员企业、乡、村能人参与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建有结对帮扶花名册,有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现已落实好半岽产业基地建设4项惠民工程,帮扶效果显著。
一、统一思想、主动作为,坚持不懈地做好重大节日的送温暖活动,机制效应初步显现
师党委三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党心、全社会要关注弱势群体”,师工会积极行动,以力促建立师、团“送温暖”基金为抓手,主要抓好三件事。一是深入基层,摸清底数。师工会组织两个调研小组对山南山北8个团场、尤其是5个少数民族团场各家进行调查走访,全面了解和掌握困难户的生活状况和困难程度,认真分析了致贫因素如因病、零就业、语言障碍、科技文化盲点、没有发展资金等等,作了细致分类,撰写了调研报告。二是明确目标,整合资源。召开师党委困难职工帮扶专题会议,出台了《十三师“送温暖”基金管理和使用办法(暂行)》文件,成立了各级由师、团主要领导任组长、工会、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送温暖”领导小组,建立了师团两级困难职工“送温暖”基金。其中,师行政筹措 “送温暖”基金500万元,由师工会牵头相关部门,合力推动我师送温暖活动深入开展,联动工作机制的管理模式,极大地增强了我师帮扶工作的实力。三是建章立制,强化责任。为了切实把“送温暖”活动落到实处,慰问活动实现了“三统一”统一部署、统一时间、统一标准;“三把关”慰问程序把关、慰问对象把关、慰问标准把关;“三到位”慰问对象、慰问人员、慰问资金到位。进一步丰富了“重大节日送温暖、特困职工送关爱、金秋助学送爱心”活动内涵,把党的温暖、工会干部的真情送到劳模、老党员、重症患者、困难职工、农民工手里。2012年,发放春节、古尔邦节送温暖、医疗救助、劳动争议调解、法律援助、金秋助学、农民工慰问等帮扶资金260万,为拾花工中秋节送猪肉350公斤、捐御寒衣物近万件。
二、搭建平台、体现特色,选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突破口
一是创新载体,科学发展。制定了以百名工会干部“手拉手”帮扶活动为载体的《十三师工会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把提升素质、强化执行、健全制度、提高效能作为工作目标。二是真情服务,务求实效。师工会贷款100万,为百名工会干部结对帮扶提供资金支持。帮扶目标是:贷款100万,帮扶100人,增收200万,脱贫100户。2011年,举行了百名工会干部“手拉手”结对帮扶签约仪式,团场、企事业工会组织在各级党委大力支持下,实现两个对接:一是企事业单位工会与团场工会对接; 二是企事业单位工会主席与困难职工对接。如农科所工会干部、科技人员为柳树泉农场职工群众送科技、送服务;红星医院工会干部、医疗专家为淖毛湖农场职工群众送医疗、送健康;南岗建材公司工会主席为二道湖社区困难职工送资金、送政策等等事例,诠释出平凡中的伟大、朴实中的崇高、上善中的快乐。2012年,完成了100户困难职工脱贫任务。三是示范引导,不骄不躁。师工会多次召开座谈会,注重示范引导,及时推广基层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努力使点上的成功探索成为指导面上工作的普遍经验,推动活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如红星高级中学组织全体教师捐款为困难职工家庭打一口井,发展庭院经济;新闻中心对接的困难家庭发展枣园养殖、师工会帮扶的少数民族困难职工开办的“蔫不拉农家乐”等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多措并举,挖掘资源,把困难帮扶贯穿于“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始终
一是拓宽思路,社会参与。师工会建立了职工创业服务中心、劳动争议调解室、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爱心超市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五位一体”维权帮扶中心,强化了社会化帮扶长效机制建设,延伸了社会化帮扶内涵。在“少数民族职工脱贫致富”建设中,积极与统战部、民政局等多部门分层次、分类型制定工作计划和脱贫目标,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良好格局。2012年,民政局、工会积极开展慈善募捐200万元,以“爱心超市”为平台,师工会募集了大量的米、面、油及万件被褥、衣物等物品。师工会自筹270万、河南援疆资金50万完成了黄田农场90户困难少数民族职工三个养殖区建设、柳树泉农场32户困难少数民族职工养殖区建设及团场股份制养殖帮扶试点。二是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在“面、心、实”活动中,注重了“四个结合”:与职工发展自营经济相结合,建立了师团连户“面心实”联系卡,在困难职工帮扶上敢于亮牌子、亮身份。与千名干部“下基层、知民情、送服务、解难题”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师工会党组决定,把挂钩单位红星四场园艺二场10户哈萨克族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2013年实现脱贫目标。与“少数民族职工脱贫致富”相结合,师团连工会干部进小区包建设,不脱贫不脱钩。与职工书屋建设相结合,在“科技之冬”活动中,为困难职工举办红枣、葡萄、设施农业、生态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班,提升科技文化素质。
四、广泛宣传,典型引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为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共青团工作,现就共青团重点工作实行绩效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全市共青团重点工作绩效管理,力争**共青团特色工作全团知名,整体工作全省争先,目标考核全市先进,在履行组织、引导、服务、维权四项基本职能和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二、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发挥共青团优势,谋划服务大局的有效载体,坚持把团的工作放到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把握和安排,努力提高共青团对党政大局的贡献率,引导团员青年在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中挑重担、做表率。
青年为本。坚持以青年为本,充分尊重全市团员青年的主体地位,根据不同群体、不同类别、不同行业团员青年特点,有针对地制定工作内容,设计项目载体。
目标导向。研究确立重点工作的最终目标,形成鲜明的目标导向,推动重点工作目标化、项目化、责任化、节点化。
过程控制。根据目标实现路径和过程制定操作程序,强化过程控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并对有关操作程序进行修正调整,努力实现目标与过程的有机统一。
三、绩效管理内容
绩效管理的主要项目为常态实施的共青团工作项目。2013年,团市委将希望工程“圆梦行动”、青年就业创业、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等三项重点工作确定为**共青团实施绩效管理试点项目,明年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重点项目。
四、绩效管理程序
确定目标。团市委学少部、城工部、权益部商有关团组织,对重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年度绩效目标。
落实程序。严格按照三项重点工作绩效管理的具体办法、实施步骤、时间节点要求,认真落实每个程序或阶段的目标任务。
跟踪管理。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对绩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分析研究,采取可行措施予以解决。
自我评估。年底前,各地、各单位团组织对本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和共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形成自我评估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按时高效地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青年评价。以发放评价测评表的方式,由学生代表、城市青年代表、农村青年代表、青年创业者、农村进城务工青年等,对参评各县(区)、各开发园区(新城)、各部门团工作进行问卷评价。
领导评价。联合组织部门,向各地、各单位团工作分管领导发放评价测评表,对各地、各单位团组织工作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年底,团市委组织部将会同学少部、城工部、权益部成立专门考核小组,对各地、各单位实施绩效管理重点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评价年度工作情况的最重要依据。对考核结果优异的地区、单位,报经团市委书记室同意,可予以适当加分或嘉奖。
各县(区)团委、各开发园区(新城)团工委、市直各单位团(工)委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本单位共青团工作绩效管理办法。本办法自之日起试行。
附件:⒈**市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助学项目绩效管理办法
⒉**市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绩效管理办法
⒊**市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绩效管理办法
共青团**市委
2013年5月8日
附件1
**市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助学项目
绩效管理办法
为规范和加强**市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助学项目(以下简称“圆梦行动”)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绩效管理目标
以项目受助生的确立和管理为主线,从助学金申请、审核、发放到受助生入学后至实习就业的项目全程跟踪管理,帮助受助生顺利完成学业至成功回宿就业创业。通过开展各项活动,树立爱心传递的社会风气,营造济困助学的社会氛围。
二、绩效管理对象
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和城市低保家庭中,品学兼优考入高等院校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受过“圆梦行动”资助的在校大学生、未就业毕业生。
三、绩效管理程序
立项申报--绩效跟踪--绩效评价--评价结果。
四、绩效管理内容
(一)立项申报
立项申报阶段为希望办组织开展“圆梦行动”并审核确定资助对象。立项申报分项目启动、申请、审核、复查、公示、助学金发放五阶段进行,具体程序如下。
1、启动阶段,每年6月份高考结束启动“圆梦行动”助学计划,各级希望工程工作机构广泛宣传,积极募集助学资金,征集助学岗位。
2、申请阶段,由申请人填写助学金申请表,提交入学录取通知书,本人身份证以及村居开设的贫困证明,向县(区)希望办申请上报。(7月初启动)
3、审核阶段,由县(区)希望办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确认,确定待资助对象。(7月底)
4、复查阶段,由市希望办对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复核,组织走访调查。(8月10日前)
5、公示阶段,对拟定资助对象予以集中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6、发放阶段,市、县(区)希望办于每年8月20日前后集中开展助学金发放仪式,受助生凭录取通知书、身份证领取助学金并办理签收手续。
(二)绩效跟踪
绩效跟踪的目标是动态掌握“圆梦行动”受助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情况,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指导就业创业,引导其回馈家乡,回报社会。具体程序如下:
1、助学金发放到位后,各县(区)希望办建立“圆梦行动”受助生档案,组建受助生QQ群,保持沟通渠道持续畅通。
2、各县(区)希望办定期开展“圆梦行动”受助生电话回访、统计调查及召开座谈会,跟踪了解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
3、根据调查回访情况,对持续困难学生提供助学岗位,联系爱心企业及个人继续开展结对帮扶,帮助完成学业。
4、各县(区)希望办及乡镇工作机构要将“圆梦行动”受助生纳入志愿者协会成员,在寒暑假期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儿童结对帮扶等公益活动。帮助受助生树立爱心传递、回报社会的观念。
5、各县(区)希望办要在寒暑假期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调研、参观考察等形式,帮助受助生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引导受助生树立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6、针对应届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受助生,各级希望工程工作机构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及帮扶,组织就业见习,推荐就业岗位,帮助其顺利就业。
(三)绩效评价
市希望办每年11月对县(区)“圆梦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及评价,具体考评内容包括:
1、受助生筛选方面。是否存在申请条件不符合,筛选人员不公平公正等情况。
2、助学金发放方面,是否发放到位、手续齐备。
3、受助生管理方面,是否建立动态管理,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及时掌握受助生情况。
4、思想引领方面。是否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引导受助生回报社会。
5、受助生就业方面。是否开展就业及创业帮扶服务,应届毕业生是否成功就业,回宿就业人员情况。
(四) 评价结果应用
每年的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周期“圆梦行动”开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解决存在问题,推动“圆梦行动”助学项目不断完善,在各个行动环节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健康成长。
附件2
**市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绩效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完善**市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推动青年就业创业各项重点工作有效落实,切实帮助广大青年顺利就业,成功创业,团市委拟制定出台《**市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绩效管理办法》,具体如下:
一、绩效管理目标
大力实施青春创业“”行动,每年实现培训青年400人,为600名青年提供就业创业岗位见习,帮助200名青年顺利就业,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400笔,贷款总额2000万元,其中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200户,发放信用贷款500万元,充分利用YBC办公室服务平台,重点培育青年创业示范项目20个。
二、绩效管理对象
各团县区委。
三、绩效管理程序
(一)青年就业工作:建立数据库--就业培训--岗位见习--就业招聘--技能提升--人才培养
(二)青年创业工作:建立数据库--创业指导--岗位见习--资金扶持--项目孵化--重点培育--产业提升--带动创业
四、绩效管理内容
(一)排查摸底
1、建立就业创业青年数据库。排查摸底本地本辖区就业创业青年数量、分布以及年龄阶段、文化层次、基本需求等信息,并建立数据库,进行全程跟踪培养。各县区录入数据库的就业青年不少于200人,创业青年不少于50人。
2、建立青年创业项目数据库。梳理一批优秀青年创业项目,建立项目数据库,入库项目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优先享受优惠政策,提供全程跟踪帮扶。各县区录入数据库的青年创业项目不少于50个。
各县区于2013年5月底前完成数据库建设工作,并于每年3月和9月集中更新数据库信息。
(二)培训工作
3、成立青年创业导师团。联合人社、经信、商务等部门招募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各行业技术能手成立青年创业导师团。各县区于2013年9月底前建立创业导师团,采取集中聘任,统一管理,导师团不少于30人,每名导师至少结对1名创业青年,每年开展创业指导活动不少于10次,年终集中考核,解聘不合格创业导师。
4、开展分类培训活动。整合人社、农委等部门的培训资源,立足青年就业创业实际需求,分类开展创业培训活动。各县区年初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每年集中培训活动不少于3期,培训青年不少于400人,做好培训记录,及时跟踪培训情况,搜集意见和建议,并将相关信息录入数据库,提升培训效果。
(三)岗位见习
5、实施见习“双千”计划。各县区每年6月底前完成见习岗位征集,7月下旬集中开展人岗对接活动,每年组织岗位见习不少于600人,其中总经理助理岗位超过50%,争取实现见习转化就业率达10%以上。
6、加强见习基地管理工作。根据《**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管理部门,工作制度,目标任务,过程控制,成果转化等内容。到2013年底,各县区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不少于80个,并做好团省委见习基地系统录入工作。
(四)资金扶持
7、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各团县区委与金融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每年发放小额贷款不少于400笔,贷款金额不少于2000万元,同时做好档案信息管理和小额贷款系统录入工作,每月进行数据核报,季度开展数据核查,每年召开1次小额贷款工作推进会。
8、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结合《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各县区每年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不少于200户,发放信用贷款不少于500万元,逐年递增不低于10%。
9、争取全民创业扶持资金。加强与创业办、财政局、农委等部门的联络沟通,认真研究全民创业相关优惠政策文件,积极组织申报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
(五)基地建设
10、建立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依托全民创业园、全民创业街区、开发园区等,结合地方经济特色,打造集中性、专业性、服务性的创业孵化基地。同时加强创业基地管理工作,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和优势资源,帮助青年创业项目提升层次,做大做强。到2013年底,各县区至少要建立1个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入驻青年创业项目不少于30个。
(六)服务平台
11、构建全新青年创业服务平台。充分利用**青年创业促进会、YBC**办公室等资源平台,进一步强化帮扶措施,完善帮扶体系。各县区于2013年5月底前完成YBC服务站建设工作,每年培育青年创业示范项目不少于20个。
(七)氛围营造
12、开展“千名学子看家乡”活动。各县区于每年8月中旬,组织不少于200名**本地和**籍在外高校大学生开展“千名学子看家乡”活动,通过集中观摩,召开座谈会、介绍会等形式向青年学子们介绍**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吸引他们回乡就业创业。
13、开展评选表彰和竞赛活动。开展 “十大杰出青年”、“十大青年企业家”、“金种子创业项目”评选活动,组织创业成功的优秀青年开展事迹报告和宣讲活动,举办大中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青工技能大赛、青年创业大赛,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附件3
**市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
预防犯罪工作绩效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制定出台如下办法。
一、绩效管理目标
在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分类别组建“专业力量+志愿者”的帮扶队伍6支,以县(区)为单位建立重点青少年群体信息数据库,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扶率实现100%,每个月分别与成员单位联合开展1次帮扶活动,培育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示范项目6个,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绩效管理对象
团县(区)委(预防办)、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简称成员单位)
三、绩效管理程序
摸底排查--志愿结对--服务管理--犯罪统计
五、绩效管理内容
(一)摸底排查
1、基本要求:摸清重点青少年群体底数,掌握重点青少年群体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的基本状况。
2、具体措施:
(1)基础排查。以社区(村)为基本统计单位,逐一排查登记重点青少年群体信息,由同级成员单位进行审核并上报,排查结果作为本级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基础数据。
(2)建立信息数据库。根据基础排查的基础上,县(区)建立信息数据库进行动态规范管理。
(3)信息管理。团市委和成员单位对上报信息进行审核,分析重点青少年群体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重点青少年群体违法犯罪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
3、时间安排:各县区2013年6月份之前完成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并于每年3月份之前完成当年的动态更新。
(二)志愿结对
1、基本要求:按照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的要求,坚持市县联动原则,建立“专业力量+志愿者”的帮扶队伍,每个重点青少年群体均由帮扶单位市、县两级人员开展结对帮扶。
2、具体措施:
(1)组建帮扶队伍。以县(区)为单位,每个重点青少年由1名“专业力量”和1名“志愿者”同时结对帮扶,公检法司部门组成“专业力量”,侧重于对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有效管控,防止他们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共青团、教育、民政、人社等部门以及“五老”组建的“志愿者”侧重与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日常联系,并提供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定向帮扶服务。结对率实现100%。
(2)对口结对。市级对口部门组织相关人员,与重点青少年群体二次结对,保证每个重点青少年群体均有帮扶单位市、县两级人员开展结对帮扶。结对率实现100%。
3、时间安排:每年4月份之前,各县(区)完成结对任务,
5月份之前市级单位完成结对任务。
(三)服务管理
1、基本要求:从“解决现实困难”和 “关注未来发展”两个问题入手,开展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帮扶工作,引导他们自觉远离违法犯罪。
2、具体措施:
(1)“专业力量”每月对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走访至少1次,了解其生活状况、思想动态,侧重于进行有效管控。对于有违法犯罪前科的重点青少年要防止其重新犯罪;对于有违反犯罪苗头的重点青少年要引导其回归正途;对于有困难的重点青少年可以联系“志愿”者或团市委(预防办)予以帮助解决,走访记录要在信息数据库进行动态更新。
(2)“志愿者”通过新媒体方式与重点青少年保持经常性的联络,每月对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慰问走访至少1次,在其业务和能力范围内,侧重于为其提供帮助和服务,包括开展心理调适、权益维护、思想引导、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培训、岗位见习、推荐就业等方面的内容,慰问帮扶记录要在信息数据库进行动态更新。
(3)对于超出业务和能力范围的帮扶需求,按照工作任务转承接程序进行处理。
3、时间安排:全年开展
(四)犯罪统计
1、基本要求:相关部门提供年度本辖区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和重点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为优化工作措施,完善机制体制提供意见建议。
2、具体措施:
(1)市、县(区)两级法院、公安部门提供辖区25周岁以下(不含25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数据,报团市委(预防办)。
(2)团市委(预防办)与公安、法院联合综合分析重点青少年群体的违法犯罪情况,形成调研报告,为下一年度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提供意见建议,并报市分管领导。
3、时间安排:每年12月至次年1月
抄 报:团省委
9月2日至5日,我们到陕西省安康市,走村串户、下园区访企业,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进行深入调研。总体看,安康市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上走出了一条实用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值得认真研究推广。
一、紧紧围绕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依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以农广校为主体,探索形成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成功模式。
村(社)校合作的“忠诚模式”。忠诚现代农业园区位于汉滨区忠诚村和罗家湾村,紧邻安康市区,属汉滨区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民群众有传统的蔬菜种植习惯。2009年10月在忠诚村党支部主导下成立了汉滨区忠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流转500亩土地开展蔬菜生产,2010年建成设施蔬菜基地1200亩,合作社统一土地流转、规划布局、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大棚建设、设施装备、肥料农药施用、农产品销售,农户反租倒包、分户分散经营。合作社现有社员162户,注册资金280万元,总资产1455万元。园区按照“合作社抓两头,产中搞服务,农民为生产经营受益主体”的模式运行。合作社抓好产前的良种引进和种苗繁育,产后的加工储藏和品牌销售。育苗和耕地全部由合作社负责,合作社还在城里建立本村村民承包的13个销售点,销售差价生产者和销售者对半分配。同时,合作社为农户蔬菜种植提供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生产服务等。这样农民成为生产经营受益主体,去年本村外出打工者纷纷回村承包大棚,当上了名副其实的职业农民。合作社还在村里修建了1500平方米的职业农民教学培训中心,本村农户乃至全区种菜能手在这里学习实训,实现了职业农民实训与合作社生产经营的有机融合。
园(场)校合作的“隆科模式”。位于旬阳县双河镇高坪村的隆科生态园区,是一种植大户领办的集种养加相结合的较大规模的生态园区。现有设施蔬菜大棚120个,日光温室 26 个,普通大棚 94 个。120个大棚分别由12名管理型工人承包,按照统一生产安排、统一质量要求、统一产品品牌,产品由合作社统一销售,每个大棚最低可拿到6000元的基本收入。每个管理型工人聘请园区一名技术工人负责所承包大棚的技术指导,也根据需要聘请其他工人。农广校依托农业园区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在园区设立培训教室和实训基地,围绕园区蔬菜生产的不同环节设计相关学习内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班的班主任是园区业主,学员是承包大棚的园区工人和技术员。通过对设施蔬菜大户、园区专业技术工人开展系统的、全方位的培训,使之成为园区建设的技术性人才,也可以独立创业。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获得了高工资及稳定的社会保障,同时给园区带来稳定持续的高效益,形成了利益双赢的格局。
企校合作的“阳晨模式”。位于汉滨区的阳晨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猪繁育、商品猪饲养、饲料研发生产、生物质能源开发和生态农业示范为一体的科技型龙头企业,拥有7家分公司,2家控股公司,4家直属养殖基地。公司成立了养猪产业联盟,养殖大棚全部由养殖能手承包,公司提供从生产计划、种猪提供、技术承包、产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公司把生产环节和利润让给农民,农民成为公司的职业养猪户。汉滨区农广校依托阳晨牧业公司,以生猪养殖产业联盟户、公司一线员工为主要对象,校企合作举办生猪现代养殖技术培训班,免费为学员提供食宿、培训教材和日常生活用品,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建立了一整套培训方案,坚持理论结合实践、实践巩固理论的培训思路,将整个教学内容归纳为50多个知识点和20多个技能操作程序,按照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进行教学,并编写了400多个练习题,供学员进行复习掌握。三个月的培训,即集中教学面授一个月、阳晨猪场实训实习一个月、分散回自己猪场生产实践一个月,教师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培训效果好,实现了产业发展与职业农民创业同步。
二、安康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做法,有效地增强了农业农村的吸引力和职业农民的吸引力,探索形成了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同步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的同步成长,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同步繁荣。
在农村务农有了稳定收入。农业比较效益低、从事农业收入低是农民离开土地最直接的原因,也是难以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首要因素。把农民的农业收入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是农业对从业者产生吸引力的前提条件。经过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家门口即可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拥有较高的、稳定的、可持续的职业收入。忠诚园区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218元,比上年净增1056元,高出全区人均纯收入1298元。在旬阳隆科生态农业园区,承包大棚的管理型工人完成基本工作要求得到稳定收益后,超出部分与业主6︰4分成,职业农民再聘用的工人收入每月也有3000元左右。在家门口务农,省下交通、食宿费用,跟外出务工收入差不多,还可照顾到家里的农活、老人和孩子。欧才明在园区承包了10个大棚,人不离村一年就能净赚10多万。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园区的袁修隆、城关的永治养殖场场长刘永厚、甘溪的顺兴养殖场场长向忠顺等职业农民的子女上大学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农业相关专业,毕业后返乡子承父业发展农业产业,成为高学历、高素质的新一代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这个职业有了社会地位。在现实的社会结构中,农民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学校教育到家庭和社会教育,都有着强烈的“离农”价值取向,农民劳动就业也缺乏制度公平和机会公平。而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让“农民”正逐步实现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农民”资格需要准入,分了级别,职业农民有了理想的就地就近的工作岗位,以及国家惠农政策的倾斜支持、技术干部的结对帮扶,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保险医疗、养老保险政策等实实在在的实惠,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在当地成为了被羡慕、有尊严、有地位的群体,让他们发自肺腑地说出了“当职业农民真好!”
转型期农村社会稳定有了保障。农民是农村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农村社会环境是由农民主导的。忠诚村返乡务农青壮劳力达150人,约占全村劳动力的80%以上,隆科园区吸收本镇返乡务农青壮劳力约100人。可以预计,如果这些就业岗位充裕,返乡务农将成为当地的大趋势。农村适龄青年的回乡,使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农民家庭完整,缓解了农村空心化的问题,促进了农村社会的转型和农村文化发展。收入和社会地位明显提高,且是可持续的,从源头上减少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让留在农村的农业劳动力稳定下来、安居乐业,承担起了他们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保障了转型期农村社会的稳定,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农村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安康创造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行路径,对全国具有典型的借鉴意义,使我们得到深刻启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和主要措施,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将伴随现代农业发展的全过程。
一是必须与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让职业农民在实训中成长。农民增收致富必须有特色主导产业支撑,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代经济中,农业产业化归根结底就是扩大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在农业或农村领域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的接轨。有了产业支撑,才能留住农民在农村发展生产;在产业中农民才能提升经营理念,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农业产业规模,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使农民收入得到持续稳定的提高;产业环节专业化服务的扩张,农业多功能效果的显现,专业化的技术岗位对农民素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产业中农民可以得到实训教育,围绕产业需求开展培训,依托产业战场来练身手,在产业链中成长,再为产业的发展和扩张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一、领导重视,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林业局始终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我局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年初局领导班子根据指导员提交的调研报告并多次调研、访谈,多次开会研究部署新农村建设工作,讨论明确了建设思路,形成了建设方案,并明确了一名副局长主抓和具体工作人员专门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局领导经常带队深入自××村现场办公,同两委班子一起谋化发展思路和研究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宜。
二、结合职能,开展活动,真帮实扶
按照县委的部署,我局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多次与米甸镇党委及自××村两委班子共商扶贫挂钩、林产业发展等工作。通过调研和访谈,基本掌握自××村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找准了发展的对策。一是结合大理州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项目规划和当前林产业发展思路,决定对该村的核桃种植优先规划、优先建设豹子箐5000亩核桃基地并列入××县低效林改造项目,该项目投资约100万元;二是优先帮助自××村新建核桃无烟烘烤房10座,实际完成22座,实际完成投资11万元;三是针对自××大箐沟村自今仍有11户,45人未通电、未通公路,核桃等本文来源:文秘站林产品只能靠人背马驮的方式向外运输的实际困难,通过争取上级投资、群众自筹等方式,累计完成投资41.0万元。新修了一条6.5公里长的森林防火公路,解决了群众交通不畅的困难;四是为认真落实县委“共学、共促、共建”要求,由局党总支与自××村党支部共同组织全村党员采取上党课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一步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五是与自××村56户贫困户按林业局职工一人一户进行结对帮扶,5名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挂钩最贫困的5户群众。向全村56户困难户和贫困党员发放大春生产困难补助金6500元,其中向贫困党员2户、特困户5户发放困难补助金200元/户;向贫困户发放困难补助金100元/户,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上的困难。
三、积极捐资,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今年7月9日姚安发生5.0级地震,我局积极响应县委、政府的号召,积极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并发动全局职工向地震受灾的自××村委会捐资3000多元。按照县委恢复重建指挥部办公室的要求,争取在20__年春节前完成恢复重建8户、修复990户,完成105.1万元的恢复重建项目建设。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支持村实际困难
我局多方争取资金,先后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经费十余万元。局属单位清华洞林场支持工作经费1.0万元;支持无烟核桃烤房资金4.4万元;支持大箐沟防火公路建设资金6万元;支持新建村委会主席台建设资金2.0万元。按时足额兑现新农村指导员的相关待遇和补贴。
一、困难群体基本情况 陶庄镇困难群体,主要包括五保户、低保对象、孤儿、特困残疾家庭、特困优抚对象、低保边缘户、大病医疗救助对象等。其中:前四类人群已纳入定期社会救助范围。截止今年9月底,我镇定期社会救助人数达到429人,约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5℅。 (一)困难群体的成因
从掌握的情况综合来看,困难群体成因主要有六种因素:(举例)一是失业致贫;二是家庭缺乏收入来源致贫;三是大病致贫;四是年老体衰等生理原因致贫;五是重残致贫;六是其他非正常原因致贫,如婚变、超生、赌博、服刑等。如:改革发展产生一些遗留问题。一是土地征用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无地农民越来越多,土地管理和土地征用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安置途径单一,采取一次性发放安置补助费方式,一些被征地农民处于“失地、失业、失保”的境地;征地补偿较低,大多数没有建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些征地补偿不能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二是企业改制问题。其中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企业重组、兼并、破产后资产处理和职工安置问题,企业改制中引发的职工利益保护,拖欠工资、工龄买断引发的矛盾,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二)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
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已得到了保障,但其在社会的生存和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其心理上仍然承受着巨大压力。一是生活难。基本生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靠低保金过日子,这部分人绝大多数年龄在40-50岁,“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压力很大。有些农民在城市缺乏保障,缺乏生存的本领,生活非常艰难。二是就业难。相对于其他群体,这部分人往往文化水平较低、能力较弱,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存在就业无门问题。三是就医难。大部分有病无钱医,特别是重症病人根本看不起病,现在虽然有农村合作医疗,但报销比例偏低。合作医疗也必须是先自己拿钱看病,然后进行报销和救助。四是教育难。主要是子女上学问题,有限的生活费用很难支付起高额的教育费用。五是住房难。二、困难群体救助情况
(一)城乡低保基本实行应保尽保。自1997年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低保制度日趋完善。低保标准经过了多次调整,截止20__年10月,全镇共有低保对象298户394人,月发低保金49110元。从20__年起,增发了物价补贴,今年1-9月按人发放城镇410元,农村255元。对困难人员开展医疗救助,从20__年开始对低保对象每人每年发放100元的门诊医疗券,五保对象每人每年200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保人员看病难的问题。1-9月共救助21人22次77274元,帮助因病致贫的家庭度过难关。将所有低保对象纳入合作医疗保险,每年帮助贫困家庭学生从学校获得国家助学金,对品学兼优困难家庭子女考取大学、高中的,通过慈善救助资助特困家庭学生30多人。通过开展“和谐爱心手牵手,回报社会献真情”结对帮扶活动资助56名学生。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及“结队帮扶”捐助等活动。对其他困难群众制定了相应的救助政策。(二)建立了社会救助机制
把健全和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关心困难群众,努力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把审核关,并定期走访,动态管理。各级均采取民主评议、公开公示、集中审批申报的办法,建立了社区(村级)民主评议小组,逐步形成了民主评议审批审查机制。
三、困难群体救助有待研究改进的几个问题
(一)救助范围有待进一步界定
现行政策往往只有一个标准,没有实行阶梯式救助的办法,造成一些边缘群体生活困难程度反而大于低保户,需要引起重视。国家应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扩大低保范围。(二)救助资金有待进一步增加
各项社会专项救助标准虽有所增长,但伴随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物价上涨等原因,也都迫切需要加大投入、提高标准。(三)救助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实行的社会救助,主要是解决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问题,困难群众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很难依靠个人力量脱困,社会救助层次较低。(四)互助平台有待进一步夯实
群众互助平台建设较为薄弱,慈善团体社会影响不够,形式比较单一,工作难以拓展,削弱了社会互助效果。(五)救助对象有待进一步规范
为了维护稳定的需要而放宽低保准入政策,如:老上访户缠访 户、突发事件受害者,其中一部分人员严格讲是不符合政策规定范围的也都纳入了低保,有些困难对象已脱贫,村干部为了不得罪群众而任其领取低保金,导致社会上议论“该吃低保的吃了,不该吃低保的也吃了”,造成负面影响。
四、改善困难群体生活状况的措施
(一)加大临时救助力度
围绕社会救助的根本宗旨和目的,对现行救助政策边缘群体中的特困家庭,加大临时救助力度。今年1-9月共临时救助18500元。
(二)拓宽救助资金筹措渠道
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争取地方财政投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社会救助资金自然增长机制。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拓宽社会救助资金渠道。我们倡导企业、个体工商户在自身取得收益的同时,积极回报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转变工作思路与观念,在变输血型救助为造血型救助方式上积极探索,在救助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在救助服务上不断改进,在救助实效上加强跟踪。
(四)搭建社会互助平台
发展村、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完善部门结对、领导结队帮扶机制,政府预算基本经费,确保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