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低保工作风险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决战脱贫攻坚面临的疫情风险挑战,统筹联防联控打羸疫情阻击战,打胜脱贫攻坚战,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举措落实,为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咬定目标,坚持标准,补齐短板,精准施策,依托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持续发力,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稳定摘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任务:一是全力帮扶结对贫困户33户70人实现稳定脱贫,其中:、村27户60人,社区城镇贫困户6户10人。二是以9个贫困村为重点,继续分步实施全县农村公路拓宽改造建设,今年计划完成2个贫困村的通村公路升级改造。
三、主要举措
1、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交通保障。
一是争创“四好农村路”国家示范县,加快公路升级改造步伐。以贫困村为重点,今年计划升级改造公路项目45个174.4公里,投资约2亿元,其中涉及贫困村项目2个。
二是加强已建农村水泥路的管养,加大公路隐患排查力度和路政执法力度,确保公路安全通畅。
三是优化公共交通服务,计划实施乡镇村公交延伸,进一步方便全县乡村群众快捷出行。
四是加强道路运输服务,坚持疫情防控,统筹帮助道路客、货运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交通运输不受大的影响。
2、落实帮扶责任和措施,拓宽帮扶途径,助力全面稳定脱贫。
落实好“一对一”帮扶责任制,要精准施策,还要分类施策。目前由我局负责帮扶贫困户中有9户未脱贫(包括新增接手的社区城镇贫困户6户)。对于已经脱贫的帮扶对象,同样要持续做好帮扶,责任、政策和措施落实不能脱;对于仍未脱贫的,要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有力措施。
一是加强产业增收,发展好村级农业合作社,继续种植高山有机稻、发展土鸡养殖和野茶种植、扶持农家乐旅游、实施光伏扶贫等项目。
二是增强就业增收,优先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保障贫困家庭稳定收入。
三是做好政策兜底保障,对弱能和特困群众,要落实好低保、医保、养老保险、救助供养等政策。
四是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关怀,做到每月至少走访慰问1次,了解贫困群众的生活和工作情况,随时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尤其是要密切关注疫情防控期间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五是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和队员要落实《驻村工作队管理“六项制度”》,提升工作水平,加大帮扶力度,驻村人员的吃住行等补助由本局解决。
××××年××月××日,市政府下发了《市××××年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意见》,为了贯彻落实市政府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经镇政府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全镇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主要议题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高标准、严要求出发,认真查找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抓紧抓好合作医疗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动员全镇干部群众,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我镇合作医疗工作上新台阶。
下面,根据会议的主题和镇政府讨论的意见,我重点讲二个问题。
第一、肯定成绩,找出问题,进一步增强搞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年以来,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补偿机制,瞄准争创市级先进这一目标,迎难而上,扎实工作,我镇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合作医疗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年××月,镇政府下发了《镇××××年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意见》、《镇××××年合作医疗工作目标计划》二个文件,并在××月日召开了专门会议,全镇各村(居)委、各企事业单位围绕目标任务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年全镇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了××;参加合作医疗人数比××××年增加××××人,参加率提高××,全镇××个村有××个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多于上年。××国道以东的各村在原来参加率较高的情况下,继续有所增加,国道以西的各村××××年也有了较多的增加。企事业单位中,农贸市场、自来水厂等单位及中、小学在职教师参加率均达到了××。
、扎实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工作。根据上级要求,我镇原有的村卫生室必须在三年内要全部改建成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合作医疗七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年,我们完成了××三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年又将××四个卫生室成功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改建过程中,各村积极参与,投入了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目前四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全部通过市卫生局的考评验收,我镇社区卫生服务站总数达到了个。
、村卫生室建设不断加强,管理日趋规范。××××年以来,由于各村始终坚持集体办医,乡村医生为民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使卫生室成为各村为民办实事的窗口。为居民小病不出村、减少费用支出、方便农民就近就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隔离消毒,规范处方书写,以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使大部分的村卫生室日常管理工作井井有条。各卫生室建立了门出诊登记簿等台帐,加强了儿保、妇保、防保及防病治病工作,加大了健康卫生知识宣传力度,提高了居民健康保健意识。各村卫生室在药品管理上还做到了二个坚持:一是药品坚持由镇合管所委托中心卫生院统一采办,基本杜绝了乡村医生私自进药现象,有效地保证了药品质量;二是坚持规范管理,药品分类存放,定期检查,有效地避免了药品的霉烂变质,过期失效,使病人吃上安全放心药。
××××年我镇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现在,更不能代表将来。对照上级要求和我镇在全市所处的地位,我们的合作医疗工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少数村领导还没有真正把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摆上位置,意识模糊,错误地认为:搞合作医疗费心费时又费钱,得不偿失,所以怕烦、怕难、怕负担。没有充分认识到搞好农村合作医疗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件大事,是稳定农村社会、防止因病致贫的重要途径。个别企业领导,认为职工是否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无所谓,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带来了行动上的差距,导致贯彻会议不及时,宣传发动不到位,组织收缴不得力,镇政府印发的《告农户书》个别村不及时发到农户手中,有的甚至放在办公桌上积满灰尘,也不组织有关人员收缴合作医疗基金,出现了有人来参加不拒绝、无人来参加就拉倒的不负责任现象。
二是合作医疗参加率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全镇各单位合作医疗参加率有高有低,而且相差很大,高的如周巷、禄荡、韩山、水渠等村,在××左右,而低的只有××左右,少数企业参加合作医疗人数一直是空白。造成如此大的差异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宣传不到位,许多群众至今还不清楚参加合作医疗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和实惠,甚至还有极少数群众在实行合作医疗制度数××年的今天还不知道合作医疗是怎么一回事。到目前为止,全镇还有近××个多年生病的农户没有参加到农村合作医疗中来。另一方面是组织收缴不得力,对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没有要求,对自已没有责任,对村民组长、居民组长没有措施,任其自然。出现了一种“四多四少”的怪现象,即:老年人参加多,年轻人参加少;体弱多病参加多,身强力壮的人参加少;农民群众参加多,企业职工参加少;经济相对富裕的村参加多,经济少富裕村参加少。
三是企事业单位合作医疗参加率不高。按市里要求,凡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均应由单位组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但我镇除少数企事业单位外,其他大部分企业均未组织职工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而且单位对职工又无分文医药费报销,对职工的生活很不关心。这个问题是我镇合作医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引起我们在座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
四是参加者药费报销少尽人意。由于个别村经济相对困难,一方面当年度集体补助不能及时到位,影响本村参加者住院大病风险型药费的及时报销,另一方面门诊报销不及时,老百姓对参加合作医疗抱有疑虑。而这方面做的好的村也有,象××等村都做到了每月报销,值得各村学习。另外,到××××年××月底,全镇××个村还拖欠镇合管所药费近××万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镇合管所资金运作。希望各村在春节之前千方百计挤出资金压缩欠款,确保镇合作医疗合作医疗基金的正常运作。
五是村卫生室管理仍有薄弱环节。我镇现有个村卫生室,虽然全部是市甲级村卫生室,但个别村卫生室的日常管理水平不是在日益提高,而是在日益下降,个别村明里集体办卫生室,但事实上变相承包,以包代管,缺乏平时管理。
六是无证非法行医问题较为突出。无证非法行医的人,既有退休乡村医生,也有外地来塘人员,这些人无视国家法律,私自设立诊所,而这些诊所设施也非常简陋,既无必要的医疗器械,也无必备的抢救设施,而且使用的药品也基本上都是药贩上门推销的廉价、低效药品,有的甚至是过期失效药品,严重威胁着全镇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由于上述这许多问题的存在,我镇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整体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搞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认识,从全局的高度、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来全面认识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巩固、完善、提高合作医疗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来做好这项工作。
第二,明确目标,理顺思路,高标准抓好××××年农村合作医疗的各项工作。
××××年,是党的十六大召开的第一年,也是我镇大发展、大建设的一年,要使全镇农民在大发展中得到实惠,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完善和发展市、镇两级大病风险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合作医疗覆盖面。××××年,我镇的合作医疗工作要达到以下项目标:
、村、居委合作医疗覆盖率××,参加率达××以上。
、中小学住院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参加率达××以上。
、企业大病风险合作医疗覆盖率××,无医疗保险的职工参加率达××以上。
、个人基金集体补助基金到帐率××。
(镇政府将按上述目标对各单位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签订百分考核责任书,根据实绩结算奖惩。)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农村合作医疗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各村、各单位一定要从稳定农村、服务农民这一大局出发,牢固确立为民办好事、为民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切实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要下决心办好合作医疗,彻底破除怕难、怕烦思想,彻底抛弃把合作医疗当作包袱、负担的观念,要健全完善各村(居)主任和单位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认真研究解决合管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把疑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其次要强化宣传。通过版报、画廊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对合作医疗的认识,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各单位要根据《镇××××年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意见》的要求,认真部署本单位××××年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要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任务分解落实,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严格考核。各单位要在合作医疗基金收缴前,要认真组织讨论和部署,层层发动,各村、各居委要将《给全镇居民的一封信》发到每家每户,各学校要将《告学生家长书》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做到逐个宣传,这项工作必须在本月××日前完成。
二、要切实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本镇实际,××××年我镇的农村合作医疗由传统的福利风险型改为采用不同收费标准、不同报销办法的三种形式,具体包括在村农民及小城镇居民福利风险型合作医疗、中小学生、幼儿住院合作医疗团体保险、企业职工大病风险合作医疗,这三种形式的具体规定如下:
一、在村农民及小城镇居民福利风险型合作医疗
、参加对象:除在校(园)中小学生(幼儿)外的所有户籍在本村、居委无医疗保障的居民(包括企事业单位职工)。
、筹资标准:个人基金:每人每年缴纳××元。
、补偿项目:门诊和住院期间发生的基本药品费、手术费(限××××元次)、基本手术材料费(限××××元次)、基本住院费(限××元日)、恶性肿瘤放疗化疗费(限××××元年)、肾功能衰竭透析费(限××××元年)、器官移植抗排异药品费(限××××元年)。
、补偿比例、方法:
参加者在本村卫生室、本镇卫生院及经镇合管所同意转诊到市外正规医疗机构门诊、住院,其可补偿项目的医疗费用,按以下办法报销。
()福利风险型报销:按规定项目的医疗费用在××元以下的一般居民按××报销,全年补偿限额××元低保户按××报销全年补偿限额××元。
()镇级大病风险合作医疗起报点一般居民为××元,限报点为××××元;最高补偿限额一般居民为××××元,低保户为××××元
()市级大病风险型合作医疗起报点为××××元,限报点××××元,最高补偿限额一般居民××××元,低保户××××元。(××××年度我镇在市大病风险基金会实报××人,报销总额达到××××××元,平均每人××××元,最高报××××元。)
、凡子女参加了镇中小学生、幼儿住院合作医疗团体保险的,其法定监护人(父母亲等),在镇级大病风险报销的基础上,再提高××。
、外地门诊、住院报销比例各段下降。
、为使参加者得到合理补偿,××××年继续实行费用总额达到镇级大病风险起报点时,其家庭成员中前三年未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员必须补缴前三年基金后方可享受镇级大病风险报销,不愿意补缴的,只享受福利型报销。
(二)中小学生、幼儿住院合作医疗团体保险
根据中小学生、幼儿患病机率低,但患病后重病、大病多的特点,我镇从××××年开始,单独设立《中小学生、幼儿住院合作医疗团体保险》。
、参加对象:在校(园)中小学生(幼儿)。本镇学生原则上都要参加,外地学生自愿参加。
、筹资标准:每人每年××元,由参加者自理。
、保险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补偿项目:参加者因病住院或因意外伤害住院的基本药品费、手术费(限××××元年)、基本手术材料费(限××××元年)、基本住院费(××元日)、恶性肿瘤放疗化疗费(限××××元年)、肾功能衰竭透析费(限××××元年)、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药品费(限××××元年)。
、补偿比例及方法:参加者因病或因意外伤害在本市镇卫生院以上正规医疗单位或经镇合管所同意转诊至市外正规医疗单位治疗,住院期间可补项目医疗费用,起报点:可补项目医疗费用××元;限报点:可补项目医疗费××××元;最高可报销补偿金额××××元。
、凡参加中小学生、幼儿住院合作医疗镇团体保险的学生,小学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学生常规健康体检费由镇合作医疗基金中列支。
、外地住院治疗报销比例各段下降。
参加者因意外伤害造成死亡,镇合管所给予一次性补偿××××元。
(三)企业职工大病风险合作医疗
、参加对象:凡在本镇企业工作,未参加本村、居委农村合作医疗和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职工(包括外来职工),均要参加企业职工大病风险合作医疗。
、筹资标准:每人每年缴纳基金××元:由职工个人与企业共同承担。两者承担比例由企业自定,但企业承担部分不得低于××。
、补偿项目:参照在村农民、集镇居民大病风险合作医疗补偿项目执行。
、补偿比例及方法:参加者在村卫生室、本企业或企业定点医务室门诊、本市镇正规医疗单位及经镇合管所同意转诊到市外正规医疗单位门诊、住院,其可补项目医疗费用,按以下规定报销。
()镇级福利风险型从元起报,限报点为××××元,最高补偿限额××××元。
()市级大病风险型起报点为××××元,限报点为××××元,最高补偿限额为××××元。
()外地门诊、住院报销比例各段下降。
(四)、下列情况之一造成参加者医疗费用支出的,市、镇两级大病风险合作医疗不予补偿。
自购药品、自动投医和非指定医疗单位正式收据。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规定的药品品种以外的药品费用。
公伤、车祸等原因造成的意外伤害所用的医疗费用。
计划生育、正常分娩的医疗费用。
洗牙、镶牙、验光、配镜、装配假眼、假肢、美容、手术矫形等非治疗性医疗费用。
器官移植、安装心脏起博器等高收费医疗项目的费用。
集体性食物中毒、酒精中毒、性病、斗殴、自杀、酗洒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医疗费用。
首次参加者,缴费前已患各种疾病所支付的医疗费。
未经镇合管所同意自行转诊的医疗费用。
××近三年来,未连续以户为单位,参加合作医疗者,不得享受市级、镇二级大病风险合作医疗补偿。
三、要精心组织,收缴、管理、使用好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一)、合作医疗基金收缴办法和期限。合作医疗个人基金由参加者个人缴纳。坚持先缴款后享受的原则。个人基金原则上在××××年月底之前收缴结束,过期不再办理,具体收缴办法如下:
、农村、居委必须以户为单位参加、缴纳基金,基金收缴由各村村委,居委填好应参人员花名册,组织村、居委干部、村、居民组长,乡村医生上门收缴。
、中小学、幼儿园、由各学校组织班主任填好花名册并负责收缴基金。
、企业职工由企业填列清单、组织收缴。
合作医疗基金筹集是搞好农村合作医疗的关键,因此各村、学校单位认真组织,确保参加率和基金到位。
(二)及时足额缴纳集体补助基金。为了确保合作医疗基金的正常运行,保证参加者医疗费用的及时报销,根据××××年合作医疗报销办法的调整,村和企业不再负担参加合作医疗人员的门诊报销,统一由镇合管所组织报销。按照合作医疗基金个人负担为主、集体适当补助,量入为出、合理负担的原则,经镇政府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并报镇党委同意从××××年开始提高了集体补助标准,村、居委会按辖区人口的集体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元,提高到每人每年××元,并实行多参不多补,少参不少补,要求在××××年月底前足额到位。对集体基金不按时到位的单位,合管所将暂停合作医疗报销,待到位后再报,到××月底不到位的单位,市镇二级大病风险报销由本单位负责。镇财政补贴也从××××年的按全镇总人口计算每人元提高到元,该资金在月底前汇入镇合管所。
(三)、相互配合,及时办理参加合作医疗人员的医疗费用报销手续,××××年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将门诊和住院合并后,大大增加了镇合管所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为了方便参加者医疗费用报销,镇合管所的同志要进一步树立吃苦耐劳精神,排好报销时间,服务到村。对镇合管所的同志具体提出以下要求。
、在校学生、幼儿园儿童和企业职工、居委居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员医疗费用实行按季度报销,分别在××××年月、月、××月和××××年月的日、日、××日携带医疗卡、卫生室门诊、医院门诊、住院发票、药品清单直接到合管所报销。
、农村参加合作医疗人员的医疗费用报销,由合管所列出时间表,定期到村办理报销业务,从月份至××××年月份每个村报销不少于次,并通过××××年的实践,确定一个比较可行的报销办法。希望各村要积极配合,把这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办好。
四、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
根据张政发××××××号文件和我镇社区卫生服务站整体规划,要将××个村卫生室逐步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前二年我们已经完成了××等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年要完成××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并确保在××月底前通过市卫生局考核验收。
在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的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是集体福利事业,必须坚持集体举办、村办镇管的原则,绝不能以其它任何形式、借口搞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等一脚踢的管理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所需药品及医疗器械一律由镇合管所供应,严禁乡村医生私自采购。
()、要认真抓好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的内部管理,提高档次,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巩固农村合作医疗,为农民提供优质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镇合管所、中心卫生院要把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内部管理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长抓不懈,认真执行各项规范和操作规程,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隔离消毒及药品管理水平,确保群众的医疗和用药安全。
()、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的业务收入,必须全额上缴镇合管所,并按规定合理使用。
()、厂、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无条件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种预防接种、疾病防治、妇幼保健、食品卫生管理等预防保健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在做好本辖区农民群众一般的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对不能诊治的疑难重症,应及时转入镇卫生院治疗,不得截留病人,延误病情。
五、要加强乡村医生管理,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镇合管所和各村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管理,强化对乡村医生思想作风、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及道德修养。中心卫生院要加强对乡村医生的正规化、系统化培训,确保全年培训不少于××天,全面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要在乡村医生中开展新《刑法》的学习和讨论,充分认识到危害公共卫生罪的含义、犯罪构成及量刑标准,严格遵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遵守医政规范,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各单位、特别是各村(居)委要把制止本辖区内的无证非法行医作为自已应尽的职责,对制止无效的,要立即向镇政府或市卫生局举报,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无证非法行医在我镇没有市场。
要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及后顾之忧。根据市政府办公室有关文件精神,乡村医生的报酬标准原则上应享受村副职干部一样待遇,由村集体解决。乡村医生报酬分基本工资和考核工资两部分,基本工资由各村参照本村副职干部标准核发,考核工资由镇合管所会同村民委员会根据乡村医生的工作量、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劳动纪律、业务收入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发放考核工资。请镇合管所与各村联系沟通,以利于处理年终报酬。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各村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个人集体共同负担的原则缴纳,以解决他们的老有所养问题,投保档次参照各村正副职干部标准。对乡村医生的调动,各村、各单位必须报镇合管所、中心卫生院审核,并经镇政府同意,报市卫生局备案。新上岗的人员,必须达到中专学历。要酌情处理好年龄较大的乡村医生的退休问题,尽可能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制止已退休的乡村医生继续行医,杜绝医疗事故隐患。
六、要切实加强药品的监督管理。
“是药三分毒”。好药、优质药能治疾病,伪劣药品、失效过期药品要出人命,为此必须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根据国务院《药品管理法》与《江苏省药品管理条例》及市卫生局(××)号文件,严禁乡村医生私自购药。一旦发现,严肃查处,除没收私自进药的全部药品和通报批评外,还要处于万元以上罚款,如果从药贩子手中购进药品的,还要加重处罚,情节严重发生医疗事故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因此,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用药必须全部由镇合管所供应,决不允许擅自购药,违者将追究村领导及乡村医生责任。
“十二五”期间,党和国家已将民生保障工作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一系列惠民政策的相继出台,让社会救助这一民生保障的主体职能作用日臻凸显,已成为社会困难群体坚实而温暖的依靠。如何让社会救助作用力、生命力更大更强,__县社会救助“阳光工程”的实践,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启示。
一、社会救助“阳光工程”实践模式
社会救助“阳光工程”靠政策制度引领,靠规范程序支撑,更靠创新举措步步为营,助推发展。
1、“一站式”即时结算系统构筑了社会救助“阳光通道”。
大家知道,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做好医疗救助,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矛盾意义重大而深远。实践中,我们注重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建好“一站式”医疗救助网络,让救助对象公平享受社会救助资源。我们针对医疗救助对象多,分布范围广,申报审批程序繁锁,救助不够及时等现状,因地制宜,科学探索,率先在全市建起了“一站式”医疗救助信息平台。“一站式”医疗救助信息管理软件囊括了基础信息、网上申请、入院审批、同步结算、统计查询、管理设置、决策分析七大板块,设置科学、操作简便、数据共享。通过反复实践与推广运用,目前,“一站式”医疗救助网络已由县局推行到全县各乡镇、社区和定点医疗机构,“四级覆盖”医疗救助网络成为现实;二是用好“一站式”医疗救助平台,让救助对象阳光体验救助程序。第一,申报审批简便。住院救助对象凭有效身份证明,就近选择乡镇民政或定点医院当日申请,县救助管理部门当日审批,彻底改变了以往纸质手续繁杂的申报、审批程序。第二,施救过程透明。定点医院根据住院救助对象入院诊断情况,指派医护人员实行全天候治疗与跟踪服务,并将治疗结果、用药情况、服务情况全程录入“一站式”系统,每日生成医治清单,使定点医院、管理部门及当事人一目了然。第三,查询结算快捷。县、乡、社区、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各自管理权限,在网上可完成相关救助与管理工作,可随时打开相关网页查询相关信息。由于该系统与新农合无缝对接,住院对象的新农合补偿、医疗保险补偿、医院减免、医疗救助个人支付费用等项目自动生成,在一个窗口就可办理出院结算手续,且数据真实,阳光透明。
2、“群众评议”基础运作方法放大了社会救助“鱼缸效应”。“鱼缸效应”最大的特点是公开性、直观性与透明性。社会救助“阳光工程”要保证或放大上述“三性”,工作中长期恪守“群众评议”理念不失为实施“阳光工程”的得力举措,因此,__县民政局对所有行政给付项目受惠对象的产生均启动了“群众评议”程序。其特点有:一是参与评议代表广泛。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后恢复重建等重点救助项目,组织当地群众代表、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乡村干部进行救助项目事前评议,要求评议团队不少于30人,坚持“一事一评”、“一人一评”;二是评议过程充分民主。实践中,我们采取会前入户调查,会中入户调查人对提名对象进行家庭经济状况陈述,尔后进行会议互相辩论、举手表决、结论会签等规范程序,杜绝了关系保、人情保,诠释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目的本义;三是评议结果公正透明。凡通过群众评议的事项公示后,达到了群众满意、当事人满意、审批部门满意的工作初衷。
3、“低收入家庭认证”创新模式实现了社会救助“无影操作”。为将社会救助“阳光工程”的阳光幅射到社会救助的各项目、各层面、各时段,20__年5月,我们在全县分区域、分对象进行了广泛的城乡低收入家庭困难状况调研,完成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结构性贫困问题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县低收入家庭认证中心,配备了人员编制,安排了工作经费,及时启动了全县低收入家庭认证工作,并带来三大变化:一是救助对象覆盖更广。除现有享受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外,凡需申请临时救助、应急救助和住房救助、助学救助、慈善援助及向职能部门申请政策减免、扶持、优惠的各类困难群众都需要向低收入家庭认定中心申请认证,改变了低保边缘对象、临时救助对象等困难群众实施救助依据不足、标准不一的现状。二是救助操作方法更实。低收入家庭认证不仅采取收支核查、收入比对横向纬度厘清情况,而且还从生活现状、生存环境纵向角度全面分析,使社会救助工作有理有据,社会救助管理更加规范,让广大社会救助对象公平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三是救助对象受惠更多。实施低收入家庭认证工作以来,全县有近6万贫困人口分别享受各类生活、医疗救助与政府惠民政策的扶持、减免,极大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二、社会救助“阳光工程”难点透析
石门县在推进社会救助“阳光工程”实践中,不仅收获了经验与成果,而且认清了难点与契机。
1、救助政策与救助需求不相适应。由于国家社会救助法尚未出台,导致地方救助政策难以向更宽更广的层面突破,表现在:一是救助的责任主体与义务主体存在部门交叉,如民政与人劳、卫生、房管、文广、残联等部门在对困难群众实施救助时有业务重复、职能交叉及制度衔接不紧密等现象;二是救助对象与救助范围无统一标准,难以界定;三是救助标准与救助措施参差不齐,动态管理随意性较大,不利于社会救助全面统筹、规划发展,不能真正满足困难群众实际救助需求。
2、救助体制与救助预期有差距。一是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不稳定。基层特别是乡镇民政工作人员编制都在乡镇人民政府,乡镇政府根据工作需求,可以对本乡镇站办所工作人员进行指派、任免、调配,造成了民政所工作力量的随意性与动
态性。县级民政主管部门在仅有的“业务指导”前提下,很难部署落实基层民政工作力量,很难把握基层民政工作的进度与质量;二是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尽管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关心、支持民政工作,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经济产业政策的调整,乡镇政府已无任何收入来源,工作投入全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无力对乡镇站办所进行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而民政主管部门所拥有的本级财政预算资金与上级转移支付都是民政专项资金,是万万不可以挪作它用的;三是民政信息化建设缓慢。我县现有各类救助对象x万多人,优抚对象近x万人,老龄对象__万人,这些对象占全县总人口的30%以上。范围广、救助对象多,统计、查阅、跟踪管理工作量十分庞大,与乡镇基层民政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现状差距较大,制约着社会救助工作向前推进。
3、救助成本与救助效益难均等。救助成本主要表现在管理成本和机会成本两大方面。从目前社会救助实践看,一方面,管理成本越来越大。特别是乡镇基层所面临的地域广、力量薄、投入大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实施社会救助带来较大压力,很难与预期的救助效益成正比;另一方面,机会成本把握不当。个别基层单位在人、财、物等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没有很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没有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地配置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造成救助成本过高,救助效益欠佳。
三、社会救助“阳光工程”路径探索
发现问题及时主动解决问题,是一项工作向前推进的基本方法。要使社会救助“阳光工程”更加阳光,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拓展救助项目,强化措施保障力,确保受救对象群体满意率。现有的城乡低保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等救助项目切实解决了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与部分医疗问题。但相对于众多的低收入人群来说被救助的力度还很小,拓展救助项目,提高救助标准已刻不容缓。第一,要加大重点项目救助力度。重大特大疾病救助、孤残儿童医疗救助、精神病人及流浪乞讨人员的控救、低收入群体的危房改造等都是应加大力度,重点解决的救助项目,要采取分项谋划、分步推进、分类施保的务实方法将救助工作落到实处;第二,要开辟社会福利性救助项目。满足残疾人、年老体弱者等低收入困难群众救助需求;第三,要开办慈善性援助项目。倡导社会爱心人士、慈善家、商贾能人积极参与其中,为社会救助全覆盖增积扩容;第四,要开展精神慰藉自助项目。以敬老院、福利院及城乡社区为平台,以老龄人群为对象,以志愿者、义工为主体,广泛开展送祝福、送健康、送精神食粮活动,让广大困难群体提神鼓气,实现助人自助,达到救助对象、社会群众多方满意之效果。
“三步”助推小贷款
第一步:把城区小额担保贷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09年,面对社会就业压力,桃源农信社借鉴农村小额农贷的管理模式,主动与该县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妇联等单位合作,努力解决城区下岗失业人员弱势群体创业和就业问题,联合下发了《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把桃源县小额贷款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步:向扶持城乡居民创业延伸。为着力解决创业户资金“瓶颈”问题,桃源县联社在运作模式上实现三个突破。一是额度上突破。由原来的个人5万元上升到8万元,小微企业上升到30万元。二是范围上突破。扶持对象从原来的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退伍军人扩大到城乡符合条件的创业户,贷款用途涵盖城乡服装加工、副食批发、小五金、小百货、餐饮服务、农产品加工、水产、畜禽养殖、茶叶种植等行业。三是程序上突破。在通过社区、居委会推荐和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在借款人和担保人申报资料齐全的前提下,创业人员向信用社申贷后7个工作日内即可获得贷款。
第三步:向支持返乡农民工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展拓展。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本地返乡农民工剧增,社会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为了做实创业类小额担保贷款,桃源县联社把小额担保贷款延伸到到农民工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并按照微利型、成长型、发展型项目,将贷款额度分档次进行管理。
茶庵铺镇上高坪村人黄睿,从四川西华大学毕业后,接手父亲创办的高上茶叶示范厂。近年来,为扩大茶叶基地规模,他常常为资金犯愁。2010年,县劳动部门了解情况后,为其提供小额担保贷款30万元。黄睿利用这笔资金,进一步规范净化了茶叶加工流程,并与国内两家大型茶叶公司建立了稳固的供求关系,在全国建立了绿茶、红茶销售点6家。随着市场打开、销售畅通,上门的客户也越来越多了,周边的群众也开始积极发展茶叶种植。目前,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涌现出了一大批茶农,几乎户户种植茶叶,形成了“一村一品”的良好格局。
政社联手撬动大创业
过去,身怀一技之长想要创业的失业人员,如果没有资金或抵押,往往只有望“业”兴叹;农信社出于防范风险的需要,对不能提供抵押的借款人,也是爱莫能助。近几年,桃源农信社与担保机构“联姻”开办的创业类小额担保贷款就像“红娘”一样,把借款人和贷款人撮合到一起,既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也消除了农信社的后顾之忧。
一是双层把关,严格对象项目审批。小额担保贷款实行双向推荐审批制度:对于符合农信社贷款发放基本条件,经营项目符合国家贴息政策的对象可由农信社发放贷款后进行贴息推荐,出具《推荐函》,再由劳动部门进行核查审批,此种方式为非全额贴息。对于先经乡镇(社区、村居委会)、劳动保障部门筛选、审查,具备一定劳动和创业技能的城乡居民和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可被反推荐至农信社,再由农信社对借款人进行调查核实,给予信贷支持,此种方式可全额贴息。
二是担保贴息,构建风险共担机制。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由合作的担保机构承担一部分按期结清贷款利息的风险。每个季度财政贴息资金的及时到位,一方面减轻了创业者的付息压力,可节省更多的富余资金更好地经营,另一方面直接保障了信用社的利息收入来源,同时也间接保障了创业者到期贷款的偿还,大大降低了农信社的信贷风险。
三是强化管贷,确保贷款按期回笼。开展创业类担保贷款以来,政府部门与信用社双方强化贷款管理责任。特别是实施“三双眼”管贷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强化社区居(村)委会的推荐调查责任;二是强化担保机构和劳动保障部门加强对贷款对象及项目的严格审查,从源头规避风险;三是强化信用社落实包收、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贷后管理,严控风险。自创业类小额担保贷款开办近5年来,该县农信社到期贷款收回率一直达98%以上。
三方共赢带来互利发展
政府:由治标到治本。解决失业人员问题一直是地方政府的一个重大难题,都在尝试各种解决办法。通过财政出资组建担保机构,为创业者提供贷款担保、实行财政贴息,把过去的向下岗失业人员直接发放低保救济,转化为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直接的创业服务和贷款扶持,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既转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又缓解了就业压力,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及和谐稳定,产生了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安排127510万元,同比增长18%。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六项措施:
一、开展财源建设,积攒发展后劲
一是要抓紧落实国家扩大需政策,加快项目规划和申报,全力以赴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二是要保障项目推介包装经费,落实奖励激励政策,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培育一批经济效益持久、辐射带动性强、税收贡献率高的项目落户我区。三是要整合存量和增量科技投入资金,加大对餐饮娱乐、旅游、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四是要充分发挥基司融资平台作用,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支持事关全区长远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二、加强收入征管,全面完成任务
一是要密切关注全区经济运行态势,深入分析研究收入增减因素和变化趋势,提早采取应对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是要加强税收征管,强化纳税评估、重点税种汇算清缴、税源大户跟踪监控管理,加大税收专项检查和日常稽查力度,及时清理欠税、缓税和到期税收优惠政策,严厉查处和打击偷税抗税行为。三是要以城市改造为契机,切实抓好民乐园地区改造、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地铁1号线施工等项目的税收管理,使其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四是要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坚持依法依规足额征收,通过规范收入项目、加强票据管理,开展专项检查、定期分析预测等措施,确保收入及时入库。
三、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支出管理
一是要全力保工资、保运转,积极做好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保障机关正常运转。二是要加大“民生工程”投入,落实城市低保资金和廉租房政策,努力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支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稳定和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公共卫生投入,改善城市社区卫生医疗条件,支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再就业。三是要扩大政府公共投资,保障科技、教育、环境卫生等社会事业经费投入,继续落实义务教育免杂费和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提高保洁人员工资,支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考核复审达标,支持创建园林化城市。四是要落实公检法司部门公用经费标准,提高维护社会治安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力支持“平安新城”创建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五是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追加,从严控制会议费、差旅费、公车购置经费、出国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压缩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
四、深化财政改革,创新工作方式
一是要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完善基本支出分类标准定额体系,早编预算,细编预算,切实提高编制质量。二是要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制定银行账户管理办法,逐步推行公务卡改革试点。三是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全面应用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工资统发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四是要对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基本建设项目全面实行竣工财务决算评审制度,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节约财政支出。五是要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在部分区级单位推进非税收入“收支脱钩”改革试点,不断提高政府统筹财力。六是推进政府采购管理改革,努力拓宽政府集中采购范围,将公益性、民生性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项目逐步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
五、强化财政监管,完善各项服务
一是深入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各项资金的财务专项检查活动,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二是加强《会计法》执行情况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突出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和培训。加强财会人员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规范会计行为,整顿会计秩序,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三是密切关注区级财政债务增加,防范财政风险。四是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理财。
*年,*财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公共财政为目标,不断夯实财政工作基础,创新财政工作方法,改善财政工作作风,着力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全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一、财政收入高速增长,财政支出运行平稳
*年,我局加强与国地税等部门的配合,做到涵养税源与强化征管两手抓,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提前111天完成了全年705500万元的收入任务。全年我区财政收入完成971280万元,同比增加329975万元,增长51.45%,完成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财政收入预算705500万元的137.67%。财政支出运行平稳,全年我区财政总支出预计完成925765万元,同比增加368791万元,增长66.21%。总体来看,*年财政收入实现较高幅度增长,总量、增幅、进度三项指标均达到2001年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呈现出“总量大、增幅高、进度快”的运行特点。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保障能力继续增强。
二、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支持以奥运建设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年,我局积极筹措资金,全力保障市、区两级政府各项重点工程、折子工程和奥运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全年共筹集经济建设类资金545524万元。投入224818万元,主要用于德内大街改造、展西路西城段拆迁、国家大剧院外部市政道路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的承载力;投入165918万元,主要用于什刹海地区、西单地区、“城中村”、“城市边角地”、奥运场馆周边等地区的整治工程,使我区以良好的形象迎接奥运会的召开;投入119164万元,主要用于奥运场馆改造、学校教学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委会用房等社会事业发展用房建设,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投入2170万元,主要用于简易楼改造和故居修缮,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保护文化历史资源。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的保障能力
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继续以公共财政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加大对困难群体、薄弱环节和基层建设的投入,确保全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全年教育支出达111700万元,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教育经费投入达到了法定增长。支持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投入6912万元,支持了科技创新和科技示范项目的推广,保障了“科普书苑”工程的启动。加大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支持力度,投入6800万元,加强了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文化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保障了“全民健身运动”、“特色文化活动”、“奥运匹克文化节”等一系列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
大力支持卫生事业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全年医疗卫生支出74663万元。积极推进社区常用药品零差率销售和社区卫生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完成了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公费医疗管理制度改革,保障了全区在职和离退休人员的公费医疗经费。
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加大对残疾人、老年人、低收入者等的保障力度。发放了无固定收入的重残人员生活补助金;设立了无固定收入退离居委会老积极分子的生活困难补助专项资金;提高了精神病防治工作经费标准,由原来的人均0.5元提高到人均0.8元;向低保人群发放了消费品价格变动补贴。积极支持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和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及时将补助资金拨付到位。按照市有关精神,对公益性就业组织专项补助、社会保险补贴等进行了相应调整。针对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的就业问题,会同劳动局研究了失业人员创业培训补助和促进“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补助政策。全年社会保障就业类支出共计107857万元,比上年同期的96572万元增加11285万元,增长11.69%。
四、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细化部门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规范指标文的管理,将指标文纳入到公文管理中,强化指标管理与预算执行、资金拨付的有机结合,促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完善财政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局内外各项财政相关数据的信息共享,探索建立涵盖全面、实时更新、准确有效的财政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平台。探索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强对土地出让金纳入预算内管理的研究。完善制度建设,研究出台了《北京市*区级部门预算编制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区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结余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促进了区级部门预算编制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结余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在全区范围内首次开展部门决算批复工作,对各部门行政事业类收支结余、行政事业类财政拨款收支结余以及预算外专户资金的上缴和核拨金额等进行了批复,进一步推进了财政的法制化进程。
深化国库支付制度改革,加强国库管理制度建设。财政授权支付改革范围进一步扩大,年内授权支付改革单位由原来的5家扩大到42家,并首次将二级预算单位纳入到改革范围中,年底将使全区除各街道办事处、教委事业外的所有一级预算单位都纳入到授权支付改革范围中。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工资统发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年共实现政府采购直接支付16200万元,累计统发工资128260人次,累计发放工资金额58377万元。财政内控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制度约束、岗位约束、系统操作权限三种方式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的内部约束机制。
深化政府采购管理改革,提高政府采购效率。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实现应采尽采,政府采购规模达到4722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718.47万元,增长11.11%。政府采购项目范围涵盖了货物、服务和工程等2700个项目。按照政府采购预算对全部政府采购项目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对10万元以下的项目实行“绿色通道”,100万元—1000万元的项实行“跟踪反馈”,1000万元以上的实行“重点监控”,有效地提高了采购效率。严格采购程序,取消在政府采购立项时采购人推荐供应商的做法,规范公开招标过程中转变采购方式的程序,安装了评标专家随机抽取软件,增加了政府采购档案备案环节。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管理,对全区处级单位及科级单位的公务车状况进行了摸底,并建立了车辆信息库。
积极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工作。选取了区科委试验区经费、区卫生局科教经费等9个项目进行绩效考评的试点,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引入专家考评答辩机制,对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试点,提高了全区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认识,完善了我区绩效评价工作机制,为下一步扩大绩效考评的范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检查。*年,围绕财政重点工作和财政改革的需要,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财政监督工作计划,完善了监督检查工作流程和技术手段。*年共组织开展市追加专项资金、奥运场馆建设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情况、社区医疗改革中财政经费保障机制以及部门预算管理中信息化运维费、物业费、军退管理机构经费调整等标准测算和会计信息质量等15个项目,共涉及财政资金9.9亿元,覆盖全区近60家单位。
加强资产管理。按照中央及市有关要求,按时保质完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通过清查,一方面摸清了我区各单位资产分布状况及资产管理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固定资产卡片库建设完善了各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出台了《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指导意见》,从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管理程序三个方面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行为进行了全方位规范。启动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工作,完成了卡片库系统完善、网络连接以及数据的审核上报等工作,年底将实现全区一级预算单位的资产动态管理,为编制*年部门预算提供数据参考。
加强债务管理。认真落实我区各项债务管理制度,定期向区人大、区政府报告政府债务运行情况;积极研究国家金融、经济各项政策的变化对我区政府债务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减小债务风险;严格按照债务合同的约定,做好债务的偿还工作,维护政府信誉。截至*年底,我区直接负债480612万元,较年初增长111961万元,增幅达30.37%,或有负债总规模为134000万元,与年初相比下降了84000万元,降幅达38.53%。
六、夯实财政工作基础,促进和谐机关建设
积极推进财政法制建设。加强财政法制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教育活动;完成我局*-*年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做好行政执法职权分解工作,积极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将法制工作贯穿于财政各项工作中,加强对政府采购、对外发文和签订合同等工作的法律服务和法律审查,防范行政风险。
财政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财政一体化系统向二级预算单位推广,全区一二级预算单位都可以通过财政网上服务大厅办理财政业务。系统功能日益完善,开发“财政收支数据简表”,实现系统自动取数、自动弹出数据,使用户能够方便获得财政收支主要数据信息。加强系统的运行维护,保障系统的平稳运行。
虽然我市的医疗保障实现了制度性的满覆盖,但要真正实现人人享有满意的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依然迫切需要研究解决许多薄弱环节。比如,有些不同人群医保政策上还不统一;少数区(市)县的医保管理人员、经费还不到位;个别区(市)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展缓慢。
一要加快实现市域政策统一。市劳动保障局要在今年年底前将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统一政策方案报市政府。相关具体政策出台后,各区(市)县政府要及时调整当地医疗保障政策,尽快统一到市上的要求上来。
二要加快实现市域经费统筹。目前,我市医疗保障经费还存在市和区(市)县两级统筹的现状,在医保范围、对象、标准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异。要力争明年实现医保费用市级统筹,缩小参保人员待遇差别,同时增强承受风险能力和规范管理。
三要加强规范管理。对医保系统的能力建设,要按照整合资源,理顺机制,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原则,强化医疗保障系统软件、信息网络和机构建设,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一卡通”工作。同时,市医保局要切实担当起指导全市医疗保障经办工作的职能,加强经办机构的思想、作风和业务素质建设,努力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
四要完善社区卫生。最近,市上将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起付标准下调为200元,取消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试点病种使用乙类药品个人15%的自付费用。各级政府要按照市上的统一规定,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鼓励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家庭病床、开展慢性病费用控制试点,调整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和试点病种乙类药品报销比例,引导参保人员到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使更多群众更多受益。
二、进一步巩固医疗保障成果
近年来,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下,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稳步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务实创新,全市医疗保障体制现已基本实现从二元分割到城乡一体的转变,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广大居民更好地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的阳光。
一是医保覆盖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市医疗保障制度已实现了制度满覆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民工、失地农民、农民和中小学生、婴幼儿等城乡各类人群均有独立的医保政策。
二是医保管理进一步规范。继去年全市新农合和少儿住院互助金整体划转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后,今年市上又成立了医疗保险管理局,归口管理各类人群医保工作。全市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是医保实效进一步增强。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落实,我市新农合、少儿住院互助金、农民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工作现在都是全国领先,中西部第一。市民由此获得不少实惠,对工作也是认可的。
现在,我市医保改革已成为有效解决我市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重要途径。要继续巩固好、发展好医保改革成果,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希望各级各部门一如既往地保持前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认真分析工作现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逐步实现医疗保障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推动全市医疗保障工作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强化医疗保障职责
做好广大市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维护群众健康权益,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把医疗保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医保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一要加强领导力量。各区(市)县要把医疗保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政府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分管领导要及时把握工作进展情况,积极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做到常抓常议,常议常抓。
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围绕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障政策,逐步提高低保人员、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和老年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农民参加新农合的补贴标准,建立学生、婴幼儿参加住院医疗互助金的补贴制度,将提升各级医疗保险经办能力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这方面,除了市上要不断加大投入外,区(市)县也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今后,市上将结合各地经济发展实际,本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则,打破平均主义。对一圈层,重点是给政策;在二圈层,除个别财政确实困难的地方外,一般不再给予扶持;对三圈层,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从而形成财政支持的长效机制。
他们具体是由哪些群体构成?如果给他们描画一幅社会学肖像,那会是什么?他们又通过哪些社会机制,来影响社会接下来的走向? 阶层构成
当前处于阶层结构下层的职业群体大致包括如下这些(我不把处于最底层的人们,比如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包括在内)。
农民。在城乡二元制度将彻底终结的背景下,这里的农民已不是指户籍、身份意义上的农民,而是职业意义上的农民。当前,老人、妇女已是农业生产的主力,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年,乃至青年人因各种原因从事农业或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由于农业剩余较少,纯粹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很难再“发家致富”,反而容易因自然灾害、价格波动以及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陷入困境。
农民工。绝大多数农民工在城市出卖劳动力,他们或是私营企业的产业工人,或是低端服务业的员工,工作强度高、生活条件差,没有多少社会保障,很难有上升空间。这是一群数量庞大,生活境遇较差的下层群体。
流动摊贩。这部分群体相当大部分来自于农民工群体,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城市贫民(如下岗工人、残疾人)。他们所从事的营生几乎不需要技术、资金积累,入行门槛低,但绝大多数流动摊贩是非法的,是城市管理部门的整治对象,从业风险较高。对大多数流动摊贩而言,这种营生等同于“打工”,只是图个“自由”便于照顾家庭。
自雇经营者。这部分群体的境遇要比流动摊贩和农民工稍好一些,基本上依靠自身和家庭的劳动力组织经营,绝大多数还有一定的技艺。出租车司机、夫妻店主、菜场小贩等都属于此类。自雇经营者有一定的积蓄,不足以在大城市立足,但通过努力可以在二三线城市立足,他们可以做到不被迫返乡。
半正式行政人员。这个群体人数相对较少,容易为人忽视,但在当前的下层群体中却极为重要。绝大多数城市基层部门都会为辖区的城市贫民提供“公益性岗位”,比如环卫工、城管、社区管理人员、保安、辅警,通过社会招聘,一些农民工也进入了这个行业。半正式行政工作强度大、收入却不高,有一定的劳动保障,但风险较高,社会声誉也不好。
综合而言,下层群体所从事的职业较为庞杂,但其生活境遇都比较差:工作强度大、工资不高、社会保障少、工作风险高,向上流动的机会不多,却很容易跌入社会最底层。 流动机制
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社会下层构成的变化,是托了社会流动机制的福。
当前,阶层的社会流动机制已有市场机制主导,身份制的作用大大降低,这使得下层群体与其他阶层间的流动有了更多的渠道。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改革开放前,国家通过城乡二元结构,基本上排除了普通农民社会流动的可能;改革开放以后,原有的社会流动渠道大大拓宽,再加上新开辟的渠道,下层群体的社会流动机会大大增加。 下层群体所从事的职业较为庞杂,但其生活境遇都比较差:工作强度大、工资不高、社会保障少、工作风险高,向上流动的机会不多,却很容易跌入社会最底层。
空间流动。物理空间的自由开放是社会流动的前提,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与乡村是相互区隔的两个空间,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被限制在极小范围内。改革开放后的“打工潮”,在事实上破除了城乡之间的空间区隔,这也意味着下层群体将与中产阶层、社会上层共处一个物理空间。
职业流动。当前,职业已是阶层划分的主要标准。客观上,特定的职业与获得财富、权力和声望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因此,职业流动是社会流动的主要表现。曾经作为下层的农民,已不仅仅从事农业生产,其职业流动可能是横向的,如在农民工与农民之间流动,并没有脱离下层。但是,也有少部分人实现了阶层的纵向流动。
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的开放,意味着社会流动机制的改变。
开放的社会流动机制是化解下层社会怨气的根本手段,但同时也意味着主流社会空间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在身份制并未完全消除的今天,稍有不慎,来自下层的政治风险就会随之而来。 暴力逻辑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看一下下层社会的生存世界,是如何影响他们的社会行动的。
下层社会被其所依存的日常生活世界所限制,他们受制于现代社会的压力计算体系,无法从各个层面设计自己的人生;较差的生活境遇,迫使他们只能专注于维持基本的生存需求。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所从事的并不是具有技术、市场优势的职业,这注定了他们长期处于“水深齐颈”的状况中,哪怕碰到一点挫折也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以农为生的农民,由于农业利润较少,使得其抗风险能力较差,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都容易使其生活陷入困境;一旦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很容易迫使其陷入生活绝境,成为最底层的社会救助对象。在城市小工厂打工的农民工,由于社会保障不健全、城市生活成本高等原因,也很难有积蓄;一旦出现经济危机,或年龄过大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就将被迫返乡。那些在城市街头巷尾开摩的、摆流动摊、经营小店铺的各种职业人群,其营生可能就是非法的,随时都有可能被取缔。
因此,在他们的压力计算体系中,最重要的是维持生计,而非谋求更为舒适的生活,更不用说获取较为平等的政治地位。在这个意义上,其行为逻辑天然具有保守性,只要能有基本的营生条件,他们就容易安于现状;但是,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由权力所掌控的再分配资源又无法惠及他们时,他们则可能破釜沉舟,冲击既有的社会秩序。
当下层群体从村庄、单位制中流动出来时,每个个体都被淹没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他们之间很难形成明确的阶层意识。长期以来,村落共同体和单位制的核心机制是庇护主义的,因此,从这里产生的观念并不具有改造公共政治的动力。当农民工、下岗工人、流动摊贩等从不同的村庄、单位流入城市时,他们所秉持的仍然是庇护主义的意识形态,尽力将自己纳入亲人、同乡、朋友等构成的社会网络中。这种通过私人关系形成的庇护网络,并不具备组织能力,也没有超越特定群体的阶层意识,因此,即便是事实上存在集体行动,也很难说具有公共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下层就不会去影响公共政治。只不过,影响的方式和中、上阶层不一样而已。
在个体面前,政府过于强大,没有哪一个处于下层的人会主动挑战政府权力,“下层政治”的基本面是逃避而非抗争。问题是,一旦政府过于漠视“下层”,他们唯一的讨价还价方式是暴力。最近十多年来,在城市治理、征地拆迁等领域不断发生的暴力事件,包括在治理中暴力化倾向不断加强,表明暴力已经成为社会议价系统的一部分。由此,当下层与政府打交道时,即便双方都不愿意制造恶性事件,也倾向于通过暴力胁迫对方。
当暴力成为社会议价系统的重要砝码时,社会运行机制随之改变。 怎么办?
在改革开放前的阶层结构中,阶层之间的等级秩序是通过空间区隔来实现的,这便是城乡二元结构。但社会演化到现在,阶层结构已不再建立在空间区隔的基础上。大家已经直接暴露在对方的面前。
这个时候,该如何对待下层?
我想说,当前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及城乡统筹政策,可能没有注意到,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投资,并鼓励农民,包括农民工将有限的剩余用于城市买房定居,表面上看是进一步让城市和农村一体化,却有可能在固化下层结构。因为,当前下层群体是基于职业选择,只要其仍然从事高风险、低收益的职业,哪怕真正实现了城市定居,也仍是下层。
一、强化政策制度保障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法制化
社区矫正是一项新生事物,在我国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但在国外却早已实行。据联合国统计数字显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社区矫正对象(缓刑和假释)在全部被判刑者中占有的比例已超过70%。我国引入这个概念,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让那些罪刑轻微,因身体原因需要暂予监外执行或表现较好提前假释的罪犯,不在监狱服刑,不影响其正常的工作或家庭生活,放在社区进行改造,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宽大和人文关怀,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稳定。蕴含人道、文明、效益理念,契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做好这项工作,立足现有的法律框架,在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之外,必须结合国情省情,走法制化道路。
强化政策支持。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始终坚持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健全完善坚实有力的保障体系。2003年7月,“两院两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于2003年10月,以省两办的名义转发了省司法厅《江苏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方案》,选择南京、苏州、连云港3个市6个县(市、区)24个乡镇(街道)开始试点。同年12月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了江苏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部署会议,确立了“党政领导、政法牵头、司法为主、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试点工作思路,江苏社区矫正工作正式开始试点。2005年2月,江苏再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全省社区矫正扩大试点工作部署会议,在全国率先将社区矫正试点范围扩大至全省。同年3月,省两办转发省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省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意见》,为全面试点拉开序幕。2011年11月,江苏省综治委召开全省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总结表彰,提出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的工作要求。同时,以省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县(市、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考核范畴,强化了政府在社区矫正工作发展和人、财、物、场所保障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均将社区矫正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层层建立健全社区矫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发展。
注重建章立制。社区矫正是一种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作保证。江苏坚持学习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社区矫正理念、方法和经验,同时,将国内监狱改造罪犯的监禁矫正经验嫁接到社区矫正实践当中,并结合社区矫正特点,对社区矫正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从组织机构队伍建设、职能部门之间衔接、日常监管教育工作、考核评估奖惩、资金装备保障等多个层面建立了近40项工作制度,包括程序规定、执行要求、内部管理三个层面,确立了社区矫正的基本任务和操作方法,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社区矫正制度体系,保证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运行。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也始终坚持将制度建设作为社区矫正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细化了多项工作制度,丰富、完善和发展了江苏社区矫正制度体系,为推进全省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动地方立法。近年来,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快速推进,许多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度和经验迫切需要通过法律形式予以固化,而制约其发展的工作力量不足、工作手段不力、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等困难和问题,也迫切需要从法律层面加以解决。通过努力,《江苏省2008~2012年立法规划》将《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列入调研项目,作为本届及下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储备。期间,省人大相关部门对开展社区矫正地方立法进行了调研和论证。《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刑事诉讼法》修订后,省人大常委会适时将《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列入2013年度立法计划。据此,省司法厅集中力量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草案)》(送审稿),并于2013年4月上报省政府。省政府法制办根据省相关部门和13个省辖市政府的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送审稿进行了全面审查和修改,形成了修改送审稿,经省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后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两次会议进行审议。2014年1月16日,省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并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将江苏社区矫正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责任、工作队伍、部门职责、社区矫正中心定位和作用、社会参与机制等内容,规范和解决了社区矫正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体现出鲜明的江苏特色。该条例是我国出台的首部社区矫正地方性法规,为江苏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在社区矫正制度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把握刑罚执行规律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
开放性是社区矫正的一个显著特征。社区服刑人员放在开放的社区进行矫正,安全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十分关心的话题,也是司法行政机关面临的棘手问题。抓好监管安全,将罪犯“管住”再“矫正好”,就必须切实遵循刑罚执行的客观规律,把握重点执法环节,不断探索既符合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特点又具有江苏特色的社区矫正工作运行机制。
健全调查评估机制。从2006年起,江苏就开始探索建立了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审前调查制度,由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拟判处缓刑、管制的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的危害社会行为背景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对其是否具有再犯罪危险性、是否适用非监禁刑罚措施出具评价意见,后推广到成年人。2009年开始江苏又建立起罪犯假释前环境评价制度,对所有拟假释的罪犯进行评估,由地方社区矫正机构出具意见。这两项制度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把住了社区矫正适用的“入口关”,有效降低了社区矫正工作风险。2013年,全省累计完成审前调查案件18674件,假释前环境评估6787件,法院采信率达到92%。
健全管控防范机制。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也容易成为平安建设的一块“短板”。为此,江苏各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始终注重抓好社区矫正各个流程和环节的管控和防范。加强交付接收,推广“报到回执、集中衔接、当面交接”等对接方法,努力实现无缝衔接,减少漏管现象。全面开展风险评估,对所有新进入社区矫正的罪犯进行评估,科学测评社区服刑人员的现实危险性,实施分类分级管理。严格制度落实,每年开展专项检查,建立安全问题督查整改制度,督促一线社区矫正机构严格落实监管要求,防范脱管失控。
健全教育矫正机制。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分类教育,根据罪犯类别的不同,分门别类地实施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教育,并适时调整改进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落实教育措施,提高教育质量。定期开展集中教育,全省材,强化罪犯在刑意识,促进罪犯加速思想改造,明确矫正方向。注重个别化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了解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实际需求,实施个性化矫正措施,做到因人施教,“一把钥匙开好一把锁”,不断提高矫正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创新矫正方法载体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科学化
社区矫正管理的对象是放在社区进行改造的罪犯,传统的监禁管理方法和模式受到挑战。要使其真正改造好、教育好,必须与时俱进,运用现代治理理念,不断创新方法手段,借助科技力量,实现科学矫正。
注重现代科技应用。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流程再造和规范管理为重点,升级社区矫正信息系统省市县乡四级工作平台,建立全省社区矫正信息汇聚、分析研判和跨部门互通共享的工作机制,探索嵌入生物考勤、语音汇报、技术定位、矫务通等技术手段,推动信息技术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度融合,构建一体化技防体系,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相互融合、共研共判、实时联动”的“数字矫正”工作模式。目前,全省社区服刑人员技术定位率达40%,重点人员定位率达100%,确保了社区服刑人员“在管受控”。
打造集约化平台。为更好地落实社区矫正监管、教育、帮扶三大任务,江苏从2009年起,用3年的时间在全省所有县(市、区)建成了集“执行交付衔接、日常监督管理、法律政策教育、人际交往训练、就业培训指导、临时过渡安置”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各地充分发挥社区矫正中心在整合资源、协调调度监督管理、落实教育帮扶措施等方面的基本平台作用,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水平和质量。社区矫正中心建设经验得到了司法部的充分肯定,2011年司法部在南京召开会议推广江苏的成功经验。
积极推行心理矫正。在抓好对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个别教育的同时,各地社区矫正机构还纷纷引入先进的矫正理念,为有需求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使教育矫正达到“矫于心、正于行”的目的。引进北京瑞格公司社区矫正心理咨询工作软件,借助省厅专网将之在全省统一规范使用。在扬州大学医学院建立全省社区矫正心理矫正基地,培训专门的具有一定资质的社区矫正心理咨询师队伍,提高社区矫正的科学化水平,以适应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需要。
四、搭建专门机构队伍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专业化
社区矫正是一项刑罚执行活动,法律性、政策性、专业性强,工作业务要求高,任务艰巨而繁重。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和配套的专门机构和专业化的队伍来完成。
推动机构专门化。在省一级,省司法厅专门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局,负责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的统筹谋划、工作推进、业务指导、检查督促等工作。在市、县两级全部成立社区矫正处(科)的基础上,从2011年起,开始着手推动社区矫正管理局、执法支队(大队)的建立。目前,全省已有8个市、41个县(市、区)成立社区矫正管理局和执法支队(大队),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推动队伍专业化。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性和社会化特征要求社区矫正的工作队伍必须体现专群相结合。因此,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具有政法专编身份的执法工作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聘的社会工作者以及自愿从事这项工作的社会志愿者,目前分别达到1930人、3247人和55897人,与社区服刑人员的配比分别达到1:24,1:14和1:1。
推动工作实战化。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和社区矫正中心合署,加强资源整合,努力把社区矫正中心打造成一线实战平台。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适应社区矫正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省市两级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建设,推动队伍实战演练常态化,切实提高队伍实战化水平和处突应急能力。
五、引导社会多元参与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
社区矫正是社会化的刑罚执行方式,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规范引领,专群结合,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引导社会多元参与,切实增强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必须秉承“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大力推进社会协同机制建设,在工作力量上建立发展社会支持体系,在工作方法上融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社会工作知识,积极营造有利于社区矫正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织密社会参与网络。依托村居、工作单位和学校,为每名社区服刑人员建立矫正小组,加强与小组成员的日常联系和工作指导,充分发挥矫正小组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教育作用,夯实矫正执行的社区基础。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社区矫正志愿者,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沟通教育工作,目前全省社区矫正志愿者已达到5.6万名。
优化社会参与方式。与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合作,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立社会讲师团和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基地,提高教育矫正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共建心理矫治培训基地,培养专业心理工作人员,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矫正,共建立教育基地1281个、社区服务基地2562个,年均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咨询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