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智能化发展范文

农业智能化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智能化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智能化发展

第1篇:农业智能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 农业文化;价值;功能;传承;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350-02

农业文化是一种以动植物为生产对象,以自然环境为载体,以农业活动情结为核心,以达到高效高产优质农业为目标,以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为手段,以科研、教育和管理等农业活动为形式,而在农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产业文化。

1 农业文化的价值

在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由于工业文明不断发展而产生了许多消极的文化因素影响,人和大自然之间的和谐逐渐被破坏,甚至人与人个体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裂痕逐渐拉大,社会、生活、人文、经济等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均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是基于此背景下,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却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在前进中展现出其内在价值。

1.1 农业文化的经济价值

我国传统的农业文化弥补了工业社会发展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弊端,同时克服了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继承了传统农业文化精华,又与现代化技术融合,创造着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高效经济价值。轮作复种就是传统农业几千年来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并应用至今的生产方式,早在东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为预防病虫害的侵袭,也为了防止土地肥力的加速衰退,于是轮作技术被发明了,即在同一块土地上按不同时令有计划地轮换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轮作的同时还有一种技术称为复种,就是为了提高同一块土地的利用率,在同一年内播种2次以上。轮作、复种能产生高效的农业经济价值,在淮河以南地区常采用多种形式的水旱轮作制,而在中原大地以北地区主要发展豆谷轮作。同样,精耕细作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的农业文化精华,对土地的精细规划和对农作物的细心栽培能产生较高的农业经济价值,当今世界农业的发展仍然要借鉴中国的精耕细作技术。传统农业文化处处体现着循环利用、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例如水旱轮作、施肥轮作和豆谷轮作。我国的传统农业文化是当今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土壤肥力的持续和稳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处处都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1-2]。

1.2 农业文化的生态价值

在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辛勤智慧的劳动人民总结了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发明创造出成熟的农业技术和一系列符合生态发展要求的耕种制度,形成了用地养地、轮作倒茬、精耕细作等优良的传统。

我国农业文化很好地协调了农业生产的多方面关系,它的生态价值突出表现为:一是通过合理施肥、系统灌溉、土地轮种、复耕细作、修建梯田等多种农业技术方式,实现了对土地精心保护并且达到合理永续利用的目的,传统农业一贯遵循着养地用地相结合的原则,从而很好地保护了水土资源;二是人类的先祖知道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他们努力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大限度地按自然规律办事,通过颁布相关法令法规来严格约束人们的狩猎、捕鱼和采集等行为,从而杜绝人们过度的索取自然资源;三是对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我国人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不同的地域优势,使农林牧渔各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这样就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传统农业文化的生态价值正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3-4]。

1.3 农业文化的社会价值

农业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这正是传统农业文化的社会价值的体现。首先,诚信为本是传统农业文化社会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也是构建当今和谐社会关系的重要条件。当今社会,人们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对经济利益过分追求,从而导致产生了崇尚投机的思想行为,于是诚信观念逐渐淡薄,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从传统农业文化角度出发,重塑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关系,一方面要引进以契约为主的现代业缘合作形式,另一方面更要充分利用传统血缘和地缘为主的合作传统。既要辅以制度信任,又要发挥人际信任,现代社会契约关系和传统农业文化讲求的诚信相辅相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其次,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是农业文化所倡导的优良品质。在农业社会,耕耘与收获是必然的相互关系,辛勤的付出,才会有农业的丰收果实。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一直保持着勤俭的生活作风,这正是传统农业文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品德。现代社会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这正是对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中勤俭节约和再利用思想的传承。再次,孝道伦理是农业礼治社会的秩序基础。传统农业文化长期影响社会形成的礼治,对维系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价值。在传统的文化中,长幼有序,子女孝顺父母,亲朋友爱,这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美德,孝文化是农业文化的社会准则,孝道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向心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农业文化。

2 农业文化的功能

农业文化是一种最早出现的文化,它是农耕文明产生并且逐渐发展成熟后,随之慢慢积淀形成的。农业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产业,经过成千上万年的经历、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一种文化――农业文化[1]。因此,往往导致人们在认识上产生误区,认为农业文化是一种落后的文化。事实上,时至今日,农业文化在现代社会进步中发挥着各方各面的功用。一是社会凝聚功能。农业文化是传统智慧的结晶,倡导先进、积极的农业文化时,就能用其厚重的思想底蕴把单位和个人凝聚到农业文化的旗帜下,共同为农业发展而努力。二是生产导向功能。农业文化以其独有的特质展现着它的精神和价值。农业和文化是统一的,它们共同指引着农业的发展方向,即创造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农业文化既引导着农业生产方向,同时也是社会道德的导向文化之一,它的导向功能显而易见。三是历史贯联功能。农业文化具有贯联古今的功能,它一脉传承,将原始、古代、近代、现代和未来的农业有机的联系、贯穿起来。传统农业文化是先人一辈辈积累下来的,并且传承至今,今人继承并且发展了农业文化,这种血脉关系使农业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发扬光大。四是产业协调功能。农业文化属于整个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员,它能协调农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关系,以有利于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农业文化还能协调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让农业资源既有利当代又造福后人。同时,农业文化也协调了农业生产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农业生产协调有序进行。五是生产服务功能。农业文化一方面服务于农业,农业文化起源于农业,伴随着农业生产活动而产生发展,同时又反作用于农业,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力和效率的提升,以达到优质高效。农业文化另一方面服务于社会,农业文化的发展会让社会文化更加丰富,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人民道德素质,同时有利于和谐社会稳定发展。

3 农业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逐步发展进步,人类从刀耕火种、器具化农业,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化、现代化农业。在继承传统农业文化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发展农业文化精神和充实农业文化内涵。传统农业文化有很多方面值得继承和发展:一是技术经验。对于灌溉、育种、耕种等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必须加以保护和传承。传统的耕作技术遵从中华民族美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3],必须继承发扬。同时,还要借鉴现代化的生产科技,不断提升农业效率。二是生产制度。从古至今,农业生产制度都对维护农业生产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合法有序的农业生产制度,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基础。吸收改造传统农业生产制度的同时,发展合理合法的现代化农业制度是重中之重。三是农业配套设施。中国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生产工具和农业配套设施,并且不断地改进改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在进步中摸索前行。农业生产设施要遵循自然的原则,需要在保护传统农业技术和设施的基础上,研究和发展适合当代农业的先进生产方式和设施。四是农业信仰。农业信仰是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信仰作依托,传统农耕文明就不可能实现稳定发展。传统的农业信仰值得学习和传承,同时也要引导人们摒弃迷信,相信科学,继承发展与改革相结合来充实农业文化内涵。传统农业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丰富了精神文化的内涵。农业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文化将继往开来,一直发展下去。

4 参考文献

[1] 罗凯.农业文化的基本问题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11):43.

[2] 孙白露,朱启臻.农业文化的价值及继承和保护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1):54-58.

第2篇:农业智能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设计方案不断优化,先进技术应用优势也越来越显著。自1990年代开始,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整体水平提升很快,农业机械的应用效果也有所提高。此后20多年农业机械技术发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各类机械技术的合理应用,让农民切实体会到机械化作业的应用优势及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下,越来越多的研究单位及农机生产企业加强了对智能农机的开发生产,并且通过合理应用各类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实现更高智能化水平农机产品的研发,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设备智能化发展的进程。

1目前智能农机的应用领域

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研究中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设备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现了农业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发展;也可以通过各类半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实现部分人工技术的替代。智能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常用领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农业植保的智能检测与智能化药物喷施

目前我国图像分析技术及视觉模拟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宽。通过农作物图像的获取及相应信息的分析,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状况的检测,及时发现农作物是否发生病虫害,有利于机械植保技术在农作物生长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智能化喷施农药,达到几倍于传统人工作业的防治效果,有效减少人工作业中广泛存在的农药喷施不合理现象,减少农药应用的负面效果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

1.2定点土壤肥力检测与智能化播种施肥

在农作物种植中应用定点土壤肥力检测技术及智能化播种施肥,能够通过土壤内布控的各类检测装置,实现对检测区域土壤含水量及养分水平的检测,并对实际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再进行肥料的智能化配比及施加,使农作物始终获得高质量的肥力供养,从而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

1.3粮食收获状态的智能化监测

粮食收获状态的智能化监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应用智能技术,对粮食作物的生长情况作全面的了解,可以运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阶段进行分析,以选择更加合理的时间进行收获,降低谷物收获损失率,避免出现粮食浪费的情况[2]。

2农机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2.1加强智能农机管理平台的研究开发

农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及相关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有效促进了农业机械设备中各类智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智慧农业发展也离不开智能农机技术的实际使用。智能农机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对各类技术的分析及合理规划应用,但是从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应用现状来看,仍然存在功能不全等情况,其功能大部分仍然集中在数据统计及农机管理工作方面,需要作进一步优化和调整,通过对大数据的汇总利用,来实现对各类农机资源的合理调配。

2.2加强农机智能作业技术的研究

农业机械要想真正实现智能化发展,需要加强对智能作业技术的重视,以保证农机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各类农业机械作业性能的提升,优化智能作业技术。智能农机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以下问题。首先是能够提升各类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技术水平,在视觉模拟及传感器等技术的配合下,在作业中实现对农作物生长信息的获取、作业速度的自动调整、障碍物的躲避及行驶路线的合理规划。其次能够将智慧农业带到更高的发展阶段,通过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各类机械设备的智能化与可控化控制,同时依靠传感器技术对各类机械设备的运转速度及作业能力进行调整,达到智能化控制效果,有效提升智能控制的稳定性[3]。

2.3智能感知技术与逻辑思维技术的提升

计算机技术及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有助于提升各类决策措施的可靠性、稳定性,智能技术的提高是农机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智能技术也是代替基础人脑决策的关键性技术。当前农业机械设备智能化发展中,感知技术的应用仍有局限,不管是视觉设备还是传感器的实际技术水平仍较低,并未实现与农业机械设备的高度融合。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智能感知技术与逻辑思维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以促进智能化农机设备的应用与智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4]。

3结语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及农业生产的发展,均离不开智能技术的优化及应用。自动化作业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农业机械操作中人力的投入,对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海栋,胡明月,张涛,等.如何发展农业机械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54.

[2]白伏升.农业机械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应用方式与发展途径[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1):147-148.

[3]高文英.浅议现代农业机械智能化的应用与发展[J].南方农机,2020,51(11):65.

第3篇:农业智能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水稻;智能化育苗;浸种催芽

1 水稻智能化温室浸种催芽技术的使用效果

(1)水稻智能化温室浸种催芽达到统一浸种、催芽、育苗,有利于统一品种,保证生产用种质量。

(2)保证浸种、催芽、育苗质量。通过自动控制使水温达到恒温状态,种子受热均匀,可进行水循环导氧,种子浸种、催芽全过程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提高了种子芽势和芽率,利于培育壮秧。

(3)推进浸种、催芽、育苗标准化进程,通过浸种基地建设,实现浸种、催芽、育苗一体化,便于规范和提高操作标准。

(4)推进规模化生产进程,智能化浸种、催芽是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基础,通过育苗基地建设,实现浸种、催芽、育苗批量化,育苗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5)应用水稻智能化温室浸种催芽,浸种时间短,催芽快而齐,一般36h后出齐芽;而且芽根白色、新鲜、整齐度好;整个苗期稻苗生长稳健,白根多,盘根快,秧苗素质提高,成秧率达到97.5%。

2 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催芽时期的循环水高度以不浸泡底层种子为宜,保证最底层种子不要接触水面。

(2)种子装袋不要过满,装种量25kg/袋。

(3)种子码垛一定要码“井”字垛,但不要压实以免内部空间氧气流通不好造成出芽不齐等现象,浸种箱四周要留空隙,种子装箱后与浸种箱上口要留有40cm间距。

(4)催芽时种子上面应加盖麻袋片、种箱上口覆盖塑料膜,做好保湿保温措施。

(5)排水催芽时箱底水面要低于帘子下方,避免底层装种袋接触水层,不利于种子养气的流通。时间10~12h,促使种子早破胸。

(6)管理人员要勤检查仪器,浸种箱内、种子中间、循环水的温度以及水量,并逐箱作好各时段温度管理记录,破胸期间要经常检查,破胸达到50%左右进行降温催芽。

(7)由于种子自身污垢较多,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喷淋摇摆设备是否畅通,如出现喷淋口堵塞和摇摆停止等现象,应及时处理,确保箱内受热均匀。

3 措施与建议

3.1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智能化水稻工厂育秧工程建设是落实国家优质粮食产能工程配套项目的重要举措,是为粮食生产提供安全服务,尽快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最有效手段,是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宏观政策的客观要求。对此,必须高度重视,纳入日程,把智能化水稻工厂育秧工程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下大力气把智能化水稻工厂育秧工程建设培植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项目工程建设落实和实施。

3.2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智能化水稻育秧工厂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环境适宜和集中连片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项目地点要选择条件优越的水稻主产村作为创建基地,按照全面铺开、突出重点的原则确定智能化水稻育秧工厂建设选址,结合现代农业建设要求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设计标准、示范面广的产业格局。

3.3 抓好标准建设,夯实设施基础

(1)全面实施科学化管理。按照“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管理”的理念,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在确保示范基地建设质量前提下,努力实现水稻育秧基地交通便利、排灌方便,道路硬化,秧田布局合理,实现电、井、池、床、路、沟、场、林综合配套的规范化秧田。

(2)努力实现智能化催芽。在抓标准化建设上加大育秧生产全程智能化的推进力度,加快育秧标准化建设。按照技术要求,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每个育秧基地聘请一名农艺专家,配备一名专职技术员,实行全程指导。从而确保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推广成功。

(3)加快育苗标准化建设。在强化对智能化水稻育秧工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户管理技能及技术培训的同时,要从秧田耕作、到种子加工、种子处理、置床处理、秧田播种、秧田管理、综合利用等项生产环节,实现秧田整地、集中浸种、集中催芽、精量播种、秧田追肥、秧田防病、秧田微喷、秧田调温、秧田除草等100%标准作业。秧田管理人员适时按照水稻秧苗叶龄进程实施调温、控水等标准化作业,保证秧苗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健壮生长。

3.4 强化建后管理,健全管理机制

(1)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生产。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像设计工程一样规划农业,像工厂车间一样进行流程管理,使农业生产全过程用数字说话,用微机控制。在建设水稻智能化育秧工厂中,要运用现代系统信息理论对农业生产进行精准控制的新提升。在建设智能化水稻工厂育秧基地的过程中,要坚持用工业理念装备智能育秧车间,用企业理念管理智能育苗工厂,借鉴国有农场企业化管理现代农业的新模式进行管理。

(2)智能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智能化水稻工厂育苗基地,从浸种催芽车间到集中育苗大棚小区,对温度、水分、养分等重要指标全部实现智能化监控,达到精准管理水平,为培育壮秧和同时降低成本提供便利条件。

(3)多渠道经营管理,商业化产业化运作。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不具备承载高技能人才和现代化装备的能力,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探索管理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农业向企业化发展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5 创新投入机制,确保资金投入

(1)国家要确保智能化水稻工厂育苗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智能化水稻工厂育苗项目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重要举措,项目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但是,项目建设需要投入资金量较大,必须国家财政扶持,国家可以农业项目建设投入方式进行投入,实施专项资金专项投入专项管理,严禁挤占挪用,确保项目建设。

(2)是整合项目,整合资金,强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搞好项目建设,在国家财政投入基础上,要协调金融部门的信贷投放,积极整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基地智能化水稻工厂育苗项目建设转移和投入,同时引导水稻加工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及广大农户作为投资主体,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项目建设投入机制。

(3)综合开发,提高效益。项目建成后要积极开发温室大棚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以确保智能化水稻育苗工厂的管理费用和增加经济效益。

第4篇:农业智能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机械加工;智能化;问题分析

要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就必须要实现智能化。机械加工行业是一个整体机构严谨、步骤分工明确的行业,智能化就是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精细而准确的计算。智能化是高科技代名词,智能化产品普及市场能大大增加企业产品的客户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智能化的实现为提高企业生产水平生产效率以及生产竞争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1、我国机械加工智能化现状

近日,“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启动会在京举行,该项目是截至目前农业装备领域财政投入最大的国家863计划项目,项目经费概算2.758亿元,其中国拨1.138亿元,自筹1.62亿元。该项目也是“十二五”期间继“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第2个由农业装备联盟组织或牵头实施的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项目由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实施,实施期自2012~2015年,汇聚相关技术产品领域的57家主要企业、研究院所、大专院校近350名相关领域优势科研人员,从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创制重大产品与集成示范等两个层面开展种苗高速栽插与精密播种技术、高效收获分离清选技术、农产品智能分选与节能加工技术与装备等10项任务研究。项目将重点突破智能栽插和高效采收、植物生长过程和环境信息实时监测、种肥水药按需施用控制等智能化共性关键技术100多项,开发智能化种子精细加工、全自动嫁接育苗、瓜菜智能化生产、植物工厂化生产等重大装备与设施50套左右。同时,建成10多处以智能化技术为引领的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化示范基地。

项目主要技术路线分为两方面。一是对国外技术已经成熟、在国内已经引进试验的高端产品技术,采用联合设计、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如全自动嫁接育苗成套装备、瓜蔬自动化收获技术与装备等;二是对国内已具研究基础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等领域采用集成创新方式,集成形成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如智能化种子干燥和精细化选别装备技术、农产品智能分选技术与装备开发等。同时,创新新原理、新结构,与农艺技术有效结合,自主研究适合我国不同种植模式和作物多样化需求的高速栽插与精密播种技术、作物收获高效分离清选技术、植物生产智能监控关键技术与系统以及优质茶生产智能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以智能化技术引领提升我国农机装备与设施智能化水平,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农业已经到了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的紧要关头。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的要求,必须加强以信息化技术为先导的智能化、自动化农机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增强农产品生产的技术集成和标准化应用能力已成必然趋势。

2、工程机械出口向高端智能化发展

目前,亚洲依然是我国工程机械出口的最大市场,以38.27亿美元的出口额位列第一,占全球工程机械出口总额的42.49%,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4.45%。我国对亚洲的出口价格依然偏低,这既有地缘原因,也有与东盟国家贸易互惠的原因。日本以4.54亿美元位列第一,各项出口指标均稳步增长。印度虽然以3.12亿美元位居第二,但是出口价格下滑22.56%,直接导致出口额同比下滑15.05%。印度基础设施需要大量投资改善,市场潜力巨大,但是作为“金砖五国”之一,或许“含金量”不太足。印尼是个颇具潜力的新兴市场,虽以3.02亿美元的份额仅位居第三,但是出口额、出口数量和价格同比分别增长了64.53%、24.95%和31.68%,市场气息欣欣向荣。韩国虽然以2.57亿美元居于第四位,但是紧随其后的泰国更值得关注,对泰国的出口额、出口数量同比竟然分别增长了127.4%、89.67%。经历了前几年的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一个安定、健康、发展的泰国需要稳步建设。

欧洲以17.35%的市场份额居第二位,出口额达到15.62亿美元,同比增加了28.72%。机械出口仍然以传统欧盟15国和俄罗斯为核心市场,其市场份额达到了14.56亿美元,占欧洲市场的93.21%。欧洲国家当中俄罗斯又以5.49亿美元居首,俄罗斯市场出口额同比增长51.61%,虽然出口数量下降了9.76%,但是出口价格却上涨了68.01%,足以说明俄罗斯市场的巨大潜力。事实上,俄罗斯地产价格攀升,投资不断涌入持续刺激着建筑业蓬勃发展。另外,不断攀升的国际原油价格使俄罗斯的国内经济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油气、矿产开发工程设备需求量也大增,产业迅速发展,而俄罗斯建筑及工程机械折旧率已达45%~75%,使用中的机械设备有50%源于进口。德国以1.73亿美元的份额紧随其后,各项出口指标均有稳步增长,说明德国的实力依然雄厚。英国、意大利、荷兰等市场份额均过亿美元,但都有小范围波动。

拉丁美洲市场以13.18%的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三位,出口额11.8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7.84%。委内瑞拉以4.01亿美元的市场份额雄踞拉美首位。巴西为拉美第一大国,以3.60亿美元位居第二,奥运会、世界杯两大世界体育盛事引来的150亿美元建设投资也是一个极其诱人的大蛋糕,今年对巴西工程机械出口的持续增长也印证了这一点。

非洲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土地。上半年我国对非洲工程机械出口11.15亿美元,占全球工程机械进口总额的12.38%。北美洲市场是相对稳定的大市场,上半年出口额为9.74亿美元,同比增长40.9%。北美洲市场以美国为主,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市场份额分别为8.33亿美元和1.4亿美元。上半年我国工程机械对中东出口7.25亿美元,同比增长34.06%,传统市场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伊朗三国就占到了70%的份额,除伊朗外,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均有大幅增长。对大洋洲工程机械出口额3.40亿美元,同比增长71.01%,澳大利亚即以2.99亿美元占据了87.64%的份额,澳大利亚市场成长良好,工程机械出口稳步大幅增长。

3、结语

综上,在机械制造智能化过程中要有效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智能化技术,不断克服传统机械制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的高精密度、高竞争力及产业化发展大势。同时,在新环保的大旗下,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第5篇:农业智能化发展范文

产品种类少,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

我国现阶段已经生产制造出了大量的农业机械,但是相对于整个农业生产来说远远不足,比如我国现在的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还是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牧草类机械也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

农业技术人才匮乏

现阶段,我国从事农业机械操作的主要是农民自己,很多地方甚至面临着高级一些的大型农业机械无人可以操作的局面,农机的操作人员大多没有经受正规的操作培训,随着农业机械普及而来的是各种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

农机手收入低

农业的生产操作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农机手只能在农忙时开展工作,综合算来收入不高,产品回收期长。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综合我国农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外国的发展经营方式可以得出,智能化、自动化是我国农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机技术的智能化、自动化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加入了WTO后,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剧烈冲击。以棉花为例,今年我国棉花产量大幅度降低,国内棉花的价格持续升高。但是国际棉源的价格远低于国内。尽管国家已经采取了诸多措施,如限制最低价格、限制进口棉指标等等,我国棉价还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较高的原因是人力资源投入较大,机械成本低。如果农机实现了智能化或者自动化,农业生产率必然大幅提高,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农机技术的智能化、自动化是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必然要求。我国的温饱问题基本得以解决,人们现在关注的不是吃得饱而是吃得好。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产品开始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大大提高。农产品的产前管理、产后分类、加工制造都要借助于机械。农机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才能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对产品的品质投入更多的关注。

向绿色产品发展

第6篇:农业智能化发展范文

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很多专业性机械制造智能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而在农业制造领域,还在起步阶段。农业机械制造智能技术是专门研究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销售、售后乃至维护维修的整个技术过程,并将提高产品质量、效益、竞争力作为最终的目标。农业机械制造智能技术包含了生产对象、生产资料、能源、人力资源、生产和质量信息等内容。其中,生产对象、生产资料与能源属于硬件范畴,生产和质量信息则是软件范畴,而人力资源则是两者都属于。在诸多的生产要素之中,人的要素处于主要地位。

2兵团农业机械制造智能技术现状及其与内地的差距

2.1兵团农业机械制造智能技术现状

近年来,虽然很多企业在农业制造业方面不断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像北疆的科神数控设备已占企业机加工设备的30%以上,且已经引进了CNC加工中心,企业的机加工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公司已经启用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和服务。南疆的天诚对企业设备也进行了较大投资,且已经在某些焊接生产线采用了焊接机器人,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焊接质量和工作效率。但是这些进步与内地专业化农业及机械制造业相比,仍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2兵团与内地在农业机械制造智能技术上的差距

2.2.1管理

内地优秀的农业机械制造业广泛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对于组织和管理制度的更新与发展都较为重视,并对生产模式加以完善,力求达到准时、快速、高效的生产制造。比如采用MES(制造执行系统),该系统包括计划排产、过程纠偏、质量控制、资源优化、数据采集、电子看板、ERP集成等模块。系统依据ERP或手工输入的生产任务,通过精细排产,得到可执行的工序级生产排程,并通过对生产执行过程的详细进度、用料、用时及质量等信息实时跟踪统计,以数字化的方式、智能化的形式直观地展现生产全过程。而兵团农业机械制造业采用计算机管理的水平还正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的企业仍然处于陈旧的经验管理阶段,是兵团农业机械的制造业发展步伐缓慢的原因之一。

2.2.2技术设计

内地优秀的农业机械专业化厂家对设计方面要求严格,且更新速度较快。由于大量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AM),部分大型企业甚至已经开始脱离图纸进行设计和生产制造。而兵团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使用尚比较局限,使用水平有待提高,兵团农业机械制造业技术发展推动力不足。

2.2.3制造工艺

内地农业机械专业厂家比较广泛的使用数控加工,许多新型的加工方法,例如:激光切割、高精密加工、复合加工技术等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这些新型技术在兵团农机制造企业基本没有应用,有的甚至还在企业议程之中,使得兵团农机机械制造技术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

3发展建议

3.1系统优化

农业机械制造过程中对速度、精度和效率以及柔性化和智能化的要求较高。在采用高速控制系统的同时又改善了机床的特性,使得机床的速度、精度及效率大大提高。而柔性化不仅仅指机械本身,还有群控系统的柔性,数控系统的本身就是采用模块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裁剪与组合性比较强,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设计和需求;群控系统则是根据制作流程的要求不同自动进行修正和调整,使得群控系统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市场环境,仅有柔性化是不够的,机械制造智能化也需要不断升级改造以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只有具备了智能化才能应对更加复杂的市场发展环境。

3.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智能化的数控系统中要做到用户界面的图形化、科学计算的可视化与多媒体的结合和应用。用户界面是系统与使用人员之间的桥梁与窗口,由于使用人员的要求不同和专业性差异,给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研制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采用图形化用户界面后,使用者在使用时较为方便。科学计算的可视化可使可视信息直接使用,比如说图像、动画演示等。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与计算机的虚拟技术环境结合起来,使智能化领域又进一步得到拓宽。而计算机、声像以及通信技术完整的结合便形成了多媒体技术,它使计算机拥有了综合处理数据的能力。多媒体在智能化数控领域中可综合化、智能化地处理信息,在现场监控系统中也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3.3体系结构的优化

在农业机械制造过程中,改善和发展体系结构较为重要。首先,企业数控机床占用比例应不低于50%,使智能制造系统应用效率达到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集成企业CPU资源系统来提高集成度和运行速度。采用高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EPRD、CPRD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的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并应用LED平板显示器平台,以实现超大尺寸的显示传导和发散信息。采用增强集成电路的密度来改进性能,使组件的尺寸减小,可靠性提高。其次,硬件的模块化使数控系统的集成和标准化更加简单和方便。如显示器、CPU、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存储器等最基本的模块,都可成为独立的载体,在通过不同方法的组装、搭配以及减持和增加以便构成档次和功能不一的数控系统。最后,通过系统中心枢纽对机床进行网络化,通过机床联网的手段,可以在任意一台机床上进行多台操作,使不同机床的画面在同一台机床的屏幕上出现,实现对机床的远程控制或者是无人化操作。将计算机智能技术、网络技术、CAD/CAM、伺服系统、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使产品制作过程灵活多变,以适应当前农机市场多品种、多批次的市场需求。

4小结

第7篇:农业智能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农业用水;节水灌溉;控制系统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受水资源不足、人多地少、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技术落后等原因的影响,我国农业用水的浪费率高,这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是严峻的挑战,也是现代农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外经验,研究分析适合我国的智能化设备农业节水灌溉控制系统。

1节水灌溉技术及国内外发展

(1)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工程节水技术;灌溉控制技术。①工程节水技术:工程节水技术主要指的是利用原有的灌溉设施并对其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或者重新建设先进的灌溉设备其目的是通过设备改造和创新减少水资源的损失,节水利用原则一是减少输水损失、二是减少无效灌溉;具体技术有管道输水,滴灌等等。②灌溉控制技术:灌溉控制技术主要指的是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根据自然环境、农作物用水需求以及可用水量等因素,综合协调保障供水,其供水原则更加精细化和可控化。相比较传统的人工控制灌溉,灌溉控制技术不再依靠人的经验进行控制灌溉,而是利用对地理环境以及作物生长的特性,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满足用水需求的同时,做到不浪费水。

(2)国外农业节水灌溉控制技术应用。

国外在农业节水灌溉控制技术上有发展时间长,智能化水平高,其自动控制系统更加完善和先进。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控制灌溉系统,检测和掌握土壤环境,从而有效控制和掌握实际需水量,使用滴灌和喷灌,并且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只需要在控制室就能够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在自动灌溉配套设施中,流量控制阀、减压阀等,能够大大提高整个设备的运行效率,促使作物获得最佳的生长环境。

(3)国内农业节水灌溉控制技术发展。

国内节水灌溉技术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由于在管理和推广方面的问题,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在灌溉技术上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先进的设备住哟还是依靠从外国进口,并且未能形成完备的控制体系,相比较国外地区,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有其特殊性,土地相对分散,并且地形较为复杂,一些国外的灌溉控制系统在适应性上存在不小的问题,并且这些设备价格昂贵,在我国推广的难度大,我国在发展灌溉控制系统时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对控制系统的整合和升级,开发适用性强、成本低、效率高的智能化灌溉控制系统。

2节水灌溉控制系统

(1)节水灌溉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是利用土壤测量仪器探测田间土壤各种信息,并对于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转化成数字量,并在控制器上予以显示。同时这些信息及时传输和推送到PC上位机的人机界面上,实现对信息的掌握和控制。从接收的信息上结合预设的农作物需水量和以及整个灌溉系统的灌溉用水量、水速进行有效控制。一旦需要灌溉就可以启动相关按钮进行灌溉操作,整个过程中的信息都能够在人机界面中得到显示,主要包括灌溉时间、灌溉量以及剩余时间和水量等信息,如果不需要进行灌溉,就可以发出控制指令,机器就会停止操作。

(2)灌溉实现与控制。

在灌溉系统中,最核心的是采用电机驱动离心泵的方式将水注入管道,从而实现灌溉的目的。而这个过程中,执行灌溉任务的是电磁阀,电磁阀在这个系统中充当管理者角色,它能够控制区域灌溉与否,并且连接着灌溉干支流的各个管道,在整个系统中形成若干个连接点。灌溉支管上安置了若干个喷头,根据区域需水量进行灌溉或对区域实行轮流灌溉。对于分片区域,安放一定量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监控所在地点的土壤水分,并将检测到的数据和结果通过通讯设备传输到单片机中,单片机再根据预先的参考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比分析结果实施灌溉。

(3)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根据具体的原理和实际的需求,对于灌溉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其工作采用的是某型单片机,并采用控制电磁阀对于田间进行灌溉操作,其系统主要是利用传感器测量电路、模数转换电路、控制电路等等,结合上述的功能及总体结构。在研究智能化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时,将灌溉控制系统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硬件电路,另一个是软件程序。硬件电路主要是负责对数据的处理和执行,并且硬件设备能够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软件部分主要负责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控制硬件的执行,属于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而整个系统的完成质量主要是硬件设备和软件服务相互协调的结果,只有二者相互协调才能发挥节水灌溉系统的最大功效。

3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建议

(1)系统设计主要内容。

智能化设施的农业节水灌溉控制系统设计可以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硬件设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①单片机主机;②模数转换电路;③LED数据现实电路;④超限报警电路。软件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设计:①灌溉系统主系统设计;②采样子程序设计;③数据处理程序设计;④尺度变换程序设计;⑤转码程序设计。

(2)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第8篇:农业智能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农业机械;电子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与机械技术的融合形成了一股机电一体化的浪潮。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奠定了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数控机床的出现则给机械工业带来了飞跃式的发展,微电子技术赋予了机电一体化更大的潜力。同时,可编程序控制器、激光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模糊技术等技术的发展,都让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与作用来看,可以将其分为2类,即整机与基础元件。前者包括数控机床、智能化仪表仪器、CAD/CAM系统等;后者包括传感器、模糊控制器和电力电子器件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农业机械的现代化带来了强劲动力,应该特别关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运用。

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现代化中的应用特点

1.1 提升了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

农业机械正在融合越来越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这种发展趋势不仅优化了农业机械的结构,提升了其工作效率,还使得农业机械的用途不断增加,利用率大幅上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增加农业机械功能的基础上,使得其智能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与其他各生产领域的智能化生产相呼应。

1.2 增加了农业机械的功能

机电一体化不是一个单项技术,是一系列技术的有机综合体,其囊括了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传感测控与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变换与接口技术、软件编程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等。这一系列技术赋予了农业机械丰富而强大的功能,并将这些功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农业机械功能多、质量高、可靠性强于耗能少的发展趋势。

1.3 提高了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水平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能够提升农业机械的信息化水平与自动化水平,作业的规范性与精确性得到提升。自动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的产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1.4 农业生产过程的人性化

电子监控与报警、故障诊断与自我防护等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运用,能够充分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机械故障。在数字化和程控技术的帮助下,农业机械人体学设计更加合理,操作也变得更加灵活高效。同时,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其维护更加方便,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2 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运用中的实际情况

2.1 在国外的运用情况

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运用成熟。其农业机械设计有4大特点,即作业速度的提升、作业宽幅的提高、农机功率的增大和操作更加人性化。现在部分农机制造巨头正试图将一些尖端技术整合到农业机械上去,从而提升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增加其科技含量,提高工作效率。这些尖端技术有遥感技术、激光扫描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信息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与批量处理技术等。农用激光平地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通过激光调平传感微机处理技术,能够获得高度平整的田地。约翰·迪尔公司将精密作业系统安装到水稻联合收割机中,对水稻的收获进行实时监控、计算与评估,能够快速获得产量、谷物湿度等信息;其内置的定位系统与示差定位能够帮助农场主获得位置信息,从而能够对机械实施有效调配。

2.2 在国内的运用情况

由于诸多原因,农机现代化在我国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滞后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农业与生态农业体系的建立。随着我国机械工业、信息化产业等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尤其是我国在微电子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上的突破,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这也让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更加娴熟地运用到农业机械中来。同时,应该充分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等农业技术大国的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现代化道路。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在农业机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上取得一系列进展,施肥播种机、拖拉机和谷物干燥机等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其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应该正视这一问题。

3 农业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3.1 农业机械的光机电一体化

在融合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激光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将会充分整合与优化农业机械的组成,获得最佳的工作机制,从传感系统、动力系统与信息处理系统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

3.2 农业机械的柔性化与智能化整合

柔性化即自律分配系统化,建立起既能独立工作又能为总体服务的系统,能够充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子系统出现故障对于整体工作影响不大,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让农业机械的智能化不断提升,在模糊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双向联系加强,智能化整合力度不断上升。

3.3 农业机械的微型机电化与信息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纳米技术和蚀刻技术的发展,机械元件的小型化变得越来越容易,这为其微型机电化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将一些列传感器、处理器和执行元件等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律元件。充分利用外界信息,进行信息化改造,通过处理外界最新技术信息,获得最佳的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1] 赵志强,卢昕,林甦君.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2(20):132-133.

第9篇:农业智能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关键词:智能小区;物业智能化管理;中国特色商业街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8007602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新(1980-),男,天津市古文化街海河楼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 引言

随着智能化技术从大厦走向小区,迈进千家万户,进入各个商业街区,智能化管理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那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或模式才可以称得上是智能化管理呢?最近国家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提出了关于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基本概念,即:住宅小区智能化是利用4C(即计算机、通讯与网络、自控、IC卡)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系统集成,为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这一标准在商业街区同样适用。

1 智能化管理在商业街区管理中的需求

(1)业主方面对智能化管理的需求。在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自己经营店铺的关注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店铺面积、周边自然环境、交通、客流等方面,而是越来越关注自身权利的维护,对物业管理方面服务的品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这就需要物业管理方面提供更加便捷、更加完善的物业管理解决方案。

(2)物业管理方面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成本持续增高,弱电、电子监控,各种智能化部件发展迅猛,质量不断提高,价格比较稳定并且稳中微降。因此,从物业管理成本上来看,通过实现智能化来减少人力成本是物业管理方实施智能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用智能化系统代替人力也更加便捷,更加有利于管理者的监督与控制,减少人为因素,可以说是强化管理的物业管理者实施智能化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2 智能化管理在商业街区管理中的具体实施

智能化物业管理与传统物业管理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智能化”。也就是说,它不仅具有传统建筑物的功能,而且具有智能(或智慧)。“智能化”可以理解为,具有某种“拟人智能”特性或功能。智能化小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服务,服务功能主要包括方便的管理、高效的监控和先进的通信方式。

智能化管理意味着:①对环境和使用功能的变化具有感知能力;

②具有传递、处理感知信号或信息的能力;

③具有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

④具有作出决定,并且发出指令信息提供动作响应的能力。

智能化物业管理与传统的物业管理在根本目的上没有区别,都是为业主、用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创造物业最佳的综合效益。但由于管理对象的层次不同,服务对象(业主)对物业的使用、要求等不同,二者在内容上必然会有所不同。

智能物业由于采用了高度的自动化装备和先进的信息通信与处理设备,能全面获取物业的环境、人流、业务、财务及设备运行状况等信息,有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手段,所以在管理上更要科学规范、优质高效。可以把智能化物业管理看成是在传统物业管理服务内容上的提升,这种提升也就是“智能化”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各种智能化设备系统的自动监控和集中远程管理

传统的设备管理如设备运行状况监测,只可能靠人工现场巡查、看护,而实行智能化管理只需在中央监控室便可了解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调节设备的运行,并可根据设备自动报警信号显示故障区,迅速启用备用设备线路或及时到位抢修,确保大厦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还可根据自动记录下来的设备状况信息自动安排维护、检修周期、电脑显示等。这种集中远程自动监控管理,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管理维护效率,确保了物业设备的正常使用。

2.2 保安、消防、停车管理高度自动化

保安、消防、停车管理均是物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往往需占用大量人力。配备完善智能系统的物业,可以实现保安、消防自动监控,减少大量一线巡视人员。如保安方面,可以用电视监控系统监控物业大堂、电梯、楼梯、走廊、出入口、停车场等重要部位,用红外探测系统探测有无非法越界进入物业区域的现象,并向中心监控室报警,用电子巡更系统记录保安巡视情况,门禁系统自动识别来人有无进入资格;消防方面,全套探测报警设备可以自动探测有无火灾苗头,自动报警,显示异常部位,管理人员可在中心监控室切断相关部位电源,启动防火灭火设备,指挥人员及时到位灭火救险;停车管理方面,智能化的停车收费系统可以做到自动识别月保还是临保车辆(通过感应车头标签),实现自动计时,收费放行。

2.3 三表自动计量,各种收费一卡通

智能抄表系统可以免去人工挨家挨户上门抄表的烦琐,实现多表数据自动采集、传输、计费。配以一卡通系统又可以免去管理人员上门收费或用户到指定地点交费的不便,住户只需手持一卡便可通过刷卡交费(包括物业管理费)。

2.4 管理服务网络化、信息化

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配置,使得物业管理服务与被服务双方的信息交互沟通更加便捷。物业公司可以快速查、记用户网上提出的服务要求(报修各种代办服务项目)与投诉,及时给予答复;可以网上通知、公告,催交费用,催办有关事项,征集管理意见、建议,组织网上文娱活动等。这种物业信息化管理程度的提高,无疑会改变传统的管理服务方式,促进服务效率的提高。

2.5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是能对物业管理各种事物进行信息处理(收集、存储、加工、传递等)并维护和使用,反映物业管理企业运行状况,辅助企业决策,促进企业实现规划目标,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是专用于物业管理企业处理物业管理各种事物的专向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一整套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基础应用软件以及物业管理事物处理专用软件。

当前趋势是要把更多的兴趣和注意力放在与外界沟通、信息服务、安全防范、物业管理等方面,正是适应这种社会需求,智能小区应运而生。

智能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功能设置一般应该根据市场定位的不同(是中档还是高档)而不同。主要包括安防监控、门禁管理、计算机网络、家庭安防报警、三表出户、现代通信、有线电视、设备监控、小区一卡通、计算机物业管理等智能化子系统,以及小区电子大屏幕、背景音乐、电子商务、信息服务、VCD点播等。其中智能小区安防、通讯及网络是智能小区首先考虑的问题。智能大厦多数人比较熟悉,但对于住宅小区智能化并不是简单的智能大厦的功能复制,这不能完全满足要求。住宅有其特殊的方面,它需要将住宅内越来越多的设备、系统统筹管理,使其能具备智能化的功能,从而创造舒适健康的环境,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通信功能,包括语音、文字、图像的传输。

智能化小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服务,服务功能主要包括方便的管理、高效的监控和先进的通信方式。信息服务突出体现在计算机网络上,这对小区网络的硬件建设提出了要求。目前,带宽问题是制约网络发展的瓶颈,宽带技术的逐步应用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有关权威机构预测,宽带网络在未来几年里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届时网络发展将真正进入到大众家庭。智能产品实现功能的方式一般都是在小区内建立智能控制网络,利用此网络来实现家庭智能控制器。

智能小区是以家庭为单位,每个家庭形成智能住宅。智能住宅是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讯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安防装置,通过家庭总线连接到智能控制网络上进行集中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这些功能都是通过家庭控制器来实现的,家庭控制器则是通过智能控制器来实现的,家庭控制器通过智能控制总系统提供各种服务功能、能和住宅以外的外部世界相连接。所以说家庭控制器既是智能住宅的“大脑”,又是小区智能管理网络系统的“神经元”。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胡裕华.效率、效益与质量——物业中的设备管理[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1998(1).

[2] 张红,龙奋杰,李常庚.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建筑经济,2002(4).

[3] 戴骏.小区的智能化系统设计[J].当代建设,2002(6).

[4] 杨成汉,张奕先,段渊古.城市街道建筑色彩景观规划设计——以北京市北苑路街道整治改造项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11).

[5] 陶士康,王张华,管章志,等.近500年来安徽杭埠河流域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及其成因分析[J].安徽地质,2006(4).

[6] 姜红.试论当代中国的社会流行语[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7] 吴卓珈.丽水市城市绿地景观形象建设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