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高教学质量建议范文

提高教学质量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高教学质量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高教学质量建议

第1篇:提高教学质量建议范文

关键词 教学日历 信息公开 选课系统 周学时 教学意见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Existing Teaching Problems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Suggestions

FANG Cenrong, ZHANG Fang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China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has been widely implemented. In 2007, the Minister of Education proposed that the teaching quality should be highly stres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re is still a large spa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To solve problems such as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unreasonable teaching arrangements and unclear channels for teaching views exchanges, measures can be taken like open teaching calendars, increased weekly course hours and teaching views exchange meetings. All of these will be helpful for universities to better complete their teaching tasks.

Key words teaching calendar; information disclosure; course-selecting system; weekly course hour; teaching views

1 高校教学质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高等教育阶段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来,我国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欲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一直未停止。但在肯定高等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效的同时,不能忽略我国高校在技术研发和科教竞争,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与高等教育强国的差距。教学内容上,教师的教学还是处于改革的相对保守状态,很多教师还是依照习惯,依据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教学,教材、教案反复用好多年而没有更新,辛苦编制的教材也只是用于评职所需,随后便束之高阁。①教学方法上,教师仍存在授课方法单一现象,造成有些课堂缺乏互动,气氛沉闷,学生埋头玩手机或者忙自己的事情,无心听课,逃课现象频繁等结果。从学生的角度,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消极,一方面,不愿意或者不敢提出问题,也不愿意或者不敢回答问题;另一方面,则思维不活跃,课堂参与积极性低,学习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学生实践方面、创新方面、问题分析方面以及信息搜集方面等能力的培养。教务管理系统方面,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等技术建立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取得进步的同时,存在教学信息公开不充分的情况。此外,学校教务安排上仍存在不合理之处,课程和时间的分配和安排还没办法综合考虑教师和学生的效率和精力问题。教学意见交流方面,高校中教学意见交流渠道不够畅通,进而影响教学决策和安排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针对上述情况,高校教学过程中务必对这些问题引起关注,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缓解,以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2 公开任课教师的教学日历,引导学生科学选课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模式呈多样化态势,学生利用网上选课系统进行选课以代替人工选择和确认课程的形式已得到普遍推广。选课系统中,一般会对关于该课程的类似课程代码、课程中英文名称、周学时、总学时、学分、开课院系、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等标题项目予以形式上列出。虽然很多高校正在努力逐步推行教学信息的公开工作,但是还未达到精细的程度,比如公开教学大纲但是没有公开教学日历。该建议主要强调任课教师的学期教学日历的公开问题。通过此举,带动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缓解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消极参与等一系列影响课堂质量的问题。

在高校学分制的大背景下,学生可以根据学院制定的教学培养计划,结合自身兴趣和就业需要对课程进行自主选择。教师的教学日历,包括任课时间和相应的任务安排、课堂形式和考核方式等。

2.1 引导学生转变选课思维

学生方面,第一,必修课程教学日历的公开,虽然学生在课程上无自主选择的权利,但透过教学日历信息的公开,有利于学生实时把握教师授课的进度和思路,提前做好预习、复习准备,学习节奏紧跟任课教师。第二,学生透过选修课程教学日历信息的公开,眼光不再局限于形式上了解课程内容、学分等,而将关注的重心转移到教学日历上来。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日历,更充分地行使其在选修课程上自主选择的权利。师资丰富时,学生还可将在同一门选修课程中的多名任课教师的教学日历进行比对,进而选择更加适合自身的教学日历并确定课程及任课教师。即学生除了依据自身兴趣和就业需要等来选择课程外,教师的教学日历和自身因此可能产生的学习效果也在选课时考虑的范围内。第三,教师教学日历的实践效果可以成为学校期中或期末组织的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之一。

2.2 转变教师传统教学模式

首先,此举有利于促进和鼓励教师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新的,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②比如,转变以往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形式,增加小组讨论环节,小组成员轮流当组长,提高课堂听课、交流积极性;或者提供质询环节,使教师与学生间形成良性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等。结合课后任务安排,创造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其次,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能使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在教学方案上相互学习、借鉴与交流,从而帮助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经过实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精心设计的教学课堂,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当然,在交流与借鉴的同时,教师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课堂环节的设计,采取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不能生搬硬套。

3 适当增加课程周学时,缩小课程在每学期的时间跨度

高校教学时间安排一般分为教学实践周与考试周,学校主要的教学任务要求师生在教学实践周内完成。在此前提下,各二级学院教务办公室根据任课教师教学任务、课程学分和总学时来安排相应课程时间。对比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一般在学分和总学时上较少。在选修课程总学时确定的前提下,若课程每周只有一节课(两课时)时,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课程周学时至三或者四课时。

虽然有高校已经在实行该建议,但只是针对很少部分的课程,并没有完全推广。首先,学生方面,增加周学时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在时间上有适当紧迫感,从而对学习效率的提高、记忆规律的利用和知识的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教师方面,对于学分和总学时相对较少的选修课程,若其在学期的时间跨度大,时间持续整个学期,这容易分散教师的教学精力。有的教师在授课的后期感觉疲惫,教学状态和效果没有前半学期好,即时间跨度大的课程的授课效果会比集中时间教学的效果稍微逊色。另外,对于身兼授课任务与科研任务的任课教师来说,如果负责的课程能在前半学期或者后半学期即集中教学时间内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需要集中的时间来完成科研任务的教师提供契机。当然,该建议对学分和总学时较少的必修课程也同样适用。此举有利于缓解学校教务在课程和时间的协调方面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能综合考虑学生和教师在效率和精力上的分配,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4 定期组织开展师生教学意见交流会,完善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学校管理部门根据自身发展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范及标准,对教学过程进行检测与评估,评估主体层面包括校级、院级和专业教研室的评估。③此建议中的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主要是针对院级的评估。

院级评估在评估主体层面上属于中间层次的评估,使之成为整个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桥梁。该评估一般是学院教务办公室通过师生反馈的教学信息和教学意见进行收集和整理,来了解学院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的情况,以便根据以上信息做出下一步的教学决策和教学安排,保证学院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要对师生反馈的教学信息和教学意见进行收集并科学分析,离不开教学意见交流渠道的畅通,定期组织开展师生教学意见交流会是可考虑的选择之一。学院教务管理人员作为交流会的组织者,在每学期期中或者期末定期组织任课教师与学生代表进行教学意见交流。会上学生代表将收集到的教学意见和有关问题向任课教师进行说明和提问,任课教师针对学生代表提出的上述内容进行教学目的的解释和问题回答。这打破了学生收集教学意见后将教学意见直接提交学院教务办公室的简单流程,加入将师生面对面交流后得出的教学意见再整合提交教务办公室的环节。这虽然增加了学院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花费师生一些时间,但此举有利于提高教学意见的可利用价值,增加教务决策和计划的科学性,帮助任课教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时也帮助真正实现收集和提交教学意见的意义。因此,可以将定期组织开展师生教学意见交流会作为环节之一,纳入学院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继续完善学院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内容,以拓宽教学意见交流渠道,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5 结语

教学日历的公开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意味着许多教师需要改变长期以来的教学习惯,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的教学技巧。学生身处教学环境中,需要与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积极向学校建言献策,促进沟通渠道的完善。教学管理始终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数据更新需及时、准确,这方面则离不开Web管理系统环境下教务管理系统工作者的技术支持,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日历进行更新。教师、学生、高校管理者是推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协调三者的关系,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注释

① 乔江艳,孙伟.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4):66.

第2篇:提高教学质量建议范文

一、教师应该是多项技能的“表演者”

我们知道: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应该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转变。因此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名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具备一些其它知识和技能,如会唱歌、绘画、书法、乐器演奏等多才艺的指导者。我是一名青年物理教师,记得在我第一次上物理课时,我首先不是给学生急着讲课本知识,而是在黑板上写了一首主席诗展示自己的书法,学生看着写完后一片惊叹“哇、这位老师的字写得太漂亮了”。我认为在同学们称赞你的同时,也就从心理接近“你”这门学科,这为学习“你”这门学科打下基础。我国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感具有动力和催化剂的作用,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行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共鸣。使学生更为主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我曾经是一名中考数学只考15分的“差生”。在补习初三时得到两名老师无微不致的关怀和鼓励,经过一年努力终于考起自己理想的高中。因此我认为不论什么样的课程,只要老师愿意经常和学生交流、相互交流情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就在身边,非常关心“我”,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感情丰富,但不善于表达,教师更应走近学生、进入孩子心灵深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上好第一节物理课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第一节课中物理教师要精心准备设计好几个小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些实验一定是我们学生平常见过而且是有趣的。如(1)纸飞机飞在空中(2)向两张纸片中间吹气观察纸片运动情况(3)将一个乒乓球放在笔筒上往上吹气观察乒乓球运动情况(4)用凸透镜点燃纸(在有阳光的情况下)等实验,这些小实验是农村孩子们经常玩耍的,但是她们不了解其中物理含义。教师做完以后给她们稍加解释,让她们感觉到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情景,增强学习主动性

伽利略说过:“你无法教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我们知道只有自己亲身体会的事情不容易被忘掉,因此在课堂上增加一些体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温度计”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温度”这一词含义,教师可准备“冰水、温开水、开水”让学生将手迅速伸入烧杯中进行感受(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安全)(2)在进行“压力与压强”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让学生做两个小实验:①是让学生用手指按两边脸颊,互相观察脸颊的变化。②是让学生用两手的食指,分别按住脱帽钢笔两端慢慢用力,会有什么感觉。学生通过比较深刻的感性体验,煅炼自己的观察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起来,从而降低了学习物理的难度。

五、教学生自制教具,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使用教具能更直观说明教学目的,从而达到事伴功倍的效果。国家近几年向各地学校配备大量的教学仪器,但有一些教学仪器长时间使用后效果就不太明显了,为了达到一定教学效果,利用一些简单常见材料教学生自制教具是一个不错的好方法,例如:在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关系时,我让学生找一块小木块,上面用四个铁钉做成一个小木,然后让学生自带点面粉做该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制做一些筒单的教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思维创作能力,更好的是利用身边的废弃物,提高教学质量。

六、使用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走进了课堂,为以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为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提供物质技术条件。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它,教师必须在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改变。利用多媒体教学我认为有以下优点。

1、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2、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更生动、直观和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多媒体辅助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3篇:提高教学质量建议范文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学 质量 提高

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的过程。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语言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的方法。

一、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⑴学生课堂朗读少;⑵教师范读多。如果没有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就把课文读了,学生不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不会对这一课感兴趣,该掌握的知识点很难记住,课文真正的内涵领悟不出,把学到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文能力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在课堂上给学生预习和自学留出一定的时间,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求学生动手查字典,认识生字和解词并上黑板写出来)、流畅(要求学生各自把课文读出声音,反复读,达到熟练,需要背诵的课文就背下来)、读情(要求学生当堂单独或集体朗读课文,教师随后分析内容,使学生正确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求学生发挥想象,仔细品味,揣摩语言,开始课堂训练之前,再叫学生朗读或背诵课文)。如此步步深入地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学习文言文时,学生也不会轻易就带有畏难抵触心理,按照“四步读书法”一路学下来,该掌握的知识点学生都掌握了,后面的课堂训练相对也容易了许多。

二、学生预习,强化训练以及激发学习兴趣

上新课前,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讲授新课,可以节省大量课堂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总量,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⑴要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在阅读时圈点字词,划出重点语句,最好做点旁批,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内容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试看解答书后训练题,提出疑难问题等等。课前预习最好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使预习要求明确化、具体化;⑵要督促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真的预习了,预习得怎么样,要有布置、有检查,决不能流于形式。要通过检查,了解情况,心中有数,养成学生课前预习、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强化训练,首先要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背诵、写作能力。语文的实用性在于它的实践性,即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身的语文读写记忆活动,发展提高读写能力。可指导学生阅读名家名作尤其是优秀诗歌、名联警句以及一些精彩片段,进行赏析、反复吟诵,用心体会,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的美感,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其次是要求有背诵的习惯。背诵的最大用处在于培养语感,语言能力提升的基础在于语汇的扩大,而语汇的扩大则主要以背诵来完成。背诵是化别人的语气为自己的血肉,愈积累愈丰富,愈丰富愈自然贯通,逐渐就能积淀成一种语感。最后,要结合教材的各种书面语体特点,正确指导学生写作,要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场景和情境。另外,如果语文教学无激情,学生便会对语文学习丧失“胃口”,届时任凭教师在语文课上讲解如何投入,也只是“一相情愿”罢了。因此语文学习兴趣犹如航海之帆,丧失了便无法疾行水面,甚至停步不前。要想收到最佳的语文教学效果,还应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上下工夫,⑴教学模式应该多样化。语文教师除应博览群书外,还应注重引导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⑵教师语言表达激情化。就范读课文而言,如果感情处理较好,渲染出课文描写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或者把课文描写的画面呈现给听众,这样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⑶教学知识浅显化。针对繁杂的语文知识,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走捷径,便于学生记忆。

三、坚持练笔,培育写作

1、先要让学生每天坚持写一则日记,日记的内容非常自由,学生可以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实在是没有可写的可以到书本中或课外书中找一优美的语段抄下来,这样学生会没有顾虑,也没有任何负担,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感受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

2、让学生坚持每周练笔二至三次,重视实践,不拘形式,讲求实效。刀要常磨才锋利,曲要常唱才上口,笔也要常练才能运用自如。练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者将观察所得,记叙几行;或者因读书报有感,评论一番;或者描写一段眼前景物;或者抒发几句胸中情愫:或者作些作文开头的片段训练,文章主体部分的拟提纲训练、作文情景设置训练:或者作些学生口述练笔训练,也可以教师不失时机的作文示范指导。

第4篇:提高教学质量建议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为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由教务处和教学系(部)以及教研室承担;监控内容主要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平时的教学工作检查、听课、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反映及学习效果等。这种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主体单一、严重缺位,似乎教学质量监控只是教学管理部门领导者的事;二是客体狭隘、视角片面,似乎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就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全部,体现职校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教师课堂教学之外的其他素质和能力,体现教学质量更高层次的课程质量和学科专业质量等,均被排除在外。因此有必要构建全新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变单元化监控为“多元化”监控,变单视角监控为多视角监控,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

一、“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涵义

“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就是政府、企业、家庭、学校(包括教师、学生)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质量监控体系。“多元化”监控所指的重点是监控渠道。

从职责范围来看,社会行业从业资格认证机构只负责开展证书过关考试、职业资格能力认证,他们根据相关标准开展工作,考试通过率和认证结果是对参加考试人员的一个评价,也是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间接评价。但他们不会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进行指导,也不会主动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校。高职院校要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对于这一部分的信息收集整理当然得由高职院校自己完成。

从角色的角度来看,社会(用人单位)是接纳单位,它不愿承担也不会承担起独立监控的问题,它所需要的是能够为自己所用的人才,即学校毕业生。因此,从监控的角度来讲,它所承担的监控责任就是提出自己的用人需求,对学校提出用人建议。而从企业的用人情况来看,学校则可以获得关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导向信息,并且学校可根据这个信息再进行教育教学调整。

对于家庭而言,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他自身无法培养,限于条件他也无法独立监控教学质量,但是他能从孩子身上的变化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和发展。因此,他的监控角色可定位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反馈孩子的成长变化,利用走进校园的机会,从教学秩序、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等方面提出建议和看法,通过学校再将这些反馈到一线教学中去。

上级主管部门对于职校的监控主要集中在宏观方面,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指导和督察,主要从政策、行政的角度进行,无法具体插手教学质量管理,更多的是指导,通过发文、视察、专业评估和验收等形式对学校进行宏观管理。他们也是将相关信息回馈给学校,然后再由学校进行教学调整。

学校在“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中处于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的角色,同时也是组织协调社会、家庭、上级主管部门之间进行教学监控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学校在这一监控体系处于主体地位,汇集社会、家庭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建议和意见,接受他们的督促,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行业、企业、家庭、教育主管部门是开展教学质量监控的间接主体,教师和学生也是这一监控体系的主体。

企业是一个在学校组织下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被动主体。企业对教学质量的监控通过企业对学生的道德、技能水平的评价来反映,学校要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获得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信息,将评价信息纳入评价机制,从而使企业成为监控主体。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对学校教学工作运行情况和教学质量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其作为监控主体参与监控工作,对提高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是所有教学工作的作用对象,也应充分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学生发挥的监控作用不应只限于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还应在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质量监控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二、“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征

1.科学性特征。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标准和方法上注重科学性,制定监控与评价的具体指标是将集中监控和日常监控相结合,常设机构监控和相关部门监控相结合,定性监控和定量监控相结合,校内监控和校外监控相结合,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在制定教学质量标准时,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主要条件。在制定具体标准时,由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教学质量很难用数据和量化指标来衡量,则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评价相结合、精确量化和模糊量化互补、考核与评估并用、多渠道监控与评价等方法。

2.全面性特征。根据评估学原理,一个评估系统的指标系所反映的广度和深度,应当包含或者涵盖评价对象的全部本质属性。指标之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有的指标之间有横向联系,反映不同侧面的相互制约关系;有的指标之间有纵向关系,反映不同层次之间的包含关系。同时,同层次指标之间尽可能地界限分明,避免相互有内在联系的若干组、若干层次的指标体系,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高职教育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质量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涵的属性范围极为宽广,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而不是学校自身的一家之言,使评价更为全面。

3.过程性特征。过程性主要表现为教学质量是伴随着教学过程所产生的结果。从教学任务的输入到整体教学质量的输出,需要经历教师与学生的基本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反映过程,再经历课程质量、学科专业质量,最后到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过程。层次性,主要表现为从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础层次,逐级向课程质量、学科专业质量、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层次集成。反馈控制性,表现为通过科学的评价得到对每一个过程和每一级教学质量的评价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采集、评价、纠偏与反馈控制,使教学质量状态尽量符合既定目标。在“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不是学期或学年结束的一次性评价,而是从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进行的,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4.开放性特征。“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开放了学校大门,让社会、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四者合为一体,共同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不再是关起校门,自家说事,接受来自社会行业、企业、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自家教师和学生的各方面的评议,使教学质量评价处在开放的状态下,呈现出开放性特征。

5.实用性特征。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应在保证评估目标能够得到体现的前提下力求以较少的指标反映尽量多的信息,并最大限度地避免使用主观色彩过于浓厚的合性指标。这样评估起来,收集信息方便,费时少,评价人员容易掌握,便于配合,误差较小,从而既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又能使评估体系达到简单、经济、实用。

三、高职院校实施“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义

“多元化”监控体系的构建对于职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提升有以下重要意义:

1.促进教学监控全面化。从注重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监控,转向对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各教学环节的监控并重。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环节,自然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但是仅有对课堂教学的监控是远远不够的。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应该把监控的目光同时瞄准课堂教学以外的各个教学环节。应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教书育人、师德等环节的工作质量和表现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提出评价标准,作为对教师综合考核、评价的组成部分,从而全方位地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监控视野。

2.促进教学监控纵深化。从注重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监控,转向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监控并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不同于普通大学本科学科型教育,而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能力本位教育。这就决定了其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普通高校,实践教学一般来说只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主要是根据学科知识的需要而安排设计,并未形成体系,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也不强调系统性。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为了突出能力本位,实践教学学时比重大,实践教学的目的不是理论的附属,不是用来验证理论,而是构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掌握一定专业领域较系统的基本技术和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生产现场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要求在教学监控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的监控,更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监控,建立起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才能够推动高职院校教育特色的形成。

3.促进教学监控外延化。从注重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监控,转向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监控并重。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只把目光盯在教师教学工作这个狭小的范围内,只关注教师授课水平,学生成绩的高低。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观念则要求我们不仅要测评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还应该关注教师教学工作以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学术水平、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科研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等等。这种监控内容扩展的导向意义就在于:把以往对教师狭隘的静态的监控提升到可持续发展的监控高度。它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合格的“教书匠”,而且要做一个既是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又是工程型、“双师型”的教师。

4.促进教学监控的扩大化。从单纯对教师的监控、评价,转向对教师的监控、评价与教育对象的监控、评价并重。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只把目光瞄准教师,却对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监控、评价不很重视,这是不全面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培养的学生质量上,必须把教育对象作为重要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客体。而“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恰恰能做到这一点。

5.促进教学管理优先化。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实际上是对教学工作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质量管理的一套操作系统,是不断提高职校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机制。任何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由计划、组织、协调、执行、监控五项基本活动构成,其中监控的职能在于及时准确地接收、处理和利用各种反馈信息,对教学工作予以修正。如果某项工作在执行中出现了偏离预定目标和要求的情况,监控系统便可及时了解和做出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

总之,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建立与操作执行对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可以对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信息获得及时的反馈;可以对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质量进行评判;可以结合各种评估手段激励教学工作中的不同成员;可以使学校的教学工作质量持续提高并进入到一种良性循环的轨道;可以使教学质量的管理真正做到严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可以使教学工作更注重实际效率。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背景下,社会竞争激烈,教学工作质量已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监控不仅是教学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而且也是优化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马万民.高校教学质量的督导监控模式及其完善[J].教育发展研究,2007,(Z1).

[2] 程凌.论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教育的融通[J].职教通讯,2004,(10).

[3] 陈朝平.试论如何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第5篇:提高教学质量建议范文

论文摘要:高水平教学型大学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价值追求与发展选择。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型大学应坚持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观、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观、动态的教学质量观和全面的教学质量观。以此为基础,在教学监控体系构建方面,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应建立以下四大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与处理体系。

高水平教学型大学是地方高等院校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定位,如何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教学型大学的定位、内涵、特征和发展思路,成为制约地方高等院校建设高水平教学型大学的关键环节。现仅从高水平教学型大学的教学质量观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方面谈点浅薄的认识,供参考。

一、高水平教学型大学的教学质量观

教学质量观是办学主体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是确立办学思路、确立办学定位的思想指导,也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根本前提。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应坚持以下教学质量观:

1、坚持质量观的多层次性。地方高等院校要成为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必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相应的教学质量标准。社会需求是多样的,学生个性是多样的,学科门类是多样的,学校规格是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教学质量标准也应该是多样的,不能用统一的规格来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没有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化,就不可能健康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能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型大学。

2、坚持质量观的多元性。具有不同特色的学校,其质量、水平应具有不同的类比性。衡量高校间的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应注重特色,不能简单类比,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应具有明显的办学特色。特别是在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现代社会,办学特色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整体效益的要求,高等教育不能整齐划一,应该有所创新,有各自的特色项目与品派专业。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应该做到从自身特点出发,合理制定发展战略目标,明确定位学校发展思路,切实构建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使我们的人才培养适合个性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3、坚持质量观的动态性。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既不能用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学术方向与标准、课程选择与组织、教学方式与方法、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等来规范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也不能用固定不变、标准化的教育理念、教育发展目标、教学质量标准、教育教学模式等来约束处在不断变动之中的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是地方型高等院校。同时,质量观本身就是变化发展的,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质量问题,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4、坚持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在强化质量意识的同时,要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能符合共性质量标准,在专业水准、专业技能等方面应达到社会需求的基本质量标准。即要转变衡量教学质量只看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和考试分数的高低的观念,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观点,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发展的观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观点,教学中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发展智力、提高素质。因此,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应坚持全面质量管理。

二、高水平教学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结合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实践,把教学质量的4个基本要素即教师状况、学生状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并把教学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环节以及学校各有关部门控制质量的职能和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体系。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应构建如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具有判别、诊断和激励功能。为了判断和衡量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并加以调整与控制,评价作为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应该在专业建设评估、课程建设评估、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试卷管理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制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定期开展评估,充分发挥评价功能,改进各教学环节的教育质量,促进各项教学基本建设和整体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

实现质量目标,必须建设和制定一套完整、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以明确各系统职能,规范工作程序,做到有章可循,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形成自我完善、优化的建设机制,使学校的质量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学校制订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应涵盖教学改革与建设、实践教学、学生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综合管理等各个方面内容,建立起一套较完整、适应社会发展、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管理制度。

3、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是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载体和运行机制,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得以有效运行的保证。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可分为行政事务管理系统和学术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的组织机构与学校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基本是一致的,主要分为校、系两级教学管理。质量管理功能是在这些机构履行管理功能时表现出来的,质量管理是这些机构职能的一部分。各职能部门彼此分工协作,从生源、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各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毕业生质量等方面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进行整改。学术管理由校教学委员会以及下设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课程建设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等组成。   4.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与处理体系

教学质量信息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信息能否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和正确处理,对于保证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学质量信息按信息流向可分为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反馈信息来自管理对象,反映质量状态;控制信息发自管理主体,用以实施质量控制。按信息来源可分为教师信息、学生信息:教师信息采自教师,反映教师工作质量和教师对质量的评价;学生信息采自学生,反映学生学习质量和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在教学质量全程监控中,学校应通过实行课堂教学听课制度、过程性教学检查制度(学期初教学准备检查、期中教学过程检查、期末教学效果检查)、教育教学督查、学生评教、学生教学信息站等多个渠道收集信息,通过文件、通知、教学简报、教学巡视通报等多种形式反馈教学信息,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以新的质量观引领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针对新的质量观,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改革:

首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要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高等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宽、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既擅长一个专门领域,又了解不同学科知识,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拓展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知识方面,要实现由单一的专业知识教育向相邻、相关和文理交叉的知识教育方式的转变。并不是让学生抛弃专业,而是要在专业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在素质方面,要由专业素质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道德素质,历史文化等人文素质以及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等等。 在能力方面,要由侧重获取知识的教育向创新性教育转变。教师给予学生的不仅是 “金子”,还应该是“点金术”。通过“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实验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文理知识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是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是其它环节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学校应重视考试和考试改革工作,对公共基础课等量大面广的课程实行考教分离;知识点密集的课程考试实行闭卷考试;注重能力测试的课程则可尝试开卷考

试;文科的专业课引人口试和论文。通过考试改革,增强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考试形式多样化,打破多年来闭卷笔试的一统局面,体现能力和素质导向。

其三,加强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保证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优先投入和持续增长,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逐步按照国际惯例对实验室实施新的管理办法,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其四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并贯穿于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课堂教学与环境营造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知识的传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个领域的基本知识,还应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该领域独特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方法。最后要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大多数学校在科研与教学的政策上,往往是前者硬、后者软,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只有在我们的政策使教师感到加大对教学的投入、搞教学改革值得、 有吸引力、 有奔头的情况下,才会真正出现教学改革的,才能逐步做到素质教育与教学过程的融合,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高水平教学型大学的核心内涵在教学质量的高水平,建设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应该立足教学质量的提高,坚持教学为先、教学为主、教学为重的基本原则,加强教学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教学改革,确保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化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提高教学质量建议范文

关键词:力学教学;考试改革;学习主动性;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281-02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 and Quality of the Mechanics Curriculum

Wen Hua-bin,Fu Lei,Zhang Ying-qian,Li Liang,Luo Yun-ro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Zigong 643000,China)

Abstract:Now,mechanics teaching is facing some problems.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requirement of the mechanics course are unchanged while its class hours is reduced,the enlargement of beginning students lowers their qualities,teaching has been ignored while many universities begun to emphasize research project,and so on. Aimed at these problems,this paper discusses teaching reform in the three aspects,teacher,stud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some relevant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ted forward in the hope of being favorable to mechanics teaching.

Keywords:mechanics teaching;examination reform;study initiative;eaching method

基础力学课程是高等工程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是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之间的桥梁。力学课程学习情况制约着后续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我国力学课程体系是在20世纪50年代引用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非常注重系统性和理论性[1]。随着一些新兴行业的兴起,一些新学科课程被逐渐引入到大学课堂,力学等老学科课程不得不做出学时被削减的调整,但是授课内容及对学生的要求却并未降低。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学好力学,是力学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此,笔者结合数年来对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力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育工作者应“教育为本,科研为辅”

高等大专院校对教师的评定,主要是以科研成绩为主。在教师职称评定中,科研成绩是其评定的主要因素;而在某些高校的考核标准,明文规定每位教师必须完成科研论文数及科研到位经费等科研成绩。这迫使高校教师将大量精力都投入到搞项目、写文章等科研工作上,无暇顾及本职教学工作。另外,国家实施产-学-研的科研模式以来,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得以发挥,其科研成果的经济转化成为收入的一个途径,经济上的收益鼓励了高校教师投身“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在“威逼利诱”下,很多高校都形成了“全民搞科研”的现象,弱化了教师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有一部分教师甚至滋生了“上课无用论”的想法,产生了“45分钟教师”的现象。很多教师只在上课时间出现,课后则不见身影了。由于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有些学生一学期结束了都还不知道教师姓名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基础力学这类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课程,需要师生之间的频繁交流,需要教师在课外投入大量的精力,学生仅靠课堂的45分钟是难以学好的。

“百年育人”任务艰巨,教育工作者应“教育为本,科研为辅”,积极投身于教学工作,科研作为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辅助工作。作为“太阳”的教师有热情了,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威逼利诱”学生主动学习

1.小考+大考的考试模式改革。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都是为了最后的考分。分数成为了各类学生的最终“目标”,学习好的同学希望高分以获得奖学金,学习不好的同学希望及格以顺利毕业。每到考试前夕,校园的学习气氛是非常浓厚的。我们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分数”来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主动性。具体做法为:将课程分为几个部分,每学完一个部分便进行一次小考,最后进行一次全面的大考,小考和大考分数按一定比例来计算课程总成绩。如此一来,随着考试次数的增加,考试之前的“临阵磨枪”便成了平时的复习工作了。例如对于理论力学来说,可将理论力学分为静力学部分、运动学部分、动力学部分和综合部分。每学完一部分,便进行一次小考,分数按15%计入最终成绩,则4次小考分数占总成绩的60%,最后的大考则为40%。频繁的考试及分数刺激,可以督促学生学习并避免学生长期学习中容易产生的惰性,提高平时学习的主动性。

2.激发“诲人”的本性促使学生讨论式学习。力学题目有一定难度,且解法也不唯一,通过讨论进行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透彻。然而,要学生自觉主动讨论力学问题是相当困难的。作为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合理的讨论学习模式,并担负起监督的职责,维持讨论学习的顺利进行。每个人都具有“诲人”的本性,以教他人为乐。在合适的环境下是可以激发其“诲人”本性的。在制定讨论学习模式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一点,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自己精彩舞起来。讨论学习主要安排在作业环节,可以如下安排促使学生展开讨论:按照寝室为单位分组,组员轮流作为临时小组长,每次作业后对各组长进行答疑,通过促膝交谈的方式使其比较透彻地掌握此次作业;随后要求组长批阅同组其他同学的作业,并“教”会其他同学,教的过程中要求各小组以题目的多种解法和对题目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交一份报告作为全组的平时作业。每次当组长的经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具有极大的益处,而且组长的表现又牵涉到全组的平时成绩,迫使大家相互督促。通过各组提交的作业报告,教师可以清楚了解各组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而关注那些做得不好的小组。课外精力合理的投入,是非常有益于学生学习的。

3.力学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国性的力学竞赛萌芽于1986年8月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的《力学与实践》编委会上,北京大学武际可教授建议举办一次大学程度的力学竞赛,获得一致赞同,并于1988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力学竞赛。近年来,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在全国受到越来越多省市教育厅和高等院校的重视,不少省市和高校组织了自己的力学竞赛作为选拔赛事。力学教师可以将力学竞赛作为提高教学目标的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力学的热情和动力[3]。各级力学竞赛(国家级、省市级、校级)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先后性,国家竞赛为两年举办一次,各省市竞赛正好安排在没有国家竞赛的那年。这使得国家、省、校三级力学竞赛活动在时间上具有连贯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时间连贯性特点,组织学生先易后难地参加各级力学竞赛。并且,竞赛一个接一个,可给学生一定的紧迫感,以致学生不会松懈对力学的学习。频繁组织参赛学生集中讨论学习,可有效提高参赛学生力学能力。参赛学生去到同学中又可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通过力学竞赛,汇聚一部分学生重点培养,再通过这部分学生带动其他学生的力学学习,最终达到力学竞赛推动力学教学的目的。

三、适应时代潮流,引入先进教学手段

1.教学图的绘制。力学课程的教学是离不开图形的,图形的质量多少会左右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学中可采用一些专业绘图软件进行图形的绘制,比如AutoCAD、Pro/Engineer、SolidWorks等。这些软件可很方便地绘制平面图形或三维图形,而且图形效果好,尤其是较辅助的三维图形,其优势特别明显。比如在空间力系时,专业软件绘制不但节约绘图时间,而且能很好地体现空间位置,有利于提高授课质量。

2.教学动画的制作。教学动画对教学的辅助是非常有益的。通过动画的演示,可以全程地描述某个问题,且更加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动画具有故事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且容易被记住。力学教学中的动画制作,可分为三类动画:一是机构运动。理论力学的运动学部分涉及机构的运动问题。有些机构的运动非常复杂,对于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来说,学习相当困难。采用动画形式展现运动的全过程,对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目前,已有很多力学工作者进行了机构运动的动画制作。二是某些知识点的重点突出动画。有些较难理解的力学知识点,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对于材料力学绪论中介绍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三个概念,很多同学都未加注意,被问及时都不清楚。如果我们做下面内容的三个动画来辅助讲解:(1)两个和尚抬一桶水,结果扁担断掉了——强度失效;(2)两个和尚抬一桶水,结果扁担弯曲变形过大,水桶在地上拖行——刚度失效;(3)一个和尚站在一根直杆上耍杂技,微风徐徐吹得直杆微微晃动,当老和尚头顶的碗数增加一定数量时,直杆突然弯曲直至压溃——失稳。通过这三个动画的演示,会加深学生对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认识,并为材料力学后续章节的学习起到引导的作用。三是数值仿真动画。市面上出现了较多力学方面的数值仿真软件,其计算功能强大,且结果显示功能丰富,如ANSYS、ADINA、ABAQUS、MSC等。通过计算结果的显示功能,有助于一些较难知识点的讲解,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例如,在讲解材料力学应力集中现象时,就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应力集中区域的应力、应变分布来进行讲解;在讲解基本变形构件横截面应力分布时,也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构件横截面上的应力、应变分布来验证假设的分布规律。通过直观的图形结果讲解,比口头描述的效果好得多。

3.实际工程案例。近代案例教学法是由1870年时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教授创立[4]。工程案例教学法是指将实际工程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而形成的教学平台。而工程案例是指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某几个问题,将工程现场所发生的客观事实作为素材,并进行概括、整理、描述,最终形成可用于教学课堂交流或探讨的材料[5]。

对于力学课程来说,在各个行业涉及力学的实际工程问题都相当丰富。比如在文献[6]中就例举了大量的建筑工程案例,并与力学教学相结合讨论了力学在建筑设计计算方面的应用。在多媒体中综合图像、动画及计算软件功能来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是非常方便的。教学中引入大量工程案例,可以增强知识点的直观性,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

通过多媒体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引入上述教学手段,使得授课手段多样化、信息量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很好地弥补力学教材在模型简化环节上的不足。通过多媒体的声、图、影的立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结论

基础力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主体及教学环境都在改变,力学教学势必适应时代的要求。经多年的力学教学实践,提出以上观点及建议,希望有助于力学教学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建林.试论新世纪材料力学教材的革新[J].石油教育,2010,(2):86-88.

[2]石萍,唐晓雯.延请名师 分享精品——一次理论力学教学实践浅析[J].力学与实践,2010,32(1):84-86.

[3]李道奎,李东,黄海兵,等.以力学竞赛促进基础力学教改的创新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11,33(3):80-81.

[4]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8):102-105.

[5]李冰.工程案例教学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0,(8):196-198.

[6]吴绍莲.精心力学计算 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从建筑工程看力学的应用[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1):20-23.

第7篇:提高教学质量建议范文

关键词:医学 教育质量 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02-01

十报告指出:要将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曲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医学高等院校而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必须紧紧围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战略主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我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努力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十对医学教育质量的重点强调,使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 医学教育质量的现状

医学教学质量有下滑趋势,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影响医学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育水平的高低;另一个则是效果优劣的程度,这两个方面都是通过教育对象所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教育质量上又可分为两大层次:一是要求基础质量;二是找出具体的人才合格标准。所谓要求基础质量,是根据我国的教育国情以及基本的培养目标来制定的,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良好,拥有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后者则需要根据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衡量出人才的合格标准。

医学教育质量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中心环节,同时是高等医学教育大众化的生命线。

在高等医学教育进入大众化后,所前进的步伐也较为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

自从1999年各大高校实施扩招后,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攀升。

在这种情况下,精心挑选生源就是一件不易实施的事情,与此同时,各个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这也成为生源质量下降的一个因素。

1.2 医学教育在教学资源的缺乏

一切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都可成为教学资源的来源。随着社会进步,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各大高校大幅度扩大招生以后,高等教育教育经费并未随之增加,从而使得高等教育的总体贷款配置等一系列基础硬件资源不足。此外,学生数量的增加使高校不得不采用大班授课的方法教学,从而减少了学生和老师交流互动的机会,学生所能接受的指导也相应减少,教师的负荷加重,这些均不利于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发展。[1]

1.3 医学教学管理难度逐渐增大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教育对象的逐渐增多,使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来不及转变观念,在还没找到有效革新之路的情况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了医学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绝大多数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仍然沿用精英时代的管理观念和方式,加之教学资源的缺乏,使医学高等教育的管理难度加大,很难真正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1.4 高等医学教学质量不断下滑

由于生源质量的下降,教学资源的不足,教学管理不严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学生培养质量逐渐下滑,具体表现在学生“三基”薄弱。“三基”训练的最终目的,是逐步锻炼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临床应用的灵活思维,进一步巩固医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培养和增强大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三基”的薄弱,必然会影响到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

2 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方法

2.1 改变观念,建立多元化的高等医学教育质量观念

在医学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的过程中,要想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是首要任务。如果没有改变教育观念,医学高等教育大众化就很难健康稳妥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2]多元化形式的办学,应各自有其独特的特点。故而,普通医学高等院校应该依据国际医学教育质量标准,将医学本科专业认证立为准绳,又快又好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构建起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医学教育质量观。

2.2 高度重视医学教育质量,不断增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育乃百年大计,以师为本,医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在于老师。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各类医疗工作人员的地方,因此,其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所以必须高度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通过制定各种政策,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尽最大可能调动起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应该通过多种方法促进教师教学的能力,如岗前培训、集体备课、导师制等多种方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发挥自己所长。

3 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和谐美好校园的关系

和谐校园是和医学教学质量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首先,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方面,和谐校园,就意味着要美化校园的物质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潜在课程,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在这种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中,大家互敬互爱,师生如朋友,同学如兄弟姐妹,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加之这种情况下学生和老师的良好互动,将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如同教育教学质量的催化剂,是教师教学质量如虎添翼。其次,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健康积极生活态度的形成,从而在学习生活和校园环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有效促进了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

总之,医学教育质量和和谐校园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和谐校园文化是医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催化剂,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形成。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稳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第8篇:提高教学质量建议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或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中,大部分学校只有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大体为计算机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财务软件的应用以及一些简单的实训操作。在较短的课程安排中,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简单的操作,基本上上完课就已经忘记了。

另外,目前许多高校尚未明确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目标,其实践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阶段,在教学上只侧重会计核算软件的应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与电算化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无法从现有的会计学理论上来弄懂电算化记账原理,只是简单地把会计电算化教学等同于用电脑和会计软件完成另一种方式的会计实验,更谈不上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掌握程度。

2、会计电算化课师资培训滞后。与会计软件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长期以来,大家对会计专业课程的普遍认识是理论性强,变化缓慢,通过授课教师的潜心自学就已足够完成充电任务,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相关管理学理论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以用友软件公司的产品为例,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单一的账务核算系统到集核算、管理于一体的管理型软件系统,从单一的财务系统到集成化的ERP系统,仅用了几年时间。再加上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高度复合的理论性、实践性俱强的课程,对于一名称职的会计电算化教师来说,仅计算机方面就需要精通或掌握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编程等多方面内容,这仅凭教师自身潜心攻读书本是远远不够的。

3、实践组织方式不合理。目前,大多数院校,电算化实验的组织方式只采用混岗方式,即要求每一位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如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制单员、出纳、审核员、会计主管等,各自单独完成模拟企业账套的全部实验内容。混岗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各项专业技能得到系统的、全面的掌握,但是操作员换来换去,大多数学生容易犯错误,经常出现出纳制单或主管制单,导致出纳签字和审核凭证进行不了,也无法使学生感受到企业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分工与内部牵制制度,以及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

4、缺乏接近企业实际的、全面的案例。目前,在财会专业中,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实训教材较多,而适合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实验实训的教材很少,多数来源于软件公司的培训资料,这些资料对于项目管理、采购管理、存货管理、成本及销售管理等方面涉及的很少,经济业务过于简单,有时与实际不符,不能充分使用软件所提供的各项功能,直接影响实验实训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教学和学习进度。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存在下去,将很难达到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建议

1、合理设置课程与实践教学目标。在课程设计方面,把理论讲述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如概念、发展情况、数据处理做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做一般性了解。对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会结合实训操作课程做进一步的介绍和说明,使得学生能把基本原理的知识与实际运用的操作相结合起来。

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会计信息化领域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以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和财务软件为载体,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实行双证书制,充分体现能力为本、素质为先,实现学生学习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毕业生零库存,提高学生的社会认可程度。通过实践教学:一是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工作原理。二是能熟练应用典型会计核算软件完成会计电算化工作;熟悉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工作内容,具备组织实施各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知识和必要技能。三是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

2、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技能。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电算化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次课。会计电算化教学一般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要上好每一次课,则自身不能脱离实践,首先针对实践内容,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这样防止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或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最终导致课程教学效率不高;第二,会计电算化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在学院财力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学习,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经理经常来校给会计电算化教师举办技术讲座;也可以参照软件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认证办法对相关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认证工作,从而使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第三,采用 “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水平。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如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3、采用分岗和混岗二者结合的实践组织方式。改变实践组织方式,在教学中首先采用分岗实践教学,使学生先明确各岗位的权限与职责,理清自己需要干什么。以三人为一组,分别赋予财会主管、出纳和制单员的角色,学生轮换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分工完成实验中的相应任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岗位的工作与职责,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再让学生进行混岗实践,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

第9篇:提高教学质量建议范文

关键词:医学文献检索;教学改革;PBL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222-03

在信息“爆炸”时代,科学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已成为知识更新和自我教育的重要前提。简言之,“信息素养是构成人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一、重要性

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医学文献检索(medical literature retrieval)是培养医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信息意识,提高获取和利用医学信息能力的工具性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一种专门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医学文献检索是影响学生一生的课程。

二、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不容乐观。虽然大部分学校开设了这门课,但学生的信息素养仍普遍较低。据廖连生的调查,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使用的文献类型以汉语文献为主;从专业范围上看,学生对本专业方面的资料需求量很大,同时对综合性、多学科知识信息的需求明显增长;获取文献的方式与途径以目录卡和书本式目录为主;绝大多数学生查询资料时都必须借助图书管理员的帮助才能有所结果;查阅文献时经常误检或漏检;图书馆最受欢迎的服务方式为借阅服务。以上调查表明:学生信息素养亟待提高。

三、对策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198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课的意见》的通知,为了“提高大学生自学和独立研究能力”,把学生由一个知识型人才培养成素质型人才,要求“凡是有条件的学校可作为必修课,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作为选修课或先开专题讲座,然后逐步发展完善”。遗憾的是这门课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受经费和场地限制,有的未开设这门课;有的虽然开设了这门课,但课时非常少;学生把这门课作为容易取得学分的课。由于思想上不重视,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如果条件成熟,最好将这门课纳入必修课程体系中,有利于“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二)备学生

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这需要做三个层次的准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无定法”,针对授课对象不同,不能机械、教条地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我校该课程面向不同的专业开设,需要注意到学生认知层次不同。我校有两种生源:其一,大部分是高考录取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分析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弱。其二,一小部分是“3+2”的高职学生,在计算机操作方面具有优势,但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较弱。由于以上差异,备课时只有做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备教材

意大利Padova大学的Pinali图书馆开展《医学信息检索教育》采用自行编制讲义,借鉴该校的做法,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学制短、课时少的特点,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突破传统的内容体系,合理整合教程,突出应用性、实用性。

1.增加信息道德教育内容。增加保护知识产权,隐私保护,《著作权法》、《专利法》内容,遵守信息传播使用的规定和法律,遵守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主动抵制信息犯法行为,以便教育学生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建立良好的网络秩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的信息化人才。

2.增加网络信息检索和筛选信息内容。通过对PubMed数据库、网络信息查询工具(如Google、Yahoo!Search和百度学术搜索)予以重点介绍,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掌握生物医学常用数据库的使用方法。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阅读、鉴别,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四)备教法

1.传统教学模式与PBL相结。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于1969年由美国Barrows教授首创。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法具有以下优势:第一,PBL教学法侧重于小组讨论学习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较强的沟通和合作能力;第二,可以不断发现、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第三,可锻炼学生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些将为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尽管PBL具有许多优点,但并不是现有的课程都适合全盘采用PBL教学。因为PBL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和相关学科知识,而且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PBL的教学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老师和学生在课前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模式。因此,从我们的教学效果来看,《医学文献检索课程》适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样既能弥补彼此的不足,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其中,“文献检索基础知识”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检索知识的系统掌握。在“绪论”部分,可以从学生普遍了解的某一医学知识点入手,提出涉及检索原理、检索语言、文献类型、图书馆利用等问题,让学生在具备理论基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对专业需求做出反应。对于各类检索工具、专业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等重点教学单元,宜采用PBL教学法,围绕一个个具有真实情景的科研选题展开,例如“艾滋病人的人文关怀”、“叶酸预防胚胎神经管畸形”等选题。在讲解“期刊文献数据库检索”这一部分,采取“以点代面”的方式:为了使学生掌握三大中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但在教学中只重点讲解其中一个,另外两个数据库在PBL教学的实习案例中涉及即可。而PubMed数据库,则由教师进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详细讲解,教师演示与学生操作同步进行,让学生在数据库中获得亲身体验。让学生实践中学会运用截词符、通配符、逻辑运算符等基础知识来调整检索策略,从中体验到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获取有用信息的乐趣。

3.任务驱动教学。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只能靠训练。PBL教学中设计的案例,需要结合职业方向,突出专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实习课上,我们针对护理专业设置了“乳腺癌的术后护理”、“老年帕金森病临床表现及护理”等案例;对临床专业设置“检索《中华呼吸内科杂志》上有关消化系统肿瘤的文献”;对药学专业设计了“搜索引擎广告策略”、“现代药品物流企业工作调研”等案例,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有效地将“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融入教学。针对许多学生提出“大专医学生如何找到理想的工作”等问题,教师先请一些同学谈谈如何快速地检索这个问题,再进行补充归纳:要检索一个课题,可以通过文献的外表特征(题名、著者等)、检索途径和文献的内容特征(分类、主题词、关键词等)检索途径,然后通过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或者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就可以快速地检索到相关的文章全文或题录。

4.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点评。PBL教学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实施PBL前一定要组建学习小组,每组6~10人,小组讨论可以使一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同学也在讨论之中受到启发,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和团队精神。教师在学生讨论陷于僵局时给予及时的疏导。然后,各组派出一名代表陈述该小组对检索课题制定的检索策略。最后,教师总结,对好的做法给予鼓励,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心;同时,指出检索思路和方法的不足及错误和注意事项,以供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继续完善课题的检索。教师总结过程可以把PBL的问题转化为更加清晰的学习目标,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文献检索的能力。

(五)改革考核方式

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平时成绩占30%,期末综合实习报告占60%,综合能力占10%。其中平时成绩指各小组上机操作所记录的检索步骤和检索结果;综合实习报告是学生自拟一个感兴趣的课题并写出检索步骤和结果;综合能力即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态度表现等。

从期末综合实习报告来看,学生检索能力得到了提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同义词、相关词的使用。大部分学生都使用了同义词来扩大检索范围。如完成“检索2005年以来中医药治疗急性肝炎的文献”这一习题时,不少学生不仅把“中医药”作为检索词,还考虑到“中医”或“中药”这一同义词,写出“急性AND肝炎AND(中医OR中药OR中医药)AND治疗”的检索式,大大提高文献的查全率和查准率。第二,使用了相关词检索。如检索“大学生亚健康的状况”,该小组的同学建立了“大学生OR高校OR院校OR大学OR大学学生)AND亚健康”这一检索式,提高了查全率。第三,主题词的应用。主题词是一种规范化的检索语言,使用主题词检索,可将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相关词、拼写变异词及缩略语同时检索出来,且通过扩展检索,可对相关下位类进行检索,故可大大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有的学生在查询“肾功能衰竭”相关文献时,学会查询医学主题词表(MeSH),采用“kidney failure”作为检索词,不仅检索到含有“kidney failure”的文献,而且也将含有非主题词“renal failure”的文献检索出来;反之如果采用“renal failure”作为检索词,则会造成漏检。第四,文献类型的限定。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阅读综述文献可以更好地了解某一主题的历史及发展方向。个别小组的学生在检索时把文献类型设定为“综述(review)”,能够对医学科研或临床治疗过程中某一疾病进行回顾,了解科研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因此,期末考核需要着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以实习报告取代传统笔试的既能锻炼学生实际检索文献的技能,又可以全面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信息搜集、鉴别的能力。使学生更加重视学习过程,积极参与PBL的教学实习操作和讨论,最终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六)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由于学生多、课时少,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进行自学,并通过教学论坛、E-Mail、QQ群等手段,搭建交流平台,收集并分析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取得满意效果。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课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不用手忙脚乱地做笔记,这一做法深受学生欢迎。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把《医学文献检索》纳入必修课,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并配以网络课堂为补充,这将有利于大学生文献检索素养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如何更有效地将传统教学模式与PBL教学法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地服务于医学文献检索教学,仍需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慧湘.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高教探索,2007,(3).

[2]廖连生.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浅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3]张建卫,刘玉新.MBA组织行为学的教书育人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4).

[4]王虹菲.意大利Padova大学Pinali图书馆医学信息检索教育[J].医学情报工作,2003,(4).

[5]梁丽明.PBL教学方法在医学文献检索课中的实践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