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传播的发展范文

网络传播的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传播的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传播的发展

第1篇:网络传播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现代传媒 造词法 新词 网络

汉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社会新事物、新现象、新动作需要新名词来指称,召唤新语法来描述,要求旧词汇与时俱进地发展新词义新功能。近年来,汉语新词汇增速惊人,2006年,国家语委从主流报纸、网络中统计的新词仅为100多条,到2009年,就达到了579条。新词迅猛增长的本质是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新词能够迅速普及,为千家万户所知,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技术功不可没。

网络促进新词成长、传播

翻看中国语委公布的2008年、2009年年度新词,网络词汇、新闻热点的身影随处可见。白金剩女、食草男、贾君鹏、被死亡、被就业、杯具最早都是在各大论坛如天涯、猫扑中出现,受到网民追捧,风靡一时,然后受到主流媒体关注,频频现身报纸杂志。

网络影响汉语语言系统与网络的兴起息息相关。2010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到2010年中国的网民规模已达4.2亿,1/3的中国人在使用互联网,网络已经深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此外,网络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网络信息传递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甚至包括时间、空间的限制,千里之外也仅有数秒延迟。这两个特点使得网络流行语可以迅速获得众人认可,进入人们的现实语言生活。

网络为新词的成长提供了独特的土壤。网络没有审批制度,身份隐蔽,从语用学角度而言,语言交流获得了更为宽松的语境,言语的约束条件减少。网络相对于日常交流,口耳相传,则信息的传递速度快,范围广。此外,网络与最新的事物联系紧密。因此,许多词汇只有在网络发达的条件下才能产生,以“杯具”为例,它是“悲剧”一词的谐音,带有戏谑色彩。在口语交流中,这两个词发音完全一致,没有差异,也就没有产生的动力和必要。在报纸刊物中,这种写法是不规范的,没有产生的条件。因此,“杯具”在网络中首先流行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再如“被××”,该词语最初源自“被自杀”,是指一起官员自杀被怀疑为他杀的事件,为了描述这一看似“自杀”更似“被杀”的蹊跷死亡事件,网民创造出“被自杀”的另类表达方式。类似词汇在传统媒体上审核较难通过,且“被自杀”在传统语法视角下无法成立。网络词汇影响日常语言生活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四类新词的风靡

拼音缩写造词:

BH:彪悍,暴汗。 LZ:楼主。 LS:楼上。

JM:姐妹,S表示复数,JMS就是姐妹们。 FB:腐败。

BC:。 HC:花痴。 BS:鄙视。

RP:人品。 SB:傻逼。 TX:童鞋=同学。

WSN:猥琐男。 hll:华丽丽。 HD:厚道。

YY:1.衣服;2.“”。 WT:网特。 JY:精英。

DJ:待见

英文缩写造词:

PP:照片。 PS:Photoshop的PS;post的PS附言、附录。

EXBF:前男友。 EXGF:前女友。 NOD:同意。

OMG:oh my god。 SIGH:叹气。 BTW:by the way。

LOLI:指。

上面的词语都是在论坛中经常使用的词汇,是对论坛常用词汇的缩写,已经抛弃了汉字字形,采取了表音文字。这类词出现的直接动因是网络对速度和效率的要求。网络论坛是一种快餐文化,寻求信息传递的速度,反映到词汇上,人们希望用最简洁的方式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相比汉字词,字母词汇更加简洁高效,例如“楼主”,如果用拼音输入法,要打“louzhu”6个字母,此外还需在候选项中做选择,如果用字母词,只要输入“LZ”两个字母。这样输入一个词就可以节约5次左右击键,大大节约了输入者的时间。

谐音造词:

甲醇:假纯,就是假装单纯。 虾米:什么。

河蟹:和谐。 葱白:崇拜。

稀饭:喜欢。 败:买。

灰常:非常。 酱紫:这样子。

兰州:楼主。 驴友:旅游。

滴:的,地。 介个:这个。

人参公鸡:人身攻击。 筒子:同志。

谐音造词并非传统造词法,谐音词读音与原词相似,意义相近。这种造词法的发展与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殊息相关,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交流时,除了文字外,手势、语气、表情都是重要的手段,可以表达许多言外之意和色彩意义。但是网络交流一般还仅限于文字,为弥补不足,谐音词便产生了。大多数谐音词比原词传达了更多的信息,这种信息主要体现在色彩意义上。色彩意义是非理性意义,它是人的主观倾向附加在词的概念意义上面的认识。诸如虾米、葱白、稀饭、酱紫由于语音改变而含有一种“可爱、嗲、亲切”的语义色彩。

隐喻、引申造词:

打酱油:指与自己无关,自己是路过的意思。

粉可爱:很可爱。

郭敬明:相当于剽窃、抄袭,又引申为同意、赞同。

倒:晕倒,表示对某帖某人或某现象很惊异。

菜鸟:泛指新手。

汗:表示惭愧、无可奈何之意。衍生词有暴汗、大汗、汗死、瀑布汗、暴雨梨花汗等。

寒:对某帖某人或某现象感到浑身发冷。 纯洁:做作,装纯洁。 王道:相当于“权威、真理”之意。 腐败:吃饭。

马赛克:相当于省略号,省略不适合呈现给读者的内容。

网络发展衍生出诸多新生事物,必然需要新词或旧词新意来指代,隐喻造词是一种普遍的造词方式,其机制在于以相似性为基础,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这样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就代表了两个语义范畴,从而使词义发生变化,产生新的词义。“倒”原是动词,人在吃惊、害怕时会吓倒、晕倒,因此,倒的意义逐渐从单一的摔倒变成蕴涵惊讶、无奈之意。再如“马赛克”,原来是电影术语指对图像打上方格不给观众观看,现用来喻指文章中不便给读者阅读的内容。隐喻造词充分利用了已有词汇,靠跨领域映射实现新的认知功能。

结语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网络新词促进了新词的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具有以往传媒不具备的传播速度、广度、自由度,在发展新词方面有特殊的优势,成为新词成长的沃土。这些新词最终能否进入汉语系统、进入人们的真实生活,却要看这些词是否有现实使用的需求,是否合乎认知规律。新词从产生、变化到最后逐渐稳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上提到的新词都还很年轻,大都只有三四年的生命,甚至更短。可以肯定的是,符合汉语规律的词汇将会在历史中沉淀稳定下来,进入人们的日常语言生活,不合规律随意创造的词语将会被淘汰。

参考文献:

1.任学良:《汉语造词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弗里德里希、汉斯尤格:《认知语言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董为光:《汉语复合词结构分析若干问题》,《语言研究》,2009(7)。

4.段益民:《网络政治话语“被××”的多元解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2)。

5.曾立英:《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8(4)。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第2篇:网络传播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企业;网络新闻;传播趋势;探讨

一、网络传播的历史

从世界上第一份网络报纸《圣何塞信使报》1987年在美国诞生,到中文刊物《神州学人》1995年成为中国最早的网络报刊。中国网络新闻17年传播历程,从实践摸索到理论研究,由照搬传统媒体内容发展到独立运作。网络新闻市场激烈竞争已是不争的事实。网络新闻传播渗透到各行各业的趋势也基本同步于上述情况。从政府引导企业走向“信息高速公路”到企业自觉、自发探索新型的电子商务道路,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洪流催生着企业网络新闻传播也自觉、自发地不断得到探索,诸如“新闻中心”、“资讯中心”、“新闻室”、“NEWS”、“MEDIA CENTER”乃至独立的企业网络新闻网站以及网络企业新闻企业的诞生,种种实践性工作,都亟待理论上的深入研究。

信息时代的今天,已经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企业网络新闻传播具备宣传、沟通、营销整合三大功能。企业网络新闻传播理所当然要为企业服务。经常企业产品及服务的新消息,无疑是提高业绩、增加竞争力、扩大企业美誉度和公信力的一把“利剑”。 企业网络新闻的传播无论是企业综合新闻,还是企业行业新闻,抑或是企业产品科技新闻,其所有宣传活动都是围绕企业理念、企业形象、企业品牌打造进行的。坚持正面宣传,积极宣传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宣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挖潜增效、技术革新和开展的各种思想教育活动以及生产工作中涌现的新人新事、好人好事,让外界通过企业网络新闻传播,了解企业,增强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企业网络新闻传播必然的选择。

二、网络传播的特性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一方面是由互联网这一媒体的技术特性或者说网络传播的特性所决定的,一方面又是同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相比较而言的。

简言之,就是网络传播在如下方面拥有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特点:

1、交互性

传统媒体的逻辑结构是星型结构,即中心制作,四面传输。

2、海量性

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它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它可以逃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具体表现在:技术创造的电脑网络时空,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全部包揽;由于数据库的存在,得以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正是信息集纳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网络传播的海量特点;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使得网络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断。

3、多媒体

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

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并包”,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受众也有了众多的自由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有字无声、有声有像、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各种感官得以充分调动。

4、即时性

报纸使用纸质媒介传递信息,传递速度受制于交通手段和零售环节;

广播电视采用无线电磁信号的形式,受到信号传输的限制;

网络新闻传播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光纤传递数字信号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即时特点。

此外,传统媒介还有制作周期、截稿时间、播出时间等的限制。而网络新闻传播则受限很小,新闻稿件可以随到随发,24小时不间断发稿,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所发生的一切。

5、个人化

网络传播的个人化特征非常明显,技术带来的优势可以使得受众从容地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数据库中“各取所需”;受众还可以自由的选择信息接收的时间、地点以及媒介的表现形式;

与此同时,作为网络传播另一端的传者也可用一种“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为他推送信息的专门化服务。

6、超链接

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传播是建构在超链接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它对信息的存储可以按照交叉联想的方式,从一处迅速跳到另一处,打破了只能按线性顺序的限制。

企业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一部分,企业生产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经济效益,并间接地为巩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这一点决定了企业的网络新闻传播要及时地报道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反映产品的产量、产值、效益。要深入调查研究,反映本质性的问题。通过深入的报道,宣传企业各部门、各生产单位的成功经验,包括阶段性成果的报道等。

三、网络传播的趋势

企业是社会经济实体,企业许多工作具有社会属性,诸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环保绿化、社会公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职工业余文化活动、企业文化建设等。搞好企业的这部分工作,就是为社会共同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就能取得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应。增强企业的信誉。企业网络新闻传播的新闻中心地位已经日趋突显,在这样一种发展背景之下的企业网络新闻传播除了搜索服务和交互功能逐步完善,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外,企业网络新闻传播正在迅速地朝以下方向发展:

1、传播的专业化

与传统主流媒体和综合门户网站不同,企业网络新闻的受众是特定领域的受众,主要包括企业管理者、企业职工,同行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以及消费群体等。因此,企业门户网站的建设将朝着专业化领域发展。同时,企业网络新闻还更加注重专业领域新闻信息的深加工,进行分析和预测,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2、服务的个性化

网络时代把人们带入了一个个性化的时代,企业网络新闻的受众不再是被动地选择阅读新闻信息,而是积极地、主动地选择。因此,企业网络新闻正朝着为特定领域受众量身定做新闻信息的方向发展。

3、营销的统摄化

整合营销传播是企业调动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企业内外所有资源,再造企业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以实现企业品牌传播目标的统摄。企业网络新闻是企业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重要平台。企业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新闻——受众反馈”循环互动模式,就是整合营销传播中双向沟通的践行。在当今网络新闻媒体愈来愈为更多信息消费者广为接受的时代,企业网络新闻传播对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将发挥重大的龙头传播作用。如何加强企业网络新闻传播的建设,切实搞好企业网络品牌传播,提升企业网络品牌传播力,已成为中外500强的共识。

4、管理的总监化

伴随着网络传播环境发展的日渐成熟,企业网络新闻传播已经被提升到企业信息流管理的高度。企业网络新闻技术部也日渐成熟。企业网络新闻的传播亟需理顺企业记者、通讯员、企业新闻编辑和企业网络技术人员的新型协调关系。企业媒体管理统一化趋势正催生着新型企业新闻管理机制的诞生。从组织构架上建构专门负责企业内外部新闻信息乃至负责品牌管理的“信息总监”就应运而生了。由信息总监统摄下的企业网络新闻传播,正在企业整合营销传播战略麾下,集成企业线上、线下一元化的广告、促销、公关等企业信息管理工作。企业网络新闻传播管理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在激发企业整体品牌的提升,促进企业目标的健康稳定地实现方面必将成为更多企业整合营销的选择。

网络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因为网络新闻的受众是复杂的,它不仅有文字的爱好者,也有图片、视频、动画的爱好者。因此,网络新闻的编写不仅要内容精彩、文字优美,更要图片艺术、动漫动人,这样才能满足各种受众及网民的需要。

构建诚信网络,打造自己的网络信誉平台。网络诚信是网络发展的重中之重,网络新闻的监督最多的还主要靠网民,而我国网民的综合素质和监督力还不尽完善,这给一些不负责任的不法商人和别有用心的新闻传播者以可乘之机。他们即便失去诚信、捏造新闻也不会受到有效的制裁,只要换一个网名,或换一个域名便可“重新做人”,得不到法律惩戒,便给这些不法分子再次滥造新闻以平台之便。由于这些不法人员的随意滥造性造成了网络的秩序混乱,使网络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使网络新闻的发展失去张力和耐力。因此,如何规范网络信息平台,打造诚信新闻报道,这不仅是网络监管部门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的义务。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维护网络诚信,还原健康网络。只要我们每一个网民认真努力,诚信网络的健康之路将指日可待。

第3篇:网络传播的发展范文

浅谈网络时代广播传媒的发展

摘 要:在多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广播面临着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环境呢?传统的广播媒介又该如何生存发展或者说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谋求自身的发展呢?基于此,我们迫切需要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探讨广播发展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

关键词:网络 广播 发展

第4篇:网络传播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力;策略

网络传播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传播主体的能力、传播内容的吸引力、传播方式的整合力、传播技术的更新力以及传播对象的主体动力。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力,必须克服当前所面临的各种挑战,重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主体的传播素养、构建“三贴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内容、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多向互动传播方式、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舆情引导机制及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受众的“主体化”地位。

一、传播主体能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主体的传播素养

要选择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内容、控制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进程、引领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话语、运用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技术,进而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力。1.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使命与责任。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特别是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上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要更新传播观念,提高传播主体的传播素养。这里的传播主体,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组织和实施的人,既包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也包括其他的任课教师等。要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就需要教育者不断地进行教育思路的创新,需要他们根据实际及时地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需要他们掌握更多的网络传播知识,还需要他们不断地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从而提高自身素养,充分发挥传播主体的主导作用。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主体应当具备的媒介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在网络传播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把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进程的设置和掌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话语的创新和运用以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内容是多样的、进程是曲折的、话语是复杂的、技术也是有难度的,受教育者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只有把握好他们的需求,选择好内容、设置好进程、运用好话语、掌握好技术,教育者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力,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网络传播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能够在课堂与受教育者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平台,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与学生互动,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学生。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主体不断提升自身网络传播素养,不断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中提升熟练驾驭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过程的能力,即内容选择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话语引领能力等。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吸引学生的关注,使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产生兴趣,并实现与其之间的互动。

二、传播内容的吸引力:构建“三贴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开展,要更多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现教育内容从枯燥到丰富的转变,使得教育内容更具吸引力。1.传播内容要“贴近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内容要立足于鲜活的实际和时展的现实需要与当前时代相结合,反映客观实在,使传播内容更多地体现时代性,与实际生活相接近。对此,传播主体必须要结合我国社会中发生的热点问题,把社会中的各种真实的事例通过网络载体平台与受教育者进行讨论,引导大学生们对社会、制度、法律以及各种问题进行思考,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对道德问题的判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不应只是简单的灌输和说教,而它更应是把实际生活和当代特征融入进去;教育者在选择网络传播的内容时不仅要准确,关键是要贴近受教育者的实际。只有如此,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增加吸引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2.传播内容要“贴近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内容要与高校师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融入通俗化、生活化、大众化的内容。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内容要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的思想以及生活方式,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网络传播不断发展,受教育者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使用程度越来越多,这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资源,进一步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影响了受教育者自身的价值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内容要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相接近,只有与现实生活相贴近,才能帮助受教育者更好地明辨是非,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生活,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网络传播环境本身是复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内容只有最大程度地接地气、生活化,才能在众多的信息中独具吸引力,吸引大学生的兴趣,被大学生所接受。3.传播内容要“贴近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内容要充分把握高校师生脉搏,了解高校师生愿望,说高校师生想说的话、想听的话,构建师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传播体系,使其话语可亲可信、深入人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内容必须要能够反映高校师生的本身状况,被他们所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内容要改变“假、大、空”的问题,必须要是真实存在的,只有建立在真实的群众基础上的教育内容,才能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受教育者是网络传播的关键,效果的好坏就取决于能否与群众相接近,能否被群众所接受。网络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已经“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1](P336)。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内容,必须是贴近高校师生实际生活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内容。只有如此,才能够吸引更多受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力才能得以提升,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传播方式的整合力: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多向互动传播方式

教育者必须要利用好网络传播的优势,不断地改进自身的工作方式,建立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多向互动传播方式。1.多向互动传播方式是时代之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即学生)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只有建立起多向互动的传播方式,才能改变传统的灌输说教传播方式,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普遍使用,使得高校教育者的权威地位消失,打破了过去教育者的一言堂,使其和学生之间的地位趋于平等,消除了学生们的排斥和被动心理,满足了学生的内在需要,获得了他们的认可,更是使二者间的思想交流更为真实和顺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呈现互动性,传播主体失去了以往获取知识的优先权和垄断权。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者必须要改变过去的做法,注重对于受教育者的话语引导,实现主客体之间平等的交流互动,而不是采用硬灌的方式去教育。同时,教育者要经常与学生讨论交流,从而了解学生需求,也了解最新的网络社交技术,以及时地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传播方式,让学生更便利、更有效地接受教育信息。2.多向互动传播方式是现实之要。在当前,网络传播盛行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只有“把单向灌输的认识活动转变为全面开展认识活动、交往活动和各种实践活动;把只注意教育者的单方面活动,转变为受教育者积极参与的共同活动”[2],才能改变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灌输工作方式,实现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对话,从而把过去的单向灌输变为多向互动模式。这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教育者由信息传播的主体转变为受教育者主动接受信息的指导者、促进者,由单一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多个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使得受教育者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能够自由的选择信息,二者之间实现了多向交流的新方式,从而使得学生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被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应用,使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媒体,实现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他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沟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好即时通信工具,在各种网络平台上与老师、同学互相讨论,沟通交流,使师生之间形成多向交流的关系。

四、传播技术的更新力: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舆情引导机制

传播技术影响着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传播技术的适时更新和与时俱进是网络传播力构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不断更新技术,发展网络核心技术,强化技术监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舆情机制监管。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需要先进技术支持。网络传播技术水平的提高,为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网络传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网络技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关键,必须不断地创新网络技术。对网络技术的较高应用能力,保障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改进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效果。当前,高校学生获取的各种信息,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网络媒体。然而,网络传播又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提供了新的平台,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快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和更新替换。只有创新发展网络技术,才能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良好传播条件和环境。有了网络先进技术的支持,才能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信息的管理,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环境的健康。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控制需要先进技术支撑。要不断创新和升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安全防护技术,强化网络管理,了解高校大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舆情的监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发挥好监督者的作用,又要尽好技术员的职责,运用最新网络技术加强对微信、微博、贴吧、论坛等的监管,控制信息源头,抵制不良思想的传播,避免出现师生言语失范的情况,做好舆情的引导工作,打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中,要针对网络传播中的不良信息进行控制或删除,对有害信息进行过滤或者屏蔽,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净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传播环境。只有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监管系统,才能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健康规范地发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力。

第5篇:网络传播的发展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应用计算机网络对信息进行传播具有非常高的时效性和便捷性,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信息传播的主体。但是计算机本身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储存的信息有好的也有坏的,一些虚假或者是不良信息不仅会影响到信息传播的质量,更会为社会带来不好的风气。为此,计算机网络传播是一种利弊共存的传播方式,只有正视其发展现状,对现状进行合理分析和研究才能使计算机网络传播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传播方法;发展现状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依托于计算机的网络传播成为了主要的信息传播途径,比起传统的传播媒介,网络传播更能显示出覆盖面大、速度快以及信息丰富等特征。此外,计算机网络依托于大数据的急速衍生和发展,很多计算机衍生出来的产品都是在创造大数据,比如,医疗卫生、环境卫生、电子商务以及影视节目、科技航天等都蕴含着储量丰富的大数据,大数据下的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为此,做好对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的研究显得非常有必要。

1计算机网络传媒媒介的现状

1.1计算机网络传播媒介的优势

(1)信息传播的覆盖面非常广。互联网是由各个局域网络连接而成的,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凭借着因特网的强大科技力量可以使信息传递到世界上的任何角落中的计算机当中,无论是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只要存在计算机网络就能够实现信息传播,不会受到时间或者空间的限制,速度和信息容量超过了任何一种传播媒介。

(2)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较快。通过计算机能够实现信息的远程传递,并且其具有非常高的便利性和高速性。这一点比起电视、广播、报刊等具有明显优势。因为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在传播时要进行远距离的邮递,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是计算机却可以省去邮递的费用,使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快速、连续的传播。比如,新浪网是一种信息播出量较多的网站,每天24小时都会连续播出不同类型的信息,每隔5分钟就会滚动出一些新闻信息,大大满足了网民的需求,网民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新闻资讯。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我国会有约百分之七十的人选择观看新闻信息。为此,新浪网成为了吸引网民最多的网站。

(3)计算机网络存储的信息非常丰富。传统的传播媒介信息容量非常有限,并且很多的信息都相对固定,单一,而计算机网络则依靠强大的内存有非常高的信息传播功能。首先,计算机信息容量丰富不只表现在信息存储量大的方面,更表现在信息内容的多样性方面。这是因为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来源是不同的,不同的信息机构都可以被计算机检索到,还有很多网站上的信息机构,有的信息甚至来源于网民,由此可见,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能够提供信息。依然以新浪网为例,新浪网能够为网民提供世界各地的新闻,每天的网页浏览量可以达到200万次,在全球具有超过600万的访问记录。丰富的新闻资源是企业网络传播途径所不能比拟的。

(4)计算机网络信息传播有互动性特征。计算机网络除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以外还具有非常强大的互动,比起传统的传播媒介,计算机网络传播媒介彻底改变了网民被动式观看或者是倾听的局面,而是能够主动去查看信息或者是传播信息。比如,网民可以通过论坛或者是贴吧等一些平台实现互动。可以说计算机网络完全突破了一点对多点的传播,实现了多点对多点的传播。

1.2计算机网络传播媒介的不足

即使计算机网络已经突破了传统传播媒介的一些不足,实现了信息传播领域的变革,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计算机网络传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民的知识水平存在差异。传统的传播媒介,比如电视广播对于受众的知识水平要求不是很高,有很多的受众通过电视上的声音也能了解到新闻资讯,但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硬件和软件非常多,要想浏览完网上的资讯需要一些基本的网络知识作为辅助。很多的中老年人因为文化水平有限,会更加依赖传统的传播媒介,比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可见,具备网络知识的网民会更加喜欢应用计算机网络,为此,要想实现计算机网络传播媒介的普及,就要提高受众的网络知识水平。

(2)计算机网络传播需要有配套的设备。在人们使用传统的传播媒介时,比如,报纸传播媒介只要受众认字就可以,而传播媒介受众需要的设备是一台收音机,但是计算机网络传播媒介下,受众除了需要一台电脑以外,还需要有连接网络的网线、局域网络等。只有各项基础设备都具备时才可以顺利上网。但是在一些较为贫困的地区,受地区经济的制约,当地没有配套的网络设施,电脑数量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网络传播的普及受到了制约。为此,要想使计算机真正实现普及就要做好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扶持。

(3)计算机网络传播在网络建设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在计算机网络开通以后,为了保持其稳定运行,必须每年花费一定数量的资金进行维护和建设。以国外的网络建设为例,英国在启动了网络广播以后,各项费用加在一起超过了200万英镑,美国网络建设的投入在300万美元以上。因为我国的计算机网络较国外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较慢,为此,用于网络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并且资金问题的解决也相对较为困难。鉴于上述原因,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除了政府的扶持以外,很多的网络媒体企业都会通过广告以及电子商务等解决资金问题,但是随着行业的饱和,网站的资金投入不能与收益产生正比。以我国的新浪为例子,新浪网的运行模式很多地方都是参考着美国的一些网站,广告费用非常高,每个月的支出可以达到300~400万,而每个月广告收入只有200万元。可见,即便是经营状况良好的网站也存在一定困难和风险。

(4)受上网费用的制约。计算机网络区分其他传统媒介的标志之一就是有上网费用,由于上网费用较贵,在城市的每一个家庭中这笔费用每年也是不小的开支,某种程度上很多网民如果不是很需要的话不会安装电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传播的发展。很多单独生活的老年人更不会选择应用电脑获取资讯,因为报纸报刊的订阅费用非常少,能够满足老年人心理预期。

2针对计算机网络传播的发展建议

2.1加强信息管理,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知道,网络传播具有便捷性、高效性以及互动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网络监管出现疏漏。一般来说,网络传播实现的途径非常简单,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线,但是对其监管却存在一定难度。在网络中信息的容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这些信息中还掺杂着一些不良信息或者违法信息,这些信息在进入到了社会中会直接影响社会风气,阻碍和谐健康的网络信息环境的构建,尤其是这些信息一旦进入到校园中会对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我国虽然在严厉打击网络上的违法犯罪现象,但是在网络上依旧会存在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为此,必须加强网络传播的监管力度,还要制定与网络信息传播相关的规范制度,以此使企业或者是个人都能够明确监管的权利和义务,对于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严厉打击。

2.2做好网络技术的安全保护,提高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性

安全性是计算机网络传播的前提和重要条件,如果计算机网络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病毒的侵害会造成信息的损害,比如,常见的黑客、计算机病毒等,严重的会导致系统的瘫痪,使信息传递受到阻碍,威胁到信息的安全。一般来说,信息的者在信息或者是传递信息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害,甚至是篡改,从而使信息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与信息的有所违背,免于受损的信息也有可能感染到系统中的病毒。为了提高电脑的安全性就要做好电脑的保护,可以从技术上进行防范,比如在电脑中安装专门的杀毒软件等,可以对电脑中的顽固病毒进行查杀。此外,在应用电脑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有安全隐患的软件尽量不要下载,从而减少病毒入侵的机会。要想实现计算机网络传播的安全性,还要对信息传播的过程进行监督,各级部门或者单位都要做好网站维护工作,可以对网站进行设置,阻止不健康信息的进入。总之,计算机网络传播在发展中可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障碍,但是很多问题都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做好网络传播安全防范工作,就能够使计算机网络传播更加健康地发展。

3结语

本文主要对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传播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可见,计算机网络传播有很多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只有正视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好防范就可以使计算机网络传播在健康安全的背景下普及。

参考文献

[1]高峰.基于内容安全的局域网监控系统(CSBLAN)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2]谭晓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管理观察,2014(15).

[3]冯丽,杨琳琳,陈镱文等.基于中国知网的《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历史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

[4]张丹丹,郑明春.虚拟社会网络特征与公共危害信息的网络传播行为研究[J].计算机安全,2010(12).

第6篇:网络传播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网络传播 学校教育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到了传播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特网规模快速扩张,发展至今网络已经遍及人们生活,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网络传播以其强大的传播优势冲击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如何应对网络传播的冲击成为当代社会一段时期内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

一、网络传播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冲击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网络传播具有媒体及形式的多样性、即时性与互动性,信息的海量性、多元化与开放性等特点。网络传播的特点彰显着强大的传播优势,其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多方位的需求。在当今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学校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传播的冲击。

(一)对学校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

网络传播对学校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受互联网的影响,学校教育知识的传播功能被逐渐弱化,学校教育的重点将不仅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而逐步转向全面素质的培养,其要求教育者不仅是告诉学生知识的结果,更主要的是通过体验、发现、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分工合作、集体研究、协同创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看来,传统而陈旧的教育观念已经远远不适于当今网络传播的时代需求,网络传播向传统教育观提出了挑战。

(二)学习观转变带来的冲击

互联网以大量的网络电子图书、期刊以及各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网上信息所具有的海量性与即时性的特点,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导致学生求知已不完全依赖于学校教育,网络使学生找到了更加独立的人格与自我意识。网络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他们从传统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要主动地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他们需要运用信息网络对知识的探索能力,需要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学习观的改变使学生对学校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与要求。

(三)网络传播危害性带来的冲击

网络以其强大的优势吸引了青年人的眼球,使不少学生的兴趣转移到网络,甚至痴迷网络。上网占用了学习甚至休息时间,致使课堂精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低下。长期上网导致青少年出现情绪障碍、心理障碍甚至精神障碍,严重者不仅影响学校学习甚至会荒废学业。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构成威胁,严重影响学生的道德趋向,甚至诱发犯罪行为,给学校教育带来强大的冲击。

二、学校教育应对网络传播冲击的对策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令人担心的是网络传播教育作用的隐蔽性,往往不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网络传播的冲击成为当代学校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学校教育要正视网络传播,建立新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措施,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教育优势应对网络传播对学校教育带来的冲击。

(一)不断更新教育观

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观要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网络创新教育的对象首先是教育者本身,而非受教育者,其要求教育体制和机构认真迎接网络环境的挑战,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创新学校教育。

新课标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倡导学生自主、个性、创造性发挥的理念是我们认识网络与教育关系的理论基础。教育者首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对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师和学生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学校教育应将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分析、创造的能力,摆脱只有在课堂才是学习等落后的传统的教育观念。

(二)转换教师角色

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师道尊严是维持师生关系的基础。几千年来的教育延续的是教师主导知识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但是,互联网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人与人在权利和尊严上的平等,公平的互联网的信息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促使学生减弱了对教师的依赖,甚至对教师的权威性产生怀疑,对此,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教师要转换角色,要由知识的传授者更多地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协调者;由陈述者变成积极学习的支持者;要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其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发展网络教育,创新教学模式

教育不能孤立于网络媒介引领的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之外。学校要不断完善与信息技术发展相应的教学设施,建立网络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不断创新信息技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开发新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基础上,要建设、开发、完善新型网络教育模式。大力开发网络教育这一新兴的教育模式,建立网络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努力实现开放式网络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任务和重要课题。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深入的应用,向传统的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推动着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学校教育如何应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强大冲击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事情。学校教育要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传播优势,不断开创与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满足新时代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兴趣,摆脱网络的不良影响,促使学校教育真正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出适合时展的有用人才。

第7篇:网络传播的发展范文

1.1同步传播与异步传播的结合为了可以让思政网络传播进行的更为彻底,必须重视受众群体,由于受众群体的年龄以及职业都呈多样性,很多受众群体因工作家庭等原因在学习时间上各不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思政教育网络传播就将传播方式分为两种,即同步传播与异步传播,所谓同步传播即实时对受众群体进行思政教育信息的传播,而异步传播则是根据受众群体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出学习时间,而思政网络传播针对受众群体自定的时间进行思政教育信息的传播。为了加强思政教育网络传播效果,思政教育网络传播机构有必要对同步传播与异步传播进行整合,将这两种传播方式灵活运用。

1.2创新信息传播形式互联网为传播提供了很多可利用的工具,而思政教育网络传播过程正是利用这些多样性的工具使信息传播形式更具多样性,如影音传播、图像传播、广播传播、文字传播等,通过对网络多样化的工具进行有效利用,不仅可以让受众群体有了更多选择,还能丰富思政网络传播趣味,让受众群体在接受信息之余对其产生好感,从而更有效的接受思政信息。

1.3信息全球性覆盖网络的存在使网络传播过程突破传统传播,实现传播过程无区域限制与时间限制,传播空间无限宽广,将一切对传播造成阻碍的因素最小化处理。互联网从字面意思分析就可得知它是通过网络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将不同的区域与国籍相连,真正意义上做到全球信息的疏通与资源的共享,通过对网络的利用使得思政教育网络传播继承了信息全球性覆盖的特点,让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过程在不同国家与不同种族的受众群体间传播,进一步加快信息传播效率与广泛。

2强化思政教育网络传播过程与管理的途径

2.1强化网络教育传播管理体系,重视机制建立首先应当对调控体系与机制的建立加以重视并进行强化,在强化过程中需要对目前欠缺的体系进行建立,对现有的体系进行完善,同时不忘贯彻党政工团理念,对思政教育网络传播管理和协调实施优化。其次,在思政教育网络传播过程中建立保障体系、自律保障体系、法律保障体系、队伍保障体系以及相应机制。

2.2制定健全的网络传播管理制度,有序开展管理工作对思政教育网络传播过程管理规程的建设工作进行加强,规程的建设要从始而终贯彻在管理规程建设当中,提升体系建设。要将管理部门的建立工作划分到整体工作规划之中,实现规划的统一性与责任的有效分配,按照职位等级高低对其进行管理,同时根据思政教育传播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完善机构保障体系。

2.3加强网络技术管理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政教育网络传播其目的就是让思政教育的传播形式满足时展,做到与时俱进的整改,在利用互联网传播的过程中必须要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就需要先进的网络技术对其支撑,从而可以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使传播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强化网络技术管理的起始点可以先从对网络技术的利用开始,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网络进行运用,为受众群体营造一种思政教育与科技并存的效果,并用该效果去吸引受众群体。对宣传途径及宣传方式进行创新,有效利用发达的网络科技,将思政教育传播与声音、影像、光影等技术相结合,让受众群体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思政教育网络传播过程。

3结束语

第8篇:网络传播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网络诉求;网络传播;作用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197

1网络传播与大学生的网络诉求

W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同时,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而且,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网络传播具有信息多元化、表现形式立体化、传播互动化、信息传递即时性、传播个性化、传播成本费用低、权利平等性等特点和优势,当然网络传播也有信息良莠不齐、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传播的隐蔽性等劣势,所以网络传播也是一把双刃剑。

根据CNNIC在2016年1月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1]2015年新增加的网民群体中,学生群体的占比为464%。

大学生,作为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异常惊人的群体,能够较好地掌握了互联网知识与应用技能,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使得大学生更愿意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追逐自己的利益诉求。同时这也给大学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笔者在兵团高校石河子大学开展的调查显示:3679%的学生第一时间首选网络来表达诉求,8534%学生将网络作为如果第一选择诉求方式不畅时的表达方式。根据福建师范大学林明惠等人在福建高校开展的调查显示:8057%的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诉求;750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通过网络表达诉求。相比传统的诉求途径,3748%的学生选择“网络”作为表达诉求的首选渠道,这是所有诉求表达途径中选择人数最多的。[2]数据显示,网络诉求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密不可分的诉求方式。

2大学生网络诉求现状

大学生是中国网民的最大群体,在网络舆论中起着主体作用,高校学生在思想上更加活跃、成熟,价值观多元,行为方式具有个性,所处环境自由开放,加之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快速及时性,网络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选择、生活方式、对网络舆论、校园稳定和人才培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问卷的统计与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下列数据。

大学生网络诉求需求分类

需求娱乐网购学习生活社会热点国家政策其他

比例292%205%203%152%127%46%

根据以上数据,本文将大学生的网络诉求大致概括为以下四类:第一,以娱乐、聊天、游戏、影像、网购为主的自我情感表达与自我愿望的实现和满足;第二,以高校助学金制度、高校公平、民主等与求学相关的现实表达;第三,以社会事件、为焦点引发的社会责任感表达;第四,以重大国家战略、国民民族意识为核心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的表达。

3网络传播如何影响大学生的网络诉求

31网络传播为大学生的各类情感的表达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

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该观点的核心思想是,从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具体传播内容,而是各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正如麦克卢汉所表达的那样,在这个网络传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大学生不仅可以从网络获得自己想要获得信息,更可以在网络上与人交流,完成自己想法的表达和计划的实现。对于新上映的电影、电视剧,大学生更多的也是选择网络来观看,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更经济,符合大学生本身的特征。同样的一切的衣、食、住、行都在网络上可以得到实现和满足,在时空上充分满足了大学生衣、食、住、行的情感诉求。调查研究已经充分表明,大学生已经热衷于在网上开展一切活动。

32网络传播有利于大学生自我赋权的实现

赋权一般被定义成“给予权力或权威;给予能力;使能,给机会”。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家奎因・米勒指出:“赋权是描述一种管理风格,其含义非常接近于授权,但是如果要进行严格的定义,赋权是指下属获得决策和行动的权力,它意味着被赋权的人有很大程度的自和独立性。”换一种角度来理解,赋权是指发展积极的自我能力意识,对周围的社会政治环境有一个批判性的、分析性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可以增强个人和集体的资源。

我们看到这些年有很多大学生网络诉求事件,比如大学生消费侵权事件,如2015年的博士中关村买电脑被坑事件;大学生勤工助学、实习侵权事件,大学生暑假打工被骗的案例每年都会发生;大学生在校侵权事件,如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在学位、学历的授予上存在问题等。我们看到,近年来,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大学生最多的诉求或者寻找路径往往是网络。一方面说明我们相关的管理机制不太完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学生对于网络传播重要性的认知。

作为大学生来说,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及时性满足了大学生对自身在高校发展和管理上的建议和意见表达,提供了对社会不公事件的发声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大学生自身所追求的公平、平等的新闻舆论得到表达。而且,网络传播所带来的事件的解决效果,如厦门PX项目事件、“华南虎”事件等都让更多的大学生看到了网络能够为大学生权利的实现提供更好的平台。

第9篇:网络传播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消费主义;网络;审丑;秦火火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4-0054-02

一、网络媒介审丑时代的到来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传播的高速性和快捷性让我们处于一个信息拥堵的时代,网络作为第四大媒体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网民数量的不断攀升促进了网络媒体的繁盛,网络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与此同时,伴随着网络传播的高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炒作、媚俗、炫富等成为近些年网络关注的热点问题。

消费丑行,似乎已经成为网络生活的一道精神作料。我们在消费网络的同时,网络同样也在消费我们。从芙蓉姐姐到凤姐,再到hold姐等等,这些都在向大众展示“丑”不但可以传播,“丑行”更能成为一种时尚。与此同时,网民也在这股审丑浪潮中展示他们的热情,全力配合这场审丑狂欢。

在这个娱乐化的时代,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物质上的消费,文化消费、精神消费到处充斥在网络传播当中。当芙蓉姐姐认为丑是一种时尚,再到hold姐高呼fashion,我们便进入了一个审美疲劳的时代。网络传播为审丑的发展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草根明星的不断涌现让这场审丑风潮愈演愈烈。与此同时,网友们也不甘寂寞,不断发掘新的“丑星”,满足大众的娱乐心理。

当大众对传统审美观念开始颠覆,打破长久以来对美的标准的判断,逐渐消费丑行时,这便给娱乐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方向与传播视角。丑作为美的对立面存在,当受众已经对美有了顽强的免疫力时,丑就显得标新立异、吸引受众的眼球。

在全民消费娱乐的环境下,审丑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审丑明星更是不断突破自我展示丑的一面,以博取受众的眼球,换取关注度。病态的网络传播在消费大众的同时,也给予大众一种错误的消费导向。当丑成为一种时尚,人们进入到审美疲劳的时代,审丑便成了全民消费、娱乐的活动。

二、网络审丑的消费主义表现

鲍德里亚在他的《消费社会》中开篇就提到:“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在网络传播的场域里。“丑角”们心甘情愿地“被消费”着,看客也乐于“消费”这份娱乐[1]。在消费与被消费之间,两者都是各取所取,竭力将这场审丑盛宴不断向前推进。

(一)精神娱乐消费中的网络审丑

网络传播的消费主义无疑是消费丑行的助推剂,2004年以标志性的S体型、矫揉造作的语言迅速红遍网络的芙蓉姐姐,在这场审丑浪潮中可谓收益颇多。截止2013年这位以丑为美的丑星更是一路蹿红,时不时地出现在娱乐版面上。在这场娱乐狂欢当中,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看客的娱乐心理,网友的热切呼应,才不断鼓励这些丑星将丑进行到底。

在过渡娱乐化的环境里,网络传播更是为娱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消费丑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也正恰恰反映出人们对美的厌倦,更有网友声称太多的人造美还不如丑来的实在。丑星们正是抓住了受众的这种消费心理,不断地语言出位、衣着出位、行为出位,这些都似乎证明了只有扮丑、拿无知当自信才能跻身审丑热潮。

在这个娱乐盛行的时代,网站旨在抓取更多的受众关注,以及如何让受众停留更多地时间,也因此网站会不断地标新立异,促使这种消费娱乐的风潮不断推进。搞怪、恶搞这些都在朝着娱乐的方向发展,网络愉悦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这种审丑的风潮中,精神娱乐消费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须品。

(二)文化消费中的网络审丑

在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和传媒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2]。在文化的建构中消费文化在当今社会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网络传播又为消费文化提供发展的平台,在这场消费主义浪潮中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都起到助推剂的作用。

消费主义社会下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交织于网络与传统媒体。电视剧作为人们消遣时间的娱乐项目,也参与到这场文化消费热潮当中。受众开始对老套的电视剧情感到乏味时,编剧们便不惜牺牲文化产业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抗日题材过分娱乐化的倾向,在剧情方面对史实的戏说越来越重,甚至掺杂臆想、杜撰。一味地追求娱乐效果和商业利益,不仅模糊了观众对历史及英雄人物的正确认知,也是对革命历史的不负责任。

历史题材的剧情为了突出创新不惜臆想桥段,古今穿越、道德丧失、第三者插足等等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牺牲原著、娱乐大众的心理屡屡可见。消费文化已近成为一种商业手段,文化的传承不仅没有得更好的发展,相反以消遣文化来娱乐大众已近成为一种手段。娱乐至上的时代文化不在是生活的必需品,网络传播成为消费文化的兜售器。人们一边在批判丑行,一边又在这场闹剧中自娱自乐,当审丑取代了审美,当精神消费、文化消费过后,我们还能消费什么?

三、网络审丑消费主义的主要原因

传媒消费主义一方面体现为传媒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播,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传媒自身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传媒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消费为目的,不断挖掘新鲜的事物供受众消费。加之网络传播自身的特点为审丑风潮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把关的缺失更催化了这股审丑浪潮[3]。

(一)消费与被消费:经济利益的驱使

网络媒介消费主义倾向是通过各种手段追求媒介自身内容的“可消费性”。网络媒介本身就是媒介市场的竞争主体,相比较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媒体需要抓取更多的关注度扩大受众市场的占有量,与其他传媒类型相比较,网络媒体作为相对年轻的媒体类型,为了打破原有的市场格局,在愈演愈烈的媒介市场竞争生存并发展,需要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网络媒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在于广告收入,相比较报纸、电视而言,在网络上投放广告成本相对便宜并且播放次数、传播范围都有一定的优势。而广告主投放网络广告的主要参考依据就是网站的访问量或点击率。因此,如何追求更高的访问量和点击率是网络媒体最直接、最重要的目标。正因为如此,网络信息出现了娱乐化、时尚化、庸俗化的现象。

消费丑行成为现代网站娱乐大众的一种手段,丑星与看客也在这种消费与被消费关系中寻求自我需求,网站作为消费丑行的助推剂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在这种消费经济链条的环境下,网络审丑的这股风潮才会愈演愈烈。丑星们心甘情愿被消费的背后隐藏着名誉、利益的驱使,扮丑成为草根出名的一种捷径。

丑星利用网站宣传自己,网站作为助推剂不断挖掘推出新的丑星,这样才会引起网友的关注,在短时间内创造出较高的点击率从而提高网站的知名度,以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正是在这种消费主义市场环境下,网络才会不断催生新的丑星,消费丑行成为网站宣传的噱头,而网站、丑星、受众这种消费与被消费关系网中,都是源于经济利益的驱使。

(二)网络把关缺失

网络传播娱乐化倾向在现代传播当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消费丑行这种娱乐大众的行为已经成为草根出名的捷径。网络传播自身的一些特点加之网络本身监察不严在一定程度上默许这种丑行的传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网站的点击率才会助推了这股审丑浪潮。

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应给予受众积极、正面的引导,媒体应当维护和发展最广大的公众利益,而不是纯粹以营利为目的宣传。网络传播把关的缺失不仅使传播的内容缺乏公信力更让虚假消息的幕后推手钻了空子,正如“秦火火事件”就是对网络炒作有力地回击。

秦火火作为网络丑星炒作的幕后推手,更是将这种审丑风潮宣传到底。在这种消费与被消费的关系当中,丑星们心甘情愿地被拿来炒作,而幕后推手更是不择手段地消费丑星从而获取利益。网络把关的缺失加之网络推手的恶意宣传,并且利用网络监管力度不足,经过微博发出并经“大V”转载后,迅速将虚假新闻推向热点话题。网络审丑的这股风潮也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下不断滋生,成为现在网络传播的一种普遍现象。

消费丑行之所以可以迅速发展正是由于网络传播把关不严,传播的内容并不像报纸、电视经过严格的审查,相反网络给予公众更加宽松的平台,这也就意味着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传播自己想要传播的内容。网络幕后推手就是很好地抓住网络传播的漏洞,以消费受众为前提不断谋取自身经济利益,正是因为有着利益的交织才会让丑星心甘情愿地被消费。推手在消费丑星的同时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而网站的发行者同样依附于受众的点击率以谋取经济效益,也因此在网络监管上采取默许传播的态度。正是因为这种互相消费的关系体系,才会使消费丑行的风潮不断扩张。

四、结 语

网络的发展无疑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在娱乐化的社会当中,网络又催生出“精神狂欢”产业的发展,这让消费主义有了更进一步的扩展。消费丑行成为吸引受众关注的主要传播要素,这种病毒式的传播模式利用互联网的高效性迅速占领传播市场,将丑星推上公众的视野从而获取一定的知名度。网络传播犹如一把双刃剑,折射出整个社会传播的方方面面,从“秦火火事件”便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已经加大对互联网传播的监管,对于网络谣言的幕后推手也给予相应的惩罚,净化网络传播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一项新任务。

网络媒介审丑的这股风潮也会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得到有效的治理,受众消费娱乐的行为是一种正当消费行为,当时这种消费行为也应该有一定的界限,网络传播更应该把握好这种消费界限规范传播内容,提高网络传播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相信消费丑行的这场狂欢也会因为这次整顿事件落下帷幕,反思在这场消费娱乐的盛宴中我们究竟娱乐了什么?

参考文献:

[1] 邬聪媛.审丑时代与符号红人——传媒消费主义视角下的“凤姐”现象[J].青年记者,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