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制图常见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归纳式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印染工厂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初探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知识+能力+素养”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基于CDIO模式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金工实习的研究与探索 基于ESP运用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问题式”实习模式研究 基于协同育人环境建设的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土木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Java教学模式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项目驱动法"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孙平,曾晓牧.面向信息素养论纲[J].图书馆论坛,2005(4):8-11,106.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关键词 机械课程;多媒体;综合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126-02
1 前言
中职学校机械课程教学基于本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和外部力量的不断推动,加快了对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和吸收,不仅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增强多媒体辅助机械课程教学的效果,自然成为广大教师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2 多媒体与机械课程教学整合必要性分析
机械课程教学的客观要求 中职学校机械课程教学中,教师面对已有的教学手段和最终教学效果有时难免会表现出某些无奈,尤其发现课堂教学很难培养起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时更是觉得一筹莫展。为此,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讲解,试图填补学生由于空间想象不足所导致的思维间断问题。然而,教师仅凭自己对学生接受方式的认识,进行所谓理性的分析和详尽的讲解,并力求突破课堂教学难点的做法,忽视了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机械课程知识的诸多抽象性只有与学生认知模型相互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即使在课堂上进行津津乐道的讲解,学生很多时候仍然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机械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思维容易找到支撑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来自于文本所传递的信息。反思机械课程教学,学生所接触的大量知识都挑战着他们的想象力,这当中既包括了夯实基础的机械制图知识,也包括了层出不穷的各类结构图以及零件图的认识,诸如此类的内容光靠教师细微入至的讲解并不总是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进行这样的概括:教师时间没少花,教学效果却一般。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社会持续发展的前瞻需要 中职学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便能成为企业中间力量,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所掌握的各种技巧会直接为企业带来诸多红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产业升级,社会对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既包括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包括了娴熟的动手操作技能,学生能否满足社会发展对其自身的要求贵在平时的学习,重在各种操作技能的掌握。多媒体辅助本课程教学迎合了社会发展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尤其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模拟的空间,学生在参与课程教学中所获得的认知和操作技能对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大有裨益。在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课程教学迎合了社会发展前瞻性需要。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确保多媒体不仅体现在文本教学环节,也应该视具体情况将其落实在与文本教学相关联的部分。如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技能培训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实训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诚然,机械课程教学中,多媒体由点到面地展开,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印证了多媒体对中职学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作用。
学校办学的掣肘反制措施 影响中职学校机械课程教学质量的不利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学条件的制约是常见问题。诚然,在学校捉襟见肘的办学条件下,教师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化解教学条件的掣肘,掌握教学主动权。例如,由于学校机械设备条件的限制,学生进行实训时可能会遇到学生人数众多而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或者学校结合教学实际,认为自身不需要购置大量设备,此时多媒体辅助实训的作用得到凸显,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完成实训项目。这样不仅克服了办学条件的瓶颈,而且开阔了学生视野。
传统机械课程教学强调文本诠释时的不乏形象生动,凸显物体展示或者挂图呈现方式对学生思维的积极作用。这种背景下尽管教师可以将与教学有关的零部件呈现于课堂之上,然而教师课前的准备过程往往会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完全做到就地取材,有时为了获取某个教学实物甚至翻箱倒柜,但可能难觅一二。运用多媒体,教师不仅可以通过三维立体图形展示文本中所提及的零部件,而且可以通过视频技术向学生展示不同零部件的生产制作过程。同样,教师对于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见到的大中型机器的装配方式和过程也可以因为使用了多媒体而使学生尽收眼底。
3 多媒体与机械课程教学整合的注意事项
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多媒体辅助机械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因地制宜,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到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一般都会向学生说明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特别彰显它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表达这层意思时往往靠语言感染学生。教师的说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领会到本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多媒体的使用使得教师一味语言渲染的作用黯然失色。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初通过多媒体演示功能向学生展示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现代化家电产品以及各种新概念产品,栩栩如生的图片展示辅之以教师具有感染力的语言,会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尤其当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两种产品的开发、设计以及制作过程时,学生将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本课程学习的现实意义。同时,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把诸如机械制图教学中的旋转剖以及复合剖等挑战传统教学手段的内容及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确保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段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
配以教师准确表述 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了文本理论与模拟应用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了必要的帮助。但是,机械课程教学强调科学性、准确性,因此,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无论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还是通过文字进行屏幕展示,都务求精准、体现丰富,防止学生仅仅享受于生动的图片展示而忽视教学时教师的口头表达和屏幕文字说明。因此,教师无论在教学语言的设计方面,还是在银幕文字的选择方面,必须准确、富于磁性,只有注意教学语言的再三斟酌、屏显文字的不断优化,才能确保多媒体辅助课程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实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与机械专业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层出不穷,教师没有在企业亲力亲为情形下想把教学内容诠释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动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加强与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不同媒介吸取本专业前沿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潜移默化地自我熏陶,这样才能确保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确保教学不留任何遗憾。
领悟与专业的联系 多媒体辅助机械课程教学与机械课程教学自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机械课程要求学生从初步感知概念到理解、运用概念解决与机械认知和操作相关的实践问题,这个过程体现了由浅入深的特点;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本课程教学也是在不断从摸索计算机功能对于课程教学优化中的作用和影响而逐渐前行的,同样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如何选取与教材相关的视频资料,如何设计精准的教学语言等。无论是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都体现了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只有弄清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为了实现多媒体辅助机械课程教学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才不会脱离学生学习基础、已有现状,才不会违背机械课程教学的自身规律和发展趋势,才不会忽视多媒体与本课程相互融合的实际情况等,避免乱用技术、盲目推进。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效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理解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只有备好课,才能在多媒体辅助课程教学过程中把控好教学语言,并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有效调整教学关系,使多媒体与课程教学高度融合。
4 结语
多媒体辅助机械课程教学应该成为本课程教学的重要选择,它不仅是当下课堂即时性教学行为,也应该成为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长期行为,广大教师要通过研究与思考,不断改进融合过程,增强整合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锡霞,张红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5(7):21-24.
[2]徐沙静.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11):56-59.
[3]安晓光.技校《机械基础》的教学方略[J].职业,
>> 以技术图样为载体,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有效教学探讨 以课外文体活动为载体 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为技术图样绘制的学习设计教学 以技术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学生技术素养的探索 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诗为媒有效提高学生素养 以活动为载体,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以重点课研讨为载体 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 以党员技术创新示范岗为载体为油田精细注水提效 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素质 以劳动技术课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实验为载体,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探析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初探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以“问题场”为载体的通用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以技术图样为载体,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有效教学探讨 以技术图样为载体,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有效教学探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技术图样是高中通用技术课的内容之一,学习它对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作风和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相关技术素养和交流表达能力,都有其特殊的作用。通过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安排合适的技术实践,有效教学,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关键词:技术图样 技术素养 空间思维能力 三视图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提出:通过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能绘制和识读一些简单的技术图样。培养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
其中技术图样是意念具体化和设计方案呈现的重要方式,是表达设计思想的主要途径,所以技术图样被通俗称为技术语言。因此,技术图样的学习,就成了通用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于技术图样,大家并不陌生,家庭装修新房子时用的房屋结构图、装修图,就是一种技术图样,还有购买电器时看到的电子线路图、结构图等等。对于技术图样,如果我们缺乏常识,就会遇到很多麻烦。
技术图样是工科学校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而高中通用技术教材仅仅是涉及到较浅的内容,要让学生对技术图样有相对正式的认识和初步运用,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教材上的内容就稍显单薄了。这就对通用技术教师提出了要求: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有效教学,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学会初步识读和运用技术图样,达到通用技术的课程标准要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作了一些探讨。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句话对于通用技术教师来讲,会有更深的体会。通用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高度综合的课程,教师要通晓多学科知识,既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经验,且需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有利于通用技术教学的开展。
在讲授《技术与设计1》中的“设计图样的绘制”时,要提高课堂效率,授课深入浅出,教师就要储备技术图样的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如:三视图、图样技术规范、基本画图技能、机械制图、建筑制图等,这样就能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提炼出贴近学生生活又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内容。
图样的学习起始于三视图,而画图时最基本的是图线。图线的使用,国家标准有明确要求,教师要掌握并向学生演示强调几种常见图线的类型、画法和作用,并且能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来使用图线和标注尺寸,画出规范的技术图样。如:
常用的图线名称及主要用途
图线名称
图线型式
图线宽度
主要用途
粗实线
b(约0.5~-2)
可见轮廓线
虚 线
约b/3
不可见的轮廓线
细实线
约b/3
尺寸线、尺寸界线
细点划线
约b/3
轴线、对称中心线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若通过绘图(手工或计算机)演示,为学生呈现规范的技术图样的作图技法,让学生感受到标准的技术图样的层次美感和严谨,这样就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动手一试的欲望,学生会顺利的掌握技术图样的基本画法要求。
教师还要制作一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物模型,通过在课堂上的展示和使用模型,让学生能很快建立起技术图样和实物模型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技术图样的奥妙。带学生到工厂进行参观学习,接触现实的技术图样,增加感性认识,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且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展现出技术的迷人魅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另外,教师最好还要学习使用AutoCAD或CAXA等计算机绘图软件,以便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学生进行识图和绘图的训练和指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在初中对三视图,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离规范使用技术图样还有很大距离,特别是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的运用之妙。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橡皮泥等制作几何体,把几何体模型与其三视图有效的联系起来。学生通过由空间(模型)到平面(三视图),再由平面到空间的反复比较研究,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三视图的投影原理、方位关系和投影规律,又能通过三视图容易的想象出几何体形状。譬如:在研究三视图的形成时,每个学生小组利用一个正方形纸盒,做出教材里的三投影面体系,并置一长方体于其中,再让各小组在其中研究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学生就会明白三视图的来历了,并进而记住了三视图的位置、方位,进而明白:“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这一投影规律的内容。也算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然后让不同的组切掉长方体的不同部位后,再研究并展示其三视图,让其他组同学思考回答出对应的立体形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到三视图的画、读技巧,也提高了空间思维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不断地学习、探索,并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对教材灵活使用开发,通过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挑战、探究中学习,学生兴趣高涨,既学到知识,而且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技术素养,达到了课程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顾建军.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1》(必修1).南京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
>>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下《机械制图》教学的启示 走近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 德国双元制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中的运用分析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旅游职教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与我国职教模式的比较与思考 德国“双元制”在焊接教学中的应用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我国转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在我国中职教育中应用的再探讨 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探讨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 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启示 任务驱动法在高职教学中应用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运用中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德国双元制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浅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移植演变与启示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教学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德国双元制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德国双元制任务驱动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德国双元制任务驱动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魏来")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实行学习与工作相互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符合高职类的模块化教学的要求,符合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本文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市场要求方面入手,以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为例,针对学习者的特点,讨论了项目驱动在电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关键词】双元制 任务驱动 电子类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23-02
一 什么是德国双元制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指企业或跨企业培训机构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学生在双元制学习期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时间约占总学习时间的30%,而70%的时间是在企业或跨企业培训机构里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实践学习和理论学习是穿行的,不同的人学习理论和培训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并不是统一进行理论学习后再统一进行实践培训。而同一所学校学习理论的学生,不一定会在同一个企业或跨企业培训机构中学习技能。因为学习技能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而小组里的学生可能都来自不同的职业院校。因此,学习理论时的同班同学有可能被分到多个企业或跨企业培训机构中实习培训,这就是学习上的双元。
二 国内电子类课程教学的弊端
在电子类课程教学中,国内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于原理知识讲解与分析,重点要求学生能掌握各种电子电路理论的知识。在实践环节中,各校的情况不一样,在设备的投入上也不一样,实践中与理论相匹配的练习电路较少,联系也不紧密,有些甚至于没有,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仅能记住电路中的一些知识,而对于灵活运用、熟练掌握知识却一点也谈不上。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都是在高考中失利的学生,其学习基础往往都比较差。这些学生都具有共同的认知特点,即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强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强于动脑能力。针对学习者的特点,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用于现今的高职院校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会直接导致学生无法明确学习目标、逐渐失去自信心。只有在专业学科的教学上放弃传统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实施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三 任务驱动在职业教育中的必要性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景和感悟问题的情景,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任务驱动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的教学是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方法。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本着将学习者培养成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习者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在教学中提出具体的任务,并以此任务为导向,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其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学生在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是将教学内容中的理论知识和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学习者在学校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和企业的职业岗位环境下的职业能力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定位行动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直接体验技能和知识生成的过程,这改变了以往教师作为知识的占有者和学生的评判者的角色,真正地使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
任务驱动的教学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人才的全新教育方法,其根本方法是通过在教育课堂中导入任务,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种职业能力,这改变了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的教学形式。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先进教育观念的体现、先进教育体系的体现,对提高教学效果、形成新型师生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任务驱动学习活动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其实质在于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与有意义的活动或学习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电子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的教学法只有适应学习者接受知识的特点,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教学活动的作用。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与分析,发现现在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电子类课程的过程中,要求他们不仅能学到新的知识,还要具备能将学到的电路相关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并记住繁杂的电路理论知识,而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的效果就很差了。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中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形成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习者在共同完成某个电路设计或制造任务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相结合,以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用实际操作检验理论知识,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既牢固地记住了理论知识又熟练地掌握了实操技术。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地满足学生对学校教育的需要,也才是学生真正地学习愿望。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培养的学生真正是适应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在电子类课程教学中,应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1.任务(实训)预习要求
教师根据企业需求选择任务、布置任务后,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每个小组要求阅读任务计划,了解任务目的、任务内容、实训原理和注意事项等,并按要求作好预习报告,上实训课时应携带预习报告,交教师审阅,预习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与任务内容有关的理论分析。(2)任务的执行步骤和测试方法。(3)完成任务过程中所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任务(实训)报告要求
任务(实训)报告应简单明了、语言通顺、图表数据齐全规范。实训报告的重点是设计一个综合电子线路,整理验收,完成电子实训阶段的总结报告。
掌握模拟仿真电子线路的基本测试原理及基本测量方法,正确分析实训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并具有检测、调整、分析和排除简单电路故障的能力,学会正确记录和处理实训数据、分析和综合实训结果;同时写出自己对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及建议,任务(实训)报告应在任务完成后一周内交由教师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