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明实践计划范文

文明实践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明实践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明实践计划

第1篇:文明实践计划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国际名城;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凌世君,桂林市档案局编研征集科科长,助理研究员,广西桂林541002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1―0164一04

建设现代化国际名城是桂林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这项伟大工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对此战略目标的方方面面进行广泛深入的理论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就现代化国际名城的文化建设,谈些粗浅看法。

一、现代化国际名城及其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现代化国际名城是个综合目标,可以分解为三层意思:一是现代化城市,二是国际化城市,三是国际著名城市(国际名城)。关于国际名城,虽然理论界尚无完整定义,但比较容易理解,简单地说,国际名城就是以一方面和多方面因素而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城市,如北京、巴黎、罗马、麦加,甚至拉斯维加斯;国际化城市,是指那些以一方面或多方面功能突出地服务于国际社会的城市,如国际会议中心日内瓦、多种国际机构驻地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等;而要解释何为现代化城市,则必须先弄清什么是现代化。所谓现代化,是指不发达社会成为发达社会的过程和目标。作为过程,其首要标志,是用先进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结构及政治意识形态随之出现变化(其标志为政治民主、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社会流动和现代化人格)。作为目标,一般指以当达社会为参照系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先进生产力水平及消费水平。现代化城市即城市的现代化,其内涵包括城市的经济系统,政治、行政系统,文化系统,物质承载系统(即基础设施),生态系统的现代化。从世界城市发展史来看,现代化城市,是指区别于古代城市、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和将来的超现代化城市的一种城市形态,是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如纽约、东京、悉尼等。

现代化城市不一定是国际名城,反之亦然。桂林所要建设的,既不是单一的国际名城,也不是单一的现代化城市或国际化城市,而是三种城市范型的迭加,必须顾及三方面要求,兼有三方面功能,形成独树一帜的范例。这里所说的现代化国际名城桂林,是在原有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基础上,调动内部能使桂林成为现代化国际名城的一切积极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自然的、历史的等等,面向21世纪,吸收并融合人类一切先进的、对城市现代化建设有益的文明成果和经验,以国际公认的现代化尺度为标准,进行优化建设,塑造全新的现代化国际名城形象。

现代化国际名城,不只是经济的、技术的概念,更应该是文化的概念,它往往以硬件形象与软件形象综合而成的文化形象影响于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征程中,不但不能忽视而且还应该刻意加强自身富有地域本质特征的文化建设。这是因为: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与文化的界限日益淡化,而其双向互动的作用日益明显。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而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将更多地依赖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其次,经济建设固然是一个城市走向现代化的基本推动力,但是,带有终极意义的却是文化的汇聚,一个城市有着怎样的文化生态状况,是衡量这个城市现代文明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尺,也是这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化国际名城共有的先进物质基础条件下,只有高水平和独具特色的文化特质(含内在与外部形象)表现的个性品位,才能形成与众不同的城市风格和魅力。只有经济躯壳,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不会成为现代化城市,更不用说成为国际名城。最后,经济与文化没有自然而然同步发展的必然性,经济要现代化,必须通过“抓”,文化要现代化,也必须通过“抓”,不去有计划有组织地“抓”,经济上不去,文化也上不去。那种认为“经济上去了,文化自然会上去”的想法,是不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

二、桂林现代化国际名城的文化类型选择

现代化、国际化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其发展态势日趋同一。换言之,现代化的尺度,国际化的标准,对任何国家都是一致的,而真正使一个城市成为现代化国际名城并赋予其鲜明特色的,是体现在这个城市中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积淀,来自于政治、历史、现实社会,以及地缘、地域、自然和民族等等,来自于所在国家担负的职能。因而,建设现代化国际名城,选择适合自身的文化发展类型,对城市文化与时代共性一致以外的个性特征和风格进行较为准确的整体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

综观全球称得上现代化国际名城的城市,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发达国家(或地区)中与整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建设同步,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国际名城;另一大类是发展中国家一些重要城市。虽然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不高,但由于集中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单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很高。第一大类城市中大约有如下三种类型:一是国际大都会,如巴黎、伦敦、纽约、维也纳、柏林、东京。这些城市大都是一国首都,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于一身,各方面综合发展,城市规模很大(纽约虽不是首都,但由于所在国的首都只行使政治职能,它们的作用非同一般)。二是因政治、历史、自然、地缘等优势发展起来而闻名世界的城市,如港口城市马赛、鹿特丹、利物浦、横滨;国际商贸金融中心新加坡城、香港、东京;国际机构驻地及会议中心布鲁塞尔、日内瓦。这类城市规模有大有小,各具优势和特色。三是文化名城,如米兰、佛罗伦萨、威尼斯、京都、奈良等。这些城市早就以其文化特色闻名于世,而随着整个国家现代化水平提高得以跨入现代化城市之列。第二大类现代化国际名城也有两种类型:一是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前社会主义国家)大都会:如北京、莫斯科、布达佩斯、华沙。二是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城市,如里约热内卢、圣保罗。

将桂林市置于现代化国际名城之林考察,我们发现,桂林这座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具备十分独特的品质:

1.桂林市是当代中国的一个非省会中等城市,城市性质是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2.在地域上桂林属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自治区。虽以汉民族文化为其主调,但城内和周边郊县

有数十个少数民族聚居,各类文化富有民族色彩。 3.在地缘上,桂林属亚欧大陆东亚部分,虽不沿边沿江沿海,但距海距边距江很近。鉴于世界文化东移等因素,桂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称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4.桂林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长期以来是中国南方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内部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形成了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城景交融的城市建设格局和独特风貌。

5.桂林得天独厚,拥有中国第一流的自然风光,是国家级风景区,以风景游览城市闻名天下。同时,又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每年接待50多万人境旅游者,近千万国内游客。

上述分析可知,桂林市既不同于莫斯科、华沙,不同于日内瓦、布鲁塞尔,也不同于米兰、佛罗伦萨,更不同于巴黎、纽约。桂林所要选择的文化类型,应从自身特性出发,超越现有现代化国际名城模式,建立独一无二、具有桂林个性特色的山水风光型社会主义文化。

桂林的山水文化,是桂林文化中最有特色、极其活跃、极富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一种独特神奇的文化,不仅在中国首屈一指,即便在全世界,桂林山水文化亦可称为人类山水文化的精粹。桂林把建设现代化国际名城的现代化文化定位于山水风光型,不但符合桂林市的实际,也符合国人世人愿望。这种文化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山水自然美、艺术美为主要表现形式,融合古今中外人类先进文明,拥有当今世界先进文化设施,聚集大批优秀文化人才,形成充满活力,鼓励竞争,高度民主、高度科学,多元多维、多种类、多层次的文化格局;以山水文化为主体,环境教育文化、科学文化、历史文化、旅游文化、企业文化、群众文化、市场文化、本土文学、地方艺术、民族民俗文化、环境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饮食文化,构成桂林国际名城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化文化。

三、桂林现代化国际名城的现代化文化建设内涵

这个内涵的确立,以文化类型定位为前提,以面向21世纪、面向世界文化,适应时代与国际社会发展要求,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导向,以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必然性和现有基础承受的可能性为条件,不仅三者缺一不可,而且要紧密结合才能准确、可信、可靠、可行。“内涵”一经确定,也就成为历史性的现代化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现代化文化建设的内涵,有长期、中期、近期之分,且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以相对稳定的动态形式存在和发展。无论属哪个时期的文化建设内涵,都应是桂林自身形成的文化的延续,都不能离开现有的基础。因此在提出现代化文化建设内涵之前,正确认识桂林文化建设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

(1)以奇山、秀水、幽洞、美石、摩崖石刻山水诗文、田园风光、园林景观、城市建筑融为一体的山水文化;以宝积山、甑皮岩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灵渠、相思埭为代表的水利文化;以靖江王陵、王府为代表的明藩王文化,以西南剧展为代表的抗战文化,以傩面、傩戏、傩舞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赵观文、陈宏谋、况周颐、康有为、李宗仁、欧阳予倩、、、艾青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等等,使桂林形成了丰腴的文化土壤、悠久的文化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2)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科学技术体系,拥有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唯一的国家文科基地。(3)经过近50年建设,拥有规模初具的文化基础设施,包括各类新闻媒体、出版社、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文物、美术馆、艺术馆以及各级文化馆等。(4)有健全的文联、科协、社科联等文化协会、学会,数以万计的会员队伍,可谓专家云集、学者荟萃。(5)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科普、文艺创作、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涌现出大批先进科技成果,获国家大奖的文艺精品和拿金牌的体育项目,拓展了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6)市民受教育程度较高,文化水平、文化素养、文化心理基础好,可塑性大。(7)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积极实践,取得了丰富的领导经验。(8)改革开放空前深入,经济建设高速稳定发展,为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环境。然而,桂林文化现状与现代化国际名城现代化文化的差距显而易见。我们的经济建设速度比国内许多同类城市缓慢,经济实力薄弱,全市还未曾进人小康,文化建设仍处于步履维艰阶段。文化建设超前迈进并非没有可能,近年文艺作品屡获国家大奖即是明证,但是整体建设仍然必须与经济建设相适应。 桂林现代化国际名城现代化文化建设总的内涵,以树立国际名城文化形象为总目标,涵盖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里所提到的并非全部。只是它的主要方面,这些方面,也是质和量的要求,并不是实指近期必须完成的具体计划。具体而言,应包括如下内容:

1.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名人及各类专门人才。拥有世界级的文化名人,是一个城市之所以成为名城的重要因素和标志,佛罗伦萨因为产生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卜迦丘而成为一座不朽的文化名城,维也纳因为产生了施特劳斯家族、莫扎特而成为音乐之都,曲阜因为产生了孔子和孔子文化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享有国际声望的文化名人,足以使一座城市名扬四海。桂林应该创造条件,造就一批文化名人。在拥有文化精英群体的同时,拥有各类的专业拔尖人才、一般性人才,建设一支庞大的文化队伍,并形成梯级结构,以保证文化建设长盛不衰,后继有人。人才的获得,有两个途径,一是培养,二是引进。其关键,在于形成、提高汇聚知识分子的机制和能力,形成“宜人独桂林”的文化环境。建议建立桂林名人博物馆,宣传介绍在桂林工作、生活过,为桂林建设作出贡献的古今中外名人事迹,扩大名人效应。

2.有一个达到当代水平的文化积累、发展和传播系统。它又包含着四个子系统:学校、图书馆、研究机构、大众传媒。拥有大批现代文化项目,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园林、旅游等方面产生与现代化国际名城相匹配的成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已经并正在改变着文化的面貌、增添文化的手段、丰富文化的内容。科技本身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奔向国际学术的前沿,掌握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出现更多优秀科研成果,使桂林的文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在教育方面,国际上许多城市以大学城闻名,如英国的牛津,中国尚无一座大学城。桂林拥有7所大专院校,在校生占城市人口比例之高,在全国名列前茅,桂林有能力,也要有信心,建成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学城。其关键在于构筑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应以旅游、电子、地质及综合人才培养为核心。

文学艺术的繁荣是桂林的优势,本土文学、地方艺术创作、演出,山水风光摄影、山水绘画、书法

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要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大力抓精品创作,目标不能只放在“五个一”工程获奖上,还应放在产生国际影响、震动世界文坛上。要逐步形成桂林画派、桂林诗派、桂林小说派、桂林书派,要建立世界水平的城市雕塑,培育产生代表桂林的各类作品。

在体育方面,以时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为契机,培养更多的明星,特别是世界级体育明星。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举办国际大型体育竞赛活动,一方面扩大影响,另一方面增加国际先进水平的体育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

在园林建设方面,以山水为依托的桂林园林已独具特色,应在此基础上拓展创意,加大科技含量,在保持城景交融的特色的同时,凭借山水优势,推出一批独具魅力的园林建筑。整个桂林应建成园林式城市,体现自身建筑风格,所有建筑的层高、体量、色彩、形式、相互距离都要作出统一的、明确的规定,不论新城区老城区,绝对不能机械模仿大都市兴建超高的摩天大楼。

3.广泛开展反映历史源流和当代生活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城市文化中的动态文化,是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国内外不少城市因其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而闻名。如潍坊的风筝节、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桂林的文化活动,应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挖掘引导、改进已有的节庆、民俗文化活动,如龙舟竞渡、舞龙、舞狮、傩戏、三月三民歌会等,既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又成为一种文化景观、旅游观赏项目。重点要放在特色显著的傩舞、傩戏,以及用傩表现的其他活动,如祭祀、军事演练等。二是根据桂林城市特点、性质和需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一种是大规模的综合性的活动,如山水旅游节、文化艺术节等,重点办好山水旅游节,充实内容、形成特色、扩大规模、增强影响。要争取每年都能举办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笔会、诗会,国际学术交流会、国际音乐演唱会、国际时装展示会,国际性文化竞赛活动等。定期举办(两年一次)国际山水文化研讨会、国际山水美学研讨会、国际山水诗歌研讨、朗诵会,国际山水画研讨、展览会,国际山水摄影研讨、展览会,国际喀斯持岩溶地质研究学术交流会。长期坚持下去,势必从诸多方面在国际上产生影响。

第2篇:文明实践计划范文

(一)在*年116个农贸市场规范管理示范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工作,巩固和维护已升级改造的市场秩序,提升我市农贸市场管理水平。

(二)突出清理市场内无照经营,规范亮照经营,进一步加强对无证市场的清理整治。

(三)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要求,严格活禽经营市场开办、经营行为,开展对农贸市场、动物市场的督促检查,落实防控禽流感工作。

(四)认真贯彻落实创建星级卫生街道工作。积极做好宣传发动,提高对全市开展创建星级卫生街道工作的认识水平,服从大局,维护大局,积极履行岗位职责,按照“评星”要求明确市场创建标准、申报程序、考核办法,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日常化、经常化、制度化。

(五)继续做好“限塑”工作。一是做好建立限塑长效监管工作,将“限塑”工作纳入日常监管。二是做好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宣传培训工作,加强对重点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的宣传教育。三是继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打击市场内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以及无偿提供合格塑料购物袋行为。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屠管工作水平。将花都区和番禺区所有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纳入信息化监管,增加21家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信息化监管,到2010年底对我市生猪交易市场和屠宰厂(场)实行信息化跟踪监管系统。推进我市现代化屠宰加工中心项目的建设。

二、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一)2009年计划。

1.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食品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制度的具体内容,针对不同食品经营主体,分门别类地建立健全两项制度,既确保可追溯,又方便易行。当年通过市工商局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进行食品备案的商场、超市、批发市场达2000家以上。

2.为全市工商系统一线执法人员配备3000台移动执法终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3.全市建成12个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测数据直报点,采用先进的分析检测技术与设备,健全亚运食品质量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二)2010年计划。

1.建成全市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数据库、食品数据库、食品质量监测数据库和食品质量监管技术支撑数据库。

2.加大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力度,增加抽查食品的品种,特别是占我市市场近70%份额的外地生产的食品,改变目前抽查食品品种仅占市场总量10%的状况。当年对流通环节外地生产预包装食品品种的抽检覆盖率达30%以上。

3.根据食品安全形势发展需要,组建市工商局食品质量监测室,配备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的精密检测仪器,承担亚运食品质量检测项目,掌控市场食品安全最新动态,为领导决策和有针对性执法提供技术支持。

4.针对亚运会要求,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锻炼和提高应对亚运食品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2011年计划。

1.在全市工商系统和大中型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全面推广使用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为一线执法人员配备移动执法终端,实现对食品的准入、仓储、销售、退市等全过程信息化监管。

2.建立食品信息显示系统,在大型食品批发市场内建立电子触摸屏诚信查询系统,公开业户和食品质量、来源等诚信情况实现对食品市场的信息化监管。

三、广告宣传及整治计划

(一)2009年计划。

1.以即将出台的新的《*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为契机,确立在户外广告、招牌广告管理中的规划设置、建委拍卖、工商登记、城管拆除等职责分工,依法理顺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促进我市户外广告实行以“制度完善、规划领先、登记确立、监管到位”为特色的科学管理模式。

2.建立市局统一部署,分局组织实施,工商所贯彻落实的户外广告、招牌广告监管制度,强化日常监管,分级落实责任,在迎亚运活动中及时发现并遏制违章广告的出现和蔓延,切实巩固户外、招牌广告的整治成果,保障监管职责的落实到位。

3.依法整治违章户外广告、招牌广告。按照《*市违法户外广告整治通告》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不按照登记要求的户外广告、招牌广告组织治理,各分局和工商所要对本辖区设置的户外广告、招牌广告对照登记情况进行检查和依法处理。在户外广告、招牌广告登记工作中认真依法把关,核准其设置要求,指导企业规范设置招牌。

4.依法加强对本区商业场所内部的店堂广告,外部以及书报摊、人行道的各类广告宣传品的管理,对各类不规范摆放拉挂、派发张贴的广告宣传品进行及时治理,巩固提高创建文明城市的整治成果。

(二)2010年计划。

1.建立实用精干的广告监测中心,及时掌握动态。掌握广告动态是实施有效监管的基础和依据,计划在年内按照实用精干的原则,建立我市的广告监测中心,力争年内基本完成监测中心硬件、软件建设,培训专业的广告监测人员,对我市的各类广告活动根据点面结合和轻急缓重原则进行抽查式的监测,为准确科学地开展监管行动提供依据。监测情况的概况通过《广告监测提示》在*工商红盾网公布。

2.落实广告监管辖区责任制,以广告办案系统作为载体,加强对各类广告的监管。番禺、花都、增城、从化分局对本区(市)的报纸、电视、广播、期刊广告要依法实施监测和管理。广告监测情况定期向媒介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通报,以引起其重视并采取相关管理措施。专业市场分局要在原有广告监管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强对委托项目的监管工作。

3、以亚运会为契机,做好公益广告的宣传。

(三)2011年计划。

1.通过执法手段坚决打击屡劝不改和情节严重的违法广告活动,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理危害性强的违法广告,把违法广告的影响制止在初始阶段。加强广告办案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对屡劝不改、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违法广告必须坚决查处,并定期对典型违法广告通过《整治违法广告公告》在*工商红盾网公示曝光,以达到行业关注和社会监督作用。

2.加强对媒体单位的指导,建立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动机制。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牵头组织作用,主动会同党委宣传部门和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行政部门,全面落实媒体广告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并实施媒体单位领导责任追究制,指导和督促媒体强化广告审查把关责任,履行法定审查义务,加强自律与管理。

3.通过行业协会,为企业搭建平台,提升广告的创意理念,加大对*创文工作宣传力度。

第3篇:文明实践计划范文

丰富多彩的潮汕民间乳名习俗

根据中国的民间习俗,乳名的取用主要有三种:一是借用生活中的花鸟虫鱼等动植物名;二是随排行而命名或出于迷信特意取用的;三是吉利喜庆的意愿,表达长辈对晚辈的美好愿望。潮汕人也依据这些基本规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乳名习俗。

1.以身体外貌特征命名

身体长得高的叫“两脚规”“竹竿”,身体肥胖的称为“大胖”“胖仔”“猪仔”,身体较瘦的称为“瘦猴”“瘦狗”,身体单薄或女性化严重的男孩子叫“姿娘”。此外,还有“乌弟”“乌妹”“白弟”“白妹”等。

2.以生理特征命名

头部有“大头”“尖头”“圆头”“扁头”等,眼睛有“大目”“小目”“圆目”“乌目”“眯目”等,耳朵有“大耳”“尖耳”等,嘴巴有“裂嘴”“阔嘴”等,鼻子有“尖鼻”“扁鼻”等,脚手有“长腿”“十一手”等,皮肤有“粗皮”“铁佛”“乌卵”“鸟”等。

3.以生产工具命名

“水桶”“草索”“扁担”等。

4.以食具、食物命名

“鼎柳”“肉丸”“菜脯”“蛋糕”“饼干”等。

5.以自然物命名

“石头”“水”“江”“河”“海”“湖”“虼蚤”“水鸡”(青蛙)“钱龙”(壁虎)“赤头”“宣溜”“淡甲”“墨斗”“石榴”“苹果”“成”(榕树)“竹”“竹头”“芋头”“菜头”等。

6.以生肖命名

如“牛”“狗”“猪”“羊”“鸡”“虎”等。

7.以生产与日常生活方式命名

“猪屎”“狗屎”“鼓”“锣”“灯”“书”“钟”“铁锤”“剪刀”“锁头”等。

8.以分娩情况命名

民间忌讳在异地或别人家分娩,一般要在自家分娩。如若在半路或遇到下雨等特殊环境分娩,“路生”“雨生”“河生”等就往往成为孩子的乳名。

潮汕民间乳名习俗的文化审视

1.具有明显的潮汕地方特色

“千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以中原移民为主体的潮汕人在传承中原乳名习俗的同时,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融合,不断创造,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乳名习俗。一方面,充分运用潮汕方言。如前文所举的青蛙称“水鸡”、壁虎称“钱龙”等,都是地地道道的潮汕话。另一方面,与潮汕物产特别是海产息息相关,如“赤头”“宣溜”“淡甲”“墨斗”等。再一方面,与潮汕民间生活习俗相关。“前榕后竹”是潮汕民间家居习惯,因而民间喜欢以“成”“竹”取乳名。

2.反映了潮汕人强烈的生命意识

人的身体是生命的载体和外在表现,人名的起源最初便与生理特征有关。“人的有名,乃在知识渐芽,人我之间的交际渐密,渐从形体、声音的特征加强认识,这种存留在心坎里的无声符号,可说是名的胚胎。后来人事日繁,群居生活日渐发达,觉得以形体声音的特征为某人默记的标准还不够,便需要立一个显明的符号以与某人,因是名便诞生了。”(萧遥天:《中国人名的研究》)由此可见,人的名字的产生最早来自其形体和声音的特征。而民间的乳名至今仍明显地保留着这一特征,如“大头”“圆目”“阔嘴”等。这种名字对老百姓来说没有明显的褒贬色彩,所以,以此为名的人很少认为这是一种侮辱,尤其在孩提时更是习以为常。这种对其生理特征的突出,实质上是对生命自身重视的表现。在老百姓看来,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事情相比,生命自身更为重要。

潮地濒临大海,古为南蛮之地,自然环境恶劣。台风、地震、暴雨、干旱以及瘴疠等天灾人祸,时时造成极大破坏。潮汕人是一个移民族群,无论是颠沛流离、披荆斩棘的南下中原移民,还是离乡背井、筚路蓝缕的“过番”潮人,以及“爱拼才会赢”的现代潮汕人,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同大自然与各种疾病作搏击抗争。潮汕民间男性乳名为“铁佛”“乌卵”(阴囊),女性喜叫“木仔”(番石榴)“石榴”“桃花”,是潮汕人的生殖崇拜,是潮汕人对生命创造的崇尚,是潮汕人对生命本色的张扬,充分反映了潮汕人强烈的生命意识。

3.体现了潮汕明显的宗亲血缘关系

南下的中原移民在潮汕平原聚族而居,形成一个个村落,宗族观念十分强烈,宗亲势力非常明显。潮汕民间乳名习俗也充分体现了明显的宗亲血缘关系。假如一户人家生有几个孩子,若都是男孩,就分别叫“大牛”“二牛”“三牛”“四牛”“小牛”;若老大叫“牛”,老二就叫“鹅”,老三就叫“猪”;或者干脆就根据在同胞或同宗同辈(如堂兄弟)中的排行,取的是不算名字的名字,如“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小五”“尾”;若同是女孩,就分别叫做“大妹”“二妹”“三妹”“细妹”“细”。

4.反映了潮汕人传统传宗接代的社会心理

在中国传统社会,乳名习俗与人们传宗接代的心理相通:一个人的生命力旺盛,那他就必然会有强大的生殖能力,否则就意味着其生命力的萎缩,后者通常是许多人最为自卑之处。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宗法社会,以生育男孩为特征的传宗接代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一个最重要标准,是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潮汕人的乳名表现了这样的心理。如有的人生了女孩,便名之曰“来弟”,意为希望下一个是男孩;生了男孩,便取名“卵”“佛”,意为他是最强壮的男孩。这种现象反映了传统社会重男轻女的特征。

5.体现了潮汕人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深情寄望

乳名的贱化是一种普遍的民俗事象。乳名的鄙俗粗野是因为父母“大体都出于怜爱太甚,故示卑贱,希望容易养大成人”(萧遥天:《中国人名的研究》)。越是高贵的生命越娇嫩,越是卑贱的生命力越强,所以,给后代起贱名是希望经得起生活磨难,是为了美好的未来。可见,贱名在他人的心目中并不卑贱,它与高贵的名字是完全平等的,寄予了对孩子平安成长的深情厚望。

潮汕地区自古以来人多地少,生产生活条件相当恶劣,不少家庭的孩子易夭折,养不活。因此,不少潮汕家庭给孩子取贱名,如“大傻”“白仁”“瘦狗”“刺流”等,既出于怜爱,又有卑贱易养活的意思。这当中寄托着长辈希望孩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最简单愿望,浸透着浓郁的亲情。

6.反映了潮汕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平等的追求

“在原始社会,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方式是狩猎,人们的衣食都取决于生存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因此,当时人们都十分崇拜一些与其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生物。根据人们的这一习性,当时社会上形成了用某些动物的名称给自己的子女命名的习惯。”(穆台力甫·司地克:《维吾尔族人名和姓氏初探》)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动物不但不比人类低下,反而成了人类的主宰。另外,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相信万物有灵,而且生死轮回:人死后可以变为动植物,而动植物死后也可以再变成人。在人与动植物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根本上说,二者是完全协调平等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观。潮汕民间乳名习俗也充分运用这一文化规则,“水鸡”“钱龙”“鹅”“鸭”“宣溜”“莲”“兰花”“石榴”等动植物便成为潮汕人的乳名。

7.充满了浓郁的潮汕农业生产气息

在农业社会,谁占有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越多,谁就越能得到人们的尊重。以这些东西作为乳名,说明了农民终生和它们不可分离,其命运与此息息相关。就潮汕民间乳名习俗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⑴生产资料类。几乎各种可以充当劳动工具的家畜名字都可以用作乳名,如“大牛”“水牛”等;属于劳动工具的还有无生命之物,如有些人的乳名为“扁担”“马索”等;还有农作物之类的乳名,如“白菜”;以“猪屎”“狗屎”“鸡屎”等为乳名的,则反映了潮汕农民十分重视种田用的肥料,因为旧时没有“尿素”之类的化学肥料。上述这些,反映了人们希望有牲畜使用、有土地耕种的田园之乐。⑵属于衣食住行之类的生活资料类。如:“斗笠”“草帽”“扁担”等作为乳名,反映了旧时潮汕农民朴素、节俭的生活态度和劳动致富、丰衣足食的人生愿望。

8.反映了潮汕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道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民间百姓对美的追求较侧重自然美。作为乳名,其表现对象主要就是自然界尤其是农村常见的能够给人在视听方面产生美感之物,即鸟兽虫鱼和花草树木类,特别是女人喜欢以各种花草水果等植物为名,如“兰”“杏”“红花”“石榴”等。这些鸟兽虫鱼或花草树木,具有美丽的声音、色泽、线条、外形,是“罕见”和“美丽”的意思。潮汕民间丰富的乳名系列,尤其是女性植物类乳名,体现的是以农业社会为特征的美丽的大自然具有明显的感性美,反映了潮汕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潮汕民间乳名习俗不可避免地发生流变

第4篇:文明实践计划范文

【关键词】蔡邕;《琴操》;杂歌;河间国

【作者简介】赵德波,广州大学俗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人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广东广州510006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5-0165-06

蔡邕《琴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解题专著,其中收录的琴曲多成为后世琴曲歌辞的经典曲目。“河间杂歌”是《琴操》中与“诗歌”、“操”、“引”并列的琴曲类别。“河间杂歌”作为一个偏正短语。由中心语“杂歌”和修饰语“河间”构成。何谓“杂歌”?“杂歌”同其他琴曲类别“诗歌”、“操”、“引”有着怎样的关系?“杂歌”的来源及性质如何?蔡邕为何在“杂歌”之前冠以河间之名?长期以来,这些问题没有引起学界关注。然而这些问题的解答。对厘清琴曲歌辞类别及名称含义、考察琴曲歌辞的来源及性质、还原河间国在汉代文化及政治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一、杂歌之名称

蔡邕《琴操》中收录的琴曲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诗歌五曲”、“十二操”、“九引”及“河间杂歌二十一章”。“操”、“引”及“弄”和“畅”,成为后世常见的琴曲形式。关于这些琴曲形式的名称含义,历代琴家多有论述。桓谭《新论·琴道》写道:“夫遭遇异时,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故谓之操。操似鸿雁之音,达则兼善天下,无不通畅,故谓之畅。”应劭《风俗通义》写道:“其道行和乐而作者,命其曲日《畅》。《畅》者,言其道之美畅,犹不敢自安,不骄不溢,好礼不以,畅其意也。其遇闭塞,忧愁而作者,命其曲日《操》。《操》者,言遇灾遭害,困厄穷迫,虽怨恨失意,犹守礼义,不惧不慑,乐道而不失其操者也。”由此可知。在汉代“操”和“畅”这两种琴曲形式,其名称均是由琴曲内容而来。这种琴曲命名形式,被后来琴家所沿袭。谢希逸在《琴论》中为诸种琴曲形式作了如下解说:“和乐而作。命之日畅,言达则兼善天下而美畅其道也。忧愁而作。命之日操,言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引者,进德修业,申达之名也。弄者,性情和畅,宽泰之名也。”可见,至南北朝时,“操”、“引”、“弄”、“畅”等琴曲形式的名称,主要还是依据琴曲内容而言。依据上述琴家所言,验之《琴操》各部分收录琴曲解题,大致不差。而“诗歌五曲”部分收录的五首琴曲——《鹿鸣》《伐檀》《驺虞》《鹊巢》《白驹》,无论是琴曲题目还是本事、歌辞,皆源于《诗经》。蔡邕将其称为“诗歌五首”抑或是“《诗》歌五首”,是依据收录琴曲的内容而言的。

与“诗歌五首”、“十二操”及“九引”相比,“河间杂歌二十一章”中收录的琴曲显得较为驳杂。从内容看,收录琴曲多取材于前代民间故事,有些琴曲也取材于汉代史事,如《霍将军歌》和《怨旷思惟歌》。从琴曲名称来看,形式杂乱不一。其中既有“操”,如《箕山操》《崔子渡河操》等,又有“歌”,如《仪凤歌》《芑梁妻歌》等,还有“吟”,如《庄周独处吟》《处女吟》等。面对内容如此繁杂、琴曲名称如此多样的琴曲,难以找到标准对其再次分类,蔡邕将其统称为“杂歌”。

蔡邕以“杂歌”统称难以归类的琴曲,这种做法借鉴了汉代通行的以杂命名的文体划分模式。《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其中以“杂”字命名的作品涉及四十九类,共计一千二百六十多篇(卷),占《汉书·艺文志》收录作品总篇(卷)的近十分之一。程千帆先生在《(汉志)杂赋义例说臆》一文中对杂赋的分类依据推测道:

然因噎废食,前哲致讥,既属秘书,安得无录。故惟有著为变例,别录主题,以类相从。于凌乱之中,辟识别之径:或缘问对,或述情感,或标技艺,或举自然,以及动植之文、谐隐之篇。取譬草木,区以别矣!又以部次未周,人代难详,乃多冠杂字。诏示来学。若杂行出及颂德赋,当多属封禅之事;杂四夷及兵赋,当属征伐之事,则又以主题不一,连及相称者也。然则后二事者。当日匡救之方法也。《汉书·艺文志》的文献目录本于刘歆的《七略》,而《七略》的底本是刘向的《别录》。刘向在整理古籍的实践中,多次把杂单独列为一类,与其他类别的文献并列。这种划分方式解决了文献分类的难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由此而来,它也就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分类方式而为后代所借鉴,如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就把杂曲歌辞、杂歌谣辞分别作为其中的一类。关于杂曲歌辞,郭茂倩引《宋书·乐志》日:

杂曲者,历代有之,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游欢乐之所发,或忧愁愤怨之所兴,或叙离别悲伤之怀,或言征战行役之苦,或缘於佛老,或出自夷虏。兼收备栽,故总谓之杂曲。蔡邕精于史学,且《琴曲》的产生年代在《汉书·艺文志》之后,因此,蔡邕编撰《琴操》时借鉴当时的以杂为名的分类模式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蔡邕为何将那些内容相对庞杂难以归类的琴曲统称为“杂歌”,而不是“杂曲”、“杂讴”或是其他“杂某某”?这与汉代琴曲演奏的特点有关。汉代琴曲演奏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歌者演唱,一是琴曲伴奏。当然,两项工作有时也由一人承担。从《琴操》中的琴曲解题可以看出琴曲歌辞应为歌者演唱的唱词,这在汉代其他文献中亦可看出。如枚乘《七发》写道:“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歌曰:‘麦秀薪兮雉朝飞,向虚壑兮背槁槐,依绝区兮临回溪。’飞鸟闻之翕翼而不能去……”司马相如《美人赋》云:“遂设旨酒,进鸣琴。臣遂抚弦为幽兰白雪之曲,女乃歌日:‘独处室兮廓无依,思佳人兮情伤悲。彼君子兮来何迟。日既暮兮华色衰……’”另外,《玉台新咏》载司马相如《琴歌》两首,其序中写道:“司马相如游临邛,富人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窃于壁间窥之,相如鼓琴,歌以挑之,日……”可见,在汉代琴的作用是为歌者伴奏,歌者演唱是汉代琴曲演奏的必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应,“歌”也成为汉代为琴曲命名的主要方式之一。“河间杂歌二十一章”中以“歌”命名的琴曲有《仪凤歌》《龙蛇歌》《芑梁妻歌》《信立退怨歌》《谏不违歌》《霍将军歌》《怨旷思惟歌》等七首,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蔡邕将内容庞杂的琴曲命名为“杂歌”,符合汉代琴曲演奏的实际情况。

二、杂歌之来源

蔡邕将内容杂乱难以归类的琴曲称为“杂歌”。但是对“河间杂歌二十一章”的来源没有作出说明。既然“杂歌”属于琴曲之一种,那么要探明“杂歌”的来源。首先要对汉代琴曲的来源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琴操》之前“杂歌”一词未见单独使用,与之相近的名词有《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杂歌诗”。据戴伟华先生研究,“歌诗”是一艺术种类,它配合音乐或一定旋律、声腔歌唱。歌是汉代歌诗的早期形式,其后则为乐府歌诗。诗歌发展经历了《诗》-歌诗-诗三个阶段网。“杂歌”与“杂歌诗”的区别在于“杂歌”作为琴曲,在演奏时肯定应有琴曲伴奏,但是“歌诗”在演唱时或有音乐伴奏,或为徒歌。《琴操》中收录的琴曲,其歌辞多已亡佚,而存世的歌辞中多数具有明显的楚辞体风格,与“歌诗”的语言风格相类。这或许是“杂歌”与“歌诗”之亲缘关系的一个表征。据此,可以提出一个假设,汉代琴曲和汉代歌诗是属于一个文化系统的艺术形式,汉代琴曲的一些曲目应是在汉代歌诗的基础上加工而成。汉代及其之前的文献记载也证明了这个假设。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写道:“昔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裴驷《集解》注道:

郑玄日:“《南风》,长养之风也,言父母之长养己也。其辞未闻也。”王肃日:“《南风》,育养民之诗也。其辞日:‘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郑玄及王肃对南风的解释已带有浓重的儒家伦理色彩,但是《南风》之歌辞则是典型的楚辞体。此外,《左传·成公九年》也出现类似记载: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t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对于“南音”。杨伯峻先生注云:“南方各地乐调皆可谓之南音。”钟仪是楚国人。且世代为楚国乐官,此处“南音”应为楚声无疑。由“使与之琴,操南音”可以看出,演唱楚歌应有琴曲伴奏已经成为时人的共识。

由以上论述可以推断,汉代之前,琴已成为楚地民歌主要使用的乐器。由于西汉统治者及上层文人的钟爱和提倡,歌诗作为一种极具楚辞体风格的艺术形式盛行于世。而琴曲作为歌诗的主要伴奏音乐,也随之风靡。楚地民歌和汉代歌诗也就成为早期汉代琴曲歌辞的主要源头。汉代早期琴曲应是在楚地民歌或汉代歌诗的基础上创作完成。《琴操》中现存的琴曲歌辞,不仅绝大多数为楚辞体形式。而且有些歌辞直接取自屈原作品。如《芑梁妻歌》歌辞:“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哀感皇天城为之隳。”前两句即取自《九歌·少司命》。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乐类”载:“雅琴赵氏七篇、雅琴师氏八篇、雅琴龙氏十九篇。”可见《汉志》中收录的琴曲皆为“雅琴”且归属权明确,那么内容相对庞杂难以归类的“杂歌”又是何人所作?它们的源头在哪里?

对于汉代的琴操雅曲,刘向《别录》有如下记载:

雅琴之意,事皆出龙德诸琴杂事中。赵氏者,勃海人赵定也。宣帝时元康、神爵间,丞相奏能鼓琴者,勃海赵定,梁国龙德,皆召入见温室,使鼓琴待诏。定为人尚清净,少言语,善鼓琴。时间燕为散操。

师氏雅琴者,名志,东海下邳人。传云:言师旷之后。至今邳俗犹多好琴也。嗍刘向对于琴操雅曲的兴起作了历史的追溯。指出其兴盛于西汉盛世宣帝期间。在当时丞相魏相的推荐下。勃海、梁国、下邳等地能够演奏琴操雅曲的艺人被陆续招进朝廷演奏琴曲。其中赵定“时间燕为散操”。间燕,指参加宴会。间,谓参与。《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用的就是这种含义。再看散操。《周礼·旄人》提到散乐,可作为解释散操的参照:“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郑玄注:“散乐,野人为乐之善者,若今黄门倡矣。”贾公彦疏:“散乐,人为乐之善者,以其不再官之员内,谓之为散,故以为野人为乐善者也。云若今黄门倡矣者,汉倡优之人,亦非官乐之内,故举以为说也。”郑玄,贾公彦都是从表演者身份切人解释散乐的含义,有一定道理。表演散乐者是从社会上招募来的,演奏散操的赵定属于这类人员,他从渤海郡被征召到朝廷,属于“待诏”人员。就此而论,这与郑玄、贾公彦所作的解释相吻合。

但是,仅仅从表演者的身份对散乐加以界定,还不能全面揭示散乐的含义,还应对乐曲本身方面进行考察。《周礼-旄人》把散乐和夷乐并列。夷乐指中土周边少数民族乐曲,因民族不同而异。以此类推,散乐指朝廷之外的地方音乐,相当于《诗经·国风》,既然是各个地方的乐曲,在具体形态上必然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谓散乐,指各种类型乐曲的错杂,散,含有错杂之义。

散乐的这种含义。在后代典籍中经常可以见到。《周书·宣帝纪》有如下记载:

其后游戏无恒,出入不节,羽仪仗卫,晨出夜还。或幸天兴宫,或游道会苑,陪侍之官,皆不堪命。散乐杂戏鱼龙烂漫之伎,常在目前。这段文字叙述北周宣帝荒逸乐的各种表现。其中就包括观赏散乐。文中把散乐与杂戏相并列,前者指多种多样的乐曲,后者指曲目繁多的戏剧。散、杂,都有杂多之义,散乐、杂戏又均非传统的宫廷雅乐。

《隋书·音乐志下》有如下记载:

及大业二年,突厥染干来朝。炀帝欲夸之,总追四方散乐,大集东都。初于芳华苑积翠池侧,帝帷宫女观之。这里讲述隋炀帝搜集、观看散乐的情况。所谓的散乐,盛行于朝廷以外的四方各地,指的是各个地方的乐曲。

《旧唐书·音乐志二》对于散乐的由来追溯得很清楚:

散乐者,历代有之,非部伍之声,俳优歌舞杂奏。汉天子临轩设乐。舍利兽从西方来,戏于殿前,激水成比目鱼,跳跃嗽水,作雾翳目,化成黄龙,修八丈,出水游戏,辉耀日光。绳系两柱,相去数丈,二倡女对舞绳上,切肩而不倾。如是杂变。总名百戏。散乐出自汉代百戏,张衡《西京赋》曾就百戏表演的场面作了生动描写。展示出多种多样的节目动作及场面。散乐在其开始阶段是百戏的组成部分,是多种形态的节目错杂在一起。它的这种内涵在后代一直沿用。既然散乐指的是杂乐,是分散在朝廷之外各个地方的乐曲,依此类推,刘向《别录》所说的散操,指的是分散在朝廷之外各个地方的琴曲,它的形态多种多样丰富驳杂。汉宣帝时期来自渤海郡的琴师赵定善鼓琴,为散操。他所表演的就是在渤海流传的琴曲,并且不止一种。刘向《别录》所说的散操,是错杂多种琴曲的地方音乐。蔡邕《琴操》所提到的“河间杂歌”就是由西汉时期的散操发展而来。散操、杂歌,都凸显琴曲的庞杂,无法归类。至于它们名称不同。则是和运用这两个术语的时代相关。西汉称之为《散操》,蔡邕作为东汉人则称之为《杂歌》。

三、杂歌与河间之渊源

从实际操作的层面而言,蔡邕将当时内容杂乱难以归类的琴曲统称为“杂歌”。这已经达到目的。但是蔡邕并未就此满足。而是在杂歌之前冠以河间,将这些琴曲称为“河间杂歌”。他为何又在杂歌之前冠以“河间”之名?杂歌与河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对于《琴操》中收录的琴曲,逯钦立先生有如下论述:

书中所栽,除《鹿鸣》等五歌诗为《诗经》诗外,“十二操”、“九引”、“河间杂弄二十一章”等。皆两汉琴家拟作。……“河间杂弄”亦自汉河间国乐人所制。按照汉代琴曲命名的原则。将“河间杂歌”称为“河间杂弄”不确切,言“河间杂弄”为河间国乐人所制,更是难以确考。然而,核之于典籍,汉代河间国与琴曲确实有着相当深厚的渊源。

汉武帝执政期间出现了一位在汉代文化建设上功勋卓著的人物——河间献王刘德。据《汉书,景十三王传》载:

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河间献王不仅搜集古书,还倾心于礼乐的搜集和整理。《汉书·礼乐志》载:

又通没之后,河间献王采礼乐古事,稍稍增辑。至五百馀篇。今学者不能昭见,但推士礼以及天子,说义又颇谬异。故君臣长接之道浸以不章。

是时,河问献王有雅材,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天子下大乐官,常存肄之,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常御及郊庙皆非雅声。然诗乐施于后嗣。犹得有所祖述。河间献王所采之“礼乐古事”很可能包含《琴操》中大多数琴曲本事在内,而汉天子“常存肄之”“不常御”的雅乐,在河间献王的封地河间国很有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

关于河间国,颜师古在《汉书·地理志》注解道:“故赵,文帝二年别为国。”对此《史记·楚元王世家》记载道:“孝文帝即位二年,立遂弟辟疆,取赵之河间郡为河间王,是为文王。立十三年卒,子哀王福立。一年卒,无子,绝后,国除,人于汉。”据此可知,河间国属于赵地。对于赵地的风俗,《汉书·地理志》叙述道:

自赵夙后九世称侯,四世敬侯徒都邯郸,至曾孙武灵王称王。五世为秦所灭。赵、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馀民。丈夫相聚游戏,悲歌忧慨,起则椎剽掘冢,作奸巧,多弄物,为倡优。女子弹弦跕躧,游媚富贵,遍诸侯之后宫。据此可知,赵国有着悲歌慷慨的民间习俗,其中“女子弹弦跕丽”表明赵国有着弹琴的风俗。作为建立在赵地的诸侯国,按照文化风俗传承的稳定性来推断,河间国存在弹琴之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赵地浓郁的娱乐风尚,在后代仍然延续。《水经注》卷十一有如下记载:

博水又东南径谷梁亭南,又东径阳城县。散为泽渚。渚水潴涨,方广数里,匪直蒲笱是丰,实亦偏饶菱藕,至若娈婉丱童,及弱年崽子,或单舟采菱,或叠舸折芰,长歌阳春,爱深绿水,掇拾者不言疲,谣咏者自流响。于时行旅过瞩,亦有慰于羁望矣。世谓之阳城淀也。这里展现出的是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象,颇有江南风情。其中提到的阳城淀位于汉代博陵县,原本是西汉河间王的属地,后划归中山国。东汉时期,阳城淀与河间国相邻。河间之地崇尚歌舞娱乐的风气在郦道元所处的北朝时期依然在延续。

如前刘向《别录》所载,西汉传授琴曲者主要是赵定、师文、龙德三家。桓谭《新论·琴道》篇称:“宣帝元康、神爵年间,丞相奏能鼓雅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龙德。召见温室,拜为侍郎。”桓谭生活在两汉之际。所处时代晚于刘向。他也把赵定、龙德作为雅琴的两位传人记载下来。

西汉三位雅琴的传人,赵定与河间杂歌的关联最为密切。刘向《别录》只是提到赵定为“散操”,其他两位没有涉及散操。如前所述,散操即后来所说的杂歌,杂歌是由散操发展而来的。赵定应是西汉时期琴曲杂歌的传人。

赵定是汉代著名的琴师,《汉书·艺文志》所载“《赵氏雅琴》七篇”即为赵定所作。赵定为勃海人,实际上渤海与河间国亦颇有渊源。《后汉书·和帝纪》在记载元和二年和帝分封诸侯王之事时写道:

夏五月庚戌,分太山为济北国,分乐成、涿郡、勃海为河间国。丙辰,封皇弟寿为济北王,开为河间王,淑为城阳王,绍封故淮阳王晒子侧为常山王。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河间国所辖四县,分别是“乐成、候井、武隧、弓高”。《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河间王所辖扩大到十一城,依次是“乐成、弓高、易、武垣、中水、鄚、高阳、文安、束州、成平、东平舒”。其中文安、束州、成平、东平舒四地,是由渤海郡划归河间国。也就是说,在蔡邕所处的东汉后期。西汉原属渤海郡的相当大的地域已经划归河间国,因此,西汉刘向称赵定为渤海人。蔡邕所处的东汉后期,称赵定所传的散弄为河间杂歌亦未尝不可,原因在于渤海之地已划归河间很大一部分。

在东汉的政治地图上,河间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尤其蔡邕所处的东汉后期,河间国的地位更为突出。《后汉书-桓帝纪》称:“孝桓皇帝讳志,肃宗曾孙也。祖父河间孝王开,父蠡吾侯翼。”李贤注:“顺帝时,开上书,愿分蠡吾县以封翼,帝许之。”汉桓帝的祖父是河间孝王刘开,其父亲是蠡吾侯刘翼,蠡吾原本是河间王的属地,刘开请求朝廷把它作为自己儿子的封侯之地。汉桓帝刘志袭封蠡吾侯,他是从河间之地被迎入京城,登基为帝。《后汉书·灵帝纪》还有如下记载:

孝灵皇帝讳宏,肃宗玄孙也。曾祖河间孝王开,祖淑,父苌。世封解渎亭侯,帝袭侯爵。母董夫人。桓帝崩,无子,皇太后与父城门校尉窦武定策禁中。使守光禄大夫刘僚持节,将左右羽林至河问奉迎。汉灵帝同汉桓帝一样,也是从河间之地被迎入京城,登基为帝。东汉后期两位天子都是出自河间,从而使得这个地域在当时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汉桓帝登基那年(147)蔡邕十五岁,汉灵帝登基之年(168)蔡邕三十六岁,蔡邕一生的主要时段,正值桓帝、灵帝期间。这两位天子都是出自河间。蔡邕《琴操》把河间杂歌列为琴曲的一类,可见他对河间之地的重视,有当时政治背景所起的作用。河间杂歌的最初传人是西汉时期的渤海赵定,尽管东汉时期有部分渤海地区划为河间国。仍然不妨把赵定作为首位传人的琴曲称为“渤海杂歌”。蔡邕将其称为“河间杂歌”。反映出他对桓、灵两位天子出生地的重视和偏爱,对那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第5篇:文明实践计划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城市;生态城市规划;保障机制

1、生态文明、生态城市与生态城市规划

由于人类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环境质量越来越差,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逐渐深入人们的心中,这是人类对自己的反思,更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态文明并不是与经济发展相悖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生态文明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包括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协调关系。为了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理论作为指导,生态城市理论也就应运而生。所谓生态城市,即以人为核心,但达到的是社会、经济以及生态良好发展的人类生态系统,要进行生态城市建设,除了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外,也要重视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和谐关系。要想建设生态城市,必须要有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以及伦理观,提高公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自觉保护生态,大力宣扬生态文明理念。

要想做好生态城市建设,首先要做的是生态城市规划,所谓生态城市规划,即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基础,全面规划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以及设施等,依据自然环境以及有关政策规定,通过生态、环境以及规划三个方面的理论原则作为指导思想,实现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的协调性发展。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之前,要制定合理明确的生态城市目标、发展的方向和布局以及需要重点发展的部分,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就要全面解决城市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是一种系统化与区域化的规划,这就决定了在进行规划时,要全面考虑到各个方面,系统分析与解决各个要素及其联系,可以借助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统计并分析数据、建模,采取适当的生态工艺以及工程技术,实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规划时要全面思考分析城乡、区域、国家乃至全球不同地域空间层次,行动时脚踏实地,共同行动的同时,立足于地方行动。除此之外,生态城市规划是一种动态规划,有着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

2、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现状与经验

2.1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保护环境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许多城市已经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而且也进行了国际合作和交流,虽然生态城市规划有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够到位的地方。

1)生态城市规划缺少恰当的功能定位。作为指导生态城市发展的综合规划,生态城市规划缺少恰当的功能定位。不够理解“生态城市”,致使规划过程和结果不够科学合理。由于不同地方的规划部门不同,建设和管理设计的部门也较多,如: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林业部、水利部等职能部门,这样一来,就造成责任无法落实,生态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体系以及管理制度无法有效结合。

2)生态城市规划缺少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说来,在对生态城市进行规划时,其规划的对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或多个个体,而是整个生态系统,因此,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将生态系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首先能够想到的应是区域内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类别,然后,更细致来说应该还有生态省、生态市和生态县。其中对生态城市进行规划时,必不可少的是编制和执行,编制是手段,执行是目的,但只有这两样还不够,必须还要具备统一的评价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对最终的生态城市规划现状进行评价,从而汲取经验。但目前生态城市规划缺少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我国生态城市规划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3)生态城市规划缺少良好的公众参与机制。生态城市规划如果缺少良好的公众参与机制,许多事情往往会事与愿违。通常情况下,生态城市规划基本都是本着改善当地环境、给居民带来更好生活的目的,但由于公众参与匮乏,不仅相关部门在施工作业时困难重重,而且即使后期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公众也不知道背后的艰辛,仍然会肆意破坏。导致公众参与度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公众对生态规划概念理解不到位是一部分,但更多的是缺少公众参与机制,因为公众参与机制代表的是公众参与的渠道,如果根本连参与的渠道都没有,那就更不用说公众参与了。

2.2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

2.2.1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科学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对人们的许多生产生活活动均具有指导作用,当然,生态城市规划也不例外,只有对其进行科学的编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态城市规划不仅是在为当代人谋福利,而且也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城市规划就涉及到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技术、行为等各方面问题。在规划时最浅显的目的应是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生态经济、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等等,这些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如果缺少科学的编制,不仅很难做到统筹兼备,而且会出现各类不必要的问题。因此,相关生态城市规划部门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科学的编制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2.2.2采用综合集成的分析方法。由于生态城市规划的目的较为复杂,因此一般的方法很难胜任,现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很多生态城市的规划基本还是沿袭着传统城市的做法,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当前社会形势下的很对问题很难得到有效解决,换句话说,生态城市规划中,由于方法的限制,很多问题仍旧亟待解决,因此,目前生态城市规划的当务之急是总结研究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规划方法,但是在这之前,生态城市规划中完全可以采取综合集成的分析方法,虽然这种方法有部分不足,但也仍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2.3统筹兼顾,注重城市的生态承载力。虽然城市在发展中可以无限制的向周围扩展,但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城市均有一定的承载力,如果超过这一承载力,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必须要注重城市的生态承载力,要想做好这点,必须要对整个生态城市统筹兼顾,对城市产业结构、人口数量、资源配置等进行宏观调控。另外,在做好这些的基础上,还应适当运用一些合理手段,如投入一些资金等保护并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雪,王海滔.生态城市规划系统及实施路径探讨[J].智能城市,2016(08). 

第6篇:文明实践计划范文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差。所以能把城市的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使二者形成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状态,是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的目标。本文就生态文明时代村镇规划及建设做简要探析。

【关键词】生态文明;村镇;规划

引言

浙江省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的曾经公布了一组数据,数据显示,在2006~2010年短短四年时间内,我省的自然保护区点数虽然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是总体面积却在不断下降;虽然国家自然保护区总体是上升趋势,但是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却是显著下降的趋势。地方级保护区面积的下降说明有一部分本应是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被征作他用,这也正是我省近年来土地流转主要原因之一。在村镇发展过程中,如何协调好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村镇发展的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就生态文明时代,村镇规划与建设做简要探讨。

1 村镇规划与建设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乡镇民营企业的日渐兴起,农村产业结构正随着社会结构快速的转变着。农村的人口加速向乡镇流动,因此乡镇更加的成为经济活动的集中地。在这样一个发展改革的过渡时期,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自然资源的过度损耗、环境污染恶化等各种问题。

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曾经在1987年做出了这样一个决策,即以集镇建设为重点,从此,我省开始了“从只抓农房建设发展到对村镇进行综合规划建设”的新阶段。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观日渐贯彻落实,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止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相违背。这一时期村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两个阶段,可以说在这个时期村镇规划已经初步完成了在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保存领域的改革。但同时对待规划区内村镇的规划和发展的态度要极其负责任,在保护好自然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妥善安置村镇居民,然后方可考虑村镇的整体发展。在此之前,已有不少研究人员探讨过保护区与区内村镇共建等管理政策,在进行村镇规划区的时候,充分考虑地域自然、人文特征等因素。

2 生态文明时代村镇规划及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城镇化的片面理解。近年来,各市均出现一股撤并村庄的普遍的现象。对这一举止的解释为既可以节约耕地,又可以减少基础设施投资,从而加速推进“城镇化”。但是在各地用地指标有严格管制的前提下,在每一个县直至市区都追求耕地的“占补平”,“占”容易但“补”就得多花心思。而最常用的“补”的方式为造假和反复。造价顾名思义,就是将子无虚有的东西说成是有的。而所谓“反复”,就是把已经退还林的地重新开垦,在统计的时候作为新开垦地,等时机已过又把它退耕还林。还有就是把村庄撤并,地方政府就有更多的耕地转建设用地。这也正是虽然撤并村庄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基层干部仍然对其具有极高的积极性的原因。这一举动会造成大量建筑材料的无辜消耗,破坏众多文化遗产,对村镇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极其不利。

其次,集中养殖牲畜。近几年,猪肉的价格出现了几次大涨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而前段时期猪肉价格的猛涨却是与有些县市推行人畜分离有关。众所周知,一般散户养猪采用用菜梗、菜叶、剩菜剩饭或是田里的野草,而猪粪也可以堆积起来,成为堆肥,然后再施回农田去,或者作为沼气燃料。但是一旦实行了集中饲养牲畜,农民就不便把那些剩菜剩饭端到几百米的地方喂猪,各户的猪粪混在一起,猪粪作为肥料或者沼气燃料的作用就不再存在。

第三,盲目进行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经调查,有些村里因为对农民的实际物质文化需求定位不清楚,出现了下面怪诞的现象:村路是土路,农田小道却是水泥路;甚至有些偏远地区农民饮的生活用水还要到几十里外去挑,还要靠打井,农田地里却是安装了自来水网络,这种不科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给农民带来不少负担。

第四,盲目改造农居,忽视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有部分村镇干部于对统一发放“农宅标准图册”非常热衷,他们所发放的图册忽视一些地理差异性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差异性。比如说,山西的半窑洞或是徽派建筑,这些传统农居充分利用了浅表地热能,冬暖夏凉,节能环保。但如果根据现代农居标准图册来建造居民住宅的话,外观虽美,但是浪费资源,耗时耗力。

第五,对小城镇建设不够重视。各级政府虽然支持积极小城镇发展,但是没有成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资金也比较分散,因此无法真正形成推动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合力。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尚缺乏有效的分类指导,也没有明确的定位城镇的职能和目标,表现出没有发展重点,各项目的发展比较混乱的局面。

第六,没有明确的能源系统建设目标。国电公司曾经在“十一五”规划中写明,计划投入大量资金解决边远地区村民的用电问题。这一项目耗资巨大,平均下来每户农户要投资2到4万元的资金。这笔资金的投入实际上是有些不合理的。假设国电将供电网络建起来了,用如此之长的线路把电送到边远地区,在线路上面电能损耗高达70%-80%,而只有20%-30%的能源农户能够实际用到。除此之外,大面积的电力输送网络的维修保养成本也不可小觑。但如果将这些钱用来给每户农户安装一套太阳伏打电池系统,或是利用当地资源建设风能发电站,这样不仅节能环保,同时也节省大量的电力资源。

3 如何协调村镇的发展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保护生态,延续农村特色。在村镇规划建设中,要重视村镇赖以生存和维持的周边的区域的基本自然资源。村镇规划不同于城市规划,其最大的差别在于村镇的发展要重视乡村原有的资源、地貌和生物的多样性的保留维持。大规模的村庄重建和“规模化”的单一农作物种植以及盲目推行机械化等都会对村庄、田野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造成破坏,严重影响生态平衡。

第二,重视乡村生态循环。在八十年代,乡村居民的平均寿命比城里人高出很多岁,这主要是因为那时的村镇居民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清新的空气以及没有受到污染的土质,还有纯天然的蔬菜粮食等。而近几年,为了村镇经济的发展,开工厂,大肆污染等经济活动破坏了这种优良的生活环境。所以,在生态文明时代,首先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进行村镇规划建设的时候,应充分利用其现有优势,发展旅游与种植,而非开工办厂。同时,在发展度假村等绿色环保项目的时候,也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过度的开发也会对环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第三,推广科学技术。乡村生态的循环必须加以完整细致的保护。在农村,应尽量避免应用大规模、大动力、与原有生态循环链相违背的技术和能源形式,在模仿城市大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环保措施的时候要加以慎重,不可盲目为之。近年来,推广运用的比较好的一个项目就是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的推广,不仅减少了传统能源的砍伐开采,同时缓解了水电能源的供应,新技术的推广使洁净环保能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第四,保护基本农田。规划中应对可使用的农田有明确界定,基本农田的保护应是管制的重点。特别是对那些日常运行和安全有关村庄,更应该是村镇规划管制的重中之重。

结论

综上所述,村镇规划建设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制定相关的环保措施并贯彻实施,才是长久的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余柏椿,万艳华. 利用性保护山水特色的控制规划方法初探――以宜昌市五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 城市规划, 2000,(04) .

[2]吴文涛. 小城镇的规划发展浅析[J]. 山西建筑, 2009,(08) .

第7篇:文明实践计划范文

关键词 常规地面报;自动;质量;检验

中图分类号 P4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244-01

南通市“市代县”精细化预报评分检验7个站点,每天3次精细报文的每月晴雨正确率和最低、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其中前2次的评分时效均为72 h,后1次评分时效为120 h。该系统的开发可以更好地掌握预报质量,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1 精细预报与实况获取

1.1 预报数据的获取

以往预报评分系统还需要通过手工录入预报数据,2005年后大都能通过解码上传预报报文来获得预报数据,近期也有通过专门的录入系统上传预报报文同时将预报内容保存至数据库中的方法。该系统从2009年8月起编发精细化报文上传的同时,采用SQL数据库保存预报数据,2011年底时进一步改进为通过该系统读取上级指导预报,预报员通过该系统修改后发送上级,同时保存至当地SQL数据库中。

1.2 实况数据的获取

在精细化预报开展之前,地市级评分系统主要关注对单站的评分,随着气象部门新的业务开展和精细化预报的普遍开展,普遍需要同时评市和所属县级站。2005年以前,不少预报评分系统还需要手工录入,现在大部分都能解码预报报文和实况报文,作为评分和检验的数据。但对微量降水、最高和最低气温上的实况取值与实际存在误差。

1.2.1 通过长文件名常规地面报解码得到所需要的全部实况数据。得益于2012年4月1日开始的长文件名常规地面报的上传和新的卫星小站系统和新的MICAPS数据解码程序,已经可以得到由长文件名常规地面报解码得到的24 h降水和逐时最高与逐时最低文件,为MICAPS数据中的\surface_n目录中的\r24、\tMax和\tMin,通过解码其中的对应文件可以比较准确地得到评分检验所需要的8:00—8:00和20:00—20:00为日界的24 h降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1.2.2 该系统具备全部预报与实况数据通过手工录入,传输各系统数据处理程序的功能。

2 评分原理及方法

系统预报评定项目主要对降水、气温预报进行评定。降水只做晴雨检验不做分级检验。评分原理参考中国气象局下发的《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和《江苏省气象局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检验方案》。

2.1 降水预报正确率

单站逐日晴雨检验是整个系统晴雨评分的基础,对晴雨(雪)检验,预报正确率:

PC(%)=■×100(1)

式(1)中,NA为有降水预报正确站(次)数,NB为空报站(次)数,NC为漏报站(次)数,ND为无降水预报正确的站(次)数。

区域降水预报:逐日检验依据当日预报正确站数、空报站数、漏报站数计算。根据《江苏省气象局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检验方案》的规定,方案中降水预报正确率考察的是每日8:00—8:00时段的24、48、72 h的3 d预报和20:00—20:00段的24、48、72、96、120 h的5 d预报。

2.2 最高、最低气温准确率

预报准确率:TTK(%)=■×100(2)

式(2)中,K仅取为2,代表|Fi-Qi|≤2 ℃,Fi为第i站(次)预报温度,Oi为第i站(次)实况温度,NrK为预报正确的站(次)数,NfK为预报的总站(次)数。

2.3 加权检验评分

加权平均为24、48、72、96、120时次准确率分别乘以10、8、6、2、1的和除以27,其包括晴雨加权和气温加权评分。由于方案以24 h作为评分时段,目前仅评5 d的综合检验评分,5 d的预报正确率在计算评分时权重并不一样,总权重为27,则24 h权重为10,48 h权重为8,72 h权重为6, 96 h权重为2,120 h权重为1。其中,晴雨的前72 h为6:30、16:15上传的晴雨预报准确率平均值,96 h和120 h次仅为16:15上传的晴雨预报准确率值;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前72 h为6:30、10:15、16:15上传的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平均值,96 h和120 h次仅为16:15上传的最高、最低预报准确率值。

3 输出结果

一般评分系统的输出基本为报表形式和表格形式,有以文本文件保存的,有Excel表格的,也有数据库保存结果以客户端软件显示的[1-4]。

3.1 精细化预报检验评分的分站和分人输出

该系统以能快速了解预报结果的地理分布、人员分布情况,查找精细化预报准确率方面的不足为目的,将这种需要封装在6个功能逻辑模块中,通过鼠标的一次点击就可以完成。

3.2 精细化预报检验评分中的预报失败个例列表输出

该系统以能快速了解预报失败典型个例为目的,以便反查预报失败的原因,便于借鉴和吸取经验教训。系统通过将这种需要封装在9个功能逻辑模块中,通过鼠标的一次点击就能完成。

4 小结

该系统能够准确地进行月评分、任意时段的评分和当月的实时评分;能够全自动获得预报与实况数据,且数据准确及时,无需等待报表文件;精细化预报检验评分能够分站和分人以图和表的形式输出正确率、漏报、空报、报高和报低;该系统能够迅速便捷地查到典型的预报失败个例,便于总结提高。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南通市进行了6—8月的预报检验和评估分析,运行稳定可靠。

5 参考文献

[1] 李建明,王晖,郝家学,等.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系统[J].山东气象,2006,26(106):18-20.

[2] 卜英竹,兰方信,杨远恒,等.基于Web的精细化个人预报质量填单系统[J].贵州气象,2011,35(4):46-49.

第8篇:文明实践计划范文

按照今天会议安排,我主要是总结回顾20*年全区城市管理工作,并结合全市“四城同创”有关会议要求,对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管理工作进行部署,动员全区上下、辖区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围绕“四城同创”的整体目标,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争创徐州市首善之区和保持江苏省城市管理先进区,努力为全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下面,根据区委、区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肯定成绩,找准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今年城市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去年以来,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争创徐州首善之区和富民强区的奋斗目标,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城市管理,开拓进取,奋勇争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管理工作始终保持市区领先地位,并作为市区唯一一家连续两年获得江苏省城市管理优秀区荣誉称号,区城管执法局获得了20*年江苏省建设系统法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城市管理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㈠城管体制进一步完善。按照“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统一执法,责任明确”的原则,进一步实施了城管体制和职能权限调整,成立了14个街道执法中队,2个园林、规划专业执法中队和城市管理公安派出所,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城市管理执法网络。完善岗位责任制和检查评比机制,落实了定人、定岗、定职责、定报酬的“四定”作业方式,积极开展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城管执法一系列制度,城市管理和环卫保洁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㈡城市管理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在城市维护正常投入基础上,又相继投入2000余万元直接用于城管、环卫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城管环卫投入。投入近400万元,购进了21台环卫机械;给予16个执法中队财政补贴,全部配备了数码像机和摄像机,实行行政执法、行政处罚全程留证制度;区、街两级投入60余万元,开通了城市管理网页,建立了无线寻呼系统和投诉热线,每个执法中队配备了1台执法面包车;将垃圾压缩机、洒水车、垃圾转运所需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对8台扫地车由区财政每车补助街道1万元;改革垃圾转运方式,试行了垃圾压缩车直接进社区收集垃圾的办法,减少二次污染。加大对市政基础设施投入。投资1200余万元,整治维修了破损严重的区街道路,在居民区建成了一批绿化小景点、小雕塑、体育休闲设施。加大对市郊地区配套设施的投入。在涉农社区中,配套建设垃圾中转站4个,实施厕所旱改水工程11项,建设居民活动室21个,添置体育健身器材和休闲娱乐设施23套,硬化、修建了道路、街巷和排水管网,解决了城郊市政设施不配套和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提高了城郊居民生活质量和全区整体环境水平。

㈢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重点开展居民小区、城市道路的集中整治。对38个较差的居民小区从市容环境卫生、配套设施、园林绿化、规划管理及摊点、噪声油烟扰民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治理,全部达到了市政府验收标准,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将全区41条主干道列入标准化管理,粉刷沿街建筑物20万平方米,投资31万元,将全区主次干道路牙石维修、粉刷一新,对市容环卫、市政设施、户外广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定期集中整治,落实长效管理措施,提高了道路的景观效果。积极开展专项整治。突出抓好违章建筑整治,在相对集中处罚权下放到区级以后,制定区街两级制止、管理、拆除违章建筑的职责、分工和奖惩办法,建立与市规划局定期联合会商、办案制度,立案查处违法建设案件50起,依法违章建筑物18处、1430平方米,亭棚124处、500平方米。加大广告治理力度,对违章设置或经批准但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广告进行了全面拆除,查处无证设置广告1700余处,拆除非法广告牌452处、8000平方米,规范审批各类广告650处。积极开展油烟噪声专项整治,环保、工商、执法等部门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实行综合治理,排查油烟噪声违章160户,全部整改到位。全力做好犬类管理,强化宣传教育,规范养犬行为,捕杀无证家犬5700余只、办理犬证613个,有效遏止了犬类扰民的现象。

㈣社会参与的城管体系初步形成。注重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城市管理工作。与沿街6300余家商店、单位全部签订市容与环境管理责任状;在14个街道中成立由243名低保人员、小区楼长、老党员、城市管理志愿者组成的城市管理协管队伍和15支野广告清理小分队,发挥他们熟悉社区与联系群众的特长,开展城管法律法规宣传,清除野广告、杂草、无主垃圾,举报各种违法违章行为。注重疏导工作。规范建设苏堤北路等农贸市场及泰山南路、湖北路等5个烧烤城,引导占道摊点、夜市烧烤退路进场,还路于民,解决群众生活、就业与城市管理的矛盾,减小城管执法阻力。

㈤城管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抓住教育管理这一关键,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干部职工责任心,城管执法队伍文明执法、严格执法意识不断增强。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全体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形成公开、透明、高效的工作作风。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答复”。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队伍廉政建设,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树立了城管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看到,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问题还十分突出。一是市容秩序混乱现象依然存在,乱涂乱画、乱搭乱建、乱设摊点、店外经营回潮现象严重。二是户外广告设置多而无序,不符合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三是部分沿街建筑物外观陈旧、破烂不堪,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四是环境卫生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个别地方还存在卫生死角,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这些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今年,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为迫切。当前,“四城同创”工作已经进入检查、调研、考核的实质性阶段,城市环境和容貌管理作为一项最基础性的工作,是四个方面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能否顺利通过验收密切相关,必须尽快有一个较大的改观。同时,今年下半年,我市还要承办第六届“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城市经济研讨会”,全国十运会部分赛事等重大活动,也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务必把城市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城市管理各项工作

2005年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四城同创”和保持省级城市管理先进区的整体目标,开展四项整治,推进改革创新,建立市场机制,推进长效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把我区建成山更青、水更绿、景更美、环境更整治、秩序更优良、公民更文明的现代化新城区。

2005年,重点抓好四项综合整治,以此来推动城市日常管理,保障“四城同创”目标的顺利实现。

㈠突出抓好道路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对全区范围内主次干道从户外广告、违章建筑、美化亮化、违章摊点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整治,重点整治建国西路、富国街、解放南路等10条道路,同时,每个办事处选择一条最差道路进行突破,全面改善道路景观。一是精心做好道路整治方案的规划设计。按照全市对整治道路的整体规划和要求,对第一批列入整治计划的10条主次干道,请专业单位逐条道路、逐个建筑从广告、门头字号设置,建筑立面色彩、风格,沿路休闲、绿化等公共设施,到建筑物夜景灯饰等各个方面进行高标准设计,4月初全面完成方案,为高质量完成整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是集中抓好各种违章行为的清理。全面清理不合规范的广告、门头字号。迅速拆除未经规划批准的建筑物上广告和路灯杆、电线杆及交通设施上的各类广告,集中清理落地广告、野广告,大力整治橱窗、墙壁、门面招贴广告,严禁各类布幔广告。加大违章建筑拆除力度。全面排查道路两侧各种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沿街楼体上的影响城市容貌的搭建物,逐个落实拆除方案,依法拆除到位。强力整治各种违章摊点。全面取缔整治范围内乱设摊点、乱摆乱放,严格管理沿街店铺,杜绝店外经营,彻底取缔占道夜市烧烤摊点。三是加快道路两侧美化、亮化进度。采取边清理违章行为,边施工建设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制定施工计划,严把质量关,全面动员沿街单位按照设计方案和序时进度要求,对建筑物立面进行清洗、粉刷、装饰,设置夜景灯饰;加大道路范围内各项市政设施的完善、改造,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严格各类广告设置的审批,对道路范围内的广告设置实行统一规划、挂图实施、公开公示;加强广告设置后的管理,因地制宜设置一批高档次的公益性宣传牌,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全面完成10条主次干道整治任务,迎接市政府验收。

㈡全面抓好居民小区综合整治。对二环路以内的142个居民小区分类整治,巩固42个较好的居民小区、完善34个一般的、全面整治66个较差的,使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有明显改善,一是迅速完成居民小区环境整治。进一步清理卫生死角、违章摊点和各类堆积物,清除积存垃圾;全面拆除未经批准、过期和影响小区容貌的广告设施,全面清理乱涂乱画“野广告”,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对电线、电话、有线电视、邮政设施进行整修和完善。二是加快新建和修复各种配套设施。粉饰沿街建筑物楼体,硬化小区内严重破损的道路;维修、新设小区路灯,有条件的安装楼道灯;修整疏通年久失修的公共下水道;改建和疏通失修的化粪池;增设和维修垃圾桶、垃圾房、果皮箱、水冲公厕;增设改造广告招贴设施,引导各类广告有序。三是进一步提高小区综合功能。维修和新增绿化设施、补植花草树木,推行立体绿化;体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增设小游园、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等公共设施;根据规划条件,建设一批非机动车停车场点,全面推进小区封闭式管理,努力为治安管理和物业管理创造条件。

㈢强力拆除各类违章建筑。全面拆除辖区各类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严格管理违法、违章搭建行为。一要精心做好拆违前期准备工作。要尽快完成违章搭建的调查认定,按照因地制宜、一案一策的办法,制定周密的拆违计划、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组建由城管执法、规划、公安、建设等部门组成的拆违综合执法队伍,充分做好拆违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二要积极稳妥地实施好违章搭建拆除工作。在拆违过程中,各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做好认真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切实加强舆论宣传,形成有利于拆违的社会氛围,保证拆违工作的顺利进行。要采取先机关、团体,后企业、个人;先经营性,后生活性;先党员干部,后居民群众;先鼓励自拆,后的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拆违工作。要引导各大单位率先垂范、带头拆除所属的违法搭建,其他单位和个人也要按“四城同创”的要求,主动拆除违法搭建;拒不拆除的,要予以。三要落实长效管理措施。违章搭建拆除后,要及时清理现场,尽快铺装人行道板或实施绿化。要加大对市区有关制止违法搭建通告的宣传力度,加强巡查、督查力度,严防违章搭建“回潮”,切实巩固拆违成果。特别要重点加强对城郊范围内违章搭建的监控,为老城区改造工作创造条件。

㈣努力创建无违章夜市烧烤区。全面取缔占道夜市烧烤摊点,解决影响城市环境的问题。采取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精心做好烧烤经营场点的选址工作,建成湖北路等一批规范经营场所,将饮食烧烤摊点全部疏导进场入室经营,使用清洁燃料;办事处、城管执法、工商、卫生、环保、公安等部门要抽调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开展集中整治,达到全区范围内无违章夜市烧烤摊点的目标。要加强宣传,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抵制露天烧烤摊点不卫生饮食。建立健全巡查制度,实施全面监控和防回潮整治,确保整治成果。

三、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全面完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今年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难度大,事关“四城同创”目标的能否实现,必须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强化各项措施落实,确保各项整治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一要强化工作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动员和组织城管、执法、环卫队伍及辖区单位、居民群众,全面组织本辖区的综合整治工作。区市容与城管执法部门负责对全区整治工作进行综合组织、协调、指导,制定总体整治方案和户外广告整治及沿街建筑物美化的规划方案,做好拆除违章搭建的组织协调工作。区建设部门要协助城管部门做好辖区建筑工地、拆迁工地的综合整治和规范管理,对区属的整治道路路面和排水管网进行维护、整修;区绿化部门要按照居民小区、道路综合整治工作的安排,做好绿化完善工作的指导、协调,完成职责范围内的绿化养护、建设工作。工商部门负责组织落实沿街市场的美化、亮化,配合做好各类市场、占道经营、马路市场的相关整治工作;要协调、督促沿街产权单位、小区物业管理企业落实各自范围内拆违和建筑物的美化、亮化等具体任务,确保各项整治工作全面推进。

二要加强监督考核。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作为整治活动的牵头单位,要抽调精干人员,根据各项工作的要求,分别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实行集中办公,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区“四城同创”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整治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力,进展不快的部门和单位要公开曝光,严厉追究责任。市容与城管执法等部门要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城市管理目标考核,按照市、区关于城管工作综合考核意见精神,研究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加强对各办事处的考核,年终依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第9篇:文明实践计划范文

一、组织领导

局成立以副局长任组长,同志为副组长,同志为成员的文明礼仪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二、活动目标

1、工作人员文明礼仪知识更加普及,对文明礼仪内容和形式的知晓度有较大提高,并运用于工作实践。

2、服务更加规范,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不断适应群众对行政服务的更高要求。

3、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打造一批文明礼仪示范窗口、站所,提高群众满意度。

4、广泛开展文明礼仪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利用进社区、企业办公时机,宣传文明礼仪。

5、广泛开展文明礼仪进万家活动,局系统每名干部职工都要教育带动家属、子女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重礼仪、讲道德活动,树立良好的家庭风气。

三、活动安排

1、加强文明礼仪的宣传教育。各单位要对活动进行动员,结合局下发的《文明礼仪培训教案》、《市环保局文明行为规范和服务规范》的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帮助所属人员提高对文明礼仪的认识。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文明礼仪活动。按照《文明礼仪培训教案》、《市环保局文明行为规范和服务规范》的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交谈时使用文明规范用语,严禁使用服务禁语,提高工作用人员的语言文明,创造一个简洁、高效、文明的办事环境。

3、提高文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层次。更新服务理念。树立“机关围着基层转,基层围着群众转”的服务理念,使热情为群众服务成为全体人员统一的思想认识,确立服务行业的星级服务理念,大胆学习和借鉴企业的微笑服务、贴心服务、全天候服务等方法并逐步推广,彻底改变政府机关礼仪服务差的现状;规范日常服务。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答,文明服务。群众来时有迎声,询问有答声,离开有送声。坚持“五个一样”,即受理、咨询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来早、来晚一样接待;开展文明礼仪竞赛。设立形象窗口。以改进服务、提高效率、提升素质为目的,每季度评选“文明服务窗口”、“文明服务标兵”、文明服务站所等,提高工作人员的礼仪实践活动。

4、树立榜样,打造环保队伍良好形象。积极开展“文明服务窗口”、“文明服务标兵”、文明服务站所、文明家庭、文明礼仪之星、巾帼之星等评选,树立环保队伍文明礼仪标杆,使大家干有标准,学有榜样,不断提高文明礼仪水平。

四、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3月中旬开始动员部署,形成计划方案,进行宣传教育。

2、计划落实阶段。从3月份开始到11月,为计划落实阶段,各部位按照计划要求,积极开展文明礼仪单位创建活动。

3、总结阶段。12月,结合各单位考核评选先进活动,对这项活动进行总结,并将这项活动纳入考核的内容进行评价。

五、工作要求

开展文明礼仪学习实践活动,根本目的是提高文明素质,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各单位要围绕实现这个总体效果,认真筹划,逐步推进。

一要广泛发动群众。以礼仪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坚持抓宣传教育与抓实践活动相结合,树立先进典型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营造氛围,形成强势,务求实效,使广大干部职工在提高礼仪意识、增长礼仪知识、遵守礼仪规范等方面有明显进步。

相关热门标签