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方法建议范文

教学方法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方法建议

第1篇:教学方法建议范文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生特点;数学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的教学难度要高于初中时期,通过分析近几年的高考数学题,我们发现高考数学的解题手段大多都是考验学生对数学的掌握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的心理分析,阐述几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建议

一、高中学生的心理分析

一大部分高中生性情非常的急躁,在学习时没有掌握教学重点,临近考试就想靠几天的努力“冲刺”成绩和效果可想而知,这些都是高中生的心理现状。高中生是从未成年走向成年的一个群体,生理上正处于青春期,富有活力、激情、创新意识是他们的特点,同时也有自制力差、叛逆心理、惰性较强等缺点。在学习方面,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逻辑思维能力缺乏,学习方法不灵活,主要依靠机械记忆、重复练习学习知识,往往不注意深入理解掌握。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建议

1.课堂教学应该符合高中生的特点

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教学深度,把握适当难度,对与课程相关的知识,通过布置课前预习、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完善知识体系,促进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2.应该给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

师生间的情感总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过程互动的,学生的思维常常迸发出令教师意想不到的智慧的火花。如果给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头脑中没有框框,思维活跃,当他成功地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就会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不仅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而且会在参与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3.注重归纳总结,养成“回头看”的习惯

高中数学体系性很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整体性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提高对复习的重视程度,用归纳和总结的方法,不断修正知识体系,形成前后衔接的基础知识网络,特别是在学习方法、解题方法上,多进行分类总结,在回顾、对照、比较中实现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高中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帮助、督促、引导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探索意识,都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庆.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0(12):37.

第2篇:教学方法建议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法;参观;素质;课程设计

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更好地适应教改的要求,就《机械输送设备》教学谈几点建议,与同仁们探讨。

先参观后教学《机械输送设备》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不仅要有一定的机械制图知识,还必须发挥想象力。传统“填鸭式”的“满堂灌”并不能使学生想象出模型而自感乏味。如何将一台输送设备讲清楚其构造、原理、作用、要求及类型,使学生听之有趣呢?单凭教师滔滔不绝,纵使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也难见成效。如何使学生听懂并能想象出这台设备?我认为,首先在讲课前带学生到有关的工厂、作业现场去参观,从外观上了解设备的构造原理、运行过程,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对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及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均有较大的好处。

使用教学模型和幻灯片、教学软件参观之后,虽然学生对设备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毕竟是走马观花。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如果能够使用教学模型和幻灯片、教学软件,边操作边讲解,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枯燥的概念、死板的理论就会变活,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这时,教师所讲的概念、理论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学生因了解和掌握了某一设备的功能,学到了新知识而感到高兴,因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在较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知识,教师也会在较轻松的氛围中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教师自身知识素质必须不断提高《机械输送设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工科专业课,它不仅要求教师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绘图、识图能力,而且更要求教师有扎扎实实的数学、物理知识,所以教师在讲此课时,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技巧培养的关系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将教师所教的内容,通过学生的学习转化为他们的技能、技巧,使之服务于社会,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技能、技巧培养的关系。知识传授是发展技能、技巧的前提。我们要培养学生形成技能、技巧,就必须要正确无误地传授给他们有关的知识,然后经过练习使之形成技能、技巧。《机械输送设备》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师教给学生有关输送设备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各类设备的技能、技巧。学生没有知识就很难形成技能、技巧。另一方面,技能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学生学习一门新知识,依靠已经掌握的技能、技巧,可以学得更好更快,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为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有关输送设备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实验,形成相应的技能和技巧,再用相应的技能和技巧促进知识的掌握。

在教师指导下做好实验我们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一门或几门实用专业技能,使他们拓宽创业之路,成为初、中级专业人才和熟练的劳动者,而不是只有空洞理论的“半成品”。基于此,在讲《机械输送设备》这门课时,我建议学生到实验场地去亲自实验,学习基本的操作、简单的维修,了解并掌握各类设备常见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使学生进入角色。这样学生就会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毕业后就会成功地谋到职业服务于社会。

课程设计给学生提供条件,让学生自己设计、计算有关设备的数据,绘制有关的图形,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综合的汇集、复习和检测。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由原始的数据和工作条件设计出一台设备。即由已知条件计算出设备主要部件的尺寸,选出类型、结构,以便根据算出的轴功率、电机功率选择电动机的型号,这是鉴证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学生学习起来也劲头十足。

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如何讲好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学到一技之长,每个教师的方法不尽相同。以下几种方法较为可行:(1)启发式。教师在讲课时,不要自己滔滔不绝,而是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如在讲胶带的作用和要求时,可根据胶带的作用是传递动力和装盛物料,则必须要求胶带有高的强度、轻的重量、好的挠性、且耐磨,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跟着教师走,使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学习,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2)讨论式。学完了某一类设备的有关知识,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台设备的优缺点,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各零部件的作用、适用范围、要求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互相学习,互补不足,同时也对所学知识有个全面的、系统的复习,加深了印象。(3)提问式。每次上课前,教师应就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上次内容进行复习,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4)概括总结式。教师要善于总结。每次课将要结束之时,将本次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等做一个总结,或教师启发学生总结。这样学生会明白自己学了些什么,并有了主、次之分。同时每章结束后,根据学生的作业,在总结的基础上找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此外,作业是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教师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的很好途径。教师要在认真、细致地批改作业过程中,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另外,还要改变考试方式,不仅要有理论考试,还要有实际操作能力、设计能力的考核,对不同的专业还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转贴于

总之,要培养实用型人才,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不仅要传道、解惑,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技之长,这样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3篇:教学方法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现状

加强教学效率就需要拥有比较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大量教师的共同研究下,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学系统,并且提出了实验法、调查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制约了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发展,教师需要及时发现这部分问题,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这也是当前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首要工作.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1.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

想要加强高中化学教师的实效性,健全的化学实验教学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当前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就使得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了较高的地位.一部分教师不懂化学实验对学生的作用,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更愿意将教学资源倾斜在课堂教学上.在高中阶段,每个班级的人数都是很少的,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管理,因此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往往都是进行一遍演示,不给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采取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但是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是得不到锻炼的,失去进行化学实验的初始目的.另外,部分乡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匮乏相应的化学实验教学设备,在需要进行实验的部分往往都是教师进行口述.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忽视实验是不可避免的,也就导致了学生只能依靠死记硬背进行化学实验学习,影响学习效率[1].

2.化学实验教学缺乏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在教学领域方面,信息技术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方法达不到的.为了能够与社会接轨,许多学校都在积极引进相关的信息技术,但是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大多数教师采取的还是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高中化学教学,信息技术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味的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很好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脱离教师的掌控,不仅不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还浪费了大量的教学经费.不可否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用信息技术还是具备很大优势的,一方面,能够缓解学生来自学习和生活上的双重压力,多元化教学方式也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加强了高中化学教学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在化学教学中引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使高中化学教学具备开放性,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兴趣,利用网络途径获取更多关于化学方面的知识,对于一部分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的教师来说,能够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二、针对高中化学教学现状的相关建议

1.为学生营造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

第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地位.不仅仅要培养高分数的学生,还要培养具备很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要引导学生主动做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喜欢上化学,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化学的相关概念,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第二,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化学实验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让学生去化学实验基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制定完善的实验室制度.采取这种方式,能够保证高中化学实验的稳定进行,另外,也要引导学生养成足够的安全意识,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把握化学实验的各个细节,避免出现不安全情况[2].

2.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网络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网络因素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即实现高中化学教学信息化.在网络环境下,教育行业也逐渐趋于全球化、多元化、自主化,高中化学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应该重视网络的作用.当然,不可忽视传统教学的作用,而是要将高中化学教学与网络进行有机结合.第一,为使网络能够更好的在高中化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学校应该为此多寻找资金来源,教育部门也要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要保证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不能放松对学生的关注力度,化学教师要周期性的对学生进行考核,了解学生的实际信息.最后,教师要在网络教学中投入足够的精力,完善相关的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的互动,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

3.完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加大科学教学力度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化学教材编写的关键依据之一,既指导化学教材编写、课程开发等,还发挥着指导教学工作和指导教学评价的作用.高中化学课程关于科学教学的内容对于感性认知教育过于注重,关于理性思维方法教育建议较少,这就造成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关于理性思维方法设计较少.因此就需要在化学教材中增设类比、假设、模型以及归纳演绎等能够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3].

4.加大对于化学教师培训的力度

化学教师在参加工作培训后通常体现在化学理论知识再提升、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理论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依据相关资料显示,大多数培训工作并未加入科学方法教学的内容.新课程改革提倡科学探究,即模拟科学家展开科学研究的探究性经过,通常由观察、认知、质疑、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处理问题、发表结论等.所以化学新课程就需要加大科学方法的力度,化学课程标准中对此并未有明确的界定,也缺少相关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化学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能够应用案例教学法,使得执教的教师先给出科学方法的切入点和具体内容,而后让专家评价并重新设计,这种培训方式能够大大提升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5.注重硬件设施建设,确保先进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关于化学研究方法涉及到红外光谱、物质热降解、中和滴定、物质合成、气相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氧化还原滴定等特殊方法,这就需要购置相应的仪器设备,一般中学没有这样的教学条件.所以,各个教育部门需要注重学校化学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进而确保科学先进的化学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4].总之,现阶段,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比传统高中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优势,但仍旧不可松懈,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解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现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濮江,樊敏.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现状及实施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2011(01):14.

[2]杨文斌.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现状调查与问题对策[J].化学教育,2010(12):16.

[3]刘志娟.浅析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现状及实施建议[J].高考,2015.

第4篇:教学方法建议范文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被视为是对传统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革命,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新进展。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波及到各个学科,被视为一种新的方法论思路和研究范式。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背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逐步形成的,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言,皮亚杰、维果斯基是公认的先驱。

皮亚杰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①认为认识起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那么,学习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②认为认知结构的产生源泉是主、客体的双向作用的结果。双向作用蕴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动作之间的协调;二是客体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客体间的联系从属于动作间的协调,只有通过动作,客体间的联系才能在人的思想中发生。因此,学习的实质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维果斯基十分重视儿童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两种水平,即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把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成人或同伴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确定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揭示了学习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主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学就是要判明儿童发展的这种活动状态,着眼于儿童发展的明天。

20世纪后半叶,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特别是布鲁纳、奥苏伯尔等具有建构主义倾向的认知学习理论的兴起,为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盛搭建了桥梁。

布鲁纳作为当代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和课程教学改革家,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了发现式学习理论体系。他认为发现学习是一种情景性的探索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①运用自己的头脑去学习;②使所学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③自我激励式的学习;④采用共同建构假设式教学。

奥苏伯尔的建构主义学习思想更倾向于学习个体的知识建构,而不考虑个体间的社会知识建构。他力图以知识结构表征认知结构,重视的是知识结构互构的内在关联。奥苏伯尔关于学习的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及实现这两大原则的先行组织者策略,直接推动了当代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发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

建构主义虽然流派众多,且有不同的理论倾向,但都坚信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2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学改革的意义。

英国著名科学家J. D贝尔纳曾说:“在教学方式上,推行无殊于中世纪前辈所奉行的传统,把一个学期中每天的整个上午都用于听科学讲演是一种毫无用处的违背时代精神的错误和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基本上依然是课堂、教师、书本“三中心”,师生关系基本上处于课堂见面、单向传输状态,缺乏学问探讨、情感交流,造成“教师主教、学生主学”教、学分离。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教育部郑重指出:“一切改革实验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精神。”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及过程正满足了这一要求。因此,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首先,建构主义把“理解的认知过程”和有用的“意义建构”、社会化和文化适应及专业化知识作为教学目标。

其次,建构主义十分重视组织好教学活动。它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在一个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第二,保证学习者在他的学习中总处于“最近发展区”;第三,要创设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有足够的自我建构知识的空间,并积累生活经验;第四,应促进和接受学习者的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

第三,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演化的;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真理;知识总是内在于主体;生存是掌握知识的目的。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主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建构的,是主体所赋予他自己的经验的一种形式,每一个主体只能认识自己所建构的经验世界。

第四,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是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过程是:兴趣一知识一记忆一情感一感知一反省一行动一平衡一摄动一重建一迁移一兴趣。因此,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促进下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理解过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所形成的独特教学理念,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来源。其教学方法主要有:抛锚式教学、认知学徒教学、随机进人教学及支架式教学。在此,我们主要探讨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又称“情境性教学”,由美国温特贝特大学匹波迪教育学院认知与技术小组开发,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及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创建能够使学生和教师进行持续探索的、有意义的问题解决情境。帮助学习者理解问题的种类,体验某一领域中专家们在不同情况下可能遇到的问题,观察专家如何把知识作为工具来明确、表征和解决问题;并理解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和如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的,进而帮助学习者通过多个不同视角识别、发现、解决同一个情境中的问题,以整合他们的知识。

抛锚式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个“锚(anchor )”来设计。所谓“锚”指的是支撑课程与教学实施的支撑物。“锚”的识别与设计相当重要。因为,所有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展开、学生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围绕“锚”来进行。“航海记”就是由伯克斯特教育学院运用抛锚式教学方法开发的一个著名案例。其中,“”是一条72英尺长、经过改装、设备精良、适于航海的现代法国金枪鱼双桅托捞船。在历险故事中,两位科学家和他们的一些十几岁的研究助手们组成一个从事远航探险的小组来进行驼背鲸鱼的研究。每一段节目都附加一段巧分钟的航海历险记录片,一些科学知识或数学概念都呈现其中。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操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i)教师以简明语言向学生介绍学习目的,并运用多种方式呈现所要学的新内容。

(2)将不同类型的“锚”呈现给学生。简单的“锚”可通过师生讲述故事、学生参与扮演戏剧角色等方式呈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锚”的呈现将以技术支撑的录象、软件等为主流。这种呈现方式将更有利于对学生形成视觉冲击,并支持学生的问题解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识别问题、分解问题,制定问题解决计划。教师在学生逐步探索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向其提供帮助,为其解决问题搭建脚手架,从而给学生解决问题留出足够空间,以便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多种计划和策略。

(4)将学生分组,解决问题。由于呈现给学生的“锚”中的问题不仅非常复杂,而且要解决拓展性问题,还需要大量收集分散的资料。老师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工合作,然后共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小组的解决问题的结论,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取长补短进行合作学习。

(5)教师进行整体评价。教师只需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境进行自评或互评。

在抛锚式教学体系中,老师不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总设计师,也是学生学习的监控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

建构主义的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支架式( scaffolding)教学。它来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为基础知识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基本知识概念框架作为学习中的脚手架,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人。比如:利用《几何画板》进行课堂整合的教学案例《抛物线焦点弦性质的探究学习》。

(1)探究导人:

教师:请各位同学根据电脑桌面上的“抛物线.P,利用《几何画板》作一条过焦点F的任意弦。

学生:动手操作,但“交点”命令是灰色,操作没有成功。

教师:请大家思考,怎样才能描出点B呢?

学生1:度量出A,F两点的坐标,然后求出直线AF的方程,列抛物线方程,通过解方程组求出点B的具体坐标,就可以作出点B了。

教师:这种方法可以找到点B,但是有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解方程比较烦琐;二是当点A变化一下,点B的坐标又得重新计算。针对学生1方案存在的问题,能否找到解决的办法?

(2)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教师建议学生在另一图中拖动点A,观察弦AB的长度的变化情况,能否找到什么结论呢?并在作业纸上进行推理论证。

(3)进人情境—将学生引人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这堂课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找到了十多个性质(略)。

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进人情境:将学生引人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工具;(2)搭建脚手架,引导探索:教师的引导应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减少;(3)独立探索: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问题和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进行探索。允许不同的学生探索不同的问题。

第5篇:教学方法建议范文

一、学习英语注重基础知识

英语基础知识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学生应该打下坚实的基础。进入高中时,学生们面临着突然增大的单词量,篇幅较长且语言结构比较复杂的课文内容,这往往使得他们惊慌失措,其直接表现为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无精打采,效率低下。虽然课后花费大量时间在英语这一科目中,但其取得的效果却微乎其微。英语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新课程教材和教法。它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教材特点,里面还有具体的分单元教学建议供我们参考,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效率最终看的就是学生的收获。所以课堂设计就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明确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学习风格等,教学才能真正因材施教。重要的是科学设计教案,教案如同战士的武器,没有科学的教案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教案设计应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教材,注意课堂教学的过程性,预测教学困难,准备应急措施。

二、利用英语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重要的场所,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场所。课堂组织得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课堂组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三个,即教师的角色,课堂活动的互动模式和指令给予。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应尽可能让学生多多参与。激发学生参与听说的动机;适当增加听说中的竞争成分;听说活动中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活动按由易到难的序列排列;增加听说材料的真实性;增加听说活动的趣味性。阅读教学的开展迎包括“读前活动”“阅读活动”和“读后活动”三个阶段。读前的主要任务是背景知识的激活和提前学习新词。阅读时以学生阅读为主,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读后目的有两个,一是根据阅读内容所进行的各种思维活动,二是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相联系。写作教学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使写作任务真实化,使写作过程化,写作的每个阶段的要求要明确,赋予写作以交际色彩,将写作与听说、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学生写作的评估既要有结果评估又要有过程评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们课堂学习效率。

三、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英语听力在高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师生都应该重视。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英语交际能力和听力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英语教师的任务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好基础知识,而且要把学生的听力能力训练到位。在听力课堂教学中,应把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本文拟从高中英语课堂听力教学的三个操作过程进行初步探讨。要提高听力,应从多听教学听力录音带入手。教学听力录音带是专家们为英语教学精心准备和筛选出来的规范的学习材料,我们要充分地加以利用。学生在练习时应有意识地聆听录音材料中的语音现象,注意同化、弱读、连续、失去爆破等现象,还要注意句子的重音、语调、语气等。也可以选听适合或略高于自己水平的有趣的材料、故事等。另外精心挑选听力材料。挑选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择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系列材料。也就是说,从短句到长句,从句子到短文,从短文到现场对话,逐步深入;选择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材料。通过此类材料,既能使学生学会实用的交际语言,又能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应变能力。

四、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第6篇:教学方法建议范文

论文关键词:多元化 计算机基础 教

论文摘要:针对新时代所面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问题,提出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将其融入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四个阶段之中,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能够适应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掘学生智力资源,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在逐步地发生变化,不能只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传统的知识灌输,而应紧随时代的步伐,根据不同时代学生的特点,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新颖的教学理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水平与质量。特别是在程序设计教育上,由于不同地域的经济水平以及发展程度的不同,导致学生的计算机以及程序设计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对所有的学生按照一个起点、一种方法、一个进度进行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层次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针对“90后”学生具有的自我意识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以及具备一定的互联网使用能力等特点,并且考虑到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在对以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了课堂讲授式(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讲练结合式教学)、分组教学式、反馈式、研讨式、网络式[1-2]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改进,已经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结合每一年学生的课堂反馈以及考试成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

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课堂讲授、动手实践[3]、自主学习和总结提高。在每一个教学阶段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并且具备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题型和题量丰富的试题库以及规范化的教学文件及资料等,为全面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效果反馈,能够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整体计算机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四个阶段始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4-6],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托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合理定位,教学中坚持严格的基础理论教学和扎实的基本技能训练,教学内容强调与实际的结合,教学方法和过程强化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很强地实际动手能力。

一、课堂讲授

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更吸引感官注意、直观模拟演示、增加信息量等特点,在课堂讲授阶段,主要使用“计算机+投影+幕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对于不适宜多媒体教学的课堂环节,如课堂练习等,还需借助传统的板书方式进行辅助教学。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讲练结合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讲授时,不要照本宣科,要将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在教学设计上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求知识点必须讲深讲透,从而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学。此外,结合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启发和领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针对教学环节中涉及到较多琐碎知识点的部分,如果仅仅是单一的知识讲授,那么学生听起来就会觉得凌乱乏味,这时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从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在课堂上来讨论分析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再由此引出相应的理论知识。但是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的选取上要贴近生活,而且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能够涵盖到所要讲授的知识点,这样所设计出来的案例就更有针对性,也符合人们的认知过程,更利于学生理解接受。

由于近年来计算机机房引进了多媒体教学系统,老师可以通过教师机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坐在自己的计算机前就可以看到老师的操作过程。这样在知识的讲授过程中,特别是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老师就可以采用讲练结合式的教学方法,先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将操作过程演示,并辅助关键性操作步骤地讲解,而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自己动手操作,由于间隔时间短,所以老师的绝大部分演示过程学生均可以记住,并能很快地掌握。采用该种教学方法,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出现上课学、下课忘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动手实践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在计算机机房上实验课,在对课堂讲授阶段的相关概念、理论等的认知和理解基础上,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与理论课程讲授内容相关联的实验任务。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以及认知能力的不同,在此开展分组式教学。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名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任负责人,这样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就可以根据学生层次进行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指导。而当小组负责人完成实验任务后,可以引导其去辅导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不仅有利于培养其团结互助的精神,而且在为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提高。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开展研讨式教学。教师在实验课上根据课堂的讲授内容提出一些与其相关联的问题供学生分组研究探讨,并由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操作来进行验证,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问教师答”的互动方式,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开展讨论、进行实践,老师则可以对各个小组的讨论进行指导,出现问题及时解答,也可以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对学生起到引导性的作用。而且采用该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整个班级的学习积极性,让一些平时不爱发言或不敢发言的学生也能主动参与到其中,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三、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学习环节,特别是对于入校时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差的那部分学生来说,更显得尤为必要。随着校园网以及网络课程建设的逐步完善,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相关课程已经全部建成了课程网站,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以及教学录像等相关教学资源均已上网;并且每个课程网站均有网上测试以及论坛,可供学生进行自我测试以及问题咨询等,这些都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更进一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课程网站的作用,要求广大教师开展网络式教学,利用网络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做到网上答疑和辅导,并且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学生情况,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层次较低的学生通过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行自学、自问、自解、自判等过程,对于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论坛,而教师看到后就会及时对问题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能充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使这部分层次较低的学生能够更快地赶上班级的整体进度奠定了基础。

四、总结提高

总结提高虽然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但是其在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的作用上却很关键。在这一教学阶段,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前几个阶段教学过程中自身的掌握情况,让学生主动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这样就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状况,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我评价,有助于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单元让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自我总结,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身存在的缺点以及自己的掌握情况等,而且学生还可以在总结中提出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总结开展反馈式教学,对一些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和集体解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对于学生提出的教学意见和建议,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以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

计算机基础教育要与时展以及学生特点相结合,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仅要依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还要依据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等进行综合考虑,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多元化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掘学生自身的创造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志勇,刘凤.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7(12):101-103.

[2]彭慧,王光英.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30):58-59.

[3]杨志和.案例教学及其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J].教育信息化,2005(5):12-15.

[4]喻建晖.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立体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43-46.

第7篇:教学方法建议范文

【关键字】现状 弊端 改进建议

一、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1.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滞后。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过分重视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过多的强调语言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或者写作技巧等其他方面的培养,针对当前的高考的英语题型所占的分值,我们也可以明显的看出,语法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而阅读方面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要将学生引领到只注重语法知识和词汇积累的误区,要多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其英语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2.阅读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许多英语教师在上英语阅读课的时候,都是将阅读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并完成下面相应的题目,接下来,老师就进行答案的核对,并对有些难点词汇进行点拨和讲解,然后阅读就算完成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目前还是很普遍的,殊不知这样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不但会大大扼杀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而且还阻碍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而且,高中阶段的阅读题材多种多样,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广,如果只依靠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是永远得不到提升的。

3.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受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部分英语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很不明确,他们一直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并且,教师们一般都是居高临下来看待自己的学生,把他们只是当作单独的学习个体,从师生从属关系上看,教师作为领导者号令,学生作为执行者必须言听计从;我们可以预测一下这样教学的最终后果是什么?那就是,教师的地位得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受到遏制,到最后,学生只会整天记单词、背语法、结果呢?学生死记硬背了不少知识,而英语口语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这就很明显的说明了在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存在很多漏洞。

二、针对以上存在的教学弊端提出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1.改进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由于教室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或者墙壁上张贴一些英语的常用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我们可以设置一个英语角,学习英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我们能够很流利的进行英语交流,这样,我们就可以每周举办一次英语角的活动,即将各个班级的学生聚集到一体,使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或者聊天,这样不但使其词汇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更加熟练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最后,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看英文电影是对英语听力方面以及英语运用方面的进一步强化,看电影不但可以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而且,还强化了学习英语的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2.优化英语阅读,走出单一的教学模式。第一,引领学生要注重各方面知识的积累,要知道一切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因为阅读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有时候可能一个简单的常识性的问题就可以解决,而学生却因为不了解而大费周折,最后还不一定得到正确的结果,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积累,这样才能他们在阅读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第二,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在阅读课堂上,我们要善于让学生去总结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才能知道学生是否真的看懂这篇文章了,看懂是提高做题正确率的基本前提,同时,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对他们产生异议的地方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使学生对所读的文章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3.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每天晨读英语的习惯,早晨是人们头脑最清醒的时候,我们要让学生充分的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朗读,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其次,要定期的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使学生的听力水平有一个新提高。最后,要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不但在课堂上要用英语进行交流,而且在课间我们也要有意识的培养用英语进行交流。

第8篇:教学方法建议范文

在学习配方法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接开方法,形如x2=a、(x+b)2=a(a>0)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学生都已经会解,因此上课开始先简单地复习直接开方法,并做此类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

解下列方程:

(1)(x+3)2=25;

(2)(x-5)2=16.

请两个学生板演这两道题,老师加以讲评,并把解题过程留在黑板上.

(1)(x+3)2=25,

x+3=±5,

x+3=5或者x+3=-5,

x1=2,x2=-8.

(2)(x-5)2=16,

x-5=±4,

x-5=4或者x-5=-4,

x1=9,x2=1.

直接开方使二次方程降为两个一次方程,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已经做得很好了,再让他们

解下列方程:

(1)x2+6x+9=25;(2)x2-10x+25=16.

开始有许多学生动不了笔,无法解题.“思考看看,讨论讨论,运用学过的知识,能转化成直接开方的类型吗?”教师进一步启发.“哦,左边就是上边式子展开得到的.”“是吗?能变回去吗?”这时许多学生都开始动笔了.

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后,提问学生“怎么变回去?用什么方法?”并总结“运用乘法公式法将左边进行因式分解”.

接着再让学生解下列方程:

(1)x2+6x=16;(2)x2-10x=-9.

学生又是长时间的思考,教师适当提示:“与上面比较看看.”学生经过思考后很快发现(1)式两边加上9,(2)式两边都加上25后,就是下面两个式子:

(1)x2+6x+9=25;(2)x2-10x+25=16.

这时提问 :“加上这个数你是如何想出来的?”学生会说与上述式子比较得出的.“如果没有上式呢?你还有办法想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加上的数与什么项有关?与什么数有关?从而引出配方法的最基本方法.

(1)式两边都加上9,是6x的系数6的一半的平方;

(2)式两边都加上25是-10x的系数-10的一半的平方.

接着让学生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2+6x-16=0;(2)x2-10x+9=0.

学生细心观察并与第三组练习题比较,很快发现只要将常数项移到右边,就是第三次练习的题目.

解:(1)x2+6x-16=0,

x+6x=16,

x+6x+32=16+32,

(x+3)2=25,

x+3=±5,

x+3=5或者x+3=-5,

x1=2,x2=-8.

(2)x2-10x+9=0,

x-10x=-9,

x-10x+(-5)2=-9+(-5)2,

(x-5)2=16,

x-5=±4,

x-5=4或者x-5=-4,

x1=9,x2=1.

提问:这两个方程你是怎么解的,步骤怎样?过程如何?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特点?(最主要的特点是二次项系数为1)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配方方法:

(1)将常数项移到右边;

(2)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配成完全平方形式;

(3)运用公式法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成二项式的平方;

第9篇:教学方法建议范文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还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保护意识过强,使得许多孩子缺少与其他孩子一同交流的机会,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缺乏集体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学习起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要想教好一年级数学,首先必须激发、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兴趣呢?

1、以爱心培养学习兴趣

成语有“为人师表”,我们教师就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年级教师尤其要注意。而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也尤为重要。这一年龄的儿童非常的天真可爱,他们一般都以老师为中心,我们应该付出我们的热情,去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觉得你和蔼可亲,都愿意亲近你,都喜欢你。在无形中他们也会喜欢你所上的课,对那一门课的学习产生兴趣。为此,教师对学生是饱含爱心,既要做教师,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用微笑的脸蛋,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不能动不动训斥学生,特别是差生,更要加倍爱护,平时要及时给予表扬,不能对他们恶言相向,讽刺嘲笑,要懂得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永远都不要对学生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如果教师能处处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双方达到感情的融洽,和谐了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

2、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一年级儿童来说,当他们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热切的向往之情,进而产生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情绪。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来唤醒他们的学习需要。例如,可以制定一个奖励制度,首先帮他们建立荣誉感,让他们渴望受到表扬、得到奖品;其次,让他们明白想要受到表扬、得到奖品必须要把数学学好,把他们对奖品的欲望转移到学习数学上来;第三在教室的某一固定地方设立光荣榜,在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就可以将自己的照片贴上去,不能坚持的小朋友就将他的照片从光荣榜上拿下来。这样做了就可时刻激励学生要学好数学,避免产生阶段性学习,逐渐培养、巩固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样把他们对理想愿望的追求转变为学习数学的动力,唤醒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激发竞争意识,培养学习兴趣

这一年龄的儿童大多数都喜欢讲故事、做游戏、唱歌、跳舞……那么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就可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引进课堂以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数学学习中,激发学生间的良性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互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可以在数学课、活动课或自修课上进行,一些比赛,可以比比谁写的字好,比比谁看到的东西多,谁数数又对又快,谁做加减法题目作的既准确又迅速……都是个人为单位的,还可以分小组来进行。当然,为了是全体学生都投入到活动中来,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竞赛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和效率一般也都有很大的提高。

二、运用“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互动课堂教学方法将是一个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强调师生交住,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保持教学生态均衡发展,生态均衡中心环节是师生互动。互动把所有的赋予新的意义,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等问题;如何采用各种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创设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