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健康发展范文

儿童健康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健康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健康发展

第1篇:儿童健康发展范文

山东省青岛仁爱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多年的特殊教育实践使学校清楚地认识到:有效的教育干预和课堂教学支持,可以更好地帮助特殊需要儿童减少克服障碍造成的不良后果,使其缺陷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和矫正。因此,学校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实施多种康复策略,激发了特需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启动语言康复,激发表达欲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表达方式。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

对于特需儿童来说,言语和语言发育迟缓是其显著的表现,也是康复训练的一个核心问题。学校根据学生现状,重点训练他们的发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发音训练,培养言语能力 学校通过三种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一是开展拼音练习,如a,o,e,i ,u,v等,培养发音能力。二是增加语言刺激,结合康复治疗仪,观看动画片,聆听儿歌,与学生进行言语交流。三是进行口腔和呼吸器官训练,如练习打响、吹纸条、吹哨子等,通过多种方式的发音训练,学生逐步产生说话的兴趣。

注重语言训练,培养沟通交往能力 在自闭症学生的言语训练过程中,学校特别重视培养他们产生一点基本的“理解”,如呈现大量直观的形象,反复给予迁移的机会,在认识一些简单的词和短语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概念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

运用肢体康复,体验动作乐趣

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使双手用于劳动制造工具,这样促使人类大脑的容量增大,使人变得聪明,人类才有了今天的一切。可以说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是人类进化中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但是,对于特需儿童来说,由于脑部受损造成了运动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行走困难、基本动作不协调、小肌肉群发育缓慢等症状。因此,学校根据现有康复器材和课程设置,主要从三个方面予以实施:

加强日常生活训练,提高自立能力 本着“一日生活即课程”的思想,从生活环节入手,利用课间训练学生独立上下楼梯、如厕盥洗,反复训练后,从走路晃晃悠悠到能自己扶着栏杆上下楼梯,从不会穿衣到能熟练自如地穿脱衣裤,从不会大小便到独立如厕。独立的基本生活能力使学生能够正常参与学校活动,树立了生活的信心,提高了肢体协调性。

强化精细动作训练,提高肌肉张力 在美工、劳技等课中通过指导学生穿珠子、缝十字绣、做丝网花、摘菜,训练学生手指的肌力和小肌肉群的灵敏性。我们还自编了手指操,通过手指功能练习,锻炼了手指的运动功能和灵活性,促进了大脑皮层的活动。

拓展粗大动作训练,提高活动能力 在体育与康复课中因材施教,训练不同的基本动作和能力。如在低年级中主要进行了站立、行走、钻爬训练,结合皮球、垫子、跳圈等康复器材巩固练习;在中、高年级进行跑跳、投掷、跨跳训练,通过接力赛、投篮游戏、障碍跑激发活动兴趣,发展粗大动作。

妙用音乐康复,感受活动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影响年轻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对于正常的孩子如此,对于特需儿童音乐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康复作用。

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康复方法能调动全身各器官的功能,对大脑起到不同程度的连续刺激作用。因此,学校将音乐也作为康复手段加以应用:

在唱游课中体现音乐 通过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和游戏教学,引导学生演唱、演奏、律动及表演,充分w现音乐学科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节奏感、肢体协调能力,促进学生听觉、视觉、言语及身体动作的发展。

在一日生活中渗透音乐 根据学生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在不同时段有目的地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将音乐贯穿在学生的一日生活中。清晨入校时,学生们随着活泼欢快的校园歌曲走进校园;大课间时,《健康歌》《喜洋洋与灰太狼》等学生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歌曲回荡在校园;午休时,舒情优美的轻音乐就像潺潺溪水,抚平了学生狂躁的情绪,使学生愉快地度过进餐环节……

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音乐 在“康教结合”专题教研活动中,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将背景音乐融入到各学科教学环节中,以此烘托出温馨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语文课中,配乐示范朗读增加感染力;数学课上,在学生稍显疲劳时引领学生伴随音乐玩起数字手指操;美工课中,学生一边聆听优美的音乐一边绘画制作;体育课中,伴着动感十足的进行曲学习走步。背景音乐令学生情绪愈加高涨,也使课堂气氛愈加生动。

第2篇:儿童健康发展范文

关键词:儿童福利机构 依恋 孤残儿童 家庭寄养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69-02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是指由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选择合适的家庭,由家庭为儿童提供所需的生活照料和服务,家庭寄养[3]作为孤残儿童照料方式的一项重要变革,充分关注到孩子的需求,在儿童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充分享受到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的权利。

一、福利机构特殊的养育环境对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儿童时期是人类成长的关键时期, 有专家研究报告已明确表明:儿童早期的经验与儿童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关系[2],儿童期正处于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不稳定的特殊年龄阶段,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孤残儿童遭遇家庭不幸以及自身的孤儿身份、病残的身体等现状,导致其形成负面的自我意识和不健全的人格。这些与机构养育环境、职工教育不当等有关系。

机构养育是一种封闭的团体式照顾,虽然满足了儿童24小时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但这种养育环境,为儿童营造了一种比较淡化的亲子感情关系和氛围,强化了儿童作为孤儿、弃婴的个人属性,弱化甚至忽视了其作为人的社会属性。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三班倒,儿童的照顾者经常更换,无法为儿童提供持续性的照顾,造成机构养育的孤残儿童缺乏安全感。在工作岗位每个人要负责抚育十几个孩子,孩子平时得到的亲吻、拥抱、逗乐比家庭的孩子要少得多,亲情渴求得不到最大满足。这些让孤残儿童很难对养护者形成真正的依恋,这些没有形成依恋的孩子,安全感很难得到满足。根据英国鲍尔贝的依恋理论,认为一个婴儿在生命的最初三年里,有一个主要的任务即:使婴儿产生对亲人的依恋感[5],他认为如果婴儿没有完成这一过程,或者说没有形成健康的依恋,那么这个孩子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在与他人的关系方面,会产生严重的人格问题,也就是说,依恋对儿童今后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家庭寄养作为孤残儿童安置重要模式,能促进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

(一)家庭寄养在我国的发展

家庭寄养[3],是孤儿、弃婴回归家庭、融入社会而采取的一种替代性养护模式,作为儿童福利事业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寄养的孤残儿童的法定监护仍为儿童福利院,享受政府给予的教育费和医疗费等费用,且寄养家庭能领取孤残儿童足额的生活费。

家庭寄养的基本原则是,应当有利于被寄养儿童的抚育、成长,保障被寄养儿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004年1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民政部颁布的《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将家庭寄养模式规范化。

评估寄养安置是否成功取决于寄养儿童是否能与寄养父母建立类似同亲生父母建立的依恋关系。

(二)依恋作为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理论基础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起源于二十世纪的英国和美国。其理论基础源于英国精神病学家约翰鲍尔贝的心理依恋理论,该理论强调: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其3岁之前在与母亲的温暖和亲密接触中形成的。在这种接触中,使儿童既能得到生理上的满足,又能找到心理上的快乐,并由此产生了儿童安全的心理依恋。

所谓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试图保持与另一个人(通常是母亲或其他抚育者或与婴儿联系密切的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反映了婴儿与照料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1]。儿童对依恋会表现出寻求身体上的接近,从依恋对象身上获得安慰、安全感和丰富的刺激。依恋的形成虽然与喂养有关,但是喂养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依恋。从儿童福利机构中观察到,儿童并不会对每个喂养自己的成人产生依恋行为,根据一项对我国儿童福利院弃孤儿童进行研究,[4]在院弃孤儿童依恋的随年龄变化的表现为(见下图1)

在院儿童对照料者的依恋关系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减少。5-6个月,在院儿童已经开始表现出对照料者的依恋50%,可以区别照料者和陌生人,7个月以后依恋再下降。

实际观察发现:对于出生后不久即进入寄养家庭的孤残儿童,高质量的照料和温馨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发展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是否建立类似于自然家庭的关系呢?国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是可以的,家庭寄养能建立一种替代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孤儿、弃儿或不良家庭环境的儿童对新的抚育人(即寄养父母或替代父母)形成依恋,促进被寄养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度和适应性可能是衡量寄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基于儿童发展的角度,从依恋关系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来看,依恋作为家庭寄养的理论基础非常具有说服力。

(三)家庭寄养模式能促进孤残儿童的身心发育,提高社会适应性。

从我院家庭寄养近10年的发展,分析儿童被寄养到家庭的变化。对寄养孤残儿童在寄养前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变化程度的调查问卷,有33.33%的工作人员认为孤残儿童寄养到家庭后在生理上变化更大,有41.67%的工作人员认为孤残儿童寄养到家庭后的心理上变化更大,有54.17%的工作人员认为孤残儿童寄养到家庭后在社会适应上变化更大.

当儿童被寄养到家庭后,寄养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孩子重新获得了家庭的温暖,亲人的抚爱和情感的依恋。语言交流、康复护理、社会接触等要比在福利院的次数要多的多。这些都有助于塑造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他们对爱和被爱的良性认知感,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行为能力,从而更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7]。 归纳总结:

(1)体质增强,运动机能改善,身体得到明显发育。有些肢体残疾的孩子,如足内翻,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家长每天坚持给孩子手法康复、矫正,孩子的足内翻完全矫正,且能行走自如。

(2)情绪、性格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改善。情绪的改善:有些孩子在寄养初期爱哭闹,发脾气,但经过一年的家庭生活,98%的孩子与寄养家庭建立依恋关系,情绪稳定,生活作息有规律。性格的改善:有些孩子在寄养初期见到来访者不说话甚至躲在大人的身后,寄养半年后,孩子的性格由封闭转向活泼开朗,爱说爱笑,能与熟悉的人正常交往,见来客人时主动打招呼,倒茶水等。在这一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改善。

(3)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有明显增强。生活在福利院里的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多是老师利用图片、电教片等并不是实物的教授中得来的,只是感性的认识,在家庭中孩子耳濡目染,亲身感受的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社会景象、自然景物和生活状态,认知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同时,逐步了解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家庭伦理关系,能与家庭成员正常交往,与他们友好相处,攻击明显减少,能和兄弟姐妹出去串门、上下学、分享食物等。学龄儿童独立生活能力有所提高,学会做家务, 亲社会行为增加,有了文明意识。

三、反思

儿童心理健康表现在5个方面,1、情绪积极稳定保持持续的快乐与积极的心境。 2、智力正常将智力纳入儿童心理健康标准,智力低下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容易出现各种儿童心理问题,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护理。3、性格与自我意识良好。4、与人交往能力 。5、意志健全与行为协调。以上是五个由权威心理专家拟定的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的第一驿站。事实证明: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能促进少年儿童完美人格的形成;而吵吵闹闹的家庭气氛或父母不健全的家庭,由于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致使他们形成扭曲的人格。所以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让他们在有爱的家庭气氛影响下,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实践证明,家庭寄养是孤残儿童健康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孩子通过进入家庭,与寄养父母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能够弥补其身心发育方面的很多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力探索积极推动家庭寄养养育模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更多家庭认识,了解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更加人性化、细化设置并实施家庭寄养相关规定,让更多的孤残儿童重回家庭,在家庭氛围中健全人格,身心同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黛安娜.哈茵著 丽安译.培养情智健康的孩子[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1.10-45

[2] 桑标.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王素英. 家庭寄养―儿童福利事业的趋势[J]社会福利,2002(7)。

[4] 曾凡林等.孤残儿童的情感发育,评估与收养准备对策课题总报告[J] 中国收养中心,2004。

[5] 曾凡林(执笔).《儿童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调研总报告[J]社会福利,2003(10)

第3篇:儿童健康发展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身心健康

关爱“留守孩子”,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为了进一步推进关爱和培育留守儿童工作,有效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创新思维,加强管理,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和措施大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

一、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个人和家庭情况档案

为了全面地了解和教育好留守儿童,我们首先要建立留守儿童个人和家庭情况档案。留守儿童个人档案的情况,包括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健康状况、性格特征与监护人的融洽程度,以及外出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家庭情况档案包括:(1)监护人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与留守儿童的关系情况等。(2)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地址和工种、经济收入情况、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3)在家的其他亲人的基本信息及与其的关系。只有建立和完善好班级留守儿童的个人和家庭情况档案,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个性化关爱及教育,让其更好地在班级中与其他同学友好相处,努力学习,共同成长。

二、采用多种形式让留守儿童快乐、健康发展

我们在与留守儿童的接触和相处过程中,要认真看待和关心留守儿童,让他们开心、快乐才能有效地促使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举行体育活动、文娱活动、书画活动等形式,使留守儿童活跃起来,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通过在活动的过程中与同学的合作,学会与人相处、交往,感受集体给自己带来的欢乐与微笑,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此外,用积极性的评价激励留守儿童积极向上,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某某同学没有父母在家里催促和监督,可是她从不迟到,作业也写得整洁,学习成绩丝毫不比别人差。”“某某同学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比我们班上的任何一位同学都要坚强!”“某某同学进步很快,老师喜欢他、欣赏他”等积极性的评价激励留守儿童,让其被同学们所认可、敬佩,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此成为其真正的快乐之源。这样,他们能够一直保持着一种愉悦的心情,不感到孤独、寂寞,不产生逆反的心理,身心就会健康的发展。

三、对留守儿童倾注关爱,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在帮助留守儿童的过程中,班主任除了做好自己的角色外,还应与其他科任教师合力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补缺补差,辅之以学习方法上的具体指导,并一步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进入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同时,我们还应着力调和留守儿童与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让其体会到老师一直在关心他们,拉近他们和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爱和温暖,从而在帮助留守儿童身上起到教育的合力。使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里充满阳光与欢笑。

我们还可以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进一步变成学生众人的工作,那就是在班级或学校里充分动员集体的力量,号召大家给留守儿童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给予他们学习上的辅导、邀请他们多参与班级或学校的活动、融入群体活动中去,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呵护和帮助,感受到班级集体的温暖和老师的关爱。这样,留守儿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和关爱下,能开心地过好每一天,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以求更大的进步。

四、加强家校联系,提升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青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不可代替的。家庭教育是否做得到位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做到加强家校联系和配合,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及其他亲人取得联系,一起教育,提升有效教育。

根据孩子的表现,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让父母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利用节日返乡的机会举行家长会或约父母面谈,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儿童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和引导,耐心地进行教育。此外,我们还可以进行家访,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总之,我们应尽最大的努力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效应,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五、倾注关爱,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开展“知恩感恩报恩”等主题活动的,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留守儿童树立自强不息的进取心、尊荣拒耻的文明心和孝老爱亲的感恩心。

第4篇:儿童健康发展范文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探讨

儿童时期心理的发展在一个人一生的心理发展进程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他自己的特点和规律,这就决定了在这一时期儿童有他们独特的基本心理需求,只有在这些心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满足,他们才会有更好的机会在心理健康的环境中长大,从而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在我们实地的调查研究中,留守儿童确实存在制约以上需要充分实现的因素,但他们缺失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且有些条件是可以通过其他条件或方式来弥补。以下依据这些条件,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可能性做相关的探讨:

(一)亲情缺失问题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但大多数的农村家庭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留守儿童虽然与其父母分离,但他们多数与兄弟姐妹在一起,他们年龄相近,境遇相仿,共同的语言较多,在情感上也容易形成相互依恋和获得归属感。

(二)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其父母外出打工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对他们的特殊抚养方式,如单亲抚养、隔代抚养、由亲切朋友代为抚养等。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造成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无暇顾及或者采取方式不佳。不利于实现指导的需要、成就感的需要以及满足好奇心的需要。但在实践中,对他们的抚养不完全是由其祖父母或者亲戚朋友中的一方进行,二十二者共同承担,交叉进行。

由于一些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较差,校风不好,加之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留守儿童”到了中学,觉得升学无望而产生厌学情绪。继续学习者只是其中少数。据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只有20%考入普通高中,10%的就读职业技术高中和中专,多达70%的孩子则在中考后便走上打工之路。虽然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要求,但由于缺少进一步学习深造,带来的将是不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影响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社会环境影响

现在农村迷信赌博风盛行,很多的农村的休闲活动就是打牌、打麻将,有的还在搞地下的赌博活动有很多的大人参与其中,由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留守儿家庭监护上的不足,很多的孩子也时常到桌面去转转,耳濡目染,一些学生也学会了赌博,而且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对于金钱的盲目崇拜,无心学习,给学生心灵带来严重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娱乐场所也逐渐增多,特别是网吧在农村的日益普及,使得留守儿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有可能使得老师、同学及其他社会人对他们产生某种歧视或偏见。留守儿童自身也并不为此苦恼、担忧。可能是留守现象普遍存在和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日程行为中并无异常造成的。因此,对实现自尊心需要及活动需要时没有多大的阻碍。

二、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必须家长、学校、社会、政府四个方面互动,以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父母尽可能多的给予孩子关爱。作为父母,能够在当地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有合适的生意可做的话就尽量不要外出,以更好的照顾孩子,让他们感觉到父母的亲情、温暖和关爱。如果父母双方一定要外出,最好想办法把孩子带在身边或者安排在工作所在城市一起生活。如果留守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人照看,父母要经常孩子打电话和留守孩子的进行情感沟通与引导。如果父母一方外出的话,那么外出的一方也要经常打电话和孩子沟通,时常鼓励和赞美孩子,寄些小礼物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让他们感觉到被爱而增强信心,使孩子对父母和亲人产生信任感、依赖感和安全感。如果孩子已经在上幼儿园或者在学校读书,父母更要引导孩子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引导孩子和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孩子宽容和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从小树立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经常主动和老师与同学沟通与交流。

第5篇:儿童健康发展范文

关键词:传统游戏;幼儿园健康领域;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245-02

一、传统游戏概述

关于传统游戏这一概念不同学者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就当前关于传统游戏概念学界比较认同的观点主要有乌丙安先生关于传统游戏的定义,其认为传统游戏又俗称“玩耍”,指的是起源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休闲娱乐活动。其次便是朱淑君对传统游戏的概念的理解,她指出传统游戏是儿童间以玩耍为目的同时又具有一定游戏规则与内容的起源于日常生活的游戏活动。最后便是陈连山对于传统游戏的定义,他认为传统游戏是起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并且在发展中不断传承的游戏活动。

二、传统游戏在幼儿园健康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传统游戏起源于民众的日常生活,通过代代相传保存至今,其游戏形式多以户外运动为主,借助宽阔的户外场地,儿童可以在户外以游戏中通过跑、跳、抓、躲等形式使身体得到充分锻炼,并且游戏的趣味性能够让儿童不知疲倦地参与其中,与当前幼儿教育中机械化的运动以及游戏相比有助于激发儿童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同时,儿童在参与传统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动作协调力。此外,由于传统游戏的参与主体至少为两人,这就有助于儿童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的交际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传统游戏有助于提升幼儿智力水平发展

传统游戏在长期的发展形成过程中集合了各种动作、语言以及思维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将其应用到幼儿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游戏中丰富多样的游戏表现形式有助于开拓儿童的视野,儿童在参与的过程中其社会知识以及学习技巧能力也得到有效发展;其次,传统游戏中以语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游戏活动有助于开发儿童的语言能力,例如民谣等,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等;最后,传统游戏中具有益智开发能力的游戏应用到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

(三)传统游戏有助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及人格素质

传统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规则性以及竞技性特征,这就使得儿童在参与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着成败得失的问题。诚然,每一个儿童都希望自己能够在游戏中获胜,因而,当失败时内心就会充斥着沮丧、愤怒的情绪,此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儿童及时引导,并且通过游戏的成败教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情绪,使其重新参与到游戏当中去。另一方面,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儿童由于游戏的趣味性以及参与热情,敢于在这样的环境下大方表现,与其他儿童交流合作,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助于在游戏中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及人格素质。

(四)传统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

传统游戏往往带有一定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是我国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引入传统游戏有助于让儿童们在游戏中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使他们在嬉戏玩耍中增强对民族符号的认知,同时使他们亲近生活、感受不同文化氛围下所形成的不同的游戏形式,在游戏中自觉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此外,传统游戏中以亲子游戏为载体的游戏形式还有助于增强父母与儿童之间的感情关系等。

三、传统游戏在幼儿园健康领域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游戏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

传统游戏在课程目标O置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在传统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学课程目标不明确。这种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引入课程目标时习惯性用“假、大、空”的口号号召,例如,传统游戏活动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而并未在课程目标中具体指出是何品质,通过何种游戏形式培养这种品质等,这种不明确的课程设置目标使幼儿教师在游戏教学中无法对儿童做到有效引导,从而使传统游戏的效果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是传统游戏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不能做到很好地协调一致,由于儿童好动的天性以及对于新鲜事物接收能力的限制,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由于某一点而耽误教学进度、使得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不能协调进行。

(二)传统游戏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传统游戏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游戏选择的范围面过窄,主要集中在体育游戏,如,丢手绢、跳方格、老鹰抓小鸡等。其次,在幼儿教育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游戏仍然存在,由于儿童心智尚不成熟,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对某些传统游戏缺乏相应辨别力。最后,教师对于传统游戏的改编缺乏一定的积极性使得传统游戏在幼儿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

(三)传统游戏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传统游戏在课程实施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儿童参与传统游戏的时间和空间不足,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幼儿常常不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在游戏中进行自由组合、协商、并且进一步开展游戏。除此之外,由于受安全因素的考虑,传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还存在一定的空间限制,这就导致传统游戏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大打折扣。其次,传统游戏设置缺乏长远有效的运行机制,当前,在幼儿教学中对于传统游戏的引用多是分散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将其作为一种表现形式穿插到教学中去,这种教育方式使得传统游戏在幼儿健康教育发展方面只是昙花一现,并不能真正发挥传统游戏在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传统游戏在幼儿园健康领域发展途径研究

(一)传统游戏动态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

针对传统游戏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幼儿教师在进行游戏活动的课程设置时要设立明确、具体、清晰的课程目标,尽量避免相对宽泛的课程目标表述。例如,将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表述为具体某一种品质,使教师有目的地对儿童进行引导。另一方面,教师要将课程目标进行动态化设置,根据教学进度以及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目标或教学进度加以调整,尽量使教学目标与教学进度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游戏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真正发挥其功效。

(二)拓宽传统游戏课程内容设计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流程设计来不断拓宽幼儿传统游戏的课程内容设计:首先,要对民间游戏进行收集,具体可以通过幼儿园教师、家长、社区、文献资料阅读等途径或者利用当前的微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发起活动征集,从社会广泛搜集各种不同的民间游戏;其次,对搜集到的民间游戏按照趣味性、安全性、适宜性、发展性等原则进行传统游戏的筛选分类;最后就是对民间游戏的改编,主要从民间游戏的内容、游戏的难度、游戏的规则、游戏的材料等方面下手进行改编,使其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理念,具有正面、积极的教学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创造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和设计。

(三)优化传统游戏的课程实施

传统游戏在幼儿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针对时间限制的问题,教师可以充分挖掘零散时间来组织幼儿开展小型的游戏教育活动,比如,幼儿到校与上课之间的空闲时间、餐前餐后空闲时间,以及离开幼儿园前的等待家长的时间等;其次,要在对不同传统游戏活动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在幼儿园内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并且有针对性地投放活动资料。最后,要想让传统游戏在幼儿健康教育中顺利开展实施,幼儿园校方以及教师还要做好有关家长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开展亲子活动、家长助教活动以及家长_放日活动等不同的活动方式使家长逐渐感受、理解传统游戏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增强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子关系,不断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昊东.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山东省临沂市沂水镇S幼儿园为例[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5.

[2]曹晓晓.传统游戏在现代儿童玩具设计中的交互拓展与创新应用[D].浙江:浙江大学,2013.

O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Game in the Health Field of Kindergarten

FAN Jian-mi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Tongliao,Inner Mongolia 028000,China)

第6篇:儿童健康发展范文

【关键词】美国开端计划儿童健康健康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040-02

健康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和保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活动的最终目的,所以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效保证和前提。“开端计划”(Head Start)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联邦政府创办,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教育和健康保健的综合计划,在一开始就将儿童健康问题放在了首要位置。

一、开端计划对儿童健康的不断关注

在20世纪60年代,开端计划的先驱萨金特•施瑞弗,委托开端计划规划委员会负责人、医学专家罗伯特•库克成立由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儿童健康和发展问题进行详细研究。由于当时委员会成员中的医学专家比重较大,所以规划委员会特别强调健康的重要性,明确把提高儿童身体健康水平放在首位,并在儿童健康服务构成方面设计得具体明确。例如:儿童将获得儿科的全面检查,还要接受视力、听力和语言方面的评估,而且还要做肺结核、贫血症等方面的检查和治疗。在开端计划开始实施后,儿童发展中心和社区的公共卫生机构合作,和家长配合制定矫正性和预防性措施,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并对儿童和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营养培训。

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开端计划进入了探索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开端计划在儿童健康和发展问题方面进行了调整,开端计划的内容和目标有了新的扩展和变化,提出了“家庭开端计划”、“家长教育计划”、“健康开端计划”,原来的开端计划得到了拓展。

20世纪90年代,对儿童精神领域和心理健康提供指导和帮助已经成为开端计划健康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端计划在健康服务领域的一大突破是为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关注儿童心理的成熟和发展。

开端计划从开始实施至今,在儿童的健康保健服务方面,从起初的身体检查、疾病预防到提供全年的服务及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从中可以看出开端计划的负责人对于儿童的健康问题的重视。如果没有开端计划,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不可能享受到学前教育,更不可能享受到健康检查、牙科治疗服务,也正是因为如此,开端计划被人们视为是一项成功的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模式,对儿童的健康护理、动作发展和牙齿保健都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开端计划,政府第一次把解决儿童的健康问题看作自身责任,把健康服务带给了贫困儿童。

二、开端计划相关执行标准和指导

1.确定儿童健康状况

父母作为子女的主要照顾者,对儿童的健康负有最基本的责任,他们在儿童发展与健康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能提供重要的信息,并十分关注儿童的发展与健康。因此,开端计划规定:在儿童加入开端计划实施体系的90日内,工作人员应尽快和父母取得联系,建立合作关系。

(1)开端计划开办机构和机构(Grantees and Delegate Agencies)必须协助父母,帮助他们的孩子加入到健康保健体系中。具体做法包括:寻求健康服务咨询委员会(Health Services Advisory Committee)的援助,以确定长期的健康服务资金来源,并将儿童及家庭的健康需求告知给社区的健康服务者;与地方医疗补助机构(Medicaid agencies)合作,以确定儿童是否享受医疗救助的资格;定期仔细地查阅健康档案,确保提供专家推荐的治疗和预防服务,并制定后续的治疗计划。

(2)开端计划开办机构和机构还应确定儿童是否获得了由医疗保健专家提供的近期的、与年龄相符的预防建议表和有关医疗、牙科和智力方面的基本健康保健表,并确保儿童健康保健档案的内容和专家建议的相关信息不断更新。

开端计划工作人员的任务之一在于和父母一起合作,以确定儿童的长期健康保健是否得到了专业人员对儿童健康的指导,并确定是否得到了所需的诊断检查和治疗。健康服务咨询委员会可提供的指导包括:产前护理的标准;结核菌和铅的检测频率;牙齿的检查频率;社区健康问题,例如:肠道寄生虫病、奶瓶性蛀牙(婴幼儿龋齿)、甲肝等的检测与预防措施;建议增加预防接种疫苗(例如,儿童在甲肝高发期接种甲肝疫苗)。

开端计划开办机构和机构还必须确保他们继续享有这些由专家推荐的保健附表。开端计划工作人员和父母与健康服务提供者协作,确保体格检查和智力测试后,必要的检测结果和治疗计划记录在儿童健康保健附表中。另外记录应指出今后所需的全部治疗程序。

此外,开端计划还规定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追踪和监督健康保健服务部门。计划规定工作人员对健康保健服务负有如下责任:与父母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对儿童进行定期检查,以确定儿童是否接受检查、治疗;与教育中心、家庭中心的保健员及家庭访问者合作,仔细查看健康记录;鼓励健康专家向父母解释全部程序;健康记录所载资料具有机密性质,所以应存放在其他无关人员不易接触的地方。这些健康信息将为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正确的导向。

2.检查儿童身体发育情况

(1)在儿童加入开端计划的45日内,开端计划开办机构和机构必须与其父母协作,对与儿童年龄相符的发展性感观(包括视觉和听觉)动作发展、运动神经的发展和情感能力进行检测。这些检查方法和要求应最大可能、最大程度地适应儿童的文化背景,以确保检测的真实性。

开端计划的执行标准不要求使用任何特殊方法、仪器或技术。检测过程包含基本的、必要的观察与测量,要确保时间上和测试人员的长期固定。在设计及发展性的检查方法时,测试机构要与涉及活动各方面内容包含健康、儿童发展与精神健康方面的专家与家长们及健康服务咨询委员会磋商。在选择工具或指导检查时,要考虑儿童在文化语言上、发展过程中的背景,确定年龄较小儿童的行为、社会情感方面状况时不应使用单一的检查方法。一个系统的方法涉及多方面的来源包括:相关人员及家长们对儿童行为举止的观察;查看儿童的历史健康记录;比较过去的发展状况和目前的状态,重新分析观察结果,确认结论是否与家庭人员或父母所了解的孩子的状况相一致。

(2)开端计划开办机构和机构必须从精神健康专家或儿童发展专家那里获得正确的导向,以便使用这些结果来确定儿童的需要。协助父母了解家访人员实施计划和发表意见的过程及其它相关信息,包括如何在计划实施中和家庭里得到有关儿童需求的建议。所有的专家都应考虑每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

(3)开端计划开办机构和机构必须利用有关每个儿童所有方面的多样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从他们的家人、老师或其他相关人员那里了解儿童的典型行为习惯;教师们、家访人员和父母的观察结果记录;儿童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美术作品、口述性故事、录制的语言磁带等;对学前儿童的访谈;儿童的成长录像带或录音带;工作人员对儿童进步的记录及父母的反馈等。

第7篇:儿童健康发展范文

从孩子0~6岁这一阶段来看,儿童健康与家庭养育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在我们的专项调查研究中,1992~2012年这20年来,我们发现了上海地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变化,而这些问题,又与家庭养育有着深刻的关系。

儿童身心健康与家庭养育

首先,我们谈一下这20年来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 肥胖;

2. 视力不良;

3. 龋齿;

4. 心理健康;

5. 少女生育。

而儿童健康问题一般都跟家庭养育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肥胖和遗传、与喂养方式、营养结构,包括家庭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以下罗列出主要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因素。

1. 家族遗传。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做的青少年的专项研究数据显示,1/5的超重肥胖孩子,实际上跟家族史有主要的关系。

2. 家庭结构。比如离异家庭虽然不会必然导致儿童心理不健康,但是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却会导致家庭功能的缺陷,当家庭功能缺失时,就可能会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变差,造成和引发更多的问题。

3.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比如少女生育率的问题,在中国经济地位比较低的家庭中,就更容易发生。

4. 家庭生活方式。这对肥胖、龋齿、智力不良都有很大影响,比如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虽然每天要求1小时的体育锻炼,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体育锻炼的不足,加之课业负担过重,都使得视力、肥胖问题不断增加。

5. 养育方式。一位口腔科的医生曾这样对我说,现在孩子的咀嚼都是不够的,这样就会产生龋齿。以前的孩子吃得并不十分精细,硬硬的豆子“嘎巴嘎巴”地咬,而现在孩子连麻花都不吃了,越吃越精细。这跟家庭的养育是密切相关的。

儿童心理健康与家庭养育

从医学角度上说,亚健康概念是没有的,但从心理健康方面,高风险人群就是亚健康的概念,因为心理健康不是断裂的,从健康到不健康,是个连续的光谱;从健康到不健康,它一定是有个逐渐过渡的阶段。

我们在做心理健康研究评估时,常需要观察一些心理健康风险高的孩子,他们并没有心理疾病,但是属于潜在高风险的易感人群,遇到“风吹草动”就容易产生问题。2007~2010年的3年里,我们跟踪调查研究,找出风险因素,总结了十项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高风险因素:

性别、家庭感受、同伴取笑、同伴忽视、课业时间

数学困难、饮食状况、睡眠状况、同伴性别、居住环境

首先,可以看到家庭感受、同伴取笑、同伴忽视和同伴性别这几项都涉及到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不良是导致心理健康的一个高风险的因素。其次,单是红色标注的四项指标里是阳性的话,就已经存在高风险了。所以我们应该行动起来,积极地去进行系统干预和预防。

第8篇:儿童健康发展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健康发展;作用

在中国的教育史中最早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多样化,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家庭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最大课题。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但这种重视大都是学校教育,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还不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家长没有将家庭作为教育的场所,更没有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教师。实际上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教育,可以说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期。

二、家庭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1.家庭生存环境

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形成最佳的亲子互动关系,并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调查显示,在家庭中如果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成员感到心情愉快的家庭中,儿童也会感到愉快、安全。而儿童的情绪方面则表现比较稳定,“不随意地发脾气”;在儿童的行为表现上由于他们的心理压力小,则表现得开朗、好奇心强、爱探究,而较少表现出退缩与焦虑。

2.家长的教养态度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固然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儿童个性的缺陷、

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父母所造成的,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老虎权威型

家长在教育行为上对孩子实行高压政策,要求过分严厉,过分限制,缺少宽容,奉行棍棒教育,孩子稍有不妥之处就严加惩罚。

第二类:母鸡溺爱型

家长只想为儿童提供无所不到的帮助和保护,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就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口的

品性。

第三类:山羊自流型

这种类型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显示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第四类:老鹰民主型

父母能忍耐、平等、随和谅解、互相爱护、关心,父母能多给子女鼓励和诱导,而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提高子女的认识,改正缺点。

3.家庭结构变化

随着单亲家庭大量出现,家庭结构的稳定性正在发生动摇,家庭破裂造成儿童赖以生存的心灵家庭乐园被破坏。破裂的家庭结构使父母无力教育自己的孩子,给幼儿带来了过分紧张的生活气氛和感情冲突。

4.家长的教育方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研究表明:教育者的期望对受教育者有重大影响。因此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家长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激励越大,就越能强化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幼儿意志品质的锻炼,形成远大的抱负。

三、构建健康家庭教育环境

早期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应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作风民主、态度和蔼可亲,家长对待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随心所欲。(2)家长处处以身作则,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多示范,少说教。(3)家长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以乐观、淡定、放松的情绪来面对孩子,将对孩子产生巨大的积极感染力。(4)为子女创造安逸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万事如意,免受一切挫折,这似乎成为许多父母,尤其是家境比较富裕的父母的共同追求。但是这种“厚爱”,致使大多数独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任性、脆弱、依赖的弱点,这与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娇惯是分不开的。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家庭教育成功的根本条件。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尤为关键,孩子在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信;孩子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和爱心;孩子在忍耐中生活,他将学会忍耐;孩子在偏袒中生活,他将学会自以为是;孩子在争吵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与逃避;孩子在公正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尊敬;孩子在埋怨中生活,他将学会责怪和抱怨;孩子在偏爱中生活,他将学会嫉妒和冷漠。

家庭环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土壤,因此当前开展家长的素质教育,优化家庭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大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长的责任和认识,认识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努力克服家庭结构变化等带来的障碍,为子女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儿童身心健康得到健康的发展。

第9篇:儿童健康发展范文

【关键词】 幼儿园; 儿童体检; 研究

doi:10.14033/ki.cfmr.2017.17.0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7-0060-02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ldren’s Health Examination in Miyun District of Beijing/GUO Shan-sha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17):60-61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ldren’s health examination in Miyun district of Beijing.Method:A total of 122 kindergartens from 2014 to 2016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hildren’s experience and to discuss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Result:Between 2014 and 2016,a total of 27 898 children were examined in two years,and the experience rate was about 99.37%.Through the survey found that children’s physical condition has a low weight,growth retardation,loss of weight,overweight,obesity,anemia,dental caries,low vision symptoms,including overweight,obesity,dental caries,low vision rate was higher,and the ratio of dental caries was most prominent.Conclusion:In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caries in children,the prevalence of all children and kindergartens shall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good health care park,urge children to do personal health,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iet guidance,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for parents,the homeland of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Key words】 Kindergarten; Children physical examination; Research

First-author’s address:Miyun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Beijing,Beijing 101500,China

一般在园儿童正处于快速发育生长阶段,身体多比较稚嫩,免疫力差,因幼儿园区人口密集度高,发生疾病后传播速度很快。因幼儿园环境及居住环境有一定的不同,容易造成儿童成长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幼儿园区定期进行儿童体检是必要的[1-2]。为此选取2014-2016年122所幼儿园完成体检儿童27 898名,根据儿童体验状况调查分析,掌握儿童身体情况,并对儿童体检结果进行调查归纳,并制定相应处理措施,目的均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帮助儿童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2016年122所幼儿园体检儿童27 898名,分析儿童体验后存在的问题及问题采取解决办法进行讨论。男性儿童16 235名,女性儿童11 663名,儿童年龄3~7岁,本文研究中所有受检对象均为单一疾病。

1.2 方法

由笔者所在医院各相关科室组织相关专业医护人员成立体检队,到本辖区内的幼儿园内,为在园儿童进行全面体检,体检前给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按照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和健康检查技术服务规范统一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体检内容包括身高、体重的测量,口腔龋齿的常规检查,并运用听诊器对儿童心肺进行听诊,对四肢发育及健康程度进行查看,运用儿童视力表对其视力进行检测,采血检测血常规,查看血红蛋白数值等。

1.3 测量标准

采用文献[3]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提出的《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标准差数值表》对儿童身高、体重进行评价,按照标准差法共分五个等级进行评估,分为上、中上、中、中下、下。对体检出现异常的儿童进行详细统计,比如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超重、肥胖等。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检查,3~5岁视力≤0.6、5~7岁视力≤0.8,或双裸眼视力相差二行及以上均为视力低常。血红蛋白测定是取儿童左手无名指端血,采用干化学试纸式血红蛋白分析仪测定,按照贫血诊断标准,年龄段6个月~7岁Hb

2 结果

对2014-2016年北京密云区在园儿童体检状况进行整理得出:在园儿童共28 074名,进行体检儿童共27 898名,完成体检率99.37%,出现异常症状儿童21 748名,分别是低体重人数36名,生长迟缓53名,消瘦人数37名,超重人数4612名,肥胖人数2958名,贫血人数96名,患龋人数13 055名,视力低人数901名,见表1。

3 讨论

儿童生长发育是否达标一般通过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来进行衡量,也能反映出儿童营养状况的主要指标。有文献[5]资料显示,国内从2007-2011年儿童体质发育比1999-2003年进步明显。可以得出,儿童的健康越发受到关注并成为卫生健康工作成效体现的结果。从2014-2016年,针对体检的27 898名儿童,从体检结果可以看出,出现病症的儿童多达21 748名,占总人数78%。在所有病症中超重、肥胖、患龋、视力低常病症占比较大,尤其是龋齿发病率较高,幼儿园及家长要高度重视,家园协作共同改善儿童龋齿病状,促进儿童正常健康发展。

3.1 肥胖状况

在所有体验的27 898名儿童中,因肥胖检查出有2958名,三年中平均占比10.64%。在2014年占比最高,达到11.53%。通过数据表1可以看出,通过对家长教育宣导后,在2015年降低到10.53%,在2016年降低到9.87%。所谓肥胖是体内能量过多未能消耗完导致过剩,最后形成堆积,导致脂肪过多。因此,科学合理的饮食营养搭配及喂养方法对提高健康成长及体格健壮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可降低肥胖病症的发生。学龄前期是儿童饮食习惯和行为发育的高峰期,又是脂肪重聚的关键期,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要针对父母进行宣教,还应增加对教师、保育员的防治儿童肥胖的宣教工作,更应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合理膳食安排,有效的预防儿童肥胖,促进儿童健康发展[6]。

3.2 龋齿状况

在儿童体检当中,龋齿患病率较高,从2014-2016年,共检测出儿童龋齿13 055名,占总的体检人数的46.8%。通过体检数据发现,从2014-2016年,儿童的龋齿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跟园所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及家长的认知程度有很大关系。导致龋齿的发生主要因细菌感染、日常进食类型与宿主三者之间共同作用造成。从初期遭到损害到龋洞,大约要经过15个月左右时长,一旦遭受损害将无法逆转[7]。因此,家园协作尤为重要。本辖区内的多数幼儿园都能开展园内刷牙工作,对家长的也进行各种形式的口腔知识宣教工作,建议家长要多了解龋齿的危害性[8-9],多学习有关龋齿的相关预防及治疗常识,家园共育有效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

3.3 视力不良情况

从2014-2016年的儿童体检数据看,笔者所在区的4岁以上儿童的视力不良率有所上升,有报道电子产品的泛滥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0-11]。幼儿园内要保证教室采光,减少不必要的电子屏教学,教会儿童注意用眼卫生。家长要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和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方面减少儿童的用眼时间,降低儿童视力不良率。

3.4 贫血情况

贫血在儿童不良症状中最为常见,与儿童日常饮食及其他疾病关系密切[8]。从2014-2016年,贫血共检测出96名儿童,平均占比0.34%。虽然比例小,但是还的要高度重视,对贫血儿童做好检测管理工作,对家长做好健康教育,喂养指导[12]。幼儿园根据儿童需要制定营养搭配合理的食谱,保证儿童均衡营养,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肥胖、患龋、视力低常、贫血等病症成为笔者所在区学龄前儿童体检最为常见的问题。因此,系统化统计分析体检结果,根据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各园所卫生保健工作,对促进学龄前儿童在园期间身体各方面良好的发展尤为重要。笔者所在医院更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每年本辖区内的儿童体检工作,做好对园所卫生保健的指导工作,让孩子们在大家的共同呵护下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徐素香,陈磊,杨国强,等.2014与2009年昆山市6月龄儿童健康体检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11):1299-1301.

[2]白倩,廖荣,王琼,等.汉中市汉台区2011至2015年幼儿园儿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8):998-1000.

[3]杨明勇.3~6岁幼儿园儿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4,27(1):45-73.

[4]张维英.有关幼儿园儿童健康体检结果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5(6):3537-3538.

[5]张宇驰.金堂县2007-2011年托幼儿童健康体检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5):123-124.

[6]李少闻,王思思.2013年西安市7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9):924-927.

[7]赵思琪,徐昕,徐凌忠,等.山东省5岁以下儿童定期健康体检及生长发育现状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4):422-425.

[8]侯怀泽,练婷玉.幼儿园儿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及解决问题对策[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33(3):28-29.

[9]兰菲菲,梁凯玲,何薇,等.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罗西村留守学龄儿童健康状况分析[J].广东医学,2015,35(7):1109-1111.

[10]罗卫,李六平,范善平,等.桂林市某城区2011~2013年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6):90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